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正确把握“教师惩戒权”的三个“度”

正确把握“教师惩戒权”的三个“度”

正确把握“教师惩戒权”的三个“度”

摘要:面对违规违纪学生,教师往往束手无策,教育手段有时非常棘手,教育效果也很苍白。《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的出台,授予了教师一定的“教育惩戒权”。既要发挥好教育惩戒权应有的教育、惩戒作用,又让教师们精准把握,正确使用,不越界,不越权,做好“自我防护”,是一个崭新的课题。本文从改变教师的态度,调动教师使用惩戒权的积极性;把握使用限度,不偏不倚,中规中矩地使用;给教师以支持和保护,让教师感受到温度三个层次深刻剖析了教育惩戒权的使用问题。

关键词:教育惩戒教师态度使用限度教师积极性

目前,教育部颁布《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规则》第一次以部门规章的形式对教育惩戒做出明确规定,使教师对违规违纪学生的处理做到有章可循,为更好地推进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提供了依据。

《规则》的颁布让一线老师欢欣鼓舞,立刻有种顿得“尚方宝剑”的感觉。但静心细想,这把“剑”是一把“双刃剑”,只能用之适应,不能用之不当。教师们只有正确把握“教育惩戒权”的三个维度,才能使教育惩戒权发挥出它最大的教育价值,才能符合制定该《规则》的初心。

一、端正态度,改变“不敢管不想管”的窘境

当下的学校教育中,存在着这样一种窘境,让老师很无奈,很尴尬,也很委屈,甚至无安全感。列举一例:某生,在早读课上,看漫画小人书,老师出于对其管教,当场批评了他几句,并用该书在其身上拍了两下,目的是让其他学生引以为戒。这种“声音大,雨点小(拍在身上声音很大,并不疼)”的声势也是老师的一种教育方式。想不到的是,该生中午回家后说老师不让他看书,批评他,还打他!孩子这种不能客观事实描述真相,不懂老师的教育本真,家长偏听偏信孩子的一言之词,溺爱娇惯孩子的心理导致家长的出格举动:怒气冲冲地给

老师打电话兴师问罪,曰:“孩子学不学习无所谓,你要是打孩子我就和你没完,咱教育局见!”弄得老师很闹心!很无助!无独有偶,类似的现象不胜枚举。

究其原因,一是家长的溺爱娇惯,导致孩子不吃亏,不吃屈心理膨胀。二是家长

的“护犊子”心理,导致孩子养成了“小霸王”心理。这些现象直接导致:一是

老师“不敢管,不想管,懒得管”,能少管则少管,明哲保身,多一事不如少一事。最终放任了孩子的不良行为,贻误孩子的成长。二是带来“破窗效应”,其

他老师这样安慰的同时也在消极对待!

长此以往,非常危险!这样造成老师对存在问题的学生的“不敢管不想管”

的心态蔓延,它使“问题学生”处于失管失教的状态,造成“问题学生”越来越多。这严重破坏了校园教育生态,破坏了学校良好的管理秩序,影响了教育教学

质量的提高。该《规则》的出台,让老师们心里有底气,手中有章法。老师们要

清晰把握《规则》中的“能”与“不能”,让《规则》既是“金箍棒”又是“护

身符”,从而形成教师大胆批评,积极管教,正确惩戒,用心育人的教育氛围,

改变“不敢管不想管”的现状。

二、掌握限度,正确行使“教师惩戒权”的“权”。

教师要正确行使教育惩戒权,使教育惩戒符合教育性、合法性、适当性的原则,需要正确处理好三个关系:

1.“权”与“法”的关系。

教师们须明白,《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它虽然不是一部法律,也

不是国家行政部门的行政法规,而是一个部门规章,但它丝毫不影响它所体现的“法”的精神和应遵循的法治原则。《规则》赋予了教师对违规违纪学生进行惩

戒的“权力”,但只要“权力”运行,就要遵循法治原则。特别是在建设法治国家、法治政府、法治社会的今天,从“权力”与“法律”的关系上讲,“权力”

不能大于“法律”,同样“权力”也不能大于“法规”、“规章”,因此,教师

们应该正确行使“惩戒权”,让“惩戒权”在“规章”的“法轨”上运行!

2.“权”与“德”的关系。

该《规则》所赋予的“教育惩戒权”是一种教育手段、教育方式,它基于

教育目的,对违规违纪学生实施的教育行为,因而它是教师的一种职业行为。任

何职业行为首先要符合职业道德。而教师的职业道德从对学生的角度来讲,首先

就是一个“爱”字,爱学生!对学生的“大爱”。也正是出于从内心心底里,从

骨子里对学生的爱,才有魏巍的《我的老师》中轻轻举起的教鞭迎来学生狡黠的笑,才有陶行知先生的谆谆教导:“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讽刺中有牛顿!你

的讥笑里有爱迪生!”谨记这样的教导,就会杜绝讽刺、挖苦和语言冷暴力,这

样的“惩戒”变成了“爱的惩戒”,是因为教师爱的职业道德在守护!

