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第19课 资本的全球扩张与帝国主义瓜分世界

第19课 资本的全球扩张与帝国主义瓜分世界

第19课  资本的全球扩张与帝国主义瓜分世界
第19课  资本的全球扩张与帝国主义瓜分世界

第19课资本的全球扩张与帝国主义瓜分世界

前言

1885年,法国共和派人士曾提出“保卫和发扬”的高论,认为殖民征服是必需的。

因为:

①它可以解决过剩的人口问题。

②具有经济学意义,可以为欧洲制造业寻找市场和原料。

③出于意识形态考虑,因为上等人种对于下等人种拥有权利。

……

主要内容:资本输出——全球扩张;列强瓜分世界——列强侵略中国;殖民地——半殖民地。

一、资本输出与全球扩张

一、资本输出

1.资本输出:

1)定义:资本输出是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府或私人资本家,为了获得高额利润或利息,以及实现对外扩张,在国外进行的投资和贷款。

2)形式:开矿山、办工厂、修铁路、设银行等。

3)发展过程:资本输出早在自由资本主义阶段就已经出现,但只是到了垄断资本主义阶段,才成为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特征。

4)实质:资本输出是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垄断阶段后西方列强重要的扩张手段。

5)影响:

(1)对殖民扩张:资本输出给新一轮的殖民扩张活动注入强大动力,并使其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全球扩张(原因:为独占投资场所,帝国主义掀起瓜分殖民地、划分势力范围的狂潮,从而出现真正意义上的全球扩张)。(2)对世界经济:促进世界经济的发展、国际贸易、国际金融的增长及国际分工合作。推动世界市场的形成。(3)对各个国家:对不同国家经济影响不同,英、法大量资本输往国外,造成国内投资不足,经济发展相对缓慢;美国、俄国吸收欧洲剩余资本,经济发展迅速。客观上给亚非拉带来先进技术,推动亚非拉现代化发展。

2.西方对外经济扩张手段的变化:

近代西方扩张有:军事扩张、经济扩张、文化扩张。

(1)资本主义自由竞争阶段:以商品输出为主要扩张手段。

(2)垄断阶段:以资本输出为重要的扩张手段。

列强对外殖民扩张的方式,主要取决于资本主义发展状况和程度。

3.西方对外经济扩张手段的变化对殖民活动的影响:

(1)一工后,以商品输出为主的经济扩张,使得西方的殖民活动常以通商为目标,要求开辟通商口岸、降低关税等,殖民扩张加强。

(2)二工后,以资本输出为主的经济扩张,使得西方列强开始了世界范围内争夺殖民地的高潮,殖民扩张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全球扩张。

二、全球扩张

1.全球扩张的内涵:西方国家在近代早期殖民扩张的基础上,利用现代交通和通讯工具、金融制度和世界贸易体系,在资本输出的强大推动下进行的新一轮全球性扩张。

2.全球扩张形成的过程(殖民扩张的过程):

1)开始殖民扩张:近代早期(15、16世纪)

新航路开辟:为西班牙、葡萄牙、荷兰、英法等国殖民扩张创造条件。

早期殖民扩张的动力:资本原始积累,掠夺财富。

2)加强殖民扩张:一工后(19世纪)。

动力——掠夺原料产地和商品市场(商品输出)。

3)全球扩张:二工后,殖民扩张演变为全球扩张。

(1)基础:西方探险家、传教士和殖民征服者军队的足迹遍及世界各主要地区。

从18世纪晚期到期19世纪晚,欧洲冒险家到非洲内地探险达到200次。

(2)动力——资本输出(垄断阶段)。

3.全球性殖民扩张(瓜分世界)得以实现的条件:

1)两次工业革命带来交通、通讯的发达。

苏伊士运河、巴拿马运河通航;铁路的铺设,拉近了各地间的距离;

海底电缆的铺设、电话、电报的发明与使用,使世界各地间的商业信息交流与传播更加便捷。

2)世界贸易的兴盛。

3)商业银行等金融系统的健全。

4.全球扩张的结果:

A.列强瓜分世界,广大亚非拉地区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世界殖民体系形成。亚非拉掀起民族解放运动(辛亥革命)。

B.促进国际分工、世界贸易的发展和世界市场的形成,资本主义发展。

C.加剧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引发地区冲突和世界大战。

二、列强瓜分世界

一、瓜分狂潮概况

1.开始时间:19世纪70年代以后。

2.范围:在世界范围内争夺殖民地,程度空前激烈。

3.列强争夺焦点:非洲地区、中东地区、东亚的太平洋地区。

二、列强对非洲的争夺

1.早期殖民活动:

最早:非洲是西方国家最早展开殖民活动的地方(新航路开辟)

范围:受制于交通条件、热带疾病等因素,殖民活动范围主要分布在沿海地区。

2.二工后的殖民活动:

1)条件: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展,排除了交通、疾病的困扰。19世纪最后30年,非洲成为西方列强争夺殖民地的重要目标。

2)主要国家:

(1)英法致力于扩大殖民范围。

(2)新兴国家如德国、意大利、比利时也挤进殖民行列。

注:英、法、德对非洲的殖民计划

英国:提出“二C计划”(Cape Town—Cairo开普敦到开罗),欲从南、北两面下手,从地中海南岸——好望角。

法国:提出“二S计划”(Senegal—Somalia 塞内加尔到索马里),横贯东西,建立从大西洋到印度洋的殖民帝国。

德国:提出斜贯非洲大陆的计划,要把东非坦噶尼喀—西南非洲的两块殖民地连接起来。

3)1885年2月帝国主义召开分赃会议,签署柏林会议《总议定书》,标志着瓜分非洲高潮的到来,到期19世纪晚期,帝国主义几乎整个非洲被瓜分完毕(唯有利比里亚和埃塞俄比亚幸免)。

三、列强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争夺:

1.主要目标:中国。

2.方法:

1)先侵占中国边境邻邦作为基地。

英国:侵占马来西亚、缅甸,与法国争夺泰国。

法国:侵占印度支那。

俄国:侵占与中国西部接壤的中亚小国。

日本:侵占朝鲜。

2)列强在中国划定势力范围。

3)门户开放:1899年美国提出对中国的“门户开放”政策,力求“利益均沾”。

内涵:对任何条约、口岸或任何既得利益不加干涉;各国货物一律按中国政府现行税率征收关税;各国在各自的势力范围内对他国的船只、货物运费等不得征收高于本国的费用。

四、列强瓜分世界斗争(争夺殖民地)的影响:

(1)引发地区冲突。

(2)引起世界战争。

(3)资本主义殖民体系形成,世界连为一体。

(4)加剧宗主国和殖民地的矛盾,殖民地、半殖民地掀起民族解放运动。

三、殖民体系的形成(全球扩张的结果)

1形成时间: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

2.世界殖民体系内涵:是指资本主义世界体系中受资本主义列强压迫剥削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和附属国的体系。

3.世界殖民体系形成的原因:

1)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具有开放和扩张的本性。

2)主要原因:19世纪70年代后,进入垄断阶段,帝国主义不仅要求进一步扩大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而且要求把过剩的资本输往海外,从而推动了瓜分世界的高潮,到19世纪末世界被瓜分完毕。

4.世界殖民体系的内容:

(1)欧美列强:成为宗主国(英、俄、法、德、美、日等)。

不同方式和结果:

英国:先后打败西班牙、荷兰、法国,夺取殖民地,建立“日不落帝国”

俄国:经济上相对落后,但邻国实力更加弱小,多采取周边扩张政策,建立地跨欧亚的殖民帝国。

法国:借助于高利贷式的资本输出实现扩张

德日:强占殖民地不多,但本国实力增长很快,要求重新瓜分世界

(2)亚非拉绝大部分国家和地区——沦为帝国主义列强的殖民地、半殖民地和附属国。

(3)殖民地、半殖民地在经济上成为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一部分。政治上处于依附地位(殖民地)。

