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17-2018学年高中地理 第二章 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 第二节 我国的干旱、洪涝、寒潮与台风 课

2017-2018学年高中地理 第二章 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 第二节 我国的干旱、洪涝、寒潮与台风 课

课时1 干旱与洪涝

[学习目标定位] 1.了解我国干旱、洪涝灾害类型的主要特征及其成因。2.了解我国洪涝灾害的时空分布及主要影响因素。

一、我国的干旱灾害

1.主要特征:一是出现次数①多。二是②持续时间长,经常出现③季节连旱,时间长达数月,极少数干旱甚至长达几年。三是④影响的范围广。一般来说,我国北方地区平均⑤受旱率、

⑥成灾率高于南方地区。

2.成因

(1)降水方面的因素。我国季风气候区内,不同地区降水的⑦季节变化是形成全国季节性易旱地区分布的基础。长江以南地区在7、8月份降水较少,易形成⑧伏旱;华北和东北地区,易形成⑨春旱和⑩春夏连旱;西南地区⑪冬春连旱比较严重。

(2)水资源方面的因素。我国南方水多、耕地少,北方水少、耕地多。这种地区之间⑫水土资源的不平衡状况,是造成我国干旱灾害的重要因素。

(3)社会经济方面的因素。一是我国耕地⑬复种指数的增加,灌溉面积的扩大,造成农田需水量的增加;二是我国北方地区⑭冬小麦播种面积的增加,北方受⑮春旱威胁的农田面积进一步扩大;三是我国人口增加,导致生活用水量持续增大,工业的发展,又造成工业用水量、需水量不断增多。

思考

1.我国干旱、半干旱区为何不是严重旱灾区?

答案干旱对人类生命财产与生存条件造成了损害时,才称为旱灾。如果干旱发生在无人区,不会给人类带来灾害,也就不会形成旱灾,并且旱灾的严重程度与人口、经济的发达程度有关,人口越密集,经济越发达,同样程度的干旱造成的旱灾越严重。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虽然雨水不多,年年干旱,但由于人口稀疏,经济落后,因此并不是旱灾最严重的地区。2.华北地区冬季降水比春季少,为什么我们不说它“冬旱”更为严重?

答案春季正值冬小麦生长季节,降水少可能严重影响小麦的生长;冬季,春小麦越冬,处在休眠状态,降水少不影响小麦的生长与收成,因此不造成灾害。

二、我国的洪涝灾害

1.成因

(1)自然原因:由降雨尤其是暴雨所形成的。

夏季的⑯锋面雨带和热带气旋是直接引发暴雨的重要天气因素;气候异常所导致的长时间持续暴雨是我国洪涝灾害多发的直接原因。

(2)人为原因

植被破坏:水土流失加重,造成河流中下游地区泥沙淤积、河床抬高、河流排水不畅。

围湖造田:使湖泊对洪水的调蓄能力减弱。

2.时空分布

25西北内陆递减。⑱南方地区降水量大,雨季(1)空间分布:我国年降水量从⑰东南沿海向○

长,暴雨多,是洪涝灾害多发地区。

(2)时间分布:我国洪涝灾害多发生于春、夏、秋季,以夏季最为集中。

思考

3.你知道有哪些社会经济活动会加重洪涝灾害?

答案毁林开荒、围湖造田、修筑堤坝等。

4.洪水是否一定形成洪灾?

答案不一定。只有洪水溢出或者冲垮河岸、湖岸,对人类生产、生活带来灾害时,才形成洪灾。

5.为什么我国的七大江河流域是我国防洪和防治水土流失的重点区域?

答案我国的暴雨洪水主要分布在东部季风区的七大江河流域的中下游。这里农业和工业发达,人口和城市集中,洪涝可以导致严重的灾情,因此是防洪的重点地区;七大江河的中上游地区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水土流失状况,使得下游泥沙淤积,河道堵塞,直接影响中下游的排洪泄洪情况,因此七大江河流域也是我国防治水土流失的重点。

探究点一我国的干旱灾害

探究活动读“我国干旱灾害频次分布图”,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干旱频次大于30的地区是________平原、________________平原及________________流域。

(2)从水资源方面看,北方干旱灾害严重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从社会经济方面看,北方干旱灾害严重的原因有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华北长江中下游珠江

(2)北方水资源数量少、耕地多、水土资源不平衡、供需矛盾突出

(3)①北方耕地复种指数增加,灌溉面积扩大,造成农田需水量增加②北方地区冬小麦播种面积增加,受春旱威胁的农田面积扩大③北方地区人口多,工农业发达,生活和工农业用水量大

反思归纳我国旱灾的类型及成因

迁移应用1我国江南丘陵地区常有灾害性天气发生。据此回答(1)~(2)题。

(1)对该地区水稻生长影响较为严重的干热少雨天气一般发生在( )

A.3、4月

B.5、6月

C.7、8月

D.9、10月

(2)导致这种干热少雨天气的直接原因是( )

A.副高控制

B.湖泊减少

C.全球变暖

D.地形影响

答案(1)C (2)A

解析我国江南地区7、8月份由于受副高控制,盛行下沉气流,多晴热少雨天气,出现伏旱。

探究点二我国的洪涝灾害

探究活动下图示意洪涝年份鄱阳湖与长江相连河段的水位变化。读图,回答问题。

(1)说出滨湖地区洪涝灾害最可能发生的时间,简析产生洪涝灾害的自然原因。

(2)简述滨湖农业区防治涝灾可采取的主要措施。

答案(1)可能发生在6月~9月(夏秋季节)。

地势低洼,排水不畅;6月~9月雨季,降水多且集中;河湖均处于高水位,且河流水位更高,湖水难于外泄,甚至河水倒灌入湖。

(2)完善抗洪排涝系统;合理退田还湖;培育、推广耐涝作物;调整耕作制度和土地利用方式,减少灾损面积;开展防灾减灾教育,提高监测预警水平。(答三点即可)

反思归纳我国季风气候对洪涝灾害形成的影响

(1)夏季风的进退与降水的关系

(2)夏季风强弱与降水

夏季风强的年份,锋面雨带迅速推移到北方,北方降水多,形成涝灾;南方受副热带高压控制,降水少,多旱灾。夏季风弱的年份,锋面雨带长期控制南方,南方降水多,形成涝灾;北方受单一气团控制,多旱灾。

迁移应用2下图为“我国某区域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指出A地洪水灾害多发的月份,并分析其气候原因。

(2)指出A、B两地预防洪涝灾害应采取的不同措施。

答案(1)6月份。受夏季风影响,进入梅雨季节,降水量大,多暴雨。

(2)A地:植树造林;修建水库。B地:退耕还湖,疏浚湖泊;修建排水、分洪、堤防等水利工程。

解析解答本题首先要明确A、B两地的地理位置、地形特点、气候特点,从而根据自然灾害的形成与防治来组织答案。从图示经纬度、等高线来看,A地位于地势陡峻的河谷地带,处在北纬30°附近,受锋面雨带的影响,6月份降水集中易引发洪水灾害。A、B两地的地形条件、人类活动等方面不同,其预防洪涝灾害的措施应根据当地的具体条件进行回答。

干旱与洪涝错误!