惩戒是为了教育,惩戒本身就是一种教育。因而要做好教育,就要做“四有”教师,这是教师行使惩戒权的前提条件。教师要“有理想信念,有道德情操,有扎实学识,有仁爱之心”。“四有”是教师的立身之本,立行之基,做到

“四有”,学生会因教师的自身魅力,因教师的高尚人格,因教师的学识渊博,

因教师对自己的关爱而崇敬教师,从而听从听信教师,“亲其师,信其道”,

也就减少了惩戒事件的发生。“四有”中,道德情操是其一;为师者,“德”字

立身居首位!

3.“权”与“治”的关系。

如何让教育惩戒权合情合理合法地大行其道,发挥其应有的教育效果,让政

策制定者安心,让学校领导层放心,让教师舒心,从而让我们的教育“和谐美满”,呈现“品质教育”,这就需要学校依《规则》“治”校,让教师依《规则》“治”生,需要把握“戒”与“罚”、“导”与“诫”这两层关系。

(1)“戒”与“罚”

惩戒不是惩罚,而是一种教育方式,是教师行使教育权的具体方式。“惩戒”的出发点和终点都是为了教育,目的是引以为戒,让违规违纪的学生认识、改正

错误。而“惩罚”是对犯错学生的身心处罚,它所造成的后果是身体伤害和心理

创伤。例如,《规则》中所规定的惩戒方式:“一节课堂教学时间内的教室内站立”、“课后教导”、“承担校内公益服务任务”等等,均折射着“爱的教育”、反映着“治病救人”的思想光辉。而《规则》第十二条中说所列的“负面

清单”,所划定的教师的“红线行为”则是“惩罚”的方式。例如:“以击打、

刺扎等方式直接造成身体痛苦的处罚”(主要针对戒尺作为教师“常规武器”的

日常作用),“强制做不适的动作或者姿势”(像罚做俯卧撑的行为),“辱

骂或者以歧视性,侮辱性的言行侵犯学生人格尊严”(像一些语言冷暴力),等等,这些都属于“惩罚”的范畴,这就需要教师在行使惩戒权的时候慎之又慎,

稍不注意就会有“越界”行为,性质就不一样了。

(2)“导”与“诫”

“导”是训导,“诫”是训诫。在《规则》中,根据违规违纪的程度轻重,

将惩戒分为一般教育惩戒,较重教育惩戒和严重教育惩戒三类。“训导”是较重

惩戒的方式,是这样规定的:“由学校德育工作负责人予以训导”。“训诫”是

严重惩戒的方式,是这样规定的:“由法治副校长或者法治辅导员予以训诫”。

这种渐进式的惩戒方式体现了“惩戒措施与过错程度相适应”的原则,需要对教

师进行专业培训,让教师对行使教育惩戒权有精准理解和把握,同时需要结合具

体实际细化《规则》的惩戒边界,使教育惩戒的措施力度与适应情形相吻合。

三、调控温度,发挥教师教育惩戒的积极性。

目前的校园生态并不利于教师对学生惩戒,教师对教育惩戒权的力度很难把握。“惩戒”与“惩罚”难以区分,“训导”与“训诫”也难以用作“较重”还

是“严重”,再加上家长的因素,教育惩戒权的背后隐藏着很大风险,容易造

成师生冲突,家校矛盾。虽然第十五条规定:“教师因实施教育惩戒与学生及其

家长发生纠纷,学校应当及时处理,教师无过错的,不得因教师实施教育惩戒

而给予处分或者其他不利处理”。而现实是,只要教师与家长发生了纠纷,学校

首先会把板子打在教师身上,为了息事宁人,往往会给教师一定的处分或者处

理。即使教师无错,不给予处分,也会让教师名誉扫地,大大寒了教师的心。

因此,要让教育惩戒不能变成一块烫手山芋,让教育惩戒有“温度”,需要教师

用心,专心,细心,对犯错的学生做到“手中有戒(尺),眼中有光,心中有

爱”;需要学校通过保护和免责机制,给教师撑腰,让教师有底气,;需要教

育行政部门细化《规则》,明晰惩戒边界,增加可操作性,做到有理有据,有章

可循;需要家长予以配合,学会换位思考,多从孩子“受教育”的角度去思考,

去掉“治孩子”的想法。只有以上四者形成合力,共同发力,才能让教育惩戒不

偏不倚,发挥其应有的作用。

总之,《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的出台,迈出了破解学校教育

“不敢管不想管”的关键一步,教师要会用、敢用、善用教育惩戒,学校,家庭,教育行政部门要各负其责,各司其职,共同进行“靶向治疗”,才能营造良好的

育人生态,让教育惩戒回归教育的应有之义,更好地担负起教育的初心和使命!

本文作者:韩明国,男,1971年10月,汉族,高级教师, 山东省泰安市新泰

市人,单位:山东省泰安市新泰市汶南镇第二初级中学。邮编271229.

