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蜀道难教学实录及反思

蜀道难教学实录及反思

蜀道难教学实录及反思
蜀道难教学实录及反思

在岗实践作业教学设计和课例研修心得

一、基本信息

(1)、学科:高中语文

(2)、教材版本:新人教版

(3)、年级:高二

(4)、课题:《蜀道难》

(5)、课时:第一课时

二、具体内容

《蜀道难》教学实录及反思

教学目标:

⑴、通过感知、理解,体会本诗的意境及李白飘逸豪放的艺术格。

⑵、掌握一定的诗歌鉴赏技巧。

教学重点:

感性地感受本诗艺术风格的同时能够理性地分析鉴赏。

教学过程:

一、导入并出示目标:

1、(幻灯片展示游戏“仙剑奇侠传”的场景图片三张片)

这些场景美妙又惊险绝异,它们的设计灵感直接来源于千年前那位在西域到长安之间刮起了一股诗歌旋风的诗人李白,他的《蜀道难》。说起李白,我们已经对他熟悉得像是老朋友一样了,可是他又能时刻带给我们惊异和叹服。我自己有限的阅读量可以得到一条定律,那就是,我们离李白越近就越需要仰望。他写落自九天的瀑布,写奔腾咆哮的黄河,又写崎岖险阻的蜀道。沈德潜说他不是人,是仙,上穷碧落下黄泉,天马行空,意兴遄飞。杜甫说李白“笔落惊风雨,

诗成泣鬼神”,这是赞叹,也是唐诗艺术巅峰上一位巨星对另一位巨星在诗风上做出的标准诠释,那就是浪漫主义色彩浓厚的“豪放飘逸”。

2、咱们这节课学习的目标就是(幻灯片展示学习目标):

⑴、通过感知、理解,体会本诗的意境及李白飘逸豪放的艺术风格。

⑵、掌握一定的诗歌鉴赏技巧。

对于第二个目标需作如下解释:任何艺术形式都需要一定的表达技法。诗人在创作诗歌的过程中也会自觉不自觉地运用到各种艺术手法(幻灯片展示诗歌常用艺术手法)。我们不仅要读诗爱诗还要学会欣赏诗,来看一看李白在蜀道难中所调动的写作技巧,提高鉴赏诗歌时运用“术语”的能力。

二、教师示范配乐诵读。

提示:老师示范朗诵的时候,请同学们注意感受诗中蕴蓄的意境。

三、赏析课文:

1、师生共同研读课文第一段:

(幻灯片展示:蜀山难行难在何处呢?请从第一段中找出你认为

..........

李白写蜀山难行最精彩的一句

....。).............,并分析运用了哪种艺术手法

⑴赏析提示:

①“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李白诗歌是以豪放飘逸见长,读这首诗的时候就要读出气势,拿出“厚颜无耻”的精神,不要不好意思,真正投入进去才能领略其中

的神髓。比如第一句,“噫吁嚱”,《宋景文笔记》里记载:蜀人见物惊异辄曰噫吁嚱。这是个惊叹词,译成济源话就是:“哎呀呀,老高高!”诗人抬头仰望蜀山,情难自禁,脱口而出:“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在那个没有飞机的年代里,用登天来比喻做事之难恐怕是最贴切不过的了。那么读这两句的时候需要读出无限的惊叹之情,把语气词的长间拖出来,并且将音调定位在全诗的顶峰。

一生范读。

明确:这一句用到的艺术手法有:夸张、比喻、直抒胸臆。

②“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嵋巅。”

惟有鸟能飞过的空中狭道,险要而隐蔽,人烟绝迹,形象且生动。夸张。

③“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黄鹤善飞却为之垂翼而不得过,猿猱善攀却为之敛容而欲度犯愁。更何况无翅无翼又直立行走的人呢?这是衬托的手法,以黄鹤与猿猱的无奈来衬托人的无奈、蜀道的难行。李白诗中运用这种手法的典型例子还有很多,例如:“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④“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

这是在说山路曲折。精彩的应该是百步九折这四个字,一步三转惊险无比。川蜀湘西有一种走尸的习俗,就是湘西人在四川打工时客死异乡,家乡的亲人想让他魂归故里,就掏钱请来巫师施以法术使尸体站立起来走回家中,当然死人是不会自己走路的,真实情况是巫师将尸体肢解之后自己用双腿把它背回家中。促使走尸这种习俗产生的

一个直接原因就是百步九折的蜀道太过难行,根本无法用正常的运输手段将亲人的遗体从蜀地运出去。

⑤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山高到何种程度呢,竟然太阳都要绕道而行,这是明显的夸张。中国神话集子《淮南子》中有记载说“日乘车,驾以六龙,羲和御之,日至此而薄于虞渊,羲和至此而回六螭。”太阳神到了高望山都得绕行可见山之高峻难攀。这里除夸张之外,诗人还借用神话传说,并且溶入了自己的想像,充满神秘的浪漫主义气息。类似的引用神话故事入诗在本诗中还有典型的一句。“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⑥“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李白有诗云:“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这里声未来而人已到,星星伸手可及而且像是树上的叶子一样从我们的肩前衣角滑过,这种静谧深险的境界也只有在动漫里可以看到了,此境此情,我们也只好无可奈何地长叹一声了,以手抚膺坐长叹!唉!

⑵总结:写壮士美女,写黄鹤猿猱,写扪参历井都是为了一个字“难”,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这句话一共出现了三次,是李白借鉴诗经中一唱三叹的手法,达到回环往复的效果。这第一叹,是在叹蜀山之高。

⑶诵读指导:

一生试读,一生点评,一生再读。

同学们共同反复揣摩后明确诵读要点:第一句感叹,应该像是贝多芬的命运交响乐一样,当当-当-当――,用高音把基调定下来,

之后到天梯石栈相钩连是记叙蜀道来历,最好用叙述的语调,稍微平缓一点。剩下部分则要写山的高峻,应该语调雄浑激昂,注意最后两句为表现人们的无可奈叹抚胸长叹,要把音调拖长一点。

集体诵读一段。

2、师生共同研读课文第二段:

(幻灯片展示:一叹山之高,那么这一段又写了蜀山的什么特点呢?又用到了哪些艺术手法?)

⑴学生自由诵读

⑵赏析及诵读提示

①关于“悲鸟”

“远道之人”指“问君西游何时”中西游之友。这样首尾一点第一段就有了落脚点,原来诗人并不是故作惊人之语,而是为了劝戒朋友蜀道之难且勿匆忙出行。为了说服朋友,李白又举了当时山中的环境为例,探论“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中的“悲”能不能换成“飞”字。

学生讨论。

明确:不能,因为悲能显示出鸟的感情。蜀山险峻,鸟儿都感觉害怕,雌雄相依,不敢失伴。

②关于“子规”

子规又叫杜鹃,杜鹃啼血,望帝春心托杜鹃。蜀王望帝,国破身死之后化为杜鹃夜夜悲啼。李白有诗云:“杨花落尽子规啼,闻到龙

标过五溪,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阵阵子规悲鸣,离别之恨飘零之感深入骨髓。

③诵读指导:这悲鸟、古木、子规、空山都是为了渲染烘托出当时环境的空寂荒凉,从而衬托出人们行走其间的毛骨悚然、凄清孤单,这里运用了以景抒情、寓情于景的手法,寄寓惊叹恐怖之情,所以诗人长叹: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吓得脸都变颜色了。这是二叹,叹山之险。这几句读的时候应该读得低沉而幽远,有孤身千里的感觉。

齐读第二段前五句。

④为了进一步证实山的险峻,诗人接下来连用了四个整齐的七言句。请位同学给大家读一读,同学们找一找其中的意象。注意读的时候要读出气势。

一生读。

明确:连峰、枯松、绝壁、飞湍、冰崖、转石之外,还有“万壑雷”。大家想象一下,高峰刺破苍穹,枯松倒挂在绝壁,碎石从山崖滚滚而下,伴着飞湍瀑流的哗哗流水声,滚入山谷,轰然作响。这里画面音响听觉视觉交叠运用,构成一幅充满了动感与活力的宏大场景,依靠凡人的想象力是很能完成的。这和李白所处的时代有着紧密的联系,盛唐的时代精神,盛唐一代文人身上的狂傲不羁、率性而为成了李白的一个很好注解。

大家齐读一遍。

3、学生自主学习第三段

提示:因为山势险要,所以驻守的将领如果不是自己的亲信那么就很容易发生叛乱。即诗中所说的“狼与豺”。这些叛乱之人倚仗险势,为非作歹,磨牙吮血,杀人如麻,使得过往行人随时有丧身虎口蛇腹的危险,朝避猛虎夕避长蛇。这里虎和蛇的出没并不是有一定的时间,而是互文手活的运用。在这样常长战乱的所在安居是一件很有挑战性的事情,所以诗人又第三次感叹: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这是在叹战祸之烈。

四、拓展与延伸

诗人一唱三叹,叹蜀道之难行,除了劝谏友人之外,大家想想还有没有其的深意和弦外之音?

