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非理性认知

非理性认知

非理性认知
非理性认知

非理性认知:

● 人应该得到生活中所有对自己是重要的人的喜爱和赞许;

● 有价值的人应在各方面都比别人强;

● 任何事都应按自己的意愿发展,否则会很糟糕;

● 一个人应该担心随时可能发生的灾祸;

● 情绪由外界控制,自己无能为力;

● 已经定下的事是无法改变的;

● 一个人碰到的种种问题,总应该都有一个正确、完满的答案,如果一个人无法找到它,便是不能容忍的事;

● 对不好的人应该给予严厉的惩罚和制裁;

● 逃避困难、挑战与责任要比正视他们容易得多等等。

⊙绝对化要求:这是最常见的一种不合理信念。指人们以自己的意愿为出发点,对某一事物怀有其必定会发生或必定不会发生这样的信念,它常与"必须"、"应该"这样的词连在一起,如"我必须做得最好"、"他必须那样做才对"等。

⊙过分概括化:它是一种以偏概全,以一概十的不合理信念。过分概括化的人在看问题时容易走极端,往往导致对自身或他人的不合理评价。如一遇失败便认为自己"没用"、"非常笨"、"不可救药";或别人稍有过失就认为这个人无一可取,全面否定。持有这种信念的人要么会导致盲目自责自罪、自卑自弃,要么会一味责备他人或外在环境,产生敌意、愤怒等不良情绪。

⊙糟糕透顶:这种不合理的信念认为某一事情发生了,必定会非常可怕,非常糟糕,非常不幸。个体一旦具有这种信念,就会产生焦虑、悲观、抑郁等不良情绪体验。许多同学的考前焦虑多数是因为持有这种信念一起的。

投资者行为及策略研究分析

投资者行为及策略分析

————————————————————————————————作者:————————————————————————————————日期: 2

投资者行为及策略分析 摘要:行为金融学认为投资者是非理性的,注重研究投资者在投资过程中的心理特征。从行为金融学的视角,对证券市场上投资者的行为进行了分析,解释了证券市场上出现的一些异象,并从投资者的各种行为偏差出发提出了相应的一些投资策略。关键词:行为金融;投资行为异化;投资策略中图分类号:f8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3198(2011)16-0153-021 引言传统金融学认为投资者是理性的,在同质预期的假设下市场是有效的,任何人都不可能基于现在可获得的信息获得超过均衡的预期收益之上的超额收益(fama,1970)。然而,在金融交易中,投资者的心理因素将使其实际决策过程偏离经典理论所描述的最优决策过程。大量的实证研究和观察结果表明证券市场存在异象,表现出与理性人假设和有效市场假设相悖的情形,如:股利之迷,赢者输者效应等。行为金融学从实证的角度研究人们在认知和行为偏差的情况下如何理解和利用信息作出投资决策,对现在证券市场上的一些异象做出了很好的解释,并提出了相应的投资策略。2 证券市场上投资者行为的分析金融市场上的投资者都试图以理性的方式判断市场并进行投资。但人们在判断和决策中会不由自主地受到认知、情绪、意志、欲望、信仰等各种心理因素的影响,从而产生非理性的行为偏差。一方面,人类是“认知吝啬鬼”,在有限的信息加工能力下,并不总是遵循贝叶斯规则,从而产生一种启发式的认知捷径,包括代表性启发法、可得性启发法、锚定与

不合理信念和合理信念

不合理信念和与之相应的合理信念 RET认为情绪困扰和行为不良,甚至神经症都来源于不合理的信念。那么在日常生活中都有哪些不合理的信念?其不合理处在哪里?它们的共同特征又是什么?情绪ABC理论的创立者艾利斯通过临床观察,总结出日常生活中通常会导致情绪困扰、甚至神经症的11种主要的不合理信念,这些不合理信念的特征是绝对化要求、过分概括化或糟糕至极。我们应该学会自己跟不合理信念进行辩驳,并找出相应的合理信念。现分述如下: 1 一个人应被周围的人喜欢和称赞,尤其是生活中重要的他人。 D(辩驳) ——这是不可能实现的。人的一生中,不可能得到所有人的认同,即便是家人、亲密朋友等对自己很重要的人,也不可能永远对自己持一种绝对喜爱和赞许的态度。更何况人不是为了他人的喜欢和称赞而活,人活着是为了自己。持有这样不合理信念的人,就很可能委曲求全来取悦他人,以获得每个人的赞同和欣赏,但结果必定会使自己感到失望、沮丧和受挫,从而很难再建立自信。 E(合理信念) ——一个人只要不被周围所有的人否定和排斥,就可以肯定自己是是受欢迎的。 2一个人必须能力十足,各方面都有成就,这样才有价值。 D(辩驳) ——这是不切实际的目标。“金无赤金,人无完人。”世界上根本就不存在一个十全十美的、永远成功的人。一个人可能在某些事上较他人有优势,但在另外一些事上,却可能不如他人。虽然他以前有许多成功的境遇,但他无法保证在每一件事上都能成功。持有这样信念的人,不得不为永远无法实现的目标而徒自悲伤。 E(合理信念)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能在某些方面上有所成就,人生就是有价值的。 3 那些邪恶可憎的人及坏人,都应该受到责骂与惩罚。 D(辩驳)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这个世界没有绝对的好人,也没有绝对的坏人,不该因他人一时之误就认定他是坏人,以致对他产生极端的排斥和憎恶。就像艾里斯所说:“每个人都应该接受自己和他人是有可能犯错误的人类的一员。” E(合理信念) ——人人都有可能犯错误,对那些犯错误的人要宽容以待。

不合理信念三大特征(学生版)

