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跨文化视野下的中国饮食文化传播研究---以留学生为例汇总

跨文化视野下的中国饮食文化传播研究---以留学生为例汇总

跨文化视野下的中国饮食文化传播研究---以留学生为例汇总
跨文化视野下的中国饮食文化传播研究---以留学生为例汇总

SHANGHAI JIAO TONG UNIVERSITY

学士学位论文

THESIS OF BACHELOR

论文题目:跨文化视野下的中国饮食文化

传播研究---以留学生为例

学生姓名: 朴率智

学生学号: 5091419072

专业: 传播系

指导教师: 禹卫华

学院(系): 媒体与设计学院

跨文化视野下的中国饮食传播研究--以留学生为例

摘要

中国的饮食文化是中国的传统文化的一部分,饮食文化不仅仅指的是对食物的材料的选择和加工,也包括了在消费的过程中,怎样去吃,吃的礼仪,等等。中国人会用不同的食材加工出各种各样的美食,也可以用相同的食材加工出不一样的美食,美食不仅仅是食物,也是一种艺术。饮食文化不仅仅包含了味觉,视觉和嗅觉的满足,也包含了文化的精神。本研究侧重于从跨文化传播学角度来分析中国饮食文化的传播效果,本课题的文献述评部分侧重于这些方面。研究结果可以帮助我们从留学生的视角,对中国饮食文化的跨文化传播现状,原因进行更加深入的分析。

关键词:中国饮食文化,留学生,跨文化传播

STUDY ON THE CHINESE FOOD COMMUNIC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CROSS CULTURE -- TAKING THE STUDENTS AS AN EXAMPLELE

ABSTRACT

Chinese dietary culture is part of Chinese traditional culture. Dietary culture not only means food material selection and processing, but includes eating method and etiquette, etc. in consumption process. Chinese can make different food materials into various fine foods and make the same materials into different good foods. Cate is not only food, but also an art. Dietary culture contains not only gustatory, visual and olfactory satisfaction, but also cultural spirit. This study is focused on analyzing the propagation effect of Chinese dietary cultur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rans-culture communication, and the part of literature review in this paper places particular emphasis on this aspect. The research result can help us make a deeper analysis on the current trans-culture communication status and cause of Chinese dietary culture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an overseas student.

Key words:Chinese dietary culture; overseas student; trans-culture communication

目录

第一章研究目的和意义 (1)

1.1 研究的目的 (1)

1.2 研究的意义 (1)

第二章文献综述 (2)

2.1 文化传播的定义 (2)

2.2 关于跨文化传播 (2)

2.3 中国饮食文化特点 (3)

2.3.1 视觉之美 (3)

2.3.2 味觉之美 (3)

2.3.3 饮食的地域性 (4)

2.3.4 文化与情感 (4)

2.4 中国饮食文化传播渠道 (4)

第三章研究方法 (5)

3.1 问卷调查 (5)

3.2 数据分析 (5)

第四章研究结果分析 (5)

4.1 留学生对中国饮食文化的认知度 (6)

4.2 留学生对中国饮食文化的满意度 (7)

4.3 留学生了解中国饮食文化的渠道 (9)

4.4 留学生对中国饮食礼仪的了解 (10)

4.5 留学生对于饮食文化传播的作用 (11)

第五章不足和展望 (13)

参考文献 (14)

附录:调查问卷 (15)

鸣谢 (16)

第一章研究目的和意义

1.1 研究的目的

中国的美食文化,包含了很多方面的内容,比如说,中国人的价值观伦理观,中国人的生活态度和习惯,中国人的沟通和交往方式,等等,这些也都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缩影。这个研究希望以在上海交通大学就读的留学生作为例子,调查中国饮食文化的跨文化传播的现状,调查它在留学生中传播的效果,并提出针对性的建议。

上海交通大学的韩国,日本与其他国家留学生来到中国留学就是一种跨文化传播,这是拥有着不同的文化和生活习惯的人与本地人在文化和生活习惯之间的相互交流,这种交流就包括了留学生们对当地文化和当地环境的适应。中国的饮食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毫无疑问对在这里生活的留学生群体有很大的影响和作用。那么, 中国饮食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一部分,又对留学生群体产生了哪些影响?留学生群体和中国饮食文化之间的跨文化传播效果怎么样?都是本文需要探讨的问题。本文希望在以往学者对跨文化传播的基础上,具体以上海交通大学的留学生为例,探究以下的大致内容:中国饮食文化的特点;留学生群体对中国饮食文化的了解程度,了解渠道与喜爱的程度;在留学生群体的理解中,中国饮食礼仪和饮食文化是怎样的关系;以及,留学生群体对于中国饮食文化的传播作用。

1.2 研究的意义

中国有一句很经典的话叫做“民以食为天”,饮食的内容与偏好,饮食的场所与方式,饮食的礼仪与习俗,饮食的变化与发展,都是饮食文化的很重要内容。从这些复杂的分类也可以看出,中国的饮食文化不仅是为了满足生存需求,它更是中国传统文化在许多方面的再现。了解中国饮食文化对了解中国很有帮助,同时,了解中国饮食文化也可以在国家之间的文化建设和文化交流上找寻更有效的切入点。

文化传播是一个很重要的概念,它影响着人类发展的进程,传播方式的改进也改变了我们生存的世界。中国因为地大物博,不同的省份和地区,在饮食文化和饮食文化的传播上都有着显著的差异。从中华饮食文化可以看到中国很多方面文化的缩影,比如中国人进餐就餐的生活仪式、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人与自然,以及伦理道德观方面的文化。中国饮食文化是民族文化对外传播的一个代表,“中餐”也成为一个很有名的饮食文化的符号在世界各地得到很多追捧和喜爱。

现在,世界各国之间的文化交流已经是空前繁荣,作为一个有着五千年文明历史的国家,中国通过不断的文化传播,给整个世界留下了深厚的饮食文化。但是在消费时代,中国的饮食文化也需要思考怎样才能进行更为广泛和有效的传播。

第二章文献综述

主要通过查找并阅读大量与跨文化传播,留学生群体,以及中国饮食文化相关的文献资料,全面客观地对所要研究的问题形成一个正确而有条例的认知,为论文的撰写奠定一定程度的理论基础,使得下一步的调查更加具有操作性。

2.1 文化传播的定义

文化传播是人们社会交往活动中产生于群体、组织及所有人与人之间共存关系之内的一种文化互动现象1。正是因为这样的原因,有学者这样对文化定义2“文化指具有一定文化特质和文化观念的文化所有者个体对文化的传播产生的流变。文化的所有者在传播文化的过程中自觉或不自觉地接触其他的文化所有者传播的文化,从而更新自己的文化内容,而文化也随自身的传播而为文化的所有者更新文化特质和文化形态。”读完这样的定义,我们知道了,一方面,文化是不断发展的,另一方面,文化和传播是密不可分的。总结起来,首先,传播体现了文化的价值;第二,传播是文化得以存在的主要方式;第三,传播方式的发展和改进也促进了文化传播能够更好的实现和发展;最后,文化传播随着时间的流动也慢慢传承。但同时,传播也会因为文化的接收者的适应性不同而产生不同选择。因为有时亦会出现文化特点与观念被抗拒的情况状况,具备类似文化的群体更易于彼此适应,文化的接收程度亦更深入。所以,两个民族或地区之间接触的时间与密切程度可以对文化传播的范围或接受的程度产生重大影响3。人类共同的生活环境所产生的语言、风俗、道德、宗教等共同的文化特质,形成了特定的文化圈4。

2.2 关于跨文化传播

跨文化传播的定义是“来自不同文化背景和符号系统的人们相互交流的一种情境5”。进一步来理解这句话的意思,它是说,拥有不同的历史,习俗,语言,生活背景和文化的人们相互之间进行交流。全球各国人民的文化是多元的,因为他们有着各不相同的语言,历史和生活习惯,进而也有着不一样的价值观和文化,这种不一样就是文化的差异。虽然这种差异一直存在,但是人们一直尝试着跨文化传播,通过很多办法来理解这种差异。

跨文化传播有着三种模式,分别为跨文化传播的行为模式,跨文化传播的认知模式和跨文化传播的理解模式6。第一种模式主要强调的是传播技巧十分重要,会影响传播效果。第二种模式主要强调了认知的过程,也会有可能产生文化的冲突。最后一种模式讲的是人们如何构建出相关之间的意义。数字化时代的到来,赋予了跨文化传播更多的可

1熊澄宇新媒体传播与跨文化交流[A]跨文化传播新论武汉大学出版社2005

2孙美唐文化价值论[M]昆明云南人民出版社2005

3戴晓懂跨文化交际理论[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11

4胡文仲文化与交际[M]北京外语教学和研究出版社1997

5孙春英跨文化传播学导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8

6常雁荣论跨文化传播的三种模式[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第17卷第3期

能,例如,传播主体更加多样,个人都可以成为自媒体进行文化传播。

2.3 中国饮食文化特点

2.3.1 视觉之美

中国美食的制作上讲究对食材的调色,利用肉类、蔬菜、水果等食材本身所具有的自然色彩进行搭配7。食物在色彩上的搭配十分重要,虽然色彩的搭配不会直接影响到食物的味道,但会在某种程度上影响人们享用食物的情绪。从一道菜的颜色,可以看到色彩调和之美,这种美体现为食材的色彩质感,以及加工食材的厨师们对火候的掌控,在高超的烹调技巧下的综合的美。

