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上海市考研中医学复习资料中药学与中医诊断学

上海市考研中医学复习资料中药学与中医诊断学

上海市考研中医学复习资料中药学与中医诊

断学

上海市考研中医学复习资料:中药学与中医诊断学

中医学作为我国民族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保健、治疗、预防疾病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在上海市考研中医学复习资料中,中药学与中医诊断学是重要的考试内容之一。本文将分别对中药学和中医诊断学进行详细的论述,帮助考生进行复习准备。

一、中药学

中药学是中医学的核心学科之一,它主要研究中药的生药学、药理学、药物制剂学、药事管理和临床应用等方面的知识。以下是中药学的主要内容:

1. 生药学:生药学是研究中药材的来源、质量、采集、制备等方面的学科。考生需要掌握常见中药材的产地、性味、归经、药理作用等基本知识,并了解中药材的质量评价方法。

2. 药理学:药理学是研究药物在机体内的作用机理和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的学科。考生需要了解中药的药理作用、适应症、不良反应等内容,以及中药与西药的配伍禁忌。

3. 药物制剂学:药物制剂学是研究药物制剂(如丸剂、散剂、膏剂等)的制备方法和质量控制等方面的学科。考生需要了解不同剂型的配方和制备工艺,以及药物制剂的质量标准和质量控制方法。

4. 药事管理:药事管理是指药物的采购、储存、配制、发放和使用

等方面的管理工作。考生需要了解医院药房的管理规范、药物配送和

药品质量控制等内容。

5. 临床应用:临床应用是指中药在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和注意事项。考生需要了解中药的常见临床应用、适应症、用药方案等内容,

并了解中西医结合治疗的原则。

二、中医诊断学

中医诊断学是中医学的基础学科之一,它主要研究中医的诊断原则、方法和技巧等方面的知识。以下是中医诊断学的主要内容:

1. 望诊:望诊是通过观察患者的面色、舌苔、舌质等来判断疾病的

诊断方法。考生需要了解中医望诊的基本原则和技巧,以及不同疾病

的望诊表现。

2. 闻诊:闻诊是通过听取患者的语言、咳嗽声、呼吸音等来判断疾

病的诊断方法。考生需要了解中医闻诊的基本原则和技巧,以及不同

疾病的闻诊表现。

3. 问诊:问诊是通过询问患者的主诉、病史等来判断疾病的诊断方法。考生需要了解中医问诊的基本原则和技巧,以及不同疾病的问诊

重点。

4. 切诊:切诊是通过触摸患者的脉搏来判断疾病的诊断方法。考生

需要了解中医切诊的基本原则和技巧,以及不同脉象类型与疾病的关系。

5. 辨证施治:辨证施治是指根据中医四诊(望诊、闻诊、问诊、切诊)结果,确定病情分析和治疗方案的过程。考生需要掌握常见疾病

的中医辨证特点和相应的治疗方法。

总结:

通过对上海市考研中医学复习资料中的中药学与中医诊断学的论述,希望能够为考生提供一定的学习指导。中药学的复习重点在于掌握中

药的生药学、药理学、药物制剂学、药事管理和临床应用等内容。中

医诊断学的复习重点在于掌握中医的望诊、闻诊、问诊、切诊等诊断

方法和技巧,以及辨证施治的原则和方法。在备考过程中,考生应注

重理论学习的同时,结合临床实践进行巩固,提高自己的综合应用能力,以取得优异的考试成绩。

考研中医综合中医诊断学(绪论)-试卷2-1

考研中医综合中医诊断学(绪论)-试卷2-1 (总分:58.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 A1型题(总题数:14,分数:28.00) 1.下述哪项不属于四诊的内容 (分数:2.00) A.望色 B.诊舌 C.切脉 D.触诊√ 解析:解析:四诊的内容为望,闻,问,切。 2.曹炳章所著的舌诊专著是 (分数:2.00) A.《伤寒舌鉴》 B.《观舌心法》 C.《彩图辨舌指南》√ D.《察舌辨证新法》 解析:解析:曹炳章所著的舌诊专著是《彩图辨舌指南》;张登(延先)《伤寒舌鉴》;申斗垣《观舌心法》;刘恒瑞《察舌辨证新法》。 3.我国第一部论述病源与证候诊断的专著,成书于 (分数:2.00) A.汉代 B.隋代√ C.宋代 D.元代 解析:解析:我国第一部论述病源与证候诊断的专著为《诸病源候论》,成书于隋代。 4.中医诊断学的三大原则是 (分数:2.00) A.整体审察诸诊合参病证结合√ B.舍症从脉舍脉从症脉症合参 C.辨证求因审因论治依法处方 D.证候真假证候错杂四诊合参 解析:解析:中医诊断学的三大原则是:整体审察;诸诊合参;病证结合。 5.首先讨论阴阳与六变的是 (分数:2.00) A.《内经》 B.《景岳全书.传忠录》√ C.《难经》 D.《伤寒杂病论》 解析:解析:明张介宾《景岳全书.传忠录》首论阴阳六变(“二纲六变”);“十问歌”,明确八纲辩证的重要性。 6.《脉经》的作者是 (分数:2.00) A.张仲景 B.叶天士 C.王叔和√ D.巢元方

