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输液外渗硫酸镁湿热敷方法的新措施

输液外渗硫酸镁湿热敷方法的新措施

输液外渗硫酸镁湿热敷方法的新措施
输液外渗硫酸镁湿热敷方法的新措施

输液外渗硫酸镁湿热敷方法的新措施

关键词:输液外渗硫酸镁湿热敷方法

作为一名护士,静脉输液是我们每天必不可少的操作,药物外渗也是我们输液当中有时会遇到的,多种原因多起输液漏成的不良事件既增加了患者的痛苦也给医院的声誉带来了一定的影响,所以护理人员应对此引起高度关注。

在静脉输液中由于液体外渗,尤其是输入浓度高刺激性大的液体引起外渗后易导致局部皮下组织出现肿胀疼痛,影响肢体功能,严重者可致皮肤坏死,增加患者痛苦而且容易引起医患纠纷,临床上常用硫酸镁湿热敷,因此,对此常规方法加以改进,使效果会更好一些,现在将方法介绍如下: 1.方法:

外渗的分类及临床表现

0度:无任何临床症状

一度:皮肤苍白,水肿小于2.5cm,皮肤触冷伴或不伴疼痛。

二度:含第一阶段,水肿在2.5—15cm。

三度:含第二阶段,水肿大于15cm,轻度至中度疼痛,可能伴麻木感,任何刺激性或血制品的外渗均可导致。

四度:含第三阶段,皮肤紧绷、渗漏、变色、瘀斑或肿胀,较深的凹陷性水肿,循环受损,中度至重度疼痛,任何腐蚀性药物的外渗均可导致。

发现输液外渗应立即停止在该外渗部位输液,更换输液部位,并对患者的输液部位的外渗面积进行评估和处理,可以将4—6层纱布用40℃50%硫酸镁溶液浸湿后拧至半干(以不滴水为度)敷于外渗肿胀处,外用一层无菌

透明敷帖覆盖并固定,并用热水袋装入35—40℃热水,拧紧开口,外敷在透明敷贴上,每次20—30分钟。如此反复多次直至红肿消退,疼痛减轻,透明敷贴便于发现红肿消退情况。同时,应让患者心情放松,避免过度紧张。

2.效果判断

有效:湿敷1次后患者感觉疼痛稍有缓解,肉眼观察皮肤颜色变淡,湿敷1天后患者感觉疼痛缓解,仅轻度疼痛,肉眼观察皮肤颜色变淡,无发红。

无效:湿敷2—3天后疼痛及皮肤发红均无好转。

3.结果与讨论:

硫酸镁具有消肿、镇痛和改善血管及小动脉痉挛的药理作用。50%硫酸镁局部湿敷,其高渗透作用能迅速消除局部组织的炎性水肿,透明敷贴可吸收局部的渗出液和有害物质利于坏死组织的纤维蛋白溶解,减轻疼痛。

用加热外敷方法简单易行,经济实用,无菌透明敷贴为无菌,可减少细菌感染的机会,无需胶布粘贴,不易脱落。但常规湿热敷方法因药液受温度的影响易形成结晶,特别是天气寒冷时影响其效果的发挥,并且容易弄湿衣服,如果外面贴上透明敷贴可避免衣服弄湿,上面再放上温的热水袋可持续保温以防形成结晶产生刺激,可增加药物的效果,使外渗在热力作用和硫酸镁的作用下能使外渗的液体迅速消散,短时间内可缓解症状,减轻疼痛,减少医患纠纷的发生,避免影响患者的肢体功能。

4.结论:

定期开展护理专业知识培训,强化安全意识,有效减少输液外渗的现象,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我们要努力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密切观察输液过程中的病情变化,及时发现预防和处理静脉输液外渗

参考文献:

[1] 李卫红.输液外渗硫酸镁湿热敷方法的改进[J]护理学杂志2009,24(7):37.

湿热敷及操作流程

湿热敷疗 1.主治功效:借助药液的温度促进局部血液和淋巴循环,扩张患部血管,促进药物的渗透和吸收,以达到温经通络,活血化瘀止痛的治疗目的。 2.适应症:多用于寒湿凝滞、湿热瘀结、气滞血瘀等证型之中风偏瘫、眩晕等多种疾病。 3.禁忌症: (1)热敷部位有创伤、溃疡、疮疡脓肿迅速扩散、肿瘤患者禁用。 (2)对药物或敷料成分过敏者禁用。 (3)孕妇禁用,妇女月经量过多者禁用。 4. 注意事项 (1)在敷药过程中,让病人采取适当的体位,注意保暖。 (2)进行热敷时应把握好温度,以免烫伤皮肤。 (3)如局部出现水疱,应用消过毒的针刺破,外用消毒药物,防止皮肤继发感染。有过敏反应者及时对症处理。 (4)敷药疗法虽然相对安全,但对一些特殊病人,如患有严重高血压、心脏病者,要密切注意其敷药后的反应,如有不适感应及时中止治疗,并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 (5)外用药物,严禁内服。 (6)有些病证不能单纯依靠敷药疗法,应配合其他方法治疗,以免耽误病情。

素质要求仪表大方,衣帽整齐态度和蔼端正,洗手,戴口罩

评估 物品准备 患者准备 敷药 观察 整理 记录 浸药液毛巾、容器(水桶)、橡胶手套、中单、纱布、大毛巾等 核对姓名、诊断,解释,关闭门窗,取合适体位,暴露湿敷部位,保暖 再次核对湿敷部位,然后将温度适宜的药液毛巾置敷于患处,用一次性中单包裹覆盖于毛巾上 观察局部皮肤情况及敷布的湿度、温度 擦干局部药液,协助患者衣着,安排舒适体位,整理床单位,清理用物,洗手 详细记录湿敷后的客观情况,并签字 主要临床表现、既往史、药物过敏史、湿敷部位的皮肤情况、体质及心理状况等

输液外渗硫酸镁湿热敷方法的新措施

输液外渗硫酸镁湿热敷 方法的新措施 The manuscript was revised on the evening of 2021

输液外渗硫酸镁湿热敷方法的新措施关键词:输液外渗硫酸镁湿热敷方法 作为一名护士,静脉输液是我们每天必不可少的操作,药物外渗也是我们输液当中有时会遇到的,多种原因多起输液漏成的不良事件既增加了患者的痛苦也给医院的声誉带来了一定的影响,所以护理人员应对此引起高度关注。 在静脉输液中由于液体外渗,尤其是输入浓度高刺激性大的液体引起外渗后易导致局部皮下组织出现肿胀疼痛,影响肢体功能,严重者可致皮肤坏死,增加患者痛苦而且容易引起医患纠纷,临床上常用硫酸镁湿热敷,因此,对此常规方法加以改进,使效果会更好一些,现在将方法介绍如下: 1.方法: 外渗的分类及临床表现 0度:无任何临床症状 一度:皮肤苍白,水肿小于,皮肤触冷伴或不伴疼痛。 二度:含第一阶段,水肿在—15cm。 三度:含第二阶段,水肿大于15cm,轻度至中度疼痛,可能伴麻木感,任何刺激性或血制品的外渗均可导致。

