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天津市海绵城市建设技术导则

天津市海绵城市建设技术导则

天津市海绵城市建设技术导则

天津市海绵城市建设技术导则是针对天津市全面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

指南性文件,旨在保障全市基础设施建设、城市管理、水资源管理、环境

保护及城市绿色发展等几个方面实施科学决策,深入开展海绵城市研究,

把海绵城市建设理念落地实施。

1、加强科学研究,强化城市规划指导,推动城市智慧建设。加大科

学研究力度,建立海绵城市发展评估机制,完善海绵城市建设总体规划,

建立海绵城市技术标准标准,提升城市建设质量,推动城市智慧建设,实

现城市的智慧化发展。

2、完善水资源管理体系,建立水体治理网络,保障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实施集雨灌溉和冲洗拆迁尾矿的"双网络"治理规划,建立涵养池和沟

渠网络,保障水资源优化利用,实现小流域水资源管理和水环境保护,减

少水资源污染。

3、实施节约水循环利用,建立雨水资源回收利用机制。推进再生水、雨水再利用工程,加强雨水环境的改善,发挥雨水的最大价值,更好地节

约用水,提升水资源综合利用效率,实现全水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海绵城市技术标准

海绵城市技术标准 海绵城市是一种新型的城市规划理念,它以生态、环保、可持续为基本要求,通过合 理规划、科学施工、合理管理等手段,实现城市洪水蓄积、过滤和排放等功能,保持城市 的水文循环系统的自然平衡。海绵城市技术标准的制定,是为了规范海绵城市建设的质量,保证海绵城市的实际效果和长期效益,有效避免人为破坏生态环境等一系列问题。本文将 介绍海绵城市技术标准的内容。 一、整体规划 整体规划是海绵城市建设的第一步。要求整体规划包括城市水文地质调查、洪水易涝 点分析、降雨径流分析等内容,并选择合适的技术、设备和方案来达到规划效果。 二、地面工程 地面为海绵城市的集水器,具有渗透性和一定的蓄水能力。要求地面工程达到以下标准: 1、地面基底要求平整,无裂缝、凸起、下沉等现象。 2、地面铺设材料为透水性较好的材料,如透水砖、透水混凝土、透水草皮等。 3、地面要按水分布分块设置雨水收集器,增加收集面积。 三、屋顶工程 屋顶工程也是收集雨水的重要方式,要求屋顶工程具有以下特点: 1、屋顶材料应为透水性能良好的材料,如玻璃化瓦、波浪铁皮等。 2、屋顶基底应具有一定的斜度,以便雨水自然流入集水器。 3、屋顶下面应设置大型储水器,以储存雨水和减缓山洪泛滥的影响。 四、排水系统 排水系统是海绵城市的核心技术,是保证海绵城市水分循环的血管系统。要求排水系 统具有以下特点: 1、排水系统的设计方案必须考虑到各种污染源,防止污染源对海绵城市的水环境造 成负面影响。 2、排水系统的设计原则为“重在拦、次重在调、轻在蓄、少在排”。

3、排水系统中应设置雨水花园、雨水绿地、湿地等景观水体,以形成多样化的水景观。 五、储存设施 储存设施是海绵城市的保证,通过储存设施可以更好地使用雨水和排放污水,要求储存设施具有以下特点: 1、储存设施应具有一定的储存能力和处理能力,保证雨水和废水的运行稳定和可靠。 2、储存设施的建设必须考虑到城市环境的特殊需要,要进行合理规划,避免对城市环境造成负面影响。 3、储存设施的施工、管理和维护也非常重要,要严格按照相关标准进行实施,保证储存设施的安全、稳定和长期运行。 总之,海绵城市的技术标准是一项综合性的工作,需要严格按照相关标准进行实施,保证海绵城市建设的成效和长远利益,同时也需要不断进一步优化和完善标准内容,逐步推动海绵城市建设工作的深入发展。

