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来华留学生对中国文化认同感的探究

来华留学生对中国文化认同感的探究

来华留学生对中国文化认同感的探究
来华留学生对中国文化认同感的探究

来华留学生对中国文化认同感的探究

摘要: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在跨文化交流的大背景下,大量的留学生来到中国,从文化认同的角度上看,对来华留学生进行教学以及管理的过程中,要不断提升其对中国文化的认同感,从而让中华民族的文化魅力登上更为广阔的舞台,本文将主要就来华留学生对中国文化认同感这一议题进行相关探究。

关键词:来华留学生;中国文化;文化认同感

前言

近几年来,来华留学的人数不断增加,从数据统计上看,2019年全世界范围内来华留学的人数已高达61万名,为了更好的进行留学生的教学以及管理工作,相关教育工作者要注重提升来华留学生对于中国文化的认同感,进行文化认同感的教育能够有利于提升我国综合国际地位,也是文化外交的重要要求。所以,相关教育工作者们要能够让来华留学生尽快熟悉和适应当下的学习以及生活,从文化认同的角度找到粘合外国文化与中华文化的桥梁,本文将主要就来华留学生中国文化认同感教育的问题进行相关分析。

一、文化认同的含义

文化认同指的是人类对于某一种文化和感知,所形成的共识、认识。人们经常以文化认同作为评价和判断不同群体的依据。有学者认为,文化认同源于对文化形象的肯定,来华留学生在进入中国之后会接触到中国特有的文化,在接触、学习以及适应的过程中,文化认同也意味着文化的融入[1]。文化的认同感同样表现在人们会接受文化中所蕴含的价值理念,并在文化认同的过程中,拥有相似精神境界。文化认同本身也具有一定的不稳定性和可变性,人们对于群体行为中的规范以及情感认可是处于不断变动的,这也意味着文化认同具有着一定的可选择性。

个体是否能对某一种文化进行理解和认同,意味着个体是否能追随这一文化,个体如果对某一个群体文化的认知程度越高,则代表个体在认知、态度以及行为上和这个群体文化中的大部分成员在行为和表现上越发趋于一致。

二、来华留学生认同中国文化的意义

中国文化的形成立足于我国上下5000年的发展历程,在历史演变的过程中,文化也具有明显的动态性,文化的内涵以及范畴也在不断丰富。中国地大物博,孕育着多种多样的文化分流,殊途同归的文化之间互相交融。从哲学的角度上看,中国文化同样是各种思想相互作用以及融合的综合体,在文化的整体影响之下,中华民族形成了特有的性格以及价值观,在我国文化对外传播和交流的过程中,中国文化也走向了更为广阔的舞台,然而由于语言和文化的障碍也导致很多文化层面的问题出现,例如在对外介绍中国历史时,反映中国当下现状的相关文化产品并不多见,还有中国文化的对外传播形式存在着方式单一的问题,这些客观存在的情况都影响了中国文化的对外传播。

来华留学生是我国文化对外输出的重要载体,在中国这片土地上学习和生活的留学生能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我国文化的特有魅力,所以加强对来华留学生的文化认同教育更能够吸引住留学生,并为推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起到积极的作用。具体来看,来华留学生认同中国文化的意义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一)有利于提高我国综合国力

面向留学生的中国文化课程的教学实践-精选教育文档

面向留学生的中国文化课程的教学实践 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提高,全世界范围内兴起了“汉语热”。孔子学院遍地开花,国内外的对外汉语教学迎来了前所未有的黄金发展期。然而,在对外汉语教学过程中,语言教学长期处于支配地位,中国文化教学未能引起足够重视。针对这种情况,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针对留学生开设了各类中国文化课程,以全英文的形式授课。笔者以二外的“中国文化简史”课程为例,谈谈在中国文化教学过程中的几点思考。 1.“中国文化简史”课程简介 1.1教学目标: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对中国文化有初步认识,并培养留学生对中国文化的浓厚兴趣。留学生要学好汉语,就应该了解中国人的民族心理和文化心态。本课程从留学生视角出发,折射出中外文化的光芒。课程内容分门别类,侧重于历史人文,着重从总体上把握中国古代优秀传统文化的深层态势,并感受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通过学习,学生应对中国文化有一个系统完整的认识,并能够达成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不同民族心理之间的沟通。 1.2教学内容:本课程教学内容广泛,主要涉及中国历代帝王、文学宗教简史、婚俗文化简史、戏曲文化简史、少数民族文化简史、传统节日历史演变,等等。由于文化与人类生活联系非常紧密,学生能够结合所学知识对特定社会现象进行分析和评

价,并与留学生本土文化对比,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 1.3教学模式:由于中国文化博大精深,教师不可能在有限课时内讲授从古至今五千年文化的方方面面,因此本课程主要撷取中国文化中富有代表性的“点”,通过“纵”、“横”两个方面,以专题介绍的方式,展示中国传统文化的演变及魅力。课堂形式方面,避免传统填鸭式教学和单向传授,而是根据课堂内容设定不同主题,采取分组讨论、个人展示、小组展示、角色扮演、中华才艺学习和展示等多种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关于“中国文化简史”课程的教学实践过程的几点思考 “中国文化简史”课程属于本校重点教改项目,但开设时间较短,内容博杂繁复,还未形成完善系统化的授课模式。笔者在教学过程中一直在思考一些问题,如教学语言是否规范,表达是否恰如其分,内容是否易接受,难易度是否适中,趣味性是否足够,是否达到传播中国文化的目的,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有否提高,等等。通过一段时间的教学实践,笔者有了一些感悟和体会,在此抛砖引玉,期待同行指教。 2.1教学语言应简单明了,不易使用过难的句式和词汇。选修“中国文化简史”课程的留学生大部分来自于韩国、朝鲜、日本、蒙古等亚洲国家,只有少部分意大利、法国学生,他们的总体英语水平并不高,有的甚至汉语水平高于英语水平。这就要求教师在课程讲授过程中尽量使用简洁明了的教学语言和句式,避免冷僻词汇。例如,笔者在讲述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时,课本中

【留学回来好找工作吗】海归回国后的失落:不是国外太好!而是国内生存太难!

