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2022年度《病理科指南合集最新》

2022年度《病理科指南合集最新》

2022年度《病理科指南合集最新》

2022年度病理学指南

(点击文章标题查看)

胃肠间质瘤病理诊断临床实践指南(2022版)

前列腺癌同源重组修复基因检测及变异解读专家共识

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病理诊断专家共识

睾丸生殖细胞肿瘤规范化标本取材及病理诊断专家共识

肝内胆管癌病理诊断专家共识(2022版)

软组织和骨肿瘤免疫组织化学检测专家共识(2022版)

喉癌前病变及浸润癌病理诊断专家共识(2022版)

中国乳腺导管原位癌病理诊断共识(2022版)

软组织和骨肿瘤分子病理学检测专家共识(2022版)非小细胞肺癌细针穿刺细胞学标本基因检测专家共识

免疫组化在乳腺病理中的应用共识(2022版)

2021年度病理学指南

(点击文章标题查看)

2021年度共识与指南集锦

克罗恩病小肠狭窄组织病理学评分标准化的国际共识

宫颈液基细胞学的数字病理图像采集与图像质量控制中国专家共识

癫痫外科手术切除脑组织的规范化取材和标本处理流程指南BRCA1/2数据解读中国专家共识(2021版)

肾细胞癌分子病理研究进展及检测专家共识(一)

肾细胞癌分子病理研究进展及检测专家共识(二)

子宫肉瘤病理诊断规范

唾液腺肿瘤病理诊断规范

非小细胞肺癌分子病理检测临床实践指南(2021版)

黑色素瘤病理诊断临床实践指南(2021版)

前列腺癌规范化标本取材及病理诊断共识(2021版)

肺肉芽肿性疾病病理诊断原则及流程专家建议

儿童视网膜母细胞瘤规范化病理诊断共识

非小细胞肺癌新辅助治疗疗效病理评估专家共识

肾细胞癌规范化取材和病理诊断共识

儿童横纹肌肉瘤病理诊断规范化专家共识

膀胱浸润性尿路上皮癌PD-L1(SP263)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病理专家共识

中国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病理诊断共识(2020版)

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诊断与治疗中国指南(2021年版)

实体肿瘤PD-L1免疫组织化学检测专家共识(2021版)

中国非小细胞肺癌RET基因融合临床检测专家共识

中国尿路上皮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检测临床病理专家共识2018-2020年度病理学指南

(点击文章标题查看)

呼吸系统:

中国非小细胞肺癌PD-L1表达检测临床病理专家共识中国非小细胞肺癌ALK检测临床实践专家共识

早期(非黏液型附壁生长方式)肺腺癌冷冻切片病理诊断专家共识

中国间变性淋巴瘤激酶阳性、ROS1阳性非小细胞肺癌诊疗指南中国特发性肺纤维化临床-影像-病理诊断规范

结核病病理学诊断专家共识

消化系统:

ESD 标本病理学评估指南

中国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病理学诊断共识

肠道EB病毒感染组织检测和病理诊断共识

炎症性肠病诊断与治疗的共识意见(2018年·北京)胃肠道腺瘤和良性上皮性息肉的病理诊断共识

胃食管反流病、Barrett食管和食管胃交界腺癌病理诊断共识慢性胃炎及上皮性肿瘤胃黏膜活检病理诊断共识

活检标本炎症性肠病规范化病理诊断建议

结直肠癌分子生物标志物检测专家共识

泌尿生殖系统:

子宫内膜癌病理诊断规范

肾细胞癌规范化取材和病理诊断共识

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病理诊断规范

肿瘤病理诊断规范(卵巢癌及交界性上皮性肿瘤)

乳腺癌:

乳腺癌新辅助治疗的病理诊断专家共识(2020版)

乳腺癌HER2检测指南(2019版)

肿瘤病理诊断规范(乳腺癌)

乳腺癌新辅助化疗后的病理诊断专家共识

基于下一代测序技术的BRCA1/2基因检测指南(2019版)

基于下一代测序技术的BRCA基因检测流程中国专家共识

儿科:

儿童和青少年侵袭性成熟B细胞非霍奇金淋巴瘤诊疗专家共识儿童心肌炎诊断建议(2018年版)

