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田野调查报告

田野调查报告

田野调查报告
田野调查报告

解读陕北山村

——清涧县王宿里村住户调查

前言

2009年7月24日,由华南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6名学生组成的陕北调研小组,坐上了前往西安的列车,在走过2110公里后到达西安。然后,他们于次日转车前往清涧县老舍古镇,再入住到王宿里村,与当地的陕北农民一起“同吃、同住、同劳动”。其中六人被分成两组,分别对刘仕强和刘进军两户农家进行调查。通过对两户人家经济、耕作和生活等各种情况进行记录,以及对其他村民进行采访,从而对该村和农户的状况进行记录和调查。

一、自然环境

王宿里地处清涧老舍古乡,在黄河和无定河交界处,是少有的盆地地形,四围崇山峻岭连绵起伏,底部绿树葱茏,鸟语花香。许多山坡,风化非常严重,半山腰以下的沟侧面都有一种被冲刷过的痕迹,经常可以见到残留的坍塌体。在山沟中,经常可以看见长势繁茂的沙柳和狼牙刺。而山坡上面分散地点缀着一些绿色,显得既单薄又无助。该村参天古树特别多,不仅有成片的千年枣树,还有老槐树、樁树等。绿树掩映之中,一排排原汁原味的旧窑洞,一座座古风犹存的四合院,一条条静谧的村中小路,一片片果蔬飘香的农家田园,相映成趣,别有一番风情。村口山上筑有山寨,寨中有多个烽火台。王宿里属于山坡型,村庄建设在一条较长的山梁上,很多农户窑洞建在山峁一侧,建设基本上是呈扇形展开。

二、历史典故

王宿里的村名是有典故的。相传秦王李世民曾带兵经过此地,并在此地夜宿。他躺在村边石崖下的一块石头上看书,但蚊子叮咬不断,于是他让人点燃艾草熏蚊子,果然石头上再也没有蚊子出

现。后来这块石头便被命名为“无蚊石”,至今这块久经风雨侵蚀、斑驳沧桑的石头仍静静地伫立在路旁。当然,这块石头其实已经不是当年的无蚊石,曾经的无蚊石已经被破坏掉了,现在放那的只是后来找来的,没有什么防蚊神效。李世民第二天出发离开时还种下一棵枣树,后来此树开花落仔,经历千年而不倒,而种子洒落的周围也生长出新树,现在成了当地著名的千年枣树林。当地村民为了纪念秦王,遂将村名改为王宿里,因得此名。当年此地寇匪盛行,当地人为了抵御寇匪在山上修建了寨子,取名为秦王寨。后来李自成带着起义军也到过这里,村里至今还有他用过的拴马桩、下马石、坐朝砵等。这些传说其实都无从考证,不过清代士子王庆纶曾作有《王宿里》一诗,隐隐透露着该村与帝王之间幻渺的渊源。诗云:谷狭云深曲径通,秋原萧索夕阳中。松涛翻翠摇青峰,枣实凝丹映彩虹。大石尚留王者迹,荒村饶有古人风。国人沙碛寒烟乱,旋雁飞飞芦荻丛。

三、风俗习惯

地处黄土高原东麓的陕北,是一个多民族文化的主要融合带,绵延纵横近千里的黄土高原和起伏上下近千米的沟壑峁墕不仅孕育了华夏古文明,而且至今仍保藏和储存着许多优秀文化传统,奔腾不息的黄河及其支流无定河哺育和滋养着这方水土的人民。

自然地理上的隔绝,让陕北这块土地上可以幸运地保存下来许多中华民族的传统礼俗仪式,这些已在中华大地几近消迹的活化石般的礼俗仪式在陕北这里却生根发芽,深深地之植根于陕北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融入到陕北大地的黄土中。

1.婚礼

陕北民间的婚礼由择亲、相亲、定亲、送日子、迎亲等五礼组成,前四礼与周秦“六礼”中的前五礼内容相当,而迎亲则增加了许多仪式内容。

陕北人结婚一般不喜欢攀高就富,门当户对好过日子。择亲时,传统要通过媒人了解对方情况,但如今很多年轻人也不通过媒人这一道道了,但择亲还是或多或少地需要考虑四个方面的情况。一

为嗅门色,所谓门色,即对方家族有没有狐臭史,尤其是对方有无;二为探人气,所谓人气,即本人的人品和家庭在当地的地位;三为考八字,即考察双方的生辰八字是否相配;四为算“倒问骨学”,不过这已慢慢淡化了。

经过择亲的程序之后,如果双方应下了,即可进行相亲。一般先是男方主妇到女方家去看一下,如果觉得满意,男方便邀请女方到家里会面,女方看一下男方家住的窑洞、了解一下家庭收入和看一下公婆待人接物如何。男方给女方做饸饹面,如果女方吃了饸饹,就表示答应了,如果不吃,则说明相亲觉得不满意。

相亲就相当于古代“六礼”中的问名和“纳吉”。经过相亲,如果双方同意婚事,则择日定亲定亲时要请喝定亲酒,男方还要给邻居送礼,成为“和庄礼”,现在年轻人喜欢称为“公证费”。定亲的时候,男方双方要互送礼物,被称为“递把柄”,一般多为金银饰物。定亲之后,双方家长商定结婚吉日,称为“商话”,,送日子那天还要商定彩礼的数量。

陕北人称迎亲为“引人”,有“等亲”和“迎亲”两种形式。“等亲”就是新郎官本人不亲自去接新娘,而是呆着家里等家人和亲友把新娘接回来。“迎亲”则是新郎和迎亲队伍一起去接新娘。启程前每人一般要喝一碗红豆小米粥,寓意和美幸福。出发时,鼓乐手在前,紧跟着的是手捧着10个催妆馍馍的送礼者,新郎在中间,后面是抬着彩礼的帮手。出门时,一般要鸣炮三响,鼓乐班奏乐,一路上不停地吹打。到达女方家之后,女方要过目彩礼,而新年则坐在男方送来的被褥上脱下娘家的旧衣裳,穿上婆家的新衣物。新娘洗漱打扮好后,新娘母亲端来一盆蒸好的饽饽,放在新娘面前,将饽饽一个个地堆放在新娘的周围,此举称为“围饽饽”,寓意多子多福。酒席过后,男方接新娘回去,如果很近则一般步行,稍远则骑驴或者坐花轿,少数较富有的坐轿车。但坐车有一个缺陷,汽车速度较快,难以向路人和街坊邻居展示排场,所以一般汽车进村,新郎、新娘以及迎亲、送亲队伍都下车步行。在迎亲途中如果遇到其他的迎亲队伍,由于当地的路都很狭窄,所以会发生“抢花路”的现象。两支队伍相遇,往往会友好地互换花朵或发夹之类的小首饰,表示互相祝福。

当迎亲队伍进村,路经一户人家,如果这户人家支持并祝福这场婚礼,则在门前放鞭炮,放的

鞭炮越大,炮响越久,则表示越支持。如果迎亲队伍进村,炮响不断,炮声连天,则意味着这一人家在当地声望很高。快到家门时,就会进行“背新娘”仪式。新郎背起新娘往家走,而亲朋好友则戏玩他们,三三两两站在新郎面前轻轻地将他们往后推,或几人成圈,将其围在中间不得动弹。新郎则要努力地冲出重围将新娘背回家,虽离家不足百步,但新郎往往被拖上半个来时辰,直至筋疲力尽,一些年轻力壮的小伙子都会累到气喘嘘嘘不得不把新娘放下。以前老一辈的,当新郎把新娘背回家当即进行“拜天地”,但渐渐这一步被取消了,新郎直接把新娘背入洞房。这里的“入洞房”不是行房礼,而是指入新婚窑洞房。在洞房内,由婆婆主持仪式:首先是“抓四角”,新郎新娘争抢预先放在炕席四角下的红枣、花生和糖果等,然后,新娘要坐在炕上,名曰“坐帐”,婆婆新娘又进行一次“围饽饽”,接着一位德高望重的老婆婆为两位新人“上头”,即老者手持木梳,把新郎新娘的头发搭在一起,有的地方称其为“结发”。当所有的这些仪式完成,新郎和新娘就喝交杯酒,完后开席。

下面我们将以刘叔家的大儿子刘程飞的婚礼为例子,叙述婚礼的大概过程,以及整个婚礼举办过程中的各项开销。

结婚之前,要定亲,定亲的礼金依男方家庭条件决定,刘叔家给了3000元。到了结婚的日子,要给正式礼金,至少是8800元以上。这个结婚的过程还要请来专门的摄像师进行拍摄,记录整个过程,我们也是看着视频跟刘叔他们一起回忆。

女方出嫁前,专门请化妆师到家里好好打扮一番,男方要给女方准备三金(金项链,金耳环,金戒指),一银(手镯),还要给女方亲戚每人一百(这个也是由家庭条件决定)。男方到女方家里接亲,要用轿车,而且这里的风俗是至少八辆以上。

女方在出门之前,要吃十个大馍馍,两个离母糕,在床的被子的两侧,还要各放一个红枣和两个鸡蛋。女方还要为女儿准备丰厚的嫁妆。刘叔家媳妇的嫁妆有:一台洗衣机,两个皮箱,一个柜子,五床铺盖(男方也准备了四床。这里被子之类的是嫁妆的重点,可能是因为这里冬天寒冷气候的缘故),一个电磁炉。女方还要大肆宴请亲戚。

出门后,需要专门的乐队一路吹唱。到了男方所在村口,汽车开不进去,新郎要背着新娘一直

走到家门口,而新郎的朋友们会设置重重障碍。一路阻挠,拉住新娘,甚至推搡新郎。一路上,村里人可以放男方准备好的鞭炮,放得越多,代表男方越有人缘。这次12家人放了。到了新郎家门口,新娘要与婆婆相互喂菜喝酒,预示以后的生活和气美满,此外,还要把头贴在一起梳头发,这也是预示着以后生活的和谐。进了家门,会有两个小孩送上热毛巾给新郎新娘洗脸。在视频里,新郎还跟自己婶婶扭起了秧歌,现场气氛极为热烈。接着男方也要宴请宾客,菜肴至少八大碗。当然也有传统的闹洞房。

花费一览表

2.丧礼

陕北丧礼依旧保持着许多古代丧礼的礼仪规范,一般的丧礼包括以下环节和过程:

初哭。初哭是确认亲人已经去世的时候爆发性的大哭。老人断气后身边的子女亲人要痛哭,而不在身边的亲人接到死讯之后也要痛哭,陕北人称此为“送终”。据说,如果亲人不嚎啕大哭,死