[留学回来好找工作吗]海归回国后的失落:不是国外太好!而是国内生存太难! 国内常常有种论调,觉得移民的人是汉奸是叛国?然而,他们却不知道移民的背后不是国外太好,而是国内的生存太过艰辛!这一点对于海归而言,往往是感触最深的!一旦你适应了国外的生活和工作,回到国内通常就感到茫然和痛苦。 以下是一位海归的切身感受分享—— 关于工作 首先讲讲我们的背景,我跟老公同龄,属于80后,没有孩子。都是phd毕业。目前在国内一线城市。 我的专业是IT行业,是属于热门专业,所以我毕业后在国外工作了2年,由于老公回国,我就跟回来了。刚好因为公司在中国大规模扩张,建立研发中心,于是我就要求回国,所以总的来说我还是比较顺利的就回了中国,当然职位也是不变。虽然当时有很多外派机会,但是我这个才工作两年的小虾米是不可能争取到这样的待遇的。

我本来心里期待是工资不变回中国,但是后来中国的hr把我打击的稀里哗啦的。最后以年薪被砍30%收场。我当时心里想着也就算了,至少能回来跟老公团聚,就算损失点也就拉到了。但是我新的老板却认为我这样的工资还是高的,因为他还在国内招了别的人,当然相对国内的工资,我还算不错的待遇。于是我的噩梦就来了,从此hr开始隔三差五的来打听点我的消息,同时老板也对我很苛刻,远不如我原来的老板nice。在国内hr是有很大权力的,她有权决定你的工资,以及你涨工资的幅度,当然还有给你穿小鞋的资格。还有一点国内的hr很喜欢跟你炫耀她的权力,让你跟吃了苍蝇一样恶心。但是,但是!她们会对外派来的外国人跟哈巴狗一样。

这个就是中国人赤裸裸的崇洋媚外,按理来说我这样的背景回了中国还是很有机会升迁的,但是遇到了hr的羡慕嫉妒恨,还有老板的排挤,我现在是干的越好,糟到的白眼越多。让我原来对公司的好印象变的荡然无存。当然升迁也就没戏,要么就跳槽。所以我的教训就是:如果要海归,就一定要有个管理层的职位,一定不能像我这样随便就归了。这样别人不但不重视你,反而会欺负你,歧视你。谁让你是海归的。大家也许会问,你为什么会受欺负,我觉得是因为我们在国外呆了很多年了,习惯了对人Nice。根本就不会去想这些乱七八糟的东西。所以别人就觉得你是傻子。如果要在国内生存下去,就必须改变自己。

留学生就业现状解析_图

留学生就业现状解析 近期,国内某调研机构发布了2014年海外留学生就业情况调查,数据显示,留学生在国外就业的整体满意度偏高。 中国727万大学毕业生的就业难题引发对中国高等教育的深刻思考和讨论,转而出国留学是一条好出路吗?国内某机构日前进行了“海外留学生就业情况调查” 发现,英国、日本、美国和澳大利亚成为留学人数最多的国家,60%的留学生在海外获得硕士学位。参加调查的留学生中,约54%的人在海外有实习、打工或工作经历,9成左右的人已回国或者欲回国就业。正在国内和海外工作的留学生中,就读计算机科学、机械和生物等专业的就业率相对较高,而留学生中就读金融、商业管理和语言文化的人最多。 国内读书好不好,出国留学都可以 加机构“海外留学生就业情况调查”的受访者共有2,098人,调查同时对其中41位留学生进行了个案访问。中国俨然已经成为一个留学生“输出”大国。参加调查的留学生们足迹涉及37个国家和地区,包括阿联酋、古巴和越南等国家。女留学生数量不少于男性,受访的留学生中女性占比达56.7%。 2000多名受访的留学生中,留学最早的开始于1999年,留学时间最长的超过10年,在海外读中学、本科、硕士直至博士。调查显示,2008年始,出国留学的人数快速增长,受访留学生中2012年出国最多,有345人。留学生中,先工作后留学的仅占21.7%,78.3%留学前刚出中学或者大学的校门,没有工作

经验。不想或者无力应对国内高考,不想或者难以在国内找到工作,成为海外留学最主要的两大原因。 今天的海外留学越来越像是一种无奈选择,换言之是一条没有出路的出路。中国的“教育竞赛”使得中考、高考的难度没有最高只有更高,而每年相当于一个香港人口的大学毕业生在求职时的无所适从,让不少中国家庭不惜巨资,希望为子女的学业和工作找一条新路径,这无疑成为海外大学和留学中介的财富商机,成全了海外教育市场。调查显示,留英国学生在受访者中人数最多,占总数的19.9%,特别是2011~2013三年,留英学生在同年出国学生占比分别为38.0%、44.2%和41.2%,这三年去美国留学的学生也明显增加,留学欧洲的爱尔兰、俄罗斯和比利时等国家的人数也增加较多。2008~2010年间,去韩国、法国和德国等较多见,更早的时间,则留学日本和澳大利亚、新西兰等者居多。留学国家的多元和转移和各国院校的留学政策密切相关。 工作好不好国内外职场门槛都不低 本次调查中,59.3%的留学生在海外获得硕士和双硕士学位。比较有代表的生源是,一部分在国内高考失利转向海外求学,并在海外完成硕士研究生学习;一些是国内名校的中学生在高中阶段出国留学,一些是国内知名高校理工科专业,出国读研成为一种传统,一个班级过半的毕业生在海外深造。不管在国内学业如何,调查发现,受访者普遍认为,在海外获得硕士学位回国工作才能有一定的职业竞争力。 美文欣赏

