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中药贴敷对小儿咳嗽有效吗?

中药贴敷对小儿咳嗽有效吗?

中药贴敷对小儿咳嗽有效吗?

在临床过程中,对于小儿群体而言,由于其身体素质总体上相对较为薄弱,

因此极易受到外界因素的影响而出现相关疾病。其中,作为小儿群体常见问题之一,小儿咳嗽往往会导致其气道负担的加剧,若不能及时进行合理治疗,则往往

不利于患儿健康的充分保障。在小儿咳嗽治疗问题上,近年来,随着中医非药物

治疗的不断发展,通过积极做好对于中药贴敷治疗工作的合理开展,有利于进一

步帮助患儿改善临床症状,对于患儿健康的合理维系具有良好的促进意义。在本

文中,大量临床研究数据对中药贴敷对小儿咳嗽的治疗效果进行了分析,现整理

报道如下。

一、小儿咳嗽中药贴敷

(一)中药贴敷的操作方法

在小儿咳嗽治疗过程中,中药贴敷的操作方法如下:首先,应积极做好对于

中药贴敷药膏的制作。在此期间,涉及的药材主要包括白前、麻黄、百部、细辛。医疗人员应先将上述药材研磨成粉末并使用热姜汁与少量蜂蜜进行调和,以便将

相关药材调制成糊状并搓成黄豆粒大小。随后,应将其涂抹于5×5cm的胶布中

央备用。在敷贴穴位选择方面,应选取的穴位包括双侧肺俞、风门、大椎、天突

以及膻中。患儿贴敷方法为4h/次,1次/d,持续贴敷时间为3~5d。

(二)中药贴敷治疗的效果

对于小儿咳嗽而言,通过中药贴敷可以取得一定的治疗效果,有利于减轻患儿的咳嗽问题,对于患儿预后健康的改善具有促进意义。在治疗过程中,主要采用中药对患儿穴位进行贴敷,从而有效实现由表入里与发散走窜的治疗目的。,中药贴敷涉及的膻中穴为人体气息汇聚的穴位,通过对该穴位进行贴敷,有利于实现化痰利窍与理气降逆的目的,对于小儿咳嗽的改善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与此同时,从治疗安全性的角度分析,由于贴敷只在患儿体表进行引导,并不会涉及小儿体内。因此,该疗法的安全性相对较高,有利于实现患儿治疗过程中不良反应与副作用的充分规避。与此同时,相关研究表明,在中药贴敷所使用的药物中,麻黄与细辛等药材具有良好的辛温开窍效果对于人体穴位功能的激发具有良好的促进意义。与此同时,其被证实具有宣肺平喘的作用。在治疗效率方面,大量临床数据显示,中药贴敷治疗小儿咳嗽的有效率在90%以上,基于此,证明了这一中医治疗方法在小儿咳嗽问题的治疗期间具有一定价值。

二、中药贴敷期间患儿的护理要点

在应用中药贴敷疗法对咳嗽患儿进行治疗的过程中,良好的护理干预模式有利于进一步提升治疗效果。在这一问题上,通过对大量数据进行分析,将咳嗽患儿贴敷期间的护理要点分成了贴敷前、贴敷中以及贴敷后等三个阶段。

(一)贴敷前

在应用中药对咳嗽患儿进行贴敷治疗前,应首先与患儿家长进行合理沟通,从而了解患儿是否有中药过敏史,并根据其实际情况对相关中药进行合理搭配。在这一问题上,应确保相关中药膏现配现用,严禁使用放置时间过久的中药膏对

