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医学人文研究生的田野调查报告(二)

医学人文研究生的田野调查报告(二)

医学人文研究生的田野调查报告(二)
医学人文研究生的田野调查报告(二)

医学人文研究生的田野调查报告(二)

临终患者的文化叙事分析

——基于哈尔滨市X社区医院临终关怀病房的田野调查

张云龙哈医大人文学院

2016级硕士研究生

二、思考与发现

(一)临终患者的忧郁与无奈

伊丽莎白·库伯勒·罗斯在《论死亡与临终》一书中提出了人濒死前心理发展的五个阶段:否认和隔绝、愤怒、讨价还价、沮丧、接受事实。临终患者每个阶段所历经的时间长短会有差异,但无论是家属还是患者最终都不得不接受这一无法改变的现实,纵观患者A最后的生命历程,他的病情大致也是经历了拒绝、愤怒、挣扎、沮丧和接受五个心理阶段。在刚开始被确诊为直肠癌晚期时,两口子坐在家里自言自语,感觉像是在做梦。之后是误诊的愤怒,以及对自己最初不当回事的懊悔。再接着是到各个大医院寻求治疗,做最后的挣扎,挣扎无果,心情沮丧,随之态度也发生了转变,接受了这一无法改变的事实,并且写了遗嘱捐献遗体。患者自己有意识,知道自己的病情,自己选择了不放化疗,只要求对症姑息治疗。在哪里住院,家属也征求了患者的意愿。在该患者刚被确诊为直肠癌晚期时,他和妻子两人无法接受事实真相,坐在家里自言自语,“也没做亏心事啊,人那么好,怎么能得癌症呢?”这反映出在老百姓的观念里,传统的思维模式仍在起作用。在一定意义上,从我国的传统文化为切入点去研究问题将有助于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临终关怀模式。我国的临终关怀在很大程度上是借鉴西方的临终关怀模式。东西方文化的差异必然决定在中国完全套用西方的临终关怀模式并不恰当。在中华五千年的文明中,中国人深受儒、道、释等传统文

化的影响,故在我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因时因地因人地开展临终

关怀,开展田野调查就显得格外重要。C的情况并不鲜见,临终关

怀虽然强调不以治愈疾病为目的,但是临终关怀作为医院救治痊愈

无望的后续阶段,仍有重要的人文价值。此时,给予这些饱受身心

痛苦的临终患者基本的对症支持治疗还是非常必要的。这不仅可以

缓解他们身体上的疼痛,也可以给他们以时间和亲人们度过生命的

最后时光。然而,即使是缓和医疗,费用仍然是很大的问题。究竟

如何才能帮助让这些临终患者有尊严、舒适、安宁、快乐地度过人

生的最后阶段?王一方曾在一篇文章里论述过,当下高新技术颠覆

了传统的死亡定义,有尊严不是一个虚幻的口号,而必须从手术、

用药、器官替代、护理延伸到陪伴、料理、抚摸、慰灵等过程。他

这里用的是“延伸”而非“替代”。在临终患者反复住院的过程中,经济的无能为力使他们无法维持基本的治疗,较长时间的看护也让

家属们身心疲惫,但在传统孝道的约束下,也不能弃之不顾,于是

各种极其矛盾的思想斗争就产生了。

(二)临终患者的请求与愿望

安乐死问题的争议一直都存在。国内外支持和反对安乐死的声音此起彼伏,至今仍没有达成普遍的共识。除荷兰等少数国家和地区

通过了安乐死立法外,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仍然没有将安乐死合法化。在这样的情形之下,即使身患癌症,身心异常痛苦那也只能挺着。此时死亡对他们来说或许就是一种最大的解脱。回顾患者B生

命的最后阶段,彻底无眠的痛苦、安眠药效果的尴尬、医疗费用的

压力、想要安乐死而不能的困境、小小的心愿以及折腾医生、医生

的苦处,这都是现实中所遇到的问题,解决好这些问题,对提高临

终患者生命最后阶段的生命质量具有重要意义。很多重症的晚期弃

疗的患者之所以会选择这家社区医院,一个最主要的原因就是费用

很低,一个单间的临终关怀病房一天的费用只需五十元,里面有两

张床,患者一张,陪护的家属也有一张。廉价的费用自然就决定了

无法提供更多的护理服务,大量的护理工作主要由家属来做。由患

者身上长的褥疮可知,家属的护理差强人意,这可能是因为家属护

理技能的匮乏,也可能是因为家属长期照顾导致身心疲惫、无暇顾及。究其原因还是在于全社会对临终关怀的关注度并不高,医保在

临终关怀上的投入远远不够,临终关怀机构没有固定的国家财政支持,社会支持较少,而临终关怀机构又多带有公益性质,长期下去难以为继。国家在临终关怀政策方面虽然有不少文件中提及,但已有学者指出,“临终关怀医疗服务相关政策的缺位,使临终关怀事业发展陷入瓶颈期,主要表现为:相关政策的呈现碎片化、操作性不强、缺乏财政支持、缺乏宣传力度。”由此可见,从国家层面出发制定专门的、可操作的临终关怀政策,并给予一定的财力支持,地方上再结合本地区的文化传统、风俗习惯等制定适合本地区的临终关怀指南,同时自上而下地加大对临终关怀的宣传力度,鼓励、吸引地区社会资本和社会团体、志愿者以及普通民众的广泛参与,才是解决这一问题的良策。

(三)临终患者对死亡认知与临终关怀的发展

在做田野调查的过程中发现,人们对死亡的认知态度正在潜移默化地发生着改变,特别是随着现在自媒体移动终端的普及,人们可以随时随地接受各种有关死亡的知识。对安乐死的认知逐渐走进寻常百姓家,减轻和消除临终患者的痛苦,旨在提高死亡的质量的、有尊严的死亡观正在临终患者及其家属之中普及。特别是在疾病的终末期,临终患者极端痛苦又治愈无望,丧失了基本的生活能力,加之经济与家庭的双重压力,选择有尊严的死亡已经成为多数临终患者的期待。越来越多的临终患者逐渐打破传统死亡观的禁忌,开始考虑姑息治疗、放弃治疗甚至是安乐死。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到来,“尊严死”“生前预嘱”已经成为备受关注的社会话题。在生命的最后阶段,临终患者求生已不能时,在与死亡的交涉中他们的心理都发生了极大的变化,他们开始对死亡进行思考,如上文中提到的,有的患者会不时地问“我还能活多久?”,有的会以不同的方式如按铃、叫喊、摔东西来“折腾”医生和家属,有的会流露出忧郁、无奈甚至绝望的神情。此时家人、朋友、医生以及志愿者等社会工作者对临终患者的陪伴、照护以及对人类的终极关怀就显得格外重要了,给予他们心灵的慰藉和人道主义关怀,能够使他们内心得以平静,坦然地面对死亡,接纳死亡,实现人生最后一站的平稳过渡。