解析:解析:西晋王叔和《脉经》集汉以前脉学之大成,具体阐明脉理,分述三部九候,寸口以及24脉脉法,是我国早起的脉学专著。 7.创立卫气营血辨证方法的医家是 (分数:2.00) A.叶天士√ B.张仲景 C.吴鞠通 D.汪宏 解析:解析:清叶天士《外感温热病篇》创立卫气营血辨证方法,重视察舌验齿。吴鞠通《温病条辩》创立三焦辩证法。 8.最早开始记录病人的姓名举止病状以及方药等作为诊疗的原始资料的医家是 (分数:2.00) A.叶天士√ B.张仲景 C.张介宾 D.汪宏 解析:解析:清叶天士是最早开始记录病人的姓名举止病状以及方药等作为诊疗的原始资料的医家。 9.论述危重疾病的“十怪脉”的医家是 (分数:2.00) A.李东垣 B.危亦林√ C.吴鞠通 D.汪宏 解析:解析:首先论述十怪脉的书籍是元代危亦林所著的《世医得效方》。包括釜沸、鱼翔、弹石、解索、屋漏、虾游、雀啄、偃刀、转豆、麻促十种危象。 10.以“十问”来总结概括问诊的医学家是 (分数:2.00) A.张仲景 B.李时珍 C.张景岳√ D.叶天士 解析:解析:张景岳在总结前人问诊经验的基础上,编成《十问篇》,清代陈修园将其略做修改,而成《十问歌》。 11.奠定了辩证学的理论基础,全书贯穿了诊病和辩证相结合的诊断思路的是 (分数:2.00) A.《难经》 B.《黄帝内经》√ C.《脉经》 D.《望诊遵经》 解析:解析:《黄帝内经》:成书于战国时期,相传为秦越人所著,本书奠定了辩证学的理论基础,全书贯穿了诊病和辩证相结合的诊断思路。 12.提出了独取寸口诊脉法的是 (分数:2.00) A.《黄帝内经》 B.《濒湖脉学》 C.《脉经》 D.《难经》√ 解析:解析:《难经》:重视脉诊,提出了独取寸口诊脉法。

《中医诊断学》复习题1-含答案

《中医诊断学》复习题1 一、单项选择题 1.观察患者面色的关键,在于区分: A.主色与客色B.善色与恶色 C. 常色与病色 D.客色与病色E.主色与病色 2.舌青紫而肿胀,多为 A酒毒攻心B气血上壅 C 心脾热盛D气滞血瘀E热毒上攻 3.根据《灵枢·五色》面部分属,鼻称为 A.藩 B.明堂 C.庭 D. 蔽 E.阙 4.舌质淡胖而嫩,苔白而润,见于。 A.气虚B.血虚 C. 气血两虚D.阳虚E.气阴两虚 ; 5.望舌辨虚实,主要观察。 A舌色浅深B舌质老嫩C舌苔厚薄D舌苔润燥E舌体胖瘦 6.下列属于“假神”的症状是。 A言语失伦B两颧潮红C反应迟钝D突然能食E表情淡漠 7.患者形体肥胖,面白少华,精神不振者多为 A.阳气不足B阴血不足C精气亏虚D津液不足E痰火内蕴 8.患者暴病,咯吐脓痰如米粥者,多为。 A.肺燥B.肺痿C肺痈D.肺痨 E. 肺热 9.患者出现瞳仁散大,多属。 A.肾精耗竭B动风先兆 C.津液亏耗D肝经风热E气血不足 [ 10.下列诸项中,不属斑的特征之项是。 A.色红B.点大成片 C. 平摊皮下D.摸之碍手E.色紫 11.若满舌厚苔骤然退出,提示。 A.邪去正安B表邪入里 C.寒证化热D胃气暴绝E邪热伤津 12.根据《素问·刺热》面部各区分属脏腑的理论,“颏”部应属。 A.心B.肺C.脾D.肝E.肾 13.黄苔主热证,若热结于里,则见。 A.舌苔淡黄B舌苔深黄C舌苔焦黄D舌苔灰黄E舌苔黄腻 14.舌苔黄燥,主病为。 A.表热证 B.实热证 C.湿热证D.虚热证E.假热证 ' 15.小儿睡眠露睛,多由于: A脾胃虚衰B津液不足C肝风内动D肝经风热 E.肾经耗竭 16.舌质中部生芒刺,常提示 A.心火上炎B肝胆热盛C胃阴不足D胃肠热盛 E.疫疠初起 17.在客色中,冬天的面色相应应为 A.稍白B.稍赤C.稍青D.稍黑 E. 稍黄 18.望小儿食指指纹,指纹淡滞的意义是 A.分表里B.定虚实C.辨寒热 D.测轻重 E. 估预后