张雪,女,1988年7月,一级教师,单位:山东省泰安市新泰市汶南镇第

二初级中学。

1

正确把握“教师惩戒权”的三个“度”

正确把握“教师惩戒权”的三个“度” 摘要:面对违规违纪学生,教师往往束手无策,教育手段有时非常棘手,教育效果也很苍白。《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的出台,授予了教师一定的“教育惩戒权”。既要发挥好教育惩戒权应有的教育、惩戒作用,又让教师们精准把握,正确使用,不越界,不越权,做好“自我防护”,是一个崭新的课题。本文从改变教师的态度,调动教师使用惩戒权的积极性;把握使用限度,不偏不倚,中规中矩地使用;给教师以支持和保护,让教师感受到温度三个层次深刻剖析了教育惩戒权的使用问题。 关键词:教育惩戒教师态度使用限度教师积极性 目前,教育部颁布《中小学教育惩戒规则(试行)》。《规则》第一次以部门规章的形式对教育惩戒做出明确规定,使教师对违规违纪学生的处理做到有章可循,为更好地推进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和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提供了依据。 《规则》的颁布让一线老师欢欣鼓舞,立刻有种顿得“尚方宝剑”的感觉。但静心细想,这把“剑”是一把“双刃剑”,只能用之适应,不能用之不当。教师们只有正确把握“教育惩戒权”的三个维度,才能使教育惩戒权发挥出它最大的教育价值,才能符合制定该《规则》的初心。 一、端正态度,改变“不敢管不想管”的窘境 当下的学校教育中,存在着这样一种窘境,让老师很无奈,很尴尬,也很委屈,甚至无安全感。列举一例:某生,在早读课上,看漫画小人书,老师出于对其管教,当场批评了他几句,并用该书在其身上拍了两下,目的是让其他学生引以为戒。这种“声音大,雨点小(拍在身上声音很大,并不疼)”的声势也是老师的一种教育方式。想不到的是,该生中午回家后说老师不让他看书,批评他,还打他!孩子这种不能客观事实描述真相,不懂老师的教育本真,家长偏听偏信孩子的一言之词,溺爱娇惯孩子的心理导致家长的出格举动:怒气冲冲地给

教师惩戒权的范围和规定

教师惩戒权的范围和规定 教师惩戒权的范围和规定 1. 引言 在学校教育中,教师的角色不仅是传授知识,还包括培养学生的纪律 和行为习惯。为了维护学校的秩序,教师被授予了一定的惩戒权。然而,由于惩戒权的行使涉及到学生的权益,因此必须在遵守一定的范 围和规定下进行。本文将探讨教师惩戒权的范围和规定,并分享对这 一主题的观点和理解。 2. 教师惩戒权的基本原则 教师惩戒权的行使应当符合以下基本原则: 2.1 合理性和适度性 教师在行使惩戒权时应当合理且适度。这意味着教师不应滥用惩戒权,而是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和行为轻重,选择合适的处罚手段。 2.2 公正和公平 教师在对学生进行惩戒时,应当保持公正和公平。每个学生都应受到 公平对待,不因个人偏见或歧视而受到不公正的处罚。

2.3 教育和引导 教师的惩戒行为应当以教育和引导为目的,而非仅仅为了惩罚学生。 通过适当的处罚,教师可以帮助学生认识到错误,并引导他们改正不 良行为。 3. 教师惩戒的范围 教师惩戒权的范围通常涵盖以下几个方面: 3.1 口头警告 口头警告是最常见的教师惩戒手段之一。当学生出现不良行为或违反 纪律时,教师可以通过口头警告来提醒他们注意行为规范,并防止类 似情况再次发生。 3.2 私下谈话 在某些情况下,教师可能选择与学生进行私下谈话,以进一步了解问 题的根源,并试图解决问题。私下谈话可以帮助教师与学生建立信任 关系,促使学生认识到错误,并寻求改进。 3.3 写作任务或额外作业 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完成额外的写作任务或作业作为一种惩戒手段。这 种方式可以让学生反思错误行为,并促使他们在思想上进行深入思考。 3.4 惩罚性任务

教师惩戒权的理解和认识

教师惩戒权的理解和认识 1. 什么是教师惩戒权 教师惩戒权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对学生不当行为进行纠正和处罚的权力。它是教师职责的一部分,旨在维护课堂秩序、保障学生安全和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教师惩戒权的行使应遵循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同时需要注意方法适度、公正公平、合理合法。 2. 教师惩戒权的必要性 2.1 维护课堂秩序 课堂秩序是有效教育的基础,而学生不当行为会严重干扰课堂秩序。通过行使惩戒权,教师可以及时制止和纠正学生不当行为,维护良好的学习环境,提高教育质量。 2.2 保障学生安全 有些学生可能存在危险行为或危险思想,对自己或他人造成伤害。教师可以通过惩戒措施来预防和遏制这种情况的发生,保障学生的安全。 2.3 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教师惩戒权的行使应当以教育为目的,通过适度的惩戒帮助学生认识错误、改正错误,并引导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行为规范。这有助于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3. 教师惩戒权的原则 3.1 方法适度原则 教师在行使惩戒权时应选择适当的方式和方法,避免使用过度或不当的惩罚手段。对于不同情况和不同学生,教师应采取恰当的措施,确保其合理性和有效性。 3.2 公正公平原则 教师在行使惩戒权时应公正公平对待每一个学生,不能因个人喜好或偏见而对待学生。任何惩戒措施都应基于客观事实和公正评判。 3.3 合理合法原则 教师在行使惩戒权时必须遵守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不能超越自己的权限范围。对于学生的处罚必须符合法律规定,不能侵犯学生的合法权益。

