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医药业务考核制度

中医药业务考核制度

中医药业务考核制度
中医药业务考核制度

故医政【2015】 6 号

**县医院

临床科室及管理人员中医药业务考核

制度

为加强医疗质量安全管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率,以及进一步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为群众提供更加优质的诊疗服务,现结合医院实际情况,制定临床科室中医药业务考核制度如下:

一、以医疗质量可持续发展为方向,以医疗质量安全管理为重点。

我院是一所县级综合二甲医院,承担着本县区绝大部分及周边县区部分群众的诊疗服务工作,医疗质量安全是我院立身之重,可持续发展是我院立身之本。

1、新入院临床科室医务人员必须参加岗位培训,了解医院相关规章制度。

2、医院行政或非行政的医疗质量管理人员要注意与时俱进,通过不拘形式的学习提升自己的管理水平,不断更新并完善中医药业务知识。

3、临床科室管理人员督导新入院西医临床医务人员及时自觉学习《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中成药)》。

二、持续发扬西医临床联用中成药制剂的治疗优势的同时,务必保障医疗安全。

中成药是以中草药为原料,经制剂加工制成各种不同剂型的中药制品,包括丸、散、膏、丹各种剂型。是我国历代医药学家经过千百年医疗实践创造、总结的有效方剂的精华。一般来讲,良好的安全性是中成药的优点之一,但前提是要做到药证相符,使用时需要遵循中医辨证理论,但西医临床医务人员往往仅凭说明书中的“功效”或“适应征”用药,为医疗安全埋下极大隐患。

1、科室做好新入院临床医务人员的“传、帮、带”工作;高年资住院医及以上职称医务人员必须了解本科室常用中成药的使用说明。

2、临床科室管理人员定期但不拘形式考核临床医务人员的中成药使用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沟通解决,必要时向分管院长上报。

3、考核结果酌情计入年度科室评选。

三、加强中西医合作,将中医特色服务拓展到医院各临床科室,使患者在综合医院接受西医服务的同时也能够享受到安全、有效、及时、方便的中医服务。

中医是研究人体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诊断和防治等的一门学科,是一个完整的具有极其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的理论体系,经历清末国运衰弱西医东渐一百余年的沉寂,如

今中医在许多疾病诊疗上发挥的西医无可比拟的优势已渐渐为人熟知。

1、高年资住院医师及以上职称医务人员要明确中医在本科室常见病多发病的治疗优势,并在此基础上主动向中医科请求会诊或转诊。

2、临床科室管理人员经常深入各临床科室,通过翻阅病历、查看会诊记录等形式了解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沟通解决。

四、做好中医药文化宣传及建设。

我院是一所综合医院,要做到“西医中医两手抓,两手都要硬”。在完善中医科中药房煎药室等科室的行为规范体系基础上,继续加大中医药文化宣传和管理工作。

**县医院医务科

2015年12月20日

中西医结合科工作制度、规章制度、岗位制度及说明书

中西医结合科工作制度、规章制度、岗位制度及说明书

一、中西医结合科工作制度 1、工作人员必修坚守岗位、衣帽整洁,保持诊室清洁卫生,维护良好候诊秩序,加强健康教育。 2、严格执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的相关法律法规及制度。 3、认真执行保护性医疗制度,热情对待每例患者,做到诊断细心,诊治精心,有问必答,态度和蔼。 4、正规书写病历、处方,字迹清楚,登记正确,资料完整。 5、加强业务学习,努力提高技术素质,不断总结经验,提升单位的业务威望。 6、严格执行公费医疗制度,杜绝大方、奇方、人情方。 7、严格遵守医德规范和各项规定,坚决杜绝有损单位、病人利益的不良行为。 8、严格执行卫生部处方管理及书写办法,中西药品分别开写处方。 9、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防止院内感染。 10、加强优质服务,杜绝医疗缺陷。 11、坚持卫生打扫制度,保持科室整洁、卫生。

二、中西医结合科规章制度 一、应以继承、发掘、整理、提高祖国医学遗产为宗旨,积极搞好门诊和病房工作。 二、患者的入院、出院、饮食、护理均由中医决定。诊断、治疗以中医方法为主,必要时可请西医协助。 三、中医可按病员病情签署诊断、病假、死亡等有关医疗证明。根据理、法、方、药的原则,认真书写中医或中西医结合病历(包括门诊病历)。病历记载要完整、准确、整洁,要签全名。 四、对于年老、经验丰富的中医,应配备水平较高的青、壮年中医或西学中医师,作为助手,继承并整理其学术经验,积极开展中医的科研工作。 五、承担中医和西医学习中医的教学工作,认真带好进修、实习人员,定期开展中医学术活动。 六、积极采集民间土、单、验方,进行整理、筛选、验证,对确有疗效的要推广应用。 七、积极弘扬中医的特长,如针灸、推拿、正骨、男科、妇科、皮肤科等,设专科门诊方便群众就医。 八、院外处方,原则上不转抄,只能供参考。医师未见患者,一概不得开处方和抄方。

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工作制度与流程

老年人中医药健康管理工作制度 一、每年为老年人提供1次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内容包括中医体质辨识和中医药保健指导。 (一)、按照老年人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记录表前33项问题采集信息,根据体质判定标准进行体质辨识,并将辨识结果告知服务对象。 (二)、根据不同体质从情志调摄、饮食调养、起居调摄、运动保健、穴位保健等方面进行相应的中医药保健指导。 二、开展老年人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可结合老年人健康体检和慢病管理及日常诊疗时间。 三、开展老年人中医体质辨识工作的人员应当为接受过老年人中医药知识和技能培训的卫生技术人员。开展老年人中医药保健指导工作的人员应当为中医类别执业(助理)医师或接受过中医药知识和技能专门培训能够提供上述服务的其他类别医师(含乡村医生)。 四、要加强与村(居)委会、派出所等相关部门的联系,掌握辖区内老年人口信息变化。 五、要加强宣传,告知服务内容,使更多的老年人愿意接受服务。 六、每次服务后要及时、完整记录相关信息,纳入老年人健康档案。

