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从画家喜多川歌麻吕看日本浮世绘艺术

从画家喜多川歌麻吕看日本浮世绘艺术

从画家喜多川歌麻吕看日本浮世绘艺术
从画家喜多川歌麻吕看日本浮世绘艺术

从画家菩多川歌麻吕看日本“浮世绘"艺术

马竞竟(安徽大学艺术学院安徽舍肥230039)

摘要:喜多川歌麻吕生活于18世纪来的日本江户.是位关注美女绘画的“浮世绘”画师,绘制了蔓女形态和神态,折射出江户时期的风土人情。“浮世绘”制作工艺复杂。在绘画技法、色彩运用和印刷技术上不断突破,在原有版刻技术上推陈创新。“浮世绘”以其新颖的特点,成为当时西方美术界注目的焦点。预示着西方传统绘画的变革,引发了西方传统绘画对未来发展的思考。现今的“浮世绘”艺术资料更为学者专家提供了具有历史价值的研究依据。

关键词:线描;大首绘;浮世绘;印象派

日本文化的发展既保持了本土特色,又融合了外来文明。美国人类学家本尼迪克特在《菊与刀》?中说过:“日本民族是个充满矛盾,令人谜惑的民族”。“浮世绘”开始主要是绘制江户、吉原的青楼风俗画和歌舞伎俳优的人物画,表现了对当时庶民生活的关心,其后期也有描绘花、鸟自然风景等绘画内容的出现。本文就同时期画家喜多川歌麻吕的个案为切入点,论述“浮世绘”艺术的相关问题。

一、喜多川歌麻吕和他的美女“大首绘”

18世纪末期H本封建社会的晚期,在江户生活着一位。浮世绘”画师喜多川歌麻吕(1753—1806年),他学习“狩野派”,后又受到鸟居清长、北尾重政的影响。喜多川歌麻吕曾师从于擅画人物闻名的鸟山关根,鸟山关根对喜多川歌麻吕画的《爬虫集》衷心赞誉:“喜多川歌麻吕懂得用心体会生活。他擅用超凡脱俗的技法,对其风格的理解也很深入。在这本书中收集了大量自然界中的爬虫,以及一些用心灵去创作的作品。当他还是个孩子时,喜多川歌麻吕就能很好地感知周围的世界,他把蟋蟀和蚱蜢放在手掌上全神贯注地观察,而他捕捉它们的样子则非常有趣”。1

他专注观察美女相貌,扑捉其神态.描绘形体、衣裳之美以及美女的情怀,创造出美入“大首绘”的绘画形式。近距离描画半身像,突出人物表情和手势,展示描绘对象的个性,被誉为“歌麻吕之美”。2如《忍恋》‘川岸女郎》,描写女人头像和特写人物面部表情,反映高贵典雅的气质。但他晚年的美人画,一改往日绘画对象,画美人纤细的形体美、曲线美,使感性支配整个画面,如《蚊帐内外》。喜多川歌麻吕的“大首绘”是古典式“浮世绘”美人画风格,对版画“浮世绘”的发展产生了影响。

二、“浮世绘”的概述

“浮世绘”的字面意思为“虚浮的世界绘画”。“浮世”来自佛教用语,指瞬息即逝的尘世,日本语言中的“浮世”一直就含有暗指艳事与放荡生活之意。“浮世绘”就是反映町人大众生活和风俗为主题的日本式版画,以美人画、歌舞伎俳优画和风俗画居多。

当时“浮世绘”画派非常显赫,而被此画派所驱逐、排斥的画师很多都转向“浮世绘”的发展。随着“浮世绘”艺术的发展,出现不少著名画师:菱JII师宣是创始人,揭开黄金时代序幕的是铃木春信,美人绘大师鸟居清长与喜多川歌磨,戏剧绘巨匠东洲斋写乐,还有写实派大师葛饰北斋,以及将风景绘技巧推向项峰的歌川广重等名师,他们被称为“六大浮世绘师”。

“浮世绘”的特点是以木版印刷,基础的技术是雕版印刷,它是通过佛教和小说传入日本的。最早的版画仅有单一墨色印的画(墨摺绘),分黑白两色,而有色彩的是再用手绘上去的,又称“肉笔绘”。最早的小说插图就是这样。但不久出现了赤版,以红为主色的“红绘”,以胶和黑色染料形成的“漆绘”。到18世纪40年代初期,红刷绘在开始还有红色和绿色搭配,在后来的20年里,色彩逐渐增加,发明了真正的锦绘,在日本绘画史上揭开“浮世绘”五彩斑斓的新面貌。

“浮世绘”是版画的~种,由原画师、雕版师、刷版师三者分工协力完成。原画师将原图完成后,由雕版师在木板上雕刻出图形,再由刷版师在版上上色,将图案转印到纸上。详细来说,“浮世绘”的制作过程分为五个步骤:1.绘制原图;2.雕刻墨板;3.选定色彩;4.雕刻色板;5.刷版。总之,制作“浮世绘”的工匠们在二百余年的时间里发展出相当复杂的印刷技术,正是经过这些繁琐的技术,才让我们看到色彩绚烂、工艺精细的“浮世绘”版画。

三、浮世绘的对后世的影响

19世纪初,荷兰的一位商人从低廉的产品包装纸上首次注意到“浮世绘”的图案,这些色彩丰富,造型洋溢着东方风情的图案越来越受到西方的关注,经过收藏、寻找,“浮世绘”呈现出特异的色调与丰姿,人们对线条勾勒、色彩平涂的“浮世绘”作品大为称赞,“浮世绘”历经三百余年,影响深及欧亚各地,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在世界美术史中,“浮世绘”版画是对当时欧洲画坛产生巨大的震动和影响。1812年,即喜多川歌麻吕死去仅第6年,他的作品就出现在巴黎。19世纪后半期,“浮世绘”被大量传入西方,呈现在眼前的是流畅优雅的线条、明快鲜艳的色彩和二维的空间构成。十九世纪欧洲从古典主义到印象主义诸流派大师都无不受到此种画风的启发,当时西方的前卫画家。如马奈、惠斯勒、德加、莫奈、劳特累克、凡高、高更、克里木特、博纳尔、毕加索、马蒂斯等人都从“浮世绘”中获得前所未有的视觉冲击和各种有意义的启迪,如:无影平涂的色彩价值,取材日常生活的艺术态度,自由而机智的构图,对瞬息万变的自然的把握。同时“浮世绘”的出现也是恰逢时机,自摄影技术出现以来,人们在短时间里拍出的照片远远比著名画家的写实主义绘画作品更加写实,强调写实的西方传统绘画似乎也面临着命运的转折甚至消亡,不可否认“浮世绘”的出现给西方绘画的发展方向带来更深一层的思考。

因为对日本艺术的崇拜,西欧产生了日本主义热潮,它推动着从印象主义到后印象主义的绘画运动,并且在西方现代主义文化的发展中发挥着广泛的影响。

例如:梵高所绘的图1《唐基老爹》中

有许多“浮世绘”画作(1887年)。

印象派大师如德加等也受到“浮世绘”

