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高校对周边经济发展及居民生活的影响

高校对周边经济发展及居民生活的影响

高校对周边经济发展及居民生活的影响
高校对周边经济发展及居民生活的影响

高校对周边经济发展及居民生活的影响

中国矿业大学

高校对周边经济发展及居民生活的

影响调查研究报告

中国矿业大学理学院团委

2008年8月9日

调查时间:2008年7月2日~7月9日

调查地点:中国矿业大学文昌校区、南湖校区,徐州师范大学周边地区

调查方式:

(1)对校内学生进行了150份问卷调查,从问卷中得出学生关于“教育——经济”这一链的理解,调查学生在校期间的消费分布状况,进

行分析研究,得出关于高校对周边经济的影响。得知学生需求的产业。

(2)针对周边的企业以及居民小区的建设和发展情况以采访负责人,与其交流的形式进行了解高校对局部产业的影响研究。

(3)对各个校区周边环境进行实地考察,以与当地居民交流以及对周边企业进行数学统计等形式进行调查。

(4)取得政府部门的帮助,获取一些可用的数据并对其进行分析研究。得到了中国工商银行的大力支持。

(5)针对调查情况以及获得的数据进行详细地讨论、研究和分析,针对高校对周边经济和居民生活的影响总结出结论,完成调查报告

(6)我们将在高校周边对环境,交通,通过统计学方法得出一些数据来研究“高校-经济”关系。

参与人员:杨兰强、袁宁宁、孙璐妍、周江、刘凯之、高娟、刘瑞雪、杨建飞、朱小龙、袁枞

目录

一.引言

二.对相关人员的采访

三.相关数据的分析

四、对地方政府的一些建议

五.有关该项目已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六.实践感想

七.此次活动所存在的缺憾

八.参考文献

九.相关物化成果展示十.百年矿大祝福语

一.引言

1.1调查背景

在改革开放三十年的今天,我国的经济出现一波又一波的腾飞,这由少而来多的效果,它们不仅有国家良好的英明政策和刻苦勤劳的人民的结果,还有较好的机遇和很多科技之光的含量隐现其中,是大家共同努力奋斗的结果,强大的力量来创就了辉煌。

我团队应中国矿业大学号召,在暑假期间组队展开了对徐州市内高校周边经济情况及居民生活的调查研究。以下是有关徐州的相关背景。

徐州位于江苏省西北部,苏、鲁、豫、皖四省交界处,古称彭城,为华夏九州之一。徐州地处南北方交界,为北国锁钥,南国门户,向来为兵家必争之战略要地。文化悠久,是著名的帝王之乡,历史上有11位徐州籍皇帝。是全国重要的交通、铁路枢纽,能源基地和工业基地,中国工程机械生产基地。

徐州是苏北最大城市,江苏省重点规划建设的三大都市圈核心城市和四个特大城市之一

,也是新亚欧大陆桥中国段五大中心城市之一和淮海经济区的中心城市。“东襟黄海、西接中原、南屏江淮、北扼齐鲁”,独特的地理区位,使徐州素有“五省通衢”之称。京沪

铁路、陇海铁路在此交汇,京杭大运河傍城而过贯穿徐州南北,北滨微山湖。公路四通八达,北通京津,南达沪宁,西接兰新,东抵海滨,为国重要水陆交通枢纽和东西、南北经济联系的重要“十字路口”。是著名的淮海经济圈,据有关专家预言,徐州将在2015年步入发达城市行列。

徐州科教实力较为雄厚,专业技术人员众多。现有高等院校12所、高中级职业技术院校40余所、民办职业培训机构342个,独立科研院所31家、科技开发机构335家,在中国地级城市中位居前列。其中有中国矿业大学、徐州师范大学、徐州医学院、徐州工程学院等高校。

徐州国民经济保持较快增长。初步统计(下同),全年国内生活总值658.18亿元,比上年增长11.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19.0亿元,增长5.2%;第二产业增加值303.59亿元,增长11.8%;第三产业增加值235.59亿元,增长11.2%。扩大内需取得成效。继续坚持扩大投资、刺激消费和增加出口相结合,固定资产投资快速增长,交通、通信、水利、市场物价止跌回稳。财政收支状况较好,金融运行基本平稳。

1.2.高校对周边经济及居民生活的调查研究

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带有鲜明个性的区域经济迅速崛起,成为经济

全球化过程中的重要支撑点。

高校郊区化是近年来高等院校发展的趋势。北京、天津、上海、杭州、广州等都在城郊地区建立了大学城。在成都,四川大学、西南民族大学、成都信息工程学院等相继在成都郊区的双流县落户;郫县政府也专门规划一片郊区土地作为十几所高校集中发展的区域。高等教育功能区外迁在我国逐步明朗化。出现这种趋势的主要原因在于经济快速发展背景下城市中心区的土地稀缺、昂贵,以及高校进一步发展的空间有限。高校进驻郊区对带动郊区经济社会和文化发展,加快郊区城市化的步伐起到了相当重要的带动作用。

二.对相关人员的采访

中国矿业大学文昌校区与徐州师范大学云龙校区位于徐州云龙区,由于建校早,其周边的经济状况已相当发达。而中国矿业大学南湖校区于2004年入住徐州泉山区内。自从在这里落户以来,其周边地区在短短的几年时间内发生了翻天腹地的变化。这些变化的发生很大部分是由于其外部性作用产生的。下面我们就从经济、文化等方面分析矿大,师大对其周围地区的正负外部性影响。

中国矿业大学南湖校区自从2004年入住徐州的郊区后,以铜山新区

为主的周边地区一下子成为了开发的热土。其中目前的泉山森林海房产就是很好的例子,在社会实践期间,我小组成员有幸采访了森林海房产的张浩经理。

他告诉我们,之所以在矿大南湖附近建小区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1).徐州总体的发展是向南发展。(2).地价便宜,60万一亩。(3).政府的规划,要求有5000亩作为住宅用地。(4).靠近矿大,环境好,附近有云龙湖,云龙山,泉山公园,是环境极佳的位置。据他透露,顾客主要是市中心以及南部的居民,还有很多的矿大老师及教授也都在那里购房。目前销售业绩良好。

高校入住之前,郊区一般是以农业为主,而且人数也并不多,他们也没有过多的机会去涉猎其它的行业。随着高校的入驻,带动当地一系列产业的发展,自然就会改变当地的就业形式。更多的农民可以放弃传统的农业生产转而从事餐饮、销售等服务行业。周边发展起来的超市、店铺、网吧等都需要很多的服务管理员。还有高校作为一个庞大的组织,后勤保安等所需的员工数量也不是一个小数目。而且这些行业对劳动者的素质要求并不高,郊区一般的农民都可以直接上岗就业。同样,高校数万老师和学生入住,他们的需求是各式各样的,当地农民就可以根据他们的需求进行自主的创业

矿业大学入驻徐州以来,围绕它的周围修建许多道路极大的方便了当地的交通。在水网、电网、通讯网系统方面也得到了修复与提高。

高校入驻郊区将会带动周边道路交通的建设与完善,供水、供电、供气等系统也会得到优化升级,电信行业也必然得到发展。这些变化都将直接或间接的影响当地经济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

我们知道高校入驻郊区更大程度上是对郊区造成一些有利的影响,但是其间也会产生一些不利的影响,我们把它定义为郊区化高校对郊区的负外部性。主要有以下几个表现形式:

(1).增大地方政府的管理压力。伴随高校的入驻,必然导致郊区学生和工作人员的大幅度增加。高校对于治安环境的要求相对较高,这就会给当地政府管理上带来一定的压力。

(2).增大当地用地和环境压力。高校用地规模大,直接造成农业用地的流失,同时也会导致农业失业人数的增加,还会带来原地居民搬迁的问题。而且大面积的修建筑会导致对当地自然生态的破坏。随着人数的增多,生活垃圾也自然会增多。这就会给当地的用地和环境带来一定的压力。

(3).不良文化的入侵。高校也存在一些不良文化,比如学生盲目的追求时尚、过渡消费、过渡玩了浪费时间和金钱等这些文化都会对郊区的居民

,尤其是中小学生产生极坏的影响。

(4).随着高校的入驻,高校学生工作人员的增多。加上房地产商带来的广大入住群体也将会明显增大当地的交通压力。

2.1、关于中国矿业大学文昌校区周边经济状况的调查。

在矿大文昌校区周边俨然形成了环状经济发展形态,这里有大型超市商场如易出爱莲超市、银行数家,大型网吧和歌舞KTV娱乐厅数家,多家小饰品和眼镜店,还有数不清的餐饮、服装店,旅馆等。在那里我们发现了多种经济形态。如笔者对校门口小摊头经济形态命名为吸附试形态,也就是这里的百姓大多是下岗工人,全靠了这里的学生流,使得他们又有了生活的机会.