艾里斯根据自己的临床观察总结出了11种不合理信念,并一一与它们作斗争。(11种略),韦斯勒(Wessler)等对艾利斯提出的11种不合理信念加以概括和简化,归纳出下列三个特征:绝对化要求、过分概括化和糟糕至极。 第一个特征是绝对化要求。 ◆感受绝对化要求 1、父母动不动就骂我让我很生气(隐含不合理信念:父母应该讲道理,不应该不分青红皂白教训人) 3、朋友失约很恼火(隐含不合理信念:约定了时间就必须遵守。) ◆绝对化要求辨析 不合理信念主观愿望客观现实 父母应该讲道理,父母尊重我有的家长开明,愿意和孩子平等沟通 不应该不分青红有的家长传统,认为打是亲骂是爱 皂白教训人 ◆绝对化要求含义和表现形式 1、含义:指人们从自己的主观愿望出发,认为某一事情必定会发生或不会发生的信念。 2、表现形式:这种信念通常与“必须如何”“应该如何”这类字眼联系在一起。比如“别人必须很好地对待我”,“别人应该理解我”等等。 ◆为什么说绝对化要求是非理性的、不合理的 1)无视现实; 2)强求客观现实服从主观愿望; 3)由于客观事物的发生、发展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所以经常会遇到客观与主观相悖之时。 4)当客观违背主观时,就会感到难以适应,难以接受,从而极易陷入情绪困扰之中。(如当父母责备时,就说:怎么从来不理解我呢?怒不可遏。朋友是应该守时的,遇到朋友失约就愤愤不平)

◆练一练:找出绝对化要求是什么,相对的合理信念是什么? 1、好友背叛很难过。 ( ) 2、对方不关心自己很痛苦。 ( ) 3、努力了,还是没有获奖,很不甘心。 ( ) 4、父母不理解自己感到委屈 ( ) 5、因评优不公而气愤难平。 ( )

投资者行为及策略分析

投资者行为及策略分析 摘要:行为金融学认为投资者是非理性的,注重研究投资者在投资过程中的心理特征。从行为金融学的视角,对证券市场上投资者的行为进行了分析,解释了证券市场上出现的一些异象,并从投资者的各种行为偏差出发提出了相应的一些投资策略。关键词:行为金融;投资行为异化;投资策略中图分类号:f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1)16-0153-02 1 引言传统金融学认为投资者是理性的,在同质预期的假设下市场是有效的,任何人都不可能基于现在可获得的信息获得超过均衡的预期收益之上的超额收益(fama,1970)。然而,在金融交易中,投资者的心理因素将使其实际决策过程偏离经典理论所描述的最优决策过程。大量的实证研究和观察结果表明证券市场存在异象,表现出与理性人假设和有效市场假设相悖的情形,如:股利之迷,赢者输者效应等。行为金融学从实证的角度研究人们在认知和行为偏差的情况下如何理解和利用信息作出投资决策,对现在证券市场上的一些异象做出了很好的解释,并提出了相应的投资策略。 2 证券市场上投资者行为的分析金融市场上的投资者都试图以理性的方式判断市场并进行投资。但人们在判断和决策中会不由自主地受到认知、情绪、意志、欲望、信仰等各种心理因素的影响,从而产生非理性的行为偏差。一方面,人类是“认知吝啬鬼”,在有限的信息加工能力下,并不总是遵循贝叶斯规则,从而产生一种启发式的认知捷径,包括代表性启发法、可得性启发法、锚定与调整等。这一过程会导致启发式偏差。另一方面,人们所面对的问题的背景、问题的表述方式、信息的呈现顺序不同也会对人们的判断带来影响,如对比效应、晕轮效应等,从而产生框定依赖。这一过程会导致框定偏差。

不合理信念三大特征(学生版)

艾里斯根据自己的临床观察总结出了 11 种不合理信念,并一一与它们作斗争。(11 种略) ,韦斯勒(Wessler )等对艾利斯提出的11种不合理信念加以概括和简化, 归纳出下列三个特征:绝对化要求、过分概括化和糟糕至极。 第一个特征是绝对化要求。 ◆感受绝对化要求 1、父母动不动就骂我让我很生气 (隐含不合理信念:父母应该讲道理,不应 该不分青红皂白教训人) 3、朋友失约很恼火(隐含不合理信念:约定了时间就必须遵守。) 1、含义:指人们从自己的主观愿望出发,认为某一事情必定会发生或不会发生的信 念。 2、表现形式:这种信念通常与“必须如何”“应该如何”这类字眼联系在一起。比 如 “别人必须很好地对待我”,“别人应该理解我”等等。 ◆ 为什么说绝对化要求是非理性的、不合理的 1)无视现实; 2)强求客观现实服从主观愿望; 3)由于客观事物的发生、发展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所以经常会遇到客观与主 观相悖之时。 4)当客观违背主观时,就会感到难以适应,难以接受,从而极易陷入情绪困扰之中。 (如当父母责备时,就说:怎么从来不理解我呢?怒不可遏。朋友是应该守时的, 遇到朋友失约就愤愤不平) ◆绝对化要求辨析 不合理信念 主观愿望 父母应该 讲道理, 父母尊重我 不应该不 分青红 皂白教训人 ◆ 绝对化要求含义和表现形式 客观现实 有的家长开明,愿意和孩子平等沟通 有的家长传统,认为打是亲骂是爱

◆ 练一练:找出绝对化要求是什么,相对的合理信念是什么? 1、好友背叛很难过。 (不应该背叛我,应该始终如一;不背叛只是我个人的愿望,背叛与否主,天要下雨,娘要嫁人,由她去吧) 2、对方不关心自己很痛苦。 (应该关心我;关心与否,主动权在别人,强求不来,能关心正能如我关心,也得面对现实) 3、努力了,还是没有获奖,很不甘心。 (努力了就应该有获奖;获奖由多方面的因素决定,如方法、能力、努气等,所以努力了一定有获奖是非理性的想法) 4、父母不理解自己感到委屈(父母应该理解孩子;有的父母确实能理解还在,有的父母就不能理解 点的方法去沟通,让父母理解我) 5、因评优不公而气愤难平。(评优必须是公平的;希望评优能公平,然而不公平总是存在的,难以然字典里就没有“公平”两字了。再努力一些吧!这次不行就下次吧)