儿童肾母细胞瘤病理诊断共识

外周神经母细胞性肿瘤病理诊断共识

儿童炎症性肠病诊断和治疗专家共识

儿童罕见肿瘤或疾病的病理诊断

肝母细胞瘤病理诊断专家共识

其他肿瘤:

慢性胰腺炎组织病理学最新国际共识编译(一)

慢性胰腺炎组织病理学最新国际共识编译(二)

胰腺癌新辅助治疗的共识及争议

软组织和骨肿瘤分子病理学检测专家共识(2019年版)

中国黑色素瘤规范化病理诊断专家共识

淋巴组织肿瘤病理诊断规范

胸部肿瘤经皮穿刺活检中国专家共识

流式细胞学在非霍奇金淋巴瘤诊断中的应用专家共识

肿瘤病理诊断规范(卵巢癌及交界性上皮性肿瘤)

其他:

关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期间病理科工作的指导意见(试行)

非特异性间质性肺炎病理诊断中国专家共识(草案)

2019 新冠病毒肺炎临床实验室检测生物安全防护指南荧光原位杂交检测技术共识

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技术共识

2022年度《病理科指南合集最新》

2022年度《病理科指南合集最新》 2022年度病理学指南 (点击文章标题查看) 胃肠间质瘤病理诊断临床实践指南(2022版) 前列腺癌同源重组修复基因检测及变异解读专家共识 朗格汉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病理诊断专家共识 睾丸生殖细胞肿瘤规范化标本取材及病理诊断专家共识 肝内胆管癌病理诊断专家共识(2022版) 软组织和骨肿瘤免疫组织化学检测专家共识(2022版) 喉癌前病变及浸润癌病理诊断专家共识(2022版) 中国乳腺导管原位癌病理诊断共识(2022版) 软组织和骨肿瘤分子病理学检测专家共识(2022版)非小细胞肺癌细针穿刺细胞学标本基因检测专家共识 免疫组化在乳腺病理中的应用共识(2022版) 2021年度病理学指南 (点击文章标题查看) 2021年度共识与指南集锦 克罗恩病小肠狭窄组织病理学评分标准化的国际共识 宫颈液基细胞学的数字病理图像采集与图像质量控制中国专家共识 癫痫外科手术切除脑组织的规范化取材和标本处理流程指南BRCA1/2数据解读中国专家共识(2021版) 肾细胞癌分子病理研究进展及检测专家共识(一) 肾细胞癌分子病理研究进展及检测专家共识(二) 子宫肉瘤病理诊断规范 唾液腺肿瘤病理诊断规范

非小细胞肺癌分子病理检测临床实践指南(2021版) 黑色素瘤病理诊断临床实践指南(2021版) 前列腺癌规范化标本取材及病理诊断共识(2021版) 肺肉芽肿性疾病病理诊断原则及流程专家建议 儿童视网膜母细胞瘤规范化病理诊断共识 非小细胞肺癌新辅助治疗疗效病理评估专家共识 肾细胞癌规范化取材和病理诊断共识 儿童横纹肌肉瘤病理诊断规范化专家共识 膀胱浸润性尿路上皮癌PD-L1(SP263)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病理专家共识 中国胃肠胰神经内分泌肿瘤病理诊断共识(2020版) 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诊断与治疗中国指南(2021年版) 实体肿瘤PD-L1免疫组织化学检测专家共识(2021版) 中国非小细胞肺癌RET基因融合临床检测专家共识 中国尿路上皮癌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检测临床病理专家共识2018-2020年度病理学指南 (点击文章标题查看) 呼吸系统: 中国非小细胞肺癌PD-L1表达检测临床病理专家共识中国非小细胞肺癌ALK检测临床实践专家共识 早期(非黏液型附壁生长方式)肺腺癌冷冻切片病理诊断专家共识 中国间变性淋巴瘤激酶阳性、ROS1阳性非小细胞肺癌诊疗指南中国特发性肺纤维化临床-影像-病理诊断规范 结核病病理学诊断专家共识 消化系统:

