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颈椎牵引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颈椎牵引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颈椎牵引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颈椎牵引操作流程及评分标准

颈椎牵引操作流程及评分

标准

This model paper was revised by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on December 10, 2020

颈椎牵引操作流程

颈椎牵引操作规程

颈椎牵引操作规程 1、操作程序 (1)处方 1、牵引体位:根据患者病情和治疗需要选择坐位或仰卧位。 2、颈椎的角度:通常在中立位到30°颈屈位范围内,上颈段病变牵引角度可小些,下颈段病变牵引角度可大些。 3、应用模式:可选择持续牵引或间歇牵引。通常间歇牵引可使患者更为舒适些。 4、牵引力量:牵引力量的范围应是患者可以适应接受的范围。通常以患者体重的7%为牵引首次力量,适应后逐渐增加。常用的牵引力量范围在3-12kg。 5、治疗时间:大多数为10-30min。 6、频度和疗程:频度为1次/d或3-5次/周,疗程为3-6周。 7、其它的理疗:若在牵引治疗前或治疗中应用浅表热等物理因子,则应在牵引处方中予以注明。 (2)治疗操作 1、治疗前 1.1明确牵引首次重量。 1.2根据处方选择患者舒适、放松体位,如坐位、仰卧位等。 1.3根据处方确定患者颈部屈曲角度。 1.4牵引带加衬,使患者更为舒适,且使牵引力量作用于患者后枕部而非下颌部。 1.5将牵引带挂于牵引弓上。 2、治疗中 2.1设定控制参数:包括牵引力量、牵引时间、牵引方式、间歇牵引时的牵引、间歇时间及其比例。 2.2治疗调整:每次牵引后,可根据患者牵引后的症状、体征的改变,相应调整牵引体位、角度、力量和时间。 3、治疗后 3.1牵引绳完全放松、所有参数回零后关机;卸下牵引带。 3.2询问患者牵引效果及可能的不适,记录本次牵引参数,以作为下次治疗的依据, 2、注意事项: (一)患者须知 1、牵引前应取下耳机、助听器、眼镜等影响治疗的物品。 2、牵引中应尽可能使颈部及全身放松。

3、如果出现不良反应,应及时报告。 (二)工作人员须知 1、熟悉牵引装置的性能。 2、治疗时对患者状况作密切观察,预防不良反应。如有假牙的患者可将纱布卷放于上、下后牙之间;使用改良牵引带减少颞颌关节疼痛;合并腰椎病变者,牵引力量宜小,以避免产生腰椎疼痛。 3、对肌肉疼痛导致痉挛者,宜采用小剂量持续牵引,避免采用间歇牵引方式。

颈椎牵引技术基本操作

颈椎牵引技术基本操作 一、牵引的概念 用力学中作用和反作用的原理,通过重力的牵拉,作用于患肢,缓解骨折和脱位处软组织的紧张和回缩,使骨折或脱位复位,达到治疗目的。 二、牵引的目的 1、牵拉关节或骨骼,使脱位的关节或错位的骨折复位,并维持复位的位置。 2、牵拉固定关节,以减轻关节面所承受的压力,缓解疼痛,使局部休息。 3、治疗关节炎症等。 4、娇正畸形。 三、颈椎牵引疗法的适应症 用于各种颈椎病患,颈椎牵引的主要目的是拉伸紧张或痉挛的骨骼肌,并起着制动的作用,通过增加椎间隙和扩大椎间孔的作用,使颈椎的长度变长,牵引疗法用于某些压迫性疾患和颈椎疾患的治疗,如颈部肌肉疼痛导致的痉挛、颈椎退行性疾病、颈椎椎间盘突(膨)出、颈脊神经根受刺激或压迫、椎间关节囊炎、颈椎失稳症和环枢椎半脱位等。 四、禁忌症 颈椎及邻近组织的肿瘤、结核或血管损害性疾病、骨髓炎或椎间盘炎、颈段风湿性关节炎、严重的颈椎失稳或椎体骨折、脊髓压迫症、突出的椎间盘破碎、急性损伤或炎症在首次治疗后症状加重、严重的骨质疏松、颈椎病术后、未控制的高血压、严重的心血管疾病。 五、颈椎牵引疗法主要目的和作用 1、限制颈椎活动,减少负重,使病变组织水肿,充血减轻和消退。 2、牵引使头部肌肉松驰,解除痉挛,减轻椎间盘压力负荷,有利于膨出椎间盘得到恢复。 3、在牵引下,椎间孔增大,使神经根所受刺激和压迫得以减轻,也有利于神经组织与周围组织粘连的松解。 4、牵引使颈椎生理弧度恢复,有利于小关节功能恢复,也能使颈椎恢复