目前我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约1.44亿,占总人口的11.03%,2020年将达到2.43亿,2030年达到3.51亿,到2050年将达到4.5亿,届时老龄人口将占人口总数的30.00%,达至中国老龄人口的最高峰。而老龄人口同时又是多种慢性病、肿瘤的发病聚集区,加之我国长时间实行计划生育政策,独生子女赡养老人的压力日益增大。大型医院的医疗资源紧张,医疗费用高居不下,在社区开展临终关怀更显现出得天独厚的优势。因此,发展社区医疗,开展临终关怀服务,切实推进分级诊疗,将成为解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有效途径之一。在我国人口结构改变和医疗卫生体制改革风生水起之际,社区医疗在其中充当的分流作用愈发突出,而在社区医疗中推进临终关怀服务,充分发挥其治疗与人文关怀的双重属性,必将极大发挥出社区医疗机构在今后发展中的巨大潜能。目前,国家正在实施“小病到社区,大病到医院”的模式,后续还会进一步加入“养老、临终在社区”的服务模式。我们对临终患者这一群体进行田野调查,描述个体的疾病史、生命史,观察个体的疾痛体验。在日常生活中,每一个个体都是与众不同的,当数量积累起来,再逐步地扩展开来,就会形成一个区域的疾病生命史。正如费孝通先生所说“我想去发现中国各地不同类型的农村,用比较方法逐步从局部走向整体,逐步接近我想了解的‘中国社会的全貌’”。这也恰恰是我们做临终关怀田野调查的初衷和最终归宿。

张云龙,瞿平,贺苗.临终患者的文化叙事分析——基于哈尔滨市X社区医院临终关怀病房的田野调查[J].中国医学伦理

学,2017,30(09):1085-1088.

淳安县姜家镇郭村乡婚丧以及节日民俗田野调查报告

淳安县姜家镇郭村乡婚丧以及节日民俗田野调查报告 摘要:2010年暑假,按照学校的要求,我利用一个星期的时间对郭村乡7个下辖村进行了田野调查,了解了当地特有的婚嫁丧葬以及节日民俗。 关键词:郭村介绍,调查过程,婚嫁习俗,丧葬习俗,节日习俗 正文: 一.郭村介绍 郭村乡位于浙江省淳安县西部,属于姜家镇管辖范围之内。东、西面分别与梓桐镇、浪川乡接壤,北面与安徽省交界。以种植粮食作物为主,兼营林木、茶叶、蚕桑。郭村乡下有下郭村,上郭村,新田村,章村,沈畈村,白坪村等25个下辖村,人口约为18000人。郭村乡乡境社会稳定,综治工作连续两年被评为市、县级先进;土地管理工作成效显著,获县1998年度农村宅基地专项整治工作一等奖和土地管理工作三等奖。计生工作连续两年进入县一类乡镇行列。 二.调查过程 为了完成此次田野调查,我利用8月12号到18号这一个星期的时间分别去到下郭村,银峰村,章村,赤城村,沈畈村,源头村和白坪村,对这些村的婚嫁丧葬及过节似乎特有的民俗进行了调查和询问并进行了比较归纳。这些村庄中都是根据地理位置,从郭村乡的东南西北中各个方向中挑选出来的,这样就可以避免调查结果的偏差和局限性。下面我就对这次调查的成果进做一个具体的报告。 三.婚嫁习俗 虽然郭村乡位于淳安西部山区,但是因为交通比较方便,绝大多数青年人都选择外出打工,很多人干脆在外面成婚安家,所以近些年来,选择在老家举行

传统婚礼的人并不多见。为数不多的婚礼也掺进了很多现代元素。从一些老人口中可以了解到,地道的郭村婚礼其实很有特色。 首先,传统的婚礼中,迎接新娘的时间非常讲究,一般安排在下午一点到两点钟左右。迎接新娘的车子或轿子不能直接开到新郎家门口。新娘要在村口就下车然后由伴娘以及迎亲的人一起走进村子,同时,男方亲友会一路放鞭炮讨个好彩头。值得一提的是,伴娘必须是男方的亲戚,而且要未婚的。新娘进屋后一般直接进新房,然后由男方将女方的嫁妆放置好,嫁妆的多少和种类一般根据女方的家境而议,但是很有特色的是,在郭村结婚的人的嫁妆里通常会有这些:第一是绣着喜字或者龙凤图案的大红棉被。第二是红漆马桶,上面一般刻着龙凤呈祥,百年好合等吉祥话。第三,亲友们送的礼物中通常会混入一些寓意着“早生贵子”含义的东西,包括柏树子,黑枣,红花生,喜糖等等,如果送的是鞋子的话,那么鞋子里放进这些事必须的,而且也经常有人在鞋子里放鸡蛋作礼物。 婚礼中没有电视里演的那种拜天地的项目,新娘在晚宴之前一般是不出新房门的。闹洞房一说也与外面很不一样,因为郭村的闹洞房是由小孩子闹的。这些小孩子可以是亲戚朋友的小孩,也可以是村里的小孩,甚至是不认识的人也无所谓。新娘到了之后,小孩们便拥入新房向新娘讨糖吃。由于小孩往往很多,所以男方会请几个中年的妇女用竹编的簸箕盛满事先准备好的拌有柏树子,黑枣和花生的喜糖然后分给大家。 郭村的传统婚礼十分热闹,往往有一个人结婚,整个村子都会前来祝贺,这也是农村人民热情淳朴民风的体现吧。 四丧葬习俗 郭村的村庄基本上都已经在7,8年前实行了火葬政策,这个政策的实施是原有的丧葬习俗发生了一些改变。早些时候,要是有哪家有人去世了,家属需要马上通知村里的有威望的老人,由他们来为死者换寿衣并组织后续事项。死者要由家属抬去祠堂,在这个过程中必须由年长的老人用黑伞为死者遮阳。当天夜里,村里会为死者亮起长明灯。一般遗体会在祠堂停放三天,在这期间由子女彻夜守灵。在这三天中,村里的老人会一同为死者制作花圈。不知道是不是以前重男轻女观念的影响,这些做花圈,撑伞或者是请来帮忙做饭的人清一色都是男人。 出殡的时间通常定在下午一两点,这与迎亲的时间差不多,假如遇到既要迎来又要送走的情况,那么结婚的人就会推迟迎亲时间,死者为大。出殡的时候事先会有人在祠堂前敲一阵铜锣,有固定的套路。然后出殡的途中一路有人放鞭炮,撒纸钱。出殡队伍路过的地方,村里人都会在家门口倒着立起一把竹扫帚,一方面是驱赶晦气,另一方面也是为死者送行。

2021年关于清明节调查报告

关于清明节调查报告 关于清明节调查报告 古人云: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当我想起唐代大诗人的这句诗歌时就想到好像清明节快要到了,清明的脚步已经不远了,只剩下了一步之差。 由于,清明节是在学校过的不能在家里过。在家里,吃上那平时吃不到的的清明果,那可真是佳肴啊!而且不能在家里和家人一起去乡下扫墓(踏青),给死去的故人请安,给他们拜年,送上家中做出来的佳肴--清明果让他们保佑我的学习更好,学业成功。 于是,星期六爸爸在家很空,决定带我回乡下去给奶奶扫墓。我立即拿己家里做出来的清明果,拿来一个篮子在下面铺了一张干净的报纸,然后小心翼翼的把清明果平铺在里面,以免发生一想不到的事故。最后,我把篮子放在车子的后备箱中。一切准备就绪,我们全家就坐上了车子。在坑坑洼洼的山路上车子不停的颠簸,这时我想起了后备箱中的佳肴非常担心,心急如焚。我叫爸爸开慢些特别是有坑的地方。我们就慢慢悠悠的坐车,就像老牛拖慢腿。 经过,半个小时的颠簸,我们终于到了奶奶的坟前,我拿出清明果放好,拿香深深的鞠了一个躬,拜了几拜。给奶奶请了安,向他