心理与健康(新)作业2答案

心理与健康 第二次平时作业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4分,共20分) 1、认知偏差:是指人们根据一定表现的现象或虚假的信息而对他人作出判断,从而出现判断失误或判断本身与判断对象的真实情况不相符合。 2、情绪:是一种躯体和精神上的复杂变化模式,包括生理唤醒、感觉、认知过程和行为反应。 3、未竟事物:是指一切未能表达出来的情绪,包括悔恨、愤怒、痛苫等。 4、空椅技术:是一种使当事人的未竟事物得以宣泄的一种有效途径。这种技术通常运用两张椅子,要求来访者坐其中的一张,扮演事件的一方,然后再换到另一张椅子上,要求当事人扮演双方进行对话,将未竞事物再现,允分体验冲突,将心中积郁的感受充分地表现出来。 5、自我概念:是指一个人对自己人格特质的知觉,包括认为自己是什么样的人的所有想法和感觉。

二、不定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关于记忆的说法正确的有(BCD ) A、记忆包含有编码和提取两个历程 B、记忆有三个存储系统即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C、信息的提取通常会采用两种方式即回忆和再认 D、长时记忆是具有巨大容量、可长期保持信息的记忆系统,信息容易提取。 2、关于艾宾浩斯遗忘曲线描述错误的是(D) A、竖轴表示学习中记住的知识数量 B、横轴表示时间(天数) C、曲线表示记忆量变化的规律 D、曲线表面了遗忘发展的一条规律是“先慢后快” 3、导致遗忘的原因有(ABC) A、衰退 B、干扰 C、线索依赖性遗忘 D、外界刺激 4、导致认知偏差的因素有(ABCD) A、系列位置效应 B、刻板效应 C、晕轮效应 D、投射效应 5、理情行为治疗法是由心理学家(A)提出的。 A、阿尔伯特·艾利斯 B、伯恩斯 C、塞利格曼 D、贝克 6、比较有代表性的认知治疗技术有(ABC) A、理情行为治疗法

个人投资者的非理性投资行为

个人投资者的非理性投资行为 在投资活动中,个人投资者常常表现出一些非理性行为。 个人投资者的非理性行为之一是他们没有按照现代资产组合理论分散风险。首先,他们的资产组合中资产的数量远远低于分散风险所要求的数量,因此不足以分散风险。造成这种分散风险不足的原因是投资者的过度乐观、过度自信。投资者在组合自己的股市投资时相信自己具有准确选择股票的能力;相信了解少数几个公司并投资于这些公司比分散投资更能降低自己投资的风险因此他们相信自己可以通过选择少数几只股票并只投资于这些股票从而降低投资风险,并同时获得高于市场的回报。这导致他们将投资集中在少数资产上。 其次,投资者在组合自己的投资资产时即使考虑了分散风险,也会表现出明显的“幼稚型分散风险”的倾向,即将投资在各种资产中频军分配。这种倾向是两个方面的心理原因导致的:第一,幼稚型平均分配资金可以帮助投资者将少未来的遗憾。再分配投资资产时,投资者有两种方法分配资产。方法之一就是依照1/N简单经验法则,在各种资产之间平均分配自己的投资资金;方法之二就是依据资产组合理论,通过大量的计算而组成一个效率组合。按方法二分配资金可能在未来给投资者带来很大的遗憾。这是因为如果投资这一局资产组合理论,通过大量的计算而将70%的资产投资于股市,而股市随后大幅度下跌,时候宗明会导致投资者相信自己本来就知道或者应该知道故事会下跌,本来就知道或者应该知道不应该那么多的资金投资于股市。更让投资者感到遗憾的是,本来就有一个简单、无需大量计算的分配资产的方法(即1/N经验法则),自己却放弃了这个简单的方法,并遭受了重大损失。第二,幼稚型分散风险符合人们的维持现状偏好。由于有界理性,人们在处理复杂问题是常常尽量将问题简化。再组成资产组合是,1/N经验法则简单而直观,而资产组合理论要进行大量的计算,因此投资者可能将1/N经验法则作为分配资金的当然方法或者自己的习惯行为。 再次,投资者以跨期投资法分散风险。他们认为,随着投资期限的延长,股市的风险也就相应降低。投资者相信跨期投资能够分散风险首先是因为他们错误地将小概率事件当做零概率事件,即相信股市长远投资者获得负回报的概率为零。其次,跨期分散风险受欢迎的另一个原因可能是它可以帮助驼子这推迟将账面上的损失转化为实际损失。 另外,投资者在投资活动中还表现出明显的本地偏好。投资者将绝大部分资金投资在自己所居住的国家的金融市场中,而且将大部分资金投资在自己任职的公司及公司总部距离自己居住地近的公司中。造成这种本地偏好的原因有三个:第一,投资者受到信息幻觉得影响,即他们错误地认为自己具有对国内公司、本地公司、自己任职的公司信息上的优势;第二,投资者认为他们更熟悉国内公司、本地公司、自己任职的公司,因此这种熟悉性可能在某种程度上让他们更好的控制自己的投资;第三,投资者对自己过度乐观,因此他们认为自己国家的股市、自己公司的股票比其他国家股市、别的公司股票的风险更低且回报更高。 投资者常常过于频繁的买入、卖出股票,而交易过量导致投资者的回报率下降。投资者过于频繁的交易是他们过度自信导致的。过度自信导致投资者认为自己对信息的处理比别人争取,认为自己能够比别人从公开的信息中发现更多、更有用的潜在信息。因此他们很可能会认为自己能够比别人更准确的预测市场的走向或者更准确的评估资产的价值,从而进行投机性交易。人们身上普遍存在的自我归功的心理偏向以及信息幻觉、控制幻觉等等又强化人们的过度自信倾向。 投资者在卖出股票的时候,常常是将已经获益的股票卖掉,而不是将亏损股票卖出。之首先是因为投资者错误地相信,即使在很短的时间中,股市也会表现出回归平均值的特征,即股票价格在下跌之后会很快上涨。投资者对损失的厌恶也导致他们不愿将已经亏损的股票卖掉,从而避免将账面损失转化为实际损失。在买入股票的时候,投资者买入的股票常常是

