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社区高血压不同管理模式的特点及研究进展

社区高血压不同管理模式的特点及研究进展

社区高血压不同管理模式的特点及研究进展

社区高血压管理模式是目前全球范围内普遍采用的一种高血压管理模式,其特点是将高血压患者的管理重心从医院迁到社区,通过对患者进行全程管理和科学干预,以实现患者的血压长期稳定控制和风险的降低。

与传统的医院管理模式相比,社区高血压管理模式具有以下特点:

1. 多学科协作:社区高血压管理模式强调多学科团队的协作,包括医生、护士、社会工作者、心理学家等,形成一个完整的管理团队,共同制定并执行管理方案。

2. 个体化治疗:社区高血压管理模式注重个体化治疗,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包括药物治疗、非药物治疗、生活方式干预等,以提高患者的血压控制率。

3. 健康教育与自我管理:社区高血压管理模式注重患者的健康教育和自我管理能力的提升,通过系统的健康教育培训和指导,帮助患者了解高血压相关知识、掌握自我监测技巧、控制饮食和体重、改善运动等,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和自我管理能力。

4. 长期随访和追踪:社区高血压管理模式强调长期随访和追踪,通过电话随访、社区访视等形式定期了解患者病情的变化和治疗的效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确保患者的血压长期稳定控制。

5. 患者参与和满意度:社区高血压管理模式倡导患者的主体地位,重视患者的参与和满意度,通过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了解患者的需求和意愿,制定符合患者实际情况和意愿的治疗方案,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和满意度。

1. 技术手段的应用: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社区高血压管理模式中越来越多地应用了远程医疗、移动医疗等技术手段,通过智能设备和手机应用实现患者的远程监测和健康管理,提高了患者的血压控制率和生活质量。

2. 参与度的研究:社区高血压管理模式中患者参与程度的研究也越来越多,包括患者参与决策、患者满意度和治疗依从性等方面的研究,旨在进一步提高患者的主动性和治疗效果。

3. 患者效益的研究:社区高血压管理模式的研究也关注患者的效益,包括患者的生活质量、健康行为改变、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等方面的研究,旨在评价社区高血压管理模式的实际效果和社会效益。

4. 组织模式的改进:社区高血压管理模式的研究也针对不同的组织模式进行改进和优化,包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等不同的管理模式,以满足患者的多样化需求和提高管理效果。

社区高血压管理模式具有多学科协作、个体化治疗、健康教育与自我管理、长期随访和追踪、患者参与和满意度等特点,并取得了一系列研究进展,包括技术手段的应用、参与度的研究、患者效益的研究和组织模式的改进等。这些研究进展为社区高血压管理模式的进一步推广和应用提供了有力支持。

社区高血压不同管理模式的特点及研究进展

社区高血压不同管理模式的特点及研究进展 社区高血压管理模式是目前全球范围内普遍采用的一种高血压管理模式,其特点是将高血压患者的管理重心从医院迁到社区,通过对患者进行全程管理和科学干预,以实现患者的血压长期稳定控制和风险的降低。 与传统的医院管理模式相比,社区高血压管理模式具有以下特点: 1. 多学科协作:社区高血压管理模式强调多学科团队的协作,包括医生、护士、社会工作者、心理学家等,形成一个完整的管理团队,共同制定并执行管理方案。 2. 个体化治疗:社区高血压管理模式注重个体化治疗,根据患者的不同情况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方案,包括药物治疗、非药物治疗、生活方式干预等,以提高患者的血压控制率。 3. 健康教育与自我管理:社区高血压管理模式注重患者的健康教育和自我管理能力的提升,通过系统的健康教育培训和指导,帮助患者了解高血压相关知识、掌握自我监测技巧、控制饮食和体重、改善运动等,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和自我管理能力。 4. 长期随访和追踪:社区高血压管理模式强调长期随访和追踪,通过电话随访、社区访视等形式定期了解患者病情的变化和治疗的效果,及时调整治疗方案,确保患者的血压长期稳定控制。 5. 患者参与和满意度:社区高血压管理模式倡导患者的主体地位,重视患者的参与和满意度,通过与患者进行沟通交流、了解患者的需求和意愿,制定符合患者实际情况和意愿的治疗方案,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和满意度。 1. 技术手段的应用: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社区高血压管理模式中越来越多地应用了远程医疗、移动医疗等技术手段,通过智能设备和手机应用实现患者的远程监测和健康管理,提高了患者的血压控制率和生活质量。 2. 参与度的研究:社区高血压管理模式中患者参与程度的研究也越来越多,包括患者参与决策、患者满意度和治疗依从性等方面的研究,旨在进一步提高患者的主动性和治疗效果。 3. 患者效益的研究:社区高血压管理模式的研究也关注患者的效益,包括患者的生活质量、健康行为改变、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等方面的研究,旨在评价社区高血压管理模式的实际效果和社会效益。 4. 组织模式的改进:社区高血压管理模式的研究也针对不同的组织模式进行改进和优化,包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等不同的管理模式,以满足患者的多样化需求和提高管理效果。