在学校周围我团队分别采访了报亭员工,服装店,餐饮店员工,在对肯德基,易出爱莲,美邦等采访中得到格经理,员工的好评.

如刘先生是四五年之前在矿大附近经营报亭的,他是本地户口,再开报亭之前是打工赚钱。自从开报亭之后才有固定收入,每个月大概收入几千块钱,每天从早上7:00一直干到晚上9:00,据刘先生透露,学生的消费大部分都是电脑类的书或杂志,每天卖出去的杂志大

概有

20~50本左右。董小姐实在报亭里当帮工,她是本地铜山县人士,经过对她的采访我们了解到,报亭的老板杨先生一直是做报亭生意的,在一年前搬到矿大附近,之所以在这里开报亭,有多方面原因,一是规划局的规划,二是靠近车站、学校、还有居民区。在这里的生意很好,每天从早上6:00干到晚上10:00,一般的消费群体为学生、上班族。

王小姐是肯德基店的服务员,在该店工作两年了,据她介绍肯德基店在徐州有多个分店,在火车东站、华联、华美等附近都有分店,之所以选中在这里开分店主要是由于这里人口比较密集、交通便利、靠近学校。店里的生意在周六、周日,节假日比较好,主要的消费群体是小学生、中学生,所以矿大的学生放暑假对该店的收入并无多大影响,据透露该店每天的收入大约为4000多元。该店还开展了曙光基金活动,每年都会为矿大的学生提供一些兼职工作岗位。

郭女士是一位下岗工人,刚在这里开店,主要卖的都是一些饰品,一个月能赚2000元左右,来消费的大部分是学生和当地的居民。之所以在这里开店是因为离家比较近.何小姐来自厦门,姐姐也在矿大读

书,来这里开店半个多月,她经营的是一家订做服装的服装店,专业定做公司、企业、校园文化衫以及个性T恤、情侣衫等等,在网上也有开店。据透露,来这里定做衣服的矿大学生比较多,一般定做一件衣服大概要35元钱,一般星期一星期二的生意比较好,

每个月大概能挣2000元左右。

蔡先生是美特斯邦威专卖店的负责人,该店在03年开始在这里营业,通过对他的采访我们了解到,主要来这里消费的以居民和学生为主,7月~9月是该店的淡季,冬季则是旺季。学生比较爱淘宝,由于受到泊客街的影响,夏季来该店的学生很少。

蔡小姐是同仁眼镜店的营业员,据她透露该店于06年2月份开始在这里营业,平时主要的消费群体就是大学生,由于这里靠近矿大,居民区较多,针对于大学生以及中小学生,才选择在此开店。从采访中,我们获知在高校附近的营业额都比较高,生意比较好,而主流顾客当属学生,所以在高校附近的店面俨然有服务学生的特色,经过调查,校外:餐饮业大约有114家,服饰业14家,商品休闲业有8家,杂货店20家,通讯营业厅6家,旅馆等服务行业37,文化用品商店4家,药店医院诊所15家,银行3家,眼镜店5家,邮政3家。

可见餐饮业,旅馆等服务行业,服饰业为文昌校区周边的主流产业三.相关数据的分析

1.对徐师大学生的150份调查问卷:

a)对于学生每月在校期间的消费情况:22.44%的同学在400-600之间,400元以下和800-1000的人数差不多都为5%,600-800的占14.28%,其余为1000元以上。徐师大学生的消费内容集中在校内生活的基本需求,服饰以及校外餐饮上,其次集中在校外娱乐与交通方面。

b)78%的同学认为学校周边的经济的繁荣,设施的齐全方便了学生,为学生解决了很多问题,满足了学生的需求。22%的同学持不同观点,认为商业化的嘈杂,以及外界的诱惑使得很多学生荒废学业,影响了学习。

c)在学生的生活学习中,所涉及的校园服务业中,大部分集中在小吃店、超市、服装店、奶茶铺、洗衣店、报刊杂志、网吧等消费场所。同时39.40%的同学认为餐饮业在学校周边更有发展潜力,少数人认为服装业、商品超市更有发展潜力。

综合以上问题:餐饮业,服饰业、超市业为徐师大周边的主流产业,而且这几个产业在未来的发展最有前途。由此得知,高校的建立促

进了这些产业的发展与壮大,为他们提供了强大的消费群体。

另外我们在问卷调查中设了一道当代大学生对高校与经济关系的看法。其中有26.53%认为有一定的带动作用。甚至有15.31%的同学认为有很大的带动作用。

2.对徐师大周边交通状况、绿化状况及环境数据的采集:

a)我小分队分为两小组对徐师大的两个大门附近的交通状况进行数据的采集。

东门附近某一路面的车辆流动量大约为8辆/分钟,而生活区为5辆/分钟,从经济来看东大门附近明显比生活区繁华的多

b)

校外:餐饮业大约有350家,服饰业122家,商品超市业有115家,旅馆有57家,网吧等娱乐业有25家。校内:餐饮业48家,服饰业48家,商品超市业14家,网吧等娱乐业有11家,发廊12家。校内小吃铺大约有40家。

c)(1).绿化状况

这里原本靠山,有较好的环境基础,学校周围的马路旁、居民区有较多的绿化带,树木较多,新开发的小区四周树木则较少,校外四周绿化状况良好,校内绿化状况更佳,到处是树林,草地,走在其中也比较凉爽,空气宜人。

(2).交通拥挤状况

生活区的门附近交通很畅通,但是校门口等候的三轮车较多,而东门则车水马龙,人口流动密度较大,但是未达到拥挤的程度。

(3).周边卫生情况

校外卫生状况良好,由于生活区附近比较偏远。人口不是很密集,餐饮业也不多,大部分都是旅馆,所以垃圾较少。而对于校内,教学区的卫生状况良好,生活区则欠佳。究其原因,生活区的小吃摊较多,垃圾桶太少,导致垃圾堆随处可见。

四、对地方政府的一些建议

由此可分析城市的郊区一般都是欠发达地区,高校的入住会吸引更多的厂商在这里投资,餐饮、服装、房地产等行业也会随着得到迅速的发展,一些高科技产业也会朝着高校的技术、人才优势往这里聚集。郊区以农业为主的产业结构也会的到改善和优化,比如周边地区以农家乐为主的餐饮娱乐场所的发展,旅馆、KTV和网吧等服务行业的发展。这些变化都会影响产业结构的变化:降低第一产业的比重,第二、第三将会得到提升,尤其是第三产业将大大增加,从而优化产业结构,使之更合理,更能带动郊区经济的全面发展。餐饮、服装、房地产等行业为高校周边的主流产业,为此政府机关在城市发展规划上可以考虑在高校周边加大对这类产业的扶持力度,当然由于高校周边经济的空前膨胀,导致对高校周边的环境遭到恶劣破坏,有很多学生反映街道的喧哗严重影响学生的学习,为此建议政府机关加大周边地区的硬件设施建设,合理规划产业用地,保持地区生态平衡,对噪音,垃圾等加大控制力度.

