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上海八百壮士的真实故事

上海八百壮士的真实故事

上海八百壮士的真实故事
上海八百壮士的真实故事

上海八百壮士的真实故事

八百壮士是指在上海即将沦陷时,国民革命军陆军第88师第524团奉命退守四行仓库,与日军激战四天四夜,鼓舞全国军民抗战士气的英雄群体。

八百壮士困守孤军营时,被日军将余部俘获押走,部分人被遣送至巴布亚新几内亚的日军集中营。2014年8月29日,八百壮士国民革命军陆军被追认为英雄群体。

1称呼由来

1937年10月26日,淞沪会战进入最后阶段,宝山大场防线失守,国民革命军决定全线西撤,命令第88师留下一个团进行掩护。当月26日深夜,88师524团副团长谢晋元急匆匆地回到团部,他的手上拿着88师师长孙元良的一纸手令,上面命令“524团第一营死守上海最后一块阵地。”这最后一块阵地,就是四行仓库。那时的四行仓库,南面紧挨苏州河,东面是英国、美国控制的公共租界,西面、北面已经被日本军队占领。这幢钢筋水泥建筑占地0.3公顷,宽64米,高25米,最初是4家银行存储贷物的联合仓库,以墙厚楼高、易守难攻著称。一直到27日凌晨3点,从前线撤退到四行仓库参加掩护的共计420人,为了迷惑敌人,谢晋元对外仍用团的番号称有800人,八百壮士由此得名。

2历史事件

1937年8月13日,日本侵略军在上海向中国军队发起进攻,中国军队奋起抵抗。国民政府先后在上海地区投入40多万兵力,与日军展开“淞沪大战”。9月,闸北宝山路阵地陷落;10月,日军突破大场防线。奋战在闸北、江湾一带的中国军队处于腹背受敌的境地,被迫向西撤退,第八十八师师长,著名长腿将军孙元良属下第五二四团副团长谢晋元率领所部第一营的官兵,奉命坚守四行仓库,吸引日军注意,掩护主力撤退。据青年历史学家们考证,当时坚守的官兵一共只有300多人,由于顾及到早期伤亡和原有建制(一加强营700余人),也出于“凑整数”和鼓舞士气,扩大声势的目的,故号称800。之所以在四行仓库这个必死之地防守,是因为该地就在公共租界边上,毫无遮掩,相当于向全世界进行现场战事广播,有利于扩大影响,争取同情。

四行仓库位于苏州河北岸,是一幢六层楼的钢筋水泥建筑,高大坚固。当时仓库的西面和北面地界已被日军占领,东面和南面是公共租界。日军进攻的时候,顾忌误伤到租界,不敢使用重炮轰击和飞机轰炸。将士们孤军奋战四天四夜,打退了日军的多次进攻。其间公共租界的民众隔河摇旗呐喊,甚至渡河送去慰问品。各国媒体现场报道,基本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在完成使命后,本来就无路可退的官兵奉命撤退到公共租界,被解除了武装。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租界全部落入敌手。谢晋元被汪伪政府收买的兵痞暗杀,不幸牺牲,其余战士被日军押解至战俘营。(参见“谢晋元”、“四行仓库”词条)

八百将士以弹丸之地抗击日军的英勇事迹,迅速传遍国内外,人们称赞他们是“八百壮士”并专门谱写了颂扬他们的歌曲《八百壮士歌》。

3遗骸归国

参与1937年淞沪抗战“四行仓库保卫战”的“八百壮士”的部分幸存者,曾被日军送往太平洋岛国巴布亚新几内亚(巴新)做劳工,其中有十余人与其他600多位中国抗日将士客死异乡。

2009年3月17日,海峡两岸和谐发展基金会在北京正式启动“迎接抗日壮士遗骸回国”活动,计划派出先遣队赴巴新调查,争取在年内完成流落在当地的抗日将士们遗骸的身份确认工作,并将将士们的英灵接回祖国,在国内举行迁葬仪式,让这些为国捐躯的英烈早日叶落归根。

“迎接抗日战士遗骸回国筹备组”成员、搜狐网副总编梁春元表示,如果活动顺利,2009年7月就可以迎接抗日壮士遗骸回国安葬。

而此次“迎接抗日壮士遗骸回国”活动缘于一位网友的帖子。

2008年12月23日,搜狐社区网友“天竺道”在搜狐社区上发表了一篇《上海四行仓库保卫战的“八百壮士”遗骨在海外无人问津》的帖子,文中称:巴布亚新几内亚的华人在拉布尔附近偏僻的山坡上,发现数百名中国抗战将士的墓地,其中有包括在1937年10月在上海淞沪战役“四行仓库保卫战”名震中外的“八百壮士”在内国民党军队的将士,以及新四军和共产党领导的游击队战士。他们在抗战中被日军俘虏,后被遣送至巴布亚新几内亚的日军集中营遇难。这些墓地建于1945年抗战胜利后,由当地的华侨和被盟军解放的中国战俘共同为集中营中死难的战友修建。经过60多年后,由于当地火山频频喷发,当地华侨纷纷移民他地,导致这些中国抗战军人的墓地失去保护,年久失修,破坏严重。

4坚守四行

1937年7月7日卢沟桥事变,日本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8月13日,日军进攻上海。中日双方在上海及其周围地区进行了长达3个多月的大会战。10月26日,日军攻陷大场、江湾、闸北、庙行地区。中国守军腹背受敌,战局危急。为避免全军覆没,中国最高军事当局决定将主力撤至苏州河以南阵地。为掩护大军撤退,第88师奉命留下1个团,死守闸北,牵制日军。师长孙元良在团以上军官会上,问谁愿意挑这副重担,第524团中校团副谢晋元当即表示愿意留下。于是,决定以该团第1营为基干,组成加强营。全营共有3个步兵

连、1个机枪连、1个迫击炮连,共420余人,对外仍用团番号,称800人,由团副谢晋元、一营营长杨瑞符少校等率领,以四行仓库为固守据点,实施掩护任务。

谢晋元受领死守四行仓库的任务后,对全体官兵说:“国家兴亡,匹夫有责。我们是中国人,要有中国人的志气。我们四面被日军包围,这个仓库就是我们的最后阵地,也可能是我们的坟墓,只要我们还有一个人,就要同敌人拼到底!”全体官兵表示:誓与四行仓库共存亡!

四行仓库是大陆、金城、盐业、中南四家银行的储备仓库,位于苏州河北岸西藏路附近,是一座钢筋水泥结构的7层大楼,楼高墙厚,易守难攻。这里曾是第88师司令部驻地,储备了不少弹药和粮食。仓库的西面和北面是中国地界,已被日军占领,东面是公共租界,南面是苏州河,河的南岸也是公共租界。因此,四行仓库同未被占领的中国地界完全隔绝,成为一个“孤岛”。坚守四行仓库的八百壮士,也就成了孤军。

谢晋元率部进入四行仓库后,迅速加强了四周防御工事,并在四行仓库内部署兵力,构筑强固工事。四行仓库内有大量的大豆、小麦,这些包装粮食的麻包成了理想的构筑工事的材料。他们用麻包堵住了仓库的大门,封闭了所有的窗户,留出了射击孔,派人分层据守。为了隐蔽部队,还把大楼的电灯全部破坏掉,同时焚烧了仓库周围的房屋,防止日军据此向大楼进攻。

27日中午,日军开始从西面的交通银行方向向四行仓库逼近,当即遭外围阵地守军顽强抗击。日军扔下数具尸体,抱头回窜。随后,日军纠集兵力再次扑向外围阵地,外围守军进行英勇抵抗后,退入仓库。日军占领外围阵地后,立即猛攻仓库大门。日军兵力几倍于守军,但八百壮士沉着应战,全楼火力一齐射击。三连连长面部受伤,血流满面,仍不下火线,一面以毛巾捂住伤口,一面继续指挥战斗。是日,日军遗尸80余具,四行仓库丝毫无损。

随后两日,日军动用飞机、坦克,连续向四行仓库发动猛烈进攻。八百壮士赁借坚固工事,顽强抵抗。谢晋元亲手毙敌1名。日军屡遭重创,毫无进展。四行仓库巍然屹立。

经过三昼夜浴血奋战,将士们已疲惫之极,但士气仍然十分高昂。谢晋元在阵地上赋诗一首:“勇敢杀敌八百兵,抗敌豪情以诗鸣;谁怜爱国千行泪,说到倭奴气不平。”激励大家奋勇杀敌。杨瑞符召集官兵讲话,说:“望各位爱国的男儿都抱定必死的决心,和谢团副、本营长死在一块吧!大家可以简单地写遗书一封,通知家中。写好后,收集起来,等待将来设法送到邮局去,以表示大家牺牲的决心。”

30日,日军向仓库发起总攻。战斗从上午7时开始,一直持续到午夜。早已置生死于度外的勇士们,众志成城,凭坚固守,日本侵略军徒唤奈何。日军虽有飞机,但不敢投弹;

虽有大炮,却不敢轰击。因为仓库附近就是公共租界,若流弹落入租界地区,就会引起国际争端,他们只好望楼兴叹。

八百壮士在四行仓库与日军血战4昼夜,歼敌200余名,自己仅伤亡20余人,胜利完成任务。

5事迹影响

八百壮士孤军抗击日寇的英雄壮举,震撼了全国人心,引起了国内国际的关注和尊敬。饱受日本侵略军摧残凌辱之苦的同胞们,以各种方式支援孤军,表达他们对八百壮士的爱戴与敬佩。在苏州河南岸公共租界大楼上观战的群众,每当壮士们击毙一名日军,无不拍手称快,挥动着帽子、手巾向他们欢呼致意,周围的群众还把日军集结地点、行动情况用黑板写字报告给孤军。上海各界群众连日箪食壶浆,热情慰劳抗日勇士。信件、食品、药物源源不断地送入四行仓库。就在战斗进行得最激烈的28日午夜,女童子军杨慧敏小姐把一面国旗裹在身上,冒着生命危险,冲过火线,献给八百壮士。当杨小姐献上浸透了汗水的国旗时,八百壮十激动得热泪盈眶,谢晋元激动地说:“勇敢的同志,你给我们送来的不仅是一面崇高的国旗,而是我们中华民族誓死不屈的坚毅精神!”