第二次作业评讲2

《心理与健康》课程作业评讲(2) 重庆电大远程教育导学中心理工导学部雷琪 一、问答题 (一)简述改善记忆的方法。 1、考核知识点: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第3章改善记忆的方法。 2、常见错误:对多种方法没回答完整。 3、提示答案或解题思路、方法 (1)过度学习;(2)及时复习与理解记忆;(3)场所记忆术;(4)谐音词和故事链;(5)组织线索;(6)注意集中;(7)运用多种感官;(8)勤做笔记。 注意:改善记忆的方法一共有8点,教材对这8点进行了阐述,可以参考。 (二)简述不合理认知的典型特征。 1、考核知识点: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第3章不合理认知的典型特征。 2、常见错误:特征没回答完整。 3、提示答案或解题思路、方法 (1)绝对化的要求;(2)过分概括化;(3)糟糕至极;(4)两极性思维;(5)选择性提取;(6)人格化;(7)情绪推理;(8)乱贴标签。 注意:不合理认知的典型特征一共8点,教材对这8点进行了阐述,可以参考。 (三)自我防卫表现的形式有? 1、考核知识点: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第4章自我防卫表现的形式。 2、常见错误:表现形式没回答完整。 3、提示答案或解题思路、方法 潜抑与压抑、代偿、投射与自居、转移、否定、抵消与隔离、反向作用、合理化与幻想、幽默、认同。 注意:自我防卫表现的形式一共有10个方面,教材做了阐述,可以参考。 (四)情绪调控的方法有? 1、考核知识点: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第4章情绪调控的方法。 2、常见错误:调控的方法没回答完整。 3、提示答案或解题思路、方法

深呼吸法;扮鬼脸法;精神胜利法;临场活动法;凝视法;消遣法;自我暗示法;类比法;联想法;系统脱敏法。 注意:情绪调控的方法一共有10点,教材做了阐述,可以参考。 (五)简述艾森克的PEN三维度模型。 1、考核知识点: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第5章艾森克的PEN三维度模型。 2、常见错误:和其他模型混淆。 3、提示答案或解题思路、方法 英国心理学家艾森克也是一个人格特质理论研究者,他强调人格的结构包括三个基本维度:外向性(Extraversion)、神经质(Neuroticism)和精神质(Psychoticism),可用首写字母E,N,P 分别代表三个维度。为了方便,通常用缩写词PEN 来指艾森克的三维度模型,后人也将其称为“三大”(big three)人格模型。构成外向性的特征包括:好社交、活泼、好动、武断、寻求刺激、快活、好支配人、感情激烈、好冒险。可用这些形容词来描述外向性得分高的人,而用这些形容词的反义词来描述外向性得分低(内向)的人;构成神经质的特质包括焦虑、抑郁、内疚、低自尊、紧张、不理性、害羞、喜怒无常、易动情。这些形容词可用于描述神经质得分高的人,而这些形容词的反义词则可用于描述神经质得分低(稳定性)的人;构成精神质的特质包括好攻击、冷漠、自我中心、不关心人、好冲动、反社会、无同情心、顽固、有创造性。可用这些形容词的反义词来描述高精神质的人,而用这些形容词的反义词来形容精神质得分低(冲动性)的人。 注意:回答本题要清楚PEN分别代表的的是什么。 (六)简述胆汁质、多血质、抑郁质和粘液质的人格类型划分法。 1、考核知识点:本题考核的知识点是第5章胆汁质、多血质、抑郁质和粘液质的人格类型划分法。 2、常见错误:四种人格类型混淆。 3、提示答案或解题思路、方法 多血质,该类型人格者活泼好动、善于交际、思维敏捷、容易接受新鲜事物、情绪情感容易产生也容易变化和消失、容易外露、体验不深刻;抑郁质,该类型人格者沉静、对问题感受和体验深刻、持久、情绪不容易表露、反应迟缓但是深刻、准确性高;黏液质,该类型人格者感受性低、耐受性高、不随意反应低、外部表现少、情绪具有稳定性、反应速度不快但灵活;胆汁质,该类型人格者坦率热情、精力旺盛、容易冲动、脾气暴躁、思维敏捷、但

投资者行为及策略分析精编版

投资者行为及策略分析公司内部编号:(GOOD-TMMT-MMUT-UUPTY-UUYY-DTTI-

投资者行为及策略分析 摘要:行为金融学认为投资者是非理性的,注重研究投资者在投资过程中的心理特征。从行为金融学的视角,对证券市场上投资者的行为进行了分析,解释了证券市场上出现的一些异象,并从投资者的各种行为偏差出发提出了相应的一些投资策略。关键词:行为金融;投资行为异化;投资策略中图分类号:f8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198(2011)16-0153-02 1引言传统金融学认为投资者是理性的,在同质预期的假设下市场是有效的,任何人都不可能基于现在可获得的信息获得超过均衡的预期收益之上的超额收益(fama,1970)。然而,在金融交易中,投资者的心理因素将使其实际决策过程偏离经典理论所描述的最优决策过程。大量的实证研究和观察结果表明证券市场存在异象,表现出与理性人假设和有效市场假设相悖的情形,如:股利之迷,赢者输者效应等。行为金融学从实证的角度研究人们在认知和行为偏差的情况下如何理解和利用信息作出投资决策,对现在证券市场上的一些异象做出了很好的解释,并提出了相应的投资策略。 2证券市场上投资者行为的分析金融市场上的投资者都试图以理性的方式判断市场并进行投资。但人们在判断和决策中会不由自主地受到认知、情绪、意志、欲望、信仰等各种心理因素的影响,从而产生非理性的行为偏差。一方面,人类是“认知吝啬鬼”,在有限的信息加工能力下,并不总是遵循贝叶斯规则,从而产生一种启发式的认知捷径,包括代表性启发法、可得性启发法、锚定与调整等。这一过程会导致启发式偏差。另一方面,人们所面对的问题的背景、问题的表述方式、信息的呈现顺序不同也会对人们的判断带来影响,如对比效应、晕轮效应等,从而产生框定依赖。这一过程会导致框定偏差。无论是启发式偏差还是框定偏差都会影响人们判断和决策的正确性,使得证券市场上表现出

