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点及练习

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点及练习

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点及练习

课题1

1.分子(原子、离子)的性质、、。

2.分子是的最小粒子。由分子构成的物质有。原子是的最小粒子,由原子构成的物质有。化学变化的实质是

分子由构成。

检测过关:

一、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

1.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

2.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且温度越高,运动速率

3.分子间有间隙:分子间间隔大小受物质的状态和温度有关。物质分子间的间隔受热

时,预冷时。

4.说出烧杯A、B、C的现象。

二、分子可以分为原子

1.分子是的最小粒子。由分子构成的物质由液体和气体。

2.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物质的化学性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物质的化学性质。

3.分子是由构成的。

4.化学变化的实质:。

5.原子是的最小粒子。由原子构成的物质由金属和非金属固体单质、稀有气体。

习题练习:

1.利用分子的知识解释,选择合适的选项填入下列空白处。

A.分子在不断的运动,温度越高,运动越开

B.分子很小

C.分子间有间隔,压强、温度变化时分子间间隔发生变化

(1)湿衣服晾一段时间变干,是因为

(2)可以将大量的氧气压缩到蓝色钢瓶中,是因为

(3)“墙内开花墙外香”是因为

(4)1滴水中的分子由10亿人来数,每人每分钟数100个,昼夜不停,约需3万年数万,是因为(5)水在夏天比在冬天蒸发得快是因为

(6)水受热变成水蒸气,体积变大说明

(7)糖水可透过滤纸,说明

2.下列物质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是()

A.水B.氯化钠C.金刚石D.五氧化二磷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二氧化氮是一种红棕色气体,那么二氧化氮分子也是红棕色的

B.构成干冰的二氧化碳分子是呈固态。

C.水分子是保持水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D.碳分子是保持金刚石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4.用分子观点解释“干冰升华”,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分子不停地运动 B.分子间间隔变大

C.分子体积急剧增大 D.分子本身不发生改变

5. 下图是某化学反应过程的微观模拟图,请结合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上图的信息,从微观角度,说出化学反应的实质是__________________(答一即可)。

(2)根据上图的信息,从宏观角度判断该变化是化学变化的依据是____________________(答一条即可)。

6.关于分子和原子两种微粒的叙述正确的是()

A.物质只能由分子构成 B.分子可分为原子,原子不可再分

C.相同原子可能构成不同分子 D. 化学变化中分子数目一定发生变化

7.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水结冰后分子停止运动 B.二氧化碳由碳原子和氧分子构成

C.氧原子和氢原子保持水的化学性质 D.氧化汞分子在化学变化中能够再分

8.保持氢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

A.氢气分子 B.氢气 C.氢原子 D.氢离子

9.原子与分子的区别是()

A.分子大,原子小 B.原子只能构成分子,分子再构成物质

C.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 D.分子间有间隔,而原子间却没有

10.用分子的相关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酒香不怕巷子深”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

B.压瘪的乒乓球放人热水中重新鼓起是因为分子体积增大

C.分离液态空气制氧气说明分子可以再分

D.冰融化成水,说明分子种类发生改变

11.如图,分别表示A、B、C三种物质的微观示意图:

(1)属于纯净物的是________;(2)属于混合物的是_________;

(3)属于单质的是__________;(4)属于化合物的是_________;

12.在下列表示微粒的示意图中,黑色圆圈和白色圆圈分别表示氮原子和氧原子。氮的氧化物

有NO、N

2O、NO

2

等,其中能表示NO的是()

A. B. C. D.

13.从水分子的分解示意图中,我们能获得许多信息,其中描述错误的是()

A.这是一个化合反应 B.水分解时元素的种类不变

C.在化学变化中原子是最小的粒子 D.氢分子能保持氢气的化学性质

14.关于分子和原子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分子的质量一定比原子的质量大

B.分子间有间隙,原子间没有间隙

C.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而原子不能再分

D.分子能运动,原子不能运动

15.右图所示实验主要说明( )

A.分子很小

B.分子间有间隔

C.分子不断运动

D.分子可以分成原子

16.图中○和●分别表示氢原子和氧原子,其中的粒子可用4H表示的是( )

17.下列物质含氧分子的是( )

A.液态空气

B.过氧化氢(H 2O 2)

C.水

D.二氧化碳(CO 2)

18.有关液氧变成氧气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分子间的空隙变小

B.氧分子的体积变大,运动速度变快

C.氧分子的质量变大

D.氧分子间的空隙变大,但氧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不变

19.要善于从化学的视角认识世界。对下列事实解释错误的是( )

20.“珠帘十里卷春风”“绿杨城郭是扬州”。来过扬州的人无不为扬州城的美丽风景所吸引。观察下图,图中现象能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的是( )

21.下列现象的微观解释中,不正确的是( )

A.用警犬搜救地震中被埋人员——分子在不断运动

B.水烧开后易把壶盖冲起——温度升高,分子变大

C.用水银温度计测量体温——温度升高,原子间隔变大

D.氢气和液氢都可做燃料——相同物质的分子,其化学性质相同

22.下列有关“宏观物质与微观粒子”的认识、错误的是( )

A.物质是由微粒构成

B.构成物质的微粒不断运动

C.微粒之间有间隔

D.任何微粒都不可再分

23. 某兴趣小组做以下实验探究分子的运动,请完成实验中的有关问题。

(1)实验一:在盛有少量蒸馏水的小烧杯中滴入2至3滴酚酞试液,再向其中滴加浓氨水。由实验一得出的结论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实验二(如图甲所示):烧杯B中的现象是___________,产生这一现象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3)为使实验结论准确可靠,该兴趣小组设计实验三(如图乙所示)作为对比实验,你认为有无必要?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

24.氧化汞分子分解的微观过程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A.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B.在化学反应前后,分子和原子的个数都不变

C.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再分,原子不能再分

D.在一定条件下,氧化汞能分解生成汞和氧气

25.原子和分子的根本区别是()

A.大小不同

B.运动速率不同

C.能否保持物质的物理性质

D.在化学反应中能否再分

26.淀粉溶液遇碘变蓝色,实验表明,无论是固体碘还是碘蒸气,均能使淀粉溶液变蓝,这一现象

说明()

A.同种分子质量相等

B.同种分子体积相等

C.同种分子性质相同

D.同种分子运动速率相同

27.下列各组物质中,都由分子构成的一组是()

A.金和金刚石

B.水和氨气

C.汞和氯化钠

D.干冰和硫酸铜

28.分子、原子、离子都是构成物质的粒子,下列物质由分子直接构成的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是,由离子直接构成的是。

①氧气②镁③氯化钠④二氧化碳

29. 在一定条件下,常温常压下的水可瞬间结成冰,俗称“热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热冰”是纯净物B.“热冰”在任何条件下都不会融化

C.“热冰”与水的化学性质不同D.结成“热冰”后,分子停止运动

30.以下图片表示纯净物的是()

31.以下图片表示混合物的是,表示单质的是,表示化合物的是。

32.下列物质中,含有氧分子的是()

A.O2

B.H2O

C.CO2

D.H2O2

33.如图所示的微观化学变化的反应类型是()