正常排列。 六、牵引 (一)、牵引的优点和分类 1、牵引的方式大致有三种:卧床牵引、坐位牵引和携带式牵引。 一般我们常采用仰卧位牵引,与其它几种牵引方法相比,其优点体现在:(1)、使脊椎后部结构间隙分离更大。 (2)、放松作用更明显。 (3)、可降低肌肉的紧张度。 (4)、可增加颈椎的稳定性。 (5)、可减少为克服头部重量所需要的牵引力。 (6)、可减少颈椎前部的解剖曲度。 2、根据时间卧床牵引又可以分为持续牵引和间断牵引两种: (1)、持续牵引:持续24h或更长时间,适用于颈椎骨折、脱位患者的固定,让患者保持安静,降低牵引重量; (2)、间断牵引:持续稳定的短时间(通常为半小时)和较大重量的牵引。如:颈椎疾患者。 (二)、颈椎牵引的重量 因为牵引的治疗作用主要制动,拉开椎体间使凸出的椎间盘退回去实际上做不到,所以牵引重量太大,枕颌部疼痛,牵引就无法坚持,故不用太大重量,卧床牵引2--5kg即够,坐位牵引因为要对抗头颅重量,则大概6--7.5kg重量,这具体要根据病情、体质﹑耐力予以酌情调整。 (三)、颈椎牵引的方法和步骤 1、处方 (1)、牵引体位:根据患者病情和治疗需要选择坐位或仰卧位。 (2)、颈椎的角度:通常在中立位到30°颈屈位范围内,上颈段病变牵引角度可小些,下颈段病变牵引角度可大些。 (3)、应用模式:可选择持续牵引或间歇牵引。通常间歇牵引可使患者更为舒适些。 (4)、牵引力量:牵引力量的范围应是患者可以适应接受的范围。通常

颈椎牵引的方法

颈椎牵引的方法 一操作程序: 1通常采用枕颌布带牵引法。轻症患者采用间断牵引,每日1~3次,每次1/2~1小时;重症者可行持续牵引,每日牵引6~8小时。牵引重量可自3~4公斤开始,年龄,体质强弱,颈部肌肉发育情况以及患者对牵引治疗的反应等,适当增加牵引重量和延长牵引时间。疗程:小重量牵引30次为一疗程。如果有效,可继续牵引1~2疗程或更长。两疗程之间休息7~10天。在进行牵引治疗的同时,若能配合其它治疗措施,可以提高疗效 2体位可采取坐位或卧位,为了方便,多取稳当的靠坐位,使颈部自躯干纵轴向前前倾约10°-3O°,避免过伸。要求患者充分放松颈部、肩部及整个躯体肌肉。牵引姿位应使患者感觉舒适,如有不适即应酌情调整。在椎动脉型患者前倾角宜较小,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宜取几近垂直姿位,忌前屈牵引 3如坐位牵引疗效不著,或患者症状较重或体弱不耐久坐时,可采用仰卧位牵引。用枕垫保持适当姿位,牵引重量一般为2-3kg。持续牵引2小时后休息15分钟,然后再作牵引,每天牵引总时间可达1O-14小时。 二颈椎牵引的注意事项: 1.根据病情,正确选择牵引方式,重量,角度及时间。 2.应向患者解释牵引的目的和意义,交待注意事项。 3.治疗前应检查牵引器,绳索及固定带是否牢固完好。 4.牵引结束时,应缓慢的写下牵引重量,取下固定物,休息15-30min在离去。 5.治疗中注意患者的反应,若有肩部不适,手麻加重,应调节牵引的重量或牵引的位置,若出现头晕恶心等应该立即停止牵引,检查原因并处理调整。 6.牵引时间:一般在15~20分钟。时间过长易造成肌肉和韧带静力性损伤。 7.体位:常用体位为坐位、仰卧位。仰卧位可使C4~C7椎间隙后部增宽更为明显,且颈部肌肉不用支持头部重量,得以舒适,角度亦易调节。坐位牵引位置不易稳定、角度变化亦小,但却有牵引无磨擦力的优点。 8.牵引方式:可分为持续性牵引和间歇性牵引。持续性牵引在整个过程中始终保持牵引力;间歇性牵引则在牵引过程中有几次牵引力的减小。年岁大、病情重者多选后者。 9.牵引的力量:牵引力量以达到颈椎椎间隙增大而不引起肌肉、关节损伤为目的。一般坐位2~3kg,卧位10kg左右。 10.颈椎的角度:颈椎屈曲位时的牵引可以使椎间隙和椎间孔增大,颈后软组织伸展,适用于颈椎病椎间隙狭窄和椎间孔变形的患者。屈曲15度是保持颈椎生理曲度变直而不出现反弓的最大角度,故前屈以不超过15度为宜。后伸位牵引适用于颈椎生理曲度改变的患者,目的在于恢复生理曲度正常。中立位牵引可用于各种类型,但针对性较差。

