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初一公开课地理优质教案

初一公开课地理优质教案

初一公开课地理优质教案

初一公开课地理优质教案1

教学目标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从多方面培养学生读图方法和利用地图的能力,使学生领会掌握学习方法的重要性,明确掌握地图知识和技能,也是今后建设祖国所应具备的文化素质之一。

[知识和能力]

1.初步了解地图上的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以及等高线等基础知识。

2.学会利用比例尺在图上量算两地间的距离,以及在地图上辨认方向。

3.初步学会在各种地形图上判断地势高低起伏状况,以备将来能用在生活和生产上。

4.在地图上识别高原、山地、盆地、丘陵、平原五种地形。

5.用比例尺量算距离,在地图上识别方向、填绘常用图例和注记。

6.在各种地图上,学会判断地势起伏高低的方法,提升读图分析能力。

7.能使用目的(如旅游)确定所选择的地图类型及其比例尺。

8.举例说明一到两种现代高科技地图(例如遥感图像和电子地图等)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用途。

教学重点

1.比例尺的计算公式和线段比例尺。

2.经纬网地图上辨别方向。

3.用海拔计算地面高度。

4.等高线稠稀与坡度徒缓。

5.分层设色地形图。

教学难点

1.比例尺大小的判别以及与地图内容详略的关系。

2.在经纬网地图上辨别方向。

3.在等高线图上识别各种地表形态。

教学设计[导入新课]

同学们,前两节课,我们学习了地图的基本要素——比例尺和方向,但,要和地图“对话”,获取我们所需的信息,这是不够的,还必须认识和了解地图的“语言”——图例。

板书

地图的基本因素——图例

[讲授新课]

明确提出问题

什么是图例?

指导阅读

指导学生阅读课本P13图1.22中关于图例的文字说明,以及课本P14第3自

然段,使学生知道图例是指:地图上表示各种地理事物的符号,说明各种地理事物的文字和说明各种地理事物的数字,又称注记。

组织活动

1.让学生看课本P14图1.24“一些常用图例”,自身想办法尽快记住一些常用的

图例。

2.让学生以学习小组为单位相互交流记忆的好方法。教师给予指导启发,如点

状的符号有哪些?分别表示什么地理事物?线状的呢?面状的呢?等等。

3.教师可用电脑逐个展示各种图例,让学生辨认,也可用课前准备的“图例卡片”,进行“找朋友”或“对号入座”等游戏。

4.组织学生进行绘制自身居住房间平面图的比赛,看谁画的又符合实际又美观,图上要有比例尺、方向以及自身设计的图例等要素。

评价点拨

展示若干学生绘制的平面图,点拨评价后说明记住图例固然很好,但地图一般都附有图例,因此也不需去死记硬背,关键是要掌握识图的方法和步骤。结合绘图中的问题,强调在绘图和填图时,图例要规范准确,特别是注记,应该字体清晰匀正,大小适合,排列应“横写自左向右,竖写自上而下”,点状事物不离点,线状事物也是线,面状事物不出面。

小结过渡

同学们,比例尺、方向、图例是地图的三个基本要素,只有熟练掌握了这些阅读地图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才能很好地与地图“对话”,从地图上获取信息。

板书

二.从地图上获取信息

明确提出问题

1.当前人们的哪些社会活动会用到地图,各需要什么样的地图?

2.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你是否知道人们除了

利用地图之外,还有哪些方法、手段,能更加快速和准确地获得关于地表环境状况的信息?

讨论交流

教师指导学生阅读课本P19第1和第3自然段以及阅读材料“地图家族一览”,以学习小组讨论交流,列举说明。

评价点拨

教师根据学生发言情况评价后小结点拨。

①人类的生产和生活都离不开地图,如气候分布图、农作物分布图、工业区或工业城市分布图、铁路、公路分布图、旅游景点分布图、商业中心分布图、政区图、军事地图等。

②根据地图的内容,通常可以划分为普通地图和专题地图两类。普通地图是反映自然和社会经济一般特征的地图,概括程度高,多为小比例尺地图。专题地图则是根据专门用途着重反映一种或几种自然或社会现象的地图。

③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计算机在地图绘制中的广泛应用,出现了很多新型的地图,地图家族中新贵族不断涌现,电子地图、遥感图像等使传说中的“千里眼”“顺风耳”变成了现实,人们能更快、更准确地传输和获取地理信息,给人们的生产和生活带来更大的方便。

④根据目的和需要,选择和使用地图,查找和获得所需的地理信息,养成在

日常生活中利用地图的好习惯。特别是地理课的学习过程中更是离不开地图,正如人们说的那样:“地图是地理的眼睛”,如何才能充分利用地图学好地理呢?

讨论引导

教师组织学生讨论交流地图在自身学习地理过程中的体会后进一步引导:

1.利用地图的方法——上课时要做到左图右书,图文结合,养成读图、用图的

好习惯。

2.利用地图的步骤:

①看和指——在图上找到所学地名,指出它的位置。

②读和写——生疏地名反复读,同音、近形、近义的地名要多写。

③想和说——看到的事物要多动脑想,想好以后要表达出来,能“看图说话”,把“哑图”变为“活图”。

④变和画——变是指在地图上获取的信息,要善于迁移应用(分析问题,解答

问题),画是指要多动手进行画图练习。如照着画、默着画、反着画(如图上画的是

南半球某种现象,你就画北半球相反的某种现象)、繁化简、图配文、创新画等。

总之,学地理,在脑海里时时、事事都要装有一幅活地图,逐步建立空间概念。

反馈练习

1.电脑展示下面三件事,把学生分成三个小组,每个小组分配一件事,让各小

组去组织分配的活动,看看需要选择什么样的地图,为什么?

2.各小组再去韩国汉城乘坐地铁,让学生完成课本P21活动2。

[课堂小结]

根据以下电脑展示,引导学生共同归纳地图基本要素的内容,强调养成利用地图的好习惯。

板书设计

作业布置每个学习小组,用16开纸把学校的平面图设计出来,以“我为学校提建议”为形式设计未来的学校建设方案;或以“我浪费时间了吗”为主题,结合目前城

市地图分析本组同学上学的路线是否最为简捷。地图上要有自身设计的图例及其他要素,以及绘图小组同学的姓名,一周后,大家评选,看哪个组绘的最准确、最美观。

初一公开课地理优质教案2

教学目标

知识能力目标

1. 初步掌握亚洲气候特征

2. 能利用气候类型分布图,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及相关资料分析亚洲的气候特征及主要影响因素;

3. 理解亚洲东部和南部的饿降水与夏季风的关系以及对农业的影响。

4. 初步学会从位置、河流、气候等方面归纳一个大洲的自然环境特征。

情感态度目标:

1. 通过学习亚洲气候与位置、地形、农业的关系,分析气候特征的影响因素,足见形成追根求源的探索意识。

2.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读图分析、讨论竞赛等活动,发展逻辑思维、培养创新与合作意识。

教学重点:气候特点及其主要影响因素

教学难点:对比不同城市的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分析造成气候差异的主要原因。

教学准备:地图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从今日的天气等话题导入,密切联系生活实际。(提示:冬夏两季的气温差异

和降水差别。)

复杂的气候:

根据自身的生活体验,想想我们连云港的气候有什么特点?

海洋性气候,温和湿润,寒暑相宜,四季分明

气候是自然环境的主要组成部分,对人类生活的影响较大。作为世界第一大洲,面积广大,地形复杂,气候差异较大。(展示P7“亚洲气候类型图”)

1.亚洲主要有哪些气候类型?

全世界的主要气候类型有十一种,仅亚洲就有9种,说明了什么?

亚洲气候类型复杂多样。

2.观察其中分布范围最广的气候类型是什么?主要分布在哪儿?

温带大陆性气候,约占亚洲面积的一半以上,主要分布在亚洲中西部。

3.距离海洋的远近如何?