再然后,食物的造型也很重要,造型精致可以提升味觉上的美好感受,同时,造型美也能带来视觉上的美的冲击。造型美往往表现在刀工精细,厨师会根据食物制作的需要,将食材切成丝、块、片、段、丁、茸等8。刀功成为中国美食的一个符号,也是中国菜被称为“功夫菜”的一个原因。

还有就是餐具的选择,如果餐具选择十分讲究,也会增加整体的观赏性。一道菜如果食材精致,再有美观讲究的餐具做容器,就会显得更具有美感;相反,即使是同样的一道菜,如果放在制作粗糙,或者类似一次性容器中,它带给人们的美感也会大为降低。

在餐具的选择上,中国美食主要体现了三个特点9:一是餐具大小与菜的容量协调;二是餐具形状和食材形状能够协调;三是餐具颜色和食材的颜色协调。餐具和食材的协调搭配,共同造就了中国美食的视觉之美。

2.3.2 味觉之美

味觉上的满足是食物带给人最主要的享受。追求食物的本味是食物选材最基本的理念,同时,烹饪的手法也越来越多样化,中国人在几千年的历史的积累下,不断创新融合,在烹饪的方式和技巧上都极具灵活性10。于是,博大精深的中国饮食文化也就有了更多值得骄傲的地方,在味觉之美上,已经不是简单的酸、甜、苦、辣、咸,更多的口味被调配出来11。

中国美食的制作方法多种多样,“八大菜系”就是代表的亮点。传统的烹调方法有蒸、煮、炖、炒、烧、煎、炸、烩、爆以及焖、熘、卤拌等十多种12。由于风俗的不同,和饮食习惯的差异,于是形成了丰富多彩的地方菜系,例如以川菜、粤菜、湘菜、浙菜、鲁菜、闽菜、徽菜、苏菜为代表的八大菜系13。各个菜系都在精心制作下有着美好的口感,中国人用自己的勤劳和智慧,让同样的食材可以制造出不同的风味,也因此创造出了属于不同地域和文化的不同味道。中国饮食文化能将食物的色、香、味、形状和容器自然而又美观地结合在一起,让人们在品尝美食地同时,得到一种综合地享受。

7过常宝食文化[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1

8徐万邦中国饮食文化中的审美情趣[J]内蒙古大学艺术学院2005(9)

9过常宝食文化[M]北京中国经济出版社2011

10刘岩松中国人饮食文化仲的审美追求[J]经济研究导刊2012(1)

11冯思雪跨文化交际仲的饮食文化差异[J]考试周刊2013(5)

12都大明中华饮食文化[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1

13殷挺凯浅析中国饮食文化分异的地理因素[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院报2013(5)

2.3.3 饮食的地域性

饮食的地域性特点除了前文已经提过的八大菜系,也体现在食物选材上的广泛性。中国的土地十分广阔,地貌特征也很有特色,还有着多样的气候环境,这些都为各种动物和植物的生长都提供了可能。在中国,生活在不同省份和区域的人们,因为自然条件的不同和多样,可以得到种类丰富的食物。以日常主食为例,中国就有“五谷杂粮”,除了以小麦和大米作为主食之外,还有高粱、玉米、荞麦、小米、红薯等等14。

2.3.4 文化与情感

中国自古就有进食之礼、宴饮之礼、待客之礼之分,那些积极的、感性的、程式化的细节礼仪贯穿中国饮食活动始终,并且不断地在自我完善中,也是中国饮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15。

“吃”的行为,已经不仅仅是中国人满足日常生理需求的需要,实际上,它已经成为进行情感表达和交流的一种特殊方式、是一种日常化的社交活动16。人们通过饮食交流,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在这样的相互信息和情感交流中,饮食更多的被赋予了情感满足的功能。通过视觉、味觉和感觉这三个不同角度的综合体验,构成了中国饮食文化的有机整体,让中国饮食文化变得生动而立体。视觉带来饮食的第一印象,味觉是饮食不可或缺的主题,而感觉则是心理上的综合体验。视觉与味觉的满足,有利于情感的满足,在视觉、味觉和情感的满足中,中国饮食文化不断进步和发展。

2.4 中国饮食文化传播渠道

媒介不仅本身是一种物质形态的文化,媒介也通过各种符号传达一定的文化内容和文化价值17。通过这样的媒介环境和相关的文化系统,媒介传播文化,文化透过媒介所体现的价值都对人类生活产生了影响。文化传播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它不单单取决于文化自身的价值品质,而且与载体素质、传播路径以及竞争能力密切相关18。

在网络快速发展的时代,获得信息十分容易,而信息的内容也是铺天盖地。传播媒体,包括纸质媒体和电视媒体,可以通过独特的视角,优秀的内容获得关注。比如说,中国很有名的,专门介绍中国美食和中国饮食文化的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播出之后,一些被报道过的食物和餐厅,就会选择当地的报纸,有重点地宣传自己当地的特色美食。再比如说,仍然是《舌尖上地中国》这个例子,这个纪录片得到关注,最初也是通过中国的很有影响力的国家电视台CCTV播出的,之后也通过跨文化传播在其他国家的电视媒体播出过。所以,如果需要做好中国饮食文化的传播,传统媒体带来的影响力仍然是十分重要的。

在新媒体的时代,网络传播的速度超出我们的想像,网民可以很轻松的在互联网上找到感兴趣的内容,观看,评价,并分享。新媒体为许多形式和内容各异的文化载体提供了传播的条件,其中一种在中国很火的可以说是新浪微博。在中国,很多明星,品牌,机构和个人都开设了自己的微博,它有着巨大的转发和传播的力量,也吸引了很大的关注。例如《舌尖上的中国》纪录片,曾经多次登上的微博的热门排行榜,舌尖上的中国

14杨欢欢舌尖上的中国的文化分析[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4

15胡梦楠论中国饮食文化传播路径研究[D]郑州郑州大学2014

16曾寒英从中国饮食文化看中国人的性格[J]科教文汇2007(1)

17童雨菲中欧饮食文化传播路径研究[D]西安西安工程大学2012

18傅华软实力构建过程中的文化传播[N]光明日报2008

在新浪微博的粉丝数,截止到本文撰写时候,有39万多,而它的导演陈晓清,粉丝数超过94万。之后“舌尖体”这种表达方式也开始流行起来,成为一种网络文化。

还有一些其他的传播路径,比如说现在大家聚餐都喜欢拿手机拍照,上传,这种分享的行为也属于文化的传播。再比如很多中国学生对韩国美食的了解是通过韩剧或者韩国综艺来构建的,怎样进行植入性的传播起到更好的传播效果也是值得研究的。

第三章研究方法

3.1 问卷调查

关于问卷的发放。在上海交通大学留学的留学生中,采用匿名的方式,选择不同年龄留学生为样本,进行中国饮食文化的认知问卷发放填写(问附录调查问卷)。本次研究采用随机抽样的方式分发问卷,共发出问卷300份,收回的有效问卷是297份。其中男生人数234人,女生人数63人。

关于问卷的内容。问卷共15道题目,一起有五个部分:第一部分是人口统计学的信息,主要是关于回答问卷人的年龄,性别和国籍等。第二部分主要调查参与回答问卷人对中国饮食文化的认知度。第三部分主要调查参与回答问卷人对中国饮食文化的满意度。第四部分关于留学生对中国饮食礼仪的了解。最后一部分是留学生对中国饮食文化传播作用的题目。

3.2 数据分析

这一阶段主要是随机问卷调查进行调查取得真实的数据、意见、想法与观点等,将得到的数据进行汇总,通过Excel, SPSS等工具分析,归纳,得到相关理论。为接下来的研究提供了基础证据,也同时确定了留学生针对中国饮食文化的态度。

第四章研究结果分析

4.1 留学生对中国饮食文化的认知度

关于“您认为中国饮食文化是否包含了酒文化?”的问题中,自己认为中国饮食文化包含了酒文化的占43.8%,自己认为中国饮食文化不包含酒文化的比例是55.5%。

也就是说,在参与调查问卷的同学中,虽然有将近一半的同学能够认识到中国的饮食文化包含了酒文化,但是更多的留学生对中国饮食文化和酒文化的关系并没有更深的了解。

关于“您认为中国饮食文化是否包含了茶文化?”的问题中,66.2%的受访者肯定了中国饮食文化中包含茶文化,但是,仍然有33.1%的比例的受访者对中国饮食文化中的茶文化没有了解,选择了“不包含”。

关于“您是否知道中国八大菜系?”的问题中,62.9%的受访者表示不知道中国八大菜系,只有36.5%的受访者知道中国八大菜系。

关于“您知道的菜系有下列哪些?(可多选)”的问题中,知道“川菜”的比例最多,占68人,其次是“浙菜”,有58人。“闽菜”没有人选择,在所有的样本中是0,“粤菜”知道的比例也很少,只有11人。其他的分别是,选择知道“湘菜”的有35人,选择知道“苏菜”的有33人,选择知道“鲁菜”的有32人,选择知道“徽菜”的有27人。一方面,原因可能是中国八大菜系各自的传播效果有不同。

