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安宁河流域地质概况

安宁河流域地质概况

安宁河流域地质概况
安宁河流域地质概况

1.1 地形地貌特征

研究区位于青藏高原东缘,崇山峻岭、峡谷纵横,是典型的中高山峡谷地区。该地区地势形态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呈现西北高、东南低的特点。冕宁县则尔山一带,山顶海拔4958m,野鸡洞东侧桦头尖海拔降落至4791m,登相营北的窝洛几峨峰海拔4500m,泸沽东侧的娃来服布峰海拔3608m,至礼州时,最高山脊线的海拔高度仅略高于3000m(王新民, 1998)。受构造作用控制,该地区主要山脊线均呈南北向展布,呈南北向的主体山脉与主干河流呈山水相间分布。青藏高原喜马拉雅山地区自新生代开始强烈隆起,更新世-全新世隆起逐渐向四周扩展,波及到包括安宁河断裂在内的川滇地区。该地区地貌特征的形成,极大程度上受到青藏高原隆升的影响。并且,由于隆升作用同时伴生强烈的差异运动,多种局部地貌变异带因此产生,使年轻的沉积物亦发生强烈变形(王新民,1997; 王新民, 1998; 裴锡瑜, 1998)。根据地层岩性和地质构造对地貌形成的影响,该地区地貌按照形态特征和成因类型划分为侵蚀堆积地貌、侵蚀构造地貌、构造溶蚀地貌、冰蚀构造地貌四个大类。

(1)侵蚀堆积地貌

该类地貌单元主要由第四系松散堆积物组成,主要分布于安宁河河谷及两岸附近,河谷地段地形较平缓,坡度5~10o,其余地段地形相对较陡,一般为15~25o,局部达35o,堆积物按成因类型有冲积、洪积层,局部见坡积、残积、残坡积层等。该类第四系松散堆积物发育局限、保存零星、规模较小,但它是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主要组成物质和发育区域,而且,村民修建的房屋、生活居住地等也有很多都位于这些区域,地质灾害对村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影响很大(冯华锋,2007)。

(2)构造侵蚀地貌

构造侵蚀地貌分布最广,是该地区最主要的地貌类型单元。根据地形切割深度、山峦高度及其形成特征,又可进一步划分为:深切割高中山、高山宽脊沟谷地貌和深切割高中山、高山缓脊峡谷地貌两个亚类。深切割高中山、高山宽脊沟谷地貌占据整个安宁河流域及部分越西河流域,

安宁河流域内,出露地层主要为太古代至三叠系花岗岩、震旦系中酸性喷出岩及

晚三叠系至早侏罗系碎屑岩;并有少部分二叠系浅变质碳酸盐岩、碎屑岩、玄武岩等。受安宁河断裂带影响,断裂构造发育,岩体破碎、风化强烈,易形成滑坡、崩塌和泥石流等地质灾害。该类地貌主要分布于海拔高程1800m~4500m 之间,山脊大多相对宽缓,中、下部坡度25~60°,上部小于30°,总体上以30~45°地段居多,局部为大于80°的陡崖,坡麓地段一般不超过30°。区内沟谷切割深度大、深度一般超过800m,断面多呈“V”字型。深切割高中山、高山缓脊峡谷地貌出露地层主要为二叠系及三叠系的浅变质岩系。海拔高程通常位于2000m 以上,分水岭高程3500m~4500m,山脊多缓脊,地形坡度一般30~60°。该类地貌单元内沟谷切割深度一般超过1000m,且多为峡谷,沟谷断面呈“V”字型。岩体破碎,节理裂隙发育,极易发生崩塌、滑坡等灾害。

(3)构造溶蚀地貌

在锦屏山与牦牛山的中间地带,呈带状自北向南展布,出露地层主要为二叠系的碳酸盐岩,部分玄武岩和三叠系变质碎屑岩。海拔高程多在3000m 以上,分水岭高程超过4000m,山脊多陡峰孤立,常见冰川刃脊、角峰,山体上部险峻,地形坡度大于45°,中、下部则相对较平缓。该类地貌区沟谷切割深度一般大于1500m,岸坡陡峻,峡谷断面呈“V”字型。构造裂隙十分发育,岩体松散破碎,地质灾害易发。

(4)冰蚀地貌

主要分布于贡嘎山以南,包括高山、高原宽谷、悬谷冰蚀湖盆地貌,海拔4500m~5000m,冰蚀、冰碛等季节性冰蚀带发育,且保持完整。

1.2安宁河流域水系

安宁河是雅砻江下游左岸最主要的支流,清代始名安宁河,河长326km,流域面积 1.12×104km2。安宁河源头位于四川省凉山州冕宁县东部的小相岭记牌山,自发源地向南流经冕宁、泸沽、西昌、德昌后进入攀枝花市境内。在米易县作为米易县与盐边县的界河,最终在米易县的得石镇汇入雅砻江。

1.2.1安宁河水文特征

发源于凉山州冕宁县北的牦牛山与小相岭之间,分东西两源,东源苗冲河,西源北径河,两河在晃宁县大桥乡汇合后称安宁河。安宁河干流全长303km,落差936m,弯曲系数 1.42。干流凉山州段流经冕宁、西昌、德昌三县(市),长度为

225.09km,落差775.8in,平均比降3.45%。,特征时间78.7小时。安宁河从德昌永郎镇出境,下游流入攀枝花市的米易县,于米易县安宁乡湾滩汇入雅砻江。

安宁河水量丰沛,径流主要是降水和地下水补给,时空变化规律同降水基本一致,其主要特征是:年际变化不大,年内分配极不均匀,径流深由北向南递减,出界处多年平均流量217立方米/秒,径流量69.1亿立方米。主要支流有18条,其中大于500平方公里的有4条,即孙水河、海河、茨达河、锦川河。小于500平方公里、大于100平方公里的河流14条。干支流多以直角交汇,形成典型的羽状水系。孙水河汇口以上为上游段,大桥至安宁桥为峡谷区,安宁桥至泸沽以宽谷为主间有盆地;孙水河至锦川河口为中游段,多为宽谷,谷宽为2?5公里,以西昌段为最宽,可达8?12公里,河床有浅滩沙洲;锦川河口以下为下游段,河谷宽窄相间,有少数间盆地。

1.3 地层岩性

研究区各时代地层出露较全,自上元古界震旦系至第四系的松散地层均有出露,缺失志留系和石炭系地层。地层岩性普遍以岩浆岩为主,古生代至中生代侵入或喷出的花岗岩、玄武岩、流汶岩等最多。除此之外,可见古生界至中生界的灰岩、白云岩、砂泥岩等。河谷流域内地层以第四系和第三系的半成岩为主,以昔格达组地层为代表,岩性为粉砂岩、粘土岩,偶夹砂砾岩。部分地区还分布有少量大理岩、砂板岩等不同程度的变质岩。出露面积较广,最具代表性的岩层自新至老有:

1.3.1 新生界

(一)第四系(Q)

研究区内第四系地层分布较为广泛,成因类型多,厚度变化较大,有冲积、洪积、冰积等,主要见于河谷地区。

(1)河流冲积(Q al)

该类地层遍布河流及沟谷地带,一般由多级阶地组成,宽数百至数千米,高出河面几米至数百米。阶地通常具有二元结构,距离河流较近处多为现代河流冲积而成的砂和砾石堆积,砾石成份复杂;距离河流较远处为具有微细层理的亚粘土和亚砂土,厚度一般为2~5m,现今多被改造成耕地。

(2)冰积(Q fgl)