12种不合理认知

不合理理念是认知心理学所提出来的一个概念,认知心理学认为,所以的心理困扰,并非是刺激所产生,而是我们对刺激的不合理认知所产生的。所以,只要我们调整好不合理的认知,代替以合理的认知,那么心理困扰就可以消失!那么,常见的不合理认知有哪些呢?下面微心理分享一下! 1.夸大(灾难化)或缩小: 你夸大事物的重要性(如自己的错误或他人的成就)或不恰当地把事物缩到很小(你自身的值得欣赏的品质)。这是个“望远镜游戏”:你从一端看积极的东西,从另一端看消极的东西。 2.依据情绪推理: 你假定你的消极感受必定反映了事物的真相。例如,自动地假定因为你感到内疚,你一定是有罪;或者更一般地说:“我感到是这样,因此这一定是真的。” 3.贴标签: 你不是简单地承认自己犯了一个特定的错误,而是为整个自己贴上标签,如“我是个失败者”。那些看待事物方式与你不同的人被贴上“白痴”或更差的标签。 4.过分承担责任: 你认为自己是某些外在消极事件的原因,而实际上主要不应由你负责。 5.过分泛化: 你把一小件负性事件作为永无休止的失败的证据。 6.全或无思维: 你看事物非黑即白。如果你的表现不够完美,你就认为自己是全盘失败。 7.心理过滤: 你挑出一个消极的小细节,对它进行过多的思考,使你对整个现实的看法都变得阴沉,就像一滴墨水使整个浪花变色。 8.抹煞积极体验: 由于这样那样的原因,对于积极体验你坚持“它们不算数”而拒绝。这样你就能保持一种与你的日常经验相矛盾的消极信念。 9.“必须”与“应该”: 你用这些词把所有事都变成紧急事件。而不是在真正有必要时才做。 10.草率结论: 即使没有明确的事实能有力地支持你的结论,你也作出消极的解释。 11.读心术: 你武断地下结论说有的人在对你作出消极的反应,而且你根本不去核实一下。 12.预言错误: 你预期事情结果都会很糟,然后就把你的预测当成一个已经确立的事实。 不合理的认知还会有很多,这个需要我们去分析自己思维中所存在的一些不合理认知,尤其是对一些存在于心理困扰的朋友,那么更需要好好的分析一下!

中国证券市场投资者非理性行为分析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124584271.html, 中国证券市场投资者非理性行为分析 作者:徐慧莹 来源:《财经界·学术版》2017年第01期 摘要:目前,由于我国证券市场的快速发展,各方面制度的跟进速度欠佳,我国证券市场中存在着大量的非理性投资行为,从而导致了市场出现了不稳定性、市盈率过高以及市场泡沫的大量产生等现象。本文以非理性行为的理论分析为基础,总结了目前证券市场投资者的非理性现象的微观与宏观表现,最后为建立健全我国证券市场提出了几点建议。 关键词:非理性行为认知偏差个人投资者 一、证券市场投资者非理性行为的理论基础 传统金融理论和行为金融理论中都有着大量的理论研究投资者的行为,这些理论对于证券市场中投资者的非理性行为均可以做出相应的解释。 凯恩斯的动物血性理论主要内容表示每个人在进行选择时,都会首先推测、考虑别人会如何进行选择,而这样的想法反应到股市中则会产生乐队车效应,即在经济形式好的情况下股价上涨,此时众多投资者都将涌向这个价格的乐队车,股价将随着越来越多投资者的加入上升速度加快,直到价格上涨到无法使用基础经济因素解释,这时市场的预期将会产生大幅度的逆转。动物血性的理论描述主要从心理因素的方向出发,从心理预期这一影响因素分析了投资者的非理性行为对证券市场价格的影响,即证券市场的价格主要取决于投资者们的心理预期,而与其实际价值关系不大。但凯恩斯的这一理论尚未涉及到风险以及最优决策的行为等因素,因而这一理论只是投资者行为研究的第一步。 前景理论将投资者决策的分析分为了两个阶段,首先在发生事件的认知以及相关信息的搜集这部分为编辑阶段,而后在对信息的评价以及决策的拟定这部分为评价阶段。就理论上研究,投资者可以将所收集的信息充分利用,并做出客观的决策判断,而实际的实证研究证明,投资者存在着诸多认知偏差,不完全能够根据客观的判断做出相应的决策。前景理论的决策阶段将行为研究推入了程序化的阶段。 二、我国证券市场投资者的非理性现象 (一)投资者非理性行为的微观现象 证券市场中的投资者在进行相应的投资选择时,其自身的因素往往对于决策的结果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比如其家庭总体经济状况、风险偏好情况、主观意愿及情感等等都会影响到投资者的行为。因此,从微观层面去分析投资者在证券市场中的投资行为是十分必要的。 1、投资者过度自信