四度:含第三阶段,皮肤紧绷、渗漏、变色、瘀斑或肿胀,较深的凹陷性水肿,循环受损,中度至重度疼痛,任何腐蚀性药物的外渗均 可导致。 发现输液外渗应立即停止在该外渗部位输液,更换输液部位,并对患者的输液部位的外渗面积进行评估和处理,可以将4—6层纱布用40℃50%硫酸镁溶液浸湿后拧至半干(以不滴水为度)敷于外渗肿胀处,外用一层无菌透明敷帖覆盖并固定,并用热水袋装入35—40℃热水,拧紧开口,外敷在透明敷贴上,每次20—30分钟。如此反复多次直至红肿消退,疼痛减轻,透明敷贴便于发现红肿消退情况。同时,应让患者心情放松,避免过度紧张。 2.效果判断 有效:湿敷1次后患者感觉疼痛稍有缓解,肉眼观察皮肤颜色变淡,湿敷1天后患者感觉疼痛缓解,仅轻度疼痛,肉眼观察皮肤颜色变淡,无发红。 无效:湿敷2—3天后疼痛及皮肤发红均无好转。 3.结果与讨论: 硫酸镁具有消肿、镇痛和改善血管及小动脉痉挛的药理作用。50%硫酸镁局部湿敷,其高渗透作用能迅速消除局部组织的炎性水肿,透明敷贴可吸收局部的渗出液和有害物质利于坏死组织的纤维蛋白溶解,减轻疼痛。

中药湿热敷流程

中药湿热敷操作流程 接到医嘱,转抄(床号,姓名,湿敷部位。如:1号1床,张玲,右侧手背中药湿敷一次)。 查阅病历,对病人进行初次评估(姓名,现病史及主要临床表现,伴随症状,既往史,药物过敏史,如:张玲,右侧手背发痒,诊断:右侧手接触性皮炎。生命体征平稳,无糖尿病史,无药物过敏史,重点注意有无糖尿病史,因为正常湿敷的温度为50-60°,糖尿病病人皮肤耐受性差,要适当降低湿敷温度)。 七步洗手、戴口罩、携带治疗盘(内置有效期内手消和治疗单)→病房。 三核对(床尾卡、床号、姓名、手腕带,如:一床,你好,请问你叫什么名字?请把你的手腕给我看一下)→核对手腕带→手消—解释(患者的病情,操作的方法及目的,不良反应,如:张玲,你的手背不知接触了什么东西出现红肿发痒,医生诊断为接触性皮炎,开了中药湿敷,它是把无菌纱布用药液浸透,敷于局部,以达到疏通腠理,清热解毒,消肿散结等目的的一种外治方法,有很好的治疗效果。只是中药有些发黄,容易在你的皮肤上留下颜色,但此较容易清洗干净,中药是温热的,没有太大的刺激性,你能否接受此项操作,请把你的手给我看一下)→评估湿敷部位的皮肤情况(有无破损、皮疹、红肿、清洁度,如不清洁需协助清洁),→手消→询问(患者在以前接触的中药中有无过敏史,对热的耐受性,对温度有无特殊要求,是否需要协助排便)→评估周围环境(环境清洁、明亮、安静、适宜操作)→交待病人(你稍等一下,我准备好用物就来帮你敷药)。 回治疗室,备物:清洁治疗车,治疗盘,弯盘两个(一个弯盘内置镊子两把,纱布两块,另一弯盘内放纱布一块),量杯,水温计、一次性中单,内置药液的药壶,必要时备敷布及大毛巾。检查药液:1床,张玲,外用中药制剂。打开壶盖,倒适量药液于量杯内,用水温计测温度(一般50-60°),将量杯置于治疗车上。 携用物至病房→三核对,解释→协助患者取舒适卧位,暴露湿敷部位→手消→检查中单有效期,铺于湿敷部位,置弯盘于适当位置,倒药液浸湿纱布,用镊子轻扭纱布以不滴药液为度,轻触患者手背试温,询问患者温度合适吗?将纱布敷贴于患者手背上→核对时间(15-20分),交待(张玲,有特别痒或者疼痛要

静脉输液药物外渗的预防及处理

静脉输液药物外渗的预防及处理 静脉给药是临床主要给药途径之一, 在输渡过程中由于多种原因致药液外渗, 造成皮肤血管受损, 是临床护理工作中常见的护理问题,是不是输液外渗 = 护理事故? 一、药物外渗的病因学 1、药物因素 2、机械损伤 3、生理因素 4、血管因素 1、药物因素 ?输入的药物浓度过高 ?速度过快 ?输入的药物引起血浆pH 值及渗透压改变, 药物本身的毒性作用等 ?均可引起血管壁损伤, 使其通透性增高, 而发生输液外渗。 输液外渗的高危药物 ?高渗液体如: 500g / L 葡萄糖注射液、200g/ L 甘露醇; ?血管收缩药如:多巴胺、阿拉明、去甲肾上腺素、神经垂体素 ?阳离子液如:氯化钠、葡萄糖酸钙 ?碱性溶液如:碳酸氢钠 ?抗肿瘤药物如:阿霉素、顺铂、环磷酰胺、丝裂霉素、长春新碱、甲氨碟呤等。 2、机械损伤 机械性损伤的原因多为: 穿刺技术不熟练, 致一次给药多次穿刺, 选择血管不当 针头固定不当(固定不牢、患者不合作、躁动不安、低龄儿童对疾病的认知程度较低,对躁动不安, 精神异常、婴幼儿患者肢体适当束缚、固定防止针头脱出) 拔针后按压针眼不正确(凝血不正常) 给药方法不当对长期静脉给药者可选用留置针保留血管, 以减少穿刺的次数 3、生理因素 病人静脉弹性降低,对针管的包绕能力减弱, 易使药液顺着针管渗漏到外周组织中, 靠近关节的静脉和深静脉尤易发生外渗。 ?老年人常为慢性病病人, 如糖尿病、冠心病、高血压、肺心病、恶性肿瘤等, 血 管长期营养障碍, 使管壁通透性明显增高、弹性降低, 损伤后修复功能降低, 也易发生输液外渗。 ?昏迷、严重脱水,此类患者微循环受损, 血管通透性增加, 手术麻醉、外周血管 疾病、糖尿病患者, 反复接受静脉给药的癌症患者以及静脉炎患者, 此类患者血管结构与功能障碍, 静脉输液或外渗的可能性明显增大。 4、血管因素 ?注速度过快,局部血管难以承受急剧增高的腔内压力,反复穿刺损伤静脉的完整 性并导致破损。

