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田野调查报告模板

田野调查报告模板

田野调查报告模板
田野调查报告模板

解读陕北山村

——清涧县王宿里村住户调查前言

2009年7月24日,由华南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6名学生组成的陕北调研小组,坐上了前往西安的列车,在走过2110公里后到达西安。然后,他们于次日转车前往清涧县老舍古镇,再入住到王宿里村,与当地的陕北农民一起“同吃、同住、同劳动”。其中六人被分成两组,分别对刘仕强和刘进军两户农家进行调查。通过对两户人家经济、耕作和生活等各种情况进行记录,以及对其他村民进行采访,从而对该村和农户的状况进行记录和调查。

一、自然环境

王宿里地处清涧老舍古乡,在黄河和无定河交界处,是少有的盆地地形,四围崇山峻岭连绵起伏,底部绿树葱茏,鸟语花香。许多山坡,风化非常严重,半山腰以下的沟侧面都有一种被冲刷过的痕迹,经常可以见到残留的坍塌体。在山沟中,经常可以看见长势繁茂的沙柳和狼牙刺。而山坡上面分散地点缀着一些绿色,显得既单薄又无助。该村参天古树特别多,不仅有成片的千年枣树,还有老槐树、樁树等。绿树掩映之中,一排排原汁原味的旧窑洞,一座座古风犹存的四合院,一条条静谧的村中小路,一片片果蔬飘香的农家田园,相映成趣,别有一番风情。村口山上筑有山寨,寨中有多个烽火台。王宿里属于山坡型,村庄建设在一条较长的山梁上,很多农户窑洞建在山峁一侧,建设基本上是呈扇形展开。

二、历史典故

王宿里的村名是有典故的。相传秦王李世民曾带兵经过此地,并在此地夜宿。他躺在村边石崖下的一块石头上看书,但蚊子叮咬不断,于是他让人点燃艾草熏蚊子,果然石头上再也没有蚊子出现。后来这块石头便被命名为“无蚊石”,至今这块久经风雨侵蚀、斑驳沧桑的石头仍静静地伫立在路旁。当然,这块石头其实已经不是当年的无蚊石,曾经的无蚊石已经被破坏掉了,现在放那的只是后来找来的,没有什么防蚊神效。李世民第二天出发离开时还种下一棵枣树,后来此树开花落仔,经历千年而不倒,而种子洒落的周围也生长出新树,现在成了当地著名的千年枣树林。当地村民为了纪念秦王,遂将村名改为王宿里,因得此名。当年此地寇匪盛行,当地人为了抵御寇匪在山上修建了寨子,取名为秦王寨。后来李自成带着起义军也到过这里,村里至今还有他用过的拴马桩、下马石、坐朝砵等。这些传说其实都无从考证,不过清代士子王庆纶曾作有《王宿里》一诗,隐隐透露着该村与帝王之间幻渺的渊源。诗云:谷狭云深曲径通,秋原萧索夕阳中。松涛翻翠摇青峰,枣实凝丹映彩虹。大石尚留王者迹,荒村饶有古人风。国人沙碛寒烟乱,旋雁飞飞芦荻丛。

三、风俗习惯

地处黄土高原东麓的陕北,是一个多民族文化的主要融合带,绵延纵横近千里的黄土高原和起伏上下近千米的沟壑峁墕不仅孕育了华夏古文明,而且至今仍保藏和储存着许多优秀文化传统,奔腾不息的黄河及其支流无定河哺育和滋养着这方水土的人民。

自然地理上的隔绝,让陕北这块土地上可以幸运地保存下来许多中华民族的传统礼俗仪式,这些已在中华大地几近消迹的活化石般的礼俗仪式在陕北这里却生根发芽,深深地之植根于陕北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融入到陕北大地的黄土中。

1.婚礼

陕北民间的婚礼由择亲、相亲、定亲、送日子、迎亲等五礼组成,前四礼与周秦“六礼”中的前五礼内容相当,而迎亲则增加了许多仪式内容。

陕北人结婚一般不喜欢攀高就富,门当户对好过日子。择亲时,传统要通过媒人了解对方情况,但如今很多年轻人也不通过媒人这一道道了,但择亲还是或多或少地需要考虑四个方面的情况。一为嗅门色,所谓门色,即对方家族有没有狐臭史,尤其是对方有无;二为探人气,所谓人气,即本人的人品和家庭在当地的地位;三为考八字,即考察双方的生辰八字是否相配;四为算“倒问骨学”,不过这已慢慢淡化了。

经过择亲的程序之后,如果双方应下了,即可进行相亲。一般先是男方主妇到女方家去看一下,如果觉得满意,男方便邀请女方到家里会面,女方看一下男方家住的窑洞、了解一下家庭收入和看一下公婆待人接物如何。男方给女方做饸饹面,如果女方吃了饸饹,就表示答应了,如果不吃,则说明相亲觉得不满意。相亲就相当于古代“六礼”中的问名和“纳吉”。经过相亲,如果双方同意婚事,则择日定亲定亲时要请喝定亲酒,男方还要给邻居送礼,成为“和庄礼”,现在年轻人喜欢称为“公证费”。定亲的时候,男方双方要互送礼物,被称为“递把柄”,一般多为金银饰物。定亲之后,双方家长商定结婚吉日,称为“商话”,,送日子那天还要商定彩礼的数量。

陕北人称迎亲为“引人”,有“等亲”和“迎亲”两种形式。“等亲”就是新郎官本人不亲自去接新娘,而是呆着家里等家人和亲友把新娘接回来。“迎亲”则是新郎和迎亲队伍一起去接新娘。启程前每人一般要喝一碗红豆小米粥,寓意和美幸福。出发时,鼓乐手在前,紧跟着的是手捧着10个催妆馍馍的送礼者,新郎在中间,后面是抬着彩礼的帮手。出门时,一般要鸣炮三响,鼓乐班奏乐,一路上不停地吹打。到达女方家之后,女方要过目彩礼,而新年则坐在男方送来的被褥上脱下娘家的旧衣裳,穿上婆家的新衣物。新娘洗漱打扮好后,新娘母亲端来一盆蒸好的饽饽,放在新娘面前,将饽饽一个个地堆放在新娘的周围,此举称为“围饽饽”,寓意多子多福。酒席过后,男方接新娘回去,如果很近则一般步行,稍远则骑驴或者坐花轿,少数较富有的坐轿车。但坐车有一个缺陷,汽车速度较快,难以向路人和街坊邻居展示排场,所以一般汽车进村,新郎、新娘以及迎亲、送亲队伍都下车步行。在迎亲途中如果遇到其他的迎亲队伍,由于当地的路都很狭窄,所以会发生“抢花路”的现象。两支队伍相遇,往往会友好地互换花朵或发夹之类的小首饰,表示互相祝福。

当迎亲队伍进村,路经一户人家,如果这户人家支持并祝福这场婚礼,则在门前放鞭炮,放的鞭炮越大,炮响越久,则表示越支持。如果迎亲队伍进村,炮响不断,炮声连天,则意味着这一人家在当地声望很高。快到家门时,就会进行“背新娘”仪式。新郎背起新娘往家走,而亲朋好友则戏玩他们,三三两两站在新郎面前轻轻地将他们往后推,或几人成圈,将其围在中间不得动弹。新郎则要努力地冲出重围将新娘背回家,虽离家不足百步,但新郎往往被拖上半个来时辰,直至筋疲力尽,一些年轻力壮的小伙子都会累到气喘嘘嘘不得不把新娘放下。以前老一辈的,当新郎把新娘背回家当即进行“拜天地”,但渐渐这一步被取消了,

新郎直接把新娘背入洞房。这里的“入洞房”不是行房礼,而是指入新婚窑洞房。在洞房内,由婆婆主持仪式:首先是“抓四角”,新郎新娘争抢预先放在炕席四角下的红枣、花生和糖果等,然后,新娘要坐在炕上,名曰“坐帐”,婆婆新娘又进行一次“围饽饽”,接着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婆婆为两位新人“上头”,即老者手持木梳,把新郎新娘的头发搭在一起,有的地方称其为“结发”。当所有的这些仪式完成,新郎和新娘就喝交杯酒,完后开席。

下面我们将以刘叔家的大儿子刘程飞的婚礼为例子,叙述婚礼的大概过程,以及整个婚礼举办过程中的各项开销。

结婚之前,要定亲,定亲的礼金依男方家庭条件决定,刘叔家给了3000元。到了结婚的日子,要给正式礼金,至少是8800元以上。这个结婚的过程还要请来专门的摄像师进行拍摄,记录整个过程,我们也是看着视频跟刘叔他们一起回忆。

女方出嫁前,专门请化妆师到家里好好打扮一番,男方要给女方准备三金(金项链,金耳环,金戒指),一银(手镯),还要给女方亲戚每人一百(这个也是由家庭条件决定)。男方到女方家里接亲,要用轿车,而且这里的风俗是至少八辆以上。

女方在出门之前,要吃十个大馍馍,两个离母糕,在床的被子的两侧,还要各放一个红枣和两个鸡蛋。女方还要为女儿准备丰厚的嫁妆。刘叔家媳妇的嫁妆有:一台洗衣机,两个皮箱,一个柜子,五床铺盖(男方也准备了四床。这里被子之类的是嫁妆的重点,可能是因为这里冬天寒冷气候的缘故),一个电磁炉。女方还要大肆宴请亲戚。

出门后,需要专门的乐队一路吹唱。到了男方所在村口,汽车开不进去,新

郎要背着新娘一直走到家门口,而新郎的朋友们会设置重重障碍。一路阻挠,拉住新娘,甚至推搡新郎。一路上,村里人可以放男方准备好的鞭炮,放得越多,代表男方越有人缘。这次12家人放了。到了新郎家门口,新娘要与婆婆相互喂菜喝酒,预示以后的生活和气美满,此外,还要把头贴在一起梳头发,这也是预示着以后生活的和谐。进了家门,会有两个小孩送上热毛巾给新郎新娘洗脸。在视频里,新郎还跟自己婶婶扭起了秧歌,现场气氛极为热烈。接着男方也要宴请宾客,菜肴至少八大碗。当然也有传统的闹洞房。