病理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

病理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指导和加强医疗机构病理科的规范化建设和管理,促进病理学科的发展,提高病理诊断水平,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和《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指南。 第二条设置病理科的医疗机构参照本指南建设和管理。 第三条医疗机构病理科是疾病诊断的重要科室,负责对取自人体的各种器官、组织、细胞、体液及分泌物等标本,通过大体和显微镜观察,运用免疫组织化学、分子生物学、特殊染色以及电子显微镜等技术进行分析,结合病人的临床资料,做出疾病的病理诊断。具备条件的病理科还应开展尸体病理检查。 第四条因诊断需要取自人体的组织应按病理送检项目要求,及时完整送病理科检查。 第五条医疗机构内的病理科应当集中设置,统一管理。 第六条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加强指导和监督,医疗机构应加强病理科的规范化建设和管理,保证病理科按照安全、准确、及时、经济、便民和保护患者隐私的原则,开展病理诊断工作。 第二章执业条件 第七条病理科应当具备与其功能和任务相适应的场所、设施、设备和人员等条件。 第八条二级综合医院病理科至少应当设置标本检查室、常规技术室、病理诊断室、细胞学制片室和病理档案室;三级综合医院病理科还应当设置接诊工作室、标本存放室、快速冰冻切片病理检查与诊断室、免疫组织化学室和分子病理检测室等。其他医疗机构病理科应当具有与其病理诊断项目相适应的场所、设施等条件。 第九条病理科的人员配备和岗位设置应满足完整病理诊断流程及支持保障的需要。其中医师按照每百张病床1-2人配备,承担教学和科研任务的医疗机构应适当增加。病理科技术人员和辅助人员按照与医师1:1的比例配备。 第十条病理科专业技术人员应当具有相应的专业学历,并取得相应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出具病理诊断报告的医师应当具有临床执业医师资格并具备初级以上病理学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经过病理诊断专业知识培训或专科进修学习1-3年。快速病理诊断医师应当具有中级以上病理学专业技术任职资格,并有5年以上病理阅片诊断经历。病理技师只能负责病理技术工作,不得出具病理诊断报告。 第十一条病理科负责人应当具有医学专科以上学历和病理学中级以上专业技术

卫办医政发〔2024〕31号《病理科建设与管理指南》

卫办医政发〔2024〕31号《病理科建设与管理指南》《病理科建设与管理指南》是卫生部卫生发展研究中心2024年颁布的一项政策文件,该指南主要为了规范病理科的建设与管理,提高病理诊断水平,提供良好的服务质量。以下是对该指南的详细解读和建议。一、指南的背景和意义: 病理科是医疗机构中的重要科室之一,负责疾病的确诊与鉴定、病理组织标本的处理与解剖以及科研工作。病理诊断对医学科学的发展和临床治疗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建设和管理高质量的病理科是医疗机构提升综合水平的必然要求。 二、指南的主要内容: 1.病理科的基本建设要求:包括人员配备、设备设施、场地规划等。病理科的人员肩负着临床医生提供疾病确诊的重要工作,因此人员配备的合理性和能力与技术的专业性至关重要。此外,设备设施的完善程度和场地规划的合理性也直接影响病理科的工作效率和质量。 2.病理组织标本的收集和处理:病理组织标本是病理科工作的核心,它对确诊疾病和开展科研具有重要作用。病理科应制定标本收集、保存和处理的规范操作流程,确保标本的质量和完整性。 3.病理诊断质控和质量评估:病理诊断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对于临床治疗至关重要。病理科应建立质量评估的体系,确保病理诊断的准确率和一致性,并进行定期的质量评估和监控。

4.病理科的科研和教学工作:病理科应积极参与科研和教学工作,提高自身科学研究能力和培养高素质的医疗人才。此外,病理科还应与其他科室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共同推动医学科学的发展。 三、指南的建议和措施: 为了贯彻指南的要求,建设和管理高质量的病理科,可以采取以下措施: 1.加强人员队伍建设:招聘病理科医师和技术人员时,应注重人员的专业背景和能力。同时,病理科医师和技术人员应持续进行专业培训和学术交流,提高自身水平和能力。 2.更新设备设施:定期检修和更新病理科所需要的设备和仪器,确保设备的正常工作和准确性。在购买新设备时,应考虑到科技的更新换代速度,选择性价比较高的设备。 3.建立标本管理制度:制定标本收集、保存和处理的操作规范,确保标本的质量和可靠性。建立标本数据库,便于标本的查询和管理。 4.督导和监控病理诊断质量:定期进行质量评估和监控,对病理诊断结果进行审查和比对。并及时进行纠正和改进措施,确保病理诊断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5.加强科研和教学工作:积极参与科研项目和课题,提高科研水平和贡献。同时,开展定期的学术讲座和病例讨论会,加强内部知识交流和培养高水平的医疗人才。 综上所述,《病理科建设与管理指南》的颁布对于病理科的建设和管理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医疗机构应严格遵守指南的要求,加强病理科的建设,提高服务质量和临床水平,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

