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酒店税收筹划案例

酒店税收筹划案例

【案例1】某外商投资房地产企业,在某省会城市投资6.6亿元建设酒店式公寓和高档写字楼,建筑面积为8万平方米〔两种业态分别为4万平方米〕。酒店式公寓的建设成本为3.3亿元,市场价值为5.4亿元。该项目建设完成后,拟将写字楼全部出售,酒店式公寓进行经营。而经营酒店式公寓应由新设立的外商投资企业“酒店经营公司”进行经营和管理。如何将酒店式公寓的资产转移到“酒店经营公司”,涉税支出最少。

有两种方案供选择:

〔一〕采取“投资模式”

房地产公司以建成的“酒店式公寓”资产投资成立“酒店式公寓管理”,该公司是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且取得酒店式公寓经营资质的企业。

1、投资方〔房地产公司〕的涉税分析

A.营业税:根据财税〔2002〕191号文,以无形资产、不动产投资入股,参与接受投资方利润分配,共同承担投资风险的行为,不征收营业税。对股权转让也不再征收营业税。因此,投资方不涉及营业税的缴纳。

B.土地增值税:根据“财税字[2006]21号”文件精神,对于以土地〔房地产〕作价入股进行投资或联营的,凡所投资、联营的企业从事房地产开发的,或者房地产开发企业以其建造的商品房进行投资和联营的,均不适用《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土地增值税一些具体问题规定的通知》〔财税字[1995]048号〕第一条暂免征收土地增值税的规定。即房地产开发企业以房地产进行投资或联营要缴纳相应的土地增值税。

土地增值率=〔54000-33000×90%×1.2〕÷35640=52%

应交土地增值税:〔54000-35640〕×40%-35640×5%=5562〔万元〕

C.企业所得税: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法》第十三条规定外商投资企业或者外国企业在中国境内设立的从事生产、经营的机构、场所与其关联企业之间的业务往来,应当按照独立企业之间的业务往来收取或者支付价款、费用。不按照独立企业之间的业务往来收取或者支付价款、费用,而减少其应纳税的所得额的,税务机关有权进行合理调整。我们的投资行为应该是关联公司的业务往来,因此税务部门会对投资额进行调整〔市场价值〕。应交企业所得税:〔54000-33000-5562〕×33%=5095〔万元〕

2、被投资方〔酒店经营公司〕的涉税分析从节约契税和房产税角度,建议投资额按照实际开发成本计算。

契税:33000万元×3%=990万元房产税:每年应交:33000×70%×1.2%=277〔万元〕因此,采用“投资模式”,投资方和被投资方应交各种税金总计11924万元〔土地增值税5562万元、企业所得税5095万元、契税990万元、房产税277万元〕。

〔二〕采取“分立模式”

从房地产公司将“酒店式公寓”的资产以及负债所有者权益别离出来,单独成立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且取得酒店式公寓经营资质的“酒店式公寓管理”。

1、被分立方〔房地产公司〕的涉税分析

A.营业税:根据“国税发[2000]119号”文件精神,由于企业分立不属于销售行为,因此不涉及营业税。

B.企业所得税:根据“国税发[1997]71号”文件精神,企业按照账面实际成本确认分立成本,因此不涉及企业所得税。

C.土地增值税:根据“国税发[1997]71号”文件精神,外商投资企业分立时,不涉及土地增值税的缴纳。

2、分立方〔酒店式公寓经营公司〕的涉税分析从节约契税和房产税角度,建议“酒店式公寓”资产价值,按照实际开发成本计算确认。

契税:33000万元×3%=990万元根据财税[2006]41号《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延

长企业改制重组假设干契税政策执行期限的通知》精神,如果分立行为在2008年12月31日前完成,此笔契税可以免交。

房产税:每年应交:33000×70%×1.2%=277〔万元〕

因此,采用“分立模式”,并于2008年12月31日以前完成分立事宜,分立方和被分立方应交各种税金总计277万元。

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采取“分立模式”是新设立的外商投资企业“酒店经营公司”最正确的筹划方案。

【案例2】中国某五星级大酒店,客房租金收入是其主要营业收入,其客房有相当一部分或是长期(1年以上)出租给外部公司办公使用,或是租给固定客户居住。目前,该酒店按照租金收入缴纳5%的营业税。

可是该酒店出租客房的收入中有一部分为公共设施使用费(如水、电、气费等)。酒店实际上是从顾客那里收取水、电、气等公共设施的成本费(注意是成本费,而无任何其他附加费用),然后再向提供公共设施的具体部门(如电力局、自来水公司等)缴纳。公共设施部门确认其营业收入(此时确认的营业收入中包括酒店向顾客收取的成本费),缴纳营业税,这实际上造成缴纳两次营业税的现状,对于酒店来说,徒增了税负。

一、代理缴费、合理减轻税负

该五星级大酒店将自己设定为顾客的代理人,提供公共设施的部门为相对人,这样酒店就变成了为顾客代缴公共设施使用费的机构,公共设施部门就变成了直接的营业税纳税人。这样的设计对于公共设施部门来说,其营业收入和营业税并没有改变,对于顾客来说,其总的住房支出也没有改变,只是收款对象由酒店改为了公共设施部门。然而对于该酒店来说,其营业收入中已不包括向顾客收取的成本费,从而营业收入总额减少,相应的5%的营业税也就减少了。

根据民法的相应规定,代理可以是有偿代理,也可以是无偿代理。因此,酒店可以在代理公共设施费的基础上收取一定的手续费,也可以不收取任何手续费。假设酒店只收取较低的手续费,那么,也只就手续费缴纳其5%作为营业税,从而该酒店的税负要远远低于原税负。

当然,需要注意的是酒店在做上述安排时,必须有相应的法律手续,会计处理一定要标准、健全。

(1)酒店应与顾客签订委托代缴公共设施使用费的合同(为了便于操作,可制定格式合同)。

(2)酒店的会计要将此类业务明确划分出来,单独核算,会计处理应为“暂收款或其他应付款——某某公共设施部门”。

(3)酒店与具体公共设施部门结算时,由具体公共设施部门出具发票且发票抬头应为具体缴纳使用费的顾客,并将发票直接转给顾客。

这种安排不仅可以减轻酒店不合理的税负,还会给酒店带来其他附带收益:①依据城市房地产税的规定,出租房屋应按照租金收入的12%计征税款,由于酒店租金收入的降低,因此可以相应地减少其城市房地产税。②假设是该大酒店的管理工作由国际酒店管理集团来承担,其支付给国际酒店管理集团的管理费往往是以其营业收入为基数,然后按一定的比率来计算。通过降低其租金收入,实际上降低了其相应的管理费。

二、寻求法律支持合法运作

该五星级大酒店在合理减低税负的同时,也积极寻求法律支持,使自己的筹划行为合法,他们将民法中的“代理”概念在税收筹划中推而广之。

“代理”的概念可以将原主客方的双向关系改变为代理人、被代理人及相对人的三角关系,其原来的法律责任就会相应转换。就税务来说,因法律关系的改变,其相应的纳税人、

纳税环节就会改变,其实际税负也会转嫁。通过这种方法,该五星级大酒店将酒店与公共设施部门之间,以及酒店与顾客之间的主客双方关系,变成酒店为代理人,顾客为被代理人,公共设施部门为相对人之间的三角关系。也就是说,由于酒店法律地位的转变,纳税人改为公共设施部门,纳税环节也改为公共设施部门取得收人,而顾客为实际税负人。由此,酒店的税负就合法而又合理地转嫁了。

【案例3】红色假日酒店〔甲方〕与所有产权人〔乙方〕分别签订了为期三年的协议,由甲方负责酒店日常的经营管理,每年按乙方购房价格〔经过统计,购房总价合计900万元〕的8%支付租金,每月支付一次。如果甲方实现的年度税后净利润超过了乙方购买价格的5%,则超额部分由双方平分。甲方2006年度营业收入总额为500万元,成本费用352万元〔包括支付租金72万元,取得了正式发票〕,年度利润总额148万元〔为简化分析,假设无任何纳税调整事项,计算结果不保留小数〕,全年累计缴纳企业所得税49万元。那么,协议约定的超额净利为148-49-900×5%=54〔万元〕,乙方累计分得27万元。2007年2月底,甲方在按20%的税率扣缴“利息、股息、红利所得”个人所得税后,余额全部支付给产权人。

可见,乙方所获收益分为两部分,一是固定的租金收入,二是浮动的年终分红。在实际操作中,几乎所有酒店和甲方一样,都将平时发生的租金费用计入成本费用,将超额分红纳入税后分配事项。从表象上看,这种经营模式似乎兼具了房产租赁与投资两种性质,甲方的处理方式无可非议。

但是,笔者对此却不能苟同,原因在于:首先,投资和租赁是两种截然不同的行为,有着不同的法律意义及后果,不能混为一谈;其次,甲乙双方事实上并未在工商管理部门办理投资注册手续,不能认定为投资行为;最后,无论酒店经营状况如何,即使出现了亏损,产权人都能按照合同约定取得固定收入。由此推断,其本质上就是一种单纯的出租房屋行为,根据实质征税原则,所谓“分红所得”也应该界定为租金收入进行相应税务处理。

随着《国家税务总局关于酒店产权式经营业主税收问题的批复》〔国税函〔2006〕478号〕的出台,笔者的观点也得以证实。该文明确,酒店产权式经营业主〔即产权方〕在约定的时间内提供房产使用权与酒店进行合作经营,如房产产权并未归属新的经济实体,经营业主按照约定取得的固定收入和分红收入均应视为租金收入,根据有关税收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应按照“服务业———租赁业”征收营业税,按照财产租赁所得项目征收个人所得税。据此规定,乙方分红收入所涉及的主要税种有:按5%的税率缴纳营业税,按12%的税率缴纳房产税,按10%的税率缴纳个人所得税。

笔者认为,国税函〔2006〕478号文在对经营业主纳税问题进行标准的同时,也给纳税人合法减少税收支出提供了依据。

经过以上分析可知,甲乙双方事实上不存在投资关系,税法上也认定产权方取得的超额分利就是租金收入,财务上在税后分配这笔款项的做法既不妥也不够划算。只要酒店方转变思路,采取正确的账务处理方法,就可以把协议约定的分红款转化为正常的租金费用,从而起到抵减当期应纳所得税额的作用。

从会计上分析,酒店方在订立合同时就承担了一项潜在的付款义务,其最终是否需要履行以及支付数额的多少都要视年度经营成果来定。根据财务准则关于或有事项的规定,企业应对或有损失进行确认和计量并计入当期损益。

假定其他条件不变,红色假日酒店年初经过测算,估计年末分红额在3%〔即27万元〕左右,财务上应将其作为租金费用,按期平均分摊计入“预计负债”科目〔只提不付〕。一般情况下,预提的数额与最终支付额会存在差异,甲方应于会计期末参照年度经营成果计算出实付额,并与“预计负债”科目余额进行比较,如有差额则要据实调整〔未完成超额净利就要全额冲销〕。本例中甲方累计提取额与实付额没有任何出入,无需进行调整。

从税收上分析,或有事项的结果须通过未来不确定事项的发生或不发生予以证实,它在得以证实前的计量额只是一种估计数,并不符合税前扣除项目确认时所应遵循确实定性原则,无法税前扣除。甲方在办理所得税预缴申报时,应将或有损失作为纳税调整项目,增加当期应纳税所得额。

可见,企业平时计提的租金费用只能减少会计利润,并不会对预缴的所得税额产生实质性的影响。但是,随着年度终了和经营成果确实定,这27万元也逐渐转化成一项现时的义务,即使未在预提当年支付〔支付期在次年2月〕,由于符合确定性和权责发生制原则的要求,完全可以归属为2006年度的费用予以税前扣除。

经过这样处理,企业年度利润以及应纳税所得额比改变会计核算方法前减少了27万元,降至121万元,实际缴纳所得税40万元,节约了9万元的税额支出。

据笔者所知,红色假日酒店已于2007年2月向主管税务机关办理完毕了年度所得税的结算手续。那么,是否有退回多纳税款的补救措施呢?

