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考研中医综合中医诊断学(脉诊)模拟试卷2(题后含答案及解析)_0

考研中医综合中医诊断学(脉诊)模拟试卷2(题后含答案及解析)_0

考研中医综合中医诊断学(脉诊)模拟试卷2(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题型有:1. A1型题 2. B1型题 3. X型题

1.《难经》中左尺脉所候脏腑是

A.肾

B.命门

C.三焦

D.大肠

正确答案:A

解析:《难经》中左尺脉所候脏腑有肾与膀胱。知识模块:中医诊断学

2.诊脉的最佳时间是

A.平日.

B.日中

C.日夕

D.夜半

正确答案:A

解析:《素问.脉要精微论》说:“诊法常以平旦,阴气未动,阳气未散,饮食未进……故乃可诊有过之脉”。知识模块:中医诊断学

3.医生在诊脉时运用手指的哪个部位

A.指尖

B.指目

C.指腹

D.指侧

正确答案:B

解析:指目是医生诊脉的正确部位。知识模块:中医诊断学

4.医生对病人诊脉的时间一般不应少于多少次脉跳的时间

A.30

B.40

C.50

D.60

正确答案:C

解析:古人提出脉诊需要诊“五十动”,就是指一般诊脉不应少于50次。知识模块:中医诊断学

5.《素问.平人气象论》中记载妇人“妊子”脉是候

A.手少阴脉

B.足少阴脉

C.手太阴脉

D.足太阴脉

正确答案:A

解析:选项是《素问.平人气象论》中记载妇人“妊子”脉的所候部位。知识模块:中医诊断学

6.后世医家提出望小儿指纹的诊法主要是针对多大龄儿童

A.1岁以内

B.3岁以内

C.5岁以内

D.7岁以内

正确答案:B

解析:后世医家提出望小儿指纹的诊法是对于3岁以内的婴幼儿。知识模块:中医诊断学

7.下列属于洪脉主病的是

A.热盛

B.表证

C.湿困

D.气血亏虚

正确答案:A

解析:洪脉的主病只有热盛一项,其他皆不是。知识模块:中医诊断学

8.结脉与代脉,促脉的共同特点是

A.脉率均小于五至

B.脉势上均充实有力

C.在脉搏搏动范围上都较小

D.均有歇止

正确答案:D

解析:A选项是迟脉,缓脉,结脉的共同特点;B选项是实脉,洪脉的共同特点;C选项是短脉和动脉的共同特点。知识模块:中医诊断学

9.细脉与微脉,弱脉,濡脉在脉象的共同特点是

A.脉位均表浅

B.脉位均在皮下深层

C.脉率均小于五至

D.脉形都是形细小且脉势软弱无力

正确答案:D

解析:选项是细脉与微脉,弱脉,濡脉在脉象的共同特点。知识模块:中医诊断学

10.下列不属于牢脉的主病是

A.阴寒内积

B.寒痰瘀血

C.疝气

D.瘕积

正确答案:B

解析:选项是结脉的主病,其余三项皆是牢脉主病。知识模块:中医诊断学

11.下列各项不属于涩脉主病的是

A.精伤

B.血少

C.气滞血瘀

D.湿病

正确答案:D

解析:涩脉的主病有精伤,血少,气滞,血瘀,痰食内停。知识模块:中医诊断学

12.下列脉象中不属于应指无力的脉象是

A.细脉

B.微脉

C.代脉

D.紧脉

正确答案:D

解析:选项是应指无力的脉象,其余三项皆是应指无力的脉象。知识模块:中医诊断学

13.革脉可见于下列哪些情况

A.亡血

B.热盛

C.寒证

D.湿困

正确答案:A

解析:革脉的主病有亡血,失精,半产,崩漏。知识模块:中医诊断学

14.下列脉象可见于平人的是

A.革脉

B.缓脉

C.动脉

D.紧脉

正确答案:B

解析:见于平人的脉象有缓脉,实脉,滑脉,弦脉,长脉,大脉。知识模块:中医诊断学

15.下列不属于“脏气之独”的脉象是

A.结脉

B.弦脉

C.缓脉

D.紧脉

正确答案:D

解析:紧脉是“脉体之独”的脉象。知识模块:中医诊断学

16.下列脉象中不属于单因素脉象的有

A.浮脉

B.数脉

C.长脉

D.濡脉

正确答案:D

解析:濡脉是由浮,细,软三种因素而成的复合脉;其余三项都是单因素脉象。知识模块:中医诊断学

A.举之有力,按之不足

B.浮细无力而软

C.轻取不应,重按始得

D.举按无力,应指松软

17.以上各项属于濡脉的脉象特点的是

A.

B.

C.

D.

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中医诊断学

18.以上属于描述虚脉的脉象特点的是

A.

B.

C.

D.

正确答案:D

解析:A选项是浮脉的脉象特点;D选项是沉脉的脉象特点。知识模块:中医诊断学

A.疼痛,惊恐

B.里证

C.气血两虚

D.热证,亦主里虚

19.以上属于数脉所主病的是

A.

B.

C.

D.

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中医诊断学

20.以上属于动脉所主病的是

A.

B.

C.

D.

正确答案:A

解析:里证的所主脉象是沉脉;气血两虚可见于弱脉;结脉。知识模块:中医诊断学

A.迟而时一止,止无定数

B.数而时一止,止无定数

C.迟而中止,止有定数

D.一息五至以上

21.以上脉象中描述代脉的是

A.

B.

C.

D.

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中医诊断学

22.以上脉象中描述促脉的是

A.

B.

C.

D.

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中医诊断学

23.以上脉象中描述结脉的是

A.

B.

C.

D.