问好。对他行完了中华民族的礼仪以后,就拿出鞭炮劈劈啪啪的响了起来。那声音震耳欲聋,就像天上打雷一样。把弟弟吓的呜呜大哭起来。后来我又默默的在坟墓前许愿希望奶奶能保佑我学习快些进步,全家生活快乐,身体健康,学业有成。(上坟的经过不具体) 不愧这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一种传统节日啊,是那么的有意义,不平常好多了了,是那么的有趣不同寻常。又有活动,又有学问,还有佳肴。是一个与其他节日不同的节日。比西方节日有趣多,有深刻的意义。 我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清明最开始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后来,由于清明与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间禁火扫墓的日子,渐渐的,寒食与清明就合二为一了,而寒食既成为清明的别称,也变成为清明时节的一个习俗,清明之日不动烟火,只吃凉的食品。 而且关于寒食,有这样一个传说: 相传春秋战国时代,晋献公的妃子骊姬为了让自己的儿子奚齐继位,就设毒计谋害太子申生,申生被逼自杀。申生的弟弟重耳,为了躲避祸害,流亡出走。在流亡期间,重耳受尽了屈辱。原来跟着他

田野调查报告

德宏州陇川县景颇族社会变迁田野调查报告 一、前言 我于2012年2月27日至3月12日在德宏州陇川县做了为期14天的田野调查,此次调查是为了配合我的导师高登荣教授教育部课题:回访与新探——对梁钊涛先生1963年滇西民族调查的再研究。再研究,通常是对他人的调研点进行重新调查研究,也就是在他人原先的调研点做田野工作,以期与先行研究进行学术对话。简单而言,所谓人类学再研究就是一位人类学者对另一位人类学者先前的田野工作点展开的重新研究。目前,中国著名的人类学/ 社会学田野工作点, 如江村、西镇、凤凰村、南景村等, 几乎都已经有人做过再研究或追踪研究。此次对滇西民族调查的再研究,可以帮助我们直接延续田野工作点的学术生命,对滇西少数民族文化变迁研究的重要视角搜集到大量的第一手资料,对我们研究滇西少数民族的专家和学者提供参考依据。 二、背景资料 景颇族起源于青藏高原北部,传说为“木转省腊崩”(今青海省日月山一带),其先民属氐羌,唐代,其先民以“寻传蛮”、“高黎贡人”见诸于汉文史籍,自元、明、清至新中国成立前,又先后出现了“峨昌”、“蔗些”、“野人”等名称。新中国成立后,经民族识别,确定为“景颇族”。景颇族主要有四个支系,即:景颇、载瓦、勒期、浪峨,景颇支系的

语言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景颇语支。景颇族是云南独有民族之一,景颇族主要聚居于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境内。其余的景颇族人口散居于怒江傈僳族自治州的片马、岗房、古浪、临沧的耿马佤族自治县等地。 “德宏”是傣语的音译,“德”为下面,“宏”为怒江,意思是“怒江下游的地方”,位于中国云南省西部。“有一个美丽的地方,傣族人民在这里生长。密密的寨子紧紧相连,那弯弯的江水啊碧波荡漾……”这首半个多世纪以来传唱大江南北的经典名曲,吟唱的就是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德宏是一个神奇美丽的地方,这里山清水秀、物产丰富。全州辖瑞丽、芒市、陇川、盈江、梁河5县市,总面积11526平方公里,总人口118万人,北、西、南三面均与缅甸接壤,国境线长503.8公里,是我国通往东南亚、南亚的黄金通道,是中国对南亚开放的前沿。 陇川县位于中国西南边疆,镶嵌着一颗璀璨夺目的碧玉,它就是元末明初的麓川故地,傣语称为“勐宛”,现在的云南省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陇川县。“勐宛”是傣语音译名,意为太阳照耀地方。陇川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带,陇川县辖4个镇,5个乡(其中一个民族乡):章凤镇、陇把镇、景罕镇、城子镇、户撒阿昌族乡、护国乡、清平乡、王子树乡、勐约乡。总面积1913平方公里,有耕地面积35万亩,人均耕地近3亩;全县总人口16万人,其中农业人口12万

传统文化在乡居环境设计的运用

传统文化在乡居环境设计的运用摘要:村落是传统文化资源得以传承的重要空间,激活并合理利用传统文化资源是美丽乡村人居环境建设的有效途径之一。以增城三星村为研究对象,通过田野调查,分析新农村建设存在的问题,并通过挖掘梳理村中富有特色的传统文化资源,提出文化与环境设计融合的新模式。乡村人居环境建设中激应活传统文化资源,保护特有自然环境,传承地域民俗文化,修复乡村公共活动空间,营造现代健康有序的乡居生活方式。村民应珍惜和保护独特民俗文化,树立文化自信,积极主动参与乡村文化共建,才能让文化资源在乡村人居环境中发挥价值。 关键词:传统文化资源;地域民俗文化;乡村活动空间 引言 当前,城乡差距依旧存在,城市发展受限,农村有广阔的发展空间。建设乡村是近代中华民族面临的历史性课题,依靠农民,为亿万农民谋幸福为党的重要使命。十九大报告对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20字总要求,其中建设好生态宜居的美丽乡村是乡村振兴的关键。 一、传统文化资源与美丽乡村建设 传统文化资源包括独特的地域自然资源与人文资源,其中自然资源包括具有当地特色的地貌、水景、丛林老树等,而传统人文资源则包括古建筑民居、传统手工艺、岁时节日、人生礼仪、游艺、信仰、家族等在内的民俗传统,这些乡土传统在乡土社区中起到交流思想情

感、编织社会网络、组织生活生产等作用。在美丽乡村的建设中,应避免千村一面,激活传统文化资源,挖掘当地独特的文化特色,营造“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的乡村人居环境空间。传统文化资源不仅在彰显乡村文化特色、传承地方文脉等方面呈现其价值,更需在营造文化生态空间、培育居民文化观念、塑造乡村文明肌体等方面实现其功能。在美丽乡村建设中,不仅需要挖掘传统文化资源,传承地方文脉,打造文化景观、公共艺术精品,增强文化形态的精神内蕴,建构城镇历史结构和空间肌理,还需要结合当代主体与特定群落的审美心理、文化需求,积极探索空间形态的意象表征机制与审美特征,充分发挥意象空间传播文化理念及建构主体生存观与审美观的效能[1]。 二、三星村美丽乡村人居环境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增城三星村是增城区新农村建设重点建设村落,村落自然环境资源好,有一定的生产力资源,根据田野调查发现,也存在一些问题,比如现有产业结构单一、村民收入较低、人口外流严重、“老龄化”现象严重,村落发展的动力不足。与相邻五联村相比,缺乏支柱产业,并且在人居环境建设中存在以下问题: (一)没有充分利用好自然资源。三星村地域广阔,毗邻白洞水库,良田肥沃,自然风景优美,并有千年以上石桥一座,石桥周围密竹参天,泉水潺潺,但是如此优美的自然景观却没有很好地利用起来,而是在周围建立了养殖场等,并没有充分利用好自然资源。 (二)三星村缺少民俗文化活动氛围。究其原因有三个:第一,