5.世界殖民体系的统治形式:

(1)殖民地:完全丧失独立性,在政治和法律上直接处于附属地位,在财政、经济以及其他方面,都从属于宗主国。

(2)半殖民地:是独立国家向殖民地国家过渡的形式,名义上保持政治独立,但经济、财政和外交依附性很强。西方国家强迫它们签订不平等条约,攫取种种特权。

6.世界殖民体系的影响(评价):

(1)肯定,使世界联结成为一个整体。有利于世界经济的增长、世界贸易总额的提高,促进生产力(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

(2)否定:

A.与资本主义、帝国主义对世界各地区、国家的宰割、奴役、统治紧密相连,是一种不公正,很不平常的现象。

B.造成亚非拉的落后与贫困,给当地人民带来极大灾难。但客观上传播了西方先进的工业文明(大机器生产方式和自由平等思想观念),促进了该地区的现代化发展和社会转型。

C.列强瓜分世界的斗争是引发地区冲突和世界大战的祸根。

7.世界殖民体系的发展趋势:随着世界历史的发展和进步,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必定崩溃。

1)殖民地与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加深,最终导致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

2)帝国主义之间的矛盾也会加剧,导致世界大战的爆发,削弱帝国主义国家。

8.经济全球化形成的过程和根源:

1)过程:

(1)新航路开辟后,各地区、各国之间的经济交流日益频繁。

(2)工业革命开始后,列强用炮舰和廉价商品打开亚非拉许多国家大门,将他们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3)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后,列强大肆殖民扩张和资本输出,将全球纳入了资本主义世界体系。

(4)第三次科技革命,尤其是20世纪90年代以来,跨国公司日益发展,导致生产、资本和贸易日益国际化,经济全球化趋势加强。

2)根源:科技进步和生产力水平的提高。

9.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确立:

①确立时间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

②确立方式(过程)

A.政治革命:17、18世纪英法美资本主义制度建立;19世纪六七十年代欧、美、日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的浪潮,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上确立起来。

B.经济革命:18世纪60年代开始的工业革命使人类由手工工场时代进入大机器生产的蒸汽时代;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人类进入电力时代,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C.对外扩张:在工业革命推动下使东方逐渐从属于西方;19世纪末20世纪初,列强展开瓜分世界的狂潮,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标志着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最终确立。

影响:有利于世界经济的增长和世界贸易总额的提高。

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确立的标志是资本主义殖民体系的形成。它是对殖民地和半殖民地掠夺的不公平的体系。

思考:

1.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使世界成为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我们应如何理解“整体”?

整体即指相互联系,相互依存。

1)世界成为一个整体,世界贸易总额的提高,促进了生产力的迅速发展,它有利于世界经济的发展,因而是人类历史上的一个巨大进步。

2)但是,这个进步是同帝国主义列强对世界其他国家和地区的宰割、奴役和统治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意味着西方列强对这些地方进行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控制,在这个整体中,世界上绝大部分土地和人口处在帝国主义列强的奴役和控制之下。世界分成独立自主的民族和被压迫的民族,这是一种不公正,很不平常的现象。这种现象随着世界历史的发展和进步,必将被消灭,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必定崩溃。

2.你如何理解马克思所说的殖民主义“双重使命”?

提示:(在研究具体的某个国家或地区的殖民主义时,要做历史的、辩证的全面分析,不能以偏概全。)

理解角度:从主观上破坏了殖民地的政治经济制度,剥削和压迫殖民地人民,是破坏性的;从客观上引进了先进的社会制度和技术,促进了落后的殖民地地区的发展,是建设性的。

补充练习

1.欧洲的扩张和世界体系形成

《全球通史》写道:“1763年时,欧洲仅在非洲和亚洲有一些沿海据点,还远远不是世界的主人。然而到1914年时,欧洲诸强国已吞并整个非洲,并有效地建立了对亚洲的控制;这种控制或者是直接的……或者是间接的,如在中国或奥斯曼帝国。”

(1)长时段来看,世界体系是哪一重要因素影响下形成的?

(2)据材料结合世界近代史的有关史实从政治、经济、对外扩张三个方面扼要说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是怎样形成的?

答:

(1)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是在两次工业革命的推动形成为一个整体。

(2)政治:17、18世纪英法美资本主义制度建立;19世纪六七十年代欧、美、日资产阶级革命和改革的浪潮,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上确立起来。

经济:18世纪60年代开始的工业革命使人类由手工工场时代进入大机器生产的蒸汽时代;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人类进入电力时代,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资本主义进入帝国主义阶段。

对外扩张:在工业革命推动下使东方逐渐从属于西方;19世纪末20世纪初,列强展开瓜分世界的狂潮,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最终形成,标志着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最终确立。

2.“如果世界上有更多陆地,他们也会到达那里”——诗人-卡蒙斯

现代世界的南北分裂、贫富悬殊,其历史根源可追溯到大约公元1500年之后的几个世纪。在这几个世纪,西方探险家和资产阶级奔走于世界各地,把相互隔绝的区域紧密联系在一起,逐渐形成了一个世界性的市场。世界市场的形成,既有积极的作用,也有消极的影响,特别是对于亚非拉国家而言,正如一个埃及记者所说:已经

陷入了重围……。

问题:

(1)“南北分裂”指的是什么?为什么说起历史根源可追溯到1500年前后?

(2)18世纪中叶至19世纪下半叶,世界市场是怎样形成的?它带来了什么积极作用?

(3)在世界市场的形成过程中,“陷入了重围”的亚洲国家在19世纪作出了不同的反应,请概括出两种不同反应的类型。

答:

(1)南半球发展中国家与北半球发达国家或南北之间的经济发展不平衡。新航路开辟后,西方殖民者向外扩张,对亚非拉地区进行掠夺,亚非拉国家沦为发达国家的原料和商品市场。

(2)两次工业革命带来便捷的交通和廉价的商品;19世纪下半叶全球扩张,把世界各地区的经济纳入国际分工体系;经济交往扩大,先进科学技术传播;伦敦成为世界金融贸易中心。资本主义制度在欧美各国的确立。(3)被迫打开门户卷入世界市场或沦为殖民地半殖民地;进行政治经济改革,走上资本主义道路。

第19课 资本的全球扩张与帝国主义瓜分世界

第19课资本的全球扩张与帝国主义瓜分世界 前言 1885年,法国共和派人士曾提出“保卫和发扬”的高论,认为殖民征服是必需的。 因为: ①它可以解决过剩的人口问题。 ②具有经济学意义,可以为欧洲制造业寻找市场和原料。 ③出于意识形态考虑,因为上等人种对于下等人种拥有权利。 …… 主要内容:资本输出——全球扩张;列强瓜分世界——列强侵略中国;殖民地——半殖民地。 一、资本输出与全球扩张 一、资本输出 1.资本输出: 1)定义:资本输出是资本主义国家的政府或私人资本家,为了获得高额利润或利息,以及实现对外扩张,在国外进行的投资和贷款。 2)形式:开矿山、办工厂、修铁路、设银行等。 3)发展过程:资本输出早在自由资本主义阶段就已经出现,但只是到了垄断资本主义阶段,才成为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特征。 4)实质:资本输出是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垄断阶段后西方列强重要的扩张手段。 5)影响: (1)对殖民扩张:资本输出给新一轮的殖民扩张活动注入强大动力,并使其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全球扩张(原因:为独占投资场所,帝国主义掀起瓜分殖民地、划分势力范围的狂潮,从而出现真正意义上的全球扩张)。(2)对世界经济:促进世界经济的发展、国际贸易、国际金融的增长及国际分工合作。推动世界市场的形成。(3)对各个国家:对不同国家经济影响不同,英、法大量资本输往国外,造成国内投资不足,经济发展相对缓慢;美国、俄国吸收欧洲剩余资本,经济发展迅速。客观上给亚非拉带来先进技术,推动亚非拉现代化发展。 2.西方对外经济扩张手段的变化: 近代西方扩张有:军事扩张、经济扩张、文化扩张。 (1)资本主义自由竞争阶段:以商品输出为主要扩张手段。 (2)垄断阶段:以资本输出为重要的扩张手段。 列强对外殖民扩张的方式,主要取决于资本主义发展状况和程度。 3.西方对外经济扩张手段的变化对殖民活动的影响: (1)一工后,以商品输出为主的经济扩张,使得西方的殖民活动常以通商为目标,要求开辟通商口岸、降低关税等,殖民扩张加强。 (2)二工后,以资本输出为主的经济扩张,使得西方列强开始了世界范围内争夺殖民地的高潮,殖民扩张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全球扩张。 二、全球扩张 1.全球扩张的内涵:西方国家在近代早期殖民扩张的基础上,利用现代交通和通讯工具、金融制度和世界贸易体系,在资本输出的强大推动下进行的新一轮全球性扩张。 2.全球扩张形成的过程(殖民扩张的过程): 1)开始殖民扩张:近代早期(15、16世纪) 新航路开辟:为西班牙、葡萄牙、荷兰、英法等国殖民扩张创造条件。 早期殖民扩张的动力:资本原始积累,掠夺财富。