医院病理科快速病理诊断合理使用指南(标准版)

病理科快速病理诊断合理使用指南 1.建立冷冻报告登记及随诊制度:冷冻切片剩余组织,一律做石蜡切片对照。对与最后诊断不符的报告要组织相关医师讨论和随诊,以利提高诊断水平。 2.“冷冻”预约制度:需做术中快速冷冻病理诊断时,各手术科室提前1~2天详细填写冷冻申请单(可用普通病理申请单代替)送病理科。要求尽可能填全各项内容,注明做冷冻的具体年、月、日、时,以便病理科做好准备;除填临床诊断外,请提出要解决的问题,如确定“病变性质”、“切缘有否浸润”、”淋巴结有否转移“等等。送冷冻标本时应同时送交“术中病人情况所见通知单”。一般不提倡急诊“冷冻”申请。如确需急诊冷冻时,要及时与病理科主任联系,说明情况。病理科尽量创造条件,满足临床需要。 3.实行“手术中快速冷冻病理诊断知情同意书”(样本附后)签字制度。术前由病理及临床医师,在病理科共同向病人和其家属谈话,交代冷冻有关事项,征得其理解、同意并签字。“知情同意书”一式两份,一份留为临床原始资料,放入病历中;另一份存于病理科。 4.病理科实行“冷冻查房“制度:病理各级医师在手术前1日应下病房查病人、看病历或请病人来病理科接受查体,与主管医师交换意见,全面了解有关冷冻方面的病人情况。 5.冷冻病理报告实行三级医师检诊及双签字制度。初级医师参与阅片、中级医师诊断、高级医师复诊。报告由中、高级医师双签字。一般30分钟左右发报告,遇特殊情况时间可以适当延长。(三级医院,可由副主任或副主任以上医师复诊并和主治医师双签字发报告。二级医院,无副高以上上级医师的,要聘请院外病理专家协助冰冻诊断。报告单可注明制片人姓名)。 6.遇到冷冻病理诊断中的交界性病变及“灰色病变”难以确诊时,首先在

《病理科建设与管理指南

《病理科建设与管理指南 病理科作为医院重要的临床诊断科室之一,对医疗质量的提升和患者安全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能够更好地开展病理诊断工作,需要建立科学的病理科建设与管理指南,以确保病理工作的规范化和高效性。 一、科室组织与管理 1.科室设置:根据医院规模和病理工作量确定病理科的人员配置以及需要的仪器设备。同时,需要确保病理科与其他科室之间的协调与配合,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 2.人员配置:病理科人员的配置应根据工作量和工作内容确定,包括病理医师、病理技师、病理实习生等。同时,需要定期进行培训和继续教育,提高人员的专业水平和技术能力。 3.工作流程规范化:制定科室工作流程和工作规范,明确每个环节的工作内容和责任,确保工作的连贯和高效。 二、质量管理与监督 1.质量管理体系:建立科室质量管理体系,包括标准操作程序、质量控制与质量保证等,以确保病理诊断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质量监督与评估:定期进行病理诊断结果的质量评估,与其他科室开展外部质量评估和对比诊断,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纠正。 3.不良事件管理:建立严格的不良事件管理制度,及时发现和处理病理诊断中的问题和错误,以避免对患者造成不良影响。 三、仪器设备与技术支持

1.仪器设备采购与更新:根据科室的需要和财力状况,合理选择与更新实验室设备,以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 2.技术支持与维护:建立与供应商的长期合作关系,定期进行设备的维护和校验,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3.技术培训与更新:定期组织技术培训和学术交流,提高科室人员的技术水平和临床病理诊断的准确性。 四、信息化建设与管理 1.信息化系统建设:建立病理科的信息化系统,包括病理报告系统、电子病理数据库等,提高工作效率和信息共享。 2.数据管理与统计分析:对病理诊断数据进行管理和统计分析,为医院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3.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建立完善的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制度,保护患者隐私和病理数据的安全。 总之,建设和管理病理科是医院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需要科学合理地配置人员和设备,规范工作流程和操作规范,实施质量管理与监督,加强技术培训与信息化建设,以提高病理诊断水平和服务质量,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病理科建设与管理指南