1.下列不是我国干旱灾害多发原因的是( )

A.热带面积广,太阳辐射强

B.季风气候显著,大陆性强

C.降水季节分配不均

D.土壤保水性能差

答案 A

解析干旱是土壤和空气中缺水的现象,因此干旱的成因既与气候有关,也与土壤有关。

2.从气候和农业两方面考虑,我国春旱最严重的地区是( )

A.东北地区

B.西北地区

C.江淮地区

D.华北地区

答案 D

解析东北地区冬季积雪,春季融化使土壤墒情较好,有利于春耕生产;西北地区由于农业需水量相对较小,也没有严重的春旱;江淮地区由于地处秦岭—淮河以南的湿润地区,雨季来得较早,降水量较大,因此不存在春旱。华北地区由于雨季来得晚,春季气温回升快,蒸发旺盛,农业灌溉又需要大量的水源,因此春旱特别严重。

读下图,回答3~4题。

3.图中洪涝次数最多的河段是( )

A.川江河段

B.长江下游河段

C.荆江河段

D.金沙江段

4.该河段洪涝灾害多发的主要原因是( )

①上游支流多,呈扇形水系②流量季节变化大③河道弯曲,水流不畅④人们砍伐森林,围湖造田

A.①③

B.②③

C.③④

D.②④

答案 3.C 4.C

解析第3题,读图可知,洪涝次数最多的河段是长江中游的荆江河段。第4题,荆江河段河道弯曲,水流不畅,加上人类的乱砍滥伐,造成水土流失,泥沙淤积河道,河床抬高;围湖造田,导致湖泊调洪蓄洪能力下降,造成洪涝灾害频发。

5.读下图两幅图,分析回答下列问题。

(1)Ⅰ地区最严重的自然灾害是________;与其他的地区相比,Ⅳ地区各种自然灾害的发生具有________的特点。

(2)图中死亡人数最多的自然灾害是________________。

(3)综合所学知识,简要分析我国自然灾害多发的原因。

(4)分析近年来我国各种自然灾害发生频率和成灾强度上升的人为原因。

答案(1)旱涝联系性

(2)地震

(3)气候类型多样,季风气候显著,洪涝、暴雨、干旱等灾害频发;国土面积广大,地质条件复杂,滑坡、泥石流频发;地处世界两大地震带交界处,地震多发;海岸线长,常受台风、风暴潮侵袭。

(4)土地资源的过度使用、植被破坏、使水土流失、滑坡、泥石流加重,水旱灾害频发,风沙危害加大;围湖造田降低了调蓄洪水的能力;地下水超采,导致地面沉降,海水入侵、城市防洪工程标准降低导致内涝加重;大型工程建设造成地质灾害加剧;沿海红树林、珊瑚礁的破坏加剧了台风、风暴潮的威胁。

解析第(1)题,Ⅰ地区为华北地区,气候为温带季风气候,降水变率大,春旱夏涝灾害多发。Ⅳ地区为西南地区,地质灾害多发,且链发性强。第(2)题,地震具有突发性、强度大的特点,且多发生在夜间,所以造成的死亡人数最多。第(3)题,我国自然灾害多发,这与我国特有的自然地理环境有关。第(4)题,自然灾害发生频率和成灾强度上升主要与人类不合理的活动有关,不同地区人类的活动不同。山区——乱采滥伐;平原地区——围湖造田、过度开采地下水;草原地区——过度放牧等。

2017-2018学年高中地理 第二章 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 第二节 我国的干旱、洪涝、寒潮与台风 课

课时1 干旱与洪涝 [学习目标定位] 1.了解我国干旱、洪涝灾害类型的主要特征及其成因。2.了解我国洪涝灾害的时空分布及主要影响因素。 一、我国的干旱灾害 1.主要特征:一是出现次数①多。二是②持续时间长,经常出现③季节连旱,时间长达数月,极少数干旱甚至长达几年。三是④影响的范围广。一般来说,我国北方地区平均⑤受旱率、 ⑥成灾率高于南方地区。 2.成因 (1)降水方面的因素。我国季风气候区内,不同地区降水的⑦季节变化是形成全国季节性易旱地区分布的基础。长江以南地区在7、8月份降水较少,易形成⑧伏旱;华北和东北地区,易形成⑨春旱和⑩春夏连旱;西南地区⑪冬春连旱比较严重。 (2)水资源方面的因素。我国南方水多、耕地少,北方水少、耕地多。这种地区之间⑫水土资源的不平衡状况,是造成我国干旱灾害的重要因素。 (3)社会经济方面的因素。一是我国耕地⑬复种指数的增加,灌溉面积的扩大,造成农田需水量的增加;二是我国北方地区⑭冬小麦播种面积的增加,北方受⑮春旱威胁的农田面积进一步扩大;三是我国人口增加,导致生活用水量持续增大,工业的发展,又造成工业用水量、需水量不断增多。 思考 1.我国干旱、半干旱区为何不是严重旱灾区? 答案干旱对人类生命财产与生存条件造成了损害时,才称为旱灾。如果干旱发生在无人区,不会给人类带来灾害,也就不会形成旱灾,并且旱灾的严重程度与人口、经济的发达程度有关,人口越密集,经济越发达,同样程度的干旱造成的旱灾越严重。我国干旱、半干旱地区虽然雨水不多,年年干旱,但由于人口稀疏,经济落后,因此并不是旱灾最严重的地区。2.华北地区冬季降水比春季少,为什么我们不说它“冬旱”更为严重? 答案春季正值冬小麦生长季节,降水少可能严重影响小麦的生长;冬季,春小麦越冬,处在休眠状态,降水少不影响小麦的生长与收成,因此不造成灾害。 二、我国的洪涝灾害 1.成因 (1)自然原因:由降雨尤其是暴雨所形成的。