《资本主义的扩展》 【一等奖教案】

第三课 资本主义的扩展 第二课时 美国南北战争 一、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了解美国南北战争爆发的原因、过程、结果与性质,正确评价林肯在南北战争中的作用。 2、过程与方法:问题教学法,通过设问,引导学生研究探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知道林肯一生致力于争取民主和种族平等的事迹,处处以国家利益为重的高尚品格,获得美国和世界人民的尊敬。 二、学习重难点 重点:分析南北战争的起因和作用,以及林肯在南北战争中的主要活动。 难点:正确评价林肯在南北战争中的作用。 三、学习流程 导入新课 (教师讲述)林肯纪念堂是美国首都华盛顿最有气派的建筑物之一。纪念堂56级台阶代表了林肯一生走过的56年,进入纪念堂就可以看见一尊林肯的座像高高在上,有人要抬头才能瞻仰这位伟人的威容。马克思曾说:“在美国历史和人类历史上,林肯必将与华盛顿齐名。”华盛顿曾带领美国人民赢得了国家的独立,林肯又为什么会与华盛顿齐名? 今天让我们一起学习第22课——美国南北战争。 讲授新课 1、学生围绕学习目标,认真阅读教材,找出重点知识,并以问题的形式提出来。教师巡视,指导学生阅读。 2、教师整理学生提出的问题:板书问题 (1)美国南北战争的根本原因和焦点问题是什么? (2)美国南北战争的导火线是什么? (3)美国南北战争开始的标志、经过、结果分别是什么? (4)美国南北战争的性质和历史意义如何? 3、教师指导学生阅读,解决问题。

教学反思 在设计和实施教学的过程中,贯彻了“先学后教”教学理念,不追求面面俱到,尽量实现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灵活运用多样的教学手段和“四步探究”教学法,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造了必要的条件。学生通过对历史资料的搜集、整理、研讨,主动学习、积极参与课堂教学。培养了学生的合作学习的意识,提高了学生探究历史问题、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有助于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的转变。联系现实,关注学生的发展,实现了教学目标。受教学时间限制,在个别问题探讨上没有充分地展开讨论。

第四章: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

第四章:资本主义制度的扩展 时空轴线 时政联系 以美国南北战争给我们的启示,谈反分裂国家、维护国家统一的重要性。 考点一美国内战 1.时间:1861---1865年。 2.根本原因:北方资本主义工业和南部种植园经济这两种经济类型的发展,加剧了南北矛盾(或:南方奴隶制度的存在阻碍了北方资本主义的发展)。 3.导火线:林肯当选为美国总统,主张限制奴隶制的发展。

4.北方领导人:林肯。 5.经过: 爆发:1861,南方组成“南部同盟”,挑起内战。 失利:由于南方蓄谋已久早有军事准备,北方军事上一再失利。北方的失利,引起人民的强烈不满,他们要求政府采取措施扭转战局。 转折:1862年,联邦政府通过了《宅地法》;颁布《解放黑人奴隶宣言》,宣布从1863年元旦起,南方叛乱地区的奴隶永远获得自由,并可以以自由人的身份参加北方军队。这两个法令调动了农民尤其是黑人的积极性,他们踊跃参军,扭转了战局。 结果:1865年,南北战争以北方胜利告终,避免了美国分裂。 6.胜利原因:人心所向有利于北方;政府采取有效措施;士兵作战勇敢;北方在经济、军事、政治多方面都占优势。 7.性质:南北战争是美国历史上第二次资产阶级革命(依据:美国独立战争是第一次资产阶级革命;南北战争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8.影响:经过这场战争,美国维护了国家统一,废除了奴隶制,清除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最大障碍,为以后经济的迅速发展创造了条件。 【巧记法】领土扩张东向西,奴隶问题矛盾激;林肯平叛维统一,扫除障碍美崛起。

考点二日本明治维新 1.原因: ①内因:幕府统治阻碍了日本社会经济的发展。(实际掌权的是幕府将军,天皇大权旁落。) ②外因:西方列强的侵略,激化了日本国内的矛盾。 2.开始:1868年,中下级武士发动倒幕运动。 倒幕派发动“王政复古”政变,拥立睦仁天皇亲政,强令幕府将军“辞官纳地”;

高三历史瓜分中国狂潮

一、教学内容: 复习中国近现代史第二单元(3)——瓜分中国狂潮 二、教学目的: 掌握基本史实,深化对重点知识的理解,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三、教学重难点: 资本输出形式;19世纪末经济侵略特点;门户开放政策 四、主要教法:讨论,概述,提问 五、教学过程 (一)背景: (二)列强侵华方式新变化 1、第一阶段(甲午中日战争前):商品输出为主要特征 ①发动战争,签订不平等条约。②占领部分领土 ③开埠通商④设租界⑤掠夺关税、沿海、内河航运权;⑥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2、第二阶段(19世纪末20世纪初):以资本输出为主要特征 ①军事上:继续发动侵略②经济上:资本输出为主(四种方式) ③政治上:掀起瓜分中国狂潮(强占租借地;划分势力范围) ④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1899年) 评价:①该政策是美国侵略中国新阶段标志,从此,美国有了独立的侵华政策,开始加紧侵略中国。 ②在一定程度上形成帝国主义宰割中国的同盟③该政策并未减少中国被瓜分危险。 实质:美国企图通过“机会均等”手段,缓和列强争夺中国的矛盾,防止列强瓜分中国,并凭借自己的经济优势,在竞争中,逐渐排挤其他列强达到独霸中国的目的。 【注意点】 1、设厂权:1895年前,非正式;1895年后,在不平等条约中明文规定。 2、赔款:《马关条约》中规定赔款数额为白银2亿两;清政府因甲午战败而被迫赔款计白银2亿三千万两。 3、胶州湾:1897年德国强占;1898年清政府被迫同意将其租借给德国。 4、几个最早: ①强租领土(德国)②采矿权(法国)③设厂权(日本)④筑路权(法国)⑤借款(俄法) 概述19世纪末帝国主义对中国的瓜分狂潮的表现,对中国造成了什么影响? (1)经济上,列强大量向中国输出资本,通过做中国债主,抢夺路矿和办厂权,逐步控制了中国的经济命脉。 (2)政治上,强占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这些租借地和" 势力范围

第三课 资本主义的扩展

第三课资本主义的扩展 A 、知识导航 1.掌握德国统一的过程及意义。 2.了解美国南北战争爆发前两种经济制度的矛盾,分析美国南北战争爆发的原因。 3.掌握美国南北战争的过程及意义。 4.把握俄国彼得一世和1861年改革的背景、内容和意义。 5.掌握日本明治维新的背景、内容和意义。 6.分析俄国1861年改革和日本明治维新的进步性和局限性。 B 、知识解读 一、德国统一 1、背景:(统一前的德国) 2.德国统一 (1)和平统一尝试