答案是肯定的。《企业所得税汇算清缴管理方法》〔国税发〔2005〕200号〕第六条明确,除另有规定外,纳税人应在纳税年度终了后4个月内,向主管税务机关报送《企业所得税年度纳税申报表》和税务机关要求报送的其他有关资料,办理结清税款手续。文件第十一条规定,纳税人在规定的年度纳税申报期内,发现纳税申报有误的,可在年度纳税申报期内重新办理纳税申报。文件第十二条规定,纳税人在纳税年度内预缴的税款超过全年应纳税额的,主管税务机关应及时办理退税或者抵缴其下一年度应缴纳的所得税。按照这些要求,甲方完全可以在汇算清缴期间〔年度终了后4个月内〕内重新办理纳税申报并提出退抵申请。

需要说明的是,当初企业凭产权人签字领款的分红表作为27万元的出账依据,但随着“分红”性质的变更,甲方应催促对方取得正式发票后方可支付款项。否则,税务机关就会认定这项支出缺乏真实合法的凭据,不允许企业申报扣除。

【案例4】两种酒店承包〔租〕方式的纳税分析

A酒店由于管理得当,效益较好,欲拓展规模,故以上交固定承包费的方式承包B酒店。A公司和B酒店均为有限责任公司、独立纳税人。试分析双方有关纳税事宜。

分析:A酒店承包B酒店后,可能重新办理工商登记和税务登记,也可能继续以B酒店名义对外经营,本文也区分这两种不同方式进行分析。

一、未重新办理工商登记和税务登记,对外仍以B酒店名义经营。

1、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主体问题

根据国税发[1997]8号《关于企业租赁经营有关税收问题的通知》第一条规定:“企业全部或部分被个人、其他企业、单位承租经营,但未改变被承租企业的名称,未变更工商登记,并仍以被承租企业名义对外从事生产经营活动,不管被承租企业与承租方如何分配经营成果,均以被承租企业为企业所得税纳税义务人,就其全部所得征收企业所得税。”所以,承包后的B酒店仍作为一个独立的企业所得税纳税义务人,就其应税所得缴纳企业所得税,A 酒店对B酒店不负有企业所得税的缴纳义务。

2、承包费的涉税问题

根据财税[2003]16号《关于营业税假设干政策问题的通知》第二条第六款规定:“双方签订承包、租赁合同〔协议,下同〕,将企业或企业部分资产出包、租赁,出包、出租者向承包、承租方收取的承包费、租赁费〔承租费,下同〕按“服务业”税目征收营业税。出包方收取的承包费凡同时符合以下三个条件的,属于企业内部分配行为不征收营业税: 1、承包方以出包方名义对外经营,由出包方承担相关的法律责任;2、承包方的经营收支全部纳入出包方的财务会计核算;3、出包方与承包方的利益分配是以出包方的利润为基础。”

A酒店没有重新办理工商登记,对外仍以B酒店的名义经营,沿用B酒店原会计账簿进行财

务核算,支付的承包费是以利润的形式分配给B酒店各股东,所以符合上述三个条件,支付的承包费因属于企业内部分配行为而不征收营业税,但是在向B酒店股东分配利润时需要代扣20%的个人所得税。

在向B酒店股东支付承包费后,“剩余利润”归A酒店享有,这部分支出B酒店可以凭A 酒店开具的发票在税前列支,视同A酒店向B酒店提供了“酒店管理服务”,A酒店对此按劳务收入计缴营业税、城建税及有关附加,并将其并入当期应税所得征收企业所得税。实务中需注意,根据营业税属地征收原则,A酒店应当从B酒店所在地税务部门代开发票,防止引起税源征收争议。

该合作模式对B酒店有一定风险,而且操作复杂,税收管理中也有争议,实践中采用的较少。

二、重新办理工商登记和税务登记,对外使用C酒店〔分公司〕名称。

1、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主体问题

由于承包后重新办理了工商登记,领取了C酒店的分公司营业执照,所以C酒店和B 酒店是两个独立的经营体,根据国税发[1997]8号《关于企业租赁经营有关税收问题的通知》第二条规定:“企业全部或部分被个人、其他企业、单位承租经营,承租方承租后重新办理工商登记,并以承租方的名义对外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其承租经营取得的所得,应以重新办理工商登记的企业、单位为企业所得税纳税义务人,计算缴纳企业所得税。”所以B酒店和C酒店应分别作为企业所得税纳税义务人,分别就其应税所得缴纳企业所得税。另外,该文件还规定像C酒店这样的企业不能作为“新办企业”对待,不能享受有关新办企业的减免税优惠政策。

2、承包费的涉税问题

由于B酒店和C酒店分别是两个不同的纳税主体,所以C酒店上交的承包费可以凭B 酒店开具的发票在税前列支,C酒店的税后利润全部归A酒店所有。B酒店按“租赁业”缴纳营业税、城建税及有关附加。需要注意的是,B酒店应当在承包〔租〕协议中单独注明房屋租金,据以计缴房产税,否则收取的承包费可能被全额计征房产税。

该合作模式下,B酒店对C酒店经营不承担法律责任,操作简便清晰,实践中广泛采用。

【案例5】喜客来酒店股份地处江苏,由乐登酒店和悦君酒店共同投资成立,公司的投资总额为1000万元,乐登酒店和悦君酒店分别占70%和30%的股份。为满足扩大经营的需要,2009年11月喜客来公司剥离部分净资产成立美滋餐饮。

分立基准日,喜客来公司的资产负债表显示公司的资产总额为3000万元〔公允价值为3800万元〕,负债2000万元〔公允价值为2000万元〕,净资产1000万元〔公允价值为1800万元〕,此外公司尚有未超过法定弥补期限的亏损360万元。喜客来公司剥离的净资产中,资产的账面价值800万元〔公允价值为1000万元〕、剥离负债的账面价值200万元〔公允价值为200万元〕,剥离净资产的账面价值600万元〔公允价值为800万元〕,并在工商管理部门办理了300万元的减资手续。美滋公司的注册资本为800万元,并确认乐登酒店和悦君酒店的投资额分别为504万元和216万元,同时美滋公司分别向乐登酒店和悦君酒店支付银行存款56万元和24万元。适用条件的判断

关于本案例是否适用所得税处理的特殊性规定的条件,依据财税〔2009〕59号文件的规定,企业分立在符合重组业务特殊性处理基本条件的基础上,适用所得税处理的特殊性规定需要同时符合以下三个条件:一是被分立企业所有股东按原持股比例取得分立企业的股权;二是分立企业和被分立企业均不改变原来的实质经营活动;三是被分立企业股东取得的股权支付金额不低于其交易支付总额的85%。由于案例中美滋公司股权支付金额占交易支付总额的比例为〔504+216〕÷〔504+216+56+24〕×100%=90%,高于85%的比例,现假定该分立业

务符合特殊处理的其他条件,则本案例可以适用所得税处理的特殊性规定。

喜客来公司的所得税处理

依据财税〔2009〕59号文件的规定,由于本案例中企业分立业务符合所得税的特殊性处理条件,因此被分立企业喜客来公司可暂不确认分立资产中股权支付对应的资产转让所得,但应确认非股权支付〔银行存款〕对应的资产转让所得,即喜客来公司应确认的资产转让所得=〔被转让资产的公允价值1000-被转让资产的计税基础800〕×〔非股权支付金额56÷被转让资产的公允价值1000〕=16〔万元〕。对于喜客来公司未超过法定弥补期限的亏损360万元,依据财税〔2009〕59号文件的规定,可按分立资产占全部资产的比例进行分配,但是文件未明确具体分配时是按照资产的公允价值还是账面价值计算分配比例。笔者认为按照资产的公允价值确认分配比例较为合理,则可以继续由喜客来公司弥补的亏损金额为360×[〔3800-1000〕÷3800]=265.26〔万元〕。

美滋公司的所得税处理

根据前面的分析,结合财税〔2009〕59号文件的规定,分立企业喜客来公司仅仅确认了非股权支付对应的资产转让所得,而未确认被分立资产的全部转让所得,因此按照所得税的对等理论,不能按照公允价值1000万元确定被分立资产在美滋公司的计税基础。由于美滋公司支付的对价中包含非股权支付银行存款80万元,且喜客来公司确认了非股权支付对应的被分立资产的转让所得16万元,所以美滋公司在确定被分立资产的计税基础时应考虑喜客来公司已确认的该部分资产的转让所得,即美滋公司取得被分立资产的计税基础=被分立资产的原计税基础800-非股权支付额80+喜客来公司已确认的资产转让所得16=736〔万元〕。需要说明的是,如果未来美滋公司转让此部分资产,在计算股权转让所得时允许扣除的金额是736万元,而不是按公允价值入账的1000万元,因此需要调增应纳税所得额264万元。此外,对于喜客来公司未超过法定弥补期限的亏损360万元,依据财税〔2009〕59号文件的规定,可以由美滋公司继续弥补的亏损为360×〔1000÷3800〕=94.74〔万元〕。

乐登酒店和悦君酒店的所得税处理

在本案例中,一方面被分立企业喜客来公司办理了300万元的减资手续;另一方面,分立企业美滋公司支付的对价中包括80万元银行存款的非股权支付形式,按照财税〔2009〕59号文件的规定,作为喜客来公司的股东,乐登酒店和悦君酒店应当确认非股权支付对应的放弃旧股的转让所得。其中,乐登酒店应确认旧股转让所得:[〔504+56〕-300×70%]×[56÷〔504+56〕]=35〔万元〕;悦君酒店应确认旧股转让所得:[〔216+24〕-300×30%]×[24÷〔216+24〕]=15〔万元〕。