另一方面,因为样本的选择都是在上海交通大学就读的国际学生,而上海地处江浙,所以选择“浙菜”的比例也较多。最后,还有一个原因是,留学生们对省份的简称,对菜系的归类并不十分清楚,所以整体来说,这个多选题,各个选项的频率都不高。

留学生对中国饮食文化的认知度,整体来说情况并不是很理想。对于中国饮食文化中十分具有特色的“酒文化”,“茶文化”,“八大菜系”这些的了解程度都不高。由于受访的留学生大部分是来自日本和韩国的留学生,作为东亚国家中关系比较密切的国家,在饮食文化上也有一些相似之处,比如酒文化和茶文化,所以在这两个问题中,虽然认知度不高的比例很大,但是也有相当比例的一部分受访者对它们有一定的认知。但是,在“八大菜系”的问题上,就暴露了认知度很低的状况,甚至对于“闽菜”这一选项,在297份有效问卷中,竟然一个人都没有选择。

4.2 留学生对中国饮食文化的满意度

关于“您喜欢以下哪种烹饪方式?(可多选)”的问题中,喜欢“热炒”的烹饪方式的比例最高,有 200人选择,其次,是选择“烧烤”这一烹饪方式的,有169人选择了这一选项。相比之下,喜欢“涮”的烹饪方式的人最少,只有4人,同样,喜欢“凉拌”的只有17人选择了。其他,比如选择喜欢“清蒸”的烹饪方式的是36人,喜欢“炖”的烹饪方式的是31人。

关于“整体来说,您喜欢中国菜吗?”的问题,选择最多的是“一般”,其次是“喜欢”。选择“很喜欢”和“喜欢”的百分比是41.8%,选择“不喜欢”和“很不喜欢”的百分比是15.7%,另外很大一部分选择是一般,占42.1%。整体来说,留学生对中国菜的态度还是喜欢的。

关于“你最喜欢的一道中国菜是什么?”的问题,回答比较多的是“炒饭”,“炒面”,其他频率超过10的答案还有“火锅”,“麻辣香锅”,“锅包肉”,“麻辣烫”,“手抓饼”。在所有受访者写出的中国菜名中,既有上海特色的小笼包,也有武汉特色的热干面,有北方的饺子,也有南方的八宝饭。口味上包含了酸,甜,苦,辣,咸,各种独特的烹饪方式也都有包含。同时,也发现,在前面,并没有在选择喜欢的烹饪方式中选择的受访者,在自己喜欢的中国菜中也表达了自己的喜欢。比如,一位被访者选择自己喜欢的烹饪方式是热炒和烧烤,并没有选择“涮”,但是在“最喜欢的一道中国菜”这个问题中写的答案却是火锅。这表明,这位受访者对“涮”这种烹饪方式没有很了解,同时也说明,不同烹饪方式的中国菜都有着自己的“粉丝”。

整体来说,留学生对中国饮食文化的满意度是较高的。除了整体上的满意,留学生也有自己偏好的烹饪方式和食物。一方面,这是由于像“热炒”和“烧烤”这种烹饪方式,由于文化上的相近性,所以接受度也比较高,容易受到留学生的喜爱。另一方面,可以看出来由于对中国饮食文化的了解程度不高,也限制了留学生对中国饮食文化的体验。但是,从调查可以看出,还有一种趋势是留学生作为年轻的群体,对于新鲜事物的接受度还是很高的,基本上不同的烹饪方式,不同地域的菜系都有接触到,这种体验对于满意度的提升也是十分重要的。

4.3 留学生了解中国饮食文化的渠道

关于“您通过什么途径了解中国饮食文化呢?(可多选)”这个问题,选择最多的是“网络”,共有102人选择了通过“网络”了解的中国饮食文化,其次是93人选择了“书”,85人选择了通过“电视节目”,75人选择了通过“同学朋友”,29人选择了是通过“电影”。

从调查可以看出,留学生了解中国文化的渠道主要是通过网络,这与现在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趋势也是相符的。受访者全部是18-25岁的学生,其中18-21岁的占69.9%,这与互联网的核心始终人群也有一定的重复,所以互联网成为留学生了解中国文化的主要渠道也是符合时代发展的。通过“书籍”,“电视节目”和“朋友”也是因为受访者主要是学生,要通过书籍学习中国文化,重要的休闲方式之一就是电视节目,而作为留学生,自然会有好多同学,通过这样多种途径了解中国文化。而选择“电影”这一渠道并不多的原因,除了电影院里的电影没有字幕,阻碍了这种文化交流的通畅,也有电影产业本身对中国饮食文化传播的效果并不好。所以,要更加注重书本上相关文化知识的教授,注重同学朋友之间的人际传播,注重电视节目的娱乐传播,也要加大力度注重电影这一重要的传播途径对中国饮食文化的传播。

4.4 留学生对中国饮食礼仪的了解

关于“您所了解的中国饮食礼仪有哪些?(可多选)”的问题,选择最多的是“上菜顺序”,有158位受访者选择了这一项,其次,是“餐具和装饰”,有127人选择了这一项。选择“敬酒”的有76人,选择“座次安排”的共有65人,最少的是选择“夹菜”这一中国饮食礼仪的,仅有34人。

关于“整体来说,您对这些礼仪持什么态度?”的问题,选择“很喜欢”和“喜欢”

的比例占37.4%,另外,31.8%表示一般,选择“不喜欢”和“很不喜欢”的比例是30.4%。总体来说,留学生对中国饮食礼仪是喜欢的态度。

整体来说,留学生对中国饮食礼仪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对一部分中国饮食礼仪例如“上菜顺序”,“餐具及装饰”的认知程度较高,而其他的中国饮食礼仪还需要提升其认知度,另一方面,学生对中国饮食礼仪的态度总的来说是喜欢的。

4.5 留学生对于饮食文化传播的作用

关于“您会和您的家人或朋友推荐中国菜吗?”的问题,大部分受访者表示会和自己的家人或者朋友推荐中国菜,比例是51.8%,但是,还有另外的47.5%的受访者表示不会和自己的家人或者朋友推荐中国菜。

关于“您会在您的社交网络上传与中国饮食相关的状态吗?”的问题,大部分受访者表示会上传,比例是66.9%,但是,也有另外的32.4%的受访者表示不会上传和

中国饮食相关的状态。

留学生对中国饮食文化传播的作用是巨大的,尤其是对于对中国饮食文化没有太多了解和认知的留学生国家的人来说。留学生通过社交网络,口口相传等方式对中国饮食文化的肯定,可以吸引更多的人喜爱中国饮食,对中国饮食文化的发展十分重要。

第五章不足和展望

首先,本文的研究有几处不足之处,希望在最后能够总结出来,以便在以后的研究中能够吸取教训。一,是样本的派发,由于时间和条件的限制,没有很好的做到随机,体现就是,例如,男生有234人,女生是63人,以后需要尽量保证随机。二,是没有针对到留学生的特性来更好的设计问卷,比如对一些难以理解的词语做解释,或者加入图片,以便他们在回答问题的时候能够更清楚问题是什么,比如对“八大菜系”的解释,对不同的“烹饪方式”的解释。三,是没有能够在问卷之前或者之后做一个小组访谈,明白一些问题背后的答案为什么会是那样。比如,“您会上传与中国饮食相关的状态吗”这样的问题,就可以进一步了解为什么他们不愿意上传。

明白了这些不足之处,也希望对今后的研究有一些可行的展望。一方面,希望在今后的研究中,能够突破现有的简单的描述性统计,更加深入的探索不同现象之间的关系,了解他们之间的相关性或者因果关系。另一方面,希望研究可以突破留学生的范畴,将样本扩大到更加广阔的国际群体。最后,就是希望对中国饮食文化也有更多的了解,能够从根源,或者是不同的侧面来发掘中国饮食文化的美好,也找到中国饮食文化发展中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促进中国饮食文化的跨文化传播。

参考文献

[1] 郭庆光. 传播学教程[M]. 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9

[2] 乔淑英. 中国饮食文化概论[M]. 北京.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2011

[3] 陈新鸥. 《舌尖上的中国》的传播学解读[J]. 今传媒. 2012(11)

[4] 胡梦楠. 论中国饮食文化的传播与认同[D]. 郑州. 郑州大学. 2014

[5] 童雨菲. 中国饮食文化传播路经研究[D]. 西安. 西安工程大学. 2012

[6] 赵炜. 国外对中国饮食文化的研究[J]. 扬州大学烹饪学报. 2010(4)

[7] 胡睿. 消费文化视野下看中国饮食节目形态发展[J]. 龙岩学院学报. 2011(01)

[8] 林文艺. 探析全球化语境下中国文化的跨文化传播[J]. 福建论坛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4(12)

[9] 吕娟.《舌尖上的中国》饮食文化编码研究[D]. 河北. 河北大学. 2013

[10] 常燕荣. 论跨文化传播的三种模式[J].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5)

[11] 拉里萨摩瓦,理查德伯特. 跨文化传播[M].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04

附录:调查问卷

中国饮食文化调查问卷

您好,我是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设计学院的学生,目前在做关于上海交通大学留学生对中国饮食文化的研究,希望能够得到您的协助完成这份问卷,问卷仅作为本人学术研究用,您的信息将被保密,十分感谢。

您的性别?