A. 置换反应

B. 化合反应

C. 分解反应

D. 复分解反应

课题2

1.原子的构成

原子由和构成。原子核由和构成,中子不带电,质子带电,因此原子核带电。注意:并非所有的原子都有中子。

2.原子中的等量关系:核电荷数= = = 。

3.原子的电性:原子核内质子和核外电子所带相等, 相反,故原子不显电性。

4.原子结构示意图:

5.原子最内层电子数不能超过个,最外层电子数不超个。

6. 稳定结构是指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是,金属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4个,易电子,因此金属离子带电。原子的化学性质由决定。

7.Mg2+表示.阳离子带电,阴离子带电。

8.相对原子质量= + 。注意:相对原子质量的单位是1,或者说不显示单位。练习:

1.判断下列结构示意图是原子还是离子

2.某微粒的结构示意图如右图所示,下列有关该微粒的说法错误

..的是()

A.该微粒的原子核内有11个质子

B.该微粒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1个电子

C.该离子的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

D.该图表示的微粒是离子

3. 20l0年4月5日,科学家成功合成了第117号新元素,填补了第116号和118号元素之间的空缺。推测该元素为117号元素的依据是( )

A .中子数

B .质子数

C .电子数

D 中子数和质子数

4. 根据如图的信息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 .氯原子的质子数是17

B .氯原子核外有3个电子层

C .当X=8时,该微粒是阳离子

D .在化学变化中,氯原子易得电子 5 . M 2+

离子的结构示意图为,则n 值为( )

A .16

B .17

C .18

D .20

6.原子核中一定含有的粒子是( )

A .中子

B .质子

C .电子

D .质子和中子

7.硒是人体必需的一种微量元素,严重缺硒有可能诱发皮肤疾病.已知硒的原子序数为34,质子数与中子数之和为79.下列有关硒原子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核电荷数为79

B.核外电子数为34

C.质子数为34

D.中子数为45

8.如图是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钠属于金属元素

B.钠原子的质子数为11

C.钠离子的符号为Na +

D.钠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电子

9.下列粒子结构示意图中,表示阳离子的是( )

第4题图

10.铁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

A.9.288×10-26 kg B.9.288×10-26C.56 D.56 kg

11.下列关于Mg、Mg2+两种粒子的判断中不正确的是( )

A.核电荷数相同B.质量几乎相等C.Mg2+比Mg稳定D.电子层数相同

12.已知磷原子的核电荷数是15,相对原子质量是31,则磷原子的核内质子数是( ) A.15 B.16 C.31 D.46

13.由如图所示的卡通图分析得出的结论错误的是( )

A.钠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

B.钠原子与钠离子都不显电性

C.氯原子得到1个电子形成氯离子

D.氯化钠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

14.原子失去最外层电子或最外层得到电子后,一定不会引起改变的是( )

①化学性质②粒子的电性③原子核④电子层数⑤最外层电子数⑥核外电子总数A.②④⑤B.③④⑥C.③D.①③⑤⑥

15. 下列粒子可以通过得到电子变成原子的是( )

A.Cl B.O2— C. D.

16. 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分子、原子和离子,有关这三种粒子的说法错误的是( ) A.分子和原子都在不断运动,而离子是静止的B.同种原子可能构成不同种分子

C.原子变为离子后,性质趋于稳定D.当原子失去或者得到电子后,其性质发生了改变17. 某原子的原子核内有161个中子,其相对原子质量为272,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该原子的质子数是111 B.该原子的核电荷数为161

C.该原子的核外电子数是111 D.该原子的质量是一个碳12原子质量的272 12倍

18. 已知某氧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6,某硫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2。如果该氧原子的质量为m,则该硫原子的质量为( )

A.32m B.2m C.m D.不能确定

19. 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31,其原子核外有三个电子层,最外层有5个电子,则该原子的原子核中中子数是( )

A.12个B.15个C.16个D.17个

20.下列物质中:①氧气、②氦气、③臭氧、④氯化钠、⑤硫酸铜、⑥铁、⑦水、⑧二氧化碳、⑨铜。

(1)由分子构成的有____________。(2)由原子构成的有___________。

(3)由离子构成的有_________。

21. 下列示意图表示的粒子中,属于原子的有_______(填序号,下同),属于阴离子的有___,属于阳离子的有_____。

21.一个碳12原子的质量为a kg,若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为M,则该原子的实际质量为____;若该原子的核外有m个电子,则其核内有_______个中子。

22. A、B、C三种粒子结构示意图如下图所示。

(1)当A、B为原子时,x=___,y=__;

(2)C表示的粒子是_______(填“阳离子”或“阴离子”);

(3)画出质子数为13的原子的结构示意图:________;其失去电子变成离子后的结构示意图__________:

23.用适当的化学符号表示:

(1)钙原子(Ca)失去2个电子变成的离子是_______;

(2)硫原子(S)得到2个电子变成的离子是_____;

(3)铝原子(Al)失去3个电子变成的离子是_____;

(4)氯原子(Cl)得到1个电子变成的离子是______;

(5)1个钠原子失去1个电子与1个氯原子得到1个电子结合而成的粒子是_______。

24.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

(1)若该粒子带1个单位正电荷,则n=__,其离子符号为____。

(2)若该粒子带2个单位负电荷,则n=__,其离子符号为____。

(3)若是原子结构示意图,则n=___。

课题3知识点

1.元素的概念:元素是(即核电荷数)相同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2.在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元素的种类。

3.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是由原子的决定的。

4.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其次是,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其次是

.在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在生物体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5.熟记前20号元素。氢氦锂铍硼;碳氮氧氟氖;钠镁铝硅磷;硫铝氩钾钙。

6.元素周期表,每一行称为,每一列称为。且原子序数= =

练习:

1.用相应的化学符号和数字填空:

(1)两个镁离子(2)两个氢原子(3)两个氧分子

(4)三个硫酸根离子(5)4个氮分子

(6)三个二氧化碳分子(7)3个钠离子(8)2个氧原子

2.实验室中利用过氧化氢、氯酸钾、高锰酸钾都可以制取氧气,其原因是()

A.都属于氧化物 B.都含有氧气 C.都含有氧分子 D.都含有氧元素

下图分别是某元素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及该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相关信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为7 B.该元素的原子序数为19

C.该元素是金属元素 D.在化学反应过程中该元素原子容易失去电子形成阳离子

3.化学上常用的元素符号左下角的数字表示原子的质子数,左上角的数字表示原子的中子数

与质子数之和,如用13

6C表示核内有6个质子和7个中子的碳原子,则35

17

Cl和37

17

Cl()

A.原子中含有相同数目的中子B.属于同种元素

C.原子中核外电子数不同

D.原子核内质子数目不同

4.对于下列几种化学符号,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表示物质组成的化学式有①④⑤ B.表示阳离子的有②③

C.④中的“2”表示二氧化硫中有两个氧原子 D.⑤中氯元素的质量分数最大

5.下列符号中,同时表示一种单质、一种原子和一种元素的是()