正确答案:A

解析:ABC三个选项都是指一种脉象,而D选项是概括了一类脉象的特点。

知识模块:中医诊断学

24.一息五至以上的脉象有

A.急脉

B.促脉

C.动脉

D.涩脉

正确答案:A,B,C

解析:一息五至以上的脉象有数脉,急脉,促脉,动脉。涩脉是一息不足四至。知识模块:中医诊断学

25.动脉的主病有

A.疼痛

B.惊恐

C.气血亏虚

D.阳气暴脱

正确答案:A,B

解析:动脉的主病疼痛,惊恐。知识模块:中医诊断学

26.代脉的主病有

A.脏气衰微

B.疼痛

C.惊恐

D.跌扑损伤

正确答案:A,B,C,D

解析:代脉的主病见于脏气衰微,疼痛,惊恐,跌扑损伤。知识模块:中医诊断学

27.滑脉可见于下列哪些情况

A.痰湿

B.食积

C.实热

D.青壮年

正确答案:A,B,C,D

解析:滑脉的主病痰湿,食积,实热,青壮年;孕妇。知识模块:中医诊断学

28.细脉的主病有

A.阳热亢盛

B.湿证

C.实寒证

D.气血俱虚

正确答案:B,D

解析:细脉的主病见于气血俱虚,湿证。其余二者皆不是。知识模块:中医诊断学

29.下列属有歇止的脉象是

A.动脉

B.牢脉

C.结脉

D.代脉

正确答案:C,D

解析:结脉是迟而时一止,代脉亦是迟而中止,但是无定数。知识模块:中医诊断学

考研中医综合中医诊断学(脉诊)模拟试卷3(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考研中医综合中医诊断学(脉诊)模拟试卷3(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题型有:1. A1型题 2. B1型题 3. B1型题 4. X型题 1.下列何脉并非细软并见 A.濡脉 B.弱脉 C.微脉 D.虚脉 正确答案:D 解析:虚脉的脉象是举按无力,应指松软。知识模块:脉诊 2.濡脉与弱脉的区别在于 A.脉位 B.脉形 C.力度 D.脉率 正确答案:A 解析:濡脉是浮细无力而软,弱脉是沉细无力而软。故二者的区别在于脉位。知识模块:脉诊 3.“游虾脉”脉的特征是 A.脉来弦急,如循刀刃 B.脉在筋肉间,连连数急,三五不调 C.脉在皮肤,头定尾摇 D.脉在皮肤,如虾游水 正确答案:D 解析:A选项是偃刀脉;B选项是雀啄脉;C选项是鱼翔脉。故选D。知识模块:脉诊 4.王叔和《脉经》确定了多少种脉象 A.18 B.20 C.24 D.27 正确答案:C 解析:《脉经》记载了24种脉象。知识模块:脉诊

5.李士材《诊家正眼》记载脉象多少种 A.18 B.20 C.24 D.28 正确答案:D 解析:《诊家正眼》记载了28种脉象。知识模块:脉诊 6.“三部九侯”诊法中“下部地”诊断意义是 A.候肺之气 B.候胸中之气 C.候心之气 D.候肾之气 正确答案:D 解析:A选项是三部九侯诊法中“中部天”;B选项是三部九侯诊法中“中部地”;C选项是三部九侯诊法中“中部人”。知识模块:脉诊 7.诊脉的最佳时间是 A.平旦 B.日中 C.日夕 D.夜半 正确答案:A 解析:《素问·脉要精微论》说:“诊法常以平旦,阴气未动,阳气未散,饮食未进……故乃可诊有过之脉”。知识模块:脉诊 8.医生对病人诊脉的时间一般不应少于多少次脉跳的时间 A.30 B.40 C.50 D.60 正确答案:C 解析:古人提出脉诊需要诊“五十动”,就是指一般诊脉不应少于50次。知识模块:脉诊 9.后世医家提出望小儿指纹的诊法主要是针对多大龄儿童 A.1岁以内 B.3岁以内 C.5岁以内 D.7岁以内

考研中医综合中医诊断学脉诊 试卷1 1

考研中医综合中医诊断学(脉诊)-试卷1-1 (总分:62.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 A1型题(总题数:14,分数:28.00) 1.下列何脉并非细软并见 (分数:2.00) A.濡脉 B.弱脉 C.微脉 D.虚脉√ 解析:解析:虚脉的脉象是举按无力,应指松软。 2.结脉和促脉的区别在于 (分数:2.00) A.脉形 B.力度 C.脉率√ D.脉律 解析:解析:结脉的脉象特点是迟而时一止,止无定数;促脉的脉象特点是数而时一止,止无定数。故二者的区别在于脉率。 3.濡脉与弱脉的区别在于 (分数:2.00) A.脉位√ B.脉形 C.力度 D.脉率 解析:解析:濡脉是浮细无力而软,弱脉是沉细无力而软。故二者的区别在于脉位。 4.迟脉除寒证外还可见于 (分数:2.00) A.湿热内蕴 B.邪热结聚√ C.真寒假热 D.真热假寒 解析:解析:迟脉主病有邪热结聚,寒证。 5.“游虾脉”脉的特征是 (分数:2.00) A.脉来弦急,如循刀刃 B.脉在筋肉间,连连数急,三五不调 C.脉在皮肤,头定尾摇 D.脉在皮肤,如虾游水√ 解析:解析:A选项是偃刀脉;B选项是雀啄脉;C选项是鱼翔脉。故选D。 6.下列哪种脉象不主实证 (分数:2.00)

B.滑脉 C.结脉 D.弦脉 解析:解析:革脉主病有亡血、失精、半产、崩漏,皆是虚证。. 7.王叔和《脉经》确定了多少种脉象 (分数:2.00) A.18 B.20 C.24 √ D.27 解析:解析:《脉经》记载了24种;《濒湖脉诀》记载了27种脉象;《诊家正眼》记载了28种脉象。 8.李时珍《濒湖脉学》共载了脉象多少种 (分数:2.00) A.18 B.20 C.24 D.27 √ 解析:解析:《脉经》记载了24种;《濒湖脉诀》记载了27种脉象;《诊家正眼》记载了28种脉象。 9.李士材《诊家正眼》记载脉象多少种 (分数:2.00) A.18 B.20 C.24 D.28 √ 解析:解析:《脉经》记载了24种;《濒湖脉诀》记载了27种脉象;《诊家正眼》记载了28种脉象。 10.下列属于李延罡的脉学专著是 (分数:2.00) A.濒湖脉学 B.脉诀汇辨√ C.诊宗三昧 D.脉理求真 解析:解析:李时珍《濒湖脉诀》;李延罡《脉诀汇辨》;张澄《诊宗三昧》;黄宫绣《脉理求真》;周学霆《三指禅》。 11.下列属于黄宫绣的脉学专著是 (分数:2.00) A.濒湖脉学 B.脉诀汇辨 C.诊宗三昧 D.脉理求真√ 解析:解析:李时珍《濒湖脉诀》;李延罡《脉诀汇辨》;张澄《诊宗三昧》;黄宫绣《脉理求真》;周学霆《三指禅》。 12.下列属于周学霆的脉学专著是 (分数:2.00) A.濒湖脉学 B.脉诀汇辨

考研中医综合中医诊断学(脉诊)模拟试卷2(题后含答案及解析)_0

考研中医综合中医诊断学(脉诊)模拟试卷2(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题型有:1. A1型题 2. B1型题 3. X型题 1.《难经》中左尺脉所候脏腑是 A.肾 B.命门 C.三焦 D.大肠 正确答案:A 解析:《难经》中左尺脉所候脏腑有肾与膀胱。知识模块:中医诊断学 2.诊脉的最佳时间是 A.平日. B.日中 C.日夕 D.夜半 正确答案:A 解析:《素问.脉要精微论》说:“诊法常以平旦,阴气未动,阳气未散,饮食未进……故乃可诊有过之脉”。知识模块:中医诊断学 3.医生在诊脉时运用手指的哪个部位 A.指尖 B.指目 C.指腹 D.指侧 正确答案:B 解析:指目是医生诊脉的正确部位。知识模块:中医诊断学 4.医生对病人诊脉的时间一般不应少于多少次脉跳的时间 A.30 B.40 C.50 D.60 正确答案:C 解析:古人提出脉诊需要诊“五十动”,就是指一般诊脉不应少于50次。知识模块:中医诊断学