学生讨论后明确:

第一种:警告当时的统治者,谨防外族的进攻。

初唐以来就有南蛮等少数民族与蜀地将领勾结判乱,李白写此诗不久就发生安史之乱也是一个有力的佐证。

第二种:人生之难,仕途之难。

诗人写此诗时身在长安。他向往仕进渴望建功立业,可是面对纵情声色的唐玄宗,他明白自己只不过是个御用文人而已,并且预想到了潜伏着的社会危机,深感实现理想的艰难。所以说仕途难,人生难,难于上青天。姚合的这首《送李余及第归蜀》说“李白蜀道难,羞为无成归。子今称意行,所历安觉危。”是对此观点的有力补充。(幻灯片展示:《送李余及第归蜀》“李白蜀道难,羞为无成归。子今称意行,所历安觉危。”)

不管是为劝谏友人,还是婉曲地感叹世态人生,李白的《蜀道难》做为他的首席代表作,在艺术上确实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幻灯片展示:欧阳修云:太白之精下人间,李白高歌蜀道难。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李白落笔生云烟。)

五、结语:

(幻灯片展示图片)

李白用他无以伦比的天才智慧,用他的无穷想象挥洒,给我们开启了一扇通往天外世界的窗户。感谢李白穿越千年给我们带来的这幅魄丽画卷,感谢李白能让我们在千年之后在这节课上一起学习探讨这样一种伟大的神奇之美!同学们再见!

教案设计思路暨反思

一|、勇敢舍弃才能得到更多

从对高中教材的解读来说,李白作品无论在思想还是在艺术方面无疑具有典范性。在讲这节课之前我曾设想将作品的艺术风格与李白的身世经历相结合,进而从情感层面对诗作作出解读。

但是,在翻阅各种资料并对文本有了更深入透彻的理解之后,我决定忍痛割爱,舍弃更多的情感分析,而是围绕“难”字,以赏析诗歌艺术特色并进行鉴赏训练为主,这样就使目标更为集中。

为了做好铺垫,我把教材安排的《将进酒》放在《蜀道难》之前讲,使得学生在第四部分“拓展与延伸”环节中的讨论与思考水到渠成,自然顺利。

二、倾心投入带动整个课堂

本单元学习提示反复强调诗歌教学要反复诵读。具体到这一首诗来说,相对较为抽象难懂,所以我就用一个早读时间让学生预习,通过交流与检查发现这种充分预习是很必要的。在正式上课时,我较为注重教师自己的朗诵示范作用。在《悲壮的大提琴》的沉郁又昂扬的旋律中,我全身心地投入到蜀地那卓绝的险与美之中,面对着同学们朗诵完这首诗后,我的眼睛几乎湿润,竟忘了这是一节有很多位老师听课的公开课。这种投入也感染了学生们,他们给我最热烈的掌声,并将这种氛围一直延续到下课铃声响起。

三、交流探讨衍生无限生机

在讲课之前,我翻阅了大量的资料,唯恐学生不能领悟理解,所以第一遍写的教案预设性过多而生成性太少。然而早读时学生读书的热情给了我尝试的勇气与信心,所以我决定把设计好的整体思路拆散成零散部件,让学生自己去组合。正式上课时学生的创造力与潜能令我惊异,他们不仅很好地悟出了朗读的技巧,而且联想到了李白的《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联想到了李白的行藏经历与理想追求,大大丰富了课堂构成,使预设的课堂焕发出意料之外的无限生机,这是我的意外收获,也是今后努力的方向。

课例研修心得

教学质量的提高,关键是教师。只有教师的水平提高了,课上得生动了,才能真正的吸引住学生的眼球,才能真正落实素质教育。因此教师积极参加专业培训学习是很有必要的,只有这样才能提升自身的理论和教研水平。这次的国培,正是教师提高的好时机。通过这次培训,我充分体验到了网络交互式学习与交流的便捷,在网上看视频,研读优秀著作与论文,积极与学员们交流讨论,在线提问、发表评论。通过这次专业化的学习,我受益匪浅,可以说是一次心灵成长的历练。特别是通过课例研修在岗实践的学习,更是帮助巨大。

通过学习,我知道了什么是课例研修。课例研修是一个教师团队围绕一个主题,通过课堂教学,采用课堂研究的方法与技术手段,持续学习与持续实践的研修过程。课例研修强调的是团体的互助和合作,增长知识和能力,凝聚集体的精华和智慧,以获得分享的快乐和幸福。以学生中目前欠缺的东西或教学中的重点训练内容等为主题,抓住一个本学段、本学期或细节化的点放在教学内容中来进行训练。通过此次的培训使老师们更加专业化,有理论的支撑也有行动的实践,对于促进老师的职业成长非常有帮助。还记得这样的一句话:教师什么时候能和医生一样那么专业,就不是随便可找人替代的职业了。我想课例研修是教师通往专业的必经之路。

通过学习,我知道了课例研修的意义。“课例研修”是一种重要的行动研究方法,通过课堂教学,采用课堂研究的方法与技术手段,进行持续学习与持续实践。我逐渐认识到:课例研修作为教师专业化成长的一种研究形式,她的价值并不是让我们去探寻普遍规律的教育认识,而是在此过程中生成的教育智慧,让我们的教学更加优化。而且,她让我们慢慢养成一些研究型教师的专业素养:悉心观察、善于学习、勇于实践、勤于反思。“课例研修”尽管现在做起来在时间和精力方面要付出地多一些,但长远来看,这是这样的打磨,才可以让我们在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路上越走越远,越走越宽广。

通过学习,我知道了课例研修的目标。课例研修旨在提高教师课堂教学质量,以改进和提高教师实际教育教学工作为首要目标。这种研修活动最终不是追求理论上的产出,而在于教师实践本身的改进。这种改进没有终结的目标,因此,这种研修通过螺旋往复的过程来追求教育实践的不断完善。这种研修的过程是教师在行动中学习提高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观察与反

思,通过与其他教师和专业研究人员的对话与交流,不断地对自我和自我实践加深理解,并在理解的基础上提高自己。

通过学习,我知道了课例研修的一般程序是:

(1)、问题——发现自己教学中的一个问题。可能是一种个性问题,不具代表性的,也可能是一种共性问题。

(2)、设计——设想一个解决的办法,设计一个新的教学方案,写一个新教案。

(3)、行动——在教学中实施这个办法,根据设计的新方案进行研讨。(上研讨课)

(4)、反思——收集教学反应、调查教学实际效果。

(5)、评议、研讨、进行评估(分析成败的原因)

(6)、发现新问题,进行新一轮行动研究。

蜀道难_行知中学公开课一等奖_配套教案

蜀道难 【教学目标】 1.基础知识目标:理解诗歌的艺术手法,如意境、声韵等 2.能力培养目标:通过诵读品评赏鉴,体会想象、夸张的艺术特色 3.情感培养目标:让学生走近激情、浪漫、诗性和放达 【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教学重点: 1、从学习诗歌的朗诵入手,领会诗歌循环往复逐层深化的情感节奏和豪迈飘逸的气势 2、借助于“剥皮抽筋”法,探究本诗情感主旨 3、本诗语言及艺术手法鉴赏,体会李白豪迈飘逸浪漫诗风的形成 二、教学难点: 1、鉴赏李白激昂俊逸的诗风. 2、探究本课的情感主旨 【教学方法】 1、朗读法 2、点拨法 3、自主学习,小组合作 4、多媒体影音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天地是怎么形成的?(盘古开天辟地)可是在我们西南部有一个传说,天是男神造的,地是女神造的,因为女神太勤快,把地造得太大,没法和天合起来,于是她便把地折叠起来,形成了高山、低谷,这样天地就吻合了也许是西南部的崇山峻岭给了人们灵感,让他们创造了这个神话,也许是西南的山山水水给了我们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以灵感,让他创作了诗歌《蜀道难》(PPT展示)