考研中医综合中医诊断学(按诊)-试卷1-2.doc

考研中医综合中医诊断学(按诊)-试卷1-2 (总分:216.00,做题时间:90分钟) 一、A1型题(总题数:48,分数:96.00) 1.七情损伤,首先影响(分数: 2.00) A.精气 B.津气 C.心神 D.运化 2.痰饮的致病特点为(分数:2.00) A.阻滞气血运行 B.多发于肝、肾、胆、胃、膀胱等脏腑 C.影响血脉运行 D.影响新血生成 3.下列哪项不是瘀血的致病特点(分数:2.00) A.易于蒙蔽心神 B.易于阻滞气机 C.影响血脉运行 D.病位固定、病证繁多 4.下列哪项对燥邪的叙述是不正确的(分数:2.00) A.凡致病具有干燥、收敛等特性的外邪称为燥邪 B.燥邪伤人,多从口鼻而入,首犯肺卫,肺卫失宣,发为外燥病症 C.燥为秋季的主气,兼邪不同可分温燥、凉燥。温燥发于初秋尚有夏末之余热,由燥与热合所致,凉燥发于深秋近冬寒,由燥与寒合所致 D.燥邪起病隐缓,病程迁延,反复发作,缠绵难愈 5.下列哪项是结石的形成原因(分数:2.00) A.饮食不当 B.情志内伤 C.药物服用不当 D.以上均是 6.下列哪项不是陈无择的三因分类法中的不内外因(分数:2.00) A.饮食劳倦 B.跌仆金刃 C.虫兽所伤 D.七情 7.下列哪项叙述与“湿为阴邪,易损伤阳气,阻遏气机”无关(分数:2.00) A.湿性类水一故为阴邪 B.阴胜则阳病——尤以损伤脾阳为着 C.气机升降失常——胸闷、脘痞、二便不爽 D.病程的缠绵性——起病隐缓,病程迁延,反复发作,缠绵难愈 8.下列哪项不是湿邪的致病特点(分数:2.00) A.致病具有重浊、黏滞、趋下特性的外邪称为湿邪 B.湿邪侵袭肌表,则恶寒无汗 C.湿为长夏的主气,也可见于其它季节 D.湿邪侵入所致病证称为外湿,多由气候潮湿、涉水淋雨、居处潮湿而致 9.下列哪项不是疠气病邪的致病特点(分数:2.00) A.发病急骤,病情危笃 B.传染性强,易于流行

中医诊断学复习

1、名词解释:潮热、阳明潮热、湿温潮热、阴虚潮热、自汗、盗汗、绝汗、战汗、里急后重、完谷不化、五更泻、滑泻失禁、肛门气坠、溏结不调、癃闭、淋证。 日晡潮热:热势较高,日晡热甚 湿温潮热:身热不扬,午后热甚 阴虚潮热:午后或入夜低热 短赤而急迫——淋证(下焦湿热,膀胱气化不利) 2、恶寒发热的临床表现特点与病机特点如何?临床上分为哪几个证型? ①特点:恶寒发热同时出现。是表证的特征性症状。 ②病机要点 外邪袭表卫阳被郁肌腠失于温煦恶寒多见于外感病 郁而化热发热初期恶寒发热 正气奋起抗邪发热同时并见

③临床意义 3、但寒不热在临床上分为哪几个证型?各自的症状特点和病机要点是什么? ②病机要点: 外因-感受寒邪,阳气被遏 内因-阳虚,机体失去温煦 ③临床意义

6、如何根据头痛部位辨识病在何经? ①根据头痛部位确定病在何经 头后枕痛连项背—太阳经 头颞或一侧头痛—少阳经 前额连眉棱骨痛—阳明经 巅顶痛者—厥阴经 头痛连齿—少阴经 头痛昏沉,腹痛自汗—太阴经 8、气滞、血淤、寒证、虚证疼痛性质有何表现? 虚证喜按,按之不痛,胀满时减 气机阻滞——胸胁苦满、神情默默 寒证头身脘腹肢节冷痛,筋脉拘挛作痛,屈伸不利,冷厥不仁,脉紧或迟,舌青气滞胀闷,疼痛 血淤痛如针刺,痛有定处,拒按,肿块 9、头晕的各种证型和症状特点如何? 实

10、口不渴、口渴饮水、渴不多饮的主病如何? 1、口不渴-津液未伤-寒证、湿证、无明显燥热病证 2、口渴多饮:燥证、热证、消渴病 3、渴不多饮: 阴虚-潮热、盗汗、颧红 湿热-伴身热不扬,头身困重,脘闷,苔黄腻 痰饮-渴喜热饮,饮亦不多或饮入即吐 瘀血-口干、漱水不欲咽