社区高血压管理

社区高血压管理 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对患者的生命健康和生活质量产生着严重的影响。为了有效地控制高血压,除了药物治疗外,社区管理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本文将探讨高血压社区管理的意义、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 高血压社区管理是指通过一系列的措施和手段,在社区范围内对高血压患者进行管理和干预,以达到控制血压、减少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具体来说,高血压社区管理具有以下意义: 控制血压:通过定期监测、健康教育、饮食指导等措施,帮助患者控制血压,减少高血压对身体健康的危害。 减少并发症:高血压是多种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通过社区管理,可以有效地控制患者的血压,从而减少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 提高生活质量:通过社区管理,可以为患者提供全方位的服务,包括药物治疗、心理支持、康复训练等,帮助患者改善生活质量。 目前,我国的高血压社区管理还存在一些问题。社区卫生服务体系还不够完善,缺乏专业的医疗团队和设备,难以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社区管理的覆盖面还不够广,很多患者仍然难以享受到社区管理带来

的便利。社区管理的质量还有待提高,管理措施不够规范、不够科学,难以达到预期的管理效果。 为了提高高血压社区管理的效果和质量,未来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进: 加强社区卫生服务体系建设:提高社区卫生服务的水平和质量,加强医疗团队和设备建设,为患者提供更加优质的医疗服务。 扩大社区管理的覆盖面:通过政策引导和市场机制,扩大社区管理的覆盖面,让更多的患者享受到社区管理带来的便利。 提高社区管理的质量:制定更加科学、更加规范的管理措施,提高社区管理的效果和质量。例如,可以通过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技术手段,对患者的血压进行实时监测和预警,提高血压控制的效果。 加强患者的健康教育:通过健康教育宣传活动,提高患者对高血压的认识和理解,增强患者的自我管理意识和能力。 推进医联体建设:通过推进医联体建设,实现医院与社区之间的有效衔接和资源共享,提高整个医疗卫生体系的效率和服务质量。 高血压社区管理是控制高血压、减少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手

高血压社区管理分析(5篇)

致力于打造高品质文档高血压社区管理分析(5篇) 第一篇:中医药在社区管理中防治高血压的应用 摘要:目的:探究中医药在社区管理中防治高血压的用药效果。方法:将我院20XX年4月1日~20XX年4月1日收治的2110例社区高血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常规的西医药防治,观察组采用中医药防治。对比分析两组治疗效果。结果:观察组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中医药防治社区高血压能够有效缓解和消除临床症状,改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上推广。 关键词:中医药防治;社区;高血压 (20XX)14-0165-01随着人们生活方式以及生活习惯的改变,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出现高血压。高血压在近几年的时间里发病率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对于高血压的防治成为临床上医学工作者关注的重点。调查研究显示对社区高血压进行有效的干预,可以显著地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1]。伴随医学模式的逐渐改变和发展,对于疾病的治疗已经不仅仅局限于医院,各种新型的治疗手段开始深入社区、家庭。中医药在社区高血压治疗过程中展现出巨大的优势,并在临床中被广泛应用[2]。在本文的研究中就以我院20XX年4月1日~20XX年4月1日收治的2110例社区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中医药防治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以我院20XX年4月1日~20XX年4月1日收治的2110例社区高血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两组性别、年龄等资料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具有可行性. 1.2治疗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的西医降压药物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加强中医药防治干预。具体的干预内容如下。①采用辨证的干预治疗方法,对患者实施整体治疗和辨证施护。根据患者的身体状况,制定合理的运动方案[3]。指导患者正确进行功能锻炼,提高身体素质,增强免疫力。对患者进行饮食指导,结合患者的喜好与疾病特点制定饮食方案。对患者进行情志治疗,加强对患者的心理疏导工作[4]。 ②结合中医治疗理论开展健康教育。采用中医治疗理念对患者进行行之有效的健康教育,健康教育要具有针对性和实效性。在不同的阶段进行不同内容和形式的健康教育,从饮食、用药、摄生等多个方面对患者进行养生保健方面的健康教育[5]。③高血压在老年人群中发病率较高,对老年人群的身心健康产生了严重的影响。对社区高血压采用中医药进行预防和治疗,可以减少并发症[6]。 1.3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患者舒张压明显下降(至少下降10mmHg),达到正常水平。或者患者舒张压虽未降至正常水平,但是下降20mmHg或以上[7]。患者的各项临床症状明显改善,生存质量明显提高。有效:患者舒张压下降不足10mmHg,但达到正常水平。或者舒张压下降在10~19mmHg之间,却未达到正常水平[8]。患者的各项临床症状得到好转。无效:患者血压变化未达到以上标准,各项临床症状无明显变化.