A男 B女

您的年龄?

A 18以下

B 18-21

C 22-25

D 25以上

您来自?

A 韩国

B 日本

C 其他_______(请注明)

4.您认为中国饮食文化是否包含了酒文化?

A包含 B不包含

5. 您认为中国饮食文化是否包含了茶文化?

A包含 B不包含

6. 您是否知道中国八大菜系?

A 知道(到第7题) B不知道(到第8题)

您知道的菜系有下列哪些?(可多选)

A 浙菜 B湘菜 C徽菜 D川菜 E粤菜 F鲁菜 G闽菜 F苏菜

8. 您喜欢以下哪种烹饪方式?(可多选)

A 油炸

B 清蒸

C 热炒 D烧烤 E凉拌 F涮 G炖

整体来说,您喜欢中国菜吗?

A很喜欢 B喜欢 C一般 D不喜欢 E很不喜欢

10. 你最喜欢的一道中国菜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请注明)

11. 您所了解的中国饮食礼仪有哪些?(可多选)

A座次安排 B上菜顺序 C餐具及装饰 D敬酒 F夹菜

12. 整体来说,您对这些礼仪持什么态度?

A很喜欢 B喜欢 C无所谓 D不喜欢 E很不喜欢

您通过什么途径了解中国饮食文化呢?(可多选)

A网络 B电影 C书 D电视节目 E同学朋友 F其他_____(请注明)

您会和您的家人或朋友推荐中国菜吗?

A会 B不会

您会在您的社交网络上传与中国饮食相关的状态吗?

A会 B不会

鸣谢

随着毕业论文的完成,我在上海交通大学的大学生活也很快就结束了。在准备毕业论文短的几个月的时间里,让我学到很多了。包括书本上,文献资料里的知识,实践中的收获。让我度过大学生活最为充实的一段时期。

在本次毕业设计中,我真心的感谢指导老师禹卫华老师,感谢您给我的各种帮助,在论文的选题,论文框架的梳理,论文的资料,论文的思想上的各种指导和帮助,衷心的感谢您!

同时,我想对所有给过我帮助的老师,同学和朋友表示衷心的感谢。感谢我的导师和媒体设计学院的各位老师,他们对待留学生的专注,热情和严谨的精神让我觉得十分感动。我也要感谢所有帮助过我的同学们,包括给我的论文提出了建议的同学们和帮助我填写调查问卷的同学们,谢谢你们的帮助,才让我能够完成这篇毕业论文。

最后,再一次感谢我的恩师!感谢我的母校!祝福各位老师健康身体,工作顺心!愿上海交通大学的教育事业蓬勃发展!

中国饮食文化英文介绍

Chinese Food Culture 1.Characteristics of cuisines in southern part of China Chinese cuisine has a number of different genres, but the most influential and typical known by the public are the 'Eight Cuisines'. These are as follows: Shandong Cuisine, Guangdong Cuisine, Sichuan Cuisine, Hunan Cuisine, Jiangsu Cuisine, Zhejiang Cuisine, Fujian Cuisine and Anhui Cuisine. We have roughly separated Chinese cuisine into two genres. They are Cuisines of the north part and the southern part. Cuisines of the southern part of China are really featured. They have various differences with northern cuisine. Firstly, abundant rain drops and sunlight in South China provide favorable conditions for the growth of millet and rice. Compared with people in North China who have to spend much time in cold weather, people in South China are less preferable to meat diet, which contains lots of fat and protein. Southern Chinese prefer plant diet quite a lot. Many people are accustomed to drink soup both before and after the meal. Guangdong Soup(老火靓汤) Secondly, South China is one of the most developed areas in China. It welcomes people from the entire world. As a result, Southern Cuisine, especially Guangdong Cuisine, emphasizes a flavor which is clear but not light, refreshing but not common, tender but not crude. Thirdly,People in South China tend to be more careful and sensitive than northern people. As a result, their dishes as well as appearance are really cute and attractive. Just like dim sum(点心), which means “touch the heart”, is one of the most famous Cantonese meal. It consists of a variety of delicacies and is usually served for breakfast or dinner. Spicy-hot Fish麻辣鱼Mapo Tofu (Stir-Fried Tofu in Hot Sauce)麻婆豆腐Pork Rips排骨)Penaeus orientalis对虾 2.Characteristics of cuisines in northern part of China Cuisines of the north part of China have several characteristics. people in the north tend to eat cooked wheaten food. Or in other words, people eat more food made of flour. This is because the climate here is temperate continental climate, which means there are less rain drops and sunlight. And this climate provides favorable conditions for the growth of wheat. First,When it comes to cooked wheaten food, there is a place many people are familiar with. That is Shanxi(山西). As the saying goes, “east or west, Shanxi cooked wheaten food is best”. Shanxi is famous for its diverse and delicious cooked wheaten food. With a history of 2000years, Shanxi cooked wheaten food is gaining more and more popularity at home and even abroad. Cooked wheaten food in Shanxi,there are round 280 kinds of cooked wheaten food, among which the sliced noodles is the most renowned one. Apart from the sliced noodles刀削面, boiled food also includes hand-pulled noodles拉面, He lao饸饹)Tijian,剔尖Maoerduo猫耳朵, Jiupian(揪片) ,which are all delicious and tasty. As for the cooked food, it includes fried cake(炸糕)、Yi wo su(一窝酥)、fried dough twist (麻花),Shuai bing(甩饼) and so on. Other steamed wheaten food includes steamed bun、You mian kao lao(莜面栲栳)、Gao liang mian yu(高粱面鱼). Second, food in the north is often more salty and greasy than that in the south.

中国饮食文化史简谈

中国饮食文化史 (2009-12-19 14:19:10) 转载▼ 标签: 文化 中国是一个具有悠久历史的饮食文化大国,饮食一直是其文化发展的原动力之一,很早就牢固地树立了“ 礼乐文化始于食”、“民以食为天”等观念,食是人之大欲。鉴于此,中国自古就十分注重饮食文化的研究。 一、商周时期 商周时期中国最早的诗歌总集《诗经》中有不少诗句反映当时黄河中下游的人们饮食习俗和饮食文化。周公旦所著的早期礼制全书《周礼》,对周代初期的官制进行全面描述。据该书记载,为王室服务的天官大冢宰中,与制作和供奉饮食有关的人员就达2332人,分为22种官职,并且书中还出现了“六食”、“六饮”、“六膳”、“百馐”、“百酱”、“八珍”等饮食的名称。稍后的《礼记》在其《月令篇》、《礼运篇》、《内则篇》等中又有许多有关当时黄河中下游地区饮食文化的记叙,其中提到周代“八珍”及周代的风味小吃饵(点心),成为中国有关方面的最早记录。 与黄河中下游地区饮食文化相对应,人们也开始研究和记录长江中下游的饮食文化,如屈原及其弟子的作品总集——《楚辞》中,就有许多作品是歌颂当时楚国的酒与食品,特别是宋玉的《招魂》中提到许多食品和饮料名称,被誉为中国最古的菜谱。在战国末期又出现了专门的烹饪著作——《吕氏春秋·本味篇》,篇中记叙了商汤以厨技擢用伊尹的故事及伊尹说汤的烹饪要诀:“凡味之本,水最为始。五味三材,九沸九变,火为之纪。时疾时徐,灭腥去臊除膻,必以其胜,无失其理。调和之事,必以甘酸辛咸,先后多少,其齐甚微,皆有自起。鼎中之变,精妙微机,口弗能言,志弗能喻,若射御之微,阴阳之化,四时之数。”该烹调理论成为中国以后几千年饮食烹调的理论依据。 二、秦汉时期 秦汉时期,中国成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这便促进国内各地各民族的饮食文化的交流,相应地饮食文化研究也上了一个新台阶,特别是追求长寿等道术的流行更进一步促进食疗理论的发展。 在秦汉时期的许多词赋中都大量记叙当时的饮食物品,如:司马相如的《上林赋》、枚乘的《七发》、杨雄的《蜀都赋》等。在王褒的《憧约》、史游的《急就篇》及一些字典(杨雄的《方言》、许慎的《说文解字》、刘熙的《释名》)中也提及了当时的饮食文化内容。其中王褒的《憧约》中有“烹荼”、“买茶”的文字,是“荼”发展为“茶”字的最早由来。并且出现了研究食疗的专著,主要有《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和《山海经》等,为以后食疗理论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黄帝内经》为世人假托“黄帝”所作。全书24卷,共81篇,是中国较早的医学典籍。该书在《四气调神大论》中提出,医学的目的是“不治已病,而治未病”;《生气通天论》中提出要维持健康,保持长寿就必须调和五味;《汤液醪体论》中提到酒在治疗疾病中的效用;《藏气法事论》中论述了饮食和养生的关系,提出:“毒药攻邪,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配,气味合而服之,以养精益气”的养生理论,成为后来的中医“三分治疗七分养”的理论依据。此外,《内经》还提供了治疗颜面神经障碍、孕妇胃膈闷胀、消渴病人的口感不适、妇女血枯等病若干具体方剂。