5.《素问.平人气象论》中记载妇人“妊子”脉是候 A.手少阴脉 B.足少阴脉 C.手太阴脉 D.足太阴脉 正确答案:A 解析:选项是《素问.平人气象论》中记载妇人“妊子”脉的所候部位。知识模块:中医诊断学 6.后世医家提出望小儿指纹的诊法主要是针对多大龄儿童 A.1岁以内 B.3岁以内 C.5岁以内 D.7岁以内 正确答案:B 解析:后世医家提出望小儿指纹的诊法是对于3岁以内的婴幼儿。知识模块:中医诊断学 7.下列属于洪脉主病的是 A.热盛 B.表证 C.湿困 D.气血亏虚 正确答案:A 解析:洪脉的主病只有热盛一项,其他皆不是。知识模块:中医诊断学 8.结脉与代脉,促脉的共同特点是 A.脉率均小于五至 B.脉势上均充实有力 C.在脉搏搏动范围上都较小 D.均有歇止 正确答案:D 解析:A选项是迟脉,缓脉,结脉的共同特点;B选项是实脉,洪脉的共同特点;C选项是短脉和动脉的共同特点。知识模块:中医诊断学 9.细脉与微脉,弱脉,濡脉在脉象的共同特点是 A.脉位均表浅 B.脉位均在皮下深层

医学考研冲刺之中医诊断学模拟试题【最新】

医学考研冲刺之中医诊断学模拟试题【最新】 凯程考研,为学员服务,为学生引路! 第 1 页共 8 页 医学考研之中医诊断学模拟题 中医诊断是中医类考研的重点内容,下文给大家带来的是医学考研冲刺之中医诊断学模拟试题,希望能够给大家中医考研方面有所帮助。 一、名词解释 1、六经辨证: 2、消谷善饥: 3、现病史: 4、阳明潮热: 5、脉诊: 6、八纲辨证: 7、主诉: 8、除中: 9、舌诊: 10、囟门: 二、填空题 1、在脉象形成中是形成脉象的重要脏器,是形成脉象的物质基础。 2、舌红苔黄腻主证,舌边尖红苔薄白或薄黄主,。 3、恶寒发热的特点是,主证;寒热往来的特点是,主证。 4、寒热证的应对疾病的全部表现惊醒综合观察,尤其是恶寒发热及对寒热的喜恶,,,,,舌象、脉象等是辨别寒证与热证的重要依据。 凯程考研,为学员服务,为学生引路!

第 2 页共 8 页 5、三焦辨证是清代医家所创立的。一般多由开始,传入,进而传入,此为“顺传”;若病邪从传入,此为“逆传”。 6、经络辨证的内容有和 . 7、中医诊断学是根据中医学的理论、研究诊察病情,断定病种,辩别证候的基础理论、的一门学科。 8、望神包括、、少神、假神和神乱。 9、常色又有和之分。 10、五色主病,青色主、、血瘀、疼痛、惊风。 11、望舌苔要注意和两个方面变化。 12、胀痛多属,刺痛多属。 13、病人烦躁多言,多属证证。 14、从脉象对举而言,浮脉与脉相对,滑脉与脉相对。 15、紧脉的临床意义见于、和宿食内停证。 16、四季脉象,春季脉,冬季脉。 17、、按诊的手法有触、摸、、。 18、、表证多见于病的阶段。 19、、迟脉多见于寒证,迟而有力,迟而无力。 20、、八纲辨证之间相互联系,可出现证候的相兼、错杂、 、和等情况。 21、卫气营血证候的传变有和两种形式。 三、最佳选择题 1、肝火上炎可出现 ( ) A 、口淡 B 、口甜 C 、口苦 D 、口酸 E 、口咸 2、脾虚中气下陷见 ( ) 凯程考研,为学员服务,为学生引路!

考研中医综合中医诊断学(脉诊)模拟试卷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考研中医综合中医诊断学(脉诊)模拟试卷1(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题型有:1. A1型题 2. B1型题 3. X型题 1.手太阴肺经和阳明大肠经交于 A.食指 B.足小趾 C.小指 D.足大趾 正确答案:A 解析:解析见下表。 知识模块:中医基础理论 2.手厥阴心包经与少阳三焦经交于 A.食指 B.无名指 C.小指 D.足大趾 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中医基础理论 3.手少阴心经与太阳小肠经交于 A.食指 B.无名指 C.小指 D.足大趾 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中医基础理论 4.足阳明胃经循行于 A.上肢后缘

B.下肢后缘 C.下肢中线 D.下肢前缘 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中医基础理论 5.少阳胆经循行于 A.上肢后缘 B.下肢后缘 C.下肢中线 D.下肢前缘 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中医基础理论 6.太阳膀胱经循行于 A.上肢后缘 B.下肢后缘 C.下肢中线 D.下肢前缘 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中医基础理论 7.奇经八脉中,调节阳经之气血,反映脑、髓、肾的机能的是 A.冲脉 B.任脉 C.督脉 D.带脉 正确答案:C 解析:解析见下表。 知识模块:中医基础理论 8.奇经八脉中,被称为“血海”的是 A.冲脉

B.任脉 C.督脉 D.带脉 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中医基础理论 9.奇经八脉中,交于目内眦、主左右之阴阳、司眼睑开合、司下肢运动的是 A.冲脉 B.任脉 C.阴、阳跷脉 D.阴、阳维脉 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中医基础理论 10.经八脉中,联络全身的阴阳经络的是 A.冲脉 B.任脉 C.阴、阳跷脉 D.阴、阳维脉 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中医基础理论 11.手阳明大肠经和足阳明胃经在头面部相交于 A.鼻翼旁 B.目内眦 C.目外眦 D.人中穴 正确答案:A 解析:同名手足阳经头部交接: 知识模块:中医基础理论 12.手太阳小肠经和足太阳膀胱经在头面部相交于 A.鼻翼旁 B.目内眦 C.目外眦 D.人中穴