的感染,他模仿当时日本的出口商品的包装

的风格创作了不少绘画。近现代西方人体绘

画艺术借鉴了日本“浮世绘”主题和技法,

这是积极的方面,同时具备艺术审美价值。

值得注意的是,梵高可能是众画家中受

“浮世绘”影响最深的人。1885年梵高到安

特卫普时开始接触“浮世绘”,梵高临摹过

多幅“浮世绘”,并将“浮世绘”的元素融

入他之后的作品中,如图2名作《星夜》中

的涡卷图案即被认为参考了葛饰北斋的《神

奈川冲浪里》。

“浮世绘”是日本江户时代发展的产

物,对历史研究也具有借鉴作用。通过它,

我们应该竭力展现历史最真实的一面,“浮

世绘”艺术的各类题材和灵动的想象都来源于德川幕府统治的年代,随着“浮世绘”的一步步发展和蜕变,其背后潜在着庶民社会力量的发展和新阶级矛盾的激烈争斗。“浮世绘”是应商人市民等大众需要而出现的绘画形式,因此它的兴起和流行并不引人注意,但在其风行的背后,与当时幕府封建政权相对立的新兴阶层也在逐渐成长,“浮世绘”反映出大众与众不同的需求方向和品味层次,待新阶级成熟后,将掀起一场新的社会政治变革。

11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从画家喜多川歌麻吕看日本"浮世绘"艺术

作者:马竞竞

作者单位:安徽大学艺术学院,安徽,合肥,230039

刊名:

大众文艺

英文刊名:ART AND LITERATURE FOR THE MASSES

年,卷(期):2010(15)

参考文献(2条)

1.叶渭渠日本绘画 2006

2.宫竹正浮世绘的故事 2006

本文读者也读过(10条)

1.邓渭亮浅析"浮世绘"中的"浮世"[期刊论文]-艺术探索2009,23(2)

2.李犁.刘春晖从当代人的角度看浮世绘[期刊论文]-青年文学家2009(5)

3.郭有明试论日本浮世绘的主题演绎[期刊论文]-新美术2006,27(4)

4.杨新豫浮世绘的艺术特色[期刊论文]-时代文学2009(2)

5.徐晴.XU Qing浮世绘里的日本美人画[期刊论文]-芜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4,6(3)

6.王莹.WANG Ying空寂与乡愁的预感——日本浮世绘风景画大师歌川广重[期刊论文]-大连大学学报2010,31(5)

7.焦自英日本浮世绘文化的影响及其启示[期刊论文]-艺术探索2008,22(2)

8.滕军论浮世绘的实用美术性格[期刊论文]-日语学习与研究2007(6)

9.熊金艺从民族性格解读日本浮世绘与中国桃花坞木版年画[学位论文]2007

10.谢忠宇.李楠从日本浮世绘看异质文化间的交流[期刊论文]-世纪桥2007(5)

本文链接:https://www.doczj.com/doc/0d13912261.html,/Periodical_dzwy201015098.aspx

美术鉴赏复习

美术鉴赏总复习资料(妥善保存) 1.美术根据其艺术门类可分为:绘画、雕塑、建筑、设计(工艺)、摄影、书法(篆刻)等六大门类。 美术又叫造型艺术,分为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建筑艺术。《捣练图》和《拾穗》同样以女性劳动为题材,但是一个是贵族妇女的优雅的劳动场景,另一个是三个贫困妇女的弯腰拾麦穗的情景,让人产生同情。 2.美术鉴赏的对象是美术作品,美术鉴赏的过程是从感受、归类、分析和判断到体验、想象、评价;美术鉴赏的目的是获得审美享受,并理解美术作品和美术现象,美术鉴赏的本质特征是综合的审美活动。美术鉴赏中“鉴”是甄别、归类,“赏”是欣赏,“鉴”是为“赏”服务的。 3.雕塑分为:圆雕、浮雕、透雕。 4.美术的社会功能认识功能、教育功能、审美功能。 5.美术按其语言方式或美术类型分为具象艺术,意象艺术,抽象艺术。 6.具象艺术的特点是首先是它的视觉真实性、客观性,第二特点是艺术形象的典型性,第三特点就是情节性,又称叙事性。 7.《韩熙载夜宴图》共分为五个部分,分别是听乐、观舞、休息、轻吹、送别。 8.具象艺术的功能是记录功能、社会干预功能。 9.具象艺术一般分为肖像作品、主题性作品。 10..抽象艺术的一个特点是分析性,即把艺术的各种语言词汇分析、抽离、孤立,并加以夸大,甚至绝对化,抽象艺术的艺术美表现在形式与色彩、构图与笔触、材料与肌理、空间与透视、光影与运动方面。 11.美术的基本语言元素是点、线、面、色。 12.美术的语言表达手段有:西方绘画的是明暗、空间、透视、构图、肌理;中国的绘画中是笔墨、章法、皴法、等 13.艺术家的主观能动性在意象艺术中发挥了决定性的作用。意象艺术,更多的融入创作者的思想。 14.抽象艺术主要是在20世纪才逐步开始的,有冷抽象(蒙德里安《红、黑、黄、蓝构成》)和热抽象(《即兴之31》康定斯基)。 18.美术形象既是指一件美术作品中个别的、具体的、完整的艺术形象,也是指一件美术作品中由这个个别的、具体的、完整的艺术形象所形成的综合的、整体的艺术形象。 19.什么是形式美 “形式”一词有两个含义:一是指形体、形态,即个别事物呈现出来的样子;二是指形体、形态借助(语言手段)和(语言规则)呈现出来的整体的艺术形象。 形式美主要包括:a语言元素(点、线、面、色)及其所构成的形态变化(这个是产生美术作品的形式美的基础);b语言手段(明暗、空间、透视、构图、肌理)及其所构成的审美意象;c语言规则(变化与统一、对比与和谐、对称与均衡、比例与尺度、节奏于韵律)及其构成的审美关系。 20. 山水有三远:(自山下而仰山颠),谓之高远;(自山前而窥山后),谓之深远;(自近山而望远山),谓之平远。高远之色清明,深远之色重晖,平远之色有明有晦。高远之势突兀,深远之意重叠,平远之意冲融,而缥缥缈缈。

日本浮世绘版画艺术

日本浮世绘版画艺术 日本浮世绘版画艺术 浮世绘版画在日本的兴起 浮世绘是十七世纪初期,日本德川时代(1603-1867),随着风土文化的发展而兴起的一种民间版画艺术。它的渊源虽然来自原有的“大和绘”,但是它与"大和绘"完全是两种不同的艺术。“大和绘”是专供贵族鉴赏和在上层社会中盛行的一种带有浓厚装饰性的艺术;而浮世绘是表现民间日常生活和情趣的一种艺术形式。当时著名画家菱川师宣所作的《吉原夜宴之料理》生动的生活场面体现了一种民间艺术的兴起,并且受到了人们的爱戴。浮世绘最初以“美人绘”和“役者 绘”(戏剧人物画)为主要题材,后来逐渐出现了以相扑、风景、花鸟以及历史故事等为题材的作品。画面的着色,开始只有黑白两色,逐步发展为简单彩色,最后成为多色的“锦绘”。浮世绘绘画 由于著名的菱川师宣(1618—1694)的影响,出版业中心遂转移到江户,而且本来附属于原文的插图,也获得了艺术上的独立地位。师宣在一生事业里所出版的许多带有插图的