输液外渗硫酸镁湿热敷方法的新措施

输液外渗硫酸镁湿热敷方法的新措施 关键词:输液外渗硫酸镁湿热敷方法 作为一名护士,静脉输液是我们每天必不可少的操作,药物外渗也是我们输液当中有时会遇到的,多种原因多起输液漏成的不良事件既增加了患者的痛苦也给医院的声誉带来了一定的影响,所以护理人员应对此引起高度关注。 在静脉输液中由于液体外渗,尤其是输入浓度高刺激性大的液体引起外渗后易导致局部皮下组织出现肿胀疼痛,影响肢体功能,严重者可致皮肤坏死,增加患者痛苦而且容易引起医患纠纷,临床上常用硫酸镁湿热敷,因此,对此常规方法加以改进,使效果会更好一些,现在将方法介绍如下: 1.方法: 外渗的分类及临床表现 0度:无任何临床症状 一度:皮肤苍白,水肿小于2.5cm,皮肤触冷伴或不伴疼痛。 二度:含第一阶段,水肿在2.5—15cm。 三度:含第二阶段,水肿大于15cm,轻度至中度疼痛,可能伴麻木感,任何刺激性或血制品的外渗均可导致。 四度:含第三阶段,皮肤紧绷、渗漏、变色、瘀斑或肿胀,较深的凹陷性水肿,循环受损,中度至重度疼痛,任何腐蚀性药物的外渗均可导致。 发现输液外渗应立即停止在该外渗部位输液,更换输液部位,并对患者的输液部位的外渗面积进行评估和处理,可以将4—6层纱布用40℃50%硫酸镁溶液浸湿后拧至半干(以不滴水为度)敷于外渗肿胀处,外用一层无菌

透明敷帖覆盖并固定,并用热水袋装入35—40℃热水,拧紧开口,外敷在透明敷贴上,每次20—30分钟。如此反复多次直至红肿消退,疼痛减轻,透明敷贴便于发现红肿消退情况。同时,应让患者心情放松,避免过度紧张。 2.效果判断 有效:湿敷1次后患者感觉疼痛稍有缓解,肉眼观察皮肤颜色变淡,湿敷1天后患者感觉疼痛缓解,仅轻度疼痛,肉眼观察皮肤颜色变淡,无发红。 无效:湿敷2—3天后疼痛及皮肤发红均无好转。 3.结果与讨论: 硫酸镁具有消肿、镇痛和改善血管及小动脉痉挛的药理作用。50%硫酸镁局部湿敷,其高渗透作用能迅速消除局部组织的炎性水肿,透明敷贴可吸收局部的渗出液和有害物质利于坏死组织的纤维蛋白溶解,减轻疼痛。 用加热外敷方法简单易行,经济实用,无菌透明敷贴为无菌,可减少细菌感染的机会,无需胶布粘贴,不易脱落。但常规湿热敷方法因药液受温度的影响易形成结晶,特别是天气寒冷时影响其效果的发挥,并且容易弄湿衣服,如果外面贴上透明敷贴可避免衣服弄湿,上面再放上温的热水袋可持续保温以防形成结晶产生刺激,可增加药物的效果,使外渗在热力作用和硫酸镁的作用下能使外渗的液体迅速消散,短时间内可缓解症状,减轻疼痛,减少医患纠纷的发生,避免影响患者的肢体功能。 4.结论: 定期开展护理专业知识培训,强化安全意识,有效减少输液外渗的现象,在临床护理工作中我们要努力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密切观察输液过程中的病情变化,及时发现预防和处理静脉输液外渗 参考文献: [1] 李卫红.输液外渗硫酸镁湿热敷方法的改进[J]护理学杂志2009,24(7):37.

治疗产后会阴切口水肿使用硫酸镁溶液湿热敷两种方法的比较

治疗产后会阴切口水肿使用硫酸镁溶液湿热 敷两种方法的比较 【摘要】目的观察简易法裤袋式硫酸镁湿热敷治疗产后会阴水肿的疗效。方法将分娩的产妇中208例出现产后会阴水肿的产妇,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应用硫酸镁湿热敷+频谱仪照射治疗及简易法裤袋式硫酸镁湿热敷治疗,对其操作方法与疗效进行对比,结论两组经统计学检验,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通过操作各个环节比较可明显发现简易法硫酸镁湿热敷在很多方面优于硫酸镁湿热敷+频谱仪照射治疗。 【关键词】会阴切口水肿硫酸镁湿热敷 自2009年6月~2010年6月,我科应用硫酸镁湿热敷+频谱仪照射治疗产后会阴水肿及简易法裤袋式硫酸镁湿热敷治疗产后会阴水肿比较总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分娩的产妇中有208例出现产后会阴水肿,年龄19~36岁,平均(24±2)岁,产后当天出现会阴水肿127例,第1天65例,第2天16例,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4例),两组产妇在年龄、孕产次、孕周、产程、 分娩方式、胎方位、胎儿体重、会阴裂伤水肿程度、缝线应用及缝合会阴方式及有无并发症等均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 硫酸镁湿热敷+频谱仪照射治疗方法 产后第1天开始,常规冲洗消毒外阴后,采用二层浸湿温热50%硫酸镁消毒纱布,湿热敷于会阴水肿处,湿敷时始终保持纱布湿润,同时加频谱仪照射,照射方式:双侧大腿屈膝分开,暴露会阴部,将频谱仪置于双侧大腿之间,正对患处,照射灯距离为20cm,治疗剂量以产妇自觉舒适之热感为度,治疗中随时询问患者感觉,观察局部反应,必要时可调整灯距,每次照射30min,2次/天,治疗期间保持会阴清洁[1]。 1.2.2观察组 简易法裤袋式硫酸镁湿热敷治疗方法 产后第1天开始,采用孕妇内裤将底裆外面缝一厚如八层纱布简易布口袋,剪袋式输液器的分流袋,装入200ml水温50-65℃温水,两端细管打节密封后放入内裤底裆袋内,内裤内面置一薄型棉质带护翼卫生巾,用温热50%硫酸镁液将卫生巾浸湿,常规冲洗消毒外阴后,穿上内裤,每次30min,2次/天。 1.2.3观察疗效指标 水肿消退情况和症状改善情况。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x2检验。 1.4疗法标准