老年人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流程

0~6岁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工作制度 一、在儿童6、12、18、24、30、36月龄时对儿童家长进行儿童中医药健康指导,具体内容包括: (一)、向家长提供儿童中医饮食调养、起居活动指导; (二)、在儿童6、12月龄给家长传授摩腹和捏脊方法;在18、24月龄传授按揉迎香穴、足三里穴的方法;在30、36月龄传授按揉四神聪穴的方法。 二、开展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应当结合儿童健康体检和预防接种的时间。 三、开展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的人员应当为中医类别执业(助理)医师或接受过儿童中医药保健知识和技能培训能够提供上述服务的其他类别医师(含乡村医生)。 四、要加强宣传,告知服务内容,提高服务质量,使更多的儿童家长愿意接受服务。 五、每次服务后要及时记录相关信息,纳入儿童健康档案。

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和提高中医临床疗效的鼓励和考核制度01

xx县中医医院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和提高中医疗效的鼓励和考核制度 为进一步加强医院中医药内涵建设,坚持以中医药为主的办院方向,保持和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提高临床疗效和学术水平,把我院建成功能完善、中医药特色突出的二级甲等中医医院,结合本院实际情况,特制订本制度。 一、确定我院以中医药为重点方向,创建中医药和谐发展环境。 1、制定医院中长期发展规划要以中医药特色发展为方向,明确以中医药为发展目标。今后年度工作计划要以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制定具体措施和方案。 2、今后医院管理体系中必须建立有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的鼓励考核制度。 二、加强中医药人才培养,有计划配备中医药人才。 1、优化卫生技术人员结构,按计划配备充足的中医药人员,今后我院引进主要以中医药为主的技术人员,现有进修学习人员主要安排到上级中医医院进修学习,争取在规划内使中医类别执业医师、含执业助理医师,占执业医师比例大于60%,中药技术人员比例大于60%,护理人员系统接受中医药知识和技能岗位培训,培训时间不少于50学时。 2、定期组织医、护、药人员进行中医基础理论和基本

技能培训,并熟练掌握各种技能。 3、现有领导班子成员认真学习中医药知识,参加中医药管理培训,医院主要负责人,业务管理领导和医务、护理、药剂、教学等部门的主要负责人经过中医药政策、中医药知识和管理知识的系统培训。对参加中医药学历提高学习的人员,给予一定的补助和奖励。 三、鼓励中医药项目的开展 1、制定常见病及中医优势病种的疗效及中医药特色进行年度分析、总结和评估,并制定改进措施。 2、积极鼓励开展医技项目、中医诊疗技术项目,采用非药物中医治疗方法如针灸、推拿、理疗等,提高其中的绩效分配比例,中药处方、饮片、成药、绩效工资比例与西药处方提高5%。 四、抓好重点科室建设 1、制定并实施专科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建设发展规划、工作计划。确定2个以上重点病种的专科常见病及重点病种的中医诊疗方案,对中医治疗方法的临床疗效进行评价。重视专科学术经验继承,加强专科人员培养、教育、使用。 2、制定常见病及重点病种的中医诊疗方案,对中医治疗方法和临床疗效进行评价,分析中医治疗的难点并提出解决难点的思路和措施。 3、加强我院重点学科带头人培养工作。

公共卫生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项目实施方案

公共卫生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项目 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发挥中医药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中的作用,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的《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技术规范》及《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第三版》要求,结合我辖区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项目目标 通过实施老年人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项目,对辖区老年人开展中医体质辨识和一般体格检查,根据检查结果提供中医健康状态评估,给予中医保健健康指导,并对其进行定期随访。通过普及老年人中医养生保健知识与方法,倡导科学生活方式和习惯,提高自我保健能力及水平,使老年人普遍享有优质的中医健康指导服务。预防疾病,促进健康,提高中医药服务满意率和知晓率。 二、项目内容 (一)项目范围:辖区内65岁以上老年人。 (二)组织实施 1、中医药健康宣教 积极开展中医药健康教育知识进农村、进家庭、进学校活动,其中中医药内容不少于40%。各级医疗机构设有固定的中医药健康教育

宣传阵地,基层医疗机构能提供不少于6种有中医药内容的健康教育文字资料,播放不少于2种有中医药内容的音像资料。通过印制健康教育资料、播放音像资料、制作宣传栏、开展讲座和咨询活动等,对中医药基本理念、养生文化以及老年人中医养生保健进行健康宣教。

2、开展中医体质辨识,进行中医健康指导 每年为辖区65岁及以上老年人提供一次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内容包括中医体质辨识和中医药保健指导。按照老年人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记录表前33项问题采集信息,根据体质判定标准进行体质辨识,并将辨识结果告知服务对象。根据不同体质和健康状态提供中医养生保健和疾病防治等健康指导,并记录在健康档案中,指导内容包含三方面的内容:1、常用养生保健方法,包括心理调摄、饮食调养、起居调摄、运动保健等;2、中医体质辨识及保健要点;3、老年人常见病症的预防保健,如高血压、糖尿病、腰腿痛、失眠、便秘、健忘、耳鸣、尿频等。 三、管理措施 (一)组织领导 开展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中医药服务项目,关系着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成效,关系着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关系着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卫生院要加强中医科建设,强化村卫生室中医药服务功能。确定专人负责项目的执行、宣传、动员和质量控制的具体工作,指导村级卫生室具体实施项目工作,并承担老年人健康体检中相关辅助检查等工作,对行动不便、卧床居民提供上门服务;开展健康指导、随访等工作,及时将相关信息纳入健康档案。各村卫生室要熟悉服务项目要求,掌握技术操作规范。负责收集、登记辖区内服务对象人口信息、告知服务内容、预约服务时间,不断提高中医药服务水平。