患儿进行贴敷,以便有效实现临床治疗效果的科学保障。与此同时,部分临床数

据显示,患儿皮肤表面的汗液往往不利于中药贴敷稳定性的保障,因此,在对患

儿进行贴敷前,应首先将患儿皮肤表面的汗液进行合理擦拭,确保其皮肤处于干

燥状态。与此同时,应对药物贴敷时长等知识进行说明,从而确保患儿家长在患

儿贴敷到规定时间后及时取下药物。

(二)贴敷中

在贴敷期间,医护人员应引导患儿合理进行休息,避免其进行大幅度运动。

与此同时,应积极确保患儿实现防寒保暖工作的落实,避免受到冷空气的刺激,

以便降低呼吸道感染问题的发生机率。此外,在中药贴敷过程中,医生应做好对

于患儿临床表现的关注并依据其实际情况给予针对性的干预。对此,有研究表明,部分患儿在贴上膏药后可出现灼热、皮痒以及轻微疼痛等表现,其均属于正常现象,若患儿可以承受,则应继续进行中药贴敷。但是,有部分患儿在应用中药贴

敷期间可能出现较为严重的过敏问题,其表现主要包括红疹、水疱以及强烈的瘙

痒感,对于此类患儿,医护人员应及时撕下膏药并使用炉甘石洗剂对贴膏药的皮

肤进行涂抹,从而有效降低感染问题的发生机率。

(三)贴敷后

在中药贴敷工作结束后,医护人员将引导患儿家属及时对患儿饮食结构进行

调整。在饮食选择方面,应以易消化的食材作为首选,同时有效保障患儿饮食的

清淡性。在这里需要特别强调一点,在中药贴敷后的一段时间内,用避免患儿食

用生冷辛辣等刺激性食物与海产品。与此同时,在撕去敷贴后,应合理做好对于

患儿皮肤的充分清洁。然而,在对患儿皮肤进行擦洗的过程中,应适当做好力道

的控制,不可用力揉搓。有研究显示,部分患儿在撕去敷贴后可出现小范围水疱

问题,大量临床实践表明,相关水疱可自行吸收,不必进行特殊干预,但是应注

意避免对水泡部位进行摩擦,从而有效降低破溃问题的发生几率。然而,若患儿

出现的水疱体积相对较大时,则应及时进行消毒处理。此外,对于此类患儿而言,应延长其下次进行中药贴敷的时间。

三、中药贴敷的优缺点

(一)中药贴敷的优点

我国中医理论博大精深,其中,作为重要的分支之一,中药贴敷工作的开展

与落实有利于帮助患者进一步实现对于临床症状的充分改善。对于咳嗽患儿而言,通过合理做好对于中药贴敷疗法的应用,有利于实现其咳嗽情况的合理减轻,对

于患儿预后健康的恢复具有积极作用。

(二)中药贴敷的缺点

中药贴敷的缺点在于相关贴敷膏药相对较为粘稠,基于此,部分小儿往往容

易出现拉拽等问题,从而不利于贴敷工作的顺利进行。与此同时,由于个人的体

质存在差异性,因此,在贴敷期间,部分患儿可出现灼热、皮痒以及轻微疼痛等

问题,若不能及时进行干预,则有可能诱发感染问题,继而对患儿健康造成了一

定的不良影响。

总结一下,首先,我们应该明确一点,那就是中药贴敷对于小儿咳嗽的治疗

是有用的。基于此,在日常治疗过程中,中医工作者在对患有咳嗽问题的小儿进

行治疗时可以使用中药贴敷的方式对其进行治疗。在贴敷期间,为了进一步实现

患儿健康的合理保障,中医工作者应积极做好对于患儿临床表现的观察并在贴敷前、贴敷中以及贴敷后等三个阶段分别给予相应的护理干预。总的来看,不同阶

段患儿的护理要点存在一定的差异性,因此,中医工作者应结合患儿实际情况给

予合理干预,从而进一步实现贴敷效果的优化。

中医外治法治疗小儿咳嗽的研究概况