书籍,都是图优于文,而且画者也自豪地署上自己的名字,不像过去所有作插绘者那样一贯用匿名的方法。这些“绘本” 的插图大部分都是在吉原的花街柳巷中所扮演的爱情场面; 因此他同时代的画家都称此种艺术为“浮世绘”《屏风之后》。值得玩味的是师宣自己在画上署名时,总在他名字前加以“大和绘师”几个字,由此明确地表示出他渴望创造一种反映当时人民生活及精神实质的纯日本型的绘画,并且摆脱受到中国传统感染的各因袭画派。这一理想终于在西川佑信的一篇关于绘画的论文上得到发挥,这可以说就是浮世绘的美学基础。伊东深水作品 师宣的成就大部分归功于他风格上所具有的魅力。他利用了最新技术上的改进,使他的印刷版画在质量上毫不逊于绘画本身。那美妙而正确的线条,体现出他所作女性形象的一切典雅风姿,并且由于非常巧妙地交互应用着黑白两种色调,他获得了简单但鲜明而动人的效果。他的艺术为版画的独树一帜开辟了道路;这乃是插图画得到自由发展后的合理 结果。师宣所成套生产的插图版画,很快的就代替了所谓真正绘画的地位。这种新艺术的风格及其技术,在日本印刷界最初繁荣期间迅速获得进展。例如鸟居清信和他的儿子清倍及清信二代等都发展了师宣的艺术风格,而且特别强调其线条和类型化作风,尤其当他们描绘歌舞伎演员像时更是如此。

日本音乐鉴赏论文

日本音乐鉴赏论文 日本民族音乐的概况 日本的民族音乐系统称为邦乐,它的种类和体裁繁多。都市传统音乐是近代日本音乐的主流,我们在观看日本电影和电视剧时常常会听到一种具有独特东洋韵味的音乐,它们的旋律多数是取材于日本都市的传统音乐.我国和日本在两千多年以前就开始音乐文化的交流,我国在隋唐传入日本的乐器及曲谱同样对日本形成很大的影响,其中最有影响的应该算筝和琴。十三弦的筝是在唐代传入日本的,一并流传过去的还有民间的许多筝独奏曲,这些被日本人民欣然接受,后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形成了具有日本民族风格的琴乐。日本与国外的音乐文化交流源远流长,日本急速汲取欧美音乐文化,日本音乐进入近现代发展阶段从而形成延续至今的“邦乐”(传统音乐)与“洋乐”并存的局面。 日本民族音乐的风格 基本特征日本传统音乐的显著特点是声乐曲占绝大多数,并且多数跟戏剧等其他艺术结合在一起。歌声优美、音乐华丽、节奏性强。 都市传统音乐,它们的旋律多数是取材于日本都市的传统音乐,而都节(市)音阶则是构成这种典型日本味儿旋律的基础:都节音阶它虽然也是一种5 声音阶,但与中国和东方许多民族常用的无半音5 声音阶不同,包含了两个小2 度(半音)音程,这种特殊的5 声音阶便成为构成通常人们所熟悉的日本音乐风格的最基本要素。日本音乐的曲调常用do、mi、fa、ra、xi五音,而中国民乐则常用宫、商、角、徵、羽五音,这使得中国民族音乐充满了富丽堂皇之感,而日本民族音乐则蕴含了浓浓的物伤情结。《春痕》这首日本歌曲就洋溢着这样一种凄美的情调。虽然它并非日本传统五音所作,但在唱法上颇像古老的和歌,所以依然流露出地道的日本风格实上,在那个武士专权的年代,男人女人们用别在腰间的利剑和色彩绚烂的和服演出着浮世绘上的美丽画面。男人们的生命犹如樱花般绚丽,他们绽放得那样精彩,但却随时要准备为武士道精神而献身。女人们则是寻找樱树庇护的人,她们的美德是羞涩和服从,非常内敛,但却忠诚。但就是这样两种完全不同的人类,却是彼此照应,互相思念着的。古老的日本民谣大多数使用羽调式的民谣音阶,民谣音阶它分布于日本本土的广大地区,《拉网小调》就是用这种民谣音阶。而大多数在近代已都市化了的民谣则用都节音阶,例如著名的《樱花》就是这类民谣的典型。 节奏方面分为固定节拍的节奏(基本上是二拍子)和散板节奏。演唱、演奏方法上有其独特性,并且重视音色的细微变化。日本民谣按节奏可以分为两大类。一类是固定节奏,民谣几乎都是2 拍子的,与中国民歌相似,但日本民谣独特之处在于它们的绝大多数都是弱拍起唱的,两拍子为一小节,两小节为一个动机,四小节构成一个乐句。另一类是自由节奏的民谣,没有固定的节奏循环,各个音的长短和各个乐句的长度都可以自由处理,它们往往有丰富的装饰音和长的拖腔,曲终时以旋律下行轻轻地结束,给人以终止感。 日本民族音乐的种类 在日本的音乐中影响范围较大最具代表性的三类,都市传统音乐,宫廷雅乐和民谣,前两类属古典音乐,后一类属民间音乐。 (一)都市传统音乐 都市传统音乐主要包括各种以三味线(三弦)和筝伴奏的长歌、短歌,以三味线为主要

动漫知识大全

动漫知识大全 动漫体裁: SF:SCIENCE FICTION科幻机械类的作品,如EV A H动漫:黄色动漫。 后宫:一个男主角或者女主角被N个MM或者GG围绕的动画题材。 其余的少女、少年、青年、OL作品等相信大家从字面也可以理解了。 GK模型:“GK”的全文是Garage Kit,原意是"车库组件",因为西方人惯将车库作为工作房,而GK模型就是在这种地方诞生了。最初的GK模型只是一些玩家们自行创作的作品,造型细致度是因人而异,通常都是ONL Y ONE,全世界只此一个。制作的素材(也就是原料)没有一定,黏土、石膏、木板、金属都可以拿来做,因此自制或自己少量生产的模型才叫GK。之後因为某些特殊成品很讨人喜欢,也就有了把它当成商品来出售的念头。卖着卖着,突然有天有两个家伙,他们同时看上了一件作品,有人就开始动脑筋复制GK模型,用翻模的方式!当时可能是使用石膏之类的材料来当作模版来复制,但是石膏不易耐久,可能翻制个一两次之后就面目全非啦。现在则是使用矽胶(SILICONE)来作为翻模用的模版材料,不但具有极佳的弹性,在耐用度上也比石膏强多了,不过还是有其翻制数量上的限制。基本上,只要不是射出成形而可大量生产的塑胶模型都被叫GK,大致有实心树脂,空心软胶,white metal (低熔点,软软的铅锡合金)数种,题材则多为动漫画或电影人物,在HGA陈列的GK 以实心树脂(最早的来源竟然是工业废料)的动漫画人物为主。 Cosplay:Cosplay这个字来自英文“Costume Play”的缩写,名词。其动词为“cos”,而玩cosplay 的人则称为“cosplayer”。译为“角色扮演”。Cospl-ay源自日本,最初是在同人志展销会中出现的,当时的同人们为了吸引更多人来看自己的摊档而扮演ACG的角色,这些我们通称“看版娘”或“看版男”。后来越来越多人喜欢Cosplay,所cos的角色已不局限在ACG的范围之内,乐队成员,电影人物,偶像。而且cosplay也开始独立于同人界,更多非同人的cosplayer出现。 动漫10大中毒现象及动漫术语补导 正太痴迷症 高发人群:18~25岁的女性 发病症状: ̄_ ̄患有此种病症的人群(多数为女性)在发作时将充分展示出近乎无限母性特征,习惯对她们眼中“可爱”的正太所做出在正常人类看来几乎另人发指,噩梦般的蹂躏(而身为始作俑者的她们看来则是无限的爱抚)。某呆旁白: ̄_ ̄总之这是一个很恐怖邪恶漫画的病发症,想当年,呆呆还是个很可爱的小龙时,就因为被电软论坛的众女误认正太致使呆呆在三年内再也没有踏足那里半步。 名词解释:正太(Shota) 所谓正太就是特指年纪小、没有胡子、有点女性化、无太多肌肉的男生;当然如果经常穿著短裤则会更为贴切(代表人物江户川柯南)。至于有喜欢这类小男生的倾向者,则可说成带有“正太情结”即Shota Complex,一般是专指女性居多。 关于正太的起源日本动漫业界普遍的说法是源自是漫画大师横山光辉的名作“铁人28号”的主角“金田正太郎”,其形象是一个穿著西装加短裤的小男生。 罗丽爱恋症 高发人群:18~25的猥亵男子 发病症状:所谓有阴就必有阳,既然有了喊着正太,跑来跑去的正太痴迷症,自然也就有着满脑袋幻想着可爱妹妹的罗丽爱恋狂。 如果说喜欢正太的行径还让人容忍的话,那罗丽们的追求者们在病状爆发时几乎就只能用颤