冰积物主要分布于区内海拔较高的冰川谷,海拔范围高于3200 m,表现为有舌状冰川漂砾堆积,砾石直径大小不一,时代不确定。

(3)冲积、洪积、冰积等混合类型(Q ad)

冲洪积物及混合类型主要分布于山间沟谷中,表现为不同成分的砾石、岩屑、卵石、砂粒、粉砂土等混杂堆积,结构松散,厚度变化大。

(4)化学沉积(泉华-石灰华)(Q ch)

偶见于部分河流支流的下游,最高处高出河面约200m,灰白至灰色,呈疏松多孔状、泡沫状、皮壳状,覆盖于基岩之上。

(二)新近系(N)

主要出露上新统昔格达组(N2x)地层,该组地层多零星孤立分布于相对高度较高的沟谷岸坡上,如在石棉县的擦罗乡、冕宁县的孟获城等地,存在一套半胶结的河湖相粉砂岩,并夹杂细粒砂质粘土岩及砂砾岩。昔格达组地层下部为粘土岩,呈灰黑色、密度大、块状;中间为粉砂岩,深灰色;上部为褐黄色粘土、粉砂、粗砂等,层理清楚可见(郭涵宇, 2010)。

(三)古近系(E)

该类地层主要分布于研究区中部,零星出露,岩性以厚层砂岩、砂砾岩为主。

1.3.2 中生界

中生界主要出露三叠系地层,分布于研究区北部。三叠系上统(T3)白果湾组(T3bg)主要岩性为碎屑岩,其中富含植物化石,局部可见煤系地层。底部多为砾岩,下部为厚层块状粉砂岩夹细粒长石石英砂岩及少量黑色页岩。中下统(T1-2)由下而上为片岩、大理岩、钙质石英片岩、绢云母透闪石片岩等。1.3.3 古生界

古生界地层出露有二叠系、泥盆系、寒武系的地层。

(一)二叠系(P)

分布于研究区中部及安宁河断裂带的东侧,上统(P2)为基性火山岩-玄武岩、变质碎屑岩-泥质砂岩、碳酸盐岩等,下统(P1)为大理岩夹钙质中、细粒砂岩。

(二)泥盆系(D)

主要在研究区中部出露。自上而下为纸厂组(D2z)、标水岩组(D2b)、火木山组(D2h)。纸厂组(D2z)地层岩性为变质石英砂岩、变质砂砾岩、绢云母石英片岩、硅质白云质大理岩,标水岩组(D2b)地层岩性为片岩夹薄层大理岩、硅质白云质大理岩,火木山组(D2h)地层岩性为粗面斑岩、珍珠岩、大理岩及片岩。

(三)寒武系(?)

研究区内寒武系上、中、下统均有出露,但面积较小。上统(?3)地层为浅灰色-灰色块状、层状含粉砂质白云岩、白云质灰岩。中统(?2)为厚层-块状、层状泥质钙质石英粉砂岩、细砂岩夹灰岩。下统(?1)地层为粉砂岩、细砂岩及泥质、白云质灰岩。

1.3.4 岩浆岩

岩浆岩广泛分布于研究区内,由于各期构造运动导致的岩浆活动程度不同,区内岩浆岩岩性种类繁多,但以中酸性岩为主。喷出岩主要为流纹岩、玄武岩,形成于元古代。侵入岩以中性、中酸性岩类为主,形成于元古代和中生代,如普通花岗岩、斜长花岗岩、正长花岗岩、黑云母花岗岩、花岗斑岩、闪长岩等,多数以岩脉形式侵入,少数呈规模各异的岩柱、岩枝产出;中基性岩有辉绿岩、辉长岩、斜长岩;超基性岩有辉石岩、橄榄岩、辉石橄榄岩等;碱性岩呈零星分布,主要以岩脉形式产出,包含霓石正长岩、霓辉石英正长岩、霓辉角闪正长岩等;零星分布基性、超基性岩类,多数为元古代与中生代侵入的岩脉。

2.3.5 变质岩

受多次岩浆侵入活动和强烈地质构造作用的影响,研究区内的变质岩岩性以板岩、片岩、变质砂岩、千枚岩、大理岩以及角砾岩和构造糜棱岩等为主。

2.4 区域地质构造

研究区位于青藏高原东缘,川滇南北向大地构造带的北段,在构造形迹上看,该地区位于川滇经向大地构造体系与康滇歹字型构造体系余支的相接复合部位。地质历史时期,该区长期处于东西向挤压应力的作用之下,挤压作用的结果导致产生了大量南北向、近南北向压性、压扭性断裂和褶皱,以及部分次级东西向、近东西向张性、扭性断裂。安宁河断裂带的存在控制了研究区内的山川布

局和山体走势,此外还影响到该地区地壳以下岩浆活动及地壳表面地层的出露,是研究区内最主要的断裂构造。因断裂活动的继承性,同时影响到地质灾害的发生、规模、危害程度等

2.5 新构造运动

对于现代地形地貌的改造,新构造活动是其主要内动力。研究区新构造活动异常强烈,主要为间歇性抬升活动,强烈抬升的整体性和差异性是研究区新构造运动的主要特点。断裂作用的不断加强,导致沿断裂带形成了一系列的裂谷洼地,裂谷两侧风化剥蚀搬运作用的结果,形成了现今安宁河以东的“V”型谷或峡谷地貌及西侧的“U”型谷、拓宽“U”型谷地貌。区内构造活动主要经历了上新世末期、更新世末期、中更新世末期、晚更新世至今四个时间段,因其间歇性差异抬升及走滑作用,铸就了现今南北呈条、东西呈块的构造格局。地震的发生与新构造运动关系密切,是地壳新构造运动的表现形式,地球深部能量经南北向安宁河断裂带释放。安宁河断裂带位于著名的安宁河强震带,处于我国南北向地震带中段,历史地震极为发育(表2-1),地震导致区内岩体破碎程度高,稳定性较差。安宁河断裂带历史地震造成的大型古滑坡比较普遍,发生多次滑坡堵江事件。

安宁河流域地质概况

1.1 地形地貌特征 研究区位于青藏高原东缘,崇山峻岭、峡谷纵横,是典型的中高山峡谷地区。该地区地势形态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呈现西北高、东南低的特点。冕宁县则尔山一带,山顶海拔4958m,野鸡洞东侧桦头尖海拔降落至4791m,登相营北的窝洛几峨峰海拔4500m,泸沽东侧的娃来服布峰海拔3608m,至礼州时,最高山脊线的海拔高度仅略高于3000m(王新民, 1998)。受构造作用控制,该地区主要山脊线均呈南北向展布,呈南北向的主体山脉与主干河流呈山水相间分布。青藏高原喜马拉雅山地区自新生代开始强烈隆起,更新世-全新世隆起逐渐向四周扩展,波及到包括安宁河断裂在内的川滇地区。该地区地貌特征的形成,极大程度上受到青藏高原隆升的影响。并且,由于隆升作用同时伴生强烈的差异运动,多种局部地貌变异带因此产生,使年轻的沉积物亦发生强烈变形(王新民,1997; 王新民, 1998; 裴锡瑜, 1998)。根据地层岩性和地质构造对地貌形成的影响,该地区地貌按照形态特征和成因类型划分为侵蚀堆积地貌、侵蚀构造地貌、构造溶蚀地貌、冰蚀构造地貌四个大类。 (1)侵蚀堆积地貌 该类地貌单元主要由第四系松散堆积物组成,主要分布于安宁河河谷及两岸附近,河谷地段地形较平缓,坡度5~10o,其余地段地形相对较陡,一般为15~25o,局部达35o,堆积物按成因类型有冲积、洪积层,局部见坡积、残积、残坡积层等。该类第四系松散堆积物发育局限、保存零星、规模较小,但它是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的主要组成物质和发育区域,而且,村民修建的房屋、生活居住地等也有很多都位于这些区域,地质灾害对村民的生命财产安全影响很大(冯华锋,2007)。 (2)构造侵蚀地貌 构造侵蚀地貌分布最广,是该地区最主要的地貌类型单元。根据地形切割深度、山峦高度及其形成特征,又可进一步划分为:深切割高中山、高山宽脊沟谷地貌和深切割高中山、高山缓脊峡谷地貌两个亚类。深切割高中山、高山宽脊沟谷地貌占据整个安宁河流域及部分越西河流域, 安宁河流域内,出露地层主要为太古代至三叠系花岗岩、震旦系中酸性喷出岩及

