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糖尿病并发症

糖尿病并发症

糖尿病并发症
糖尿病并发症

糖尿病并发症

佛山市中医院内七科刘天主治医师

急性并发症

低血糖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高渗性非酮症糖尿病昏迷

糖尿病乳酸性酸中毒

低血糖

低血糖定义:

血糖低于2.8mmol/L(50mg/dL) (静脉血浆葡萄糖氧化酶法)

—常见原因

过量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

剧烈活动或过量饮酒

饥饿或进食量减少

2型糖尿病早期餐前反应性低血糖

糖尿病严重肾病致肾功能减退时,对胰岛素和降糖药代谢降低

其它合并的可引起血糖降低的系统疾病如严重肝病、恶性肿瘤等

—症状

发抖、心跳加快、头晕想睡、焦虑不安、饥饿、出虚汗、视觉模糊、四肢无力、头疼、情绪不稳

—自我诊断

当怀疑有低血糖时,应立即监测血糖:

?血糖低于3.0mmol/L时,可诊断为低血糖,无论有无症状均应治疗

?血糖介于3.0-5.6mmol/L时,如有低血糖症状,亦应治疗

?血糖高于5.6mmol/L时,无需治疗

若无条件立即检测血糖,上述症状明显者,亦应及时治疗

—自我救治

立即食用下列一种可快速升高血糖的食品

?饮一杯糖水,含食糖15-20g

?饮一杯葡萄糖水,含葡萄糖15-20g

?饮一杯果汁或可乐

?吃1-2汤匙蜂蜜

?吃6颗糖块或2块饼干(约重30g)

处理过低血糖后,仍保持原来的饮食计划

发生严重的血糖,神志不清时,家属应立即将病人送往医院急诊

夜间低血糖

夜间低血糖可能维持数小时而不惊醒患者,可能导致猝死

如果睡前血糖水平低于6-7mmol/L,表明患者可能需在睡前加餐

预防措施:睡前适当加餐;减少晚饭前或睡前胰岛素剂量;若剂型不合理,也需调整;加强夜间对血糖的监测。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

定义:为糖尿病控制不良所产生的一种需要急诊治疗的情况。是由于胰岛素不足及升糖激素不适当升高,引起糖、脂肪和蛋白质代谢紊乱,以至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失调,以高血糖、高血酮和代谢性酸中毒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症。

DKA

—发病率和死亡率

每年1型糖尿病DKA发病率约3-4%

大于64岁患者,死亡率达20%

年轻人死亡率约2-4%

—严重程度

酮症

酸中毒(轻、中、重度)

昏迷

—诱因

急性感染

治疗不当

饮食失调及胃肠道疾病

其它应激状态:包括外伤、手术、妊娠、分娩及心肌梗死或脑血管意外等情况

—临床症状

糖尿病症状加重

呼吸改变:呼出气体有类似烂苹果气味的酮臭味

脱水和休克症状:心率加快、脉搏细弱、血压及体温下降等

神志改变:头痛、头晕、烦躁、嗜睡、昏迷

诱发疾病的表现

—实验室检查

血糖:多高于300mg/dL,一般在300-500mg/dL

尿糖及尿酮:尿糖多为(++)~(+++)

血电解质和尿素氮:总体钾、钠、氯均低,尿素氮多升高

血酸碱度:轻度(PH<7.35);中度(pH<7.20);重度(PH<7.05) 。正常人血PH范围(7.35-7.45) 其它:

?血常规

?尿常规

?血脂可升高

?胸透

?心电图

—防治原则

坚持防重于治

治疗方面:

?轻度DKA患者应鼓励进食水,用足胰岛素以降血糖和消酮

?中重度患者应用小剂量胰岛素疗法,必要时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治疗过程中始终注意去除诱因

高渗性非酮症糖尿病昏迷(HONK)

定义:是一种少见的、严重的糖尿病急性并发症,其临床特征为高血糖、脱水、血浆

渗透压升高而无明显的酮症酸中毒,患者常有意识障碍或昏迷。

—发生率和死亡率

发生率:远低于DKA(约后者1/10~1/6),多见于60岁以上的老年患者,仅有轻度的2型糖尿病病史或无糖尿病史

死亡率:很高,美国为31%,多数文献报告约50%

—诱因

应激:感染、外伤、手术、脑血管意外、心梗、急性胰腺炎、消化道出血、中暑或低温

摄水不足

失水过多:严重的呕吐和腹泻、大面积烧伤

高糖的摄入

药物:许多药物均有可能,如糖皮质激素、利尿剂(速尿)、苯妥英钠、氯丙嗪、心得安、免疫抑制剂等可使机体对胰岛素产生抵抗、血糖升高、脱水加重而出现HONK

—临床表现

病史:多为老年,半数有糖尿病,90%有肾脏病变

发病情况:症状包括多饮、多尿、乏力、头晕、食欲不振及呕吐

脱水及周围循环衰竭

神经精神症状:半数患者意识模糊,1/3处于昏迷状态;常被误诊为脑血管意外

伴发疾病的症状和体症:患者可有原有疾病、诱发疾病,以及并发症的症状和体症

—实验室检查

血糖和尿糖:高血糖严重,血糖多超过600mg/dL;尿糖多强阳性

血酮与尿酮:血酮多正常或轻度升高(≤50mg/dL)

电解质:总体钾、钠、氯都是丢失的

血尿素氮(BUN)和肌酐(Cr):常显著升高

—诊断标准

血糖≥33mmol(600mg/dL)

有效渗透压≥320mmol/L

血清碳酸氢根≥15mmol/L或动脉血气示PH ≥7.30(与DKA区别)

HONK可能合并DKA或乳酸性酸中毒,但有效渗透压均≥320mmol/L

—治疗原则

治疗原则与DKA相似

积极补液至关重要,往往对预后起决定作用;以利于纠正高渗引起的脑脱水

胰岛素用量较DKA偏小,因为相对于DKA而言,HONK对胰岛素更敏感

纠正电解质紊乱

纠正酸中毒

其它:去除诱因、导尿、置胃管、吸氧、使用肝素(治疗血栓栓塞)等

糖尿病乳酸性酸中毒

定义:在糖尿病基础上发生的血乳酸水平增高导致的酸中毒,称糖尿病乳酸性酸中毒。—诱因

糖尿病控制不佳

感染或其它糖尿病急性并发症

其它重要脏器疾病:脑血管意外、心梗、呼吸道疾病等

大量使用降糖灵

其它:酗酒、CO中毒、水杨酸过量等

—临床表现

发病较急,表现不特异,常被漏诊

轻者仅有呼吸深快;中及重症可疲乏无力、恶心、呕吐,呼吸深大而不伴酮臭味,血压、体温可下降,严重者深昏迷或休克

—实验室检查

血乳酸水平显著升高,常超出5mmol/L(正常浓度0.5-1.6mmol/L)

阴离子间隙(AG)增大(>18mmol/L);血HCO3-水平明显降低,常<10mmol/L

乳酸酸中毒可合并DKA和HONK

AG=血清钠+钾-HCO3--血清氯浓度

—诊断

有糖尿病病史,但多数血糖不高,无显著的酮症酸中毒

酸中毒的证据

血乳酸水平升高(仅有血乳酸过高而无酸中毒者称高乳酸血症)