高中地理第2节 我国的干旱、洪涝、寒潮与台风(第1课时)干旱灾害和洪涝灾害案 湘教5

第二节我国的干旱、洪涝、寒潮与台风 第1课时干旱灾害和洪涝灾害 1.知道我国干旱、洪涝灾害类型的主要特征及其成因。(重点) 2.理解我国洪涝灾害的时空分布及主要影响因素.(重点) 3.学会运用资料分析我国干旱灾害和洪涝灾害的成因、时空分布。(重难点) [基础·初探] 教材整理1我国的干旱灾害 阅读教材P35~P37活动思考题,完成下列问题。 1。 2.成因 (1)降水方面

①降水量低于平均值。 ②在季风气候区内,降水的季节变化。 长江以南地区7、8月份 伏旱 华北、东北 地区春旱、春夏 连旱 西南地区冬春连旱 ③降水年际变化大。 (2)水资源方面: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之间水土资源的不平衡。 (3)社会经济方面:工农业生产用水量提高 ①耕地复种指数的增加,灌溉面积扩大. ②北方地区冬小麦播种面积增加。 ③我国人口的增加,导致生活用水量持续增大,而工业的发展,又造成工业用水量、需水量不断增多。 正误判断: (1)我国西北地区降水少,是干旱灾害最严重的地方。() (2)我国北方地区平均受旱率、成灾率高于南方地

区。() (3)我国江淮地区的伏旱主要受亚洲高压控制.() 【提示】(1)×华北地区是我国干旱灾害最严重的地方. (2)√①我国南方水多,耕地少;北方水少、耕地多。 ②我国北方降水少,雨季短,南方降水多,雨季长。③我国北方地区冬小麦播种面积增加,春季农田需水量增大。 (3)×我国江淮地区的伏旱主要受副热带高压控制。 教材整理2我国的洪涝灾害 阅读教材P37第7行~P42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1.成因 (1)自然原因:由降雨尤其是暴雨所形成的。 ①夏季的锋面雨带和热带气旋是直接引发暴雨的重要天气因素。 ②气候异常所导致的长时间持续暴雨,是造成我国洪涝灾害的直接原因。 (2)人为原因

高中地理 第二章 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 第二节 我国的干旱、洪涝、寒潮与台风学案 湘教版选修5

第二节 我国的干旱、洪涝、寒潮与台风 1.识记我国干旱、洪涝灾害的分布特征;寒潮的特点、入侵路径;台风的移动 路径。 2.理解我国旱涝灾害的成因。 3.理解寒潮、台风对我国的危害。 我国的干旱灾害 【自主学习】 1.特征 出现次数多;持续时间长;影响的范围广。 2.形成原因 (1)降水因素 降水的季节变化 (季节性易旱地区)⎩⎪ ⎨⎪⎧①长江以南:7、8月份伏旱②华北、东北:春旱和春夏连旱③西南地区:冬春连旱 降水的年际变化:降水年际变化大的地区,发生干旱的几率较大。 (2)水资源因素 (3)社会经济因素:工农业生产用水量提高。 ①耕地复种指数增加,灌溉面积扩大。 ②北方冬小麦播种面积增加。 ③人口的增加→生活用水量增大;工业发展→工业用水量、需水量增多。 1.我国的四个旱灾中心主要分布在哪些地区? 提示:华北地区、江淮地区、华南地区及西南地区。 2.我国旱灾最严重的区域在哪里?原因是什么? 提示:华北平原。原因:①华北平原是温带季风气候,降水集中于夏季,春季降水少,易发生春旱;②春季气温回升快,蒸发旺盛;③春季华北地区雨季还未来临,而农耕已经开始,农业用水量大;④人口稠密,工农业发达,需水量大。 【核心归纳】 我国旱灾的类型及成因

旱灾 类型 旱灾成因 自然原因人类活动 东北、 华北地 区 春旱 为主 春季气温回升快,蒸发旺盛,而雨季未到, 降水稀少 春季正值东北农作物播种期和 华北冬小麦生长发育的关键期长江以 南 伏旱 为主 7、8月份,雨带北移,该地受副高控制, 出现高温晴朗天气,形成“伏旱” 作物生长期、水电和城市用水 需求量大 西南地 区 冬春 连旱 为主 冬春季,西南气流和北方气流交汇于西南 地区的北部、东北部、东部,在那里形成 了连续阴雨天气;而该地区处于锋面以 西,为旱季 无论是该地区东北边缘的低温 阴雨天气还是该地区的低温干 旱天气,都对农作物的生长影 响很大 1.利用谚语理解记忆旱灾的区域特点 “三天一小干,五天一大旱”——东北夏旱 “春雨贵如油”——华北春旱 “春旱不算旱,夏旱减一半”——长江地区伏旱 2.图解我国四大旱灾地区的成灾原因 【跟踪训练】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干旱灾害是我国最主要的自然灾害之一。据统计,自然灾害中85%为气象灾害,而干旱灾害又占气象灾害的50%左右。 材料二我国各地降水季节分配表(占年总量的百分比)。 地区春雨夏雨秋雨冬雨 华南地区11 43 39 7 华北地区9.8 73 13 4.2 长江中下游22 45 18 15

高中地理:第二章第三节《我国的地震、泥石流与滑坡》教案湘教版选修5

第二章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 2.3 我国的地震、泥石流与滑坡 教案 [导入新课] 同学们!还记得什么是地质作用吗?(学生回答后教师再引导)地质作用有些进行得十分缓慢,不容易被人们觉察,如海陆变迁。但有些就进行得非常迅速、激烈,如山崩、地震、火山喷发等,往往造成地质灾害,危及人民的生命财产。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阅读我国地质灾害的特点 我国地质灾害的特点 1.种类齐 2.分布广 3.危害大 一、我国的地震灾害 说明:中国是世界上大陆地震最多的国家,地震不仅发生范围广、频度高、强度大,而且危害大,是世界上地震灾情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据不完全统计,从有记载到2000年,我国已发生破坏性地震1 009次,其中8级以上地震22次。20世纪中国发生6级以上地震650次,其中7~7.9级地震100余次,平均每年1次。震级最大的地震是西藏察隅的8.6级地震。20世纪以来,我国地震死亡人数约占全球地震死亡人数的50%。 【资料分析】阅读以下资料,分析总结我国地震灾害的特点。 资料一:我国地震记载史约有3800多年,记录史上的9000多次地震中,6级以上的破坏性地震有800多次,遍布除贵州、浙江两省和香港特别行政区以外所有的省、自治区、直辖市。8级以上的大地震有l8次,最大震级为8.5级,共有三次,即:l668年山东莒县郯城地震、l920年宁夏海原地震、l950年西藏察隅地震。l900年以来,中国死于地震的人数占全球地震死亡人数的53%;l556年陕西华县发生8.2级强地震,死亡80多万人,是历史上死亡人数最多的一次地震。l949年以来,l00多次破坏性地震袭击了22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其中涉及东部地区14个省份,造成27万余人丧生,占全国各类灾害死亡人数的54%,地震成灾面积达30多万平方千米,房屋倒塌达700万间。 资料二:从我国地震发生的空间位置的分布特点看,我国的深源地震仅出现于吉林的安图、珲春和黑龙江的穆棱、东宁、牡丹江一带,深度一般为400~600千米。它是环太平洋地震带深震群的一部分,是太平洋板块俯冲带以300倾角插入亚洲大陆之下,伸达我国东北的产物。震级为5~7.5级,因震源过深,一般无破坏作用。我国的中源地震主要有三处:一是台湾省东部的沿海,如基隆东北、花莲以东海域以及东南海域,深度为l00.270千米;二是西藏南部江孜、达旺附近,深度为l40~180千米;三是新疆西部的塔什库尔干、麻扎一带,深达100~160千米,它是兴都库什中源地震群的一部分。我国的浅源地震分布最为广泛,在深度上东西两部稍有差别,东部大都在30千米范围之内,西部稍深,有的可达40~50千米,在喜马拉雅山北麓一带有的深达60~70千米。总之,我国的深、中源地震仅分布于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一喜马拉雅地震带上。它们都处于不同板块相互交接部位,现代构造运动强烈,能影响到上地幔之中,而分布最广、为数最多的浅源地震大都在50千米以