说起《蜀道难》唐代的诗评家殷番评价这首诗是“奇之又奇,自骚人以还,鲜有此体调也”究竟这首诗奇在何处,今天,我们就通过诵读和鉴赏共同感受诗歌的奇特之处 二、诵读感知风格之奇(PPT展示) 1[活动] 下面先请大家听一遍老师诵读,听的时候注意感受诗歌风格 2[活动] 生诵读 3[提问] 通过通过诵读和听读感受这首诗歌又怎样的风格? [明确] 雄浑、豪放 4 [活动]诵读诗歌主旋律再次感悟雄浑豪放的风格(PPT展示) 5 [提问] 主旋律是那几句话?在诗中出现了几次? [明确] 噫吁嚱(xī),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zī)嗟 6 [活动]指导诵读,感受诗风 乐府诗大多具有咏叹的意味这首诗言蜀道之险,有“风人之义”,咏叹的意味尤浓,诵读时必须把握这个基调,才能再现诗中的意境下面试分层加以解说: ①“噫吁……难于上青天” 这两句统摄全诗,奠定了诗的咏叹基调,感情是豪放的,要读得很有声势全用散文化的句子,表明这是诗人在仰望蜀道时情不自已,脱口而出,也显示了感叹的强烈“噫吁”是惊异之辞“危”“高”,一义重出,极言蜀道高峻“乎”“哉”,皆可有延长音“蜀道之难”,可读得平缓,略作停顿后,再用升调读“难于上青天”五字,如此则全诗主旨自明 ②“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 蜀道能使红润的脸色枯萎,应读出害怕的感情,声音也应该越来越低沉 ③“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这是全诗的结束语主旨句第三次出现,要读得缓慢些,有深沉的慨叹意“侧身西望”后稍作停顿,再用渐慢渐弱的声调读“长咨嗟”三字,若有余音,以发人深思 [小结] 通过对主旋律的诵读,诗歌一唱三叹的风格就体现出来了

全国教学公开课《蜀道难》教学设计

全国教学公开课《蜀道难》教学设计 全国教学公开课《蜀道难》教学设计 《蜀道难》是中国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代表作品。全诗二百九十四字,以山川之险言蜀道之难,给人以回肠荡气之感,充分显示了诗人的浪漫气质和热爱祖国河山的感情。 全国教学公开课《蜀道难》教学设计 一、导入 余光中先生曾经写过一首诗,其中有这么几句,请大家一起朗读一下。 多媒体课件展示:(余光中《寻李白》片段) 酒入豪肠,七分酿成了月光 余下的三分啸成剑气 秀口一吐就半个盛唐 [提问]写的是哪位诗人? [明确]李白。这首诗就叫《寻李白》。 [提问]我们学过很多李白的诗歌,你对李白诗歌印象最深的一点是什么?请几位同学来谈。 [参考]①李白属于浪漫主义诗人,他的诗中夸张成分非常多。给人感觉非常豪放,他说的东西看了以后让人过目不忘。 ②李白的诗中洋溢着飘逸豪放的感情,他的诗向来直抒胸臆,狂放不羁,非常奔放,倾斜着浪漫主义的激情。李白的有些诗歌在我们

读来虽然不能理解它的真正含义,但李白诗歌的字里行间都充满了自己的浪漫主义激情。我们欣赏李白诗歌也要带着这种感情去欣赏。 ③李白主要是豪放,利用大量奇特的想象写他的诗,我们读起来会很生动、具体,印象特别深刻。 [小结]豪放、夸张、丰富的想象,这些都是李白诗歌浪漫主义风格的最具体的表现。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李白的一首《蜀道难》。再次感受一下李白浪漫主义诗歌风格的艺术魅力。 二、整体感知 多媒体课件展示:《蜀道难》封面。 1.[活动]下面先请大家听一遍课文录音,听的时候注意字词的读音。另外,把你预习过程当中遇到的不能理解的字词划下来。 [提问]朗读非常的精彩,听完以后,你们有什么感觉,最大的感受是什么?感到非常的恐惧、害怕,甚至毛骨悚然。 [活动]我们先看字词,你们在预习的过程当中还有哪些问题?可以提问。 [参考]“扪身历井仰胁息”。解释为“屏住呼吸”,为什么解释为“屏住呼吸” [明确]作者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要向友人说明蜀道是很艰险的、路途是险峻的。人们在这种状况下会产生恐惧的心理,所以作者说要屏住呼吸。屏住呼吸和路途的险峻有关系,是害怕。 “乒崖转石万壑雷”的“乒”字:发出很响的声音。

《蜀道难》教学设计与反思

教学设计与反思 课题:《蜀道难》 科目:语文教学对象:高一学生课时:三课时提供者:单位:南华一中 一、教学内容分析 本课属于人教版必修四第二单元诗歌部分,学习的主要内容是李白诗歌的特点。意象以及艺术特色,可以让学生了解到李白浪漫主义的特点。让学生学会想象。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李白的生平、代表作以及其风格的特点;理解诗的内容,把握诗歌 的意象及其作者的思想情感;学习诗歌的表达技巧,提高鉴赏能力。 2.过程与方法:先了解作者生平及写作背景疏通字词的意义,熟读、诵读、品味语言、 鉴赏分析诗歌,探究诗的意境、表达技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反复吟诵,结合诗歌内容理清诗歌的结构层次,理解诗意,体会 诗人在文中所表达的思想情感。 三、学习者特征分析 对于李白的诗歌学生之前已经接触过一些,对诗歌有所了解,但是像《蜀道难》这样的诗歌还是第一次接触,不仅要解决诗歌的知识,同时还要解决文言文基础知识,我们的学生基础较差,课前充分的预习是十分重要的。学生阅读量小,理解能力比较差,老师设计的问题要由易到难,并且要注重引导。采用的教学方法主要是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朗读背诵、教师点评。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基本理念就是结合新课程标准的“审美能力”“运用能力”“探究能力”来进行教学设计,主要策略就是“三探三疑”学生自主学习,合作答疑,教师总结答疑。 五、教学重点及难点 教学重点: 理解诗的内容,探究诗歌的表达技巧。 教学难点: 揣摩理解诗人的思想感情、鉴赏和分析诗歌的艺术特色。 六、教学过程(这一部分是该教学设计方案的关键所在,在这一部分,要说明教学的环节及所需的资源支持、具体的活动及其设计意图以及那些需要特别说明的教师引导语) 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1、以已经学过的诗歌导入结合预习案预习学生自主学习

精品教案:《蜀道难》公开课优秀教案

蜀道难 李白 【教学目标】 1.基础知识目标:理解诗歌的艺术手法,如意境、声韵等 2.能力培养目标:通过诵读品评赏鉴,体会想象、夸张的艺术特色 3.情感培养目标:让学生走近激情、浪漫、诗性和放达 【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教学重点: 1、从学习诗歌的朗诵入手,领会诗歌循环往复逐层深化的情感节奏和豪迈飘逸的气势 2、借助于“剥皮抽筋”法,探究本诗情感主旨 3、本诗语言及艺术手法鉴赏,体会李白豪迈飘逸浪漫诗风的形成 二、教学难点: 1、鉴赏李白激昂俊逸的诗风. 2、探究本课的情感主旨 【教学方法】 1、朗读法 2、点拨法 3、自主学习,小组合作 4、多媒体影音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天地是怎么形成的?(盘古开天辟地)可是在我们西南部有一个传说,天是男神造的,地是女神造的,因为女神太勤快,把地造得太大,没法和天合起来,于是她便把地折叠起来,形成了高山、低谷,这样天地就吻合了也许是西南部的