—治疗

预防:死亡率在50%以上

积极补液,应用血管活性药物

补碱:最常用为碳酸氢钠(NaHCO3),包括口服或静脉给药

胰岛素:减少糖的无氧酵解,利于乳酸清除

血透:用不含乳酸根的透析液

去除诱因:治疗病因、控制感染、纠正休克等

慢性并发症

微血管并发症

?糖尿病眼部并发症

?糖尿病肾脏病变

?糖尿病神经病变

大血管并发症

?糖尿病心血管疾病

?糖尿病周围血管疾病

?糖尿病脑血管疾病

糖尿病足

糖尿病皮肤病变

影响慢性并发症的主要危险因素

高血糖

糖尿病病程

血压

肥胖

遗传易感因素

糖尿病主要眼部并发症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白内障

青光眼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非增殖期视网膜病变

微血管瘤

出血斑

渗出斑

棉絮状白斑

视网膜水肿

视网膜动静脉改变

增殖期视网膜病变新生血管

糖尿病黄斑病变

黄斑水肿

黄斑缺血

玻璃体脱离

—治疗

控制糖尿病

防止血栓形成

视网膜营养

激光治疗

玻璃体切割术

白内障 糖尿病性白内障

一般性白内障

—临床表现

糖尿病性白内障

一般性白内障

皮质性白内障

核性白内障

—治疗

严格控制血糖

摘除术

激光手术

肾脏并发症 糖尿病肾病—特点

?蛋白尿----尿液检查

?血压高

?肾脏及膀胱感染

?下背痛

?发冷、发热

?尿液浑浊或带血、小便疼痛

?尿毒症

糖尿病肾病

—治疗及自我护理

?控制血糖

?使用不损伤肾功能的口服降糖药物:如诺和龙

?尽早开始胰岛素治疗

?降低血糖

?限制蛋白质的摄入

?监测肾功能及蛋白尿

?透析:血液透析、腹膜透析

?肾脏移植

心血管并发症

心血管病变的症状

?胸痛或紧缩感症状,有时向手臂放射

?呼吸短促

?出汗

?晕厥,虚弱

?饮水或进食呛咳,言语不清

?行走不利或记忆力减退

?有时没有任何症状

大血管病变

大血管病变的预防和治疗

?控制血糖水平

?避免血压过高

?低脂饮食

?戒烟

?锻炼,控制体重

?定期体检

?必要时采用手术治疗

神经系统并发症

糖尿病神经病变的治疗

周围神经病变:妨碍患者生活的主要症状是疼痛,推荐的治疗方案是?除外其他可治疗性的原因如:药物、酒精、捆缚性损伤等

?通过引入或强化胰岛素治疗,达到最理想血糖控制

?通过使用简单的阵痛药物缓解疼痛,如:可待因、阿司匹林

自主神经病变:如同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自主神经的损伤也是由于长期高血糖所引起的

糖尿病足

—危害

糖尿病足的危害

?足部疼痛

?足部深溃疡

?坏疽

?截肢

—足部监护

每天检查足和下肢

每天以肥皂和温水洗脚

趾甲前端应剪平锉光

穿清洁、干燥的袜子

穿核实、松软的鞋子

尽早和定期向医生报告足部的问题

发生足部外伤或感染时,应及早去医院治疗

发生糖尿病足时,要及早去医院治疗

糖尿病足的治疗

?胰岛素治疗

?感染性损伤的治疗

?口服或者静脉抗生素

?外科引流和清创术

?截肢

对上述治疗的选择将依据于感染损伤的严重程度

内七科简介:

佛山市中医院糖尿病、内分泌科成立于1990年,年住院人数达1千多人次,年门诊量达6万多人次,已成为集临床、教学、科研为一体的综合性专科,是国内知名的糖尿病、内分泌疾病中西医诊治中心。1999年成立“糖尿病强化治疗中心”,率先开展胰岛素泵联合动态血糖监测系统对2型糖尿病进行强化治疗的临床研究,对糖尿病足等并发症进行中西医防治取得显著效果,标志着专科在中西医结合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方向已形成优势和特色。同年,经国家科委批准,成立博士后流动工作站,培养博士后出站4人,促进了专科临床与科研的发展。2003年被评为“广东省中西医结合糖尿病重点专科建设单位”,中心免疫内分泌实验室通过国家二级实验室的评审。2004年出版专著《糖尿病强化治疗学---胰岛素泵的临床应用》,2007年2月第二版出版,属国内第一本有关专著。2007年10月,被选定为国家“十一五”重点专科建设单位,并担任糖尿病协作组副组长单位。2008年10月被评为“广东省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标志着专科糖尿病中西医结合治疗达到领先水平。目前专科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一项,省部级资助课题六项,资助资金达100万元。

内分泌科、糖尿病强化治疗中心诊治范围:

1、糖尿病(1型、2型、妊娠、其他特殊类型)、血糖异常、糖尿病急、慢性并发症;

2、甲状腺疾病(甲亢、甲减、甲状腺炎、甲状腺结节等);

3、代谢性疾病(肥胖症、代谢综合征、痛风、血脂代谢紊乱、骨质疏松症、电解质失衡等);

4、下丘脑疾病(下丘脑综合征、神经性厌食、尿崩症等);

5、垂体疾病(巨人症、肢端肥大症、垂体前叶功能减退症、高泌乳素血症、溢乳—闭经综合征、垂体瘤、空泡蝶鞍综合征等);

6、甲状旁腺疾病(甲旁亢、甲旁减等);

7、肾上腺疾病(皮质醇增多症、醛固酮增多症、嗜铬细胞瘤等);

8、性腺疾病(不育不孕症、特发性青春期延迟、围绝经期综合征、多囊卵巢综合征、性早熟、多毛症、男性乳腺发育症、隐睾症等);

9、其他内分泌疾病(多发性内分泌腺瘤、异源性内分泌综合征);

10、不明原因高血压、肥胖、生长发育异常、皮肤色素沉着、溢乳等内分泌相关症状的诊治。

糖尿病专科临床优势

1).预防糖尿病的发生。专科通过流行病学调查及体检筛查,着重对糖尿病高发人群进行中医药的干预治疗,阻止糖尿病的发生,例如对IGT及IFG的中药干预治疗,疗效显著。

2).对2型糖尿病的早期强化治疗。通过良好控制血糖,保护残存的胰岛β细胞,逆转可能的胰岛β细胞功能,阻止及延缓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专科通过对2型糖尿病早期的临床研究,发现脾虚痰湿内蕴化热伤阴为其病机特征,创制消渴玉液、茵陈五苓散配合胰岛素泵及动态血糖监测强化血糖控制,取得可喜的疗效,暂缓、减少了口服降糖药的使用。

3).致力于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有着显著的优势

专科对糖尿病足进行三期辨证外治,运用本院黄水、黄油膏、玉红膏,治愈了众多糖尿病足患者。20年来病房收治糖尿病足及坏疽患者近1000例。2007年,我科在省内率先开展糖尿病足下肢血管介入手术,目前已开展介入手术70多例,介入手术大大提高了患者的治愈率,减少致残率,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治疗。针对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的麻木、疼痛等症状,我科使用本院制剂舒筋洗药和温经洗药进行中药薰洗,取得良好的疗效。

糖尿病肾病的治疗。糖尿病肾病是一个不可逆转的并发症。我们在氮质血症期使用中药灌肠治疗能延缓病情的恶化。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预防治疗。定期为糖尿病患者做眼底视网膜筛查,提前预期视网膜病变程度及治疗方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糖尿病中风患者的治疗。在血糖得到良好控制的基础上,予一套本院的中医药治疗,包括针、灸、理疗、康复锻炼,使患者肢体功能得到早期恢复。

糖尿病心血管病并发症是糖尿病的主要及常见的并发症,我科一直在研究及提高治疗效果,准确的运用益气活血化瘀法是治疗的关键。

4).专科掌握的钳夹试验、动态血糖分析等高新诊疗技术,为指导临床治疗提供了保障。

佛山市中医院地址:佛山市亲仁路六号邮政编码:528000

急救电话:82229111 82286256 咨询热线:82229933 总机:82028333(查号:82028123)医院网站:https://www.doczj.com/doc/9d5622481.html, 或“佛山市中医院”