者来生将转世为哑巴。

装殓。装殓有小殓和大殓之分。小殓指的是为死者洗发、洗脸、剪指甲等一系列梳洗整理和为死者换上寿衣。寿衣的数量为单数,要把单衣、夹衣、外套穿齐全,外面还要穿上罩袍,齐齐整整。大殓一般在第二天举行,指的是把死者的遗体放进棺木。遗体入棺后,要用香、纸和谷禾等把棺材四周填满,再放置一个装有木炭、五谷、铁块的小白布口袋,用作辟邪。入殓后,棺材盖先虚掩着,一般按照阴阳先生算定的时辰用棺钉把棺盖钉上封死,称其为“严殓”。严殓前,亲人们最后一次瞻仰死者遗容,这时候是最为悲伤的。而且,如果死者是女性,则必须等娘家亲属看过遗容之后才能进行严殓。严殓过后,棺材盖就不得再打开了。

报丧。死者小殓之后,子女及其亲属要迅速将死讯通知亲属和邻里乡亲,此举称为“报丧”。当地人在报丧的同时,一般还向邻里乡亲散发孝巾,所以报丧又称“散孝”。散孝一般由“揽头”负责,揽头按照亲属给的名单,逐家散孝,散孝者不得入家门,而是站在门外,高声喊:“某某人老客了!”然后,将孝巾递给接待者。孝巾是用白布做成的布条,吊唁时扎在头上或者系在腰间。孝巾的尺寸是按照死者与生者的辈分亲疏制定的,一共有五个等级:(1)丧礼办事人员为8寸;(2)左邻右舍为1尺2寸;(3)死者的干儿子、义弟妹、亲家侄子为1尺8寸;(4)死者的孙女婿、侄女婿、外甥女婿、姨外甥、叔伯外甥为2尺4寸;(5)死者的外甥、亲侄子、女婿为2尺8寸。散孝名单上有的是根据死者生前的遗嘱拟定的,有些亲属可能关系比较疏远或者紧张而未被列入。所以,其实散孝实际上就成为了亲属关系亲疏的一次认证。

守灵。即孝子们在临时搭建的灵棚里坐守死者的灵柩和牌位。守灵时,孝子们要定时烧纸焚香,使得灵棚内香火不断。如果有人前来吊唁,守灵者还得跪拜还礼。守灵当夜,鼓乐班的奏乐不得挺断。如果需要将新死者和已下葬的人合葬就还得举行“请灵“,即将两者的牌位并列供奉祭奠。

吊唁。即家人、亲朋好友、邻里乡亲携带香纸祭品前来给死者致哀祭奠。吊唁有两日和三日之分,单葬则两日,合葬则需三日。开始吊唁之日,事主家需设礼房,接收吊唁者送来的祭礼和礼金。吊唁时,吊唁者到灵前焚香、烧纸、叩拜,如果是身份尊贵的同辈或者长辈则行作揖礼,然后家属回拜谢礼。

开祭。开祭是家人们的祭奠仪式。通常开祭九次,分别为:早祭两次、晚祭两次、午祭、路祭、河祭、坟祭以及祖祭各一次。开祭时,祭礼的主持一般由4至8名有名望的长者担任,称为礼生。祭奠时礼生们齐声诵读祭文,在礼生“尚飨”、“孝子哭灵”等口令下,孝男孝女依次上祭、叩头、烧香、哭泣,鼓乐手同时奏乐。

迎纸火。“纸火”是指纸和植物秸秆扎糊的冥器。买纸火回来时,众孝男孝女同样要跪拜迎接,鼓乐班奏乐,然后摆放在灵前,出殡时一起送至坟前焚化。

顺灵。下葬前一晚,走手独奏长号,丧礼的执事把亡人的牌位掀动一下,意即告诉亡灵,一切仪式已经完成了,明天就可以下葬了。

出殡。出殡一般在黎明时举行,通常要赶在太阳下山前落土埋葬。出殡前要给亡灵洗浴梳妆,而孝子们除去一部分的孝饰,梳理一下头发。然后抬棺出殡,出殡队伍的顺序依次为长子(或长孙)扛着引魂幡走在最前面,次子捧着牌位,接着是一队的鼓乐手,跟随棺材后的是各类纸火、挽联和花圈,紧跟着的是孝男孝女和送葬亲朋好友。

下葬。下葬前,用铁勺盛少许油,在篝火上炸一两块油糕,阴阳手持铁勺在墓内走上一圈,此举被称为“呛葬”。然后将棺木缓缓放入墓穴,推入墓窑内安放,众人抢前拥土填穴,孝子们哭成一片,然后安葬结束。

3.安土神

安土神也就是祭土神,祈求土神降平安,陕北地处黄土高原,举目四望就是黄土。黄土土质松软,山体滑坡、崩塌、,土窑决顶时常发生。灾难发生时,难免人畜伤亡,财产受损也甚为严重。所以,陕北人,尤其是居住在黄土丘陵沟壑上陕北南部如清涧县的人,对土神甚是敬畏。由于黄土就是这个地区的根,陕北人生活的一切都是或多或少地和黄土地扯上了关系。这样,当庄稼歉收、家畜不旺,甚至如久病不愈等情况发生时,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安土神”。安土神时,先写好土神的主牌位,然后焚香、烧纸、叩拜、念咒,阴阳先生手摇铜铃在窑洞内外手舞足蹈,蹦蹦跳跳。

4.祈雨

祈雨是陕北民间最常见的一种祭礼,有抽签问卦探知下雨的;有为神灵唱戏的;有放生猪羊以感动神灵下雨的。祈雨歌的歌词:

巳时布云午时里下哟,

下了海雨救万民哟;

你要显功就要今个儿显哟,

下了海雨救万民哟;

风娘娘调来南风雨哟,

下了海雨救万民哟;

调来南风下海雨哟,

下了海雨救万民哟;

天高黄旱无处藏哟,

下了海雨救万民哟;

午羊无处吃那草哟,

下了海雨救万民哟;

南海龙王下海雨哟,

下了海雨救万民哟。

5.剪窗花

陕北剪窗花大致可以分为四类:第一类,春节时用于营造节日气氛。春节正是当地妇女们显示剪纸技艺的好机会,一般妇女都会非常积极地准备,节日前不少农户正窑就成了剪纸展览室,剪纸多为寓意吉祥、五谷丰登、六畜兴旺、保平安的内容;第二类,用于嫁娶时装饰洞房。寓意最深的是窗子中间的囍花和窑洞顶的坐帐花,一般是蛇兔图;第三类,用于宗教礼仪活动的装饰。一般过年都要给神台剪一个门帘贴上。图案上,常用的贯钱、福连万字、鸡、鱼等;第四类,用于制作刺

绣、布玩具的底样。常见的有绣花样、鞋花样、针扎样等。

6.节日

过年:扭秧歌,吃年糕。

元月初六:转圆灯。灯由三根高粱秆做成,全村每家每户的灯会集中起来,村民在灯间行走,闹灯会,预示去除病魔,永保健康。

正月十五:村里组织秧歌队到清涧县城表演,吃饺子。

二月二:龙抬头。每人都在那天剪头发,每家每户炒黄豆,但是现在的人们基本都不炒了。

清明节:弄生肖形状的糕。扫祭先人。

六月六:吃白馍。

八月十五:没有拜月亮的习俗。

九月九:吃“疙头”(当地的一种食品)。

四、窑洞

1.王宿里的窑洞

王宿里属于山坡型,村庄建设在一条较长的山梁上,很多农户窑洞建在山峁一侧,建设基本上是呈扇形展开。窑洞一般修在朝南的山坡上,向阳,背靠山,面朝开阔地带,少有树木遮挡,十分适宜居住生活。一院窑洞一般修3孔或5孔,中窑为正窑,有的分前后窑,有的1进3开,从外面看4孔要各开门户,走到里面可以发现它们有隧道式小门互通顶部呈半圆形,这样窑洞就会空间增大。窑洞建造。

窑洞一般窑壁用石灰涂抹,显得白晃晃的,干爽亮堂。窑洞内一侧有锅和灶台,在炕的一头都连着灶台,由于灶火的烟道通过炕底,冬天炕上很暖和。炕周围的三面墙上一般贴着一些绘有图案的纸或拼贴的画,陕北人将其称为炕围子。炕围子是一种实用性的装饰, 它们可以避免炕上的被褥

与粗糙的墙壁直接接触摩擦, 还可以保持清洁。为了美化居室, 不少人家在炕围子上作画。这就是在陕北具有悠久历史的民间艺术--炕围画。陕北窑洞的窗户比较讲究,窗户分天窗、斜窗、炕窗、门窗四大部分,都有剪纸装饰。它们根据窗户的格局,把窗花布置得美观而又得体。窗花贴在窗外,从外看颜色鲜艳,内观则明快舒坦,从而产生一种独特的光、色、调相融合的形式美。窗格疏朗,阳光可以自由地透进来。

厚达一二百米、极难渗水、直立性很强的黄土,为窑洞提供了很好的发展前提。同时,当地气候干燥少雨、冬季寒冷、木材较少等自然状况,也为冬暖夏凉、十分经济、不需木材的窑洞,创造了发展和延续的契机。由于自然环境、地貌特征和地方风土的影响,窑洞形成各式各样的形式。但从建筑的布局结构形式上划分可归纳为靠崖式、下沉式和独立式三种形式。

靠崖式窑洞(崖窑):靠崖式窑洞有靠山式和沿沟式,窑洞常呈现曲线或折线型排列,有和谐美观的建筑艺术效果。在山坡高度允许的情况下,有时布置几层台梯式窑洞,类似楼房。

下沉式窑洞(地窑):下沉式窑洞就是地下窑洞,主要分布在黄土塬区-没有山坡、沟壁可利用的地区。这种窑洞的作法是:先就地挖下一个方形地坑,然后再向四壁窑洞,形成一个四合院。人在平地,只能看见地院树梢,不见房屋。

独立式窑洞(箍窑):独立式窑洞是一种掩土的拱形房屋,有土墼土坯拱窑洞,也有砖拱石拱窑洞。这种窑洞无需靠山依崖,能自身独立,又不失窑洞的优点。可为单层,也可建成为楼。若上层也是箍窑即称“窑上窑”;若上层是木结构房屋则称“窑上房”。

窑洞按照内部结构可以分为两种,一种土窑,一种石窑。所谓土窑即是直接在黄土地上开挖成的窑洞,石窑则是在土窑的基础上利用类似建筑拱桥的技术把窑洞的天花板用石头垒起,完全不用水泥,垒好后再进行涂刷形成。一般两三个人的话半个月可以完成一口新窑洞。