中医科医疗质量管理制度

中医科医疗质量管理制度 1、医疗质量是医院管理的核心内容和永恒的主题,医院必须把医疗质量放在首位,把质量管理是不断完善、持续改进的过程,要纳入医院的各项工作。 2、医院要建立健全医疗质量保证体系,即建立院、科二级质量管理组织,职责明确,配备专(兼)职人员,负责质量管理工作。 2.1 医院设置的质量管理与改进组织(例如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病案管理委员会、药事管理委员会、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输血管理委员会)要与医院功能任务相适应,人员组成合理,职责与权限范围清晰,能定期召开工作会议,为医院质量管理提供决策依据。 2.2 院长作为医院医疗质量管理第一责任人,应认真履行质量管理与改进的领导与决策职能;其它医院领导干部应切实参与制定、监控质量管理与改进过程; 2.3 医疗、护理、医技职能管理部门行使指导、检查、

考核、评价和监督职能。 2.4 临床、医技等科室部门主任全面负责本科室医疗质量管理工作。 2.5 各级责任人应明确自己的职权和岗位职责,并应具备相应的质量管理与分析技能。 3、院、科二级质量管理组织要根据上级有关要求和自身医疗工作的实际,建立切实可行的质量管理方案。 3.1 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方案是全面、系统的书面计划,能够监督各部门,重点是医疗、护理、医技科室的日常质量管理与质量的危机管理, 3.2 质量管理方案的主要内容包括:建立质量管理目标、指标、计划、措施、效果评价及信息反馈等,加强医疗质量关键环节、重点部门和重要岗位的管理。 4、健全医院规章制度和人员岗位责任制度,严格落实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的核心制度: 4.1 核心制度包括首诊负责制度、三级医师查房制度、分级护理制度、疑难病例讨论制度、会诊制度、危重患者抢

鼓励使用中医药考核及奖励制度

关于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和提高中医临床疗效的 鼓励和考核制度 为进一步加强卫生院中医药内涵建设,坚持以中医药并重的办院方向,保持和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提高临床疗效和学术水平,把我院建设成功能完善、中医中药特色突出的中西医结合卫生院,我院依照卫生院中长期发展规划,及中医馆评价标准及评估细则和实施方案,特制定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和提高中医临床疗效的鼓励和考核制度: 一、确定我院以中医中药并重的发展方向,创建中医中药和谐发展环境 (一)制订发展规划要以中医中药特色发展方向,明确以中医中药发展目标。今后年度工作计划要以发挥中医药特色、中西医结合优势的具体措施和方案。 (二)今后医院管理体系中必须建立有发挥中医中药特色优势的鼓励和考核制度,科室综合考核目标责任制、绩效考核中将以发挥中医药特色、中西医结台优势作为重要指标。

二、加强中医中药人才培养,有计划配备的中医中药人才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中医医院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加强人员配备的通知,国中医药函[2009]148 号文件要求,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加强专业队伍建设。 (一)优化卫生技术人员结构,按计划配备充足的中医药人员。今后我院引进主要以中医、中西医结合为主的卫生技术人员,现有进修学习人员主要安排到上级中医医院进修学习,争取在今后使中医类别执业医师(含执业助理医师)占执业医师比例大于20% (二)定期组织医、护、药人员进行中医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培训,并熟练掌握各种技能。要求我院全体护理、药学人员系统学习中医中药理论基础知识,提高中医护理工作技能。 (三)根据我院实际,积极争取参加“西学中”培训项目,并要求现有领导班子成员,认真学习中医知识,参加中医管理培训教材。医院主要负责人、业务管理领导和医务、护理、药剂主要负科室责人积极参加中医

中医科规章制度诊疗规范

阜宁县罗桥镇卫生院中医工作制度 1. 认真贯彻执行国家中医药政策及法律法规,做到依法执业、文明行医。 2. 设立中医管理科,建立中医科,开设中医特色专科(专病),有专(兼)职人员负责中医药管理工作。 3. 建立中医工作台帐,健全中医药工作制度。中医工作年初有计划,工作有记录,半年有检查,年终有总结。 4. 运用中医理、法、方、药诊疗方法,以及针灸、推拿、火罐、敷贴、刮痧、熏洗、穴位注射、热熨等中医适宜技术处理农村常见病、多发病和慢性病。 5. 制定中医药人才培养规划,定期组织中医药业务学习,做好中医药人员岗位培训、学历教育和继续医学教育。 6. 根据理、法、方、药的原则,定期开展中医药医疗质量与医疗文书书写规范的检查与评审,不断提高中医药服务质量。 8. 加强中医药信息化建设,做好中医药相关信息的收集、汇总和上报工作。 9. 承担村卫生站的中医药业务指导和技术培训。指导乡村中医药人员自采、自种、自用中草药。

10. 继承并整理名老中医药师学术经验,积极采集民间土、单、验方及独特疗法加以整理、筛选、验证,对确有疗效的要推广应用。 中医管理科工作制度 1. 认真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执业医师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护士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条例》、《中医医疗机构管理办法》及国家、省、市制定的中医药方针、政策和法规。 2.拟定本单位中医、中药及中西医结合发展计划,制定和完善中医药工作制度、职责和医疗服务规范。 3.指导、监督医院及村(社)卫生站中医药工作,定期开展医疗、护理、药品质量和服务质量督查。 4. 制定本单位中医药人才培养规划,组织中医药成人教育、继续教育、临床岗位培训和师承工作; 5. 倡议中医“治未病”理念,积极开展中医预防保健服务; 6. 组织指导医院中医药科学研究、技术开发工作,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 7. 积极参与医疗卫生体制改革。组织实施中医药操作规程和技术标准;