与此同时,由于喜客来公司办理了300万元的减资手续,属于被分立企业的股东放弃部分旧股的行为,依据财税〔2009〕59号文件的规定,此时乐登酒店和悦君酒店取得美滋公司新股的计税基础应按照放弃旧股的原计税基础调整确定。由于本案例还涉及非股权支付,乐登酒店和悦君酒店取得新股的计税基础时可以按照如下方法来计算确定。

以乐登酒店为例,如前所述,作为喜客来公司的股东,乐登酒店确认了非股权支付56万元银行存款对应的放弃旧股的转让所得35万元。按照所得税的对等理论,对于乐登酒店而言,其取得新股的计税基础+取得的非股权支付的计税基础=放弃旧股的原计税基础+已确认的旧股转让所得,由于取得的非股权支付的计税基础按公允价值确定,即可得到:乐登酒店取得新股的计税基础=放弃旧股的原计税基础300×70%+已确认的旧股转让所得35-取得的非股权支付的计税基础56=189〔万元〕。同理可以求出悦君酒店取得的新股的计税基础为300×30%+15-24=81〔万元〕。

此外,也可以把乐登酒店放弃的旧股分为两部分,一部分用于与美滋公司交换取得新股,由于乐登酒店未确认该部分旧股的转让所得,取得相应部分新股的计税基础应按此部分旧股的原计税基础确定;另一部分用于转让取得非股权支付。设乐登酒店用于转让部分的旧股的

计税基础为X,对于乐登酒店而言,则有:〔取得新股的公允价值504+取得非股权支付的公允价值56〕÷放弃旧股的原计税基础300×70%=非股权支付的公允价值56÷X,解得X=21〔万元〕,则乐登酒店取得美滋酒店新股的计税基础=乐登酒店放弃旧股的原计税基础300×70%-用于转让部分的旧股的计税基础21=189〔万元〕。同理可以确定悦君酒店取得美滋酒店新股的计税基础为81万元,与上面方法得出的结果完全一致。

需要说明的是,如果未来乐登酒店和悦君酒店转让取得的美滋公司的股权,在计算股权转让所得时允许扣除的金额分别为189万元和81万元,而不是美滋公司确认的乐登酒店和悦君酒店的股权投资额504万元和216万元,因此需要作纳税调增处理。

【案例6】甲公司是一内资有限责任公司,经营酒店业务并且每年盈利;乙公司也是一内资有限责任公司,欲购买甲公司拥有的一栋房产,准备将来也用于经营酒店业务。为简化起见假设:该栋房产净值〔即全部净资产〕价为2000万元,其中地价为300万元。甲乙双方交易价〔即公允价〕为2500万元,土地增值税的重置成本价为2000万元并且成新度折扣率80%;甲公司有两个自然人股东A和B,乙公司有两个自然人股东C和D。

纳税筹划前,甲公司直接将该房产以2500万元的价格出售并过户给乙公司。此种交易形式较直接而且所需时间短,但是交易双方的税负最高。

甲公司承担的税负有〔不考虑房产税、印花税〕:

营业税、城建税及教育费附加:2500×0.05×〔1+7%+3%〕=137.5〔万元〕;

土地增值税:〔2500-2037.5〕×30%=138.75〔万元〕,其中扣除金额:2000×80%+300+137.5=2037.5〔万元〕,增值率:〔2500-2037.5〕÷2037.5×100%=23%;

企业所得税:〔500-137.5-138.75〕×33%=73.84〔万元〕。

乙公司承担的税负有,契税:2500×4%=100〔万元〕。

甲公司和乙公司合计应纳税:137.5+138.75+73.84+100=450.09〔万元〕。

纳税筹划方案:采用资本运作方式进行〔姑且称为第三种交易方式〕,可以获得更好的结果。这种交易须分两步走。

交易第一步:甲公司以该房产〔评估价格为2500万元〕进行投资,成立一个新的全资丙公司,也从事酒店经营业务,注册资本1000万元,其中甲公司房产以700万元出资〔该房产只作价700万元,因为考虑到新公司法关于货币现金出资比例的最低要求是30%〕。自然人股东A和B先以私人名义以现金借款给甲公司,而后甲公司再用借来的300万元现金出资给丙公司〔这种方式股东A和B将不涉及个人所得税〕,丙公司成立后办理该房产从甲至丙的过户手续。交易第一步的税负分析〔不考虑房产税、印花税〕

1.甲公司须承担

(1)营业税和土地增值税:甲公司用非货币形式资产〔房产〕投资于全资子公司丙,不需缴纳营业税和土地增值税。

政策依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土地增值税一些具体问题规定的通知》〔财税字〔1995〕048号〕规定,对于以房地产进行投资、联营的,投资、联营的一方以土地〔房地产〕作价入股进行投资或作为联营条件,将房地产转让到所投资、联营的企业中时,暂免征收土地增值税。《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股权转让有关营业税问题的通知》〔财税〔2002〕191号〕规定,以无形资产、不动产投资入股,与接受投资方利润分配,共同承担投资风险的行为,不征收营业税。

〔2〕企业所得税:甲公司以房产对外投资产生的投资收益,应纳税所得额为500万元。经税务机关批准,可以在不超过5个纳税年度内平均分摊,这样可以延迟交纳企业所得税。

政策依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股权投资业务假设干所得税问题的通知》〔国税发

〔2000〕118号〕规定,〔一〕企业以经营活动的部分非货币性资产对外投资,包括股份公司的法人股东以其经营活动的部分非货币性资产向股份公司配购股票,应在投资交易发生时,将其分解为按公允价值销售有关非货币性资产和投资两项经济业务进行所得税处理,并按规定计算确认资产转让所得或损失。〔二〕上述资产转让所得如数额较大,在一个纳税年度确认实现缴纳企业所得税确有困难的,报经税务机关批准,可作为递延所得,在投资交易发生当期及随后不超过5个纳税年度内平均摊转到各年度的应纳税所得中。

2.丙公司

须承担契税:由于甲公司与丙公司是母公司与全资子公司的关系,所以该栋房产从甲公司过户到丙公司名下,丙公司不需缴纳契税。

政策依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改制重组假设干契税政策的通知》〔财税〔2003〕184号〕第七条规定,企业改制重组过程中,同一投资主体内部所属企业之间土地、房屋权属的无偿划转,不征收契税。同时,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延长企业改制重组假设干契税政策执行期限的通知》〔财税〔2006〕41号〕规定,184号文件的执行期限已延长到2008年12月31日。

另外,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改制重组契税政策有关问题解释的通知》〔国税函〔2006〕844号〕第五条规定,184号文件第七条中规定的“同一投资主体内部所属企业之间”,是指母公司与其全资子公司之间、母公司所属的各个全资子公司之间的关系,以及同一自然人设立的个人独资企业之间、同一自然人设立的个人独资企业与一人有限责任公司之间的关系。

交易第二步:完成该栋房产过户手续后,甲公司将其在丙公司的全部股份以2800万元转让给乙公司。

交易第二步的税负分析: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股权转让有关营业税问题的通知》〔财税〔2002〕191号〕第二条规定,对股权转让不征收营业税。因此,甲公司和乙公司采取股权转让交易形式不需缴纳营业税,而且在股权转让交易中任一公司都没有资产增值或减值,所以三家公司都不需缴纳所得税。

综上所述,第三种交易方式会明显降低各个公司的税负,而且由于新公司法有关取消有限责任公司对外投资比例的规定和有关可以设立一个股东的全资子公司的规定,使得在资本运作中有关工商登记和变更的操作有了合法性。

通过兼营与混合销售的选择进行税收筹划:

两种兼营行为的税收筹划:

企业在多样化经营中,一般会出现两种兼营行为,一种是缴纳营业税的纳税人兼营缴纳增值税的业务,即销售缴纳增值税的商品,如提供住宿、餐饮服务的酒店,销售一些当地特产。另一种是缴纳增值税的纳税人兼营缴纳营业税的业务,即涉足营业税的征税范围,提供营业税的应税劳务,如电脑公司既销售电脑硬件,也从事软件的开发与转让,增值税纳税人将自有房屋出租等。根据税法规定:纳税人兼营非应税劳务的,应分别核算货物或应税劳务和非应税劳务的销售额。不分别核算或不能准确核算的,其非应税劳务应与货物或应税劳务一并征收增值税。由于增值税率大大高于营业税率,故会增大企业税负支出。

筹划思路:对于第一种情况,企业应属于小规模纳税人,只要考虑企业适用的营业税税率与增值税含税征收率的高低,如果营业税税率高于增值税含税征收率,则最好不分开核算,并在一起缴纳增值税;如果营业税税率低于增值税含税征收率,则分开核算较好。

对于第二种情况,如果企业增值税一般纳税人,是否分开核算要看劳务中允许抵扣的进项

税额是多少,如果允许抵扣的进项税额少,即增值额低,则分开核算合算,否则不分开核算为好。如果企业是小规模纳税人,则要比较增值税含税征收率与该企业营业税税率的高低;如果企业营业税税率高于增值税含税征收率,则选择不分开核算为好。

【案例7】某高级酒店,主要面向国外来宾,因此在提供住宿和餐饮服务的同时,设一销售专柜销售一些具有中国特色的商品。12月份,该酒店住房和餐饮收入450万元,销售专柜取得销售收入80万元。如何进行纳税筹划?