花费一览表

2.丧礼

陕北丧礼依旧保持着许多古代丧礼的礼仪规范,一般的丧礼包括以下环节和过程:

初哭。初哭是确认亲人已经去世的时候爆发性的大哭。老人断气后身边的子女亲人要痛哭,而不在身边的亲人接到死讯之后也要痛哭,陕北人称此为“送终”。据说,如果亲人不嚎啕大哭,死者来生将转世为哑巴。

装殓。装殓有小殓和大殓之分。小殓指的是为死者洗发、洗脸、剪指甲等一系列梳洗整理和为死者换上寿衣。寿衣的数量为单数,要把单衣、夹衣、外套穿齐全,外面还要穿上罩袍,齐齐整整。大殓一般在第二天举行,指的是把死者的遗体放进棺木。遗体入棺后,要用香、纸和谷禾等把棺材四周填满,再放置一个装有木炭、五谷、铁块的小白布口袋,用作辟邪。入殓后,棺材盖先虚掩着,一般按照阴阳先生算定的时辰用棺钉把棺盖钉上封死,称其为“严殓”。严殓前,亲人们最后一次瞻仰死者遗容,这时候是最为悲伤的。而且,如果死者是女性,则必须等娘家亲属看过遗容之后才能进行严殓。严殓过后,棺材盖就不得再打开了。

报丧。死者小殓之后,子女及其亲属要迅速将死讯通知亲属和邻里乡亲,此举称为“报丧”。当地人在报丧的同时,一般还向邻里乡亲散发孝巾,所以报丧又称“散孝”。散孝一般由“揽头”负责,揽头按照亲属给的名单,逐家散孝,散孝者不得入家门,而是站在门外,高声喊:“某某人老客了!”然后,将孝巾递给接待者。孝巾是用白布做成的布条,吊唁时扎在头上或者系在腰间。孝巾的尺寸是按照死者与生者的辈分亲疏制定的,一共有五个等级:(1)丧礼办事人员为8寸;(2)左邻右舍为1尺2寸;(3)死者的干儿子、义弟妹、亲家侄子为1尺8寸;(4)死者的孙女婿、侄女婿、外甥女婿、姨外甥、叔伯外甥为2尺4寸;(5)死者的外甥、亲侄子、女婿为2尺8寸。散孝名单上有的是根据死者生前的遗嘱拟定的,有些亲属可能关系比较疏远或者紧张而未被列入。所以,其实散孝实际上就成为了亲属关系亲疏的一次认证。

守灵。即孝子们在临时搭建的灵棚里坐守死者的灵柩和牌位。守灵时,孝子们要定时烧纸焚香,使得灵棚内香火不断。如果有人前来吊唁,守灵者还得跪拜

还礼。守灵当夜,鼓乐班的奏乐不得挺断。如果需要将新死者和已下葬的人合葬就还得举行“请灵“,即将两者的牌位并列供奉祭奠。

吊唁。即家人、亲朋好友、邻里乡亲携带香纸祭品前来给死者致哀祭奠。吊唁有两日和三日之分,单葬则两日,合葬则需三日。开始吊唁之日,事主家需设礼房,接收吊唁者送来的祭礼和礼金。吊唁时,吊唁者到灵前焚香、烧纸、叩拜,如果是身份尊贵的同辈或者长辈则行作揖礼,然后家属回拜谢礼。

开祭。开祭是家人们的祭奠仪式。通常开祭九次,分别为:早祭两次、晚祭两次、午祭、路祭、河祭、坟祭以及祖祭各一次。开祭时,祭礼的主持一般由4至8名有名望的长者担任,称为礼生。祭奠时礼生们齐声诵读祭文,在礼生“尚飨”、“孝子哭灵”等口令下,孝男孝女依次上祭、叩头、烧香、哭泣,鼓乐手同时奏乐。

迎纸火。“纸火”是指纸和植物秸秆扎糊的冥器。买纸火回来时,众孝男孝女同样要跪拜迎接,鼓乐班奏乐,然后摆放在灵前,出殡时一起送至坟前焚化。顺灵。下葬前一晚,走手独奏长号,丧礼的执事把亡人的牌位掀动一下,意即告诉亡灵,一切仪式已经完成了,明天就可以下葬了。

出殡。出殡一般在黎明时举行,通常要赶在太阳下山前落土埋葬。出殡前要给亡灵洗浴梳妆,而孝子们除去一部分的孝饰,梳理一下头发。然后抬棺出殡,出殡队伍的顺序依次为长子(或长孙)扛着引魂幡走在最前面,次子捧着牌位,接着是一队的鼓乐手,跟随棺材后的是各类纸火、挽联和花圈,紧跟着的是孝男孝女和送葬亲朋好友。

下葬。下葬前,用铁勺盛少许油,在篝火上炸一两块油糕,阴阳手持铁勺在墓内走上一圈,此举被称为“呛葬”。然后将棺木缓缓放入墓穴,推入墓窑内安

放,众人抢前拥土填穴,孝子们哭成一片,然后安葬结束。

3.安土神

安土神也就是祭土神,祈求土神降平安,陕北地处黄土高原,举目四望就是黄土。黄土土质松软,山体滑坡、崩塌、,土窑决顶时常发生。灾难发生时,难免人畜伤亡,财产受损也甚为严重。所以,陕北人,尤其是居住在黄土丘陵沟壑上陕北南部如清涧县的人,对土神甚是敬畏。由于黄土就是这个地区的根,陕北人生活的一切都是或多或少地和黄土地扯上了关系。这样,当庄稼歉收、家畜不旺,甚至如久病不愈等情况发生时,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安土神”。安土神时,先写好土神的主牌位,然后焚香、烧纸、叩拜、念咒,阴阳先生手摇铜铃在窑洞内外手舞足蹈,蹦蹦跳跳。

4.祈雨

祈雨是陕北民间最常见的一种祭礼,有抽签问卦探知下雨的;有为神灵唱戏的;有放生猪羊以感动神灵下雨的。祈雨歌的歌词:

巳时布云午时里下哟,

下了海雨救万民哟;

你要显功就要今个儿显哟,

下了海雨救万民哟;

风娘娘调来南风雨哟,

下了海雨救万民哟;

调来南风下海雨哟,

下了海雨救万民哟;

天高黄旱无处藏哟,

下了海雨救万民哟;

午羊无处吃那草哟,

下了海雨救万民哟;

南海龙王下海雨哟,

下了海雨救万民哟。

5.剪窗花

陕北剪窗花大致可以分为四类:第一类,春节时用于营造节日气氛。春节正是当地妇女们显示剪纸技艺的好机会,一般妇女都会非常积极地准备,节日前不少农户正窑就成了剪纸展览室,剪纸多为寓意吉祥、五谷丰登、六畜兴旺、保平安的内容;第二类,用于嫁娶时装饰洞房。寓意最深的是窗子中间的囍花和窑洞顶的坐帐花,一般是蛇兔图;第三类,用于宗教礼仪活动的装饰。一般过年都要给神台剪一个门帘贴上。图案上,常用的贯钱、福连万字、鸡、鱼等;第四类,用于制作刺绣、布玩具的底样。常见的有绣花样、鞋花样、针扎样等。

6.节日

过年:扭秧歌,吃年糕。

元月初六:转圆灯。灯由三根高粱秆做成,全村每家每户的灯会集中起来,村民在灯间行走,闹灯会,预示去除病魔,永保健康。

正月十五:村里组织秧歌队到清涧县城表演,吃饺子。

二月二:龙抬头。每人都在那天剪头发,每家每户炒黄豆,但是现在的人们基本都不炒了。

清明节:弄生肖形状的糕。扫祭先人。

六月六:吃白馍。

八月十五:没有拜月亮的习俗。

九月九:吃“疙头”(当地的一种食品)。

四、窑洞

1.王宿里的窑洞

王宿里属于山坡型,村庄建设在一条较长的山梁上,很多农户窑洞建在山峁一侧,建设基本上是呈扇形展开。窑洞一般修在朝南的山坡上,向阳,背靠山,面朝开阔地带,少有树木遮挡,十分适宜居住生活。一院窑洞一般修3孔或5孔,中窑为正窑,有的分前后窑,有的1进3开,从外面看4孔要各开门户,走到里面可以发现它们有隧道式小门互通顶部呈半圆形,这样窑洞就会空间增大。窑洞建造。

窑洞一般窑壁用石灰涂抹,显得白晃晃的,干爽亮堂。窑洞内一侧有锅和灶台,在炕的一头都连着灶台,由于灶火的烟道通过炕底,冬天炕上很暖和。炕周围的三面墙上一般贴着一些绘有图案的纸或拼贴的画,陕北人将其称为炕围子。炕围子是一种实用性的装饰, 它们可以避免炕上的被褥与粗糙的墙壁直接接触摩擦, 还可以保持清洁。为了美化居室, 不少人家在炕围子上作画。这就是在陕北具有悠久历史的民间艺术--炕围画。陕北窑洞的窗户比较讲究,窗户分天窗、斜窗、炕窗、门窗四大部分,都有剪纸装饰。它们根据窗户的格局,把窗花布置得美观而又得体。窗花贴在窗外,从外看颜色鲜艳,内观则明快舒坦,从而产生一种独特的光、色、调相融合的形式美。窗格疏朗,阳光可以自由地透进来。厚达一二百米、极难渗水、直立性很强的黄土,为窑洞提供了很好的发展前提。同时,当地气候干燥少雨、冬季寒冷、木材较少等自然状况,也为冬暖夏凉、十分经济、不需木材的窑洞,创造了发展和延续的契机。由于自然环境、地貌特征和地方风土的影响,窑洞形成各式各样的形式。但从建筑的布局结构形式上划分