外国留学生在中国的跨文化交际案例研究

外国留学生在中国的跨文化交际案例研究由于全球一体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各国之间的经济合作与往来日益增强。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之间的经济合作及国际商务活动也日趋频繁,增强文化理解、克服文化冲突、增强文化沟通与合作就显得尤为重要。近些年来,中国经济与科技的蓬勃发展,中国文化的博大精深,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外国留学生来华求学。据我国教育部统计,2008年全国来华留学生总数首次突破了20万。越来越多的各国留学生来中国学习汉语,以便尽快的实现与中国人的交际进而实现与中国人在各个领域实现交流、沟通、合作、共赢。但通过一段时间的学习和交流之后,即使学生有了一定的词汇基础,掌握了基本的语法知识,但仍然常常在交际中遇到难题,有时候甚至搞出很多笑话和严重的文化上的不妥行为,究其根源,是因为留学生们或多或少地存在跨文化交际障碍。其实,对于学习汉语的外留学生来讲,学习汉语不光是只要明白发音,认识汉字,语法等。如果留学生在学习汉语的过程中能对于中国的历史,价值观,风土人情,宗教信仰等因素有适当的了解,就能在很大程度上帮助其学习好汉语并应用于交际。因此,必须加强对来华留学生的跨文化交流研究。 关键词:外国留学生跨文化交际 一、文化和文化差异 跨文化交流,来自不同文化的交流才可以是跨文化交流。不同的文化显然是有差异的,即文化差异的存在。于是,我们应当首先理解“文化”和“文化差异”的意义何在。“文化”一词源远流长,古往

今来,不同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和层次对文化进行定义和阐述,反映了文化涵盖内容的广泛和深入,以及人类对于文化研究的重视。英国人类学家泰勒(Edward Burnett Tylor)在其著作《原始文化》一书给文化这样定义:所谓文化或文明乃是包括知识、信仰、艺术、道德、法律、习惯以及其他人类作为社会的成员而获得的种种能力、习性在内的一种复合整体。这主要是从思想和行为层面对文化进行定义,而不少学者认为,文化除了精神文化、方式文化外,还包括物质文化。文化的冰山比喻有助于对文化的全面理解。文化是由显性部分和隐性部分组成的,显性部分即冰山浮出水面的可视部分,是外在直观的事物,隐性部分即冰山水下的不可视部分,例如社会规范、价值观、信念等。本人认为,文化是由人类创造的,特定群体所表现的具有显隐双重性的物质与精神成果及行为方式的总和。显性文化反映和体现了隐性文化,隐性文化驱动和支配着显性文化,两者相互联系和影响,构成有机的统一体。 所谓文化差异,简要地说,即不同国家、民族在文化上的差别。文化差异是复杂多样的,我认为应当从文化显隐性的特点出发,将文化差异分为显性差异与隐性差异。显性差异通过人类改造自然与社会的物质成果表现出来。需要说明的是,语言的不同亦属于显性差异。语言不可视、不可触,却可以听到,它是一个客观存在。隐性差异通过人类改造自然与社会的行为方式、创造的精神成果表现出来。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在跨文化交流的过程中避免不了文化差异的问题,而文化差异的更深层次会导致文化冲突。

【留学生回国就业】如何跨入投行之门,中国留学生求职想进投行也没那么难

【留学生回国就业】如何跨入投行之门,中国留学生求职想 进投行也没那么难 现在发现,越来越多中国学生在发“投行梦”,而这种“投行梦”在金融和金融工程项目组是经常感受到的。进入顶尖名商学院好比进入世界知名投行的预科班了,当然,这些只是“预科”,要真正跨入好像美林,JP Morgan,Goldman Sachs这样的世界知名机构,我相信他们还有一段很艰苦的路要走。所以,为了让学生能够从梦中醒来,用实际行动来为自己开路,特此以个人见解写一点心得。 我们之所以说是“投行梦”是因为很多学生只看到好的一面(高收入),而没看到不好的一面(竞争激烈,淘汰率高,风险高)。有些学生觉得“我妈是银行老总,我知道在银行工作不是你们介绍那么恐怖的”。更有些学生告诉我们:“我听说,谁谁谁,英国LSE毕业回来,就被香港美林聘了,还有谁谁谁,在港大毕业也被凭了,有又听说……” 我们一向建议学生,对于信息的分析要有很强的逻辑判断能力;因为在中国,个人信用系统不健全,说话基本上是不用负责任的。而最实际的方法,就是自己动手,动脑去研究真相。 实际上,“投行”(Investment Bank)与我们常见的“商业银行”(Commercial Banks)有本质的区别。商业银行小至我国的地方信用合作社,大致好像HSBC 或者近期跟我们合作搞活动的渣打银行,都是主要从事一种业务-“接受存款,放出贷款,然后攒取利息差额”。虽然,现在有些大型的商业银行,尤其在国外,都有一个子部门是主要从事投资银行业务的;但从本质上说,商业银行还是要靠接受存款来得到投资资本(放债)。商业银行一般是受中央银行(Central Bank)监管的?在中国有中国人民银行,在世界,有世界银行管。而另一方面,投行是不会接受零售存款的(detail saving),或者他们接受“存款”的方式,是卖出股权或者债券(就好像其他企业一样);而他们赚钱的途径比商业银行更加灵活。他们不但可以放债(实际是投资债券市场),甚至可以做市(Market Maker市场做庄,从中取利),更可以做中间代理人帮助公司集资(或者充当顾问),更有一些投行甚至从事风险投资业务。现在先进的投行更向高科技,高难度产品发展。例如,structure product(中文的名字笔者不知道)是利用衍生物结构产品,设计出来提供给某些企业或者投机者的产品,这些产品可以帮助企业转嫁投资风险,避税,哄抬市场价格,满足金融管理机构的规定(如IPO“挂绿”),甚至还可以变相实现“内幕交易”。所以,structure products 关部门在各大投行现在都成为要害部分。