(1).充分开发利用高校的“外部性”资源,与高校加强合作,促进产学研一体化建设。

(2).以高校为优势,抓住机遇扩大招商引资的规模,围绕高校建立优势经济圈。

(3).协调与高校的关系,加强校区管理,携手发展共同繁荣。

总之,当地政府应该充分利用高校带来的正外部性影响,合理解

决负外部性的影响,最终目的就是促进当地经济文化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从而加速郊区的城市化进程。

五.有关该项目已取得的阶段性成果

1.英国的《经济学家》杂志把大学的功能归纳成以下几点:(1)知识的创造源,(2)人才的培养库,(3)文化的传播者,(4)经济的增长源,(5)高新技术的辐射源。的确,高校在社会经济文化发展中扮演了不可低估的角色。如今的高校开放性也越来越明朗化。

在经济全球化进程中,带有鲜明个性的区域经济迅速崛起,成为经济全球化过程中的重要支撑点。而区域创新又成为区域经济持续发展的主要动力,知识资源在区域创新中被赋予了新的涵义。区域创新对知识资源要求在质和量上的双重提高,要求作为高智力发展和创新重要发源地的高等教育在区域经济发展的过程中担负起更加重要的责任。国外学者从不同角度阐释了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关系,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理论。

(一)三螺旋理论

在崇尚创新的知识经济社会,创新制度环境的各要素——政府、企业与大学会以市场要求为纽带而联结起来,形成一种三种力量交叉影响的三螺旋关系。这就是所谓三螺旋理论。三螺旋理论的核心在于,随着知识经济的出现,在区域内的科研院所与大学成为主要知识资产,具有了更高的价值。在成熟的创新区域内,科研院所与大学通过其组织结构最下层的研究中心、科研小组以及个人等建立起与市场经济活动良好的接口,在区域内发挥了强大的技术创新辐射作用。

(二)区域竞争力理论

以高等教育为源泉的“国民素质与科学技术”是提升区域竞争力的核心要素。区域竞争力主要是指在经济全球化环境中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的国际竞争力。在国际竞争力八大要素中,科技竞争力、国民素质竞争力是核心竞争力。国民素质竞争力的44项指标中有22项、科技竞争力的26项指标中有19项与教育相关,尤其是与高等教育有关。

(三)非均衡增长理论

以高等教育为基础的“产业结构更新”是实现区域经济梯度

农村经济发展现状及措施

农村经济发展现状及措施 摘要:我国作为农业大国,农村经济在国民经济中占据极大的比重,对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有积极意义。近年来,我国农村经济虽获得了一定发展,农村社会呈现良好的发展景象,但也逐渐暴露出很多问题,影响着农村经济的发展,这就需要制定切实可行的发展对策,加快农村经济的稳定发展。本文就对农村经济发展现状问题进行分析,并试探性地提出解决措施,以便相关人士借鉴与参考。 关键词:农村经济;发展现状;解决措施 农村经济发展的好坏直接影响着国家粮食安全及国内市场需求,关系到我国现代化建设的进程。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速度明显加快,推动着农村经济的发展,但在改革及发展中出现了一系列问题,尤其是城乡收入差距,所以要充分认识农村经济发展现状,及时解决制约经济发展的问题,科学调整农村经济结构,进而实现城乡的一体化发展。 1农村经济发展现状及存在的问题分析 1.1现状。在改革开放初期,我国的农业经营体制基本为集体经济和小农经济,而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我国农村生产模式与市场经济之间的冲突愈加明显。现阶段,我国农村人口约占全国总人口的40%,农村人均收入和生活水平有所提升,并且农村市场存在极大的潜在消费能力及生产能力,所以要积极开发农村生产力,实现农村经济的科学发展[1]。当前我国存在农村土地荒置、农民掠夺式经营土地等现象,农民对土地投入的物质及劳动很少,缺乏长远规划和科技运用,只依赖于传统经验;同时农业科技含量不高,资源转化率与利用率低,城乡收入差距大,劳动生产发展相对缓慢,无法安置剩余劳动力,这些问题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农村经济的发展。1.2存在的问题。第一,经济结构单一,思想理念滞后。土地一直都是农民的生命,以往基于土地的农作物种植相对单一,只局限于生活所必需的花生、大豆、小麦、水稻等,而忽视市场所需的农作物,致使种植收益也相对单薄,降低土地附加收益。目前在农村经济结构变革过程中,需要注意的问题之一就是:到底是为市场而种植耕作还是为生活而种植耕作。除此之外,农业在科学技术的应用方面有所不足,农业现代化与机械化尚停留在理论层面,加上乡镇企业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但其污染严重、科技含量低等问题较

长沙市县域经济发展现状及问题研究

长沙市县域经济发展现状及问题研究 刘亦彪 面对复杂严峻的国内外经济环境,全市县域(包含长沙县、望城区、宁乡县、浏阳市,下同)经济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总揽,加速转型创新,县域经济实现平稳较快增长,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均高于全省、全市平均水平,成为全市经济增长的重要支撑。但发展的制约因素逐渐凸显,部分指标呈回落趋势,经济增长仍然面临下行压力。 一、县域经济运行总体情况 (一)对全市经济增长贡献度提升。初步测算,上半年全市县域经济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489.05亿元,同比增长11.3%。其中第一产业119.62亿元,增长5.7%;第二产业1067.26亿元,增长12.4%;第三产业302.18亿元,增长9.2%。上半年全市县域经济总量占全市经济总量的比重达41.6%,比上年同期提升0.2百分点;对全市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46.5%,分别比上年同期和2013年提升4.5和0.1个百分点;拉动全市经济增长4.7个百分点,比上年同期提升0.1百分点。 (二)增速高于全市全省平均水平。上半年全市县域GDP同比增长11.3%,虽然较上年同期有一定回落,但各县(市、区)GDP增速均高于全市、全省平均水平,浏阳市、望城区、长沙县、宁乡县GDP增速分别为12.3%(全市第一)、11.5%(全市第二)、11.3%(全市第三)、10.2%,分别高于全市2.2、1.4、1.2、0.1个百分点;分别高于全省3.0、2.2、2.0、0.9个百分点。 同时,县域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房地产开发投资、商品房销售面积、财政总收入、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实际利用外资、实际到位省外境内资金增速也高于全市、全省平均水平(详细情况见下表)。

高校对周边经济发展及居民生活的影响

高校对周边经济发展及居民生活的影响 中国矿业大学 高校对周边经济发展及居民生活的 影响调查研究报告

中国矿业大学理学院团委 2008年8月9日 调查时间:2008年7月2日~7月9日 调查地点:中国矿业大学文昌校区、南湖校区,徐州师范大学周边地区 调查方式: (1)对校内学生进行了150份问卷调查,从问卷中得出学生关于“教育——经济”这一链的理解,调查学生在校期间的消费分布状况,进

行分析研究,得出关于高校对周边经济的影响。得知学生需求的产业。 (2)针对周边的企业以及居民小区的建设和发展情况以采访负责人,与其交流的形式进行了解高校对局部产业的影响研究。 (3)对各个校区周边环境进行实地考察,以与当地居民交流以及对周边企业进行数学统计等形式进行调查。 (4)取得政府部门的帮助,获取一些可用的数据并对其进行分析研究。得到了中国工商银行的大力支持。 (5)针对调查情况以及获得的数据进行详细地讨论、研究和分析,针对高校对周边经济和居民生活的影响总结出结论,完成调查报告 (6)我们将在高校周边对环境,交通,通过统计学方法得出一些数据来研究“高校-经济”关系。 参与人员:杨兰强、袁宁宁、孙璐妍、周江、刘凯之、高娟、刘瑞雪、杨建飞、朱小龙、袁枞

目录 一.引言 二.对相关人员的采访 三.相关数据的分析 四、对地方政府的一些建议 五.有关该项目已取得的阶段性成果六.实践感想 七.此次活动所存在的缺憾 八.参考文献