清明节调查报告优秀范文

---------------------------------------------------------------范文最新推荐------------------------------------------------------ 清明节调查报告优秀范文 花木芳香,草长莺飞,怎奈一句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使得清明二字在文字深处更增添了几分烟雨迷蒙的感觉。下面有小编整理的清明节调查报告优秀范文,欢迎阅读! 清明节调查报告 我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清明最开始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后来,由于清明与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间禁火扫墓的日子,渐渐的,寒食与清明就合二为一了,而寒食既成为清明的别称,也变成为清明时节的一个习俗,清明之日不动烟火,只吃凉的食品。 而且关于寒食,有这样一个传说: 相传春秋战国时代,晋献公的妃子骊姬为了让自己的儿子奚齐继位,就设毒计谋害太子申生,申生被逼自杀。申生的弟弟重耳,为了躲避祸害,流亡出走。在流亡期间,重耳受尽了屈辱。原来跟着他一道出奔的臣子,大多陆陆续续地各奔出路去了。只剩下少数几个忠心耿耿的人,一直追随着他。其中一人叫介子推。有一次,重耳饿晕了过去。介子推为了救重耳,从自己腿上割下了一块肉,用火烤熟了就送给重耳吃。十九年后,重耳回国做了君主,就是著名春秋五霸之一晋文公。第二年,晋文公领着群臣,素服徒步登山祭奠,表示哀悼。行至坟 1 / 22

前,只见那棵老柳树死树复活,绿枝千条,随风飘舞。晋文公望着复活的老柳树,像看见了介子推一样。他敬重地走到跟前,珍爱地掐了一下枝,编了一个圈儿戴在头上。祭扫后,晋文公把复活的老柳树赐名为清明柳,又把这天定为清明节。 关于清明节的传说是多种多样的,是说不完的,今天就讲到这里吧!从去年开始,清明节被列为国家法定节日,便于人们有更多的时间去祭奠亲人。清明节真是来之不易啊! 清明节调查报告 清明节日期间,我跟家里人去扫墓的时候,看到山上人头攒动,鞭炮声此起彼伏,家家的先人的墓碑前都有大堆大堆纸钱(冥币)燃烧过后的灰烬。我想,这么多的纸张被烧掉了,多浪费啊!如果变成作业本都够我用好多年了!于是,我对今年清明节人们烧纸钱的情况进行了一次调查。 调查 我调查了外公所住的村子里10户人家今年用于扫墓的花费,其中单单用于买纸钱的花费是这样的:20元以下的有3家,40元的有5家,50元以上的有2家。平均每家人要花费大概36元买纸钱。 分析 清明节是我国特有的传统节日,我们有用放鞭炮、烧纸钱、焚香烛的习俗来祭拜祖先,所以,许多人在扫墓、追思先人的时候也花费了一笔钱。外公住的村子里有住户35户,那么,今年全村人用于清明节燃烧纸钱的费用就是1260元。全县如果按50000户人标准算,今

田野调查报告。doc

关于惠州学院学风的调查报告 姓名:刘金明,黎康顺,方钦合 学号:1409081602227,1409081602211 1409081602229 年级:大学一年级 专业:服装设计与工程 院系:服装系 指导教师:余彬 惠州学院思政部制

2014年12月08—2014年12月14 惠州学院大学生研究报告原创性声明和使用授权说明 原创性声明 本人郑重声明:所呈交的大学生研究报告,是本人在合作导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工作所取得的成果。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本报告不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作品或成果。对本文的研究做出重要贡献的个人和集体,均已在文中以明确方式标明。本声明的法律结果由本人承担。 报告作者签名: 日期:

大学生研究报告使用授权说明 (必须包括在提交合作导师的报告文本中) 本人完全了解惠州学院关于收集、保存、使用大学生研究报告的规定,即:●按照学校要求提交大学生研究报告的印刷本和电子版本; ●学校有权保存大学生研究报告的印刷本和电子版,并提供目录检索与阅 览服务,在校园网上提供服务; ●学校可以采用影印、缩印、数字化或其它复制手段保存大学生研究报告; ●因特殊原因需要延迟发布大学生研究报告电子版,授权学校□一年/□两 年/□三年以后,在校园网上全文发布。 (涉密报告在解密后遵守此规定。) 报告作者签名: 日期:

要求 1. 封面 2. 原创性声明 3. 内容目录 4. 报告文本 5. 附录图表/原始材料/笔记视频/第一手资料 6. 字体:标题四号字,加粗,宋体;正文,小四,宋体;字数:1-3,000(1,000/person);日期:11.15-12.15,2014 7. 调查要素齐全: 调查主题,田野小组(1-3),调查目的,调查对象,样本选择,调查地点,调查时间,调查方法,调查问卷,调查过程,调查结果,材料分析,调查结论,预测建议,效果评估,经验总结 8. 符合田野调查报告写作规范 9. 细节和数据(=质性+量化) 10. 抄袭或雷同者0分 11. 互联网可查(对接大学1,2年级学科项目)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田野调查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田野调查 一、什么是非物质文化遗产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种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和文化空间。 1.口头传统和表现形式,包括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媒介的语言; 2.传统表演艺术; 3.社会实践、礼仪、节庆活动; 4.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知识和实践; 5.传统手工技艺; 6.与以上表现形式相关的文化空间。 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基本特征 活态流变性 非物质文化遗产--“活态文化遗产” 物质文化遗产--“固态文化遗产” 三、总体把握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规律 1.“活态流变性”是其传承的基本规律; 2.对项目要坚持科学认定、正本清源。 具有杰出价值的民间传统文化表现形式或者文化空间; 具有见证现存文化传统的独特价值;

具有鲜明独特的民族、群体或者地方文化特性; 具有促进民族文化认同或者社区文化传承的作用; 具有精粹的技术性; 具有影响人们思想情感的精神价值; 其生存呈现出某种程度的濒危性。 3.保护的基本方式和原则 (1)保护的基本方式 建立国家级、市级、区县级三级保护名录体系 转变为有形的形式加以保存 原始生态中保存它的活力 生产性方式进行保护 保护传承人 (2)保护的原则 政府主导、社会参与;长远规划、分步实施;明确职责、形成合力。 第一、坚持积极保护; 第二、坚持整体性保护; 第三、坚持本真性; 第四、坚持可解读性; 第五、坚持可持续性发展。 第二部分怎样进行“非遗”资源普查 一、普查前的准备