第二天凌晨,八百壮士在敬礼的号音中,将杨小姐献送的国旗高高升起在四行仓库大楼顶上。看到冉冉升起的国旗,隔河观战的群众欢声雷动,在场的外籍人士也无不为之动容。杨慧敏送旗的壮举,当即由路透社传遍全国、全世界。自从日军占领上海市区后,到处都是侵略者的太阳旗,唯有四行仓库上高高飘扬着中国国旗。在太阳旗和米字旗之间,中国国旗显得格外醒目。当日军发现这面国旗后,便再次向四行仓库发动疯狂的进攻,并用机枪向国旗扫射。谢晋元向八百壮士高声呼喊:“兄弟们,我们要和国旗共存亡,誓死不投降,狠狠消灭敌人!”上海的进步作家,纷纷提笔讴歌勇士们的英雄壮举,著名剧作家田汉、陈白尘创作舞台剧《八百壮士》公演,八百壮士与上海人民隔河合唱《八百壮士之歌》。英文《大美晚报》发表社论说:“吾人目睹闸北华军之英勇抗战精神,于吾人脑海中永留深刻之印象,华军作战之奋勇空前未有,足永垂青史。”英国伦敦《新闻纪事报》也指出:“华军在沪抵抗日军之成绩,实为任何国家史记中最勇武的诸页之一。”《泰晤士报》刊文表示:“‘八百壮士’为中国战士争光荣,为中国主权永保卫,为民族生存而奋斗,是为人道而战,为文明而战,为和平而战。”[1]

6抗战事迹

八百壮士在四行仓库孤军抗战,引起了上海公共租界当局的不安,他们害怕战事的继续会危及租界安全,要求中国政府下令孤军撤退。中国军事当局考虑到预定任务已经完成,乃于31日命令孤军撤退。谢晋元接到命令后,当即代表八百壮士表示:全体官兵早已立下遗

嘱,誓与阵地共存亡,但求死得有意义,但求死得其所!后经再三电令,八百壮士才挥泪表示执行命令,退入租界。

第88师副师长冯圣法、参谋长张柏亭,上海市政府秘书长俞鸿钧,上海警备司令杨虎等为安排孤军撤退,曾同负责租界驻军的英军司令斯马莱特进行交涉,双方达成协议:由英军压制日军火力,孤军通过西藏路,从新垃圾桥进入租界,然后搭乘英军汽车到沪西归队。

31日凌晨,谢晋元率孤军开始撤退。壮士们敏捷地冲出大楼,由新垃圾桥进入租界。谢晋元自己最后一个离开仓库阵地,杨瑞符营长身负重伤,住院治疗。

谢晋元率八百壮士成功地撤出四行仓库,退入租界,正准备从沪西方向归队,继续与日军作战时,租界当局迫于日军关于若租界准许孤军通过,日军也将通过租界追击孤军的威胁,违背诺言,要收缴孤军的武器,车运胶州路羁留。八百壮士群情激愤,声言武器为军人的第二生命,决不能离手,宁愿重返四行仓库,继续固守到底。双方僵持不下。经过多方周旋,租界方面表示,这仅是替孤军代为保管武器,定点明数量出具收据,绝非缴械。八百壮士为顾全大局,忍辱负重,被车运胶州路孤军营。租界当局摄于日方压力,不敢释放孤军归队,同时也拒绝了日方关于引渡孤军的无理要求。这样,八百壮士被羁留在孤军营。孤军营占地数十亩,地面坑坑洼洼,垃圾满地,住房十分简陋,营地四周铁丝网高架,由白俄士兵把守,壮士们只能在铁丝网内活动,实际上是一个俘虏营。

身处逆境,但八百壮士誓死抗日的信念没有动摇。壮士们把孤军营生活当成另一种形式的战斗,通过自己的言行,“使友邦从我们身上看出中国军人之气概,从此认识中国的真精神。”来到孤军营的第二天,谢晋元在接见中外记者时表示:“倭寇与我们势不两立,我们存在一天,决与倭寇拼命到底。”在条件艰苦的孤军营,八百壮士在谢晋元的率领下,仍然过着严格的部队生活,早操、值勤、站岗,从不间断,并自力更生进行生产。他们进行严格训练,准备随时报效祖国。为激发爱国热情,他们还每天举行精神升旗典礼,表达了他们对中华民族的无限忠诚。

1937年11月12日,中国军队全部撤出上海,日军军包围了租界,孤军营成为孤岛中的孤岛,也成了上海抗战的最后精神堡垒。有一段时期,孤军营未被限制普通人的出入,上海同胞可以随便和孤军接触,在通往孤军营的路上,每天人来人往,络绎不绝,如同圣徒们拥向圣地一般的景象。

1938年8月,时值上海“8·13”抗战周年纪念日,孤军向租界当局提出要求在孤军营内悬挂国旗,以示纪念。租界当局多方阻挠,企图阻止纪念活动。几经交涉,租界当局被迫同意升旗,但要求将旗杆截短,与营内礼堂屋顶相齐,避免日军看到。11日,孤军举行了庄严的升旗典礼,国旗在营内飘扬。上海同胞望见,无不感奋流泪。租界当局见状,害怕得罪日本人,派万国商团的白俄队冲入孤军营,欲强行摘下国旗。手无寸铁的孤军奋力抗争,手

拉手地筑起人墙,围在旗杆下。白俄士兵开枪射击,孤军为护旗当场牺牲4人,负伤11人。白俄队还将谢晋元等部分军官挟持到车上,拉至外滩幽禁起来。为此,孤军全体官兵绝食抗议,上海同胞亦愤慨万分,罢市3天,声援孤军,要求将谢晋元等送归孤军营。8月13日,中国共产党在汉口出版的《群众》周刊上撰文:“向羁留在沪坚持奋斗的八百壮士致诚挚慰问之意。”17日,租界当局迫于各方压力,同意谢晋元等人回到孤军营。

随着上海形势的变化,日伪活动日趋猖獗,他们对谢晋元等威逼利诱,企图使其变节,但谢晋元毫不动摇。

敌人见利诱不成,便准备下毒手。1941年4月24日清晨,谢晋元率部早操时,遭被敌人收买的孤军内部叛徒郝某等4人突然袭击,不幸牺牲。

谢晋元殉国后,孤军悲愤万分,失声痛哭,叛徒当场被抓获,受到惩罚。噩耗传出,上海人民震惊至极。4月25日,举行遗体棺殓仪式,前往吊唁者达10万之众。中外报刊纷纷报道消息,表示哀悼。国民党政府于同年5月追晋谢晋元为陆军少将。解放后,上海市人民政府褒扬他“参加抗日,为国捐躯”的精神,并为他重修坟墓。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军于1941年12月闯入孤军营,拘禁了全体孤军,并将他们送往吴淞口看管,4年的孤军营生活至此结束。此后,日军对孤军进行了百般残害,强迫孤军挖壕沟,做苦工,后来又将他们押往南京老虎桥监狱。即使在这种残酷的环境中,八百壮士仍表现出不屈不挠的精神,与敌人展开斗争。为瓦解孤军,日军仍将八百壮士分散看管,并将其中一部分押往杭州和南洋做苦工,直至抗战胜利,幸存者才恢复自由。

杨瑞符后话

第一营营长杨瑞符后来的故事。

国民党88师师长孙元良,在由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的由他撰写的《八一三淞沪抗战》一书中回忆称,1937年“八一三”上海抗日之役,国军坚强抗战,日军屡攻不退,相持3个多月。同年10月26日早上,上海战区国军最高指挥官顾祝同给他打电话称,蒋介石希望88师留在闸北,死守上海。随即,他请来第524团团副谢晋元和该团第一营营长杨瑞符少校到他的司令部,亲自交给他们“死守上海最后阵地”的命令。

“800壮士”英勇抗击日军后接到命令,要求他们于同年11月1日拂晓退入上海公共租界。撤退过程中,这支孤军坚守最后阵地,力战4日夜,击退敌人6次围攻。敌军横尸四行仓库附近约200余,伤者无数,并毁其战车2辆,“我孤军仅伤亡37人,营长杨瑞符弹穿左胸,负重伤。”

1939年,九死一生的孤军营长杨瑞符,携带妻儿及抗日负伤的内弟,辗转来到大后方重庆,不久又到重庆合川,居住在合川城南铜梁洞道观养伤。

在此期间,他还把孤军奋战“四行”的详细经过写成《孤军奋斗四日记》,发表在1939年6月12—17日的合川《大声日报》副刊上,极大地鼓舞了合川民众的抗日激情。

1940年春,杨瑞符的枪伤化脓,卧床不起,随后被夫人紧急送到重庆主城治疗,但终因医治无效,病逝于重庆,终年37岁。《合川县志》载,杨瑞符病故后被蒋介石追授为陆军少将。