3.4 爱与教育原则 教师行使惩戒权的目的是为了教育学生,帮助他们认识错误、改正错误,并引导他们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惩戒应当与爱和关怀相结合,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健康成长。 4. 教师惩戒权的行使方式 4.1 口头警告 口头警告是最常见的一种惩戒方式,教师可以通过语言表达对学生不当行为的不满,并提醒他们及时改正。口头警告可以有效制止轻微违纪行为,对学生影响较小。 4.2 批评教育 批评教育是通过指出学生错误和不当行为的问题所在,引导他们认识错误并改正。教师可以借助课堂讨论、个别谈话等方式进行批评教育,使学生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主动改正。 4.3 暂时离开课堂 对于严重干扰课堂秩序或危害他人安全的学生,教师可以暂时将其请出课堂,以保障其他学生的学习环境和安全。这种方式需要教师权衡利弊,确保使用合理和适度。 4.4 记过、记大过等处分 对于严重违纪行为,教师可以根据学校规定给予相应的处分,如记过、记大过等。这种方式需要教师依据学校规章制度进行,并与学校相关部门进行沟通和协调。 5. 教师惩戒权的注意事项 5.1 尊重学生尊严 在行使惩戒权时,教师应尊重学生的尊严,避免侮辱、羞辱或伤害学生的自尊心。惩戒应当注重方法和语言的选择,以保护学生的人格权益。 5.2 避免体罚和虐待 体罚和虐待是一种不当且不合法的惩戒手段,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应该使用。教师应该通过其他方式来纠正学生错误,而不是使用体罚或虐待手段。 5.3 家校合作 教师在行使惩戒权时,需要与家长进行充分沟通和合作。家长可以了解学生在学校的表现,并与教师共同关注学生的行为和发展,共同制定适合学生的惩戒方式。

关于中小学教师用好教育惩戒权的建议

关于中小学教师用好教育惩戒权的建议 摘要:教师惩戒权一直以来是教育中充满争议的话题,它是对违规违纪学生 进行管理、训导或者以规定方式予以矫治,促使学生引以为戒、认识和改正错误 的教育行为,是以育人为目的的。所以,教师能否合理地行使教育惩戒权至关重要,关系到学生能否健康快乐成长。 关键词:中小学教师;教育惩戒权;建议 引言: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为全面落实贯彻党的教育方 针和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加快整个国家教育行业的进步,需要许多教师的共同 努力,其中,教师如何行使好教育惩戒权是一个关键的作用。 一、中小学教师正确实施教育惩戒的意义 首先,合情、合理、合法地行使惩戒权,可以让学生认识到自己的 错误,改正错误,增加学生的责任感,培育知错能改的优秀品德,让学生健康快 乐成长。通过行使惩戒权,让学生改正自己的错误,从错误中学习,从而提升自 己各方面的素质,增强自我能力。其次,教师能否合理行使惩戒权,不是单方面的,需要符合学生的意愿。教师在制定惩戒制度时,融合学生的思想意愿以及规 定的教育制度,来提高定制惩戒内容的科学性与规范性,学生在参与过程中,增 强了自我的责任感与价值感,有助于提升学生沟通合作与解决问题的能力。再有,让学生面对错误,改正错误,有利于学生在成长道路上形成有利的抗压能力,锻 炼意志力,现在许多专家鼓励“挫折教育”,在某一层面,教师行使惩戒权也是 一种良好的教育方式,帮助学生茁壮成长。 二、把握教育惩戒,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由于落后的教育思想观念的存在、整个社会对“惩戒”的过度敏感和过度解读,以及程序性规定的缺失、相关法律法规的缺乏,教师在行使教育惩戒时,或 者使用过了“度”,或者惧怕社会压力而不用。一旦老师无法合理合法地行使惩

教师的惩戒权内容

教师的惩戒权内容 教师的惩戒权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对学生违反校规校纪、违 反课堂纪律、影响教学秩序等不良行为进行惩戒的权利。教师的惩戒 权是教育教学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有利于维护教育教学秩序,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教师的惩戒权应该遵循以下原则: 一、合法性原则。教师的惩戒权必须在法律和校规校纪的范围内行使,不能超越法律和校规校纪的规定。 二、适当性原则。教师的惩戒必须适当,不能过度惩戒,更不能采取 体罚等不当手段。 三、公正性原则。教师的惩戒必须公正,不能因个人情感或偏见而对 学生进行不公正的惩戒。 四、教育性原则。教师的惩戒应该具有教育性,不能仅仅是惩罚,更 应该是引导学生认识错误,改正错误,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教师的惩戒方式应该多样化,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惩戒方式。