静脉输液外渗地预防及处理

静脉输液外渗的预防及处理 外渗的定义 静脉用药期间,药液从血管漏出进入血管周围组织。 输液外渗发生率 外渗可以发生在外周及中心静脉,也可发生于任何种类的注射通道装置,包括隧道及非隧道式中心静脉导管、植入泵、甚至骨内和硬膜外的输液方式。据统计,外周静脉化疗药物的外渗发生率为0.1-6.5%。其中,58%的外渗发生于小儿(Camp-Sorrell,1998)。中心静脉外渗发生率为0.3-4.7 %(Schulmeister and Camp- Sorrell, 2000)。 外渗的分类 发泡剂为:对组织有危害,如果进入周围组织,可引起组织损伤的溶液,包括化疗药,某些电解质溶液,放射照影对比媒介,血管加压素等。发泡剂与非发泡剂的区别:就是药物外渗后是否引起组织坏死,例如氯化钠深处,一般不会引起组织坏死。 外渗分类--按照药物发泡性能分: a. 非发泡剂引起的外渗:即非发泡剂由于粗心用药而进入周围组织所引起的外渗。 b. 发泡剂引起的外渗:即发泡剂由于粗心用药而进入周围组织所引起的外渗。 化疗外渗的分类及特点--按照是否与DNA结合分为:

a. 不与DNA结合的化疗外渗:立刻产生损伤,代谢迅速。愈合快。外渗面积大时需要手术。如:长春碱类损伤不向深度发展,3-5周愈合。 b. 与DNA结合的化疗外渗:不但立刻产生损伤,而且毒性进入深部组织,毒性的作用时间长。由于化疗药物与组织细胞的DNA结合,使这些细胞丧失了自身愈合的能力。常见的如:氮芥、阿霉素。 外渗的临床表现 1) 疼痛:程度为中度或重度疼痛,性质通常为烧灼痛、刺痛。局部出现红、肿。穿刺导管无回血。(并不是所有以上症状都出现) 2) 水疱:局部可出现水疱。 3) 皮肤发黑变硬:发黑变硬的皮肤下溃疡可能已经形成。 4) 当厚的表皮坏死时,创面苍白,毛细血管缺血,创面逐渐形成干黑色结痂。 5) 溃疡早期不明显,当损伤后的1-2周结痂脱落溃疡的空洞即表现出来。典型的溃疡为:基地面坏死的、黄色纤维坏死,周围为红色的边缘。 外渗的临床分级 a. 0级:没有临床表现。 b. 1级:皮肤发白,水肿范围的最大处直径小于1英寸(2.5厘米),皮肤发凉,伴有或不伴有疼痛。

静脉输液外渗的处理方法

静脉输液外渗的处理方法 一、非药物处理 1.一般护理静脉给药过程中,如发现外渗情况,首先立即停止给药,快速拔针,按压力度适中,切忌在按压处揉动,至不出血为止。临床实践证明,在关闭输液器开关的过程中,约有0.2ml液体被挤出,而通过拔针时预先折叠距针尖2厘米处的输液管,仅挤出0.01ml液体,几乎不引起局部肿块增大,可以依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采用。在药物外渗的48小时内,应抬高受累部位,以促进局部外渗药物的吸收,禁止在外渗侧肢体肿胀未完全消退前继续进行输液治疗。 2.冷敷冷敷可导致血管收缩,外渗范围局限,并麻痹末梢神经,减少痛苦。减轻蒽环类抗癌药,如阿霉素所致的皮肤损伤程度,可用冰袋间断冷敷渗出皮肤处24~48小时(时间长短以患者耐受程度为限)。应注意控制温度,防止冻伤。 3.热敷适用于一般的药物如生理盐水、维生素、抗生素等,亦适合于植物碱类抗癌药物的外渗,如长春新碱、长春花碱等。局部热敷可加速外渗药液的吸收和分散,减轻外渗药液对局部的损伤。 二、药物处理 1.生理盐水、50%硫酸镁、75%酒精湿敷可减轻水肿对局部组织的损伤,促进局部组织修复。 2.局部封闭适用于化疗药物外渗。常用利多卡因100mg加地塞米松5mg局部环形封闭。利多卡因可能作为激肽重要的稳定剂起到阻断疼痛的作用,有镇痛、轻微血管扩张作用。地

塞米松通过抑制前列腺素合成具有抗炎特性作用,可以减少炎症扩散,抑制炎性细胞肽的合成和阻滞磷酸脂酶A2的活性作用,中断产生疼痛的持续性神经冲动起到镇痛作用。 3.解毒剂的应用硫代硫酸钠可用做氮芥类、丝裂霉素、更生霉素等的解毒剂,可使药物迅速碱化,减少损伤。长春新碱药物外渗后局部可注射透明质酸酶,以促进药物吸收和弥散。长春新碱和阿霉素等偏酸性的药物外渗后也可用碳酸氢纳局部注射。 4.中医疗法 按照中医活血化淤消肿止痛原理制成的中药涂抹膏对各种药物外渗后引起的肿胀、淤血、疼痛疗效确切。如清热消肿膏外敷可治疗高渗药物输注渗漏所致的肿胀。 土豆片外敷:土豆具有化瘀散结,理气止痛的功效,将土豆切成薄片覆盖在肿胀部位,妥善固定,间隔3-4小时更换一次,效果明显。既可治疗外渗,还可以降低静脉炎发病几率。 芦荟涂抹外敷:芦荟富含的多种化合物对于解决输液外渗问题都具有一定作用。如芦荟酊可起到消炎杀菌作用,异柠檬酸可以扩张血管,加速血液循环,芦荟素更是可以增加血管壁弹性。使用时只需将芦荟洗净后,除去刺和表皮,每小时涂抹患处2-4次即可。 三、外科处理 一旦患者发生药物外渗,必须连续观察和评估局部症状和体征。如保守疗法失败,溃烂形成,需请外科会诊,彻底清创或联合植皮整形手术,保住肢体的功能和外观。 药物外渗为常见的多发的并发症,往往不会引起广泛重视。但是在临床工作中因该类问题往往给患者带来巨大的痛苦,影响疗效,同时也使医患之间增加了很多矛盾。因此必须从思想上高度重视,从基础做起,首先掌握精湛的穿刺技术。其次认真正确掌握预防措施,做到早预防、早发现、早救治。