九.相关物化成果展示十.百年矿大祝福语 一.引言 1.1调查背景

在改革开放三十年的今天,我国的经济出现一波又一波的腾飞,这由少而来多的效果,它们不仅有国家良好的英明政策和刻苦勤劳的人民的结果,还有较好的机遇和很多科技之光的含量隐现其中,是大家共同努力奋斗的结果,强大的力量来创就了辉煌。 我团队应中国矿业大学号召,在暑假期间组队展开了对徐州市内高校周边经济情况及居民生活的调查研究。以下是有关徐州的相关背景。 徐州位于江苏省西北部,苏、鲁、豫、皖四省交界处,古称彭城,为华夏九州之一。徐州地处南北方交界,为北国锁钥,南国门户,向来为兵家必争之战略要地。文化悠久,是著名的帝王之乡,历史上有11位徐州籍皇帝。是全国重要的交通、铁路枢纽,能源基地和工业基地,中国工程机械生产基地。 徐州是苏北最大城市,江苏省重点规划建设的三大都市圈核心城市和四个特大城市之一 ,也是新亚欧大陆桥中国段五大中心城市之一和淮海经济区的中心城市。“东襟黄海、西接中原、南屏江淮、北扼齐鲁”,独特的地理区位,使徐州素有“五省通衢”之称。京沪

大学论文:我国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预测分析总结报告.doc

我国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预测分析 摘要 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标志着城镇居民即期的消费能力,因为它是可支配的,可以用于消费、投资,购买股票、基金,用于存款,这个指标增长得越快,就反映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越快,反映他的消费能力就越强. 本文主要介绍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的概念、特点及求法,并在此基础上建立适当的数学模型对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进行预测,使我们更好地了解城镇居民的收入水平和平均生活水平.可以帮助有关部门和经营者制定经济政策进而实施宏观调控, 这对刺激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预测分析

Prediction of the Disposable Income of Urban Residents Zhang Tianhao Directed by Lecturer Jiang Shutao ABSTRACT Disposable income of urban residents marked the current spending power of residents. It is disposable, so it can be used for consumption, investment, buying stocks and funds, and for deposits. The faster the indicator grows, the faster the people’s living standards improve, and the stronger ability of consumption reflects. This article mainly introduced the concept and characteristics of disposable income of urban residents and the seeking method, and Established appropriate mathematical models on the basis of the disposable income of urban residents to predict. So we can better understand the level of income of urban residents and the average standard of living. It also helps authorities and operators to develop and then implement macro-control economic policies. This has important implications for economic stimulus sustained and healthy development. KEY WORDS:Urban residents Disposable income Prediction

投资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投资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班级:电0802—2班 姓名:*** 学号: 投资,指货币转化为货币的过程。投资可分为实物投资、资本投资和证券投资。前者是以货币投入企业,通过生产经营活动取得一定利润。后者是以货币购买企业发行的股票和公司债券,间接参与企业的利润分配。 投资在景荣活动中,起到很大的作用,具体有: 1、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投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非常紧密。在经济理论界,西方和我国有一个类似的观点,即认为经济增长情况主要是由投资决定,投资是经济增长的基本推动力,是经济增长的必要前提。投资对经济增长的影响,可以从要素投入和资源配置来分析。 2、投资是促进技术进步的主要因素 投资对技术进步有很大的影响。一方面,投资是技术进步的载体,任何技术成果应用都必须通过某种投资活动来体现,它是技术与经济之间联系的纽带;另一方面,技术本身也是一种投资的结构,任何一项技术成果都是投入一定的人力资本和资源(如试验设备等)等的产物。技术进步的产生和应用都离不开投资。 从国际资本大体分类看,有直接投资和间接投资。国际直接投资指一国的某行为主体通过经营对另一国的某企业有持久利益和一定程度的控制力。 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际资本的流向表现出以美、欧、日三极双向互流为核心,同时向各自地区外围扩散的特征,在核心层与外围层的投资流动中,发展中国家成为国际投资新的增长极和生长带,这一方面指流向发展中国家的资本成倍上升,发展中国家作为国际资本输入国的地位有所提升;另一方面是指发展中国家也开始跻身资本输出国行列。建国以后的中国在很长一段时间,由于当时不利的国际环境和意识形态方面的原因,与国际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交往联系都很少,实行“关起门来搞建设”的经济建设方略,对外国资金和技术的利用和引进几乎为零。 经过多年的建设,到改革开放以前,我国虽然建立了一整套比较完备的国民工业体系,但产业结构水平低、结构不合理、效益低下、经济发展缓慢,总体上与世界发达国家经济发展水平的差距进一步加大。 改革开放后,通过经济体制改革和对外开放本国市场,大力引进外资加速我国经济建设和产业结构调整,顺应了全球经济一体化和贸易、投资自由化的大趋势,经济建设取得长足的发展,经济持续多年高速增长,综合国力不断提高,产业结构趋于合理化且技术升级换代加快,加速了我国的工业化进程。 经济建设成就的取得是与大量外资参与国内经济建设所密不可分的,中国也由于自身资源、市场、劳动力、外资投资政策等各方面的优势而成为国际投资最为活跃的地区。我国在国际直接投资方面拥有着许多机遇,如:①海外直接投资的注入增加了我国的资本存量。海外直接投资的进入通常会引致母国企业的追加或辅助投资,跨国企业还通过为东道国当地资本市场提供有吸引力的投资机会,能够有效地动员当地储蓄,成为引发国内投资的催

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原因及对策

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原因及对策 改革开放二十多年,农村经济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农民生活水平有了大幅度提高。但在这些大好形势的背后仍然存在着一些深层次问题,农村多年积累下来的突出问题很难在一朝一夕予以解决,在农村问题上我们只是刚刚破题,制约农业和农村发展的深层次矛盾还没有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仍然很多。在新形势下,如何找出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困难和问题,并积极研究新的应对举措,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紧迫任务。 一、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问题 (一)农业基础设施薄弱,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不高。一是水利设施抗灾能力弱。近些年,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上利用国家的水利项目资金和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资金,改造了部分水利基础设施,大江大河的治理基本完成,大型泵站水库有所改善,但大量的塘堰水库沟渠等水利设施多年投入不足,年久失修,抗旱、排涝设施老化,渠道淤塞,病险水库面大,农业抗灾能力弱。二是标准化农田比例不高。“田成块、路成网、渠相通、沟相连”的标准化农业比例低,综合生产效益低,难以形成农业规模经营。三是农村生产生活“四难”问题突出。即行路难、用水难、看病难和信息交流难比较突出,农民生产生活条件差。大多数村没有像样的公路,只有残缺不全的“断头路、泥巴路”,农村的资源优势很难转变为经济优势;农村供水网络、医疗网络和信息网络的建设才刚刚起步,农民生产生活仍然十分困难,农业基础薄弱严重制约了农村经济发展。 (二)农业结构不合理,传统农业向高效农业转化力度不够。近两年,农产品供求关系发生了变化,市场需求向多样化、高品质方向转变,农业结构越来越显得不合理。政府虽然积极帮助和引导农民实施产业结构调整,但由于不少农户无技术、无资金、无经验,不能形成农业产业化经营,无法形成规模效应,造成投入多、产出少、销售难。再者,由于农业生产的低效益,农村中稍有文化素质,有一技之长的青年男女,纷纷外出,不愿从事劳动强度大的种植业,而留在农村的老年劳动力和妇女劳动力,因缺文化、见识窄,对新技术、新生事物接受慢,宁可固守低效益的传统种植业,也不愿向畜产品、水产品、蔬菜、植物饮料、花卉等具有价格竞争优势的高效农产品转型,长此以往,还会造成农业生产中的恶性循环。 (三)镇、村集体经济基础薄弱,严重制约着农村经济大发展。乡镇企业和村办企业大部分停产倒闭或改制,有的给镇村两级经济留下沉重的负担,负债相当严重。有的乡负债高达千万元,村集体负债上百万元,每年的收入不够还银行利息,严重影响乡镇和村组织正常工作的开展。许多村组织在发展和壮大集体经济上缺乏思路,步伐缓慢,不敢担风险,导致集体经济无项目,“空壳村”现象还