杨瑞符是天津静海县人,他生前曾留下嘱咐称,死后想安葬在合川铜梁洞。

随即,卢作孚用民生公司的船队将他的灵柩运回合川。当杨瑞符回到合川时,当地一千余市民胸戴白花,聚集在小南门码头,以悲痛的心情,迎接英雄归来,然后护送至铜梁洞,将他安葬在那里。

合川人自发募捐,为杨将军修建了纪念塔及墓园,塔上刻有孤军抗日的碑文,墓前还立有石碑一块,上刻“抗日将军杨瑞符之墓”。

杨瑞符墓园在文革中被毁,

2009年,重庆文物委员会将杨瑞符墓命名为“重庆市抗战遗址文物保护单位”。

重庆合川网友每年清明节都去墓园遗址祭奠杨瑞符将军。

命运归结

根据专家们的研究与老兵们的回忆录,如今只能将他们随后的命运归结为如下几类:

1942年8月,70名孤军士兵被抽调到南京孝陵卫做工,万连卿等8人成功逃脱,在得到新四军的帮助后回到安全区。万连卿等日后参加了中国远征军,远赴滇缅。

1942年底,100多名孤军战士被派往安徽裕溪口装卸煤炭,29人成功逃脱,回到重庆的陈日升等人,要求重新入伍恢复建制遭到拒绝,于是20多人解甲归田回到家乡。

1943年初,在南京孝陵卫的28名壮士胜利出逃,部分在茅山参加了当地的新四军游击队。孤军团副上官志标,在无锡就医时成功脱逃,随后担任了当地的游击队队长。

1946年3月,36名赴巴布亚新几内亚的孤军战士,在经历了三年多的海外苦役后,回到上海。

抗战胜利后,各地幸存孤军纷纷来沪。在谢晋元团长遗孀凌维诚的关心下,孤军们在当时的大达码头从事搬运工作,以劳力维持生活,“八百壮士”自食其力……

“很多人从此隐姓埋名不为人知,而今,让这段历史重现,是时候了。”沈建中说,“而上海作为这段传奇的诞生地更有责任,我们现在也正在开展寻找当年抗日先烈的活动……”

最后得知

在长达几十年的时间,他一直不敢使用“杨根奎”这个曾列名“八百壮士”的名字。

2010年12月4日,天气很冷,飘着小雨。建川博物馆的正面战场馆二楼淞沪会战展厅里,讲解员正在为游客讲解:“1937年10月27日,国民党第88师524团团长谢晋元,奉命坚守闸北光复路四行仓库……800官兵被誉为八百壮士……”突然,旁边一位老人打断她的话:“不是八百壮士,只有397人!”

老人接着说:“我当时就是守四行的。”他连比带划:“……我抓起一把手枪,腰杆上别了4颗手榴弹,带了40多个人冲了出去,见敌人就打。有个鬼子兵端着上了刺刀的长枪朝我刺来,我头一偏,刺刀在左额头上挑开一道血口子,我甩起一枪把他给撂翻了。”游客们都围了上来,纷纷和老人合影。

老人说,他叫杨根奎,90岁,是当年参加四行仓库保卫战的老兵。

四行仓库保卫战发生于1937年10月26日至11月1日,它的结束标志着中国抗日战争中的一场重大战役——淞沪会战的结束。参加这场保卫战的中国士兵被称为“八百壮士”,他们抵住了日军的多番进攻,掩护国民革命军88师及其他支军向西撤退。战争结束后,将士们退入英租界,被羁押长达三年之久,尔后又落入日本人之手。壮士们从此辗转飘零,下落鲜为人知。

眼前的老人对73年前的战斗依然记忆犹新,“难以置信,与其交谈两小时,记忆惊人,细节历历在目,丝丝入扣。”建川博物馆馆长樊建川说。

在“中国壮士1931-1945”群雕广场上谢晋元的雕塑面前,杨根奎立正,摘下手套,脱帽,敬礼,“团长,部下杨根奎,第一营第二连第一排中尉排长,抗战(战斗)结束,退入英租界。现在,我给您敬礼了。”在蒋介石的雕塑前,杨根奎深深鞠躬:“蒋委员长,部下杨根奎给您敬礼了。”杨根奎随后唱起了国民党党歌。尔后,他又给周恩来、毛泽东、朱德的雕像敬礼。

2019年用感恩的心去工作

2019年用感恩的心去工作 篇一:读《用感恩的心去工作》有感 读《用感恩的心去工作》有感 高碑店市鸣鸡中学赵丽芹 感恩的心,感谢有你,伴我一生,让我有勇气做我自己;感恩的心,感谢命运,花开花落,我一样会珍惜。歌声中让我们做最好的自已,用感恩成就美好人生,用感恩成就事业和生命的辉煌! 最近看到一本书《用感恩的心去工作》,书扉页上的一段话一下子就吸引了我:“给你磨练的人,就是给你恩惠的人;给你痛苦的人,就是给你快乐的人;给你批评的人,就是给你成长的人;给你失落的人,就是给你荣耀的人。拥有一颗感恩的心,你的生命就会充满温馨;长存一颗感恩的心;你的灵魂就会更加纯净!”看到这段话,我就想这本书的作者一定是位心胸宽广、乐观开朗、积极向上、与人为善的人,细读此书更觉得感悟良多。 在上天赐予我们的礼物中,工作是最美好、最宝贵的礼物之一。乞丐的三个愿望:变成有钱人,上帝帮他实现了;变成小伙子,上帝又帮他实现了;一辈子不工作,当第三个愿望提出时,他重新变成乞

丐。上帝说:“如果你不工作,整天无所事事,那该多么可怕啊!一个人只有工作,生命才有活力。现在,你把我给你的最大的恩赐都扔了,自然就一无所有了。”这则寓言告诉我们工作对一个人的价值和意义。工作为我们提供了稳定的薪水,解决了衣、食、住、行等生活所需,给了我们实现人生价值的机会,我们应该感恩,感恩培养我们的领导,感恩成就我们的同事,感恩一切帮助我们的人 “用感恩的心去工作,你就不会感到乏味”。回想我们刚刚进入学校工作时,豪情万丈、热血沸腾,对所有的工作都尽心尽力、对业务积极探索、迸发了无限的激情,立志在工作岗位上做出耀眼的成绩。随着时间的流逝,在日复一日的重复工作中,这些曾经的热情、抱负渐渐地消磨了,工作仅仅成了谋生的手段,成了沉重的负担。试问这样的心态又怎么能在工作中披荆斩棘、不断进取?知道感恩才能对工作、对学生负责,以高度的责任感争取将每件事做到尽善尽美;始终保持旺盛的战斗精神。 “用感恩的心去工作,你就不会产生抱怨”。经常抱怨的人一定是对现状不满意、对收到的待遇感到不平衡而产生的。抱怨工作的繁重、抱怨没有得到他人的认可、抱怨没有得到应得的回报。可是我们有稳定的工作、舒适的工作环境、各种激励制度、适当的工资报酬,我们的所作所为又是否能对得起这些我们拥有的东西呢?停止抱怨,多想想我们拥有的,再对比我们付出的,知福长乐。

(完整word版)“八百壮士”与哈工大——“哈工大精神”探源

“八百壮士”与哈工大——“哈工大精神”探源 中国教育报(顾寅生) 在20世纪50年代哈尔滨工业大学扩建初期,学校汇聚了立志为共和国工业化献身的大批青年才俊,培养出平均年龄在27.5岁的800多位年轻教师。这支队伍艰苦创业,硕果累累,积淀了哈工大人坚持理想信念的不懈追求,坚持科学精神的高标准严要求,坚持对国家、对事业的高度责任心这些大学精神的深厚底蕴。这支队伍被老校长李昌昵称为“八百壮士”。在祖国的东北名城哈尔滨市坐落着哈尔滨工业大学。多年来,哈工大以学科全面、人才济济、成果丰盛而享誉海内外。自从20世纪60年代中苏“蜜月期”结束后,哈尔滨政治、经济、教育等方面的地域优势逐渐消退。尽管多年来地方政府在办学上给哈工大以很大的支持,但是位置偏远、气候寒冷、地方经济在转制过程中遭遇困难等不利条件客观存在。然而,多年来哈工大却在以稳健的势头持续发展。 哈工大1984年入选国家“七五”、“八五”期间重点建设的15所院校,1996年成为首批进入国家“211工程”的13所院校之一,1999年位列国家“985工程”首批重点建设的9所大学之一。几十年来,出自哈工大的两院院士有70余位,各地高校领导第一把手一百多位,副校长、副书记一百多位。在国人引以为豪的祖国航天事业中,有哈工大毕业生近万人。“两弹一星”功勋奖章获得者、探月工程总设计师孙家栋,“神五”发射时任载人航天工程总指挥的李继耐,副总指挥胡世祥、栾恩杰,“神五”飞船系统总指挥袁家军,曾任酒泉卫星发射中心主任、“三垂一远”模式的提出者李元正和试验大队大队长许达哲,长征二号F火箭的总设计师刘竹生,KM6工程总设计师黄本诚,“神六”飞船系统总设计师张柏楠,“神六”飞船系统总指挥尚志,载人航天工程应用系统空间光学分系统主任设计师王家骐,“神六”副着陆场总指挥吴年生,航天科技集团副总经理、探月工程副总指挥马兴瑞,“神舟”飞船分系统指挥于登云,火箭发动机和工程热物理专家庄逢辰,“长征四号”运载火箭总设计师孙敬良……都是哈工大的校友。 每当有人问询哈工大发展的动因时,学校领导的回答都是:“哈工大的发展主要靠‘人和’,靠我们内部薪火相传的强劲的凝聚力、旺盛的生命力与蓬勃向上的奋进力,我们称之为‘哈工大精神’。只要‘哈工大精神’世代相传,哈工大就会永葆青春。” 提起“哈工大精神”,还要从20世纪50年代哈工大第一代“八百壮士”说起。 一 “壮士”,在人们的印象里一般理解为在战场上以一当十,奋勇杀敌的勇士。“壮士”与大学之间是个什么关系呢?在20世纪50年代哈尔滨工业大学扩建初期,