日本古代服饰五

日本古代服饰五 日本古代服饰(五) 2011年10月01日 裁缝 公元五世纪百济(今朝鲜)派遣缝衣女来到日本。这是日本最初引进的裁缝技术。实际上日本的裁缝在很大程度上受中国的影响。 昔日,裁缝曾是日本妇女必须掌握恶毒一种技能。随着棉布的普及,裁缝技术显地尤为重要。姑娘们纷纷去村内上流妇人家中学习裁缝。当时的静冈县以出现裁缝塾。女子学校首先教学生裁缝。学子大学的的家政课也把裁缝教学摆在十分重要的位置。但是,近年来日本国内的服装加工业发展十分迅速。无论是西服还是和服购买十分方便。在这种形势下,裁缝技术的社会地位有所下降。 可制日本人穿的单衣的面料很多。麻、丝、绸、棉、毛织物等等。日本人穿单衣一般在每年的6月至9月即夏季。最近由羊毛织品制作的单衣也成为日本人夏季穿用的衣物。单衣缝制起来比较容易,而且容易洗涤,所以它在日本人民的日常生活中仍占有很重要的地位。 夹衣是一种带里子的服装。日本奈良、平安时代上流社会的人们穿用的铂、洼就属于夹衣一类。当时一般的日本人是不能穿这种夹衣的。因夹衣带里子,所以穿起来比较暖活。同时表面、里子可选用不同颜色的面料,看上去十分漂亮,例如表白里赤等。女子夹衣的缝制比较讲究。日本江户末期至明治初期,社会上流行将袖子、底襟的里子翻缝在外面,做镶边女式和服夹衣。由

于当时缝纫技术并不发达,这种和式夹衣做工比较粗糙。两层棉布层在一起,缝针处有许多大疙瘩。作为武士的正式服装,每年旧历4月1日-5月4日,9月1日至8日,武士们都要穿夹衣窄袖边服。 日本平安时期,社会上已经出现棉式和服。当然面料是丝绸的。丰臣秀吉侵略朝鲜以后,日本开始从国外进口棉花。日本江户末期,日本庶民也可以穿棉衣和服了。 按照日本人的风俗习惯,新布买来不能马上裁剪。特别是逢演日、申日、葬日绝不能裁衣服。酉日是裁剪佳日。缝制和服背缝处时,按原则是不能换线的。此外,男人、女人、儿童的针数及缝制方法都有所区别。 自古以来,日本人使用捣砧的方法使织出的布更有光泽。传说这种方法是由朝鲜传入日本的。日本平安时代贵妇人穿的服装里面一定要套一件“打衣”。顾名思义,它便是用砧捣过的布缝制的。日本九州、四国地区称捣布为“平布”。几乎所有的人家都有捣砧台。自家织染的布,洗辍时必须用砧捣,以去除布上的粘糊类物质。 古时候日本人使用的缝衣针多由骨或竹制成。日本江户时代,在长崎从外国人那里学到制针法的日本人,在广岛生产出“广岛针”。明治末期,日本引进德国的制针机械,使针投入大型机械化生产。 世界上有不少民族对针充满敬畏之感。日本人也认为小小的针充满无穷的神秘感。民间流传着不少关于针的传说。按照日本人的风俗习惯,用过的旧针、断针不能随便乱扔。这些针必须在每年的“针供养”之日才能处理。每年的2月和12月的8日为“针供养”之日。这时要举行特定的医师。针供养当天任何人不能做针线活。有的地区甚至要停食一天。 现在的日本姑娘结婚时,娘家就连毛衣都要买到。这就是说,直至今天日本姑娘出嫁后的服装一直由娘家负责。战前,新媳妇到娘家后的最初几年

日本动漫对我国青少年影响的深思及启示

日本动漫对我国青少年影响的深思及启示 摘要:日本动漫巧妙地运用剧情的创新和趣味性受到我国当今社会各个人群的喜爱,特别是青少年的青睐。但是,不可否认,青少年在接触日本动漫的同时不可避免地也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文章通过对日本动漫的文化特征进行剖析,得出日本漫画对我国青少年影响的原因,最终提出如何在动漫文化中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促进我国青少年健康成长。 关键词:日本动漫;青少年;影响;启示 日本动漫占全球动漫产业的60%的份额,从人物角色的魅力、复杂的内心情感到故事的情节及深刻内涵都远远凌驾于其他国家而备受世界瞩目。据统计,我国青少年的数量已超过5亿,其中5-25岁的青少年是动漫的主要喜爱者,动漫已经成为青少年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文化现象,成为他们他们获取新知识、认知世界、辨别善恶的主要文化载体,因此动漫对我国青少年的思想道德的影响力是不可低估的。因此,引导我国青少年从日本动漫中获取积极有益的信息,最终形成健康、向上的人生观至关重要。 一、日本动漫受青少年青睐的原因 日本动漫一切魅力根植于它浓厚的草根性,以社会基层

为素材,用贴近大众口味的题材进行创作,将传统文化及平民百姓日常生活中的人或事以及常人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 梦想收集提炼出来,经过现代艺术加工后又还原于社会生活。由此,日本动漫与广大受众之间形成良好的互动,它运用娱乐形式讲授道理而摒弃传统的死板说教,因此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其次,日本动漫通过丰富的想象力巧妙地将社会现实和虚幻世界融为一体来表现深刻的内涵,特别是动漫制作人重视剧中主人公的情感刻画,容易引起青少年的共鸣。总之,日本动漫文化如此具有生命力,如此受我国青少年的青睐,最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创新,不论是内容形式还是艺术表现手法都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都迎合了青少年的喜好,所以最终吸引了我国的多数青少年。 二、日本动漫对我国青少年的影响 动漫作为一种影视界的热门产业,在我国的影响力不断与日俱增。据统计,我国青年喜欢的动漫作品中,日本动漫占了60%,它影响着我国青少年的行为方式、价值观、世界观。因此,日本动漫对我国青少年的影响不可忽视。任何文化都有其积极的一面和消极的一面,动漫文化也不例外。 (一)日本动漫对我国青少年的积极影响 青少年正处在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时期,在此阶段所接触的任何事物、文化都会对其人生观、价值观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在精神层面上,日本动漫大都培养积极向上的人