每晚各科均开设夜诊,节假日各科照常开诊;急诊科全天二十四小时应诊、出诊。

糖尿病并发症治疗护理

糖尿病主要并发症治疗及护理 糖尿病并发症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并发症,是由糖尿病病变转变而来,后果相当严重。足病(足部坏疽、截肢)、肾病(肾功能衰竭、尿毒症)、眼病(模糊不清、失明)、脑病(脑血管病变)、心脏病、皮肤病、性病等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是导致糖尿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因素。 发病原因 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即为治疗糖尿病的核心,是对应器官的血管粥样硬化病变,只是肾,眼,足病是以微小血管为主,脑、心脏是以中血管为主,但其病理基础都是动脉粥样硬化。而导致直接原因不在于血糖的高低,而在于的血脂多少,尤其是高密度脂蛋白(HDL)的多少和氧化的低密度脂蛋白Ox-LDL(以下简称Ox-LDL)状况。 糖尿病足病 1.由于糖尿病患者的血管硬化、斑块已形成,支端神经损伤,血管容易闭塞,而“足”离心脏最远,闭塞现象最严重,从而引发水肿、发黑、腐烂、坏死,形成坏疽。目前,我国糖尿病足的发病已出现“中青年化”,临床显示,发生糖尿病七年以后,就会发生“糖尿病足”的危险。 在日常生活中,除了平时注意血糖的变化之外,还要留意身体的其它变化,如:体温、皮肤脱皮、挠痒、伤口不能愈合等现象。临床中,一部分是来看皮肤溃疡时被诊断出是并发症的开始。 糖尿病友平时对坏疽现象不太熟悉,坏疽现在往往发生在足部、小腿,开始会出现皮肤冰凉,脱皮,然后逐渐开始起水泡,当水泡破裂后,伤口久久不能愈合。一但出现上述情况,应在第一时间去医院检查,做好创伤处理。 治疗 对于糖尿病湿性坏疽 (1)对于糖尿病足湿性坏疽的患者来说,创面处理是比较费事的,湿性坏疽患者易感染,出脓,臭味十足,给护理增加了不少难度。但是对于糖尿病足来说,创面的处理是至关重要的。 (2)对于干性坏疽 第一、用胰岛素控制血糖稳定。第二、根据伤口状况进行创面切开引流、清创、消炎、止疼。第三、服用中药调理脏腑、恢复体质、止血生肌、提高机体免疫力、加快伤口愈合。中药对治疗糖尿病足有以下几个方面的作用:

糖尿病并发症的危害

糖尿病并发症的危害 糖尿病并发症主要有以下病症 一、糖尿病足病 1、由于糖尿病患者的血管硬化、斑块已形成,支端神经损伤,血管容易闭塞,而“足”离心脏最远,闭塞现象最严重,从而引发水肿、发黑、腐烂、坏死,形成坏疽。目前,各大医院对糖尿病足患者一般采取截肢、搭桥或干细胞移植手术,由于“糖尿病足”患者大多数年岁糖尿病并发症分解图已高,术手创伤面大,伤口很难愈合,很容易感染和复发,而且患者截肢后,两年内死亡率为51%,内对侧肢体截肢率大于50%,因此,“糖足”病的传统治疗风险非常高,许多患者得了此病后,很容易丧失生活的信心。 目前,我国糖尿病足的发病已出现“中青年化”,最年轻的患者只有38岁。临床显示,发生糖尿病七年以后,就会发生“糖尿病足”的危险。在日常生活中,糖友们,除了平时注意血糖的变化之外,还要留意身体的其它变化,如:体温、皮肤脱皮、挠痒、伤口不能愈合等现象。临床中,一部分是来看皮肤溃疡时被诊断出是并发症的开始。糖尿病友们平时对坏疽现象不太熟悉,坏疽现在往往发生在足部、小腿,开始会出现皮肤冰凉,脱皮,然后逐渐开始起水泡,当水泡破裂后,伤口久久不能愈合。一但出象上述情况,应在第一时间去医院检查,做好创伤处理。另外,糖友们若不小心受伤,也应及时到医院进行创伤处理,时时留意伤口的感染和愈合程度。

糖尿病足病又分湿性坏疽、干性坏疽和混合性坏疽。 (1)、湿性坏疽是糖尿足病中较为常见的足部坏死现象。由于糖尿病患者的血管硬化、斑块已形成,支端神经损伤,血管容易闭塞,同时微循环受到破坏,坏死组织的代谢物无法排出,长久堆积后,形成病变组织严重腐败菌感染,形成局部组织肿胀,有些足部发展成呈暗绿色或污黑色。由于腐败菌分解蛋白质,产生吲哚、粪臭素等,糖尿病足患者身上很容易发出恶臭味。 (2)、干性坏疽是凝固性坏死加上坏死组织的水分蒸发变干的结果,大多见于四肢末端,例如动脉粥样硬化、血栓闭塞性脉管炎和冻伤等疾患时。此时动脉受阻而静脉仍通畅,故坏死组织的水分少,再加上在空气中蒸发,故病变部位干固皱缩,呈黑褐色,与周围健康组织之间有明显的分界线。同时,由于坏死组织比较干燥,故既可防止细菌的入侵,也可阻抑坏死组织的自溶分解。因而干性坏疽的腐败菌感染一般较轻。 (3)、混合性坏疽也是一部分特殊的人群,这些病人同时会出现流脓感染和干性坏疽,这些坏疽病人在治疗时更须要细心和周到,本来坏疽患者心理都很脆弱,需要更大的关怀和给予信心,但是这种种混合性坏疽病人他们甚至会因为病理的不断变化而认为是坏疽的加重或复发。混合性坏疽病人常见于糖尿病2型患者。混合坏疽患者一般病情较重,溃烂部位较多,面积较大,常涉及大部及全部手足。感染重时可有全身不适,体温及白细胞增高,毒血症及败血症发生。肢

糖尿病并发症的危害及应对措施

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 ●心脑血管疾病是糖尿病的第一“杀手” ●糖尿病患者脑卒中(中风等)发病率为非糖尿病患者的2~4倍 糖尿病心脑血管疾病的早期应对措施 ●健康饮食,坚持运动,保持合理体重 ●控制食盐摄入量,每日少于6克(约1矿泉水瓶盖) ●避免高脂饮食,定期监测血脂 ●明确血压控制目标,定期测量——糖尿病患者应控制在130/80mmHg ●遵从医嘱,合理使用降糖、降脂、降压药物 ●保持血糖达标 糖尿病眼病 ●每年有5~10%的眼底正常的糖尿病患者会发生视网膜病变 ●视力减退直至失明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是导致工作年龄段成年人失明的主要原因 糖尿病眼病的早期应对措施 ●定期到正规医院做眼科检查

●控制好血糖、血压 ●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控制高糖高脂饮食等) 糖尿病肾病 ●我国糖尿病人群中糖尿病肾病的患病率达到34.7% ●常与糖尿病眼病同时发生 ●肾脏损害逐渐加重直至肾衰竭 ●糖尿病肾病是造成肾功能衰竭的最常见原因之一 糖尿病肾病的早期应对措施 ●要经常查肾功能、尿蛋白定性、24小时尿蛋白定量,并注意测量血压、做眼底检查●有条件时,应做尿微量蛋白测定和β2-微球蛋白测定,以早期发现糖尿病性肾病 ●保持血糖达标

糖尿病足 ●糖尿病足是最严重、治疗费用最高的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之一 ●糖尿病下肢截肢的相对危险性是非糖尿病的40倍 ●糖尿病患者截肢中大约85%是由足溃疡引发的 糖尿病足的表现 ●双足皮肤干燥,发凉,色素沉着 ●双下肢可有刺痛、麻木感,呈“袜套样”改变 ●可有足部畸形 ●行走时易感疲乏,甚至疼痛 ●皮肤破溃后不易愈合,易形成溃疡、坏疽 糖尿病足的早期应对措施 糖尿病治疗困难,但预防十分有效:定期检查是否有糖尿病足的危险因素●去除和纠正容易引起溃疡的因素 ●进行足的保护 ●穿着合适的鞋袜 ●保持血糖达标