老年高血压的研究与进展

老年高血压的研究与进展 【关键词】老年高血压 当今,社会人口老龄化问题日益突出,至2000年我国60岁以上的老人已达1.27亿,占人口总数的10.4%[1]。因此,社会和医学界对老年人的疾病也越来越重视。高血压是老年人发病率最高的一种疾病,也是老年人致死、致残的首要原因,现已成为老年人卫生保健的一个主要问题,黑龙江省1999年抽样调查显示[2],60岁以上者高血压患病率为65.4%,75岁以上者高血压患病率为73.85%,而患者服药率为38.56%,血压控制率为20.92%。现本文主要从病因、诊断及对其所采取的干预措施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1老年高血压概况 1.1定义高血压指未服抗高血压药物情况下,收缩压〔SBP〕140Hg(18.7kPa)和〔或〕舒张压〔DBP〕90Hg(1 2.0kPa),假设患者以往有高血压病史,目前正服用降压药,血压虽140/90Hg,也诊断为高血压,主要表现有头晕,头疼,健忘,失眠等,缺乏临床特异性[3]。长期以来,高血压被认为是无声的“杀手〞。不少患者在体检时偶尔发现,平时无任何自觉病症。 1.2目前状况当前我国高血压患者人数超过1亿,与欧美比拟,我国高血压流行病学具有“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高,死亡率高〕与“三低〞〔知晓率低,治疗率低,控制率低〕的特点[4]我国人群基线血压偏高,血压升高是我国心血管疾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 2病因 2.1生理功能退化目前众多的研究调查显示,大动脉硬化和〔或〕粥样硬化是老年高血压发病机制中最主要的因素。小动脉发生血管重塑,内膜增厚,中膜发生玻璃变性,管壁和管腔直径比值降低,管腔变窄,外周阻力明显增加。老年女性因绝经后失去雌激素保护,发生血管疾病的危险性增高。 2.2遗传和环境因素过多摄入钠盐,肥胖,缺乏体育运动,中度以上饮酒,吸烟,工作压力大等。

Orem自理模式在我国高血压患者中的研究进展

Orem自理模式在我国高血压患者中的研究进展 高血压是一种以持续性高血压为主要特征的慢性病,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公共卫生问题。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全球有超过13亿人患有高血压,而中国地区高血压患者数量更是居于世界首位。高血压患者在不合理的治疗下易发生心脑血管事件,如冠心病、心肌梗死、脑血管意外等。寻找合理的治疗模式对于高血压患者的健康至关重要。 Orem自理模式是20世纪50年代提出的一种护理模式,它是指患者在护士的指导下,通过学习和训练自主管理自己的疾病。Orem自理模式的理论基础是患者需求理论,该模式认为人类是有能力提供护理服务并照顾自己的。在高血压患者中,Orem自理模式的应用主要是通过教育和指导患者掌握管理高血压的知识和技巧,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力,以达到治疗目标。 有学者研究了Orem自理模式在高血压患者中的实施情况和效果评价。研究结果表明,通过Orem自理模式的应用,可以显著改善高血压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治疗依从性,降低患者的血压水平,并减少心脑血管事件发生的风险。 一些研究探讨了Orem自理模式在不同年龄、性别和教育水平的高血压患者中的应用效果。研究结果显示,Orem自理模式可应用于各个年龄段的高血压患者,无论是男性还是女性,以及不同教育水平的患者。这表明Orem自理模式是具有普适性的,可以为不同群体的高血压患者提供有效的护理和管理。 还有一些研究着重探讨了Orem自理模式在高血压患者中的实施策略和措施。一些研究认为,护士在指导患者进行高血压管理时,应充分尊重患者的意见和选择,提供针对性的教育和咨询,帮助患者建立正确的健康观念和行为习惯。 Orem自理模式在我国高血压患者中的研究进展表明,该模式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通过Orem自理模式的应用,可以帮助高血压患者提高自我管理能力,掌握科学的治疗方法,达到血压控制和预防心脑血管事件的目标。目前的研究还存在一些局限性,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探索。在未来的研究中,可以进一步探讨Orem自理模式在不同群体、不同文化背景下的应用效果,并提出有针对性的护理措施,以更好地改善高血压患者的健康状况。

社区高血压管理论文(2)

社区高血压管理论文(2) 社区高血压管理论文篇二 社区高血压患者管理进展 高血压是引起脑卒中、周围血管疾病、终末期肾病、心肌梗死、心力衰竭最主要的危险因素[1],血压在115/75~185/115mmHg(1mmHg=0.133kPa)范围内,收缩压每升高20mmHg或舒张压每升高10mmHg,发生心脑血管事件的风险倍增[2]。随着我国社区卫生服务的建立和开展,高血压社区综合防治观念的推广,对高血压患者实施管理以增强血压控制效果,提高患者的服药率和血压控制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笔者针对社区高血压患者的管理进展综述如下。 1 社区高血压防治现状 随着社会经济的持续发展,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及居民老年化加剧,高血压患病率呈持续增长趋势,我国目前约有2亿高血压患者,每10位成人中有2位患高血压[3],18岁以上居民高血压患病率为19.14%[4]。引起高血压的危险因素与遗传、吸烟、饮酒、食盐摄入过多、肥胖等有关,高血压的防治必须从全社会人群、高危人群和高血压人群入手,通过控制危险因素、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基于社区的高血压防治管理是预防和控制高血压的有效方法[5]。 2 社区高血压管理模式 2.1分级管理高血压分级管理是基于规范性测量血压的前提上,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分级标准筛选出高血压患者,依据患者的体格检查、高血压病史、治疗情况、实验室检查和家族史等情况,对患者的高血压水平和心血管危险程度进行鉴别诊断和量化评估,建立健康档案后按照《社区高血压防治手册》的管理措施,依据患者血压水平和危险程度、血压级别对其进行一、二、三级的管理。社区高血压分级管理内容包括建立完整的健康档案、高血压相关知识健康教育、定期检测血压、日常生活行为方式干预、规范用药及定期体检等内容[6]。实施社区高血压分级管理后,使高血压患者的管理覆盖率得到提高,据赵