距海遥远,深入亚洲大陆内部。

4.展示“亚洲气候类型图”,并在上面点出孟买和哈尔宾、雅库茨克、乌兰巴托的位置)

5.引导学生分析温带大陆性气候的特点

温带大陆性气候的特点是全年温差大,冬冷夏热,降水少且集中在夏季。

过渡:降水对于人类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陆地上的淡水来源主要来自于大气降水。

6.亚洲降水比较多的气候类型除了位于赤道附近马来群岛的热带雨林气候外,还有集中季风气候全年降水量相对比较多,是哪几种?主要分布在哪儿?

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

主要分布在亚洲的东部和南部。

教师简单解释何谓季风气候,在亚洲图上画箭头简单示意,补充三种季风气候的降水季节分配图和降水年际变化图,帮助学生分析季风气候降水的特点)

小结:降水的多少与夏季风有什么关系?

夏季风强大——降水多,反之,降水少

7.如果降水过多或过少会造成什么后果呢?

(展示关于干旱和洪涝的视频、图片)

农业

小结:因此在亚洲东部和南部季风区内,由于夏季风的影响易发生旱涝灾害。

8.根据以上分析,从气候类型及分布范围看,亚洲的气候主要有什么特点?

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温带大陆性气候分布最广。

过渡:为什么会形成这么复杂的气候?主要受了哪些因素的影响?

(以亚洲的几个城市{前述}为例,提示回忆上册学过的“影响气候的主要因素”知识,引导学生总结出气候与位置的关系及气候与地形、地势的关系)

小结:影响亚洲气候的因素,除了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外,还有地势及其他因素,但主要的是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

【活动】

展示非洲气候图P9

提问:在图中,非洲的饿气候分布有什么特点?分析主要的影响因素。

总结:赤道穿过非洲中部

以热带气候为主,热带雨林和热带草原气候分布很广

气候类型南北对称,以赤道为中心

影响因素:纬度位置,还有地势高低等

板书设计:

复杂的气候:

亚洲气候类型复杂多样

温带大陆性气候

热带季风气候

亚热带季风气候

温带季风气候

初一公开课地理优质教案3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知道地球是个不规则的球体,地球与赤道的平均半径以及赤道周长

过程与方法通过设计探讨地球形状的滑动和相关事例,用简单的方法证

明地球的形状

情感态度

价值观激发学生探索地球奥秘的好奇心和学习地理的兴趣,体验到科学探究

的方法,严谨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精神,受到科学史和辨证唯物主义的教育。

教学重点地球的大小

教学难点地球形状的认识

教学具器材地图

导学过程批注

(一)新课引入

课前:[欢迎画面]自制欢迎画面:世界地图和一个小姑娘探究头像及欢迎词:

欢迎你进入地理知识殿堂!(制造一个研究地理学科的学术氛围,利用文字和女孩头

像使气氛严肃而不失亲切。这对刚刚进入地理学习的学生来说很重要,他们有了被尊重的感觉,也激发他们热爱地理科学,愿意学习地理学科的愿望。)

(二)新课讲授

上课:欢迎大家进入我们的地理知识殿堂!作为一个地球人,你合格吗?(老师

亲切地说,配合黑板文字进行。)

[合格地球人的考察]:(根据课堂内容,联系生活实际,设计1﹏5个关于问题,在考察学生的同事引入教学,下划线处是连接内容。)

1.你观察到的太阳、月亮、星星是什么形状的?

2.小时候你是否想过“地球是什么形状”的问题?

3.现在你认为地球是什么形状的?你能举出相关事实进行说明吗?

4.你怎样用数据描述篮球的大小?地球的大小呢?这些问题可以指定学生回答,

也可以大家讨论回答,回答的过程就是谈话过程,是师生交流过程,学生讨论过程,也是从生活升华到科学的过程。让学生体会到地理知识来源于生活,地理学科研究的是生活中的地理。

问题1:太阳是圆的,稍加引申,可以得出太阳是球形的结论;月亮看起来不

同时间形状不一样,实际上也是球体,至于为什么不一样,有的学生也许能说出来,

说不出来也不要紧,告诉学生以后我们会研究;星星是点状的,其实也是球形的,只是因为离我们太远,就缩小成点了……

问题2:实话实说,鼓励学生多思考,多观察。

问题3:球体,这点学生已经知道,为什么呢?不同学生获取这一概念的来源不同,可以任由他们叙说,重在激发兴趣,提升学生参与意识。

追问:如果只是根据你观察的现象,你认为地球是什么样的?平的……古人也和你们有同样的想法,围绕地球的形状问题,不同地区、不同阶段的学者曾经明确提出过不同的主张。下面我们了解一下人们对地球形状的探索过程。

引申总结:哪些证据可以说明地球是一个球体?

1.海上帆船——大地不是平的,登高望远——大地不是平的。

2.月食——地球也是圆的。

3.麦哲伦环球航行——证实地球是个球体。

学生朗读《麦哲伦船队的环球航行》,根据人们对地球形状的探索过程请同学们谈感受,各抒己见,引导学生明白下列道理:

●科学是经过人们的不断探索,不断积累而来的,今天认为正确的真理,明天也许就会……因此我们要相信科学但不迷信书本,要敢于质疑并勇于证实之。

●科学技术的发展,为我们提供了进一步接近自然的工具,使我们对地球的认识更设更正确。

●追求真理很多时候要以付出生命为代价,让我们向为真理献身的勇士们致敬!

4.地球卫星照片——证实地球是一个球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问题4.用手可以比画出篮球的大小,可要用数据说明,就要用到数学知识,根据学生已有的数学知识,应该能回答出用半径就可以求出篮球体积的方法。地球大小的计算方法同理。

分组活动,完成书中第11页要求填写的内容。

教师给出准确的地球周长和地球赤道的平均半径等数据,并通过以下形象的说法让学生体会到地球的“巨大”;假如我们乘坐每小时飞行800千米的飞机,沿着赤道绕地球飞行一周,得用50个小时。地球的表面积是5.1亿平方千米,这个面积相当于53个我国领土(960万平方千米)那大。

二.小结

这节课你学到了什么知识,有什么收获?先有学生来说,老师最后总结。

板书设计地球的形状和大小

(一)地球的形状

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二)地球的大小

地球是一个非常大的球体

赤道周长:约4万千米赤道半径:6378千米

极半径:6357千米

地球的平均半径:6371千米

作业设计复习

小结

初一公开课地理优质教案4

教学目标

1.会利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自转,说出地球自转的方向、周期,并能解释所产生的昼夜更替与时间的差异现象。

2.能结合日常生活中的实例,说明其与地球自转的关系。

3.会用地球仪演示地球的公转,说出地球公转的方向、周期,并能解释其所产生的季节变化与热量差异现象。

4.能结合当地季节变化的实例,说明其与地球公转的关系。

5.利用地球上的五带分布图说出五带划分的界线,并能举例说明各带的特点。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地球自转和公转的概念、方向和周期。

2.五带的名称和界限

3.公转的特征、二分二至的时间及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位置

4.自转和公转的地理意义

难点:

1.自转产生的地方时差。

2.二分二至时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位置

3.四季的形成

4.五带的特征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这是毛泽东主席七律《送瘟神》中的诗句。人坐在地球上不动,为什么会日行八万里呢?原来地球不是固定不动的,而是始终在运动着。赤道的周长约4万千米,在赤道上每天随地球自转一周正好是八万里。从本

节课开始,我们就来学习地球是怎样运动的及其产生的现象。

活动【活动】演示地球转

教师用手轻轻转动地球仪,正确演示地球自转。

学生观察分析

提问:地球绕着什么在旋转?(地球绕地轴旋转)

再提问:地球自转是什么方向?自西向东(在北极上空和南极上空看又是怎样的,

北逆南顺)

注意:在这里先让学生明白“东”、“西”的含义。

学生上讲台演示

演示讲述:

地球转一圈需要的时间,也就是自转的周期是多长呢?先来看这个演示。我们都

知道,我们的地球时时刻刻都在太阳的照射下。同学们想想阳光照射下的地球会是

什么样子?(有一半是白天,有一半是黑夜)为什么只有半边是白天呢?(地球是一个不

透明的球体)由此可知形成昼夜现象的原因是(地球不透明)。地球在自转时,转一圈

要经过一个白天和一个黑夜,也就是说地球的自转周期是多长(一天或约24小时)。

学生读P11图1.14昼与夜

昼夜的形成、分布和范围(指出哪里是夜半球,哪里是昼半球)。提醒学生注意昼、夜半球的界限,不一定经过南、北两极点。

注意观察晨昏线与太阳光之间的关系。

提问:刚才演示时同学们看地球自转了吗?如果地球自转会产生什么现象呢?