不合理认知的典型特征

不合理认知的典型特征 认知的缺陷很容易引起一系列心理健康问题,理性情绪疗法和贝克认知疗法都系统地阐述过现实中常见的不良认知及其特征。不良认知的典型特征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1.绝对化的要求 这是一种走极端式的认知方式,也是不合理信念中最常见的一种。它是指人们从自己的意愿出发,对某一事物持有必定怎样的不合理想法,常常带有“必须”和“应该”的特点。这种必须和应该又表现为三个方面: 一是“我必须”、“我应该”。如“我必须每件事都成功”、“我必须使每个人都喜欢我”、“我必须是最优秀的”、“我绝对不能输”等等。这些都是人们对自己提出的难以实现的目标,是过于追求完美和苛求自己的表现。因为人们不可能事事成功、时时如愿,人们也不会总是一帆风顺或成为最优秀的,也不可能得到所有人的赞赏。所以持有这种不合理信念的人很容易产生失败感和挫折感,导致失落、自责或忧郁等情绪。理性的认知是努力做好每一件事,不过于追求完美,也不过于重视他人的评价,一切都保持一个适当的度。 二是“你(他)必须”、“你(他)应该”。比如“你必须对我诚实”、“大家都必须听从我的安排”、“你应该成为最优秀的人”、“他必须受到惩罚”等等。这些是人们对他人提出的绝对化要求,是苛求他人、控制他人的表现,也是自我中心和高傲自大的一种倾向。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喜好和主见,都有自己的优点和不足,我们没有理由去苛求、左右他人“必须”怎样,有时也只能是希望或建议而已。 三是“事情必须”、“事情应该”。如认为“学校或家庭环境必须符合我的要求”、“那件事应该是明天做的”、“已经计划好的事情是无法改变的”等等。有些事情不是由我们某一个人所决定的,尤其是在集体的大环境中,要通过调整自我去积极适应。当然,许多事情也都可能存在回旋余地,不能看得太绝对。 2.过分概括化 这是一种以偏概全、以一概十的片面思维方式,是一种“理智上的法西斯主义”。它指个体根据一件或很少几件事情就武断地得出关于个人能力或价值的普遍性结论,并将其应用到其它情境之中。 这种思维方式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个体对自身的片面认识和评价。有的人往往以自己做的某一件事或某几件事的后果来评价自己整个人,断定自身的价值,其结果常会导致自负或自卑等消极心理,产生相应的不良行为。如偶遭失败便认为自己“没用,什么也干不成,是个废物,窝囊货”;稍有成就,就认为自己“很了不起,最聪明、最能干”;某个人对自己不友好或者几次与人打交道受挫,就觉得自己“人缘最差,缺乏人际交往能力,乃至具有人际交往障碍”等等。 二是对他人的片面认识与评价。例如,当别人稍有过失或不合自己的意愿时就愤怒地认为其“一无是处”,从而导致一味地指责等。 3.糟糕至极 这种不合理信念认为一件不如意的事情发生了,必定会非常可怕、非常糟糕、非常不幸,将事情想象为“灭顶之灾”、“大难临头”,从而消极地预测未来而不考虑其他可能的结果。如考试前,有的同学会想“到时候我会很紧张的”,“我会彻底失败的,那我就一切都完了”等等。这种糟糕至极或灾难化的想法是对自己的消极暗示,更会加重自己的焦虑,并且也常常会使个体由于对失败和挫折的过度恐惧、焦虑而产生自暴自弃、悲观消沉乃至轻生等行为。其实,“塞翁失马,焉知祸福”。在同一件事情上,幸与不幸是彼此相随的,没有任何一件事

对中国投资者非理性行为的研究_基于行为金融学的角度

科技经济市场 何推进股权分置改革,如何确保股权分置改革这个中国资本市场最复杂的“外科手术”的成功成了重中之重。 4股权分置改革后对中国资本市场发展的影响。 如果股权分置改革能顺利完成,中国资本市场会出现以下重要变化: 4.1股权分置改革后,资本市场的资产估值功能将逐步恢复并不断完善,资产价值将从注意账面值过渡到盈利能力,“净资产”这样的财务概念将从资产估值指标中慢慢退出,取而代之的是资产的未来现金流能力。在股权分置时代,人们重视运用“净资产”这样的财务指标来评判资产价值的高低,因而有转让价格不能低于净资产这样的规定。股权分置改革完成后,资产的估值标准显然会发生根本性变化,转让价格不能低于净资产的规定也将失去存在的基础。资产估值的核心理念将从“账面”转向“市场”,将从“过去”转向“未来”。从资产估值的角度看,“净资产”这样的指标将不断淡出,持续成长能力、核心竞争力和未来现金流等将成为资产估值的核心因素。 4.2股权分置改革完成后,市场有效性会有一定程度的提高,市场对实体经济反映的敏感度会有所提高,“政策市”的烙印会随着市场功能的完善而慢慢淡去。股权分置时代,资本市场的资产价值变动与实体经济变动基本上没有什么正相关性,在相当长时期里,甚至呈现出某种负相关的关系:一方面是国民经济的快速成长,另一方面则是资本市场资产价值的不断缩水。那么,股权分置改革后作为资产价格变动综合性反映的股价指数究竟会朝什么方向变动:从短期看,随着非流通股禁售期的不断临近,市场可能面临沽盘的压力,但从长期看,市场一定会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4.3股权分置改革完成后的大股东行为,将完成从股东之间的内部博弈到市场博弈的转变,股东行为特别是大股东行为将渐趋理性。在股权分置时代,大股东的利益获取最先是从股东之间的利益博弈开始的,股东之间利益博弈完成后才转向市场上企业之间的博弈。股权分置改革完成后,由于形成了股东之间共同的利益平台,股东具有共同的利益趋向,所以,股东特别是大股东的利益获取不是主要来自于公司内部驱动之间的利益博弈,而是来自于市场上企业之间的竞争。 参考文献: [1]倪克勤,吴娓.大小非解禁时机选择问题的探讨[j].西南金融,2008,3.[2]但斌.减持不是唯一的选择[j].证券导刊,2008,7. [3]吴晓求.股权分置改革的若干理论问题[j].财贸经济,2006,2. 1投资者行为理论综述 1.1经典金融学的无约束理性假设 传统主流金融学是在西方经济学的知识架构上发展起来的,它继承了投资者是理性的、市场完善、投资者追求效用最大化以及理性预期等经济学的理想假设。在传统主流金融学看来,投资者是理性经济人,具有不受限制的理性,即投资者的认知能力、运算能力不受任何约束,因此能够在头脑中进行无所不包的概率计算:投资者的所有活动都是以扩大自己的预期效用为目的的,他还预期市场的其他参与者也都以扩大他们自己的预期效用为目的:证券产品的价格充分反映了投资者及全体市场参与者对信息的理解和认同,因而,证券产品的价格是随机漫步的、具有不可预测性,没有人能够持续获得利润。简言之,经典金融学是以完全理性的投资交易行为和完美无暇的市场基础为其理论假设的。 1.2行为金融学的有限理性假设 在经典金融学理论发展的同时,有关金融市场的经验研究发现实际中存在着许多主流金融理论所不能理解的异常现象,主要包括:易获得性偏误、代表性偏误和锚定性偏误、价格反转、价格惯性、规模溢酬、封闭基金折价现象、过度自信、交易过度、后见之明、反应过度、反应不足、损失厌恶、认知失调、时间偏好、自我控制等等。人们发现,那种基于投资者具有完全理性预期、完全价格弹性以及完全信息假设的金融经济理论,与现实金融市场实践发展之间的偏差越来越大,也无法解释金融市场中日益增多的投资者非理性行为。这激起了许多学者对于无约束理性假设的反思和修正。而心理学研究表明,人类的心智、生理能力受到各方面的约束,因此人类的理性是有限的。由此,以心理学对投资人决策过程的研究成果为基础,重新审视整体市场价格行为的行为金融学逐渐开始兴起。 在行为金融学来看,投资者非理性的投资行为,正是投资者不具有无约束理性的有力证据。基于对人类理性有限性的认识,1972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HerbertSimon(1955)提出了有限理性(BoundedRationality)的假设。在他看来,经济学是研究在有限而相互竞争的用途之间对稀缺资源的分配,由于人类的认知能力是稀缺物品,因此,就定义本身而言,经济学是研究有限理性的,即有限理性应该成为经济学研究中的基础。 2对中国股市投资者非理性行为的探究 2.1基于中国投资者行为的实证研究综述 行为金融学发轫于美国,其大多数的理论和实证研究结果都是建立在美国社会的具体情况的基础之上。然而,不同国家的市场投资者由于文化和社会的差异而具有不同的投资行为偏好,而且我国的证券市场目前并不十分成熟,长期以来存在着严重的信息不对称、投资者分布畸形结构以及天然的制度缺陷等 对中国投资者非理性行为的研究 ---基于行为金融学的角度 李天择 (上海财经大学,上海200433) 摘要:文章联系中国证券市场实际分析了投资者的三种非理性投资行为。这些非理性行为繁荣状况用现代标准金融理论知识难以解释。文章基于行为金融理论,通过对股市与投资者行为之间关系的研究,力图揭示造成中国股市的投资者非理性行为繁荣的因素。研究表明,投资者认知偏差和信息不透明是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因此治理我国股票市场的措施是进行投资者教育和完善股市的信息披露制度。 关键字:行为金融理论;投资者行为;非理性 !!!!!!!!!!!!!!!!!!!!!!!!!!!!!!!!!!!!!!!!!!!!!!!! 经济研究 !" 2008年第7期