颈椎牵引的方法

颈椎牵引得方法 一操作程序: 1通常采用枕颌布带牵引法。轻症患者采用间断牵引,每日1~3次,每次1/2~1小时;重症者可行持续牵引,每日牵引6~8小时。牵引重量可自3~4公斤开始,年龄,体质强弱,颈部肌肉发育情况以及患者对牵引治疗得反应等,适当增加牵引重量与延长牵引时间。疗程:小重量牵引30次为一疗程、如果有效,可继续牵引1~2疗程或更长、两疗程之间休息7~10天。在进行牵引治疗得同时,若能配合其它治疗措施,可以提高疗效 2体位可采取坐位或卧位,为了方便,多取稳当得靠坐位,使颈部自躯干纵轴向前前倾约10°-3O°,避免过伸。要求患者充分放松颈部、肩部及整个躯体肌肉、牵引姿位应使患者感觉舒适,如有不适即应酌情调整、在椎动脉型患者前倾角宜较小,脊髓型颈椎病患者宜取几近垂直姿位,忌前屈牵引 3如坐位牵引疗效不著,或患者症状较重或体弱不耐久坐时,可采用仰卧位牵引、用枕垫保持适当姿位,牵引重量一般为2—3kg。持续牵引2小时后休息15分钟,然后再作牵引,每天牵引总时间可达1O—14小时。 二颈椎牵引得注意事项: 1。根据病情,正确选择牵引方式,重量,角度及时间、 2、应向患者解释牵引得目得与意义,交待注意事项、 3。治疗前应检查牵引器,绳索及固定带就是否牢固完好。 4。牵引结束时,应缓慢得写下牵引重量,取下固定物,休息15-30min在离去。 5.治疗中注意患者得反应,若有肩部不适,手麻加重,应调节牵引得重量或牵引得位置,若出现头晕恶心等应该立即停止牵引,检查原因并处理调整、 6.牵引时间:一般在15~20分钟。时间过长易造成肌肉与韧带静力性损伤、 7、体位:常用体位为坐位、仰卧位。仰卧位可使C4~C7椎间隙后部增宽更为明显,且颈部肌肉不用支持头部重量,得以舒适,角度亦易调节。坐位牵引位置不易稳定、角度变化亦小,但却有牵引无磨擦力得优点。 8。牵引方式:可分为持续性牵引与间歇性牵引。持续性牵引在整个过程中始终保持牵引力;间歇性牵引则在牵引过程中有几次牵引力得减小、年岁大、病情重者多选后者、 9。牵引得力量:牵引力量以达到颈椎椎间隙增大而不引起肌肉、关节损伤为目得。一般坐位2~3kg,卧位10kg左右。 10、颈椎得角度:颈椎屈曲位时得牵引可以使椎间隙与椎间孔增大,颈后软组织伸展,适用于颈椎病椎间隙狭窄与椎间孔变形得患者。屈曲15度就是保持颈椎生理曲度变直而不出现反弓得最大角度,故前屈以不超过15度为宜。后伸位牵引适用于颈椎生理曲度改变得患者,目得在于恢复生理曲度正常。中立位牵引可用于各种类型,但针对性较差。