可归纳为靠崖式、下沉式和独立式三种形式。

靠崖式窑洞(崖窑):靠崖式窑洞有靠山式和沿沟式,窑洞常呈现曲线或折线型排列,有和谐美观的建筑艺术效果。在山坡高度允许的情况下,有时布置几层台梯式窑洞,类似楼房。

下沉式窑洞(地窑):下沉式窑洞就是地下窑洞,主要分布在黄土塬区-没有山坡、沟壁可利用的地区。这种窑洞的作法是:先就地挖下一个方形地坑,然后再向四壁窑洞,形成一个四合院。人在平地,只能看见地院树梢,不见房屋。独立式窑洞(箍窑):独立式窑洞是一种掩土的拱形房屋,有土墼土坯拱窑洞,也有砖拱石拱窑洞。这种窑洞无需靠山依崖,能自身独立,又不失窑洞的优点。可为单层,也可建成为楼。若上层也是箍窑即称“窑上窑”;若上层是木结构房屋则称“窑上房”。

窑洞按照内部结构可以分为两种,一种土窑,一种石窑。所谓土窑即是直接在黄土地上开挖成的窑洞,石窑则是在土窑的基础上利用类似建筑拱桥的技术把窑洞的天花板用石头垒起,完全不用水泥,垒好后再进行涂刷形成。一般两三个人的话半个月可以完成一口新窑洞。

窑檐一般都是用青石板压起,牛棚猪圈鸡窝就搭在窑畔或院墙外边。这时令,窑沿垴畔坡洼上,已开始矗起一垛垛拱形轮廊的金色的干草堆,像一幅幅康斯泰布尔笔下的风景画。窑洞两侧,挂着一串串红辣椒,黄烟叶。门桩上,交叉风晾着束束选作种子的谷穗、糜穗子,给人新颖别致的韵味。明亮精细的窗户上,贴着红艳艳的剪纸窗花,显得和谐而自然。

我们调查时入住的就是相当于独立式的窑洞,具体情况如下:三间主窑洞彼此相挨,与左侧的三个小窑洞一起形成一个庭院,共长12.75米,宽10.65米,

主窑正面看呈拱形,洞长8.11米,宽3.51米,外高4.24米,内高3.33米。窑洞门高0.75米,宽0.88米;每口窑洞间隔0.52米,与边角相距0.60米。炕长4.3米,宽1.82米,高0.70米;灶长1.71米,宽1.35米,高0.75米;灶口长0.24米,宽0.22米,高0.25米;侧窑洞三间彼此相挨,长8.47米,宽3.00米,高2.37米,分别为厨房、驴口粮库存、驴圈,每口窑洞宽1.95米,高1.88米;窑洞左侧三个窑洞向外还有一系列组间,呈梯形状,分别为厕所、浴间、猪圈,下底长,上底长0.74米+1.59米,高1.74米,宽3.67米,短高0.86米,斜长1.88米,门高1.67米,宽0.59米;院子门宽2.67米。

窑洞不仅可以防火、防噪音,而且冬暖夏凉,既节省土地,又经济省工,确是因地制宜的完美建筑形式。一些农民原本建了新的平顶房,但是不但造价较贵,而且冬冷夏热,很不舒服。

2.刘叔家的窑洞

俯视图

立体图

院子

四号房

厨窑

3.家居布置(缺)

五、种植

在王宿里,土豆是冬天的主粮,而且也拿到市场上出售,红薯一般不会拿出去出售,只留自用。此外粮食作物还有高粱和玉米,一般不能实现粮食自给。而油类作物主要是靠种植向日葵提供,也种有少量花生和芝麻。豆类其他村会种绿豆,但王宿里村民很少种植豆类。蔬菜基本上都能自给,几乎每家每院都有菜园子,七月份菜园子里种着西红柿、茄子、韭菜、芹菜、辣椒、黄瓜等,品种较为丰富,春东时节还会种着菠菜、菜花等。

1.土豆

土豆的种植时间为每年的四至五月,视当年的降水情况及劳动力的空余时间而定。冬天存放土豆种,放在阴凉通风的地方,春天深耕平整土地;一般来说,土地是经过了冬耕的,但来年最好还是进行一次深耕,这样可以进一步促进土豆根系的发展,是提高产量的关键之一。春末夏初播种,播种前把大个的土豆切成四至五块,并拌上草木灰(防止切开的土豆接触到氧气水分等从而霉烂),事先在地里挖下一排排的小坑,坑内放适量的肥料,主要是农家肥,也有放磷肥的。一般来说一个坑埋下一两块土豆即可,二十天左右土豆就会发芽。平常不需要太多照看,适当浇水便可。八月份就可以收获了。

土豆是当地的主粮,整个冬天的主要食物就是土豆。农户很少会把土豆拿到市场上去卖,同时因为家家户户都种土豆,买不起什么价钱,销量也不高。所以

在当地市场土豆的正常价格是每斤五毛钱左右。

2.红薯

红薯是当地的主要农作物之一,当地的红薯品种以紫心红薯为主,红薯一般交杂着种在枣林里边,而沙土地最适合种植红薯。

三月底四月初就可以开始种红薯了。红薯要先挑种薯,种薯要提前发芽,等到种薯完全长开了再把种薯的枝条(连叶子一起)剪十五厘米长短,再把这些枝条埋到之前翻好并有施肥的地里。

3.高粱

高粱是听得很多的粮食作物,从小学的课本上就开始接触,但是亲眼见到还是头一回。陕北的高粱一般是农历三月份就种下,种子一部分是上一年的留种,还有一部分是到集市上选购的优良品种。高粱长势很快,到一尺高的时候就可以施肥,通常下雨过后就可以淋尿素。到了农历的六月份,高粱开始结穗,到了八月份,一般的高粱都基本长到了三尺三高,这时,高粱穗达到最饱满的时候,可以收成。刘叔家种有一亩多的高粱,一季高粱能收到两麻包,市场的价格一般是1.1元/斤,但是刘叔家的高粱一般是自留。

4.玉米

玉米的播种时间与高粱一样是在三月份,如果用之前的老种子,玉米的产量会很低,所以,一般都会买市场上专门栽培的种子。玉米播前应施好基肥,主要是有机肥(在生产中应用较少),也可利用前茬小麦实行秸秆直接还田(应配施适量氮肥,调节碳氮比,加速秸秆腐熟)。种肥主要是速效氮、磷、钾化肥,如磷

酸二铵(亩施5公斤——10公斤左右),硫酸钾型复合肥料(45%含量的亩施10公斤——15公斤左右)等。刘叔家的玉米地大概有两亩,去年是种西瓜的地。今年收成了2000多斤,但也同样自留作为储备粮。

5.小米

小米又名粟,古代叫禾。我国北方通称谷子,去壳后叫小米。小米通常在四月份芒种的时候种下,种下不久后就要锄地,以促进其生长。小米的生长中,对尿素的要求较高,刘叔家一亩的小米地,要至少二十斤的尿素。小米的抗旱能力超群,它既耐干旱、贫瘠,又不怕酸碱地。所以在打理上极其方便。而且产量也颇高,一亩地能有两麻袋的收成。

6.小麦

刘叔家种小麦已是十年前的事情,现在由于红枣的经济效益更好,所以在十年前就把所有的小麦地改种了红枣。

7.向日葵

在陕北这里,向日葵也是常见的作物。它的种植期短,一般一个月后就可以收成。播种的时间也比较随意,一般在伏天之前都可以种。而且种植极为方便,只需要简单的一两次施肥和浇灌。刘叔家只种了三四分地的向日葵,但是收了两袋,大概一百六十斤左右。同样作为自留食用,我们到刘叔家的时候,他就是用自炒的瓜子招待我们。

以下是当地主要粮食作物的收购价格:

8.蔬菜

刘叔家的菜园子里一年四季都种着各类的蔬菜,不同蔬菜成熟错落,一地多种,寸土不闲。春前芹菜、韭菜;春后菠菜、白菜;麦前黄瓜、番茄;麦后茄子、豆角;入秋菜花、卷心菜,可谓种类繁多,不让地空。

去年刘叔家种植的蔬菜收成如下:

9.粮食储备:

当地人们由于历史传统,历来以红枣为主要经济作物,一般拿去交易的往往只是红枣,日常食用的基本靠自家种植积累;由于当地土壤、气候、水土等因素,那里特别适合各种旱地作物的生长,尤其是高粱、谷子(小米)、小麦、黄豆、土豆、红豆、米子、绿豆、角豆、向日葵、西瓜、玉米、花生、棉花等。再加上当地生活习惯,每家每天主食基本是以面条+馍馍,所需要的物资基本能够自给,

而这些粮食的生产还主要是在枣林的边边角角种植,并没有专门为之留出土地,种植带有随机性(因为几乎所有的土地都种上红枣了),收成后的粮食一般自家消化,只有在产量特别好的时候自家消化不了又怕保存太久会烂掉时才在赶集的时候拿去交易。唯一要购买的便是面粉、食盐以及一些基本的调料。

所有的粮食各按各地分别被藏放在当地特色的土瓷缸里,大小不一,下小上大,呈鼓状,在重重的缸盖下保鲜还是比较理想的。以下是以我们调查的老刘家的粮食储备情况:

高粱:两百多斤,部分用来养猪;

谷子:也就是小米,四百多斤,年有损耗、补益,具体存储时间不明;

小麦:1999年种的还有两百多斤,后来因为这种植物对土壤的要求比较高,需要的养分比较多,不利于枣树的生长,所以没有再种植,估计还能吃上2-3年;

黄豆:存有七八百斤,去年卖掉五百多斤,每斤22元;

土豆:存有几十斤,土豆的存量比较少是因为土豆作为一种日常食品消耗比较大,例如当地一天吃两顿,大部分都是洋芋叉叉,或者面条,洋芋就是土豆了,而面条的汤底也是用土豆和辣椒、茄子等做成的,所以尽管每年都会种植土豆,但基本储存不多。再加上土豆保鲜时间有限,时间久了会抽芽;

红薯:一百来斤,也是像土豆一样在较大块的枣林空地上种植,甚至在路旁的空地、斜坡上种植;红薯的食用比较灵活,可以作为主食,也可以作为副食;红豆:存有一百斤左右,一般存储以备一些特殊需要,比如一些节日、婚丧等的特别需求;