区域地理知识填图

区域地理知识填图 Revised as of 23 November 2020

中国区域地理知识填图 一、中国区域概况 1、读图4-1-1,回答下列问 题。 (1)位置。①经纬度位置: 大部分位于____地区, 属北温带,南部少数地区位 于____。 ②海陆位置:位于___ _东部,____西岸,海 陆兼备。 (2)国土辽阔①疆域辽阔: 陆地领土面积约____, 居世界____。 ②邻国众多:与我国接壤 的国家有14个,隔海相望的 国家有6个。其中发达国 家:A____、B____;资源丰富国家:C____、D____;群岛国家:E____、F____。 (3)海域广袤①海域面积:约300万平方千米。②临海多:大陆海岸线长180000多千米,自北而南濒临的还有依次是:a____、b____、c____和d____。渤海和____为内海。③岛屿众多:面积最大的岛屿是____,其次是____。主要的半岛:自北而南依次____半岛、____半岛和____半岛。

2、读图4-1-2,回答下列问题。 (1)我国共有____个省级行政单位,包括____个省,____个自治区,____直辖市和两个特别行政区。将其简称和行政中心填注在图上。 (2)北回归线自西向东经过的省级行政单位的简称是____、____、____、____。 (3)北纬40°线经过的省区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写简称) (4)东经110°线经过的省区简称是(自北而南)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个国大陆东部濒临海洋的省级行政区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一年中,正午太阳高度能达到90°的省区有____个省区和两个特别行政区。 (7)重庆市的邻省有____、____、____、____、____。 (8)我国面积最大的省级行政区的政府所在地是___;邻省区最多的行政区是_

工程地质概况

第二章工程地质概况 本工程位于郑州市莲花公园北100m处,玉兰街处,文峰小区住宅楼四幢,其中4#楼占地面积约2800m2,基坑周长约220米,70*40二层地下室。开挖深度分为9.0m,基坑安全等级为二级,基坑临时支护使用年限为12个月。 2.1 工程地质情况 工程地质往往是由勘探得到的,勘探包括钻探、井探、洞探、触探以及地球物理勘探等多种方法,勘探方法的选择首先应符合勘察目的的需要,还要考虑其是否适合于勘探区岩土的特性。工程地质钻探的任务之一是取岩土的式样,用来对其观察、鉴别或进行各种物理力学实验,以下是用钻孔取土器从钻孔中采取的式样进行试验得到的数据。 2.1.1地层特征 据勘察报告,本基坑地层结构由第四系全新统冲积地层、下伏基岩为第三系泥质粉砂岩。按其岩性及其工程特性,自上而下依次划分为①素填土、②粉质粘土、③细砂、④中砂、⑤砾砂、⑥强风化泥质粉砂岩,六个工程地质层位,以下分别予以阐述: 1杂填土 全场地分布。黄褐色,松散状,湿,由中砂及细砂组成,为近期回填土,欠固结。层顶标高20.40~21.70m,层厚3.2m。 3粉土 全场地分布。灰褐色,可塑,湿,无摇振反应,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有光泽,局部含少量铁锰质结核。层厚3.0m。 3粉质粘土 全场地分布。灰褐色,可塑,湿,无摇振反应,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有光泽,局部含少量铁锰质结核。层顶标高19.10~ 19.35m,层厚1.40~3.40m。 ③细砂 场地部分钻孔可见。灰色、松散状,饱和,上部含少量泥质,以细颗粒为主,成分主要为石英,颗粒级配差。层顶标高15.93~ 16.77m,层厚0.80~1.40m。 ④中砂 场地部分钻孔可见。灰色,松散状,饱和,以中颗粒为主。层顶标高15.15~16.37m,层厚1.90~2.00m。 ⑤砾砂 全场地分布。黄色,稍密状,饱和,层顶标高4.24~7.61m,层厚3.10~4.21m。 ⑥全风化泥炭质页岩 全场地分布。棕红色,岩芯多呈碎屑状及碎块状,泥炭质胶结,原岩结构不清晰。层顶标高-1.71~-0.97m,层厚2.90~ 4.30m。 ⑦强风化炭质灰岩

安宁河中段昔格达组地层特性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173891925.html, 安宁河中段昔格达组地层特性 作者:陆得志 来源:《信息技术时代·下旬刊》2018年第04期 1 概述 1958年,袁复礼将常隆庆1937年创名的“混旦层”改称“昔格达组”,命名地在会理县昔格达村,系指一套半成岩的暗色泥质岩石,未见底,厚179米。同年,又将分布于西昌城北,位于“昔格达组”之下的紫红色半胶结的砾岩,称为“西昌砾石层”。1965年,西南第四纪冰川考察队,在攀枝花市大水井弯子头建立了该组完整地层剖面,由下部砾岩、中部粘土岩、上部砂岩组成,沿用“昔格达组”。本报告主要以1965年西南第四纪冰川考察队所指的昔格达组为基准,沉积时代为早更新世间冰期冰水沉积QⅠ-Ⅱal+l。 “昔格达组”地层主要分布在金沙江及其支流安宁河、雅砻江等河谷地带,主要由浅黄~灰黄色、灰绿色、深灰色互层状粘土岩和粉砂岩组成。 2 昔格达组主体工程特性分析 根据初勘及详勘,昔格达组主体根据其完整程度划分强风化粘土岩⑦21、中等风化粘土岩⑦22、强风化粉砂岩⑦31、中等风化粉砂岩⑦32四个地层单元。 为了分析方便,将昔格达组作为大单元,由于自身岩性不同,物理力学性质存在差异,按粘土、粉质粘土、粉土及粉砂四种岩性来考察昔格达组物理力学参数。 2.1粘土 昔格达组土性以粘土居多,且其性质较为特殊,因此作为分析的重点。粘土主要涉及 ⑦21、⑦22两个地层单元,所呈现的颜色有“灰黄、褐黄、黄褐、绿黄、黄绿、灰、兰灰、深灰色”几乎涉及工程区土体的所有色彩,说明粘土沉积贯穿于昔格达组的整个形成过程,可以形成于弱氧化~强还原的各种环境,同时也说明该岩性单元基本不具备环境指示意义。 (1)水理性质 从表可以看出,参与液限和塑限统计的粘土样品共有136件,其中40件属于液限等于或大于50%的高液限土,液限、塑限总平均值分别为48%和28%;塑性指数平均值为20%,超过25%的样品有9件。测定了渗透系数(K)垂直和水平两个方向的数据,两个方向的K值差异都在一个数量级之内,这可能与测试样品层理厚度大或扰动强烈等因素有关;垂直渗透系数Kv值介于1.95×10-7~4.61×10-5 cm/s之间,平均值为7.51×10-6cm/s,水平渗透系数Kh值介 于1.11×10-6~4.61×10-5 cm/s之间,平均值为1.91×10-5cm/s,Kh值大于Kv值,体现了近水 平层理对渗透系数的影响;昔格达组粘土钻孔压水试验试验数据表明,一般均小于10-5cm/s