中医外治法治疗小儿咳嗽的研究概况 小儿咳嗽是儿童常见的疾病之一,发病率较高。相比成人,小儿咳嗽的病因更加复杂,治疗也更加困难。中医外治法是中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外用药物或物理疗法治疗疾病,为小儿咳嗽的治疗提供了一种有效的方法。本文旨在探讨中医外治法治疗小儿咳嗽的 研究概况,从治疗原理、方法、临床应用及研究现状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治疗提 供参考。 一、治疗原理 中医外治法治疗小儿咳嗽的原理是通过外用药物或物理疗法刺激人体局部,达到祛邪 通络、化痰止咳、调和气机的目的,以恢复人体的正常功能状态。根据中医理论,小儿咳 嗽属于肺系疾病,与肺气虚弱、肺热痰盛等病机有关。中医外治法治疗小儿咳嗽的关键在 于刺激肺部经络,调理肺气,疏通气机,祛痰止咳。 二、治疗方法 目前,中医外治法治疗小儿咳嗽的方法主要包括中药外治法和物理疗法两大类。中药 外治法包括药膳、熏洗、贴敷等方法,通过药物的外用来治疗小儿咳嗽。而物理疗法主要 包括拔罐、刮痧、推拿、针灸等方法,通过物理刺激来调理患儿的气血功能,促进病症的 康复。 在中药外治法中,药膳是一种常见的治疗方法。通过制作具有祛湿化痰、滋肺止咳功 效的药膳,可以改善小儿咳嗽患者的体质,增强机体免疫力,从而达到治疗的效果。熏洗 是将药材熏制成熏剂,利用其挥发的药性成分直接作用于人体,达到治疗效果。贴敷则是 将一定药物煎汤,然后贴敷在患儿的背部或胸部,通过经络吸收药物,通达肺脏,达到治 疗作用。 在物理疗法中,拔罐是一种常用的方法。通过在患儿的背部或胸部刺激部位,形成负压,促进局部血液循环,调理气血,达到治疗的目的。刮痧则是利用特制的工具在患儿的 皮肤上进行刮擦,促进气血流通,排除寒湿痰饮。推拿是通过手法按摩患儿的背部、胸部 或腹部,缓解痰气阻滞,舒解肺部症状。针灸则是利用针刺患儿的特定穴位,调理气血, 增强机体的免疫能力。 三、临床应用 中医外治法治疗小儿咳嗽已在临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针对小儿合咳、流涎、嗓音嘶 哑较为严重的情况,通过中药外治法的药膳和熏洗,可以显著改善患儿的症状,提高其生 活质量。对于小儿多痰、喘促、咳嗽频繁的病状,通过物理疗法的拔罐、刮痧和推拿,同 样可以取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减轻患儿的症状,提高其睡眠质量。

常州孟河医派中医师从医46年中药敷贴治小儿感冒

常州孟河医派中医师从医46年中药敷贴治小儿感冒 说到中医,咱们的孟河医派可以说是全国闻名。在此影响之下,常州的中医事业也是蓬勃发展。春节期间,我们《社会写真》特别策划了妙手回春系列报道,邀您一起来探索中医文化,了解中医治病防病以及养生的精髓。今天首先介绍的是擅长治疗呼吸道疾病的中医李胜。 孩子是父母的心头肉,小宝宝有个感冒咳嗽,家长特别揪心。市民张女士最近就因为3岁的女儿生病,找到了新北区薛家恒济医疗门诊部的主任中医师李胜,通过中医来治疗孩子的病症。 “小孩是感冒咳嗽发烧,有三天了,过来这里看,他们说这里中医有新型疗法贴敷的,我就过来看的,小孩挂盐水老哭,有的时候一针还扎不到,我们心疼小孩,就过来看看这个新型疗法。”张女士告诉记者。 李胜根据孩子的上呼吸道症状,选择了中药敷贴。先是把对症的中药调成糊状,经过特殊处理之后再涂抹在普通的膏药上,然后再贴在孩子的颈椎等穴位上。让张女士和家人没想到的是,孩子的症状很快就得到了缓解。 “贴敷贴了一天,今天发烧也不发了,也不怎么咳嗽了,就晚上偶尔有点咳,今天再来复查一下,给李主任看看。”张女士表示。 李胜介绍,中药敷贴主要是根据中医的理论,先区分孩子感冒咳嗽究竟是风寒型的还是风热型的,再通过敷贴对应的穴位,来调和气血阴阳,从而达到治病强身的效果。 “因为它有独特的地方,对小朋友更加好,应该说推广到大人也是可以用的,因为大人的穴位更加敏感,配合得更加好,效果更加明显。”薛家恒济医疗门诊主任中医师李胜介绍说。 李胜1964年毕业于南京中医药大学,今年73岁的他,从医已经有46年时间了。主要擅长呼吸道以及消化道等常见疾病和多发疾病的中医治疗。现在雾霾比较严重,除了老慢支容易发作,感冒咳嗽等呼吸道疾病也处于高发期。中医往往根据每个人的不同情况“量体裁