考研中医综合中医诊断学(脏腑辨证)-试卷2-2

考研中医综合中医诊断学(脏腑辨证)-试卷2-2 (总分:130.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 A1型题(总题数:27,分数:54.00) 1.心悸气短与下列哪项同见,对诊断心阳虚证最有意义 A.面色萎黄 B.神疲乏力 C.形寒肢冷√ D.头晕目眩 此题考查的是心阳虚证辨证要点:本证以心悸怔忡、心胸憋闷与阳虚症状共见为辨证的主要依据。 2.患者面赤口渴,胸闷气粗,心烦不寐,甚则胡言乱语,哭笑无常,尿赤便秘,舌红苔黄腻,脉滑数。此属 A.痰火扰心证√ B.痰迷心窍证 C.心火亢盛证 D.心血瘀阻证 痰火扰神证是指火热痰浊交结,扰闭心神,以狂躁、神昏及痰热症状为主要表现的证候。又名痰火扰心(闭窍)证。临床表现:(1)神志异常:心烦,失眠,甚则神昏谵语,或狂躁妄动,打人毁物,不避亲疏,胡言乱语,哭笑无常(狂证)。(2)痰火内扰:发热,口渴,胸闷,气粗,咯吐黄痰,喉问痰鸣,面赤,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3.患者心烦口渴,小便赤涩,尿道灼痛,舌尖红赤,苔黄,脉数。应考虑为 A.膀胱湿热证 B.心火亢盛证 C.肝胆湿热证 D.小肠实热证√ 小肠实热证是指小肠里热炽盛所表现的证候。多由于心热下移小肠所致。临床表现口渴,心烦.口舌生疮,小便短赤,灼热涩痛,尿血,舌红苔黄,脉数。 4.心气虚证,心血虚证,心阳虚证及心阴虚证的共同表现是 A.心悸√ B.气短 C.失眠 D.多梦 心气虚证,心阳虚证及心阳暴脱证的鉴别心血虚证及心阴虚证的鉴别要点 5.患者神疲乏力,咳嗽无力,动则气短,痰液清稀,声音低怯.自汗,畏风,易感冒,舌淡嫩,脉虚。应考虑为 A.脾气虚证 B.肺气虚证√ C.心肺气虚证 D.肺肾气虚证 肺气虚证是指肺气虚弱,呼吸无力,卫外不固,以咳嗽无力、气短而喘、自汗等为主要表现的虚弱证候。临床表现肺病表现:咳嗽无力,气短而喘,动则尤甚,咯痰清稀,或有自汗;畏风,易于感冒。气虚的表现:声低懒言,神疲体倦,面色淡白,舌淡苔白,脉弱。 6.下列哪项不是燥邪犯肺证和肺阴虚证的共同症状 A.干咳痰少 B.痰粘难咯 C.发热恶风√ D.舌干少津

中医综合-中医诊断学绪论模拟题

中医综合-中医诊断学绪论 (总分:43.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A型题(总题数:14,分数:21.00) 1.《察病指南》的作者是 ?A.陈言 ?B.王叔和 ?C.施发 ?D.巢元方 ?E.李时珍 (分数:1.50) A. B. C. √ D. E. 陈言著《三因极一病证方论》,王叔和著《脉经》,巢元方著《诸病源候论》,李时珍著《濒湖脉学》。 2.提出“有诸内者,必形诸外”的医家是 ?A.张从正 ?B.李东垣 ?C.刘河间 ?D.朱丹溪 (分数:1.50) A. B. C. D. √ 3.下列各项属于体征的是 ?A.神疲乏力 ?B.头晕而痛 ?C.肢体麻木 ?D.手足震颤 (分数:1.50) A. B. C. D. √ 4.最能说明中医认识疾病基本原理的是 ?A.四诊合参 ?B.审证求因

?C.治病求本 ?D.司外揣内 (分数:1.50) A. B. C. D. √ 5.问病人的全身症状属 ?A.病证结合 ?B.四诊并用 ?C.脉症合参 ?D.整体审察 (分数:1.50) A. B. C. D. √ 6.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体征范畴的是 ?A.喉中痰鸣 ?B.耳鸣 ?C.太息 ?D.肠鸣 (分数:1.50) A. B. √ C. D. 耳鸣为患者的自觉症状。 7.最早绘舌图,以图示舌的是 ?A.《中藏经》 ?B.《察病指南》 ?C.《金镜录》 ?D.《彩图辨舌指南》 (分数:1.50) A. B. C. √ D. 8.我国现存最早的验舌专书是 ?A.《伤寒金镜录》 ?B.《伤寒观舌心法》

?D.《辨舌指南》 (分数:1.50) A. √ B. C. D. 《伤寒金镜录》是我国现存最早的验舌专书,记载了36种舌象。9.下列哪项表述是错误的 ?A.巢元方著《诸病源候论》 ?B.李时珍著《濒湖脉学》 ?C.张景岳著《伤寒杂病论》 ?D.吴鞠通创立三焦辨证 (分数:1.50) A. B. C. √ D. 10.下列各项属于症状的是 ?A.喉中痰鸣 ?B.心烦失眠 ?C.舟状腹 ?D.脉沉细 (分数:1.50) A. B. √ C. D. 11.中医认识疾病的基本原理与近代控制论的“黑箱”理论相似之处是 ?A.以常达变 ?B.见微知著 ?C.司外揣内 ?D.诊法合参 (分数:1.50) A. B. C. √ D. 12.最早绘脉图,以图示脉的是 ?A.《察病指南》 ?B.《脉经》

中医诊断学8 (2)模拟题

[模拟] 中医诊断学8 A2型题每一道考题是以一个小案例出现的,其下面都有A、B、C、D、E五个备选答案。请从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 第1题: 不是耳鸣常见的原因是 A.肝胆火旺 B.肾虚精亏 C.肝阳上亢 D.髓海不充 E.胃火上逆 参考答案:E 答案解析: 第2题: 哪种情况少见于实证范畴 A.气滞 B.血瘀 C.食积 D.虫积 E.内燥 参考答案:E 答案解析: 第3题: 不属于眩晕的常见表现是 A.痰湿中阻 B.肝阳上亢 C.气血两虚 D.瘀血阻络 E.肝风内动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 第4题: 按虚里除哪项外均属正常范畴

A.按之应手 B.动而不紧 C.缓而不急 D.节律清晰 E.动微不显 参考答案:E 答案解析: 第5题: 不属于问二便的内容是 A.性状 B.次数 C.便量 D.痛势 E.排便 参考答案:D 答案解析: 第6题: 不是痰火扰神证的特征是 A.狂热妄动 B.打人毁物 C.喃喃独语 D.哭笑无常 E.心烦不寐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 第7题: 导致泄泻的原因不常见的一项为 A.命火虚衰 B.肾阴虚亏 C.饮食积滞 D.湿热下迫肠腑 E.脾胃虚弱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

第8题: 对里证的认识,不正确的一项是 A.内伤杂病多里证 B.外感病无里证 C.情志病多里证 D.饮食劳伤多里证 E.瘀血痰饮多里证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 第9题: 不属于力度类的脉是 A.芤脉 B.散脉 C.濡脉 D.革脉 E.浮脉 参考答案:E 答案解析: 第10题: 不属于表证的症状是 A.咳嗽咯痰 B.恶寒发热 C.鼻塞喷嚏 D.脉浮苔薄 E.头身疼痛 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 第11题: 不属于按诊诊察内容的一项是 A.局部之颜色 B.皮肤之润燥 C.是否有压痛 D.是否有肿块