A. B. C. D.

6.生活中常接触到“加碘食盐”、“高钙牛奶”,其中的“碘”和“钙”应理解为()A.元素B.分子C.单质D.原子

7.碳和氧是人体中含量最多的两种元素,它们的本质区别是()

A.质子数不同

B.电子数不同

C.中子数不同

D.最外层电子数不同

8.下列是几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有关说法不正确的是()

①②③④

A.①和②属同种元素B.②属于稀有气体元素

C.①和③的化学性质相似D.④属于金属元素

9.下图中A、B、C、D是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以上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中,属于同种元素的粒子是_______(填字母代号);

(2)以上四种粒子中,易得到电子的是________(填字母代号);

(3)D元素的名称是_________;

(4)以上元素的化学性质相似的是__________。。

10.化学符号表示的含义不正确的是()

A.——2个钠元素B.-——硝酸根

C.——1个水分子D.——氯化铵

11.写出下列微粒的化学符号:

(1)铜的元素符号_____(2)3个氮原子______

(3)水_______(4)2个钠离子_____

12.下图中①、②是氟元素、钙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A、B、C、D是四种粒子结构图。则:

(1)氟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为_______ ,钙元素的原子序数为 ________ ;

(2)X=_________;

(3)在A、B、C、D中属于同种元素的粒子是___________ (填序号);

(4)A粒子的化学性质与B、C、D中哪一种粒子的化学性质相似__________(填序号);(5)A~D共有______种元素,B该元素的原子容易________(填“得到”或“失去”)电子。

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点总结复习及练习测试题

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点总结复习及练习测试题 一、物质构成的奥秘选择题 1.镓是一种奇妙的金属,放在手心马上融化,犹如荷叶上的水珠流来流去。结合如图信息判断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图中X=3 B.金属镓的熔点很低 C.镓的氧化物的化学式为Ga2O3 D.镓元素在周期表中与氮元素是同一族 【答案】D 【解析】 【详解】 A.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原子,31=2+8+18+X,X=3,故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B.镓放在手心马上熔化,说明金属镓的熔点低,故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C.镓的最外层电子数是3,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3个电子而形成带3个单位正电荷的镓离子,则镓的化合价为+3价,氧元素显﹣2价,则镓的氧化物的化学式为Ga2O3,故选项说法正确,不符合题意。 D.同一族的元素最外层电子数相同,镓的最外层电子数是3,氮元素的最外层电子数是5,不是同一族元素,故选项说法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2.如图,是两种气体发生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其中相同的球代表同种原子,相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分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分 B.反应后生成了两种新的化合物 C.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可分 D.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 【答案】D 【解析】 试题分析:由图可知,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不变,生成物只有一种,是化合物; 考点:化学反应的微观过程

3.下列粒子结构示意图中表示阴离子的是() A.B.C.D. 【答案】C 【解析】 【分析】 【详解】 A、核内质子数=12>核外电子数=10,属于阳离子,故A不符合题意; B、核内质子数=核外电子数=10,属于原子,故B不符合题意; C、核内质子数=8<核外电子数=10,属于阴离子,故C符合题意; D、核内质子数=11>核外电子数=10,属于阳离子,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C 4.下列有关粒子结构示意图的说法正确的是() A.③和④的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属于同一周期 B.②和⑥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MgO C.①和②、⑤和⑥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化学性质相似 D.①③④是具有稳定结构的原子 【答案】B 【解析】 【详解】 A、③的元素属于第三周期,④的元素属于第二周期元素,故A选项错误; B、②的元素是镁元素,⑥的元素是氧元素,故形成的化学式为MgO,故B选项正确; C、①是稀有气体元素、②是金属元素,化学性质不相似,故C选项错误; D、③是离子结构示意图,故D选项错误。故选B。 5.工业用盐中含有的亚硝酸钠(NaNO2)是一种有毒物质,利用NH4Cl溶液可使NaNO2转化为无毒物质。该反应分两步进行: ①NaNO2+NH4Cl===NaCl+NH4NO2 ②NH4NO2===N2↑+2H2O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NH4NO2由三种元素组成 B.反应①为复分解反应,反应②为分解反应

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点及练习

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点及练习 课题1 1.分子(原子、离子)的性质、、。 2.分子是的最小粒子。由分子构成的物质有。原子是的最小粒子,由原子构成的物质有。化学变化的实质是 分子由构成。 检测过关:

一、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 1.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 2.分子总是在不断运动,且温度越高,运动速率 3.分子间有间隙:分子间间隔大小受物质的状态和温度有关。物质分子间的间隔受热 时,预冷时。 4.说出烧杯A、B、C的现象。 二、分子可以分为原子 1.分子是的最小粒子。由分子构成的物质由液体和气体。 2.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物质的化学性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分子,物质的化学性质。 3.分子是由构成的。 4.化学变化的实质:。 5.原子是的最小粒子。由原子构成的物质由金属和非金属固体单质、稀有气体。 习题练习: 1.利用分子的知识解释,选择合适的选项填入下列空白处。 A.分子在不断的运动,温度越高,运动越开

B.分子很小 C.分子间有间隔,压强、温度变化时分子间间隔发生变化 (1)湿衣服晾一段时间变干,是因为 (2)可以将大量的氧气压缩到蓝色钢瓶中,是因为 (3)“墙内开花墙外香”是因为 (4)1滴水中的分子由10亿人来数,每人每分钟数100个,昼夜不停,约需3万年数万,是因为(5)水在夏天比在冬天蒸发得快是因为 (6)水受热变成水蒸气,体积变大说明 (7)糖水可透过滤纸,说明 2.下列物质由原子直接构成的是() A.水B.氯化钠C.金刚石D.五氧化二磷 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二氧化氮是一种红棕色气体,那么二氧化氮分子也是红棕色的 B.构成干冰的二氧化碳分子是呈固态。 C.水分子是保持水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D.碳分子是保持金刚石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4.用分子观点解释“干冰升华”,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分子不停地运动 B.分子间间隔变大 C.分子体积急剧增大 D.分子本身不发生改变 5. 下图是某化学反应过程的微观模拟图,请结合图示回答下列问题: (1)根据上图的信息,从微观角度,说出化学反应的实质是__________________(答一即可)。