治疗产后会阴切口水肿使用硫酸镁溶液湿热敷两种方法的比较

治疗产后会阴切口水肿使用硫酸镁溶液湿热敷两种方法的比较 发表时间:2010-11-02T14:01:38.03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0年第27期供稿作者:刘桂华张凤[导读] 通过操作各个环节比较可明显发现简易法硫酸镁湿热敷在很多方面优于硫酸镁湿热敷+频谱仪照射治疗。刘桂华张凤 (郫县第二人民医院四川成都 611733) 【中图分类号】R7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085(2010)27-0054-01 【摘要】目的观察简易法裤袋式硫酸镁湿热敷治疗产后会阴水肿的疗效。方法将分娩的产妇中208例出现产后会阴水肿的产妇,随机将其分为两组,应用硫酸镁湿热敷+频谱仪照射治疗及简易法裤袋式硫酸镁湿热敷治疗,对其操作方法与疗效进行对比,结论两组经统计学检验,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通过操作各个环节比较可明显发现简易法硫酸镁湿热敷在很多方面优于硫酸镁湿热敷+频谱仪照射治疗。【关键词】会阴切口水肿硫酸镁湿热敷 自2009年6月~2010年6月,我科应用硫酸镁湿热敷+频谱仪照射治疗产后会阴水肿及简易法裤袋式硫酸镁湿热敷治疗产后会阴水肿比较总结如下。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分娩的产妇中有208例出现产后会阴水肿,年龄19~36岁,平均(24±2)岁,产后当天出现会阴水肿127例,第1天65例,第2天16例,将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04例),两组产妇在年龄、孕产次、孕周、产程、分娩方式、胎方位、胎儿体重、会阴裂伤水肿程度、缝线应用及缝合会阴方式及有无并发症等均无显著差异,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1.2.1对照组 硫酸镁湿热敷+频谱仪照射治疗方法 产后第1天开始,常规冲洗消毒外阴后,采用二层浸湿温热50%硫酸镁消毒纱布,湿热敷于会阴水肿处,湿敷时始终保持纱布湿润,同时加频谱仪照射,照射方式:双侧大腿屈膝分开,暴露会阴部,将频谱仪置于双侧大腿之间,正对患处,照射灯距离为20cm,治疗剂量以产妇自觉舒适之热感为度,治疗中随时询问患者感觉,观察局部反应,必要时可调整灯距,每次照射30min,2次/天,治疗期间保持会阴清洁[1]。 1.2.2观察组 简易法裤袋式硫酸镁湿热敷治疗方法 产后第1天开始,采用孕妇内裤将底裆外面缝一厚如八层纱布简易布口袋,剪袋式输液器的分流袋,装入200ml水温50-65℃温水,两端细管打节密封后放入内裤底裆袋内,内裤内面置一薄型棉质带护翼卫生巾,用温热50%硫酸镁液将卫生巾浸湿,常规冲洗消毒外阴后,穿上内裤,每次30min,2次/天。 1.2.3观察疗效指标 水肿消退情况和症状改善情况。 1.3统计学方法 采用x2检验。 1.4疗法标准 痊愈:症状消失,水肿全部消退;显效:症状明显减轻,水肿消退80%以上;好转:症状减轻,水肿消退30%以上;无效:症状无改善,水肿未消退。有效率=痊愈率+显效率。 2.结果 观察组有效99例,无效5例,对照组有效98例,无效6例;观察组的平均起效时间(1.6±0.4)d,对照组平均起效时间(1.2±0.3)d.两组经统计学检验,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两种方法对于产后会阴水肿治疗效果优劣性比较无明显差异。 3.讨论 产后会阴水肿是产科常见的一种的并发症,影响产后会阴水肿的因素很多,如身机体抵抗力下降,易受病原感染而引起外阴炎症;会阴侧切术手术操作对局部组织刺激、损伤,易引起组织水肿;第二产程时间偏长,胎头长时间压迫阴道及会阴,影响会阴静脉回流,使会阴组织缺血缺氧,血管通透性增高,易引起局部组织水肿,水肿组织张力增高,压迫神经末梢可引起疼痛,影响会阴伤口愈合。患者局部水肿消退情况直接影响患者的预后,对母乳喂养,产后活动,子宫复旧,会阴伤口愈合等均有一定的影响,亦可引起产褥感染。临床上常用50%硫酸镁湿热敷,使会阴水肿消退。以上两种方法疗效比较无明显差异,两组通过操作各个环节比较可明显发现观察组在很多方面优于对照组,具体如下: (1)观察组方法简单方便,易于掌握,减少护士的劳动量,优于对照组。裤袋式制作简单,家属易掌握,热敷袋取放方便,方便调节水温,会阴垫患者可自行更换,非常方便。频谱仪照射治疗,操作时需一人配合,控温时需移动频谱仪照射距离,敷料更换时需护士床旁操作。 (2)观察组患者舒适度优于对照组。简易法裤袋式硫酸镁湿热敷治疗方法不需要摆固定体位,可随意活动,硫酸镁湿热敷+频谱仪照射治疗方法需固定体位为仰卧屈膝,双腿分开,长时间固定体位使易导致身体不适,活动不便,患者活动度受限制,对哺乳,下肢活动等基础活动有影响。 (3)观察组操作材料易取,无特殊耗材,优于对照组。简易法裤袋式硫酸镁湿热敷治疗方法操作材料简单易取,硫酸镁湿热敷+频谱仪照射治疗方法需频谱仪,为更好地保护患者,避免不需要的过多暴露患者,还需要添制类似于烧伤患者用的架篷。 (4)观察组减少患者的意外伤害,优于对照组。频谱仪升温系一逐渐过程,会阴部水肿后感觉末梢敏感性降低,对温度控制不好,易发生烫伤;简易法裤袋式硫酸镁湿热敷治疗方法水袋水温易控制,操作简单,患者自己可以调节。通过简单分析,观察组优点较多,此方法适于在基层医院推广。

输液外渗处理流程图

输液外渗处理流程图立即关闭输液调节夹,抽吸渗入皮下的药液,正确拔针,抬高患肢,制动,防压 评估药物性质,外渗情况报告医生、护士长 缩血管药物★1高渗性药物★2化疗药物48h 禁止冰敷, 遵医嘱可给予 酚妥拉明湿敷遵医嘱可给予654-2、透明质酸酶湿敷,或 芦荟、萝卜片 外敷遵医嘱48h 内冷热疗★3,4,如意金黄散外敷,50%硫酸镁湿敷★5遵医嘱48h 内冷疗,654-2,透明质酸酶湿敷,50%硫酸镁湿敷 根据评估遵医嘱给予相应处理 1、封闭:最好在渗漏后1h 内,越早越好。2%利多卡因2ml 加透明质酸酶200u 局 部封闭或2%利多卡因1ml 加生理盐水3ml 加地塞米松5mg(1ml)。 2、静脉炎:外用透明贴或喜疗妥、纳米银离子抗菌凝胶。 3、红肿:均可给予冷疗(7-10℃)、高频超短波(康复科)。 4、血管条索状改变:海特光(康复科)。 5、PICC 、CVC 感染有渗出者:海特光(康复科)。 6、刺激性、毒性药物渗漏或任何药物引起局部疼痛、皮肤出现水泡,变紫变黑或 坏死,请医院皮肤伤口专家会诊。 持续观察与评估外渗部位:皮肤颜色、温度、感觉、关节活动和肢端血运情况, 继续给予对应处理,评价效果,班班交接并记录。 按护理部要求,上报护理部并填写不良事件报告表。 其他:抗生素、血制 品、造影剂、脂肪乳 ★1:缩血管药包括: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垂体后叶素等。 ★2:高渗性药物包括:10%氯化钠、10%氯化钾、10%葡萄糖酸钙、50%葡萄糖、20%甘露醇等。★3:冷敷适用于蒽环类化疗药物,如紫杉醇/氮芥/多柔比星等所致的皮损,蒽环类药物外渗后禁用热 敷处理,可用冰袋间断冷敷(7-10℃)外渗处的皮肤24-48h ,每隔15min 冷敷15min 。 ★4:热敷适合植物碱类化疗药物的外渗,如长春新碱/依托泊苷/奥沙利铂等。此类药物外渗时局部冷 敷会加重毒性作用。可于渗漏部位热敷24h(50-60℃),每隔15min 热敷15min 。 ★5:硫酸镁湿敷时应盖住针眼,钙剂、甘露醇禁用硫酸镁湿敷。

中药湿热敷技术操作流程(9分钟)