高校对校园周边经济的影响分析

高校对校园周边经济的影响分析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和高等教育规模的扩大而兴起和不断壮大的高校经济。本文着重研究高校经济在发展过程中对高校发展所产生的作用,以及在整个社会经济链条中所占用的地位和起的作用。 关键词高校校园周边经济 大学校园是学生学习文化的圣地,如今,随着市场经济发展的深入,它也成了经济发展的一片沃土,大学校园周边经济的发展逐渐形成规模。 一、高校经济 所谓高校经济,就是围绕高校师生的各种特殊需求,而展开的各种消费,所产生的区域经济效应。随着扩招工作的推动,在校大学生数量越来越多,同时他们的总消费量也越来越大,而且消费类型也在不断的扩大。学校不断的扩大校区,扩增专业,就要进行各类设施建设,这可以提供大量的岗位,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 二、高校外围经济 外围经济只是高校经济最表面的一部分,只要高校发挥其自身优点,与企业相结合,获得的经济效果将会更优,从而带动周边外围经济的发展,甚至在整个城市当中产生辐射效应,带动城市经济的发展。就高校来说,有历史、文化及科技做积淀,除了充分利用这些资源,使其发挥更好优势之外,更应注重科研的经济转化,把应用研究与市场结合起来,认准高校自身在云南经济中扮演的角色,以一种全新的理念、思维,不断创新、发展。 三、如何发展高校经济 政府在城市规划中应考虑到高校氛围的建设,让高校成片区集中,聚集一定的人气,形成一定文化氛围,并辐射整个城市经济,政府对此要有相应扶持政策。北京大学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其不仅有很好的社会效应和知名度,还产生了很好的经济效应,推动了it产业的发展,使得联想、清华紫光、方正等高水平的大公司纷纷选择在北大旁边建立,这是各大高校应该学习的。作为各大高校,应该提升层次,而不是停留在外围经济上,并通过经济带扩大,让高校经济与社会经济进一步融合。 1.高校周边经济的研究 相关数据显示:美国波士顿大学经济收入已占到城市经济的40%;德国海德堡学院经济收入已占到城市经济的65%;国内,北京海淀区依托北大、清华等大批高等院校发展的学院经济圈,已经成为都市经济发展的核心利润增长点。而在上海、武汉、西安等大中专院校非常集中的城市,高校经济圈正俨然成型,对地方经济发展作用不容小觑。 权威调查显示,从全国范围来看,目前高校学生年人均消费7000元左右,人均月消费在600元左右,30%用于外出就餐、购物、休闲娱乐等方面的支出;由此带动的高校周边物业租金一直都呈稳定上升态势;与此同时,在一些城市,高校周边的房地产开发也是如火如荼。以成都为例,产权学生公寓正成为校园经济的最热点。再者,由于毗邻大学校园,周边的商业模式也以餐饮、娱乐、休闲、零售等经营业态为主。再加上大学本身所具有的深厚人文底蕴,稍微点缀的商业氛围,就能辐射周边社区,带动人们消费。有资料显示:一些城市已在谋求更大动作,将高科技产业区与高校园区整合规划,以高校教育产业为龙头,多方位发展教育培训、休闲旅游、会展经济等多种产业,以此拉动区域经济繁荣。 2.新校区对周围经济的带动 很多高校开始新校区的建设,一般情况下新校址处于郊区位置,高校入住之前,郊区一般是以农业为主,而且人数也并不多,他们也没有过多的机会去涉猎其它的行业。随着高校的入驻,带动当地一系列产业的发展,自然就会改变当地的就业形式。更多的农民可以放弃传统的农业生产转而从事餐饮、销售等服务行业。周边发展起来的超市、店铺、网吧等都需

我国城镇居民生活垃圾处理现状

城镇居民生活垃圾处理现状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生活垃圾的产生量越来越大,资源浪费和对环境的压力越来越突出,生活垃圾的污染防治已成为我们必须认真加以解决的问题,并将成为21世纪我国最严重的环境问题之一。本文针对城镇居民生活垃圾的现状及处理问题进行了思考。 一、我国各地的城镇居民生活垃圾为何与日俱增 1、产生量及增长趋势。随着我国城市化的发展,城市生活垃圾(以下简称城市垃圾)的产生量逐年上升。在1995年以前,城市垃圾的增长速度较快,平均年增长率在12%左右。在1995年以后,城市垃圾的增长速度减慢,平均年增长率在48%左右,但2001年以后生活垃圾增长速度又明显加快。 这主要由于我国城市人口在不断增加,国民生产总值不断增加,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城市燃气普及率和集中供热普及率逐步提高,因此城市生活垃圾的产量会逐年增加。 2、垃圾成分的变化及趋势预测。生活垃圾的成分和特性与该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居民的生活水平及生活习惯以及城市所处的地理位置、气候等多种因素有关。我国城市生活垃圾在产生量增加的同时,其成分也发生了很大变化。 目前我国城市生活垃圾特点是:城市垃圾的有机物含量比农村低,城市垃圾的无机物含量比农村高;垃圾有机物可燃物成分城市也比农村低;经济发达的地区的生活垃圾的有机物含量明显地高于经济不发达地区,灰土等无机物远远低于不发达城市。 二、对城镇居民生活垃圾的主要处置方法及其在我国的应用 1、垃圾处理处置。目前我国城市垃圾的主要方式还是填埋,占总处理量的92.86%,焚烧处理仅占7.14%。近些年来,全国城市垃圾清运能力和处理能力不断增长,生活垃圾清运量和处理率不断提高。 (1)各城市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垃圾清扫、收集、运输体系。一般而言,中国各城市根据各自的特点和条件,均建立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城市垃圾清扫、收

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原因文献综述

区域经济发展差异原因 文献综述 :杜春勇 学号: 班级:国贸1304

摘要: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研究一直是学者们关注的重点领域,对于形成区域经济差异的原因,学者们也各有解释,如资本流动、发展战略等。但这些研究中还存在一些不足,突出地表现在对欠发达地区的研究和形成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动力机制的研究上。针对上述问题,文章对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研究提出了 4 个方面的展望:扩大研究围、细化研究对象、提炼动力机制、创新研究方法。 一、区域经济发展差异的原因研究 关于中国区域经济发展差距形成的原因,国众多学者提出了各种各样的解释。从总体上看,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假说: (1)人口迁移与人力资本假说 人口迁移与人力资本假说认为,经济利益是人口迁移的主要动机,对于迁出地而言,不仅减少了可分享地方国生产总值的人口,还获得了迁移者在迁出地工作而转移到迁出地的部分收入,从而使迁出地人均经济水平得到提高;而对于迁入地,由于迁入人口分享了当地经济增长的成果,必然使迁入地人均经济水平有所降低。该假说还认为,由生产中的专业化知识积累而形成的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会产生溢出效应,研究发展部门的人力资本开发应对经济增长产生促进作用,人力资本是经济增长的发动机。 从人口迁移角度分析,王桂新、黄颖钰(2005)考察了 1995-2000 年间中国省际人口迁移与东部地带经济发展的关系,发现省际迁移人口(外来劳动力)已成为推动东部地带经济发展不可替代的重要因素。正是大量外来劳动力的迁入,弥补了东部地带本地劳动力供给的不足,推动东部地带的 GDP 增长了 10%以上,对东部地带 GDP 增长的贡献度几乎达 15%。杜小敏、建宝(2010)利用面板数据的变系数模型实证考察了人口迁移和流动对我国各地区(省域)经济的影响,结果发现:对东部人口迁入和流入大省来说,人口迁入对经济的影响大于短期流入人口;对于中部的绝大部分地区以及西部的一些人口输出大省,伴随人口迁出而引起的人力资本流失对当地经济的负面影响开始凸显。 金相郁、段浩(2007)在卢卡斯模型的基础上从人力资本角度分析,利用 1997-2004 年全国各省市区的面板数据进行人力资本与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高等人力资本能对区域经济发展作出很好的解释。孔宪香(2007)认为人力资本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区域经济增长速度、区域比较优势的发挥、区域中心城市及城市群的形成、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实现等方面。高素英、曙明、王雅洁(2010)根据省 1978-2006 年的样本,利用向量自回归模型研究了