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点及习题

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 知识梳理 课题1 分子和原子 1、构成物质的微粒:、、。 ⑴由分子构成的物质:气液态非金属、非金属氧化物;如:O2、N2、CO2等。 ⑵由原子构成的物质:金属、固体非金属、稀有气体;如:Cu、C、S、He等。 ⑶由离子构成的物质:金属氧化物、酸、碱、盐;如:MgO、HCl、Ca(OH)2等。 2、分子(原子)的基本性质: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应实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应实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应实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对应实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子和原子的联系、区别: 联系:分子由原子构成,分子可分裂成原子,原子可以结合成分子。 区别: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分解成原子,原子结合成新的分子,但原子不能再分。 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其化学性质的最小微粒。 化学变化的实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原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在化学变化前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定不变,____________________一定改变 课题2 原子的构成 1、 原子的结构: 原子中的相等关系:质子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原子核外电子排布:最多7层。 第一层最多2个电子。第二层上最多8个电子。 最外层最多不超过8个(只有一层的,电子不超过2个) 画出氧原子和镁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3、离子: (1)定义: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质子数≠电子数) (2)阳离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阴离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离子符号的书写: 写出钠离子,镁离子和氯离子的离子符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比值,不是实际质量,但能反映出一个原子质量的相对大小; 符号“Ar”,单位是“1”,一般不写; 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课题3 元素 一、元素 1 、定义: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不同种元素之间的本质区别: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同。注:元素只讲种类,不讲个数。 2、地壳中排名前四的元素:空气中含量最多的元素: 3、元素符号的书写: 书写规则:“一大二小”。 写出下列元素的符号: 氢氦碳氮氧氟氖钠镁铝硅磷硫氯氩钾钙锰铁铜锌银汞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元素符号的意义:①表示某种元素,如:H表示氢元素; ②表示该元素的一个原子,如:H表示一个氢原子; 注:金属、固体非金属、稀有气体元素符号还可以表示一种物质,如:Fe,C,He。 请写出下列符号所具有的意义(有几个写几个): O: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H: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Fe: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元素的分类: ①可分为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稀有气体元素。 ②非金属元素:可分为气态非金属、液态非金属、,固态非金属。 6、元素周期表:按质子数(核电荷数)排列。 共7个横行,18个纵行,每一横行叫一个周期,每一纵行叫一个族(8、9、10三个纵行共同组成一个族)。 每一格中各部分的意义(以O为例): 元素周期律(任写2点):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随堂练习 1、下列元素符号书写正确的是() A.氯cL B.铜cu C.硅SI D.铁Fe 2、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微粒,下列有关原子的叙述错误的是() A.不是所有的原子中都含有中子 B.原子的种类在化学变化中发生改变 C.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D.相同种类的原子可能构成不同的分子 3、以下描述正确的是() A.分子的质量一定比原子的质量大 B.离子只有通过得到电子才能变成原子 C.原子都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 D.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发生改变的只是原子核外的电子

物质构成的奥秘--分子部分知识点、知识点测试

2.2 构成物质的微粒——分子 一.分子: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一种(最小)微粒。也是构成物质的一种基本微粒。因为物理性质是大量分子聚集在一起才能表现出来,因此单一分子不能保持物质的物理性质。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如氧气、水、二氧化碳等,由分了构成的物质,在物理变化中,分子本身不发生改变;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分裂为原子,原子再重新组合,生成新的分子或直接构成新物质。新分子不再保持原物质的化学性质。 二.分子的性质特征: 1.分子质量小,体积微。一个水分子的质量为3x10-26Kg,1cm3的小小容器内能容纳约3x1022个水分子,说明分子质量小,体积微。分子虽然小,但我们借助仪器我们可以拍到分子的照片,说明分子是真实存在的。 2.分子是运动的。我们能闻到花香、酒气说明分子是运动的。 1)在玻璃管两端的胶塞内,分别放有蘸有浓盐酸和浓氨水的小 团棉花,看到的现象是产生大量白烟。这一现象能说明分子是 运动的,其反应的文字表达式及方程式为: NH3 + HCl == NH4Cl 白烟到浓盐酸处距离小是因氯化氢分子的相对分子质量越大比氨分子 的大,相对分子质量越在,其运动速率越小。 (学习完原子后,请你认思考一下41页所有微观图示所表示的意义,最好是会画出来书中出现这几个)2)向浓氨水中滴入酚酞试液,溶液变为红色 (酚酞试液是把白色的酚酞粉末放在水中或 酒精中溶解得到的一种无色溶液,酚酞在酒精 中的溶解性要比在水中的强)。如图I:C烧 杯内放浓氨水,A、B烧杯内放酚酞试液,过一 会发现A烧杯中酚酞试液变红,B烧杯中酚酞 溶液不变色(对比实验要对比描述实验现象),说明分子是运动的,同时说明浓氨水具有挥发性。但改进后的实验现象应该是滤纸条由管口到管底依次变红,同时还有节约药品、现象明显、污染小等优点,这也正是微型实验具有的特征。 3.分子间存在间隔。物质能够被压缩,说明分子间有距离。一般情况下,物质有热胀冷缩现象,其实就是微粒间的距离受热增大,遇冷减小的缘故。一般情况下,气体分子间的间隔较大, 液体和固体分子间间隔相续较小,但是固体的分子间间隔不一定比液体的小,如 水的反常膨胀现象,说明水结冰后,分子间的间隔变大。物质的气、液、固三态 的转化从微观角度解释,其实就是构成物质的微粒间的距离发生了改变。用同样 的注射器抽取相同体积的空气和水,空气容易被压缩,说明气体分子间距离比液体的大。 4.同种分子的化学性质相同中,不同种分子的化学性质不同。不论固体碘还是碘蒸气,都能使淀粉变蓝,说明同种分子的化学性质相同;氧气能支持燃烧,二氧化碳能够灭火。即分子构成不同,化学性质不同。 三.从微观方面认识混合物和纯净物。空气里面含有氮气、氧气、二氧化碳等多种物质,因此空气中有氮分子、氧分子、二氧化碳分子等不同种分子,它是混合物,氧气中中含氧分子这一种分子,它是纯净物,因此,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如果由不同种分子构成就是混合物,由同种分子构成,就是纯净物。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点复习(含答案解析)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点复习(含答案 解析) 一、选择题 1.原子簇是若干原子的聚集体,有望开发成新材料,某铝原子簇由13个铝原子构成其最外层电子数的总和为40时相对稳定,下图为铝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则该稳定铝原子簇的微粒符号是 A.Al3+B.13Al3+C.13Al-D.Al13- 2.如图是一些微观粒子结构示意图,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A.①和④在元素周期表中属于同一族 B.示意图中只有③和⑥是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离子 C.②和⑤能形成AB2型的化合物 D.①和④的化学性质相似 3.英国化学家波义耳和法国化学家拉瓦锡类似的实验,实验如图,关于这两个实验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A.两个实验都可测定出氧气的含量约为空气中的五分之一 B.波义耳加热后质量增加是因为火炉中的火元素进入到汞中 C.拉瓦锡的实验反应后得到的红色物质是由离子构成的 D.拉瓦锡的实验,玻璃钟罩内液面上升到一定高度后不再变化 4.亚硒酸钠可用于提升人体免疫力。下图是硒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及原子结构示意图。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硒原子易得电子B.硒是一种金属元素 C.硒原子的质量为78.96g D.硒原子核内中子数为34 5.下图为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有关该粒子的说法中错误的是 A.质子数为12 B.有2个电子层 C.该粒子是原子 D.属于相对稳定结构 6.相同质量的钠、镁、铝、铁中,含有原子数目最多的是( ) A.钠B.镁C.铝D.铁 7.下列是一些对现象的微观解释,错误的是 A.酒香不怕巷子深—一分子在不断的运动 B.水在通电条件下可以分解一一化学变化中,分子可以分 C.用水银体温针测量体温一一温度升高,分子的体积增大 D.气体可压缩储存于钢瓶中一一分子之间有间隔,加压情况下间隔减小