崇山峻岭给了人们灵感,让他们创造了这个神话,也许是西南的山山水水给了我们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以灵感,让他创作了诗歌《蜀道难》(PPT展示) 说起《蜀道难》唐代的诗评家殷番评价这首诗是“奇之又奇,自骚人以还,鲜有此体调也”究竟这首诗奇在何处,今天,我们就通过诵读和鉴赏共同感受诗歌的奇特之处 二、诵读感知风格之奇(PPT展示) 1[活动] 下面先请大家听一遍老师诵读,听的时候注意感受诗歌风格 2[活动] 生诵读 3[提问] 通过通过诵读和听读感受这首诗歌又怎样的风格? [明确] 雄浑、豪放 4 [活动]诵读诗歌主旋律再次感悟雄浑豪放的风格(PPT展示) 5 [提问] 主旋律是那几句话?在诗中出现了几次? [明确] 噫吁嚱(xī),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zī)嗟 6 [活动]指导诵读,感受诗风 乐府诗大多具有咏叹的意味这首诗言蜀道之险,有“风人之义”,咏叹的意味尤浓,诵读时必须把握这个基调,才能再现诗中的意境下面试分层加以解说: ①“噫吁……难于上青天” 这两句统摄全诗,奠定了诗的咏叹基调,感情是豪放的,要读得很有声势全用散文化的句子,表明这是诗人在仰望蜀道时情不自已,脱口而出,也显示了感叹的强烈“噫吁”是惊异之辞“危”“高”,一义重出,极言蜀道高峻“乎”“哉”,皆可有延长音“蜀道之难”,可读得平缓,略作停顿后,再用升调读“难于上青天”五字,如此则全诗主旨自明 ②“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 蜀道能使红润的脸色枯萎,应读出害怕的感情,声音也应该越来越低沉 ③“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高中语文《蜀道难》课堂实录

《蜀道难》课堂实录 (暑期补课,战高温,迎酷暑,意气奋发,斗志昂扬。打倒一切拦路虎,从胜利走向胜利。早自修已充分预习了《蜀道难》,基本能熟读成诵,本人有信心一节课解决战斗。) 师:20世纪美国旅行家泰鲁。保罗在《游历中国》一书中断言:“有昆仑山脉在,铁路就永远到不了拉萨。”公元2006年7月3日22时20分,随着一声汽笛声长鸣,钢铁巨龙穿过昆仑山,翻越唐古拉,骄傲地腾越在世界屋脊之上,青藏线的贯通,让对中国人持怀疑论的洋大人们收回了他们的成见,如果历史真的有轮回,还有一位具有诗坛统治力的大人物也会大跌眼镜。Who?(生笑) 生(齐答):李白。 师:怎么都知道? 生1:李白写过《署道难》,其实青藏线才是难上加难。 师:你是这样认为的吗? 生1:可能在唐朝,生产力比较低,进入四川比现在进入西藏还难。 师:你很有政治辨证思想。这种想法李白是通过怎样的诗句来表达的? 生(齐答):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师:谁上过青天(生笑)就这一句? 生(齐答):出现了三次。也差不多嘛。 师:是差不多,我们品味品味诗仙要表达情感是一样的吗?我们不妨把这三句来念一念。(生笑着念)《蜀道难》是李白最富浪漫主义色彩的首席代表作,从内容看,此诗应是天宝初年,诗人在长安为送别友人入蜀而作的。李白是感情极其丰富的男人,诗人天性就是漂泊,一看到月亮,就──

生(齐答):窗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师:朋友要离开时,诗仙也动了人间真情,送出一句:孤帆远影碧空尽── 生(齐答):唯见长江天际流。 师:好。友人的白帆消失了,李白还在远望。一腔友情,随一片白帆远去;无限神往,与一江春水合流。真可谓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今天,离别的钟声又敲响了,诗仙又要送别友人,这次目的地是四川,太白作《蜀道难》送之,意欲何为? 生2:想表达离别之痛。 生3:我想是对友人的祝福。 生4:可能是不向让朋友走,走了会伤心,会孤单。 师:同学们,你们的意思归纳起来就是两种,一是嘱咐和祝福。二是劝阻和挽留。到底哪一种更帖切呢?或者说还有第三者?(生笑)我们不妨从文本如手,抽筋剥皮的学习(生笑)大声的厚颜无耻的朗读《蜀道难》,体会“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的浪漫主义杰作。 (生读。) 师:我想李白听了我们的朗读后,定会有知音之感(生笑)谁第一个说一说诗歌中有震撼力的诗句,就好比大地深处熔岩喷涌而出的感觉。 生5: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生笑)。 师:为何笑? 生(部分):太平常了,简单。 师:其实,开头一句难于上青天说简单也不简单。大家发现了吗?此句前面还有七个特殊的字? 生(齐答):噫吁戏!危乎高哉!

《蜀道难》优秀教案

《蜀道难》教案 教学目标: 1.反复诵读,把握这首诗参差错落的语言特点,在吟咏中体会蜀道的雄奇壮丽、高峻 险要,感受诗的声韵美。 2.品味蜀道之“难”的典型意象,体会诗人豪放飘逸的诗风,感受诗的意境美。 3.鉴赏诗人状“难”之法,体悟诗人赞叹、惊惧、忧虑之情,感受诗的情感美。 教学重点:立足于“读”,品味诗的意象、语言、艺术风格。 教学难点:调动想象力及感悟力,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间:二课时 第一课时 一、引入蜀道:复习旧知,激发兴趣 1、竞赛背诵李白诗句 2、“诗仙”由来 李白初到长安,贺知章往访,看到了李白写的《蜀道难》,他看完了之后,大叹一声:“李白不是人,你是仙人被贬谪到人世上了啊!”此后,李白就被后人尊称为“诗仙”。 3、李白简介 二、倾听蜀道:初读感知,疏通文意 (一)初读 《蜀道难》气象雄奇奔放,感情激越跌宕,兴寄遥深,“非高声朗诵不能得其雄伟之概,非密咏恬吟则不能探其深远之趣”(曾国藩语),让我们在诵读中感知诗情,参悟画意。 1、读准字音。 噫吁嚱(yī xū xī)鱼凫(yú fú)秦塞(sài) 石栈(zhàn)猿猱(náo)扪(mén)参(shēn)历井 抚膺(yīng)巉(chán)岩飞湍(tuān)喧豗(huī) 砯(pīng)崖万壑(hè)峥嵘(zhēngróng)崔嵬(cuīwéi)吮(shǔn)血咨嗟(zījiē) 2、指名朗读。其他学生听读,注意字音、节奏是否准确。 3、示范朗读。(播放课文朗读录音或教师范读。)要求学生特别注意读准节奏、语气,可 轻声跟读。

读前指导示例: (1)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噫吁嚱”是复合叹词, 须一气读出,中间不得停顿。“危乎高哉”亦当一气读,“乎”有延长音。“之”“于” 皆当轻读。) (2)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表示极短的停顿。“有”有余音。“之”轻读。) (3)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也”后声断气不断。“∥”表较长停顿。) (4)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而”轻读。) 4、齐读课文。 (二)释义 第一段: 1.噫吁戏,危乎高哉(高) 2.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比) 3.西当太白有鸟道(挡) 4.然后天梯石栈方钩连(沟通相连) 5.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使动用法,使……回转) 6.猿猱欲度愁攀援 (越过) 7.青泥何盘盘 (多么) 第二段: 1.但见悲鸟号古木 (只) 2.雄飞雌从绕林间 (跟随) 3.使人听此凋朱颜 (使动用法,使……凋谢) 4.连峰去天不盈尺 (离) (满) 5.枯松倒挂倚绝壁 (靠) 6.飞湍瀑流争喧豗 (急流) 7.砯崖转石万壑雷 (拟声词) 第三段: 1.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人) (挡,把守) 2.所守或匪亲 (同“非”) 3.朝避猛虎,夕避长蛇 (互文见义)