海绵城市公园绿地施工技术导则

海绵城市公园绿地施工技术导则 海绵城市公园绿地施工技术导则是指在建设过程中,通过科学合理的手段和方法,使绿地具备一定的海绵吸水排水功能,以达到保护城市生态环境、增加城市绿色空间、提高城市抗洪排涝能力、改善城市微气候等目标。下面是一些相关参考内容: 1. 设计方案:根据具体区域的气候、土壤、地形等条件,确定合适的绿地设计方案。考虑到海绵城市的特点,需要采用适当的植被和材料,如选择耐旱、耐盐碱的植物,使用透水性良好的材料等。 2. 地表覆盖:在公园绿地的建设过程中,选择透水性较好的材料,如透水砖、透水混凝土等,以增加地表的透水性。同时,可以考虑在地表覆盖层上铺设透水铺装,如透水沥青或透水砖等,以增加地表的透水性,减少水的积聚。 3. 道路排水:在公园道路的设计中,应考虑设置下水道、雨水花园等排水设施,以便将积水迅速排除。此外,还可以设置雨水花园,将雨水收集起来,在植物的帮助下,进行自然净化。 4. 植物配置:在公园绿地中,选择适合当地气候和土壤条件的植物进行配置。应选择抗旱、耐盐碱、适应性强的植物,以提高绿地的生态效益。同时,可以根据绿地形状和地势高低的不同,合理布局各类植物,形成多层次、多元化的绿化景观。 5. 地下储水:为了增加绿地的储水功能,可以在公园绿地内设置地下水库或蓄水池。通过收集雨水或者引入河水,将水储存

起来,供给植物使用,并能在极端降雨时发挥缓冲作用,降低洪水的危害。 6. 地下渗水:在绿地设计中,应考虑设置渗水带、渗井等设施,以增加绿地地下的渗水面积,提高地下水的再生能力。同时,还可以通过设置渗水道、渗水层等,增强绿地地下渗水的能力,减少地表积水。 7. 管网设置:在公园绿地建设过程中,需要合理布置雨水管网和排水管网。通过设置合适的管道和雨水池,将绿地积聚的雨水及时排除,以防止因雨水积聚引发的洪涝灾害。 8. 监测系统:在公园绿地建设完成后,需要建立起科学可靠的监测系统,及时监测和预警绿地的水文情况。通过监测数据的收集和分析,及时调整绿地管理策略,确保绿地的水文功能能够持续有效地发挥。 以上是海绵城市公园绿地施工技术导则的一些相关参考内容,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当然,具体的技术导则需要根据具体区域的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制定。

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

海绵城市 海绵城市的定义,即城市能够像海绵一样,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提升城市生态系统功能和减少城市洪涝灾害的发生[1]。 国务院办公厅出台“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指出,采用渗、滞、蓄、净、用、排等措施,将70%的降雨就地消纳和利用[2]。 海绵城市的建设实际上就是雨水开发的一种低影响开发系统。 低影响开发指在场地开发过程中采用源头、分散式措施维持场地开发前的水文特征,也称为低影响设计或低影响城市设计和开发。其核心是维持场地开发前后水文特征不变,包括径流总量、峰值流量、峰现时间等(见图 1-1)。从水文循环角度,要维持径流总量不变,就要采取渗透、储存等方式,实现开发后一定量的径流量不外排;要维持峰值流量不变,就要采取渗透、储存、调节等措施削减峰值、延缓峰值时间。发达国家人口少,一般土地开发强度较低,绿化率较高,在场地源头有充足空间来消纳场地开发后径流的增量(总量和峰值)。我国大多数城市土地开发强度普遍较大,仅在场地采用分散式源头削减措施,难以实现开发前后径流总量和峰值流量等维持基本不变,所以还必须借助于中途、末端等综合措施,来实现开发后水文特征接近于开发前的目标。 图 1-1低影响开发水文原理示意图 从上述分析可知,低影响开发理念的提出,最初是强调从源头控制径流,但随着低影响开发理念及其技术的不断发展,加之我国城市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面临的城市内涝、径流污染、水资源短缺、用地紧张等突出问题的复杂性,在我国,低影响开发的含义已延伸至源头、中途和末端不同尺度的控制措施。城市建设过程应在城市规划、设计、实施等各环节纳入低影响开发内容,并统筹协调城市规划、排水、园林、道路交通、建筑、水文等专业,共同落实低影响开发控制目标。因此,广义来讲,低影响开发指在城市开发建设过程中采用源头削减、中途转输、末端调蓄等多种手段,通过渗、