病理科建设与管理指南 病理科的建设与管理指南是一份重要的指导性文件,它旨在指导医院或医疗机构建立 和管理病理科。 一、病理科建设 1、确定临床医疗技术布局。确定病理科的临床医疗方向,明确病理科的职责和范围,并明确从基础医学角度对常见疾病、常见病变组织和损伤进行病理学研究和诊断。 2、组建病理科职员。从技术组织角度考虑,选择技术能力强、有综合医疗素质的师 资力量,组建高水平的病理科团队,并给予充分的人力资源保障。 3、完善设备配置。确保全面建设和优化高效安全的病理设备配置体系以满足临床及 科研工作需要,体系建设应当符合最新技术要求,并定期对设备进行更新换代。 4、准备病理科使用的实验用品。根据病理科的临床及科研需求,采取相应措施,准 备病理实验室所需的各种实验用品,并对其使用进行有效监督管理。 二、病理科的指导性管理 1、确定病理科管理机制。依据病理学最新技术标准制定病理科管理规章,形成有效 的岗位职责分工,实施科学化管理,以提高病理科的质量与效率,满足临床运行需要。 2、加强职工培训。定期对病理科的职工进行培训,增强其应对新技术及新项目的能力;定期开展团队技术交流,提升团队职工的中高级技能;开展同行及国内外专家交流, 提高病理科职工综合素质。 3、完善病理报告流程。遵守有关《病理学报告技术标准》,建立有效的病理结果审 核机制,把握病理判断质量,建立完善的记录方案,准确、及时地传达病理结果,保障临 床治疗和药物临床试验的正确性和可靠性。 4、完善病理质量管理。建立完善的病理质量监测体系,?;榧猓嗽萌允夭鹊终痹母 约洋凸捍?,及时查出病理质量问题,改善病理学服务的质量和水平,确保病人利益最大化。 以上是关于病理科建设与管理指南的介绍,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更好地指导医院或 医疗机构建立和管理病理科,实现病理科服务质量高效安全的建设与管理。

《病理科建设与运营指南(试行)》

《病理科建设与运营指南(试行)》病理科建设与运营指南(试行) 1. 引言 本指南旨在提供病理科建设与运营方面的指导,帮助医疗机构加强病理科的发展与管理。病理科是医院重要的临床支持科室,对于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起着关键作用。因此,病理科的建设和运营至关重要。 2. 病理科的基本设施建设与布局 2.1 实验室空间规划 - 确定实验室所需的面积和布局,包括标本处理区、显微镜观察区、设备放置区等。 - 确保实验室具备足够的工作台、显微镜、标本处理设备等,满足工作需求。 2.2 装备设备采购 - 根据实验室的需求,制定装备设备采购计划。

- 选购质量可靠、性能稳定的设备,确保设备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2.3 信息化平台建设 - 建立病理科信息化平台,实现病理数据的电子化存储和管理。 - 配备专业的信息技术人员,确保信息系统的正常运行和维护。 3. 病理科的团队建设与管理 3.1 人员配备 - 根据工作量和需求,合理配置病理科的人员数量和专业分工。 - 确保病理科有足够的医师、技师和辅助人员,保证工作的顺 利进行。 3.2 培训与学术交流 - 定期组织病理科人员进行培训,提升其专业知识和技能。 - 鼓励医师参与学术交流和研究,提高病理科的学术水平。 4. 病理科的质量管理与质控 4.1 质量管理体系建立 - 建立病理科的质量管理体系,确保工作质量的稳定和可靠。

- 制定相关的工作规范和操作规程,保证工作的标准化和规范化。 4.2 质量控制与评估 - 定期进行质量控制和评估,检查实验室工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 配备质量控制人员,制定质量控制措施和评估标准。 5. 病理科的安全管理 5.1 实验室安全管理 - 制定实验室的安全管理制度和应急预案,确保实验室的安全 运行。 - 定期组织安全培训和演练,提高实验室人员的安全意识和应 急处置能力。 5.2 生物安全管理 - 根据国家和地方相关规定,制定病理科的生物安全管理措施。 - 定期进行生物安全检查和评估,保障实验室工作人员和环境 的安全。