案例分析:该酒店经营住宿和餐饮服务属于营业税征税范围,而商品销售属于增值税征税范围,故酒店的经营方式属于兼营行为。如征增值税的话,则属小规模纳税人。

税收筹划:假设酒店没有分别核算住宿、餐饮收入和商品销售收入,那么应就全部收入缴纳增值税:(450+80)×6%=31.8(万元)。

假设酒店将两种应税收入分别核算,则:应缴纳增值税=80×6%=4.8(万元),应缴纳营业税=450×5%=22.5(万元),总计应纳税额=4.8+22.5=27.3(万元)。筹划结果:选择分别核算可为酒店节税4.5万元(31.8万元-27.3万元)。如果考虑城建税和教育费附加,则省的税更多。

【案例8】酒店分立转让中的税收筹划

A公司欲将其酒店资产对外转让,该酒店净值为2亿人民币,主要是房地产资产及固定设备,酒店当初成本投入为1亿人民币,现A公司拟将酒店资产以2亿元人民币对外转让,我们来看一下不同交易方式对所得利润的影响:

方案一、资产转让方式

根据现行的税收政策,酒店在转让过程中主要涉及转让价格5%营业税、7%城建税〔营业税的7%〕、3%教育附加〔营业税的3%〕、0.05%印花税、增值部分30-60%土地增值税共计4110.5万元,另外还需要交纳25%企业所得税1472.375,受让方承担的是3%契税。可以说这些税费至少占投资所得利润的一半以上。

方案二、股权转让方式

1.直接进行股权转让

A公司的股东可直接将其持有A公司的股权转让给买受人,根据财税[2002]191号文,股权转让过程中免征营业税,由于股权转让酒店资产所属的法人地位没变,不存在土地增值税,也不存在契税等其他税费,股权转让仅存在投资方的企业所得税,假设不考虑股息所得,则在上述案例中税费为:2-1*25%=2500万,即股权转让方式节约了近3000万的税费,然而这一转让方式作为受让方一般难以接受,因为对受让方来说风险较大,有很多不确定的因素,比方酒店的可能存在的或有债务问题、对外担保问题等,同时转让方也要考虑转让过程中的知识产权问题。

2、酒店资产剥离后再进行股权转让

同样上述案例,假设A公司将酒店资产进行剥离,单独成立全资子公司,而后进行股权转让,我们来看一下这种方式税费:

根据财税字[1995]48号文规定可免征土地增值税、财税[2008]175号文规定免征契税、财税[2002]191号文免征营业税,同时根据目前相关税收实务,可暂缓征收企业所得税,即上述案例假设通过资产剥离,在进行股权转让所发生的税费仅为企业所得税和公司成立过程中发生的一些注册费用,而这种交易方式对受让方来说是比较容易接受的,因为在新设立公司不存在经营中的债务风险。

通过上述案例可以看出,酒店转让中交易方式直接关系到税收问题,同时也直接影响投资者利润的最大化问题,如何选择合理的交易方式进行进行合理的税收筹划,是酒店投资者需要考虑的问题,希望上述案例不同的交易能给酒店投资者一个合理的参考。

兼营同一税种不同税目、税率的纳税筹划企业:

兼营同一税种,不同税目、税率的货物或应税劳务,在取得收入后,也应分别核算销售额,并按照不同的税率各自计算应纳税额,以防止适用税率混乱,出现少纳税或多纳税的现象。对未分别核算销售额的,税法规定从高适用税率。

筹划案例四:某餐厅既经营饮食业,又经营娱乐业。2006年11月,该餐厅饮食业收入为10万元,娱乐业收入为2万元(当地娱乐业适用税率为20%)。该餐厅该如何进行税收筹划?

【案例9】该餐厅经营的饮食业及娱乐业都属于营业税的纳税范围,但它们的适用税率不同,餐饮业属于服务业项目,适用税率为5%,而娱乐业属于娱乐业项目,适用税率为20%。因此,该餐厅经营方式属于兼营同一税种,不同税目和税率的兼营行为,对于这种兼营行为,可选择分开核算,也可以选择不分开核算。税收筹划:

(1)不分开核算,则应将饮食与娱乐业的全部收入按娱乐业的税率20%缴纳营业税。应纳营业税=(10+2)×20%=2.4(万元)。

(2)分开核算,饮食业按服务业项目5%税率征税,则应纳营业税=10×5%=0.5(万元),娱乐业按20%的税率征税,应纳营业税=2×20%=0.4(万元),共缴纳营业税=0.5+0.4=0.9(万元)。

筹划结果:由计算结果可知,分开核算比不分开核算少纳税1.5万元(2.4万元-0.9万元)。

【案例10】某宾馆将其所属的一栋饭店出租,该饭店的房产原值为500万元。职工李某经过竞标,以年租金50万元获得6年的承租权。根据双方约定,李某在财务上独立核算,享有独立的生产经营权。针对出租饭店这项业务,该宾馆每年:

应缴纳营业税=50×5%=2.5〔万元〕

应缴纳城建税和教育费附加=[2.5×〔7%+3%〕]=0.25〔万元〕

应缴纳房产税=50×12%=6〔万元〕

该宾馆共应缴纳税款=2.5+0.25+6=8.75〔万元〕

【筹划思路】

该宾馆可以要求李某既不办理独立营业执照,亦不办理税务登记证,同时也不与李某签订租赁合同,每年按时把原来“上交租金”的方式改为“上交管理费”,把饭店视作该宾馆的内设机构,即仍以宾馆的名义对外经营饭店,那么宾馆收取李某房屋租金部分的房产税、营业税及其附加就可以免除,只负担房产原值部分的房产税〔此时房产税也以“管理费”形式上交给宾馆〕,这样宾馆承担的税负大大降低。

进行上述筹划方案的依据是:新《营业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11条规定,单位以承包、承租、挂靠方式经营的,承包人、承租人、挂靠人〔以下统称承包人〕发生应税行为,承包人以发包人、出租人、被挂靠人〔以下统称发包人〕名义对外经营并由发包人承担相关法律责任的,以发包人为纳税人,否则以承包人为纳税人。

但新《营业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第10条规定,除本细则第11条和第12条的规定外,负有营业税纳税义务的单位为发生应税行为并收取货币、货物或者其他经济利益的单位,但不包括单位依法不需要办理税务登记的内设机构。

如果承包者或承租者未领取任何类型的营业执照,且不办理税务登记证,而作为企业的内设机构来处理,这样企业向其提供各种资产所收取的各种名目的价款,均属于企业内部分配行为,不属于租赁行为〔这一点与原《营业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的有关规定是有区别的〕。

所以,李某是该宾馆的内部职工,如果该宾馆对李某经营的饭店作为内设机构来处理,在不办理税务登记证的情况下,是不负有营业税纳税义务的。

可见,筹划后,由李某承担的房产原值部分房产税以“管理费”形式上交给宾馆,该宾馆

再按规定向地税部门缴纳房产税,该宾馆每年只需按房产原值缴纳房产税=[500×〔1-30%〕×1.2%]=3.36〔万元〕,共可少缴纳税款5.39万元〔8.75-3.36〕。

由此可知,对于那些企业内部职工在本企业从事的营业行为,企业可以设置内设机构,在依法不办理税务登记的情况下,既可以免除营业税纳税义务,又可以降低其他部分的税负。

【案例11】出于专业化运作及战略发展的考虑,A集团公司〔非房地产公司〕决定将其下属的B房地产开发公司正建设中的酒店剥离出去,单独成立公司经营该酒店,酒店直接控制权上移至A集团公司。目前,B公司账面上这一在建酒店的净值为2.3亿元〔以出让方式取得的土地使用权价值2亿元,占地面积约2.8万平方米,现造价支出3000万元〕,经估算该酒店总造价约54000万元。

虽然从A集团公司角度看,重新配置在建酒店仅是酒店所有权和经营主体的变化,但根据现行税法,这一变化将可能涉及营业税、城建税、教育费附加、契税、土地增值税和印花税等,且营业税、土地增值税、契税和企业所得税税负很重。

筹划思路:根据实际情况,税收筹划的目标为:A公司直接控制酒店,并使总税负最小。方案一:B公司以酒店投资成立新公司,再转让B公司所持有新公司股权给A集团公司的税收筹划。

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股权转让有关营业税问题的通知》〔财税〔2002〕191号〕的相应规定,B公司采取以酒店投资成立一个新公司,不缴纳营业税,将来再转让新公司股权,也不缴纳营业税。

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土地增值税一些具体问题规定的通知》〔财税字〔1995〕48号〕规定:对于以房地产进行投资、联营的,投资、联营的一方以土地〔房地产〕作价入股进行投资或作为联营条件,将房地产转让到所投资、联营的企业中时,可暂免征收土地增值税。对投资、联营企业将上述房地产再转让的,应征收土地增值税。同时,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土地增值税假设干问题的通知》〔财税〔2006〕21号〕同时规定:对于以土地〔房地产〕作价入股进行投资或联营的,凡所投资、联营的企业从事房地产开发的,或者房地产开发企业以其建造的商品房进行投资和联营的,均不适用《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土地增值税一些具体问题规定的通知》〔财税字〔1995〕48号〕第一条暂免征收土地增值税的规定。

因此,考虑到B公司为房地产公司,其采取以酒店投资成立新公司的行为应缴纳土地增值税。

根据《契税暂行条例细则》规定和《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改制重组假设干契税政策的通知》〔财税〔2008〕175号〕的规定,在股权转让中,单位、个人承受企业股权,企业土地、房屋权属不发生转移,不征收契税〔注:本规定从2003年以来一直执行〕。

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改制重组契税政策假设干执行问题的通知》〔国税发〔2009〕89号〕规定:财税〔2008〕175号文件第二条中规定的“股权转让”,仅包括股权转让后企业法人存续的情况,不包括企业法人注销的情况。在执行中,应根据工商管理部门对企业进行的登记认定,即企业不需办理变更和新设登记,或仅办理变更登记的,适用该条。

因此,B公司以酒店投资成立新公司的行为,应缴纳契税。

在股权转让时,因B公司不注销,则不用再缴纳契税。一般情况,契税筹划主要方法是减少税基。由于B公司的酒店已发生支出,已决定了其契税税基,因此,B公司不应再发生酒店支出,而应按目前酒店对外投资成立一个新公司,以便实现节税目的。这样操作,按照我国目前现行的契税政策,承受方需缴纳权属变更的契税690万元。如果该酒店建成后再对外投资,承受方缴纳契税将为1620万元。因此,如果按目前酒店投资成立一个新公司的方式予以处理,承受方就可以实现少纳契税930万元的目的。

在上述方案中,企业仅回避了营业税,减少了部分契税。

方案二:B公司采取存续分立的方式,将酒店分立公司,并将新公司股权转移给A集团公司的税收筹划。

公司分立是资产、负债、股权、劳动力等要素的同时转移〔非“转让”〕,其涉及的不动产和无形资产的转移,不属于《营业税暂行条例》规定的销售不动产、转让无形资产的征税范围,也不属于《土地增值税暂行条例》规定的有偿转让房地产的行为,不征营业税和土地增值税。

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改制重组假设干契税政策的通知》〔财税〔2008〕175号〕规定,B公司可以将酒店分立出去单独成立公司,再转让分立公司股权给A集团公司,在成立公司与转让股权等环节,都不用缴纳契税。

根据《关于企业重组业务企业所得税处理假设干问题的通知》〔财税〔2009〕59号〕中提到的酒店分立时可享有特别税务处理规定的5个条件〔详见财税〔2009〕59号文〕,B公司还可根据这一规定具体筹划。