常见的惩戒方式有口头警告、书面警告、批评教育、课外劳动、社会实践、留校察看等。在采取惩戒措施时,教师应该注重方法,不能采取过激的手段,更不能侵犯学生的人格尊严。 教师的惩戒权虽然是必要的,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有些教师滥用惩戒权,采取过激的手段,导致学生受到伤害;有些教师惩戒不当,对学生造成心理上的伤害。因此,教师在行使惩戒权时,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一、严格遵守法律和校规校纪的规定,不能超越法律和校规校纪的范围行使惩戒权。 二、注重方法,采取适当的惩戒方式,不能采取过激的手段,更不能侵犯学生的人格尊严。 三、注重教育,惩戒应该具有教育性,不能仅仅是惩罚,更应该是引导学生认识错误,改正错误,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四、注重公正,不能因个人情感或偏见而对学生进行不公正的惩戒。 总之,教师的惩戒权是教育教学工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有利于维护教育教学秩序,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但是,教师在行使惩戒权时,应该遵循合法性、适当性、公正性和教育性原则,注重方法,不

教师惩戒权问题研究

教师惩戒权问题研究 一、引言 教师惩戒权是指教师依法对学生不良行为进行纪律处分、教育或改正的权力。教师惩 戒权作为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维护学校的纪律秩序和校风形象,保障学生 的学习与成长。教师惩戒权的行使并非没有限制,如何正确行使教师惩戒权成为一个值得 研究的问题。 二、教师惩戒权的基本原则 1. 公正原则:教师惩戒权的行使应公正、公平,不得歧视任何学生,遵守法律和道 德准则。 2. 教育性原则:教师惩戒权的目的应当是教育与改正学生的不良行为,培养学生正 确的价值观和行为习惯。 3. 适度原则:教师惩戒权在行使时应适度,不能过度使用或滥用惩戒权。 4. 预防原则:教师惩戒权应该加强预防工作,通过建立健全的规章制度和班级管理 措施,减少学生不良行为的发生。 5. 程序原则:教师惩戒权的行使应依法进行,尊重学生的权益,遵循正当程序。 三、教师惩戒权的限制与挑战 1. 法律约束:教师惩戒权必须依法行使,受到法律的限制,在行使过程中需遵循法 律程序,维护学生的合法权益。 2. 权责界定:教师惩戒权与学生权益之间存在权责界定的问题,即教师如何正确行 使惩戒权,同时尊重学生权益。 3. 教育改革: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教师的惩戒权受到了更多的挑战,如学生权益 保护、品德教育等方面的要求。 4. 教师素质提升:教师惩戒权的行使需要教师具备一定的素质和能力,如沟通能力、情绪管理能力等,但目前教师培训方面仍存在不足。 四、教师惩戒权的行使路径 1. 规章制度:学校应建立健全的规章制度,明确教师惩戒权的行使条件、程序和范围,以及学生权益的保护机制。

2. 理论指导:教师惩戒权的行使应有理论指导,教师应具备相关的教育法律法规和教育心理学的知识,保证行使惩戒权的合理性和科学性。 3. 专业培训:学校应加强教师的惩戒权培训,提高教师的惩戒权行使能力,注重培养教师的情绪管理和沟通能力。 4. 合作与沟通:教师在行使惩戒权时,应与学生家长和其他教育相关人员保持密切合作与沟通。通过家校合作,共同解决学生不良行为问题。 5. 创新管理模式:学校应探索创新的管理模式,如班级自治、学生自我管理等,通过激励机制和行为规范的建立,减少学生的不良行为。 五、结论 教师惩戒权的行使是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但也面临限制与挑战。通过建立规章制度、加强教师培训、推进合作与沟通,可以有效提升教师惩戒权的行使能力,保障学校纪律秩序和校风形象的建设。

2023年教师怎样正当行使惩戒权

在触犯“师德红线”一票否决教师旳当下,“惩戒”成为了悬在教师头上、不敢触碰旳一把利剑,对学生想管不敢管,宁愿放任也不敢“得罪”学生,许多代表、委员们纷纷对过于宽松旳学校教育表达担忧。究竟体罚和惩戒旳界线在哪儿?教师怎样合法行使“惩戒权”? 聚焦1:应不应当惩戒 没有惩戒旳教育是不完整旳教育 孙志江(北京市日坛中学试验学校) 前苏联教育专家马卡连柯指出,但凡需要惩戒旳地方,教师就没有权利不惩戒,在必须惩戒旳状况下,惩戒不仅是一种权利并且是一种义务。教育是一门爱旳艺术,它离不开管束,作为教师对于学生旳缺陷或错误怎样进行批评教育这是一种非常重要并且具有技巧旳问题,合理旳惩戒不仅是合法旳也是必须旳。一般来说,学生犯了错误,恰恰是教育旳最佳时机,教育就是唤醒人,使人健康成长。对绝大多数学生来说,离开了必要旳惩戒,也许就失去一种最为有效旳教育措施。 我认为教师在运用惩戒时,可以把这种权利交到学生手中,尤其是我们班主任老师,可以和学生一起讨论当班里旳同学犯了错误旳时候,用什么惩戒手段进行教育。特级教师魏书生和他旳学生通过讨论制定出“尤其”旳班规,即让出错误旳学生写“阐明书”,让迟到旳同学唱首歌。这些来自学生自己想到旳惩戒措施,极大旳尊重了学生自己旳意愿。执行起来学生也不会显得那样抵触,从而到达了良好旳教育效果。 惩戒教育是师生心灵旳对话 龚俊波(湖北省秭归县归州中学)