中医诊断学模拟试题

中医诊断学模拟试题(二) 一、单选题(在本题的每一小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请把你认为正确的答案的题号,填入题干后的括号内。多选不给分。每题1分,共25分) 01. 身热不扬,午后热甚者,属于()。 A. 湿温潮热 B. 阴虚潮热 C. 阳明潮热 D. 骨蒸潮热 E. 气虚发热 02. 蒸蒸汗出,且高热口渴者,属于()。 A. 战汗 B. 绝汗 C. 自汗 D. 大汗 E. 盗汗 03. 消渴病人口渴饮水的特点是()。 A. 口不渴饮 B. 渴不多饮 C. 大渴引饮 D. 饮不欲咽 E. 饮入即吐 04. 肾虚泄泻的病人,其便质异常多呈()。 A. 大便稀溏 B. 溏结不调 C. 完谷不化 D. 便黑如油 E. 脓血样便 05. 病人精神不振,健忘嗜睡,声低懒言,倦怠乏力,动作迟缓,你认为是()。 A. 失神 B. 得神 C. 少神 D. 假神 E. 神乱 06. 舌体软弱,无力屈伸者,称为()。 A. 短缩舌 B. 痿软舌 C. 吐弄舌 D. 强硬舌 E. 颤动舌 07. 呼吸微弱,气少不足以息者()。 A. 少气 B. 短气 C. 息粗 D. 息微 E. 嗳气 08. 受四季气候影响,在秋季之平脉应()。 A. 稍洪 B. 稍沉 C. 稍浮 D. 稍弦 E. 稍缓 09. 判断病种,辨别证候的主要依据是()。 A. 病 B. 证 C. 症 D. 病史 E. 体征 10. 邪在半表半里的特征性症状是()。 A. 胸胁苦满 B. 口苦咽干 C. 寒热往来 D. 脉弦 E. 目眩 11. 下列症状中与阴虚证最无关的是()。 A. 形体消瘦 B. 口燥咽干 C. 舌质红绛 D. 脉象细 E. 咯痰清稀 12. 寒淫患者腹痛,肠鸣,腹泻,多因为()。 A. 寒凝经脉 B. 寒凝四肢 C. 寒遏气机 D. 寒中于里 E. 寒束于表 13. 病人头痛,眩晕或晕厥,证属()。 A. 胃气上逆 B. 肺气上逆 C. 肝胃不和 D. 肝气上逆 E. 肝火上炎 14. 某女病人阴部灼热搔痒,带下黄臭,舌苔黄腻,脉滑而数,证属()。 A. 肝胆湿热证 B. 膀胱湿热证 C. 下焦湿热证 D. 肝经湿热证 E. 脾胃湿热证 15. 湿病病人斑疹显露,提示温病已进入()。 A. 卫分 B. 气分 C. 营分 D. 血分 E. 气营 16. 患者因暑热炽盛而卒然晕倒,四肢抽搐,辨证是()。 A. 伤暑 B. 中暑 C. 暑风 D. 暑瘵 E. 冒暑 17. 患者大出血时,面色苍白,四肢厥冷,大汗淋漓,脉微欲绝,辨证是()。

中医诊断学-脉诊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中医诊断学-脉诊练习题及答案解析 一、A1 1、具有浮取散漫,中候似无,沉取不应,伴节律不齐特征的脉象是 A、结脉 B、动脉 C、疾脉 D、散脉 E、代脉 2、风热袭表所致表热证的脉象是 A、浮紧 B、浮数 C、浮缓 D、滑数 E、洪数 3、以下哪种脉象不见于常人 A、长脉 B、大脉 C、滑脉 D、缓脉 E、短脉 4、疾脉的主病是 A、阳虚里寒 B、阳极阴竭 C、脏气衰微 D、阴盛气结 E、阴虚阳亢 5、革脉的脉象是 A、如水漂木 B、如按葱管 C、如按琴弦 D、如按鼓皮 E、如循刀刃 6、芤脉与革脉的相同之处是 A、浮而不聚 B、浮而无力 C、浮而中空 D、浮而弦紧 E、浮而细长 7、以下脉象中具有沉取实大弦长特点的脉象是 A、革脉

C、牢脉 D、实脉 E、大脉 8、脉短如豆,滑数有力的脉象是 A、促脉 B、疾脉 C、微脉 D、动脉 E、短脉 9、素体痰湿而又感外邪的脉象特点是 A、浮数脉 B、浮滑脉 C、浮紧脉 D、濡缓脉 E、弦滑脉 10、以下脉象中都具有“脉细”特征的是 A、微、弱、散、细脉 B、微、弱、濡、细脉 C、濡、弱、细、虚脉 D、濡、弱、伏、细脉 E、伏、细、弱、牢脉 11、迟脉的主病是 A、虚热证 B、痰饮 C、寒证 D、血瘀 E、气滞 12、常脉中有神的表现是 A、不大不小 B、软滑从容 C、不浮不沉 D、柔和有力 E、尺脉沉取有力 13、诊脉手法中手指用力较重的是 A、举法 B、按法 C、寻法 D、推循 E、触指 14、医生用较轻的指力诊脉的手法是

B、按法 C、寻法 D、推法 E、单按 15、数脉的特征是 A、一息四五至 B、一息五六至 C、一息五至以上 D、一息六至以上 E、一息七八至 16、脉体宽大,来盛去衰的脉象是 A、大脉 B、芤脉 C、实脉 D、洪脉 E、长脉 17、哪种脉象不具有脉率快的特征 A、弦脉 B、数脉 C、动脉 D、促脉 E、疾脉 18、三部脉举之无力,按之空豁,应指松软的脉象是 A、浮脉 B、微脉 C、弱脉 D、虚脉 E、芤脉 19、脉象具有沉细无力特征的是 A、濡脉 B、细脉 C、虚脉 D、微脉 E、弱脉 20、以下哪项不是涩脉的主病 A、血少 B、精伤 C、血瘀 D、气滞 E、疼痛

中医诊断学 习题库 附答案

绪论习题一、选择题 【A1型题】 1.下述哪项不属于中医诊断学研究的内容 A.诊法 B.病案 C.辨证 D.治法 E.辨病 2.下述哪项不属辨证的范畴 A.分析病因 B.确定病位 C.判断病性 D.推断病势 E.明确病名 3.司外揣内最确切的表述是 A.有诸内必形诸外 B.从外环境测知内环境 C.从表象测知本质 D.观察病人外部表现,测知体内病理本质 E.从体表情况测知脏腑病变 4.下列哪项不属中医诊断基本原则 A.辨证施治 B.整体审察 C.四诊合参 D.辨证求本 E.病证结合 5.下列哪种观点最可取 A.诊脉三指定乾坤 B.医以问诊为首要 C.望而知之谓之圣 D.察舌验齿辨生死 E.诊病应四诊合参 6.下述哪项属于症状 A.脉沉而缓 B.舌红苔黄 C.恶心呕吐 D.肌肤甲错 E.喉中痰鸣 7.下述哪项属于体征 A.心烦失眠 B.神倦乏力

C.头晕耳鸣 D.肢体震颤 E.下肢麻木 8.下述哪项属于病名 A.胸闷 B.肝风 C.下痢 D.便血 E.内痔 9.下列哪项不属“证”的概念 A.气血两虚 B.脾肾阳虚 C.痰热壅肺 D.膀胱湿热 E.热结旁流 【A2型题】 10.主要研究诊察病情、判断病种辨别证候的学问是 A.辨证 B.辨病 C.诊断 D.诊断学 E.中医诊断学 11.病人自我感觉到的身体不适和异常变化称为 A.症 B.证 C.病 D.表象 E.表征 12.“司外揣内”、“见微知著”和“以常达变”是中医诊断的 A.基本特色 B.基本手段 C.基本方法 D.基本原理 E.基本原则 13.通过分析病情资料,对疾病当前阶段的病位和病情等疾病本质作出判断的思 维过程称 A.症状 B.体征 C.证候 D.辨病 E.辨证 14.“辨证求本”就是 A.找准病因 B.判断病位 C.确定病性 D.推测病势 E.概括病机 15.首部论述病源与证候诊断的专著作者是 A.汉·张仲景 B.隋·巢元方 C.宋·陈无择 D.金元·李东垣 E.明·张介宾