语文教学设计与反思

《语文教学设计与反思》 1、设身处地、展开想像,于不知不觉中进入文本对话与交流,感受积累文本的语言; 2、创设情境、积极体验,于投入地朗读中感受小露珠乐观无私的品格,体味着对生命的感悟。 基本理念: 以童真引动,设身处地,展开想像;以童趣引导,和谐共生,感悟意境,于不知不觉中进入文本,积极的引导学生与文本、情境、思想对话,引发情感的共鸣和思维的共振,体现文本内涵理解的无痕;在朗读指导上引导学生带着生活的体验去读书、去感悟,不作生硬朗读指导,体现朗读指导的无痕;在词语的教学上注重体味、感受,以反复的呈现、使用中学习和掌握,体现教学的无痕,从而在潜移默化中感受文本和积累语言,培养学生语言的灵性,绽放语文的无穷魅力。 学习过程: 一、激情引读感知文本 1、同学们,老师带来了昨天认识的伙伴——出示课件:露珠和小露珠。有什么不一样?(引导体验小露珠的可爱)亲切地和它打招呼吧!(读题)让我们一起走近小露珠吧。打开课文,自由地读课文,看看哪个小朋友把小露珠读得最投入,读得最生动。(生自由读文) 2、同学们读得多投入啊!读了课文,你觉得这是一些怎样的小露珠啊?(美丽、可爱、黄豆大的、闪亮、珍珠一样、圆润、透亮……)学生书写四个最满意的词。 二、设身处地进入文本 1、过渡(结合课件):夜幕降临了,小露珠出现在草叶上、花朵上、禾苗上了。露珠就这样爬呀,滚呀,越来越大,越来越亮,到黎明的时候,已经有黄豆粒那么大了。 2、一度感受:这时候,小露珠遇到了哪些小动物啊?(小青蛙、小蟋蟀、小蝴蝶)小动物们是怎样向小露珠打招呼的?(指导读好三句话)我现在就是一颗小露珠,哪个小动物主动和我打招呼。 “早哇,像钻石那么闪亮的小露珠。” “早哇,像水晶那么透亮的小露珠。” “早哇,像珍珠那么圆润的小露珠。” 3、二度感受:这三个小动物在夸小露珠的什么呀?板书:闪亮、透亮、圆润 4、三度感受:还有哪些小动物和小露珠打招呼了?有创意地按句式说话。(拓展:小蚂蚁、小兔子、小麻雀、蚯蚓……)所有的小动物都喜欢小露珠,这是为什么? 三、感性复现深入文本

李白《蜀道难》的教学设计

李白《蜀道难》的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一、理清思路,熟读成诵,了解诗歌的主旨、寓意。 二、学习作品描写蜀道雄奇险峻的手法,用心感受诗歌的意境美和声韵美。 三、赏析诗歌的艺术特色,仔细品味李白作品中奔放的感情、丰富的想像、新奇的夸张和生动的语言。 教学设想 李白的诗歌以他想像的丰富奇特,风格的雄健奔放,色调的瑰玮绚丽,语言的清新自然著称于世。“言出天地外,思出鬼神表”(皮日休)是对李白诗歌最准确的概括。学习《蜀道难》这首诗要引导学生认真疏导文句、熟读成诵,把握文章结构、章法,了解其主旨、寓意,从而深刻体会李白诗歌的特点,提高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以加深学生对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的认识。 课时安排 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解题,疏通文句,为赏析诗歌打好基础。 教学内容和步骤 一、导语。 在我国的盛唐时期上,曾经出现过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人们尊称为“诗仙”。他是谁?(明确:李白)李白在文学上取得了后人难以企及的成就!“诗圣”杜甫对他极为倾服,称他的诗“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今天我们再学习一首李白的代表作品《蜀道难》。 二、解题。 《蜀道难》是乐府《相和歌辞·瑟调曲》旧题。本篇根据这一诗题传统的内容,以雄健奔放的笔调,运用夸张形容的手法,描绘了由秦入蜀道路上惊险而奇丽的山川,表现了诗人杰出的艺术才能和丰富的想像力。 唐朝,蜀中商业经济极为发达,入蜀的人乐不思返,而没意识到这一地区形势险要,自古为封建割据之地,随时有发生变乱的可能。诗中强调“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就是指此而言。顾炎武《日知录》卷二十六说:“李白《蜀道难》之作,当在开元、天宝间。时人共言锦城之乐,而不知畏途之险,异地之虞,即事成篇,别无寓意。”孟《本事诗·高逸》载“李白初至长安,贺知章往访,见《蜀道难》:‘称欢者数四,号为谪仙。’”《唐摭言》第七卷中也有类似的记载。另外,此诗曾收入殷璠所选《河岳英灵集》,其书据近人岑仲勉

《蜀道难》优质课教案及经典教学设计(最新)

语文《蜀道难》教案一 一、说教材 《蜀道难》是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必修三第二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这一单元几篇文章都是唐朝诗歌。《蜀道难》写出了蜀地山川的高峻奇险的特点,同时也融入了诗人对当时社会现状的担忧,从艺术特点上看,诗歌想象奇特,笔法夸张,充分体现了李白的浪漫主义诗风。学习本诗对学生认识唐诗,鉴赏诗歌,培养热爱祖国传统文化的情感都有重大作用。 二、说学情 学生对古典诗歌并不陌生,但他们的认识和理解只停留在表层,还没用真正掌握鉴赏诗歌的技巧。因此在教学中应激发学生的兴趣,给学生以足够的时间去品味、感悟,帮助他们进入诗歌的情景,增强诗歌的鉴赏能力。 三、说目标 根据教材、学情及课标要求,我确定以下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1、了解作家及背景2、培养学生鉴赏诗歌作品的能力和方法,鉴赏本诗的艺术特色。 过程与方法:通过诵读、自主学习、合作学习,解读诗中意象,品味意境,感受诗人情感,体会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风格。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诗的意境美、声韵美,激发他们对于中国古典文化的热爱。 四、说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解读诗中意象,品味意境,感受诗人情感,体会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风格。 难点:评析诗歌的雄奇瑰丽、富于浪漫色彩的艺术特色,体会作者写作诗歌时的情感。 五.说教法和学法 教法:1、诵读法;2、问题引导法;3、交流讨论法;4、点拨法。 学法:1、自主学习法——搜集资料、自主思考、主动探究、解决问题。

2、勾画圈点法——勾出文中的重点句,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阅读习惯。 3、合作探究法——交流讨论,共同研读。 六、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文 在大唐多若繁星的诗人中,李白是被人们誉为既有侠肝义胆,又有仙风道骨的浪漫主义诗人。李白传奇的一生,豪放飘逸的诗风,确实给人们留下极为深刻的印象。今天我们来学习《蜀道难》,再次感受李白诗歌的风格。(板书)。 (二)作者简介[学生演说] (三)诵读感知 1、第一遍,个别学生堂上朗读,读后师生议论不足之处。 2、第二遍,听录音或老师范读,学生圈点矫正。 3、第三遍,全体学生齐读。 4、第四遍,学生结合注释默读,疏通诗意,圈出难点,合作交流。 (四)问题探究: 1、《蜀道难》中贯穿全诗的是哪一句?它在全诗起到什么作用? 明确:(1)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2)全诗的主旨句。贯穿全诗始终,有一唱三叹之效! 2、蜀道“难”在哪里? 三难:第一段从历史角度说开辟之难 第二段从山势高危的角度说攀越之难 第三段从现实角度说安居之难 3、诗人怎样来表现蜀道的雄奇险峻? 明确:神话传说:五丁开山、六龙回日—写出历的不可逾越之险阻。

蜀道难教学实录及反思

在岗实践作业教学设计和课例研修心得 一、基本信息 (1)、学科:高中语文 (2)、教材版本:新人教版 (3)、年级:高二 (4)、课题:《蜀道难》 (5)、课时:第一课时 二、具体内容 《蜀道难》教学实录及反思 教学目标: ⑴、通过感知、理解,体会本诗的意境及李白飘逸豪放的艺术格。 ⑵、掌握一定的诗歌鉴赏技巧。 教学重点: 感性地感受本诗艺术风格的同时能够理性地分析鉴赏。 教学过程: 一、导入并出示目标: 1、(幻灯片展示游戏“仙剑奇侠传”的场景图片三张片) 这些场景美妙又惊险绝异,它们的设计灵感直接来源于千年前那位在西域到长安之间刮起了一股诗歌旋风的诗人李白,他的《蜀道难》。说起李白,我们已经对他熟悉得像是老朋友一样了,可是他又能时刻带给我们惊异和叹服。我自己有限的阅读量可以得到一条定律,那就是,我们离李白越近就越需要仰望。他写落自九天的瀑布,写奔腾咆哮的黄河,又写崎岖险阻的蜀道。沈德潜说他不是人,是仙,上穷碧落下黄泉,天马行空,意兴遄飞。杜甫说李白“笔落惊风雨,