2019高中地理第二章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第二节我国的干旱洪涝寒潮与台风学案含解析湘教版选修5

第二节我国的干旱、洪涝、寒潮与台风 ———————情景导入先思考——————— “三天一小干、五天一大旱”“春雨贵如油”“春旱不算旱、夏旱减一半”。 思考探究:上述谚语主要反映了我国哪种气象灾害的发生?分别对应我国的哪些地区? 提示:干旱。东北地区、华北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 ———————基础知识要记牢——————— .干旱的特征 多 出现次数 、持续 时间 长、影响范围广。 .干旱的成因 ()降水方面: ①影响的降水季节变化是形成全国季节性, 易旱地区分布的基础,不同季节降水量的变化对干旱形成有直接影响)) ②分布易产生伏旱,华北、东北:春旱和春夏连旱特别严重,西南地区:月至次年月为旱季,冬春连旱, 比较严重)) ()水资源方面:南方地区和北方地区之间水土资源不平衡。 ()社会经济方面:工农业生产用水量提高。 ① 耕地 增加,灌溉面积扩大。 复种指数 ②北方冬小麦播种面积增加。 我国人口增加, ③ 生活 用水量、工业用水量需水量增多。 ———————重点难点掌握好——————— 一、我国旱灾的特点与原因

二、我国干旱灾害的地区差异 ———————应用体验不可少——————— .(上海高考)我国特有的自然地理环境决定了我国自然灾害的多发性和严重性。读图回 答问题。

()据图概括年月我国各类气象灾害的空间分布状况。 ()根据我国东部地区雨带推移规律,说明年月华北地区和南方地区气象灾害发生的原 因。()近年来,西南地区连年发生旱灾。为了减轻旱灾对农业生产的影响,该区可以采取哪 些措施?解析:第()题,根据图示对气象灾害的空间分布进行描述。暴雨主要分布于华北、陕南 和陕甘交界地区且局部形成洪涝灾害;南方湖南、江西、福建等地区持续高温伏旱天气;旱灾主要分布于西南地区;福建、台湾受到台风侵袭。第()题,根据图示:年月我国华北地区受暴雨洪涝影响;南方地区受干旱影响。主要原因是北方受锋面雨带影响,南方地区受西北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控制。雨带位于副热带高压的北侧。第()题,对于干旱灾害的防治应加强旱灾(西南季风活动强度变化的)预测,为有效防灾做准备;适当减少水稻的种植面积,增加耐旱农作物的种植面积;加强农业投入,发展节水型农业,搞好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答案:()暴雨主要分布于华北、陕南和陕甘交界地区且局部形成洪涝灾害;南方湖南、 江西、福建等地区持续高温伏旱天气;旱灾主要分布于西南地区;福建、台湾受到台风侵袭。()华北地区:月我国东部雨带推进到本地区,夏季风与冷空气相遇,在此形成强烈降水, 并造成洪涝灾害。南方地区:因雨带北移,本地区此时受副热带高压控制,中心气流下沉,在其控制下天 气晴朗干燥,因此出现高温伏旱天气。()加强旱灾(西南季风活动强度变化的)预测,为有效防灾做准备;适当减少水稻的种植 面积,增加耐旱农作物的种植面积;加强农业投入,发展节水型农业,搞好农田水利基本建 设。(任答两点即可) .阅读下列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我国部分地区干旱灾害分布区域图。

浙江专用高中地理第二章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第二节第2课时寒潮与台风学案湘教版选修5

第2课时寒潮与台风 学考要求分析寒潮、台风等气象灾害的形成原因 一、影响我国的寒潮 【要点橈理】 1概念:寒潮是指规模较大、势力较强、温度较低的冷空气侵袭现象。 2?多发季节:冬半年。 3?特点:降温快、温度低、来势猛、风力强、规模大、范围广等。 4?来源:侵入我国的寒潮,主要来自北冰洋地区和西伯利亚北部。 5?入侵路径:中路:影响我国大部分地区,在长江以北地区以大风、降温为主,江南则发展为雨雪天气。 西路:对我国西北、长江以南以及华南地区影响较大。 东路:通常只影响到我国长江以北地区。 6?危害:寒潮造成的大风、降温对农牧业生产造成重大危害;带来的暴风雪会覆盖草场,造成"白灾”;还可引起沙尘暴,对交通运输也会造成不良影响。 【探究归纳】 寒潮的成因及防御

(1 )我国山脉走向对寒潮南下的影响:①东西走向的山脉阻挡了寒潮的南下,使寒潮的势 力越向南越弱。②南北走向的山脉形成冷空气的通道,使冷空气可以分流南下,影响到长江 中下游地区和两广地区甚至海南岛。 (2 )青藏高原和云贵高原不易受寒潮影响的原因:青藏高原由于海拔高于寒潮天气系统的上界,很少受到寒潮的影响。寒潮南下过程中,受到山脉的重重阻挡及地表摩擦力影响,势力逐渐减弱,加之云贵高原海拔较高,所以也不易受寒潮影响。 【学以致用】 读“寒潮入侵我国主要路径示意图”,完成下列问题。 (1)侵入我国的寒潮,主要来自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图中①②③三条寒潮路径分别是① 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③___________ 。其中, 路寒潮影响我国大部分地区,给江北地区造成________________ 天气,江南地区发展为____________ 天气。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寒潮入侵给我国草原牧区造成的灾害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影响我国的寒潮多来源于北冰洋地区和西伯利亚北部;并通过三条路径进入我国(西、 中、东),其中中路寒潮对我国影响较大;寒潮可能给我国牧区带来暴风雪灾害。 答案(1)北冰洋地区和西伯利亚北部 (2)西路中路东路中大风降温雨雪