感恩阅读短文答案

篇一:感恩阅读短文答案 《感恩》阅读答案一直以来,“感恩”在我心中是“感谢恩人”的概念,“恩人”者,乃于已 有大恩大德者.而在美国的一次偶遇却让我悟出了感恩的另一层意味. 那是在洛杉矶的一家 旅馆.早晨,我在大堂的餐厅就餐时,发现自己的右前方有三个黑人孩子,在餐桌上埋头写着什么.在就餐的时间、就餐的地方,这三个孩子却没做与吃饭有关的事.我难以按捺心中的好奇, 试探着走了过去.在这些孩子的应允下,我坐在了他们旁边.看到我这样一个肤色不同的外国 人的到来,他们没有一丝扭捏,而是落落大方地和我谈了起来.这三个孩子中的一个约摸十二 三岁、戴眼镜的男孩是老大,女孩八九岁是老二,另外一个小男孩五六岁是老三.从谈话中我了 解到他们和母亲是暂时住在这家酒店里的,因为他们正在搬家,新房还未安顿好. 当问他们 在做什么时,老大回答正在写感谢信.他一副理所当然的神情让我满脸疑惑.这三个小孩一大 早起来写感谢信?我愣了一阵后追问道:“写给谁的?”“给妈妈.”我心中的疑团一个未解一个 又生.“为什么?”我又问道.“我们每天都写,这是我们每日必做的功课.”孩子们回答道.哪 有每天都写感谢信的?真是不可思议!我凑过去看了一眼他们每人手下的那沓纸.老大在纸上 写了八九行字,妹妹写了五六行,小弟弟只写了两三行.再细看其中的内容,却是诸如“路边的 野花开得真漂亮”、“昨天吃的比萨饼很香”、“昨天妈妈给我讲了一个很有意思的故事”之类 的简单语句.我心头一震,原来他们写给妈妈的感谢信不是专门感谢妈妈给他们帮了多大的忙,而是记录下他们的幼小心灵中感觉很幸福的一点一滴.他们还不知道什么叫做大恩大德,只知 道对每一件美好的事物,都应心存感激.他们感谢妈妈辛勤的工作,感谢同伴热心的帮忙,感谢 兄弟姐妹们之间的相互理解,……他们对我们认为是理所当然的许多事都怀有一颗“感恩的心”. 其实,感恩不一定要感谢大恩大德,“感恩”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善于发现美并欣赏 美的道德情操.人生在世,不如意事十有八九.如果我们囿于这种“不如意”之中,终日惴惴不安,那生活就会索然无趣.相反,如果我们像这些孩子一样,拥有一颗“感恩”的心,善于发现事 物的美好,感受平凡中的美丽,那我们就会以坦荡的心境、开阔的胸怀来应对生活的酸甜苦辣, 让原本平淡的生活焕发出迷人的光彩. (选自《读者》2003年第20期) 1.给下面字注音. 囿( ) 惴( ) 2.文章没有动人曲折的情节,但却写得平中见奇.文章的“平”体现在 ,文章 的“奇”体现在 . 3.文章中的“感恩”有两层意味,分别是(1) , (2) . 4.从孩 子们的言行,可以看出这三个孩子有着怎样的生活态度和良好习惯?并请举例说明. 5.下面 这个句子有一处语病,请改正过来. 他们对我们认为是理所当然的许多事都怀有一颗“感恩 的心”. 6.最后一段议论运用了怎样的说理方式? 7.“记录下他们的幼小心灵中感觉 很幸福的一点一滴”’,“对每一件美好的事物,都应心存感激”,这两句话对改善人的生活态 度有什么积极意义?谈谈你的理解. 参考答案: 1、yòu zhuì 2、(平)写的都是一件简单 的事,感谢信上写的也都是简单的语句(奇)记录下他们幼小心灵中感觉很幸福的一点一滴 3、(1)感谢对自己有大恩大德的人(2)对每一件美好的事物都心存感激 4、(1)做事专注(在 餐桌上埋头写着什么)(2)能坚持不懈(每天都写)(3)对美好事物心存感激(4)落 落大方,见生人不扭捏 5、将“许多”移至“我们”前面 6、正反对比 7、略《感恩》阅读 答案篇二:感恩阅读短文答案 感恩一直以来,“感恩”在我心中是“感谢恩人”的概念.“恩人”者,乃于己有大恩大德者. 而在美国的一次偶遇却让我悟出了感恩的另一层意味. 那是在洛杉矶的一家旅馆.早晨,我在 大堂_百度作业帮感恩一直以来,“感恩”在我心中是“感谢恩人”的概念.“恩人”者,乃 于己有大恩大德者.而在美国的一次偶遇却让我悟出了感恩的另一层意味. 那是在洛杉矶的 一家旅馆.早晨,我在大堂感恩一直以来,“感恩”在我心中是“感谢恩人”的概念.“恩人”者,乃于己有大恩大德者.而在美国的一次偶遇却让我悟出了感恩的另一层意味. 那是在洛杉 矶的一家旅馆.早晨,我在大堂的餐厅里就餐时,发现自己的右前方有3个黑人孩子,在餐桌上 埋头写着什么.在就餐的时间、就餐的地方,这3个孩子却没做与吃饭有关的事.我难以按捺心

一个真实关于狼的感人故事

一个真实关于狼的感人故事 导读:一个真实的关于狼的感人故事,公狼为了母狼和幼崽,追击猎人,公狼被猎人打死前,咬断了狼崽的喉管,咬死了自己的孩子……这个凄惨的故事中看出狼的精神。 一个真实关于狼的感人故事 老猎人死了,老猎人的儿子刚上阵了,这个年轻的猎人生性胆小,今天,他头一次去打猎。 他离开了木屋,蹑手蹑脚的向丛林走去。运气不错,遇到了一只麋鹿,年轻的猎人举起猎枪,瞄准了麋鹿,毕竟是头一次使用猎枪,年轻的猎人经验不足,没有把猎枪后端抵在肩膀上,猎枪由于后坐力的反冲,枪口偏了,打向左边的小树丛中,不料,“呯”的一声后,树丛中传来一声惨叫,溅起一朵血花,受惊的麋鹿很快就跑得无影无踪了。 年轻的猎人举起猎枪,向那个被打中的奇怪的草丛走去,走到草丛跟前,只见地上有一摊血,草丛中隐隐约约看见血还从什么东西上缓缓流下了,年轻的猎人脚都软了,平生第一次见到血,不知道出于什么的反应,年轻的猎人发狂地向草丛中开枪扫射。

几声巨响后,年轻的猎人小心翼翼地扒开草丛查看,原来是一只黄皮狼,狼身中数枪,已经毙命,显然,此狼与年轻的猎人看中了同一目标。 嚯!瞎猫碰上死耗子!年轻的猎人十分高兴,他拎起黄皮狼的尾巴,把它倒立起来,观察一下肚皮,是只母狼,倒是不错,正当年轻的猎人拖着母狼要回去的时候,从旁边的灌木丛中传出了“呜呜”的叫声,年轻的猎人一惊,是不是公狼来复仇了? 年轻的猎人转身去看,呼,是一只小黄狼,年轻的猎人明白了,母狼是来训练自己的孩子的,小黄狼看见了年轻的猎人,急忙掉头想跑,被年轻的猎人大跨步追了上来,一把抓住了后腿,倒提起来,小黄狼连忙闭眼吐舌头装死。 年轻的猎人听父亲讲多了,大部分动物都会装死,他坏笑了一下,向四周望了一下,怎么不见其它幼狼?可能都死了吧,一般母狼不会这么偏心,关训练一只幼狼。年轻的猎人哼着小调,向木屋走去。 走进木屋,年轻的猎人把母狼的尸体放在门口,把幼狼放在凳子下面,幼狼刚一接触地面就马上“活”了过来,到处奔窜,年轻的猎人捏着幼狼的耳朵把它提了起来,看了看肚皮,是只公狼崽。