活动【活动】演示地球自转,说明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用手电筒照射自转的地球仪,在地球仪的球面上选取2个点(北京、纽约)。

转动地球仪,当太阳照射北京,纽约是白天还是夜晚?转动180度,。再看,哪个是

白天?哪个是夜晚?连续转动,北京和纽约出现了什么情况?(昼夜更替)

也就是说昼夜更替产生的原因是什么?(地球的自转)

在转动中观察北京和乌鲁木齐谁先见到日出。当北京是正午时,乌鲁木齐也是

正午吗?

指导学生看书P13图1.17并请学生解释:

1.北京的畅畅和美国的姨妈在同一时刻电话问候,为什么时间不同?

2.半夜时分,中国球迷观看NBA球赛

总结:由于地球自转,东西位置也就是经度不同的地方,时间是不同的。

活动【讲授】总结地球自转产生的地理现象

请同学们结合活动演示,总结地球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

教师补充,地球自转产生了三种地理现象。分别是:1.日月星辰东升西落。2.昼

夜更替3.时间的差异。

初一公开课地理优质教案5

教学目标

熟练掌握在指向标地图上辨别方向的方法

教学重难点

熟练掌握在不类型指向标地图上辨别方向的方法

教学过程

【导入】指向标地图上方向的辨别

这节课我要讲的内容是:“指向标地图上方向的辨别”。首先,我们先来复习一下一般地图上辨别方向的方法。

活动【讲授】指向标地图上方向的辨别

(一)复习:在一般地图上辨别方向的方法

(二)授课:

1.在有指向标的地图上如何辨别方向(通过电子白板演示)说明:在一般情况下指向标箭头所指方向为“北方”。

情况1:当地图上的指向标箭头指向正上方时,我们可以按照一般地图辨别方向的方法来辨别方向。即“面对地图,上北下南左西右东”

情况2:当地图上的指向标箭头没有指向正上方时,可以通过两种方法来辨别方向(出示实例,边分析边讲解)

2.例题一(电子白板演示某学校平面图)并向学生说明在有指向标的地图上确定方向:

(1)确定中心地点。

(2)以中心地点为中心画与指向标相对应的十字坐标,按指向标方位标注东西南北。

(3)指出各点与中心点的方向关系

例题一.通过电子白板演示充分说明在指向标地图上辨别方向的方法:平移指向标法和旋转地图法

例题二.通过给陌生人指路的事例来加强在指向标地图上辨别方向的方法

(三)课堂小结:

1.如果指向标箭头指向正上方,按一般地图来辨别方向

2.平移指向标

3.旋转地图法(即把指向标地图转化成一般地图)

《“白山黑水”——东北三省》第1课时示范公开课教案【七年级地理下册鲁教版】

《“白山黑水”——东北三省》 教学设计 第1课时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能够描述东北地区的地理位置与范围。 【知识与能力目标】 知道东北地区的总体自然地理特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举例说明东北地区自然环境(尤其气候)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东北地区冷湿的气候。 【教学难点】 东北地区自然环境对生产、生活的影响。 教学准备 1.【地理探索】长白山脉; 2.【活动设计】归纳东北三省气温和降水的分布特点; 3.【地理探索】林海雪原。 教学资源 制作PPT所需资源。 教学过程 【课堂引入】 多媒体哈尔滨冰雕展视频。

教师:哈尔滨位于我国什么地区?为什么哈尔滨的冰雕闻名遐迩? 学生:东北地区 教师:通常所说的东北指的是我国的哪几个省份? 学生:黑龙江、吉林和辽宁三省。 教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我国的东北三省。 【新知讲解】 一、山环水绕沃野千里 1.位置范围 多媒展示“东北三省地图”,学生读图,回答问题。 问题:说出东北三省在中国的大致方位?大致的经纬度位置?包括哪三省? 学生讨论、交流后回答,教师引导。 (1)东北三省位于我国的东北部。 (2)大致位于38°N~53°N、118°E~135°E之间,所处纬度较高。

(3)范围包括黑龙江省、吉林省和辽宁省。 2.地形与河流 多媒体展示“东北三省”地形图。 学生读图,并完成下列问题。 (1)东北三省有哪些主要地形区? (2)东北三省有哪些主要的河流? (3)如何描述东北三省的山河大势? 学生讨论,教师引导,并归纳: (1)东北三省的主要地形区有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以及东北平原,地形结构呈“马蹄形”。其中,东北平原由三江平原、松嫩平原和辽河平原三部分组成。 (2)主要河流有:黑龙江、松花江、嫩江,还有中朝边境的界河图们江和鸭绿江等; (3)东北三省的山河大势呈现“山环水绕”的特点。 教师:“白山”“黑水”分别指什么? 学生:“白山”——长白山;“黑水”——黑龙江。 多媒体展示“东北平原景观图”。

七年级地理下册公开课教案4篇

七年级地理下册公开课教案4篇 ,希望大家喜欢。 七年级地理下册公开课教案1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激发学生对地理的探索兴趣,让学生了解我们生活的地理环境中存在着许多地理之谜、地理问题。 2、通过联系实际,使学生知道在日常生活、经济建设、社会文化等方面离不开地理知识。 二、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的求知欲,促进学生注意学习身边的地理知识、动态的地理知识和发展中的地理知识。 2、通过熟悉我们生活的地理环境,提高学生对生活的适应能力。 三、情感目标 1、教师通过丰富的图片、生活实例及愉快、融洽的学习环境,促使学生对今后的地理课产生一种“企盼心理”。 2、通过了解地理与世界各地风土人情的关系,让学生体验到地理学习具有很强的美学价值。 教学重点 让学生初步了解地理学科,培养对地理学习的热情、兴趣。 教学难点 使学生理解地理与日常生活、生产建设及风土人情的密切联系。 教学方法 愉快教学法 教材准备 搜集一些有关沙漠、海洋、山峰、南极、四季景观、风土人情、日常生活等图片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人们常用“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这样的词句来称赞一个人的博学多才、知识渊博。那么同学们知道什么是“地理”吗它离我们到底有多远呢 二、课前热身 欣赏所搜集的图片,并让学生讨论:地理到底研究什么内容我们耳边有哪些地理问题呢 三、合作探究 1、整体感知 我们已经初步知道地理学方面的内容以及身边的地理知识,那么地理与我们的生活、生产、人文环境等有何密切联系呢请同学们围绕这一问题自学课本内容。 2、四边互动 互动1:你知道为什么有的地方沙漠茫茫为什么昔日的海洋如今变成了世界最高山峰为什么酷寒的南极大陆沉睡着万顷煤田为什么一年中有春夏秋冬四季变化吗……这都是我们身边的地理知识,你能解答这些是为什么吗这也都是大家心中的地理之谜。本节课我们无法一一解决,需要留等以后学习中逐一了解。 (让学生理解地理知识就在身边,而且有许多耐人寻味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互动2:地理与我们日常生活有何关系(可以进一步熟悉自己生活的环境、懂得确认方位、知道天气与气候,了解世界各地的基本情况,进而提高我们对生活的适应能力。 互动3:生产建设包括工业生产、农业生产等许多方面,那么地理与我们的工农业生产有何联系呢(人类的生产活动不能随心所欲,它要受到地理环境的影响和制约。农业生产必须因地制宜、工业生产也要考虑生产运输等方面的条件。) 互动4:展示千姿百态的风土人情,并提示风土人情指的是文化艺术、宗教