海绵城市建设技术导则

海绵城市建设技术导则 海绵城市建设技术导则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气候变化的不断加剧,城市雨洪管理问题日 益凸显。传统的雨水排放方式不仅会对城市环境造成污染,还会增加 城市内涝的风险。因此,海绵城市建设技术应运而生。 一、海绵城市概述 1.1 海绵城市定义 海绵城市是指在城市规划、设计和建设中,通过改变自然水文循环、 模仿自然生态系统等手段将自然与人工系统有机结合,形成具有自净、自调节、保护生态系统功能的可持续发展型城市。 1.2 海绵城市特点 (1)多功能性:海绵城市具备雨水管理、生态保护、景观美化等多种功能。 (2)低影响开发:采用低影响开发技术,最大限度地减少对环境的破

坏。 (3)多元化措施:采用多种措施进行雨洪管理,包括绿色屋顶、雨水花园、滞洪池等。 (4)全过程管理:从规划设计到建设运营全过程进行雨水管理,实现雨洪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二、海绵城市建设技术 2.1 绿色屋顶技术 绿色屋顶是指在建筑物屋面上种植植物,形成一个具有生态功能的绿色覆盖层。它可以减少城市热岛效应、降低建筑物能耗、改善空气质量,并且可以吸收雨水,减少雨水径流量。 2.2 雨水花园技术 雨水花园是指通过构造适宜的地形和植被,使得地表径流能够自然渗透到土壤中,并在花园内部形成一个小型的生态系统。它可以减少城市内涝风险、提高土壤保水能力、提高景观价值,并且可以起到净化雨水的作用。

2.3 滞洪池技术 滞洪池是指通过构造人工湖泊或者河道,在城市中形成一定容积的蓄洪区域,以缓解城市内涝风险。滞洪池不仅可以起到蓄洪的作用,还可以提高景观价值和生态功能。 2.4 雨水收集利用技术 雨水收集利用是指通过构造雨水收集设施,将雨水进行收集、储存、处理和利用。它可以减少城市内涝风险、提高雨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并且可以起到节约自来水的作用。 三、海绵城市建设案例 3.1 新加坡滨海湾花园 新加坡滨海湾花园是一个以海绵城市理念为基础的综合性公园。它采用了多种海绵城市技术,包括绿色屋顶、雨水花园、滞洪池等。通过这些措施,滨海湾花园不仅实现了雨洪管理的功能,还成为了新加坡的标志性景点。 3.2 深圳前海蛇口自贸区

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

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 一、什么是海绵城市 海绵城市是指通过规划和设计,利用自然系统的灵活性,减少洪涝灾害风险,并提高城市的水资源利用效率的城市化方式。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为建设者提供了实施海绵城市建设所需的技术指导。 二、海绵城市建设的目标和原则 2.1 目标 •减少城市洪水的发生频率和严重程度 •提高城市水资源的保护和利用效率 •提升城市生态环境和居民生活质量 2.2 原则 •综合治理,全面施策 •自然保护,合理利用 •灵活运筹,动态管理 •公众参与,共建共享 三、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的主要内容 3.1 绿地系统规划与建设 •提高城市绿地覆盖率,增加自然湿地和植被面积 •建设雨水花园、湿地公园等景观绿地 •制定绿地保护和管理政策,加强绿地维护和保养 3.2 雨水控制与管理 •安装雨水利用设备,收集和利用降雨水资源 •建设雨水花园、雨水湖泊等雨水滞留设施