诗成泣鬼神”,这是赞叹,也是唐诗艺术巅峰上一位巨星对另一位巨星在诗风上做出的标准诠释,那就是浪漫主义色彩浓厚的“豪放飘逸”。 2、咱们这节课学习的目标就是(幻灯片展示学习目标): ⑴、通过感知、理解,体会本诗的意境及李白飘逸豪放的艺术风格。 ⑵、掌握一定的诗歌鉴赏技巧。 对于第二个目标需作如下解释:任何艺术形式都需要一定的表达技法。诗人在创作诗歌的过程中也会自觉不自觉地运用到各种艺术手法(幻灯片展示诗歌常用艺术手法)。我们不仅要读诗爱诗还要学会欣赏诗,来看一看李白在蜀道难中所调动的写作技巧,提高鉴赏诗歌时运用“术语”的能力。 二、教师示范配乐诵读。 提示:老师示范朗诵的时候,请同学们注意感受诗中蕴蓄的意境。 三、赏析课文: 1、师生共同研读课文第一段: (幻灯片展示:蜀山难行难在何处呢?请从第一段中找出你认为 .......... 李白写蜀山难行最精彩的一句 ....。).............,并分析运用了哪种艺术手法 ⑴赏析提示: ①“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李白诗歌是以豪放飘逸见长,读这首诗的时候就要读出气势,拿出“厚颜无耻”的精神,不要不好意思,真正投入进去才能领略其中

《蜀道难》公开课教案

《蜀道难》公开课教案 高一语文备课组王伟琼 【教学内容分析】 《蜀道难》是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语文必修3的课文。这一单元的内容主要是唐代诗歌。作为这一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蜀道难》具有一种示范的作用。这种示范作用一方面体现在展现中国古代诗歌创作的巅峰时期的作品风貌,从而感受时代与文学的联系;另一方面的作用,在于通过引导学生诵读、鉴赏《蜀道难》,进而达到触类旁通的效果,学会阅读其他唐诗作品。 在诗作本身之外,作者李白也是很值得研究的对象。这个中国诗歌史上的巅峰诗人以他的卓然文采和人格魅力点燃了盛唐诗歌的熊熊火焰。因此,把李白的诗歌放在这一单元的第一篇就起到了管中窥豹的作用。通过了解李白的诗了解李白,又进一步了解唐诗的风采。在之前上过的唐诗引导课的基础上,我希图通过诵读与鉴赏两个层面结合李白这位诗人来阅读他的诗。使学生能被古典诗歌的巨大魅力所吸引。 【学情分析】 《蜀道难》是一个乐府旧题。在行文上有别于学生经常诵读的格律诗,它不像格律诗一样以对偶句为主,它常常是散句居多,这就增加了诵读时情感把握的难度。高中的学生在思想上渐渐从幼稚走向成熟,但在表达上却正相反由开放转向了封闭。而诗歌阅读鉴赏恰恰需要的就是学生敢于开口去诵读,在这一点上,诗歌教学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现了矛盾。 在诗歌教学上,学生已经接触过现代诗歌,对诗歌的意象有一定的了解。而要了解唐诗乃至整个古典诗歌的魅力,仅仅了解意象是不足的。因此,在《蜀道难》的教学上,意象是一个跳板,它连接着学生的已知与未知。学生可能会被古奥艰深的用词抑制了兴趣,但诗歌丰富的想象世界与情感世界依然是引导学生主动诵读主动探究的一盏明灯。 【设计思想】 针对学生对诵读古诗的畏缩情绪,我决定以两条主线贯穿全课。一条主线在于从把握情感、掌握停顿、理解内涵三个有着层层递进关系的角度指导学生如何诵读和感受一首诗歌。另一条主线在于梳理分析《蜀道难》的句法特点、主旨情感和表现手法上的特点,探究李白对乐府旧题诗的创新和超越,进而探讨李白豪迈飘逸的浪漫主义诗风。而这两条线的交汇之处就是诗人“李白”。第一条线属于“表”,第二条线属于“里”,正是如此,让学生表里结合的去理解,去感受大诗人李白之“大”。在授课过程中,采取多样的诵读方式来把握诗歌,让学生从多方面接受朗诵这一艺术表现手法,进而能够主动的去诵读。这样既起到引导学生敢于诵读的作用,又能够有一定深度的理解诗歌。 【教学目标】 1.基础知识目标:深入了解李白其人,理解诗歌的艺术手法,如章法、意境、声韵等。2.能力培养目标:通过诵读品评赏鉴,体会想象、夸张的艺术特色。 3.情感培养目标:让学生走近激情、浪漫、诗性和放达。 【教学重点和难点】 一、教学重点: 1、从学习诗歌的朗诵入手,领会诗歌循环往复逐层深化的情感节奏和豪迈飘逸的气势。 2、借助于“剥皮抽筋”法,探究本诗情感主旨。 3、本诗语言及艺术手法鉴赏,体会李白豪迈飘逸浪漫诗风的形成。

蜀道难创新教学设计

蜀道难 【教学目标】 1. 理清思路,熟读成诵,了解诗歌的主旨、寓意。 2. 学习作品描写蜀道雄奇险峻的手法,用心感受诗歌的意境美和声韵美。 3. 赏析诗歌的艺术特色,仔细品味李白作品中奔放的感情、丰富的想象、新奇的夸张和生动的语言。 【教学设想】 李白的诗歌以他想象的丰富奇特,风格的雄健奔放,色调的瑰玮绚丽,语言的清新自然著称于世。“言出天地外,思出鬼神表”(皮日休)是对李白诗歌最准确的概括。学习《蜀道难》这首诗要引导学生认真疏导文句、熟读成诵,把握文章结构、章法,了解其主旨、寓意,从而深刻体会李白诗歌的特点,提高学生鉴赏诗歌的能力,以加深学生对诗人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的认识。 【课时安排】 3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语。 在我国的盛唐时期上,曾经出现过一位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人们尊称为“诗仙”。他是谁?(明确:李白)李白在文学上取得了后人难以企及的成就!“诗圣”杜甫对他极为倾服,称他的诗“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今天我们再学习一首李白的代表作品《蜀道难》。二、解题。 《蜀道难》是乐府《相和歌辞·瑟调曲》旧题。本篇根据这一诗题传统的内容,以雄健奔放的笔调,运用夸张形容的手法,描绘了由秦入蜀道路上惊险而奇丽的山川,表现了诗人杰出的艺术才能和丰富的想象力。 唐朝,蜀中商业经济极为发达,入蜀的人乐不思返,而没意识到这一地区形势险要,自古为封建割据之地,随时有发生变乱的可能。诗中强调“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就是指此而言。顾炎武《日知录》卷二十六说:“李白《蜀道难》之作,当在开元、天宝间。时人共言锦城之乐,而不知畏途之险,异地之虞,即事成篇,别无寓意。”孟《本事诗·高逸》载“李白初至长安,贺知章往访,见《蜀道难》:'称欢者数四,号为谪仙。'”《唐摭言》第七卷中也有类似的记载。另外,此诗曾收入殷璠所选《河岳英灵集》,其书据近人岑仲勉考证,编于天