最新中医药健康管理实施方案

目实施方案为进一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发挥中医药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中的作用,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卫计委财政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做好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的通知,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的《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技术规范》要求,结合我院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项目目标 通过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及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活动,向老年人及儿童家长普及中医基本知识与养生保健技术,增强居民的健康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促使人们自觉采纳有益于健康的起居、饮食,增强体质,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提高中医药服务满意率和知晓率。 1、65岁以上老年人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率≥30% 2、0—6岁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率≥40% 3、孕产妇中医药健康指导服务率≥50﹪ 4、高血压、Ⅱ型糖尿病患者中医药健康指导服务率≥60% 二、范围和对象 范围:全镇各村及居委会 对象:辖区内居住的所有65岁老年人和0—36月儿童、孕产妇、高血压患者、Ⅱ型糖尿病患者 三、项目内容 1、65岁以上老年人中医健康管理 每年对65岁及以上老年人提供1次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内容包括中医体质辨识和中医药保健指导。中医药健康根据体质判定标准进行体质辨识,并将辨识结果告知服务对象。根据不同体质从情志调摄、饮食调养、起居调摄、运动保健、穴位保健等方面进行相应的中医药保健指导,建议定期进行中医复检;对所有老年居民告知日常的心理调摄、饮食调养、起居调摄、运动保健等养生保健方法,并记录在健康档案中。 2、0—6岁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 在儿童6、12、18、24、30、36月龄时对儿童家长进行儿童中医药健康指导,具体内容包括:向家长提供儿童中医饮食调养、起居活动指导。在儿童6、12 月龄给家长传授摩腹和捏脊方法;在18、24月龄传授按揉迎香穴、足三里穴的方法;在30、36月龄传授按揉四神聪穴的方法。 3、孕产妇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

中医科临床医疗质量考核评分表.2016年 doc

中医科临床医疗质量考核评分表科室:科室签字:2016年2月 项目考核内容分值考核标准及方法考核 情况 扣 分 医疗质量(12) 核心 制度 知晓 程度 落实 情况 0.1 三级医师查房制度(体现中医特色) 是□否 □ 0.6 首诊负责制度(中医) 是□否 □ 0.6 查对制度(中医) 是□否 □ 0.1 交接班制度(中医) 是□否 □ 0.6 会诊制度,抽查外出会诊记录(中医) 有中医与西医临床科室的会诊、转诊制 度,抽查外出会诊记录,请进来医师会 诊记录,留存会诊医师的资质, 是□否 □ 是□否 □ 中医中药的安全使用(中 医) 0.9 严格掌握中医中药的安全使用,严格掌 握适应症及禁忌症 是□否 □ 医疗质量控制实施 (中医) 0.6 通过科间会诊,开展眼科、耳鼻喉科疑 难危急重症的病情评估,制定适宜的诊 疗方案。 是□否 □ 0.3 通过科间合作,把中医药服务拓展到西 医临床科室。参与多学科综合门诊诊疗 工作。 是□否 □ 0.6 科室成立质量管理小组,有中医医疗质 量与安全控制指标 是□否 □ 0.3 中医医疗质量与安全控制方案 是□否 □ 0.6 中医医疗质量与安全控制评价考核制度 是□否 □ 0.6 有质量改进措施,开展质量管理与持续 改进活动。 是□否 □ 实施操作记录 (中医) 0.3 在门诊病历中记录实施治疗项目及注意 事项 是□否 □ 尊重患者的隐私 (中医) 0.6 对患者实施治疗时实施保护性治疗和沟 通 是□否 □ 设备使用(中医) 1 熟悉本科室各项治疗设备的性能及操作 规范,严禁违规操作 是□否 □ 掌握治疗及操作的适应症 及禁忌症(中医) 1 严格掌握各类治疗及有创操作的适应症 及禁忌症,杜绝发生患者的灼伤、电击 伤等其他损伤。 是□否 □指令性工作(中医)0.6 指令性工作完成情况 是□否 □急救能力 1 结合中医科特点,建立各项应急预案,做到人 人知晓 是□否 □ 1 参加医院培训,熟练掌握心肺复苏急救 技术 是□否 □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上报 (中医) 0.6 医疗安全不良事件处理及时、登记上报 及时,无隐瞒。 是□否 □

中医药业务考核制度

故医政【2015】 6 号 **县医院 临床科室及管理人员中医药业务考核 制度 为加强医疗质量安全管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率,以及进一步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为群众提供更加优质的诊疗服务,现结合医院实际情况,制定临床科室中医药业务考核制度如下: 一、以医疗质量可持续发展为方向,以医疗质量安全管理为重点。 我院是一所县级综合二甲医院,承担着本县区绝大部分及周边县区部分群众的诊疗服务工作,医疗质量安全是我院立身之重,可持续发展是我院立身之本。 1、新入院临床科室医务人员必须参加岗位培训,了解医院相关规章制度。 2、医院行政或非行政的医疗质量管理人员要注意与时俱进,通过不拘形式的学习提升自己的管理水平,不断更新并完善中医药业务知识。 3、临床科室管理人员督导新入院西医临床医务人员及时自觉学习《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中成药)》。

二、持续发扬西医临床联用中成药制剂的治疗优势的同时,务必保障医疗安全。 中成药是以中草药为原料,经制剂加工制成各种不同剂型的中药制品,包括丸、散、膏、丹各种剂型。是我国历代医药学家经过千百年医疗实践创造、总结的有效方剂的精华。一般来讲,良好的安全性是中成药的优点之一,但前提是要做到药证相符,使用时需要遵循中医辨证理论,但西医临床医务人员往往仅凭说明书中的“功效”或“适应征”用药,为医疗安全埋下极大隐患。 1、科室做好新入院临床医务人员的“传、帮、带”工作;高年资住院医及以上职称医务人员必须了解本科室常用中成药的使用说明。 2、临床科室管理人员定期但不拘形式考核临床医务人员的中成药使用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沟通解决,必要时向分管院长上报。 3、考核结果酌情计入年度科室评选。 三、加强中西医合作,将中医特色服务拓展到医院各临床科室,使患者在综合医院接受西医服务的同时也能够享受到安全、有效、及时、方便的中医服务。 中医是研究人体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诊断和防治等的一门学科,是一个完整的具有极其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的理论体系,经历清末国运衰弱西医东渐一百余年的沉寂,如

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实施方案 ()

董家营镇中心卫生院中医药健康管理项目 实施方案 (2016年) 2016年1月

董家营镇2016年 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项目实施方案 为进一步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发挥中医药在基本公共卫生服务中的作用,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卫计委财政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做好2013年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工作的通知》精神,根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印发的《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技术规范》(国卫基层发[2013]7号)要求,结合我镇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项目目标 通过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及多种形式的健康教育活动,向老年人及儿童家长普及中医基本知识与养生保健技术,增强居民的健康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促使人们自觉采纳有益于健康的起居、饮食,增强体质,消除或减轻影响健康的危险因素,预防疾病,促进健康,提高中医药服务满意率和知晓率。 1、老年人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率≥90% 2、0—36月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率≥90% 二、范围和对象 范围:全镇22个行政村。 对象:辖区内居住的所有65岁老年人和0—36月儿童。 三、项目内容 (一)老年人中医健康管理 每年为辖区65岁及以上老年人提供1次中医药健康管理服