高中地理《自然灾害与防治》答案

《自然灾害与防治》参考答案 第一章自然灾害概述 第一节自然灾害的概念与特点(一) 1.A 2.B 3.B 4.D 5.A 6.A 7.C8C. 9.B 10.D 1、(1)属于自然灾害。因为既是以自然异变为诱因,又造成人员、财产等受灾体的严重危害。 (2)斯里兰卡地狭人稠,苏门答腊岛人口稀少。 2.(1)是。云南盈江县的滑坡泥石流是由自然变异引起的,并严重危及了人类生命财产和生存条件。 (2)岩石自然社会 (3)周期性、联系性。 (4)可减轻性 第一节自然灾害的概念与特点(二) 1.C 2.A 3. A 4. D 5.B 6.C 7.A 8.C 1、(1)地震位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的交界地带,地壳运动比较活跃,多地震 (2)联系性严重性 (3)厄尔尼诺现象发生洪涝灾害渔业减产自然社会 2、(1)区域性、周期性、联系性、危害的严重性。 (2)由大气圈的自然变异活动引起的气象灾害。冷锋。具有范围广、强度大、持续时间长、危害严重等特点。 (3)不属于。因为南极地区没有常住人口,低温冰冻天气不会对人类的生命财产和生存条件构成危害。 第二节自然灾害的类型与分布(一) 1.C 2.B 3.B 4.D 5.C 6. B 7.C 8.B 1、(1)(淮河流域受副热带高压北缘影响,导致主要雨带转入江淮流域,或江淮流域汛期,或梅雨季节或出现持续强降雨。淮河干支流水位普通上涨。)多雨(梅雨)季节,持续强降雨。 (2)蓄洪区分洪是为了削减淮河洪峰对下游的影响,(或减少下游人民生命财产所受损失)。临淮岗洪水控制工程提高了淮河中下游防洪能力,(或几乎控制了淮河干流在其以上的全部洪水)。怀洪新河:分洪、除涝、灌溉、航运等 2、(1)时间:夏季。空间:多发生于河流中下游平原地区。 (2)自然原因:降水集中,多暴雨;地势低平,排水不畅;沿海地区多受风暴潮的影响。人为原因:河流上游植被破坏,水土流失,泥沙淤积河道;排水设施落后,排水能力不足。(3)淹没农田,造成农作物减产甚至绝收;淹没或围困村庄,造成巨大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损害公共设施,影响经济发展。 第二节自然灾害的类型与分布(二) 1.B 2.D 3. A 4.A5D 6B7.D8.B 9.A10.A 1、(1)④②

高中地理:2.2《我国的干旱、洪涝、寒潮和台风》教案(湘教版选修5)

2.2 我国的干旱、洪涝、寒潮与台风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能概括说出影响我国最深刻的四种气象灾害类型的主要特征。 2.会独立分析并明确阐述我国干旱灾害的形成原因、洪涝灾害的时空分布及主要影响因素、寒潮和台风的形成机制。 3.知道并能说出寒潮及台风带来的灾害性天气及其主要危害,能在图中指出寒潮入侵和台风登陆我国的主要路径。 4.提高对各种气象灾害成因的综合分析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案例分析,认识各种气象灾害的危害,提高对地理资料的分析、概括、总结能力。 2.通过读图分析,总结我国四种气象灾害的空间分布特点,培养地理空间思维。 3.通过综合分析我国干旱的形成原因、洪涝灾害的影响因素、寒潮和台风的形成机制及其与影响我国的天气系统间的关系,运用联系的、综合的分析方法,有效进行知识迁移,建立起联系的、整体的地理知识结构。 4.通过比较分析四种气象灾害在发生时间、影响地区、形成原因、基本危害等方面的异同,认清本质,寻找规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感受气象灾害对我国的深刻影响,充分认识到我国是一个多气象灾害的国家,增强忧患意识,激发对基本国情深入了解的愿望,增强使命感。 2.全面分析各种灾害的产生原因,探索灾害规律,培养求真务实的研究精神,正视灾害的发生,端正按规律办事的科学态度,强化防灾减灾意识。 3.掌握我国气象灾害的地域差异,进一步明确因地制宜防灾减灾的思路。 4.充分认识由于人类不合理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也会导致或加剧气象灾害的产生,从而强化人地协调发展的意识。 [教学重点] 每种气象灾害的特点、分布及成因 [教学难点] 每种气象灾害的成因分析 [教学媒体与教具] 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 3课时 [讲授过程] 第一课时 【新课导入】(投影资料)

高一地理我国的主要自然灾害试题答案及解析

高一地理我国的主要自然灾害试题答案及解析 1.下图是某高速公路沿线四处道路地质剖面图,其中易发生滑坡的是( ) 【答案】C 【解析】 易导致滑坡的条件是①坡陡;②岩性疏松;③岩层倾斜与坡向一致;④植被覆盖差。①图花岗岩岩性坚硬、②图山坡岩层完整、④图岩层倾斜与坡向相反,都不易导致滑坡发生,③图符合滑坡条件。选项C正确。 【考点】该题考查滑坡地质灾害形成的条件。 2.我国是一个地质灾害多发的国家。下列各地中,最易发生泥石流的是() A.横断山区B.塔里木盆地 C.内蒙古高原D.珠江三角洲 【答案】A 【解析】泥石流多发地区的因素有:气候是降水集中,地形是崎岖,起伏大,地质构造是岩石破碎,易发生滑坡,泥石流。所以我国西南地区最容易发生泥石流。泥石流的发生应符合地形起伏大、地表物质破碎、多暴雨、植被破坏严重等条件,故选A项。 【考点】本题考查影响我国的自然灾害。 3.针对我国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的国情,开展防灾减灾活动,对我国的生产建设和人民生活意义重大。下列工程中,属于防灾减灾设施建设的是() ①兴建长江三峡大型水利枢纽;②兴建长江、黄河中上游防护林工程;③修建“西气东输”管道; ④在沿海一带修建海防林工程;⑤兴建广东大亚湾和阳江核电站;⑥加固长江、黄河、珠江大堤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⑤C.①②③⑥D.①②④⑥ 【答案】D 【解析】“西气东输”工程属于我国的能源跨区域调配工程,兴建广东大亚湾和阳江核电站属于新能源的开发,针对我国的能源分布不均和能源不足问题,故不属于防灾减灾设施建设。 【考点】本题主要考查对我国影响最大的自然灾害和解决的措施。 点评:本题难度低,学生只要掌握我国的主要工程建设及其主要的作用即可判断,选择恰当的解题方式是解题的关键。组合选择题可用排除法。 4.在我国的自然灾害中,最为常见且危害范围较广的是 A.干旱与地震B.台风与滑坡 C.洪涝与干旱D.泥石流与寒潮 【答案】C 【解析】由于我国的季风气候影响范围广泛,受季风气候,降水量的季节变化、年际变化大的影响,旱涝灾害是影响我国最为常见,危害范围较广的自然灾害。 【考点】本题考查影响我国的自然灾害。