【化学】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点总结经典

【化学】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点总结经典 一、物质构成的奥秘选择题 1.如图是四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其中属于阳离子的是( ) A.B.C.D. 【答案】D 【解析】 A、由图中粒子的结构示意图知,核内质子数6=核外电子数6,为原子,错误; B、由图中粒子的结构示意图知,核内质子数8<核外电子数10,为阴离子,错误; C、由图中粒子的结构示意图知,核内质子数10=核外电子数10,为原子,错误; D、由图中粒子的结构示意图知,核内质子数11>核外电子数10,为阳离子,正确。故选B。 .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部分信息,下列判断错误的是2.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化学的重要依据 n n () A.不同种元素之间最本质的区别是最外层电子数不同 B.碳、氮、氧三种元素都属于非金属元素 C.氧原子的核内中子数是8 D.氮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4.01 【答案】A 【解析】 【分析】 由元素周期表中一格的信息可知,左上方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右上方的字母表示元素符号,中间的字表示元素名称,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 【详解】 A、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故A错误; B、金属元素名称一般有“钅”字旁,固态非金属元素名称有“石”字旁,气态非金属元素名称有“气”字头。故B正确; C、左上方的数字表示原子序数,原子序数等于质子数,相对原子质量等于质子数加中子数。16-8=8,故C正确; D、下面的数字表示相对原子质量,故D正确。 故选A。 3.工业用盐中含有的亚硝酸钠(NaNO2)是一种有毒物质,利用NH4Cl溶液可使NaNO2转化为无毒物质。该反应分两步进行:

①NaNO2+NH4Cl===NaCl+NH4NO2 ②NH4NO2===N2↑+2H2O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NH4NO2由三种元素组成 B.反应①为复分解反应,反应②为分解反应 C.利用NH4Cl处理NaNO2最终转化为NaCl、N2和H2O D.上述反应所涉及的物质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有四种 【答案】D 【解析】亚硝酸钠(NaNO2)是一种有毒物质,利用 NH4Cl溶液可使NaNO2转化为无毒物质。A. NH4NO2由氢,氮,氧三种元素组成。故A正确。B.反应①为复分解反应,反应②为分解反应。故B正确。C. 利用NH4Cl处理NaNO2最终转化为NaCl、N2和H2O三种物质.故C正确. D. 上述反应所涉及的物质中,氮元素的化合价有+3, -3,,0三种.故D错误. 点睛∶本题主要考查物质组成及反应类型。 4.从下图所示的两种微粒结构示意图中,所获取信息不正确的是() A.它们属于同种元素B.它们的核外电子层数相同 C.它们的核外电子数相同D.①表示阴离子,②表示原子 【答案】A 【解析】 【分析】 原子结构示意图表示了原子的结构,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得电子则形成阴离子,失电子则形成阳离子。 【详解】 原子结构示意图中圆圈内的数字表示质子数,弧线表示电子层,弧线上的数字表示该层上的电子数。原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原子得电子则形成阴离子,失电子则形成阳离子。质子数决定元素种类;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其化学性质。题中①的质子数是8,②的质子数是10,它们不是同一类元素;它们的核外电子层数相同、核外电子数相同;①粒子的最外层得了2个电子,是阴离子;②既没得电子,也没失电子,是原子。 5.用分子的观点解释下列现象,不合理的是 ( ) A.酒精挥发—分子消失了 B.气体膨胀—分子间隔变大 C.桂花飘香—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D.食物变质—分子本身发生变化 【答案】A 【解析】

题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点填空和基础题)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 一、基础知识回顾 1、构成物质的微粒:、、。 水是由构成的,铁是由构成的,氯化钠是由构成的。 2、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保持物质的 . 3、物质的三态变化、体积变化体现了分子; 能闻到花香、物质的挥发、扩散现象体现了分子; 一滴水中有1.67×1021个水分子,体现了分子。 4、原子是最小的粒子 5、分子和原子的主要区别是。 6、分子和原子的联系是:分子是由构成,分子和原子都有、。 7、原子是由位于原子中心带电的和核外带电的构成的。其中原子核又是由、构成的,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上。 8、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有、等几类物质,用即 可以表示这些物质的化学式。 9、在原子结构中= = 10、相对原子质量= + 11、右图是某原子结构示意图,该原子的核电荷数为,第二 层上有个电子,最外层电子数为,核外有个电子层, 化学反应中易电子。 12、叫离子,带正电的属于带负电的属于。写出下列离子符号 钠离子镁离子铝离子氢离子 氯离子硫离子碳酸根离子氢氧根根离子 13、元素是具有相同(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的总称。 地壳中含量前四位元素分别是、、、。 元素分为、、。 元素符号宏观表示微观表示 例如:(1)“H”宏观表示微观表示 (2)“Fe”宏观表示、微观表示 14、决定元素的种类 决定元素的分类 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 决定元素的化合价

二、知识训练 1、在原子中,质子数等于() A.中子数 B.电子数 C.中子数和电子数之和 D.中子数和电子数之差 2、原子是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下列有关原子的叙述错误的是 () A.原子在化学变化中能够再分 B.原子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C.原子的质子数等于核电荷数 D.原子的体积及在化学变化中的表现是由电子决定 3、科学家发现月球土壤中含有较丰富的氦(He-3),其原子核内质子数为2,中子数为1,则氦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A.1 B.2 C.3 D.4 4、我国南海海底蕴藏着丰富的锰结核——含有锰、铁、铜等金属的矿物。已知锰原子的质子数为25,相对原子质量为55,则锰原子的电子数为() A.25 B.30 C.55 D.80 5、卢瑟福的α粒子轰击金箔实验推翻了汤姆森在1903年提出的 原子结构模型,为建立现代原子理论打下了基础.如图线条中,可 能是α粒子(带正电)在该实验中的运动轨迹的是() A.abcd B.abc C.bcd D.ad 6、豆类、动物肝脏中含有丰富的铁和锌,这里的“铁”、“锌”是指() A.原子B.分子C.元素D.单质 7、地壳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 A.硅B.氧C.铁D.铝 8、牙膏中的含氟化合物对牙齿有保护作用。一种氟原子的原子核内有9个质子和10个中子,该原子的核电荷数为() A.7 B.9 C.10 D.19 9、决定元素种类的是() A.核外电子数B.中子数 C.最外层电子数D.质子数 10、下列对于化学式“H 2 0”的各种表述不正确的是 ( ) A.表示水这种物质 B.表示水分子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C.表示1个水分子 D.表示1个水分子由2个氢原子和1个氧原子构成 11、元素观是化学的重要观念之一。下列有关元素的说法错误的是 () A.物质都是由元素组成的 B.同种元素的原子核内中子数相同 C.在化学变化中元素的种类不发生改变 D.元素周期表中原子序数等于该元素原子核内的质子数 12、甲醚(C 2H 6 O)是一种清洁燃料,能替代柴油作车用能源,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下列有关二甲醚的说法错误的是() A.由C、H、O三种元素组成 B.一个分子中含有3个氢分子 C.相对分子质量为46 D.属于有机化合物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单元知识点归纳汇总与练习题测试