务,内容包括中医体质辨识和中医药保健指导。按照老年人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记录表前33项问题采集信息,根据体质判定标准进行体质辨识,并将辨识结果告知服务对象。根据不同体质从情志调摄、饮食调养、起居调摄、运动保健、穴位保健等方面进行相应的中医药保健指导,建议定期进行中医复检;对所有老年居民告知日常的心理调摄、饮食调养、起居调摄、运动保健等养生保健方法,并记录在健康档案中。 (二)0—36岁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 在儿童6、12、18、24、30、36月龄时对儿童家长进行儿童中医药健康指导,具体内容包括:向家长提供儿童中医饮食调养、起居活动指导。在儿童6、12月龄给家长传授摩腹和捏脊方法;在18、24月龄传授按揉迎香穴、足三里穴的方法;在30、36月龄传授按揉四神聪穴的方法。 四、管理措施 (一)组织领导 董家营镇中心卫生院成立“董家营镇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项目”工作领导小组及技术小组。 (1)领导小组 组长:王锋 副组长:张耿华 成员:雷勇、高振、谢婷、方侠、张蕊、陈昕玥、刘文文

中医院医疗质量持续改进记录本

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改进 记录表 科室: 年度: 2013年 医疗质量持续改进记录表填写要求 1、科室成立以科主任为组长的医疗质量管理小组,并设有专职质控员。 2、本医疗质量持续改进记录表由科主任负责,质控员负责填写。 3、每年度科室要制订医疗质量持续改进计划及医疗质量控制指标。 4、科室根据医院的医疗质量控制重点内容制订每月医疗质量控制重点内容。 5、日常科室医疗质量持续改进记录表要求每月至少检查一次,并做好记录,根据存在问题制订整改措施,并对整改措施进行效果评价,由科主任审阅后签字负责。 6、每月底对科室质量控制情况进行认真总结,填写每月医疗质量控制总结,科主任签字后交医务科审查。 7、每年底对本年度科室医疗质量控制情况进行总结。 科室医疗质量管理小组成员及职责分工 科室医疗质量管理小组成员:

组长: (科室主任) 成员;(护士长)、(其他) 质控员:(科室主任)(兼) 科室医疗质量管理小组职责: 科室医疗质量管理小组负责科室医疗质量管理,制定科室医疗质量管理措施和考核办法,督促医务人员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诊疗规范,对科室的医疗质量进行检查和考核。科室主任是科室质量管理的第一责任人。 具体职责分工: 主任:对科室的医疗质量负总责,兼病历质控。 医师:负责对科室的医疗质量进行检查和考核。 护士长:负责对护理质量进行检查和考核。 2013年度科室质量控制计划 一、需要改进的内容 (一)医疗制度、医疗技术 1.重点抓好医疗核心制度的落实:首诊负责制度、三级医师查房制度、疑难危重病例讨论制度、会诊制度、危重患者抢救制度、分级护理制度、死亡病例讨论制度、交接班制度、病历书写规范、查对制度、抗菌药物分级管理制度、知情同意谈话制度等。 2.加强医疗质量关键环节的管理。 3.加强全员质量和安全教育,牢固树立质量和安全意识,提高全员质量管理与改进的意识和参与能力,严格执行医疗技术操作规范和常规。 4.加强全员培训,医务人员“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必须人人达标。 (二)病历书写 1.《病历书写规范》的再学习和再领会,《住院病历质量检查评分表》讲解和学习; 2.病历书写中的及时性和完整性,字迹的清楚性; 3.体检的全面性和准确性; 4.上级医生查房的及时性和记录内容的规范性; 5.日常病程记录的及时性和完整性(包括上级医生的医疗指示,疑难危重病人的讨论记录,危重抢救病人的抢救记录,重要化验、特殊检查和病理结果的记录和分析,会诊记录、死亡记录和死亡讨论记录等); 6.治疗知情同意记录的规范性(包括住院病人72小时内知情同意谈话记录,特殊检查、治疗的知情同意谈话记录,医保患者自费<特殊>药品和器械知情同意谈话记录等); 7.治疗的合理性(特别是抗精神病药及抗生素的使用、更改、停用有无记录和药物的不良反应有无报告和记录,处方〈包括精神、麻醉处方〉的合格率等); 8.归档病历是否及时上交,项目是否完整; (三)护理及医院感染管理 1.各班职责落实情况; 2.基础护理符合率及并发症发生率;

中医(中西医结合科)工作制度与岗位职责

中医(中西医结合)科 工作规范 1、严格遵守医院各项规章规范和各项操作规程,执行医院休、请假等规范,工作时间不准擅自离岗。 2、对伤残病人,行动困难或卧床患者,应坚持床边会诊及治疗,急病人之所急,帮病人所需,以极大的爱心,最大限度的帮助他们恢复身心健康。 3、坚持周会规范,贯彻医院工作方针。加强精神文明建设,拒收红包,不开大处方,不欺瞒病人。加强科室各室间的协作,同志间的团结,以大局为重,不搞小团体。 4、坚持专业学习规范,定期组织业务交流,专人主讲,提出新问题,总结新方法,制定新的操作方案,以患者为本,不断提高科室医技人员业务水平。 5、加强安全生产意识,消除火、电隐患,各治疗室明确责任人,出现意外事故,按医院奖惩条例追究当事人和责任人的责任。 运动治疗室工作规范 1、凡需运动治疗患者,由康复科医生填写治疗申请单。 2、运动治疗室的工作人员根据患者疾病的特点和患者的具体情况,制订合适的运动治疗方案。 3、对患者的功能状况进行定期评估,并做好详细记录,以确定患者的问题,拟定治疗目标修正及治疗方案。 4、在治疗过程中要密切观察、了解患者的情况和反应,并向患者交待注意事项和自我观察的方法,取得患者的合作。 5、管理好运动治疗室的普通装备及功能训练器械,经常维修、保养、确保治疗安全。 6、运动治疗室工作人员要不断吸取国内外先进的治疗技术和方法,以提高我们的治疗水平。 7、保持治疗室清洁,不得在治疗室内吸烟、喧哗。 理疗室工作规范 1、凡需理疗患者,由接诊医生填写治疗申请单,经理疗科医生检查后,确定理疗种类与疗程。 2、理疗室技术人员应严格执行查对规范和技术操作规程,治疗前交待注意事项,治疗中细心观察,发现异常及时处理,治疗后认真记录。 3、对不能搬动的住院病人,治疗后认真记录。 4、疗程结束后,应及时作出小结,填好治疗卡并妥善保管,供临床观察总结疗效。需继续治疗时应与理疗医生联系、确定,因故中断治疗应及时通知理疗医生。