(2)武力实现统一: ①领导权的争夺:长期以来,奥地利和普鲁士一直在争夺德意志的领导权。奥地利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除了日耳曼人,还包括很多其他民族的人。普鲁士是一个纯粹由日耳曼人组成的国家。日耳曼民族统一运动的旗帜,逐渐由奥地利转到普鲁士手中。 ②统一过程:1862年,普鲁士国王任命俾斯麦为宰相。俾斯麦坚持推行军事改革,主张依靠普鲁士的经济、军事实力,实现德意志的统一。他运用出色的外交手段,先后与丹麦、奥地利和法国进行三次“王朝战争”:均取得胜利。 ③统一完成:187年,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在法国的凡尔赛宫宣布自己是统一的德意志帝国的皇帝,德国统一完成。 (3)统一的影响: 二、美国南北战争 1.美国领土的扩张 (1)美国独立时的领土:美国取得独立的时候,领土只包括密西西比河以东地区。 (2)美国韵领土扩张: ①美国独立后的政权是由资本家和种植园奴隶主联合建立的,他们都热衷于扩张领土。

②经过半个多世纪,美国通过购买、抢占和吞并等手段成为东临大西洋、西濒太平洋的大国。 2.美国南北战争 (1)爆发原因:两种经济制度的矛盾。美国独立后,南方与北方的经济都发展起来,但发展模式有很大不同,造成了南北矛盾 经济 南部植棉业的发展,南方种植园主把棉花等工业原料卖到英国,又从英国买回廉价的工业品。在这种情况下,南方的黑人奴隶猛增 南北不同的发展模式,造成了南北矛盾。到了19世纪中期,这一矛盾达到无法调和的地步 1 8世纪90年代,美国开始(2)北方的废奴运动空前高涨:19世纪中期,发源于北方的废奴运动空前高涨。废奴主义者建立废奴组织,出版鼓吹废奴的刊物,甚至深入南方组织奴隶逃亡。 (3)导火线:1860年11月,主张限制奴隶制的林肯当选美国总统。 (4)战争经过:

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狂潮复习(历史)教学设计

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狂潮复习(历史)教学设计XX数学科帝国主义瓜分中国的原因世纪年代起,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先后向帝国主义过渡,出现了政治经济新的不平衡,要求重新瓜分殖民地甲午中日战争的惨败及清政府奉行的投降政策的消极影响。 对世纪末帝国主义国家侵略中国的方式特点变化的认识一是在中国的资本输出代替了以商品输出为主的侵略方式。 这符合了帝国主义阶段向全世界输出过剩资本的特征,而且资本输出比商品输出更加有利于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掠夺。 二是由直接割地改为划分势力范围和强占租借地,年三国干涉还辽表明帝国主义国家选择共同瓜分中国的道路的。 帝国主义国家采用在中国输出资本和瓜分中国的方式,并不意味着侵略的放松,而是适应和更加便利帝国主义阶段西方国家扩张的需要;是各主要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资本输出和瓜分中国的领土,先后程度差异,甚至表现出的矛盾,并不妨碍在侵略中的一致利益和一致行动,这就是帝国主义国家的本质。 甲午战争后,资本主义国家经济侵略形式的变化原因和影响★形式变化:战前以商品输出为主,战后发展为以资本输出为主。 ★变化原因:①世纪末,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过渡。 由于垄断组织的竞争,资本输出日益增大,加之殖民地日益成为它们赖以生存的基础,对海外殖民地掠夺更加剧烈。 ②中国在甲午战争中战败和清政府奉行的投降政策,大大助长了

列强掠夺中国的野心。 ★★影响:①在中国开设银行,这些银行成为帝国主义对中国输出资本的主要工具。 帝国主义国家还通过贷款,攫取高额利润,控制了中国的财政,严重破坏了中国主权。 ②帝国主义国家纷纷争夺在中国的铁路修筑权,控制了中国的铁路交通事业,使他们不但能更大量地倾销他们的商品,掠夺中国的农产品和矿产资源,而且还便于运输军队以加强对中国的控制。 ③取得设厂权,在中国开办许多工厂,阻碍了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 ④攫取了采矿权,从中国掠走大量宝贵的自然资源。 造成中国重工业极端薄弱和落后。 ⑤资本输出对中国传统的封建经济也起了进一步瓦解作用。 关于资本输出帝国主义对中国的资本输出资本输出是帝国主义为获得高额利益对国外贷款和投资。 这是帝国主义对外进行经济侵略的突出特征。 资本输出包括借贷资本输出和生产资本输出,它为资本主义国家社会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 甲午中日战争后,帝国主义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以资本输出为主。 "为主"的意思是指第一位,甲午中日战争以后,西方列强在向中国资本输出的同时,还存在着商品输出,但资本输出居第一位。

7.3 资本主义的扩展

一、单选题 1.著名诗人惠特曼写过一首诗歌《啊,船长!我的船长!》,在诗中将林肯比喻为率领美国这艘船破浪前进 的船长。下列属于林肯的历史贡献的是()。 A. 使国家获得了独立 B. 开创了民主政治制度 C. 维护了国家的统一 D. 使美国成为世界强国 2.日本善于学习外国的先进文化,下列符合这一特点的历史史实是 ①废奴运动 ②大化改新 ③明治维新 ④闭关锁国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③④ 3.历史情境:1863年1月18日,美国南部一叛乱州的几个奴隶在报名参加北方军队。这一情景的出现是因为( )。 A. 《共产党宣言》的发表 B. 《人权宣言》的颁布 C. 《宅地法》的颁布 D. 《解放黑人奴隶宣言》的颁布 4.1861年以后,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只用数十年的工夫,完成了欧洲某些国家整整几个世纪才能完成的转 变。这种“转变”得益于()。 A. 农奴制的废除 B. 十月革命的胜利 C. 新经济政策的实施 D. 两个五年计划的推行 5.据相关史料提供的数据:1862年一年内,共有400处领地上发生了最严重的农民反抗事件。1863年一年内共 有386处领地发生了最严重的农民反抗事件。分析这些数据,表明部分农民对“解放”的失望,这从一个侧面说明()。 A. 农奴制改革的失败 B. 部分农奴贪得无厌 C. 沙皇专制深得民心 D. 农奴制改革不彻底 6.19世纪中期,在德克萨斯州,两个陌生人见面以手枪相对,他们的见面礼是一个老问题——“拥护奴隶制还 是反对奴隶制”,跟在答话后面的往往是开枪。这说明()。 A. 社会的焦点问题是奴隶制的存废 B. 美国社会不稳定 C. 奴隶制变成美国向往的制度 D. 种族问题严重 7.林肯成为美国历史上受人尊敬和爱戴的总统,最主要是因为他()。 A. 维护统一,解放了黑奴 B. 主张平等,消除了种族歧视 C. 凭借实力,当选为总统 D. 鼓励扩张,促进了西部开发 8.仔细观察下图,你认为它反映出19世纪60年代美国的什么历史现象?()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同步练习题含答案-5.第5课 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