化学国庆假期作业——第三单元练习卷 班级:姓名: 【知识点1】分子、原子和离子的区别和联系 (1)物质由、、构成。有的物质由构成,如:氧气(O2)、氮气(N2)、二氧化碳(CO2)、水(H2O)。有的物质由构成,如金属:铁(Fe)、铜(Cu);稀有气体:氦气(He)、氖气(Ne) ;固态非金属:磷(P)、硫(S)、碳(C)等。有的物质由构成,如氯化钠(NaCl)。 (2)分子是保持。分子由构成。如1个氧分子是由构成,1个二氧化碳分子是由和构成。(3)原子是。 (4)离子是。 1.下列关于分子、原子、离子说法正确的是() A.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分B.分子大,原子小 C.分子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D.分子、原子、离子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 2.能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 )。 A.氧原子 B.氧分子 C.氧元素 D.两个氧原子 3.如图图中“”和“”分别表示氢原子和氧原子,其中能表示H2O在化学变化中的最 小微粒的是() A.B.C.D. 4.下列不同物质的微观粒子示意图中,表示由原子构成的是,表示由分子构 成的是。 A B C D E F 5.填充:有些物质是由构成的,如氧气;有些物质是由直 接构成的,如铁。能保持氧气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能保持汞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是。

【知识点2】分子、原子的基本性质: ①;②; ③;④同种分子化学性质。 6.下列各项中不能证明分子之间有间隔的是() A.夏天汽车轮胎容易爆炸。 B.水受热变为水蒸气时体积会增大。 C.1体积黄豆和1体积小米掺在一起后,总量少于2体积。 D.100mL酒精和100mL水混合后,总体积小于200mL。 7.切洋葱时人会流眼泪,原因是洋葱中含有强烈刺激性的物质正丙硫醇。从分子性质的 角度解释,这是利用( ) A.分子很小B.分子在不断运动C.分子之间有间隔D.分子可以再分8.根据所学化学知识解释: (1)一滴水里的分子个数约为1.67×1021个:。 (2)金秋十月,丹桂飘香:。 (3)海底世界动物园中,表演者常常携带氧气瓶在水中与鱼“共舞”,氧气能被压缩在氧气 瓶中是因为。 (4)缉毒犬能发现毒贩,是因为。 (5)等质量的碘蒸气的体积远大于碘固体。。 (6)固体碘、碘溶液、碘蒸气都能使淀粉变蓝。。 9.在滤纸上每隔2cm滴一滴酚酞试液,并在试管口塞上脱脂棉花,用胶头滴管吸取浓氨 水滴在脱脂棉上,试管中出现的现象是,此现象说明 了。 若将浓氨水换成醋酸,发现无明显现象,说明。 【知识点3】化学变化的微观实质 (1)化学变化的实质:分子分解成,原子再重新组合成。(2)分子、原子的区别:化学变化中,可以分成,而不可再分。 在化学变化中,的种类会发生改变,而的种类不会改变。 因此,是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 物理变化:宏观——物质本身没有发生变化。微观——本身没有发生变化化学变化:宏观——物质本身发生变化。微观——本身发生变化 混合物:宏观——由多种组成。微观——由多种构成 纯净物:宏观——由一种组成。微观——由一种构成

辽宁沈阳市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点(含答案)

辽宁沈阳市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点(含答案) 一、选择题 1.作为相对原子质量标准的1个碳原子的质量是1.993×10-26kg.现有27g金属铝,则这些金属铝中含有铝原子的个数有 A.5.02×1025B.6.02×1023C.6.02×1026D.5.02×1022 2.以下微观解释不正确的是() A.教室进行消杀后室内充满消毒液气味,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 B.等质量的氧气和液氧,氧气体积比液氧大,说明分子间隔发生了变化 C.氮气和氧气的化学性质不同,是因为构成这两种物质的分子不同 D.和两种原子最外层电子数相同,所以它们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NH)具有相同质子数和电子数的粒子是() 3.与铵根离子(+ 4 H O D.LiF A.+ Na B.- OH C.2 4.亚硒酸钠可用于提升人体免疫力。下图是硒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部分信息及原子结构示意图。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硒原子易得电子B.硒是一种金属元素 C.硒原子的质量为78.96g D.硒原子核内中子数为34 5.纽约大学的科学家最近研制出有“双腿”、能在盘子里“散步”的机器人,它是由26个氨基酸结合而成的多肽分子。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这种机器人是一种分子 B.我们已可以用肉眼直接看到这种分子“散步” C.分子本身是不会运动的,其“散步”一定是在人的推动下进行的 D.这种分子的组成是混合物 6.我国成功发射的“北斗三号”卫星采用了高性能的“铷原子钟”和“氢原子钟”。铷元素和氢元素本质的区别在于() A.质子数不同B.中子数不同 C.电子数不同D.相对原子质量不同 7.根据如图有关信息判断,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2020届中考化学知识点总结基础练习:物质构成的奥秘

物质构成的奥秘 一、选择题 1.根据分子的相关性质解释下列现象,其中正确的是() A.食物腐烂﹣﹣分子停止运动 B.闻到花香﹣﹣分子间有间隔 C.湿衣服在阳光下比在阴凉处干得快﹣﹣温度高,分子运动快 D.水结冰﹣﹣分子变成了原子 2.下列各种微粒结构示意图中,与表示的意义一致的是() A.属于同一种原子: B.都属于阳离子: C.都属于阴离子: D.属于同一种元素: 3.由我国著名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张青莲教授主持测定了铟、锑、铕等几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新值,其中测定核电荷数为63的铕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新值为152.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铕原子的质量为152 B.铕原子的质子数为63 C.铕原子的中子数为63 D.铕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152 4.对下列现象或事实的解释错误的是() 5.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A.该离子是阳离子 B.该元素原子的核内质子数为13 C.该元素原子的核外共有10个电子 D.该离子的最外电子层具有稳定结构 6.关于原子的构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原子是实心球体 B.原子中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 C.原子只由质子和电子构成 D.原子核都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7.今年是元素周期表诞生第150周年。下图是元素周期表的一部分,从表中不能获取的信息是() A.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B.原子的质子数 C.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D.原子的中子数 8.下列分子变化中,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的是() A.一种分子运动到另一种分子中间去了 B.分子本身起了变化 C.分子间隔变小 D.分子数目变多 9.元素周期表是化学学习和科学研究的重要工具,下列对于元素周期表的使用方法不正确的是()A.利用原子序数,在元素周期表中查找该元素的元素符号及元素名称 B.利用元素周期表中的元素任意组合成我们希望得到的新物质 C.查阅某种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D.确定元素的种类 10.下列物质中,由离子构成的是() A.金 B.氢气 C.金刚石