关于感恩的作文700字范文

关于感恩的作文700字范文 “我来自偶然,像一颗尘土,有谁看出我的脆弱,我来自何方, 我情归何处,谁在下一刻呼唤我……” 每当耳畔响起这首歌,我就会想起这首歌背后的故事: 有一个天生失语的小女孩,爸爸在她很小的时候就去世了。她和 妈妈相依为命。妈妈每天很早就出去工作,直到很晚才回来。每到日 落时分,小女孩就开始站在家门口,充满期待地望着门前的那条路, 等着妈妈回家。妈妈回来的时候是她一天中最快乐的时刻,因为妈妈 每天都要给她带一块年糕回家。在她们贫穷的家里,一块小小的年糕 都算是美味! 有一天,下着很大的雨,已经过了晚饭时间,妈妈却还没有回来。小女孩站在家门口望啊望,总也等不到那熟悉的身影。天,越来越黑;雨,越下越大,小女孩决定顺着妈妈每天回来的路自己去找妈妈。她 走啊走,走了很远,终于在路边看见了倒在地上的妈妈。她跑上前去,使劲摇晃着妈妈的身体,可妈妈却没有回答她。她以为妈妈太累,睡 着了。就把她的头枕在自己的腿上,想让妈妈睡得舒服一点。但是这 时她发现,那双眼睛却没有闭上!小女孩突然明白:妈妈可能已经死了!她感到十分恐惧,拉过妈妈的手,使劲摇晃,却发现妈妈的手里还紧 紧地拽着一块年糕……她拼命地哭着,却发不出一点声音。 雨一直在下,小女孩也不知哭了多久。她知道妈妈再也不会醒来,现在就只剩下她自己。那眼睛为什么不闭上?是因为不放心她吗?她突 然明白了自己该怎样做。于是擦干眼泪,决定用自己的语言来告诉妈 妈她一定会好好地活着,让妈妈放心地走。小女孩就在雨中一遍一遍 用手语做着《感恩的心》,泪水和雨水混在一起,从她小小的却写满 坚强的脸上滑落。就这样,小女孩站在雨中,不停歇地做着,一直到 那双眼睛闭上…… 我轻轻哼着这首歌,脸上有些湿润。

感恩自己的工作文章

感恩自己的工作文章 同志们: 我今天演讲的题目是“心怀感恩,快乐工作”。感谢明月照亮了夜空;感谢朝霞捧出的黎明;感谢春光融化了冰雪;感谢大地哺育了生灵;感谢母亲赐予生命;感谢生活赠友谊爱情。感谢生活中所发生的一切,幸运与不幸,快乐与痛苦,富有与贫穷,伴我们一起成长,让我们感受生活的真谛——做人要怀有一颗感恩的心! 怀着感恩的心,孔繁森呕心沥血,鞠躬尽瘁,造福西藏人民,魂洒青藏高原;怀着感恩的心,唐山“十三义士”在第一时间奔赴四川灾区,不分昼夜地运送物资,抗震救灾;怀着感恩的心,我们身边的英模艾前文,烈火中冒着生命危险勇救他人,有人问他为什么,他动情地说:“不能让烈火吞噬他人生命!”;怀着感恩的心,我们身边的征税楷模姚淑云,对纳税人总是晓之理,动之以情,被纳税人誉为“微笑天使”。 让我们用感恩的心去工作吧,当我们每天迎着朝阳走上自己的工作岗位,自由地施展自己的聪明才智;当我们辛勤工作为国家收好税聚好财、国家日益富裕的时候;当我们为纳税人解疑释难、热心服务得到谢谢的时候;当一批批岗位能手为上级、为社会所褒奖,披红挂彩的时候;当严寒酷暑,我们在温暖如春的办公室轻松工作的时候。我们怎能不为所拥有的一切为之珍惜,为之欣慰,为之奋斗呢! 让我们用感恩的心去生活吧,年少时有父母的呵护,年长时儿女承欢膝下,每天沐浴晚霞下班回家,亲人嘘寒问暖;工作中同事相互关心照顾,团结友爱,我们国税系统更是有着“一家有难,大家支援”的优良传统,让你感受到大家庭融融的温馨与关爱。 尊敬的领导、同事们:

大家好!在漫长的人生中,每个人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工作中度 过的。可以说工作就是我们生命的舞台,工作的成败就是我们人生 的成败。我们只有像珍惜生命一样珍惜自己的工作,才能把工作做 得尽善尽美,才能获得人生中的最高成就。 然而,很多的人却无视自己所拥有的美好工作,而去追求那些表面看起来很美好,实际却很虚幻的东西,直到失去本来所拥有的工 作的时候,才懊悔不已。 有多少人,在工作岗位上,总是觉得自己大材小用,总是对自己的工作充满了抱怨,总是认为自己应该干更重要的工作。有多少人,总是抱着一副单位需要我、工作需要我的态度,却从没有想过,这 个世界根本没有哪份工作必须你来做才能完成,而是你必须要有一 份工作来维持你的生活,愉快地度过你的人生。 某记者在谈到自己之所以不惧生死、不畏劳苦、忘我工作的原因时说:“我现在最要紧的事情就是有一份稳定的工作能养我的家、 我的孩子,供我的房子,然后我才能想一想我自己希望过的生活。” 的确,有了工作,我们才有生存的基础、生活的来源,才能热爱生活。如果我们连一份工作都没有,还谈什么理想,什么价值,什 么人生追求? 现实生活中,很多人都拥有一份令人羡慕的工作,然而,他们却生在福中不知福,不懂得珍惜自己的工作。有的人甚至把工作当成 了包袱和负担,对工作抱着一种应付的态度,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得过且过。有的人尽管拥有舒适的工作环境和良好的工作平台,却 没有把心思放在工作上,把精力用在岗位上,他们更多的是贪图享受,按月领取那份工资和奖金,对工作敷衍塞责,有的甚至还利用 手中的职权去干一些损公利己的事。这样的人,迟早会被公司解雇 或受到应有的处罚。 珍惜才会拥有,感恩才能长久。只有珍惜工作,我们才能热爱工作、热爱事业,才能释放出对工作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才能百分之 百地投入到工作中去,才会全力以赴地去把自己的工作做到最好, 从而追求更美好的人生。

米立《总有些感恩“有始无终”》中考现代文阅读练习及答案(2017年辽宁省鞍山市中考题)

米立《总有些感恩“有始无终”》中考现代文阅读练习及答案 (2017年辽宁省鞍山市中考题) (二)阅读下面选文,回答14 - 19题。(19分) 总有些感恩“有始无终” 米立 ①待在家里的那几天,父亲的脸笑成了一朵花,我却犯了愁:一是连着几日,我都没有找到合适的养老院;二是我不知道该怎样跟父亲提这件事。 ②父亲似乎看出我的顾虑,一再追问,我被迫说出此番回来的目的。 ③我说!“爸,我在北京的工作很稳定,没法回来陪你。但我的收入又不高,不能把你接到北京照顾。所以,我想帮你找家养老院,你在那里生活,我也会放心一些。”我极尽诚恳地说着这一切,但心里明白,只是借口而已。父亲听完,神情黯淡下来。 ④虽然我知道他不会和我一起去北京,他肯定舍不得离开这个生活了一辈子的家,可他如果真要待在家里,我难免又会心烦。毕竟这是生我养我的父亲,在他的生活快要不能自理的时候,我不允许自己不以为意。 ⑤没想到,父亲回过神来,笑着说:“我觉得咱们社区的那家就很好,我明几个就搬过去。” ⑥那家养老院,我考察过,环境太差,我于心不忍。父亲固执地开始收拾一些生活用品。他一边收拾,一边喃喃自语:“去养老院好,去养老院好,去了,孩子也省心。” ⑦看着父亲在昏暗的灯光下佝偻的背影,我再也忍不住了,鼻子发酸.潸然泪下。但是很快,我就抹去腮边的泪水,生活让我只能这样选择。 ⑧那个晚上,父亲的言语一直不多,他不停地摆弄家里的物件,翻翻这个,动动那个,一副极其舍不得又无奈的表情。我不忍看下去,早早回到自己的房间。 ⑨那天晚上,我久久无法入睡,从门缝里钻进来的灯光告诉我,父亲也是一夜未眠。夜晚那么漫长,父亲的叹息声时不时地穿过厚厚的门板,冲击着我的耳膜。 ⑩第二天一早,当我肿胀着双眼,出_现在父亲面前时,他一脸快乐的表情,仿佛从来就没有伤感过,没有失落过。 ?早餐是父亲做的,煎蛋、豆浆,还有几个热乎乎的包子。我一眼便认出那几个包子是原来上中学时,校门口那家的。我非常喜欢吃他们家的包子,后来上大学,偶尔回来,父亲一大早便骑上自行车,给我买回来。现在,父亲老了,骑不动车子了,一定是早上赶了好远的路才买回来的。 ?父亲见我发愣,笑着说:“快吃,快吃,一会儿凉了,我早上晨练,专门用保温瓶给你带回来的。”最后,我把早点一扫而光。收拾完毕后,父亲最后一次检查家里。 ?一路上,父亲一直走在前面,我看不清他的表情,但我能看到他的背影。想起小时候,父亲第一次送我上幼儿园的情形:他一直把我抱在怀里,直到进了幼儿园,才极其不舍地把我交给老师。初去的那几天,我总是哭闹。后来,父亲把我送到幼儿园,他一直站在幼儿园的栅栏门外,看我在院子里玩耍。隔着栅栏门,看到父亲,我再无惧怕,玩得很开心。每天放学,我都渴望父亲早些出现在幼儿园门口…… ?现在,我依然清晰地记得那时的感觉。而此刻,父亲就像一个孩子,我把他送进养老院,他是否也会不适应,是否也会想着有一天,我会出现在养老院门口,接他回家。 ?我再也忍不住了,泪如泉涌。正是眼前这个人,给了我一个家,陪着我渐渐长大。我从背后抱着父亲,开始觉得我是那样渺小、自私、卑鄙不堪。以前,父亲有我有家;后来,