《后印象主义绘画》教案 杨传祝

《走进后印象主义绘画》教案 授课学校:华东师大附属枫泾中学 授课教师:杨传祝 授课班级:高二年级美术创新班 授课地点:7号楼二楼教室1 教学目的: 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认知后印象主义绘画出现原因及其主要艺术特点,以及主要代表画 家各自绘画的作品特色,同时学生能以技法、造型、色彩、内容等审美手段鉴赏后印象主义绘画作品。 2、过程方法:学生课前资料查阅,教师课堂上对作品的讲解与分析,学生间讨论思考,使 学生能运用课上的知识对作品感受赏析,最后上升为学生独立的作品审美分析。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后印象主义绘画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绘画风格的多样性,开阔 了绘画的审美视野,提高了学生对绘画作品的主观表达与情感表达的理解。 教学重点:学习后印象主义画派的艺术特点。 教学难点:明确塞尚、高更、凡高的各自艺术特点。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世界上,现在只有一个真正的画家---那就是我!”,教师询问学生:西方美术史上哪位画家敢如此大胆说出?答案是:保罗.塞尚,由塞尚引出后印象主义画派。 二、讲授新课: 学生欣赏比较:后印象主义绘画和以前的绘画有什么不同? 1、后印象主义绘画出现的条件(困境与机遇): (1)印象派之前的画家对描绘对象达到了技法娴熟,形象非常逼真,使后来的画家在写实上难以逾越。 (2)1839年照相机的出现与冲击。 (3)19世纪70年代第二次工业革命出现,化学工业推动颜料品质和数量的提高,物理学中对光学理论的深入研究使画家产生对颜色观察的理性分析。 (4)日本浮世绘版画的影响与启发。 2、后印象主义绘画的出现。 (1)后印象主义:那些早期学印象派方法,但不满足印象派对自然的客观描绘,而是从各自不同的角度探讨艺术表现的本质,强调表现主观感受的画家们,被1910年英国艺术理论家罗杰.弗莱称为“后印象派”,其主要画家代表为塞尚、高更、凡高等等。 (2)画家及代表作品赏析: ①、A.塞尚简介B.作品赏析:《苹果与橘子》、《夫人像》、《圣维克多山》。 ②、A.高更简介B.作品赏析:《自画像》、《塔希提少女》、《我们从哪里来?我们是谁?我 们往哪里去?》。 ③、A.凡高简介B.作品赏析:《凡高自画像》、《向日葵》、《吃土豆的人》、《阿尔的卧室》、 《星月夜》、《有乌鸦的麦田》、《加歇医生像》。 3、鉴赏三位画家的代表作,教师提问:三位画家最大绘画特点的不同是什么?学生运用已 有的知识鉴赏并思考回答。

动画知识:日本动画制作过程涉及项目解释

动画知识:日本动画制作过程涉及项目解释 日本大部份的动画制作公司都使用ANIMO或RETAS!pro进行计算机上色及颜色指定(事实上 任何绘图软件都可以用来做动画上色工具)。目前使用RETAS!pro的业者占八成以上。其原 因是东映动画这历史悠久的动画制作大厂率先使用那套软件建立系统,进而许多制作公司都 向他看齐。数字化后的上色作业的确省了很多的经费及人力。 1. 什么是“导演”?导演英文是Director,即中文常见的导演。导演是决定整部作品气氛风格的关键,掌管故事进行的步调、气氛转折等等。即使是相同的人物设定、 相同的画风与制作群,也会因导演的不同而有截然不同的风格。 2. 什么是“剧场版动画电影”?“剧场版动画电影”是为了在电影院播放而制作的动画。这类作品的制作成本与投资、人力都高于电视版动画,画工也极 尽可能的豪华,不论在动作的流畅度、使用的分色数等,可以明显地看出与前两者的差别。 通常一部剧场版动画是90分钟左右。 3. 什么是“导演助理”或者“副导演”? 在拍片过程中,因为导演太忙,不大可能全程兼顾每一集,所以需要导演助理,顺着导演的 意图,将剧本文字语言转换为镜头画片语言,全程掌控影片的制作类似西方电影或舞台剧的“场面调度”。这份工作一定要相当熟悉动画语言的人来担任,但不一定要很会画图(正如导 演也不一定要很会画图一样 .....)所以,有人译为”Co-director”. 也有人译为”Assistant Director”或 “Executive Director”。 4. 动画总监(Animation Director, Key Animetion Supervisor)的工作是什么? 修正原画、动画之成品,看看人物的脸型是否符合人物设定,动作是否流畅等等。必要的时候必 须能重新作画,因此必须是资深的原画家及动画家才能胜任。 5. 音响总监 (Audio Director)的工作是什么? 负责插入配乐的安排、效果音的准备、配音录制、混音工程的监督等等。

浮世绘

浮世绘·日本江户时代的绘画艺术 浮世绘,也就是日本的风俗画,版画。它是日本江户时代(1603~1867年间,也叫德川幕府时代)兴起的一种独特民族特色的艺术奇葩,是典型的花街柳巷艺术。主要描绘人们日常生活、风景、和演剧。浮世绘常被认为专指彩色印刷的木版画(日语称为锦绘),但事实上也有手绘的作品。在亚洲和世界艺术中,它呈现出特异的色调与丰姿,历经三百余年,影响深及欧亚各地,十九世纪欧洲从古典主义到印象主义诸流派大师也无不受到此种画风的启发,因此.浮世绘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 H# O4 d( j% N) q " w% D: A. u" a" J2 ]. a! l 浮世绘的艺术,初期原为肉笔浮世绘,即画家们用笔墨色彩所作的绘画,而非木刻印制的绘画。肉笔的浮世绘,盛行于京都和大板,这个画派的开始,是带有装饰性的。它为华贵的建筑作壁画,装饰室内的屏风。在绘画的内容上,有浓郁的本土气息,有四季风景、各地名胜,尤其善于表现女性美,有很高的写实技巧,为社会所欣赏。这些大和绘师的技术成就,代代相传,遂为其后的浮世绘艺术,开导了先路。 ' b+ d3 B1 k; I9 B ; T) s6 _) K6 U. Z 江户时代是日本封建社会的晚期,它和我国的清代相吻合。由于经济的增长,城市里首先产生一种“町人文化”(即市民文化).由于市民文化迅速得到发展,作者云起,需要量扩大,大量印制,以供需求。从而使肉笔浮世绘进入版画浮世绘阶段。浮世绘版画的印刷技巧,初为单纯的墨摺本,以后发展有丹绘和漆绘,用彩笔添入的。真正的套色版画锦绘,在公元1643年至公元1765年前后出现,浮世绘的印刷技术,达到一个高潮,如锦绣万花,绚烂多彩,代表了日本民族在艺术上的高度成就。 2 F8 E! @) |$ w$ L/ ~" \+ } 7 O& H8 [" I2 Z 浮世绘的题材极其广泛,有社会时事、民间传说、历史掌故、戏曲场景和古典名著图绘,有些画家还专事描绘妇女生活,记录战争事件或抒写山川景物……它几乎是江户时代人民生活的百科全书,而所有这些题材的基调则是体现新兴市民的思想感情。一些追求自由恋爱和讽刺封建礼教的作品在民间流布极广。 A! S) R+ Z% R8 B5 r$ o( Q + n6 o- a1 m8 {, ^$ A 浮世绘木刻归纳起来大致有两种形式:“绘本”和“一枚绘”。所谓“绘本”,即是插图画本。它在江户初期是以古典小说的插图为开端,后来陆续出现通俗的插图读物,到万治年间,随着市民小说的产生,这种木刻绘本更加迅速发展。民间画师菱川师宣便是这种“绘本”的创始人。 8 o' U) A" I: u, |: z