传统作文之中国传统饮食礼仪论文

中国传统饮食礼仪论文 【篇一:浅析中国餐桌礼仪论文】 浅析中国餐桌礼仪文化 140511133钟子祺 摘要:餐桌礼仪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占有重要的地位,它也是一种社 交手段,在用餐过程中,人的修养礼仪可由言行举止体现出来。正 确的餐桌礼仪不仅显得优雅大方,更能给人以良好的印象。然而, 在中西融合的今天,许多中餐礼仪却常常被人忽视,导致尴尬的场 面发生,因此,掌握一些餐桌礼仪在社交生活中显得尤为重要。 关键字:餐桌礼仪;入座;进餐;离席;茶文化;酒文化; 中西差异; 0.引言 作为拥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中国的餐饮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至少在周代已经形成了一套相当完善的饮食礼仪制度,并对西 方餐桌文化产生一定影响。自改革开放至今,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餐饮作为一项国计民生的大事越来越成为社会和媒体关注的焦点。而餐桌礼仪却因为其繁琐性和冗余性遭到人们的普遍忽视。基 于此背景作者深感现代国人缺乏餐饮礼仪的基础认识和准确定位。 于是在参考前人研究的基础之上编成此文,旨在希望国人通过文章 能够具备对于中餐礼仪基本认知并了解中西方餐饮礼仪方面的差异,同时愿此文为中国餐饮礼仪文化研究添砖加瓦。 ①“饮食所以合欢也。”中国人享受集体聚餐或饮宴的热闹氛围。餐桌,是考验一个人修养的重要场所,吃,是中国人协调人际关系的 一种方式。②“在中国,人们最重要的社交活动既是请客吃饭,而且 名目繁多,某些成功人士一天中花的时间最多的就是吃饭,一个长 期不能参加应酬的人可能就被社会淘汰了或者成为‘无用’之人”。大 家同夹一盘菜,共饮一碗汤的“群享”模式触发了欢乐气氛,举杯提 箸之间协调人际关系。但是在正式的中餐宴席中还是有很多讲究的。 1. 席位安排 “客齐后导客入席,以左为上,视为首席,相对首座为二座,首座之 下 为三座,二座之下为四座。”先请客人入座上席,再请长者入座客人旁,依次入座,最后自己坐在离门最近处的座位上。若是圆桌,则 正对大门的为主客,主客左右手边的位置,则以离主客的距离来看,

中国饮食文化试题与答案

精品文档 一 1.人类制作熟肉食品最早采用的方法是( ) A.蒸 B.煮 C.烤 D.炒 2.蛋白质含量最高而位居豆类之首的品种是( ) A.大豆 B.豌豆 C.蚕豆 D.扁豆 3.从历史发展看,中国人衡量食品质量的第一标准是( ) A.食量 B.食形 C.食境 D.食味 4.“庖丁解牛”出自我国古代著作( ) A.《论语》 B.《孟子》 C.《庄子》 D.《春秋》 5.唐代炉灶的形式多样,如出现了专门烹茶的( ) A.火炉 B.水炉 C.风炉 D.木炉 6.鲁菜的代表名菜是( ) A.大煮干丝:苏菜 B.宫保鸡丁:川菜 C.鼎湖上素:粤菜 D.九转大肠 7.我国的蒸馏酒,即烧酒出现于( ) A.唐代 B.宋代 C.元代 D.明代 8.在敬酒方式中,有礼有节地劝客人饮酒被称为( ) A.文敬 B.回敬 C.互敬 D.代饮 9.“茶”字最早出现于( ) A.汉代 B.唐代 C.宋代 D.明代 10.世界上第一部茶的专著是( ) A.《茶录》 B.《茶谱》 C.《茶经》 D.《茶苑总录》 12.人们在饮食活动中应当遵循的社会规范与道德规范指的是( ) 饮食风俗A.饮食礼仪B. 饮食习惯C.D.饮食传统. 精品文档 13.在饮食民俗方面,新粮登场和瓜果上市时,要请长辈或老人先吃,叫( ) A.“先尝” B.“先品” D.“品鲜”C.“尝鲜” 14.记载纣王“以酒为池,悬肉为林”的古代名著是( ) A.《史记》 B.《汉书》 D. 《资治通鉴》C.《左传》) ( 15.我国的第一部诗歌总集是B.《楚辞》A.《离骚》D.《大招》C.《诗经》

16.《谷山笔尘》谈到了历代帝王赏赐饮食的情况,其作者是明代的( ) A.吴承恩 B.罗贯中 D.徐霞客C.于慎行 18.冬季,人们日常选择食用温热助阳之品,以达扶阳散寒之功效,谓之( ) A.“食补” B.“药补” D.“食疗”C.“药膳”二、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请在每小题的空格中填上正确答案。错填、不填均无分。 21.世界上最早培植小米和大米的国家是________。 22.陶器发明后,中国原始先民的熟食活动进入了第三阶段,即________。 23.民间在重阳节有饮菊花酒的习俗,相传此习俗起源于________时期。 24.酥油茶的酥油是从牛奶或羊奶中提取的________。 25.道家、法家、墨家等古代思想家一致崇尚的________,成为我国消费文化的核心。26.古代________的本质是治人之道,是鬼神信仰的派生物。 27.中式宴会与西式宴会的交谊目的都很明显,中式宴会更多的体现在________的交谊,西式宴会则多体现于相邻宾客之间的交谊。 28.服气、服药和饮食在________教文化中具有相同重要的地位。 29.药膳是在中医药________的理论指导下,将中药与食物搭配起来的食品。 30.我国未来餐饮服务行业企业文化发展的必然方向是________。 二 1.中国古代将烹饪风味流派称为( ) A.帮口 B.菜系 C.道口 D.风派 2.我国的茶叶根据制作工艺可以分为( ) A.三大类 B.五大类 C.七大类 D.九大类 3.“染面煎”的挂糊方法,即在原料外挂一层面糊后加以油煎,出现在( ) . 精品文档 A.唐代 B.宋代 C.元代 D.明代 4.我国严格意义上的烹饪开始于( ) A.陶器使用 B.以火熟食 C.海盐调味 D.燔谷成熟 5.北魏时期的贾思勰所写的农学著作里关于烹饪方面的内容具有较高的史料价值,其著作名称是( ) A.《酉阳杂俎》 B.《齐民要术》 C.《四民月令》 D.《本草经集注》 6.酒会席的气氛活泼、形式自如,菜肴以( ) A.酒水为主 B.点心为主 C.热菜为主 D.冷菜为主 7.传统名菜“干烧岩鲤”是典型的( )

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中国饮食文化 论文题目:中国传统饮食文 化的继承与发展 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 摘要:中国饮食文化源远流长,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古以来,饮食文化不断发展丰富多彩,各地的特色小吃多种多样,还有融合了各少数民族的饮食文化传统。他在发展过程中有几个历史阶段是饮食文化发展的高峰时期,在中国饮食史上占据重要的历史阶段。现代,随着经济的发展,中国传统饮食文化的传

承与发展是非常重要的。 关键词:中国饮食文化,继承与发展 饮食是人们赖以生存的基础,法国一位著名的学者曾经说过:“一个民族的命运要看她吃的是什么和怎么吃”。饮食文化是指特定社会群体食物原料开发利用、食品制作和饮食消费过程中的技术、科学、艺术,以及以饮食为基础的习俗、传统、思想和哲学,即又人们食生产和食生活的方式、过程、功能等结构组合而成的全部食事的总和。 一、中国传统饮食文化 中国饮食文化,一枝独秀,曾博得“食在中国”的美誉。孙中山《民生主义建国方略》:“中国近代文明进步,事事皆落人之后,唯饮食一道之进步,至今尚为文化各国所不及。中国所发现之食物,固大胜于欧美;二中国烹调法之精良,又非欧美所可并驾。”饮食文化乃中国传统文化中最具特色的部分之一,内涵十分丰富,它至少包括饮食资源、烹调技术、食品制造、食物治疗、饮食民俗、饮食文艺等方面内容。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它主要包括物质层次,包括饮食结构和饮食器具;行为层次,包括烹调技艺、器具制作工艺、食物保藏运输方法等;精神层次,包括饮食观念、饮食习俗以及蕴含其中的人文心理、民族特征等文化内涵。 1、中国饮食文化的发展 在我国历史上饮食文化出现了这么四个高峰:大约1万年前左右,中国进入新石器时代。随着种植业、养殖业和制陶业的发展,我们的祖先逐渐掌握了新的谋生手段,告别了单纯依赖自然的生活方式,经历了大约50个世纪,创造出相当灿烂的原始饮食文化。约在4000多年前,在中原地区出现了第一个统一的奴隶制王朝一夏朝,经历商朝和周朝,统称“三代”,约延续了16个世纪,成为古代东方鼎盛的奴隶制国家。三代在原始社会丰厚的食料生活的基础上,又前进了一大步:开始进行国土开发,在黄土高原、黄淮流域和长江流域的一些地区,先后出现了一片片以犁耕农业和沟渠工程相结合的井田,那时大抵能亩产一石,成为中国最早出现的一批稳产高产田,初步奠定了大农业的基础。三代出现了较系统的烹调理论,反映了认识食料的一定深度和广度,以及膳食制造业的成熟;对饮食卫生、保鲜与食疗等,都已积累了成套经验,并用文字记录下来,形成了中国饮食文化发展的第一个高峰。从战国到南北朝,约经历了10个世纪,是中国封建社会向上发展时期。在这段历史最繁盛的汉代,除了保持黄河流域的垦区外,