初一地理教学内容教案七篇

初一地理教学内容教案七篇 初一地理教学内容教案篇1 一、指导思想 在新课标理论的指导下,以世纪精神为指针,以学校工作计划为指导,加强课堂教学,尽快适应网络环境下和计算机辅助下的地理课堂教学模式,更加高效地完成本学科教学目标。积极参加教科研活动,努力使教学水平,业务能力有更大的提高。同时,通过传授与学生生活密切联系的地理知识,传达地理思想,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和初步能力,最终使学生从“学会地理”,走向“会学地理”。 二、基本情况: 通过复习七年级上一学期内容的学习,学生对地理知识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具备了初步的读图、分析、判断的能力,对世界概况有了一定的了解。但也有一少部分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学习不够重视,知识还没有形成系统,没有达到应有的水平。我将本着认真,严谨的教学态度开展本期教学工作,在新的学期里希望扬长避短,深入学生,力争取得更有效的教学效果。 三、教学目标:教完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下册,使学生掌握必要的地理知识,让学生具备必要的基本技能,对我们所处的世界有一个明晰的了解,对世界一些重要的国家和地区有着较为详尽的知识掌握。 四、本期教材重点、难点: 1、各大洲的地形特征和气候特征; 2、几个大国的人文特征; 3、会用地理知识解决生活问题

五、教学措施: 1、强化学生的基本技能,学会读图、填图、从客观上了解地理单元的知识。充分利用地图册来实现教学目标和要求。 2、进行地理基础知识和基本数据的强化记忆,对地理知识进行必要的储备。同时,在本学期的教学过程中穿插回忆上学期的世界地理基本知识,让学生对世界地理能有一个系统的了解和掌握,也为他们今后地理知识的学习打好基础。 3、强化学生运用所学的地理知识,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开展多种教学形式,适当的运用多媒体教学,提高学生运用地理知识的能力。 4、培养学生关注自然,关心社会,关心时事的自觉性。关注热点问题生活问题,进行专题复习和综合复习。 六、教学课时与进程: 1、二月份复习第六章、我们生活的大洲——亚洲七、我们临近的国家和地区 2、三月份复习第八章、东半球的其它国家和地区九、西半球的国家十、极地地区 3、四、五月份综合复习市的综合训练题 6、六月份进行考前训练 初一地理教学内容教案篇2 一、说教材 1.本节内容在教材中的地位与作用

初中地理教案(精选5篇)

初中地理教案(精选5篇) 初中地理教案(精选篇1) 一、分析本课在地理教学中的位置 本节课放在九年义务教育三年制初级中学教科书第一册的第一节,是为学生从小学阶段向中学阶段转换而设置的衔接课。通过给学生讲解有趣的地理现象和人地关系方面的地理趣味知识,以增强学生对地理学科的重新认识,提高学生上好地理课的自觉性,使学生逐步养成热爱地理科学、钻研地理科学的良好风气。 二、分析教学对象 学生由小学升入初中,由于环境的巨大变化,往往给心理上造成了不适应。为了扭转这种情况,除社会、家庭、学校采取一系列针对性的措施外,作为地理教师也应从心理学、教育学、地理教学法上入手,从这节课开始就使学生认识地理与社会环境的关系,教育他们认识地理在国民经济建设中的巨大作用。 三、分析教材内容 1.教学目标:①使学生了解学习地理的内容和意义,从而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地理的强烈__和兴趣。②引导学生懂得学习地理课的方法,为学生学好地理课指出正确的途径。 2.知识结构(如下表) 3.教学重点介绍学习地理的内容和学习方法。 4.教学难点教师要用“磁性效应”强烈地吸引住学生,使学生有效地掌握学习地理的方法。 5.教学思路①采用提问、讲解、读课文等综合方法,启发学生积极思维。告诉学生,学习地理与人们生活的关系,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②通过“想一

想”,利用彩__片、地图册、电化教学等教学方法,演示一些有趣的地理现象,让学生初步掌握从5个方面思考的学习地理方法。③课后组织课外地理兴趣小组。从课外阅读、看电视、看电影、听广播中增加地理知识的学习。办地理小专刊、黑板报。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地理课外兴趣小组。 6.课程类型阅读欣赏课。 7.课时安排1课时 8.教具准备①自制本课知识结构图。②自制学习地理五步法图表(贴在教室)。③收集有趣的地理知识图片2~3张。 9.学具准备课本、地图册、填充图、红蓝铅笔。 10.组织教学(3分钟) 四、教学过程 教师用信任的目光,将学生看一遍,然后充满__地向学生讲道:“宁静的夜晚,我们看到天空密密麻麻的星星,它们每一个都像地球一样,甚至比地球大得多,满天的星星组成了庞大的银行系,银河系外面还有更大的河外星系。地球仅是银河系内的一个成员,太阳系里的一颗行星。如果说,河外星系就像我们的学校,银河系就像我们的班级,太阳系则是班上一个小组,地球就是我自己”。我们今天就学习地理课第一节‘学习地理认识人类之家’板书课题。 2.讲授新课①为什么要学习地理(13分钟)我们生活在地球上,但对地球的真正面目还认识不清楚。例如,我国“现代地壳运动和地球动力学研究”测量出我国大陆每年向东偏南运动8毫米;科学家预言地球轨道正面临陨石进入的高峰期,美国科学家自1994年开始利用卫星控测陨石突破大气层后的轨迹;我们附近的小造纸厂给我们环境造成的严重污染。这些问题都是地理课中要研究的问题。教科书中讲了7个地理学中学生们最感兴趣的问题,同学们分成小组讨论一下,就可以对这些问题作出正确的回答。

初一地理第一节课教案初一地理第一课讲解(3篇)

初一地理第一节课教案初一地理第一课讲解(3 篇) 初一地理第一节课教案初一地理第一课讲解篇一 一、学生现状分析: 初中阶段学生的认知水平已进入到由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进展的阶段,具有肯定的抽象思维力量和初步的系统思维力量,同时初中已开头分科学习思想品德、历史、地理等方面的根底学问,他们的实践、体验活动开头涉及社会生活中一些较为简单的社会现象或社会事物。因而可结合有关学科的学问和方法,引导学生从社会生活实际动身,学会发觉和提出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这一阶段的实践、体验是在小学根底上的递进。 初一学生从思维进展来看,已有较大飞跃,学习过程中多些稳定因素,个别学生由于学习习惯较差,课堂中会消失留意力不集中、讲话等违反课堂纪律的现象,但总体来看学生的学习主动性还是有的,作业也能准时精确的完成。 二、教材分析 第一章让我们走进地理 本章属于教材的绪论局部,第一节为“我们身边的地理学问”,其次节为“我们怎样学地理”。分别从情感和技能两个方面让学生感知地理,说明地理学科的学习内容与学习意义、地理学习的方法与途径。本章的教

学内容是为今后学习地理做情感上的铺垫与预备,引导学生喜爱并亲近地理学科。 教材通过“地理之谜”、“地理与日常生活”、“地理与生产建立”、“地理与风土人情”让学生感受地理学问的奇异与亲切,既能让学生感受地理学问的实际意义,又能激发学习地理的剧烈兴趣,表达出“地理学问无处不在,地理学问到处有用”的特点。 而其次节中“我们怎样学地理”则通过引导学生画学校地图开头,从实际应用动身把握地理学习的根本工具—地图的使用,表达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这一理念,使学生不会感到地理仅仅是一门学科,同时是一项人生的技能。“学会收集地理信息”、“学会思索地理问题”、“在野外旅行中学习地理”则将兴趣与方法、情感与技能恰当的融合起来,使学生感受到地理是一门好玩、有用、值得学、能学好的课程。 其次章地球的面貌 本章教材主要包括熟悉地球、世界的海陆分布、世界的地形、海陆变迁四局部。这些内容都是学习地理的根底学问,同时又是帮忙学生确立正确世界观、人生观的根底学问,蕴含着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既是地理学问的根底课,又是人生进展的奠基课。 “熟悉地球”一节,教材通过人类对地球外形的熟悉过程,蕴含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教材从地球外形和大小,地球的模型—地球仪,能确定地球外表任何一点的位置,较全面地介绍了地球。同时让学生体验到