颈椎牵引技术基本操作

颈椎牵引技术基本操作 一、牵引得概念 用力学中作用与反作用得原理,通过重力得牵拉,作用于患肢,缓解骨折与脱位处软组织得紧张与回缩,使骨折或脱位复位,达到治疗目得。 二、牵引得目得 1、牵拉关节或骨骼,使脱位得关节或错位得骨折复位,并维持复位得位置。 2、牵拉固定关节,以减轻关节面所承受得压力,缓解疼痛,使局部休息、 3、治疗关节炎症等。 4、娇正畸形。 三、颈椎牵引疗法得适应症 用于各种颈椎病患,颈椎牵引得主要目得就是拉伸紧张或痉挛得骨骼肌,并起着制动得作用,通过增加椎间隙与扩大椎间孔得作用,使颈椎得长度变长,牵引疗法用于某些压迫性疾患与颈椎疾患得治疗,如颈部肌肉疼痛导致得痉挛、颈椎退行性疾病、颈椎椎间盘突(膨)出、颈脊神经根受刺激或压迫、椎间关节囊炎、颈椎失稳症与环枢椎半脱位等、 四、禁忌症 颈椎及邻近组织得肿瘤、结核或血管损害性疾病、骨髓炎或椎间盘炎、颈段风湿性关节炎、严重得颈椎失稳或椎体骨折、脊髓压迫症、突出得椎间盘破碎、急性损伤或炎症在首次治疗后症状加重、严重得骨质疏松、颈椎病术后、未控制得高血压、严重得心血管疾病。 五、颈椎牵引疗法主要目得与作用 1、限制颈椎活动,减少负重,使病变组织水肿,充血减轻与消退。 2、牵引使头部肌肉松驰,解除痉挛,减轻椎间盘压力负荷,有利于膨出椎间盘得到恢复。 3、在牵引下,椎间孔增大 ,使神经根所受刺激与压迫得以减轻,也有利于神经组织与周围组织粘连得松解、 4、牵引使颈椎生理弧度恢复,有利于小关节功能恢复,也能使颈椎恢复正常排列。

六、牵引 (一)、牵引得优点与分类 1、牵引得方式大致有三种:卧床牵引、坐位牵引与携带式牵引。 一般我们常采用仰卧位牵引,与其它几种牵引方法相比,其优点体现在: (1)、使脊椎后部结构间隙分离更大、 (2)、放松作用更明显。 (3)、可降低肌肉得紧张度。 (4)、可增加颈椎得稳定性、 (5)、可减少为克服头部重量所需要得牵引力。 (6)、可减少颈椎前部得解剖曲度。 2、根据时间卧床牵引又可以分为持续牵引与间断牵引两种: (1)、持续牵引:持续24h或更长时间,适用于颈椎骨折、脱位患者得固定,让患者保持安静,降低牵引重量; (2)、间断牵引:持续稳定得短时间(通常为半小时)与较大重量得牵引。如:颈椎疾患者。 (二)、颈椎牵引得重量 因为牵引得治疗作用主要制动,拉开椎体间使凸出得椎间盘退回去实际上做不到,所以牵引重量太大,枕颌部疼痛,牵引就无法坚持,故不用太大重量,卧床牵引2--5kg即够,坐位牵引因为要对抗头颅重量,则大概6--7。5kg重量,这具体要根据病情、体质﹑耐力予以酌情调整、 (三)、颈椎牵引得方法与步骤 1、处方 (1)、牵引体位:根据患者病情与治疗需要选择坐位或仰卧位。 (2)、颈椎得角度:通常在中立位到30°颈屈位范围内,上颈段病变牵引角度可小些,下颈段病变牵引角度可大些、 (3)、应用模式:可选择持续牵引或间歇牵引。通常间歇牵引可使患者更为舒适些。? (4)、牵引力量:牵引力量得范围应就是患者可以适应接受得范围。通常以患者体重得7%为牵引首次力量,适应后逐渐增加。常用得牵引力量范围在6~15kg。

颈椎土法牵引操作规范

颈椎土法牵引操作规范 [目的] 1.颈椎土法牵引疗法是治疗颈椎病常用且有效的方法,有助于解除 颈部肌肉挛缩,使肌肉放松,缓解疼痛。 2.松解软组织粘连,牵伸挛缩的关节囊和韧带。 3.改善或恢复颈椎的正常生理弯曲。 4.减轻压迫刺激,有利于水肿消除,调整脊柱内外平衡,甚至增加 负压,有利于髓核回纳的一种治疗方法。 [评估] 1.有无严重心血管疾病患者。 2.有无严重精神类疾病。 3.牵引部位有无创口或皮炎等皮肤情况。 4.心理状况。 【用物准备】 枕颌带牵引坨颈枕 [操作程序] 1.备齐用物,携至床旁,查对医嘱。 2.牵引治疗前告知患者牵引的目的及注意事项,以取得配合。 3.患者取平卧位,颈肩部放松。 4.将枕颌带套好,调整松紧度,以患者舒适为度 5.牵引角度采用略前倾0-30°角,颈部垫我院自制颈枕。