社区高血压不同管理模式的特点及研究进展

社区高血压不同管理模式的特点及研究进展 高血压是一种致命的慢性病,严重影响着全球人民的生活质量和寿命。研究表明,高 血压的管理在社区层面是非常关键的,可以帮助患者更好地控制病情,减少并发症的发生。以下将介绍社区高血压不同管理模式的特点及研究进展。 1. 医生管理模式: 传统的医生管理模式是指患者通过定期就诊,接受医生的个性化诊疗和指导,进行药 物治疗。这种模式的特点是专业水平高、治疗效果好,但缺点是费用高昂、患者必须定期 就医并购买药物。最近的一项研究表明,通过移动医疗和远程监测技术,可以将医生管理 模式扩展到社区层面,提高高血压患者的治疗满意度和便捷性。 2. 自我管理模式: 自我管理模式是指患者通过自我监测血压,定期记录血压值、药物使用情况和生活方 式等信息,并调整治疗方案。这种模式的特点是患者能够主动参与管理,减少就医频率和 药物使用量,并提高生活质量。目前有研究表明,通过患者教育和支持,可以在社区层面 推广自我管理模式,提高高血压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和预后。 3. 社区健康管理模式: 社区健康管理模式是指通过建立健康档案、健康教育和高血压干预计划等措施,将高 血压管理纳入社区整体健康管理体系。这种模式的特点是较低的成本、覆盖范围广和长期 效果好。研究显示,通过社区健康管理模式,可以有效预防和控制高血压,减少并发症的 发生,提高人民健康水平。 4. 慢病管理模式: 慢病管理模式是指通过整合医疗资源,通过专业队伍进行患者管理和教育、药物供应 和跟踪,旨在提高疾病管理效果和患者生活质量。这种模式的特点是全程管理、多方位协 同和个性化服务。有研究表明,通过慢病管理模式,可以有效控制高血压,减少住院率和 医疗费用,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目前,关于社区高血压管理模式的研究进展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 远程监测技术的发展为医生管理模式和慢病管理模式提供了新的机遇。通过智能设备 和互联网技术,可以实时监测患者的血压、心率和生活方式等信息,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提高治疗效果。

关于高血压人群社区护理干预形式现状研究及发展方向研究

关于高血压人群社区护理干预形式现状 研究及发展方向研究 摘要:高血压的社区护理已经成为促进患者康复的关键,在本次研究中,通过对当前高血压人群社区护理干预形式展开分析,在了解各项护理方案的细节之后,对其未来高血压社区护理方案的发展方向进行研究,希望为进一步促进患者康复奠定基础。 关键词:高血压人群;社区护理干预;健康教育 前言:高血压会造成患者身体的多器官功能损伤,并引发一系列心血管并发症,最终危及生命,目前高血压无根治手段,长期有效的控制血压成为其中的重点内容。而结合相关学者的研究可知,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西方发达国家开始研究高血压的社区干预方案,通过一系列科学的干预手段有助于降低患者的病死率,对于我国当前护理实践具有一定的指导作用,值得关注[1]。 1.高血压人群的社区干预形式分析 1.1健康教育 从临床护理现状来看,健康教育是高血压社区护理干预的重要组成部分,护理人员通过大众传播等方法,配合一系列视听教育手段(如电视录像、电影等)完成健康教育,同时利用社区的优势打造健康教育橱窗以及宣传画廊,或者在社区医院中播放与高血压有关的宣教视频等,加深患者的理解。除此之外,个性化传播与集体教育也成为健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育过程中,护理人员利用微信、QQ等平台做宣教,或者向患者发放健康教育的手册供患者免费阅读等。除此之外,部分学者也认为,在社区护理干预期间可以配合用药日记的方法完成宣教,最终确保患者的安全行为等[2]。 1.2营养与运动干预

以运动以及营养为核心的护理干预形式已经成为社区干预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社区护理期间,护理人员针对患者的个性差异形成不同的隐私方案,并利用微信等保持与患者的联系,详细记录每日的饮食情况及其血压变化等,最终寻找到改善患者血压的新方法,例如患者每日的钠盐摄入量减少1.6g,则血压与血脂会有进一步改善。除此之外,国外学者也通过发现多食用新鲜的蔬菜水果以及低脂牛奶等有助于改善血压[3]。 运动干预有助于强化患者的身体机能,社区护理人员通过选择患者身体适宜的方法来保证运动量,被认为是一种花费少但是效果显著的护理干预方法。目前在社区运动干预过程中,护理人员可以采用组织社区内的高血压患者一起完成锻炼,如集体练习太极拳或者慢跑等方法改善身体机能[4]。 1.3家庭访视 家庭访视强调护理人员在实施护理方案过程中能够深入到患者家中,通过了解患者日常生活中对于控制血糖不利的危险因素,总结健康问题并采取更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方法。例如针对高血压患者家庭支持效果不理想的情况,则需要护理人员充分调动患者家属的主观能动性,能够认识到高血压疾病康复的艰巨,最终为高血压患者康复提供必要的环境支持。 1.4心理干预 高血压虽然会对患者的心脑血管疾病产生不良影响,但是患者坚持用药的基础上依然可以降低心血管疾病的发生率,但是部分患者因为对疾病缺乏正确的认知,往往会在发病之后出现严重的不良心理,影响了干预效果[5]。所以针对该问题,对高血压患者的心理干预成为社区护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护理过程中,要求护理人员能够从患者情绪以及认知模式等几方面入手,使患者对高血压疾病的预后充满自信心,最终坚定患者的康复自信心,避免滋生不良情绪[6]。 1.5重视个体行为变化 对于高血压患者而言,长期控制血压成为患者社区干预的重要一环,但是考虑到本病症的主要发病群体为老年人,此类群体的用药依从性得不到保障,部分