动物和人的感人故事_1

动物和人的感人故事 导语:动物和人们有着不可分开的关系,在人类的世界中,已发生许多动物与人类的感人故事。那么关于动物和人的感人故事有哪些呢?以下是小编为您收集整理提供到的范文,欢迎阅读参考,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动物和人的感人故事_动物报恩真实感人故事灵狐报恩在1976年以前,他是唐山某水库的管理员,经常一个人驻守在水库边的配电室里。因常常闲来无事,他喜欢上了垂钓,随着垂钓技术的不断提高,他钓的鱼常常吃不了,就存养在一口大缸里。这口大缸则放在简易搭建的厨房里。1976年初夏的某个晚上,他还没睡,就听到厨房里有动静,他抄起家伙去看个究竟。原来是一只前来偷吃鱼的野狐不小心掉进了缸里,怎么也爬不上来了。想到前几次不明就里地鱼就少了,就想弄死这只讨厌而倒霉的狐狸。当他用强光手电照着狐狸正欲动手时,他看到狐狸的眼里满是惊恐,他的心又软了,最终还是放了这只野狐。后来,他的鱼就再没少过。他就感念狐狸这生灵通人性、有良心。更令他意想不到、感慨万端的是,大地震骤来时,这只野狐居然救了他的命。 1976年7月28日,凌晨3时左右,熟睡中的他,被一种急促的抓挠声音和呱呱鸣叫吵醒,他听出来是那只狐狸,就起身下床打开房门,那只野狐焦躁不安地仰脸望着他,并

一次次地就地兜圈子,像一个有急事的满腹话语的哑巴。他就想,可能狐狸没找到猎物,饿急了,来求援了。可是,就在他想回屋里取吃的东西给它救济时,那只狐狸忽然咬住了他的凉鞋襻,狠命地往外拉。他忽然有一种什么预感。于是,随狐狸来到院子里。就在这时,举世皆惊的级的大地震轰然降临,他居住的配电室瞬间即被震塌。 动物和人的感人故事_动物报恩真实感人故事老人20多年来一直独自生活,整天陪伴他的是儿女们为了给他解闷抱来的一只狗,刚到家时只有一岁多。从此,这只狗成了老人最亲密的“朋友”,两人不仅每日相伴,而且还同吃同住,有什么好吃的,老人准会分出一半给狗,而这只狗也确实忠实于自己的主人,不管老人去哪,它都一步不离地跟着。一晃近20年过去了,老人已近耄耋,狗也成了老狗,儿女们听父亲嘱咐过,如果自己不在了,一定要善待这只老狗。 不久前,老人因病去世,从他走那天起,这只狗就再也没吃过一口东西,每天趴在主人的床上,一动不动地,任凭面前摆着什么好东西,也坚决一口不吃。老人的儿女决定带狗去墓地看看。于是,在父亲烧纸的时候,家人带着这只狗一起来到了墓地,没想到的是,在围着主人的墓地绕了两圈后,这只狗竟然一头扎进了旁边的河里,再也没出来。 动物也有情感;动物也有真心;动物也像人!狗,到底是被主人赋予了人性?还是本性如此?我看到了忠诚,看到了善

怀着感恩的心去工作演讲稿

怀着感恩的心去工作演讲稿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同事: 大家上午好! 俗话说:“滴水之恩涌泉相报”、“饮水不忘掘井人”。知恩图报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感恩”的文化行为里,包涵着仁爱的精神,包涵着热爱生活的价值观。 施恩者是对爱的传播,感恩者是对爱的回报。 感恩犹如心灵的泉水源源不断,它滋润心田。使之免于干涸,它让生命充满生机,洋溢朝气,遍洒阳光。我特别欣赏这一段话:“感恩不一定要感谢大恩大德”,感恩是一种生活态度,一种善于发现美并欣赏美的道德情操,如果我们拥有一颗感恩的心,善于发现事物的美好,感受平凡中的美丽。那我们就会以坦荡的心境,开阔的胸怀来应对生活中的酸甜苦辣,让原本平淡的生活焕出迷人的光彩。 我们怀着感恩的心态去工作,不仅是因为知恩图报是美德,更因为我们在感恩的同时也在传播着一颗仁爱的心。 公司需要懂得感恩的员工,会做事不如会做人,会做人不如会感恩,会感恩的人是最好用的人。一个企业如果形成了这样的文化氛围,这个企业一定会有活力、有生机、有凝聚力、有旺盛的生命力。 我们从参加工作的第一天起,就要萌生感恩公司的意识,公司为我们提供了工作,学习、生存的环境,岂有不感恩之

理? 从人生观来看。工作是人生的一种享受,人生最大的幸福莫过于找到自己倾心相爱的工作,公司为我们提供了施展才华的平台,我们带着感恩的心,努力的干出成绩,它会让你感受创造的欢乐,一种体现自身价值的畅快,也同时以优秀的业绩回报了公司对我们的信任和栽培。 我们要懂得感恩,知道如何去感谢一个组织,知道如何去感谢帮助过他的人。这是其做好工作的一个起码的基础。我们对公司的感恩,不是指世俗的那些,直接给予的物质回报,而是兢兢业业,脚踏实地的工作。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力争在本职工作岗位上干出骄人的成绩。同时,要遵守国家的法律,遵守企业的规章制度,搞好和周围同事之间的团结,做到谦和、谦虚、谦让、也就是古人所说的要当一个劳谦君子。一句话,我们对公司的感恩主要是通过自己优秀的业绩和优秀的道德素养来表现。 用一颗感恩的心去工作,你会发现,其实工作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辛苦,老板没有想象中那么苛刻,获得远比想象中的丰富。 因为感恩才会有这个多彩的社会,因为感恩才会有真挚的友情,因为感恩才让我们懂得生命的真谛,因为感恩,才会体会到工作所带来的欢乐。 感谢大自然赐予我们生存的空间,感谢父母给予了我们

上海八百壮士的真实故事

上海八百壮士的真实故事 八百壮士是指在上海即将沦陷时,国民革命军陆军第88师第524团奉命退守四行仓库,与日军激战四天四夜,鼓舞全国军民抗战士气的英雄群体。 八百壮士困守孤军营时,被日军将余部俘获押走,部分人被遣送至巴布亚新几内亚的日军集中营。2014年8月29日,八百壮士国民革命军陆军被追认为英雄群体。 1称呼由来 1937年10月26日,淞沪会战进入最后阶段,宝山大场防线失守,国民革命军决定全线西撤,命令第88师留下一个团进行掩护。当月26日深夜,88师524团副团长谢晋元急匆匆地回到团部,他的手上拿着88师师长孙元良的一纸手令,上面命令“524团第一营死守上海最后一块阵地。”这最后一块阵地,就是四行仓库。那时的四行仓库,南面紧挨苏州河,东面是英国、美国控制的公共租界,西面、北面已经被日本军队占领。这幢钢筋水泥建筑占地0.3公顷,宽64米,高25米,最初是4家银行存储贷物的联合仓库,以墙厚楼高、易守难攻著称。一直到27日凌晨3点,从前线撤退到四行仓库参加掩护的共计420人,为了迷惑敌人,谢晋元对外仍用团的番号称有800人,八百壮士由此得名。 2历史事件 1937年8月13日,日本侵略军在上海向中国军队发起进攻,中国军队奋起抵抗。国民政府先后在上海地区投入40多万兵力,与日军展开“淞沪大战”。9月,闸北宝山路阵地陷落;10月,日军突破大场防线。奋战在闸北、江湾一带的中国军队处于腹背受敌的境地,被迫向西撤退,第八十八师师长,著名长腿将军孙元良属下第五二四团副团长谢晋元率领所部第一营的官兵,奉命坚守四行仓库,吸引日军注意,掩护主力撤退。据青年历史学家们考证,当时坚守的官兵一共只有300多人,由于顾及到早期伤亡和原有建制(一加强营700余人),也出于“凑整数”和鼓舞士气,扩大声势的目的,故号称800。之所以在四行仓库这个必死之地防守,是因为该地就在公共租界边上,毫无遮掩,相当于向全世界进行现场战事广播,有利于扩大影响,争取同情。 四行仓库位于苏州河北岸,是一幢六层楼的钢筋水泥建筑,高大坚固。当时仓库的西面和北面地界已被日军占领,东面和南面是公共租界。日军进攻的时候,顾忌误伤到租界,不敢使用重炮轰击和飞机轰炸。将士们孤军奋战四天四夜,打退了日军的多次进攻。其间公共租界的民众隔河摇旗呐喊,甚至渡河送去慰问品。各国媒体现场报道,基本达到了预期的效果。在完成使命后,本来就无路可退的官兵奉命撤退到公共租界,被解除了武装。在太平洋战争爆发后,租界全部落入敌手。谢晋元被汪伪政府收买的兵痞暗杀,不幸牺牲,其余战士被日军押解至战俘营。(参见“谢晋元”、“四行仓库”词条)