因此,B公司分立酒店时,宜采取100%股权支付方式,以便可选择特殊税务处理模式:分立企业经营酒店公司接受被分立企业B公司资产和负债的计税基础,以被分立企业B公司的原有计税基础确定;被分立企业B公司已分立出去资产相应的所得税事项由分立企业承继;被分立企业B公司未超过法定弥补期限的亏损额可按分立资产占全部资产的比例进行分配,由分立企业继续弥补;被分立企业B公司的股东取得分立企业的股权(以下简称“新股”),如需部分或全部放弃原持有的被分立企业的股权(以下简称“旧股”),“新股”的计税基础应以放弃“旧股”的计税基础确定。

在上述操作中,如不需放弃“旧股”,则其取得“新股”的计税基础可从以下2种方法中选择确定:直接将“新股”的计税基础确定为零;或者以被分立企业分立出去的净资产占被分立企业全部净资产的比例先调减原持有的“旧股”的计税基础,再将调减的计税基础平均分配到“新股”上。待分立完成后12个月以上,再由A集团公司收购B公司持有分立公司股份。

在上述方案中,B公司采用存续分立酒店方式,完全回避了营业税、土地增值税、契税,暂缓交纳企业所得税。所以,相对于“以酒店投资成立新公司,再转让新公司股权”的方式,B 公司不妨采用分立方式重新配置在建酒店。

注意事项:税收筹划可以极大地降低B公司的税负水平,但具体操作还应关注其他法律的规定,按《公司法》的规定,在公司分立中,公司应当自做出分立决定之日起10日内通知债权人,并于30日内在报纸上予以公告。另外,《公司法》还规定,公司分立前的债务由分立后的公司承担责任,但公司在分立前与债权人就债务清偿达成的书面协议另有约定的除外。

【案例12】甲酒店,系某集团所属乙开发公司投资的一家四星级酒店,承担着乙公司开发楼盘会所的部分功能(以上企业都是内资企业)。截至2006年10月31日,甲酒店帐面资产、负债及所有者权益如下表(单位:万元):

资产金额负债及所有者权益金额

货币资金29.13 预收帐款37.27

应收帐款94.91 应付帐款257.72

预付帐款 5.09其他应付款5,734.70

其他应收款39.25 应付工资15.98

存货93.51应交税金90.04

待摊费用25.45 预提费用10.07

固定资产净值4,136.77 负债合计6,145.79

递延资产104.90 实收资本1,200.00

未分配利润2,816.78

所有者权益合计-1,616.78

资产总计4,529.01 负债及所有者权益合计4,529.01

注:甲酒店所欠债务主要是乙公司的股东借款

甲酒店自设立以来,历年经审核可用税前利润弥补的亏损情况如下表(单位:万元):

年度可税前弥补的亏损

2001821.90

2002316.46

2003427.27

2004349.15

2005259.73

合计2,174.51

甲酒店2001年度亏损821.90万元,按照税法只能以2006度实现的利润弥补,而甲酒店2006年仍持续亏损,其自身无法对该亏损予以弥补,因此该集团决定进行适当的筹划重组,使甲酒店以前年度的亏损能在法定弥补期间内(前五年)得到弥补。2、重组目标

(1).酒店能得以持续经营(不通过清算程序);

(2).以前年度及以后年度的亏损能在税前得到弥补;

(3).在法律上和税收政策上不存在障碍;

(4).重组成本(涉税金额、中介费用等)较小。

方案设计之投资

根据《关于企业股权投资业务假设干所得税问题的通知》

1、企业以经营活动的部分非货币性资产对外投资,包括股份公司的法人股东以其经营活动的部分非货币性资产向股份公司配购股票,应在投资交易发生时,将其分解为按公允价值销售有关非货币性资产和投资两项经济业务进行所得税处理,并按规定计算确认资产转让所得或损失。

2、被投资企业接受的上述非货币性资产,可按经评估确认后的价值确定有关资产的成本。

该集团决定实施如下方案:将甲酒店资产进行评估后,再配上与评估值接近的负债,与集团关联度不高的其他公司A共同投资设立新公司B,随后A以象征性价格收购甲酒店所拥有的B公司的全部股权。原甲酒店在上述重组完成后予以清算注销,乙公司再择时以免税合并方式吸收合并B公司,先让甲酒店弥补亏损,然后吸收合并B公司以避开关联方交易。

这是一个设计精妙的方案,较原方案多了些步骤但也为该集团争取了时间和避开了形式上的关联方交易。可是越是精妙的方案越是提高了操作的复杂度和难度。

首先,产生了资产评估费用。

其次,B公司新设遇到了困难。资产+债务的投资方式虽然新公司法未有明文禁止,但工商部门谨慎认可这种设立的方式。经过多次协调,虽然工商部门最终认可了这种方式,但沟通成本已经超出方案设计时的预期。

另外根据新公司法的规定,货币出资金额不得低于公司注册资本的百分之三十。A公司应投入适量的货币资产(视酒店行业对注册资本的要求而定),在房地产市场银根紧缩的金融政策下,增加了该方案的操作成本。

至此这个以节税为目的的筹划方案所增加的税外沟通成本已经超出企业的预期,税外沟通成本大大减少了税收筹划的节税收益。

【案例13】辖区内某企业与风景区度假村是关联企业,该企业购置了一块地,共花费2000

万元〔包括地价〕兴建了一宾馆,毛坯房以年租金100万元租赁给度假村,租赁期为5年,度假村花费了5000万元进行了装修,装修成一五星级酒店。怎样征收房产税?

这是一个比较典型的房产税筹划案例,出租房的租金明显偏低,却似乎有合理理由,因此少缴了营业税、房产税。对租赁期短的租入房产,进行大投入装修,出租房收取少量租金少缴营业税、房产税,租入房装修费可以进“长期待摊费用”税前扣除,不失为一个成功的筹划。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有关问题的通知》〔财税[2008]152号〕规定,对依照房产原值计税的房产,不管是否记载在会计账簿固定资产科目中,均应按照房屋原价计算缴纳房产税。其中,房屋原价应根据国家有关会计制度规定进行核算,纳税人未按国家会计制度规定核算并记载的,应按规定予以调整或重新评估。对于租入新房屋的装修支出,根据企业会计准则和企业所得税法有关精神,如由承租人承担有关装修费用,作为承租企业的“长期待摊费用”,未计入出租方的房屋原值,所发生的装修支出可以不缴纳房产税。因此,出租的房屋收回时,承租方的装修费用并不计入原值。本案中,该企业收回房产时,房产原值依然为2000万元。

扣除项目的纳税筹划:利用利息支出的扣除规定

税法规定:房地产企业的利息支出,纳税人能够按转让房地产项目计算分摊并提供金融机构证明的,利息允许据实扣除,但最高不得超过按商业银行同类同期贷款利率计算的金额,即:可扣除的房地产开发费用=利息+〔取得土地使用权所支付的金额+房地产开发成本〕×5%以内。

纳税人不能按转让房地产开发项目计算分摊利息支出或不能提供金融机构贷款证明的,房地产开发费用按取得土地使用权所支付的金额与房地产开发成本之和的10%以内计算扣除,即:可扣除的房地产开发费用=〔取得土地使用权所支付的金额+房地产开发成本〕×10%以内。

根据税法规定,房地产企业据此可以选择:如果企业预计利息费用较高,开发房地产项目主要依靠负债筹资,利息费用所占比例较高,则可计算应分摊的利息并提供金融机构证明,据实扣除;反之,主要依靠权益资本筹资,预计利息费用较少,则可不计算应分摊的利息,这样可以多扣除房地产开发费用。

【案例14】

酒店税收筹划案例

【案例1】某外商投资房地产企业,在某省会城市投资6.6亿元建设酒店式公寓和高档写字楼,建筑面积为8万平方米(两种业态分别为4万平方米)。酒店式公寓的建设成本为3.3亿元,市场价值为5.4亿元。该项目建设完成后,拟将写字楼全部出售,酒店式公寓进行经营。而经营酒店式公寓应由新设立的外商投资企业“酒店经营公司”进行经营和管理。如何将酒店式公寓的资产转移到“酒店经营公司”,涉税支出最少。 有两种方案供选择: (一)采取“投资模式” 房地产公司以建成的“酒店式公寓”资产投资成立“酒店式公寓管理有限公司”,该公司是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且取得酒店式公寓经营资质的企业。 1、投资方(房地产公司)的涉税分析 A.营业税:根据财税(2002)191号文,以无形资产、不动产投资入股,参与接受投资方利润分配,共同承担投资风险的行为,不征收营业税。对股权转让也不再征收营业税。因此,投资方不涉及营业税的缴纳。 B.土地增值税:根据“财税字[2006]21号”文件精神,对于以土地(房地产)作价入股进行投资或联营的,凡所投资、联营的企业从事房地产开发的,或者房地产开发企业以其建造的商品房进行投资和联营的,均不适用《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土地增值税一些具体问题规定的通知》(财税字[1995]048号)第一条暂免征收土地增值税的规定。即房地产开发企业以房地产进行投资或联营要缴纳相应的土地增值税。 土地增值率=(54000-33000×90%×1.2)÷35640=52% 应交土地增值税:(54000-35640)×40%-35640×5%=5562(万元) C.企业所得税: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企业和外国企业所得税法》第十三条规定外商投资企业或者外国企业在中国境内设立的从事生产、经营的机构、场所与其关联企业之间的业务往来,应当按照独立企业之间的业务往来收取或者支付价款、费用。不按照独立企业之间的业务往来收取或者支付价款、费用,而减少其应纳税的所得额的,税务机关有权进行合理调整。我们的投资行为应该是关联公司的业务往来,因此税务部门会对投资额进行调整(市场价值)。应交企业所得税:(54000-33000-5562)×33%=5095(万元) 2、被投资方(酒店经营公司)的涉税分析从节约契税和房产税角度,建议投资额按照实际开发成本计算。 契税:33000万元×3%=990万元房产税:每年应交:33000×70%×1.2%=277(万元)因此,采用“投资模式”,投资方和被投资方应交各种税金总计11924万元(土地增值税5562万元、企业所得税5095万元、契税990万元、房产税277万元)。 (二)采取“分立模式” 从房地产公司将“酒店式公寓”的资产以及负债所有者权益分离出来,单独成立具有独立法人资格的且取得酒店式公寓经营资质的“酒店式公寓管理有限公司”。 1、被分立方(房地产公司)的涉税分析 A.营业税:根据“国税发[2000]119号”文件精神,由于企业分立不属于销售行为,因此不涉及营业税。 B.企业所得税:根据“国税发[1997]71号”文件精神,企业按照账面实际成本确认分立成本,因此不涉及企业所得税。 C.土地增值税:根据“国税发[1997]71号”文件精神,外商投资企业分立时,不涉及土地增值税的缴纳。 2、分立方(酒店式公寓经营公司)的涉税分析从节约契税和房产税角度,建议“酒店式公寓”资产价值,按照实际开发成本计算确认。 契税:33000万元×3%=990万元根据财税[2006]41号《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延