窑檐一般都是用青石板压起,牛棚猪圈鸡窝就搭在窑畔或院墙外边。这时令,窑沿垴畔坡洼上,已开始矗起一垛垛拱形轮廊的金色的干草堆,像一幅幅康斯泰布尔笔下的风景画。窑洞两侧,挂着一串串红辣椒,黄烟叶。门桩上,交叉风晾着束束选作种子的谷穗、糜穗子,给人新颖别致的韵味。明亮精细的窗户上,贴着红艳艳的剪纸窗花,显得和谐而自然。

我们调查时入住的就是相当于独立式的窑洞,具体情况如下:三间主窑洞彼此相挨,与左侧的三个小窑洞一起形成一个庭院,共长12.75米,宽10.65米,

主窑正面看呈拱形,洞长8.11米,宽3.51米,外高4.24米,内高3.33米。窑洞门高0.75米,宽0.88米;每口窑洞间隔0.52米,与边角相距0.60米。炕长4.3米,宽1.82米,高0.70米;灶长1.71米,宽1.35米,高0.75米;灶口长0.24米,宽0.22米,高0.25米;侧窑洞三间彼此相挨,长8.47米,宽3.00米,高2.37米,分别为厨房、驴口粮库存、驴圈,每口窑洞宽1.95米,高1.88米;窑洞左侧三个窑洞向外还有一系列组间,呈梯形状,分别为厕所、浴间、猪圈,下底长,上底长0.74米+1.59米,高1.74米,宽3.67米,短高0.86米,斜长1.88米,门高1.67米,宽0.59米;院子门宽2.67米。

窑洞不仅可以防火、防噪音,而且冬暖夏凉,既节省土地,又经济省工,确是因地制宜的完美建筑形式。一些农民原本建了新的平顶房,但是不但造价较贵,而且冬冷夏热,很不舒服。

2.刘叔家的窑洞

俯视图

立体图

院子

四号房

厨窑

3.家居布置(缺)

五、种植

在王宿里,土豆是冬天的主粮,而且也拿到市场上出售,红薯一般不会拿出去出售,只留自用。此外粮食作物还有高粱和玉米,一般不能实现粮食自给。而油类作物主要是靠种植向日葵提供,也

种有少量花生和芝麻。豆类其他村会种绿豆,但王宿里村民很少种植豆类。蔬菜基本上都能自给,几乎每家每院都有菜园子,七月份菜园子里种着西红柿、茄子、韭菜、芹菜、辣椒、黄瓜等,品种较为丰富,春东时节还会种着菠菜、菜花等。

1.土豆

土豆的种植时间为每年的四至五月,视当年的降水情况及劳动力的空余时间而定。冬天存放土豆种,放在阴凉通风的地方,春天深耕平整土地;一般来说,土地是经过了冬耕的,但来年最好还是进行一次深耕,这样可以进一步促进土豆根系的发展,是提高产量的关键之一。春末夏初播种,播种前把大个的土豆切成四至五块,并拌上草木灰(防止切开的土豆接触到氧气水分等从而霉烂),事先在地里挖下一排排的小坑,坑内放适量的肥料,主要是农家肥,也有放磷肥的。一般来说一个坑埋下一两块土豆即可,二十天左右土豆就会发芽。平常不需要太多照看,适当浇水便可。八月份就可以收获了。

土豆是当地的主粮,整个冬天的主要食物就是土豆。农户很少会把土豆拿到市场上去卖,同时因为家家户户都种土豆,买不起什么价钱,销量也不高。所以在当地市场土豆的正常价格是每斤五毛钱左右。

2.红薯

红薯是当地的主要农作物之一,当地的红薯品种以紫心红薯为主,红薯一般交杂着种在枣林里边,而沙土地最适合种植红薯。

三月底四月初就可以开始种红薯了。红薯要先挑种薯,种薯要提前发芽,等到种薯完全长开了再把种薯的枝条(连叶子一起)剪十五厘米长短,再把这些枝条埋到之前翻好并有施肥的地里。

3.高粱

高粱是听得很多的粮食作物,从小学的课本上就开始接触,但是亲眼见到还是头一回。陕北的高粱一般是农历三月份就种下,种子一部分是上一年的留种,还有一部分是到集市上选购的优良品

种。高粱长势很快,到一尺高的时候就可以施肥,通常下雨过后就可以淋尿素。到了农历的六月份,高粱开始结穗,到了八月份,一般的高粱都基本长到了三尺三高,这时,高粱穗达到最饱满的时候,可以收成。刘叔家种有一亩多的高粱,一季高粱能收到两麻包,市场的价格一般是1.1元/斤,但是刘叔家的高粱一般是自留。

4.玉米

玉米的播种时间与高粱一样是在三月份,如果用之前的老种子,玉米的产量会很低,所以,一般都会买市场上专门栽培的种子。玉米播前应施好基肥,主要是有机肥(在生产中应用较少),也可利用前茬小麦实行秸秆直接还田(应配施适量氮肥,调节碳氮比,加速秸秆腐熟)。种肥主要是速效氮、磷、钾化肥,如磷酸二铵(亩施5公斤——10公斤左右),硫酸钾型复合肥料(45%含量的亩施10公斤——15公斤左右)等。刘叔家的玉米地大概有两亩,去年是种西瓜的地。今年收成了2000多斤,但也同样自留作为储备粮。

5.小米

小米又名粟,古代叫禾。我国北方通称谷子,去壳后叫小米。小米通常在四月份芒种的时候种下,种下不久后就要锄地,以促进其生长。小米的生长中,对尿素的要求较高,刘叔家一亩的小米地,要至少二十斤的尿素。小米的抗旱能力超群,它既耐干旱、贫瘠,又不怕酸碱地。所以在打理上极其方便。而且产量也颇高,一亩地能有两麻袋的收成。

6.小麦

刘叔家种小麦已是十年前的事情,现在由于红枣的经济效益更好,所以在十年前就把所有的小麦地改种了红枣。

7.向日葵

在陕北这里,向日葵也是常见的作物。它的种植期短,一般一个月后就可以收成。播种的时间

也比较随意,一般在伏天之前都可以种。而且种植极为方便,只需要简单的一两次施肥和浇灌。刘叔家只种了三四分地的向日葵,但是收了两袋,大概一百六十斤左右。同样作为自留食用,我们到刘叔家的时候,他就是用自炒的瓜子招待我们。

以下是当地主要粮食作物的收购价格:

8.蔬菜

刘叔家的菜园子里一年四季都种着各类的蔬菜,不同蔬菜成熟错落,一地多种,寸土不闲。春前芹菜、韭菜;春后菠菜、白菜;麦前黄瓜、番茄;麦后茄子、豆角;入秋菜花、卷心菜,可谓种类繁多,不让地空。

去年刘叔家种植的蔬菜收成如下:

9.粮食储备:

当地人们由于历史传统,历来以红枣为主要经济作物,一般拿去交易的往往只是红枣,日常食用的基本靠自家种植积累;由于当地土壤、气候、水土等因素,那里特别适合各种旱地作物的生长,尤其是高粱、谷子(小米)、小麦、黄豆、土豆、红豆、米子、绿豆、角豆、向日葵、西瓜、玉米、花生、棉花等。再加上当地生活习惯,每家每天主食基本是以面条+馍馍,所需要的物资基本能够自给,而这些粮食的生产还主要是在枣林的边边角角种植,并没有专门为之留出土地,种植带有随机性(因为几乎所有的土地都种上红枣了),收成后的粮食一般自家消化,只有在产量特别好的时候自家消化不了又怕保存太久会烂掉时才在赶集的时候拿去交易。唯一要购买的便是面粉、食盐以及一些基本的调料。

所有的粮食各按各地分别被藏放在当地特色的土瓷缸里,大小不一,下小上大,呈鼓状,在重重的缸盖下保鲜还是比较理想的。以下是以我们调查的老刘家的粮食储备情况:高粱:两百多斤,部分用来养猪;

谷子:也就是小米,四百多斤,年有损耗、补益,具体存储时间不明;

小麦:1999年种的还有两百多斤,后来因为这种植物对土壤的要求比较高,需要的养分比较多,不利于枣树的生长,所以没有再种植,估计还能吃上2-3年;

黄豆:存有七八百斤,去年卖掉五百多斤,每斤22元;

土豆:存有几十斤,土豆的存量比较少是因为土豆作为一种日常食品消耗比较大,例如当地一天吃两顿,大部分都是洋芋叉叉,或者面条,洋芋就是土豆了,而面条的汤底也是用土豆和辣椒、茄子等做成的,所以尽管每年都会种植土豆,但基本储存不多。再加上土豆保鲜时间有限,时间久了会抽芽;

红薯:一百来斤,也是像土豆一样在较大块的枣林空地上种植,甚至在路旁的空地、斜坡上种

植;红薯的食用比较灵活,可以作为主食,也可以作为副食;

红豆:存有一百斤左右,一般存储以备一些特殊需要,比如一些节日、婚丧等的特别需求;

绿豆:所存不多;

角豆:两百斤左右,这种往往是在农户家的小菜园里种植,也作为类似土豆的面条佐料;

向日葵:还剩二三十斤,1.2-1.8元每斤,基本是自家用来炒干当零食待客、食用;

玉米:存有两百多斤,主要用来喂养驴;

花生:半袋子,大约三四十斤,基本用来榨油食用;

棉花:存有十多斤,通过自家纺织制成各种各样的布匹等;

面粉:买了六七袋,还剩一袋,50斤/袋,面食在当地基本等同于南方的米饭,消耗量也就相当的大了。

六、牲畜

1.驴

刘叔家里养了一头驴,是和村里的另外一户人家共有的。这头驴现在已经24-25岁了,刘叔养了18年,买的时候两家人花了1300元。这份花费由两家分摊,一共分成10份,刘叔家摊2份,另一家摊8份。这头驴由两家轮流养,轮流用,刘叔家用2天,另一家用6天。这头驴的毛色已经很苍老了,大腿处有些脱毛。我们在2009年7月29日和刘叔一起赶着这头驴去枣林地里犁地,这是它的日常劳动。

2.猪

刘叔家里养了两头猪,公猪买的时候花了210元,母猪180元。村里的公猪一般比母猪贵,因为公猪的用途多。譬如,村里的老人过世,要杀猪,只能用公猪,不能用母猪,而且公猪的肉也更好吃一点。家里的猪一般要从年头养到年尾,不用饲料,一天喂两次,只是用家里的玉米、糠和

草料养,一些剩饭剩菜也会拿来喂。家里的公猪和母猪都搞“计划生育”了,由刘叔自己动手给它们结扎的,据说是不能让它们生小猪仔。公猪平常不挑食,但母猪比较挑食,所以母猪也难养一点。猪一般要养到年底,卖一只半,留半只自家吃。一只卖给杀猪户,另外一只杀了留一半给自己用,另一半卖给村里的其他人,去年杀的猪有240斤。平常家里很少吃肉,只是在过节过年时吃肉,而家里的半只猪的肉就是要留着儿女回来过年吃的。