上海市考研中医学复习资料中药学与中医诊断学

上海市考研中医学复习资料中药学与中医诊 断学 上海市考研中医学复习资料:中药学与中医诊断学 中医学作为我国民族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保健、治疗、预防疾病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而在上海市考研中医学复习资料中,中药学与中医诊断学是重要的考试内容之一。本文将分别对中药学和中医诊断学进行详细的论述,帮助考生进行复习准备。 一、中药学 中药学是中医学的核心学科之一,它主要研究中药的生药学、药理学、药物制剂学、药事管理和临床应用等方面的知识。以下是中药学的主要内容: 1. 生药学:生药学是研究中药材的来源、质量、采集、制备等方面的学科。考生需要掌握常见中药材的产地、性味、归经、药理作用等基本知识,并了解中药材的质量评价方法。 2. 药理学:药理学是研究药物在机体内的作用机理和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的学科。考生需要了解中药的药理作用、适应症、不良反应等内容,以及中药与西药的配伍禁忌。 3. 药物制剂学:药物制剂学是研究药物制剂(如丸剂、散剂、膏剂等)的制备方法和质量控制等方面的学科。考生需要了解不同剂型的配方和制备工艺,以及药物制剂的质量标准和质量控制方法。

4. 药事管理:药事管理是指药物的采购、储存、配制、发放和使用 等方面的管理工作。考生需要了解医院药房的管理规范、药物配送和 药品质量控制等内容。 5. 临床应用:临床应用是指中药在临床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和注意事项。考生需要了解中药的常见临床应用、适应症、用药方案等内容, 并了解中西医结合治疗的原则。 二、中医诊断学 中医诊断学是中医学的基础学科之一,它主要研究中医的诊断原则、方法和技巧等方面的知识。以下是中医诊断学的主要内容: 1. 望诊:望诊是通过观察患者的面色、舌苔、舌质等来判断疾病的 诊断方法。考生需要了解中医望诊的基本原则和技巧,以及不同疾病 的望诊表现。 2. 闻诊:闻诊是通过听取患者的语言、咳嗽声、呼吸音等来判断疾 病的诊断方法。考生需要了解中医闻诊的基本原则和技巧,以及不同 疾病的闻诊表现。 3. 问诊:问诊是通过询问患者的主诉、病史等来判断疾病的诊断方法。考生需要了解中医问诊的基本原则和技巧,以及不同疾病的问诊 重点。 4. 切诊:切诊是通过触摸患者的脉搏来判断疾病的诊断方法。考生 需要了解中医切诊的基本原则和技巧,以及不同脉象类型与疾病的关系。

考研中医综合中医诊断学(绪论)模拟试卷5(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考研中医综合中医诊断学(绪论)模拟试卷5(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题型有:1. A1型题 2. B1型题 3. X型题 1.最早提出诊脉“独取寸口”的医籍是 A.《内经》 B.《难经》 C.《伤寒杂病论》 D.《脉经》 正确答案:B 解析:《难经》认为望闻问切四诊,是一种神圣工巧的技能,并特别重视脉诊,其所提出的独取寸口诊脉法,对后世的影响甚大。知识模块:绪论 2.下列属“体征”的是 A.耳鸣 B.头痛 C.舌苔黄 D.腹胀 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绪论 3.《脉经》共记载了多少种脉象 A.27 B.26 C.28 D.24 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绪论 4.住院病案的“首次病程记录”完成时间是 A.24小时完成 B.出院前完成 C.即时完成 D.12小时完成 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绪论 5.记载患者诊疗的文献,1953年卫生部统一定名为 A.诊籍 B.脉案

C.医案 D.病案 正确答案:D 涉及知识点:绪论 6.中医病案书写的格式和要求。应依据 A.《中医病案规范(试行)》 B.1984年版《中医诊断学》 C.《中医病案书写通则》 D.1984年版《中医内科学》 正确答案:A 涉及知识点:绪论 7.我国第一部病案专著是 A.《诸病源候论》 B.《千金要方》 C.《伤寒论》 D.《肘后备急方》 正确答案:C 涉及知识点:绪论 8.我国现存最早的验舌专书是 A.《伤寒金镜录》 B.《伤寒观舌心法》 C.《舌胎统志》 D.《辨舌指南》 正确答案:A 解析:继元代杜清碧增补的《敖氏伤寒金镜录》这本我国现存最早的验舌专书之后,明代申斗垣集过去医家之大成,著《伤寒观舌心法》,把《伤寒金镜录》中的36种舌象扩大为137种。清代张登将《伤寒观舌心法》中的137种舌象缩减为120种。据舌辨证,以治伤寒。傅松元著《舌胎统志》,将舌苔的适用范围扩充至杂病。在分类上一改过去舌苔、舌质不分,仅以舌苔颜色分门之旧俗,而以舌色分门,分为枯白舌、淡白舌、淡红舌等八类。近世曹炳章著《辨舌指南》,书中集历代医家关于舌诊之论述及近世中西医对辨舌察病的研究和见解于一炉,共列彩图百余幅。知识模块:绪论 9.明清时期最完整的病历书写格式载于 A.《金镜录》 B.《景岳全书》 C.《辨证录》 D.《寓意草》 正确答案:D