税收筹划案例2

第三章 3.1.2 纳税人的税收筹划 1.含税销售额无差别平衡点增值率的计算 设X为增值率,S为含税销售额,P为含税购进额,并假定一般纳税人适用税率为17%,小规模纳税人适用税率为3%。 一般纳税人增值率为:X=(S-P)÷S 一般纳税人应纳增值税=S÷(1+17%)×17%-P÷(1+17%)×17% =S×X÷(1+17%)×17% 小规模纳税人应纳税额=S÷(1+3%)×3% 两种纳税人纳税额相等时,即 S×X÷(1+17%)×17%=S÷(1+3%)×3% X=20.05% 当增值率低于无差别平衡点增值率20.05%时,一般纳税人税负低于小规模纳税人,即成为一般纳税人可以节税。企业可以按照本企业的实际购销情况,根据以上情况作出选择。 同样的方法可计算出一般纳税人销售率为13%的商品,与小规模纳税人的征收率为3%时的含税销售额的无差别平衡点增值率,如表3—1. 无差别平衡点增值率(含税销售额) 表3-1 一般纳税人增值率为:X=(S-P)÷S 一般纳税人应纳增值税=S×17%-P×17% =S×X×17% 小规模纳税人应纳增值税=S×3% 两种纳税人纳税额相等时,即 S×X×17%=S×3% X=17.65% 当增值率低于无差别平衡点增值率17.65%时,一般纳税人税负低于小规模纳税人,即成为一般纳税人可以节税。当增值率高于无差别平衡点增值率17.65%时,一般纳税人税负高于小规模纳税人,记成为小规模纳税人可以节税。企业可以按照本企业的实际购销情况,根据以上情况作出选择。 同样的方法可以计算出一般纳税人销售税率为13%的商品,与小规模纳税人征收率为3%时的不含税销售额的无差别平衡点增值率,如表3-2. 无差别平衡点增值率(不含税销售额) 表3-2

税务筹划作业案例汇总

案例1 星海大酒店的税收筹划 星海大酒店是一家五星级酒店,客房租金收入是其主要营业收入,其客房有相当一部分是长期(1年以上)出租给外部公司办公使用,或者是租给固定客户居住。目前,该酒店按照租金收入缴纳5%的营业税。 可是该酒店出租客房的收入中有一部分为公共设施使用费(如水、电、气费等)。酒店实际上是从顾客那里收取水、电、气等公共设施的成本费(注意是成本费,而无任何其他附加费用),然后再向提供公共设施的具体部门(如电力局、自来水公司等)缴纳。公共设施部门确认其营业收入(此时确定的营业收入中包括酒店向顾客收取的成本费),缴纳营业税,这实际上造成了重复缴纳营业税的现状,对于酒店来说无疑增加了税收负担。 税收筹划方案设计 一、代理缴费、合理减轻税负。该五星级大酒店将自己设定为顾客的代理人,提供公共设施的部门为相对人,这样酒店就变成了为顾客代缴公共设施使用费的机构,公共设施部门就变成了直接的营业税纳税人。这样的设计对于公共设施部门来说,其营业收入和营业税并没有改变,对于顾客来说,其总的住房支出也没有改变,只是收款对象由酒店改为了公共设施部门。然而对于该酒店来说,其营业收入中已不包括向顾客收取的成本费,从而营业收入总额减少,相应的5%的营业税也就减少了。 根据民法的相应规定,代理可以是有偿代理,也可以是无偿代理。因此,酒店可以在代理公共设施费的基础上收取一定的手续费,也可以不收取任何手续费。若酒店只收取较低的手续费,那么,也只就手续费缴纳其5%作为营业税,从而该酒店的税负要远远低于原税负。当然,需要注意的是酒店在做上述安排时,必须有相应的法律手续,会计处理一定要规范、健全。 (1)酒店应与顾客签订委托代缴公共设施使用费的合同(为了便于操作,可制定格式合同)。 (2)酒店的会计要将此类业务明确划分出来,单独核算,会计处理应为“暂收款或其他应付款——某某公共设施部门”。 (3)酒店与具体公共设施部门结算时,由具体公共设施部门出具发票且发票抬头应为具体缴纳使用费的顾客,并将发票直接转给顾客。这种安排不仅可以减轻酒店不合理的税负,还会给酒店带来其他附带收益:①依据城市房地产税的规定,出租房屋应按照租金收入的12%计征税款,由于酒店租金收入的降低,因此可以相应地减少其城市房地产税。②若是该

税收筹划真实案例分析

税收筹划真实案例分析 税收筹划是指在遵守法律的前提下,通过合理的税收安排和规避手段,最大限 度地降低纳税人的税负。在实际操作中,税收筹划需要根据不同的税收政策和法规,结合企业的实际情况,采取相应的措施来达到降低税负的目的。下面将通过一个真实案例来分析税收筹划的具体操作和效果。 某企业在进行税收筹划时,首先需要对企业的财务状况进行全面的分析。该企 业在过去几年的经营中取得了可观的利润,但由于税负较高,导致企业利润的实际收益不尽如人意。因此,企业决定通过税收筹划来降低税负,提高利润的实际收益。 针对企业的实际情况,税收筹划团队提出了以下几点方案。首先,通过合理的 资产配置,将企业的资金流向进行优化,减少税负。其次,通过合理的财务结构调整,降低企业的税负压力。再者,通过合理的税收安排,利用税收优惠政策来降低企业的纳税金额。最后,通过合理的投资规划,将企业的资金运用到税收优惠政策覆盖的领域,以达到降低税负的目的。 在实施以上方案后,企业的税负得到了明显的降低,利润的实际收益也得到了 提高。通过税收筹划,企业不仅减少了税收支出,还提高了自身的竞争力和盈利能力,为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通过以上案例分析,我们可以看到税收筹划对企业的重要性。在当前复杂多变 的税收环境下,税收筹划可以帮助企业合理降低税负,提高经营效益,增强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因此,企业在进行税收筹划时,需要结合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筹划方案,遵循法律法规,做到合法合规,最大限度地降低税负,实现企业的可持续发展目标。 总之,税收筹划是企业管理中不可忽视的重要环节,需要企业高层重视并制定 相应的策略。只有在合法合规的前提下,通过税收筹划来降低税负,提高企业的盈

税收筹划案例

税收筹划案例 在当前复杂多变的税收政策背景下,税收筹划已经成为许多企业和 个人的重要需求。通过合理的税收筹划,可以有效降低税收负担,提 高经济效益。本文将通过几个典型案例,介绍一些常见的税收筹划方 法和技巧,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税收筹划的实际应用。 案例一:企业税务优化 某ABC公司是一家小型制造业企业,近年来由于市场竞争激烈, 利润有所下降。该公司通过寻求税务优化来降低税负并提高盈利能力。首先,他们利用税收优惠政策,合理规划了企业所得税的纳税基础, 减少了应纳税所得额。其次,该公司采取合理的成本核算方法,合理 分摊费用,降低了应纳税所得额。此外,该公司还积极开展研发活动,并将研发费用计入成本,享受相应的税收优惠政策。 案例二:个人收入筹划 李先生是一位高收入的企业主,由于他既有薪资所得又有股票收入,税负较高。为了降低税负,李先生采取了一系列的税收筹划措施。首先,李先生合理利用个人所得税的减免项目,如子女教育、住房贷款 利息等,减少了应纳税额。其次,他采取合理的股权激励计划,将一 部分收入纳入资本利得,享受相应的税收优惠政策。此外,李先生还 通过合理的资产配置和税务规划,减少了资本利得税的支付。 案例三:跨境税收筹划

某XYZ公司是一家跨国企业,在中国设有分支机构,并与国外公 司有合作项目。为了降低跨境交易的税收成本,该公司进行了跨境税 收筹划。首先,XYZ公司通过合理安排内外部交易价格,合理转移利 润和费用,在最大限度上降低了跨境利润的纳税。其次,该公司合理 利用税收协定,避免了双重课税,并有效规避了国际避税风险。此外,XYZ公司还积极利用海关税务的政策和制度,降低了跨境货物的关税 成本。 结论 税收筹划是一个复杂而又重要的领域,需要充分了解和适应不同的 税收政策和法规。通过合理的税收筹划,企业和个人可以有效降低税 收负担,提高盈利能力。然而,需要提醒的是,税收筹划必须符合相 关法律法规,并遵循合规原则,避免违反法律和道德的行为。希望以 上案例能够给读者提供一些参考和启示,帮助他们更好地进行税收筹划。

酒店税筹统筹方案

酒店税筹统筹方案 1. 引言 随着经济的发展,旅游业的蓬勃发展,酒店业成为了一个重要的行业。然而,酒店业同样面临着税务方面的挑战。在如何合法合规地减少税务负担的同时,确保企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是每一个酒店企业都需要面对的问题。酒店税筹统筹方案便是为解决这个问题而设计的综合性方案。 2. 税筹目标 酒店税筹方案的目标是帮助酒店企业在遵守税法的前提下,合理合法地降低税务负担,提高企业的利润,并为企业的长期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持。 3. 酒店税筹统筹方案的内容 3.1. 公司结构优化 在酒店税筹方案中,首先需要进行公司结构优化。通过合理的企业组织架构设计,可以将酒店企业的利润分配合理化,最大程度地减少税务负担。合适的企业结构设计还能帮助企业合规应对相关税务检查和审计,降低税务风险。 3.2. 智能税务申报系统 酒店税筹方案中的智能税务申报系统是指通过应用现代计算机技术和信息管理系统,实现对酒店的财务数据、税务数据自动化管理和数据分析,从而达到减少人工操作、提高工作效率、降低税务风险的目的。智能税务申报系统可以实时监控税务政策的变化,并及时提供相应的税务筹划建议。 3.3. 拓展非税收入 酒店在税筹方案中应该积极拓展非税收入。作为酒店业务的重要组成部分,餐饮、会议、婚庆等业务都可以成为酒店企业增加非税收入的机会。通过提供各类优质的服务,酒店企业可以增加其他业务的收入,从而分散企业的税务负担。 3.4. 税收优惠政策的合理运用 酒店税筹方案还包括对税收优惠政策的合理运用。在税收政策的鼓励下,酒店企业可以获得一系列的税收优惠,如增值税减免、企业所得税优惠等。通过合理运用税收优惠政策,酒店企业可以降低税负,提高利润。