第5课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 1.1864年,日本为实现征服朝鲜、侵略中国、称霸世界的罪恶梦想,悍然发动了侵华战争。这一年是旧历的() A.甲午年 B.辛亥年 C.辛丑年 D.戊戌年 2.下列历史情景发生平壤战役期间的是() A.戚继光抗击倭寇 B.左宝贵中炮牺牲 C.林则徐虎门销烟 D.丁汝昌自杀殉国 3.邓世昌对部下说:“我们从军卫国,生死早已置之度外。我们虽然牺牲了,但可以壮国家的声威。”该历史场景出现在() A.平壤战役中 B.黄海海战中 C.辽东半岛战役中 D.威海卫战役中 4.在甲午中日战争中全军覆没的舰队的是() A.福建水师 B.北洋水师 C.南洋水师 D.东洋水师 5.1895年被迫同日本签订《马关条约》的清议和大臣是() A.左宗棠 B.李鸿章 C.奕訢 D.曾纪泽 6.甲午中日战争中,日军野蛮屠杀中国居民的事件发生在() A.平壤 B.旅顺 C.大连 D.威海卫 7. 《马关条约》中反映帝国主义列强对华经济侵略由商品输出转变为以资本输出为主的内容是() A.开放沙市、重庆、苏州、杭州 B.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C.赔偿日本军费白银2亿两 D.割辽东半岛、台湾及附属岛屿、澎湖列岛给日本 8. 《马关条约》中对中国民族工业危害最大是() A.赔款2亿两白银 B.允许日本在华设厂 C.增开沙市、重庆为商埠 D.割辽东半岛、台湾给日本 9.甲午中日战争中失败的根本原因是() A.日本国力强大 B.北洋水师全军覆灭 C.清政府军备废弛 D.清政府的腐败 10. 《马关条约》的签订,使中国社会() A.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B.半殖民地化程度进一步加深 C.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 D.完全陷入半殖民地社会的深渊 11. 19世纪末帝国主义国家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当时山东被划为哪个国家的势力范围?() A.英国 B. 法国 C.日本 D.德国 12.19世纪90年代后期,列强侵华出现的新现象有() ①割占土地②允许外国人在华大规模开办工厂 ③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④获得大量战争赔款 A.①② B.②③ C.①③ D.①④ 13.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规定将辽东半岛割让给日本。为了维护自己在远东的利益,“干 涉还辽的三个国家除俄国外,还有() A.法、德 B.德、英 C.英、美 D.法、美

2019-2020年高二历史上册资本主义列强在全球的扩张与争夺(I)

2019-2020年高二历史上册资本主义列强在全球的扩张与争夺(I)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掌握资本主义列强加紧全球扩张的原因和条件。 2.掌握英国的侵略扩张方式、特点。 3.了解法美的侵略扩张概况。 4.掌握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初步建立。 5.了解沙俄的侵略扩张及特点。 6.理解克里米亚战争的原因、性质、后果。 二、德育目标 1.通过对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列强全球扩张的教学,使学生认识:资本主义的本性决定它们必然走上侵略、扩张的道路。 2.通过引导学生对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的教学,使学生认识: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是资本主义发展史的必然趋势。 3.通过克里米亚战争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到:克里米亚战争是西方殖民列强矛盾激化的产物,战争给欧洲人民造成了灾难性的影响。 三、能力目标 1.通过引导学生对资本主义列强全球扩张原因的分析,进一步提高学生综合观察分析、理解历史现象的能力。 2.通过对英、俄、法、美等国资本主义侵略方式、目的、特点的分析比较,提高学生分析比较历史问题的能力。 3.通过对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认识和评价,提高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分析评价历史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1.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初步形成 2.克里米亚战争的原因及影响 ●教学难点 1.比较英、俄殖民扩张方式的目的、方式 2.对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形成的评价、认识 ●教具准备 1.投影仪 2.多媒体教学设备 ●教学方法 1.讲述法:教师教学中,对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等一些重点、难点问题,通过向学生讲述,加深学生认识。 2.比较法:教师教学过程中,通过列表分析比较英、俄扩张方式的特点,加深学生对这一问题的理解。 3.启发式教学法:教学过程中,教师围绕教学内容,创设一些思维课题,让学生讨论、思考的基础上回答问题。 4.创设课堂思维情境:教师在教学中,要充分运用现代化教学设备,加强直观教学,创设相关问题的思维情境。 ●课时安排 一课时

世界历史上几次瓜分的概况与启示

世界历史上几次瓜分的概况与启示在人类历史上,列强对世界的几次要紧的瓜分可分为以下几个时期:第一时期:15世纪-16世纪,葡萄牙和西班牙对世界的瓜分。 1494年,葡、西两国签定了“托尔德西里雅斯条约”,规定在佛得角群岛以西370里加处,自北极向南极划一条假想的分界线。此线以东新发觉的土地归葡萄牙所有,以西归西班牙占有,此即臭名昭著的“教皇子午线”。1529年,西、葡两国又在萨拉哥萨签订新约,将西属土地的西界定在摩鹿加群岛以东17度处。按照以上两个条约,西班牙独占了除巴西以外的整个美洲,葡萄牙则将亚非狂妄地纳入了自己的殖民范畴。这是人类有史以来对世界的第一次瓜分。 从这一次瓜分中,不管是葡萄牙依旧西班牙,所凭借的是先进的军事技术、武力统治、海盗式劫掠和欺诈性贸易。专门是葡萄牙,它本是一个落后的国家,然而它侵占了地域宽广、文化发达、人口稠密的宽敞地区,这充分体现了军事技术、武力威逼在当时的绝对作用。 第二时期:17世纪初—18世纪末,英、法、荷对世界的瓜分,最终是英国取胜。 1581年获得独立并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的荷兰,以商品和大炮为武器,繁重地打击葡、西的殖民势力,并取代了西、葡。与此同时,英国主动向外扩张,并于1588年打败西班牙的“无敌舰队”,开始建立海上霸权。随着自身势力的膨胀,英国几次颁布《航海条例》,打击荷兰,从而引发了三次英荷战争,结果是英国取代了荷兰,成为世界殖民霸主。随后,法国起而与英国竞争,最终通过“七年战争”,英国打败法国,稳居世界殖民霸主地位,号称“日不落”大帝国。从此,世界历史进入了“英国时代”。 从这一次对世界的瓜分中我们能够看出:英、法、荷取代西、葡两国,以及英国打败法国,都充分体现了资本主义制度必定战胜封建制度。同时,英、荷之间,尽管差不多上资本主义国家,然而,最终是以工业资本为基础的英国战胜了以商业资本为基础的荷兰,从而体现了工业资本对商业资本的必定胜利。可见,在这时期的争斗中,所凭借的不仅仅是武力和军事

《资本主义的扩展》教案4

第三课资本主义的扩展 第四课时明治维新 一、教学目的 知识与能力: 倒幕前日本封建统治阶级;西方列强的入侵;倒幕运动;明治维新开始的时间、内容、性质、评价。 过程与方法: 学生通过观察图片、分析文字资料,加深对明治维新各项措施的理解;思考相关问题,提高提取信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教育与价值观: 学生通过分析明治维新措施和观看分析情景剧等活动,认识到只有发奋图强和锐意改革才能促进国家和社会的发展,进一步树立改革意识。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 重点:明治维新的主要内容、性质和意义。 难点:对明治维新的评价。 三、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大化改新后,日本从奴隶社会过渡到封建社会,12世纪末,日本进入幕府统治时期,此后,幕府统治日本长达600多年,终于在1868年被推翻,那么幕府统治为什么被推翻?之后明治天皇进行了哪些改革?我们今天就一起来学习。 讲授新课: (一)幕府的封建统治 思考:倒幕前日本政治、经济状况如何? 师生分析 1、19世纪中期,日本处在什么幕府统治之下?(德川幕府)仍是一个什么的国家?(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哪些人(天皇、将军、大名、武士)构成了日本的封建统治阶级,天皇是名义上的君主,实权却掌握在谁?(将军) 2、随着经济实力的增强,商人、高利贷者、新兴地主等要求取得政治上的地位,一些