糖尿病并发症发展过程

糖尿病常见症状及并发症解析 1、大血管病变:动脉粥样硬化 表现:(1)早期症状不明显 (2)中期头晕目眩、头痛、胸闷、气短、心慌、胸痛、乏力 (3)晚期口角歪斜、不能说话、肢体麻木等症状,最终会导致冠心病、脑中风等严重疾病 成因: (1)糖尿病导致体内脂类代谢异常,血脂升高,血液粘稠度增高,造成脂类在血管壁沉积,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2)血糖升高,使血液粘稠,血液中的毒素易在血管壁沉积,形成动脉粥样硬化。 (3)高血糖,导致血小板聚集,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 综上原因导致相应器官组织供血不足,缺血缺氧所致。 。 注意事项:限制高脂肪、高胆固醇饮食,以清淡饮食为主,注意控制血糖;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注意控制情绪变化。 2、眼部症状: (1)分泌物增多,异物感、烧灼感,为眼部病变早起症状。 成因:糖和脂类代谢紊乱,血液粘稠度增高,导致眼部微循环障碍所致。 (2)眼痛、畏光、流泪等角膜炎症状。 成因:高血糖导致角膜营养供应出现障碍,角膜形成炎症。 视力下降成因:血糖升高,导致眼底视网膜微血管供血病变,视力降低。 (3)飞蚊症成因:糖尿病导致血液高粘状态,眼底动脉受损,导致眼部玻璃体混浊形成。 青光眼成因:糖尿病高血粘状态,导致眼部房水循环障碍,眼内压升高所致。此病不可逆,如不及时治疗,可导致失明。 白内障成因:血糖升高,导致眼部晶状体糖代谢异常,形成混浊物所致。 眼底出血,视物发红成因:高血糖,血液粘稠度高,眼底动脉病变形成出血所致。(4)视网膜病变,导致失明成因:高血糖,血液粘稠导致眼底动脉硬化病变,引起视网膜供血障碍,视网膜病变甚至脱落,导致失明。 注意事项:不要揉眼,以免造成出血和增加感染机会,可做眼保健操;控制血糖,减少高血糖对眼部损害;禁食油炸,辛辣食物,以免加重眼部干涩等症状;控制体重。 3、小便改变 (1)尿量增多成因:血糖升高,肾脏渗透性利尿,体内水分排出所致。 男性尿频、尿等待、尿急成因:高血糖,前列腺供血障碍,形成炎症、水肿,输尿管压力过高所致。 (2)尿液有异味、泡沫增多成因:高血糖导致肾部微血管病变,肾单位受损,导致肾脏正常滤过功能障碍,蛋白质随肾排出引起。 (3)水肿、肾功能衰竭,尿毒症:高血糖导致肾部微血管病变,肾单位进一步受损,体内毒素水分不能很好的排出,形成自身的中毒,严重威胁人的生命。 注意事项:控制血糖,减少损害;适度锻炼,以增强体质;限制盐的摄入,以免加重肾负担;控制饮食,特别注意蛋白质的摄入,以免加重肾负担。 4、饥饿、饮食增多、无力胰岛素相对或绝对缺乏,不能利用血液中的糖分,造成能量缺乏,反射性的刺激大脑饥饿中枢,而出饥饿的现象;血中的糖分不能利用,必然造成无力现象。

糖尿病并发症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并发症

糖尿病并发症是一种常见的慢性并发症,是由糖尿病病变转变而来,后果相当严重。足病(足部坏疽、截肢)、肾病(肾功能衰竭、尿毒症)、眼病(模糊不清、失明)、脑病(脑血管病变)、心脏病、皮肤病、性病等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是导致糖尿病患者死亡的主要因素。 发病原因 糖尿病的慢性并发症,即糖尿为治疗糖尿病的核心和重点,可悲的是由于传统的糖尿病治疗把重点放在血糖、血压的改变上,因此糖尿病并发症一直没有得到有效的控制。稍作研究大家就可以发现糖尿病这些并发症的病理原因,实际都是对应器官的血管粥样硬化病变,只是肾、眼、足病是以微小血管为主,脑、心脏病是以中血管为主,但其病理基础都是动脉粥样硬化。而导致动脉硬化的直接原因不在于血糖的高低,而在于血脂的多少,尤其是高密度脂蛋白HDL(以下简称HDL)的多少和氧化的低密度脂蛋白Ox-LDL(以下简称Ox-LDL)状况。 诊断标准( 2010年) 1.糖化血红蛋白A1c水平≥6.5%。 2.空腹血糖FPG≥126 mg/dl (7.0 mmol/l)。空腹定义为至少8h内无热量摄入。 3.口服糖耐量试验时2h血糖≥200 mg/dl (11.1 mmol/l)。 4.在伴有典型的高血糖或高血糖危象症状的患者,随机血糖≥200 mg/dl (11.1 mmol/l)。 下面我们来回顾一下导致动脉粥样硬化 氧化的低密度脂蛋白--动脉粥样硬化的扳机 1.LDL透过内皮细胞深入内皮细胞间隙,单核细胞迁入内膜,此即最早期。 2.Ox-LDL与巨噬细胞的清道夫受体结合而被摄取,形成巨噬源性泡沫细胞,对应病理变化中的脂纹。 3.动脉中膜的血管平滑肌细胞(SMC)迁入内膜,吞噬脂质形成肌源性泡沫细胞,增生迁移形成纤维帽,对应病理变化中的纤维斑块。 4.Ox-LDL使上述两种泡沫细胞坏死崩解,形成糜粥样坏死物,粥样斑块形成。对应病理变化中的粥样斑块。 从上述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机理可以得知:关键环节在于Ox-LDL,如何防止LDL被氧化成Ox-LDL就成了治疗和防止动脉粥样硬化的核心。其次是减少LDL。 我们再来看看HDL是如何转运胆固醇的。

糖尿病健康管理范文

糖尿病健康管理 1、什么是糖尿病 糖尿病(DM)是一组由于胰岛素分泌和作用缺陷所导致的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等代谢紊乱,并以长期高血糖为主要标志的综合征。久病可发生眼、肾、脑、心脏等重要器官及神经、皮肤等组织的并发症。病死率仅次于癌症和心血管疾病。 2、糖尿病的临床表现为“三多一少” 即,多饮、多食、多尿、体重减少 2、糖尿病病因 3、糖尿病的危害 目前我国已是糖尿病发病第一大国,它与肥胖、高血压、高血脂共同构成影响人类健康的四大危险因素。 4、营养与糖尿病关系 糖尿病是一种由内分泌和体内营养物质代谢紊乱引起的疾病,使机体能量代谢;尤其是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的代谢失去调控。 1).能量:能量过剩引起的肥胖是糖尿病的主要诱发因素之一。肥胖者多有内分泌代谢紊乱,体内辅酶Q10减少,血清胰岛素水平升高,脂肪、肌肉以及肝细胞内胰岛素受体数目减少,亲和力下降,游离脂肪酸减少,从而导致胰岛素抵抗,这可能是肥胖和糖尿病之间关系的基础。一般随着体重的下降,葡萄糖耐量可以得到改善,并可使胰岛素分泌减少,胰岛素抵抗减轻。 2).碳水化合物:糖尿病代谢紊乱的主要代谢标志是高血糖,并可引起全身性的代谢紊乱。持续性摄入高碳水化合物膳食,则对胰岛β细胞的结构和功能