日本的浮世绘

浮世绘 【浮世绘的简介】【浮世绘的历史】【浮世绘的发展】【题材与种类】【制作方法】【浮世绘的影响】【代表画师】 浮世绘(假名:うきよえ罗马字Ukiyo-e ) 浮世绘,也就是日本的风俗画,版画。它是日本江户时代(1603~1867年间,也叫德川幕府时代)兴起的一种独特民族特色的艺术奇葩,是典型的花街柳巷艺术。主要描绘人们日常生活、风景、和演剧。浮世绘常被认为专指彩色印刷的木版画(日语称为锦绘),但事实上也有手绘的作品。在亚洲和世界艺术中,它呈现出特异的色调与丰姿,历经三百余年,影响深及欧亚各地,十九世纪欧洲从古典主义到印象主义诸流派大师也无不受到此种画风的启发,因此.浮世绘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浮世绘的艺术,初期原为肉笔浮世绘,即画家们用笔墨色彩所作的绘画,而非木刻印制的绘画。肉笔的浮世绘,盛行于京都和大阪,这个画派的开始,是带有装饰性的。它为华贵的建筑作壁画,装饰室内的屏风。在绘画的内容上,有浓郁的本土气息,有四季风景、各地名胜,尤其善于表现女性美,有很高的写实技巧,为社会所欣赏。这些大和绘师的技术成就,代代相传,遂为其后的浮世绘艺术,开导了先路。 江户时代是日本封建社会的晚期,它和我国的清代相吻合。由于经济的增长,城市里首先产生一种“町人文化”(即市民文化).由于市民文化迅速得到发展,作者云起,需要量扩大,大量印制,以供需求。从而使肉笔浮世绘进入版画浮世绘阶段。浮世绘版画的印刷技巧,初为单纯的墨摺本,以后发展有丹绘和漆绘,用彩笔添入的。真正的套色版画锦绘,在公元1643年至公元1765年前后出现,浮世绘的印刷技术,达到一个高潮,如锦绣万花,绚烂多彩,代表了日本民族在艺术上的高度成就。 浮世绘的题材极其广泛,有社会时事、民间传说、历史掌故、戏曲场景和古典名著图绘,有些画家还专事描绘妇女生活,记录战争事件或抒写山川景物……它几乎是江户时代人民生活的百科全书,而所有这些题材的基调则是体现新兴市民的思想感情。一些追求自由恋爱和讽刺封建礼教的作品在民间流布极广。 浮世绘木刻归纳起来大致有两种形式:“绘本”和“一枚绘”。所谓“绘本”,即是插图画本。它在江户初期是以古典小说的插图为开端,后来陆续出现通俗的插图读物,到万治年间,随着市民小说的产生,这种木刻绘本更加迅速发展。民间画师菱川师宣便是这种“绘本”的创始人。 “一枚绘”,即单幅的创作木刻,它给单独欣赏一幅画开创了条件,画工也更精细一些。尺寸大小不等,总计有二十束种,均按刻制方法、套色多寡不同而分为“墨绘”、“丹绘”、“漆绘”、“浮绘”、“锦绘”、“蓝绘”等品种。 浮世绘木刻技法不追求木刻的刀味,却注意木质纹理的表现效果,而且对于线条的流畅放在极主要的地位,往往需要画、刻、印三者共同合作来使作品达到尽善尽美 的境地。他们创造的木纹法、光泽法、云母粉法、无色印刷法等等都是在力求线条与

日本动漫产业的现状分析

日本动漫产业的现状分析 日本的动漫产业蓬勃发展,已成为其第三大产业。日本国内的动画市场不断扩张,规模已经突破2000亿日元,国际市场上日本动漫亦是风生水起展露异彩,2003年销往美国的日本动画片以及相关产品的总收入为43.59亿美元。日本动漫产业成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包括动漫作品广泛的社会基础、运行良好的产品开发投资模式、拥有顶尖级的动漫大师和制作机构、政府的支持等。在繁荣的背后,日本动漫产业的缺陷和来自内部与外部的威胁却制约着它的进一步发展,这主要包括:日本国内动漫创作的空壳化现象、动漫作品的质量良莠不齐、具有将动漫产品成功推向国际市场的能力的专业人才的不足,以及来自国外日益激烈的竞争。 有人说现在已经进入了“ACG”时代。所谓“ACG”,是Animation(卡通动画)、Comnics(漫画)、G ame(游戏)的简称,它的三位一体,拼凑出的是一个全新时代的沙盘。日本是“ACG”这个新时代的领跑者。近年来,当日本在制造业遭遇众多强大对手、不再能一枝独秀于世界舞台时,日本致力于用新技术打造新文化产品,使得它从一个产品制造大国,转向一个文化产业输出大国。目前,日本的动漫内容产业市场的总体规模,包括动漫衍生产品市场,诸如动画人物的使用授权、动画人物的玩具制造等,据估计已经达到2兆多日元,广义动漫产业占日本GDP的十多个百分点,它已经成为日本第三大产业。 一、日本动漫产业的成就 1、日本动画的国内市场 2005 动画市场可以大体上划分为三大块:电影市场、电视节目和录像带、DVD版的动画市场。二十世纪70年代,日本动画作为文化产业概念迅猛发展。动画市场的规模,包括动画电影的票房收入、电视动画的收入和售卖和出租录像带、DVD的收益,1975年为46亿日元,80年达到了120亿日元,90年代上升至千亿元的规模(见图1)。90年代,日本动画的市场规模基本保持上升的态势,除去1996年和1999年的些许回调。2001、2002年的市场规模扩张非常快,2002年的总收入达到了2135亿日元,这主要是得益于影片《千里千寻》。2003年日本动画市场因没有具有冲击力的作品出现,规模萎缩到1912亿日元,下降了10.4%。到2004年,日本国内电影院上映的动画片约为81部,由于《哈维尔的移动城堡》轰动性的成功,电影票房、电视动画和录像带等的总收入又重拾上升趋势。 日本2004年的票房收入前20位的电影中,只有7部是国产片,而其中4部是动画电影,占到了57%以上,并且动画片《哈维尔的移动城堡》以200亿日元的收入力拔票房头筹。另外,2004年日本本土出品的电影中票房收入前20位中,动画影片有10部,也占到了50%,其票房排名分别占据第1位、第4位、第5位、第6位、第11位、第15位、第16位、第17位、第18位和第20位的位置,每部影片的票房均超过10亿日元。[1] 日本人对动画电影热情持续升温。日本经济贸易产业部(Ministry of Economy,Trade and Industry)公布的数据显示,2004年在影剧院观看动画片的观众达到了20,649,179人次,比上年的11,533,110人次增加了近80%,占观众总人次的18.7%。日本动漫迷们将他们的可支配收入的大约13%用在了动漫产品的消费上。 日本电视台动画片的播出数量在逐年上升,2001年是2454集,2002年是2748集,2003年是2850集,2003年比2002年增加播出102集。[2] 因为大量动画片安排在孩子们放学以后收看,以及成人动画基本上在晚上11点以后播出,所以大约60%的电视动画片的播出时间集中在晚间(18:00 –5:00)时段,上午时段(5:00 –12:00)播出的动画片为30%多,而下午时段(12:00 –18:00)的比例不