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宜宾市过境高速公路西段 沿线综合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1 前言 工程概况 宜宾市过境高速公路西段宜宾市的宜宾县、翠屏区。本项目的建设主要为提高宜宾市路网的通行能力和促进城市发展,项目在布线时充分考虑了沿线各重要城镇的发展规划,避免了对宜宾市城市发展的干扰。宜宾城市总体规划为本项目确定走向的重要依据之一。 路线起于乐宜高速公路,设枢纽互通,经金城、玉龙、止于宜水高速公路,设柏溪枢纽互通与公路相接。 推荐线(K+A+K)路线全长,建设里程,A线对应的K线长。 经统计,初步设计外业勘测共完成以下工作量: 1、沿线工程地质调绘。 2、工程地质类比调查4处。 3、静力触探孔44孔。 4、初设阶段完成的钻探工作量,机械钻孔84孔。 5、共调查天然砂砾石、砂及碎石料场2处,机制砂料场1处,灰岩碎石料场2处,砂岩片块石料场2处,其余料场可参考利用与公路相交或邻近的公路等工程已有资料,共收集6处。 技术标准、规程、规范 执行的主要技术标准、规程、规范、规定如下: 执行的主要技术标准如下:路计路

(4)《工程岩体试验方法标准》 GB/T50266-99;以往地质工作及参考资料: (1)区域地质资料:1:20万,H-48-(27)宜宾幅地质图。 (2)宜宾市过境高速公路西段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3)宜宾市过境高速公路初步勘察报告。 上述资料对工作区的地层结构、地质构造、地质环境特征等方面进行了详尽的描述,对本次勘察有较大参考利用价值。 2 沿线工程地质概况 地形地貌 项目位于四川省东南部,地处四川盆地盆周山地区的南西缘山地亚区及四川盆地南低山丘陵区,路线走廊带的地形、地貌单元受地质构造和岩性控制明显。将工作区划分为两种地貌类型和五种次级类型地貌,分为侵蚀堆积地貌和构造剥蚀地貌两大类。 (1)侵蚀堆积地貌 ①河流堆积漫滩和一级阶地(Ⅰ 1 ) 主要分布于宜宾岷江、金沙江两岸滩地。堆积漫滩由近代冲积粉砂土、砂砾卵石构成。表面低平,宽数十至千余米,后缘高出江面4~10m。一级阶地由近代冲积粘质砂土、粉砂土、砾卵石组成,表面平整宽阔,略倾向江面,顺江延伸,长数至十余公里,宽约1km,前缘高出江面10~30m。 ②河流堆积阶地(Ⅰ 2 ) 主要分布于宜宾岷江、金沙江两岸二三级阶地。上部堆积黄色砂质粘土,下部为粘土夹砾卵石,组成二级及三级基座阶地。阶地台面不平整,切割处可见基岩出露。二级阶地高出江面50~80m。延伸1~4km。缓状 6纵 台角 无 冷天大 为最

安宁河流域水文特征初步分析

安宁河流域水文特征初步分析 摘要:利用安宁河流域主要水文站点的多年水文资料,对该流域的气象、水文特性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水文特性;分析;安宁河流域 1地理概况 安宁河是雅砻江下游左岸的主要支流,发源于四川省凉山州冕宁县北,河道全长337㎞,流域面积11150 km²。两岸多山,故支流多短小,比降较大,流域狭长,南北长250㎞,东西宽26~75㎞,呈不对称羽毛状。 安宁河流域地处横断山脉东缘,海拔高程在992~4721m之间,流域地貌以山地为主,中游沿河两岸多河谷平原和山间盆地。流域地势北高南低,海拔3000m 以上山地占流域面积36.5%,海拔1500~300m山地占流域面积47.4%,海拔1500m以下的河谷平坝、山间盆地和二半山阶地仅占流域面积的16.1%。 2气象特性 安宁河流域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受极地大陆气团和暖湿海洋季风的交替影响,旱、雨季明显。流域内日照时间长,霜冻时间短,夏季多雨,冬春干旱,四季不明显,干雨季分明。 (1)气温 流域内气候温和,寒暑区别不大。除高寒山区外,多年平均气温均在14℃以上。总体上看气温由南向北逐渐递减,但因高差起伏较大,气温的垂直变化明显,例如西昌站和喳都站直线距离不到60㎞,因高程相差900m,年平均温差达5.7℃。 流域内最高平均气温在21~25℃之间,多出现在7月。最高气温在34.1~39.9℃之间,一般出现在5、6月;最低气温-2.4~8.7℃之间,多出现在2月。 (2)日照 流域内日照充足,在干流河谷地区,多年平均日照时数均在2000小时以上。热能资源丰富,太阳辐射年总量一般都在122千卡/平方厘米·年以上。 (3)湿度

水利可研

目录 4 灌区水量供需平析及水质分析 .......................................................... 4-1 4.1 灌区现状水量供需分析.................................................. 4-1 4.1.1 灌区水资源............................................................. 4-2 4.1.2 现状年P=65%供需平衡分析 ................................ 4-10 4.2 灌区设计水平年水量供需平衡分析................................ 4-13 4.2.4 作物灌溉制度及灌溉定额...................................... 4-15 4.2.3灌区P=75%年份水量供需平衡.............................. 4-19 4.2.4 设计灌水率及渠道设计流量 .................................. 4-21 4.3 灌溉水质分析.............................................................. 4-25

4 灌区水量供需平析及水质分析 米易县前进渠是我市唯一一座中型引水渠工程,设计灌溉面积5.18万亩,目前已建干渠总长45.66km,分三期建设完成。一期工程位于取水口至弯丘乡杨家村的上河坝处,总长17.76km(里程桩号0+000~17+760),工程于1977年动工,1980年竣工,设计流量10m3/s,渠道比降有1/3000、1/5000、1/6000、1/8000四种。二期工程位于弯丘乡杨家村的上河坝至白马镇挂榜村何家坝处,总长18.48km(里程桩号17+760~36+240)。二期工程于1984年开工建设,1986年竣工,设计流量为4.5m3/s,渠道比降为1/4000、1/5000两种。三期工程(即右干渠)位于白马镇挂榜村的何家坝至白马镇的马槟榔村,总长9.42km(里程桩号0+000~9+420)。三期工程于1988年开工建设,1989年竣工,设计流量2.0 m3/s,渠道比降为1/3000、1/4000两种。已建干渠运行30多年,防渗体已老化、脱落,沿渠渗漏严重、险情频发。干渠渠系建筑物虽然配套率达80%,但经多年运行,溢洪冲砂设施的启闭机启闭不灵,木质闸门破损漏水,泄洪道损坏。山溪渡、渡槽、涵洞损坏严重,渠系建筑物完好率仅25%。支渠和田间渠道由农业综合开发项目配套建设了一部份,配套率仅有11%。渠道水利用系数仅有55%,灌溉保证率仅有50%。本次节水配套改造项目集中在干渠首段,主要是对渠道进行疏浚和配套改造,项目实施后,可以恢复供水能力33112.8万m3/年,改善灌溉面积1.43万亩,恢复灌溉面积1.5万亩,效益相当明显,水量供需平衡分析按全灌区的设计灌面来进行。 4.1 灌区现状水量供需分析 现状基准年为2012年,设计水平年为2020年,根据《灌溉与