3.鸡

刘叔家里养了只母鸡,前后养了2年,小鸡买的时候是5块钱。鸡平常都是放养,不喂养饲料,只是喂一点玉米粒,鸡自己也能找到吃的。母鸡养得好的时候,一天能下一个蛋。刘叔把蛋收藏好,子女来的时候,或者自己去他们那的时候,就把蛋都给他们,自己一般是不吃的。

七、经济支柱——红枣

枣树起源于黄河中下游的陕西、山西河谷地带的黄河东西两岸,清涧县的枣树种植已有4000多年的历史,而王宿里至今仍保存着千年老枣树群落。红枣是清涧县的支柱产业,是当地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当地的一切农业生产活动几乎都是围绕红枣的种植周期展开的。除了在农业学大寨那一段特殊的时期,枣林被毁掉,换成粮地,其余时间,这一地区从来没有离开过红枣这一主旋律。

1.红枣种植

品种、温度、湿度、光照、风沙和土壤都深深地影响着红枣的质量和产量。栽植时,首先要选择适宜当地各种条件的红枣品种,要求品种纯正、苗木健壮、根系发达完整的优良苗木。栽前要把根系进行修剪,然后用1-3号ABT生根粉50-100毫克/千克水溶液浸泡1-3小时,这样利于受伤的根系愈合,从而使得枣树发芽早,成活率高。像在清涧县这种土壤气候环境中,要不时地使用加肥更措施改良土地,增加土壤的有机质含量。刘叔一般会施加一些磷肥和农家肥。

红枣的生产周期(农历)如下:

2.红枣收购

当地农民收好的红枣销路有三:外地收购商,当地加工厂以及自销外地。自销外地,售价最高,风险最大;外地收购商,价格次之,分级苛刻;当地加工厂收购价最低,但安全便捷。一般卖枣时会把红枣分为五个等级,最高级的枣是特等枣,最次的枣是四等枣。当地的收购价格大概如下:

当地的红枣以一等枣和二等枣居多,特等枣是极少数个大、饱满、质量上乘的枣子,产量很少。一般农民会把大多数较好的枣子卖给外地来的收购商,因为他们的出价比当地的加工厂高。不过他们分级苛刻,经常把很多一级枣作为二级枣收,把很多二级枣作为三级枣收,近年来很多农民都开始另谋销路,不愿意被他们盘剥。哪怕是当地的三级枣,也是非常好的,在很多城市超市里的所谓上乘枣子也只是这里三级枣的水平。刘叔说,我们那些不产枣子的地方吃的很多干瘪小个的枣子其实都是一些收购商来这里收走的不入等的枣子。对于一些质量较差的枣子,收购商出价很低,农民们就选择就近卖给当地的加工厂。

3.刘叔种红枣

从1980年成家开始,刘叔一直都是主要种枣树、卖红枣。家里的一些坡地上的枣树是很早就

有的老枣树,一些是从粮地改回来种枣子之后种上的,还有一些是种子掉在地上自生的。1981年家里的枣树最少,而杂粮种得最多。之前家里收获的枣子都是直接卖给当地收购站,但最近几年,刘叔开始尝试着自己拉红枣出去买。枣子收得差不多的时候,刘叔就把枣子按质量分类,然后雇一辆卡车,卡车吨位视枣子数量而定,拉到外地城市去卖。刘叔也可以说是走遍了大江南北,他把枣子拉到大连,拉到西安,拉到长沙,拉到各个大大小小的城市。找到市内宽阔处,枣子一卸,就在那里开始自己买起来。刘叔到外地卖枣子,一般是不雇人的,自己能忙得过来,不管多么辛苦都可以。

之前拉到很多城市都很难卖,有些甚至连路费都赚不回来。后来刘叔把枣子拉到长沙卖,没想到长沙人很喜欢这种枣子,销路很好,于是这几年都是在长沙卖。现在在长沙已经有熟客了。每年车到前联系好,当车刚到,熟客就等着买,一般都是一些批发商。当车把枣子卸下来,刘叔就坐小凳子上,等着人来买。刘叔不但卖批发,也做零售,不过批发价要低于零售价一些。只要有人来买,无论十斤还是八两,刘叔都会卖。一级枣子,也就是最大的,清涧的收购站收购价是5元每斤,在长沙可以买到7元每斤;中等枣子收购站出价3元每斤,而在长沙可以买到卖4-5元每斤;三等的枣子,如果在村里卖给收购站,只能卖到1.5-2元每斤,而在长沙可以卖到3斤10斤。

八、其他兼业——捕蝎

陕北这里的蝎子很多,主要分布品种是东亚钳蝎,蝎子的毒蛋白不仅含量高,而且还具有独特的生理活性,临床上主要用于神经系统、脑血管系统,对恶性肿瘤、顽固病毒病和艾滋病等有特殊疗效。在农业生产中,蝎毒主要用于制造绿色农药。所以最近几年,在陕北地区才慢慢兴起了捕蝎。

蝎子在白天温度高的时候,会躲在石头缝和洞穴里,到了晚上天气稍凉就会出来活动。所以在夜晚,就能看到拿着捕蝎等工作的村民。捕蝎等能发出一种特殊的白色光,蝎子被光照到就停住不动,这时就可以轻易抓住。捕蝎子是个苦力活,通常要工作整个晚上,一个村民一个晚上一般能抓到四五两,但是因为抓到的蝎子个头一般很小,所以几两的重量,可能都是好几百只的数量,可见这份工作的艰辛。但同时,回报也不错。原来,一斤能卖到155元左右,我们去的七月份是最多的

实地考察报告怎么写

阿左旗驼中王公司3.8万亩人工种植 梭梭、肉苁蓉基地建设实地考察报告 7月10日公司领导李洋带领新老员工深入公司种植基地,实地拍摄了解人工种植梭梭、肉苁蓉生长情况,考察取样当地水资源,植被自然生长环境,总体结果不容乐观,与公司最初种植目标差距较大,需要不断督促管理种植。 一、自然资源状况 项目区地处地处乌兰布和沙漠西南边,地形北高南低,坡降3%,地表形态均以固定、半固定沙地为主,沙丘平均高3-7米。主要土壤类别为风沙土中的沙漠土亚类,土壤侵蚀以风力侵蚀为主。项目区气候为暖温带大陆性气候,基本特征是日照长,太阳辐射强,冬寒长、春暖快、夏热短、秋凉早。平均气温9.0-9.2℃,无霜期156-165天,大于等于10℃的有效积温3515-3645℃,日照时数3047.3-3222.4小时。多年平均降水量112.4-138.8毫米。多集中在7、8、9月份。全年蒸发量为3481毫米,是降水量的20多倍。全年相对湿度为43%。年平均风速3.1-4.7/秒,最大风速28米/秒,全年8级以上大风日数15-32天,最多52天。大风多集中在4-8月份。因接近湖盆,浅层地下水埋深2.0-8.0米。草地类型属于荒漠化草场类,沙质草原化荒漠亚类,灌木、丛生小禾草草场组.现有天然植被以稀疏的梭梭、白刺、红沙、霸王、沙枣为主,植被稀少,综合覆盖率不足18.4%。 二、实际种植概况 公司围绕以人退带动沙退,人工建设,大面积实施保护的总体目标,开展梭梭种植,有针对性地开展生态治理的科技攻关,实现经济效益和 生态效益的双赢。目前,已开展梭梭林、肉苁蓉等沙生植物人工栽培技术的推广。2005年开始人工种植梭梭树,2010年种植600余亩,2011年增加了700余亩,近四年内人工种植梭梭林面积达3500余亩,其中每株间距为3~4米,合计约94500株。由于天气干旱降水量稀少,风沙较大,且受到风沙流和强烈地表辐射的影响,从实际情况看梭梭成活率约为30%左右,例如2009年种植梭梭树12万株,截止今夏成活约6万株。同年起开始大面积推广人工接种肉苁蓉,三年内共接种约二十五、六万棵,其中2010年接种12万穴,2011年接种6万穴,平均每棵梭梭树根部可人工栽培肉苁蓉2穴,共计18万穴肉苁蓉。肉苁蓉接种生长周期为三年,从目前生长的情况来看,成活率相对较低不足10%,距预期产出量及预期经济效益甚远,因此加强肉苁蓉人工接种管理与技术革新成为当下重任。 五、加强种植基地管理与技术革新 1、植被管理及技术 梭梭种植:(1)造林:在适宜梭梭生长的宜林地上,采用梭梭苗进行人工栽植,培育人工梭梭林造林季节以春季为佳。从造林方法上讲,都以穴植树为主,株、行距应以2×2或2×3×6米为宜。4月下旬,在进行过全面整地或不完全整地的造林地上,利用梭梭裸根苗进行栽植造林,栽植深度以埋土至原土痕上10—15厘米为宜。植苗造林所用裸根苗木要达到ⅰ、ⅱ级苗标准,即一年生苗木地径0.4厘米以上,苗高30厘米以上或冷藏苗,根系完整且经检疫无病虫害。栽植过程要严格遵循挖深坑、树栽中、三埋两踩一提根的技术要求,即坑的大小要以苗木根系舒展有余为宜,树要栽到坑的正中间,首先在挖好的坑穴中埋地表附土1/4,然后放入苗木,埋土至3/4处,用脚踩实,同时轻提苗木,使 根系舒展,再将坑穴埋满后踩实。如能跟水造林,将进一步提高造林成活率。 (2)抚育管理:在降水量130—150毫米时,梭梭可维持正常生长,根据降雨情况,每年补水2—3次,在补水条件下,梭梭成活由每亩20—40株可增加至110株以上,且生长旺盛,相应的肉苁蓉年生长量、产量均可提高。在不补水条件下,自然生长的梭梭林,也可种植肉苁蓉,但亩产量和效益不足前者的七分之一。人工梭梭林是可利用的,但要把握强度合理进行,才能永续利用。人工林幼林期,要绝对禁牧3—5年,成林后可放大畜,但采食强度