造成损害。胰腺因过度刺激而出现病理变化和功能障碍,导致胰岛素分泌的绝对或相对不足,最终出现糖尿病。 3).脂肪:膳食脂肪的消化、吸收及代谢与碳水化合物密切相关。膳食脂肪水解产生的脂肪酸主要在骨骼肌内被利用,它与葡萄糖的利用存在一定程度的竞争作用。高脂膳食时,游离脂肪酸的浓度较高,肌肉摄取脂肪酸进行氧化供能的作用则增强,从而使葡萄糖的利用减少,出现胰岛素抵抗(即在某种血浆胰岛素水平下,肌肉对葡萄糖的摄取减少),而且长期暴露于高浓度的游离脂肪酸情况下,可使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的功能受损,发生糖尿病的危险性增高。 高脂膳食时,膳食脂肪的氧化分解消耗大量葡萄糖分解的中间产物(如 α-磷酸甘油),阻断了葡萄糖的彻底氧化分解,使血糖浓度上升,胰岛素分泌增加。同时膳食脂肪的分解、体脂的合成也需要一定量的胰岛素。、这都使胰腺的负担加重,造成胰岛素分泌相对不足和胰岛素抵抗,导致糖尿病。 4).蛋白质:日前还无确切的证据表明膳食蛋白质含摄与糖尿病发病有直接关系,但蛋白质代谢与碳水化合物和脂肪代谢密切相关。当碳水化合物和脂肪代谢出现紊乱时,蛋白质的代谢也必然处于不平衡状态,同样可以引起胰岛素分泌量的变化,促进糖尿病的发病。 5).矿物质和维生素:膳食补充三价铬对糖尿病有积极的预防和辅助治疗作用,这一观点目前已被普遍接受。三价铬是葡萄糖耐量因子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胰岛素的辅助因子,可促进葡萄糖的利用,改善糖耐量。 5糖尿病的营养疗法 糖尿病营养疗法的主要原则是:每日摄入的总能量要有效控制,且三大营养素(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要有一定合适的比例(一般成年患者每日碳水化合物摄入量应控制在200~350g,折合主食约为250~400g,食品多样化,注意微量营养素的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糖尿病患者因主食和水果摄入量受限制,且体内物质代谢相对旺盛,较易发生维生素和矿物质缺乏。调节维生素和矿物质的平衡,有利于糖尿病患者纠正代谢紊乱、防治并发症。因此,供给足够的维生素也是糖尿病营养治疗的原则之一,比较重要的包括维生素C、维生素E、β-胡萝卜素、部分B族维生素等。同时在保证矿物质基本供给量的基础上,还可适当增加钾、镁、钙、铬、锌等元素的供给。但应限制钠盐摄入以防止和减轻高血压、高血脂、动脉硬化和肾功能不全等并发症并要合理应用食品交换、食谱设计等方法。合理地控制饮食有利于控制糖尿病的病情发展,尤其是轻型患者(空腹血糖≤11.1mmol/L)单纯采用营养治疗即可达到控制血糖的目的。通过营养治疗还可减少口服降糖药的剂量以及胰岛素治疗带来的负担。饮食分配及餐次安排:根据血糖、尿糖升高时间、用药时间和病情是否稳定等情况,并结合患者的饮食习惯合理分配餐次,至少一日三餐,定时、定量,早、中、晚餐能量按25%、40%、35%的比例分配。口服降糖药或注射胰岛素后易出现低血糖的患者,可在3次正餐之间加餐2~3次。加餐量应从正餐的总量中扣除,做到加餐不加量。在总能量范围内,适当增加餐次有利于改善糖耐量并可预防低血糖的发生

糖尿病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

糖尿病并发症的预防和 护理 The manuscript was revised on the evening of 2021

糖尿病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 【摘要】近10年来,糖尿病发病逐年上升,已成为仅次于肿瘤、心血管疾病的第3大危害人民健康的终身性疾病。血糖水平是反映该病控制情况的重要指标,而良好的血糖控制是预防糖尿病并发症的主要措施。糖尿病一经确诊,便需终身进行药物和非药物治疗。因此,患者的负面情感非常严重,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护理、治疗和健康指导,可导致血糖控制不理想,可引起多种并发症,甚至导致残疾或过早死亡[1]。为提高对糖尿病的认识,现将糖尿病并发症的护理及糖尿病教育进展情况进行论述 【关键词】健康教育慢性并发症急性并发症护理措施预防 前言 糖尿病专家解释,糖尿病引起的并发症有急性和慢性之分。急性并发症主要是、高渗性和。慢性并发症主要有大血管病变如、脑梗塞、下肢动脉闭塞、等;还有微血管病变,主要表现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神经病变[2]。 1 糖尿病定义 糖尿病是由不同原因引起的胰岛素分泌绝对或相对不足以及靶细胞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致使体内糖、蛋白质和脂肪代谢异常,以慢性高血糖为突出表现的内分泌代谢异常[3]。 2 糖尿病现状 研究表明,糖尿病发病后10年有30%~40%的患者至少会发生一种并发症。视网膜病变在病程为10年和15年后,有40%~50%和70%~80%的患者并发该病。大约有10%的患者在起病15年后会发展成严重的损伤,而2%的患者将完全失明。神经病变患病率在糖尿病病程为5年、10年、20年后分别可达到30%~40%、60%~70%和90%。糖尿病患者心血管病发生的危险性较一般人群增加2~4倍,并且发病年龄提前。由于糖尿病患者的血管和神经病变,常导致足部溃疡,进而截肢[4]。 因糖尿病尚无根治方法,糖尿病的各种并发症已经成为心脑血管疾病、失明、肾衰竭等严重疾病的主要原因。除了心、脑、肾、眼、神经等重灾区以

糖尿病的并发症综述

文献综述综合报告 研究课题:糖尿病的并发症综述 班级:2016级中药二班 史妩霜2016140849 (学号): 银2016140847 指导教师:田柳 完成时间:2017 年12 月20日

文献综述综合报告选题申报表 完成说明: 1、题目属性,请在“自选”或“参考题名”前打。 2. 课题分工包括:(1)课题分析,课题负责人;(2)检索文献,资料分析;(3)纸笔写作,课题报告。请按每位同学的实际工作分工进行填写。 2.检索资源选择必须包括:万方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超星数字图书馆、实体图书馆;国外文献数据库资源可选作。 3.各种类型检索途径的检索结果呈现不少于3项。对于报告资料来源重点检索途径(例如万方数据库)的检索步骤及检索结果要重点表达。 4.文献综述是在大量搜集和阅读原始文献的基础上,经分析对比、归纳,综合论述有关主题的文献资料而撰写成的论文。文献综述不能是简单的文献资料堆砌。文献综述部分不少于2000字。 5.“2.1 选择检索工具”中的“文献类型”包括:期刊论文、学位论文、会议论文、图书、视频资料、期刊、会议论文等。

目录 1.课题分析...................................................................................................................... . 2检索策略...................................................................................................................... . 2.1 选择检索工具................................................................................................. . 2.2 选择检索词..................................................................................................... . 3. 检索步骤、检索结果及其评价................................................................................ . 3.1 万方数据库....................................................................................................... . 3.2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 ........................................................................... . 3.3维普网................................................................................................................ . 3.4丁香园............................................................................................................... . 3.5 医学论坛网....................................................................................................... . 4.文献综述...................................................................................................................... . 5.参考文献...................................................................................................................... . 6.自我总结评价.. (14)

17个糖尿病并发症的危险信号

17个糖尿病并发症的危险信号 糖尿病如果没有并发症,就不能称其为一个病。糖尿病之所以受到重视,主要是因为它会带来严重的并发症,一旦发生,将对患者 全身造成严重的影响。如何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是糖尿病控制的关键。以下济南糖尿病医院专家介绍糖尿病并发症的17个危险信号,有助于糖友早发现并发症,提早进行有效治疗。出现以下情况,提示发生了糖尿病并发症: 1、口渴、咽干:提示血糖升高,血粘度增大。有些人由于口渴中枢不敏感,尽管血糖增高,但无口渴症状。 2、疲乏无力:机体细胞内代谢产物堆积,帮有严重疲乏无力。 3、血压上升:血糖上升,则血容量增多,出现血压高。 4、周身发胀:提示血糖降低过快,造成细胞内水肿。 5、腹胀便秘:可能是胃肠平滑肌无力、自主神经受损、双胍类药物服用过多。 6、头痛头晕:两种情况易发生头痛头晕:血压高和低血糖。