纳税筹划之案例分析

纳税筹划之案例分析 纳税筹划是指企业或个人通过合法的手段和方法,对纳税事项进行分析、研究,以达 到减少税负、优化税收结构和提高纳税效益的目的。本文将结合具体案例,对纳税筹划进 行分析。 案例一:某企业的税务筹划 某企业人员收入较高,每个月要缴纳大额个人所得税。通过分析企业的税务情况,发 现该企业拥有一处空置的物业,决定通过租赁该物业给予员工用于居住,并根据相关法规 和规定,合理调整员工工资结构,将一部分工资列为住房津贴。这样一来,公司可以将租 赁收入作为企业经营收入,而员工则可以将工资中的部分金额减少个人所得税的计税基数,从而减少个人所得税的缴纳金额。通过这种方式,企业实现了减税的目标,同时也增加了 对员工的福利待遇,提高了员工的满意度。 案例二:个人所得税筹划 某个体工商户经营多年,利润较高,需要缴纳高额的个人所得税。通过咨询专业人士 和研究相关法规,他发现可以通过合理的账务处理和资金的合理运作来减少个人所得税的 缴纳金额。他将部分利润用于投资公司债券、股票等金融产品,使得资金有了新的来源和 去向。这样一来,个体工商户的利润减少了,个人所得税的计税基数也减少了,从而减少 了个人所得税的缴纳金额。通过金融产品的投资,他还能获得额外的收益,增加了资金的 利用效率。 案例三:股权转让筹划 某上市公司股东A拥有大量股权,由于公司业绩下滑,股价低迷,A希望以高价将股 权卖出,以便获得更高的收益。通过与专业中介机构的合作,A发现可以通过股权转让的 方式进行筹划。中介机构帮助A将股权交易进行拆分和整合,将股权出售分散在多个买家 之间,以达到避免交易过程中的较高印花税以及个人所得税的目的。通过这种方式,A成 功实现了高价出售股权,并减少了税务方面的风险和负担。 通过以上案例可以看出,纳税筹划可以通过合理利用税收政策和规定,通过调整资金 的使用方式、调整企业的经营结构,以及通过合法的交易方式等来减少税负、优化税收结 构和提高纳税效益。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纳税筹划必须符合法律法规,并且需要全面评估 筹划方式的合理性和风险性,确保合法合规。

简析酒店行业的税务筹划

简析酒店行业的税务筹划 酒店行业作为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面临着复杂的税务筹划问题。税务筹划 是指通过合法利用税收政策的手段,使企业在遵守法律的前提下最大限度地减少税负,提高经济效益。在酒店行业中,税务筹划不仅涉及到企业自身的税收结构优化,也与客房出租、餐饮服务等方面密切相关。 酒店行业的税务筹划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优化企业结构 酒店行业通常以分子公司的形式经营,企业可以通过在不同地区设立分公司、 注册不同类型的企业等方式来达到税务优化的目的。不同地区税收政策的差异可以被灵活利用,以降低整体税负。此外,根据企业规模、发展阶段等因素,也可以考虑将酒店业务和其他相关业务分离开来,以优化税务筹划。 二、合理选择纳税方式 在酒店业务中,常用的纳税方式有一般计税方法和简易计税方法。一般计税方 法是按照企业实际的收入、成本及费用等进行征税;而简易计税方法是根据一定的政府规定,按照固定比例对收入进行征税。企业应根据自身的经营特点和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纳税方式,以达到减少税负的目的。 三、合理申报减免税项 酒店行业的税负主要由增值税、企业所得税、印花税等多个方面构成。在税务 筹划中,企业可以积极寻求合法的减免税项,以降低税负。例如,酒店在进行装修和购置设备时,可以申请增值税退税;在购买食材、日用品等方面可以申请进项税额抵扣;对于酒店员工的培训及福利费用也可以申请企业所得税的减免。合理申报减免税项,可以帮助企业降低成本,提高竞争力。 四、合规运营防范风险

税务筹划的目的是减少税负,但必须要在遵守税法的前提下进行。企业应当严 格遵守相关税法法规,合规运营,避免涉及逃税、偷税等违法行为。同时,也要加强对税务政策的跟踪和了解,及时调整税务筹划方案,以适应税法的变化。 总的来说,酒店行业的税务筹划是一个复杂的问题,需要企业深入了解税收政策,根据自身情况制定合理的筹划方案。虽然税务筹划可以帮助企业降低税负,提高经济效益,但企业在进行税务筹划时必须要遵守法律法规,避免违法行为的风险。同时,税务筹划也需要与企业其他管理活动相结合,达到整体效益最大化的目的。只有在合规运营的前提下,企业才能实现长期健康发展。

酒店税务筹划

酒店税务筹划 酒店税务筹划:意义、策略与实践 一、引言 随着酒店业的快速发展,税务筹划在酒店经营中的地位日益凸显。合理的税务筹划不仅有助于降低酒店运营成本,提高盈利能力,还能增强酒店的市场竞争力。本文将对酒店税务筹划的意义、策略及实践进行探讨,以期为酒店业者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酒店税务筹划的意义 1.降低税负:通过合理的税务筹划,酒店可以降低税负, 提高经营利润。例如,利用税收优惠政策,合理规划酒店的投资和经营活动,降低所得税支出。 2.提高财务管理水平:税务筹划要求酒店对财务数据进行 深入分析和预测,有助于提高酒店的财务管理水平,增强风险防控能力。 3.增强市场竞争力:通过税务筹划降低运营成本,酒店可 以更有力地参与市场竞争,争取更多的市场份额。 三、酒店税务筹划的策略 1.利用税收优惠政策:酒店应充分了解和利用国家及地方 的税收优惠政策,如所得税减免、增值税抵扣等,以降低税负。

2.合理规划资本结构:酒店可以通过调整资本结构,如增 加债务融资、利用股权融资等,实现税务优化。 3.合理安排投资活动:酒店应在投资活动中考虑税收因素, 选择具有税收优惠的投资项目,降低投资税收成本。 4.合理运用税务会计方法:酒店可以采取合理的税务会计 方法,如折旧方法选择、费用摊销等,降低应纳税所得额。 四、酒店税务筹划的实践 1. 建立专业的税务筹划团队:酒店应建立专业的税务筹划团队,负责研究税收政策、分析财务数据、制定税务筹划方案等。 团队成员应具备丰富的税务知识和实践经验,以确保税务筹划的有效实施。 2. 与税务机关保持良好沟通:酒店在进行税务筹划时,应积极与税务机关保持沟通,确保筹划方案的合规性。在遇到税务问题时,及时请教税务机关,避免产生不必要的税务风险。3. 定期评估和调整税务筹划方案:随着税收政策和市场环境的不断变化,酒店应定期评估税务筹划方案的实施效果,根据

企业纳税筹划案例4篇

企业纳税筹划案例4篇 篇一:关于企业税收筹划的案例分析 关于企业税收筹划的案例分析 一、案例 甲企业是增值税一般纳税人,主要从事印刷纸张及辅助材料的批发和零售业务,但是自身并无印刷设备,20XX年6月,甲企业将一批纸张赊销给一家印刷厂,价款为100万元,该印刷厂是增值税小规模纳税人,印刷厂将纸张加工成印刷品出售。并且由甲企业向购货方代为开具赊销金额范围内的增值税专用发票(发票上注明货物名称为印刷品),而购货方直接以银行转账的方式将货款支付给甲企业,以抵减印刷厂赊欠的货款。不足或超出的货款,由甲企业直接向印刷厂收取或以货物补足差额。甲企业总共为印刷厂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价款为120万元,销项税额为20.4万元。 1.请分析该企业的这一做法可行吗。 2.从税收的角度来看,该企业的做法属于何种性质的行为。 3.在税收筹划中,应当如何避免该问题的出现。 二、就以上案例本人分析如下 1、企业这种做法不可行,属于违反税法的行为。根据《增值税法》规定,增值税是以商品(含应税劳务)在流转过程中产生的增值额为计税依据而征收的一种流转税。

2、从税收的角度来看,该企业的做法属于属于虚开发票行为。因为印刷公司是属于小规模纳税人,甲公司无需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给他,只需开具普通发票。而且,开始时甲公司只是销售了100万的货物给印刷厂,但是最终开具120万的发票,所以有虚开发票行为。 3、在税收筹划中,可由购货方直接向甲企业购买纸张及辅助材料,然后委托印刷厂印刷制作印刷品。合并甲公司和印刷厂来看,其不仅20.4万的进项税不能抵扣,而且印刷厂在销售印刷品时还要支付3%的小规模增值税。如 印刷厂销售印刷品给c公司价格是140万;应付增值税是4.2万元。(收取货款:144.2万元,要在税局代扣发票才可4.2可抵扣进项,不允许c公司承担)20.4万元的税金需印刷厂承担。若要税务筹划有一方案可行:甲公司与印刷厂签订的是印刷加工合同,甲公司将纸张交给印刷厂,让印刷厂加工成印刷品,如:纸张是120万元,印刷厂销售印刷品给c公司价格是140万,则加工费应定价为:20万,则印刷厂可在当地税务局代开增值税专用发票:20万元,税额0.6万元(可抵扣)。则甲公司支付印刷厂20.6万元(含税)加工费,加工完后,印刷厂可将货物给甲公司,甲公司再将货物销售给c公司140万,销项税23.8万元.(收取货款:163.8元,,23.8可抵扣)。这样可节省20.4万元的增值税,,公司也可有23.8的进项可抵扣。 篇二:企业税收筹划的案例分析 东北财经大学网络教育 课程考试论文(设计)考核