中药湿热敷技术操作流程(9分钟) 一、仪表:仪表端庄,戴表。 二、核对:核对医嘱。 请老师帮忙核对医嘱:1床,王红,女,30岁,住院号:123456,诊断:湿疹(湿热内蕴型)。医嘱予三黄洗剂中药湿热敷30分钟日一次。医嘱准确,谢谢老师。 三、评估:口述:敲门进病室。携带医嘱执行单,核对床头卡,1床,王红,女,30岁,住院号:123456。王女士您好,我是您责任护士XX,请您说一下名字,我看一下腕带,1床,王红,女,30岁,住院号:123456。(注意核对腕带时医嘱执行单与腕带距离不可过远,在同一平面,勿压迫患者,注意保暖)。 王女士您感觉哪里不舒服?根据您的症状我将遵医嘱为您进行中药湿热敷,使用的药物是三黄洗剂,我刚刚看过您的病例,您既往健康,无过敏史,也不在妊娠期,对热的耐受程度良好,那我看一下您的皮肤情况(注意保暖,保护患者隐私),您右手臂有一片红色的皮疹,没有破溃。 四、告知:王女士,您以前做过中药湿热敷吗?那我为您介绍一下,中药湿热敷是将纱布用药液浸透,敷于局部,以达到疏通腠理,清热利湿的目的。操作过程中您局部有温热感,操作时间20-30分钟。您需要去卫生间吗?请您稍等,我准备一下,马上过来。 五、用物准备:检查手消毒液,口述:检查手消毒液在有效期内,可以使用。洗手(手背按压取手消毒液,每步不少于5次,时间不少于15秒),戴口罩。物品准备:处置车上层:医嘱执行单、治疗盘、记录单、手消毒液、中药液、湿敷垫(6-8层纱布)、剪刀、水温计、治疗巾、治疗碗、镊子、弯盘、纱布。处置车下层:医疗垃圾桶、生活垃圾桶、回收桶。口述:药液在有效期内,可

以使用。水温计、治疗碗、镊子、纱布、剪刀、治疗巾,所有物品已检查完毕,符合要求。 六、环境与患者准备 推车至病室 (一)评估病室环境:病室环境整洁,光线充足,温湿度适宜,必要时屏风或围帘遮挡。 (二)为患者取舒适体为,暴露操作部位(注意保暖,保护患者隐私。治疗巾垫于手臂下),您这个体位还可以吗? 七、操作过程 (一)核对医嘱,请说一下您的名字好吗?1床,王红,湿疹(湿热内蕴型),三黄洗剂湿热敷30分钟日一次。 (二)药液,测量温度,口述温度40度(浸湿纱布,拧至不滴水为宜)。(三)现在为您敷药,您感觉怎么样,有什么不适吗? (四)镊子放入回收桶,看表计时。 (五)我会根据您的情况定时过来淋药,我们一会见。 (六)倒药液,测量温度,口述温度40度。 (七)将弯盘置于手臂下,药碗置于患者手臂旁,王女士我来为您淋药,您有什么不适吗?淋药时观察局部皮肤,您的皮肤微红无破溃、水疱,您有痒痛的感觉吗?因为使用的是中药,可能会使皮肤色素沉着,但数日后可自行消退,您不用担心。 (八)洗手,核对,请再说一下您的名字?1床,王红,湿疹(湿热内蕴型),三黄洗剂湿热敷30分钟日一次。 (九)看表时间到,王女士,为您撤去敷料。(用镊子撤敷料,同时撤出弯盘。)

硫酸镁口服外敷的各种用法及注意事项

硫酸镁口服外敷的各种用法及注意事项 1.口服导泻:50%硫酸镁溶液口服不吸收, 在肠内形成一定的渗透压,使肠内保有大量 水分,刺激肠道蠕动而排便。临床常用于肠道 检查或术前准备、清除肠道内毒物,亦用于某 些驱虫药的导泻。 用法:50%硫酸镁溶液10毫升,清晨空腹服,同时饮100~400 毫升水。 2.口服利胆:口服高浓度(33%)硫酸镁溶液,或用导管直接灌入十二指肠,可刺激十二指肠黏膜,反射性地引起总胆管括约肌松弛,胆囊收缩,促使胆囊排空,产生利胆作用。临床用于阻塞性黄疸及慢性胆囊炎。 用法:(33%)硫酸镁溶液,每次10毫升,一日三次,饭前或两餐间服。 3.注射抑制中枢兴奋:提高细胞外液中镁离子浓度,可抑制中枢神经系统,也可减少运动神经末梢乙酰胆碱的释放量,阻断外周神经肌肉接头,从而产生镇静、镇痉、松弛骨骼肌的作用,亦能降低颅内压,临床用于抗惊厥、子痫、尿毒症、破伤风、高血压脑病及急性肾性高血压危象。 用法:肌注25%硫酸镁注射液,每次4~10毫升;或将25%硫酸镁注射液10毫升用5%~10%葡萄糖注射液稀释成1%或5%浓度后静滴。

4.注射扩张血管:注射给药过量镁离子可直接舒缓周围血管平滑肌,引起交感神经节冲动传递障碍,从而使血管扩张,血压下降,治疗心绞痛。 用法:将10%溶液10毫升用5%~10%葡萄糖注射液10毫升稀释后缓慢静脉注射,每日1次。 5.外敷消炎去肿:50%硫酸镁溶液外用热敷患处,能消炎去肿,用于治疗静脉炎。 药液外渗硫酸镁湿敷的作用原理:50%硫酸镁溶液对组织液而言为高渗溶液,局部湿敷可产生高渗透压,由于高渗透压平衡原理,使肿胀部位组织水肿液在短时间内吸出、消肿,从而减轻水肿对局部组织的损伤,起到局部治疗作用。 硫酸镁热敷能消肿原理:是因为硫酸镁可以拮抗钙离子,而钙离子是参与平滑肌收缩的,因此硫酸镁可以舒张皮肤及皮下组织血管平滑肌(注重不是血管内皮细胞),降低毛细血管血压,使局部渗出减轻,水肿也就减轻。而大血管平滑肌含量少,所以主要用于表浅炎症。 硫酸镁如何湿敷:患者应在48小时内用硫酸镁溶液加温水袋热敷,48小时外冷敷。 方法一:取制备的50%硫酸镁溶液加热至40℃左右,浸泡纱布块,取出后稍拧干(以不滴水为度),敷盖在患处,再覆上一层塑料薄膜(保鲜膜),还可再用热水袋按压以加强保温。 方法二:用湿毛巾最好是纱布折叠,把硫酸镁粉剂倒在薄的内层(主要考虑到硫酸镁溶水性差尤其浓度高时),将薄的那层敷在患处,外面用热水袋或矿泉水瓶子加热。等水稍凉,可以把上层的纱布揭开,直接在薄的内层继续加热。 冷敷时直接用硫酸镁溶液贴敷患处。外敷的时间每次15分钟左右,每日外敷的次数根据硬结大小及炎性反应轻重而灵活掌握,硬结