(一)是弄清普查对象的内容 (二)是查阅本地区非遗资源的相关资料 (三)是广泛听取多方意见 (四)是编制普查计划,拟订普查提纲 (五)是组建知识、年龄结构合理的普查队伍 (六)是落实普查资金 (七)是举办普查人员培训班 二、普查内容 主要包括:项目类别、项目名称、主体民族、产生背景、发展沿革、流传区域、兴盛时期、传承人员、班社团体、基本内容、主要特色、现实状况、濒危程度、保护构想等。 三、对“非遗”资源的分类定性和价值认定 从民间文化的思想性看,大致可分为三种: 第一种是健康和比较健康的文化; 第二种是有健康的因素又有不健康的内容,泛称落后文化; 第三种是有害的民间文化,但是从历史和学术上看,它又有一定价值,这也需要搜集、记录,把有关文物搜集到博物馆收藏。 四、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类别划分

清明节调查报告优秀范文

清明节调查报告优秀文 花木芳香,草长莺飞,怎奈一句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使得清明二字在文字深处更增添了几分烟雨迷蒙的感觉。下面有小编整理的清明节调查报告优秀文,欢迎阅读! 清明节调查报告 我国传统的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清明最开始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清明一到,气温升高,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后来,由于清明与寒食的日子接近,而寒食是民间禁火扫墓的日子,渐渐的,寒食与清明就合二为一了,而寒食既成为清明的别称,也变成为清明时节的一个习俗,清明之日不动烟火,只吃凉的食品。 而且关于寒食,有这样一个传说: 相传春秋战国时代,晋献公的妃子骊姬为了让自己的儿子奚齐继位,就设毒计谋害太子申生,申生被逼自杀。申生的弟弟重耳,为了躲避祸害,流亡出走。在流亡期间,重耳受尽了屈辱。原来跟着他一道出奔的臣子,大多陆陆续续地各奔出路去了。只剩下少数几个忠心耿耿的人,一直追随着他。其中一人叫介子推。有一次,重耳饿晕了过去。介子推为了救重耳,从自己腿上割下了一块肉,用火烤熟了就送给重耳吃。十九年后,重耳回国做了君主,就是著名春秋五霸之一晋文公。第二年,晋文公领着群臣,素服徒步登山祭奠,表示哀悼。行至坟前,只见那棵老柳树死树复活,绿枝千条,随风飘舞。晋文公望着复

活的老柳树,像看见了介子推一样。他敬重地走到跟前,珍爱地掐了一下枝,编了一个圈儿戴在头上。祭扫后,晋文公把复活的老柳树赐名为清明柳,又把这天定为清明节。 关于清明节的传说是多种多样的,是说不完的,今天就讲到这里吧!从去年开始,清明节被列为国家法定节日,便于人们有更多的时间去祭奠亲人。清明节真是来之不易啊! 清明节调查报告 清明节日期间,我跟家里人去扫墓的时候,看到山上人头攒动,鞭炮声此起彼伏,家家的先人的墓碑前都有大堆大堆纸钱(冥币)燃烧过后的灰烬。我想,这么多的纸被烧掉了,多浪费啊!如果变成作业本都够我用好多年了!于是,我对今年清明节人们烧纸钱的情况进行了一次调查。 调查 我调查了外公所住的村子里10户人家今年用于扫墓的花费,其中单单用于买纸钱的花费是这样的:20元以下的有3家,40元的有5家,50元以上的有2家。平均每家人要花费大概36元买纸钱。 分析 清明节是我国特有的传统节日,我们有用放鞭炮、烧纸钱、焚香烛的习俗来祭拜祖先,所以,许多人在扫墓、追思先人的时候也花费了一笔钱。外公住的村子里有住户35户,那么,今年全村人用于清明节燃烧纸钱的费用就是1260元。全县如果按50000户人标准算,今年烧纸钱要花费180万元。这足以建设好多所希望小学了!

安丰塘田野调查报告

田 野 调 查 报 告 天下第一塘安丰塘 ——戈家店民间歌谣调查前言 2012年4月21日,调查小组前往安丰塘进行田野调查。早上七点半,全体师生分乘两辆校车,每辆汽车由部分老师带领。在将近两个小时的车程中,老师先给学生介绍安丰塘的基本概况,然后鼓励学生讲说自己的家乡或听闻的民俗故事,在愉快的气氛中大家了解了更多的民间趣闻。在到达安丰塘之前,两个班级的学生已经分为四个小组,分别调查安丰塘地区的神话传说、民间语言、民间故事及民间歌谣,以便到达之后分组行动,透彻了解这个地区的民俗文化。

调查时间 2012年4月21日 调查地点 安丰塘镇戈家店村 调查对象 三位高龄老人以及沿途居住居民 调查形式 座谈会:村书记及三位老人的讲解,现场提问,抄录 沿途走访:向附近居住居民进行采访,发现问题,及时解决问题 参观孙公祠:老师讲解,学生观赏阅读文献 调查目的 对于存活于现实日常生活中极为丰富繁多的各类民俗事象,只有通过实地调查的方法才能观察到、搜集到。此次田野调查的目的旨在研究天下第一塘安丰塘的民俗文化,加强学生的课外实践,促进民俗学这门课程的学习。 调查过程 上午九点半到达安丰塘以后,两个班级分开行动,调查人所在班级在老师的带领下前往戈家店村村政府,参加村书记已经安排好的座谈会,座谈会上主要由三位高龄老人为我们介绍安丰塘的基本概况以及历史渊源,介绍完后,学生进行提问,老前辈为我们一一讲解,现场记录。 座谈会结束后,老师带领学生沿途走访附近居民,提出自己的疑惑,村民一一详细解答。 随后来到孙公祠,它位于安丰塘北堤外侧,是古人为纪念创建芍陂的楚相孙叔敖而建。现存大殿、还清阁、崇报门和明清间碑刻19方。大殿三间,位于后进,硬山、马头墙、前提檐、立贴式梁架。还清阁位于中进,阔三间,深一间,两层密檐式,墙面出单挑砖雕华拱以承檐下。崇报门为前进,又称碑厅,面阔四间,东间阔 3.3米,自东至西各间面依次递减;门设东边第二间正中,异于大殿,还清阁设门于明间的对称格局。碑厅内外墙上,嵌有近年自祠之内集中起来的碑刻19方,有历史上重修安丰塘碑记、禁止侵塘为田的积水界石记、安丰塘图、孙叔敖石刻线像及其传略、重修孙公祠碑记等。其中明代石刻塘图,可见塘的位置、水源、斗门、灌区概况,在水利科学史上有较高价值。在老师的讲解下,学生一一观赏阅读,通过阅读祠内的古碑刻和文献,详细了解安丰塘的民俗文化。

“走进清明节”主题综合实践活动方案

“走进清明节”主题综合实践活动方案 第一篇:“走进清明节”主题综合实践活动方案“走进清明节”主题综合实践活动方案 传统节日清明节,是一个祭扫先人的日子,又是一个踏青的季节。我校开展“走进清明节”综合实践活动。活动内容包括:搜集资料,了解清明文化;实践活动和诵读一首清明诗词等。 活动第一阶段,我先带领学生查找关于清明节的资料,了解清明节的由来以及各地的清明节习俗,并且以故事会的形式进行活动展示,学生们绘声绘色的讲述了关于寒食的传说,讲到介子推从自己腿上割下了一块肉,救重耳时,都非常感动,并为他的死而惋惜。 在活动第二环节实践活动中,我们整合家长资源,,学生跟随家人祭祖、扫墓,了解家族中各人的姓名、经历,关注祭祖、扫墓活动中的现象、习俗,并与家长一起讨论,谈谈自己对清明节各种习俗的感想,有哪些是作为文化传统可继承的,哪些是封建迷信活动应破除的等等,据家长们的反馈信息,对活动非常满意。 在第三阶段,我们开展了清明诗词诵读会,在充满感情的诵读中,学生感受清明节既有生离死别的悲酸泪,又满载着人们的希望,是一个极富特色、非常特别的节日。 第二篇:《走进童话世界》综合实践活动方案《走进童话世界》综合实践活动方案 一、活动背景思考