酒店项目剥离中的节税方案策划

酒店项目剥离中的节税方案策划 案例情况:出于专业化运作及战略发展的考虑,A集团公司(非房地产公司)决定将其下属的B房地产开发公司正建设中的酒店剥离出去,单独成立公司经营该酒店,酒店直接控制权上移至A集团公司。目前,B公司账面上这一在建酒店的净值为2.3亿元(以出让方式取得的土地使用权价值2亿元,占地面积约2.8万平方米,现造价支出3000万元),经估算该酒店总造价约54000万元。ﻫﻫ虽然从A集团公司角度看,重新配置在建酒店仅是酒店所有权和经营主体的变化,但根据现行税法,这一变化将可能涉及营业税、城建税、教育费附加、契税、土地增值税和印花税等,且营业税、土地增值税、契税和企业所得税税负很重。ﻫ 筹划思路:根据实际情况,税收筹划的目标为:A公司直接控制酒店,并使总税负最小。ﻫ方案一:B公司以酒店投资成立新公司,再转让B公司所持有新公司股权给A集团公司的税收筹划。 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股权转让有关营业税问题的通知》(财税[2002]191号)的相应规定,B公司采取以酒店投资成立一个新公司,不缴纳营业税,将来再转让新公司股权,也不缴纳营业税。 ﻫ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土地增值税一些具体问题规定的通知》(财税字[1995]48号)规定:对于以房地产进行投资、联营的,投资、联营的一方以土地(房地产)作价入股进行投资或作为联营条件,将房地产转让到所投资、联营的企业中时,可暂免征收土地增值税。对投资、联营企业将上述房地产再转让的,应征收土地增值税。同时,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土地增值税若干问题的通知》(财税[2006]21号)同时规定:对于以土地(房地产)作价入股进行投资或联营的,凡所投资、联营的企业从事房地产开发的,或者房地产开发企业以其建造的商品房进行投资和联营的,均不适用《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土地增值税一些具体问题规定的通知》(财税字[1995]48号)第一条暂免征收土地增值税的规定。 因此,考虑到B公司为房地产公司,其采取以酒店投资成立新公司的行为应缴纳土地增值税。 根据《契税暂行条例细则》规定和《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改制重组若干契税政策的通知》(财税[2008]175号)的规定,在股权转让中,单位、个人承受企业股权,企业土地、房屋权属不发生转移,不征收契税(注:本规定从2003年以来一直执行)。ﻫ 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改制重组契税政策若干执行问题的通知》(国税发[2009]89号)规定:财税[2008]175号文件第二条中规定的“股权转让”,仅包括股权转让后企业法人存续的情况,不包括企业法人注销的情况。在执行中,应根据工商管理部门对企业进行的登记认定,即企业不需办理变更和新设登记,或仅办理变更登记的,适用该条。 因此,B公司以酒店投资成立新公司的行为,应缴纳契税。 在股权转让时,因B公司不注销,则不用再缴纳契税。一般情况,契税筹划主要方法是减少税基。由于B 公司的酒店已发生支出,已决定了其契税税基,因此,B公司不应再发生酒店支出,而应按目前酒店对外投资成立一个新公司,以便实现节税目的。这样操作,按照我国目前现行的契税政策,承受方需缴纳权属变更的契税690万元。如果该酒店建成后再对外投资,承受方缴纳契税将为1620万元。因此,如果按目前酒

好利来税务筹划案例分析

好利来税务筹划案例分析 好利来是一家在酒店和餐饮业务领域颇有影响力的公司,总部位于中国。为了最大程度地减少税务风险并获得税收优惠,好利来采取了一系列 税务筹划措施。以下是好利来税务筹划的案例分析。 1.注册地选择筹划 好利来在注册地选择上采取了税务筹划措施。公司选择在税收优惠政 策较为宽松的特定地区注册,以减少税收负担。这些地区通常提供较低的 税率、税收优惠以及税务方面的支持。 2.关联交易筹划 好利来通过关联交易筹划来优化其税务安排。公司与关联方进行合理 的交易定价,以确保相关业务的合理利润分配。通过合理定价,好利来可 以最大程度地减少利润转移,避免被税务机关认定为利润转移定价的操纵。 3.跨国分红筹划 好利来还采用了跨国分红筹划来最大程度地优化其税务安排。公司将 在税收较低的国家设立子公司,通过跨国分红,并通过调整分红政策,最 大程度地减少所得税负担。这些筹划措施需要对跨国税收法律进行深入了解,并确保合规。 4.利润转移筹划 好利来还采用了利润转移筹划来降低其在高税率国家的纳税义务。公 司通过将一些收入和利润在高税率国家以外转移,将税收负担减少到最低 限度。这需要公司与各国实体之间建立合理的购销合同,并经过确切的业 务操作。

5.税收合规 好利来非常重视税收合规,确保所有税务筹划措施符合当地税法的要求。公司雇佣了专业的税务顾问团队,及时了解当地税收法规的变化,并 确保所有业务活动都合规。合规性对于维护公司声誉和避免不必要的风险 至关重要。 好利来税务筹划的案例分析显示,税务筹划在减少税务负担、提高利 润率和优化公司税务安排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然而,我们需要指出的是,税务筹划必须在法律框架内进行,并始终遵守适用的税收法规。此外,由 于税收法规的不断变化,公司应密切关注税收政策的更新,并根据实际情 况进行灵活调整。最后,合规性和透明度是税务筹划的核心原则,公司必 须持续遵守当地的税务规定,避免造成负面影响。

广告宣传费税收筹划的三个案例

广告宣传费用巧筹划三个方案方案一:设立独立核算的销售公司可提高扣除费用额度 我国现行的广告费与业务宣传费的扣除标准是企业销售(营业)收入的 一定比例。如果能够通过分支机构人为“增加”企业的销售(营业)收入,企业 就可以扣除更多的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即,纳税人将原来的部门设立成一个独 立核算的销售公司,将产品先销售给销售公司,再由销售公司对外销售。这样,虽然整个企业集团对外的销售收入实际上并没有改变,但是在原企业与销售公司 之间增加了一道名义上的营业收入,在整个利益集团的利润总额并未改变的前提下,费用限额扣除的标准可同时获得提高。 实例:某生产企业某年度实现销售净收入20000万元,企业当年发生业务招待 费160万元。发生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3500万元。请问应如何筹划? 根据税收政策规定的扣除限额计算如下: 业务招待费超标:160-160×60%=64万元;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超标:3500-20000×15%=500万元,超标部分应交纳企业所得税税额为(64+500)×25%=141万元。 如果通过纳税筹划将企业的销售部门分离出去,成立一个独立核算的销 售公司。把企业生产的产品以18000万元卖给销售公司,销售公司再以20000万 元对外销售。费用在两个公司间分配:生产企业与销售公司的业务招待费各分80 万元,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分别为1500万元和2000万元。由于增加了独立核算 的销售公司这样一个新的组织形式,也就增加了扣除限额;而因最后对外销售仍 是20000万元,没有增值,所以不会增加增值税的税负。经过纳税筹划后,在整 个利益集团的利润总额不变的情况下,业务招待费、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分别以 两家企业的销售收入为依据计算扣除限额,结果如下:

税收筹划案例题

1、某公司是一个年含税销售额为40万元的生产企业,公司每年购进的材料价格一般为35元。如果是一般纳税人,公司产品的增值税适用税率是17%;如果是小规模纳税人则使用3%的征收率。该公司会计核算制度健全,有条件被认定为一般纳税人。该企业是否需要申请认定为一般纳税人呢? (1)比较:该公司的含税销售额增值率=(40万元-35万元)÷40万元×100%=12.5%(小于17.65%) (2)选择一般纳税人可少缴增值税 一般纳税人应纳增值税税额=40×17%-35×17%=0.85万元 小规模纳税人应纳增值税税额=40万元÷(1+3%)×3%=1.17(万元) 即:作为小规模纳税人可少缴增值税=1.17万元-0.85=0.32万元。 2、某纳税人与客户签订的购销合同总金额为10万元,合同中约定的付款期为30天。如果对方在20天内付款,将给予对方2%的销售折扣2000元。 (1)该笔业务应纳多少增值税? (2)请帮该纳税人拿一个节税方案。 (1)筹划前: 增值税销项税额=100000元×17%=17000元 思路:如果将销售折扣转化为折扣销售,则可以减少销售额,实现节税的目的。具体操作:销售企业主动压低该批货物的价格,将合同金额降低为9.8万元,相当于给予对方2%折扣之后的金额。同时在合同中约定,对方企业如果超过20天付款加收2000元延期付款罚金。 (2)筹划后 增值税销项税额=98000元×17%=16660元 税收筹划效益=17000元-16660元=340元。 3、某商场是增值税的一般纳税人,该商场为促销商品设计了三种不同的折扣销售方案:一是七折销售;二是购物满200元(购进成本为120元)赠送价值60元(购进成本为36元)的商品;三是购物满200元,返还60元的现金。这三种方式从营销策划的角度看,都是给客户让利30%。那么,从税收筹划的角度看,该商场选择哪种方式最为有利呢?(以上价格均为含税价)你认为哪种方案最好呢? (1)方案一: 商场以折扣销售方式将商品以七折销售。 应缴增值税=[140元÷(1+17%)]×17%-[120元÷(1+17%)]×17%=2.91元 注意:在开发票时,将原价和折扣后的价格在同一张发票上分别注明。 (2)方案二: 消费者购物满200元赠送价值60元的商品。 销售商品应缴增值税=[200元÷(1+17%)]×17%-[120元÷(1+17%)]×17%=11.62元 赠送60元的商品视同销售: 应缴增值税=[60元÷(1+17%)]×17%一[36元÷(1+17%)]×17%=3.49元 合计应纳增值税=11.62元+3.49元=15.11元。 (3)方案三: 商场以返还现金方式销售200元的商品。 应缴增值税=[200元÷(1+17%)]×17%一[120元÷(1+17%)]×17%=11.62元。 上述三种方案中,从税收的角度看,方案一对纳税人最为有利。 4、某乳业公司是增值税一般纳税人,主要经营牛奶的生产、加工和销售,下设一个饲养基地、一个乳品加工基地和多个销售中心。饲养基地生产的原奶直接移送加工基地,通过加工生产出各种保鲜包装的包括芦荟、草莓等多种不同口味的牛奶,然后由各销售中心分销到千家万户。公司实行统一核算。 已知该企业年不含税销售额为2000万元,进项税额为30万元。 1、该企业年应纳多少增值税? 2、请你拿出该企业的节税方案。 思路 分析该企业的情况不难发现,因主要生产环节没有对外协作,因此可以扣除的进项税额非常少;其问题出在外部

税收筹划案例

纳税筹划案例

1代购货物免税,小规模纳税人受益 代购货物是指符合下列条件的经营行为:受托方不垫付资金,销货方将增值税专用发票开具给委托方,并由受托方将该项发票转交给委托方;受托方按代购实际发生的销售额和增值税额与委托方结算货款,并另收取手续费。国家税务总局规定,“代购货物免征增值税。”这一规定为小规模纳税人提供了筹划空间,小规模纳税人据此筹划,可降低税负,扩大销售。 如:A公司欲向B公司购进一批货物,A公司购进货物价款合计90万元(适用增值税率17%),B公司销售货物价款合计110万元,A公司是小规模纳税人,B公司是一般纳税人,适用增值税率17%,双方缴纳的城建税、教育费附加均为7%和3%,本文中除注明外,货物价款均为不含税价。 A公司设计两种方案:方案一:购进后销售,含税售价为104万元。A公司应纳增值税:104÷(1+4%)×4%=4(万元),城建税、教育费附加0.4万元,税负总额4.4万元,税前收益104÷(1+4%)-90×(1+17%)-0.4=-5.7(万元);B公司应纳增值税110×17%-4=14.7(万元),城建税、教育费附加1.47万元,总额16.17万元,税前收益:110-104÷(1+4%)-1.47=8.53(万元)。 方案二:代购货物,B公司支付手续费10万元。A公司应纳营业税10×5%=0.5(万元),城建税、教育费附加0.05万元,税负总额0.55万元,税前收益10-0.55=9.45(万元);B公司应纳增值税110×17%-90×17%=3.4(万元),城建税、教育费附加0.34万元,税负总额3.74万元,税前收益110-90-10-0.34=9.66(万元)。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