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行为现状及饮食管理的研究进展

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行为现状及饮食管 理的研究进展 【摘要】高血压是一种与人们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密切联系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本文对近年来高血 压患者自我管理行为及饮食管理的相关文献进行梳理、综述,希望对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控制起到一定的参考 作用。 【关键词】高血压;自我管理行为;饮食管理;综述;影响因素 随着社会的逐渐发展,群众饮食习惯的变化及人口老龄化的增加,高血压患者已成为中 国慢性疾病患者中的主要群体之一,且高血压的患病人群呈逐渐增长趋势[1-3]。据统计表明,在世界排行中我国老年高血压患者的数量居首位,已经高达8000多万例。对高血压患者需 要进一步控制血压以改善患者疾病发展,临床中较多关于控制高血压患者血压水平的干预护理,其相同点均是以提高患者自我管理能力及饮食管理方面达到治疗效果[4]。 1.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行为及饮食管理的影响因素 1.1基本情况因素研究表明,受教育程度低、经济收入低、无配偶群众的自我管理行为 不高。高血压患者自我管理行为可以随住院时间的增加而有所提升。研究表明,女性高血压 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较差,这可能是因为女性患者不得不照顾家人,忽视自己的活动、营养 和药物。但在女性患者加入医疗服务或家庭健康管理后中后的自我管理能力有较大的提升[5]。 1.2疾病情况高血压患者无法有效控制血压的主要原因是他们对该疾病的了解有限,这 导致了药物依赖,最终大大降低了他们自我管理疾病的能力。高血压患者的一个常见问题是,当他们意识到疾病对其整体健康有重大影响时,只能通过加强自我管理进行改善。因此,只 有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确保血压监测的顺利进行并在医务人员的持续护理下,才能取得 良好的管理效果。 1.3自我效能自我效能是一种信念,是个人对自我工作能力的主观评估,也是自我管理 的关键。众多学者研究证明,患者的自我管理行为与自我效能感呈正比关系,患者自我效能 感越高,其自我管理行为的动力越大。患者的自我管理能够帮助患者克服疾病困难,但需 要患者个人建立强大的自信心[6]。

社区高血压患者健康自我管理模式及其在社区公共卫生管理方面的可行性分析

社区高血压患者健康自我管理模式及其在社区公共卫生管理方面 的可行性分析 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严重影响患者的健康和生活质量。根据世界卫生组织 的数据显示,全球约有15亿人患有高血压,而中国作为人口大国更是高血压患者的重灾区。由于社区医疗资源有限,高血压患者的管理和治疗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建立高血压患者 健康自我管理模式,将对改善社区公共卫生管理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一、社区高血压患者健康自我管理模式的建立 1. 健康宣教教育 建立健康宣教教育制度,通过社区医生、护士和社区工作者等开展高血压知识的宣传 教育,帮助患者了解高血压的危害和预防措施,增强其自我管理的意识和能力。 2. 建立基本档案 对社区高血压患者建立健康档案,详细记录其个人基本信息、家族病史、疾病诊断、 用药情况等,为健康管理提供依据。 3. 定期随访 建立定期的高血压患者随访制度,通过电话、短信、社区活动等方式,定期了解患者 的用药情况、生活习惯以及健康状况,及时发现问题并及时干预。 4. 健康管理指导 针对患者个体差异,提供健康管理指导,包括饮食、运动、心理调适、戒烟戒酒等方 面的指导,帮助患者掌握正确的自我管理方法。 5. 定期健康评估 对社区高血压患者进行定期健康评估,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变化和治疗效果,调整个 性化的健康管理方案。 1. 社区医疗资源有限 目前我国的医疗资源依然相对不足,特别是基层医疗机构的医疗资源相对匮乏。而高 血压患者较多集中在社区,如果能够建立健康自我管理模式,会极大减轻医疗机构的负担,有效分流就诊需求。 2. 提高患者的健康自觉性

通过健康宣教教育、定期随访等方式,提高患者对自身健康的重视,培养其自我管理 的意识和能力,从而更好地控制和预防高血压疾病的发生。 3. 降低医疗费用的支出 随着高血压患者的健康自我管理能力的提升,患者对医疗资源的依赖性会降低,可以 降低医疗费用的支出。可以通过提供更经济的健康管理指导,帮助患者更合理地使用药物,间接也可以减少患者的医疗支出。 4. 促进社区卫生管理水平的提高 通过建立高血压患者健康自我管理模式,可以促进社区卫生管理水平的提高,提升社 区医护人员的服务质量和管理水平,从而全面提高社区的公共卫生水平。 5. 社会效益显著 高血压患者健康自我管理模式的建立不仅为患者本身带来了更好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也减少了社会资源的浪费,提升了社区的整体卫生水平。 三、结语 社区高血压患者健康自我管理模式的建立,对于改善我国高血压患者的管理和治疗起 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通过加强健康宣教教育、建立基本档案、定期随访、健康管理指导 和定期健康评估等方式,提高患者的健康自觉性,降低医疗费用的支出,促进社区卫生管 理水平的提高,进而带来显著的社会效益。将社区高血压患者健康自我管理模式纳入到社 区公共卫生管理中,具有极大的可行性和促进作用。希望未来可以得到更多相关部门和社 会力量的关注和支持,共同推动社区高血压患者健康自我管理模式的建立和发展。