•制定雨水管理制度,实施雨水资源的合理分配和利用 3.3 地面渗透与疏导系统建设 •通过改善地面渗透条件,提高城市地下水的补给能力 •建设地下雨水渗透池、地下渗水管网等地下水调控设施 •加强土壤保护,防止土地沙化和水土流失 3.4 智慧排水系统建设 •利用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实现城市排水系统的智能管理和运维•建设分区控制、水位监测等智能排水设施 •制定排水管理方案,提高城市排水能力和效率 3.5 水资源管理与保护 •加强水资源监测和评估工作,建立水资源管理和保护体系 •发展水资源节约利用技术,提高城市用水效率 •提倡居民、企业参与水资源保护,推行水资源费用制度 3.6 生态保护与恢复 •加强城市生态环境建设和修复工作,保护自然生态系统 •建设湿地公园、人工湿地等生态保护设施 •推动生态修复项目,恢复受损生态环境 四、海绵城市建设的关键技术和挑战 4.1 关键技术 •城市水文模型和预报技术 •雨水分流和分级处理技术 •智能排水系统控制技术 •水资源监测和评估技术 4.2 主要挑战 •技术成本高,投资回报周期长

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

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 随着城市化的不断发展和人口的急剧增加,城市面临着严重的排水 和水资源管理问题。如今,海绵城市建设作为一种可持续发展的解决 方案被广泛关注并逐渐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应用。本文将介绍海绵城市 的定义、目标和原则,并详细阐述其关键技术和建设指南。 第一部分:海绵城市概述 1. 海绵城市的定义 海绵城市是指通过建立可持续的城市水循环系统,最大限度地减 少城市内、外的洪水和水污染,提高城市抗灾能力,实现水资源的有 效利用和管理的一种智慧城市建设理念。 2. 海绵城市的目标 - 解决城市内部的排水问题,减少洪涝灾害风险; - 减少城市对外部水资源的依赖,提高水资源的自主可控能力; - 保护自然生态系统,改善城市空气质量和生活环境; - 提高城市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推动经济繁荣。 3. 海绵城市的原则 - 保护自然:尽量保留自然生态系统,减少人为破坏; - 应对变化:考虑气候变化和人口增长对城市水循环系统的影响; - 综合管理:采用综合管理方法,整合不同部门的资源和专业知识;

- 灵活设计:根据不同地区的特点和需求,采用多种适应性技术和措施。 第二部分:海绵城市建设关键技术 1. 绿色屋顶和墙面 利用绿色植被覆盖建筑物的屋顶和墙面,可提供自然降雨滞留和蒸发的机会,减少雨水径流量,并提高建筑物的绝热性能。 2. 雨水收集与利用系统 建立雨水收集系统,将雨水用于冲洗厕所、灌溉植物等非饮用水需求,减轻城市对地下水和自来水的需求。 3. 生物滞留沟和湿地 通过建设生物滞留沟和湿地,可以将雨水引导至其中,通过植物的吸收和土壤的过滤,达到净化水质和缓解洪水压力的目的。 4. 蓄洪区和人工湖泊 在城市规划中合理设置蓄洪区和人工湖泊,用于接收雨水并暂时储存,防止城市内涝和洪水发生。 5. 滨水带和水系重建 通过恢复和重建城市内的河道、湖泊和滨海地区的湿地,改善城市的水环境,增加水体的自净能力。 第三部分:海绵城市建设指南

天津蓟州新城海绵城市建设成果

天津蓟州新城海绵城市建设成果一编制依据 《关于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2015]75号文国务院办公厅印发 《天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市建委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工作方案的通知》《天津市海绵城市建设专项规划(2016-2030年) 》 《天津市海绵城市建设技术导则》 《海绵城市建设项目施工图设计审查要点、专篇》等系列文件 《天津市蓟州区海绵城市规划(2017-2030年)》 《蓟州区海绵城市建设实施方案(2018-2020年)》 《2020年度蓟州区海绵城市建设自评估报告》 二地域特点 蓟州区自然气候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主要气候特征是:四季分明,春季 多风,干旱少雨;夏季炎热,雨水集中;秋季气爽,冷暖适中;冬季寒冷,干燥 少雪。年平均气温在11.4-12.9℃,7月最热,平均气温在26-27℃。季风盛行,冬、春季风速最大,春、夏季风速最大,夏、秋风速最小。年平均风速为2-4米 /秒,多为西南风。平均无霜期为196-246天,最长无霜期为267天,最短无霜 期为171天。在四季中,冬季最长,有156-167天;夏季次之,有87-103天; 春季56-61天;秋季最短,仅为50-56天。年平均降水量为520-660毫米,降水 日数为63-70天。在地区分布上,山地多于平原,沿海多于内地。在季节分布上,6、7、8三个月降水量占全年的75%左右。日照时间较长,年日照数为2500-2900 小时。