7、皮肤脱屑:皮肤干燥、脱屑、奇痒,提示有皮肤症状。 8、双足麻木:双足刺痛,继之麻木,似袜套样知觉缺失,提示有糖尿病末梢神经炎发生。 9、皮肤变色:苍白、发凉,不久变为暗紫,显示足部缺血。严重足部缺血是中部发生肢端坏疽的信号。 10、牙齿松动:为牙槽骨质疏松或牙周炎感染所致。 11、视物不清:出现近视物体不清,而视物件尚好,提示眼调节功能降低,可能出现轻度糖尿病性白内障。 12、视野变红:突然出现视野变红或视物红染,提示有眼底出血。 13、性功能低下:提示有自主神经受损。 14、皮肤水疱:主要由“三高”引起。 15、尿蛋白阳性:提示肾小管功能下降。尿蛋白持续阳性,预示已经发生糖尿病肾病。

16、脑血管意外:患者突然感到头晕头痛,口角流涎,脸面一侧发紧,对侧麻木,手握筷落地,周身难以支持,为脑血管意外先兆或脑梗死指征。 17、出汗分布异常:如发现皮肤某些部位不排汗,汗量过少或过多,提示自主神经功能受损。 总之,希望患者要控制好血糖,加强对糖尿病慢性合并症的监测,做到早期发现、早期预防、及时干预、改善生活质量。

糖尿病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修订稿

糖尿病并发症的预防和 护理 公司标准化编码 [QQX96QT-XQQB89Q8-NQQJ6Q8-MQM9N]

糖尿病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 【摘要】近10年来,糖尿病发病逐年上升,已成为仅次于肿瘤、心血管疾病的第3大危害人民健康的终身性疾病。血糖水平是反映该病控制情况的重要指标,而良好的血糖控制是预防糖尿病并发症的主要措施。糖尿病一经确诊,便需终身进行药物和非药物治疗。因此,患者的负面情感非常严重,如果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护理、治疗和健康指导,可导致血糖控制不理想,可引起多种并发症,甚至导致残疾或过早死亡[1]。为提高对糖尿病的认识,现将糖尿病并发症的护理及糖尿病教育进展情况进行论述 【关键词】健康教育慢性并发症急性并发症护理措施预防 前言 糖尿病专家解释,糖尿病引起的并发症有急性和慢性之分。急性并发症主要是、高渗性和。慢性并发症主要有大血管病变如、脑梗塞、下肢动脉闭塞、等;还有微血管病变,主要表现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尿病神经病变[2]。 1 糖尿病定义 糖尿病是由不同原因引起的胰岛素分泌绝对或相对不足以及靶细胞对胰岛素敏感性降低,致使体内糖、蛋白质和脂肪代谢异常,以慢性高血糖为突出表现的内分泌代谢异常[3]。 2 糖尿病现状 研究表明,糖尿病发病后10年有30%~40%的患者至少会发生一种并发症。视网膜病变在病程为10年和15年后,有40%~50%和70%~80%的患者并发该病。大约有10%的患者在起病15年后会发展成严重的损伤,而2%的患者将完全失明。神经病变患病率在糖尿病病程为5年、10年、20年后分别可达到30%~40%、60%~70%和90%。糖尿病患者心血管病发生的危险性较一般人群增加2~4倍,并且发病年龄提前。由于糖尿病患者的血管和神经病变,常导致足部溃疡,进而截肢[4]。 因糖尿病尚无根治方法,糖尿病的各种并发症已经成为心脑血管疾病、失明、肾衰竭等严重疾病的主要原因。除了心、脑、肾、眼、神经等重灾区以

健康教育在预防和控制糖尿病并发症中的重要性

健康教育在预防和控制糖尿病并发症中的重要性 摘要:目的探讨健康教育在预防和控制糖尿病并发症中的重要作用。方法选择 80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并 发放健康教育宣传手册;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同步实施健康教育,其中 包括对患者进行其认知、营养及行为的干预。6个月后对两组总体情况进行对比 分析。结果观察组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值;体重指数以 及并发症发生率均较对照组明显下降。结论加强健康教育,不仅能提高患者的自 护能力,改善糖尿病的控制水平;更能有效地控制糖尿病患者急、慢性并发症, 降低致残、致死率。 关键词:健康教育;糖尿病并发症;重要性 中图分类号:R587 文献标识码:A 糖尿病是由于环境因素和遗传因素两者作用之下导致胰岛素抵抗或者是由于 胰岛素分泌不足所引起的高代谢的血糖综合征。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 患病时间越长,并发症越多,包括各种内脏器官的损害,比如:眼底出血,视网膜 损害,糖尿病肾病,糖尿病心血管疾病,以及高血糖昏迷等症状。同时糖尿病严 重的患者会出现高渗血糖综合征以及酮症酸中毒等症状,严重的影响患者的生命 质量,甚至会有生命危险。因此,早期诊断,早期预防和控制血糖,对于预防糖 尿病的各种并发症有重要意义。所以随着中国所面临的老龄化、还有生活水平提高,糖尿病等诸多的慢性病在不断的上升。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4年7月至2015年7月的糖尿病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 组各40例,观察组中男22例,女18例,年龄34-62岁,平均年龄40岁,病程 3个月至18年,文化程度初中12例,高中及以上24例,初中以下4例;对照组中男24例,女16例,年龄22-70岁,平均年龄45岁,病程6个月至23年,文 化程度初中19例,高中及以上18例,初中以下3例。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 文化程度等方面进行比较(χ2=2.57,P>0.05),无显著性差异。 1.2 方法 (1)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对让患者自行学习健康教育宣传手册。(2)观察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实施健康教育,具体方法:个体指导。对患者的一般 资料,包括年龄、性格、文化水平、教育背景等全面评估与分析,采取一对一的 个体化教育与指导,单纯性血糖升高患者属于危险人群,需要重点讲解糖尿病产 生与发展的过程,告知疾病的预防与控制方法,讲解糖尿病的危害,常见并发症,使患者做到心中有数,对各项护理行为表示理解,并能够主动配合治疗。小组教育。依据对糖尿病的了解与认知程度,将患者划分为不同小组,开展个体化教育,对糖尿病缺少认知的患者先讲解疾病基础知识,可以发放健康知识手册,手册需 图文并茂,语言通俗易懂,对不懂地方单独讲解,引导患者表达内心想法,告知 糖尿病并发症预防必要性;对糖尿病有一些了解的患者,可以带领他们参与健康 讲座,分享一些治疗的心得或者亲身经历的治疗故事,让患者感同身受,讲解饮食、用药注意事项、并发症预防方法等。统一教育。定期组织患者参与糖尿病知 识讲座或者健康教育班,开展集体教育,鼓励患者参与,统一讲解疾病预防策略、血糖监测正确方法、并发症种类与预防方法等,使患者对糖尿病及相关并发症有

以糖尿病并发症为中心的糖尿病分级管理策略(完整版)

以糖尿病并发症为中心的糖尿病分级管理策略(完整版) 防治糖尿病慢性并发症是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高生存率的重要治疗手段,以糖尿病并发症为中心的糖尿病分级管理将为中国患者带来更多便利有效的防治措施。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与生活方式的改变,我国糖尿病患病率从1980 年的0.67% 飙升至2013 年的10.9% [1],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作为糖尿病患者致死致残的首要原因,发病率也随糖尿病病程增长[2],微血管并发症是其中较常见的类型(患病率为53.5%)[3],严重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4]。 防治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发生发展是糖尿病治疗的根本目标,分级管理是实现优化糖尿病管理的重要手段和目标,对防治糖尿病并发症具有重要意义,值得临床工作者借鉴。