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点及练习题及答案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点及练习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分子、原子、离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A.分子是保持物质性质的最小粒子B.原子是最小的粒子 C.原子得到电子或失去电子变成离子D.分子一定比原子大 2.元素周期表是学习化学的重要依据 .下表是元素周期表的部分信息,下列判断错误的是() A.不同种元素之间最本质的区别是最外层电子数不同 B.碳、氮、氧三种元素都属于非金属元素 C.氧原子的核内中子数是8 D.氮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4.01 3.如图为元素周期表第三周期的一部分。据此判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11 Na 22.912 Mg 24.31 13 Al 26.98 14 Si 28.09 A.Al的相对原子质量是26.98 g B.Si的元素名称是硅,其核电荷数为14 C.Mg原子的核外电子排布是D.它们都属于金属元素 4.如图所示的是氧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和氧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x=2 B.氧原子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电子 C.氧属于非金属元素 D.氧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6.00 5.下列各图中“○”和“●”分别表示两种质子数不同的原子,其中能表示由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组成的混合物是

A.B.C. D. 6.王安石的《梅花》诗:“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诗中不但描绘了一个如画的意境,也从化学角度说明了 A.分子可以再分B.分子在不断地运动 C.分子很小D.分子之间有间隔 7.对分子、原子、离子的下列认识,其中正确的是() A.氢原子是最小的微粒,不可再分 B.镁原子的质子数大于镁离子的质子数 C.当液态水变成冰,水分子间不存在间隔 D.分子、原子、离子都可以直接构成物质 8.甲和乙反应生成丙和丁的微观示意图如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该反应前后分子的种类和数目一定不变B.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 C.甲物质中只含有碳、氢两种元素D.甲的化学式可能为CH2O 9.如图是五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图中粒子共能表示四种元素 B.图中d粒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 C.图中b粒子的化学符号为Mg2+ D.图中表示阴离子的是c、e 10.科学家发现在特殊条件下水能表现出有趣的结构和性质。例如,在一定条件下给水施加弱电场,能使水在常温常压下结成冰(结构见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九年级化学第三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元素 知识点归纳与练习

X表示元素符号或原子团的化学式,X右上角的“+”或“—”表示离子带的是正电荷还是负电荷,“n”表示带n个单位的电荷。例如,Al3+表示1个铝离子;3SO42-表示3个硫酸根离子。 课前预习】 1.下列各组元素符号的第一个字母相同的是() A.氢、氧、汞 B. 铜、氯、碳 C.镁、银、汞 D.镁、锰、钠 2.为防止甲状腺疾病,人们需食用加碘盐,这里的“碘”指() A.分子 B.原子 C.离子 D.元素 3.下列物质中属于单质的是() A.氧化镁 B.水 C.高锰酸钾 D.氧气 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海水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钠元素B.人体中含量最多的元素是氢元素 C.对绿色植物而言,镁元素是必不可少的D.吃的蔬菜中不可能含有铁元素 5.水占人体体重的左右,人体必需的元素有多种,人体中缺少某些元素会影响健康,引起疾病,如缺、会得贫血症。 【课堂练习】 6.填写下列空白 (1)二氧化碳是由碳和氧组成的 (2)二氧化碳分子是由碳和氧构成的 (3)氧化镁、二氧化碳、氧化汞都含有元素,它们都属于。 7.一种元素与另一种元素的本质区别是() A.相对原子质量不同 B.质子数不同 C. 中子数不同 D. 电子数不同8.市场上销售的奶粉种类很多,其中“AD钙奶”中的“钙”指的是()A.分子 B.原子 C.单质 D.元素 9.下图是表示气体微粒的示意图,图中“”分别表示两种不同元素的原子, 那么其中表示混合物的是() A B C D 10.某物质经分析只含有一种元素,则该物质不可能是() A.单质B.化合物C.混合物D.纯净物 11.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

A.铁 B.氧 C. 钙 D.铝 12.人体是一座元素的“仓库”,地壳中天然存在的化学元素,大都能在人体中找到,其中人体内含量最高的元素是() A.H B.C C.O D.Al 13.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在括号中打√或×) ⑴人体中微量元素含量的多少不会影响人的健康() ⑵人体中硒元素含量过高会致癌() ⑶正常饮食一般能保证人体必需元素的摄入() ⑷人体缺钙元素能导致智力低下() 【课后测试】 一、选择题 14.一定由两种元素组成的物质是() A.单质 B.化合物 C. 氧化物 D.混合物 15.人们往往有意识地补充一些生命必需元素,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吃加碘盐补充碘元素 B.吃富硒康补充硒元素 C.吃红桃K补充钾元素 D. 吃牛奶补充钙元素 16.过氧化氢(H2O2)俗称双氧水,是隐形眼睛洗液的成分,下列有关说法中正确的() A.它是由氢气和氧气组成B它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 C.它是由一个氢分子和一个氧分子构成 D. 它是由两个氢元素和二个氧元素构成 17.农作物的生长需要较多的碳、氢、氧、氮、磷、钾等元素,而土壤里常缺乏的是氮、磷、钾三种元素,因此农业上主要施用含氮、磷、钾三种元素的肥料。下列物质属于氮肥的是() A . K2CO3 B. CO(NH2)2 C. Ca(H2PO4)2 D. K2SO4 18.下列各组中前者属于后者的是() A.化合物单质 B.元素原子 C. 氧化物化合物 D. 纯净物化合物 二、填空题 19.符号Ca2+中2代表的意义为 20.元素符号H可表示的意义为:①② 21.植物的光合作用可表示为:水+二氧化碳→淀粉+氧气,由此可推断淀粉中一定含有 元素,可能含有元素。 22.市售的“脑黄金”(DHA)是从深海鱼油中提取的,主要成分为一种不饱和脂肪酸,其化学式为C25H50COOH,它是由种元素组成,每个分子中有个原子。 答案详解:1.B;2、D;3、D;4、C;5、70%,20,钴、铁;6、元素,元素;原子,原子,氧,氧化物;7、B ;8、D;9、C;10、A;11、D;12、C;13、⑴×,⑵√,⑶√,⑷×;14、C ;15、C;16、B;17、B; 18、C ;19、钙离子带2个单位正电荷;20、①氢元素②一个氢原子;21、碳、氢,氧;22、3,79;23、钙片等,强骨固齿作用;菠菜等,加强血液的输氧和二氧化碳排泄的作用;加碘盐等,预防甲状腺疾病;含氟牙膏等,防龋固齿作用;24、人体来自大自然,生命诞生于原始海洋之中,人体不但不存在大自然所没有的元素,而且与其诞生的环境元素成分很接近。