黄河长江简介

黄河 黄河是中国第二大河,干流全长五千四百六十四公里,全段成(几〕字形。黄河发源于青海巴颜喀拉山北麓的约占宗列渠,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共九省区,最后流入渤海。沿途汇集了三十多条主要支流和无数溪川,黄河流域面积752,000平方公里,养育人口1.26亿人,占全国人口11.5%。中游段流经广大的黄土高原地区,许多支流夹带大量泥沙汇入,为世界上含沙量最多的河流,河水呈黄色,因而得名。 黄河可分为上游、中游、下游三段,各段有它的地势、气候等环境特徵。上游自源头至内蒙古的河口镇,高程由海拔4,500米降至1,000米,流域面积384,000平方公里,占全流域面积之半。自甘肃省兰州市以上,河流由西往东,流域内地势崎岖,平地稀少,每年雨量处於300-600毫米之间。虽然雨量并不丰富,但因人口稀薄,用水需求量不大,成为黄河水资源主要供应区。自兰州以下,河道转往北方,进入沙漠地区,雨量略减,流域面积也小,但途经青铜峡(宁夏)灌区和巴盟黄河(河套)灌区,这两地区的用水量极大。以黄河平均年流量581亿立方米计算,上游自兰州以上地段的流入量为323亿立方米,而采用量不过是18亿立方米,可是自兰州至河口镇地段,流入量为6亿立方米,而采用量占103立方米,是为黄河得益最大地区,也是从水资源考虑上“入、出”最不均衡的地段。 黄河中游于河口镇至河南省旧孟津之间,流域面积344,000平方公里,河道高程由海拔1000米降至400米。中游北段途经黄土高原,流域气候乾旱,水土流失严重。黄土高原为黄河流域的主要产沙区,每年产沙十多亿吨,中游南段的主要支流为汾河与渭河,两流域的气候与雨量都算优惠,自古以来农业发达,人口稠密文明昌盛,为古代中华文化与经济的发源地,赢得“中华文化摇篮”之称。 河南孟津以下的黄河河段为黄河下游,黄河下游流域面积占地极小,只拥有两岸大堤以内的滩地和泰山北麓的高地。流域两旁地区人口密集,农业发达,对河水的需求量很大,随著近年来的经济发展,对水源供应的要求不断增加,黄河水资源不胜负担。 黄河流城是中华民族的摇篮,也是世界古文明发祥地之一。 黄河的支流 洮(táo)河是黄河上游的支流,在甘肃省西南部,源出甘、青两省边境西倾山东麓,东流到岷县折向北,经临洮县到永靖县城附近入黄河,全长500余千米。 湟水在青海省东部,也是黄河上游支流。源出海晏县包呼图山,向东南流经西宁市,到甘肃省兰州市西面的达家川入黄海,全长349千米。上游河谷呈串珠状,下游宽阔,水能资源丰富,灌溉条件便利。 汾河是黄河第二大支流,在山西省中部。源出宁武县管岑山,经太原市南流到新绛县折向西,在河津县西入黄河,全长716千米。上游穿行山地;中游经太原盆地,介休县义棠镇以下河谷变窄,过灵石峡进入临纷盆地;下游河谷开阔。 渭河在陕西省中部,是黄河最大支流,源出甘肃省渭源县鸟鼠山,东流横贯陕西渭河平原,在潼关县入黄河,全长787千米。上游及经河、洛河等支流,流经黄土高原,挟带大量泥沙。中、下游渠道纵横,有泾惠渠、渭惠渠、洛惠渠等灌溉工程,农业发达。南有东西走向的秦岭横亘,北有六盘山屏障。渭河流域可分为东西二部∶西为黄土丘陵沟壑区,东为关中平原区。 长江 长江的上源沱沱河出自青海省西南边境唐古拉山脉各拉丹冬雪山,与长江南源当曲会合后称通天河;南流到玉树县巴塘河口以下至四川省宜宾市间称金沙江;宜宾以下始称长江,

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XXXXXXXX工程名称 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二○一七年七月 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1、前言 1.1工程概况 1.2勘察内容 1)对坝址区内主要的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地震、地下水特性和不良地质现象的类别、规模和特征等的阐述。并查明坝基地层物理力学性质等工程地质条件。 2)查明坝基及坝肩渗漏、渗透特性等水文地质条件,通过压水试验等查明坝基渗透性。 3)通过砌体取芯样做抗压强度试验、坝体压水试验等检查坝体砌筑质量。 4)通过钻孔试验数据对坝址工程整体地质情况进行描述和确认。 1.3勘察依据及执行标准 本次勘察工作所依据的技术规范、标准及文件 ●行标《中小型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SL55-2005) ●国标《水利水电工程地质勘察规范》(GB50487-2008) ●行标《水利水电工程钻孔压水试验规程》(SL31-2003) ●行标《水利水电工程钻探规程》(SL291-2003) ●行标《水利水电工程边坡设计规范》(SL386-2007) ●行标《水工建筑物抗震设计规范》(DL5073-2000) ●国标《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 18306-2001) ●国标《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 50123-1999) ●《水利水电工程地质手册》 ●设计单位提供《钻探技术要求》 1.4勘察工作布置及工作完成情况 1.4.1勘察工作布置 本次勘察工作勘探点的数量和位置由设计单位布设,详见“坝址区勘探点平面位置图(图号S-1)”。勘探点的位置沿坝体工程布置,左、右岸坝肩各布置1个勘探点,共布设勘探点2个,勘察点间距约98米。 根据设计单位提出的“勘察技术要求”和“勘探点布置图”,遵照现行规范和有关文件的要求,布设2个均为控制孔,孔深控制:各孔深入稳定基岩、压水试验值小于3Lu。 1.4.2勘察工作完成情况 本次勘察工作于2012年12月22日至12月28日完成野外钻探、取样及压

安宁河流域冕宁段综合规划河道整治基础资料说明

安宁河流域冕宁段综合规划河道整治基础资料说明 冕宁县安宁河流域综合规划河道整治基础资料收集主要根据是凉山州水利勘测设计院修编完成了的《安宁河(凉山段)堤防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安宁河的开发利用及综合治理历来都倍受各级政府和有关部门的重视,多次调查研究和勘察规划。纵观安宁河干流近百年历史,据从1900年到1988年共89年的不完全统计,安宁河发生毁城镇破桥涵,淹人畜牧的大洪水至少有24次,平均3~4年一次,一般灾害性洪水几乎年年发生。频繁发生的安宁河洪水,给流域的人民所造成的损失是巨大的,每临汛期,流域内各级人民政府投入防讯抗旱的人力、财力是巨大的,洪水是安宁河流域经济发展的心腹大患,已经严重地制约着流域内经济的发展。河道防洪工程现状安宁河流域是攀西腹部地区的一条重要河流,她的开发与治理历来都受到了流域内各级人民政府的重视,特别是频繁发生的洪水灾害的防治,历来都是当地政府重要的议事日程。 安宁河干流源于四川凉山州冕宁县,分布于漫水湾以上,冕宁县境内河段总长53.18km,综合规划整治主要以新建堤防为主。安宁河冕宁段设计堤防总长36.049km,本段处于安宁河河谷平原上游,河谷宽1.5~4km,河床比降仅2~3‰,沿线漫滩发育,两岸Ⅰ级阶地对称展布,阶地高出河面1.5~2.5m,堤防轴线位于河漫滩及Ⅰ级阶地上,地基为第四系冲洪积层。冕宁县保护区的范围北起城厢镇解放桥下抵漫水湾沙坝河汇口,冕宁防洪河段中段泸沽镇保护区范围上起孙水关水文站,下抵孙水河与安宁河干流交汇口。冕宁段堤防工程包括冕宁县城厢堤防工程、宏模堤防工程、泸沽堤防工程、漫水湾堤防工程等4段。合计堤防的长度为32932m,历经多次整治,目前安宁河冕宁段河堤现完成4000m。冕宁县城厢堤防主要保护冕宁县城所在地的城厢镇,该河段上起解放桥,上止南河汇口,河口距288+210~284+480,河段长3.73km。该段左岸地势较高,受洪水威胁较小,108国道公路紧靠岸边。右岸地势低矮,其上、中段为县城及规划的城东南综合开发区、城南大道等开发区紧靠岸边,受洪水威胁大;下段为南河与安宁河汇口处的河谷平坝,耕地集中,人口、民房密集。本段是安宁河干流冕宁县境内的重点治理河段之一。根据其地形特点及保护对象的重要性,原设计在右岸的解放桥至南河汇口段于耕