《饮食文化概论》课程论文

饮食文化概论课程论文《列子》与饮食文化概论 学号:20133630206 姓名:金毓慧 籍贯:河南省

前言: 千年至今,中华文化源远流长,中国饮食文化也是连绵不绝。古有先秦诸子,今有文学大家,或多或少都对饮食文化有一定的研究。在中国悠久的饮食文化发展历程中,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文化特征与身后的文化积淀,形成了稳定的结构体系,使中国逐渐成为世界上三大饮食王国之一。 在中国传统教育中的阴阳五行哲学思想、中医营养摄生学说,还有文化艺术成就、饮食审美风尚、民族性格特征诸多因素的影响下,创造出彪炳史册的中国烹饪技艺,形成博大精深的中国饮食文化。中国人善于在极其普通的饮食生活中咀嚼人生的美好和意义,哲学家更是如此。 《列子》又名《冲虚经》,是由春秋战国时期著名道家思想家列子(御寇)所著经典。该书题材广泛,意义多样,充分体现了列子淡泊名利、清净修道的脱俗思想。而《列子》中的许多思想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同时映射出对饮食的广大影响。 【关键词】自然观阴阳五行饮食文化地域差异 正文: 下面就从《列子》一书中的几个方面来浅谈与饮食文化的关系。 一、《列子》遵循自然的观念与饮食文化的关系 中华博大的饮食文化的形成和繁衍,与自然息息相关,这一切都得益于大自然的馈赠。食物原料来自于大自然,食器源于自然的给予,而我们的观念文化也在提倡爱护自然,敬畏自然,回报自然。万物衍生于自然,最终又归于自然。 研读列子,我们可以发现《列子·天瑞篇》的人生观便是从自然观建立和发展起来的,如?万物‘损于彼者盈于此,成于此者亏于彼’?,说明万物生存要按客观规律尽天年,体现了人生态度和生命原则。 《列子·天瑞篇》亦有言:?色之所色者彰矣,而色色者未尝显;味之所味者尝矣,而味味者未尝呈;皆无为之职也。?这是说,原已产生的颜色明显了,而产生颜色的物质却没有显现;愿意产生的滋味已经尝到了,而产生滋味的滋味物质却没有呈现。这样的情况都是顺应自然、不勉强而为的?道?的职能促成的。万物都隐藏着本原,而这适用于中国的饮食文化,我们所接触到的所有呈现在我们眼前的美味佳肴,我们并看不到它背后的物质,但可以肯定的是它们都是来自于大自然的馈赠,在敬畏和积极作用于自然的前提下,形形色色的的饮食文化才能够得以延续。 二、《列子》中社会地位与饮食文化的关系 拥有不同社会地位的人们,其对饮食的要求是大相径庭的。中国饮食包含宫廷饮食、家庭饮食、市肆饮食等多种方面,不同的社会地位,对日常饮食的满足度不同。这也是饮食文化异彩纷呈的一个原因。 《列子·力命篇》中有言:?北宫子谓西门子曰:‘……朕食则粢粝,居则蓬室……子衣则文锦,食则粱肉……北宫子既归,进其茙菽,有稻粱之味。’?这

药膳与中国饮食文化

第一章绪论 一、文化 (广义)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它主要包括风俗习惯、行为规范、宗教信仰、生活方式、价值观念、以及人们创造的物质产品等。 (狭义)文化,是指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 二、饮食文化 饮食文化是人们在长期饮食生产和消费过程中创造和引发的一切物质、行为和精神的现象及其关系的总和,指的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的饮食行为和习惯,主要包括食物本身的属性,制作过程和仪式,用餐的器具、环境、礼仪和风俗等。 三、中国饮食文化 《中华膳海》中表述为:饮食文化指饮食、烹饪及食品加工技艺、饮食营养保健以及以饮食为基础的文化艺术、思想观念与哲学体系之总和。 《饮食文化概论》中表述为:饮食文化是指食物原料的开发利用、食品制作和饮食消费过程中的科技、艺术,以及以饮食为基础的习俗、传统、思想和哲学,即由人们食生产和食生活方式、过程、功能等结构组合而成的全部食事的总和。

四、药膳 药膳是在中医学、烹饪学和营养学理论指导下,严格按药膳配方,将中药与某些具有药用价值的食物相配伍,采用我国独特的饮食烹调技术和现代科学方法制作而成的具有一定色、香、味、形的美味食品。(简言之,药膳即药材与食材相配伍而做成的美食。) 五、中国饮食文化研究方法 饮食文化的研究方法有:实地调查法、跨文化比较研究法、历史文献研究法、跨学科综合研究法、结构研究法和文化人类学理论法。 六、中国饮食文化的五大特点 一)食物原料选取的广泛性 二)、进食心理选择的丰富性 三)、肴馔(yáo zhuàn)制作的灵活性——精湛的制作工艺四)多彩的饮食习俗 五)区域文化的通融性 第二章药膳与中国饮食文化的理论基础 一、中国饮食发展历史

中国饮食文化习题附答案

茶与酒文化 一、选择题 1.茶的故乡在(B) A日本B中国C印度D巴西 2. 《茶经》的作者是(A) A陆羽B神农氏C有巢氏D共工氏 3.《茶经》中记载茶的名子除了“茶”以外还称为(ABCD) A槚B蔎C茗D荈 4.茶在我国什么时候成为一种饮品(D) A西周时期B春秋时期C战国时期D西汉时期 5.中国传统认为开门七件事中不包括什么(D) A柴米B油盐C酱醋D茶酒 6.传说中,茶被发现是基于它的哪种功效(B) A贡品B药用C食用D饮用 7.从制茶工艺角度看,红茶区别与其他茶的最主要特征是(A) A深度发酵B萎凋C揉捻、D干燥 8.红茶与绿茶的区别有哪些(ABCD) A制作工艺B茶叶形态C茶汤颜色D饮用口感 9.我国产量最多的茶叶种类是(D) A红茶B黑茶C花茶D绿茶 10.下列选项属于中国的红茶是(A) A祁门红茶B大吉岭红茶C锡兰高地红茶D阿萨姆红茶 11.绿茶具有的特点有(ABCD) A香高B味醇C形美D耐冲泡 12.绿茶制作工艺经过的过程(A) A杀青-揉捻-干燥B发酵-揉捻-干燥C杀青-发酵-干燥D杀青-干燥-压缩 13.从茶叶干燥工艺看绿茶可分为(ABCD) A炒青绿茶B烘青绿茶C蒸青绿茶D晒清绿茶 14.炒青特点:香气清高,滋味浓,收敛性较强,炒制杀青主要包括(ABCD)

A长炒青B圆炒青C细嫩炒青D扁炒青 15.白茶我国特产,属于轻微发酵茶,是我国茶类中的精品。它加工时不炒不揉,只将细嫩、叶背满茸毛的茶叶晒干或用文火烘干,而使白色茸毛完整地保留下来,主要的种类有(ABCD)A银针B白牡丹C贡眉D寿眉 16.青茶也称乌龙茶,有“绿叶红镶边”之称,介于绿茶与红茶之间,属“半发酵”茶。下列哪个省不是乌龙茶主要产地(B) A福建B浙江C广东D台湾 17.铁观音原是茶树品种名,其鲜叶制成青茶质量最佳。铁观音是乌龙茶中之珍品,品质最好的产于(A) A福建安溪县B福建福鼎C福建崇安D福建政和 18.黄茶分为黄芽茶、黄小芽茶和黄大芽茶。黄茶属于部分发酵类,制作方法与绿茶相似,具有绿茶的特点。黄茶与绿茶加工相比,多了一道什么过程,是区别于绿茶的重要标志。(B)A发酵B闷黄C杀青D干燥 19.君山银针是黄茶中的极品,君山银针冲泡有“三起三落”之称,产于(A) A湖南B江苏C江西D安徽 20. 黑茶的加工过程与黄茶大致相似,但其原料多采用粗老的茶叶,发酵时间往往较长,因而制成的茶叶色泽乌黑或呈褐色,故称之为黑。。主要品种有(ABCD) A云南普洱茶(黑茶中的名品)B广西的六堡茶C湖南黑毛茶D湖北老青茶和四川边茶 21.茶叶种类上属于再加工茶是(C) A红茶B青茶C花茶D绿茶 22.在两晋、南北朝茶叶有了一定的种植面积,茶俗进入日常活动,加之文化雅士将其升华,茶从简单的饮品被赋予了文化品味,中国茶文化在此阶段属于(A) A萌芽阶段B现成阶段C盛行阶段D高度发展阶段 23.自<<茶经>>问世后,茶文化进入了一个全盛时期,可谓“比屋皆饮”,家家饮茶。茶道盛行于(A) A唐朝B宋朝C明朝D清朝 24.民间城市茶馆兴起,并发展成为适合社会各阶层所需的活动场所,它把茶与曲艺、诗会、戏剧和灯谜等民间文化活动融合起来,形成了一种特殊的“茶馆文化”,“客来敬茶”也已成为寻常百姓的礼仪美德。开始于(D) A唐朝末年B宋朝末年C明朝末年D清朝末年 25.名山产名茶一说主要是因为茶树生长的条件需要(ABC)