四年级的学生早已在课内外阅读过许多的童话,他们都希望获得更多的课外知识,向往更丰富的童话知识世界。通过对童话故事的阅读,旨在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发展学生的想象能力,了解更多的与童话相关的知识,同时可以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但是,有很多学生对童话的进一步认识就不是很多了,例如:有哪些中外的著名童话作家及作品?安徒生是哪个国家的人?《格林童话》有哪些童话故事呢?对于这些问题,学生都认识不够深。同时,为了保证综合实践活动课的有效落实和方便指导,更为了与其它学科的有效整合,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因此,我们在这个学期把综合实践活动与语文学科有效地整合起来,与本级的学生达成了以“走进童话世界”为探究主题。 二、活动目标 紧扣综合实践活动这门学科的特点,我们确定以下的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活动中自主选择课题、自愿组成探究活动小组、指导学生制订活动研究计划。 2、培养学生从生活中主动发现问题,并独立解决问题的态度和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与探究精神。 3、通过活动,让学生认识童话的特点的同时,并引发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力,自编更多有趣的童话故事,对与童话有关的知识得到更多的认识和了解。 三、实施时间 2014年9月——2014年12月 四、实施对象

2015年清明节社会实践报告

2015年清明节社会实践报告 XX年清明节期间,为进一步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加强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对中小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党史国情教育。按照xx市文明办《关于认真组织中小学师生清明节扫墓和社会实践活动的通知》要求,在xx 镇文明办的精心安排和指导下,xx镇中小学校积极开展了清明节社会实践活动。 xx镇小学校于4月2日,开展了“清明节.我们的节日”为主题的中队活动,活动中结合“创建省级卫生城、文明城市”活动,进一步教育广大学生遵守社会公德,讲究环境卫生,自觉做到不乱扔纸屑、食品袋和杂物,保持学校与乡镇的清洁卫生。活动还结合云南百年一遇的干旱,对学生进行环保教育,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良好品德。通过校会向学生讲解清明节的来历和意义,使学生了解祖国的过去、现在,增长知识和才干,在更好地传承中华民族民间文化的同时,提高学生的创新实践能力,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进一步丰富了学生的德育内涵。 4月2日至4月4日景洪市三中开展了以“我们的节日.清明节”为主题的爱国主义教育系列活动。一是组织八年级学生阅读革命故事书籍、报刊,提高自身文化素养,进一步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教育学生向革命烈士学习,爱祖国、爱家乡、爱人民,从小树立服务意识。二是组织高中年级学生通过说英雄、唱英雄等形式,用革命英雄、时代英雄等英雄事迹教育学生,继承先烈遗志,珍惜幸福生活。引导和教育学生把英雄的高尚情操融入到自己日常学习生活中,从一言一行、点滴小事做起,学英雄,知荣辱,树新风。三是七年级的老师组织学生开展一次“缅怀革命先烈、弘扬民族精神”为主题的班队会,并加强防火、安全教育。 四是各团支部出一期以“继承优良传统,弘扬民族精神”为主题的板 报。利用清明节假期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对促进全镇精神文明建设,进一步加强学生的思想道德建设,陶冶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激发学生勤奋学习、积极向上的热情,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田野调查报告模板

解读陕北山村 ——清涧县王宿里村住户调查前言 2009年7月24日,由华南师范大学经济与管理学院6名学生组成的陕北调研小组,坐上了前往西安的列车,在走过2110公里后到达西安。然后,他们于次日转车前往清涧县老舍古镇,再入住到王宿里村,与当地的陕北农民一起“同吃、同住、同劳动”。其中六人被分成两组,分别对刘仕强和刘进军两户农家进行调查。通过对两户人家经济、耕作和生活等各种情况进行记录,以及对其他村民进行采访,从而对该村和农户的状况进行记录和调查。 一、自然环境 王宿里地处清涧老舍古乡,在黄河和无定河交界处,是少有的盆地地形,四围崇山峻岭连绵起伏,底部绿树葱茏,鸟语花香。许多山坡,风化非常严重,半山腰以下的沟侧面都有一种被冲刷过的痕迹,经常可以见到残留的坍塌体。在山沟中,经常可以看见长势繁茂的沙柳和狼牙刺。而山坡上面分散地点缀着一些绿色,显得既单薄又无助。该村参天古树特别多,不仅有成片的千年枣树,还有老槐树、樁树等。绿树掩映之中,一排排原汁原味的旧窑洞,一座座古风犹存的四合院,一条条静谧的村中小路,一片片果蔬飘香的农家田园,相映成趣,别有一番风情。村口山上筑有山寨,寨中有多个烽火台。王宿里属于山坡型,村庄建设在一条较长的山梁上,很多农户窑洞建在山峁一侧,建设基本上是呈扇形展开。

二、历史典故 王宿里的村名是有典故的。相传秦王李世民曾带兵经过此地,并在此地夜宿。他躺在村边石崖下的一块石头上看书,但蚊子叮咬不断,于是他让人点燃艾草熏蚊子,果然石头上再也没有蚊子出现。后来这块石头便被命名为“无蚊石”,至今这块久经风雨侵蚀、斑驳沧桑的石头仍静静地伫立在路旁。当然,这块石头其实已经不是当年的无蚊石,曾经的无蚊石已经被破坏掉了,现在放那的只是后来找来的,没有什么防蚊神效。李世民第二天出发离开时还种下一棵枣树,后来此树开花落仔,经历千年而不倒,而种子洒落的周围也生长出新树,现在成了当地著名的千年枣树林。当地村民为了纪念秦王,遂将村名改为王宿里,因得此名。当年此地寇匪盛行,当地人为了抵御寇匪在山上修建了寨子,取名为秦王寨。后来李自成带着起义军也到过这里,村里至今还有他用过的拴马桩、下马石、坐朝砵等。这些传说其实都无从考证,不过清代士子王庆纶曾作有《王宿里》一诗,隐隐透露着该村与帝王之间幻渺的渊源。诗云:谷狭云深曲径通,秋原萧索夕阳中。松涛翻翠摇青峰,枣实凝丹映彩虹。大石尚留王者迹,荒村饶有古人风。国人沙碛寒烟乱,旋雁飞飞芦荻丛。 三、风俗习惯 地处黄土高原东麓的陕北,是一个多民族文化的主要融合带,绵延纵横近千里的黄土高原和起伏上下近千米的沟壑峁墕不仅孕育了华夏古文明,而且至今仍保藏和储存着许多优秀文化传统,奔腾不息的黄河及其支流无定河哺育和滋养着这方水土的人民。