信用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信用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信用对经济发展的影响采纳率:57%11级2013.05.16 一、信用缺失使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挑战长期以来,信用缺失是我国经济和社会生活中屡见不鲜的事实和日趋 严重的问题,它以经济领域为辐射中心,向其它领域扩散,并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在经济领域,集中表现在有的生产经营者对消费者的欺骗上,他们采取偷梁换柱、偷工减料等种种手法以次充好、以假当真,不惜以损害消费者的利益为代价换取“低成本”,甚至“零成本”生产,以牟取暴利。同时有的销售者,为了拓展销售利润空间,实现自身经济利益,在经济活动中放任假货通行,甚至知假卖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从而造成假烟、假酒、假药等假冒伪劣商品泛滥漠视人民生命安全的恶性事件屡屡发生。在金融领域,恶意贷款和有意拖欠不还或故意逃债等现象造成金融秩序混乱。虚假广告,不履行承诺,严重损害消费者利益。政治领域,存在着政治造假,瞒上欺下,贪污腐败等为官为利不为民的现象。具体表现在,有的当权者不为民造福、谋利,喜欢摆花架子,做表面文章,“掺水数字”、“面子项目”、“政绩工程”、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浮夸造假的工作作风日趋严重,一些官员实事做得少,缺乏基本的求实精神。政治领域的信用缺失与政治腐败相互助长,成为

政治腐败的一大症结。文化领域也存在信用缺失现象。不少书商和出版社为牟取暴利而置法律道德于不顾,肆意抄袭、剽窃、盗版他人作品,造成文化市场鱼目混珠、良莠不齐的混乱局面。学术界也净土不再,学术腐败。学术界诚信求真精神面临挑战。在名利的诱惑和驱动下,各种假文凭,假证书也随处可见。二、信用缺失对我国经济的消极影响信用:多是指在生产、分配、消费等经济活动中所有市场主体必须遵守的诚实无欺和社会生活中的言行一致,不危害他人,不正当获得的道德规范。是市场经济的一个基本构成要素,我们不能设想,没有了商业票据、银行票据、政府债券和信用卡及按揭等,现实中的市场经济仍能正常进行。 1.信用做为支付手段的功能被极大削弱,使经济运行受阻 市场经济实际上是以契约为基础的信用经济,人们之所以能有序地进行商品交易,是基于经济人之间的彼此信任。但是面对大量的失信现象,为了防范风险,越来越多的企业僵持在“钱不到帐不发货”,“收不到货不给钱”的尴尬局面,许多企业宁愿放弃大量的订单和客户,也不采取信用结算方式。交易方式向现金交易,以货易货的方式退化,极大地降低了商品流通的效率和资金使用效率。 2.加大了交易成本,降低了经济运行效率。在市场经济活中,由于各部门、各企业生产不同商品的周期长短不一,资金周转的情况各不相同,客观上产生商品赊购赊销以及资金借贷要求。

浅谈农村经济发展的问题与解决对策

浅谈农村经济发展的问题与解决对策 内容提要 改革开放三十年,虽然农村经济取得了长足发展,农民生活水平有了大幅度提高。但是相对于城市发展,农村经济依然发展缓慢,城乡差距越来越大。在新形势下,随着党和政府对三农问题的高度重视,农村经济发展迎来新的局面,既获得更了多的发展机遇,又要面临更严峻的挑战。今天的农村,如何找出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因素和问题,并积极研究新的应对举措,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紧迫任务。 关键词:农村经济、问题、对策 一、制约农村经济发展的问题 (一)、经济基础薄弱,资金缺乏。 经济发展本身是个循序积累的过程,简单说是个“钱生钱”的过程。经济发展遵循的规律是,资本往往流向高回报、低风险的行业。而农村经济的特点是回报相对低,且农业生产受到自然条件等不可抗力的影响,其风险也是巨大的,此外农业生产的周期往往也比较长,因此这致使外来资本愿意注入农村经济的可能很小。同时对于农民本身,虽然党和政府一直致力于减轻农民负担,但是目前就支出而言,教育费用、医疗费用以及农业生产资料等费用过高,这些依然是农村“致贫”的主要因素。也就是说,农民辛酸数年的积蓄,最后只是用来带动了城市的教育以及医疗事业的发展,而且辛辛苦苦培养的子女往往最后也是落根城市,甚至还要搭上棺材本去为子女在城市谋取住房。如此一来,农民本身可用于农业发展的资本就微乎其微了,更别说发展其它新型农村经济。常言道“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在一个缺乏资本的农村,任何所谓的快速发展都将成为华丽的口号! (二)、农业结构不合理,传统农业向高效农业转化力度不够,规模经营很难形成。 这个问题主要是两个层面;第一、近两年,农产品供求关系发生了变化,市场需求向多样化、高品质方向转变,政府虽然积极帮助和引导农民实施产业结

高校对区域经济增长综合贡献的量化研究

高校对区域经济增长综合贡献的量化研究 我国高等教育近些年迅速发展,担负着为区域培养创新创业型人才和科技创新、文化传承等重要任务。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探讨过去十几年(扩招后)高校对区域经济增长贡献状况,为未来高校如何适应并促进区域经济新常态发展提供对策建议,是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的课题。人力资本理论、系统论、协同论以及区域竞争力理论和非均衡发展理论为该课题提供了很好的理论依据和逻辑思路。在相关理论分析基础上,论文从高等教育主体功能出发,立足人才培养、科研生产、文化建设三个方面来论证高校对区域经济增长贡献,阐明贡献内涵及其政策寓意。依据搜集到的相关资料,对高校对区域经济增长贡献进行定性分析和描述性分析,并进一步借助计量模型对我国各省域高校对经济增长贡献开展定量研究。最后,将各省域高校对经济增长三个方面贡献进行融合得到综合贡献,并以此为基础从聚类等级、协调性、空间依赖关系角度分析了我国高校发展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协调状况。研究结果表明:1)高校对经济增长贡献总体不足,但潜力巨大。2000年到2013年省域高校对区域经济增长贡献分别为:通过人才培养,高校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17.83%(教育总体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28.96%),贡献水平还不是很高;通过科研生产,高校科技进步率占总科技进步率份额为60.34%,高校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9.01%(非高校科技进步率份额为33.93%,非高校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贡献率为6.86%)。高校在科技进步中占据主导地位,科研产出成果较为丰富,但高校科研成果转化与市场化不理想;通过文化建设,高校对

区域文化产业发展影响力系数在0.05~1.3之间。高校文化建设对区域文化产业发展直接正向促进作用较大,并间接对第三产业发展以及经济增长产生较大促进作用。2)从省域内部的高校贡献协调状况来看,三大主体功能贡献水平以及综合贡献水平不协调状况较为明显。总体上,各省域内部高校人才培养和文化建设贡献水平相对较为协调,科 研生产贡献水平与这二者不尽协调。结合聚类分析结果可知,大部分省域高校通过人才培养和文化建设途径对区域经济增长做出的贡献,都处于中、低等水平,两水平类型省域数量相当;高校科研生产贡献,处于高中低三种水平类型的省域数量基本相同;全国一半以上省域高校综合贡献处于较低水平。具体有:北京和上海(高校,下同)各项贡献水平都很协调,属于高水平类型;江苏、浙江、天津、吉林、辽宁、黑龙江、湖北等省域高校各项贡献水平相对较为协调,属于高、中等水平类型;其它省域高校各项贡献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弱失调,个别省 域(如广东)高校各项贡献水平处于或高或低的水平类型,差距较大, 极不协调。3)从高校贡献的区际协调状况来看,各省域之间高校科研生产贡献水平最不协调,文化次之,人才培养相对最小。各省域之间高校综合贡献水平明显不均衡,呈东中西区域梯度递减,与经济增长水 平的区域梯度递减趋势一致,这种不均衡在近十几年内无明显改变。中部省域高校综合贡献水平和发展势头不强劲,西部部分省域高校表现突出,如四川、新疆高校进入中等贡献水平。空间关系研究结果显示,高高低低(聚集,下同)型省域类型略多,尤其是低低型省域有7个,高校发展受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极化效应影响仍明显存在,并未收敛,