输液外渗处理

药物外渗处理 临床症状和体征 一般轻度炎性改变:局部组织出现大片红肿,沿血管出现条索状的红线。重度:局部皮肤苍白继而出现水疱,更严重者皮肤直接由红变为紫黑色,如不及时处理则出现皮下组织坏死、溃疡形成,坏死组织浸入真皮下层和肌层露出韧带坏死组织,呈黑色。临床观察到,在静滴10%葡萄糖酸钙和静推抗生素时,局部皮肤无红肿,但有浅黄色颗粒状沉积物稍突出表皮。 引起局部组织炎性改变与坏死的原因分析 1 药物因素主要与药物酸碱度、渗透压、药物的浓度、药物本身的毒性作用及Ⅰ型变态反应有关。最新动物实验病理检查显示,静脉推注20%甘露醇4~8次后,血管壁增厚,内皮细胞破坏,血管内淤血,周围组织炎性及水肿等,而生理盐水无此改变。 2 溶液中的微粒危害在静脉注射溶液中存在许多不溶性的外漏性物质,这些物质不能被机体代谢,有学者曾将抗生素加入不等量的生理盐水溶液中,然后对溶液中所含的微粒进行监测,其结果是加入的药物量与微粒含量成正比例关系,即浓度越高,微粒越多。 3 环境温度和药物的温度由于小儿体温调节中枢发育不完善,四肢末梢循环不良。当室内温度降低时,全身末梢血管收缩,管腔变窄,流速变慢,大量微粒沉淀在血管内膜,引起血栓,局部堵塞,血管痉挛,供血不足。56例患儿,46例发生在冬季寒冷季节。特别是在静脉输入10%葡萄糖酸钙时,局部皮肤改变更为多见。10%葡萄糖酸钙是阳离子高渗性溶液,这一物质进入皮下间隙后。刺激血管和周围组织,引起炎性反应。曾经有学者对20%甘露醇在不同温度下对静脉血管损伤进行了研究,在室温19 ℃~21 ℃的条件下。甘露醇对血管的损害比在室温37 ℃时更为严重,其原因在于甘露醇加温后溶液中小于25 μm的微粒数量明显低于常温状态时,说明药物的损害作用与温度密切相关。 4 血管的因素由于小儿血管细,特别是新生儿在四肢循环衰竭时,血管通透性增加,而滴入收缩血管药物,如多巴胺,头部注射部位出现了苍白隆起的血管网,停药后自然消失。多巴胺是升压药,具有收缩血管作用。血管壁的营养血管发生痉挛,血管壁可因缺氧缺血而通透性进一步增加,导致药液渗漏。新生儿、婴儿多在头皮静脉输液,而头皮静脉的前额、颞部血管细短,易发生炎性改变和坏死。因为较细的血管血流速度慢。药物停留在局部的时间长,增加了对局部的刺激。 5年龄因素年龄越小的患儿头部皮肤越薄嫩,对药物刺激的耐受性越差。 6 静脉推注药物的速度在临床操作中有时可发现,推注速度过快,可使局部皮肤发红,当速度减慢时,发红的皮肤颜色逐渐变浅,当停止注射时,皮肤颜色恢复正常。 7 护士的技术和责任心由于个别护士工作责任心不强和观察输液的经验不足,不能正确地判断是否有药物渗漏。不了解临床常用药物渗漏所造成的后果,对发生渗漏后不知如何进行封闭,以致留下不良后果。 8 封闭的药物浓度及手法掌握不当封闭的针眼多,进针过深。药量推得过少,不能有效地阻止渗液对正常组织的炎性刺激,而造成坏死组织扩散。 预防 1 选择合适的静脉在输强刺激药物时,要选择合适的静脉,尽量选择比较粗大的血管,并严密观察注射部位有无异常改变,如发现异常应立即拔出针头进行处理。 2 减少血管壁的机械刺激和损伤,提高一次穿刺成功率对细血管可在注射强刺激药物时,用山莨菪碱药液涂擦,增加局部血流,稀释溶质浓度并中和其酸性的作用。可减少渗漏的发生。拔针时先拔出针头,再立即用干棉球按压穿刺点,使针头在没有压力的情况下退出管腔,因而减轻甚至去除了针刃对血管造成的机械性损伤。尽量减少一条静脉连续注射的次数。 3 严格药液的配制按医嘱正确配制药液,在给病人推注抗生素时,一定要等药物完全溶解后才能用。 4 保持药物的恒定温度 20%甘露醇是一种高渗性利尿脱水剂,靠高浓度快速滴注进入人体,迅速提高血浆渗透压发挥其作用。在低温情况下,20%甘露醇药物内有很多结晶物质。当液体温度达到3 5 ℃时微粒减少到最低水平。