走进清明节教育活动方案

走进清明节教育活动方案 走进清明节教育活动方案 一.活动背景: 大家都知道,清明已正式列入国家法定节假日,这是彰显中华文化,增强民族凝聚力、弘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的一个重要举措。但是,我们对于清明节所包含的传统文化了解甚少,尽管能享受到因传统节日放假而带来的休闲时光,却享受不到传统文化的熏陶。所以我们走进清明节,过好传统节日,显得十分重要。 二、.活动目标: 1.培养学生查阅资料、收集信息、汇报交流等多种实践能力。 2.让学生通过社会实践了解清明文化的传承与发展,学会关心社会,感恩他人,增强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活动过程: (一)、探究清明来历,了解清明文化 3—6年级,通过查找电视、广播、书籍、网络等渠道,初步的.了解具有两千多年历史的清明文化的内涵,制作一幅“清明节小知识”卡片,参加学校精美知识卡评选。 年级由班主任老师介绍清明的传统文化,如:清明节的由来,介子推的故事,清明节的风俗习惯、饮食文化等,让学生初步了解清明文化。 (二)、搜集清明诗词歌赋,开展经典诵读活动。

1、2年级背诵一首,3-6年级背诵至少两首关于清明节的古诗词,各班利用班队会(4月10日)召开“走进清明”古诗词朗诵会,让学生感受清明节独特的氛围。受到美的教育,吸取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感受汉语言文字的优美和伟大。 (三)、实践“过一个有意义的清明节” 1、和长辈一起去扫墓,不搞封建迷信,可以用“读书信”、送鲜花等形式代替烧纸钱,以一颗感恩的心去缅怀逝去的前辈。要求同学们听长辈讲述故去先人的故事,以“怀念我的***”为题写一篇小作文(3-6年级),寄托对故去亲人的思念。 2、通过电视、广播、书籍、网络等各种渠道,详细了解一位为国捐躯的英烈的感人事迹,写一篇摘抄日记(一、二、年级可以有家长提供),返校后各年级利用周三早读时间,召开“清明时节颂英雄”故事会,通过大家都讲英烈故事让学生走进硝烟滚滚的战争年代,懂得今天幸福生活的来之不易,从而懂得珍惜现在,珍惜拥有,好好学习,回报家人,回报社会。

清明节情况的调查报告.doc

清明节情况的调查报告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在仲春与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后的第108天。是中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是祭祖和扫墓的日子。下面有整理的关于清明节调查报告优秀范文,欢迎阅读! 清明节调查报告一、问题的提出 关于清明节的调查报告 二、调查方法 1、上网浏览,了解清明节的由来;清明节的习俗 2、通过多种渠道,知道清明节是否是固定日期 三、调查情况和资料整理 信息渠道涉及的方面具体内容 上网节气清明清明也是我国的二十四节气之一。由于二十四节气比较客观地反映了一年四季气温、降雨、物候等方面的变化,所以古代劳动人民用它安排农事活动。《淮南子;天文训》云:春分后十五日,斗指乙,则清明风至。按《岁时百问》的说法: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清明一到,气温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点瓜种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可见这个节气与农业生产有着密切的关系。 书籍、报刊清明节是哪天? 20xx年清明节是4月4号。清明节作为我国传统节气,是根据每年的春分点来计算的,春分点每过15天会有一个节气,所以清明在阳历4月4日至6日之间,5日居多。不是固定在阳历4月5日,也不是以农历来决定的。 清明节调查报告 古人云: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当我想起唐代大诗人的这句诗歌时就想到好像清明节快要到了,清明的脚步已经不远了,只剩下了一步之差。 由于,清明节是在学校过的不能在家里过。在家里,吃上那平时吃不到的的清明果,那可真是佳肴啊!而且不能在家里和家人一起去乡下扫墓(踏青),给死去的故人请安,给他们拜年,送上家中做出来的佳肴--清明果让他们保佑我的学习更好,学业成功。 于是,星期六爸爸在优秀范文版权所有家很空,决定带我回乡下去给奶奶

田野调查报告范文

田野调查报告范文 篇一:田野调查报告的撰写方法 田野调查报告的撰写方法 民族志研究的最终成果是民族志式的书面描述。田野工作有如智慧之旅,而写民族志就是它的终点。调查者来到陌生的文化场景,花上数周,数月,甚至数年来了解它;为了明白当地人是如何界定他们的经验,他得聆听、观察、参与;然后他要处理收集到的资料,把资料翻译为描述性的报告,使得不熟悉该文化的人能够理解它。这就是民族志。它用其它文化能够理解的语言来呈现构成一种文化的诸概念。像任何翻译一样,由于两种语言之间没有精确的对等概念,民族志传达的意义也不完整的。因此局外人只凭一本民族志是无法像当地人一样地完全把握该文化的意义的。但是优秀的民族志能在解释他人的文化知识方面走得更深入一些。 第一节调查报告的类型和特点 民族志描述的质量在某种程度上取决于你的技巧与勤奋,报告人的合作程度和沟通能力也有一定的决定作用。但是再好的报告人、再投入的田野工作也不能代替详尽的分析与书写。分析田野笔记不能等到田野工作结束后才开始。每一次访问、每一段观察之后都有必要把所获知的东西尽量完整地记录下来。这些原始资料可以用于构建提问、确定类别,改进我们在第四章中讨论过的各种定义。在研究前期必须要

做的一种分析是限定调查内容。最好这样做:列出你在要调查的文化场景中能在的所有领域和题目;从中选择一到两个做详细调查。民族志报告的写法多种多样。有时要根据特定文化的特点来决定内容安排和重点,有时则可以由作者选择一种写法。没有简单的公式可以套用。我们认为,学习如何写民族志最好的方法是仔细参阅已发表出版的民族志。 各类调查报告不仅涉及的内容纷繁复杂,应用范围非常广泛,而且其表现形式也是多种多样的。调查报告的形式,根据社会调查的对象、范围、具体内容以 及阅读对象的不同而分为不同的类型。其中按社会调查的内容划分,有综合性调查报告和专题性调查报告;按社会调查的主要目的来划分,有应用性调查报告和学术性调查报告等等。 1、综合性调查报告和专题性调查报告 综合性调查报告也叫概况调查报告。是指对调出对象的基本情况和发展变化过程作比较全面、系统、完整、具体反映的调查报告。这类调查报告一般看重分析社会的基本状况,研究大有共性的问题,提出具有普遍意义的建议。 综合调查报告一般有这样几个特征:一是对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进行较为完整的描述。它的内容说涉及的范围比较广泛,包括一个地区甚至特定社会的地理、人口、阶级、阶层、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基本情况,所依据的资料比较丰富,覆盖面大,指导作用强。二是对调查对象的发展变化情况作纵横两方面的介绍。三是以一条主线来