日本的风俗画--浮世绘

浮世绘 浮世绘,也就是日本的风俗画,版画。它是日本江户时代(1603~1867年间,也叫德川幕府时代)兴起的一种独特民族特色的艺术奇葩,是典型的花街柳巷艺术。主要描绘人们日常生活、风景、和演剧。浮世绘常被认为专指彩色印刷的木版画(日语称为锦绘),但事实上也有手绘的作品。在亚洲和世界艺术中,它呈现出特异的色调与丰姿,历经三百余年,影响深及欧亚各地,十九世纪欧洲从古典主义到印象主义诸流派大师也无不受到此种画风的启发,因此.浮世绘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江户时代是日本封建社会的晚期,它和我国的清代相吻合。由于经济的增长,城市里首先产生一种“町人文化”(即市民文化).由于市民文化迅速得到发展,作者云起,需要量扩大,大量印制,以供需求。从而使肉笔浮世绘进入版画浮世绘阶段。浮世绘版画的印刷技巧,初为单纯的墨摺本,以后发展有丹绘和漆绘,用彩笔添入的。真正的套色版画锦绘,在公元1643年至公元1765年前后出现,浮世绘的印刷技术,达到一个高潮,如锦绣万花,绚烂多彩,代表了日本民族在艺术上的高度成就。 浮世绘的题材极其广泛,有社会时事、民间传说、历史掌故、戏曲场景和古典名著图绘,有些画家还专事描绘妇女生活,记录战争事件或抒写山川景物……它几乎是江户时代人民生活的百科全书,而所有这些题材的基调则是体现新兴市民的思想感情。一些追求自由恋爱和讽刺封建礼教的作品在民间流布极广。 随着浮世绘艺术的发展,涌现出许多著名画师,除了创始人菱川师宣外,比较著名的还有揭开浮世绘的黄金时代帷幕的铃木春信;美人绘大师鸟居清长与喜多川歌磨;戏剧绘巨匠东洲斋写乐:还有写实派大师葛饰北斋,以及将风景绘技巧推向顶峰的安腾广重等名师。以上六人被称为“六大浮世绘师”。 19世纪中期开始,欧洲由日本进口茶叶,因日本茶叶的包装纸印有浮世绘版画图案,其风格也开始影响了当时的印象派画家。浮世绘的艺术风格让当时的欧洲社会刮起了和风热潮(日本主义),浮世绘的风格对19世纪末兴起的新艺术运动(ArtNouveau)也多有启迪。 当时西方的前卫画家,如马奈、惠斯勒、德加、莫奈、劳特累克、凡高、高更、克里木特、溥纳尔、毕加索、马蒂斯等人都从浮世绘中获得各种有意义的启迪,如:无影平涂的色彩价值,取材日常生活的艺术态度,自由而机智的构图,对瞬息万变的自然的敏感把握。对日本艺术的崇拜,以致在西欧产生日本主义热潮,它不仅推动着从印象主义到后印象主义的绘画运动,而且在西方向现代主义文化的发展中发挥着广泛的影响。

日喀则市高三语文一模考试试卷

日喀则市高三语文一模考试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一、选择题 (共2题;共6分) 1. (4分) (2019高一上·金华期末)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正对着楼梯口的地方,中央也树立着一根大圆柱,柱子背面是一件狭长的石膏复制品,是古希腊雅典娜神庙庙柱中楣,做工精巧,色泽微黄,古色古香,逼真异常[甲]随后见到的,仿佛也似曾相识:色彩斑斓,威风凛凛的希腊重甲胄武士,头上插着羽毛,看上去像只大公鸡。就是在这个楼梯间里,墙壁也刷成黄色,墙上也顺序挂着一幅幅画像:从大选帝侯到希特勒…… …… 过了人种脸谱像以后,又另换一类:恺撒、西塞罗、马可·奥勒留的胸像复制得惟妙惟肖,深黄的颜色,古希腊、古罗马的气派,威严地靠墙一字排开。担架颤悠着拐弯时,迎面而来的竟也是赫耳墨斯圆柱。[乙]在过道——这里刷成玫瑰色——的尽头,就是美术教室,教室大门上方悬挂着伟大的宙斯丑怪的脸像;现在离宙斯的丑脸还远着呢。[丙]透过右边的窗户我看见了火光,满天通红,浓黑的烟云肃穆地飘浮而去…… (1)文段中加下划线的词,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树立 B . 古色古香 C . 惟妙惟肖 D . 竟 (2)文中的画线句,标点有误的一项是() A . [甲] B . [乙] C . [两] 2. (2分) (2018高二上·温州期中)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 王勃的骈文继承了徐陵、庾信的艺术风格,但又注以清新之风,创造出气象高华、神韵灵动,使骈文跃上

了一个新台阶。 B . 只有当促进艺术电影繁荣成为社会共识,从源头的创作方到末端的受众方的各环节都得到强有力的支持,艺术电影才能真正实现飞跃。 C . 教育部近日在全国高校启动了以“阅读传统经典?品味书香生活”为主题的“礼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系列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 D . 打车软件为乘客和司机搭建起沟通平台,方便了市民打车,但出租车无论是否使用打车软件,均应遵守运营规则,这才能维护相关各方的合法权益和合理要求。 二、名著阅读 (共1题;共2分) 3. (2分) (2019高三下·唐山模拟) 下列对文中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 解褐,脱去平民穿的粗布衣服,换上官员服饰,比喻开始进入仕途为官。 B . 南面,担任大臣。因为古代坐北朝南为尊位,大臣朝见天子时立于南面。 C . 故事,先例。如果典章制度没有明确规定,古人就参照“故事”来行事。 D . 春秋,是儒家经典,我国现存最早编年体史书。它叙事简要,深寓褒贬。 三、现代文阅读 (共2题;共24分) 4. (6分)(2018·安徽模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有着5000多年历史的中国传统艺术是一条璀璨星河,它的精神和血脉对世界文化艺术的发展起到了极其重要的涵养作用,对世界众多艺术家产生过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尤其是当西方传统写实绘画的发展处于困境之时,中国传统艺术更是以其独具特色的艺术魅力和表现形式启迪了一大批现代艺术家,他们从中汲取营养,摸索前行。在很多西方艺术史论家眼里,中国传统艺术是世界艺术的高峰。 中国传统艺术对西方的影响可以追溯到14世纪的欧洲,当时中国的瓷器、丝绸和国画等商品一直流行于欧洲的上层社会中。在法国,中国的龙凤图案常被运用于各类织物中。在15世纪的意大利和法国瓷器制作中,盛行模仿中国青花瓷器造型。18世纪法国“罗可可”绘画大师让·安东尼·华托青年时期曾研究中国的《百戏图》,他的作品《发舟西苔岛》具有明显的中国意味和东方艺术特色。著名的评论家雷文曾说:“凡于中国宋代之风景画研究有素者,一见华托此作,必讶其风景之相似,其画中远山犹保持作者之生命,青峰缥缈,用单色作烟云。华托所惯为者,亦中国山水画最显著之特色也。”日本学者小林太市郎认为应该将17-18世纪流行于欧洲的“罗可可”艺术称为“中国——法国式”。19世纪新古典主义大师安格尔则因为具有浓郁东方意味的艺术语言,被当时的人们称为