田野调查报告

德宏州陇川县景颇族社会变迁田野调查报告 一、前言 我于2012年2月27日至3月12日在德宏州陇川县做了为期14天的田野调查,此次调查是为了配合我的导师高登荣教授教育部课题:回访与新探——对梁钊涛先生1963年滇西民族调查的再研究。再研究,通常是对他人的调研点进行重新调查研究,也就是在他人原先的调研点做田野工作,以期与先行研究进行学术对话。简单而言,所谓人类学再研究就是一位人类学者对另一位人类学者先前的田野工作点展开的重新研究。目前,中国著名的人类学/ 社会学田野工作点, 如江村、西镇、凤凰村、南景村等, 几乎都已经有人做过再研究或追踪研究。此次对滇西民族调查的再研究,可以帮助我们直接延续田野工作点的学术生命,对滇西少数民族文化变迁研究的重要视角搜集到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对我们研究滇西少数民族的专家和学者提供参考依据。 二、背景资料 景颇族起源于青藏高原北部,传说为“木转省腊崩”(今青海省日月山一带),其先民属氐羌,唐代,其先民以“寻传蛮”、“高黎贡人”见诸于汉文史籍,自元、明、清至新中国成立前,又先后出现了“峨昌”、“蔗些”、“野人”等名称。新中国成立后,经民族识别,确定为“景颇族”。景颇族主要有四个支系,即:景颇、载瓦、勒期、浪峨,景颇支系的

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景颇语支。景颇族是云南独有民族之一,景颇族主要聚居于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境内。其余的景颇族人口散居于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的片马、岗房、古浪、临沧的耿马佤族自治县等地。 “德宏”是傣语的音译,“德”为下面,“宏”为怒江,意思是“怒江下游的地方”,位于中国云南省西部。“有一个美丽的地方,傣族人民在这里生长。密密的寨子紧紧相连,那弯弯的江水啊碧波荡漾……”这首半个多世纪以来传唱大江南北的经典名曲,吟唱的就是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德宏是一个神奇美丽的地方,这里山清水秀、物产丰富。全州辖瑞丽、芒市、陇川、盈江、梁河5县市,总面积11526平方公里,总人口118万人,北、西、南三面均与缅甸接壤,国境线长503.8公里,是我国通往东南亚、南亚的黄金通道,是中国对南亚开放的前沿。 陇川县位于中国西南边疆,镶嵌着一颗璀璨夺目的碧玉,它就是元末明初的麓川故地,傣语称为“勐宛”,现在的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陇川县。“勐宛”是傣语音译名,意为太阳照耀地方。陇川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带,陇川县辖4个镇,5个乡(其中一个民族乡):章凤镇、陇把镇、景罕镇、城子镇、户撒阿昌族乡、护国乡、清平乡、王子树乡、勐约乡。总面积1913平方公里,有耕地面积35万亩,人均耕地近3亩;全县总人口1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2万

实地调研报告格式

实地调研报告格式 实地调研报告格式 澄江县第四中学实地调查报告调查人员:周啟林 调查时间:20XX年年10月12日到20XX年10月22日学校联系人:丁光庆 调查对象:澄江县第四中学 一、调查对象构成情况简介1、调查对象所在地基本情况澄江县位于云南省中部,昆明市东南面。地理坐标为北纬24°29′~24°55′、东经102° 47′~103°04′。东隔南盘江与宜良、石林县相望,西与晋宁、呈贡县接壤,南跨抚仙湖与 江川、华宁两县为邻,北衔阳宗海与宜良毗连。南北长47.6千米,东西宽26千米,总面积 773平方千米。总人口16万人(20XX年)。县人民政府驻凤麓镇,海拔1750.5米,距省会昆 明市东站52千米,距玉溪市区87千米。 2、学校情况介绍: 学校创建于1975年9月,创办初期是所具有中师培训、职业高中与初级中学功能的综合 型学校。1988年,初级中学与职业中学分家,搬迁到右所镇旧城村

委会跨马村343号,并正 式挂牌成立澄江县第四中学。 澄江四中的特点,它是县办寄宿制初级中学。校园占地112亩,新建了教学综合楼1幢、 学生宿舍楼3幢、教师宿舍楼3幢、礼堂兼学生食堂1个,总建筑面积达21500平方米。现 学校共有24个教学班,在校学生1100余人,住校生1000余人;学校师资力量雄厚,有教职 工105人,其中专任教师96人,本科学历21人,专科72人;高级教师8人,一级教师44 人,中、高职教师占全校教师总数的54%,教师学历合格率达96.8%。教师群体趋向于年轻化, 平均年龄36岁,平均教龄11年。学生多数).....25参考文献............................................................................. .................................................2i1调研概述 1.1调研目的 1.2调研内容 1.3调研范围 2相关技术内容概述 3国内外研究现状 3.1相关技术研究现状

美丽乡村调研报告

美丽乡村调研报告

美丽乡村考察报告 一、浙江美丽乡村建设的理论基础 乡村休闲旅游理论: 城市人都在做着“返乡”的梦。 都市人,都很向往乡村自然的慢生活,向往乡野趣味,休闲式旅游市场是将来的关注重点。 以乡村元素为主要特色的“生态、生活、生产”体验,让一大批周边城市的都市上班族流连忘返。 现代城市人对休闲乡村的渴望,包括田园绿色景观、无污染的生态环境、重温乡村记忆、有机健康食品、朴实的民风、适当参与体力劳动等。 “十二五”时期,将是中国休闲相关产业快速发展的黄金期,休闲资源70%集中在乡村。 把美丽乡村转化为美丽资源,发展美丽经济,打造“全域旅游”,实现生态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双赢。以景点的要求来建设农村。美丽乡村的公共配套服务程度和城市是一样的。农民和居民的基本生活没差别,而农村却变成了城里人向往的居所。 二、浙江美丽乡村建设的成功经验 经过对浙江省桐庐县县城及4个村庄的考察,总结桐庐县美

丽乡村建设在规划上的成功经验有以下几点供辽宁学习参考。 (一)结合旅游的全域乡村布局 中国已经从观光旅游时代,进入到休闲旅游时代。而桐庐正是经过休闲乡村游成功实现美丽乡村梦。 结合全县城乡统筹发展,将县域内183个美丽乡村统筹规划,特别是县域乡村休闲旅游路线组织上,将美丽村庄贯穿在旅游线路中,如慢行绿道线路等。成功吸引越来越多的都市人群来到农村,品味其美丽乡村,感受慢调生活。 (二)整洁舒适的优美乡村环境 1、基础设施 经过基础设施打造清洁村庄,污水处理是关键,而卫生厕所是农村污水收集的源头。经过生态污水处理方式将村庄原有水体恢复洁净,是村庄生态环境的基础。 安全饮用水。普及了自来水。 垃圾收集。实现了密集的定点收集和初步分类。 村庄道路及附属设施。主要交通道路采用黑色路面,并施划白色道路标线。所有道路上的架空线路均采用埋地敷设。有完整的步行系统,路面采用当地乡土材料。

田野调查报告。doc

关于惠州学院学风的调查报告 姓名:刘金明,黎康顺,方钦合 学号:1409081602227,1409081602211 1409081602229 年级:大学一年级 专业:服装设计与工程 院系:服装系 指导教师:余彬 惠州学院思政部制

2014年12月08—2014年12月14 惠州学院大学生研究报告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 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大学生研究报告,是本人在合作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报告不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或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报告作者签名: 日期:

大学生研究报告使用授权说明 (必须包括在提交合作导师的报告文本中) 本人完全了解惠州学院关于收集、保存、使用大学生研究报告的规定,即:●按照学校要求提交大学生研究报告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本; ●学校有权保存大学生研究报告的印刷本和电子版,并提供目录检索与阅 览服务,在校园网上提供服务; ●学校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数字化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大学生研究报告; ●因特殊原因需要延迟发布大学生研究报告电子版,授权学校□一年/□两 年/□三年以后,在校园网上全文发布。 (涉密报告在解密后遵守此规定。) 报告作者签名: 日期:

要求 1. 封面 2. 原创性声明 3. 内容目录 4. 报告文本 5. 附录图表/原始材料/笔记视频/第一手资料 6. 字体:标题四号字,加粗,宋体;正文,小四,宋体;字数:1-3,000(1,000/person);日期:11.15-12.15,2014 7. 调查要素齐全: 调查主题,田野小组(1-3),调查目的,调查对象,样本选择,调查地点,调查时间,调查方法,调查问卷,调查过程,调查结果,材料分析,调查结论,预测建议,效果评估,经验总结 8. 符合田野调查报告写作规范 9. 细节和数据(=质性+量化) 10. 抄袭或雷同者0分 11. 互联网可查(对接大学1,2年级学科项目)

实地调查报告范文与实地调研报告格式汇编

如对你有帮助,请购买下载打赏,谢谢! 实地调查报告范文与实地调研报告格式汇编 实地调查报告范文 贵州警官职业学院实地调研报告题目:姓名:专业:年级:区队:指导老师:贵州警官职业学院二O年月日目录一、一级标题···················································1(一)二级标题·················································1(二)二级标题·················································2二、一级标题···················································3(一)二级标题·················································3(二)二级标题·················································4三、一级标题···················································5(一)二级标题·················································5(二)二级标题·················································6四、一级标题···················································(一)二级标题·················································(二)二级标题····································

安丰塘田野调查报告

田 野 调 查 报 告 天下第一塘安丰塘 ——戈家店民间歌谣调查前言 2012年4月21日,调查小组前往安丰塘进行田野调查。早上七点半,全体师生分乘两辆校车,每辆汽车由部分老师带领。在将近两个小时的车程中,老师先给学生介绍安丰塘的基本概况,然后鼓励学生讲说自己的家乡或听闻的民俗故事,在愉快的气氛中大家了解了更多的民间趣闻。在到达安丰塘之前,两个班级的学生已经分为四个小组,分别调查安丰塘地区的神话传说、民间语言、民间故事及民间歌谣,以便到达之后分组行动,透彻了解这个地区的民俗文化。

调查时间 2012年4月21日 调查地点 安丰塘镇戈家店村 调查对象 三位高龄老人以及沿途居住居民 调查形式 座谈会:村书记及三位老人的讲解,现场提问,抄录 沿途走访:向附近居住居民进行采访,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 参观孙公祠:老师讲解,学生观赏阅读文献 调查目的 对于存活于现实日常生活中极为丰富繁多的各类民俗事象,只有通过实地调查的方法才能观察到、搜集到。此次田野调查的目的旨在研究天下第一塘安丰塘的民俗文化,加强学生的课外实践,促进民俗学这门课程的学习。 调查过程 上午九点半到达安丰塘以后,两个班级分开行动,调查人所在班级在老师的带领下前往戈家店村村政府,参加村书记已经安排好的座谈会,座谈会上主要由三位高龄老人为我们介绍安丰塘的基本概况以及历史渊源,介绍完后,学生进行提问,老前辈为我们一一讲解,现场记录。 座谈会结束后,老师带领学生沿途走访附近居民,提出自己的疑惑,村民一一详细解答。 随后来到孙公祠,它位于安丰塘北堤外侧,是古人为纪念创建芍陂的楚相孙叔敖而建。现存大殿、还清阁、崇报门和明清间碑刻19方。大殿三间,位于后进,硬山、马头墙、前提檐、立贴式梁架。还清阁位于中进,阔三间,深一间,两层密檐式,墙面出单挑砖雕华拱以承檐下。崇报门为前进,又称碑厅,面阔四间,东间阔 3.3米,自东至西各间面依次递减;门设东边第二间正中,异于大殿,还清阁设门于明间的对称格局。碑厅内外墙上,嵌有近年自祠之内集中起来的碑刻19方,有历史上重修安丰塘碑记、禁止侵塘为田的积水界石记、安丰塘图、孙叔敖石刻线像及其传略、重修孙公祠碑记等。其中明代石刻塘图,可见塘的位置、水源、斗门、灌区概况,在水利科学史上有较高价值。在老师的讲解下,学生一一观赏阅读,通过阅读祠内的古碑刻和文献,详细了解安丰塘的民俗文化。