田野调查提纲

第一部分基本情况 一、历史沿革和行政区划 1、历史沿革:村落名称的由来和含义,是否还有其他名称。 2、行政区划:行政划分的变迁情况,隶属关系。 二、村庄环境,地理位置,地形地貌 1.地理位置:范围或方位和四至 2.自然地理特征 3.地形、地貌与地势:平原、高原、丘陵、山地、河谷、河流、海拔高度 4.土壤与气候:土壤类型,最高、最低气温,平均气温,温差,降雨量,日 照,湿度,霜期,落雪,自然灾害。 5.自然资源: a.土地资源:耕地、牧地、林地、荒山。 b.水资源:河流、湖泊、地下水、泉水等 c.矿物资源 d.植物资源:哪些可以利用,使用、药用、牧草类。 e.家庭使用的传统器皿,来源,制作技术,名称。 第二部分物质文化 一、居址 1、村庄的位置,选择水源,地势,避风、防湿与信仰、习俗的关系, 座向习惯的含义。 2、房屋的选址、方位、设计、材料、建造方法(如地基、墙),屋顶各 部分所用材料,建造全过程和细节、石砌地基、夯筑、砖砌。 3、住宅建筑位置。 4、其他建筑的位置(如:雕、围墙、谷仓、栅栏) 5、居址的布局,如:厨房、储藏室、客房、祭祀神灵的室内布局、全 家使用的起居室、家庭成员的卧室。 6、建造房屋的泥水匠、石工、木工的工具,基本技艺。 7、木工、树木砍伐、选料、修整、用斧劈,木容器怎样制作,复合工 具怎样结合…… 8、石工,石头的来源,使用的工具,使用的石制工具。

二、交通 1.主要的交通,道路,近几十年的变化。 2.桥梁:石桥、木桥、吊桥、浮桥、溜索 3.水上交通工具:木船、皮船、独木舟 4.路上交通工具:骑牲畜、驮畜、乘骑 5.人力负载工具:担子、背篓、原料来源。 三、劳动工具 1.敲击工具:如锤等 2.切割工具:刀、斧、锲等 3.钻孔工具:锥、针、钉等 4.取物工具:夹、镊、钳等 5.修整工具:雕刻器、刮削器、刨等 6.挖掘工具:掘土棒、锄、犁等 7.器物测量、名称、绘图、摄影 8.来源、制作工艺。 四、农业 1、农作物的种类:主要农作物是什么:水稻、小麦、青稞土豆、玉米、园 根等。 2、生产工具:锄、犁。打土棒、弯刀、斧头等 3、耕作技术:春耕到秋收的季节记录,犁地的技术,播种、施肥、灌溉收 割技术,田间管理。男女分工。 4、生产禁忌:求神拜佛、如何抵御自然灾害等 5、农作物产量的变化、原因:土地占有关系,生产效率,获得的产量,一 个劳动力钟多少耕地。 6、耕作外的副业:酿酒、挖药材、经济林木、饲养家畜、驮运、烧砖、等 等。 7、农业收入的分配、交换数量、消费方式、农产品市场状况 8、当地的主要食物,与饮食相关的礼节和主要习俗 五、畜牧业 1、草地面积、牧草种类,载畜量是否平衡,草地占有关系。 2、家里喂养的牲畜多少,种类,传统畜牧的现状。 3、牲畜饲养管理技术,防病治病,怎样保持良种。 4、畜牧生产工具

清明节调查报告

清明节调查报告 清明节的调查报告 计2系10电气一班姓名:王志鹏学号:1002115 时间:2012.4.6 一( 调查目的 一年一度的清明节又来临了,大街小巷上人头攒动,大都是去祭祀祖先和前辈的人们。他们手里拎着花和“冥”间用的钱。看到这番情境,我便想了解有关清明节的传说、习俗等~ 二( 调查方法 1( 问家长或长辈 2( 上网查资料 3( 看报纸、书刊等 4( 问卷调查 三( 调查情况和资料整理 1、清明节的传说 清明节的由来。相传春秋战国时代,晋献公的妃子骊姬 为了让自己的儿子奚齐继位,就设毒计谋害太子申生,申 生被逼自杀。申生的弟弟重耳,为了躲避祸害,流亡出走。 逃亡中,忠臣介子推为了救重耳,从自己腿上割下了一块 肉,用火烤熟了就送给重耳吃。十九年后,重耳回国做了 君主,就是著名春秋五霸之一晋文公。晋文公封臣,但是 介子推不慕名利,不愿下山。最后晋文公放火烧山,介子 推与其老母被烧死在山中。为了纪念介子推,将此日定为 清明节。

2、问卷调查表 你知道清清明节是清明如果你对清明今年的清清明节法最近五年,明节的起每年哪一不扫墓,主节的态度明节,你打定后被重清明回家源吗, 天, 要原因是算怎么过视了吗, 祭祖多少 次, A:知道 A:4月4日 A:不想去,A:三天的A:回家祭A:重视了 A:0次 觉得没意假期,终于祖 思可以休息 一下了 B:不知道 B:4月5日 B:想去,但B:一个节B: 外出旅B:没有 B:1~4 家太远日,没有什游 么特别的 C:知道一C:冬至C:其他 C:传统节C: 回家休C:没多大C:多于4 些后的日,会去关息变化次 108天注一下相 关习俗 3、清明节的习俗 荡秋千、蹴鞠、放风筝、扫墓、插柳、踏青、游春、、、、、、 4、清明节的诗 清明祭诗十四首 其一 春雨清明湿杏花, 小山明灭柳烟斜。 东风解语拾我意, 送送萦肠入君家。

清明节习俗调查报告

清明节习俗调查报告 清明节习俗调查报告为大家整理关于清明节的文化习俗的调查报告,对清明节的由来,以及清明节的文化习俗,以及目前清明节的动向进行总结,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清明节习俗调查报告 清明节习俗调查报告一 【调查背景】 “洋节”的盛行,让中国传统节日面临危机,“中国节”的模式化,让年轻一代开始对传统文化产生误导。一提清明节,人们往往只想到上坟、祭祖,其实清明文化内涵很丰富,今年将利用国家调整法定节假日的契机,在清明期间,开展“我们的节日——清明节”综合实践活动,扭转学生的认识,同时让更多的青少年爱上中国传统文化。” 【调查目的】 1、了解清明节的来历,知道清明节的习俗及文化内涵,乐于参与清明节的活动。 2、初步了解家族中人与人之间的亲属关系,怀念先祖、尊重长辈等。 3、敬仰怀念革命烈士,懂得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4、提倡“绿色祭奠、科技祭奠、真情祭奠”,过文明简约而有意义的清明节。 【调查内容】 一、清明节由来 谈到清明节,有点历史知识的人,都会联想到历史人物介子推。据历史记载,在两千多年以前的春秋时代,晋国公子重耳逃亡在外,生活艰苦,跟随他的介子推不惜从自己的腿上割下一块肉让他充饥。后来,重耳回到晋国,做了国君(即晋文公,春秋五霸之一〕,大事封赏所有跟随他流亡在外的随从,惟独介子推拒绝接受封赏,他带了母亲隐居绵山,不肯出来. 晋文公无计可施,只好放火烧山,他想,介子推孝顺母亲,一定会带着老母出来。谁知这场大火却把介子推母子烧死了。为了纪念介子推,晋文公下令每年的这一天,禁止生火,家家户户只能吃生冷的食物,这就是寒食节的。 寒食节是在清明节的前一天,古人常把寒食节的活动延续到清明,久而久之,人们便将寒食与清明合而为一。现在,清明节取代了寒食节,拜介子推的习俗,也变成清明扫墓的习俗了。 二、清明节农事谚语 清明断雪,谷雨断霜。朦朦胧胧,清明播种。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