【贴敷疗法】贴敷疗法在儿科的应用

【贴敷疗法】贴敷疗法在儿科的应用 小 e 说: ⊙作者:王妍炜 ⊙编辑:精诚君 中药穴位贴敷是一种古老的中医外治法,可以治疗咳嗽、支气管哮喘、腹泻、遗尿、反复呼吸道感染等疾病。药物通过穴位渗透皮肤进入经络,导入脏腑,直达患病之处;激发全身的经气,起到沟通表里,调和营卫、宣肺化痰、止咳平喘、健脾益肾、调整阴阳平衡的作用,达到治疗和预防疾病的目的。成年、儿童皆适用。我院儿科成立了外治中心,穴位贴敷疗效很好,现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病例年龄4个月-8岁;治疗外感病35例,腹泻病30例,呼吸系统病45例;病程1天?1年;排除其它器质性、功能性疾病,诊断符合中医标准。 2 治疗方法 2.1 外敷膏药 2.1.1 腹泻 敷脐中,每日一贴,根据年龄不同灵活掌握时间 (1)暖脐散:治疗风寒泻、寒湿泻、脾虚泻等,表现为大便有泡

沫,含奶瓣。 (2)泻痢平:治疗湿热泻如痢疾、秋泻等,表现为大便量多,质稀,有粘条,肛周红肿。 (3)单味或加味外敷可治疗兼症。 2.1.2 咳嗽 以敷膻中为主,必要时加肺俞、天突、定喘等穴进行中药贴敷,每日一贴。 (1)咳喘I号:治疗小儿咳喘属风热者。 (2)咳喘II号:治疗小儿咳喘属风寒者。 (3)定喘膏:治疗小儿咳嗽痰多,哮喘等虚寒或虚实夹杂者。 (4)冬病夏治膏:治疗多种反复发作的病症,如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体虚感冒咳嗽等。 (5)单味或加味外敷,随症调配。 2.1.3 感冒发热 敷囟门、涌泉穴等,每日1贴。 (1)感冒I号:治疗小儿风寒感冒。 (2)感冒II号:治疗小儿风热感冒。 2.2 耳穴贴敷 每次只贴压单个耳朵,双耳交替,贴压1次可停留5-7天,每天自行按压即可。治疗小儿感冒发热、咳喘、反复呼吸道感染、腹泻、耳鸣等。 3 治疗结果 本组外感病35例,有效率为97%;腹泻30例,有效率95%;呼吸系统病45例,有效率96%。