黄厚江老师《蜀道难》课堂实录

黄厚江老师《蜀道难》课堂实录 黄厚江老师《蜀道难》课堂实录 师:同学们,和你们商量一件事? 生1:(学生都在坏笑)老师想要拖堂—— 师:你们笑什么,你怎么知道我要拖堂啊老师,今天可能要拖一会儿等一会儿,你们数学老师来了,在窗外,我们就装作没有看见,他干着急,没有用,我们继续上 师:(教师写课题)今天我这个课题为什么竖着写呢? 生:(小声的)山高啊 师:现在不说,等一会你们就明白了课文能够背上了吗?没有背上的继续背,背上的要能默上现在开始背诵,不能背上的看着课本 生:(学生背,比较整齐) 师:背得不错,一直没有犹疑,说明同学们背得很熟但是,有几个句子同学们背得很快,我还不太清楚第一个是“蚕丛及鱼凫”鱼什么啊? 生2:凫(fú) 师:嗯,不错还有一个句子,你们读得不好有一个字音读得不准确飞湍瀑流争喧豗,什么“崖”转石万壑雷 生:(同声)砯(pīng)崖转石万壑雷 师:什么“崖” 生3:砯(pīng)崖,课本上有注音 师:啊,我还没有在意版本不一样过去我们一直读成“砰”崖转石没关系你读你们的砯(pīng)崖,我读我的“砰”崖呵呵,别得意得太早我本来不准备抓这个的,后面的句子怎么读 生:(同声)奇险/也如此 师:不要读了,已经错了“也”字,靠前,还是靠后? 生4:靠前

师:不但靠前,还要拉长李白的诗歌中用“也”字,跨越了诗文的界限继续读 生:(学生读)奇险也/如此 师:老师示范据说,李白拜谒贺知章,就呈上这首诗贺知章读完之后,说,真乃谪仙人也什么是谪仙人啊? 生5:就是被贬谪的仙人 师:所以,李白被称为诗仙《蜀道难》是神仙才能写出的诗啊“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有几回闻?”神仙有什么特点? 生6:不受束缚,比较自由 生7:想象丰富,奇特 师:有道理,这是神仙的特点,下面我们就进入神仙的诗文诗歌讲究诵读这首诗如果把前面三个字读好了,这首诗就不要上了谁来试试我们请五个人读一读从这个同学开始 生8:噫吁嚱! 生9:噫吁嚱! 生10:噫吁嚱! 生11:(感觉读不出来) 师:我修正一下,把后面的一句连起来,让感情充分宣泄出来 生:(五个学生继续读)噫吁嚱!危乎高哉! 师:同学们,排列组合有没有学? 生:(同声)还没有呢 师:你们可以想一想一是重音,而是延长,三是延多长等会儿,你们把这个题目给你们的数学老师做一做看他能不能做出来同学们继续读一读义含其中 生:(学生读) 师:除了这三个词,全诗还有一句话,出现了三次请你们把这三句都划出来 生:(学生划这三句) 师:请两位同学演绎一下胖哥,到你出场了

高中语文优秀课堂实录——《《蜀道难》教学实录

《蜀道难》教学实录 执教: (课前,学生齐背所学李白《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并叔云》《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盛唐早就了李白,李白用诗歌书写了一个个传奇。是啊,诗仙之诗,传诵古今,深情而超卓。那么,李白在你心中又是一个怎样的诗人呢?结合老师昨天留的预习作业,“参考以前所学知识或查阅有关资料,为李白写一篇评传。要点:内容最好涵盖作者的姓名字号、朝代身份、主要经历、地位评价等信息。文体不限,可诗歌、可散文、可小说、可日记、可文白结合,要有文采,有启示作用和创新性,同时积累写作材料”(多媒体展示“课前篇”习作要求),哪位同学先来把自己对李白的解读和体悟跟大家分享呢? 生1:李白,你是花间的舞者,你是山道的隐士。你,磨针于石上;你,倚剑于天外。你官场失意,却道“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你苦闷之时,仍“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你难耐之际,还“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孰能与你同舞?你既不像司马迁那样含垢忍辱,在狱中著完了“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史记》,也不像屈原那样“吾不能变心而从俗兮,固将愁苦而终穷”的太过执著。你就是你,如此孤寂之舞者,如此傲骨之侠肠,如此经邦之才华,看透了世间的虚无。青莲居士,在此能否让我与你在月下小饮,来排解你内心的寂寞,来感化你的落寞,因为今天的我,读懂了你那颗“亘古不变”的诗心! 生2:以排比和类比,比照出李白的傲骨和洒脱,娓娓道来,好似李白就是她的知己一般,语言生动形象,富有文采。 生3:我很喜欢她的结尾,试问世人,有谁不想和李白同醉,举杯邀月、对影三人呢? 师:老师也很喜欢她的结尾,有谁能读懂诗仙的寂寞?有谁能读懂李白的诗心?而这位同学却读懂了诗仙之心,我想李白此刻一定在倾杯而尽。还有谁想和大家交流? 生4:老师,看着大家积极展示,我也想读读。但是,就是写得不好,不知

用课文教语文(教学实录及反思)

用课文教语文 ——《维也纳生活圆舞曲》教学实录及反思 山东省德州市跃华学校小学部李怀源 导入——渗透学法 师:同学们好!认识我吗? 生:不认识。 师:今天就让大家认识认识。来,同学们看着我,同学们聚精会神地看着我,同学们屏住呼吸看着我。 (学生按要求做) 师:看出什么来了吗? (生摇头) 师:我可看出来了,你们虽然一个字都没说,但是老师看出你们语文学得很好! (生疑惑) 师:知道老师为什么说你们语文学得好吗? 生:因为老师让我们做的动作我们都做出来了,说明我们把这些词语都理解了。 师:对啊,看来你平时的语文水平就很高。 师:同学们语文水平这么高,向你们请教两个字。 (板书:咬嚼) 师:这两个字有什么相同与不同? 生:这两个字的部首都是“口” 生:“咬”是要牙齿把食物弄下来,“嚼”是把咬下来的食物嚼碎。 (板书文字) 师:“咬文嚼字”这个词是什么意思? 生:咬文嚼字就是弄懂这个词语的意思。 生:有时候是说一个人挑别人的毛病,是贬义。 师:会咬文嚼字吗? (板书冷、暖) 师:来“咬嚼”这两个字。 生:看到“冷”这个字,想到寒冷的冬天。 生:在困难的时候,得到别人的帮助,感觉心里暖乎乎的。

生:这两个字放在一起,让我感受到人情的变化。 (师板书:字词知冷暖得失寸心间) 师:语言真的很神奇,一个字,一个词就能唤起我们的记忆,就能激发我们的情感。能不能感受到语言的神奇魅力,要看我们有没有一颗敏感的心,要看我们有没有“咬文嚼字”的本领。 一、检查预习 师: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咬嚼一篇文章,这篇文章可不像“冷暖”这两个字这么简单。 (板书课题:维也纳生活圆舞曲。) 师:咬一咬吧,有什么滋味?带着你们感觉到的滋味自由读一读。 (指名读) 师:你为什么这么读?你觉得是什么滋味的? 生:我觉得这里的生活轻松快乐。 师:提前读课文了吗? 生(齐):读了。 师:依你多年的阅读经验,你觉得这篇课文怎么样? (学生谈初读感受) 二、咬文嚼字 师:刚才同学们说了自己的初读感受,现在咱们就抱着咬文嚼字的态度,用心去感受字词的滋味。把你觉得最有滋味的地方画下来,可以在旁边写上你品到的滋味。同学们,我们可要真的去咬,真的去嚼啊,要不然那些字啊、词的仍然在那里沉睡着,我们可要努力唤醒他们。 (学生自读圈画) 2、自由汇报交流——说出你品到的滋味。 (指名3-5名同学) (可以选择两种方式:一是先把你品到的滋味读出来,然后说说是什么滋味?二是先说一说从那部分品到什么滋味,然后把品到的滋味读出来。)其他同学在听的时候,也一同跟着品味。 3、教师引领,学习咬文嚼字。 师:刚才同学们自己品出了自己的滋味,老师想和大家一起来咬嚼一个自然段,看大家能不能掌握这样的方法。 自由读课文的第三自然段: 我发现,闭上眼睛时,声音就会变得特别清晰和富于形象。有一种鸟的叫声像是有人在磕牙,时断时续,嗒嗒作响;另一种鸟的叫声好似老人叹息,声音沙