考研中医综合中医诊断学(绪论)模拟试卷3(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考研中医综合中医诊断学(绪论)模拟试卷3(题后含答案及解析) 题型有:1. A1型题 2. B1型题 3. X型题 1.最早的病案记录是下列哪本专著 A.《黄帝内经》 B.《伤寒杂病论》 C.《诊籍》 D.《周礼》 正确答案:C 解析:公元前二世纪,西汉名医淳于意创《诊籍》,为最早的病案记录。知识模块:绪论 2.崔紫虚《崔氏脉决》以浮沉迟数为纲,分类论述了多少种脉 A.48种 B.12种 C.24种 D.27种 正确答案:C 解析:崔紫虚《崔氏脉决》以浮沉迟数为纲,分类论述了24种脉;李时珍《濒湖脉学》汇集诸家脉学,分27种脉。知识模块:绪论 3.《脉经》载脉多少种 A.24种 B.12种 C.48种 D.36种 正确答案:A 解析:《脉经》载脉24种。须分清载脉24种,27种,28种的书籍和作者。知识模块:绪论 4.论舌第一部专著为 A.《察病指南》 B.《南阳活人书》 C.《点点金》 D.《幼幼新书》 正确答案:C 解析:元朝敖氏《点点金》和《金镜录》论伤寒蛇阵,分十二图——乃论舌

第一部专著。知识模块:绪论 5.以下哪部著作论述了儿科望指纹的应用 A.《三指禅》 B.《点点金》 C.《幼幼新书》 D.《金镜录》 正确答案:C 解析:刘?《幼幼新书》论望指纹在儿科诊断中的重要意义。知识模块:绪论 6.详述杂病辨证论治的《杂病源流犀烛》作者是 A.程国彭 B.陈士铎 C.喻嘉言 D.沈金鳌 正确答案:D 解析:沈金鳌《杂病源流犀烛》详述杂病辨证论治。知识模块:绪论 7.现存论舌的第一部专著是 A.《三指禅》 B.《伤寒金镜录》 C.《幼幼新书》 D.《景岳全书》 正确答案:B 解析:现存论舌的第一部专著是《伤寒金镜录》。知识模块:绪论 8.对黄疸病人做实验观察的较早记录见于哪本著作 A.《脉象统类》 B.《肘后备急方》 C.《察病指南》 D.《世医得效方》 正确答案:B 解析:晋葛洪《肘后备急方》对传染病已能从发病特点和临床症状上作出诊断,有初步的疾病分类,并有对黄疸病人作实验观察的较早记录。知识模块:绪论 9.下述哪项不属于四诊的内容

2022-2023年中医学期末复习-中医诊断学(本中医)考试练习题3套带答案卷5

2022-2023年中医学期末复习-中医诊断学(本中医)考 试练习题3套带答案 (图片大小可自由调整) 全文为Word可编辑,若为PDF皆为盗版,请谨慎购买! 第I卷 一.综合考核题库(共30题) 1.战汗后疾病向愈的表现是() A、身热不减 B、烦躁不安 C、精神萎靡 D、脉疾数 E、热退脉静 正确答案:E 2.纳呆脘痞,呕恶身重,身热起伏,尿黄便溏,苔黄腻,诊为: A、肝胆湿热证 B、大肠湿热证 C、中焦湿热证 D、膀胱湿热证 E、邪伏少阳证 正确答案:C 3.列哪一项血的病理变化与脾胃虚弱有关? A、血脱 B、血瘀 C、血虚 D、血热 E、血寒 正确答案:C 4.脉率迟缓,时见一止,止有定数的脉象是 A、疾脉 B、代脉 C、促脉 D、涩脉 E、结脉 正确答案:B 5.反胃的临床特点是: A、食后即吐 B、朝食暮吐 C、暮食朝吐 D、干呕无物 E、呕吐如喷 正确答案:B,C 6.某女月经过多,血色鲜红,舌红,脉数。其病机为热迫血行。(章节:第六章难度:4)正确答案:错误 7.病人口苦最常见于() A、肝脾不调 B、肝胆火旺 C、肝胃不和 D、脾胃气虚 E、食滞胃脘 正确答案:B 8.表证多见于()病的初期阶段 正确答案:外感