图1 糖尿病并发症分级预防定义 1 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一级预防: 危险因素的控制和筛查 糖尿病并发症存在多种潜在危险因素,其中患者年龄、糖尿病病程、患者基因和家族史等为不可干预危险因素,不良血糖控制、高血压、吸烟、胰岛素抵抗、血脂异常和肥胖等为可干预危险因素。 系列研究显示,高血糖、高血压、糖尿病病程等均与糖尿病并发症发生发展高度相关,控制血糖是防治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的首要环节[5],强化降糖治疗能够显著降低患者微血管并发症发生风险[6],控制血压能够延缓并发症的发生和发展[7]。 针对2 型糖尿病(T2DM)的一级预防,《中国2 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 年版)》[8] 对其综合控制目标及管理策略做出了详细推荐,并给出了T2DM 高血糖的治疗路径:

图2 T2DM 综合控制目标(标准化和个体化)

图3 T2DM 高血糖治疗路径 在治疗方案中,通常二甲双胍、阿卡波糖、GLP-1 激动剂、SGLT-2 抑制剂等药物被认为能兼顾降糖和减重,DPP-4 抑制剂对体重没有影响,胰岛素及促泌剂或带来增重风险。选择能够减少微血管并发症的降糖药物已被证实更有助于糖尿病并发症的管理。 鉴于部分T2DM 患者诊断初期甚至糖尿病前期即已发生并发症(早期症状往往不典型),为通过糖尿病早期并发症的治疗以延缓其进展,并帮助糖尿病个体化目标的定制及促进糖尿病患者行为改变,推广糖尿病微血管并发症的筛查很有必要,目前处于以下情况的群体需重视此类筛查: T2DM 诊断后即需定期筛查; 1 型糖尿病诊断5 年之后定期筛查; 具有糖尿病并发症表现者:包括眼、肾、神经(自主神经)、皮肤、足等。表1 《中国2 型糖尿病防治指南(2017 年版)》及《基层糖尿病微血管病变筛查与防治专家共识》[9] 对T2DM 患者筛查糖尿病慢性并发症 方面的推荐

糖尿病并发症

糖尿病并发症 糖尿病并发症的发生率极高,致残率和致死率极高。糖尿病患者最怕并发症,即使血糖一直控制在理想指标范围内,七成以上患者发病5年后也会至少表现出一种并发症,并随着时间推移逐渐增多,最终危及生命。 临床统计表明,40%-50%的糖尿病患者在发病10年后发生视网膜病变;约有2%的患者在发病15年后完全失明;5%-10%的患者在发病20年后恶化成终末期肾病。据国际糖尿病联盟(IDF)估测,2013年全球糖尿病患者达到3.82亿。而在我国,随着生活方式与饮食结构的改变,近十年来糖尿病发病急剧蔓延。最新的全国2型糖尿病调查数据显示,我国糖尿病患病率已接近12%,但血糖控制率只有40%。糖尿病治疗本身及并发症防治意味着巨大的经济负担和社会压力。 导致糖尿病的原因是肥胖或者吃了太多的糖。糖尿病通常与肥胖和糖分摄取有所关联,或许正因为这些关联人们才轻易地把糖尿病的病因归结到上述两个原因上。不过其中的原理却没有这么简单。糖尿病有许多不同的类型,最常见的是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以及妊娠糖尿病。1型与2型糖尿病由基因和其他因素共同作用引起,妊娠糖尿病则因孕期的激素波动引起。还有些类型的糖尿病是因服药或手术引起的,可能暂时也可能永久。高糖分摄取常被与2型糖尿病关联在一起,它也确实是糖尿病的风险因素。不过大部分肥胖者并未患有糖尿病,有些患有2型糖尿病的个体也并不胖。 糖尿病血管病变会导致哪些并发症 1)、心肌梗塞:糖尿病并发高血压者比非糖尿病者高4倍,糖尿病并发高血压时发生心肌梗死明显高于非糖尿病者。糖尿病患者还可有特异性的微血管病变,这种特异性的微血管病变可促使冠心病及心梗的发生,对于糖尿病患者要特别注意低血糖与心脏病发作的症状比较,两者都有心慌、心悸等症状,低血糖还有浑身发软,后背处冷汗等,这两种都是突发性的急症,明确辨明病因对挽救患者生命意义重大。

糖尿病并发症的十大预警信号

糖尿病并发症的十大预警信号 眼部病变主要是由于血糖长期控制不好,对血管和视神经造成损害。视力急剧变化,如:青少年双眼同时患上白内障,发展迅速;瞳孔变小而在眼底检查时用扩瞳剂效果不佳,放大瞳孔的能力也较正常人差;反复眼睑疥肿、眼睑炎、睑缘炎;或见眼外肌麻痹,突然上睑下垂、视物模糊、复视、头痛、头晕等症状都是糖尿病眼病的预警信号。 大量的临床、实验研究告诉人们治疗糖尿病并发症重在一个“早”字,即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当某一部分失调时总有许多提示信号,如果您经常被以下问题困扰,就得警惕了! 一、来自眼的信号 眼部病变主要是由于血糖长期控制不好,对血管和视神经造成损害。视力急剧变化,如:青少年双眼同时患上白内障,发展迅速;瞳孔变小而在眼底检查时用扩瞳剂效果不佳,放大瞳孔的能力也较正常人差;反复眼睑疥肿、眼睑炎、睑缘炎;或见眼外肌麻痹,突然上睑下垂、视物模糊、复视、头痛、头晕等症状都是糖尿病眼病的预警信号。 二、来自耳的信号 前苏联医学家发现糖尿病患者耳垢异常增多,而且常常是糖尿病越重耳垢越多,在对1200名可疑糖尿病患者的耳垢进行葡萄糖含量检测后发现,其耳垢中葡萄糖含量多在0.1微克以上,而健康人耳垢中不含葡萄糖或含量甚微。近年来,我国医务人员对健康人及糖尿病患者的耳垢也做过葡萄糖的含量测定,结果与上述报告类似。因此,凡感耳痒,且耳垢异常增多者,应考虑是否血糖控制不良。 三、来自口腔的信号 口腔烧灼感、口腔粘膜干燥型患者可见牙龈红肿、压痛,牙周组织水肿,牙周袋形成,牙齿扣痛、松动、脱落等。糖尿病患者血管病变和神经病变使牙周组织局部微循环损害,修复能力差,感觉

糖尿病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

糖尿病并发症的预防及护理 【关键词】糖尿病 糖尿病是一种由于体内胰岛素的分泌和(或)作用的缺陷,引起的以慢性高血糖为特征的,伴有蛋白质、脂肪、水、电解质代谢异常的代谢紊乱。临床表现有多饮、多食、多尿和消瘦。久病可引起多系统损害,导致眼、肾、神经以及血管等组织的慢性进行性病变,引起功能缺陷及衰竭。病变严重或应激时可发生急性紊乱,如酮症酸中毒等。糖尿病病人预防各种并发症的关键是控制好血糖,应随时监测血糖及尿糖。 1 感染 指导病人注意个人卫生,保持全身和局部清洁,尤其要加强口腔、皮肤和阴部的清洁,做到勤洗澡和勤换衣。平时注意观察有无发热和有关症状的出现,以便及早处理[1]。 2 糖尿病足 (1)选择合适的鞋袜:选择软底宽头的鞋子,如软底皮鞋、运动鞋,避免高跟、尖头、硬皮、塑料鞋,并需保持清洁。袜子以棉质及羊毛质地为好,既吸汗又通气,每日应换洗;不要穿有补丁的袜子,以防受压,影响血液循环;不宜穿袜口弹性过紧的袜子。(2)保持足部卫生:每晚用50℃~60℃温水洗足,洗后用柔软毛巾擦脚,保持趾间干燥,汗多适量撒滑石粉。手足冰冷需使用热水袋或用热水清洗时,应特别小心以防烫伤。经常检查有无外伤鸡眼、水疱、趾甲异常等,并及时就医处理;剪趾甲时注意剪平,但不要修剪以免伤及甲