没有惩戒旳教育是不完整旳教育,必要旳教育惩戒是不可或缺旳。惩戒教育是一种真诚旳精神交流与心灵对话,应把说服、解释和引导贯穿全过程,在潜移默化中端正孩子们旳是非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惩戒学生要有“力度”。学生受心理和生剪发展水平旳影响,对事物旳认知水平和自我控制力不尽相似。对于那些认知水平低、控制力较弱旳学生对他们旳惩戒要有针对性和持续性,提高关注度,强化追究力度。同步还要借助家庭、学校和社会等方面旳力量,广泛地施加教育影响,让他们时时刻刻感受到教育旳气氛。 惩戒学生要有“深度”。学生旳许多问题大多是思想、习惯等方面旳问题。惩戒旳目旳是让学生认识问题,改正问题,获得进步。这就规定在惩戒过程中要深入实际,详细理解学生状况。同步教育者还应做好充足旳准备,才能在惩戒中眼中有人、手中有料、心中有数。 惩戒学生要有“温度”。要让学生真正旳接受惩戒,就需要我们客观地分析学生违规行为旳性质、程度以及违规者本人状况,因人而异,对症下药,要发明合适旳“场景”,让学生从内心深入感受到教育者对他旳关爱,进而积极积极地接受教育。 聚焦2:怎样惩戒才合适 首先应明确教育惩戒旳边界 王敬波(中国政法大学专家) 是虐待还是惩戒?首先需要明确教育惩戒旳边界。在义务教育中,面对调皮捣蛋违反纪律旳学生,某些中小学教师也许采用罚站、罚抄作业、敲打身体等多种形式进行惩罚,有些行为由于过度而构成虐待行为,侵害学生旳合法权益。

教师的惩戒权内容

教师的惩戒权 引言 教师的惩戒权是指教师在学校教学管理中对学生不当行为进行批评、警告、纪律处分等一系列措施的权力。这种权力的运用能够维护教育秩序,促进学生的正常行为发展和社会责任感的培养。 惩戒权的合理性 教师的惩戒权是学校正常运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合理性。 1. 维护教育秩序 惩戒是教育管理的一种手段,通过对学生不当行为的惩罚,可以教育他们遵守规则、尊重他人,并且促使他们改正错误、积极进取。如果没有相应的惩戒权,学生可能会无视教师的权威,学校的教育秩序将无法得到有效维护。 2. 培养学生的自律意识 对学生实施适度的惩戒可以让他们认识到自己的错误和不当行为的后果,从而培养他们的自律意识。通过惩戒,学生能够明确自己的责任和义务,提高对自己行为的自我管理能力,为将来的成长和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 3. 增加教育教学效果 教师的惩戒权使得教育教学工作更加规范和有效。对于学生不当行为的及时惩戒,可以阻止不良行为的蔓延,保护其他学生的权益,营造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惩戒权的界定 教师的惩戒权应当在一定的范围内行使,遵循以下原则。

1. 合法合规 教师的惩戒权应当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和学校的管理制度,不得超出规定的范围,不得侵犯学生的合法权益。 2. 适度惩戒 教师的惩戒应当以教育为目的,实施适度的惩戒,不能过度惩戒或过轻对待。惩戒方式应当与学生的年龄、个性、行为背景等因素相适应,注重个案分析和个性化处理。 3. 公正公平 教师的惩戒应当公正公平,不得因种族、性别、宗教等因素对学生进行差别对待。惩戒决策应当经过客观、公正的评估,确保对于相同的不当行为采取相同的处理措施。 惩戒手段的选择 教师在行使惩戒权时,可以采取多种不同的惩戒手段,包括口头警告、书面批评、严重警告、学校惩戒记录和适当的纪律处分等。 1. 口头警告 口头警告是最常见的惩戒手段之一,通常用于对学生不适当的行为及时制止和警示。教师可以通过语言的方式提醒学生,让他们意识到自己的错误并改正。 2. 书面批评 对于学生严重的不当行为,教师可以采取书面批评的方式进行惩戒。这种批评可以告知学生其行为的错误性质和影响,并要求学生写一份反思的书面材料。 3. 严重警告 严重警告通常是对学生违反校规校纪、重大过失或连续不当行为进行的警告。教师可以向学生发出严正的警示,并告知他们下一步可能面临的后果。