中医服务质量管理制度(新版)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精品文档 / Word文档 / 文字可改 中医服务质量管理制度(新版) Safety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production management. Safety and production are in the implementation process

中医服务质量管理制度(新版) 一、依据我院服务质量控制相关管理制度,为提高中医医疗保健服务质量,开展对中医医疗质量监督考核工作,制定本制度,发现问题及时整改,保障服务对象的利益与安全。 二、医务人员持证上岗,符合职业准入制度规范,遵守卫生法规。 三、各项服务操作严格按中医医疗服务操作规范实施,严禁试验性医疗。 四、落实中医医疗文书书写规范、病例讨论、首诊负责、交接班等制度。 五、新进人员须岗前培训,进行医疗卫生法规、部门规章制度、诊疗规范的学习。 六、科室人员定期学习,掌握中医常用医疗技术,学习掌握心肺复苏、吸氧、吸痰、简单伤口处理等常用急诊急救技术,学会处

理一些突发情况。 七、积极参加院里组织的职工技能大赛,提高职业技能。 八、定期组织对服务对象进行体质辨识与动态管理,发挥中医药治疗调理特长。 九、适时对医疗文书、医疗行为进行检查,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十、院里分管医务工作的行政管理人员和部门主任负责组织本部门相关人员的学习和考核,制定奖惩办法。 云博创意设计 MzYunBo Creative Design Co., Ltd.

中医药业务考核制度

中医药业务考核制度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故医政【2015】6号 **县医院 临床科室及管理人员中医药业务考核 制度 为加强医疗质量安全管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效率,以及进一步发挥中医药特色优势,为群众提供更加优质的诊疗服务,现结合医院实际情况,制定临床科室中医药业务考核制度如下: 一、以医疗质量可持续发展为方向,以医疗质量安全管理为重点。 我院是一所县级综合二甲医院,承担着本县区绝大部分及周边县区部分群众的诊疗服务工作,医疗质量安全是我院立身之重,可持续发展是我院立身之本。 1、新入院临床科室医务人员必须参加岗位培训,了解医院相关规章制度。 2、医院行政或非行政的医疗质量管理人员要注意与时俱进,通过不拘形式的学习提升自己的管理水平,不断更新并完善中医药业务知识。 3、临床科室管理人员督导新入院西医临床医务人员及时自觉学习《国家基本药物临床应用指南(中成药)》。

二、持续发扬西医临床联用中成药制剂的治疗优势的同时,务必保障医疗安全。 中成药是以为原料,经制剂加工制成各种不同剂型的制品,包括、、、各种剂型。是我国历代医药学家经过千百年医疗实践创造、总结的有效方剂的精华。一般来讲,良好的安全性是中成药的优点之一,但前提是要做到药证相符,使用时需要遵循中医辨证理论,但西医临床医务人员往往仅凭说明书中的“功效”或“适应征”用药,为医疗安全埋下极大隐患。 1、科室做好新入院临床医务人员的“传、帮、带”工作;高年资住院医及以上职称医务人员必须了解本科室常用中成药的使用说明。 2、临床科室管理人员定期但不拘形式考核临床医务人员的中成药使用情况,发现问题及时沟通解决,必要时向分管院长上报。 3、考核结果酌情计入年度科室评选。 三、加强中西医合作,将中医特色服务拓展到医院各临床科室,使患者在综合医院接受西医服务的同时也能够享受到安全、有效、及时、方便的中医服务。 中医是研究人体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诊断和防治等的一门学科,是一个完整的具有极其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的理论体系,经历清末国运衰弱西医东渐一百余年的沉

中医科门诊工作制度49085121

中医科门诊工作制度49085121 111一林红叶一霜染,一场秋雨一地寒。一栏落霞一处忧,一卷诗情一夕游。 一渡飞瀑半山下,一行白鹤越峰翔。一竿怅惘一蓑远,一船离愁一帆行。 一梦十年一回首,一丝垂纶一苇轻。一枕乡思黄花瘦,一雁独行一弓惊。 中医科门诊工作制度 一、中医科应以继承、发掘、整理、提高祖国医学遗产为宗旨,积极搞好门诊和病房工作。 二、中医科病员的入院、出院、饮食、护理均由中医决定。诊断、治疗以中医方法为主,必要时可请西医协助。 三、中医可按病员病情签署诊断、病假、死亡等有关医疗证明。根据理、法、方、药的原则,认真书写中医或中西医结合病历(包括门诊病历)。病历记载要完整、准确、整洁,要签全名。 四、对于年老、经验丰富的中医,应配备水平较高的青、壮年中医或西学中医师,作为助手,继承并整理其学术经验,积极开展中医的科研工作。 五、承担中医和西医学习中医的教学工作,认真带好进修、实习人员,定期开展中医学术活动。 六、积极采集民间土、单、验方,进行整理、筛选、验证,对确有疗效的要推广应用。 七、积极弘扬中医的特长,如针灸、推拿、拔罐、正骨、男科、妇科、皮肤科等,设专科门诊方便群众就医。 八、院外处方,原则上不转抄,只能供参考。医师未见患者,一概不得开处方和抄方。