探究地球的奥秘——初一地理授课教案

探究地球的奥秘——初一地理授课教案初一地理授课教案 地球作为我们人类居住的星球,一直以来都充满着各种奥秘和神秘。无论是地球上的自然地理、人文地理、自然灾害还是人文现象,都需要我们不断探索和发现。作为初中地理课程的一部分,探究地球的奥秘是必不可少的内容。本文将为大家介绍一份初一地理授课教案,帮助老师们更好地组织授课内容,同时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地理知识。 一、教学目标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应该了解: 1.地球的基本构成和地球居住的适宜条件。 2.地球的外部和内部结构以及自然地理现象。 3.地球上不同地域的气候与生态环境。 4.地球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二、教学内容 1.地球概述 教师通过课件图示、视频等形式,让学生了解地球的基本形态和特征,包括地球的大小、质量、形态、构成和分布。引导学生思考地

球为何会形成这样的特征,两种推测:地球形成于宇宙大爆炸初期,或由尘埃物质互相聚集形成。比较不同地区的地球环境,在不同时期,不同地区的干旱、沙漠化和土地退化现象如何影响地球环境? 2.地球结构和自然地理现象 教师通过地图、图片、视频等形式,让学生了解地球的外部和内部结构,包括地球的三个大层(地壳、地幔和地核),地球的板块和地震现象。 通过以上内容,学生将理解地球是一个生命体系,而不是一个不动的岩石球。 3.地球上的气候和生态环境 教师通过图文结合的方式,让学生了解地球各地的气候和生态环境,包括季节、降水、植被、动物和人类居住等方面。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不同地区的气候和生态环境不同,人类需要如何适应不同的气候和生态条件? 4.地球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教师通过案例和新闻报道的方式,让学生了解地球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包括全球变暖、海平面上升和生物多样性减少等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人类活动对地球环境的影响,以及我们应该如何改善这些影响。

《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示范公开课教案【七年级地理下册鲁教版】

《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利用地图掌握塔里木盆地的地理位置,分析造成其干旱的原因。 【过程与方法目标】 能看图说明本区城镇和交通的分布特点,并能分析其与水源、绿洲的关系。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读图文资料,了解西气东输工程及其意义。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塔里木盆地气候干旱的原因; 2.西气东输工程以及对东西部的影响。 【教学难点】 1.塔里木盆地的绿洲分布对人口、城镇、交通分布的影响; 2.塔里木盆地油气资源的开发对东西部地区的意义。 教学准备 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课程引入】 多媒体展示塔里木盆地的风景图片和播放视频【课程引入】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 【课程引入】干旱的宝地——塔里木盆地 提问:同学们,大家还记得我国最大的内陆盆地是哪个盆地吗?

学生:塔里木盆地。 教师:对,塔里木盆地是一块宝地,为什么这么说呢?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这块干旱的宝地。 【新知讲解】 一、沙漠和戈壁广布 1.塔里木盆地的位置与范围 多媒体展示塔里木盆地范围图,让学生读图描述塔里木盆地的地理位置。 教师引导学生读图,并描述塔里木盆地的位置。 回答:塔里木盆地位于我国新疆南部,天山山脉和昆仑山脉之间,是我国面积最大的盆地。 2.塔里木盆地的气候特征——干旱 多媒体展示:“中国年降水量分布图”和“塔里木盆地土地类型图” 教师:引导学生结合上面两幅图,以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回答以下问题。 (1)塔里木盆地内分布的是哪一个沙漠? (2)塔里木盆地与周围的大洋距离分别有多远?

(3)塔里木盆地周围高大的山脉对于塔克拉玛干沙漠的形成有关系吗? 学生:(1)塔克拉玛干沙漠 (2)深居内陆,远离海洋。(海陆因素) (3)周围高山环抱,使得来自海洋的暖湿气流不易到达,造成气候干旱,成为我国极端干旱的地区。(地形因素) 教师总结:塔里木盆地远离海洋,周围又有高大山脉环抱,来自海洋的气流不易到达,气候干旱,降水稀少,成为我国极端干旱的地区,因而在盆地内部形成我国面积最大的沙漠──塔克拉玛干沙漠。 教师在知识点讲解结束播放视频资源【地理探索】塔克拉玛干,让学生通过观看视频了解塔克拉玛干的自然环境以及造成此种自然环境的原因。 【地理探索】塔克拉玛干 3.塔里木盆地绿洲、城镇、交通的分布。 多媒体出示图片和资料。 教师:在干旱地区,只有在有水源的地方才可能形成绿洲。绿洲面积只占新疆总面积的8%,但却集中了新疆90%以上的耕地、人口及国内生产总值。绿洲区内农、牧业发达。在塔里木盆地边缘的山麓地带和河流沿岸,分布着星星点点的绿洲,它们的水源主要来自山

中图版初中地理七下第一节 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优质课公开课课件、教案

中图版初中地理七下第一节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优质课公 开课课件、教案 中图版初中地理七下(王民主编)《第一节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优质课公开课课件、教案 - 《我国四大地理区域的划分》 第一课时 【知识与能力目标】 1、掌握秦岭—淮河线南北两侧自然环境的差异。 2、读图分析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 3、举例理解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 【过程与方法目标】 1.用景观图直接感受重要地理边界两侧的差异。 2、运用地图、实例体会和理解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比秦岭—淮河线南北两侧的主要差异,培养学生全局统筹观念,体会到区域之间存在着巨大差异的重要性。 【教学重点】

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 【教学难点】 秦岭—淮河线的地理意义及南北两侧的主要差异。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中国南北方的自然环境有明显的差异。你也许能说出南北方自然环境的许多差异,但你知道这些差异的明显界限在哪里吗?21教育网络 今天,让我们带着这个问题“走近”秦岭和淮河,或许在那里可以找到答案。 二、新课学习 (一)秦岭—淮河线 1. 秦岭—淮河线 读图,找出秦岭—淮河线。(如图) 视频:《秦岭——南北分界线》 秦岭:秦岭横亘于我国中部,东西绵延1500千米,海拔为1500-2500米。 拓展延伸:秦岭的“贡献” 秦岭东西延伸,挡住了由东南往西北太平洋吹来的季风带来的水汽,使秦岭以北气候干旱,黄土飞扬,千沟万壑的黄土高原是其典型的景观。而秦岭以南则降雨丰沛,形成一派江南景象。黄土高原给人以苍凉和贫瘠的感觉,但秦岭以南的汉中和

四川盆地则完全享受着秦岭的庇护和恩惠,是秦岭挡住了北方频频南下的冷空气,造就了汉中盆地和“天府之国”——四川盆地的富裕。 淮河:发源于河南省桐柏山,其下游分别流入长江和黄海,全长约1000公里。 (1)1月份0℃等温线通过的地方 读图,秦岭—淮河线是1月份多少℃等温线通过的地方?(0℃) 展示图片:秦岭北麓冬季景观和秦岭南麓冬季景观。 (2)800mm等降水量线通过的地方 读图,秦岭—淮河线大约是多少毫米等降水量线通过的地方?(800mm等降水量线) 来自海洋的湿气流北上,与秦岭隆起相遇,使秦岭以南容易形成降水,秦岭以北降水明显减少。 (3)秦岭—淮河线南北两侧的自然差异 活动:比较 观察下图中秦岭—淮河线南北两侧自然地理状况有什么差异,这些差异主要是通过哪些自然地理要素表现出来的? 差异一:冬季河流有无封冻 秦岭—淮河线以北河流有封冻期、秦岭—淮河线以南河流无封冻期。