绿豆:所存不多;

田野调查报告

德宏州陇川县景颇族社会变迁田野调查报告 一、前言 我于2012年2月27日至3月12日在德宏州陇川县做了为期14天的田野调查,此次调查是为了配合我的导师高登荣教授教育部课题:回访与新探——对梁钊涛先生1963年滇西民族调查的再研究。再研究,通常是对他人的调研点进行重新调查研究,也就是在他人原先的调研点做田野工作,以期与先行研究进行学术对话。简单而言,所谓人类学再研究就是一位人类学者对另一位人类学者先前的田野工作点展开的重新研究。目前,中国著名的人类学/ 社会学田野工作点, 如江村、西镇、凤凰村、南景村等, 几乎都已经有人做过再研究或追踪研究。此次对滇西民族调查的再研究,可以帮助我们直接延续田野工作点的学术生命,对滇西少数民族文化变迁研究的重要视角搜集到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对我们研究滇西少数民族的专家和学者提供参考依据。 二、背景资料 景颇族起源于青藏高原北部,传说为“木转省腊崩”(今青海省日月山一带),其先民属氐羌,唐代,其先民以“寻传蛮”、“高黎贡人”见诸于汉文史籍,自元、明、清至新中国成立前,又先后出现了“峨昌”、“蔗些”、“野人”等名称。新中国成立后,经民族识别,确定为“景颇族”。景颇族主要有四个支系,即:景颇、载瓦、勒期、浪峨,景颇支系的

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景颇语支。景颇族是云南独有民族之一,景颇族主要聚居于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境内。其余的景颇族人口散居于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的片马、岗房、古浪、临沧的耿马佤族自治县等地。 “德宏”是傣语的音译,“德”为下面,“宏”为怒江,意思是“怒江下游的地方”,位于中国云南省西部。“有一个美丽的地方,傣族人民在这里生长。密密的寨子紧紧相连,那弯弯的江水啊碧波荡漾……”这首半个多世纪以来传唱大江南北的经典名曲,吟唱的就是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德宏是一个神奇美丽的地方,这里山清水秀、物产丰富。全州辖瑞丽、芒市、陇川、盈江、梁河5县市,总面积11526平方公里,总人口118万人,北、西、南三面均与缅甸接壤,国境线长503.8公里,是我国通往东南亚、南亚的黄金通道,是中国对南亚开放的前沿。 陇川县位于中国西南边疆,镶嵌着一颗璀璨夺目的碧玉,它就是元末明初的麓川故地,傣语称为“勐宛”,现在的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陇川县。“勐宛”是傣语音译名,意为太阳照耀地方。陇川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带,陇川县辖4个镇,5个乡(其中一个民族乡):章凤镇、陇把镇、景罕镇、城子镇、户撒阿昌族乡、护国乡、清平乡、王子树乡、勐约乡。总面积1913平方公里,有耕地面积35万亩,人均耕地近3亩;全县总人口1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2万

田野调查报告。doc

关于惠州学院学风的调查报告 姓名:刘金明,黎康顺,方钦合 学号:1409081602227,1409081602211 1409081602229 年级:大学一年级 专业:服装设计与工程 院系:服装系 指导教师:余彬 惠州学院思政部制

2014年12月08—2014年12月14 惠州学院大学生研究报告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 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大学生研究报告,是本人在合作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报告不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或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报告作者签名: 日期:

大学生研究报告使用授权说明 (必须包括在提交合作导师的报告文本中) 本人完全了解惠州学院关于收集、保存、使用大学生研究报告的规定,即:●按照学校要求提交大学生研究报告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本; ●学校有权保存大学生研究报告的印刷本和电子版,并提供目录检索与阅 览服务,在校园网上提供服务; ●学校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数字化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大学生研究报告; ●因特殊原因需要延迟发布大学生研究报告电子版,授权学校□一年/□两 年/□三年以后,在校园网上全文发布。 (涉密报告在解密后遵守此规定。) 报告作者签名: 日期:

要求 1. 封面 2. 原创性声明 3. 内容目录 4. 报告文本 5. 附录图表/原始材料/笔记视频/第一手资料 6. 字体:标题四号字,加粗,宋体;正文,小四,宋体;字数:1-3,000(1,000/person);日期:11.15-12.15,2014 7. 调查要素齐全: 调查主题,田野小组(1-3),调查目的,调查对象,样本选择,调查地点,调查时间,调查方法,调查问卷,调查过程,调查结果,材料分析,调查结论,预测建议,效果评估,经验总结 8. 符合田野调查报告写作规范 9. 细节和数据(=质性+量化) 10. 抄袭或雷同者0分 11. 互联网可查(对接大学1,2年级学科项目)

安丰塘田野调查报告

田 野 调 查 报 告 天下第一塘安丰塘 ——戈家店民间歌谣调查前言 2012年4月21日,调查小组前往安丰塘进行田野调查。早上七点半,全体师生分乘两辆校车,每辆汽车由部分老师带领。在将近两个小时的车程中,老师先给学生介绍安丰塘的基本概况,然后鼓励学生讲说自己的家乡或听闻的民俗故事,在愉快的气氛中大家了解了更多的民间趣闻。在到达安丰塘之前,两个班级的学生已经分为四个小组,分别调查安丰塘地区的神话传说、民间语言、民间故事及民间歌谣,以便到达之后分组行动,透彻了解这个地区的民俗文化。

调查时间 2012年4月21日 调查地点 安丰塘镇戈家店村 调查对象 三位高龄老人以及沿途居住居民 调查形式 座谈会:村书记及三位老人的讲解,现场提问,抄录 沿途走访:向附近居住居民进行采访,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 参观孙公祠:老师讲解,学生观赏阅读文献 调查目的 对于存活于现实日常生活中极为丰富繁多的各类民俗事象,只有通过实地调查的方法才能观察到、搜集到。此次田野调查的目的旨在研究天下第一塘安丰塘的民俗文化,加强学生的课外实践,促进民俗学这门课程的学习。 调查过程 上午九点半到达安丰塘以后,两个班级分开行动,调查人所在班级在老师的带领下前往戈家店村村政府,参加村书记已经安排好的座谈会,座谈会上主要由三位高龄老人为我们介绍安丰塘的基本概况以及历史渊源,介绍完后,学生进行提问,老前辈为我们一一讲解,现场记录。 座谈会结束后,老师带领学生沿途走访附近居民,提出自己的疑惑,村民一一详细解答。 随后来到孙公祠,它位于安丰塘北堤外侧,是古人为纪念创建芍陂的楚相孙叔敖而建。现存大殿、还清阁、崇报门和明清间碑刻19方。大殿三间,位于后进,硬山、马头墙、前提檐、立贴式梁架。还清阁位于中进,阔三间,深一间,两层密檐式,墙面出单挑砖雕华拱以承檐下。崇报门为前进,又称碑厅,面阔四间,东间阔 3.3米,自东至西各间面依次递减;门设东边第二间正中,异于大殿,还清阁设门于明间的对称格局。碑厅内外墙上,嵌有近年自祠之内集中起来的碑刻19方,有历史上重修安丰塘碑记、禁止侵塘为田的积水界石记、安丰塘图、孙叔敖石刻线像及其传略、重修孙公祠碑记等。其中明代石刻塘图,可见塘的位置、水源、斗门、灌区概况,在水利科学史上有较高价值。在老师的讲解下,学生一一观赏阅读,通过阅读祠内的古碑刻和文献,详细了解安丰塘的民俗文化。

田野调查报告模板

解读陕北山村 ——清涧县王宿里村住户调查前言 2009年7月24日,由华南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6名学生组成的陕北调研小组,坐上了前往西安的列车,在走过2110公里后到达西安。然后,他们于次日转车前往清涧县老舍古镇,再入住到王宿里村,与当地的陕北农民一起“同吃、同住、同劳动”。其中六人被分成两组,分别对刘仕强和刘进军两户农家进行调查。通过对两户人家经济、耕作和生活等各种情况进行记录,以及对其他村民进行采访,从而对该村和农户的状况进行记录和调查。 一、自然环境 王宿里地处清涧老舍古乡,在黄河和无定河交界处,是少有的盆地地形,四围崇山峻岭连绵起伏,底部绿树葱茏,鸟语花香。许多山坡,风化非常严重,半山腰以下的沟侧面都有一种被冲刷过的痕迹,经常可以见到残留的坍塌体。在山沟中,经常可以看见长势繁茂的沙柳和狼牙刺。而山坡上面分散地点缀着一些绿色,显得既单薄又无助。该村参天古树特别多,不仅有成片的千年枣树,还有老槐树、樁树等。绿树掩映之中,一排排原汁原味的旧窑洞,一座座古风犹存的四合院,一条条静谧的村中小路,一片片果蔬飘香的农家田园,相映成趣,别有一番风情。村口山上筑有山寨,寨中有多个烽火台。王宿里属于山坡型,村庄建设在一条较长的山梁上,很多农户窑洞建在山峁一侧,建设基本上是呈扇形展开。

二、历史典故 王宿里的村名是有典故的。相传秦王李世民曾带兵经过此地,并在此地夜宿。他躺在村边石崖下的一块石头上看书,但蚊子叮咬不断,于是他让人点燃艾草熏蚊子,果然石头上再也没有蚊子出现。后来这块石头便被命名为“无蚊石”,至今这块久经风雨侵蚀、斑驳沧桑的石头仍静静地伫立在路旁。当然,这块石头其实已经不是当年的无蚊石,曾经的无蚊石已经被破坏掉了,现在放那的只是后来找来的,没有什么防蚊神效。李世民第二天出发离开时还种下一棵枣树,后来此树开花落仔,经历千年而不倒,而种子洒落的周围也生长出新树,现在成了当地著名的千年枣树林。当地村民为了纪念秦王,遂将村名改为王宿里,因得此名。当年此地寇匪盛行,当地人为了抵御寇匪在山上修建了寨子,取名为秦王寨。后来李自成带着起义军也到过这里,村里至今还有他用过的拴马桩、下马石、坐朝砵等。这些传说其实都无从考证,不过清代士子王庆纶曾作有《王宿里》一诗,隐隐透露着该村与帝王之间幻渺的渊源。诗云:谷狭云深曲径通,秋原萧索夕阳中。松涛翻翠摇青峰,枣实凝丹映彩虹。大石尚留王者迹,荒村饶有古人风。国人沙碛寒烟乱,旋雁飞飞芦荻丛。 三、风俗习惯 地处黄土高原东麓的陕北,是一个多民族文化的主要融合带,绵延纵横近千里的黄土高原和起伏上下近千米的沟壑峁墕不仅孕育了华夏古文明,而且至今仍保藏和储存着许多优秀文化传统,奔腾不息的黄河及其支流无定河哺育和滋养着这方水土的人民。