4.牵引采用间歇牵引,重量宜在2-5kg,以患者忍受程度及不出现不良反应为原则。 5.牵引时间为30-40分钟,牵引后休息10-20分钟,一般10-15天为一个疗程。 6.牵引时颈部制动。 7.调整牵引力线。 8.记录牵引时间。 9.再次核对整理用物。 [注意事项] 1.严重心血管疾病患者、严重精神疾病患者禁用颈椎牵引。 2.孕妇应根据医嘱适当缩短牵引时间、调整牵引重量,加强巡视观察。 3.牵引时间不宜过长,重量不宜过重,以患者忍受程度及不出现不良反应为原则。 4.如牵引部位有创口或皮炎等皮肤反应,不宜进行牵引。 5.如牵引后症状加重,不宜继续牵引。 6.牵引治疗前告知患者和家属牵引的目的和注意事项,取得配合。 7.根据牵引角度调节颈枕高度,保持有效的牵引力线,颈部不要悬空。 8.牵引过程中观察枕颌带位置是否舒适,耳廓有无压迫,必要时下颌或面颊部可衬垫软物;男患者避免压迫喉结,女患者避免头发压在牵引带内。 9.牵引过程中加强巡视,观察患者有无疼痛加重、头昏、恶心、心慌等不适,并根据情况及时报告医师处理。

颈椎损伤的固定与搬运操作流程(急救技能比赛)

颈椎损伤的固定与搬运操作流程 (伤员车内解救) 【三名队员列队入场。】 A:“报告评委,一组选手参加颈椎损伤固定搬运比赛,请指示。” 评委:“开始” A:“是” 【A表明现场状况】 A:“事故车停靠路边,周边已实行交通管制” A:“现场环境安全”( A看天看地,看左右), A:“打开车门” (A从车的左前门接近伤者,表明身份) A:“同志您好,我是急救医生,为您急救。不要紧张,请您配合。不要随意活动,告诉我哪里不舒服?” A:(A扭头向队员说)“患者自述颈痛,双下肢麻痹,按颈椎损伤处理“ 【初步判断伤情】 A:(查颈动脉)“颈动脉搏动正常” (术者A行胸背锁稳定患者,一助B至患者后方,去除头靠枕,进行头及后颈部及双耳查体) B:(查头)“头顶部无畸形,无出血” B:(查耳)“双耳未见异常” B:(查颈部)“颈后有压痛,无出血” B:(查脊柱)“脊椎无畸形,无压痛,无出血” B:(查后背)“后背无压痛,无出血”

(B然后行后头锁,保持患者上身稳定,A、B共同将患者头部复位至正常体位。) B:“稳定” A:“牵引、复位” (二助C准备颈托,并准备解救套,并固定担架车)。 【A进行颈前部查体,然后放置颈托。】 A:(查颈部)“患者呼吸道通畅,颈前部无出血,气管居中” A:(测量伤者颈部长度)“上颈托,塑形。” A:(上颈托,查头部)“体格检查”“前额部无压痛、无畸形、无出血” A:(查颧骨)“颧骨无压痛、无畸形、无出血” A:(查鼻梁)“鼻骨无压痛、无畸形、无出血” A:(查瞳孔)“瞳孔等大、等圆、对光反射存在” A:(查肩部)“肩部无压痛、无畸形、无出血” A:(查胸骨)“胸骨无压痛、无畸形、无出血” A:(查胸廓)“胸廓挤压试验阴性” A:(查腹部)“腹部无压痛、无出血” A:(查骨盆)“骨盆挤压试验阴性” A:(查右上肢)“右上肢无压痛、无畸形、无出血,动脉搏动良好,末稍循环好” A:(查左上肢)“左上肢无压痛、无畸形、无出血,动脉搏动良好,末稍循环好” A:(查右下肢)“右下肢无压痛、无畸形、无出血,足背动脉搏动良好” A:(查左下肢)“左下肢无压痛、无畸形、无出血,足背动脉搏动

颈椎牵引技术基本操作完整版

颈椎牵引技术基本操作标准化管理处编码[BBX968T-XBB8968-NNJ668-MM9N]