动漫相关知识普及

....RT...出这个主要是为新人服务的,也欢迎老手来看看......不过ACG区都成立那么久了,怎么就没人想到写个这个捏? 此贴为本人原创,百度引用会用紫色字体标出,转帖请标明出处及作者,谢谢合作! ACG界:ACG即Anime(动画)、Comic(漫画)、Game(游戏),ACG界就是动漫界的意思 动漫:长度为23—26分钟不等,画面非真实存在,人也非真人的片子。说起日本动漫,就不得不提《铁臂阿童木》这部讲述了人与世间万物都应和平相处的动漫神作,其实一开始日本动漫并不好,甚至不如中国,但是自从这部作品一出,日本动漫就好像是找到了感觉一样的飞速发展了起来。 漫画:...就是我们平常看到的那种...基本以单行本或者话(也就是章节)的形式发售 轻小说:又称Light Novel 正如其名读完后可以让人感到轻松的小说。通常使用动漫或漫画的画风作为插画的一种娱乐性文学作品。 MAD:指电玩文化、动漫文化、同人文化界中的多媒体作品。一般作品为一段有关的影片剪辑,配以作者喜欢的音乐,近似同人MV 形式的存在。不同的地方是MAD 片的重点在于影片的目的是对有关的动画或电玩致敬,而相对同人MV的重点则放在音乐之上。当然亦有一些是只作声音的剪辑或只有画面的剪辑严格而言亦可算作MAD。 OST:Original Sound Track 的缩写,原始声音轨道(电影原声大碟),也就是电影所有音轨中储存的背景音乐(或者歌曲)的轨道。因为是电影里的名词,所以又叫做电影原声音轨或者电影原声音乐,OST一般是指电影中的配乐(Score)或者歌曲,但现在也常指动漫,游戏中的音乐。这种音乐发行的介质最常见的是CD和磁带,当然也有少数SACD等等。其内容可包含片头曲,片尾曲,插曲,背景音乐以及角色歌等等。 角色歌:专门为某一角色写的歌。其歌词、曲子往往是按照该角色的性格、爱好、想法为该角色量身订做的 OV A:是Original Video Animation的缩写,是指原创动画录影带。OV A一般指通过DVD,蓝光碟等影碟发行的方式为主的剧集,也指一些相较于原著篇幅较小,且内容不一的动画剧集。相较于电视动画或者剧场版的不同是按照播送的渠道来划分的,

日本浮世绘艺术对新艺术运动的意义及影响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0d13912261.html, 日本浮世绘艺术对新艺术运动的意义及影响作者:冯明燕陆永青原著 来源:《艺术科技》2016年第01期 摘要:日本绘画艺术对于新艺术运动起源和发展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作为日本绘画艺术的主要表现形式的之一,浮世绘在欧洲的传播对于新艺术运动的发展意义重大。浮世绘中对于线的运用形式和对于自然的表现力是新艺术运动的养料。浮世绘艺术不仅是新艺术运动发展给养,还是新艺术运动的敲门砖。本论文便从建筑表现和平面设计来试论日本浮世绘对新艺术运动的意义及影响。 关键词:曲线;浮世绘;招贴;米拉公寓;新艺术运动 1日本绘画在新艺术运动时期的传播 1.1日本浮世绘的起源及特点 众所周知,日本美术在很大程度上受惠于中国美术,作为日本绘画中的一员,浮世绘也不例外。日本与中国最早的美术交流可以追溯到630年。日本自公元7世纪始派遣唐使,在盛唐佛教美术的影响下,8世纪中叶日本迎来了佛像雕刻的黄金时代;奈良时代的屏风绘是在盛唐金碧山水的影响下发展起来的。公元9世纪,平安时代前期就被称为“唐风文化”,平安时代后期为区别于唐风美术的形式,形成了具有日本民族特色的“物语绘卷”,是“大和绘”的早期样式。正如日本近代美术史论大家西崖指出的那样:“日本文化,在古代时期以前,实由中国输入,即美术史之年历,亦仅中国三分之一,故其作品,渲染中国色彩最浓。” 要了解浮世绘就必须知道其在日本美术中的含义。浮世绘字面意思为“虚浮的世界绘画”。“浮世”来自佛教用语,本意指人的生死轮回和人世的虚无缥缈。日本语言中自“浮世”一词出现,就一直含有暗指艳事与放荡生活之意。“绘”与“画”都是从汉语中移植过来表示绘画的概念,但在日本人看来,“绘”从字形结构上可以分解出“锦丝交会”的含义,因此“绘”字具有色彩的属性;“画”的字形结构则源于古时的田原划界,因此具有“界定边缘”的含义。这样,日本美术中就以色彩表现为主的绘画形式缀以“绘”字,如唐绘、大和绘、浮世绘等;反之,以水墨表现为主的无色绘画则缀以“画”字,如汉画、水墨画等。 浮世绘是日本江户时代兴起的一种独特的民族艺术,是典型的花街柳巷艺术。浮世绘的发展被分为了四个时期:初期(明历大火至宝历年间)、中期(明和2年至文化3年)、后期(文化4年至安政5年)、末期(安政6年至明治45年)。浮世绘常被认为专指彩色印刷的木版画(日语称为锦绘),但事实上也有手绘的作品。在绘画的内容上,有浓郁的本土气息,有四季风景、各地名胜,尤其善于表现女性美,有很高的写实技巧,为社会所欣赏。

动漫文化必备知识点

1、动画最早起源于(阿尔塔米拉洞穴的壁画) 2、动画的发源于17世纪阿塔纳斯珂(Athanasius Kircher)发明的(魔术幻灯)动画才有了运动。 3、1831年旋转圆盘发明人Joseph Antoine Plateau 是(法国人)。 4、动画的诞生日是(1877年8月30日) 5、光学家兼画家埃米尔·雷诺发明(光学影视机)奠定了真正意义上的动画诞生。 6、1907年美国人(斯图尔特.伯莱克顿)第一部拍摄在胶片上的动画电影。 7、1928年美国人(沃尔特·迪斯尼)把动画影片推向了巅峰被人们誉为商业动画之父。 8、1907年布莱克顿制作出美国动画片史上第一部动画片(《一张滑稽面孔的幽默姿态》) 9、1984年的(《风之谷》)奠定了宫崎骏日本动画宗师的地位。 10、中国动画史上震惊世界的经典大片(《大闹天宫》)。 11、1961年中国第一部水墨动画片《小蝌蚪找妈妈》)同时也获得世界动画节大奖。 12、随着动画的兴起(少儿科普动画)也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 13、少儿卡通大量地运用了(电影蒙太奇)的表现手法。 14、最初的动漫音乐可以追溯到(1926)年。 15、最早的音乐动画的开拓者是(沃尔特·迪斯尼)。 16、1928年美国人沃尔特·迪斯尼把动画影片推向了巅峰被人们誉为(动画音乐的开拓者商业动画之父) 17、1941年在中国动画历史上出现(万籁鸣万古蟾万超尘)三兄弟为中国动画发展奠定了不朽的丰碑。 18、日本动画萌芽期出现(下川凹夫北山清太郎幸内纯一)此三人为日本动画的奠基人。 19、动画制作流程可分为(筹备阶段制作阶段后期阶段)三个重要阶段。 20、动画音乐按类别可分为(背景音乐伴奏音乐主题音乐商业音乐) 21、20世纪六七十年代(手家治虫)日本动画界的标志性人物,被誉为“日本动漫之父”。 22、随着动画的兴起(少儿科普动画)也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