田野调查报告范文

田野调查报告范文 篇一:田野调查报告的撰写方法 田野调查报告的撰写方法 民族志研究的最终成果是民族志式的书面描述。田野工作有如智慧之旅,而写民族志就是它的终点。调查者来到陌生的文化场景,花上数周,数月,甚至数年来了解它;为了明白当地人是如何界定他们的经验,他得聆听、观察、参与;然后他要处理收集到的资料,把资料翻译为描述性的报告,使得不熟悉该文化的人能够理解它。这就是民族志。它用其它文化能够理解的语言来呈现构成一种文化的诸概念。像任何翻译一样,由于两种语言之间没有精确的对等概念,民族志传达的意义也不完整的。因此局外人只凭一本民族志是无法像当地人一样地完全把握该文化的意义的。但是优秀的民族志能在解释他人的文化知识方面走得更深入一些。 第一节调查报告的类型和特点 民族志描述的质量在某种程度上取决于你的技巧与勤奋,报告人的合作程度和沟通能力也有一定的决定作用。但是再好的报告人、再投入的田野工作也不能代替详尽的分析与书写。分析田野笔记不能等到田野工作结束后才开始。每一次访问、每一段观察之后都有必要把所获知的东西尽量完整地记录下来。这些原始资料可以用于构建提问、确定类别,改进我们在第四章中讨论过的各种定义。在研究前期必须要

做的一种分析是限定调查内容。最好这样做:列出你在要调查的文化场景中能在的所有领域和题目;从中选择一到两个做详细调查。民族志报告的写法多种多样。有时要根据特定文化的特点来决定内容安排和重点,有时则可以由作者选择一种写法。没有简单的公式可以套用。我们认为,学习如何写民族志最好的方法是仔细参阅已发表出版的民族志。 各类调查报告不仅涉及的内容纷繁复杂,应用范围非常广泛,而且其表现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调查报告的形式,根据社会调查的对象、范围、具体内容以 及阅读对象的不同而分为不同的类型。其中按社会调查的内容划分,有综合性调查报告和专题性调查报告;按社会调查的主要目的来划分,有应用性调查报告和学术性调查报告等等。 1、综合性调查报告和专题性调查报告 综合性调查报告也叫概况调查报告。是指对调出对象的基本情况和发展变化过程作比较全面、系统、完整、具体反映的调查报告。这类调查报告一般看重分析社会的基本状况,研究大有共性的问题,提出具有普遍意义的建议。 综合调查报告一般有这样几个特征:一是对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进行较为完整的描述。它的内容说涉及的范围比较广泛,包括一个地区甚至特定社会的地理、人口、阶级、阶层、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基本情况,所依据的资料比较丰富,覆盖面大,指导作用强。二是对调查对象的发展变化情况作纵横两方面的介绍。三是以一条主线来

田野调查操作手册(1)

田野调查操作手册(1) 来源:西南民族教育与心理研究中心作者:蒋立松 第一部分田野调查概述 一、什么是田野调查 田野调查又称为田野工作,是指研究者亲自进入某一社区,在一个相对较长的时段内通过参与观察与居住体验等方式获取第一手资料的研究工作。 田野调查特别强调的是调查者本人“亲临现场”的调查,这是人类学研究方法的重要特征。它不仅是一种基本的研究方法,也是田野调查的基本态度。“亲临现场”的目的在于从整体上把握某个文化的结构及其特点,这是文化研究的出发点。只有在对于文化有了一个整体性把握的前提下,研究者才可能进而理解该文化,从中发现问题和研究问题。因此,这种“亲临现场”并不能简单地理解为一般意义的调研工作。到一个地方搜集一些文献(例如各种政府报告、统计数据等)、发放问卷,这是田野调查重要的辅助手段,但并不是田野调查的全部工作内容。 田野调查的基本方法是参与观察、访谈。 参与观察是指人类学者长时段参与研究对象的日常和非日常的活动,以获取第一手资料的过程。 参与观察的优点在于:通过参与到当地文化和日常生活中,可以得到别的途径所无法获得的对于该文化的体验与深刻理解、把握。因此,参与观察对于提高田野工作中所收集资料的质量以及提高对该文化的解释力度,都有很重要的作用。 访谈主要是指在田野调查中通过向研究对象提问或与之交谈的方式来获取资料。访谈通常可分为非结构性访谈何结构性访谈两种基本类型。非结构性访谈是指人类学者提供一个开放型的主题或问题,由报告人自由阐述。常见的非结构性访谈包括收集生活史、神话、传说故事、宗教和公共活动等方面的资料。结构性访谈是指人类学者根据研究主题事先设计好具体问题,系统地访谈研究对象。结构性访谈的提问应该具有明确的针对性,提问的方式也应当简明扼要,避免因问题冗长而让人难以回

田野调查方案

《民族数学文化与教育研究》田野调查方案 第一部分: 调查黔东南州民族风情园中的鼓楼、风雨桥建筑群 主持人:(科任教师)罗永超(现场讲解); 协助人:(班主任)杨文金、李光辉、杨万鑫; 调查人: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2011级3个班全体学生; 调查地点:黔东南州民族风情园; 调查时间:第十三周星期五上午8:30—11:30; 调查对象:鼓楼、风雨桥建筑群; 组织形式:学生以班为单位,于第十三周星期五上午8:10以前从学校乘凯开线公交车至民族风情园,8:30开始调查工作,教师现场讲 解至11:00,布置任务后,学生继续对鼓楼群进行自由调查, 11:30结束;午间活动。 调查内容:鼓楼的外形结构(包括4、6、8面及复合型,层数,楼冠形状等)、内部结构(占地面积百余平方米,高数十米的鼓楼建筑, 其整体以杉木做柱、枋,凿榫衔接,横穿斜套,纵横交错,结 构严谨牢固,却不用一钉一铆,这本身就是一个奇迹,它充分 显示了侗族人民具有较好的数学和力学的应用能力)、建造技艺 (主要是指数学的应用:勾股定理、比例、多边形、多面角、 三角函数、黄金分割、尺规作图等应用);风雨桥建筑特征,数 学力学的应用。 调查目的:了解鼓楼、风雨桥中所蕴涵的数学文化; 第二部分: 调查黔东南州民族博物馆 主持人:(科任教师)罗永超;

讲解人:博物馆讲解员(现场讲解); 协助人:(班主任)杨文金、李光辉、杨万鑫; 调查人: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2011级3个班全体学生; 调查地点:黔东南州民族博物馆; 调查时间:第十三周星期五下午13:30—16:30; 调查对象:黔东南州民族文化(以民族服饰、银饰、文化生活为主); 组织形式:学生以班为单位,于第十三周星期五下午13:20到黔东南州民族博物馆集中,13:30开始调查工作,由班主任带队,以班为 单位分三批在博物馆讲解员的指导下参观学习。参观后,学生 仍可以在博物馆内继续自由调查,16:30结束返校。教师坚守 岗位直至最后一名学生安全回校; 调查内容:黔东南州民族历史、传说、文化、生活等。 重点:苗族盛装为什么被誉为是“穿在身上的一部史诗”,苗族 盛装中都蕴涵着怎样的数学文化,琳琅满目的苗族银饰有着丰 富的几何图形,其中都蕴涵着怎样的数学文化; 调查目的:黔东南州民族服饰、银饰、生活所蕴涵的数学文化。 对上述两部分的总要求: 基本要求:学生没有特殊情况一律不准请假,确实需要请假的,须经科任老师和班主任老师都同意后方可离开。调查记录算一次作业。调查结果:学生完成一份有关“民族服饰(或银饰、生活等)的数学文化”,或一份有关“民族建筑数学文化”的调查报告。调查报告也可 以是以上两部分调查结果的综合。调查报告占期末成绩的30%。

天水地方小吃文化浆水面田野调查报告

民俗学田野调查报告题目:天水地方小吃文化浆水面田野调查报告 学院:文学与新闻学院 年级:2014级中文一班 学号:2013370220 姓名:李原 完成日期: 2016年12月16日

天水地方小吃文化浆水面田野调查报告 摘要:民俗是一地区聚居群体生活形态的真实反映,是特定族群在共同文化语境中约定俗成的习惯与风俗,它不仅是人们生活的提升与满足,更是民族生存不可或缺的精神支柱,因此,对于民俗的把握与传承,是我们共有的意识和责任。一个地方的民俗有物质的,有符号的,有仪式的,这里将为大家展现作为地区民俗代表的天水饮食文化,以传统的浆水面为例,详细介绍它的形象、味道、制作及食用方法等,从日常生活中最喜闻乐见的视角认识和感受家乡天水的民俗文化。关键词:天水小吃文化浆水面 正文 一、天水地理历史概况 天水是我的家乡,其命名的由来源于“天河注水”的美丽传说。和许多人想象中的不同,这里没有漫天的黄沙和一望无际的戈壁。天水地处陕、甘、川三省交界,东接陕西关中平原,西通青藏、新疆,南临渭水秦岭,居西安和兰州两大城市中间,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原本属于西北地区的天水气候相对湿润怡人,故其也称作“陇上小江南”。 天水古为“邽县”,又称“成纪”,公元前688年秦武公取其地,置邽县,后改为上邽县。后秦始皇置三十六郡时,上邽便是陇西郡中一县。作为中国古代文化重要的发祥地,天水孕育了人文始祖伏羲氏,