试析投资者、管理者非理性行为

自Miller和Modigliani(1958)提出完美市场下公司市场价值与资本结构无关的MM定理以来,人们始终没有停止过对资本结构理论的探索。在过去的60年中,资本结构的研究得到了长足发展,研究视角也在不断变化,沿袭了经济学的分析方法和技术,但其研究范式和研究模型都是建立在管理者理性与投资者理性的基础上的,较少考虑属于认知心理学研究范畴中诸如认知偏差、过度自信、自我归因、视野理论等心理现象对个体的影响。 在Stein(1988)开创性地将行为经济学运用到公司财务领域,研究了行为公司财务问题之后,有关资本结构的研究开始呈现出与其他相关学科和理论相融合的趋势。Baker等(2004)将对行为公司财务的研究分为两个领域:一是管理者理性而投资者非理性,主要分析公司价值或公司股票价值被错误估计时,管理者做出理性投融资决策;二是管理者非理性时的特殊偏好和认知错误对决策的影响。相应地,行为公司财务视角下的资本结构研究也有两条思路:一是研究理性的管理者利用非理性投资者的定价错误的资本配置行为,集中在投资者“市场择机”行为,也即非理性投资者视角;二是探讨投资者理性而管理者非理性(过度自信、乐观主义等)对公司资本配置行为的影响及投资者的反应,集中在管理者“过度自信”行为,也即非理性管理者视角。 一、投资者非理性行为对公司资本结构的影响 资本市场并不总是有效的,即使是理性的管理者在面对非理性的投资者时,也有可能做出损害公司价值的融资决策。Hovakimian等(2001)就从理论上指出:对公司融资理论及资本结构的研究一直以来都忽视了资本市场供给条件对公司融资决策的影响。其实在公司的融资决策中,更主要的是考虑资本市场融资条件的变化,而不是考虑现有主流理论所认为的债务成本与收益的权衡。因此,行为公司财务理论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考察非有效的市场是如何影响理性管理者的融资决策的。在投资者非理性的范式上,根据Baker等(2004)的观点,管理者要权衡三种互相冲突的目标,即公司基本价值最大化、公司现有市场价值最大化和充分利用现有的定价错误以便将财富转移到现有的长期投资者手中。对此,学者们主要采用两个模型(即迎合模型和择机模型)来检视以上目标。本文主要探讨择机模型在公司融资决策中的运用。 行为财务学认为,非理性的投资者会使股票的市场价格明显偏离公司的真实价值,对理性管理者的融资决策行为产生影响,进而影响公司价值最大化目标的实现。1996年,Stein 在《非理性世界中的理性资本预算》中提出了“市场择机假说”,即假设投资者是非理性的,而公司管理者是理性的。理性的公司管理者假设隐含了公司管理者以上市公司真实价值最大化作为目标和行为准则的条件。择机模型认为,投资者非理性时,理性的管理者可能采取的融资行为是:当公司股价被过分高估时,应该发行更多的股票以利用投资者的过度热情;相反,当股票价格被过分低估时,应该回购股票。这样做的目的是利用股权融资成本相对于其他形式的融资成本的波动,降低融资成本。MM理论认为,在完全有效的资本市场中,不同形式的融资其成本是相同的,也就是说,通过变换融资方式达不到降低融资成本的目的。然而,现实的资本市场并不是完全有效的,并且不同的市场是相互分离的,所以公司管理者能够利用不同的股权融资时机,达到降低融资成本的目的。 Baker和Wurgler(2002)在“市场择机假说”的启发下进一步发展了市场择机理论分析框架下的资本结构理论,即一个公司的资本结构是该公司历史融资决策的累积效应的结果。如果公司过去的市值/账面值比率较高,说明当时公司的股价被市场高估了,理性的管理者可能会利用这种融资成本较低的有利时机,发行股票进行融资,则公司现在的资本结构中债务比率会较低;反之,如果公司过去的市值/账面值比率较低,则公司现在的资本结构中债务比率会较高。他们设计了一个模型,在该模型中,公司杠杆率为被解释变量,市值/账面值比率、有形资产率、盈利性以及公司规模为解释变量。他们使用Compustat数据库对1968~2000年的公司数据进行了回归分析,得到的结果表明:市值/账面值比率与公司杠杆率具有负相关关系,市值/账面值比率增加1个百分点,公司杠杆率就会下降1.14个百分点。这说明资本市场对公司股票价值 试析投资者、管理者非理性行为 对公司资本结构的影响 刘建伟 (福建金融职业技术学院福州350007) 【摘要】本文探讨了行为公司财务视角下投资者非理性行为与管理者非理性行为对公司资本结构的影响,主要分析了择机模型、非理性管理者模型及其发展,以期能为理解我国资本市场的融资现象提供借鉴。 【关键词】行为公司财务 资本结构 过度自信 市场择机 .财会月刊(理论)·61·□