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课题1分子和原子知识点(附2套试卷)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 课题1 分子和原子 ★★初步认识分子、原子等微观粒子 a. 这些微观粒子真实存在 b. 大部分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 有一些物质是由原子直接构成,如:金属、稀有气体、大部分固态非金属(金刚石C,石墨C,单晶硅Si 等) c. 不同的物质中含有不同的粒子(水中含有大量水分子,铁中含有中大量铁原子等)★★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区别和联系 ★温馨提示:由分子构成的物质中,由同一种分子构成的是纯净物。如冰、水共存物实际为纯净物,因为其中的构成粒子只有一种——水分子,由不同种分子构成的是混合物,如红磷和白磷的混合体为混合物,区分纯净物和混合物的关键是把握“物质的种类”或“分子的种类”是否相同。 一、分子的基本性质 (1)分子的质量和体积都非常小。(肉眼是无法看到的。) (2)分子总是在不断的运动着。(分子在不断地做无规则运 动。)温度越高,分子的运动速度就越快。思考:糖放入冷 水和热水中,哪个溶解得快? 湿衣服阳光下干得快,还是阴凉处干得快?为什么? (3)分子之间有一定的间隔:(通常情况下:气态>液态>固态。特殊情形:水在4℃时密度最大,此时水分子间距离最小) a. 物质的三态变化只是分子间的间隔发生变化。分子本身的形状、大小不发生改变。 b. 物体的热胀冷缩现象,就是物质分子的间隔受热时增大,遇冷时缩小的缘故。 c. 100ml 水和100ml 酒精混合后,体积小于200ml,说明分子之间有间隔。 (4)同种分子的化学性质相同;不同种分子的化学性质不同. (水分子和氧分子性质不同、二氧化碳分子和二氧化硫分子的性质不同) (5)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在发生化学变化说,分子的种类一定发生改变 二、分子可以分成原子 1、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 a. 例如:一个氧分子(O2)由2 个氧原子构成;

人教版初中九年级化学上册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点总结(含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 1.关于下列四种粒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A.X、Y、M均是已形成稳定结构离子 B.粒子Y若失去一个电子就可以变成原子 C.它们表示四种元素 D.上述粒子中有两个是离子,两个是原子D 解析:D A、最外层电子数达到8电子,为相对稳定结构,则X、Y、M均是已形成相对稳定结构,但M的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原子,不是离子,故A不正确; B、在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Y的质子数为19,核外电子数为18,则粒子Y若得到一个电子就可以变成原子,故B不正确; C、元素是具有相同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质子数分别为17、19、18、17,则它们表示三种元素,故C不正确; D、X是氯离子,Y是钾离子,M是氩原子,N是氯原子,上述粒子中有两个是离子,两个是原子,故D正确。故选D。 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是纯净物,纯净物一定由同种分子构成 B.所有的原子都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 C.金属元素有正化合价,因此非金属元素一定没有正化合价 D.最外层电子数是8的原子一定是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D 解析:D A、同种分子构成的物质是纯净物,但纯净物不一定由同种分子构成,也可能是原子或离子构成,故选项说法错误。 B、并不是所有的原子都是由质子、中子、电子构成,如氢原子没有中子,选项说法错误。 C、在化合物中,金属元素通常显正价,显正价的不都是金属元素,例如在二氧化碳中碳元素显正价,就不是金属元素,故选项说法错误。 D、最外层电子数为8的原子一定是稀有气体元素的原子,例如氖原子,选项说法正确。故选:D。 3.宜昌磷矿资源丰富。已知一个磷原子核内含有15个质子,相对原子质量为31,则磷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A.8B.15C.16D.31B 解析:B

九年级化学分章复习(含知识点总结和测试题及答案)第四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

第四单元 物质构成的奥秘 [考点梳理] 考点1 原子的构成 ⒈构成原子的粒子 质子:一个质子带一个单位的正电荷 原子核 原子 中子:不带电 电子:一个电子带一个单位的负电荷 ⒉在原子里,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原子不显电性。 考点2 相对原子质量 ⒈相对原子质量的标准:碳-12原子质量的1/12。 ⒉表达式:Ar=其他原子的质量/(碳-12的质量×1/12) 相对原子质量是一个比值,不是原子的实际质量。 ⒊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相对原子质量≈质子数+中子数 考点3 元素 ⒈元素的定义: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⒉元素的种类决定于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 ⒊地壳中含量列前四位的元素(质量分数):氧、硅、铝、铁,其中含量最多的元素(非金属元素)是氧,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是铝。 ⒋生物细胞中含量列前四位的元素:氧、碳、氢、氮。 考点4 元素符号 ⒈元素符号:用元素的拉丁文名称的第一个大写字母来元素。 ⒉书写: ⑴由一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要大写,如:H 、O 、S 、C 、P 等。 ⑵由两个字母表示的元素符号,第一个字母要大写,第二个字母要小写(即“一大二小”),如:Ca 、Na 、Mg 、Zn 等。 ⒊元素符号表示的意义:⑴表示一种元素;⑵表示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例如: ①表示氢元素 H 2H :表示二个氢原子 ②表示一个氢原子 注意:元素不讲个数,2H 不能说成二个氢元素。 考点5 物质组成、构成的描述 ⒈物质由元素组成:如:水是由氢元素和氧元素组成的。 ⒉物质由粒子(分子、原子、离子)构成。例如: ⑴ 是由水分子构成的 ⑵金是由金原子构成的 ⑶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 ⒊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如:水分子是由 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每个水分子是由二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 子构成的。 考点6 元素周期表简介 ⒈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核电荷数) 元素名称 ⑴周期表每一横行叫做一个周期,共有7个周期。 ⑵周期表每一个纵行叫做一族,共有16个族(8、9、10三个纵行共同组成一个族)。 ⒉元素周期表的意义

《物质构成的奥秘》单元知识点、考点梳理(含答案)

第三单元物质构成的奥秘 课题1分子和原子 第1课时物质由微观粒子构成 分子的基本性质 1.分子的________和________都很小。 2.分子总是在不停地________。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________。 3.分子间有________。一般来说,气体分子间间隔﹥液体分子间间隔﹥固体分子间间隔。 温度升高,分子间间隔________。压强增大,分子间间隔________。 4.同种分子化学性质________,不同种分子化学性质________。

第2课时分子可分为原子) 一、分子与原子 1.分子的概念:由分子构成的物质,分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原子的概念:原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本质区别:在化学变化中分子可分,原子不可再分。 4.联系:(1)分子由原子构成。(2)分子和原子都是构成物质的粒子。 二、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微观解释 1.物理变化:分子种类________,如水的三态变化只是分子间间隔________。 2.化学变化:分子种类________。

课题2 原子的结构 第1课时 原子的构成 原子的构成 1.原子的结构 原子⎩⎪⎨⎪⎧原子核⎩⎪⎨ ⎪⎧ (带 电)中子( ) (带 电) 2.在原子中,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注意:①质子数不一定等于中子数。②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

第2课时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离子 一、原子核外电子排布 1.原子结构示意图 2. 原子结构与原子化学性质之间的关系 原子的分类最外层电子数得失电子趋势化学性质稀有气体原子______个(氦为______个) 不易得失稳定金属原子一般小于______个易______最外层电子不稳定非金属原子一般大于______个易______电子不稳定结论:原子的化学性质与__________________关系密切 二、离子 1.定义:__________原子(或原子团)称为离子。 2.离子的形成:原子得失电子形成离子。 3.原子与离子的区别与联系 粒子种类原子 离子 阳离子阴离子 区别 粒子结构质子数=核外电子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电性不显电性带正电荷带负电荷 符号举例Na、Cl Na+Cl- 联系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