社区高血压不同管理模式的特点及研究进展

社区高血压不同管理模式的特点及研究进展 一、引言 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通常被称为“沉默杀手”,因为在大多数情况下,高血压患者并不会出现明显的症状,但长期不治疗会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和老龄化社会的到来,高血压的患病率逐渐增加,对健康和社会经济产生严重影响。高血压的管理尤为重要。 社区是高血压管理的重要环节之一。社区高血压不同管理模式的特点和研究进展对于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并发症和减少医疗费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从不同管理模式的特点、研究进展和未来展望等方面进行综述。 二、社区高血压管理模式的特点 1. 传统医疗模式 传统医疗模式是指患者前往医院或诊所就诊,接受医生的诊断和治疗。这种模式的特点是医疗资源充足,专业水平高,但患者需要花费较多的时间和金钱,排队等待的时间较长,便利性较差。而且,患者由于工作、家庭等原因可能会对治疗产生不便,导致治疗效果不佳。 2.社区医疗模式 社区医疗模式是指基层医疗机构为患者提供高血压管理服务。这种模式的特点是就医便利、医疗资源相对充足,但专业水平相对较低,患者对医疗依从性差。而且,基层医疗机构在高血压管理方面的经验和技术不足,患者的治疗效果不容乐观。 社区护理模式是指由专业的社区护士或健康管理师为患者提供高血压管理服务。这种模式的特点是服务灵活、便利、个性化,对患者的家庭生活和工作不会产生太大影响。社区护理人员可以定期上门为患者进行血压测量、病情管理、生活指导等工作,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和生活质量。 移动医疗模式是指通过移动设备(如手机、平板电脑)为患者提供高血压管理服务。这种模式的特点是方便、即时、个性化,患者可以通过移动设备随时随地进行血压测量、医生咨询、用药提醒等服务。这种模式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治疗依从性,减少因错过测量和用药产生的问题。 传统医疗模式在高血压管理中仍然占据着重要地位,但也面临着一些挑战。针对这些挑战,一些研究者提出了一些改进和创新的方法。通过建立远程医疗系统,让患者不必前往医院就能得到专业的诊断和治疗,减少患者的看病成本和时间,提高就医效率。

社区高血压病人自我管理模式探讨

社区高血压病人自我管理模式探讨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一些过去的“贵族病”越来越在平常百姓的身上出现,例如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的“三高症”,本次文章主要讨论的就是高血压病人的自我管理。探索出适合高血压病人的行之有效并且具有规范性的管理模式是笔者作此探究的目的。主要是通过让高血压病人进行自我管理与医疗相结合的方式,让家庭中的成员都具有防病、治病的主观意识,将高血压病症从过去的被动治疗转变为主动防范以及主动治疗。做到以自我管理的病人为主,医疗为辅,医患互动的治疗模式,才能使病人的高血压得到真正有效的管理和治疗。 标签:高血压;社区;自我管理;模式;探讨 在医疗的专业人员的协助下,高血压病人自行对自己的病症进行防御和治疗模式,就是此次探究的高血压病人的自我管理模式。 1.高血压自我管理模式的对象 1.1高血压自我管理模式中可接受的人员 此次探究社区高血压病人的我管理模式的对象要具有以下几点的条件:年龄在35到80岁的中老年人,男女不限;具有医疗记录证明确实患有高血压的病人(患有高血压病症的同时还患有其他病症的一体多病的患者也可);一定是居住在本次探讨的社区内的居民方可参与。 1.2高血压自我管理模式中不可接受的人员 此次探究社区高血压病人的我管理模式的对象,如果具有以下一点或是几点条件的人是不再此次的探究之内的:精神方面有异常的病人;在患有高血压的同时因为患有肿瘤而在半年内做过化疗或者是放疗的患者;患有高血压患者的年龄超过80岁或者小于35岁;不服从医疗辅助的患者或者可能访问失去联系的患者;正在参与其他研究或是调查的高血压患者;在患有高血压的同时还具有中风病症的患者(即身体具有严重的损害,影响接收健康教育的高血压患者)。 本次研究受到社区内许多中老年人的支持,有422人自愿参加此次的研究,其中有211人是干预组的病人,有211人是对照组的患者。 2.高血压自我管理模式的方法及实施 2.1高血压自我管理模式的方法 根据《2004年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对分配好的干预组和对照组的患者进行评估,评估的项目有:是否有危险体征;血压情况;生活方式;是否具有临床疾病等。