大名、武士也对幕府统治不满,要求改变现状。 3、美国等西方列强的入侵,进一步激化了日本社会的矛盾。 4、武装倒幕 倒幕派的形成 面对内忧外患的严峻形势,武士、商人、资本家、新兴地主等以中下级武士为首组成了倒幕派,积极开展武装推翻幕府的活动。 幕府统治被推翻 1867年,明治天皇继位,倒幕派以他的名义对幕府宣战,1868年,倒幕军队在哪两次战役中取得胜利(伏见、鸟羽战役),一举推翻了幕府统治。1869年,明治政府迁都东京。幕府统治被推翻后,明治政府就进行了一系列政治、经济等方面的改革。 (二)明治维新 提问:①明治维新开始的时间、性质是什么? ②明治维新有哪些内容? ③如何评价明治维新? 学生看书回答后,教师分析强调: 1、时间:1868年。 2、性质: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 3、改革内容: 政治方面——消除封建割据,加强中央集权。 经济方面——创办近代企业,引进西方技术。 允许土地买卖,承认土地私有。 军事方面——改革封建军制,建立近代化军队。 教育习俗方面——提倡文明开化,大力发展教育。 4、如何评价明治维新 明治维新使日本摆脱了沦为半殖民地国家的危机,从一个闭关锁国的封建国家,转变为资本主义国家,但这次改革不彻底,因为明治维新的领导权掌握在地主阶级的代表—武士集团手中,必然与封建势力有这样那样的联系,因此,保留了不少封建残余。为了赶超列强,日本实行军国主义,很快走上了对外侵略扩张的道路。 通过讨论“如何评价明治维新”这个问题,培养学生全面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讨论:日本的明治维新为什么成功?中国的戊戌变法为什么失败?

第四章 第三节 列强对世界的瓜分 人教版

第三节列强对世界的瓜分 教学目的 一、要求学生掌握的基础知识 亚洲国家进一步殖民地半殖民地化;1884——1885年柏林会议的重要文件、性质、标志;帝国主义瓜分非洲的高潮;英美等国加紧向拉丁美洲渗透;美国在拉丁美洲殖民扩张;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及评价;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形成。 二、要求学生认识 1.通过对本节的分析,要使学生认识到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帝国主义争夺殖民地半殖民地和重新瓜分世界的激烈斗争,使亚、非、拉美各国的民族灾难更加深重,人民的处境极为悲惨。 2.通过对世界殖民体系形成的分析,使学生认识:虽然帝国主义列强给亚、非、拉各国的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但是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真正形成了一个有机整体,世界殖民体系沟通并加强了全世界各地紧密联系,从一定意义上讲,世界历史到此才真正具有了世界性。 3.通过对世界殖民体系形成原因的分析,使学生认识:这是资本主义发展的必然结果(即资本主义具有开放和扩张的本性,在不停顿的掠夺中发展起来的)。 三、要求培养学生的能力 1.指导学生阅读《19世纪晚期帝国主义瓜分非洲概况简表》与小字部分列强各国侵略非洲的计划,以培养学生综合分析能力。 2.通过对“世界殖民体系”的分析和评价,从而培养学生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全面评价历史事件的能力。 重点、难点: 一、本课重点:帝国主义列强对亚洲、非洲、拉丁美洲的侵略。 二、本课难点:对世界殖民体系的评价。 教学设备:幻灯机、小黑板、录音机。 教学要点(板书) 一、亚洲国家进一步殖民地半殖民地化 1.在西亚: { ①土耳其←英、俄、法、德 ②阿富汗←英 ③伊朗 { 北部←─俄 南部←─英 2.在东南亚: { ①缅甸、马来半岛的大部分←─英 ②越南、老挝、柬埔寨←─法 ③菲律宾←─美 3.在东亚: { ①朝鲜←─日本 ②中国←─列强强占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 ←─美提出“门户开放” 二、帝国主义瓜分非洲 1.欧洲殖民者对非洲的侵略 2.柏林会议(1884——1885年) 3.帝国主义瓜分非洲的高潮 三、帝国主义加紧对拉丁美洲的侵略 1.英美等殖民势力加紧向拉美渗透 2.美国在拉丁美洲的殖民扩张

人教版2018-2019年八年级历史与社会下册7.3《资本主义的扩展》练习题1含答案

第三课资本主义的扩展(1) ——德国统一 1.19世纪中期,德意志处于严重分裂状态,其中最强大的是() ①奥地利②匈牙利③普鲁士④丹麦 A. ①② B. ①③ C. ③④ D. ②④ 2.推动德国实现统一的根本动力是() A. 强有力的人物领导统一 B. “铁血宰相”俾斯麦坚持推行军事改革 C. 工业革命和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D. 强大的军事力量 3.俾斯麦推行“铁血政策”统一德意志的目的是() A. 扫除资本主义发展道路上的障碍 B. 使普鲁士势力得到加强 C. 将奥地利排除出德意志联邦 D. 打败法国,取得欧洲大陆霸权 4.一位伟人指出:“俾斯麦依照自己的方式,依照容克的方式,完成了历史上的进步事业……”这一“事业”是指() A. 阻止奥地利的回归 B. 打消俄罗斯的觊觎 C. 抗击法兰西的入侵 D. 完成德意志的统一 5.19世纪六七十年代,欧美出现资产阶级改革和革命浪潮的根本原因是() A. 资产阶级的要求 B. 资本主义的较大发展 C. 阶级矛盾的尖锐 D. 统治者扩张的要求 6.德国的统一实现了德意志民族长期以来的梦想,对德意志民族的进一步现代化提供了良好的

基础。德国的统一是用何种方式完成的() A. 资产阶级革命 B. “王朝战争” C. 民族独立运动 D. 资产阶级改革 7.德国统一完成的标志是() A. 1848年,德意志各邦代表在法兰克福开会 B. 德意志帝国宪法的通过 C. 1871年,普鲁士国王威廉一世宣布自己是统一的德意志帝国的皇帝 D. 三次“王朝战争”的胜利 8.下列关于德国统一的表述中不正确的是() A. 普鲁士取得统一德国的领导地位 B. 奥地利和普鲁士团结起来,共同完成了德国的统一 C. 为实现统一,普鲁士先后与丹麦、奥地利和法国进行三次“王朝战争”,均取得胜利 D. 德国的统一是通过“铁血道路”实现的,奠定了未来德国军国主义的传统 9.普鲁士民族成分单一,是取得统一德国的领导地位的原因之一。这一单一民族是() A. 日耳曼人 B. 希腊人 C. 吉普赛人 D. 阿拉伯人 10.被称为“东方俾斯麦”和“东洋俾斯麦”的分别是() ①曾国藩②李鸿章 ③大久保利通④东条英机 A. ②③ B. ①④ C. ②④ D. ①③ 11.拿破仑帝国覆灭后,欧洲国家在维也纳召开国际会议,决定建立一个“德意志邦联”,这一时期,德意志() A. 高度统一 B. 有统一的货币、度量衡 C. 还处在严重分裂状态 D. 有统一的国内市场 12.简述德国统一的影响。

2019-2020学年上学期部编版八年级历史同步课时练习5: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附答案解析)

第二单元近代化的早期探索与民族危机的加剧 专题05 甲午中日战争与列强瓜分中国狂潮 ★★基础闯关★★ 知识点一:甲午中日战争 1.从战略意图看,该国联合舰队主力倾巢出动,其目的是为了寻求与北洋舰队主力决战,以实现其“聚歼清国舰队”,夺取制海权的侵略野心。但海战的结果。该国并未达到目的。据此判断这次战役发生于()A.中英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中日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答案】C 【解析】根据题干“从战略意图看,该国联合舰队主力倾巢出动,其目的是为了寻求与北洋舰队主力决战,以实现其“聚歼清国舰队”,夺取制海权的侵略野心。但海战的结果。该国并未达到目的。”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甲午中日战争。故选C。 2.如图中,“甲午一役”中涌现的民族英雄邓世昌身上展示的伟大精神是() A.在无私奉献中实现人生价值 B.团结合作、勇于创新的精神 C.英勇无畏、合身救国的精神 D.不怕困难、顽强拼搏的精神 【答案】C 【解析】据所学知,在黄海海战中邓世昌率领军舰英勇作战,不怕牺牲,英勇撞向敌舰。这体现了邓世昌英勇无畏、合身救国的精神。故选C。 3.潘飞声诗云:“牙山险失折旗杠,平壤三军决击撞。……太息沉舟惟邓禹,忠魂肯逐怒涛降。”该诗所描述的是() A.第一次鸦片战争