高二区域地理中国地理概况测试题

高二地理中国地理概况 组 一、选择题 迹多, 在一个热门帖吧中,点击率和跟帖数非常高的一个帖子是这样的:“湖南人说他名 胜古 北京人就笑了;北京人说他风沙多,内蒙人就笑了;内蒙人说他面积大,“甲人”就笑了;“甲人”说他民族多,“乙人”就笑了;“乙人”说他地势高,西藏人就笑了;西藏人说他文物多, 笑 陕西人就笑了;陕西人说他革命早,江西人就笑了??台湾人说陈水扁想独立,全国人民都 : 了。”读下图回答下列各 题 1.“甲人”笑了,甲指的省级行政单 位是( ) A. a B.b C. c D. d 2.“乙人”笑了,乙指的省级行政单 位是( ) A. a B.b C. c D. d “黑河一腾冲线”又称“胡焕庸线”,是我国地理学家胡焕庸在1935 年提出的划分我国人口 。 题 密度的对比线。据此完成下列各 3.从1953 年到2010 年期间() A. 东南半壁人口数呈现出不断减少趋势 B. 西北半壁人口数呈现出不断减少趋势 C. 东南半壁增加的人口数多于西北半壁 D. 西北半壁人口增长速度慢于东南半壁 4.历经80 多年,胡焕庸线揭示的我国人口分布格局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的原因有( ) ①气候等综合自然地理条件没变②城市主要位于东南半壁的格局没变③人口分布重心逐渐 由东南向西北移动④西北半壁经济发展水平一直低于东南半壁 A. ①②③ B.①②④ C.②③④ D. ①③④ 5.下列措施有助于破解胡焕庸线的是( ) A. 西部地区大力扶持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和服务业,推进城市化进程 B. 西部地区加大自然保护区面积,区域发展以生态环境建设为主 C. 将污染严重的工业逐步由西部地区迁入到东部地区 D. 鼓励西部地区通过提高自然增长率来实现人口增加 。 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6.四省中,地处内陆且不与邻国接壤的是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7.四省中,春分日最先看到日出的是

松原市城区岩土工程地质概况

松原市城区岩土工程地质概况 董凯 松原市建筑质量监督站

松原市城区岩土工程地质概况 前言 松原市市区位于吉林省的西部,第二松花江从城市中间横穿而过,将城区自然划分为江南、江北两部分。 考虑到岩土工程地质所涉及到的地层深度及松原市岩土工程地质的实际情况,本文仅以第四纪覆盖层为主,着重介绍0—50米内土层的岩土工程地质情况。 一、地形地貌特征 松原市市区在区域地貌上处于松辽盆地腹地东部斜坡带的前缘,以西为松嫩低平原,海拔130—160米左右;以东为相对上升的长白山山前台地,海拔200米左右。松嫩低平原为中生代沉降区,由于差异性沉降运动,平原内部基底波状起伏,总体上向西倾斜,西翼较陡,新生代覆盖厚度大;东翼较舒缓,新生代覆盖厚度较薄。两种地貌景观反差

非常明显,形成了盆地两翼的不对称性的特点。 松原市城区以第二松花江北岸为分界线,总体地势南高北低,分界线两侧地形地貌特征差异很大,各自特点显著。 其中江北地势较高,海拔高度在135—160米左右,总体上向第二松花江河谷倾斜,为微波状岗阜平原。岗阜区地面坡度较大,达5%以上,岗阜顶面开阔平缓。沿第二松花江北岸发育一级阶地,地面平坦,海拔130—135米,高出江水位5米左右,前缘以3—5米的陡坎与现代河床接触,阶面较狭窄,出露范围较小,后缘以斜坡与岗阜平原过渡。 江南一级阶地大面积发育,地形开阔平坦,标高在130—135米左右,以斜坡与现代河谷缓慢过渡,无明显前缘陡坎。在一级阶地上零星分布有以风成黄土状粉土和粉质粘土构成的小型岗阜,相对高度在5—10米,海拔高度一般在140米左右。在阶面的低洼处,河流故道、沼泽湿地多有分布,发育有淤泥质粉质粘土和软粘性土夹层。

2005年度国土资源科学技术奖获奖项目

2005年度国土资源科学技术奖获奖项目名单 经国土资源科学技术奖励委员会评定, 2005年度国土资源科学技术奖评比结果揭晓。 有0个项目获国土资源科学技术奖一等奖奖、61个项目获二等奖 一 等 奖 1. 重大行业3S应用示范 — 国土资源 (国土资源部信息中心、中国测绘科学研究院、东大学、中国地质大学(武汉)、武汉市规划土地管理信息中心、株洲市国土资源信息管理中心,查祥、蒋文彪、刘聚海、张子平、李晓波、燕 琴、王 庆、李宗华、何安国、周顺平、孟凡荣、吴洪涛、彭明军、赵煜鹏、黄 新) 2. 环北京地区土地资源与生态环境遥感监测技术及其应用 (中国土地勘测规划院、中国测科学研究院、中国国土资源航空物探遥感中心、北京中天土地科技发展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中国感卫星地面站,谢俊奇、王 静、赵继成、郭旭东、梁 耘、毛振强、肖金城、何 挺、汪秀莲、燕琴、杨清华、刘顺喜、吕春艳、齐文章、陈志军) 3. 万象平原钾镁盐矿勘查评价 (云南地矿勘查工程总公司(集团)、云南省地质调查院,军、周耀军、朱延浙、李晓明、赵 劲、郭远生、徐世光、李建华、李文昌、郑春才、钟维敷、陈文、黄晓林、胡建军、余孝谦) 4. 东海、黄海海洋地质及资源情况分析研究 (青岛海洋地质研究所、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究所、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东海水产研究所、国家海洋局第二海洋研究所、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司上海海洋油气分公司、中国科学院海洋研究所、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黄海水产研究所、中国水产学研究院、农业部东海区渔政渔港监督管理局、农业部黄渤海区渔政渔港监督管理局,张洪涛、张啟、刘守全、周永青、张训华、蔡 峰、石学法、程家骅、魏合龙、王振宇、阎 军、金显仕、李继龙、黎明碧、戴春山) 5. 南沙海域油气勘查 (广州海洋地质调查局,金庆焕,黄永样、姚伯初、郭连生、张光学白志琳、刘振湖、陈邦彦、周昌范、温 宁、吴能友、王嘹亮、彭学超、陈 玲、梁金强) 6. 辽宁省宽甸县砖庙硼矿区成矿地质研究及找矿 (辽宁省化工地质勘查院,刘敬党、王文武、黄兆洪、徐大地、荆友广、肖荣阁、薛卫疆、刘肃敬、王延卓、张 琦、邢 岩、刘来成、秦 岩、吴 虹、侯跃武) 7. 计算机辅助区域地质调查系统 (中国地质调查局发展研究中心、中国地质调查局、中国质大学(武汉)、黑龙江省地质调查研究总院、广西壮族自治区地质调查研究院、福建省地质调查究院、武汉中地数码科技有限公司,李超岭、于庆文、杨东来、张克信、邱丽华、葛梦春、朱云海