故其享有“轩辕故里”的美誉,是海内外中华儿女寻根问祖的圣地。每年农历5月13日都会在此举行伏羲公祭活动,后来形成了吸引众多游客和侨胞的伏羲文化节。境内还保留了自商周以前的大地湾文化遗址,秦国早期历史遗迹和堪称丝绸之路东段“石窟走廊”的麦积山石窟艺术,文化古迹甚多,悠久的历史沉淀了这里朴实厚重的文化底蕴,也让上千年中形成的民俗传统得以传承和发扬。 二、天水饮食文化形成与特征 由于天水地处我国南北交汇地带,气候温和而又物产丰富,良好的自然环境加之古丝绸之路的商埠重镇,使天水的饮食具有较高的文化品位和浓厚的民俗底蕴。天水人的饮食口味传承了秦人,多以面食为主,因地处内陆远离海洋,故食材又以猪、牛、羊、鸡见长,烹饪方法以炒、烧、煨、炖为主,兼容了川人和晋人的酸辣,其显著特征是口味浓郁、厚重。天水传统的特色菜大多菜形纯朴、香味醇厚。 与今天水传统宴席的精华相比,天水地方风味小吃更加真切地反映了天水民间的风俗底蕴。品种繁多,形式多样,制作方法精细。打卤面、浆水面、清真碎面、面鱼、呱呱等一大批独具特色的地方风味小吃历经千年,经久不衰,这些都充分说明天水的饮食文化具有极其旺盛的生命力,凝结着天水人民的聪明才智和创造精神。 三、浆水面概述 浆水面是以浆水做汤汁的一种面条,广泛流传于陕西、甘肃一带,属于陕甘地区传统特色小吃。相传该名是由汉高祖刘邦与丞相萧何在汉中所起,其味酸、辣、清香,别具一格,浆水菜的菜以芥菜(花辣

田野调查报告

解读陕北山村 ——清涧县王宿里村住户调查 前言 2009年7月24日,由华南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6名学生组成的陕北调研小组,坐上了前往西安的列车,在走过2110公里后到达西安。然后,他们于次日转车前往清涧县老舍古镇,再入住到王宿里村,与当地的陕北农民一起“同吃、同住、同劳动”。其中六人被分成两组,分别对刘仕强和刘进军两户农家进行调查。通过对两户人家经济、耕作和生活等各种情况进行记录,以及对其他村民进行采访,从而对该村和农户的状况进行记录和调查。 一、自然环境 王宿里地处清涧老舍古乡,在黄河和无定河交界处,是少有的盆地地形,四围崇山峻岭连绵起伏,底部绿树葱茏,鸟语花香。许多山坡,风化非常严重,半山腰以下的沟侧面都有一种被冲刷过的痕迹,经常可以见到残留的坍塌体。在山沟中,经常可以看见长势繁茂的沙柳和狼牙刺。而山坡上面分散地点缀着一些绿色,显得既单薄又无助。该村参天古树特别多,不仅有成片的千年枣树,还有老槐树、樁树等。绿树掩映之中,一排排原汁原味的旧窑洞,一座座古风犹存的四合院,一条条静谧的村中小路,一片片果蔬飘香的农家田园,相映成趣,别有一番风情。村口山上筑有山寨,寨中有多个烽火台。王宿里属于山坡型,村庄建设在一条较长的山梁上,很多农户窑洞建在山峁一侧,建设基本上是呈扇形展开。 二、历史典故 王宿里的村名是有典故的。相传秦王李世民曾带兵经过此地,并在此地夜宿。他躺在村边石崖下的一块石头上看书,但蚊子叮咬不断,于是他让人点燃艾草熏蚊子,果然石头上再也没有蚊子出

现。后来这块石头便被命名为“无蚊石”,至今这块久经风雨侵蚀、斑驳沧桑的石头仍静静地伫立在路旁。当然,这块石头其实已经不是当年的无蚊石,曾经的无蚊石已经被破坏掉了,现在放那的只是后来找来的,没有什么防蚊神效。李世民第二天出发离开时还种下一棵枣树,后来此树开花落仔,经历千年而不倒,而种子洒落的周围也生长出新树,现在成了当地著名的千年枣树林。当地村民为了纪念秦王,遂将村名改为王宿里,因得此名。当年此地寇匪盛行,当地人为了抵御寇匪在山上修建了寨子,取名为秦王寨。后来李自成带着起义军也到过这里,村里至今还有他用过的拴马桩、下马石、坐朝砵等。这些传说其实都无从考证,不过清代士子王庆纶曾作有《王宿里》一诗,隐隐透露着该村与帝王之间幻渺的渊源。诗云:谷狭云深曲径通,秋原萧索夕阳中。松涛翻翠摇青峰,枣实凝丹映彩虹。大石尚留王者迹,荒村饶有古人风。国人沙碛寒烟乱,旋雁飞飞芦荻丛。 三、风俗习惯 地处黄土高原东麓的陕北,是一个多民族文化的主要融合带,绵延纵横近千里的黄土高原和起伏上下近千米的沟壑峁墕不仅孕育了华夏古文明,而且至今仍保藏和储存着许多优秀文化传统,奔腾不息的黄河及其支流无定河哺育和滋养着这方水土的人民。 自然地理上的隔绝,让陕北这块土地上可以幸运地保存下来许多中华民族的传统礼俗仪式,这些已在中华大地几近消迹的活化石般的礼俗仪式在陕北这里却生根发芽,深深地之植根于陕北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融入到陕北大地的黄土中。 1.婚礼 陕北民间的婚礼由择亲、相亲、定亲、送日子、迎亲等五礼组成,前四礼与周秦“六礼”中的前五礼内容相当,而迎亲则增加了许多仪式内容。 陕北人结婚一般不喜欢攀高就富,门当户对好过日子。择亲时,传统要通过媒人了解对方情况,但如今很多年轻人也不通过媒人这一道道了,但择亲还是或多或少地需要考虑四个方面的情况。一

田野调查报告范文

田野调查报告范文 田野调查报告的撰写方法 田野调查报告的撰写方法 民族志研究的最终成果是民族志式的书面描述。田野工作有如智慧之旅,而写民族志就是它的终点。调查者来到陌生的文化场景,花上数周,数月,甚至数年来了解它;为了明白当地人是如何界定他们的经验,他得聆听、观察、参与;然后他要处理收集到的资料,把资料翻译为描述性的报告,使得不熟悉该文化的人能够理解它。这就是民族志。它用其它文化能够理解的语言来呈现构成一种文化的诸概念。像任何翻译一样,由于两种语言之间没有精确的对等概念,民族志传达的意义也不完整的。因此局外人只凭一本民族志是无法像当地人一样地完全把握该文化的意义的。但是优秀的民族志能在解释他人的文化知识方面走得更深入一些。 第一节调查报告的类型和特点 民族志描述的质量在某种程度上取决于你的技巧与勤奋,报告人的合作程度和沟通能力也有一定的决定作用。但 是再好的报告人、再投入的田野工作也不能代替详尽的分析与书写。分析田野笔记不能等到田野工作结束后才开始。每一次访问、每一段观察之后都有必要把所获知的东西尽量完整地记录下来。这些原始资料可以用于构建提问、确定类别,改进我们在第四章中讨论过的各种定义。在研究前期必须要做的一种分析是限定调查内容。最好这样做:列出你在要调查的文化场景中能在的所有领域和题目;从中选择一到两个做详细调查。民族志报告的写法多种多样。有时要根据特定文化的特点来决定内容安排和重点,有时则可以由作者选择一种写法。没有简单的公式可以套用。我们认为,学习如何写民族志最好的方法是仔细参阅已发表出版的民族志。

各类调查报告不仅涉及的内容纷繁复杂,应用范围非常广泛,而且其表现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调查报告的形式,根据社会调查的对象、范围、具体内容以及阅读对象的不同而分为不同的类型。其中按社会调查的内容划分,有综合性调查报告和专题性调查报告;按社 会调查的主要目的来划分,有应用性调查报告和学术性调查报告等等。 1、综合性调查报告和专题性调查报告 综合性调查报告也叫概况调查报告。是指对调出对象的基本情况和发展变化过程作比较全面、系统、完整、具体反映的调查报告。这类调查报告一般看重分析社会的基本状况,研究大有共性的问题,提出具有普遍意义的建议。 综合调查报告一般有这样几个特征:一是对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进行较为完整的描述。它的内容说涉及的范围比较广泛,包括一个地区甚至特定社会的地理、人口、阶级、阶层、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基本情况,所依据的资料比较丰富,覆盖面大,指导作用强。二是对调查对象的发展变化情况作纵横两方面的介绍。三是以一条主线来串连庞杂的具体材料,使整篇报告形神合一,达到清楚地说明调查问题的目的。 专题性调查报告是指围绕某一特定事物、问题或问题的某些侧面而撰写的调查报告,这类调查报告的特点是内容比较专一,问题比较集中,篇幅一般都比较短小,依据材料不及综合性调查报告那么广泛,反映问题也不及综合性调查报告普遍,但它能够帮助有关部门及时了解和处理现实生活中急需解决的具体问题。 2、应用性调查报告和学术性调查报告 应用性调查报告是以解决现实问题为主要目的而撰写的调查报告。这类调查报告又可分为以下几种:

桂林鲁家村田野调查报告

桂林鲁家村田野调查报告 10月8日中午,我们在赵巧艳老师和管理系副主任吴萍老师的组织和带领下,在学校停车场出发,前往桂林市鲁家村进行田野调查。何为田野调查?所有实地参与现场的调查研究工作,都可称为“田野研究”或所有实地参与现场的调查研究工作,都可称为“田野研究”或“田野调查”。田野调查涉猎的范畴和领域相当广,举凡语言学、考古学、民族学、行为学、人类学、文学、哲学、艺术、民俗等,都可透过田野资料的收集和记录,架构出新的研究体系和理论基础。“参与当地人的生活,在一个有一个严格定义的空间和时间的范围内,体验人们的日常生活与思想境界,通过记录人的生活的方方面面,来展示不同文化如何满足人的普遍的基本需求、社会如何构成。”这便是田野调查。 所以鲁家村便是我们这次田野调查的目的地了,白墙青瓦的特色建筑,荡漾于清澈江水之上的游船……这便是我对鲁家村的第一印象,这座位于芦笛岩附近的小村落,会有何丰富多彩的一面呈现在我们眼前呢。首先,我先对鲁家村做一个概述。 鲁家村是桃花江西岸的一个自然村落,鲁家村历史悠久,该村居民原为明代从江西南前来的欧阳人家,生有5个儿子,分为5家,俗称伍家村,因“伍”与“鲁”发音相近,误把“伍”读成“鲁”,后以讹传讹,伍家村也就变成了鲁家村。欧阳姓氏也变成阳姓,故该村居民多姓阳。根据我们小组的调查并对当地村民阳大叔的采访,全村共有65户,约390人。改造前村民自建房128处,建筑面积达到19835平方米,用地面积约23亩,据部分居民反应,旧村落的房屋建筑无统一规划和设计,村落建筑布局过于紧凑,部分住宅间距不符合日照,通行需求,且占地面积较大,使用率不高,外观破旧,村中住宅和饲养房混杂,巷道狭窄,功能划分不清晰。空间和外观效果均不理想,给当地并未带来太多的旅游收益。所以在2010年6月,在秀峰区委、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上级有关部门的大力关心和支持下,紧紧抓住建设“桂林国家旅游综合改革试验区”的契机,把大力发展生态旅游和推进城乡一体化建设结合起来,按照“统一规划、统一拆迁、统一新建、统一安置”的原则,着力将鲁家村打造成特色生态旅游名村。目前我们看到的就是鲁家村的新面貌。现在新村落占地面积达58亩,新建联排式徽派加桂北风格民居98栋,建筑面积达到25600平方米。 步入鲁家村,我们会看到许多卖豆腐的人家,有豆腐花,五香豆腐等,经当地豆腐摊老板介绍当地居民善做传统地方风味豆腐、豆浆制品,但不懂经营,生活较为穷苦。2000年,桂林一位名叫程延伟的退休医生发现这种状况后,决心帮助村民利用鲁家村的自身优势脱贫致富。在十年内,他先后动用自己的积蓄和家人的资助共20多万元,为餐馆引来老板,制定100道豆腐菜谱,教村民做菜,带领村里的骨干去外地学习,还帮村里建起文化室,制作反映该村村史和地方山水文化的碑刻。在他的帮助下,餐馆由一家发展到六家,鲁家村的豆腐菜系列受到市民游客的喜爱。所以如今豆腐成了当地的一大经济产业。 全班分为了13个组,每个组调查重点都不一样,涵盖自然环境、人文环境、居民满意度、游客满意度、客源群体、餐饮文化、住宿情况、交通状况、周边环境等多个方面。我们小组则选择了居民的居住满意度和对政府干预新建后对居民生活的影响这方面进行调查。 在居民居住满意度方面,我们小组成员对经营吃奶鱼和豆腐花的阳大叔做了一番调查,阳大叔家一共三口人,家里目前的房子是三层徽式楼房,一楼经营吃奶鱼和豆腐制品,我们对房子进行的参观,发现大叔一楼经营的吃奶鱼的店面并未进行装修,只是简单的用水泥进行修整。大叔说打算把一楼的店面进行出租,出租对象一般是外村人或者外地人,因为本地的青壮年一般都外出打工。二楼则打算进行装修进行出租给人居住。价格定在一平米30块左右一个月,一层楼大概是400平方米。三楼则是自己一家三口居住的地方。看着大叔一杯茶,一把蒲扇,一副折叠床铺在店铺门口,有生意时起来招呼,淡季时便在家门口和外地游客谈笑风生,好不惬意,仔细观察大叔的房子位置有大树遮阴,冬暖夏凉。环顾四周的房子,都有大树作为屏障,说明鲁家村的绿化还是做得不错的。观察一会儿发现鲁家村的房子有些是2层有些则是3层,我们有些不解,大叔介绍到,房子的层数则是按照家庭的人口数定的,人数多的楼层则多,政府统一规划每户房子的面积和补贴的费用。阳大叔说当初自己的旧房子并不大,经过统一的规划,则换了一大房子,说到这里阳大叔则不经意流露出满意之情,但对于原本家庭住宅大的人家来说则是一笔亏本的买卖。 既然是对居民的生活满意度进行调查,则有这几个方面需要涉及。居住地情况、生活水平以及周围的医疗设施、学校环境、文化、娱乐场所几个方面,在对阳大叔和几个居民的调查中我们完成了他们对居住地情况的了解。生活水平方面,也就是收入方面,在闲谈中了解到当地居民的收入集中在餐饮和住宿方面,餐饮集中在豆腐宴,住宿方面当地有多家民居改造的宾馆,也是别有一番风趣。在刚结束的国庆黄金周里,外地的游客络绎不绝,也不乏外国观光客。给当地的经济状况贡献了一把,加上房子的出租当地人的生活水平也脱离了当初的贫困。医疗设施和学校方面我们在村子口发现了卫生站,但学校并未发现,因为村子小且离市区不远,所以当地居民都选择外出就医和就学,村里还是以老年人居多,卫生站也起到救急的作用。娱乐场所,当地人喜欢打一种长条的牌,如同福建的

田野调查方案一范文

大理白族婚宴文化传承调研方案 以大理市银桥镇古马久邑村为例一、调查地点和对象。 地点:大理州大理市银桥镇古马久邑村。该行政村隶属大理市银桥镇,地处银桥镇南边,距镇政府所在地5公里,到镇道路为水泥路,交通方便,距大理市3公里。东邻洱海,南邻下鸡邑,西邻大丽路,北邻阳波。辖14个村民小组。现有农户929 户,有乡村人口3685人,其中农业人口3675 人,劳动力2329人,其中从事第一产业人数1044 人。村支书、村主任:杨腾雷电话: 对象:马久邑村村民 二、调查日期和时间长短 调查日期:12月—2月。调查时间主要在寒假期间,具体时间要等村中有人结婚之前跟村主任联系。到达调查点后,根据实际情况拟定具体调查时间和具体活动安排。 三、调查人员的组成 摄影1人、记录4人、当地村民向导一人。

联系人:杜丽花 摄影:朱林坤 访问记录:杜丽花、杨辉、李梦晓、陆春香 财政与后勤:陆春香 四、调查的目的和意义。 目的:了解大理马久邑婚宴文化。 意义:了解婚宴文化的传承,了解大理白族婚宴文化与人文风貌的联系。 五、调查地点的典型性 大理州马久邑婚宴实行宾主为宾客每家备一桌饭菜。邻近宾客无论到与否,宾主都会把预备的饭菜送到宾客家。 六、调查的主要内容 大理州马久邑白族的婚宴文化 (1)、婚宴的传承 (2)、村民对婚宴的态度 (3)、从婚宴中体现的人文风貌 (4)、为民族对白族婚宴的看法 七、详细的调查提纲。 (一)婚宴起源、传承

1、请问你知道你们这样的待客方式是什么时候开始 的吗? 2、这样的晚宴方式有什么渊源? 3、与以前相比,现在有那些改变? 4、是你们自己一直保持着这种方式还是政府曾提出 过要求? (二)、本民族对子婚宴的态度 5、你是否思考过你们待客的晚宴与别的地方不同? 6、你觉得你们的待客晚宴方式好吗? 7、与别的地方相比你觉得这样的晚宴有哪些优点、 缺点? 8、如果这样的婚宴慢慢汉化,你会怎样感想? 9、相比较让酒店包办与自己家中以传统的方法办婚 宴,更愿意选择哪种方式? (三)、婚宴体现的内涵 10、你觉得这样的婚宴方式主要表现些什么? 11、这样的婚宴方式主要传承着那些传统美德? 12、还有别的哪些方式来表现这些传统美德? 13、对一家人一桌婚宴的方式你们有什么看法? 14、你们办婚宴都是这样的吗?如果不是,你觉得这 样的方式好吗?与你们办婚宴的方式相比较,有什么优点?

田野调查报告样本

田野调查报告

德宏州陇川县景颇族社会变迁田野调查报告 一、前言 我于 2月27日至3月12日在德宏州陇川县做了为期14天的田野调查,此次调查是为了配合我的导师高登荣教授教育部课题:回访与新探——对梁钊涛先生1963年滇西民族调查的再研究。再研究,一般是对她人的调研点进行重新调查研究,也就是在她人原先的调研点做田野工作,以期与先行研究进行学术对话。简单而言,所谓人类学再研究就是一位人类学者对另一位人类学者先前的田野工作点展开的重新研究。当前,中国著名的人类学/ 社会学田野工作点, 如江村、西镇、凤凰村、南景村等, 几乎都已经有人做过再研究或追踪研究。此次对滇西民族调查的再研究,能够帮助我们直接延续田野工作点的学术生命,对滇西少数民族文化变迁研究的重要视角搜集到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对我们研究滇西少数民族的专家和学者提供参考依据。 二、背景资料 景颇族起源于青藏高原北部,传说为“木转省腊崩”(今青海省日月山一带),其先民属氐羌,唐代,其先民以“寻传蛮”、“高黎贡人”见诸于汉文史籍,自元、明、清至新中国成立前,又先后出现了“峨昌”、“蔗些”、“野人”等名称。新中国成立后,经民族识别,确定为“景颇族”。景颇族主要有四个支系,即:景颇、载瓦、勒期、浪峨,景颇支系的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景颇语支。景颇族是云南独有民族之一,景颇族主要