B.中日甲午战争 C.第二次鸦片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答案】B 【解析】据材料“太息沉舟惟邓禹,忠魂肯逐怒涛降”可知,潘飞声的诗描述的是黄海大战,战争中致远舰管带邓世昌率领全舰官兵英勇抗敌,在舰艇受重创的情况下,他下令开足马力向日舰吉野号冲过去,要和它同归于尽。他大无畏的爱国主义气概和为国牺牲的壮举值得后人纪念。故选B。 4.北洋舰队是中国建立的一支近代化海军舰队,同时也是清朝建立的四支近代海军中实力最强、规模最大的一支。直接导致北洋舰队全军覆没的战役是() A.平壤战役 B.黄海海战 C.辽东战役 D.威海卫战役 【答案】D 【解析】甲午中日战争期间,日军攻陷威海卫,北洋舰队全军覆没。故选D。 5.小明与同学在进行某课题的研究,如图所示是他们收集到的一幅图片,由此可以推测他们研究的课题是() A.中国海军力量的强大 B.日本军事力量领先世界 C.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原因 D.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 【答案】D 【解析】由材料中的信息“北洋舰队”“日本联合舰队”可知,这反映的是甲午中日战争,由材料中对两支舰队作战能力的对比可知,他们研究的课题是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的原因。故选D。 6.一位历史学家说:“晚清是一个大转型时期,其变化的步伐在 1895 年以后加快了。”其中“变化的步伐在 1895 年以后加快”的原因是()

世界历史上几次瓜分的概况与启示

世界历史上几次瓜分的概况与启示 在人类历史上,列强对世界的几次要紧的瓜分可分为以下几个时期: 第一时期:15世纪-16世纪,葡萄牙和西班牙对世界的瓜分。 1494年,葡、西两国签定了“托尔德西里雅斯条约”,规定在佛得角群岛以西370里加处,自北极向南极划一条假想的分界线。此线以东新发觉的土地归葡萄牙所有,以西归西班牙占有,此即臭名昭著的“教皇子午线”。1529年,西、葡两国又在萨拉哥萨签订新约,将西属土地的西界定在摩鹿加群岛以东17度处。依照以上两个条约,西班牙独占了除巴西以外的整个美洲,葡萄牙则将亚非狂妄地纳入了自己的殖民范畴。这是人类有史以来对世界的第一次瓜分。 从这一次瓜分中,不管是葡萄牙依旧西班牙,所凭借的是先进的军事技术、武力统治、海盗式劫掠和欺诈性贸易。专门是葡萄牙,它本是一个落后的国家,然而它侵占了地域宽广、文化发达、人口稠密的宽敞地区,这充分表达了军事技术、武力威逼在当时的绝对作用。 第二时期:17世纪初—18世纪末,英、法、荷对世界的瓜分,最终是英国取胜。 1581年获得独立并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的荷兰,以商品和大炮为武器,繁重地打击葡、西的殖民势力,并取代了西、葡。与此同时,英国积极向外扩张,并于1588年打败西班牙的“无敌舰队”,开始建立海上霸权。随着自身势力的膨胀,英国几次颁布《航海条例》,打击荷兰,从而引发了三次英荷战争,结果是英国取代了荷兰,成为世界殖民霸主。随后,法国起而与英国竞争,最终通过“七年战争”,英国打败法国,稳居世界殖民霸主地位,号称“日不落”大帝国。从此,世界历史进入了“英国时代”。 从这一次对世界的瓜分中我们能够看出:英、法、荷取代西、葡两国,以及英国打败法国,都充分表达了资本主义制度必定战胜封建制度。同时,英、荷之间,尽管差不多上资本主义国家,然而,最终是以工业资本为基础的英国战胜了以商业资本为基础的荷兰,从而表达了工业资本对商业资本的必定胜利。可见,在这时期的争斗中,所凭借的不仅仅是武力和军事技术,社会制度的先进与否、经济力量的强与弱也在其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高一历史 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狂潮

高一历史 帝国主义掀起瓜分中国狂潮 二、教学目的: 掌握基本史实,深化对重点知识的理解,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三、教学重难点: 资本输出形式;19世纪末经济侵略特点;门户开放政策 四、主要教法:讨论,概述,提问 五、教学过程 概述19世纪末帝国主义对中国的瓜分狂潮的表现,对中国造成了什么影响 ? (1 )经济上,列强大量向中国输出资本,通过做中国债主,抢夺路矿和办厂权,逐步控制了 (2)政治上,强占租借地和划分"势力范围",这些租借地和"势力范围",实际上是走向殖民地的过渡形式,中国面临着从半殖民地沦为殖民地的严重危机。 (3)由于美国提出"门户开放"政策,使得列强形成了共同宰割中国的同盟,中国的民族危机达到了空前地步。 简述19世纪末西方资本主义对中国资本输出的概况,与19世纪中期的经济侵略有何不同?为什么会有这种变化 ? (一)概况 ①争做中国的债主,控制了中国的经济命脉。②抢夺路矿和办厂权。修筑铁路,投资设厂,从 (二)不同 19世纪中期,列强对中国侵略是以商品输出为主,资本输出为辅的形式。19世纪末,列强对中国经济侵略主要是以资本输出为主,商品输出为辅。(三)原因 19世纪末,随着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过渡,主要帝国主义聚敛了大量财富,由于垄断组织竞争激烈,资本输出日益增大,在殖民地、半殖民地投资设厂逐渐成为西方列强的主要经济侵略形式。 美国提出"门户开放" 政策的原因及其实质 (一) 原因主要有: ①由于美西战争的进行,美国错过了争夺瓜分中国的时机,需要提出新的对华政策。 ②美国企图进入中国市场,加深和扩大侵华,分享侵略权益。 ③美国军事实力仍逊色于欧洲列强,军事实力不是欧洲列强的对手。 ④美国具备了强大的经济实力,19世纪 90 (二) 政策的特点: 是在承认列强对中国的侵略和由此而取得的各种侵略权益的前提下,权利,即"利益均沾"

第九章 帝国主义基本特征

第九章帝国主义基本特征 第一节帝国主义是垄断资本主义 一.生产集中和垄断成为经济生活主要内容 (一)自由竞争引起生产集中:1.剩余价值刺激自由竞争:为追逐最大限度剩余价值,资本家总是加强资本积累,引起资本聚集,扩大生产规模,采用先进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2.自由竞争引起资本集中:在竞争中大企业资本雄厚,技术先进,便于资本转移,总是排挤和并吞中小资本,使生产和资本集中到少数大资本家手中。3.信用是促进资本集中有力杠杆:(1)信用通过贷款形式加强大企业竞争能力,帮助他们打垮中小资本;(2)信用又促进分散中小资本集中起来,组成规模巨大股份公司。 (二)资本集中必然引起垄断:1.生产集中到一定阶段使垄断成为可能:生产集中程度不高时,各部门生产由成千上万中小企业分散进行,他们之间不容易达成协议;生产集中达到一定程度时,少数几个或几十个大企业掌握该部门产品生产或销售绝大部分,他们之间可以达成协议。2.生产集中到一定阶段使垄断成为必要:这些势均力敌大企业,为避免两败俱伤竞争损失,不得不谋求暂时妥协,共同控制某种原料来源、商品生产和销售市场。同时,生产高度集中,企业规模巨大,要想创办新企业与之竞争已不可能。 (三)生产力发展和资本积累必然造成两极分化:一极是资本家占有资本和财富的积累;一极是工人遭受奴役和贫困的积累。资本积累必然导致生产社会化程度大大提高,使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尖锐激化,为资本主义灭亡准备物质条件。同时,资本积累必然为资本主义灭亡准备掘墓人。 (四)垄断成为经济生活主要内容;个别大资本家或资本家集团独占某种商品生产或销售绝大部分,各个垄断集团凭借垄断地位,可以控制他人商品生产规模,规定销售范围,操纵市场价格,确定利润分配,阻止其他资本家插手其控制部门和地区。 (五)垄断是帝国主义经济实质:帝国主义就是垄断资本主义,帝国主义其它特征都在垄断基础上发展起来。 二.金融资本形成和金融寡头操纵国家政权 (一)金融资本:生产资本与银行资本相互融合生成的新型资本形态。1.银行资本与工业资本相互依赖:它们之间业务往来十分频繁,工业企业亏损对银行资本具有重要影响,银行资本必须确切了解工业企业生产活动和经营状况,以便对其及时监督。2.银行资本与工业资本相互融合经济途径:(1)银行采用扩大或减少信贷办法,影响工业企业,决定工业企业命运;(2)银行通过购买工业企业股票、推销公司债券、创办工业企业、“整顿”或“改组”亏损企业,对工业企业广泛控制;(3)工业企业通过购买大银行股票或自己开办银行,把势力范围打入银行。3. 银行资本与工业资本相互融合组织形式:银行资本与工业资本实行