2020届高三地理核心素养训练:河流地貌的发育

2020届高三地理核心素养训练:河流地貌的发育 一、单选题 安宁河谷平原是四川省第二大平原,区域内人口密集,该地区河流密布,大多发源于两侧山谷中,水资源较为丰富,能为沿岸居民提供足够的生产生活用水。图为该地区距河流不同距离聚落的数量统计图。据此完成1~2题。 1.下列关于图示地区的分析,正确的是( ) A.聚落布局有明显的河流指向性 B.聚落数量随着距河流距离的增大而增大 C.距河流越远,聚落数量变化得越快 D.聚落数量与距河流距离成反比 2.该地区聚落的分布数量与距河流远近的现状不尽合理,主要表现在( ) A.仅距河流100 米以内的范围 B.距河流100~500 米的范围 C.仅距河流500 米以外的范围 D.距河流100 米以内和500 米以外的范围 1.A 2.D [解析] 第1题,从图中看,聚落数量随着距河流距离的增大而减小,说明聚落布局有明显的河流指向性;距河流越近,聚落数量变化得越快;聚落数量与距河流距离呈负相关,没有比例关系。第2题,四川省夏季多雨,距河流100 米以内最易受到因暴雨而发生的洪水、泥石流、滑坡等自然灾害的影响,不合理;距河流500 米以外的区域,部分聚落散布在山区,用水较为不便,生活条件较差,因此也不合理。 迂回扇是河漫滩表面形态,由一系列有规律地分布于凸岸边滩上的滨河床沙坝构成。沙坝向下游方向辐聚,向上游方向辐散。迂回扇是在河湾侧向蠕移过程中产生的。因侧向运动是脉动式而不是连续均匀地发生的,故当河弯侧蚀较慢时,凸岸边滩外缘的滨河床沙坝不断加高。当河湾侧蚀加快后,凸岸边滩迅速淤长。若侧蚀再度减缓,则在凸岸边滩外缘新

的位置上又会出现相对高起的滨河床沙坝。该过程反复进行,便形成完整的迂回扇。读图,完成3~4题。 3.图中河流总体流向和最先形成的滨河床沙坝分别是( )。 A.自东向西、1 B.自西向东、4 C.自西向东、1 D.自东向西、4 4.下列有助于迂回扇形成和发展的条件是( )。 A.河流弯曲度小B.水位的季节变化大 C.地形崎岖,落差大D.含沙量小 3.C 4.B解析第3题,据材料“沙坝向下游方向辐聚,向上游方向辐散”可确定河流流向。据材料对迂回扇形成过程的描述可知1最先形成。第4题,有利于迂回扇形成的条件是侧蚀的速度变化大,也就是水位的季节变化大。 河流阶地是河流下切侵蚀,使原先的河谷底部(河漫滩或河床)超出一般洪水位,呈阶梯状分布在河谷谷坡的地形。读“某河流剖面图(不同的图例表示不同的堆积层)”,回答5~6题。 5.该剖面图最可能是下图中哪条线( )

水土保持学

水土保持:是指防治水土流失,保护、改良与合理利用水土资源,维护和提高土地生产力,以利于充分发挥水土资源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建立良好生态环境的事业。 水土流失:是指在水力、风力、重力和冻融等外营力以及不合理人为活动作用下,水土资源和土地生产力的破坏和损失,包括地表侵蚀和水的损失。 水土流失的危害::(1)威胁生态安全,危及人类生存空间;(2)泥沙淤积,加剧洪涝灾害; (3)滑坡、泥石流严重,影响公共安全;(4)毁坏耕地,影响粮食安全;(5)影响水资源开发利用,威胁饮水安全;(6)恶化人居环境。 内营力:地壳运动、岩浆活动、地震。 外营力:风化作用、剥蚀作用、搬运作用和堆积作用流水。地下水,重力,波浪,冰川,风沙。 风化作用:指矿物、岩石在地表新的物理、化学条件下所产生的一切物理状态和化学成分的变化,是在大气及生物影响下岩石在原地发生的破坏作用。 剥蚀作用:各种外营力作用(包括风化、流水、冰川、风、波浪等)对地表进行破坏,并把破坏后的物质搬离原地。 加速侵蚀:由于人们不合理活动,再加之自然因素的影响,使土壤侵蚀速率超过正常侵蚀速率,导致土地资源的的损失和破坏。 正常侵蚀:指在不受人类活动影响的自然环境中,所发生的土壤侵蚀速率小于或等于土壤形成速率的那部分土壤侵蚀。 土壤侵蚀的形式:击溅侵蚀、面蚀、沟侵蚀、山洪侵蚀 按发生的地质条件、土地利用现状和发生程度不同,面蚀分为:层状面蚀、砂砾化面蚀、鳞片状面蚀、细沟面侵蚀。 沟蚀四个阶段及其特点: (1)浅沟侵蚀。特点:在初期与细沟侵蚀相同,下切深度在0. 5 m以下,逐渐加深到1m。沟宽一般超过沟深,以后继续加深加宽。浅沟侵蚀是侵蚀沟发育的初期阶段,其特点是没有形成明显的沟头跌水,正常的耕翻已不能复平,不妨碍耕犁通过,但已感到不便。由于耕犁作用,沟壑斜坡与坡面无明显界限。 (2)切沟侵蚀。特点:横断面呈“V”字形,沟头有一定高度的跌水,长宽深三方面的侵蚀同时不同程度地进行,即因水流的不断冲刷,使沟头前进和沟底下切。加之重办作用,沟岸亦不断坍塌。沟头进行溯源侵蚀,跌水高度变大,这种跌水是切沟最活跃的侵蚀部分,跌水既冲刷它所跌入的沟底面,又击溅或淘刷水面。跌水面的底部被冲蚀淘空之后,使留下来的上部土体悬空,悬空的土体很快崩塌,随之出现一个新的垂直跌水面,开始新的循环。切沟侵蚀是浸蚀沟发育的盛期阶段,是沟头前进、沟底下切和沟岸扩张均甚激烈的阶段,所以,这时是防治沟蚀最困难的阶段。 (3)冲沟侵蚀。特点:切沟侵蚀进一步发展,使水流更加集中,下切深度越来越大向两侧扩展。横断面呈“U”型并逐渐定型。沟底纵断面与原坡面有明显差异,上部较陡,下部已日渐接近平衡断面。 (4)停止阶段。特点:在这一阶段,沟顶接近分水岭,沟底纵坡接近于或相当接近于临界侵蚀曲线,沟岸大致接近于自然倾角,因此沟顶已停止朔源侵蚀,沟底不再下切,沟岸停止扩张。 风力侵蚀:指土壤颗粒或沙粒在气流冲击作用下脱离地表,被搬运和堆积的一系列过程,以及随风运动的沙粒在打击岩石表面过程中,使岩石碎屑剥离出现擦痕

工程地质勘察报告

.