中国学生留学意向调查报告_调查报告

中国学生留学意向调查报告_调查报告 近日,《2019中生留学意向》在京发布,报告显示,有近35%的意向留学生留学前即拥有出国经历,27.7%的意向留学生选择留学美国,占比明显高于其他国家。 自我意识成长超三成意向留学生正式留学前拥有出国经历《报告》显示,超过60%参与调研的意向留学生首次产生留学想法的时间,都集中在高中、大一、大二期间,其中高中期间产生留学的想法占比最高,达到27.9%。有39%的意向留学生表示,自己的意愿对选择出国留学的影响最大,父母和同学(校友)的影响位列其次,分别占比24.5%以及18.3%。显然,孩子们仍然倚重父母的意见,但自己对未来的主导性以及对朋友意见的重视程度也正逐步增强。 对不少90后意向留学生来说,留学早已不再是第一次出国的机会,有近35%的意向留学生留学前即拥有出国经历,这其中有26.9%的意向留学生参与过海外旅行,有7.3%的意向留学生拥有游学的经历。启德留学专家表示,尽管游学项目的均价普遍在万元以上,但相较于旅游观光,游学的方式使孩子能够更直观的接触到国外的教育,学习的体验度也更高,因此,多数家长乐意为孩子支付这笔不菲的费用。美英澳加稳坐热门留学国前4位准留学生自信与忐忑交织《报告》显示,美国(27.7%)、英国(19.8%)、澳大利亚(11%)以及加拿大(8.7%)仍旧是意向留学生最青睐的留学目的国,而去年同属留学热门目的地的欧洲、亚洲国家,除德国(6.7%)、日本(5.2%)占比有明显上升外,其他国家意向留学人数占比与去年基本持平。对于意向留学生选校时非常看重的院校排名,《报告》揭示出一个让人意外的现象,超过1/4的意向留学生并没有听说过国际上认可度较高的三大排名:“QS世界大学排名”、“泰晤士(TIMES)高等教育世界大学排名”、“U.S News美国大学排名”,以及国内较权威的“上海交通大学世界大学学术排名”,同时以上任何一个排名在意向留学生中的普及率都没有超

对来华留学生的中国传统节日文化教学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1414322861.html, 对来华留学生的中国传统节日文化教学 作者:李刚 来源:《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6年第05期 【摘要】随着我国综合实力的不断加强,来华留学生人数不断增多。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是吸引留学生的重要元素,做好来华留学生的传统节日文化教学,有利于留学生学习内容的丰富,更能加强留学生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了解。将中国传统节日文化作为教学的重要内容,引导留学生在了解民族文化的基础上了解中华民族,学好汉语,有利于留学价值的提升。 【关键词】留学生传统节目文化教学传承 【基金项目】《沈阳大学教育国际化与高等教育教学质量评价研究基地》辽宁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重点课题立项。 【中图分类号】H1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5-0043-01 在世界政治经济文化交流不断增多的今天,中华民族传统节日文化凭借其独有的魅力,在世界舞台上大放光彩。语言,是文化的重要载体。来华留学生在学习语言的同时,了解这个民族的文化,能够更好地理解语言与应用语言。留学生教师要建立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大教育观,用传统节日文化教学激发留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教育质量的提升。 一、中国传统节日文化教学内容选取技巧 在来华留学生的日常教学活动中,如何选择有效的中国传统节日文化内容,将其与汉语教学结合在一起,是一个值得思考的教育问题。只有传统节日文化内容的选择正确,才能促进留学生将更多的关注力放在文化学习上。 1.所选中国传统节日文化应当具有全民性 传统节日文化具有全民性,是指所选择的传统文化节目要符合主流思想,是大多数人都可以认可的文化因素。中国传统节日文化具有多元性,受到地域的影响,更具复杂性。将文化教学的重点放在重要的地位,借助全民生的教学内容实施传统文化教育与传播,才能让留学生循序渐进地了解中国传统民族文化。比如端午节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中华民族少数民族众多,但汉族是主流。端午节是汉族地区的节目,粽子是一个大家都熟悉的节日食品。这样全民性的中国传统节日文化教学内容,合乎教育理论与原则。 2.所选中国传统节日文化内容要具有趣味性 留学生的学习动力就是他们的学习兴趣,有趣的传统节日文化会吸引学生更多的注意力,促进学生讨论与交流。要选择与设计趣味性强的教学内容,教师需要对留学生的兴趣加以了

川普的移民政策对中国留学生的影响分析

川普的移民政策对中国留学生的影响分析 川普的移民政策对中国留学生的影响分析 1、免签证一夕成废纸所有人必须重签重新面签 川普行政令除了7个穆斯林国家的旅行禁令,也暂停了免面签的递签服务(Interview Waiver Program),这也意味着,包括中国留学生、学者及职业签证等在内,需续签美国签证者,即日起都必须进行面签,如人在美国境外签证过期者,则须与当地美国领事馆或大使馆,进行面签预约,以重新获取签证。 2、H-1B大受影响新政让留学生情绪紧张 据美联社报道,2015-16学年中国留学生在美人数高达37万多人,即日起实施的暂停美国签证递签政策,将对留学生带来一定冲击。 这对一次签证只有一年效期的工作签证H-1B持者有影响较大,现持H-1B在一家学术机构工作的吴晓玲说,本来计划春假回中国探亲顺便重新签证,但也担心现在政策不明,不知道会不会回不来上班,所以决定留在美国先观望。 3、美中游客十年签证制度可能将更严 奥执政期间,在中美双方及骆家辉等努力下,美、中之间游客实行了10年签证制度。对于中国签证的放松,让到美国的中国游客增多、留学生增多,但滞留在美国的人也增加。一些滞留者通过申请政治庇护、和美国公民结婚及转换学生身份等方式留在美国,甚至在美国“黑”下来非法打工,美国政府对此是清楚的。川普政府会加强打击非法打工的力度,对于签证面试的审查会更严格,对留学生和游客在美国居住期限的限制也会更加严格。 4、EB—5投资移民“要涨价” 投资移民涉及改革的.领域为优先日维持、增加最低投资额、目标就业地区(TEA)定义流程,以及包括副申请人的独立申请、面试和发放绿卡的流程等。尤为引人注目的是,非目标就业地区最低投资额从之前的100万美元涨到180万美元,目标就业地区投资额从50万美元涨到135万美元。其实业界也一直有预期涨价,从2015年等到现在,期待的是50万美元,涨到80万、100万美元,再涨到120万美元,但绝没想到是135万和180万美元这样的额度,若获批,这会挡住很大一批来自中国大陆的申请人。 从另一个角度看到,投资移民的投资额度提高会减投资移民的申请人数,这样或可缩短等待时间,真正有经济实力的人,还是会投资移民。