感恩父母阅读答案

篇一:感恩父母阅读答案 我认为,感恩父母,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去做: 1.好好学习,天天向上,成绩好,少让父母操心,父母高兴,可促既、进父母身心健康,这是一种感恩; 2.认真倾听父母教导,做到有则改之,无则加冕,不与父母顶嘴,父母说的不正确的,等父母心情好的时候指出。 叶小文 ①明天母亲节,给母亲献一束什么花?外国人是康乃馨,国人则往往是萱草花,又名忘忧草。 ③不必讳言,封建孝道将千年文明古国桎梏得万马齐喑。 ⑤何为迷心逐物的现代病?现代化使人们的物质生活水平普遍提高,可精神世界却缺少了关照。现代的人们拥挤在高节奏、充满诱惑的现代生活中,人心浮动,没有片刻安宁。 ⑥安身立命即生命的安立,作为中国文化的传统话题,不仅是儒家的追求,也是儒释道的通义。这一话题可演绎为关于生命的三条约定:热爱生命,追求幸福这是安身立命的基本约定,也是今天现代化的动力;尊重生命,道德约束这是追求幸福的集体约定;敬畏生命,终极关切这是追求幸福的未来约定。现代化和市场经济不断放大、满足着安身立命的基本约定,但也难免刺激、放任个体对物质享受的过度追求,不断洗刷甚至消解追求幸福的集体约定和未来约定。 ⑦人,在发觉诊治身体的药石业已无效时,才能急着找出诊治心灵的药方。继承和弘扬孝文化之合理内核,有助于找回尊重生命、敬畏生命这两条约定,治疗迷心逐物的现代病。孝的本质之一是生命的互相尊重。孝文化所倡导的善事双亲、敬养父母,老吾老以及人之老,不仅要求我们尊重自己父母的生命,也要尊重、关爱他人的生命,从而扩展为对上孝敬、对下孝慈、对亲友孝悌、对国家孝忠,将亲其亲、长其长的家人之孝升华为助天下人爱其所爱的大爱。孝的本质之二是敬畏。人不应敬畏鬼神,但不能没有敬畏之心。宗教的原理是敬畏神,孝文化的原理是敬畏人敬畏父母、敬畏长辈、敬畏祖先,家有近祖,族有宗祖,慎终追远,直至始祖。 ⑧亚当斯密(经济学的主要创立者选者注)写过《国富论》,也写过《道德情操论》,意在市场经济必须有道德约束。但如何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克服迷心逐物的现代病、唤回人们对生命的尊重和敬畏,始终是一道未解的难题。今天,我们正多方努力,树立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17.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2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本文本论部分的结构是()(只填序号)(2分)(如此不典型的议论文,还谈什么本论!) a.并列 b.对比 c.递进 d.总分 20.第⑥段画线句子主要运用了什么论证方法?有何作用?(3分) ________________(问题设置不当,从一句话中无论如何也看不出是举例论证!) 21.为什么说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克服迷心逐物的现代病、唤回人们对生命的尊重和敬畏,始终是一道未解的难题?面对这道难题我们中学生能做些什么?(3分)

报恩典故

报恩典故 1,投桃报李出自《诗经》: 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从“木桃”到“琼瑶”,只是一枚感谢的种子而已——缘于爱与被爱。这之间连接的不过是一份心意罢了。或许,木桃对他而言,已是上上之品,你报之以琼瑶,也未必就是倾其所有——譬如就是一声由衷的“感谢”吧。 2,滴水之恩,涌泉相报: 原文是“涓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书面记载最早为清代的《增广贤文?朱子家训》,原为民间俗语,后清代朱用纯编辑收录,为教子醒世用。 3,慈母之恩唐代诗人孟郊曾写下《游子吟》一诗: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4,羊有跪乳之恩,鸦有反哺之义: 出自明朝《增广贤文》一书,意思是:小羊跪着吃奶,小乌鸦能反过来喂养老乌鸦,以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5,衔环结草,以报恩德结草与衔环都是古代报恩的传说: 出自《左传》。前者讲一个士大夫将其父的爱妾另行嫁人,不使殉葬,爱妾已死去的父亲为替女儿报恩,将地上野草缠成乱结,绊倒恩人的敌手;后者讲有个儿童挽救了一只受困黄雀的性命,黄雀衔来白环四枚,声言此环可保恩人世代子子洁白,身居高位。后将二典故合成一句,比喻受人恩惠,定当厚报,生死不渝。明朝时冯梦龙在《醒世恒言》中写道:大恩未报,刻刻于怀。衔环结草,生死不负。 6,漂母的一饭之恩韩信少年时家中贫寒,父母双亡。 他虽然用功读书、拼命习武,却仍然无以为生,迫不得已,他只好到别人家吃“白食”,为此常遭别人冷眼。韩信咽不下这口气,就来到淮水边垂钓,用鱼换饭吃,经常饥一顿饱一顿。淮水边上有个为人家漂洗纱絮的老妇人,人称“漂母”,见韩信可怜,就把自己的饭菜分给他吃。天天如此,从未间断。韩信深受感动。韩信被封为淮阴侯后始终没忘漂母的一饭之恩,派人四处寻找,最后以千金相赠。7,知遇之恩: 春秋时期,俞伯牙擅长弹奏琴弦,钟子期擅长听音辨意。有次,伯牙来到泰山(今武汉市汉阳龟山)北面游览时,突遇暴雨滞留岩下,寂寞之余,拿出古琴弹了起来。也正在附近躲雨的樵夫钟子期听到后,忍不住叫道:“好曲!真是好曲!”随后伯牙每奏一支琴曲,子期都能听出它的意旨和情趣,这使得伯牙惊喜异常。二人因此结为知音,并约好来年再相会论琴。可第二年伯牙来会子期时,得知子期不久前已经因病去世。伯牙痛惜伤感,摔破了古琴,从此不再抚弦弹奏,以谢平生难得的知音。 8,士为知己者死: 这是春秋末期晋国著名刺客豫让说的,强调感恩报恩。因为对自己有知遇之恩者智伯被赵襄子所杀,豫让认为“士为知己者死,女为悦己者容”,决心刺杀赵襄子为智伯报仇。第一次攻击失败以后,他用漆疮烂身体,吞炭弄哑声音,残身苦形,使妻子不识,然后寻找接近赵襄子的时机。第二次行刺仍以失败告终,但是被捕的豫让说:“明主不掩人之美,忠臣有死名之义。”他请求赵襄子借衣服让他砍一刀。赵襄子脱下了贵族的华服,豫让拔剑三跃而击之,然后伏剑自杀。在感恩的历史长河中,流淌着多少古今中外名人感恩的小故事。古有小黄香在寒冷的冬天,先用自己的体温暖了席子,才让父亲睡到温暖的床上;今有伟人毛主席,邀请他的老师参加开国大典;朱总司令蹲下身,亲自为妈妈洗脚。还有居里夫人,寄去机票,让她的小学老师欧班老师来参加镭研究所的落成典礼,居里夫人还亲自把老师送上主席台。伟人之所以伟大,名人之所以成为名人,是因为他们都拥有美好的心理品质——感恩。 9,慈乌反哺 释义慈:奉养;慈乌:乌鸦的一种,相传能反哺其母;返哺:乌雏长大,衔食哺其母。比喻子女报答父母的养育之恩。 出处元·无名氏《薛苞认母》第二折:“常言道马有垂缰,犬有那展草,踹踏街心,慈乌反哺。” 10,蛇雀之报: 指大蛇衔明珠、黄雀衔白环报恩的故事。隋侯出行见大蛇被伤中断,以药封之,蛇乃能行,岁余,蛇衔明珠以报之,谓之隋侯珠、明月珠。见《淮南子·览冥训》汉高诱注、晋干宝《搜神记》卷二十。杨宝幼时见一黄雀为鸱枭所搏,坠于树下,为蝼蚁所困,宝救之养百余日飞去,其夜有黄衣童子以白环四枚相报,并云当使

职场感悟-带一颗感恩的心工作

职场感悟:带一颗感恩的心工作 篇一:职场感悟:带一颗感恩的心工作 在职业生涯中,换工作是一件正常的事情。但是每一次的转换,是否为你带来正面的效益及自我提升?这是转职之前必须深刻思考的问题。很多人为了跟着流行走,只看到新工作、新公司表面的优点,却没有思考自我的工作态度与心情,在轻易地放弃原本熟悉的工作之后,却陷入另一个每天抱怨的恶性循环中。笔者认为,当你兴起“另起炉灶”念头的时候,不妨先转换一下心情,换个角度看工作、看事情,或许离职的想法会就此打消。 据调查,有52%的人,将薪资列为换工作的第一因素。如果你也觉得单位给你薪资过少时,不妨想想,薪资和贡献是成正比的,如果你的付出够多,领导不会是视而不见。另外,薪资收入除有形的货币所得外,也应算上无形的货币收入,如:人际关系、教育训练、企业资源等。这些无形的货币收入,也是一大笔财富。 如果你对公司或领导的经营方针有疑虑,可以想一想,是不是有多半的原因,出在和领导的沟通上?另外,对于公司的文化是否愿意抱适应的心情?也是应该思考的问题。

你要是觉得上班工作时间过长,先问问自己是不是工作效率太低?还是业务真的超负荷?若是前者,不正是自我提升与学习的最好机会?若是后者,应寻求其它支持,或向领导提出解决办法。 当您对职场工作气氛不满时,你是否想过,是你的人际关系不好?还是你对领导、同事一直看不顺眼?不要一直站在自己的角度去思考问题,换一个方向看,可能又是另一片海阔天空,试试用自己的态度或幽默感改善大家的气氛吧! 如果你工作时间很长,还没得到提拔,你可以思考一下,是公司没有人获得升迁?还是你的绩效不佳?不要只会嫉妒别人升迁,或是先入为主地认为别人升迁是靠关系、拍马屁。可能别人的努力你都没有看见。 当你感到自己的能力在单位没有受到领导肯定的时候,你是否有意无意拔高了自己?有时我们的确会高估自己的能力。一味的怀才不遇,只会在职场中令人嫌弃。多和领导谈谈自己的工作或抱负,甚至主动多参加紧急重要的项目执行,将有助于领导对你能力的肯定与了解。 你埋怨上班交通不便,其实你完全可以早点起床,可以改变自己晚睡的习惯。每个人都有惰性,但在工作的态度上,只有勤劳才会有收获,那是基本的自我要求。