教师惩戒权内容

教师惩戒权内容 教师惩戒权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运用一定的权力对学生的不良 行为进行正确引导和规范管理的权限。它是教师在维护课堂秩序、培 养学生良好行为习惯和品德素养方面的基本工具之一。然而,教师惩 戒权的行使也需要谨慎,并且要遵守一定的原则和规范,以确保教育 过程的公平和合理性。 首先,教师惩戒权的行使应该基于充分的信息和准确的判断。在对学 生进行惩戒之前,教师应该详细了解学生的情况,并经过客观、全面 的分析判断,确保所采取的惩戒措施符合实际情况和学生的具体需求。例如,如果学生的不良行为是因为缺乏知识或能力而导致的,教师可 以选择针对性地进行辅导和教育,而不是仅仅依靠严厉的惩罚措施。 其次,教师在行使惩戒权时,应该与学生建立良好的沟通和信任关系。教师不仅要对学生的不良行为进行指出和批评,还应该尽可能地理解 学生的心理和想法。只有在与学生之间建立起相互尊重和信任的关系后,教师的指导和惩戒才能更加有效。当学生意识到教师的目的是为 了帮助他们成长和改正错误时,他们更容易接受教师的惩戒,并在得 到教训后积极改正自己的不良行为。 第三,教师在行使惩戒权时应该注意恰当的方式和程度。不同的学生

可能需要不同的惩戒措施。有些学生可能对口头警告就能产生反应,而有些学生可能需要更严厉的措施才能意识到自己的错误。然而,教师在选择惩戒方式时应该避免过度惩戒或过度严厉,以免影响学生的自尊心和学习动力。惩戒的目的应该是引起学生的反思和改正,而不是仅仅为了惩罚。 最后,教师惩戒权的行使应该与家长和学校形成合力。教师、家长和学校之间应该建立一个紧密的联盟,共同关注学生的教育与成长。教师在行使惩戒权时应该与家长保持及时的沟通,并征求家长对教育措施的支持和配合。同时,学校应该对教师的行使惩戒权进行监督,确保其合法、合理和公正。 综上所述,教师惩戒权是教师在教育教学中的重要权力之一,它在引导学生的行为习惯和培养其品德素养方面起着积极的作用。然而,教师在行使惩戒权时需要与学生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充分了解学生的情况,并选择恰当的方式和程度。与此同时,教师惩戒权的行使应与家长和学校形成合力,共同关注学生的教育与成长。只有在这样的基础上,教师的惩戒才能更加有效地达到教育目标。然而,尽管教师惩戒权的行使有其积极作用,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首先,教师在行使惩戒权时可能存在主观性和情绪性的偏差。有些教师可能会过度使用惩戒措施,导致学生心理受伤或产生逆反心态。因此,教师在行使惩戒权时应保持冷静客观的态度,真正从教育的角度出发,以帮助学生纠正错误并成长。

论教师惩戒权

论教师惩戒权 一直以来,教师惩戒权都是一个备受关注且争议颇多的问题,同时也是一个不容回避和亟待解决的问题。老师在具体的教育实践中,则出现了不作为和被滥用两种极端的错误倾向。那么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在这里,我主要就大家争议最大的教师惩戒权的界定、教师惩戒权的合理性、教师惩戒权行使的原则和具体的方法等问题说一下自己的看法。 一、教师惩戒权的界定 在界定和理解教师惩戒权的时候,首先要弄清楚惩戒与体罚是具有本质区别的。惩戒是“通过给学生身心施加某种影响,使其感到痛苦或羞耻,激发其悔改之意,从而达到矫正的目的”,它以不损害学生的身心健康为原则;而体罚是“通过简单粗暴的方式对学生肉体和精神施加直接侵害,常伴有损伤学生身体、侮辱学生人格的言行”,这种行为理应被禁止。虽然惩戒和体罚都是对学生不合规范的行为予以否定与纠正,但是惩戒更强调“戒”字,即教育意义的达成,使学生自己意识到错误,自觉改正;而体罚则往往只注重用“罚” ,即只注重让学生的身心感到痛苦,而比较欠缺正面的意义。 其次,劳凯声教授从法学的角度对教师惩戒权进行了定义:“是教师依法对学生进行惩戒的权利。在一定程度上,他是教师的一种权力。作为教师, 有权对教育活动的整个过程施加某种影响和控制, 有权作出职责范围内的专业行为。这是教师的职业性权力之一,也是教育活动中教师必要的权力之一,是随着教师这一专业身份的获得而取得的。” 所以,根据以上的分析,我认为,教师惩戒权应该这样界定:它是教师依法获得的,以不伤害学生身心健康为原则的,对教育活动的整个过程中出现的学生的不合规范的行为予以否定和纠正的权利,是教师这一行业所必要的权利之一。 二、教师惩戒权的合理性 在教师是否应当具有惩戒权的问题上,国内教育界的争议是非常大