谈中国饮食文化与饮食产业的融合发展

谈中国饮食文化与饮食产业的融合发展 内容摘要:中国饮食文化是人类在饮食方面的创造行为及其成果,是关于饮食生产与消费的文化综合体,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和魅力。本文从经济学角度对饮食文化与产业发展进行分析,提出饮食文化是发展饮食产业必不可少的媒介。挖掘饮食文化价值,将饮食文化与饮食产业有机融合,促进饮食产业发展,可实现文化价值与经济价值的双赢。 关键词:饮食文化文化营销饮食产业 饮食文化是人们在食物生产与消费活动中所体现的物质和精神的总和,它是人类社会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因而受社会物质生产与经济发展的影响极大。饮食文化与饮食产业的关系反映了中国传统饮食文化与现代商品经济活动相结合,在食品的生产、营销和消费领域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饮食文化与饮食产业的关系的重点是,在饮食消费日益商业化的条件下,如何继承和发扬中国饮食文化的优良传统,借鉴其它学科的研究成果,探索与揭示现代食品文化和食品消费服务文化,让饮食文化在商业中发挥精神旗帜作用、价值支撑和对未来发展的牵引作用,并成为发展商业的有效促进因素(李志刚,1997)。 饮食文化 (一)中国饮食文化的内涵 中国饮食文化是人类在饮食方面的创造行为及其成果,是关于饮食生产与消费的科学、技术、习俗和艺术等的文化综合体。饮食是人类生存最基本的需要。饮食文化就是以食品为物质基础所反映出来的人类精神文明,是人类文化发展的一种标志。因为饮食的重要性,饮食文化往往居于文化的核心地位。 中国饮食文化是一个宽泛的概念,其内容可以国家、地域、民族、宗教、食源、生产工艺、炊饮器皿、消费层次、文化品位等进行分类。从饮食文化的内部结构可分为:饮食物态文化、饮食制度文化、饮食行为文化、饮食心态文化等。广义的饮食文化是指人类在饮食生活中创造的一切物质文化和非物质文化的总和;狭义的饮食文化是指人类在饮食生活中创造的非物质文化,如饮食风俗、饮食思想、饮食行为、饮食技术等。 (二)中国饮食文化的特征 经过几千年的发展,随着原料的几经变化、烹调技术的完善以及外部物质条件的影响,中国饮食文化在其历史发展中逐步地形成独有的特征(冯玉珠,2009)。 一是生存性。以“民以食为天”为例,可见对于饮食文化的生存性这一特征是没有疑义的。饮食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根本条件。世界上没有生命就没有一切,而所有的生命都需要营养。 二是传承性。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由于区位文化的长久迟滞及内循环机制下的代代相传,使得区域内的饮食文化保持着传承。诸如食物原料品种及其生产、加工,基本食品的烹制方法,饮食习惯与风俗等等。 三是地域性。由于食物原料分布地域性强,各地发展程度不一,在文化悠久和封闭程度等综合因素的作用下,形成了许多风格不尽相同的饮食文化。“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地理环境是人类生存活动的基地。人类为了要生存下去,就不得不努力观察、利用和改造环境,以便进行有效的文化活动,从而直接获取人们生存所必需的生活资料,即形成因地域不同而千差万别的饮食

中国饮食文化概论论文

中国饮食文化概论论文—川菜的美味 摘要:中国饮食文化丰富多彩、博大精深,有数千年的文化积存,是中国古老文明的一部分。中国各地不同的食风、风格迥异的特色饮食及由来已久的我国岁时食俗和饮食礼仪等共同交织成多姿多彩的中华饮食文化。川菜作为中国汉族四大菜系之一,也是最有特色的菜系,民间最大菜系,同时被冠以“百姓菜”,它在中国烹饪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它取材广泛,调味多变,菜式多样,口味清鲜醇浓并重,以善用麻辣著称,并以其别具一格的烹调方法和浓郁的地方风味,融会了东南西北各方的特点,博采众家之长,善于吸收,善于创新,享誉中外。川菜历史悠久,在国内外都享有很高的声誉。川菜以家常菜为主,取材多为日常百味,其特点在于红味讲究麻、辣、香,白味咸鲜中仍带点微辣。 关键词:中国饮食文化、川菜、川菜特点

绪论: 川菜系也是一个历史悠久的菜系,川菜系的形成,大致在秦始皇统一中国到三国鼎立之间。当时四川政治、经济、文化中心逐渐移向成都。其时,无论烹饪原料的取材,还是调味品的使用,以及刀工、火候的要求和专业烹饪水平,均已初具规模,已有菜系的雏形。秦惠王和秦始皇先后两次大量移民蜀中,同时也就带来中原地区先进的生产技术,这对发展生产有巨大的推动和促进作用。秦代为蜀中奠定了良好的经济基础,到了汉代就更加富庶。张骞出使西域,引进胡瓜、胡豆、胡桃、大豆、大蒜等品种,又增加了川菜的烹饪原料和调料。西汉时国家统一,官办、私营的商业都比较发达。以长安为中心的五大商业城市出现,其中就有成都。三国时魏、蜀、吴鼎立,刘备以四川为“蜀都”。虽然在全国范围内处于分裂状态,但蜀中相对稳定,对于商业,包括饮食业的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条件。使川菜系在形成初期,便有了坚实的基础。 川菜的出现可追溯至秦汉,早在一千多年前,西晋文学家左思所著《蜀都赋》中便有“金垒中坐,肴隔四陈、觞以清酊,鲜以紫鳞”的描述。唐宋时期,川菜更为脍炙人口。诗人陆游曾有“玉食峨眉木耳,金齑丙穴鱼”的诗句赞美川菜。在宋代已经形成流派,当时的影响已达中原。宋代川菜越过巴蜀境界,进入东都,为世人所知。元、明、清建都北京后,随着入川官吏增多,大批北京厨师前往成都落户,经营饮食业,使川菜又得到进一步发展,逐渐成为我国的主要地方菜系。明末清初,川菜用辣椒调味,使巴蜀时期就形成的“尚滋味”、“好香辛”的调味传统,进一步有所发展。现代川菜的诞生和四川文化在晚清的起飞分不开的,它主要由移民烹饪文化的混合,并在上层示范文化的鼓励下,包括烹饪学家的影响下发展起来的。

中国饮食文化英文版

China covers a large territory and has many nationalities, hence a variety of Chinese food with different but fantastic and mouthwatering flavor. Since China's local dishes have their own typical characteristics, generally, Chinese food can be roughly divided into eight regional cuisines, which has been widely accepted around. Certainly, there are many other local cuisines that are famous, such as Beijing Cuisine and Shanghai Cuisine. 中国地域辽阔,民族众多,因此各种中国饮食口味不同,却都味美,令人垂涎。因为中国地方菜肴各具特色,总体来讲,中国饮食可以大致分为八大地方菜系,这种分类已被广为接受。当然,还有其他很多着名的地方菜系,例如北京菜和上海菜。 Shandong Cuisine 山东菜系 Consisting of Jinan cuisine and Jiaodong cuisine, Shandong cuisine, clear, pure and not greasy, is characterized by its emphasis on aroma, freshness, crispness and tenderness. Shallot and garlic are usually used as seasonings so Shangdong dishes tastes pungent usually. Soups are given much emphasis in Shangdong dishes. Thin soup features clear and fresh while creamy soup looks thick and tastes strong. Jinan cuisine is adept at deep-frying, grilling, frying and stir-frying while Jiaodong division is famous for cooking seafood with fresh and light taste. 山东菜系,由济南菜系和胶东菜系组成,清淡,不油腻,以其香,鲜,酥,软而闻名。因为使用青葱和大蒜做为调料,山东菜系通常很辣。山东菜系注重汤品。清汤清澈新鲜,而油汤外观厚重,味道浓重。济南菜系擅长炸,烤,煎,炒,而胶东菜系则以其烹饪海鲜的鲜淡而闻名。Shandong is the birthplace of many famous ancient scholars such as Confucious and Mencius. And much of Shandong cuisine's history is as old as Confucious himself, making it the oldest existing major cuisine in China. But don't expect to gain more wisdom from a fortune cookie at a Shandong restaurant in the West since fortune cookies aren't even indigenous to China. 山东是许多着名学者的故乡,例如孔夫子和孟子。许多山东菜的历史和孔夫子一样悠久,使得山东菜系成为中国现存的最古老的主要菜系之一。但是不要期望在西方国家的山东菜馆里从签饼(中国餐馆的折叠形小饼,内藏有预测运气话语的纸条)获得更多的好运气,因为签饼在中国也不是本土的。 Shandong is a large peninsula surrounded by the sea to the East and the Yellow River meandering through the center. As a result, seafood is a major component of Shandong cuisine. Shandong's most famous dish is the Sweat and Sour Carp. A truly authentic Sweet and Sour Carp must come from the Yellow River. But with the current amount of pollution in the Yellow River, you would be better off if the carp was from elsewhere. Shandong dishes are mainly quick-fried, roasted, stir-fried or deep-fried. The dishes are mainly clear, fresh and fatty, perfect with Shandong's own famous beer, Qingdao Beer 山东是个巨大的被向东流去的大海环绕的半岛,黄河曲折的流经其中部。因此海鲜是山东菜系的主要构成。山东最着名的菜肴是糖醋鲤鱼。正宗的糖醋鲤鱼必须打捞自黄河。但是因为现在黄河的众多污染,其他地方的鲤鱼更好一些。山东菜主要是速炸,烧烤,炒或深炸。菜肴清新肥美,搭配山东本地的着名啤酒——青岛啤酒就完美了。 Sichuan Cuisine 四川菜系 Sichuan Cuisine, known often in the West as Szechuan Cuisine, is one of the most famous Chinese cuisines in the world. Characterized by its spicy and pungent flavor, Sichuan cuisine, prolific of tastes, emphasizes on the use of chili. Pepper and prickly ash also never fail to accompany, producing typical exciting tastes. Besides, garlic, ginger and fermented soybean are also used in the cooking process. Wild vegetables and animals are usually chosen as ingredients, while frying, frying without oil,