高血压病社区健康管理现状及研究进展

高血压病社区健康管理现状及研究进展 采取社区健康管理对高血压病进行治疗和干预,同时积极采取改善生活习惯、饮食结构、心理需求为主的健康教育,正确引导人群在生活习惯、饮食结构、心理需求等方面进行改善,综合管理控制血压,使血压控制在理想水平。 标签:高血压;社区健康;管理现状 近几年很多慢性的非传染的疾病,如高血压病、肿瘤糖尿病及心脑血管疾病等,已经成为全球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1]。其中,在发展中国家慢性病的死亡率已经占全部死亡的80%左右,其中尤其是高血压病其有着病程长、发病率高的特点,严重地威胁着人类的健康和正常生活。所以,对于高血压病的防治,规范化管理,同时提高我区人口的整体健康水平,是社区医疗卫生服务的工作重心。在发达国家,其对高血压病的治疗和控制的很多经验是值得学习和借鉴的,其中有著名的社区人群防治研究项目,如斯坦福德5个城市的健康危险因素教育计划(FCP)、明尼苏达心脏健康危险因素计划(MHHP)、Pawtucket心血管系统危险因素防治计划(PHHP)及德国心血管疾病危险因素防治计划(GCP)等。这项目旨在强调对于高血压病的社区健康教育。通过对人群采取健康教育等措施来达到减少高血压病的发生,此外,通过调整高血压患者的生活习惯和行为,达到降低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因素的发生。有学者报道,高血压病的发生和人群的生活习惯、遗传病史饮食方式等有一定相关性,高血压病是一种家族性慢性疾病[2]。只有通过对社区人群的高血压进行防治,才能对高血压病进行系统的有效地防治。现把我社区健康管理现状及研究进展进行综述报道如下。 1我国现有高血压病社区管理模式 1.1传统综合防治模式在我国传统的高血压综合防治开展比较早,1996~1999年进行的北京房山区”九五”攻关课题始实施了原发性高血压病的社区综合防治研究。郭彧等人采取Meta分析对原发性高血压的社区综合管理措施进行了回顾性分析,其结果显示社区干预效果明显,这表明社区综合防治管理措施对高血压的防控有一定效果[3]。但是,传统的综合防治模式存在一定的缺点,如工作不够全面、措施和方法不够明确,且存在一定的随意性。 1.2三级管理模式高血压的三级管理模式在社区是普遍采取的模式,其也为我国慢性病管理指南要求的模式。依据我国大多区域完成的社区居民高血压调查结果,可依据轻度高血压(1级,收缩压140~159 mmHg;舒张压90~99 mmHg)、亚组(临界高血压,收缩压160~179 mmHg;舒张压100~109 mmHg)、中度高血压(2级,收缩压140~159 mmHg;舒张压90~99 mmHg)、重度高血压(3级,收缩压>180 mmHg;舒张压>100 mmHg)将社区高血压病分为不同等级,并制定相适应的治疗和随访方法。在男性<55岁,女性<65岁,高血压1级,无其他心血管危险因素,其属于低危人群,采取一级管理;采取至少三月随访一次,主要措施有血压监测及治疗效果评价,且给予患者进行健康教育。给予二级管理的主要对象是高血压2级,或者是在高血压病1级和级之间且同时伴有1~2个

高血压患者社区护理研究进展

高血压患者社区护理研究进展 摘要: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的社区护理及其对治疗依赖性的影响。方法将 84例高血压患者分为两组,42例接受常规护理,42例接受社区护理,将两组结 果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的依从程度和血压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以社区干预治疗高血压患者可取得满意的护理效果,显著提高治疗依赖程度 促进患者早日康复,对临床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高血压患者;社区护理;进 展; 前言:高血压是一种慢性疾病,可临床症状包括高血压以及引起其他心血管 疾病的关键因素;统计数据显示,这种疾病在中年人和老年人中更常见,通常表 现为疲劳、头痛、耳鸣和心跳,以及对病人健康的更大危害。在治疗方面,临床 方面是关于压力控制的,因此需要在社区一级提供必要的护理。 一、对象与方法 1.这项研究涵盖了从2017年12月到2018年12月选定的84例高血压病例。分为两组:42种情况下指定了普通医疗护理人员作为对照组,42种情况下指定了 社区护理人员。对接组记录了男性24例,女性18例,平均年龄为(62.7±3.6)岁,。研究小组报告了25例男性和17例女性疾病,平均年龄为(62.9±3.7)岁,平均病程为(5.9± 0.2)年。与基本数据相比,这两组是可比性的。 2.方法。在社区一级收集的慢性疾病数据库中编制了参考表,其中包括血压、生活方式调查、高血压调查等。小组正在执行下列社区一级的护理措施。在一年内,参与管理的高血压患者有9次探访和集中探访,每次探访前都会发出探访通知,同时接受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每一次访问都伴随着血压测量、风险因素 评估、干预目标设定和每一次访问检查。督促病人遵守药物,以免未经授权的改 变或增加或减少他们的消费。在探访病人时,被告知必须正确进食,限制服用钠盐,告知每个人每天摄入的盐少于6 g,并产生少量盐(2 g /天);告诉病人体重

社区高血压管理模式

专科-全科医师团队在社区高血压管理的应用 高血压病是心脑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我国高血压病患者超过2亿[1],控制血压可有效减少心脑血管事件的发生。目前认为社区是控制高血压的主战场[2]。 专科- 全科组合模式为中心在全科医师团队服务制度下探索的一种社区慢性病服务管理模式。具体流程为: ①全科医师通过门诊发现全科医师团队标准化管理后仍不能控制的高血压患者,由团队中的防保人员将患者预约至三级医院在本社区卫生服务中心设立的专科门诊就诊,并于门诊前 1 d 确认,保证预约患者能按时就诊。 ②根据患者的病情由专科医师制定检查和治疗方案,每次组织3~4名全科医师轮流跟随专科医师学习高血压诊治方法。③由全科医师团队随访监测血压,根据患者检查及血压变化调整降压药物,患者可以随时来全科医师门诊就诊。若血压控制达标,纳入好转组及稳定组,若血压仍不达标,可多次预约专家门诊。 血压控制不佳的原因 因医师或药品原因的血压控制不佳,主要包括:①