十一种不合理信念和与之相应的合理信念

11种不合理信念和与之相应的合理信念 情绪困扰和行为不良,甚至神经症都来源于不合理的信念。那么在日常生活中都有哪些不合理的 信念?其不合理处在哪里?它们的共同特征又是什么?情绪ABC理论的创立者艾利斯通过临床观察,总结出日常生活中通常会导致情绪困扰、甚至神经症的11种主要的不合理信念,这些不合 理信念的特征是绝对化要求、过分概括化或糟糕至极。我们应该学会自己跟不合理信念进行辩驳,并找出相应的合理信念。现分述如下: 1. 一个人应被周围的人喜欢和称赞,尤其是生活中重要的他人。 D(辩驳) ——这是不可能实现的。人的一生中,不可能得到所有人的认同,即便是家人、亲密朋 友等对自己很重要的人,也不可能永远对自己持一种绝对喜爱和赞许的态度。更何况人不是为了 他人的喜欢和称赞而活,人活着是为了自己。持有这样不合理信念的人,就很可能委曲求全来取 悦他人,以获得每个人的赞同和欣赏,但结果必定会使自己感到失望、沮丧和受挫,从而很难再 建立自信。 E(合理信念) ——一个人只要不被周围所有的人否定和排斥,就可以肯定自己是是受欢迎的。 2. 一个人必须能力十足,各方面都有成就,这样才有价值。 D(辩驳) ——这是不切实际的目标。“金无赤金,人无完人。”世界上根本就不存在一个十全十美的、永远成功的人。一个人可能在某些事上较他人有优势,但在另外一些事上,却可能不如他人。虽 然他以前有许多成功的境遇,但他无法保证在每一件事上都能成功。持有这样信念的人,不得不 为永远无法实现的目标而徒自悲伤。 E(合理信念)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能在某些方面上有所成就,人生就是有价值的。 3. 那些邪恶可憎的人及坏人,都应该受到责骂与惩罚。 D(辩驳)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这个世界没有绝对的好人,也没有绝对的坏人,不该因他人一时之误就认定他是坏人,以致对他产生极端的排斥和憎恶。就像艾里斯所说:“每个人都应该接 受自己和他人是有可能犯错误的人类的一员。” E(合理信念) ——人人都有可能犯错误,对那些犯错误的人要宽容以待。 4. 当事情不如意的时候,是很可怕,也是很悲惨的。 D(辩驳) ——“人生不如意事十之八九。”一个人不可能永远成功,生活和事业上的挫折可以说是家常便饭,关键在于你如何对待它。如果一遭受挫折就感到十分可怕,那么只会导致情绪困扰,使 事情更加恶化。如果遭受挫折会仔细分析并寻求解决的办法,那么挫折将会是一笔无形的人生财富。

非理性行为对投资决策的影响

非理性行为对投资决策的影响 非理性行为对投资决策的影响一、非理性行为对投资决策影响的表现 由于人们拥有着不同的情感、偏好和信念等心理因素,这些因素往往会对人的认知过程和选择产生影响。这就使非理性投资引入了资本市场。这种非理性通常表现为羊群效应、过度自信、心理账户等行为或心理状态。它们对市场经济行为主体的决策结果产生重要而直接的影响。 (一)羊群效应 “羊群效应”比喻人的從众心理。资本市场中的“羊群效应”是一种特殊的非理性行为,投资者在信息环境不确定的情况下,行为受到其他投资者的影响,模仿他人决策,或者过度依赖于舆论,而不考虑自己的信息。资本市场“羊群效应”的存在使得投资者个体和集体投资理性程度大大降低,对于某—个特定的事物做出同时买进或者卖出的决策。这种非理性投资行为直接导致资本市场上买卖活动的大规模的不规范和不规则,对资本市场的有效性和稳定性产生一定影响。 PPG,2005年10月成立,以电子商务平台为基础,现代物流技术等为一体,蕴涵着巨大的商业价值。当时的PPG一度被誉为“服装业的戴尔”,创造了“轻公司的样板”的商业神话,于是顶尖风投蜂拥而至。 2008年,VANCL(凡客诚品)、优衫网、CARRIS等几十家模仿者

出现了,市场竞争的结果使PPG失去了行业领导者的地位。同时,诸如拖欠货款、货品质量投诉、官司缠身、高管流散围绕着PPG。2009年末,法院执行裁定书宣告了PPG的泡沫破碎了。PPG累计从TDF、JAFCO Asia、KPCB等多家知名VC/PE(风险投资/私募股权投资)9处获得了近5000万美元的投资,彻底关门也意味着5,000万美金幻灭了。 从XPPG投资案的失败中,我们可以看出其投资过程显现出典型的联合投资的“羊群行为”。联合投资的财富效应受到市场巨大的挑战。项目投资的风险并不因有顶级的VC/PE投入而改变,“随大流”式的跟投本身是存在风险的。凯恩斯(1934)有过这样的评述:“投资收益日复一日的波动中,显然存在某种莫名其妙的群体偏执,甚至是一种荒谬的情绪在影响整个市场”。而羊群行为正是作为致使投资收益波动的一种因素。 (二)过度自信 由于受到诸如信念、情绪、偏见和感觉等主观心理因素的影响,人们往往过于相信自己的判断能力,在进行决策时高估决策成功的可能性,低估决策中相关的风险。Moore和Kim(2003)曾研究表明,人们过度自信倾向在高层管理者中表现尤为突出。在不受资本市场和企业管理机制约束的情况下,即使存在代理问题和信息不对称,与最佳的投资规模相比,过度自信的管理者也会进行过度投资。而这种过度投资所代表的扩张战略将增大企业风险,加大企业陷入财务困境的可能性。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