聚居于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境内。其余的景颇族人口散居于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的片马、岗房、古浪、临沧的耿马佤族自治县等地。 “德宏”是傣语的音译,“德”为下面,“宏”为怒江,意思是“怒江下游的地方”,位于中国云南省西部。“有一个美丽的地方,傣族人民在这里生长。密密的寨子紧紧相连,那弯弯的江水啊碧波荡漾……”这首半个多世纪以来传唱大江南北的经典名曲,吟唱的就是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德宏是一个神奇美丽的地方,这里山清水秀、物产丰富。全州辖瑞丽、芒市、陇川、盈江、梁河5县市,总面积11526平方公里,总人口118万人,北、西、南三面均与缅甸接壤,国境线长503.8公里,是中国通往东南亚、南亚的黄金通道,是中国对南亚开放的前沿。 陇川县位于中国西南边疆,镶嵌着一颗璀璨夺目的碧玉,它就是元末明初的麓川故地,傣语称为“勐宛”,现在的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陇川县。“勐宛”是傣语音译名,意为太阳照耀地方。陇川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带,陇川县辖4个镇,5个乡(其中一个民族乡):章凤镇、陇把镇、景罕镇、城子镇、户撒阿昌族乡、护国乡、清平乡、王子树乡、勐约乡。总面积1913平方公里,有耕地面积35万亩,人均耕地近3亩;全县总人口1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2万人。少数民族主要有景颇族、傣族、阿昌族、傈僳族、德昂族和回族,占总人口的54.9%,其中景颇族和阿昌族分别占总人口的27,2%和7.4%,为全国景颇族和

田野调查-总结报告模板

田野调查 上大学前就听一些同学讲大学后会有很多的实践机会,它不像高中一样只是在背书。上大学后一个学期,我发现自己也没有参加过什么实践。而在第二个学期开始,我终于迎来了自己的第一次实践,内容就是去做一个社区调查。 其实一开始自己接到这样一个任务,真的一点头绪都没有的,心里也没有底,毕竟自己也是刚刚开始学社会学的调查研究方法嘛,更何况自己一个实践都没有做个,经验方面就更不用讲啦。 在知道要做社区调查后,我们很快也找好了人并组成了以马凯旋同学为组长的团队。在组团后,我们也就开始讨论定课题的事情,那时的我也是没有什么方向的,我认为一个社区有太多方面的东西调查了,根本不知道从哪里入手进行调查。在听过我们小组同学的讨论后,我们基本定了调查的方向是教育方面的。在和老师讨论后,老师认为我们的课题太大了,不好做。于是我们又开始讨论课题的事情了。我们组中有一个回族的同学,他很想对北京的回族的文化方面做一个调查,于是,我们把课题更细的定到了家庭教育对回族传统文化的影响方面。有了课题,我们接下来就要定调查的地点了。我们的组长之前寒假在北京薛营回族村做过支教,所以她建议我们去那里。而我们在认为那地方太偏远,不方便调查后,我和组内的成员又上找了一个在朝阳区的常营回族村,考虑到这离我们学校比较近,于是我们就初定调查地点在那了。在没有对常营回族村有太大了解的情况下,我们小组成员做了一次初探,但我们去到常营后才发现这里已经发展成一个城市的小区了,对原来农村面貌的保存已经不在了。所以我们也就一致认为这个调查地点对我们的课题不好做。于是我们又把调查地点放回了薛营回族村。从课题的选定和调查地点的选定中,我知道了原来定一个研究课题是很不容易的,我们要经过很多的讨论;查找资料等才能定出一个好的课题来。在找调查地点时,我也知道要先对选定的调查地点最好要有一个初探,看看那个地点是否符合自己定的课题,是否让自己的课题更好的展开等。

医学人文研究生的田野调查报告(二)

医学人文研究生的田野调查报告(二) 临终患者的文化叙事分析 ——基于哈尔滨市X社区医院临终关怀病房的田野调查 张云龙哈医大人文学院 2016级硕士研究生 二、思考与发现 (一)临终患者的忧郁与无奈 伊丽莎白·库伯勒·罗斯在《论死亡与临终》一书中提出了人濒死前心理发展的五个阶段:否认和隔绝、愤怒、讨价还价、沮丧、接受事实。临终患者每个阶段所历经的时间长短会有差异,但无论是家属还是患者最终都不得不接受这一无法改变的现实,纵观患者A最后的生命历程,他的病情大致也是经历了拒绝、愤怒、挣扎、沮丧和接受五个心理阶段。在刚开始被确诊为直肠癌晚期时,两口子坐在家里自言自语,感觉像是在做梦。之后是误诊的愤怒,以及对自己最初不当回事的懊悔。再接着是到各个大医院寻求治疗,做最后的挣扎,挣扎无果,心情沮丧,随之态度也发生了转变,接受了这一无法改变的事实,并且写了遗嘱捐献遗体。患者自己有意识,知道自己的病情,自己选择了不放化疗,只要求对症姑息治疗。在哪里住院,家属也征求了患者的意愿。在该患者刚被确诊为直肠癌晚期时,他和妻子两人无法接受事实真相,坐在家里自言自语,“也没做亏心事啊,人那么好,怎么能得癌症呢?”这反映出在老百姓的观念里,传统的思维模式仍在起作用。在一定意义上,从我国的传统文化为切入点去研究问题将有助于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临终关怀模式。我国的临终关怀在很大程度上是借鉴西方的临终关怀模式。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必然决定在中国完全套用西方的临终关怀模式并不恰当。在中华五千年的文明中,中国人深受儒、道、释等传统文

化的影响,故在我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因时因地因人地开展临终 关怀,开展田野调查就显得格外重要。C的情况并不鲜见,临终关 怀虽然强调不以治愈疾病为目的,但是临终关怀作为医院救治痊愈 无望的后续阶段,仍有重要的人文价值。此时,给予这些饱受身心 痛苦的临终患者基本的对症支持治疗还是非常必要的。这不仅可以 缓解他们身体上的疼痛,也可以给他们以时间和亲人们度过生命的 最后时光。然而,即使是缓和医疗,费用仍然是很大的问题。究竟 如何才能帮助让这些临终患者有尊严、舒适、安宁、快乐地度过人 生的最后阶段?王一方曾在一篇文章里论述过,当下高新技术颠覆 了传统的死亡定义,有尊严不是一个虚幻的口号,而必须从手术、 用药、器官替代、护理延伸到陪伴、料理、抚摸、慰灵等过程。他 这里用的是“延伸”而非“替代”。在临终患者反复住院的过程中,经济的无能为力使他们无法维持基本的治疗,较长时间的看护也让 家属们身心疲惫,但在传统孝道的约束下,也不能弃之不顾,于是 各种极其矛盾的思想斗争就产生了。 (二)临终患者的请求与愿望 安乐死问题的争议一直都存在。国内外支持和反对安乐死的声音此起彼伏,至今仍没有达成普遍的共识。除荷兰等少数国家和地区 通过了安乐死立法外,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仍然没有将安乐死合法化。在这样的情形之下,即使身患癌症,身心异常痛苦那也只能挺着。此时死亡对他们来说或许就是一种最大的解脱。回顾患者B生 命的最后阶段,彻底无眠的痛苦、安眠药效果的尴尬、医疗费用的 压力、想要安乐死而不能的困境、小小的心愿以及折腾医生、医生 的苦处,这都是现实中所遇到的问题,解决好这些问题,对提高临 终患者生命最后阶段的生命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很多重症的晚期弃 疗的患者之所以会选择这家社区医院,一个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费用 很低,一个单间的临终关怀病房一天的费用只需五十元,里面有两 张床,患者一张,陪护的家属也有一张。廉价的费用自然就决定了 无法提供更多的护理服务,大量的护理工作主要由家属来做。由患 者身上长的褥疮可知,家属的护理差强人意,这可能是因为家属护 理技能的匮乏,也可能是因为家属长期照顾导致身心疲惫、无暇顾及。究其原因还是在于全社会对临终关怀的关注度并不高,医保在

田野调查方案设计

田野调查方案设计 篇一:田野调查方法论 田野调查方法论 田野工作的方法论,即调查者不论信奉何种理沦,服膺哪— 学派,在调查中都必须遵循的程序,每—步骤中应奉行的原则和应注意的事项。 一、调查课题的选择 选择一个课题,即到什么民族或社区之中调查什么问题,一般说来应根据自己研究工作的需要而提出。它是长期考虑的结果,不能是“灵机一动”的产物。 按文化人类学调查可分两种类型:全面调查——对一个人口不多的群体或地区作全面详细的调查,最后可以写成一本描述文化各方面的民族志。定向调查一一对一个或几个群体或地区作专题调查,用以验证或检查某一人类学理论问题,或解决现实生活中某一社会问题。例如,刀耕火种农业是对生态环境的适应还是破坏?某地毒品泛滥屡禁不止之原因何在?如何抢救日趋消失的某种传统文化?等等。 你选择课题时,先要决定是做—次全面调查抑是一次定向调查,这二者必居其一。一般说来,本世纪30年代以前,流行全面调查;而近几十年来,从事定向调查者多。但这是

西方人类学界的情况,因为他们拥有丰富的民族志资料,已建立起系统的人类学档案。而在中国,由于过去基础薄弱,近几十年又受干扰,很多民族尚无全面详细的民族志,对汉族社区所做工作也少,全面调查仍有其必要性和紧迫性。青年学者若能不趋时髦,不避艰苦,决心从事这一费时较久的枯寂工作,将能为中国人类学事业做出重要贡献。 当然,课题的选择是自己的事,应根据自己的志趣和能力来决定的,不能只看这一课题是否重要。当前中国有些人类学研究课题的选择多迎合“潮流”,从易于申请经费出发,题目名称响亮动人,如“少数民族地区现代化”、“山区改革和开发”之类,但调查者是否具备这方面的能力,调查成果是否真的能为现代化 服务,全不考虑。一旦经费到手—,多半不了了之,亦无人追问和检查。而在一个正常社会中,若提出自己力所不及的课题来申请基金,必然失败。因为基金会的决策者若不是官僚,是不易乱花钱和被蒙混的。 二、调查方案和调查提纲的拟定 课题既定,把你的考虑和打算写下来,这就是调查方案。拟定一个好的调查方案非常必要,这不仅为了申请经费,而且为了明确自己调查工作的目的性和计划性,在今后调查工作中有所遵循。 调查方案中要包括以下内容:调查地点和对象、调查日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