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糖尿病并发症分级法#精选、

糖尿病并发症分级法#精选、

糖尿病并发症分级法#精选、
糖尿病并发症分级法#精选、

糖尿病足的Wagner分级法

分级临床表现

0级有发生足溃疡危险因素,目前无溃疡

1级表面溃疡,临床上无感染

2级较深的溃疡,常合并软组织炎,无脓肿或骨的感染

3级深度感染,伴有骨组织病变或脓肿

4级局限性坏疽(趾、足跟或前足背)

5级全足坏疽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分期: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分为两型六期,即单纯型和增殖型两大类,又根据眼底病变性质和程度分为6期。

1期即微血管瘤和出血点。

2期硬性渗出及出血斑。

3期软性渗出及出血斑。

4期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和或玻璃体出血。

5期新生血管形成并可见纤维增殖。

6期在上述基础上视网膜剥离。

糖尿病肾病分期:糖尿病肾损害的发生、发展可分五期:

①Ⅰ期:为糖尿病初期,肾体积增大,肾小球入球小动脉扩张,肾血浆流量增加,肾小球

内压增加,肾小球滤过率(GFR)明显升高;

②Ⅱ期:肾小球毛细血管基底膜增厚,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多数正常,可间歇性增高(如

运动后、应激状态),GFR轻度增高;

③Ⅲ期:早期肾病,出现微量白蛋白尿,即UAER持续在20~200μg/min(正常<10μg/min),

GFR仍高于正常或正常;

④Ⅳ期:临床肾病,尿蛋白逐渐增多,UAER>200μg/min,即尿白蛋白排出量>300mg/24h,

相当于尿蛋白总量>0.5g/24h,GFR下降,可伴有水肿和高血压,肾功能逐渐减退;

⑤Ⅴ期:尿毒症,多数肾单位闭锁,UAER降低,血肌肝升高,血压升岛。肾脏血流动力学

异常是本病早期的重要特点,表现为高灌注(肾血浆流量过高)状态,可促进病情进展。

甲状腺肿大可分三度:

Ⅰ度:不能看出肿大但能触及者;

Ⅱ度:能看到肿大又能触及,但在胸锁乳突肌以内者;

Ⅲ度:超过胸锁乳突肌外缘者。

糖尿病的诊断标准:

正常:空腹血糖的范围为3.15~6.19mmol/L,

餐后血糖2小时血糖<7.8mmol/L,

糖尿病:当空腹血糖≥7.0mmol/L,餐后2小时血糖≥11.1mmol/L;

空腹血糖损害:空腹血糖在6.1mmol/L~7.0mmol/L。

糖耐量减低:空腹血糖正常,餐后血糖在7.8mmol/L~11.1mmol/L。

低血糖:当血糖降至2.8~3.3毫摩尔/升(50~60毫克/分升)时,多数病人都会出现症状,但也有例外,如胰岛素瘤的病人由于长期处于低血糖状态,即使血糖降至 1.7~2.8毫摩尔/升(30~50毫克/分升)也可没有症状,甚至血糖低至1.1毫摩尔/升(20毫克/分升),如果持续时间短暂也可能没有症状.

低血糖最早出现的症状有:心慌,手抖,出冷汗,面色苍白,四肢冰冷,麻木和无力,同时有头晕,烦躁,焦虑,注意力不集中和精神错乱等神经症状.继续发展,则出现剧烈头痛,言语模糊不清,答非所问,反应迟钝,眼前发黑,视物不清,心里明白嘴里说不出话来,有时全身肌肉抽动,甚至抽风,最后完全失去知觉发生昏迷和各种反射消失.如仍得不到及时抢救,最终将导致死亡.

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 Ⅰ型)人,当胰岛素注射量太多时,可出现恶性低血糖反应症状,很象躁狂型精神病或癫痫样发作.还有更严重的是发生低血糖性脑病,病人可有单瘫,偏瘫,不能说话,走路不稳,曰眼歪斜等,若老年糖尿病人很容易误诊为脑血管意外.

另外,低血糖发生的次数越多,症状会不断发生变化,变得更不典型.在得病的头几年内,主要表现为交感神经兴奋症状,有心慌,手抖,出汗,头晕,饥饿,无力等明显自觉症状,若纠正及时,很少发生低血糖昏迷.随着病程拉长,病情加重,低血糖发作的症状变得很不典型,以神经精神障碍表现为重,严重者发生昏迷.

类低血糖的治疗方法:在轻度低血糖发作期间,你可能出现下列的某些症状:发抖,震颤,心悸,神经质,出汗,寒战和湿冷,心搏加快,焦虑,头晕以及极度饥饿.这些都是由对自主神经系统的影响所致.轻度低血糖往往不会影响你的大脑,因此,你应该能够识别出这类症状,并进行自我治疗.