(完整版)人教版必修三蜀道难教案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领会诗歌中语句的含义;背诵诗歌。 2.理清课文思路,理解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3.体会想象夸张的艺术特色。 4.感受诗歌的意境美和声韵美。 教学重点和难点: 1、诗歌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设想: 1、布置预习:结合注释,利用工具书,粗通本诗,并在反复诵读的基础上,初步感悟诗的思想感情和艺术风格。 2、教学方法:诵读,感悟,讨论。 3、教学手段:班班通PPT 教学步骤: 一、诊断预习情况,导入新课 二、诵读全诗,整体感知 1、释题:“蜀道难”,古乐府旧题。这首诗大约作于天宝初年,从诗的内容来看,很可能是诗人在长安时为送别友人入蜀而作。 2、范读全诗(师范读,或指名范读) 要求:读出感情,读出思想,读出气势。 3、自读并讨论全诗基本内容 提问:全诗三节,主要写了哪些内容?(讨论,交流) 明确: 第一节,道蜀道来历,状蜀道高峻——感叹蜀道的高峻难行。 (板书)第二节,写景物凄清,状山水险恶——感叹蜀道的艰险可畏。 第三节,摩剑阁之险要,想杀人之惨景——叹战祸之烈,有申戒之意。 三、研读全诗,重点感悟 1、奠定全诗抒情基调的诗句是什么?它反复出现了三次有什么作用? 2、写剑阁的一段包含哪些内容?联系当时的时代背景说说诗人这样写的意图。 3、作者写《蜀道难》,有无深刻的寓意?(讨论,交流、明确) 4、诵读全诗,感悟其思想内容。 四、布置作业:完成自主探究一、二题;抄写课文。 五、教学反思:诗歌朗读占用时间较多。但本课一定要通过朗诵体悟诗歌的雄阔壮丽的意境,非读不足以现其美悟其义。高中语文新课标对诗歌阅读的要求是:加强诵读涵泳,在诵读涵泳中感受其思想、艺术魅力,获得情感的体验、心灵的共鸣和精神的陶冶。本课时是以诵读引导学生进入诗歌意境,整体感知,以便下节课从内容、表现技巧等方面对作品进行赏析,感悟作品的艺术魅力,获得丰富的审美感受。

蜀道难教学实录终审稿

蜀道难教学实录 文稿归稿存档编号:[KKUY-KKIO69-OTM243-OLUI129-G00I-FDQS58-

《蜀道难》课堂实录 盐城市田家炳中学许万军 师:上课! 生:起立! 师:同学们好! 生:老师好! 师:请坐!(播放视频《望庐山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同学们,我们在李白诗歌的吟诵中,牙牙学语,渐渐成长,不断收获。今天,就让我们再一次跟随诗仙的文字,一起神游《蜀道难》。说起《蜀道难》,唐代诗评家殷璠曾评价这首诗是“奇之又奇,自骚人以还,鲜有此体调”。究竟这首诗它奇在何处?今天,我们就通过诵读和鉴赏,一起感受诗歌的奇特之处。首先请同学们抬起头来,跟随老师的声音,一起进入诗歌的情景,感知诗歌的风格。 (配乐朗诵) (学生鼓掌) 师:感谢同学们的掌声,老师真有些飘飘然了。而诵读一直是我们解读诗歌的一个重要手段,诗歌的风格,它又是呈现多样性的。比如说,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它是清新自然的。而李白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它是雄奇奔放的。再比如说,杜甫的“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是沉郁顿挫的。那下面请同学们自由的诵读诗歌,来初步感知《蜀道难》的主体风格是怎样的。读起来,发出声音。放开声音读!放开声音读! (学生在下面自由朗诵) 师:好的,同学们,通过听读和诵读,你初步感知到这首诗的风格是怎样的?

生:这首诗的风格十分雄伟。 师:雄伟应该是表现景物的特点。风格? 生:风格十分豪迈。豪迈的,豪放的。 师:还有吗? 生:富有气势的。 师:富有气势,应该是比较雄浑的,是吧?好,请坐。感知比较准确。雄浑豪放正是这首诗歌的主体风格。(多媒体展示:雄浑豪放)所谓“雄浑”,有空间感、立体感;所谓“豪放”,是指感情的奔放。应该说诗歌的风格体现在其主旋律上,那同学们来看,反复出现在这首诗歌当中是那句话? 生: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师: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一共出现了几次? 生:三次。 师:三次。好,同学们拿起笔,我们把它们标注出来。第一次是出现在诗歌的开头第一句。然后第二句,是“凋朱颜”那边,对吧!还有一句是在诗歌的结尾。那我们来诵读诗歌的主旋律,再一次感悟诗歌的风格。现在看第一句“噫吁嚱,危乎高哉!”怎么解释? 生:哎呀呀,真是好危险,好高耸啊! 师:啊,好危险,好高耸啊!噫吁嚱,是语气词。那“危”怎么理解危险 生:应该是“高”。 师:应该是“高”。我们说李白有一句诗是“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那“危”还有什么意思? 生:“危”应该还有“危险”“危急”的意思。

蜀道难教学实录

《蜀道难》课堂实录 盐城市田家炳中学许万军 师:上课! 生:起立! 师:同学们好! 生:老师好! 师:请坐!(播放视频《望庐山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同学们,我们在李白诗歌的吟诵中,牙牙学语,渐渐成长,不断收获。今天,就让我们再一次跟随诗仙的文字,一起神游《蜀道难》。说起《蜀道难》,唐代诗评家殷璠曾评价这首诗是“奇之又奇,自骚人以还,鲜有此体调”。究竟这首诗它奇在何处?今天,我们就通过诵读和鉴赏,一起感受诗歌的奇特之处。首先请同学们抬起头来,跟随老师的声音,一起进入诗歌的情景,感知诗歌的风格。 (配乐朗诵) (学生鼓掌) 师:感谢同学们的掌声,老师真有些飘飘然了。而诵读一直是我们解读诗歌的一个重要手段,诗歌的风格,它又是呈现多样性的。比如说,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它是清新自然的。而李白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它是雄奇奔放的。再比如说,杜甫的“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是沉郁顿挫的。那下面请同学们自由的诵读诗歌,来初步感知《蜀道难》的主体风格是怎样的。读起来,发出声音。放开声音读!放开声音读! (学生在下面自由朗诵) 师:好的,同学们,通过听读和诵读,你初步感知到这首诗的风格是怎样的? 生:这首诗的风格十分雄伟。 师:雄伟应该是表现景物的特点。风格? 生:风格十分豪迈。豪迈的,豪放的。 师:还有吗? 生:富有气势的。 师:富有气势,应该是比较雄浑的,是吧?好,请坐。感知比较准确。雄浑豪放正是这首诗歌的主体风格。(多媒体展示:雄浑豪放)所谓“雄浑”,有空间感、立体感;所谓“豪放”,是指感情的奔放。应该说诗歌的风格体现在其主旋律上,那同学们来看,反复出现在这首诗歌当中是那句话? 生: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师: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一共出现了几次? 生:三次。 师:三次。好,同学们拿起笔,我们把它们标注出来。第一次是出现在诗歌的开头第一句。然后第二句,是“凋朱颜”那边,对吧!还有一句是在诗歌的结尾。那我们来诵读诗歌的主旋律,再一次感悟诗歌的风格。现在看第一句“噫吁嚱,危乎高哉!”怎么解释? 生:哎呀呀,真是好危险,好高耸啊! 师:啊,好危险,好高耸啊!噫吁嚱,是语气词。那“危”怎么理解?危险? 生:应该是“高”。 师:应该是“高”。我们说李白有一句诗是“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那“危”还有什么意思? 生:“危”应该还有“危险”“危急”的意思。 师:危险的意思,危急的意思。那“正襟危坐”中的“危”是什么意思呢? 生:端正。 师:端正,很好!请坐。这一句是“哎呀呀,太高,太高了!”那么,它在抒情手法上是直接还是间接?噢,直抒胸臆。再来看,“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用了什么修辞?噢,夸张的修辞。所以这一句诗放在开头,犹如排空而来,劈空而入,奠定了诗歌雄放的基调。那我们在读的时候,能不能拖得太长?不能。我们要让它短促收势,响彻云霄。我们一起来:噫吁嚱,12……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