教育法学——体罚

对教师体罚与教师惩戒教育的理解及思考 摘要:近年来,在中小学教育中,体罚学生的事件屡屡出现在公众的视野里,尤其是变相的虐待体罚学生,更是让教师的惩戒教育成为公众热议的话题。 本文便通过对近期出现的一些关于教师体罚学生新闻,来探讨一下关于教师惩戒权的使用权限,包括对体罚的概念界定、教师的惩戒教育、体罚与教师的惩戒教育之间的关系以及对体罚这种行为的一些思考。 关键词:体罚惩戒教育教师教育权 一、前言 对于将体罚作为学校教师教育学生的一种方式,在社会各群体里产生了许多争议。体罚这种行为作为传统惩戒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现代教育的背景下,废除已经是一种必然的趋势。然而,在这种趋势下,体罚学生的新闻却屡屡出现在公众的视野里。例如:2015年6月19日,湖北一名教师体罚学生遭举报:手掐脖子让学生下跪。2016年1月21日,重庆一名小学生上课因未预习遭到老师体罚:致左耳失聪。同一天,河北一名教师体罚学生:将对方手按电暖器上致烫伤等等。在社会普遍反对体罚的背景下,为什么体罚仍旧屡禁不止?下面我就从体罚的概念界定、教师的惩戒教育、体罚与教师的惩戒教育、对体罚的反思以及正确行使教师教育权的结论这五个方面来谈一谈我对体罚的理解及反思。 二、体罚概念的界定 “体罚以对学生肉体施加痛苦为直接手段,常伴有损伤学生身体、侮辱学生人格等特征,是传统惩戒的重要组成部分”1这是来源尹力老师主编的《教育法学》对于体罚概念的界定。我认为这种界定其实是将体罚与教师惩戒权相分隔开的,体罚这种方式不属于教师惩戒学生的一种方式。在这里,我觉得可以这样理解:教师拥有惩戒权不代表教师可以体罚学生。那么,现在就有一个问题,由于中小学学生的年龄及其发展特点,使得部分老师认为适当的体罚是有必要的,那么就提出来一个概念:适度体罚。那么适度体罚的度到底在哪里呢?在这里,我想表明自己的一个看法,我是反对任何形式的体罚的,因为当教师采取体罚这种方式的时候,往往是难以把握所谓的度的,所谓“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因此我反对任何形式的体罚,学生是可以通过其他的方式来达到各种教育目标的,体罚只是一种错误的教育方式。 对于体罚概念的界定,我在上述的观点主要是指超越了正常的教育惩戒的范畴,超出了学生身体承受的限度、侵害了学生的生命健康的体罚。在薄建国老师和李丹老师的《体罚及其相关概念的重新界定》一文中,也对体罚做出了相关的界定,两位老师指出:“体罚的要素包括行为主体是教师、对象是学生的身体、行为客体是学生的身体健康权”。2所以,体罚和教师的惩戒权是有区别的,不能将体罚与教师惩戒混为一谈。应该严格限制体罚学生这种错误的教育方式。 三、教师的惩戒教育 [1]尹力主编《教育法学》 [2]薄建国,李丹.体罚及其相关概念的重新界定[J].教师教育论坛,2015,08:10-13.

2021下教师资格证作文预测:教育惩戒

01 教育惩戒 题目: 用好教育惩戒这把戒尺 适度惩戒,让教育更有力量 用教育惩戒点亮学生之心 用好惩戒权关键要规范“戒尺”尺度 施行教育惩戒权,信任是基础 教师惩戒学生和教师受罚都应依法依规 惩戒没错,体罚不该;赏识可以有,管教不能少 手持戒尺,心怀阳光

有一句话说得好:如果唐僧没有紧箍咒,孙悟空一辈子都是泼猴。严师出高徒,一个懂得惩戒的老师,才是真正对学生负责的老师。最近,教育部正式发文明确了老师的“惩戒权”。 在有必要的情况下,三种教育惩戒被允许实施。这也意味着:老师手里那把无形的“戒尺”,终于要回来了;家长越位、老师让位的畸形教育生态,终于要有所改变了。 适度惩罚才能让教育变得更有力量。很多孩子可能没有意识到,严厉的老师,会是你一生的贵人。爱之深,责之切,关键时刻老师的一句批评、一场惩罚,也许能改变一生的命运。 有孩子经常抱怨:为什么老师总是批评我,是不是不喜欢我?其实,老师的严厉中,藏着满满的期许和爱。思想家墨子有个学生叫耕柱子。有一次,耕柱子上课走神,被墨子狠狠批评,他不服气地问:“那么多同学没认真听课,夫子为何只批评我一个?”墨子不答反问:“你是选择把牛赶上山,还是把马赶上山?”耕柱子下意识回答:“当然是马了,因为马跑得更快。”

墨子说:“这就是我批评你的原因。因为你就像那匹跑得快的马,值得我批评。”因为有所期待,才会有所惩戒。教不严,师之惰,遇到对你严格的老师,其实是一种幸福。当孩子行差踏错时,是老师及时发现,力挽狂澜;当旁人不看好孩子时,是老师倾尽全力,推着学生向前。没有老师的严厉甚至惩戒,教育始终是不完整的。 没有老师的严厉甚至惩戒,教育始终是不完整的,但教育惩戒也必须科学实施,尺度与温度、限度都不可少。教育惩戒理应既有尊重学生基本权利和人格尊严的关爱,也有教育学生遵守规则、增强自律、改过向上的严厉。每一位老师都要谨记在什么情境下使用哪一种教育惩戒方式,在何种过错程度下适用相匹配的惩戒力度,客观公正、合法合规、适当适度,切不可随意化、个人化、情绪化。只有秉持关爱学生的宗旨,注重人文关怀,才能让教育惩戒沿着符合教育规律、注重育人效果的方向前行。 当然,会用、善用、用好教育惩戒,还需要多方努力。一方面,学校和教师要更新理念、提升能力,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