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统计分析

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统计分析 摘要:城镇居民消费 关键字:城镇消费统计恩格尔系数消费结构 引言 消费是人们为了满足欲望而使用物品的一种经济行为,它是人类一切经济活动的出发点,又是一切经济活动的归宿点。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消费需 求都是推动经济增长的最主要动力。改革开放以来,国家宏观经济政策发生了重大 变化,经济持续、稳定、健康的发展,城镇居民的收入稳步增加,消费支出强劲增 长,消费结构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消费结构是指居民在消费过程中的各类消费品 和服务支出在总额中所占的比例及其相互关系。消费结构既反映了居民的消费偏好 以及对收入、价格等因素的敏感程度,又反映了居民的生活质量和经济发展水平。 研究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现状及其变化、分析影响其变化的各种因素,对建立 合理的消费结构,扩大内需,搞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定产业政策,促进国民经 济的发展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一、我国城镇居民消费结构的实证分析 2.1恩格尔系数分析 恩格尔系数最能反映消费结构的层次性,它是居民用于食品支出在居民可支配收入 的比重。因而选取了1996年-2005年的恩格尔系数,(见表2.1)并将其绘制折线图 如下: 表2.1 恩格尔系数表(城镇) 年份1996 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恩格尔系数48.8 46.6 44.7 42.1 39.4 38.2 37.7 37.1 37.7 36.7 资料来源:中国经济信息网统计数据库 https://www.doczj.com/doc/0e15196701.html, 图2-1 恩格尔系数折线图 1996年以来,我国城镇居民的消费结构发生了很大变化,完成了从解决温饱——达 到小康——向富裕迈进的转变历程。根据恩格尔系数判定生活发展阶段的标准(国际 上通常用恩格尔系数反映国民生活阶段,通常恩格尔系数在60%以上表示贫困; 50-60%表示温饱;40-50%表示小康;30-40%表示富裕;30%以下表示是最富裕)。从 表2.1看出,我国城镇居民食品消费所占的比重在逐渐减小,经过八年的发展,到 2005年已降至36.7%,按照这一标志衡量,目前我国城镇居民的消费水平已经开始 向富裕迈近。当然也不能排除我国与美国等发达国家之间是存在的差异。例如:根 据国家统计局国际中心的数据,在杂项商品与服务所占消费的比重中,中国大大低 于世界主要发达国家。美国人收入的1/5用于娱乐休闲,而中国城镇人口平均仅有 3.5%的收入用于服务娱乐等杂项。 2.2参数估计及其分析 根据模型(1.3),利用我国城镇居民2005年按收人水平分组的平均每人全年生活费 支出及构成的截面资料(见表2.2),采用最小平方法可以求得、和的估计值。 表2.2 按人均可支配收入分组的我国城镇居民消费情况[1] (单位:元/年)

文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文化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城资10<1>班雷超我们常会听到这样一句话:“真正的崛起是文化的崛起,如果一个国家丧失了自己的文化被其他的强势文化取而代之,那么这个国家无论从经济还是其他方面都成了强国的傀儡,文化就是一个国家不可取代的灵魂!” 我国的主要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生产力之间的矛盾。从这一点上,我们可以看出:文化作为一个国家的精髓之一,具有着决定一个国家兴衰的重要性。 文化,既是国家的根,也是国家的魂。曾经有人说:“文化是一个民族最真实的性格,是一个民族骨子里流淌的血液。”一个民族,只要文化延续,精神不垮,便是守住了自强之根基。纵观人类历史,侵略者要消灭一个民族,必先消灭这个民族的文化,抹除这个民族的记忆,把它的文化消灭掉。当这个民族的文化消失时,这个民族也随之荡然无存。可以说,中华民族历经五千多年的沧桑而不死,是因为她精神不灭,文化不死。中国人的血性,中华民族的性格和精神的核心价值在此有了很好的诠释。 而文化同时又是制约国家经济发展的决定性因素要素之一。如果说经济带来的是物质上的需要,那么文化带给人们的就是精神上的需求。物质上的需要和精神上的需求相互依赖,不可分割。任何物质产品都要满足人民一定的物质需要,同时它也往往需要在不同程度上满足消费者精神上的某种需要。同样地,精神需求的存在也离不开物质

上的需要,任何精神需求都必然或直接或间接地以一定形式的物质需要作为依托和基础。 在市场经济国家,文化早已成为庞大的产业,有许多经济活动与精神产品的生产相关。如第一类是直接从事精神产品生产的产业,除了不以直接盈利为目的的科学、教育、艺术外,还包括电影、电视、广播、音乐、戏剧、娱乐、报刊、出版等。第二类是提供与之相关的物质载体的产业,如造纸、印刷、音像、电器、信息等。第三类是以文化为主要内涵的产业,如旅游业、部分建筑装饰业、高档服装业和饮食业等。离开了文化,这些行业就很难有大的发展。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点:经济越发展,它们就越发达,同时它们对文化的依赖性也越强。 文化这东西看不见摸不着,但是一直影响着人类的思考及行为方式。不同的国家因为对文化的重视程度不同,所以发展程度也就有所差异。如韩国。韩国人文物保护的热情让家大业大的中国人看来有时有点小题大做。在韩国,一处不起眼的小陶窑遗址,一段乱石砌成的古墙,一座小庙,都可能是国家重要的“有形文化财产”,被郑重其事大兴土木地建馆保护。许多到韩国旅游的中国人,按着导游图兴冲冲地赶到那些所谓的“重要文物遗址”,看到的往往不过是一座小亭子或者一块大石头,不免大失所望。然而韩国人却对此津津乐道。相对于文物遗迹的保护,韩国人在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方面做得更出色。 当你和韩国人接触的时候,最明显的感觉也许是他们强烈的民

大学城对周边经济的影响

一个国家的发展不仅仅是经济的发展,而且也包括社会的和谐发展。为了科学地评价大学城对区域经济的贡献,我们拟从经济发展,社会发展,资源利用以及到社会制度的发展来全方面评价大学城对区域经济的影响。 大学城项目从短期来看,是一个大的投资项目,必然引起经济总量的增长。这包括由园区直接投资引起的增长,也包括此项目所带来的后续或者其他周边产业的发展,例如大学城的建设必然会拉动交通,建筑,电力等行业的发展。所以,我们认为有必要设立一个经济总量的指标,这个指标主要由人均国民生产总值、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来反映。大学城的发展可以改善区域内的经济结构水平,比如美国的硅谷,我国的中关村等等。因此我们设立经济结构指标来反应大学城在这方面的所发挥的作用。经济整体水平是衡量一个地区发展的重要指标,故设置经济水平指标,它主要由社会商品零售,工业劳动生产率来反映。综上所述,经济发展目标由经济总量指标,经济结构指标,经济水平指标以及经济效益指标构成。 大学城作为公共教育的产物,除了经济发展,更重要的是影响到社会的发展。社会发展目标主要包括人口发展指标,基础设施指标,生活质量指标以及科技教育指标。人口的增长是社会发展的一个基本特征。比如大庆油田当年一年荒芜,经过这些年的发展已经成为一个繁华的城市了。项目的发展必然会推动基础建设的完善。但是位于不同的地理位置对于区域经济发展的作用不尽相同,比如在城市里修路和修路连结到郊区肯定不一样的。基于这种情况,我们设置了基础结构完善指标。生活质量指标主要是指项目给区域内人民所带来的实际收益,主要是指可支配收入,平均工资等方面。科技教育指标主要是指受教育程度的增加和技术贡献进步率。技术贡献进步率主要指的是由技术进步所增加的收益. 此处我们着重从经济方面来阐述大学城对周边环境产生的影响.经济学家用来解释市场上的价格决定的模型称为供给和需求模型.,这个模型描述了各种市场.,它将供给和需求联系了起来,描述消费者和厂商如何在市场上相互影响. 他们学家喜欢将供给和需求模型比喻为一把剪刀,一边事供给,另一边是需求.任何单独的一边都是不完整的而且基本上没有任何用处,但是当两边刀片被连接起来构成一把剪刀时,它