1)对于低血糖的预防:

1.注射胰岛素后30分钟内要进食,当活动量增加时,要及时少量加餐,外出办事别忘记按时吃饭,服用磺脲类降糖药的病人也应及时加餐。;

2.注射混合胰岛素的病人,特别要注意按时吃晚饭及在睡前要多吃些主食或鸡蛋、豆腐干等。

3.随身携带一些糖块、饼干等,以备发生低血糖反应时应用。

4.注意营养,多吃蔬菜水果.

5.生活,作息,饮食有节制有规律.

6.多做运动,保持心情愉快.

7.晚上睡觉时将头部垫高.

8.不要再闷热或干燥的环境下站立太久.

2)当低血糖急性发作时:

1.反应较轻、神志清醒的病人,用白糖或红糖25--50克,用温开水冲服或喝其他含糖饮料;稍重者吃馒头、面包或饼干25克,或水果1--2个,一般10分钟后反应即可消失。

2.低血糖反应较重,神志又不很清楚,可将白糖或红糖放在病人口中,使之溶化咽下;或调成糖浆,慢慢喂食。如服糖10分钟仍未清醒,应立即送附近医院抢救。

3.对低血糖昏迷的病人,应立即静脉注射50%葡萄糖40毫升,并给予吸氧,很快就可见效,或肌肉注射高血糖素1毫克,15分钟内意识应清醒。清醒后必须给病人服糖水等,预防下一次反应性低血糖。

最新文件仅供参考已改成word文本。方便更改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糖尿病并发症治疗护理

糖尿病主要并发症治疗及护理 糖尿病并发症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并发症,是由糖尿病病变转变而来,后果相当严重。足病(足部坏疽、截肢)、肾病(肾功能衰竭、尿毒症)、眼病(模糊不清、失明)、脑病(脑血管病变)、心脏病、皮肤病、性病等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是导致糖尿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因素。 发病原因 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即为治疗糖尿病的核心,是对应器官的血管粥样硬化病变,只是肾,眼,足病是以微小血管为主,脑、心脏是以中血管为主,但其病理基础都是动脉粥样硬化。而导致直接原因不在于血糖的高低,而在于的血脂多少,尤其是高密度脂蛋白(HDL)的多少和氧化的低密度脂蛋白Ox-LDL(以下简称Ox-LDL)状况。 糖尿病足病 1.由于糖尿病患者的血管硬化、斑块已形成,支端神经损伤,血管容易闭塞,而“足”离心脏最远,闭塞现象最严重,从而引发水肿、发黑、腐烂、坏死,形成坏疽。目前,我国糖尿病足的发病已出现“中青年化”,临床显示,发生糖尿病七年以后,就会发生“糖尿病足”的危险。 在日常生活中,除了平时注意血糖的变化之外,还要留意身体的其它变化,如:体温、皮肤脱皮、挠痒、伤口不能愈合等现象。临床中,一部分是来看皮肤溃疡时被诊断出是并发症的开始。 糖尿病友平时对坏疽现象不太熟悉,坏疽现在往往发生在足部、小腿,开始会出现皮肤冰凉,脱皮,然后逐渐开始起水泡,当水泡破裂后,伤口久久不能愈合。一但出现上述情况,应在第一时间去医院检查,做好创伤处理。 治疗 对于糖尿病湿性坏疽 (1)对于糖尿病足湿性坏疽的患者来说,创面处理是比较费事的,湿性坏疽患者易感染,出脓,臭味十足,给护理增加了不少难度。但是对于糖尿病足来说,创面的处理是至关重要的。 (2)对于干性坏疽 第一、用胰岛素控制血糖稳定。第二、根据伤口状况进行创面切开引流、清创、消炎、止疼。第三、服用中药调理脏腑、恢复体质、止血生肌、提高机体免疫力、加快伤口愈合。中药对治疗糖尿病足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