九、对于特殊的煎药方法及服药时间,医师要向患者交代清楚,并在处方上注明。 十、中医治疗的住院患者,是否需要随诊,由会诊医师确定,并认真做好记录,定期随诊。各科中医随诊的患者,出院前三天经治医师通知随诊医师停开中药,以免造成浪费。 十一、在弘扬中医特长的同时,有选择地吸收和应用西医的成功经验,不断探索中西医结合治病的新路子。 辗转异地一衫泪,曾记当年一伞轻。西子湖畔一相逢,断桥一诺金山漫。 111一林红叶一霜染,一场秋雨一地寒。一栏落霞一处忧,一卷诗情一夕游。 一渡飞瀑半山下,一行白鹤越峰翔。一竿怅惘一蓑远,一船离愁一帆行。 一梦十年一回首,一丝垂纶一苇轻。一枕乡思黄花瘦,一雁独行一弓惊。 中医师(医士)工作职责 ,(在科主任领导下,运用中医理论。参加本科一定范围的医疗、教学、科研和技术培训工作。 ,(按时查房,随时掌握病员的病情变化,指导进行辩证论治。参加重危病人的抢救及死亡病员、医疗事故的讨论并提出初步处理意见。 ,(参加值班、门诊、会诊、出诊工作。 ,(主持有关的临床病案讨论及会诊。检查,决定病员出院,审签出(转)院病案。 ,(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应经常检查本病房的医疗护理质量。严防差错事故。与护士长共同负责搞好病房管理。 ,(组织本组医师学习并正确运用中医理论及先进科学技术,开展新技术、新疗法,进行科研工作,做好资料积累,及时总结经验。 ,(担任临床教学,指导进修、实习医师工作。

中医药健康管理制度和管理流程

老年人中医药健康管理工作制度 (一)老年人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对象:在本辖区居住半年以上年满65岁及65岁以上的常住居民。 (一)开展老年人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可结合老年人健康体检和慢病管理及日常诊疗时间。 (二)开展老年人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的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应当具备相应的设备和条件。有条件的地区应利用信息化手段开展老年人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 (三)开展老年人中医体质辨识工作的人员应当为接受过老年人中医药知识和技能培训的卫生技术人员。开展老年人中医药保健指导工作的人员应当为中医类别执业(助理)医师或接受过中医药知识和技能专门培训能够提供上述服务的其他类别医师(含乡村医生)。 (四)服务机构要加强与村(居)委会、派出所等相关部门的联系,掌握辖区内老年人口信息变化。 (五)服务机构要加强宣传,告知服务内容,使更多的老年人愿意接受服务。 (六)每次服务后要及时、完整记录相关信息,纳入老年人健康档案。 0~36个月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工作制度 (一)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对象为常住本辖区半年以上0——36月龄儿童。 (二)开展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应当结合儿童健康体检和预防接种的时间。 (三)开展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的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应当具备相应的设备和条件。 (四)开展儿童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的人员应当为中医类别执业(助理)医师或接受过儿童中医药保健知识和技能培训能够提供上述服务的其他类别医师(含乡村医生)。 (五)服务机构要加强宣传,告知服务内容,提高服务质量,使更多的儿童家长愿意接受服务。 (六)每次服务后要及时记录相关信息,纳入儿童健康档案。

-中医药工作制度

幸福社区服务中心国医堂 工作职责 一、在分管院长领导下,负责中医的日常工作。 二、制订中医工作计划、年度计划、撰写年度总结。 三、督导科室工作,发现问题及时向分管领导汇报。 四、认真填报中医工作台帐,按规定时间上报。 五、经常深入各科室,了解掌握工作情况。 六、做好创建资料的收集、整理、归档工作。 七、完成分管领导安排和交办的临时性工作任务。

主治中医师工作职责 一、在本科室主任领导和副主任中医师指导下,运用中医理论,参加本部(科)一定范围的医疗教学、科研和技术培训工作。 二、按时查房,随时掌握病员的病情变化,指导住院医师进行辩证论证,参加危重病人的抢救及死亡病员、医疗事故的讨论并提出初步处理意见。遇有重大问题及时向本部门主任或副主任中医师报告。 三、参加值班、会诊、出诊工作。 四、主持有关的临床病案讨论及会诊、检查,修改下级医师书写的医疗文件,决定病员出院,审签出(转)院病案。 五、认真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主管病员的主治中医师应经常检查本病区的医疗护理质量。严防差错事故,与护士长共同负责搞好病区管理。 六、组织本部门医师学习并正确运用中医理论及先进科学技术,开展新技术、新疗法,进行科研工作,做好资料积累,及时总结经验。 七、担任临床教学,指导进修,实习医师工作。

住院部中医师工作职责 一、在病区主任和主治中医师的领导下,协助病区主任做好各项业务和日常医疗工作。 二、带头执行各项规章制度和技术操作规程,严防差错事故发生。 三、积极参加病区疑难危重病人的会诊、抢救和治疗工作。 四、协助病区主任和主治中医师加强对进修、实习生的培训和日常管理工作。

中医科工作制度

中医科工作制度 一、严格遵守医院各项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 二、中医应以健康发掘、整理提高祖国医学遗产为宗旨,积极提 高中医诊疗工作。 三、中医病员的诊断、治疗根据理、法、方、药的原则,突出中 医的特点,按中医的理论辨症施治。 四、对特殊的煎药方法及服药时间(或饮食禁忌)医师要向患者 功家属交代清楚,并在处方上注明,处方签全名。 五、需要中医治疗的住院病人,是否需要随诊,由会诊医师确定,并认真做好记录,定期随诊。 六、在弘扬中医特长的同时,有选择地吸收和西医的成功经验, 不断探索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新思路。 七、院外处方原则上不能转抄,只能供参考,医师未见患者,一 律不得开处方和抄方。 八、承担中医和西医学中的教学工作,认真带好实习进修人员。 九、积极采集民间土、单、验方,进行整理筛选,验证,对确有 疗效的要推广应用。 十、积极弘扬中医特长,如针灸、推拿、正骨、男科、妇科、皮 肤科等。