高中地理 第2章 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 2.1 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与分布教案 高二地理教案

第二章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 2.1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与分布 【新课导入】自古以来,我国就是一个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地球上的各种自然灾害在我国几乎都有发生,而洪涝、干旱、台风、寒潮、地震、泥石流、滑坡以及虫灾、鼠灾等危害尤为严重。我国自然灾害有何特点?分布情况怎样?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学习。 【板书】第三章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 第一节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与分布 一、我国自然灾害的特点 【分组活动1】将全班学生分成六个小组,分别交流自己上网查阅的中国自然灾害事例。然后进行汇总,在全班交流发言。 【学生发言,教师汇总】略 【分组活动2】教师将各组指定为我国的不同地区,如:东北地区、华北地区、西北地区、长江中下游地区、华南地区、西南地区等,归纳出本区存在的主要自然灾害类型及主要发生时间。每组选派一名负责人,汇报本组的学习结果,并将学生说出的自然灾害按地区汇总到黑板上。由此总结出:我国自然灾害具有“种类多”、“频率高”、“分布范围广”、“地域差异大”的特点。 各地区自然灾害分布种类如下图所示: 【实践活动】阅读课本32页材料“自然灾害对我国社会经济的巨大影响”,回答问题。 1.进行课外调查,了解家乡有哪些自然灾害,举一实例说明其对社会经济的危害。 2.上网查阅有关资料,了解最近某年我国自然灾害所造成的损失情况。 【点拨】1.(略)因地而异,据具体材料分析。 2.近l0年来,我国每年自然灾害造成的经济损失都在1000亿元以上,常年受灾人口达2亿人次。中国是世界上灾害频发、受灾面广、灾害损失严重的国家。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生产规模的扩大和社会财富的增长,灾害造成的损失也逐年上升。1998年长江、松花江、嫩江的特大洪水,l999年太湖流域的洪涝灾害,1999年至2001年严重的持续干旱,加上台风、地震等灾害所造成的损失远远超出1000亿元。 【承转】影响我国的自然灾害种类很多,主要是气象灾害和地质灾害。 【读图分析】读“我国气象灾害分布图”和“我国地质灾害分布图”,分析、总结我国自然灾害的空间分布特点。

高中地理 我国的干旱、洪涝、寒潮与台风(第1课时)干旱灾害和洪涝灾害练习 湘教5

第2章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第2节我国的干旱、洪涝、寒潮与台风(第1课时)干旱灾害和洪涝灾害 [学业达标] 读“我国旱涝灾害分布示意图”,完成1~2题。 1.P和Q地常常此旱彼涝,主要原因是() A.夏季风的进退B.海陆位置不同 C.台风影响先后D.用水季节变化 2.旱涝灾害都严重的地区多() A.人口稀少B.经济落后 C.平原地形D.高原和盆地 【解析】夏季风由南向北推进,降水区域也由南向北推进,若夏季风推进速度异常,则往往造成南北此旱彼涝的现象。东部平原地区地形平坦,排水不畅,且受夏季风影响明显,因而旱涝灾害严重。 【答案】1。A 2.C

据中国水利部权威人士披露,中国山洪灾害防治区内水土流失面积达169。8万平方公里,占全国水土流失面积的46.52%,土壤侵蚀类型以水蚀为主,水蚀面积为145。27万平方公里。据此回答3~4题。 3.中国是世界上山洪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这是由于() ①地处东亚季风区②复杂的地形地质条件、独有的地貌特征③人口与水土资源矛盾突出④干旱区面积广大 A.①②B.③④ C.①②③D.②③④ 4.中国山洪灾害尤以暴雨型山洪灾害发生最为频繁,危害也最为严重,其主要分布区为() A.西北内陆B.青藏高原 C.华北平原D.长江流域 【解析】第3题,山洪灾害形成的基本条件,一是地形地质条件复杂,二是降水较多。第4题,我国长江流域大多地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降水多且多暴雨,山区面积广大,因此暴雨型山洪灾害频发.

【答案】3。C4。D 5.下图为“我国干旱灾害发生示意图”,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下列问题. (1)河南省干旱灾害频数在________以上。 (2)干旱灾害频数大于30的地区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地形区)。 (3)我国干旱灾害严重的地区主要分布在气候比较湿润的季风区,其原因是什么? (4)为减轻旱灾,应采取的措施有哪些? 【解析】结合图例可读出河南省的干旱灾害频数在20以上,干旱灾害频数大于30的地区有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珠江三角洲(或华南地区)。我国气候

高中地理知识点-选修5 自然灾害与防治-我国主要自然灾害-中国的水文灾害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选修5 [人教版] 第二章中国的自然灾害 第三节中国的水文灾害 教学目标: 1.基于地图分析,说明中国洪水灾害的地理分布。 2.从自然原因(孕灾环境)和人文原因(受灾体)的相互关系上,理解长江中下游构成水文灾害多发区的原因。 3.结合中国人口和耕地的分布特点,阐述中国水文灾害灾情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 重点:①洪涝灾害和风暴潮灾害的分布、成因、危害及灾情特点 ②长江中下游地区构成水文灾害多发区的原因 难点:长江中下游地区构成水文灾害多发区的原因 教具准备:有关挂图、图片等 教学方法:比较法、图示分析法、图示法等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我国海陆兼备,地势西高东低,河流落差大,主要河流东流入海。东部平原和低地集中,是我国江河洪水和雨涝灾害易发的区域。沿海地区主要受风暴潮、海浪、海水入侵等水文灾害的影响。 一、洪水灾害 1、我国洪水灾害分布总的特点:东部多,西部少;沿海多,内陆少;平原低地多,高 我国多年平均日降水量(致灾因子)大于等于50毫米的日数在4天以上的城市主要分布在东南部地区。其中武汉、长沙、南昌、福州、南宁、广州、海口、香港、澳门、台北等城市是百万人口以上的特大城市。 2、暴雨洪水——影响我国范围最广、时间最长、危害最大的洪水灾害。 (1)暴雨成因:台风、锋面等天气系统带来的暴雨 (2)发生时间:与暴雨的时空分布高度一致,在东部季风区,暴雨集中发生在每年的4—9月,自南向北推移。 图2.19表明我国洪水频率在5次以上的城市分布状况。 结合河流分布,可以看出: ①根据洪水的来源,洪水灾害分为暴雨洪水、融雪洪水和冰凌洪水等。 ②融雪洪水:主要分布在我国西北和东北山区。受气温升高制约,融雪洪水一般发生在每年的4—5月,冰川融水形成的洪水主要发生在7~8月。