浅谈硫酸镁湿热敷在静脉输液外渗中的应用

浅谈硫酸镁湿热敷在静脉输液外渗中的应用 发表时间:2013-07-29T15:54:33.420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3年第20期供稿作者:吴玉琴[导读] 我科自采用此方法以来,大大减少了护士的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减轻了病人的痛苦。现向大家大力推广。 吴玉琴(湖北省咸宁市咸安区妇幼保健院湖北咸宁 437000) 【中图分类号】R91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5085(2013)20-0154-02 【摘要】硫酸镁的药理作用主要是导泻、利胆、抗癫病、抗高血压及消肿,现在我们将它用以输液外渗中减轻水肿。【关键词】硫酸镁湿热敷输液外渗 静脉输液是我们临床上常用的治疗方式,可输入药液,补充营养和水分,然而有很多患者免不了出现不同程度的静脉炎。这样不仅给患者带来痛苦,还给治疗带来不便,临床上常用50%硫酸镁纱布湿热敷来治疗静脉炎,但存在不足之处,如硫酸镁湿热敷时,纱布上的水分很快会蒸发掉,使湿热敷时间短,药效短,干后易形成结晶,会对皮肤产生一定的刺激,且外敷的纱布易脱落浸湿床单后变硬,影响卧床舒适感,为解决这些问题,我科在实施硫酸镁纱布湿敷时外加透明敷贴包裹固定,这样解决了水分易蒸发和纱布易脱落的问题,操作简单,效果较明显。现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9年6月—2011年5月我科共发生静脉炎30例,其中男20例,女10例,年龄19—65岁,平均41岁,大多因药物浓度高速度快,反复注射同一根血管,并采用静脉置管输液,静脉置管时间超过5天,出现了不同程度的静脉炎。 1.2 方法 1.2.1 静脉炎分级其标准可分为5级。0级:无症状;1级:输液部位发现,伴有或不伴有疼痛;2级:有输液部位疼痛和(或)水肿;3级:输液部位发现和(或)水肿,形成条掌状物达5cm左右;4级:输液发红和(或)水肿,形成条掌样物达5cm以上,局部有脓液。 1.2.2发生输液外渗应立即更换注射部位,并对患处进行评估并处理。首先在外渗局部涂上一层薄凡士林软膏,范围稍大于外渗部位,将4—5层纱布块用38—41℃的50%硫酸镁浸湿后剪成条掌样拧成半干敷于外渗肿胀处,然后外用无菌透明膜包裹并固定,并用热水袋装入34—39℃的热水,拧紧开口端,外敷在敷贴上,每次20—30分钟,每天3次,直到红肿消退,透明膜贴便于发现红肿消退情况。 1.2.3 做好心理护理,减轻患者紧张情绪,抬高患肢,以利于静脉回流。 1.2.4效果判断有效:湿敷1次后患者感觉疼痛稍有缓解,肉眼观察皮肤颜色变淡,湿敷1天后患者感觉疼痛缓解,仅轻度疼痛,肉眼观察皮肤颜色变淡,无发红;无效:湿敷2—3天后疼痛及皮肤发红均无好转。 2 结果 30例患者中,显效25例,占83%,有效4例,占13%,无效1例,占4%。 3 讨论 3.1硫酸镁具有高渗、消肿、镇静和改善血管及小动脉痉挛的药理作用。50%硫酸镁局部湿敷,其高渗透作用能迅速消除局部组织的炎性水肿,无菌透明胶贴属于水溶性敷料,可吸收局部的渗出液和有害物质,有利于坏死组织的纤维蛋白溶解,减轻疼痛,其表面的半透明膜可允许氧气和水蒸气的交换,它又是有对外界颗粒性民物的阻滞作用,防止感染。 3.2 硫酸镁湿敷加透明膜贴包裹可保证硫酸镁纱布始终保持湿润状态,达到湿敷治疗目的,外加热水袋保暖增强疗效,使外渗处在热力和硫酸镁的双重作用下迅速消散,患者感觉舒适,无菌透明膜敷贴及硫酸镁纱布均为无菌,减少细菌污染;无菌敷贴柔韧性好,将硫酸镁纱布与肢体包裹后,无需胶布粘贴,不易脱落,透明易于观察,无需限制患者活动;硫酸镁纱布被无菌透明膜包裹,解决了传统方法弄脏衣物和被褥热敷局部涂凡士林纱布可使皮肤不受刺激,方法简单,经济实用,不受条件限制。我科自采用此方法以来,大大减少了护士的工作量,提高了工作效率,减轻了病人的痛苦。现向大家大力推广。

【CN110227005A】一种混合式硫酸镁湿热敷贴片及其使用方法【专利】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43)申请公布日 (21)申请号 201910367760.9 (22)申请日 2019.05.05 (71)申请人 张平丽 地址 450000 河南省郑州市二七区嵩山北 路59号院11号楼1单元133号 (72)发明人 张平丽  (74)专利代理机构 成都顶峰专利事务所(普通 合伙) 51224 代理人 陈夏 (51)Int.Cl. A61F 7/02(2006.01) A61F 7/03(2006.01) (54)发明名称一种混合式硫酸镁湿热敷贴片及其使用方法(57)摘要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混合式硫酸镁湿热敷贴片,包括:混合袋,所述混合袋从右至左通过热塑封条依次分割成液态腔、固态腔和吸附腔,所述液态腔与所述固态腔之间设置有可破坏性第一间隔热熔线,所述固态腔与所述吸附腔之间设置有可破坏性第二间隔热熔线;灭菌用水,设置在所述液态腔内;硫酸镁粉,设置在所述固态腔内;自粘贴片,设置在所述吸附腔内,所述自粘贴片包括聚氨酯泡沫垫、第一覆盖层、第二覆盖层、环形压敏胶帖、无菌脱脂棉和薄片式自发热帖。本发明提供一种混合式硫酸镁湿热敷贴片,解决了现有敷贴片不能自加热,容易脱落,费时费力的 问题。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5页 附图2页CN 110227005 A 2019.09.13 C N 110227005 A

权 利 要 求 书1/1页CN 110227005 A 1.一种混合式硫酸镁湿热敷贴片,其特征在于,包括: 混合袋,所述混合袋从右至左通过热塑封条依次分割成液态腔、固态腔和吸附腔,所述液态腔与所述固态腔之间设置有可破坏性第一间隔热熔线,所述固态腔与所述吸附腔之间设置有可破坏性第二间隔热熔线; 灭菌用水,设置在所述液态腔内; 硫酸镁粉,设置在所述固态腔内; 自粘贴片,设置在所述吸附腔内,所述自粘贴片包括聚氨酯泡沫垫、第一覆盖层、第二覆盖层、环形压敏胶帖、无菌脱脂棉和薄片式自发热帖,所述聚氨酯泡沫垫正面中心设置有安置槽,所述无菌脱脂棉设置在安置槽内,所述环形压敏胶帖设置在所述安置槽的周边,且内边与所述无菌脱脂棉粘合,所述第一覆盖层设置在所述聚氨酯泡沫垫的正面,所述聚氨酯泡沫垫的背面通过第二覆盖层设置有所述薄片式自发热贴,所述第三覆盖层覆盖所述薄片式自发热贴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式硫酸镁湿热敷贴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袋设置有所述吸附腔的一端设置有易撕口。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式硫酸镁湿热敷贴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覆盖层的表面设置有热敏颜料。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式硫酸镁湿热敷贴片,其特征在于,所述聚氨酯泡沫垫的顶部均匀设置有通孔。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式硫酸镁湿热敷贴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液体腔和所述固体腔的两边均设置有折叠线。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式硫酸镁湿热敷贴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环形压敏胶帖与所述无菌脱脂棉粘合的一端厚度为2毫米至3毫米,另一端厚度范围为1毫米至1.5毫米。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式硫酸镁湿热敷贴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液体腔与所述第一间隔热熔线的接触边、所述第一间隔热熔线与所述固体腔的接触边、所述固体腔与所述第二间隔热熔线的接触边、及所述第二间隔热熔线与所述吸附腔的接触边均设置为梯形。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式硫酸镁湿热敷贴片,其特征在于,所述液体腔、所述固体腔和所述吸附腔均采用透明材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混合式硫酸镁湿热敷贴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灭菌用水和所述硫酸镁粉的设置比例为2:1。 10.一种混合式硫酸镁湿热敷贴片的使用方法,应用于权利要求1至7任意一项所述的混合式硫酸镁湿热敷贴片中,其特征在于,具体的使用方法包括: 步骤一:挤压所述液体腔,将所述灭菌用水通过所述第一间隔热熔线挤压至所述固体腔内; 步骤二:摇晃所述固体腔,直至所述灭菌用水与所述硫酸镁粉在所述固体腔内混合,形成混合液; 步骤三:挤压所述固体腔,将所述固体腔内的混合液挤压至所述吸附腔内; 步骤四:摇晃所述吸附腔直至所述混合液被所述自粘贴片吸收; 步骤五:将所述吸附腔撕开,取出自粘贴片,撕开所述自粘贴片上的所述第一覆盖层及所述第三覆盖层,并根据需求,将所述自粘贴片贴附在患者的伤口处。 2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