糖尿病并发症分级法#精选、

糖尿病足的Wagner分级法 分级临床表现 0级有发生足溃疡危险因素,目前无溃疡 1级表面溃疡,临床上无感染 2级较深的溃疡,常合并软组织炎,无脓肿或骨的感染 3级深度感染,伴有骨组织病变或脓肿 4级局限性坏疽(趾、足跟或前足背) 5级全足坏疽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分期: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分为两型六期,即单纯型和增殖型两大类,又根据眼底病变性质和程度分为6期。 1期即微血管瘤和出血点。 2期硬性渗出及出血斑。 3期软性渗出及出血斑。 4期视网膜新生血管形成和或玻璃体出血。 5期新生血管形成并可见纤维增殖。 6期在上述基础上视网膜剥离。 糖尿病肾病分期:糖尿病肾损害的发生、发展可分五期: ①Ⅰ期:为糖尿病初期,肾体积增大,肾小球入球小动脉扩张,肾血浆流量增加,肾小球 内压增加,肾小球滤过率(GFR)明显升高; ②Ⅱ期:肾小球毛细血管基底膜增厚,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多数正常,可间歇性增高(如 运动后、应激状态),GFR轻度增高; ③Ⅲ期:早期肾病,出现微量白蛋白尿,即UAER持续在20~200μg/min(正常<10μg/min), GFR仍高于正常或正常; ④Ⅳ期:临床肾病,尿蛋白逐渐增多,UAER>200μg/min,即尿白蛋白排出量>300mg/24h, 相当于尿蛋白总量>0.5g/24h,GFR下降,可伴有水肿和高血压,肾功能逐渐减退; ⑤Ⅴ期:尿毒症,多数肾单位闭锁,UAER降低,血肌肝升高,血压升岛。肾脏血流动力学 异常是本病早期的重要特点,表现为高灌注(肾血浆流量过高)状态,可促进病情进展。

甲状腺肿大可分三度: Ⅰ度:不能看出肿大但能触及者; Ⅱ度:能看到肿大又能触及,但在胸锁乳突肌以内者; Ⅲ度:超过胸锁乳突肌外缘者。 糖尿病的诊断标准: 正常:空腹血糖的范围为3.15~6.19mmol/L, 餐后血糖2小时血糖<7.8mmol/L, 糖尿病:当空腹血糖≥7.0mmol/L,餐后2小时血糖≥11.1mmol/L; 空腹血糖损害:空腹血糖在6.1mmol/L~7.0mmol/L。 糖耐量减低:空腹血糖正常,餐后血糖在7.8mmol/L~11.1mmol/L。 低血糖:当血糖降至2.8~3.3毫摩尔/升(50~60毫克/分升)时,多数病人都会出现症状,但也有例外,如胰岛素瘤的病人由于长期处于低血糖状态,即使血糖降至 1.7~2.8毫摩尔/升(30~50毫克/分升)也可没有症状,甚至血糖低至1.1毫摩尔/升(20毫克/分升),如果持续时间短暂也可能没有症状.

(完整版)糖尿病并发症的检查项目

糖尿病并发症的检查项目 --> 糖尿病慢性并发症是造成本病高病死率、高致残率及高经济负担的主要原因,是糖尿病防治的关键所在。因此糖尿病并发症检查是非常重要的。 1、眼底检查 糖尿病眼部的并发症,主要与病程和血糖的控制情况等有关。常见的有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白内障、玻璃体出血等,它能导致视力下降甚至失明。 2、肾病 约30%-40%的1型和20%左右的2型糖尿病发生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糖尿病肾病的金标准是进行尿微量白蛋白的测定,》20ug/min或30mg/24h可诊断。 3、心脏病 糖尿病心脏病包括冠心病、糖尿病心肌病变、糖尿病心脏自主神经病变,需要做心电图、心脏超声、心脏自主神经电生理检测。另外,糖尿病容易合并血压、血脂异常,加重心血管损害,因此也要进行血压、血脂的监测。 4、神经病变 60%-70%的糖尿病患者有程度不同的神经损害表现,包括周围

神经病变、自主神经(植物神经)病变、颅神经病变,表现为肢端感觉减退、丧失,或麻木、刺痛,腹胀、腹泻、便秘,尿潴留、尿失禁,阳痿、性功能下降,听力下降、吞咽困难等。糖尿病神经病变的客观金标准诊断方法是神经电生理检查,即神经传导速度测定及肌电图。 5、周围血管病 全身大血管均可受累,下肢最为常见,可导致动脉狭窄、甚至闭塞,表现为足部皮肤发凉、足部疼痛、间歇性跛行,且皮肤易受感染,溃疡经久不愈,严重者引起坏疽导致截肢(趾)。彩色超声多普勒探查有助于早期发现外周血管病变而进行早期防治。 6、微循环异常 糖尿病微血管病主要累及眼底、肾脏,也可以通过对甲襞进行微循环检查,间接推断全身微循环状况。 以牙周病最为常见,糖尿病患者牙周病患病率可达30%左右。慢性牙龈炎反复发作,齿槽骨萎缩,久而久之,造成牙齿松动脱枯。因此糖尿病患者体检时还应该进行口腔科体检。 糖尿病病人很多,这部分人除了一直监测血糖,还要当心很多并发症的出现,如糖尿病足、糖尿病眼病等均要留心。因此糖尿病体检也是重要的一部分,这样才能发现很多并发症的早期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