《中东》第1课时示范公开课教案【地理人教七年级下册】

《中东》教案 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读图说出中东的位置和范围,并说明中东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2.在地图上找到中东主要产油国。 3.运用地图和统计材料等,说明中东石油分布、生产和输出情况,并分析中东石油资源对本地区及世界经济的重要影响。 【教学重点】 根据读图结果说明中东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 运用地图和统计材料等,分析中东石油资源对本地区及世界经济的重要影响。 二、教学策略 在学习了我们邻近的地区和国家之后,根据“重视世界上地理问题突出的地区和国家”的区域选择原则,从引导学生关注世界上的热点问题和热点地区出发,开始了对中东的学习。紧扣课程标准的相关要求,本节课选择了中东具有突出地理特征的四个方面内容——重要的地理位置、丰富的石油资源、匮乏的水资源和多元文化。这四个方面同时也是中东问题的主要原因。 中东连接欧亚非三大洲,是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的起源地。东方与西方,历史与现实在这里交汇。民族矛盾,宗教纠纷,领土争端,对石油和水资源的争夺,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的侵略和压迫,使中东长期动荡不安,战火连绵。几千年历史纷争留下来的恩怨至今还没化解,又出现了新的错综复杂的矛盾。战争、争端、难民与对和平的渴望、努力交织,使中东一直是世界关注的焦点。中东问题既有深刻的历史、政治等原因,也有突出的地理原因。本节课以中东地理特征为明线,以中东问题的地理原因分析为暗线,并结合气候特征、经济发展、居民和民俗等内容进行学习。 三、教学流程

别输往欧洲西部、北美洲、东亚【活动探究】展示“波斯湾石油外运航线”分组讨论三条线路都经过哪些海洋、海峡、运河。 【结论】三条航线 航线A:波斯湾-霍尔木兹海峡-红海-苏伊士运河-地中海-大西洋 航线B:波斯湾-霍尔木兹海峡-印度洋-好望角-大西洋 航线C:波斯湾-霍尔木兹海峡-印度洋-马六甲海峡-太平洋读图分组讨论、 总结并回答 1.培养学生读图思 考能力 2.培养学生团队协 作能力 3.培养学生的 表述能力 概括明确:1.中东的石油资源不论在储量,产量,还是在出口量上都居世 界第一;2.三条石油输出航线把石油输送到东亚、西欧及北美。 环节四当堂练习 环节五课堂小结 四、当堂练习 1.中东被称为“三洲五海之地”,其中五海不包括() A.红海B.波罗的海 C.里海D.阿拉伯海 2.波斯湾沿岸地区的石油通过海运出口到世界各地,经常被人们形象地称为“世界油阀”的海峡是() A.马六甲海峡B.土耳其海峡 C.霍尔木兹海峡D.麦哲伦海峡 3.读“中东石油输出线路图”,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中东石油资源主要分布在波斯湾及其沿岸地区 B.霍尔木兹海峡是三条输出航线的必经之地 C.线路①输往东亚,最短航线途经马六甲海峡 D.线路②③目标市场和运量都相同 【参考答案】1.B 2.C3.D 五、课程小结

初中地理公开课获奖教案设计【优秀3篇】

初中地理公开课获奖教案设计【优秀3篇】 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这次为您整理了初中地理教案【优秀3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并分享出去。 初中地理教案篇一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在地图上指出日本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和首都。 (2)利用地图描述日本的地形、地貌特点,分析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 【过程与方法目标】 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充分运用图文资料,培养学生的分析和综合运用能力以及小组合作能力,树立团队精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通过对日本自然环境和人文经济的认识,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求知欲,增强安全防震意识,提高学习地理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重点:日本的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 难点:火山的形成原因和利弊分析。 三、教学方法 读图(资料)分析法,小组讨论法 四、教学准备 地理填充图册、地图册、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 通过讲述时事政治,对于我国的钓鱼的岛问题一直争执不休,大做文章的国家是哪个?并强调钓鱼的岛是我国的固有领土。这节课就让我们抛开爱恨,用地理的视角充分认识这个复杂的国家。 过渡:我们应从哪些方面认识日本呢?请大家打开课本快速浏览教材。 (二)探究新知新课教学 【提问】看看教材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日本的?引导学生归结为自然环境和人文经济两个方面。这是认识一个国家的基本方向。 【环节一】认识日本的自然环境。 活动一:出示日本在世界的位置图和日本地形图,设置任务让学生找出日本位置(海陆

位置和经纬度位置)、领土组成、地形特征。 活动二:日本的位置和组成对自然环境会有什么影响呢?让学生同桌之间相互配合完成内容根据地图和其他资料概括日本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教师在巡视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日本轮廓和城市分布特点以及原因。 活动四:播放视频和图像资料了解日本人都有哪些生活习俗。继续认识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环节二】认识日本的火山地震状况。出示火山地震带分布图,让学生思考:日本为什么多火山地震? 提问2:是不是火山地震只会给人们带来灾难呢?引发学生思考。进一步引导学生看课本资料。 【小组讨论】1.探讨火山地震的利弊:引导学生阅读教材P15图文资料分析总结火山地震的利弊。2.展示日本安全防震资料。日本是如何防震减灾的?我国也是多地震的国家,我们应向日本学习哪些防震减灾知识? (三)巩固提高 要求完成《地理填充图册》相关内容;看图思考:日本的自然环境有哪些优势和劣势? (四)小结作业 通过提问的方式回顾本节课内容。并说明作业任务:自然环境决定了经济文化的发展。日本的经济状况怎样?请大家课下做一个调查。带着以下问题你们家有哪些日本产品?商店里有哪些日本产品?与同类产品相比,在价格和功能上有什么不同?你有什么感想?全班分为四个小组归类做个统计图表。 六、板书设计 第七章第一节:日本 一、地理位置 1、海陆位置——太平洋西北部2. 大洲位置——亚洲东部 二、地形特点 1、岛国——四大岛为主体 2、海岸线曲折——多优良海港 3、山地地形为主---多火山、地震日本多火山的利与弊 初中地理教案篇二 河北省 教学目标: (1)了解河北省作为我国农业大省在发展农业过程中的优势和问题。 (2)了解河北省利用其区位优势,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步伐,发展新型农业的意义。 (3)了解唐山大地震的历史,认识美丽壮观的新唐山。对学生进行"艰苦奋斗,爱我家园,建设家园"的情感教育。 教学建议 新课导人: 方案①:大家都学过历史上的"战国七侯",即齐、楚、燕、韩、赵、魏、秦。你们知道当时赵国和燕国所在的地理位置吗?今天,我们就来进行我们沿海万里行的第三站:"燕赵大地"--河北省。

初一地理教案(优秀5篇)