蓟州新城项目位于于桥水库西侧,于桥水库周边多为低山丘陵环绕,为遵化 盆地的西南部分,盆地主要由冲洪积层构成,地势有北东向南西微倾,坡脚多为 碳酸盐岩脚砾及崩塌堆积物,并有蚀余红土。场地为丘陵地形,地势呈东北高、 西南低的态势,海拔高程39-52m。初见水位不明显,静止水位埋深5.40m~7.60m,相当于标高9.49m~7.66m。表层地下水属潜水类型,主要由大气降水补给,以蒸 发及水平径流形式排泄,水位随季节有所变化。一般年变幅在1.00m左右。根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附录F,本场地标准冻结深度 0.80m。 三新城总体设计理念 于桥水库是天津市重要城市水源地和引滦入津重要的调蓄水库,水库大坝同 时具备防洪、城市供水、农业灌溉和发电等多种功能。为从根本上解决水库水质 富营养化的趋势,再不治理,将会导致蓝藻现象发生。本项目将库区城镇、村庄 进行移民安置,减少水库污染,对于恢复于桥水库的生物多样性、改善水库水质、保护城市水源地具有重要意义。本项目的建设是改善农民生活条件、提高农民生 活水平需要。将大量农业人口向新城聚焦,以新城为载体改变农民生产与生活方式,并加快新城建设,发挥新城的功能与作用,推进蓟县城市化进程。 2016年,天津被列入第二批海绵城市试点,综合采取“渗、滞、蓄、净、用、排”等措施,最大限度地减少城市开发建设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逐步实现小雨不 积水,大雨不内涝,水体不黑臭,热岛有缓解。蓟州区建成区面积为40.8平方 公里,现已完成海绵城市建设面积6.77平方公里,占建成区面积比例为16.6%。 A2地块规划总用地:135.09万平米;可建设用地面积:109.66万平米;总 投资1.9亿;规划总人口约:43668人。A2地块分为一至八期(四期除外)已交 付使用,地块中央位置设有绿轴公园。现状分析——地势高差:场地东高西低、 南高北低,整体由东南向西北倾斜,地面最大落差约16米。A2居住区内各地块 的排水坡向呈对角线形式。具体情况如下图,小区雨水一部分借助自然地势集中 流向中心位置——绿轴公园,另一部分通过市政管网排向中轴公园,绿轴公园的 排水坡向由东向西汇集小辽河。

天津市建委关于加强海绵城市建设管理的通知-津建规〔2017〕301号

天津市建委关于加强海绵城市建设管理的通知 正文: ---------------------------------------------------------------------------------------------------------------------------------------------------- 市建委关于加强海绵城市建设管理的通知 津建规〔2017〕301号 各有关单位: 为加强海绵城市建设管理工作,改善城市水环境,增强城市防涝能力,利用雨水资源,提高城市可持续发展能力和新型城镇化建设质量,根据《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75号)、《天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市建委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工作方案的通知》(津政办发〔2016〕30号),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本市行政区域内房屋建筑、市政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应加强海绵城市建设和节水设施建设管理,包括项目立项、图纸审查、施工监管、竣工验收、设施移交等环节。海绵城市设施应与主体工程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竣工验收、同步交付使用。 二、海绵城市建设应当遵循“规划引领、生态优先、安全为重、因地制宜、统筹建设”的原则,通过“渗、滞、蓄、净、用、排”等工程措施,对城市原有生态系统进行保护、恢复和修复,并在建设过程中进行低影响开发。 应注重海绵城市建设的整体性和系统性,有序推进新、老城区海绵城市建设,避免大拆大建。城市新区、各类园区、成片开发园区应全面落实海绵城市建设相关要求;城市建成区海绵城市建设应强化区域整体治理,结合棚户区和危房、老旧小区、老旧公建、厂房改造及市政基础设施改扩建等有序推进。