考研中医综合针灸学(内科病证的针灸治疗)模拟试卷2(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考研中医综合针灸学(内科病证的针灸治疗)模拟试卷2(题后含答 案及解析) 题型有:1. A1型题 2. B1型题 3. X型题 1.心悸兼见心痛时作,气短乏力,胸闷,咯痰,舌暗,脉沉细或结代者证属 A.心胆虚怯 B.心脾两虚 C.心脉瘀阻 D.水气凌心 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内科病证的针灸治疗 2.治疗实证眩晕具有清利脑窍而定眩的腧穴为 A.太冲 B.内关 C.风池 D.百会 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内科病证的针灸治疗 3.面瘫面部腧穴针刺宜用 A.补法 B.泻法 C.灸法 D.平补平泻法 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内科病证的针灸治疗 4.痿证属肺热津伤者除选主穴外还可配用 A.阴陵泉、大椎、内庭 B.太白、中脘、关元 C.太溪、肾俞、肝俞 D.尺泽、肺俞、二间 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内科病证的针灸治疗 5.感冒时温灸大椎可 A.清热 B.解表

C.发汗 D.散寒 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内科病证的针灸治疗6.治疗外感咳嗽选合谷配列缺的作用为 A.化痰止咳 B.清热解表 C.补益肺气 D.宣肺解表 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内科病证的针灸治疗7.具有抑酸止呕作用的首选穴是 A.足三里 B.胃俞 C.中脘 D.公孙 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内科病证的针灸治疗8.治疗泄泻足三里配公孙的作用为 A.固本止泻 B.温肾助阳 C.疏导气机 D.健脾益胃 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内科病证的针灸治疗9.下列何穴不为治疗便秘的主穴 A.天枢 B.水道 C.支沟 D.大巨 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内科病证的针灸治疗A.祛风通络止痛 B.疏通经络,清利头窍 C.疏通经络,滋养脑髓 D.疏泄肝胆,通络止痛

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基础理论)模拟试卷2(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中医执业医师(中医基础理论)模拟试卷2(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题型有:1. A1/A2型题 1.“木火刑金”是指 A.肝火灼伤肺金 B.心火灼伤肺金 C.心肝火旺伤肺 D.肺阴虚,心火旺E.肝阴虚,心火旺 正确答案:A 解析:木火,指“肝火”;金指肺。肝火过旺,可以耗伤肺金,引起肺病的加重,出现干咳、胸胁疼痛、心烦、目赤、甚或咯血等。知识模块:中医基础理论 2.根据五行的生克乘侮规律,若土气不足,则 A.木乘土,金侮土 B.木乘土,水侮土 C.木侮土,水乘土 D.土乘木,水侮土E.土乘水,木侮木 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中医基础理论 3.泻南补北法适用于 A.肾阴虚而相火妄动 B.心阴虚而心阳亢 C.肾阴虚而心火旺 D.肾阴虚而肝阳亢E.肾阳虚而心火旺 正确答案:C 解析:泻南补北法适用于肾阴不足、心火偏旺、水火不济、心肾不交之证。心主火,火属南方;肾主水,水属北方。泻南补北法,即泻心火滋肾水,又称泻火补水法。知识模块:中医基础理论 4.根据五行的生克乘侮规律制定的治疗法则以下方法不妥的是 A.培土生金 B.培土制水 C.泻心火以降肝火 D.补金以生水E.益火制土 正确答案:E 解析:根据五行的相生规律制定的治疗法则有滋水涵木、益火补土、培土生

金、金水相生法。根据相克相生规律制定的治疗法则有抑木扶土、培土制水、佐金平木及泻南补北法。知识模块:中医基础理论 5.肝火犯肺,属于 A.火侮金 B.木侮金 C.火克金 D.火乘金E.金乘木 正确答案:B 解析:五行相侮,为五行之间的反向克制,故相侮的次序与相克、相乘相反。木(肝)行过于亢盛,不但不受其所不胜金(肺)行的制约,反而反过来侮金(肺)行,临床上常见的肝火犯肺证即属此种情况。知识模块:中医基础理论 6.属于“实则泻其子”治则的治疗是 A.肝火旺泻心火 B.肝火旺泻胆火 C.肝火旺泻脾 D.肝火旺泻肺E.肺热旺泻大肠 正确答案:A 解析:根据相生规律确定的治疗原则和方法,多用于母病及子或子病及母(即子盗母气)等病证。“实则泻其子”,主要适用于母子关系失调的实证。如肝火炽盛,有升无降,而见肝病实证时,其治疗则可兼用泻心之法,肝火是母,心火是子,故泻心火则有助于泻肝火。知识模块:中医基础理论 7.藏象学说的主要特点是 A.以脑为中心的整体观 B.以经络为中心的整体观 C.以六腑为中心的整体观 D.以五脏为中心的整体观E.以精气神为中心的整体观 正确答案:D 解析:以五脏为中心的整体观是藏象学说的基本特点。知识模块:中医基础理论 8.藏象学说主要是研究 A.脏腑的生理特性 B.脏腑的病理特性 C.脏腑的组织结构 D.脏腑的功能关系E.脏腑的生理、病理及其相互关系 正确答案:E 涉及知识点:中医基础理论

中医诊断学练习试卷25(题后含答案及解析)_2

中医诊断学练习试卷25(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题型有:1. A1型题 1.口甜而黏腻者,常提示 A.脾虚湿阻 B.痰饮内停 C.饮食停滞 D.肝胆湿热E.脾胃湿热 正确答案:E 涉及知识点:中医诊断学 2.瘀阻心脉的临床特点是 A.胀痛,与精神因素有关 B.刺痛,伴舌暗 C.闷痛,多见体胖痰多 D.痛势剧烈,突然发作,得温痛减E.头痛、头晕 正确答案:B 涉及知识点:中医诊断学 3.下列表现不属于暑淫证候的是 A.恶寒发热 B.汗出,口渴喜饮 C.气短神疲,肢体困倦 D.小便短黄E.舌红,苔黄或白,脉虚数 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中医诊断学 4.关于平入虚里的描述错误的是 A.搏动不显,按之应手 B.搏动范围直径约2~2.5cm C.动而不紧,缓而不怠,动气聚而不散 D.节律清晰E.按之弹手,洪大而搏 正确答案:E 涉及知识点:中医诊断学 5.下列不属于心病的临床表现是 A.心悸、怔忡、心痛、心烦 B.失眠、多梦、健忘、神昏、神识错乱 C.舌痛、舌疮 D.耳聋、耳鸣E.脉结代或促