实地调查报告

实地调查报告 篇一:实地调查报告 澄江县第四中学实地调查报告 调查人员:周啟林 调查时间:20XX年年10月12日到20XX年10月22日 学校联系人:丁光庆 调查对象:澄江县第四中学 一、调查对象构成情况简介1、调查对象所在地基本情况 澄江县位于云南省中部,昆明市东南面。地理坐标为北纬24°29′~24°55′、东经102°47′~103°04′。东隔南盘江与宜良、石林县相望,西与晋宁、呈贡县接壤,南跨抚仙湖与江川、华宁两县为邻,北衔阳宗海与宜良毗连。南北长47.6千米,东西宽26千米,总面积773平方千米。总人口16万人(20XX年)。县人民政府驻凤麓镇,海拔1750.5米,距省会昆明市东站52千米,距玉溪市区87千米。 2、学校情况介绍: 学校创建于1975年9月,创办初期是所具有中师培训、职业高中与初级中学功能的综合型学校。1988年,初级中学与职业中学分家,搬迁到右所镇旧城村委会跨马村343号,并正式挂牌成立澄江县第四中学。 澄江四中的特点,它是县办寄宿制初级中学。校园占地112亩,新建

了教学综合楼1幢、学生宿舍楼3幢、教师宿舍楼3幢、礼堂兼学生食堂1个,总建筑面积达21500平方米。现学校共有24个教学班,在校学生1100余人,住校生1000余人;学校师资力量雄厚,有教职工105人,其中专任教师96人,本科学历21人,专科72人;高级教师8人,一级教师44人,中、高职教师占全校教师总数的54%,教师学历合格率达96.8%。教师群体趋向于年轻化,平均年龄36岁,平均教龄11年。学生多数)自制实验设备,能够反应教师对物理实验的创新,也能够反应学生的动手能力。 5、物理实验课时安排情况,如果课时安排的多,则教师安排学生做实验的次数就多,反之则少,直接反应教师与学生利用实验设备的情况。 6、对实验设备的采购清单,直接反应学校物理实验设备的多少,设备的多少,也影响了教师和学生利用实验设备。 7、各类设备数量情况,数量少的,则多数教师会选择做演示实验,而不安排学生操作,数量多的,教师会选择性的安排学生做实验。8、设备的配置情况,实验设备配置齐全与否,直接影响实验设备的利用情况。 (三)调查方法 实地调查法 通过实地调查澄江县四中实验室和实验设备保管室,就相关调查内容进行记录,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分析出现这些问题的原因。(四)调查组织实施

田野调查报告模板

解读陕北山村 ——清涧县王宿里村住户调查前言 2009年7月24日,由华南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6名学生组成的陕北调研小组,坐上了前往西安的列车,在走过2110公里后到达西安。然后,他们于次日转车前往清涧县老舍古镇,再入住到王宿里村,与当地的陕北农民一起“同吃、同住、同劳动”。其中六人被分成两组,分别对刘仕强和刘进军两户农家进行调查。通过对两户人家经济、耕作和生活等各种情况进行记录,以及对其他村民进行采访,从而对该村和农户的状况进行记录和调查。 一、自然环境 王宿里地处清涧老舍古乡,在黄河和无定河交界处,是少有的盆地地形,四围崇山峻岭连绵起伏,底部绿树葱茏,鸟语花香。许多山坡,风化非常严重,半山腰以下的沟侧面都有一种被冲刷过的痕迹,经常可以见到残留的坍塌体。在山沟中,经常可以看见长势繁茂的沙柳和狼牙刺。而山坡上面分散地点缀着一些绿色,显得既单薄又无助。该村参天古树特别多,不仅有成片的千年枣树,还有老槐树、樁树等。绿树掩映之中,一排排原汁原味的旧窑洞,一座座古风犹存的四合院,一条条静谧的村中小路,一片片果蔬飘香的农家田园,相映成趣,别有一番风情。村口山上筑有山寨,寨中有多个烽火台。王宿里属于山坡型,村庄建设在一条较长的山梁上,很多农户窑洞建在山峁一侧,建设基本上是呈扇形展开。

二、历史典故 王宿里的村名是有典故的。相传秦王李世民曾带兵经过此地,并在此地夜宿。他躺在村边石崖下的一块石头上看书,但蚊子叮咬不断,于是他让人点燃艾草熏蚊子,果然石头上再也没有蚊子出现。后来这块石头便被命名为“无蚊石”,至今这块久经风雨侵蚀、斑驳沧桑的石头仍静静地伫立在路旁。当然,这块石头其实已经不是当年的无蚊石,曾经的无蚊石已经被破坏掉了,现在放那的只是后来找来的,没有什么防蚊神效。李世民第二天出发离开时还种下一棵枣树,后来此树开花落仔,经历千年而不倒,而种子洒落的周围也生长出新树,现在成了当地著名的千年枣树林。当地村民为了纪念秦王,遂将村名改为王宿里,因得此名。当年此地寇匪盛行,当地人为了抵御寇匪在山上修建了寨子,取名为秦王寨。后来李自成带着起义军也到过这里,村里至今还有他用过的拴马桩、下马石、坐朝砵等。这些传说其实都无从考证,不过清代士子王庆纶曾作有《王宿里》一诗,隐隐透露着该村与帝王之间幻渺的渊源。诗云:谷狭云深曲径通,秋原萧索夕阳中。松涛翻翠摇青峰,枣实凝丹映彩虹。大石尚留王者迹,荒村饶有古人风。国人沙碛寒烟乱,旋雁飞飞芦荻丛。 三、风俗习惯 地处黄土高原东麓的陕北,是一个多民族文化的主要融合带,绵延纵横近千里的黄土高原和起伏上下近千米的沟壑峁墕不仅孕育了华夏古文明,而且至今仍保藏和储存着许多优秀文化传统,奔腾不息的黄河及其支流无定河哺育和滋养着这方水土的人民。

田野调查报告范文

田野调查报告范文 篇一:田野调查报告的撰写方法 田野调查报告的撰写方法 民族志研究的最终成果是民族志式的书面描述。田野工作有如智慧之旅,而写民族志就是它的终点。调查者来到陌生的文化场景,花上数周,数月,甚至数年来了解它;为了明白当地人是如何界定他们的经验,他得聆听、观察、参与;然后他要处理收集到的资料,把资料翻译为描述性的报告,使得不熟悉该文化的人能够理解它。这就是民族志。它用其它文化能够理解的语言来呈现构成一种文化的诸概念。像任何翻译一样,由于两种语言之间没有精确的对等概念,民族志传达的意义也不完整的。因此局外人只凭一本民族志是无法像当地人一样地完全把握该文化的意义的。但是优秀的民族志能在解释他人的文化知识方面走得更深入一些。 第一节调查报告的类型和特点 民族志描述的质量在某种程度上取决于你的技巧与勤奋,报告人的合作程度和沟通能力也有一定的决定作用。但是再好的报告人、再投入的田野工作也不能代替详尽的分析与书写。分析田野笔记不能等到田野工作结束后才开始。每一次访问、每一段观察之后都有必要把所获知的东西尽量完整地记录下来。这些原始资料可以用于构建提问、确定类别,改进我们在第四章中讨论过的各种定义。在研究前期必须要

做的一种分析是限定调查内容。最好这样做:列出你在要调查的文化场景中能在的所有领域和题目;从中选择一到两个做详细调查。民族志报告的写法多种多样。有时要根据特定文化的特点来决定内容安排和重点,有时则可以由作者选择一种写法。没有简单的公式可以套用。我们认为,学习如何写民族志最好的方法是仔细参阅已发表出版的民族志。 各类调查报告不仅涉及的内容纷繁复杂,应用范围非常广泛,而且其表现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调查报告的形式,根据社会调查的对象、范围、具体内容以 及阅读对象的不同而分为不同的类型。其中按社会调查的内容划分,有综合性调查报告和专题性调查报告;按社会调查的主要目的来划分,有应用性调查报告和学术性调查报告等等。 1、综合性调查报告和专题性调查报告 综合性调查报告也叫概况调查报告。是指对调出对象的基本情况和发展变化过程作比较全面、系统、完整、具体反映的调查报告。这类调查报告一般看重分析社会的基本状况,研究大有共性的问题,提出具有普遍意义的建议。 综合调查报告一般有这样几个特征:一是对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进行较为完整的描述。它的内容说涉及的范围比较广泛,包括一个地区甚至特定社会的地理、人口、阶级、阶层、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基本情况,所依据的资料比较丰富,覆盖面大,指导作用强。二是对调查对象的发展变化情况作纵横两方面的介绍。三是以一条主线来

课题调研报告格式及范文

参考范文 编者按: 有的同学开展完研究性学习后,却不知道如何撰写研究报告,有的同学做了大量的研究工作,写出的研究报告却很不规范。下面我们剖析这个曾经获得湖南省一等奖的课题研究报告,来教大家如何撰写社会科学类的研究报告。 让交通更加便捷 ——关于长沙市城区道路设施设计的调查研究课题组:程瀚(组长)、黄思为、林夕、张澄曦、楚功崚、吴昊、庄舒程、陈洋 指导老师:周小青老师 教师指导: 好的标题可以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它要求准确揭示调查报告的主题思想,做到题文相符。同时要高度概括,具有较强的吸引力。标题的写法有两种:单标题和双标题。这个标题使用的是双标题,双标题采用正、副标题形式,一般正标题表达调查主题,副标题用于补充说明调查对象和主要内容。最初他们定的标题是《捷径背后——关于城市道路设施人性化设计的调查研究》,但是主标题仅仅只反映报告的部分内容,没有概括调查主题,而且副标题没有说明调查研究的范围,后面做了修改调整。这样主题鲜明,调查的目的、范围也非常明确。 研究报告不要忘记署上课题组每个成员名字,否则给评审带来麻烦。同时也别忘记署上指导教师,这也是表达我们对指导老师的尊敬。 摘要: 交通是城市的骨架,交通设施的建设更是城市规划的重中之重,生活中交通设施有着许多不合理的方面,给人们生活带来诸多不便。本文对此进行广泛调查,研究发现城区交通设施设计存在着许多欠人性、不科学的问题。研究表明,城区交通设施需要完善,设计要科学,规划要合理,才能达到和谐出行。 关键词:交通设施、城市规划、人性化、和谐交通