电影《八百壮士》观后感

观电影《八百壮士》有感 这是一部悲壮的电影。从头到尾的全部剧情,包括胜利、团聚,在我看来都是悲剧。 该片叙述1937年8月13日日寇侵略上海,中国88师524团团长谢晋元,率领480青年军官,固守四行仓库,军人英勇杀敌,女童子军冒着生命危险给守军输送食物、医药,当牵制任务完成,守军越过苏州桥后撤。 日本觊觎中国、挑衅中国。中国人被日本人凌虐,中国民不聊生。中国奋起反抗,发起抗日战争。这是中国人民该有的血性。但是,我认为如果是盲目为抗战献身,这是极度不理性、极度可悲、极度浪费的。 我欣赏片中林青霞所饰演的童子军角色。年纪轻轻的她有思想有抱负,宁可违背父亲的意愿都要参军,为救当时陷在水深火热中的上海军民。军队希望她只身带国旗到八百壮士固守的四行仓库,她毫无怨言,即口答应。然后她会反身叮嘱其他童子军伙伴要照顾好她的父母。 而片中主角谢晋元却为了自己的荣誉感,放弃撤退的机会。他说,军人的使命是绝对服从命令,而他自己却瞒着大家准备悄悄留在仓库,以死报国。 在我看来,他此举是愚昧的。难道他自己自愿就死,成为四行仓库的忠贞不渝的守护者,就能解放四行仓库、解救上海民众了吗?我无法理解为什么为了扶稳国旗就要轻易得献出自己最宝贵的生命。生命之所以有价值,是因为它的用处之重。如果把生命献在战场上,以一命换百命,那么这是一条可歌可泣的生命。但若只是把生命花在一个毫无生命价值的国旗上,虽说高升的国旗能激励民心、是一种信仰,但这种信仰较生命而言真的用处很大吗?以现有的性命去换取以后不确定的性命真的值得吗? 中国最不缺的是人,但这并不代表中国人的生命可以花在不值得的地方。就像谢晋元的朋友所说:现在还死的不是时候,**还需要你去抛头颅洒热血。与其幻想着能把生命的光辉发得更大更远,为何不把现在仅有的资源落在实处。 或许谢晋元是一位浪漫主义家,愿意为了信仰去牺牲自己。但与他的那些拼死守着枪杆子过桥“没有枪就没有人”的部下们相比,“吃着国家的饭苟且而活,然后为国家再打一仗”感觉比就义赴死要更伟大些。

一只跛狼的传奇故事_传奇故事

一只跛狼的传奇故事 一只跛狼的传奇故事 这是一个生命的奋斗史,一篇我很喜欢的纪录片。里面的内容是这样的: 它是一只非洲狼,不知为何,一出生它的一条腿就比其他三条短了一截。在弱肉强食的动物世界,这是致命的缺陷。当摄制组发现这只跛狼时,断言它将活不过童年。也许正是这种不幸,激发了摄制组的兴趣,他们决定跟踪拍摄跛狼的生命历程。 在哺乳期,这只跛狼就呈现出生存的艰难。它总是落后于兄弟姐妹抢得母亲的乳头,甚至有时候只能等兄弟姐妹饱餐之后,才能在母亲早已干瘪的乳房上费力地吮吸一阵子。 狼的哺乳期一般只有三个月,哺乳期的竞争还算不上激烈。三个月后,悠哉的食物来源只要是父母亲捕杀回来的野兔、羚羊等动物,这时,小跛狼的生存面临了更大的危机。当母亲从外面叼回食物,它的兄弟姐妹们箭一般一拥而上,大快朵颐,等它上前,几乎连插针的缝隙都没有了。小跛狼通常是等别人享受完盛宴之后,才能去捡拾那些剩下的骨头和皮毛,他的母亲对他的处境始终视而不见。在动物界,母亲从来不偏爱袒护某个子女,哪怕它弱小得继续帮助。这是自

然法则之一,只有最强壮的个体生存下来,对整个种群才有利。也许,对于这只可怜的跛狼来说,它接下来的命运就是饿死。 但事情总有例外,在经历无数次挨饿的痛苦后,小跛狼有一天突然做出了惊人之举。那天,当它发现自己根本无法靠近食物时,它愤怒地咬住一只争抢者的后腿,使劲的往外拖。受袭者一声尖叫,退出了争抢的队伍,小跛狼立即坚定的插了进去。那天,它第一次饱餐了一顿。此后,这种犀利的抢食方式,让小跛狼受益匪浅,它最终成功成长为一只成年狼。 狼是群居动物,它们共同捕食、共同享受战果,但千万不要以为狼群是共产主义社会。在群体中,贡献最小者,通常会被同伴逐出狼群的领地,成为流浪狼,其结果将是死路一条。这也是自然法则之一,弱小者会削弱整体的战斗力,不利于整个种群的发展壮大,甚至会拖垮整个狼群。要想在群体中继续生存下去,跛狼必须成为捕食能手,最起码不能拖大家的后腿。这对一只先天残疾的狼来说,无疑是一次极大的挑战。 一切再次出乎预料,成年后的跛狼在捕食活动中表现不俗,尽管它的速度略逊于同伴,但它的敏锐力和耐力比同伴更强。它总能最先发现攻击的对象,并第一个冲上去。更可贵的是,它能以惊人的持久力追击猎物。有时候,眼看猎物就要逃脱狼群的围剿,它任坚持

苏教版语文高二宿豫中学高二阅读理解训练作业 感恩的心

宿豫中学高二阅读理解训练作业——感恩的心 ①《韩诗外传》有这样一则故事:春秋时,楚庄王和群臣夜宴。忽然灯灭了,就有人在暗中拉楚王妃子的衣裳。楚王的妃子扯断那人的帽带,并把这件事告诉了楚王。楚王就命令群臣都扯断帽带,然后再点燃灯。以后楚与晋国作战,有一个人抗击敌人特别勇敢,楚王问他,他说:“我是以前那个在殿上被扯断帽带的人。” ②每当读到这则故事,在佩服楚王气度的同时,总为古人的义气所感染。以楚王的身份,一怒之下,被扯断帽带者定当人头落地。好被扯断帽带者夜宴过后,醒来自会胆战心惊,但毕竟楚王并不知晓,过去也就算了。可在他心里,这是别人对自己的恩德,不报答就永远也不安生。 ③也许是古人特别注重以德报德的缘故吧,于是留下了许多千秋佳话。从“衔环”“结草”的神话传说到“士为知己者死”的刺客游侠,无不秉承同样一个内涵。对于一个稍有道德的人,做出以上事情,也是情理之中的事。人心都是肉长的,当别人有恩于我们的时候,总该想着如何报答才好。 ④前不久看过一则报道:一位母亲花了十六年时间寻找两个女儿的救命恩人,目的只有一个,就是要亲口对恩人说一声“谢谢”。有人问辛辛苦苦找了这么多年,值得吗?朴实的母亲眼含热泪:“如果没有恩人,两个女儿早就没了,可人家连让我说一声谢谢的机会都没有,我这一生心里不安啊!”或者,这位母亲并没有财力去报答那位救了自己女儿的恩人,但还有比这种执着了十六年的心更让人感动的吗?还有这么一家人,意外收到了三十万元的馈赠,正当家人疑惑的时候,汇款者出现了。原来,他在十多年前曾是一个流浪儿,一位好心的老婆婆可怜他,给了他十元钱,并劝告他男儿要有志气。乞儿很感动,留下了老婆婆的地址。后来乞儿洗心革面,终于发家致富。他说,我之所以有今天,全凭老太太一句话啊!然而,老太太早已不在人世,善良的家人尽管家境不好,依然不肯收下这笔钱。老太太的儿子说:“如果我收下了这笔钱,就违背了母亲的意愿了啊!”经过协商,用这笔钱为村里修了一座敬老院。这是何等感人的报恩方式啊! ⑤然而,并不是任何事都那么称心如意。我不能说人心不古,然而不讲奉献只有索取心态的人还是占有不小的市场;甚至,做了好事反被嗤笑为“傻帽”的也不在少数。久而久之,人的心就冷淡了,除了自己,心里想的还是自己。如果人人都这样,还何谈感恩呢?还有更让人心寒的事,有的人自己住华屋丽室,弃父母于不顾,这样的人连牲畜也不如了。 ⑥或许,真是改革开放了的缘故,总有那么些惹人眼球的东西一股脑儿从国门溜进来。以节日而论,传统的节日一个个面临着消失的危险,偏偏西方的什么“情人节”“愚人节”“圣诞节”还有更多的什么鬼节之类的流窜进来,唯独没有想过把“感恩节”引过来。也许,上面的这些节日更有情调,更能满足人们的戏谑心理,更足以赚足腰包,满足个人的私欲。而如果没有一颗感恩的心,所有这些都将是徒劳的。 ⑦还记得几年前火爆过的一首歌《常回家看看》。回家看看,这本是最正常不过的事。然而,即使是劝导,也难让老人们如愿。宁肯陪同情人“欧洲八国游”也不愿带着父母到市郊走一走的还少吗?连父母养育之恩都不放在心上的人,就更谈不上对别人报恩了。 ⑧其实,报恩有时是最简单不过的事:一个微笑,一声谢谢,一个善意的举动……都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