9.久病、重病面色苍白,时而泛红如妆、游移不定,属病情好转。( )(章节:第一章难度:4)正确答案:错误 10.下列何项可致麻木 A、肝风内动 B、湿痰阻络 C、风热侵袭 D、气血亏虚 E、瘀血阻络 正确答案:A,B,D,E 11.“至虚有盛候”的病机是 A、真实假虚 B、虚中夹实 C、实中夹虚 D、真实假虚 E、真虚假实 正确答案:B 12.濡脉由下列哪些因素组合而成: A、沉 B、弱 C、浮 D、虚 E、细 正确答案:C,E 13.下列何项属于实热证的形成原因: A、感受温热邪毒 B、过食辛辣之品 C、寒湿郁而化热 D、脏腑气机过旺 E、情志过极化火 正确答案:A,B,C,D,E 14.数脉主热证,也可见于虚证。( )(章节:第四章难度:3) 正确答案:正确 15.饮食失宜,可致聚湿生痰(章节:第六章难度:4) 正确答案:错误 16.症包括症状与() 正确答案:体征 17.赵 XX ,男, 52 岁.患者每于秋冬常发咳喘,前天因天气骤冷,咳喘加重。来诊时症见咳喘气急,喉中痰鸣,胸膈满闷,咯痰清稀量多,形寒肢冷,舌淡苔白滑,脉滑。要求写出:①证名诊断;②辨证分析. 正确答案:暂无 18.心悸与下列哪项同见,对诊断心阴虚证最有意义 A、失眠 B、面白 C、健忘 D、头晕 E、舌红少苔 正确答案:E 19.本为水不涵木之肝阳上亢,继而出现肢冷面白,脉沉弱者,是为阳盛格阴。(章节:第七章难度:5)正确答案:错误 20.黄某,女,38岁。患者失眠多梦,头晕目眩,心悸气短,手足麻木,腰膝酸软,潮热盗汗,五心烦热,月经提前,色红量少,舌红少苔,脉细数。 病变脏腑是 A、心 B、肝 C、心和肾 D、肺 E、肾

2022-2023年中医学期末复习-中医诊断学(专中医)考试题库全真模拟卷3套(含答案)试卷号4

2022-2023年中医学期末复习-中医诊断学(专中医)考试题库全真模拟卷3套(含答案) (图片大小可自由调整) 全文为Word可编辑,若为PDF皆为盗版,请谨慎购买! 第1卷 一.综合考核题库(共30题) 1.气脱(章节:第六章难度:3) 正确答案:指元气亏虚已极,气息奄奄欲脱的危重证候 2.郑声(章节:第二章难度:3) 正确答案:神志不清,语言重复,时断时续,语声低弱模糊,属心气大伤 3.反关脉(章节:第四章难度:3) 正确答案:脉象见于寸口的背侧,称为反关脉 4.表里同病(章节:第五章难度:3) 正确答案:表证和里证在同一时期出现,称为表里同病 5.肝气郁结(章节:第七章难度:3) 正确答案:由于情志不遂等原因,肝失去正常的疏泄功能,致气机郁滞内结于肝,表现肝经气滞、生痰、血瘀等证候 6.传经(章节:第七章难度:3) 正确答案:病邪自外侵入,逐渐向里发展,由某一经病证转变为另一经病证,称为“传经” 7.恶风(章节:第三章难度:3) 正确答案:指病人遇风吹时有怕冷感觉的现象 8.热深厥亦深(章节:第五章难度:3) 正确答案:热厥证的一种现象,温热病若高热不退,出现四肢厥冷,这是因为里热炽盛,阳气郁闭,不能外达于四肢所致 9.痰证(章节:第六章难度:3) 正确答案:指水液凝结,质地稠厚,停聚于脏腑、经络及组织之间而导致的证候 10.怔忡(章节:第六章难度:3) 正确答案:较心悸严重,指安静状态下,患者自觉心跳剧烈 11.气闭(章节:第六章难度:3) 正确答案:指因大怒、暴惊、忧思过极等,致使气机闭塞,可出现神昏或晕厥、肢厥等症 12.血虚证(章节:第五章难度:3) 正确答案:指血液亏虚,脏腑百脉失养,表现全身虚弱的证候 13.鼻翼煽动(章节:第六章难度:3) 正确答案:鼻梁两侧称鼻翼,一张一缩,称鼻翼煽动,是呼吸困难的表现 14.自汗(章节:第三章难度:3)

中医学考研科目

中医学考研科目 中医学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理论体系。中医学考研科目是考察学生对中医学基本理论、中医学临床实践和中医药学等方面的综合能力。下面将从中医学考研科目的内容、考试形式和备考技巧三个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中医学考研科目的内容: 1. 中医学基本理论:包括中医学的起源、基本理论体系、中医学研究方法等。 2. 中医学临床实践:包括中医诊断学、中医治疗学、中医养生学等。 3. 中医药学:包括中药学基础、中药学理论、中药学技术等。 二、中医学考研科目的考试形式: 中医学考研科目的考试形式主要有两种:笔试和面试。 1. 笔试:主要考察学生对中医学基本理论知识的掌握程度,包括选择题、填空题、简答题等。考生需要对中医学的基本概念、理论体系和研究方法有较深入的了解,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2. 面试:主要考察学生对中医学临床实践和中医药学方面的理解和应用能力。考生需要具备较强的临床思维和分析问题的能力,能够通过面试形式展示自己的综合素质和专业水平。 三、中医学考研科目的备考技巧: 1. 全面复习:要全面复习中医学基本理论、中医学临床实践和中医