医源性问题:患者每次就诊时,医师仅凭当时血压水平,未进行充分的问诊就修改治疗方案,造成换药过于频繁, 使血压波动。或用药不合理,如药物用量不足或未使用 利尿剂,或联合方案不正确。②药源性问题:药物的不 良反应使患者不能耐受,被迫停药和换药,影响血压的 控制。 2.2 专科- 全科模式对社区全科医师医疗水平的提高强化管理前,部分社区全科医师对各种降压药物的应用缺乏经验,缺乏联合用药的观念。强化管理后,短效降压药均改为长效降压药。 3 讨论 据世界卫生组织报告,在引起死亡的各种危险因素中,高血压位居首位,欧洲一般人群的高血压总患病率为30%~45%,并将随着年龄增长呈大幅上升趋势[3]。 我国老年高血压人群的治疗率和血压控制达标率仅为32.2% 和7.6%[4]。循证医学证据支持只有坚持长期的血压

我国高血压社区干预与管理模式概述

我国高血压社区干预与管理模式概述 陶剑文;宗丽艳;张怡婷;郁海东 【摘要】As the life style changes and life expectancy extends ,chronic non‐communicable diseases ,including hypertension ,are increasingly becoming the world's important public health problem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ommunity health service in our country provides an important basis for hypertension community intervention and management .The modes of hypertension community intervention and management in our country include communi‐ty comprehensive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ode ,three‐level management mode ,self‐management mode ,and the standardized management mode .In specific time and specific context ,these modes have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in blood pressure control at varying degrees ,but also have limitations .%随着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人均期望寿命的延长,高血压等慢性非传染性疾病正日益成为全球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社区卫生服务在我国的快速发展为高血压社区干预与管理提供了重要基础。我国高血压社区干预与管理模式主要有社区综合防治模式、三级管理模式、自我管理模式、社区规范化管理模式等,这些模式在特定的时期及特定的背景下,均不同程度地起到了控制血压的作用,但也存在着各自的局限性。 【期刊名称】《中国社会医学杂志》 【年(卷),期】2014(000)005 【总页数】3页(P302-303,304)

社区高血压研究(3篇)

社区高血压研究(3篇) 第一篇:社区高血压自我管理模式探究 摘要: 目的探索社区高血压自我管理新模式,针对上海市某区社区高血 压患者加以干预并进行效果评价。方法利用文献复习、专家讨论及相 关利益方分析等方法,并结合当地实际探索社区高血压自我管理新模式。从知情同意,自愿参与干预的1.5万例高血压患者中随机抽取1080例患者纳入干预组,并在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高血压管理库中随 机抽取未参与干预的588名患者作为对照组。通过协方差的秩和检验,比较干预组和对照组患者项目实施前和实施6个月之后在总体健康自评、获得卫生服务质量的评分等方面两次问卷调查数据的变化;通过协 方差分析,比较两组患者血压的变化情况。结果相较对照组,干预组 患者总体健康自评有明显改善(P<0.05)。干预组血压维持在较稳定 状态,对照组较干预前舒张压升高,干预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组与对照组相比,获得高血压病卫生服务质量方面,个 人主动性和卫生服务提供系统设计等维度的评分6个月的增加值差异 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基于社区高血压自我管理新型模式的 干预对改善高血压患者总体健康状况,稳定血压值,优化高血压服务 质量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 高血压;自我管理;干预模式;健康自评;服务质量评价;干预效果 目前,我国成人高血压病患者高达2.7亿,且患病率居高不下,呈逐年上升趋势,包括上海在内的部分省市调查显示,成人高血压患 病率达30%[1]。《中国卫生统计年鉴2002年》显示,每年用于高血压的医疗费用为318.9亿元,高血压导致的经济损失约占我国卫生总 费用的5.6%。国内外研究证明,控制高血压最有效的方法是社区防治[2],我国针对高血压病社区管理进行了积极探索,目前主要以三级 管理和自我管理、健康教育为主[3]。经过实践论证的慢性病管理模 型强调慢性病管理应由社区、卫生管理体系和医疗机构三方共同参与,旨在通过自我管理支持、循证指南支持、服务提供系统再造、社区资 源与联系、临床信息系统应用及卫生系统的政策支持等方面的改进, 为慢性病患者提供以患者为中心、高质量和连续性的自我管理支持, 最终改善患者健康结局[4]。目前,基于该模型对初级卫生服务组织 中包括高血压在内的多种慢性病服务进行改进的项目在国外已经被广 泛应用,并取得良好的成效[5]。因此,本研究以慢性病管理模型为 指导框架,结合当地实际情况,针对社区高血压患者管理中存有的三 高三低(患病率高、增长趋势高、危害性高,知晓率低、治疗率低、控 制率低)以及在实际工作中未能充分发挥高血压管理相关各方的作用, 未与社区卫生服务日常工作相结合等现状,探索建立一种整合各相关 部门资源,以家庭医生为责任主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技术依托、 社区高血压患者为主要服务对象的,由患者、卫生保健机构、社区和 政府一起参与的高血压自我管理新模式,加以实施并评价其效果,为 社区高血压病的管理及其他慢性病管理提供一个科学、可行、有效的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