影视作品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影视作品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90年代后期,大量“戏说历史”的历史题材电视剧的出现,则是市场力量最集中的代表。这些戏说历史的电视剧选择的题材都与当前中国现实的政治力量没有直接关联,《戏说乾隆》和《还珠格格》是其代表,1999年《还珠格格》在中国风靡一时,在上海甚至创造了42%以上的收视纪录。《还珠格格》上、下两部共60余集电视剧播出之后, 剧中嬉笑自如、无拘无束的青春女性小燕子成了街谈巷议、妇孺皆知的人物。该剧不仅在电视市场上创造了播出权几十万元一集的价格,而且不少电视台在播放该剧时还在剧中插播广告,有的电视台插播广告的时间甚至超过了播出电视剧本身的时间。这表明,戏说历史的电视剧在中国的确有一个巨大的消费市场。在这些电视剧中,历史被虚拟化为假定的陌生舞台,上演的完全是一种宣泄性的游戏。这些电视剧在给予观众解构过去所形成的历史概念的的快感的同时,也将当代人的压抑、苦闷、不安通过历史的游戏得到了释放。这些戏说历史的电视剧不仅在中国大陆,而且在台湾、香港、新加坡等中华文化圈中都得到了认可,这在一定程度上表达了华语文化一种普遍的历史解构和道德解构的需求。 而历史题材电视剧,事实上也为知识分子立场提供了一定的表述空间和修辞策略。从《宰相刘罗锅》(1996)到《雍正王朝》(1998),再到《铜嘴铁牙纪晓岚》(2001),尽管这些电视剧都采用了通俗情节剧的叙事模式,甚至采用了喜剧的类型化手法,但是这些电视剧都通过对特定历史人物和历史环境的营造,不仅仅是回忆历史,而且也是模拟现实。例如,北京同道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制作的44集电视连续剧《雍正王朝》,它不仅通过100多位人物、600多个景点叙述了清代从康熙到雍正年间的政权斗争,而且还借助与历史的相似性和对历史的重新改写发掘了历史与当前中国现实的权力关系和社会现实的联系。以古鉴今、借古讽今历来是中国的叙事传统。这些电视剧显然继承了这一知识分子的叙事传统。这些电视剧与其说是历史,不如说是对历史的重写,其意义不在于还原历史,而在于温故而知新。 如果说历史剧是各种社会力量共有的策略,那么类型化电视剧的出现则是电视剧市场化的结果。中国电视剧从《渴望》开始出现了类型化倾向。在各种类型的通俗电视剧中,以《渴望》、《皇城根》、《京都纪事》《儿女情长》等为代表的家庭伦理剧,以《爱你没商量》、《过把瘾》、《东边日出西边雨》、《牵手》等为代表的言情剧数量最多。此外,以《公关小姐》、《广告人》、《情满珠江》等为代表的都市商战剧也引起了观众的兴趣。《公关小姐》甚至在某些地区创造了52.76%的收视率,最高收视率达到了90.78% 。在这些电视剧中,社会的现实矛盾和权力较量、人们实际的生存境遇和体验都被戏剧化为人物的善恶冲突,社会或历史经验通常都被简化为“冲突—解决”的模式化格局,通过叙事的策略性过程的处理,文本中主人公所面临的困境最终被“驯服”,随着那个被预订好的叙事高潮的到来,最后是一个善恶分明、赏罚公正的结局。 1991年,北京电视艺术中心摄制的《编辑部的故事》带动了中国城市电视喜剧的风行,1995年被称为“中国第一部情景喜剧”的《我爱我家》的播出,则使情景喜剧成为了一种重要的通俗电视剧形式。情景喜剧的形式虽然是舶来品,但其叙事的策略却是本土化的,这体现为其常常采用幽默、滑稽、戏闹的传统喜剧形态,常常启用为中国老百姓所熟悉的喜剧演员和明星,用小品似的故事编造、小悲大喜的通俗样式,将当下中国普通人的梦想和尴尬都作了喜剧化的改造,最终将中国百姓在现实境遇中所感受到的种种无奈、困惑、期盼和愤怒都化作了相逢一笑。这些平民化、世俗化的喜剧,通过对一些杜撰的喜剧人物的滑稽言行

农村经济发展状况调查报告

农村经济发展状况调查报告 一.调查目的: 三农问题一直是举国上下关注的焦点,我国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快,我认为对农村经济发展现状做调查是很有必要的。农村经济的发展不仅仅关系到农民的小康致富更是中国经济发展一个不可忽视的部分。并且我也是在农村长大,因此对农村我有着特殊的情感,对农村的经济发展做调查就更有必要了。中国现有8亿农民,对此我想到应该盯住这个庞大的市场,利用这一机遇发挥好拉动国家地区经济增长的的巨大作用。在此背景下我利用寒假时间对我所处的农村经济的现状作了一次调查。通过对农村经济现状的调查,了解当前政府对农村发展所实施的政策,农村经济发展状况,以及农村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等现状,研究提高提高农村经济水平方案,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服务。 二.调查对象: 由于青年人长时间在外,对村里的发展不是很了解,故调查的对象平均年龄为45岁左右。从文化程度来看,人群总体的文化程度稍低,在被调查人群中1/2的人只具有初中以下文凭。从婚姻状况来看,90%都已婚。 从职业状况来看, 80%的调查者的职业都是务农。 三.调查内容: 个人一般情况,家庭财政收支方面,家庭设施方面,家庭消费方面,国家政策方面以及农民对农村的发展建设的意见。 四.调查方式: 由于部分村民文化程度的关系,我主要对本村被调查的农户进行访谈式调查。 五.调查时间:2013年一月底。 六.调查地点:XXX 七.调查结果: 通过对农民们的谈话,已基本了解本地的经济发展状况,总结如下: 家庭年收入约5000元,主要收入来源为务农,每户有可劳动人口约2人,且多为40岁以上。

居民每月各项总支出所占比: 种类比例 日常生活必需 40% 品 教育支出20% 赡养老人9% 农业成本20% 其它11% ,目前农村合作医疗已经基本全部落实到位,所有人都能享受医疗报销,并且现有许多帮助农民的政策,例如粮补等,农民可以更不用担心成本问题,可以更加放心得挣钱。 从大多数农民得知,当前,农村的交通还是个重要问题,住稍偏的居民还是出行不便,交通工具无法到达家门口,并且有地方的医保政策,“家电下乡”就存在欠缺。 总体来说,当前农村发速度正稳步提升,当然还有非常大的发展空间,主要需要解决的问题就是部分地区的交通及政策落实问题。 八.调查体会: 政策方面:我发现农民普遍认为国家政策的方向及目的是为老百姓谋福利,但是其执行到地方以后已经有所变味。 (一)﹑据本次调查所知,很多的村民反映有地方的医保政策就存在较多不透明的现象。乡卫生所的药物的价格更是高出当地药房药品价格的几倍。并且有些村级医疗合作社的医生在村民购买药品时,不愿意为其进行优惠。这就需要政府有关部门在其政策的制定上更加完善。新农村医疗合作政策是一项解决农村治病难﹑看病难这个关系国计民生的问题而制定的,可是在调查中我发现,在一些地方,它并没有起到它应有的那种效果。 (二)﹑在前几年,刚了解到家电下乡政策之后,认为这是一项利民的政策,可是走遍市内各个大型商场及走访农民得知,享受家电下乡优惠政策的家用电器种类少且偏低端产品,并且优惠款额较低,50%的人认为这不会影响他们是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