帝国主义·

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究竟给中国带来了什么 王晓秋 近代中国受到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压迫,这是近代中国的基本国情,也是决定近代中国社会性质、革命性质的重要依据。 资本一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是产生近代中国社会基本矛盾和各种社会矛盾的主要根源,也是近代中国社会落后贫困的根本原因。 如何看待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是学习研究中国近现代史首先遇到的问题,也是正确认识中国近代历史和国情以及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内容。资本—帝国主义的侵略究竟给中国带来了什么?这是大学生容易感到困惑和疑问较多的问题。国内外的某些言论曾引起一些学生思想上的混乱和迷惑。因此,认识这个问题十分重要。对于这个问题,不能简单化地给予解答,而应该将理论和历史事实相结合,进行全面、辩证的阐述和深入、具体的剖析。 本文着重分析关于殖民主义“双重使命”的理论,以及资本一帝国主义对中国进行军事侵略、政治控制、经济掠夺及文化渗透的主要方式与特点。 过去一般泛用广义的帝国主义概念,这一概念实际上包括了资本主义的自由竞争阶段和垄断阶段即帝国主义阶段。本文采用更为确切的资本—帝国主义概念。

一、关于殖民主义“双重使命”的理论问题 有人曾说:“鸦片战争一声炮响,给中国带来了近代文明”,也有人说:“殖民主义在世界范围推动了现代化进程”,还有人甚至说:“没有西方的殖民侵略,东方将永远沉沦”。这些人往往还以马克思论述英国在印度的殖民统治“充当了历史的不自觉的工具”和殖民主义具有“双重使命”的提法,作为自己的理论根据。 那么如何用理论与历史统一的方法去看待这个历史问题?怎样正确理解马克思关于殖民主义具有“双重使命”的论断呢? 首先让我们回顾一下殖民主义的历史。15世纪,西方冒险家远渡重洋的环球旅行和随之而来的征服、掠夺,揭开了近代殖民扩张的序幕,宣告了殖民主义的产生。在资本原始积累时期,殖民主义者主要是通过海盗式的土地、财物掠夺、欺诈性的贸易和奴隶贩卖等方式,从美洲、非洲、亚洲、大洋洲的许多国家和地区攫取巨额财富。而在西方实现工业革命以后,由于资产阶级要求更广阔的国外市场和原料供应地,推动了西方列强向世界急剧扩张,殖民主义世界体系开始形成。在资本主义制度确立之后,殖民主义者运用各种手段对一些国家和地区进行了军事、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侵略,使它们在不同程度上沦为列强的殖民地和半殖民地,成为其垄断的商品倾销市场、原料供应基地和投资场所。而在19世纪末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义阶段以后,资本输出成为殖民剥削的重要形式,瓜分世界的狂潮出现,殖民主义进一步发展成为一个由少数帝国主义强国主宰世界的更完整的体系。可见,殖

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列强对非洲的瓜分和掠夺

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洲列强对非洲的瓜分和掠夺 1.欧洲冒险家的探险活动为列强进一步侵占非洲开辟道路 从18世纪晚期到19世纪晚期,欧洲冒险家到非洲内地探险活动达200多人次,其中最著名的是利文斯顿和斯坦利. 利文斯顿是英国探险家和传教士,1841年由伦敦教会派遣去南非传教,并在非洲进行广泛的考察和探险活动.1851年起,利文斯顿对非洲进行了三次地理考察旅行:他跨越卡拉哈里沙漠抵达赞比西河,又向西考察,到达罗安达,然后由西向东作横贯非洲大陆的旅行,1855年11月17日在赞比西河上游发现了莫西奥图尼亚瀑布,为表达对英国女王维多利亚的敬意,将它命名为维多利亚瀑布,1856年抵达赞比西河口,继而又考察了尼亚萨兰湖,乌拉维湖,坦噶尼喀湖,班韦乌卢湖等地,最北到达刚果河上游地区和尼罗河源头.利文斯顿是第一个横贯非洲大陆和考察赞比西河,刚果河流域的人.在非洲生活长达16年之久的利文斯顿,1857年10月向国内民众呼吁,希望有更多资金帮助,更多的传教团前往非洲,帮助那里的人们发展文化,商业和宗教事业.但他的探险活动也为英国及其他欧洲殖民者侵略非洲提供了方便. 斯坦利是美籍英国人,探险家和殖民者.1869年受《纽约先驱报》派遣去中非寻找失踪的利文斯顿.1871年11月13日,在坦噶尼喀湖东边的乌吉吉村找到利文斯顿,从此名声大噪.1874年~1877年,斯坦利从达累斯萨拉姆北部巴加莫深入内地,环绕维多利亚湖,至坦噶尼喀湖,到达卢阿拉巴河,发现"月亮岛"——鲁文佐里山,再下刚果河,直达大西洋沿岸.1879~1884年,斯坦利由国际刚果协会派遣,并作为比利时国王利奥波德二世的代理人,沿刚果河深入中非,沿途设置商站,建立码头及行政机构,以暴力和收买手段,攫取了刚果河流域大部分地区,为比利时在刚果(利)(今扎伊尔)的殖民统治奠定了基础.1887~1889年斯坦利又深入乌干达,与东非地区酋长签订了一系列条约,为英国东非公司取得各种利益. 利文斯顿和斯坦利的非洲探险活动,为欧洲殖民者在非洲内地的扩张侵略开辟了道路. 2.帝国主义列强初步瓜分非洲——争夺和瓜分刚果 从19世纪70年代起,帝国主义列强从瓜分刚果开始,扩及全非. 刚果河流域地处非洲心脏地区,资源丰富,尤其是矿产资源,素有"中非宝石"之称.刚果河口战略地位十分重要,扼住了河口,就能封锁整个流域,因此成为列强激烈争夺的目标. 1874~1877年,斯坦利第二次探险是沿刚果河直达河口,自东向西,窥探了赤道非洲的地形和宝藏.斯坦利在探险期间所提出的报告和占领刚果河口的计划,引起了比利时国王利奥波德二世的极大贪欲,1876年9月,利奥波德二世打着"禁止奴隶贸易"的幌子,在布鲁塞尔召开了有比,英,法,俄,德,奥匈,意等国代表参加的"国际地理会议",制定了瓜分非洲的初步计划,成立了以利奥波德二世为主席的"考察与开化中非国际协会"(简称"国际非洲协会"),并在各国成立分会.不久,利奥波德二世将比利时分会改称为"国际刚果协会",并直接控制.他又派斯坦利作为殖民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