沟;应忌烟,以避免血管受影响,进行适当的体育活动,可促进循环,改善神经营养供给。足部有溃疡、坏疽时每日观察足背动脉搏动及皮肤色泽。有条件者,可用红外线灯照射、高压氧治疗,能改善全身症状及促进创面愈合。已形成化脓灶者,在应用抗生素的同时,尽早切开排脓,消除坏死组织,用双氧水、生理盐水冲洗,用1∶5000高锰酸钾温液泡脚。每日换药1~2次。创面有肉芽后,可根据创面大小,局部滴用胰岛素8~12u[2]。 3 对眼部病变者的护理 如病人出现视物模糊,应减少活动,保持大便通畅,以免用力排便,导致视网膜剥离。当病人视力下降时,应注意加强日常生活的协助和安全护理,以防意外。 4 酮症酸中毒 常因感染、胰岛素治疗中断或不适当减量、饮食不当、创伤、手术、妊娠和分娩等因素诱发,所以在日常生活中尽量避免上述因素。护理措施:(1)嘱病人卧床休息,有意识障碍的病人应安排专人护理,给予低流量持续吸氧,寻找和去除可能存在的诱因。(2)按医嘱快速补充体液,给予小剂量普通胰岛素静脉滴注。(3)正确留取各项生化检验标本。(4)密切观察病人的生命体征、神志、呼吸气味、皮肤弹性、四肢温度等的变化并及时记录。(5)加强皮肤护理和其他各项生活护理。 5 低血糖昏迷 5.1 预防在开始使用胰岛素时,应告诉病人低血糖发生时的

糖尿病并发症

糖尿病并发症 佛山市中医院内七科刘天主治医师 急性并发症 低血糖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高渗性非酮症糖尿病昏迷 糖尿病乳酸性酸中毒 低血糖 低血糖定义: 血糖低于2.8mmol/L(50mg/dL) (静脉血浆葡萄糖氧化酶法) —常见原因 过量胰岛素或口服降糖药 剧烈活动或过量饮酒 饥饿或进食量减少 2型糖尿病早期餐前反应性低血糖 糖尿病严重肾病致肾功能减退时,对胰岛素和降糖药代谢降低 其它合并的可引起血糖降低的系统疾病如严重肝病、恶性肿瘤等 —症状 发抖、心跳加快、头晕想睡、焦虑不安、饥饿、出虚汗、视觉模糊、四肢无力、头疼、情绪不稳 —自我诊断 当怀疑有低血糖时,应立即监测血糖: ?血糖低于3.0mmol/L时,可诊断为低血糖,无论有无症状均应治疗 ?血糖介于3.0-5.6mmol/L时,如有低血糖症状,亦应治疗 ?血糖高于5.6mmol/L时,无需治疗 若无条件立即检测血糖,上述症状明显者,亦应及时治疗 —自我救治 立即食用下列一种可快速升高血糖的食品 ?饮一杯糖水,含食糖15-20g ?饮一杯葡萄糖水,含葡萄糖15-20g ?饮一杯果汁或可乐 ?吃1-2汤匙蜂蜜 ?吃6颗糖块或2块饼干(约重30g) 处理过低血糖后,仍保持原来的饮食计划 发生严重的血糖,神志不清时,家属应立即将病人送往医院急诊 夜间低血糖 夜间低血糖可能维持数小时而不惊醒患者,可能导致猝死 如果睡前血糖水平低于6-7mmol/L,表明患者可能需在睡前加餐 预防措施:睡前适当加餐;减少晚饭前或睡前胰岛素剂量;若剂型不合理,也需调整;加强夜间对血糖的监测。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 定义:为糖尿病控制不良所产生的一种需要急诊治疗的情况。是由于胰岛素不足及升糖激素不适当升高,引起糖、脂肪和蛋白质代谢紊乱,以至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失调,以高血糖、高血酮和代谢性酸中毒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症。 DKA —发病率和死亡率 每年1型糖尿病DKA发病率约3-4% 大于64岁患者,死亡率达20% 年轻人死亡率约2-4% —严重程度 酮症 酸中毒(轻、中、重度) 昏迷 —诱因 急性感染 治疗不当 饮食失调及胃肠道疾病 其它应激状态:包括外伤、手术、妊娠、分娩及心肌梗死或脑血管意外等情况 —临床症状 糖尿病症状加重 呼吸改变:呼出气体有类似烂苹果气味的酮臭味 脱水和休克症状:心率加快、脉搏细弱、血压及体温下降等 神志改变:头痛、头晕、烦躁、嗜睡、昏迷 诱发疾病的表现 —实验室检查 血糖:多高于300mg/dL,一般在300-500mg/dL 尿糖及尿酮:尿糖多为(++)~(+++) 血电解质和尿素氮:总体钾、钠、氯均低,尿素氮多升高 血酸碱度:轻度(PH<7.35);中度(pH<7.20);重度(PH<7.05) 。正常人血PH范围(7.35-7.45) 其它: ?血常规 ?尿常规 ?血脂可升高 ?胸透 ?心电图 —防治原则 坚持防重于治 治疗方面: ?轻度DKA患者应鼓励进食水,用足胰岛素以降血糖和消酮 ?中重度患者应用小剂量胰岛素疗法,必要时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平衡;治疗过程中始终注意去除诱因 高渗性非酮症糖尿病昏迷(HONK) 定义:是一种少见的、严重的糖尿病急性并发症,其临床特征为高血糖、脱水、血浆

糖尿病并发症包括哪些

糖尿病并发症包括哪些 糖尿病并发症包括哪些疾病呢?在临床上,糖尿病并发症是患者长期处于相对高血糖状态而引起的血管病变和神经病变。反应在器官上的疾病主要有:糖尿病足病、眼病、心脏病、脑病、肾病。糖尿病并发症已经成为导致糖尿病患者死亡、痛苦以及花费最大的主要因素,防治糖尿病并发症成为治疗糖尿病的核心和重点。 在糖尿病引起的血管病变当中,实际都是对应器官的血管粥样硬化病变,只是肾、眼、足病是以微小血管为主,脑、心脏病是以中血管为主,但其病理基础都是动脉粥样硬化。由彩超检查可以发现,病史较长的糖尿病友(5年以上)血管可见葡萄粒患状附壁斑块。逐步形成血栓,引起血流变减小或断流,从而导致器官发生病变。 大部分糖尿病患者在发病初期没有“三多一少”的症状,而是以“身倦乏力、体虚多汗”为主(即气虚的表现),中医认为:脾主四肢肌肉,四肢疲倦、萎蘼不振则是脾虚所致。西医讲糖尿病是胰岛功能损伤所致,就是中医的脾胃运化功能障碍才会导致痰湿内生,体胖、腹大、血糖升高。中医无胰,胰附于脾,健脾补气即是调理胰脏功能,气盛则帅血有力,阳盛则温煦肢体,寒散则血脉得通。 “益气温阳”理论认为:气虚是前期症状,阳衰是并发症阶段,并发症几乎涉及到了人体的各个脏器,为“百病之源”。根据这一认

识把糖尿病分成七种类型: (1)、普通型糖尿病(气虚脾弱); (2)、糖尿病合并贫血(气阴两虚); (3)、糖尿病合并高血尿酸(气虚夹热); (4)、糖尿病合并高血脂、脂肪肝(气虚夹痰); (5)、糖尿病合并心脏病(气虚夹瘀); (6)、糖尿病合并肾病、阳萎(阳气不足); (7)、糖尿病合并高血压(气虚夹郁)。 针对不同类型的糖尿病,运用“糖尿病真菌类中药疗法”进行治疗,经过多年的临床验证,通过口服真菌类中草药植物提取剂,已使数以万计的糖尿病患者摒弃了西药降糖的副作用,不仅能使血糖下降,而且血压平稳、血脂正常,有效地控制和延缓糖尿病各种并发症的发生,避免口服降糖药或胰岛素使用不当而造成的低血糖的现象的发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