跨文化视野下的中国饮食文化传播研究---以留学生为例汇总

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 学士学位论文 THESIS OF BACHELOR 论文题目:跨文化视野下的中国饮食文化 传播研究---以留学生为例 学生姓名: 朴率智 学生学号: 5091419072 专业: 传播系 指导教师: 禹卫华 学院(系): 媒体与设计学院

跨文化视野下的中国饮食传播研究--以留学生为例 摘要 中国的饮食文化是中国的传统文化的一部分,饮食文化不仅仅指的是对食物的材料的选择和加工,也包括了在消费的过程中,怎样去吃,吃的礼仪,等等。中国人会用不同的食材加工出各种各样的美食,也可以用相同的食材加工出不一样的美食,美食不仅仅是食物,也是一种艺术。饮食文化不仅仅包含了味觉,视觉和嗅觉的满足,也包含了文化的精神。本研究侧重于从跨文化传播学角度来分析中国饮食文化的传播效果,本课题的文献述评部分侧重于这些方面。研究结果可以帮助我们从留学生的视角,对中国饮食文化的跨文化传播现状,原因进行更加深入的分析。 关键词:中国饮食文化,留学生,跨文化传播

STUDY ON THE CHINESE FOOD COMMUNIC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ROSS CULTURE -- TAKING THE STUDENTS AS AN EXAMPLELE ABSTRACT Chinese dietary culture is part of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Dietary culture not only means food material selection and processing, but includes eating method and etiquette, etc. in consumption process. Chinese can make different food materials into various fine foods and make the same materials into different good foods. Cate is not only food, but also an art. Dietary culture contains not only gustatory, visual and olfactory satisfaction, but also cultural spirit. This study is focused on analyzing the propagation effect of Chinese dietary cultur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rans-culture communication, and the part of literature review in this paper places particular emphasis on this aspect. The research result can help us make a deeper analysis on the current trans-culture communication status and cause of Chinese dietary cultur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an overseas student. Key words:Chinese dietary culture; overseas student; trans-culture communication

来华留学生对中国文化认同感的探究

来华留学生对中国文化认同感的探究 摘要:随着全球一体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在跨文化交流的大背景下,大量的留学生来到中国,从文化认同的角度上看,对来华留学生进行教学以及管理的过程中,要不断提升其对中国文化的认同感,从而让中华民族的文化魅力登上更为广阔的舞台,本文将主要就来华留学生对中国文化认同感这一议题进行相关探究。 关键词:来华留学生;中国文化;文化认同感 前言 近几年来,来华留学的人数不断增加,从数据统计上看,2019年全世界范围内来华留学的人数已高达61万名,为了更好的进行留学生的教学以及管理工作,相关教育工作者要注重提升来华留学生对于中国文化的认同感,进行文化认同感的教育能够有利于提升我国综合国际地位,也是文化外交的重要要求。所以,相关教育工作者们要能够让来华留学生尽快熟悉和适应当下的学习以及生活,从文化认同的角度找到粘合外国文化与中华文化的桥梁,本文将主要就来华留学生中国文化认同感教育的问题进行相关分析。 一、文化认同的含义 文化认同指的是人类对于某一种文化和感知,所形成的共识、认识。人们经常以文化认同作为评价和判断不同群体的依据。有学者认为,文化认同源于对文化形象的肯定,来华留学生在进入中国之后会接触到中国特有的文化,在接触、学习以及适应的过程中,文化认同也意味着文化的融入[1]。文化的认同感同样表现在人们会接受文化中所蕴含的价值理念,并在文化认同的过程中,拥有相似精神境界。文化认同本身也具有一定的不稳定性和可变性,人们对于群体行为中的规范以及情感认可是处于不断变动的,这也意味着文化认同具有着一定的可选择性。 个体是否能对某一种文化进行理解和认同,意味着个体是否能追随这一文化,个体如果对某一个群体文化的认知程度越高,则代表个体在认知、态度以及行为上和这个群体文化中的大部分成员在行为和表现上越发趋于一致。 二、来华留学生认同中国文化的意义 中国文化的形成立足于我国上下5000年的发展历程,在历史演变的过程中,文化也具有明显的动态性,文化的内涵以及范畴也在不断丰富。中国地大物博,孕育着多种多样的文化分流,殊途同归的文化之间互相交融。从哲学的角度上看,中国文化同样是各种思想相互作用以及融合的综合体,在文化的整体影响之下,中华民族形成了特有的性格以及价值观,在我国文化对外传播和交流的过程中,中国文化也走向了更为广阔的舞台,然而由于语言和文化的障碍也导致很多文化层面的问题出现,例如在对外介绍中国历史时,反映中国当下现状的相关文化产品并不多见,还有中国文化的对外传播形式存在着方式单一的问题,这些客观存在的情况都影响了中国文化的对外传播。 来华留学生是我国文化对外输出的重要载体,在中国这片土地上学习和生活的留学生能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我国文化的特有魅力,所以加强对来华留学生的文化认同教育更能够吸引住留学生,并为推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起到积极的作用。具体来看,来华留学生认同中国文化的意义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 (一)有利于提高我国综合国力