药学等方面的知识,建立起系统的知识框架。 2. 理论联系实际: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加深对中医学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3. 多做题:要多做中医学的选择题、填空题和简答题,提高解题能力和应试技巧。 4. 提前了解考试要求:要提前了解考试的具体要求和考试重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备考。 5. 制定学习计划:要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合理安排学习时间,保证每个知识点都有足够的时间进行复习。 6. 多参考资料:要多参考中医学的教材、参考书和学术论文,扩大学习的广度和深度。 7. 积极参加讨论和交流:要积极参加中医学的讨论和交流活动,与他人共同学习和进步。 8. 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要注重培养自己的临床实践能力,通过实践来提高对中医学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中医学考研科目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考察,要求学生具备扎实的中医学理论基础、丰富的临床实践经验和深厚的中医药学知识。备考时,要全面复习,理论联系实际,多做题,制定学习计划,参考多样资料,积极参与讨论和交流,并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通过有针对性的备考,相信大家一定能够取得优异的成绩。

中医考研学习计划

中医考研学习计划 一、前言 中医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理论体系,为了更好地 传承和发展中医学,许多有志于成为中医医生或学者的人们选择了走上中医考研这条道路。中医考研不仅需要对中医相关的理论知识有深刻的理解,还需要掌握一定的解题技巧和学 习方法。因此,本文将从中医考研的整体情况出发,制定一套完善的学习计划,帮助考生 们更加高效地备考。 二、考研大纲及题型分析 1. 考研大纲 中医考研大纲主要包括《中医基础理论》、《中医诊断学》、《中药学》和《中医内科学》等相关学科内容。从考试的难度来看,中医考研的难度不容小觑,需要考生们全面系统地 掌握中医学的相关知识。 2. 题型分析 中医考研的题型主要包括选择题、简答题和论述题,考察的内容主要涉及理论知识和临床 应用能力。此外,中医考研还有一个重要的环节就是综合能力考察,需要考生们将所学的 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 三、学习计划 1. 分析自身情况 首先,考生们需要对自己的学习情况进行深入的分析,包括个人的知识基础、学习习惯和 应试能力等方面,从而制定出符合自己的学习计划。 2. 制定学习计划 基于自身情况的分析,考生们需要合理地制定出学习计划。建议考生们可以按照阶段性的 学习目标,制定出合理的学习计划,包括每天的学习时间安排、学习内容的安排和复习、 巩固计划等。 3. 合理安排学习时间 在学习计划中,考生们需要合理地安排学习时间,做到因材施教。每天的学习时间可以根 据个人的实际情况来安排,但是一定要保证足够的学习时间,并且保证学习的质量。 4. 分阶段学习和复习

中医考研的学习内容非常繁杂,需要考生们将知识点分阶段地学习和复习。在学习过程中,可以根据不同的学科内容,分别制定出不同的学习和复习计划。 5. 提升解题能力 中医考研不仅考察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还需要考生们具备较强的解题能力。因此, 需要考生们根据过往的考试题目进行解题能力的提升和训练,熟悉考试的题型和命题规律。 6. 多做题多练笔 考生们需要多做考研试题,并且进行一定的题目积累和总结,掌握一定的答题技巧。此外,需要考生们多练笔,提高自己的答题速度和解题能力。 7. 考前冲刺 在考试前的一段时间,需要考生们进行一定的考前冲刺。这个阶段的学习可以重点突出, 在复习的同时,要注重做题和模拟考试,检验自己的学习成果。 四、学习方法 1. 多媒体学习法 中医学科内容繁杂,需要考生们通过多媒体学习法来理解和消化知识点。可以通过观看教 学视频、听讲座、阅读相关书籍等多种方式来学习。 2. 记忆法 中医学科的知识点较多,需要考生们合理地运用记忆法进行记忆。可以通过编制思维导图、背诵、总结等方式来提升记忆能力。 3. 实践法 中医学科不仅需要考生们掌握理论知识,还需要考生们具备一定的临床实践能力。因此, 考生们需要通过实践来提升自己的临床应用能力。 4. 论述题答题方法 论述题是中医考研中的重要题型,需要考生们懂得合理地展开思路,提出自己的观点,并 有据有理地分析问题。因此,考生们需要掌握一定的论述答题方法。 五、学习效果的评价 在学习的过程中,需要考生们对自己的学习效果进行定期的评价。通过模拟考试、自测等 方式来评估自己的学习情况,发现短板和不足之处,及时予以改进。 六、总结

中医考研中药学笔记(修正版)(共31页)