中药贴敷治疗小儿常见病

中药贴敷治疗小儿常见病 临床经常遇到小儿不愿服中药,让家长及医生很苦恼,中药贴敷解决了这个难题,而且取得良好效果。下面介绍几种常见病的贴敷疗法: 中医书友会第977期 作者/毛国安 I导读:毛老师的这节课是小编几个月前预约来的,内容超乎想象的精彩,强烈推荐! 经方也可这样用——从治验案例谈经方贴敷在临床的应用及体会 “灵兰书院”的各位老师,晚上好!先自我介绍一下,我叫毛国安,网名若谷,来自西北古城西安,自己经营着一家中医诊所。根据中医书友会王超老师的安排,今晚由我来和各位老师交流一下学习经方、应用经方的体会。 在进入正式交流之前,我先向大家提问一个问题: 当你面对一个小儿患者,他不愿意服用中药,或者说服用中药即吐,无法进行中药治疗时,你该怎么办?当一个成人患者说煎药没有时间,或者说没有煎药条件时,你该怎么办?我是一个个体中医从业者,每天在门诊都会遇到这个问题。我们是中医人,中药就是我们治疗疾病——还病人以健康的武器。病人不愿服用中药或者无法服用中药,那我们手中的武器,我们的经方、我们的中药,还有用武之地吗?答案是肯定的。因为中医治病的方式方法是多种多样的,即有内治,还有外治。即有内治的煎剂、膏、丹、丸、散等剂型,还有外治的熏蒸、外洗、灌肠、贴敷等方法。 今晚,我就和大家交流一下有关经方贴敷的问题。 中药贴敷疗法历史悠久,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是人们在恶劣的自然环境中为求生存,经过无数代人的经验,逐渐积累而成。至清代已发展为治法多样、理论比较完善的一门学科,吴师机的《理瀹骈文》就是其集大成者。 中药贴敷有简单方便,价廉效验的特点,广受基层群众和患者欢

迎。贴敷所用药方,可用时方、经方,也可用自拟方。但我为什么要单提用经方贴敷呢?因为经方已经过至少1800多年的历史检验,虽药味少,但力专效宏,疗效可靠,我们直接应用就行了。我们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有这样的高起点,我们何乐而不为呢?经方不但内服效果显著,贴敷同样效果很好,有时甚至是很惊人的。下面我通过十个临床案例来说明。 【案例1】发热案 王姓小儿,男,5个月,2016年4月23日下午初诊。 其母诉患儿黎明时发热,上午烦躁不安,哭闹不食。查体温38℃,身热无汗,皮肤干燥,咽部轻度充血,舌苔薄白,诊断为“发热,风寒感冒”。予麻黄散1.0克,姜汁调,贴脐8小时。次日二诊,患儿母夜半去掉药贴时,感觉患儿热退。早晨起床时测患儿体温37.1℃,上午精神好转,自己玩耍,吃奶排便正常。门诊查体温36.6℃,无涕嚔,不咳嗽,咽部轻度充血,苔薄白。予小柴胡散0.6克,细辛0.1克,姜汁调,贴脐后愈。该患儿治疗期间未服用任何中西药,治疗两天,贴敷两次而愈。 按:初诊时因发热无汗,苔薄白而诊断为风寒表证,用麻黄汤贴敷;二诊时热退表解,但仍有轻度咽充血,再予小柴胡散和解半表半里之余邪而效。 小儿病的病理特点是易虚易实、易寒易热、易轻易重,变化迅速。贴敷是每天一次,根据病情变化调整处方,能恰当、迅速地应对小儿病情的变化,这是贴敷有别于其它治疗方法的一大特点。 【案例2】腹泻案 张某,男,1岁8个月,2016年4月24日初诊。 主诉:发热腹泻3天。发热第一天上午就在县妇幼保健院就诊,予口服药回家,至下午发热腹泻加重,再次在妇保院就诊,开始输液。但输液3天发热不退,腹泻不止,经别人介绍来我门诊。查患儿精神尚可,体温38℃,咽部充血,心肺无异常,身热腹软,肛周红,诊断为“发热,协热利”,予葛根芩连散解表清里,方用葛根0.4克,黄芩0.2克,黄连0.2克,甘草0.1克,水蔓青液调,贴脐;再以小柴胡散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