[留学生,原因]清末的留学生选择回国的原因探讨

清末的留学生选择回国的原因探讨 近日一位朋友回国,在一起喝茶时,谈论到清朝的留学生为什么不留在海外这个话题。清朝末年,中国积贫积弱,留学生却大部分选择回国,尤其是精英分子基本上全回来了,中国近代史那进步文明的一页,无不用浓重笔墨书写着他们的业绩。而改革开放多年,中国已经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为什么中国出去的留学生大多数不回国,反而削尖脑袋去混一个外国的绿卡?这个话题有些沉重,却令人深思。 这是一组令人揪心的数据:自1978年改革开放至2002年年底,中国已有超过58万人出国留学,有15万多人回国工作(其中公派生为5万多人),另外16万多人毕业后选择留在国外就业,约27万人还在就读。截至2013年,留学生累计总数达到了150万人,居世界之最。去年的数据显示,归国留学人员却只有39万,滞留在海外的留学生已经超过百万,无论数量还是比例都是世界罕见。 2004年《中国统计年鉴》称,当时中国出生而移居美国的博士约62500人。截至2006年,中国公立研究机构中的博士总数才不过18493人。2007年,被美国高校研究生院录取的中国留学生人数居世界各国留学生之首。 自1985年以来,清华大学高科技专业毕业生80%去了美国,北京大学这一比例为76%。不得不承认,我们的高校在某种程度上是在为发达国家培养人才。 话题再回到清朝后期,看看那时候国家是如何吸引人才回国的。 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前,清政府对数量稀少的回国留学生实行直接授官的政策。1871年,清政府陆续派遣了120名幼童赴美留学,政府规定:这些官费留学生不准半途而废,不准加入外国国籍,学成后不准在外国自谋职业。1877年,沈葆桢对福建船政局派遣的35名留学欧美人员规定:对每一位学生建立档案,记载他们的学习成绩、肄业学堂、实习工厂、毕业文凭、可胜任何种工作等,以此作为回国后任职、奖励的凭证。1890年,总理衙门又对留学生规定:出洋留学3年,回国后可保送各道府直接任职。 根据这些规定,清政府对陆续回国的部分留学生实行了直接授官。1879~1880年间,当首届32名留欧学生相继回国后,清政府对其中成绩优异的7名留学生,授予了一定的官阶、军职。如刘步蟾、林泰曾、陈兆翱给予游击军职,魏瀚被任为知县,留德学生袁雨春为守备,查连标、刘芳圃为千总。1886年、1890年,清政府分别对第二批、第三批留欧学生给予官阶、军职。另外,清政府对回国不久在工作中做出突出贡献的留学生给予直接奖励。1886年,闽浙总督杨昌浚对中法战争中表现优异的11名留学生通令嘉奖:提拔郑清廉为游击、陈兆翱为参将、魏瀚为知州、陆麟清为都司、陈和庆等4人为守备、程好等3人为千总。 20世纪初,清政府对日益增多的回国留学生实行考试后给予文凭和官职的政策。起初是举行一次性考试,即举行给出身(文凭)与授官职合二为一的考试。1905年7月,学部对回国留学生进行了审查,并在保和殿举行了考试。考试内容按理化、经史分别命题,其结果有13名留学生通过考试,获得出身和官职的奖励。其中金邦平、唐锷两人被授予进士出身,被任命为翰林院检讨;曹汝霖等4人被授予举人出身,被任命为主事分部学习行走;陆宗舆被授予举人出身,被任命为内阁中书;林启等6人被授予举人出身,被任命为候补知县。

关于“出国留学对留学生个人发展的影响”的实践报告课件

引言: 近年来,留学的风潮在中国愈演愈热,整个留学行业步入高速发展期。随着各国留学利好政策频出,加之留学低龄化趋势进一步加强,中国留学大军总数将持续攀升。据教育部统计,在2014年的高考数据中显示:4年超300万人放弃高考,而出国留学连4年增速超20%出国留学连4年增速超20%。 在这股强烈的留学风潮之下,我们更需要冷静下来,分析这种现象的利与弊。因此,我们就“出国留学对留学生的个人发展的影响”这个主题展开了一系列的调查分析。在这个过程中,我们运用互联网、各种社交媒体以及通过实地采访,对全国各年龄段的留学生及其亲友进行了问卷调查。我们希望通过分析调查所得数据,结合专家学者的研究报告,总结出留学生的个人发展现状,从而给相关领域的人群以及社会大众更多有效的参考性信息。 摘要:本文基于对出国留学相关人群调查所得数据及个案实例,分析了出国留学对留学生个人发展的影响,以及产生这些影响的原因,并给出了对于出国留学的建议。本次实践的调查方式包括:用社交媒体、网络等进行问卷调查、通过互联网搜集总结相关经验分享及研究报告。根据本次调查所得,在留学生人群中,能够真正学习到国外先进技术,其学术成果对社会有较大影响力的并不多。而且大部分留学生毕业后选择回国工作,但是仍面临职位竞争激烈,就业优势不明显的问题。但是,从数据反映,出国留学的确能让留学生开阔眼界,更好地锻炼其独立能力,增加了其经验与社会经历。 关键词:留学生发展影响 从1872年清朝政府深遣留美幼童开始,我国就出现了出国留学的社会热潮。那时的学子大多以救国为目的,待学成之时,用之于国。其中就涌现出不少仁人志士,如容闳,詹天佑,等。而如今,随着社会的发展,时代的进步,救国已不再是学子出国留学的目的,在当下竞争如此强烈的社会里,出国深造似乎成为他们想要在社会中立足的必经之路。 赵艺茗,“成功教育集团成功留学”的灵魂人物,素有“留学皇后”之称。她出生于中国,成长于法国,N多光环见证了这位“留学皇后”的华丽蜕变。29岁就用世界上最难学习的法语,获得了两个不同专业的硕士学位和一个博士学位。她内外身兼数职,既是法国87所公立大学联盟中国区代表等,又是成功新天地控股集团公司股东,《成功留学秘籍》畅销书作者等。 李彦宏,1991年毕业于北京大学信息管理专业,随后赴美国布法罗纽约州立大学完成计算机科学硕士学位。在搜索引擎发展初期,李彦宏作为全球最早研究者之一,最先创建了ESP技术,并将它成功的应用于INFOSEEK/GO. COM的搜索引擎中。GO. COM的图像搜索引擎是他的另一项极具应用价值的技术创新。1999年底,怀抱“科技改变人们的生活”的梦想,李彦宏回国创办百度。经过多年努力,百度已经成为中国人最常使用的中文网站,全球最大的中文搜索引擎,同时也是全球最大的中文网站。 从赵艺茗到李彦宏,都是出国深造回国后取得巨大的成就。这似乎在说明出国留学真的有利于我们今后的发展。 正如我们大家所知道的那样,在国外的学校读书,留学生可以更多的接触到世界最先进的技术和教育形式,在原来学习的基础上他们可以得到更好的发展,