初一地理教案(优秀5篇) 初一地理教案篇一 地理综合实践活动课 ——“绘制学校平面图”教学案例一、案例背景: 《初中地理课程标准》要求“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地理”和“对学生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这更多地强调了生活中的地理和地理知识的掌握以及地理技能的运用,地理教师必须摒弃落后的教育观念,树立“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让学生真正地走进地理,即带着地理知识走进生活,带着生活中的问题走进地理课堂,使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全面发展。因此,结合地理教学进行社会实践活动是地理改革和发展的重要方面。 地理课程的研究对象是地理环境和人地关系,它兼跨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这一特点决定了中学地理教学必须走出课堂,到大自然中去,到社会实践中去。初中地理课程的开设仅在初一、初二,学生刚从小学升入初中,对地理学科还不甚了解,学习兴趣需要激发,学习方法需要培养,同学间的合作需要锻炼,但他们有的是对新事物的渴望以及蓬勃的朝气与活力。因此,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社会实践活动方案应定位在:(一)不能太难、太高;反之,使学生产生畏难情趣,丧失学习地理的信心。(二)不能太简单;反之,使学生“嚼之无味,弃之可惜”,调动不了学习地理的兴趣。(三)学生年龄还比较小,应以家庭、校园和社区为中心。 为此,在学习了《地图》一节后,我尝试设计《绘制学校平面图》的活动。二、案例描述: 老师在上课时,出示预先准备好的《河流中学鸟瞰图》和《河流中学平面图》(见附录一),以引起学生的兴趣。并把全班同学分成四小组,讨论如何绘制学校平面图。学生们的讨论要解决以下问题:⒈确定绘图范围和图幅大小:如学校平面图的范围以校园为主,可适当兼顾学校附近的道路及周边的主要建筑物;图幅大小可定为16开纸等。⒈用什么工具:指南针(罗盘)、卷尺等 ⒈一幅完整的平面图应绘制的内容:如比例尺、指向标、图例和注记等⒈确定工作计划: (一)明确分工:分小组进行实地丈量并记录实物名称、方位和距离。 (二)统计数据:根据实测的数据和图幅大小确定恰当的比例尺,并将各实地距离按比例尺计算,转化为图上距离。(三)绘制学校平面图:(根据统计的数据,以小组为单位绘制学校平面图,要求各小组同学有团队合作精神和科学的态度。)首先在平面图上绘制地图三要素:方向、比例尺、图例和注记;然后将学校附近及校园内的主要建筑物、树木和绿地按一定的比例缩小、在正确的方位上、用不同符号表示在平面的。图上。 师生共同讨论绘制过程中几个关键的技术问题:如何确定正确的方向和比例尺?校园内建筑物(大门、围墙、台阶、道路、花坛、操场、教学楼等)、树木、绿地等在平面图上用什么符号表示?在这些技术性问题上,学生可以有很大的创造空间。方向既可根据指南针定向,也可利用太阳的位置(清晨,朝阳从东方升起;傍晚,夕阳在西方落下;中午,北半球中纬度地区太阳位于偏南方向)或夜晚的北极星(面对北极星的方向就是北方)等方法先确定校园大门的方向,再按地平面上的八个方向判断其他地理事物相对于校园大门的方向。【先根据大门的走向确定东、西、南、北四个基本方向(见图),再判定花坛在大门的什么方向?(正北方向)。其他地理事物方向的判定可依此类推。】 活动中,同学们感触颇深!有的说:过去我的方位感很差,经常分不清东西南北,通过这次 活动,方向感增强了,身处某地时常常思考自己的前后左右各是什么方向?;有的说:这次活动让我更清晰地了解我们学校各项设施的分布和校园全貌。甚至还有个别同学向校领

初中地理优质课一等奖教学设计4篇

第1篇初中地理优质课一等奖教学设计 【教学重点】1.地理位置的重要性 2.自然环境的特征 【教学难点】1.教材中指出的重要地名及其位置的记忆 2.西亚北非热带沙漠广布的原因 【教学用具】西亚北非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导入)(展示>课件)阿拉伯民族服饰图、石油产区景观图、撒哈拉沙漠景观图(提问)这三幅图表现了世界上哪个地区的地理景观? 西亚和北非地区具有独特的自然地理特征和鲜明的民族特色,今天我们就来了解一下这块神秘的土地。 (讲授研讨新课) 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开篇,讲解教材将西亚、北非合为一个地区的原因。 (提问)根据同学们的日常获得的知识和刚才提供的图片,能不能说说有哪些国家属于西亚和北非? (>课件展示)西亚北非政区图 引导学生先在地图中确认西亚北非的范围,然后依次找出主要国家并进行填图练习。 (教师演示>课件)

引导学生观察西亚北非政区图 (提问) 1、西亚北非从纬度位置看,大体在多少纬度之间?属于什么纬度地区?哪一条重要纬线穿过本区?从他的纬度位置来看,它应该以何种温度带的气候类型为主? 2、西亚和北非周围面临哪些海洋?其中海有几个?大洋有几个?里海是不是海? 3、本区有哪些主要的海峡? 4、西亚、北非分别属于哪个大洲?除了这两大洲之外,周围还紧邻哪个大洲? (引导学生在图中依次找出并进行填图练习,注意大洲之间的界限) (/Article/Index.html>总结)西亚北非的位置极其特殊,有人将其概括为“两洋、三洲、五海之地” (启发式提问)西亚北非一直是一个不稳定的地区,从古至今发生了多次战争,这其中一个重要因素是它的地理位置重要,使得很多强国都想控制这个地区,以便从中获利。那么,它的重要性到底体现在哪些方面呢? (>课件展示)丝绸之路、苏伊士航海线路图、土耳其海峡图 (学生讨论)注意在讨论过程中思考下列问题: 1.印度洋通往大西洋的航线最便捷的路线; 2.俄罗斯及中亚各国想通过黑海进入地中海必须经过哪个海峡?) (讲解)陆路——有铁路、公路通三大洲。 航空——由我国飞往东非、北非、西欧,都经过新疆、西亚。

《自然特征与农业 (南方地区)》示范公开课教案【七年级地理下册鲁教版】

《自然特征与农业》(南方地区)教学设计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运用南方地区的地形图,找出南方地区的位置和范围。 【过程与方法目标】 掌握南方地区气候、地形、自然景观等自然地理特征。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理解南方地区自然环境对农业生产的影响。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读图说出南方地区的范围; 2.南方地区的自然环境对生产的影响。 【教学难点】 南方地区的自然环境对生产的影响。 教学准备 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课堂引入】 教师:同学们,今天上课之前我们一起欣赏一组美景。 多媒体展示南方地区的红土地、芒果园、江南水乡、水田、桂林山水、三亚海边图片,给学生以感性认识。

教师:你知道刚才我们一起欣赏的美景位于我国的哪个区域? 学生:南方地区 过渡:对,我国南方地区,山清水秀,物产丰饶。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学习南方地区的自然特征与农业。 【新知讲解】 一、气候湿热的红土地 1.南方地区的位置和范围 多媒体展示“我国四大地理区域”和“南方地区政区图”。 学生读图,小组讨论,回答问题。 问题:

(1)说说南方地区的位置和范围。 (2)南方地区包括哪些省、市、自治区? 学生交流讨论,个人发言,教师适当引导评价,做出总结: (1)南方地区大致位于秦岭—淮河以南、青藏高原以东,东面和南面分别濒临东海和南海。 (2)南方地区主要包括四川、重庆、湖北、安徽、江苏、浙江、上海、云南、贵州、湖南、广西、广东、江西、福建、海南、台湾、香港、澳门等省级行政区的全部或大部。 2.南方地区的地形特征 多媒体播放“动画类:南方地区的地形”。 教师:请问南方地区地形有什么特点? 学生讨论,教师引导总结: 南方地区地势西高东低,位于第二、三级阶梯。西部以高原和盆地为主,东部是交错分布的平原、低山和丘陵,沿江分布有面积较大的平原和三角洲。 南方地区地形图

初中七年级地理教案五篇

初中七年级地理教案五篇 教案是教师为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根据课程标准,教学大纲和教科书要求及学生的实际情况,以课时或课题为单位,对教学内容、教学步骤、教学方法等进行的具体设计和安排的一种实用性教学文书。下面给大家带来一些关于初中七年级地理教案五篇,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初中七年级地理教案1 一、教学内容分析: 世界的语言和宗教是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第四章居民与聚落的第二节。通过前三章的学习,学生已经从宏观的角度,对世界有所了解。第四章就是在此基础上,认识有关世界“人”的特点,为下学期学习世界分区地理奠定基础。 课标的要求是:1、运用地图说出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的主要分布地区。2、说出世界三大宗教及其主要分布地区,举例说出不同国家和地区存在着不同的宗教信仰及文化传统。 由此可以看出,本课的学习内容比较简单,主要任务是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 二、学情分析: 初一学生的空间思维感还不是很强,通过第一章的学习,只是初步学会了看图的基本方法,还不太熟练,甚至还有一部分学生没学会; 二、三章的学习是对学生读图能力的进一步培养;学习第四章时,本学期已接近尾声,学生应比较熟练的掌握读图的能力,为以后的学习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所以,本节课的任务重点是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对于这一任务学生是可以比较轻松完成的。 三、教学目标分析: 知识与能力:①运用地图说出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的主要分布区; ②说出世界三大宗教极其分布地区。 ③举例说出不同的国家和地区存在着不同的宗教信仰和文化传统。