教师指导 摘要是调查报告基本思想的缩影,是调查报告的简单介绍,目的是使其他人对全文有—个大致的了解。一般用第三人称来写,建议采用“对……进行了研究”、“报告了……现状”、“进行了……调查”等记述方法。我们中学生研究报告的摘要字数在200左右。 关键词是指文章中最关键、起决定作用的词语。它是文章内容、观点、涉及的问题和类别等方面的标志和提示。一篇文章关键词的个数根据文章内容需要可多可少,一般3—8个为宜。 前言: 一.研究背景: 城市交通生活中常存在着许多问题,比如道路堵车、交通事故、行人踩花坛、不顾禁止横穿马路、车站站牌设计不合理等。这些问题从客观上看几乎都有设计不人性化、缺乏科学性原因在里面。随着2008年的到来,中国很快就要迎来一场盛典——奥运会。 和谐交通的建设刻不容缓。而做到和谐交通的第一步就是完善交通设施。于是我们对城市道路设施的人性化建设进行了深入的调查。 二.研究目的 1.寻找长沙市内诸多道路设施设计的不合理方面; 2.对一些欠人性化的设计规划提出合理建议 三.研究时间: 四.研究方法 本课题主要采用问卷调查法、实地考察法和文献资料法。其中调查分两部分: (1)到长沙市城区内各交通干道进行实地测量;(2)到餐馆、书店等公共场所进行问卷调查,调查对象为司机(公交司机、私家车、的士司机)、行人和交通劝导员。 教师指导: 前言又称引言,是调查报告的开头部分即开场白。主要内容是提出问题、明确中心论点或阐明研究的原因、目的和方法,或介绍研究的背景、范围及意义,以使其他人对论述

实地调查报告格式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 实地调查报告格式 篇一:实地调研报告写作格式 贵州警官职业学院 实 地 调 研 报 告 题目:姓名:专业:年级:区队:指导老师: 贵州警官职业学院 二o年月日 目录 一、一级标题 (1) (一)二级标

题 (1) (二)二级标题 (2) 二、一级标题 (3) (一)二级标题 (3) (二)二级标题 (4) 三、一级标题 (5) (一)二级标题 (5) (二)二级标题················································

·6 四、一级标题 (7) (一)二级标题 (7) (二)二级标题.................................................8参考文献. (9) (小4号宋体) 关于xx省xx市(县)xx情况(或现状)的调研报告 (标题3号宋体、加粗、居中) 姓名(4号楷体、居中) 【摘要】200字以内(5号宋体) 【关键词】3—5个(5号宋体) 从本页开始标示页码,封面和目录均不标示页码,页码居中。整篇论文用标准A4纸,正文间距使用固定值22磅的格式,页边距采用默认值上、下均为2.54,左、右均为3.17。左侧装订。正文不超过5000字,小4号宋体。

前言: 一、一级标题(加粗、左对齐空两个字符) (一)二级标题(左对齐空两个字符) 1. 2. …… 二、 三、 …… 结语: 【参考文献】(一般为5个左右、小4号宋体,按著述、论文、网上论文的顺序) 1.著述作者名称及(著、编者、主编):《书名》,出版单位名称,年份; 2.论文作者名称:《论文名称》,出版刊名,年,期; 3.作者名称:《论文名称》,网站名,网址,浏览时间。 …… 篇二:实地调研报告 贵州警官职业学院 实地调研报告 题目:农民工讨薪的民事纠纷调研报告 姓名:冉晋川

田野调查操作手册(1)

田野调查操作手册(1) 来源:西南民族教育与心理研究中心作者:蒋立松 第一部分田野调查概述 一、什么是田野调查 田野调查又称为田野工作,是指研究者亲自进入某一社区,在一个相对较长的时段内通过参与观察与居住体验等方式获取第一手资料的研究工作。 田野调查特别强调的是调查者本人“亲临现场”的调查,这是人类学研究方法的重要特征。它不仅是一种基本的研究方法,也是田野调查的基本态度。“亲临现场”的目的在于从整体上把握某个文化的结构及其特点,这是文化研究的出发点。只有在对于文化有了一个整体性把握的前提下,研究者才可能进而理解该文化,从中发现问题和研究问题。因此,这种“亲临现场”并不能简单地理解为一般意义的调研工作。到一个地方搜集一些文献(例如各种政府报告、统计数据等)、发放问卷,这是田野调查重要的辅助手段,但并不是田野调查的全部工作内容。 田野调查的基本方法是参与观察、访谈。 参与观察是指人类学者长时段参与研究对象的日常和非日常的活动,以获取第一手资料的过程。 参与观察的优点在于:通过参与到当地文化和日常生活中,可以得到别的途径所无法获得的对于该文化的体验与深刻理解、把握。因此,参与观察对于提高田野工作中所收集资料的质量以及提高对该文化的解释力度,都有很重要的作用。 访谈主要是指在田野调查中通过向研究对象提问或与之交谈的方式来获取资料。访谈通常可分为非结构性访谈何结构性访谈两种基本类型。非结构性访谈是指人类学者提供一个开放型的主题或问题,由报告人自由阐述。常见的非结构性访谈包括收集生活史、神话、传说故事、宗教和公共活动等方面的资料。结构性访谈是指人类学者根据研究主题事先设计好具体问题,系统地访谈研究对象。结构性访谈的提问应该具有明确的针对性,提问的方式也应当简明扼要,避免因问题冗长而让人难以回

实地考察报告范文.doc

实地考察报告范文 实地考察报告范文篇1: 项目工程实地考察汇报材料 一、感谢: 1、感谢各级各位领导来我校现场指导工作。 2、感谢为我校争得梦寐以求的项目工程。 二、汇报: 1、学校概况: 现在10个教学班,其中初二初三各三个班,初一四个班,在校师生800余人,其中在岗教师48人,学生760余人。现有两幢教学楼及宿舍,一幢师生食堂,建筑面积共2700㎡左右。 2、学校瓶颈: ①设施简陋破旧。近200㎡土木结构的师生食堂建于70年代初,基脚几经修复更替。无论风霜雨雪,师生就餐都挤靠在临时搭建的铁棚下,无教师集体办公室,无电教室。 ②生均面积不足。学校现有建筑面积2700㎡左右(教学楼、食堂、宿舍、公共卫生间),目前尚有150余名师生租住在民家,部分学生住在教室里,两个班级的学生在教室就餐。 ③资金极度短缺,临时工友3人,代课教师5人,均由学校负责发放工资,还要支付民家租金,学校几乎每期都在负债运转。 三、学校设想: 着眼于学校的可持续发展,学校计划新建师生食堂和宿舍各一幢,遵循严控标准,严禁负债的原则,新建食堂三层

共700㎡,宿舍楼四层共840㎡,分别建于学校的西面和东面,另外要搬迁公厕一幢两层,这种设想也只限于缓解目前的生均面积的紧张状况。 四、学校请求: 1、恳请各级各位领导伸出援手,尽快解决落实项目工程,并尽力 增拨资金。(电教室、办公室仍未解决) 2、恳请各级各位领导能否让我校本期动工,实施食堂建设,以防 明年春季开学学生流失。 古井中学2011年11月9日 实地考察报告范文篇2: 消防公司考察报告 在前一阶段与多家消防安全工程公司接触面谈的基础上,工程部根据各家消防公司近年来的工程业绩,结合霄云路项目本身的功能特点,有选择性地安排了在京项目的实地考察,考察的项目中既包括已经验收投入使用的,也包括正在施工尾声的未竣工项目。 2011年4月12日星期二 考察公司:北京市华盾消防安全工程有限责任公司公司简介: 北京华盾消防安全公司,1995年成立,消防施工甲级资质。二次深化设计主要与马建国际设计工程公司(甲级)合作完成。 公司现有各类管理人员约60多人。近年先后承接了天元港(07年)、静安中心(09年)、侨福芳草地、财源国际中心、金融街B7项目、金融街威斯汀酒店等多个大型项目的消防工程。施工

田野调查方案

《民族数学文化与教育研究》田野调查方案 第一部分: 调查黔东南州民族风情园中的鼓楼、风雨桥建筑群 主持人:(科任教师)罗永超(现场讲解); 协助人:(班主任)杨文金、李光辉、杨万鑫; 调查人: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2011级3个班全体学生; 调查地点:黔东南州民族风情园; 调查时间:第十三周星期五上午8:30—11:30; 调查对象:鼓楼、风雨桥建筑群; 组织形式:学生以班为单位,于第十三周星期五上午8:10以前从学校乘凯开线公交车至民族风情园,8:30开始调查工作,教师现场讲 解至11:00,布置任务后,学生继续对鼓楼群进行自由调查, 11:30结束;午间活动。 调查内容:鼓楼的外形结构(包括4、6、8面及复合型,层数,楼冠形状等)、内部结构(占地面积百余平方米,高数十米的鼓楼建筑, 其整体以杉木做柱、枋,凿榫衔接,横穿斜套,纵横交错,结 构严谨牢固,却不用一钉一铆,这本身就是一个奇迹,它充分 显示了侗族人民具有较好的数学和力学的应用能力)、建造技艺 (主要是指数学的应用:勾股定理、比例、多边形、多面角、 三角函数、黄金分割、尺规作图等应用);风雨桥建筑特征,数 学力学的应用。 调查目的:了解鼓楼、风雨桥中所蕴涵的数学文化; 第二部分: 调查黔东南州民族博物馆 主持人:(科任教师)罗永超;

讲解人:博物馆讲解员(现场讲解); 协助人:(班主任)杨文金、李光辉、杨万鑫; 调查人:数学与应用数学专业2011级3个班全体学生; 调查地点:黔东南州民族博物馆; 调查时间:第十三周星期五下午13:30—16:30; 调查对象:黔东南州民族文化(以民族服饰、银饰、文化生活为主); 组织形式:学生以班为单位,于第十三周星期五下午13:20到黔东南州民族博物馆集中,13:30开始调查工作,由班主任带队,以班为 单位分三批在博物馆讲解员的指导下参观学习。参观后,学生 仍可以在博物馆内继续自由调查,16:30结束返校。教师坚守 岗位直至最后一名学生安全回校; 调查内容:黔东南州民族历史、传说、文化、生活等。 重点:苗族盛装为什么被誉为是“穿在身上的一部史诗”,苗族 盛装中都蕴涵着怎样的数学文化,琳琅满目的苗族银饰有着丰 富的几何图形,其中都蕴涵着怎样的数学文化; 调查目的:黔东南州民族服饰、银饰、生活所蕴涵的数学文化。 对上述两部分的总要求: 基本要求:学生没有特殊情况一律不准请假,确实需要请假的,须经科任老师和班主任老师都同意后方可离开。调查记录算一次作业。调查结果:学生完成一份有关“民族服饰(或银饰、生活等)的数学文化”,或一份有关“民族建筑数学文化”的调查报告。调查报告也可 以是以上两部分调查结果的综合。调查报告占期末成绩的30%。