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中医诊断学 6.血寒证是指 A.脏腑火热炽盛,热迫血分所表现的实热证候 B.体内水液停聚而转化成的病理性产物,其质较清晰 C.由水液内停而凝聚所形成的病理性产物,其质较稠黏 D.寒邪客于血脉,凝滞气机,血液运行不畅所表现的实寒证候E.由瘀血内阻而产生的证候 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中医诊断学 7.七情证候中,怵惕不安,常欲闭户独处,如人将捕之,为 A.喜伤 B.怒伤 C.忧伤 D.思伤E.恐伤 正确答案:E 涉及知识点:中医诊断学 8.以下项目中属于细脉的相似脉者为 A.微、弱、散脉 B.濡、弱、伏脉 C.微、濡、虚脉 D.虚、弱、微脉E.微、弱、濡脉 正确答案:E 涉及知识点:中医诊断学 9.沉脉类应除外 A.沉脉 B.伏脉 C.牢脉 D.弱脉E.革脉 正确答案:E 涉及知识点:中医诊断学 10.数脉类不包括 A.数脉 B.促脉 C.疾脉 D.动脉E.洪脉 正确答案:E 涉及知识点:中医诊断学 11.解索脉的表现是

【精品】考研中医综合中医诊断学(绪论)-试卷2-1

考研中医综合中医诊断学(绪论)-试卷2-1 (总分:58.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A】1型题(总题数:14,分数:28.00) 1.下述哪项不属于四诊的内容 【A】.望色 【B】.诊舌 【C】.切脉 【D】.触诊(此项为本题参考答案) 本题思路:四诊的内容为望,闻,问,切。 2.曹炳章所著的舌诊专著是 【A】.《伤寒舌鉴》 【B】.《观舌心法》 【C】.《彩图辨舌指南》(此项为本题参考答案)

【D】.《察舌辨证新法》 本题思路:曹炳章所著的舌诊专著是《彩图辨舌指南》;张登(延先)《伤寒舌鉴》;申斗垣《观舌心法》;刘恒瑞《察舌辨证新法》。 3.我国第一部论述病源与证候诊断的专著,成书于 【A】.汉代 【B】.隋代(此项为本题参考答案) 【C】.宋代 【D】.元代 本题思路:我国第一部论述病源与证候诊断的专著为《诸病源候论》,成书于隋代。 4.中医诊断学的三大原则是 【A】.整体审察诸诊合参病证结合(此项为本题参考答案) 【B】.舍症从脉舍脉从症脉症合参

【C】.辨证求因审因论治依法处方 【D】.证候真假证候错杂四诊合参 本题思路:中医诊断学的三大原则是:整体审察;诸诊合参;病证结合。 5.首先讨论阴阳与六变的是 【A】.《内经》 【B】.《景岳全书.传忠录》(此项为本题参考答案) 【C】.《难经》 【D】.《伤寒杂病论》 本题思路:明张介宾《景岳全书.传忠录》首论阴阳六变(“二纲六变”);“十问歌”,明确八纲辩证的重要性。 6.《脉经》的作者是 【A】.张仲景

【B】.叶天士 【C】.王叔和(此项为本题参考答案) 【D】.巢元方 本题思路:西晋王叔和《脉经》集汉以前脉学之大成,具体阐明脉理,分述三部九候,寸口以及24脉脉法,是我国早起的脉学专著。 7.创立卫气营血辨证方法的医家是 【A】.叶天士(此项为本题参考答案) 【B】.张仲景 【C】.吴鞠通 【D】.汪宏 本题思路:清叶天士《外感温热病篇》创立卫气营血辨证方法,重视察舌验齿。吴鞠通《温病条辩》创立三焦辩证法。 8.最早开始记录病人的姓名举止病状以及方药等作为诊疗的原始资料的医家是

北京中医药大学22春“中医学”《中医诊断学Z》作业考核题库高频考点版(参考答案)试题号2

北京中医药大学22春“中医学”《中医诊断学Z》作业考核题库高频考点 版(参考答案) 一.综合考核(共50题) 1. 肢体关节游走疼痛,多为:() A.风淫证 B.燥淫证 C.湿淫证 D.暑淫证 E.寒淫证 参考答案:A 2. 寒热往来,发无定时,常见于:() A.疟疾病 B.少阳证 C.阳明经证 D.外感表证 E.里热证 参考答案:B 3. 阳明经头痛的特点是()。 A.两侧太阳穴附近痛 B.前额疼痛连及眉棱骨 C.后头痛连项 D.巅顶头痛 E.头痛连齿 参考答案:B 4. 脾胃湿热可见:() A.黄腻苔

D.灰黑而润苔 E.灰黑而干苔 参考答案:A 5. 口干,但欲漱水不欲咽,可见于::() A.阴虚证 B.里寒证 C.瘀血内停 D.痰饮内停 E.湿热证 参考答案:C 6. 患内痔,经常出血色暗红,头晕眼花,面色萎黄,舌淡,脉细涩者,为:() A.血虚夹瘀证 B.气阴两虚证 C.气血两虚证 D.气虚血瘀证 E.气滞血瘀证 参考答案:A 7. 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望舌形内容:() A.齿痕 B.裂纹 C.荣枯 D.老嫩 E.歪斜 参考答案:E 8. 腻苔的特征是:()

C.苔质疏松粗大而厚 D.舌苔水滑 E.舌苔易刮掉 参考答案:B 9. 舌胖短缩,苔腻的主病是:() A.邪热亢盛 B.肝风内动 C.痰湿内阻 D.水湿不化 E.寒滞经脉 参考答案:C 10. 心悸,失眠,盗汗,颧红,手足心发热,脉细数,舌红少苔。为:() A.里虚热证 B.里虚寒证 C.里实寒 D.表实热证 E.表实寒 参考答案:A 11. 下述何项不属于大肠湿热?() A.泻下黄糜 B.下利脓血 C.肛门灼热 D.里急后重 E.大便先干后稀 参考答案:E 12.

中医诊断学(绪论、望诊)历年真题试卷汇编2(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中医诊断学(绪论、望诊)历年真题试卷汇编2(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题型有:1. A2型题 2. B1型题 3. X型题 1.虚里“其动欲绝而无死候的,多见于( )(2000年第21题) A.宗气内虚 B.宗气外泄 C.孕妇产后 D.劳瘵E.痰饮 正确答案:E 解析:此题考查望诊中望虚里动态,属于识记型考题。左乳下虚里动而应衣。是宗气外泄;按之弹手,洪大而搏,属危重证侯;虚里其动欲绝而无死候多为痰饮。故选E。 2.小儿出现高热,面部青紫,尤以鼻柱、两眉问及口唇四周为甚,往往属于( )(1998年第16题) A.血热瘀滞 B.肾阴耗竭 C.气滞血瘀 D.动风先兆E.湿热熏蒸 正确答案:D 解析:此题考查小儿面部色诊,属于识记型考题。鼻柱、眉问青紫,为惊风先兆。 3.对病人面色的观察,首先应注鉴别( )(1998年第17题) A.主色与客色 B.常色与病色 C.主色与病色 D.客色与病色E.善色与恶色 正确答案:E 解析:此题考查面色望诊,属于识记型考题。对于病人的面色来说。都是病色,病色分为善色和恶色,故首先应该鉴别。 4.大便先干后溏,多属( )(1998年第25题) A.脾气虚弱 B.肝郁乘脾 C.命门火衰 D.湿盛伤脾E.食滞肠胃