留学生回国就业难问题的原因探析与建议

自考本科生毕业论文 论文题目《留学生回国就业难问题的 原因探析与建议》 作者姓名诸建辉 专业名称行政管理 准考证号011309154590 指导教师黄骏 2013 年3 月27 日

留学生回国就业难问题的原因探析与建议 内容摘要:近几年来,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趋势与应届毕业生到国外留学都呈现上升的趋势。高三应届毕业生中热衷出国留学的人数明显增多,同时海外高校对中国“生源”也如饥似渴。然而,近几年回国留学生的就业难度也随之增加。随着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当前留学生要想毕业后留在当地工作有较大难度。我们也注意到,不少留学生在海外创业成功,但最终感觉不到幸福、产生不了归属感,而回国的人感觉却大为不同。海归的就业难问题确实是摆在社会上的一个焦点话题,因此本文就海归的就业问题中的几个方面来简要分析。 关键词:海归,就业,对策

目录 内容摘要 (2) 引言 (1) 一、留学热与就业难 (1) (一)对留学热的客观分析 (1) 1.留学的盲目性 (1) 2.期望值过高,急功近利 (2) 3.缺少工作经验 (2) (二)、就业取向和社会需求的错位 (2) 1.海归自身的弱点局限了其就业范围 (3) 2.用人单位没有正确发挥就业主体作用 (4) 二、留学生回国就业的现状 (5) (一)、上海市出国留学及归国人数变动趋势 (6) (二)、受访者的就业数据分析 (6) 三、解决海归就业难问题的对策建议 (8) (一)明确出国目的,做好合理规划 (8) (二)转变心态理念,把诚信带回家 (9) (三)指导海归树立符合现实的就业期望 (9) (四)用人单位应正确发挥就业主体的作用 (9) 结论 (10) 参考文献 (10)

加强留学生中国文化教育的思考

加强留学生中国文化教育的思考 加强留学生中国文化教育的考虑 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迅速提高,越来越多的外国留学生来到中国留学。他们别再像往常那样仅仅在中国住上一年半载,学习一些基础汉语,而是进入中国的正规大学,同意全面的、严格的、富有中国特色的本科教育。据统计,上海市留学生为3298人,为4322人,达到5312人。能够预测,留学生人数还有进一步增加的趋势。 留学生人数的迅速增加,向留学生教育事业提出了新的课题、更高的要求。怎么样习惯全球浮现的汉语热形势,在留学生人数增加的并且,加强中国文化教育,为弘扬中国文化与构建和谐世界做出贡献,是当今高校一具重要课题。 一、重视留学生的中国文化教育 重视留学生的中国文化教育,是中国外国留学生教育的方针使然。《大纲》明确指出,汉语言专业留学生的培养目标之一,是“掌握基本中国人文知识,熟悉中国国情和社会文化。”依照这项原则,决别能为了增加语言学习时刻而减少中国文化的课时。尽管中国文化别是其他专业留学生的专业,但是在对他们的教育之中,别能疏忽中国文化的内容。因为同意外国留学生到中国学习,是为了弘扬中华文化,促进中国与各国教育、科技、文化交流和经济贸易合作,增进中国人民与各国人民之间的友谊和了解。留学生在中国留学期间,假如别学习中国文化,将来回国之后又怎么宣传中国文化呢? 留学生来自别同的国家,其文化背景、宗教信仰、道德观念、风俗适应、社会价值等等,与中国有较大的差异。这些因素有时会让留学生产生一定的社会压力和心理压力,甚至浮现某种程度的文化冲突。尤其是那些刚刚跨出高中校门、第一次远离家庭来到中国的留学生,开始时,对留学日子期望很高,充满了向往,但是关于怎么习惯新的学习日子、新的环境没有充分的心理预备。现在,身处异国,人一辈子地别熟、语言别通,衣食住行诸般情况都得靠自己独立处理,这无疑是一种严重的考验。加强中国文化教育,可以让留学生尽快地熟悉中国的国情和中国的风俗适应,从而实现入乡随俗,提高人际交往的能力。 在中国文化课上,留学生可以学到不少知识,增长见识。中国文化是中国人民的智慧结晶,其认识作用涉及到日子的方方面面,可以提高留学生的人文素质,增长他们的知识。《论语》早就指出:“小子,何莫学夫诗?诗能够兴,能够观,能够群,能够怨。迩之事父,远之事君,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而且,加强中国文化教育,进而向世界推广,加强东西方文化交流,促进中国和国外友好,是中国的国策之一。文化部长孙家正指出:“了解中国,文化是重要的渠道之一。因为文化直接反映了一具国家和民族的精神状态。中国文化近年来在国际舞台上频频精彩亮相,对世界了解中国发挥着积极的别可替代的作用。从总体上看,世界对中国的了解还别够,我们要更多地向世界介绍中国,经过文化交流,让世界更多地了解一具真实的中国”。① 别同国家由于其特定的自然环境、历史进程、文化风俗、社会制度,从而形成了各具特色、丰富多彩的文化,妨碍着其国民的价值观、心理意识、日子方式等。别同的文化本来能够共同存在,互相交流,调整人们的价值观,增进人民的友谊。但是,长期以来,由于西方国家对中国的缺少了解、误解以及其他的种种原因,敌视东方中国,否定、排斥中国文化,进而引起了一定程度的冲突。怎么才干消除由于文化隔阂、误解而产生的冲突呢?有效办法之一,算是让留学生在留学中国期间,尽可能地多了解中国,将来发挥促进中国与留学生本国友好交往的桥梁作用。 向世界宣传中国文化,关于提高中国的国际地位具有重要意义,这差不多成为众多有识之士的共识。早在1895年春,康有为就在“公车内书”中提出,推荐儒学大师像基督教教士那样传道全世界,发扬中华优秀之文化,竞争于世界民族文明之林。余秋雨说:“经过文化艺术作品的海外传播,让世界人民了解中国人,是我们学艺术人的责任。因为,‘经济能够