天水地方小吃文化浆水面田野调查报告

民俗学田野调查报告题目:天水地方小吃文化浆水面田野调查报告 学院:文学与新闻学院 年级:2014级中文一班 学号:2013370220 姓名:李原 完成日期: 2016年12月16日

天水地方小吃文化浆水面田野调查报告 摘要:民俗是一地区聚居群体生活形态的真实反映,是特定族群在共同文化语境中约定俗成的习惯与风俗,它不仅是人们生活的提升与满足,更是民族生存不可或缺的精神支柱,因此,对于民俗的把握与传承,是我们共有的意识和责任。一个地方的民俗有物质的,有符号的,有仪式的,这里将为大家展现作为地区民俗代表的天水饮食文化,以传统的浆水面为例,详细介绍它的形象、味道、制作及食用方法等,从日常生活中最喜闻乐见的视角认识和感受家乡天水的民俗文化。关键词:天水小吃文化浆水面 正文 一、天水地理历史概况 天水是我的家乡,其命名的由来源于“天河注水”的美丽传说。和许多人想象中的不同,这里没有漫天的黄沙和一望无际的戈壁。天水地处陕、甘、川三省交界,东接陕西关中平原,西通青藏、新疆,南临渭水秦岭,居西安和兰州两大城市中间,独特的地理位置,使原本属于西北地区的天水气候相对湿润怡人,故其也称作“陇上小江南”。 天水古为“邽县”,又称“成纪”,公元前688年秦武公取其地,置邽县,后改为上邽县。后秦始皇置三十六郡时,上邽便是陇西郡中一县。作为中国古代文化重要的发祥地,天水孕育了人文始祖伏羲氏,

故其享有“轩辕故里”的美誉,是海内外中华儿女寻根问祖的圣地。每年农历5月13日都会在此举行伏羲公祭活动,后来形成了吸引众多游客和侨胞的伏羲文化节。境内还保留了自商周以前的大地湾文化遗址,秦国早期历史遗迹和堪称丝绸之路东段“石窟走廊”的麦积山石窟艺术,文化古迹甚多,悠久的历史沉淀了这里朴实厚重的文化底蕴,也让上千年中形成的民俗传统得以传承和发扬。 二、天水饮食文化形成与特征 由于天水地处我国南北交汇地带,气候温和而又物产丰富,良好的自然环境加之古丝绸之路的商埠重镇,使天水的饮食具有较高的文化品位和浓厚的民俗底蕴。天水人的饮食口味传承了秦人,多以面食为主,因地处内陆远离海洋,故食材又以猪、牛、羊、鸡见长,烹饪方法以炒、烧、煨、炖为主,兼容了川人和晋人的酸辣,其显著特征是口味浓郁、厚重。天水传统的特色菜大多菜形纯朴、香味醇厚。 与今天水传统宴席的精华相比,天水地方风味小吃更加真切地反映了天水民间的风俗底蕴。品种繁多,形式多样,制作方法精细。打卤面、浆水面、清真碎面、面鱼、呱呱等一大批独具特色的地方风味小吃历经千年,经久不衰,这些都充分说明天水的饮食文化具有极其旺盛的生命力,凝结着天水人民的聪明才智和创造精神。 三、浆水面概述 浆水面是以浆水做汤汁的一种面条,广泛流传于陕西、甘肃一带,属于陕甘地区传统特色小吃。相传该名是由汉高祖刘邦与丞相萧何在汉中所起,其味酸、辣、清香,别具一格,浆水菜的菜以芥菜(花辣

调研报告格式、写作技巧及范文

调研报告格式范文 调研报告概念 对某一情况、某一事件、某一经验或问题,经过在实践中对其客观实际情况的调查了解,将调查了解到的全部情况和材料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分析研究,揭示出本质,寻找出规律,总结出经验,最后以书面形式陈述出来,这就是调研报告。 调研报告的核心是实事求是地反映和分析客观事实。 调研报告主要包括两个部分: 一是调查。调查,应该深入实际,准确地反映客观事实,不凭主观想象,按事物的本来面目了解事物,详细地占有材料。 二是研究。研究,即在掌握客观事实的基础上,认真分析,透彻地揭示事物的本质。至于对策,调研报告中可以提出一些看法,但不是主要的。 因为,对策的制定是一个深入的、复杂的、综合的研究过程,调研报告提出的对策是否被采纳,能否上升到政策,应该经过政策预评估。 调研报告格式 1、文章题名 文章题名应简明、贴切,能概括文章的内容,一般不超过20个字。 2、作者署名 作者署名应使用真名,如为团体作者的执笔人可标注于篇首页地脚处。 3、摘要 摘要应客观地概括论文的主要内容和观点,篇幅不超过200个字。

4、关键词 关键词为反映论文主题概念的词或词组,具有检索价值。一般为3~6个。 5、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为主要作者的姓名、出生年月、性别、所在院(系、所)和专业,置于篇首页地脚处。 6、正文 正文为调研报告的主体部分,不少于4000字(不含调研基本情况部分)。根据所在村的调研基本情况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调研报告内容分为调研基本情况介绍、调研分析、思考建议和农户家庭案例(不少于一个)四部分。 7、注释 篇名和作者注释置于首页地脚处。文内对特定内容的注释置于当页下(脚注),按在论文中出现的先后顺序用1,2,3……每页单独排序。 8、参考文献置于正文末,主要参考文献著录格式如下: 著作:标注顺序:责任者/文献题名/出版者/出版时间/页码。 示例:赵景深:《文坛忆旧》,北新书局,1948年,第43页。 期刊:标注顺序:责任者/文献题名/期刊名/年期(或卷期,出版年月) 。 示例:何龄修:《读顾诚〈南明史〉》,《中国史研究》1998年第3期。 学位论文、会议论文等:标注顺序:责任者/文献标题/论文性质/地点或学校/文献形成时间/页码。 示例:方明东:《罗隆基政治思想研究(1913-1949)》,博士学位论文,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2000年,第67页。

田野调查报告

解读陕北山村 ——清涧县王宿里村住户调查 前言 2009年7月24日,由华南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6名学生组成的陕北调研小组,坐上了前往西安的列车,在走过2110公里后到达西安。然后,他们于次日转车前往清涧县老舍古镇,再入住到王宿里村,与当地的陕北农民一起“同吃、同住、同劳动”。其中六人被分成两组,分别对刘仕强和刘进军两户农家进行调查。通过对两户人家经济、耕作和生活等各种情况进行记录,以及对其他村民进行采访,从而对该村和农户的状况进行记录和调查。 一、自然环境 王宿里地处清涧老舍古乡,在黄河和无定河交界处,是少有的盆地地形,四围崇山峻岭连绵起伏,底部绿树葱茏,鸟语花香。许多山坡,风化非常严重,半山腰以下的沟侧面都有一种被冲刷过的痕迹,经常可以见到残留的坍塌体。在山沟中,经常可以看见长势繁茂的沙柳和狼牙刺。而山坡上面分散地点缀着一些绿色,显得既单薄又无助。该村参天古树特别多,不仅有成片的千年枣树,还有老槐树、樁树等。绿树掩映之中,一排排原汁原味的旧窑洞,一座座古风犹存的四合院,一条条静谧的村中小路,一片片果蔬飘香的农家田园,相映成趣,别有一番风情。村口山上筑有山寨,寨中有多个烽火台。王宿里属于山坡型,村庄建设在一条较长的山梁上,很多农户窑洞建在山峁一侧,建设基本上是呈扇形展开。 二、历史典故 王宿里的村名是有典故的。相传秦王李世民曾带兵经过此地,并在此地夜宿。他躺在村边石崖下的一块石头上看书,但蚊子叮咬不断,于是他让人点燃艾草熏蚊子,果然石头上再也没有蚊子出

现。后来这块石头便被命名为“无蚊石”,至今这块久经风雨侵蚀、斑驳沧桑的石头仍静静地伫立在路旁。当然,这块石头其实已经不是当年的无蚊石,曾经的无蚊石已经被破坏掉了,现在放那的只是后来找来的,没有什么防蚊神效。李世民第二天出发离开时还种下一棵枣树,后来此树开花落仔,经历千年而不倒,而种子洒落的周围也生长出新树,现在成了当地著名的千年枣树林。当地村民为了纪念秦王,遂将村名改为王宿里,因得此名。当年此地寇匪盛行,当地人为了抵御寇匪在山上修建了寨子,取名为秦王寨。后来李自成带着起义军也到过这里,村里至今还有他用过的拴马桩、下马石、坐朝砵等。这些传说其实都无从考证,不过清代士子王庆纶曾作有《王宿里》一诗,隐隐透露着该村与帝王之间幻渺的渊源。诗云:谷狭云深曲径通,秋原萧索夕阳中。松涛翻翠摇青峰,枣实凝丹映彩虹。大石尚留王者迹,荒村饶有古人风。国人沙碛寒烟乱,旋雁飞飞芦荻丛。 三、风俗习惯 地处黄土高原东麓的陕北,是一个多民族文化的主要融合带,绵延纵横近千里的黄土高原和起伏上下近千米的沟壑峁墕不仅孕育了华夏古文明,而且至今仍保藏和储存着许多优秀文化传统,奔腾不息的黄河及其支流无定河哺育和滋养着这方水土的人民。 自然地理上的隔绝,让陕北这块土地上可以幸运地保存下来许多中华民族的传统礼俗仪式,这些已在中华大地几近消迹的活化石般的礼俗仪式在陕北这里却生根发芽,深深地之植根于陕北人民生活的方方面面,融入到陕北大地的黄土中。 1.婚礼 陕北民间的婚礼由择亲、相亲、定亲、送日子、迎亲等五礼组成,前四礼与周秦“六礼”中的前五礼内容相当,而迎亲则增加了许多仪式内容。 陕北人结婚一般不喜欢攀高就富,门当户对好过日子。择亲时,传统要通过媒人了解对方情况,但如今很多年轻人也不通过媒人这一道道了,但择亲还是或多或少地需要考虑四个方面的情况。一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