高中地理 第二章 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 第二讲 我国的地震、滑坡与泥石流教案(含解析)高二地理教案

【第二讲我国的地震、滑坡与泥石 流】之小船创作 一、地震 1.地震的基本特点 (1)分布范围广。 (2)地震频率高,强度大。 (3)地震震源浅,危害大。 2.地震的成因 (1)构造运动是大多数地震形成的最初动力。 (2)我国位于太平洋板块、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的交会处。 (3)我国处于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之间。 3.地震的分布 (1)我国的地震分布是不均匀的。 (2)总的来说,大陆东部地震活动比西部弱。 二、泥石流灾害 1.主要类型

⎩⎪⎨⎪⎧ 暴雨泥石流:发生在西部和半湿润、半干旱 地区气候过渡带的山地环境中冰川泥石流:主要发生在东经102°以西的高 原上 2.形成 因素⎩⎪⎨⎪⎧ 自然因素:地形地貌、地质构造、水文气象、 暴雨决定性因素等人为因素:乱砍滥伐森林、不当的开挖、堆 积等 3.分布 界线 界线以西 界线以东 燕山、太行山、龙门山、邛崃山、大 凉山、乌蒙山一线为界 为主要发育地区,呈带状或片状分布 呈零星分布 三、滑坡 1.成因⎩⎪⎨⎪⎧ 内在因素:岩体或土体的性质、内部结构 以及外表形态等外部因素:地下水活动、暴雨主要外部因素、 地震、河流冲刷、人工爆破等 2.主要活动期:每年的6~8月。 3.分布 界线 大致以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为界 差异 东西 差异 东部 稀疏 西部 较为密集,秦岭—川西—滇西山地为极密集区

省际差异频率最高的是四川省,其次是陕西、云南、甘肃、青海、贵州等省 考点| 我国主要的地质灾害 [考点整合] 1.地震、泥石流与滑坡的成因、特点与分布地质灾害多发原因特点分布 地震灾害位于太平洋板块、亚欧板 块和印度洋板块的交会 处,处于世界两大地震带 ——环太平洋地震带和 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 带之间 分布范围广;频 率高,强度大; 震源浅,危害大 分布不均,震中呈条带状分布。西 部主要的地震带有天山、昆仑山、 喜马拉雅山、阿尔泰山、祁连山和 红河地震带,东部有台湾地震带, 东南沿海、郯城—庐江、河北平原、 汾渭、燕山和秦岭地震带 滑坡和泥石流灾害多山的地形、雨量集中、 森林覆盖率低及人为因 素的不良影响 范围广、危害大 泥石流的分布以燕山、太行山、龙 门山、邛崃山、大凉山和乌蒙山一 线以西为主要发育区;滑坡大致以 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 山以西较为密集 最常发生的地质灾害为地震、滑坡、泥石流,而这些灾害存在着密切的关联性,再加上气候和地形的特点,就造成了这里的多种地质灾害的群发性特点。 3.滑坡 结合滑坡发生区的剖面图分析如下: [应用体验] 堰塞湖是指河道因山崩、冰碛物、泥石流或火山熔岩阻塞而成的湖泊。下图为“‘5·12’”汶川地震中北川县地

[配套K12]2017-2018学年高中地理 第二章 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 第二节 我国的干旱、洪涝、

课时2 寒潮与台风 [学习目标定位] 1.能概括说出影响我国最深刻的寒潮和台风的主要特征。2.学会独立分析并明确阐述我国寒潮和台风的形成机制。3.知道寒潮及台风带来的灾害性天气及其主要危害,了解寒潮入侵和台风登陆我国的主要路径。 一、影响我国的寒潮 1.概念:寒潮是指规模较大、势力较强、温度较低的冷气流侵袭现象。它是①冬半年我国的主要气象灾害。 2.特点:寒潮具有②降温快、温度低、来势猛、③风力强、规模大、④范围广的特点。 3.主要路径:侵入我国的寒潮主要来自⑤北冰洋地区和⑥西伯利亚北部。寒潮入侵我国的主要路径主要有三条。 a⑦西路,b⑧中路,c⑨东路。 4.危害:一是对北方的农作物如冬小麦会造成⑩冻害;二是南方的经济作物如柑橘、香蕉等

有可能被冻死;三是在草原牧区,暴风雪覆盖草场,造成“⑪白灾”;四是在干燥地区,寒潮可以引起⑫沙暴;五是寒潮可以造成通信和输电线路中断。 思考 1.一提到寒潮,人们自然就会想到它的“过”,那么寒潮对人类有益处吗? 答案有益处。(1)寒潮有助于地表的热量交换;(2)寒潮是风调雨顺的保证,能缓解我国冬季的旱情;(3)寒潮带来的低温是最有效的“天然杀虫剂”,能减轻作物的病虫害;(4)寒潮能带来风力资源,是一种无污染的宝贵动力资源。 2.寒潮暴发后,在我国不同的地区强度有明显差异吗? 答案侵入我国的寒潮强度,在不同的地区有明显的差异。在我国,寒潮强度以西北和东北地区最强,向华中、华南地区逐渐减弱,沿海和青藏高原地区最弱。寒潮在南下的过程中,受山脉的层层阻挡和地表摩擦力的影响,强度逐渐变弱。 3.寒潮只产生降温、大风天气,不产生降水过程吗? 答案这种认识是片面的。寒潮侵袭时,不仅引起流经地区剧烈降温和大风天气,也可能产生降水过程。冬半年,寒潮天气突出表现为大风和降温。在淮河以北,由于空气比较干燥,很少降水,有时偶有降雨;淮河以南暖空气比较活跃,含有水汽较多,降水机率多一些。 二、影响我国的台风 1.概念:台风是西太平洋热带地区热带气旋的通称。我国是世界上受台风影响较重的少数几个国家之一。 2.形成:广阔的北太平洋西部热带洋面,海水蒸发旺盛,湿热的空气上升,水汽凝结成云而释放出大量的热能,这是台风⑬能量的主要来源。二是受⑭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四周的空气辐合旋转靠近台风中心,湿热空气从高层辐散流走。如此循环,导致台风的形成。 3.多发季节:影响我国的台风常发生在每年的5~10月,尤其是⑮7~9月最多。 4.台风的路径:台风的路径主要有三条。一是台风生成后,从菲律宾以东洋面向⑯西移动,进入南海,在我国⑰广东、⑱海南沿海或越南沿海登陆;二是台风从菲律宾以东 21江苏沿海一带登洋面向西北方向移动,穿过⑲台湾岛或⑳琉球群岛,在我国福建、浙江和○ 陆;三是台风转向东北,袭击日本群岛和朝鲜半岛。 5.台风的影响:台风造成的损失呈逐年上升趋势;但台风带来的降水可以缓解旱情,降温消暑。 思考 4.高纬度的海洋上也会形成台风吗? 答案不会。广阔的高温洋面是台风形成、发展的必要条件。一般海温低于26.5℃的洋面,不会有台风发生。 5.全球台风发生次数最多区域在哪里? 答案西北太平洋热带洋面。