留学生如何回国就业

留学生如何回国就业 近日发布的《中国海归发展报告》国际人才蓝皮书显示,86.3%的海归能在6个月内找到工作。由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举办的留学英才招聘会暨高端人才洽谈会在北京举行。百余家单位提供的近800个岗位,吸引了3000余名海外学子前来洽谈。会场内外人头攒动,交流热烈。火爆的场面向人们传递着这样的信息:海归回国潮来了,海归就业潮来了。超过70%的中国留学生选择回国就业,他们的就业形势如何?专业扎堆、工作经验不够、竞争激烈……摆在留学生面前的,将是对留学之旅的反思和归国应聘时所要做的更加务实的抉择。 为“更具潜力的职业发展”归国 2012年,有27.29万名中国留学生回国,而在1978年到2006年的29年间,我国留学生累计回国人数仅为27.5万人。2012年这一年,回国人数相当于之前29年的总和]“在日本留学时,感觉身边的留学生选择回国就业的越来越多了,大家期盼着早日学有所成,回归祖国。”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留日博士马林深有感触地说。改革开放以来,百余万学子出国求学,造就了历史上规模最大、持续时间最长的留学潮。曾几何时,大批留学生滞留国外,使中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人才流出国。那时候,在美国的中国留学生见面会上,大家常常互相询问“什么时候毕业”、“找到工作没有”,但很少有人问“什么时候回国”。留学生滞留不归现象一度饱受各界质疑。对此,许多有识之士预言:滞留不归现象只是暂时的,等国内的条件成熟了,他们会回来的。如今,预言变成了现实。近日,由中国与全球化研究中心、南方

国际人才研究院与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联合发布的《中国海归发展报告》国际人才蓝皮书称,2012年,有27.29万名中国留学生回国,而在1978年到2006年的29年间,我国留学生累计回国人数仅为27.5万人。2012年这一年,回国人数相当于之前29年的总和。而在如今的留学生见面会上,大家问得最多的是:“你准备什么时候回国?”来自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的信息则表明:未来5年,中国将迎来回国人数大于出国人数的历史拐点。“在国外缺乏归属感,感觉自己像民工。”对于留美博士李明来说,尽管语言不是障碍,但还是很难融入当地人的世界。在国外的科研圈中,李明要付出比他们多好几倍的努力,才能得到和他们一样的成绩,“如果回国,我能得到的平台和施展抱负的领域,要比这里大得多”。来自英国驻华使馆文化教育处的调查表明,“国内职业发展更具有潜力”、“亲朋好友在国内,不想孤身在外”等,成为留学生回国的主要原因。《中国海归发展报告》国际人才蓝皮书的数据显示,78.4%的留学生因为对国内职业发展有信心而回国。中国与全球化研究中心主任王辉耀认为,21世纪以来,相较于欧美地区的经济低迷,国内经济一直保持稳定增长态势。快速增长的中国经济需要大量的管理类、技术类人才和创新人才,这为海外人才回国发展提供了机遇。此外,过半数的海外留学生表示,远在国内的父母希望自己选择回国。同时,在海外的时间越长,文化归属感越强烈。而在国外,文化与语言的局限往往给他们带来困惑。在归国人员中,英国留学生回国比例最高,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移民国家,留学生毕业后回国比例稍低。那么,什么人最终留在了国外?金吉列留学副总裁冉维

中国留学生低龄化现象分析

中国留学生低龄化现象分析 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程度的日益加深和留学政策的逐渐放松,我国出国留学人数日渐增加,同时出国留学学生年龄越来越小,这种现象称为“留学低龄化”。本文分析了留学低龄化原因及其利弊,并且从家庭和社会两方面提出了具体应对策略,希望能为出国留学的学生提供借鉴。 标签:留学;留学低龄化;跨文化交际 一、浅析留学低龄化的原因 1.国际原因 近些年,全球经济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有所衰退,为了吸引海外留学生带来丰厚的经济收入,从而弥补教育经费不足的问题,许多国家在留学政策上做出了调整,使得留学手续更加便利。新西兰近些年对中国留学生开放程度较高。2002年与2003年教育出口收益17亿新元,教育成为继畜牧业、林业和旅游业之后的第四出口行业,收入超过葡萄酒和羊毛的出口总量所带来的收益。现如今,对人才争夺日渐激烈,对象不单单是高端人才,还有争夺培养人才的机会。 2.国内原因 (1)中国经济发展。目前出国留学绝大部分以自费为主。近几年,中国高收入家庭逐渐增多,家庭支付能力提高,有经济能力支付留学费用,低龄留学不再只是有钱人的选择,这为低龄留学生出国上学提供了可能性。 (2)国内升学就业压力日益严重。国内升学就业压力逐年增加,很多家长不愿意让孩子挤高考这座独木桥,他们将出国上大学看作一条捷径。相比之下,在国外上中学申请大学比较容易,并且毕业后可以留在国外就业,所以躲避国内的升学就业压力就成为了低龄化留学的原因之一。 (3)教育理念的选择。相比国内的传统教育方式,西方的中学教育更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领导能力、动手能力等。西方的中学课外活动很多,课程选择多且灵活,课程选择的多样化让学生可以发挥自己的专长,培养自己的兴趣,另一方面也能促进孩子的全面发展。这种想法是低龄化留学的另一个原因。 二、低龄留学的弊端 1.价值观风险 低龄留学生正处于世界观、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此时远离祖国只身生活在外,很容易偏离国家主流价值观,失去民族文化意识,很难形成民族、国家认同感。同时,由于学生在外生活时间较短不能真正融入西方文化,就很容易出现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