颈椎牵引技术基本操作 一、牵引的概念 用力学中作用和反作用的原理,通过重力的牵拉,作用于患肢,缓解骨折和脱位处软组织的紧张和回缩,使骨折或脱位复位,达到治疗目的。 二、牵引的目的 1、牵拉关节或骨骼,使脱位的关节或错位的骨折复位,并维持复位的位置。 2、牵拉固定关节,以减轻关节面所承受的压力,缓解疼痛,使局部休息。 3、治疗关节炎症等。 4、娇正畸形。 三、颈椎牵引疗法的适应症 用于各种颈椎病患,颈椎牵引的主要目的是拉伸紧张或痉挛的骨骼肌,并起着制动的作用,通过增加椎间隙和扩大椎间孔的作用,使颈椎的长度变长,牵引疗法用于某些压迫性疾患和颈椎疾患的治疗,如颈部肌肉疼痛导致的痉挛、颈椎退行性疾病、颈椎椎间盘突(膨)出、颈脊神经根受刺激或压迫、椎间关节囊炎、颈椎失稳症和环枢椎半脱位等。 四、禁忌症 颈椎及邻近组织的肿瘤、结核或血管损害性疾病、骨髓炎或椎间盘炎、颈段风湿性关节炎、严重的颈椎失稳或椎体骨折、脊髓压迫症、突出的椎间盘破碎、急性损伤或炎症在首次治疗后症状加重、严重的骨质疏松、颈椎病术后、未控制的高血压、严重的心血管疾病。

五、颈椎牵引疗法主要目的和作用 1、限制颈椎活动,减少负重,使病变组织水肿,充血减轻和消退。 2、牵引使头部肌肉松驰,解除痉挛,减轻椎间盘压力负荷,有利于膨出椎间盘得到恢复。 3、在牵引下,椎间孔增大,使神经根所受刺激和压迫得以减轻,也有利于神经组织与周围组织粘连的松解。 4、牵引使颈椎生理弧度恢复,有利于小关节功能恢复,也能使颈椎恢复正常排列。 六、牵引 (一)、牵引的优点和分类 1、牵引的方式大致有三种:卧床牵引、坐位牵引和携带式牵引。 一般我们常采用仰卧位牵引,与其它几种牵引方法相比,其优点体现在: (1)、使脊椎后部结构间隙分离更大。 (2)、放松作用更明显。 (3)、可降低肌肉的紧张度。 (4)、可增加颈椎的稳定性。 (5)、可减少为克服头部重量所需要的牵引力。 (6)、可减少颈椎前部的解剖曲度。

颈椎牵引器分类与使用注意事项

颈椎牵引器 颈椎牵引器适用于患有颈椎病、长期伏案工作的人士使用,能预防颈椎病的发生和康复治疗。 便携式颈椎牵引器颈椎牵引器 颈椎牵引器 - 简介 颈椎病的治疗方法分非手术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种,而牵引是非手术治疗中治疗颈椎病的主要缓解症状手段。有效的牵引能解除颈部肌肉痉挛、缓解疼痛症状、增大椎间隙和椎间孔、有利于已外突的髓核及纤维环组织稳定、缓解和解除神经根受压与刺激、促进神经根水肿吸取、解除椎对椎动脉的压迫、促进血液循环、有利于局部淤血肿胀及增生消退、松懈黏连的关节囊、改善和恢复钩椎关节、调节小关节错位和椎体滑脱、调整和恢复已被破坏的颈椎内外平衡、恢复颈椎的正常功能。 颈椎牵引器就是根据这个原理设计而成的方便患者使用的颈椎病治疗用品。 颈椎牵引器 - 颈椎牵引器功能 颈椎牵引器对颈肩僵硬退化、预防驼背、矫正身姿。同时按摩点上的磁疗点直接接触身体可以帮助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缓解辅助治疗颈椎病 5-15分钟效果显著。适用人群:白领、司机、长时间站立、久坐、长时间对着电脑等人士。 一、恢复颈椎的正常生理结构,调节颈椎骨胳保持健康状态。 二、缓解颈椎关节狭窄关节囊以及韧带的钙化。 三、改善供血不足。 四、改善压迫神经造成的疼痛,松懈粘连预防驼背等作用。 五、对于发育期的青少年长期使用则有助于身高增长。 颈椎牵引器 - 颈椎牵引器说明 1、必须熟练掌握进入牵引和解除牵引的操作,方可进行牵引器的使用。 2、“牵引力度从小到大,逐步增加”是颈椎牵引安全的关键,也是使用者必须遵循的原则。 3、“多次牵引”是牵引效果的保证,通过牵引可拉开椎骨之间空隙,使错位椎间盘归位,从而解除椎间盘对神经的压迫。 4、牵引后颈椎及肩部舒适是牵引力度合适的体现,如牵引后颈椎及肩部感觉不适,就应该减小牵引力度。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