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

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 1.选址与规划:选择水资源丰富、地形适宜、与城市主体连续的地区进行规划建设。在规划过程中应当注重保护自然资源、避免破坏生态系统。 2.绿化覆盖:大量植被和森林覆盖能够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和其他污染物,同时带来更多的氧气和湿润环境。公共绿地、花园、林带、绿色屋顶和垂直绿化应被优先考虑。 3.雨水管理:收集和利用雨水成为现代城市海绵化的重要举措。将雨水收集设备与景观系统相结合,使城市景观和建筑物成为制造雨水采集的重要工具。将雨水从表面排放转变为地下储存和利用可有效减少水资源的浪费和环境污染。 4.城市地面:城市地面包括路面、广场、街道、停车场等,其中的道路铺装材料可以采用透水材料,以便将雨水渗透到土壤中。同时,采用permeable channel 等方法将雨水导入收集系统。 5.节能减排:可再生能源的使用可节约能源,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和城市化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城市可通过采用太阳能、风能、地热等可再生能源,通过城市智能化技术实现节能减排。 6.建筑设计:现代建筑应采用可持续发展的设计理念,包括建筑功能多样化、绿色设计、节水节能等,以实现优质生态环境。

7.人工湿地:建造人工湿地在城市海绵化、生态建设和污水处理方面都具有重要的作用。通过设计出室内生态系统和室外人工湿地等,能够实现雨水收集和生态环境改善的目的。 8.化学物质:现代化学物质的广泛使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非常大。为确保生态安全,在城市建设过程中应避免使用有毒、难降解的化学物质。 9.教育和宣传:城市的生态建设和海绵化的成果取决于全民对环境的重视和保护意识。因此,对市民进行环保知识的教育和宣传是非常必要的。这样可以积极推动海绵城市建设的进程,同时带动全球环境保护的步伐。 10.综合评估:海绵城市建设需要全面评估,在建设过程中不可简单地概括成单一领域的改善。在建设过程中应注意预防和减少负面影响。最好方案是通过综合评估尽量减少各方面影响。 总之,科学的海绵城市建设指南需要考虑到自然生态、城市形态、社会需求等因素,在生态和经济发展间取得适当的平衡,实现可持续发展。

市海绵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办法

市海绵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办法 市住房城乡建委、市城乡规划局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加快推进我市海绵城市建设工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75号)等法律法规规定,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海绵城市是指通过加强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充分发挥建筑、道路和绿地、水系等生态系统对雨水的吸纳、蓄渗和缓释作用,有效控制雨水径流,实现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城市发展方式。 第三条全市规划区范围内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涉及海绵城市相关规划建设管理活动的,适用本办法。 第四条市海绵城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全市海绵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工作的统筹协调、技术指导、监督考核等工作,市海绵城市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住房城乡建委)负责具体日常工作。各县区政府、管委会,市住房城乡建设、城乡规划、发展改革、国土资源、财政、环保、城市管理行政执法、水务、气象等部门根据各自职责认真做好海绵城市建设相关工作。 第二章立项、土地、规划管理

第五条海绵设施应与建设项目主体工程同步规划、同步设计、同步施工、同步运营使用。 第六条政府性投资项目的项目建议书应对海绵设施适宜性进行阐述明确;可行性研究报告应提出海绵城市建设目标及措施,对技术和经济可行性进行全面分析,并提出建设规模、内容以及投资估算;初步设计文本应按照《市海绵城市规划设计导则(试行)》(以下简称《导则》)要求提出初步设计方案,列明海绵设施分部分项工程建设内容、主要材料和投资概算。 社会资本投资项目的项目申请报告应提出海绵城市的建设目标、措施、主要建设内容和规模以及各项社会效益满足情况。 第七条符合划拨用地目录的建设项目,城乡规划部门应在选址意见书中明确其海绵设施建设基本要求,并纳入土地划拨条件。 招拍挂出让供地的建设项目,城乡规划部门应在规划条件中明确其海绵设施建设内容和要求,并纳入土地出让条件。 已建或在建的项目,应依法通过设计变更、协商激励等方式,落实海绵设施建设要求。 第八条在编制总体规划、控制性详细规划以及道路、绿地、水系等相关专项规划时,将雨水年径流总量控制率作为其刚性控制指标落实到规划当中。