中国饮食文化发展历史

茶文化 包括茶叶品评技法、艺术操作手段的鉴赏、品茗美好环境的领略等整个品茶过程的美好意境。其过程体现形式和精神的相互统一,是饮茶活动过程中形成的文化现象。它起源久远,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与宗教结缘。全世界有一百多个国家和地区的居民都喜爱品茗。有的地方把饮茶品茗作为一种艺术享受来推广。各国的饮茶方法相同,各有千秋。中国人民历来就有“客来敬茶”的习惯,这充分反映出中华民族的文明和礼貌。 茶叶是劳动生产物,是一种饮料。茶文化是以茶为载体,并通过这个载体来传播各种茶文化 文化,是茶与文化的有机融合,这包含和体现一定时期的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茶文化是茶艺与精神的结合,并通过茶艺表现精神。兴于中国唐代,盛于宋、明代,衰于清代。中国茶道的主要内容讲究五境之美,即茶叶、茶水、火候、茶具、环境。茶文化要遵循一定的法则。唐代为克服九难,即造、别、器、火、水、炙、末、煮、饮。宋代为三点与三不点品茶,“三点”为新茶、甘泉、洁器为一,天气好为一,风流儒雅、气味相投的佳客为一。“三不点”为茶不新、泉不甘、器不洁,是为一不;景色不好,为一不;品茶者缺乏教养举止粗鲁又为一不,共为三不。碰到这种情况,最好是不作艺术的品饮,以免败兴。 酒 中国是酒的王国。酒,形态万千,色泽纷呈;品种之多,产量之丰,皆堪称世界之冠。中国又是酒人的乐土,地无分南北,人无分男女老少,饮酒之风,历经数千年而不衰。中国更是酒文化[1]的极盛地,饮酒的意义远不止生理性消费,远不止口腹之乐;在许多场合,它都是作为一个文化符号,一种文化消费,用来表示一种礼仪,一种气氛,一种情趣,一种心境;酒与诗,从此就结下了不解之缘。不仅如此,中国众多的名酒不单给人以美的享受,而且给人以美的启示与力的鼓舞;每一种名酒的发展,都包容劳动者一代接一代的探索奋斗,英勇献身,因此名酒精神与民族自豪息息相通,与大无畏气概紧密相接。这就是中华民族的酒魂!与欧洲标榜的“酒神”,甚称伯仲。似乎可以认为,有了名酒,中国餐饮才得以升华为夸耀世界的饮食文化。 酒,作为世界客观物质的存在,它是一个变化多端的精灵,它炽热似火,冷酷像冰;它缠绵如梦萦,狠毒似恶魔,它柔软如锦缎,锋利似钢刀;它无所不在,力大无穷,它可敬可泣,该杀该戮;它能叫人超脱旷达,才华横溢,放荡无常;它能叫人忘却人世的痛苦忧愁和烦恼到绝对自由的时空中尽情翱翔;它也能叫人肆行无忌,勇敢地沉沦到深渊的最底处,叫人丢掉面具,原形毕露,口吐真言。 酒,在人类文化的历史长河中,它已不仅仅是一种客观的物质存在,而是一种文化象征,即酒神精神的象征。 在中国,酒神精神以道家哲学为源头。庄周主张,物我合一,天人合一,齐一生死。庄周高唱绝对自由之歌,倡导“乘物而游”、“游乎四海之外”、“无何有之乡”。庄子宁愿做自由的在烂泥塘里摇头摆尾的乌龟,而不做受人束缚的昂头阔步的千里马。追求绝对自由、忘却生死利禄及荣辱,是中国酒神精神的精髓所在。 世界文化现象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西方的酒神精神以葡萄种植业和酿酒业之神狄奥尼苏斯为象征,到古希腊悲剧中,西方酒神精神上升到理论高度,德国哲学家尼采的哲学使这种酒神精神得

中国饮食文化概论论文

中国饮食文化概论 饮食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第一需要,也是社会生活的基本形式之一。然而不同的文化背景,有着不同的饮食观念和饮食习俗,最终形成不同的饮食文化。中国饮食文化的历史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它经历了几千年的历史发展,已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在长期的发展、演变和积累过程中,中国人从饮食结构、食物制作、食物器具、营养保健和饮食审美等方面,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饮食民俗,最终创造了具有独特风味的中国饮食文化,成为世界饮食文化宝库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中国饮食文化丰富多彩、博大精深,有数千年的文化积存,是中国古老文明的一部分。中国各地不同的食风、风格迥异的特色饮食及由来已久的我国岁时食俗和饮食礼仪等共同交织成多姿多彩的中华饮食文化。历代积存下来的有关饮食文化的文献资料极其丰富,这是中华民族的宝贵财产,也是人类文明史上光辉灿烂的文化瑰宝之一。 随着社会经济的高度发展,人们的饮食观念也在随之转变,进而对饮食提出新的、 更高的时代要求,使得饮食文化呈现出前所未有的丰富、活跃、更新和发展的趋势。中国饮食文化是一种艺术,涉及“饮”与“食”两个方面。“饮”主要指分别代表酒精饮料和非酒精饮料的酒和茶;“食”则是我国长期形成的以五谷为主食,蔬菜、肉类为副食的传统饮食结构,包括饮食观念、民情风俗、物产原料、烹调技术、饮食器具、饮食礼仪、食疗养生及有关的人物轶闻、文献典籍、历史掌故等诸多方面的知识 一、饮食文化的定义。从文化所涵盖的范围出发,最基本的定义可归纳为两种:一种是广义的,指人类在改造自然,进行社会活动的实践中所创造、引发的一切物质、行为和精神现象及其联系的总和。另一种是狭义的,指人类在实践中的一切行为、精神现象及其联系的总和。中国饮食文化广义的定义:中华民族在饮食生产、消费中所创造、引发的一切物质、行为、精神现象及其总和。狭义的定义:中华民族在饮食生产、消费中所创造、引发的一切行为、精神现象及其总和。从饮食文化构成上可分为:饮食制作、饮食产品、产品消费三部分文化。三者既互相联系又相互区别。 中国人善于把人生的喜怒哀乐、婚丧喜庆、应酬交际导向饮食活动,用以增进人与人之间的伦理关系,饮食活动的伦理化,极大地促进了中国烹饪事业的繁荣。从进入文明社会以来,中国人的饮食思想与中国文化共生同长,历经数千年盛行不衰,成为中华文明中一朵璀灿的奇芭。中国餐馆开遍五大洋、七大洲,受到世界各国人民的欢迎,中国烹调在世界上赢得“烹饪王国”的崇高美誉,追根溯源,是由于在中国思想史上,自古以来的诸子百家和各种教派都密切关注人们的生活方式,对饮食思想多有建树,形成高度成熟而又发展完备的饮食理论体系。一、以食为天,儒家的饮食思想;二、养生为尚,道家的饮食思想;三、茹素修行,佛家的饮食思想;四、清净为本,伊斯兰教的饮食思想;五、伦理化,四教合一的认同。四教合一的饮食工艺,极大地丰富了中国饮食文化,成为中华民族饮食思想的源头。在中国传统文化教育中的阴阳五行哲学思想、儒家伦理道德观念、中医营养摄生学说,还有文化艺术成就、饮食审美风尚、民族性格特征诸多因素的影响下,创造出彪炳史册的中国烹饪技艺,形成博大精深的中国饮食文化。 二、中国饮食发展历史 1.最早的是有巢氏(旧石器时代):当时人们不懂人工取火和熟食。饮食状况是茹毛饮血,不属于饮食文化。 2.燧人氏:钻木取火,从此熟食,进入石烹时代。主要烹调方法:①炮,即钻火使果肉而燔之;②煲:用泥裹后烧;③用石臼盛水、食,用烧红的石子烫熟食物;④焙炒:把石片烧热,再把植物种子放在上面炒。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