中医科人员岗位职责 一、中医科主任 (一)管理职责: 1.在行政、业务对外工作中全权代表科室。做好科内、科间各种 关系的协调。 2.参加医院规定的相关会议,负责传达、贯彻会议精神,并督促 落实。 3.认真贯彻落实医院各项规章制度及医疗操作规程,及时进行检查 督促反馈。 4.制订本科室工作计划和业务发展规划及年度计划并组织实施、 监督检查。 5.领导本科人员的业务训练和技术考核,对本科人员提出升、调、奖、惩的意见。 6.负责科室的考勤和假期审批。统一安排安生出诊、会诊、值班 工作和进修、轮转、实习生的工作。 7.组织领导有关本科对挂靠医疗机构的技术指导工作、帮助基层医 务人员提高医疗技术水平。 8.对科室新药使用、仪器设施添置等提出申请。 9.支配使用科室基金。 (二)业务职责: 1.定时查房,共同研究解决重危疑难病例诊断治疗上的问题。 2.参加门诊、会诊、出诊,决定科内病员的转科、转院和组织临 床病例讨论。 3.运用国内、外先进经验指导临床实践,不断开展新技术,提高 医疗质量。 4.重视医疗文书资料管理,定期督察科内各级医师病历书写质 量,及时签阅。

老年人中医药健康管理工作制度

老年人健康管理工作制度 一、应设专(兼)职人员负责老年人健康管理工作。 二、制定年度工作计划,年终时写出总结。 三、按要求为辖区65岁及以上老年人进行登记管理并建立健康档案。 四、开展健康生活方式和健康状况评估:通过问诊及老年人健康状态自评了解其基本健康状况、体育锻炼、饮食、吸烟、饮酒、慢性疾病常见症状、既往所患疾病、治疗及目前用药和生活自理能力等情况。 五、体格检查:包括体温、脉搏、呼吸、血压、身高、体重、腰围、皮肤、浅表淋巴结、肺部、心脏、腹部等常规体格检查,并对口腔、视力、听力和运动功能等进行粗测判断。辅助检查。包括血常规、尿常规、肝功能(血清谷草转氨酶、血清谷丙转氨酶和总胆红素)、肾功能(血清肌酐和血尿素)、空腹血糖、血脂(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心电图和腹部B超(肝胆胰脾)检查。 六、告知居民健康体验结果并进行相应健康指导和干预措施。 1.对发现已确诊的原发性高血压和2型糖尿病等患者同时开展相应的慢性病患者健康管理。 2.对患有其他疾病的(非高血压或糖尿病),应及时治疗或转诊。 3.对发现有异常的老年人建议定期复查或向上级医疗机构转诊。 4.进行健康生活方式以及疫苗接种、骨质疏松预防、防跌倒措施、意外伤害预防和自救、认知和

情感等健康指导。 5.告知或预约下一次健康管理服务的时间。 七、老年人管理工作实行定期上报。 老年人中医药健康管理工作制度 一、每年为老年人提供1次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内容包括中医体质辨识和中医药保健指导。(一)、按照老年人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记录表前33项问题采集信息,根据体质判定标准 (二)、根据不同体质从情志调摄、饮食调养、起居调摄、运动保健、穴位保健等方面进行相应的中医药保健指导。 二、开展老年人中医药健康管理服务可结合老年人健康体检和慢病管理及日常诊疗时间。进行体质辨识,并将辨识结果告知服务对象。 三、开展老年人中医体质辨识工作的人员应当为接受过老年人中医药知识和技能培训的卫生技术人员。开展老年人中医药保健指导工作的人员应当为中医类别执业(助理)医师或接受过中医药知识和技能专门培训能够提供上述服务的其他类别医师(含乡村医生)。 四、要加强与村委会、派出所等相关部门的联系,掌握辖区内老年人口信息变化。

县中医院医疗质量管理方案

中医药医疗质量管理方案 一、目的 通过科学的质量管理,建立正常、严谨的工作秩序,确保医疗质量与安全,杜绝医疗事故的发生,发挥中医药特色与优势,促进医院医疗技术水平、管理水平不断发展。 二、目标任务 推行全面质量管理和缺陷管理,建立任务明确,职责权限相互制约、协调与促进的质量保证体系。使医疗质量管理工作达到科学、规范的良好运作状态。日常医疗护理活动做到工作制度化、法制化,操作常规化、程序化,行为规范化,设施标准化,努力提高工作质量及效率,避免医疗缺陷,杜绝医疗事故。 通过全面质量管理,使我院医疗质量保持国家三级甲等中医院水平。 三、健全质量管理及考核组织 1、成立院科两级质量管理组织 医院设立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由院长担任主任委员,分管院长担任副主任委员,成员由医务科、护理部、院感科、药剂科、医疗质控办及主要临床、医技科室主任组成。负责制定、修改全院的医疗护理质量管理目标及医疗质量考核标准,制定适合我院的医疗工作制度、诊疗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对医疗、护理、院感、药剂、教学、科研、病案的质量实行全面管理。负责制定与修改医疗事故防范与处理预案,对医疗事故(缺陷、差错)与纠纷进行调查、处理。负责制定、修改医疗质量管理奖惩办法,落实奖惩制度。 各临床、医技科室设立科室医疗质控小组,由科主任、护士长、质控医师、质控护师等人员组成。负责贯彻执行医疗卫生法律法规、医疗护理规章制度及技术操作规程,对科室医疗质量进行全面管理,定期检查和考核。 2、健全三级质量监督考核体系 成立医院医疗质量检查小组,由分管院长担任组长,医务科、护理部主任分别负责医疗组、护理组的监督考核工作。形成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医疗质量检查小组、科室医疗质控小组三级质量监督、考核体系。 3、建立医疗质量管理委员会、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药事管理委员会、病案管理委员会、输血管理委员会、医学伦理委员会、医疗废物管理委员会,分别负责相关事务的管理工作。 四、健全规章制度 1、逗硬执行以岗位责任制为中心内容的各项规章制度,认真履行各级人员岗位职责,严格执行各种诊疗护理技术操作规程、常规。 2、重点对下列关键性制度的执行进行监督检查: (1)首诊责任制;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