天津市海绵城市建设项目施工图设计专篇

附件1: 天津市工程建设标准设计 DBJT29-207-2017 天津市海绵城市建设项目施工图设计专篇 (津17WJ-2-1) 2017年6月

编制说明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75号)、《天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市建委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工作方案的通知》(津政办发〔2016〕30号)等文件的要求,进一步加强对海绵城市建设的管控,规范我市海绵城市设计工作,保障设计深度和质量,结合我市海绵城市建设推进情况,根据《市建委关于开展海绵城市建设项目施工图设计专篇和审查要点编制工作的通知》(津建设函[2017]94号文)要求,编写《天津市海绵城市建设项目施工图设计专篇》(以下简称“设计专篇”)。 依据《天津市海绵城市建设技术导则》4.1.4条的要求,凡本市辖区范围内规划用地面积大于等于3公顷的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施工图设计文件中应设置设计专篇;用地面积小于3公顷的新建、改建、扩建工程项目,施工图设计文件中可不设置设计专篇,但设计说明和设计图纸应参照设计专篇进行编制,提供给施工图审查单位的设计说明、图纸、计算书应完整。 本设计专篇分为房屋建筑工程(建筑与小区工程)、市政基础设施工程两部分,设计专篇应设于施工图设计说明中,独立成章。 本设计专篇中楷体字部分为方便设计人使用所做的说明,不是《专篇》必须的内容,在具体使用时,请设计人灵活使用。 本设计专篇提供的样式仅供设计人员参考,在具体设计工作中,可根据项目特点对设计专篇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设计专篇使用过程中,其所依据的规范、标准若更新时,设计人应按新的有效版本对设计专篇中有关设计依据等内容进行核查与调整,并按现行有效版本执行。

天津市海绵城市建设项目施工图设计专篇

天津市海绵城市建设项目施工图设计专篇 一、设计概况 (一)项目概况: 1、工程名称: 2、工程类型:新建 3、建设地点: 4、项目用地技术指标表: 序号项目单位数值备注 1 总用地面积㎡46040.8 2 可用地面积㎡39521.1 3 总建筑面积㎡36634.76 4 地上建筑面积㎡35404.35 5 地下建筑面积㎡1659.39 6 建筑密度% 37.26 7 绿地率% 15.00 8 建筑用地㎡14725.50 9 道路、广场用地㎡18865.60 10 公共绿地㎡5930.00 (二)雨水设计概况: 1、多年平均降雨量:574.9mm(参照《天津市海绵城市建设技术 导则》附录B)。 2、排水体制:雨、污水分流。 3、采用的暴雨强度公式:(天津 地区第III区设计暴雨强度公式) 4、雨水重现期设计标准:2年。 (三)海绵城市设计目标: 1、年径流总量控制率(%):75%。 2、设计降雨量(mm):25.0mm。 3、年径流污染控制率:≥40%。 4、年雨水利用量(t/a):不利用 (四)其他情况: 1、地块西侧现状路西侧有一条雨水管道,∅1000(800)的混凝 土管道,埋深 3.14-2.68米。地块内无现状排水设施,场地平整。