④通过读图分析,培养学生的识图、析图能力、分析推理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通过引导学生收集资料、运用图表、分析解决问题得出结论,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自主探究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学习,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尊重其他语言。2、使学生正确对待宗教信仰的差别,树立无神论的观念。 教学重点:①世界上使用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的国家和地区; ②世界三大宗教及其分布地区。 教学难点:形成世界主要语言和宗教分布的空间观念。 四、教学总体设计思路: 以学生活动为主,培养学生读图、析图以及合作探究能力。 五、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同学们,随着我国经济文化的快速发展,我们与世界各国的交往越来越频繁。为了加强与世界各国的友好往来,我们有必要了解一些世界的语言和宗教的有关知识。 设计意图:直接导入新课。 新授: 一、世界的语言 教师启发:同学们想一想,我们现在正在使用的是什么语言?除了我们使用的语言外,你能说出世界上还有其他什么语言吗? 学生活动:自由发言列举出知道的语言。 设计意图:挖掘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激发学习兴趣。 活动一: 指导学生阅读课本P73第1自然段,P74图4.12“不同的语言文字”和阅读材料“世界语言知多少”。独立完成下列问题: ①世界大约有多少种语言? ②哪6种语言是世界上最主要的语言,也是联合国的工作语言? ③哪种语言是世界上使用人数最多的语言?

七年级新课标地理教案

七年级新课标地理教案 (实用版) 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 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 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 序言 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 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范文,如学习资料、英语资料、学生作文、教学资源、求职资料、创业资料、工作范文、条据文书、合同协议、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 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sample essays, such as learning materials, English materials, student essays, teaching resources, job search materials, entrepreneurial materials, work examples, documents, contracts, agreements, other essays, etc. Please pay attention to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the model essay!

初中七年级地理上册教案(5篇)

初中七年级地理上册教案(5篇) 初中七年级地理上册教案1 【课题】 七年级上册第四章第一节天气 【课型】 新授课 【课标要求】 ●区分“天气”概念,并能正确运用。 ●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能看懂简单的天气图。 ●用实例说明人类活动对空气质量的影响。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知道天气与气候的区别,并能在生活中正确使用这两个术语。初步认识天气与人类活动的关系; 能识别常用的天气符号,看懂简单的天气图。(重点)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各种途径感知身边的天气现象,并形成地理表象; 初步学会根据提供的地理信息,通过比较、概括等思维过程,形成天气与气候的概念。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通过人类活动及对空气质量的影响及保护大气的重要性分析,增强环境保护意识和,逐步养成关心爱护环境的行为习惯。 【教学模式】 目标导学 【教学方法】 讲授法、活动教学法、小组合作法、角色扮演法 【教具准备】

教学课件 【学生课前准备】 收看中央电视台天气预报 【教学反思】 第四单元天气与气候是世界自然地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教材中占有重要地位。天气与生活是本单元的第一课,主要包括天气与生活、看图识天气、让天空更蓝三部分内容。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天气与气候的概念及特点,如何描述天气、常用的天气符号,简单分析天气与人类活动的关系。为后面气温的变化与分布、降水的变化与分布、世界的气候类型、影响天气的因素、人类活动与气候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依据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初一学生位于认知发展具体运算阶段(七至十一二岁),具备一定依赖于具体事物或形象的逻辑思维能力,是智力发展和能力培养的重要阶段。学生在生活中时时刻刻都感受着天气的变化及天气对其生活的影响,亦在小学阶段通过其他学科了解到一些天气谚语。 本节课我主要采用了讲授法、活动教学法、角色扮演法等教学方法。考虑到地理对初一学生来说是一门新学科,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在教学过程中以讲授法为主,其他方法为辅。联系实际生产、生活,设计多处角色扮演情景及活动,使学生在活动过程中体会、认识有关概念和基本原理,初步学会一些基本的技能和能力。 本节课我运用了多媒体教学手段,设计了一个教学课件。多媒体直观性和交互性,能帮助学生理解较为抽象的地理问题,从而更好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也给学生充分的学习空间,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依据该年龄段学生的特点及学习内容,采用小组合作学习、探究学习、角色扮演等学习方式,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思维活动和体验获得知识,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及合作交流能力。 【板书设计】 简单天气符号、卫星云图 天气和气候的概念与区别 初中七年级地理上册教案2

初一地理教案

初一地理教案 初一地理教案15篇 作为一位杰出的教职工,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材及大纲与课堂教学的纽带和桥梁。我们应该怎么写教案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一地理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初一地理教案1 教学目标 1、以自学为主了解欧洲西部位置、地形、气候概况及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2、了解欧洲西部主要的国家和特征。 3、了解欧洲西部发畜牧业的有利条件和主要畜产品。 4、培养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及学科参与意识,使学生获得对其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思维能力及学习方法,拓宽学习空间; 教学重点 欧洲西部的位置、地形及气候概况 教学难点 利用地图说明其位置、地形、气候特点及它们的相互关系和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教法学法 直观演示,辅助讲解,分组讨论,合作突破 教学内容 补充与反馈 课前预习 阅读教材43--------46 导入新课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世界上越来越多的国家已经对外敞开了国门。我们周围也出现了很多店铺、打工或旅游的人。不管他们以何种目的的出国,他们一般会选择什么样的国家呢? ( 经济比较发达的国家)世界上有一个发达国家集中的地区.你们知道在哪儿吗?( 欧洲

西部)关于欧洲西部,你们都知道些什么?( 欧洲西部著名的旅游景点;欧洲西部的经济:欧元、欧盟等)这么好的地方,同学们想不想去看一看?要想去欧洲西部,首先我们要确定它的——?[(地理位置)我们要先知道它在世界中的位置。那么出门旅行,尤其行程较远的时候,我们要随身携带一些衣物,这就需要提前了解欧洲西部的——?(气候状况)只有先知其冷暖,才可以有备无患。除此之外我们还需要了解欧洲西部有哪些独特的自然景观;要观赏这些景观需要到哪些国家去;这些独特的自然景观为什么会出现在这些地方。这就需要了解欧洲西部的——?(地形、地貌概况以及河湖状况 ) 重难点教学过程 一、发达国家集中的地区 特征:国家众多、人口稠密、经济发达 欧洲西部是当今世界一体化程度最高的区域,巨大的经济和政治利益是推动欧洲各国求同存异,走向联合的动力。本区主要国家是英、法、德、意等。还有最小的国家——梵蒂冈。 大家马上就可以进入“欧洲西部”开始你们的异域之旅了.在此之前请随老师进入“气候”图中,观察山脉走向的变化及暖湿气流的深人情况。提问:假如阿尔卑斯山脉走向发生变化、斯堪的纳维亚山脉消失,欧洲西部的气候会有变化吗?(生:阿尔卑斯山脉变为南北走向,来自大西洋的暖湿气流就不能长驱直人,欧洲西部大范围也不再是温带海洋性气候而应是温带大陆性气候;斯堪的纳维亚山脉消失,有利于海洋气流的深入,使整个岛屿显示温带海洋性气候。) 二:气候和农业 欢迎大家进人“欧洲西部”开始你们的浪漫之旅,在走一走瞧一瞧时别忘了动动你脑。请大家在欣赏之余思考以下几个问题。可以相互讨论、研究。 1、欧洲人酷爱乳产品和牛羊肉,他们的这种饮食结构与哪些地理因素有关? 2、欧洲西部的南部地中海沿岸以什么气候为主?这种气候对当地的农业产生哪些影响?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