(浙江专用)2021学年高中地理第二章我国主要的自然灾害第二节第1课时我国的干旱、洪涝、寒潮与台风学

第1课时干旱与洪涝 学考要求分析干旱、洪涝等气象灾害的形成原因 一、我国的干旱灾害 1.主要特征:出现次数多,持续时间长、影响范围广。 2.形成原因 〔1〕降水方面的因素:降水量低于平均值就容易出现干旱。 〔2〕水资源方面的因素:地区之间水土资源的不平衡状况,是造成旱灾的重要因素。〔3〕社会经济方面的因素:近几十年来我国工农业生产用水量的提高。 我国旱灾的类型及成因 分区 旱灾 类型 旱灾成因 自然原因人类活动 东北、 华北地区春旱 为主 春季气温上升快,蒸发旺盛,而雨季未 到,降水稀少 春季正值东北农作物播种期和 华北冬小麦生长发育关键期, 故有“春雨贵如油〞的说法 长江以南伏旱 为主 7、8月份,雨带北移,该地受副热带高 压控制,出现高温晴朗天气,形成“伏 旱〞 作物生长期、水电和城市用水 需求量大 西南地区冬春 连旱 为主 冬春季,西南气流和北方气流交汇于西 南地区的北部、东北部、东部,在那里 形成了连阴雨天气;而该地区处于锋面 以西,为旱季 无论是该地区东北边缘的低温 阴雨天气还是该地区的低温干 旱天气,都对农作物的生长影 响很大 [特别提示]旱灾多发中心的旱灾成因及防御措施〔1〕图示法理解我国四个旱灾多发中心的旱灾成因

〔2〕防御干旱的措施 防御干旱应采取多种措施。因地制宜地实行农林牧相结合的农业构造,改善干旱区农业生态环境,有利于减轻和防止干旱的威胁;在干旱多发地区,选择耐旱的作物;开展农田水利根本建立,营造防护林,改良耕作制度等,这都是防御干旱的有效措施。另外,加强宣传教育,培养人们的节水意识,在日常生产和生活中节约用水,防治水污染以减少水质性缺水,跨流域调水等都可以缓解缺水问题。 阅读材料,答复以下问题。 干旱是在一定地区一段时期内近地面生态系统和社会经济水分缺乏时的一种自然现象,它普遍地存在于世界各地,频繁地发生于各个历史时期。干旱灾害不仅是自然问题,也是社会问题。中国大局部属于亚洲季风气候区,降水量受大气环流、海陆分布、地形等因素影响,在区域间、季节间和多年间分布很不均衡,因此旱灾发生的时期和程度有明显的地区分布特点。 〔1〕读上图可知,进入2021年以来,在我国图示地区重干旱范围不断扩大,逐步从省扩展到、、等省区。 城市降水总量〔mm〕 〔2021、11~ 2021、2〕 平均气温〔℃〕 〔2021、11~ 2021、2〕 前期降水 总量〔mm〕 〔2021 、6~ 2021、10〕

高中地理第二章中国的主要自然灾害2.2煤炭、石油资源的利用与保护教案中图版选修6(2021学年)

2017-2018学年高中地理第二章中国的主要自然灾害2.2 煤炭、石油资源的利用与保护教案中图版选修6 编辑整理: 尊敬的读者朋友们: 这里是精品文档编辑中心,本文档内容是由我和我的同事精心编辑整理后发布的,发布之前我们对文中内容进行仔细校对,但是难免会有疏漏的地方,但是任然希望(2017-2018学年高中地理第二章中国的主要自然灾害 2.2 煤炭、石油资源的利用与保护教案中图版选修6)的内容能够给您的工作和学习带来便利。同时也真诚的希望收到您的建议和反馈,这将是我们进步的源泉,前进的动力。 本文可编辑可修改,如果觉得对您有帮助请收藏以便随时查阅,最后祝您生活愉快业绩进步,以下为2017-2018学年高中地理第二章中国的主要自然灾害 2.2 煤炭、石油资源的利用与保护教案中图版选修6的全部内容。

2。2 煤炭、石油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课标要求 1.举例说明非可再生资源耗竭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并说出人类采取的相应措施. 2.根据相关资料,说出非可再生资源开发过程中应采取的环境保护措施。 ●课标解读 1.通过举例让学生感受和理解煤炭石油资源在开采过程、运输过程、加工过程和利用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 2.根据相关资料让学生掌握煤炭、石油的开发中应采取的环境保护措施。 3.通过举例让学生了解非可再生资源的耗竭对人类的影响,并引导学生分析人类采取的相应措施。 ●新课导入建议 利用油船原油外泄造成的海洋污染和生态破坏的事例导入新课--煤炭、石油资源的利用与保护。 ●教学流程设计 ①看教材P24~26填写[课前自主导学]中的“知识1、煤炭、石油的开发和利用对环境的影响”并完成[思考交流]1;②看教材P26~28填写[课前自主导学]中的“知识2、煤炭、石油的开发中应采取的环保措施”并完成[思考交流]2;③看教材P29~30填写[课前自主导学]中的”知识3、非可再生资源的耗竭对人类的影响"并完成[思考交流]3。→步骤1:导入新课,教师通过提问,检查预习效果。 ↓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