地块内雨水可排至该雨水管道。 2、场地高程设计: (1)场地硬化地面整体平均高程高于周边道路中心线2000mm。 (2)铺装与道路、绿地衔接均采用平缘石收边,场地内部排水坡度均反向建(构)筑物(尤其入口处),横坡坡度为1.0%~1.5%。 (3)绿地内竖向采用中心下凹形式:由建筑或铺装边缘向绿地中心做450mm宽绿化坡,高程由低于相邻铺装完成面50mm过渡至下凹100~200mm的下凹绿地,防止雨水排向建筑和道路、铺装等,同时满足海绵城市设计所需的下凹绿地占地比例及蓄水容积要求。 二、设计依据 1、《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75号文); 2、《天津市人民政府办公厅转发市建委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工作方案的通知》(津政办发【2016】30号); 3、《市建委关于加强海绵城市建设规划管控工作的通知》(津建规【2017】308号); 4、天津市城乡建设委员会文件《市建委关于开展海绵城市建设项目施工图设计专篇和审查要点编制工作的通知》(津建设函[2017]94号文); 5、《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 50014-2006(2016年版); 6、《建筑与小区雨水利用工程技术规范》GB50400-2016; 7、《雨水集蓄利用工程技术规范》GB/T 50596-2000; 8、《透水砖路面技术规程》CJJ/T 188-2012; 9、《透水沥青路面技术规程》CJJ/T 190-2012; 10、《屋面工程技术规范》GB 50345-2012; 11、《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试行)》(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12、《天津市雨水径流量计算标准》DB/T 29-236-2016; 13、《天津市海绵城市建设技术导则》; 14、本工程岩土工程地质勘察报告(详细勘察阶段); 15、规划、建设等主管部门核发的地形图、设计条件通知书,建设单位提供的设计任务书等; 16、其他与本工程设计相关的现行国家、行业及天津市的规范、

海绵城市建设项目规划设计导则

海绵城市建设项目规划设计导则 -----------------------作者:-----------------------日期:

AY 市海绵城市建设项目规划设计导则 ----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 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总院 20 1 6年4月

项目名称:市海绵城市建设项目设计导则——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 委托方(甲方):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承担方(乙方):省城乡规划设计研究总院 城乡规划编制资质证书等级:甲级 城乡规划编制资质证书编号:[建]城规编(141165) 市政工程设计行业甲级:证书编号A141002828 编制阶段:送审成果 送审单位:市推进海绵城市建设领导小组 送审时间:2016.04

院长:德民教授级高级工程师院总工程师:卫红教授级高级工程师主管院长:教授级高级工程师 市政一分院院长:利萍高级工程师 市政一分院副院长:成才高级工程师 市政一分院总工:改霞高级工程师 市政一分院总工:学同高级工程师 项目负责人:耀高级工程师 项目组成员 耀薛磊肖梦莹 亚洲宁宁凤菊

安阳市地方规章 AY 编号:AY01-2016 市海绵城市建设项目设计导则 ——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 (试行) 2016—4—23发布 2016—4—23 试行————————————————————————————安阳市推进海绵城市建设领导小组 联合发布安阳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安阳市规划局

前言 海绵城市建设的主旨是有效控制雨水径流,实现自然积存、自然渗透、自然净化的城市发展方式,而城市发展方式转变的主要载体是建设项目,因此,城市建设项目必须从根本上转变仅仅考虑雨水管渠系统、以“快排”方式应对雨水的传统发展方式,转而全面考虑小雨、大雨、暴雨等不同情形下对雨水径流的合理管理需求,构建由超标雨水径流排放系统、雨水管渠系统、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协调衔接组成的海绵城市排水防涝工程体系。 对于建设项目的超标雨水径流排放系统,鉴于我国土地开发强度普遍较大的实际情况,相关规定中并未照搬国外在强降雨(如重现期为30年、50年或100年一遇的降雨)时外排峰值流量的量化控制要求,因而只需合理进行场地竖向设计、使超标雨水径流能够按照规划要求排出场地即可,不需要特别制定规划设计指引。 对于雨水管渠系统,《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试行)》中明确指出:“为保障城市安全,在低影响开发设施的建设区域,城市雨水管渠和泵站的设计重现期、径流系数等设计参数仍然应当按照《室外排水设计规》(GB50014)中的相关标准执行。”因此,海绵城市建设项目的雨水管渠系统规划设计已有规迸行指导,也不需要另外特别制定规划设计指引。 对于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目前尚缺乏技术导则以指引相关规划设计落实量化管控要求,为此,编制组根据本地降雨、土壤、地形地势、地下水位、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水安全等具体情况,参考国外相关标准和应用研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制定了本导则。 本导则共分7章,容包括:1.总则;2.术语、符号;3.基本规定;4.规划设计标准;5.规划设计指引;6.计算指引;7.附则。 本导则由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负责管理解释。在试行过程中,请各单位结合工程实践,认真总结经验,并将意见和建议寄送至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