中药(zhōngyào)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

考点(kǎo diǎn)二:中药的产地与采集 1、道地药材(yàocái):历史悠久、产地适宜、品种优良、产量宏丰、炮制考究、疗效(liáoxiào)突出、带有地域特点。 2、常用(chánɡ yònɡ)道地药材产地:甘肃(当归)、宁夏(枸杞)、青海(大黄)、内蒙(黄芪)、东北(人参、细辛、五味子)、山西(党参)、河南(地黄、牛膝、山药、菊花)、云南(三七、茯苓)、四川(黄连、川芎、贝母、乌头-川乌/附子)、山东(阿胶)、浙江(贝母)、江苏(薄荷、苍术)、广东(陈皮、砂仁)。 3、中药的采集 (1)药用部位:【全草】益母草、木贼草;【地上部分】益母草、豨莶草、灯芯草、泽兰、荆芥、紫苏;【花粉】蒲黄;【果实】马兜铃、瓜蒌、槟榔;【种子】决明子、白果;【带花的果穗】夏枯草;【根】大黄、生地黄、黄芩、紫草、茜草、龙胆草、天花粉(瓜蒌根);【茎】天麻、薤白 (2)采收季节 ①全草类药材,如益母草、荆芥等,宜在植株成长充分或者开花时采收。 ②叶类药材,如大青叶、艾叶等,宜在花蕾将放或者正开时采收。 ③果实类药材,一般在果实成熟时采收,但有些种子成熟时易脱落,或果壳易裂开,种子散失,如茴香、牵牛子、豆蔻、凤仙子,则应在刚成熟时采收。 ④根和根茎类药材,如天麻、大黄等,宜在早春或晚秋(二、八月)采收。 ⑤树皮类药材,如黄柏等,宜在春夏(清明至夏至间)植物生长时采收。 考点三:中药的炮制

1、炮制(páo zhì)目的 (1)盐制:可引药下行、增强(zēngqiáng)疗效、缓和药物辛燥之性。 ★常用(chánɡ yònɡ)药物:知母(zhī mǔ)、黄柏;杜仲、补骨脂、沙苑子;泽泻、车前子;荔枝核、橘核、小茴香。 【盐制知母、黄柏,可增强滋阴降火、清热凉血的作用;盐制杜仲、补骨脂、沙苑子,可增强补肝肾的作用;盐制泽泻、车前子,可增强泻热利尿的作用;盐制荔枝核、橘核、小茴香,可增强疗疝止痛的功效。】 (2)醋制:可引药入肝经,增强活血止痛的作用。 ★常用药物:大戟、芫花、甘遂、商陆;柴胡、香附、青皮;五灵脂、延胡索、自然铜;三棱、莪术、穿山甲、皂矾。 【醋制大戟、芫花、甘遂、商陆,可降低毒性;醋制柴胡、香附、青皮、延胡索、自然铜,可增强活血的功效;醋制三棱、莪术,可增强祛瘀止痛的功效;醋制五灵脂,可矫味矫臭。】(3)酒制:可引药上行、矫味矫臭,增强活血化瘀、止泻止血、清热消痰的作用。 2、炮制方法 (1)修治①纯净药材;②粉碎药材【粉甘草是指:加工时去皮】;③切制药材。 (2)水制①漂洗;②浸泡;③闷润;④喷洒;⑤水飞:矿物类、甲壳类(朱砂、炉甘石、滑石、蛤粉、雄黄)。 (3)火制①炒:焦白术、大黄炭、地榆炭、荆芥炭。炒黄、炒焦使药材易于粉碎加工,并缓和药性。种子类药材炒后则煎煮时有效成分易于溶出;②炙:改变药性,增强疗效或降低毒副作用,如盐炙杜仲、黄柏;③烫;④煅;⑤煨 (4)水火共制①煮法;②蒸法;③炖法;④氵单法 (5)其他①制霜;②发酵:神曲、建曲、半夏曲;③精制;④药拌 考点四:药性理论 1、四气寒凉药有清热泻火、凉血解毒等功效;温热药有温经散寒、补火助阳等功效。 2、五味(从药物疗效中推导为主,以口尝获得为辅) (1)辛:“能散、能行”,即具有发散、行气、行血的作用。解表药、行气药、活血药多具有辛味。 ★辛能耗气伤阴,不宜用于气虚证或阴虚证。 (2)甘:“能补、能和、能缓”,即具有补益、和中、调和药性、缓急止痛的作用。滋养补虚、调和药性及制止疼痛的药物多具有甘味。 (3)酸:“能收、能涩”,即具有收敛、固涩的作用。固表止汗、敛肺止咳、涩肠止泻、固精缩尿、固崩止带的药物多具有酸味。 (4)苦:“能泄、能燥、能坚”,即具有清泄火热、降泄气逆、通泄大便、燥湿、坚阴(泻火存阴)等作用。清热泻火、下气平喘、降逆止呕、通利大便、清热燥湿、苦温燥湿、泻火存阴的药物多具有苦味。 (5)咸:“能下、能软”,即具有泻下通便、软坚散结、入肾补虚的作用。泻下或润下通便及软化坚硬、消散结块(痰核、瘿瘤、瘰疬、癥瘕痞块)药物多具有咸味。 (6)淡:“能渗、能利”,即具有渗湿利小便的作用。有些利水渗湿药具有淡味。 (7)涩:“与酸味药作用相似”,多用治:虚汗、泄泻、尿频、遗精、滑精、出血等证。 3、升降浮沉 (1)凡味属辛、甘,气属温、热的药物,大都是升浮药;凡味属苦、酸、咸,性属寒、凉的药物,大都是沉降药。 (2)花、叶、皮、枝等质轻的药物,大多为升浮药;种子、果实、矿物、贝壳及质量重者,大都是沉降药。 ★“诸花皆升,旋覆独降;诸子皆降,苍耳独升”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