病理科管理和建设指南

病理科管理和建设指南

关于印发《病理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的通知 卫办医政发〔2009〕31号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卫生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局: 为指导和加强医疗机构病理科的规范化建设和管理,促进病理学科的发展,根据《执业医师法》和《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我部组织制定了《病理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以下简称《指南》),现印发给你们。具备条件的医院要按照《指南》要求,加强对病理科的建设和管理,不断提高病理诊断水平。目前条件尚不能达到《指南》要求的医院,要加强对病理科的建设,增加人员,配置设备,改善条件,健全制度,严格管理,逐步建立规范化的病理科。 二〇〇九年三月六日 病理科建设与管理指南(试行)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指导和加强医疗机构病理科的规范化建设和管理,促进病理学科的发展,提高病理诊断水平,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和《医疗机构管理条例》等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指南。 第二条设置病理科的医疗机构参照本指南建设和管理。 第三条医疗机构病理科是疾病诊断的重要科室,负责对取自人体的各种器官、组织、细胞、体液及分泌物等标本,通过大体和显微镜观察,运用免疫组织化学、分子生物学、特殊染色以及电子显微镜等技术进行分析,结合病人的临床资料,做出疾病的病理诊断。具备条件的病理科还应开展尸体病理检查。 第四条因诊断需要取自人体的组织应按病理送检项目要求,及时完整送病理科检查。 第五条医疗机构内的病理科应当集中设置,统一管理。 第六条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应当加强指导和监督,医疗机构应加强病理科的规范化建设和管理,保证病理科按照安全、准确、及时、经济、便民和保护患者隐私的原则,开展病理诊断工作。 第二章执业条件 第七条病理科应当具备与其功能和任务相适应的场所、设施、设备和人员等条件。

医院病理科诊疗指南

市中心医院病理科诊疗指南 第一节心血管系统疾病 一、动脉粥样硬化: ①脂纹; 【病理变化】 血管内膜下大量泡沫细胞聚集。 ②纤维板块; 【病理变化】 斑块表面为大量的SMC和细胞外基质所组成的厚薄不一的纤维帽,纤维帽下可见数量不等的泡沫细胞、SMC、细胞外基质和炎细胞。 ③粥样斑块; 【病理变化】 纤维帽下出现大量不定形的坏死崩解产物、胆固醇结晶和钙盐沉积,斑块底部和边缘出现肉芽组织,少量淋巴细胞和泡沫细胞,中膜因斑块压迫、SMC萎缩、弹力纤维破坏而变薄。 ④继发性改变:斑块内出血、斑块破裂、血栓形成、动脉瘤形成及血管腔狭窄。 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症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症 【病理变化】 AS的各种病变均可在冠状动脉中发生。由于其接解剖学和相应力学特点,斑块性病变多发生于血管的心侧壁,在横切面上、斑块多呈

新月形,偏心位、使管腔呈不同程度狭窄。 ②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病理变化】 1、心绞痛 2、心肌梗死(MI) MI多属于贫血性梗死。MI的形态学变化是一个动态演变过程。一般梗死在6小时后肉眼才能辨认,梗死灶呈苍白色,8-9小时后呈土黄色。光镜下,心肌纤维早期凝固性坏死、核碎裂、消失,胞质均质红染或呈不规则粗颗粒状,间质水肿,不同呈度的中性粒细胞浸润。4天后,梗死灶外围出现充血出血带。7天-2周,边缘区开始出现肉芽组织,或肉芽组织向梗死灶内长入,呈红色。3周后肉芽组织开始机化,逐渐形成瘢痕组织。 三、高血压病 (一)良性高血压 【病理变化】 1、功能紊乱期 2、动脉病变期 表现为细小动脉玻璃样变;小动脉硬化,小动脉内膜胶原纤维及弹性纤维增生,内弹力膜分裂。中膜平滑肌细胞增生、肥大、不同程度胶原纤维和弹力纤维增生;大动脉硬化。 3、内脏病变期 (1)心脏:肉眼观,左心室壁增厚,可达1.5-2.0cm(正常1.0cm以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