正确答案:A 解析:此题考查望诊中望二便的内容,属于识记型考题。大便先干后溏属于脾气虚弱;时干时稀属于肝郁乘脾;命门火衰和湿盛伤脾,可见泻痢不止。食滞胃肠可见肠鸣矢气,泻下酸腐。故选A。 5.身热不扬的发热,是由于( )(1998年第26题) A.脾气虚损 B.阴经郁热 C.风寒湿痹 D.湿遏热伏E.阳明腑实 正确答案:D 解析:此题考查发热的病因,属于识记型考题。所谓身热不扬是指病人自感热甚,但初按肌肤则不甚热,按之稍久方觉有灼手感觉。这是因为湿温初起邪在卫气,湿中蕴热,热为湿遏。故选D。 6.病色交错,肾病见白色为( )(1997年第16题) A.吉中之顺 B.吉中之小逆 C.正病正色 D.凶中之顺E.凶中之逆 正确答案:A 解析:此题考查病色交错的临床意义,属于理解型考题。色生病,吉中之顺;病生色,吉中小逆;病克色,凶中之顺;色克病,凶中之逆。做题时可将病和色的五行属性先标出来,如本题,肾病属水,白色属金,然后看两者的生克关系,金生水,即色生病,故选A。可见关键在于找出病色的生克关系,病色相生为顺,病色相克为逆。正病正色是指两者五行相同。 7.在五色望诊中,白色的主病是( )(1997年第18题) A.湿证 B.水饮 C.痛证 D.夺气E.瘀血 正确答案:D 解析:此题考查望面色,属于识记型考题。白色主虚证(气虚、血虚、阳虚)、寒证和夺气。 8.络脉的改变,可诊为虚证的是( )(1997年第19题) A.增粗 B.弯曲 C.环形 D.多枝E.单枝

中医诊断学(A1题型)历年真题试卷汇编2(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中医诊断学(A1题型)历年真题试卷汇编2(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题型有:1. A1型题 1.邪盛病进时,常见的脉象是 A.实 B.大 C.紧 D.滑E.长 正确答案:B 解析:A指三部脉举按均有力,主实证。B指脉体宽大,但无脉来汹涌之势。大脉的出现提示病情加重。C指脉来绷急,状若牵绳转索。寒邪侵袭人体,与正气相搏,以致脉道紧张而拘急,故见紧脉。D指往来流利,如珠走盘,应指圆滑。主痰饮、食积、实热。邪气壅盛于内,正气不衰,气实血涌,故脉往来甚为流利,应指圆滑。E指首尾端长,超过本位。主肝阳有余,火热邪毒等有余之症。故选择B。知识模块:脉诊 2.下列脉象。除哪项外,均主实证 A.弦 B.濡 C.滑 D.紧E.长 正确答案:B 解析:A指端直以长,如按琴弦,弦是脉气紧张的表现。主肝胆病、痰饮、痛证、疟疾。B指浮而细软,如帛在水中。主虚证、湿证。C指往来流利,如珠走盘,应指圆滑。主痰饮、食积、实热。D指脉来绷急,状若牵绳转索。寒邪侵袭人体,与正气相搏,以致脉道紧张而拘急,故见紧脉。E指首尾端长,超过本位。主肝阳有余,火热邪毒等有余之症。故选择B。知识模块:脉诊 3.在脉象上濡脉与弱脉的主要区别是 A.节律 B.至数 C.脉力 D.脉位E.流利度 正确答案:D 解析:濡脉指浮而细软,如帛在水中,主虚证、湿证。弱脉极软而沉细,主气血阴阳俱虚证。濡脉浮细而无力,弱脉沉细而无力,因此二者脉位相反。故选择D。知识模块:脉诊

4.下列哪种脉象主虚证 A.滑 B.结 C.促 D.动E.疾 正确答案:E 解析:A指往来流利,如珠走盘,应指圆滑。主痰饮、食积、实热。B指脉来缓,时而一止,止无定数。主阴盛气结、寒痰血瘀、瘾瘕积聚。C指脉来数,时而一止,止无定数。主阳热亢盛、气血痰食郁滞。D指脉形如豆,厥厥动摇,滑数有力。主痛证、惊证。E指脉来急疾,一息七八至。主阳极阴竭,元阳将脱。故选择E。知识模块:脉诊 5.下列哪项不属于滑脉所主病证 A.痰饮 B.食滞 C.实热 D.疟疾E.恶阻 正确答案:D 解析:滑脉指往来流利,如珠走盘,应指圆滑。主痰饮、食积、实热。妇女妊娠见滑脉,是气血充盛而调和的表现。故选择D。知识模块:脉诊 6.寒邪中阻,宿食不化,腹痛拒按,舌苔白厚,脉象可见 A.滑数 B.弦紧 C.结代 D.细涩E.迟缓 正确答案:B 解析:题干论述为塞邪中阻、食滞内停。弦紧脉主寒证、痛证、宿食内停。故选B。知识模块:脉诊 7.下列各项,不属于弦脉所主的病证是 A.肝郁 B.胃热 C.诸痛 D.痰饮E.疟疾 正确答案:B 解析:弦脉主肝胆病、痰饮、痛证、疟疾。故选择B。知识模块:脉诊

中医诊断学1模拟题(2)

[ 模拟] 中医诊断学1 A1 型题每一道考试题下面有中选择一个最佳答案。第 1 题:舌两边红赤多为 A. 心火上炎 B. 肝经热盛 C. 风热犯肺 D. 湿热困脾 E. 以上均非 A、B、C、D、E五个备选答案。请从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第 2 题:舌苔厚腻为积粉者多为 A. 痰饮内停 B. 食积停滞 C. 湿浊蕴脾 D. 痰湿化热 E. 时邪挟湿 参考答案:E 答案解析:第 3 题: 小便浑浊如米泔或滑腻如膏多见于 A. 热淋 B. 气淋 C. 石淋 D. 血淋 E. 膏淋 参考答案:E 答案解析:第 4 题:镜面舌形成的原因是 A. 胃阴干涸 B. 阳明热结 C. 湿热熏蒸 D. 高热伤津 E. 肝肾阴虚 参考答案:A 答案解析:第 5 题:午后两颧潮红者多属于 A. 实热证 B. 虚热证 C. 戴阳证 D. 心火亢盛 E. 气虚发热

答案解析:第 6 题:舌下络脉变化是分析 A. 六淫性质 B. 气机升降 C. 气血运行情况 D. 痰饮留聚 E. 津液输布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第7 题:根据五轮学说,黑睛属于 A. 心 B. 肝 C. 脾 D. 肺 E. 肾 参考答案:B 答案解析: 第8 题: 皮肤出现丘疹水疱,破后渗液处出现糜烂面者多为 A. 水痘 B. 麻疹 C. 白驳风 D. 斑疹 E. 湿疹 参考答案:E 答案解析:第9 题:可能使舌苔染黄的因素是 A. 牛乳 B. 豆浆 C. 橘子 D. 橄榄 E. 酸梅 参考答案:C 答案解析:第10 题:病人面色觥白虚浮,多属 A. 气虚 B. 血虚 C. 阳虚 D. 阴虚 E. 阳虚水泛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