长白朝鲜族自治县垃圾处理填埋场 岩土工程勘察报告 (详细勘察) 1、勘察工作 1.1拟建工程概况 受长白朝鲜族自治县城建局委托,其拟建的长白朝鲜族自治县垃圾处理填埋场建筑场地的岩土工程勘察(详细勘察)工作由*承担,场地位于长白朝鲜族自治县。 工程重要性等级为三级工程;场地复杂程度为中等复杂场地;地基复杂程度为二级;岩土勘察等级为乙级;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丙级。 拟建建筑物的主要数据和特点表1 1.1.岩土工程勘察目的、任务内容要求和技术依据 1.2.1.勘察目的 本次勘察为详细阶段的岩土工程勘察,目的是正确反映工程项目拟建

场地的岩土工程条件,掌握各岩土层空间分布及变化规律,对场地的稳定性、均匀性作出合理评价,为工程设计、施工提供所需的岩土工程资料及经济合理、安全适用的评价结论和地基基础方案建议。 1.2.2.任务内容要求 搜集附有坐标和地形的建筑规划总平面图,了解场区的地面整平标高(设计地坪高程),建筑物的性质、规模、荷载、结构特点、基础形式、埋置深度、地基允许变形等资料。 查明有无影响场地稳定性的不良地质作用。若存在时,分析其成因类型、分布范围,预测其发展趋势和危害程度,评价其对工程建设的影响,提出预防措施建议。 查明场地内的岩土层结构、分布规律、各层岩土的物理力学性质。分析和评价地基的稳定性和均匀性。对各层岩土工程特性进行评价,提供各层岩土的承载力特征值及满足设计、施工所需的岩土参数。对需进行沉降计算的建筑物,提供地基变形计算参数,预测建筑物的变形特征。 查明场地地下水的类型、埋藏条件,分析其动态变化特征及其对工程的影响。评价地下水和土对主要基础结构材料的腐蚀性。结合地下水位动态变化特征提出本工程抗浮水位建议数据。 查明场地内有无埋藏的河道、沟浜、墓穴、防空洞、孤石等对工程不利的埋藏物。 提供场地抗震设防基本烈度,判明场地土类型及场地类别,划分对抗震有利、一般、不利或危险地段,查明场地内有无液化土层并对液化可能性作出评价。 对地基基础方案(主要包括地基类型、基础形式、持力层选择、地基处理、基坑支护、工程降水和不良地质作用的防治等)作出分析评价,并提出建议及相关注意事项。 提供场地土的标准冻结深度、冻胀性类别、冻胀等级。 评价土层渗透性和隔污性能。

西昌市安宁河哇垴水电站发电机电压等级的选择

西昌市洼垴水电站工程发电机电压等级的选择 李宏刚 (成都市水利电力勘测设计院,四川成都610031) 摘要:简要介绍了洼垴水电站工程发电机额定电压的选择,就如何选择发电机额定电压做了较为详尽的分析比较并得出一个较为合理的结论,供大家探讨。 关键词:发电机;额定电压;选择 1 工程概况 洼垴水电站位于四川省凉山彝族自治州西昌市安宁河中游黄水乡六合村至洼垴村,为安宁河流域水资源开发中干流规划20个梯级电站中的第8级电站,也是西昌市境内安宁河规划的最末一级电站,为引水式电站,总装机3×8MW。平均年发电量13562.2万kW?h,年利用小时数5651小时。电站厂址北距西昌市区约42km,南距德昌县城约20km。对外交通极为便利。 2 发电机额定电压等级选择 根据国内的有关规定,发电机额定电压是取用现行的标准电压。结合洼垴电站的装机容量情况,发电机额定电压采用6.3kV或10.5kV比较合适,现对两种发电机额定电压进行分析比较。 2.1发电机额定电压采用6.3kV的优缺点 2.1.1优点 采用较低的6.3kV作为发电机的额定电压可以减少发电机的制造难度,降低制造成本,有利于厂家制造出性能价格比较高的发电机。 2.1.2缺点 洼垴电站装机容量3×8MW,额定电压采用6.3kV,则发电机回路及主变低压侧回路工作电流较大(单台发电机回路工作电流916.5A,扩大单元主变低压侧电流1832.9A)。发电机回路如果选用电缆作导体,则需要截面积为400mm2的6kV铜芯(单芯)电缆两根并联使用,安装困难,检修不便,可靠性差。发电机回路、主变低压侧回路导体需采用共箱母线。由于采用了共箱母线连接方式,相应地也增大了土建投资。 2.2发电机额定电压采用10.5kV的优缺点

四川省重点流域区划(定稿)

四川省重点流域区划(2006~2010年) 四川省环境保护局 二○○七年十一月

目录 前言 (1) 第一章概况 (2) 1.1自然环境概况 (2) 1.2主要流域概况 (4) 1.3社会经济概况 (9) 1.4城镇污水处理厂建设及运行情况 (11) 1.5相关规划主要内容 (11) 1.6水污染物总量削减目标责任书 (14) 第二章区划指导思想与原则 (15) 2.1指导思想 (15) 2.2区划原则 (15) 2.3区划范围 (16) 2.4区划依据 (16) 第三章重点流域区划 (17) 3.1重点流域区划 (17) 3.2重点流域区划结果 (19) 3.3全省水污染防治重点区域 (20) 第四章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的对策措施 (22) 4.1加快城市污水处理厂建设 (22) 4.2严格执行城市污水处理厂排放标准 (22) 4.3推进城镇生活垃圾处理 (23) 4.4严格控制工业污染,推行排污许可证制度 (23) 4.5提升环境监管能力 (24)

附表: 附表1 2005年全省各市(州)国内生产总值 附表2 已投运的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 附表3 在建的城市生活污水处理厂 附表4 三峡库区影响区及上游区分布情况 附表5 2006年四川省五大水系干流水质评价结果 附表6 2006年四川省五大水系主要支流水质评价结果 附图: 附图1 四川省水系图 附图2 四川省三峡库区影响区域上游区分布图 附图3 四川省水污染治理重点区域分布图

前言 四川是千河之省,流域面积100Km2以上的河流有1049条,属长江流域的国土面积占了96.7%,三峡库区80%的水量来自四川境内。全省43个市辖区、14个县级市、120个县、4个自治县均属于《三峡库区及其上游区水污染防治规划(2001~2010)》确定的影响区及上游区,其中涉及影响区的县(市、区)共26个、上游区的县(市、区)共155个,四川省水污染防治工作对三峡库区水质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2006年5月,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发布第21号公告——《关于发布〈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修改单的公告》“4.1.2.2修改为:城镇污水处理厂出水排入国家和省确定的重点流域或湖泊、水库等封闭、半封闭水域时,执行一级标准的A标准,排入GB18918-2002地表水Ⅲ类功能水域(划定的饮用水源保护区和游泳区除外)、GB3097海水二类功能水域时,执行一级标准的B标准”。在《国家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确定“三峡库区及其上游”为重点流域,我省所有县(市、区)均属于三峡库区的影响区或上游区。目前,全省未对重点流域进行区划,导致在城镇污水处理厂建设中其出水执行《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的一级标准的A标准还是B标准标存在不同看法,制约了全省城市污水处理厂建设进度。 全省来除局部区域河流已受到一定程度的污染外,总体各流域水质尚可,水环境容量较大,出川断面水质良好,常年以Ⅱ类、Ⅲ类为主。我省总体上属于经济欠发达地区,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较大。为加快我省城镇污水处理厂建设步伐,确保减排任务的完成,按照省委、省政府的要求,省环境保护局组织优势力量开展“四川省重点流域区划”编制工作。本区划工作以还“三江清水”为目标,确保三峡库区水质安全,结合流域水质状况、水环境容量现状,提出全省重点流域划分方案,据此明确重点流域,指导全省水污染防治工作。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