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从现收现付制到预筹积累制

从现收现付制到预筹积累制

从现收现付制到预筹积累制
从现收现付制到预筹积累制

总21卷 第5期 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V o l

.21N o .52000年5月 Jou rnal of Sou thw est U n iversity fo r N ati onalities .Ph ilo 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M ay ,2000

从现收现付制到预筹积累制

——中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研究

蔡晓萍

(西南民族学院管理系,四川成都610041)

收稿时间:1999-06-30

作者简介:蔡晓萍,女,西南民族学院管理系副教授。

内容提要:我国已步入老年社会,社会保障的重要性日益突出。由于我国的社会经济正处在转型时期,建立和完善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养老保险制度,无论在理论认识上还是在运作实践上都面临一系列新问题,诸如:制度框架、基本结构、资金的筹集管理运用及回报率,等等。对这些问题的认识和举措如何,将决定我们能否在新世纪建成一个公正、合理、高效的、覆盖全国的社会保障体系。

关键词:社会保障;养老保险;现收现付;预筹积累;养老基金

中图分类号:F 8401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26(2000)05—0090—06

有这么一条国际标准:在一个国家或地区,如果其人口中60岁以上的人口群达到了10%,那么这个国家或地区就算进入了老年社会。大都会上海60岁以上老人1998年已经达到234万,早已进入老年社会;农业大省四川1998年进入老年社会,有60岁以上老人900万;人口大国中国也进入了老年社会——12.5亿多人口中,60岁以上的人口群已经超过了10%,达到1.3亿。“银色浪潮”已经到来。我们该怎样去关心自己的养老保险问题?

一、“社会保障”释义

人们习惯把社会保障简称为“社保”。其实,在实践

概念上,社会保障是对应于家庭保障的,因而它的范围非常广泛;从完整的体系内容上讲,社会保障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和社会优抚四个方面。而人们通常讲的“社保”,主要是社会保险,这又包含三个方面:即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保险的对象是作为公民的个人,虽然国家在多数情况下是制定保险规则的主体,但这并不等同于保险的组织形式和运作机制。

保险的本质,其实是一种跨时间、跨个体的收入分

配,对劳动者个人来说,目的就在于防范和化解危机、分

摊风险、救困济难。说起来,这也是人类进步的成果。

人,都是要老的,老了,丧失了劳动能力没有了收入,吃什么?农业社会就靠“养儿防老”,自然会重男轻女;“人吃五谷生百病”,平头百姓一旦身患重疾沉疴,无钱无力治疗就只有死路一条,所以农业社会的人均寿命不长,70岁就算“古来稀”了;小农经济当然没有“失业”一说,但大量的劳动力因经常缺乏与土地结合的条件而闲置,成为社会动荡的根源,历史上屡屡爆发的农民起义未必不是“失业”的一种极端表现。总之,人活着,总难免种种后顾之忧;若大众的后顾之忧过多过重不能得到消解,就成了发展的巨大障碍;经济不能健康成长,社会无法稳定进步,人民难以安居乐业。所以封建社会、封建制度最终进了博物馆(当然,至今还在干扰、破坏着我们改革发展大业的各种封建残余还是有的,但可以肯定成不了气候)。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中国社会的发展也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市场经济的成长,使得计划经济的福利制度难以为继;中国人口平均寿命达到和超过70岁,转型与发展的矛盾交织在一起,就使养老问题、医疗问

题和失业问题非常现实非常具体的摆在了每一个人面前。如何来保这个险?谁来保?怎样保?特别是养老保险的问题,可以说是整个保险体系的中心和主体,并且由于家庭结构的变化(两三人组成的小家庭越来越多),绝大多数人更为关心的也是“老了怎么办?”的问题,而我国社保体制改革的关键难点也集中体现在这个问题上。

从理论上讲,养老保险,就是通过一定形式的组织化、制度化、社会化的安排,把劳动者在工作时期的收入,科学地分别安排在自己青壮年时期、下一代未成年时期、自己(配偶)老年退出劳动队伍时期来合理使用,在经济上把人们从极不可靠的“养儿防老”中彻底解放出来(当然“养儿防老”还是有的,不过它已经没有了现实的经济意义,而更多的是一种“人之初”的天伦之乐)。

然而,说的容易做的难。《理想国》《大同书》《乌托邦》描绘的人间天堂,离我们毕竟太远太远,只有望梅止渴的精神价值而没有现实意义。回到人间大地,真正具有现代和现实意义的养老金制度的形成,不仅五花八门,而且直到21世纪来临,也才不过六七十年的历史。

从资金的筹集和支付的方式看,世界各国的养老金制度,大体上可概括为两种基本模式:1)现收现付制;2)预筹积累制。从世界趋势看,各国养老金制度的发展变化,正在从现收现付制向预筹积累制方向改革。

中国要建立起现代的、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养老金制度,既需顺应世界潮流,又要从中国国情出发。这样的养老金制度,需要解决好四个基本问题:

1)制度框架问题;2)资金缺口问题;3)待遇条件问题;4)管理运作问题。可以看出,这其中的任何一个方面都不是孤立的,也不是轻而易举能够做好的。

二、社保筹资模式概览

养老保险是跨时间的收入分配。这里的“跨时间”,一是指“代内”,二是指“代际”。在代内,劳动者需要在其有收入阶段为其无收入阶段而“储蓄”;在代际,前一代人与后一代人之间则存在一种收益分享的博弈。

从社会来说,建立一个公平合理的全民养老保障制度,目的是向老年人提供稳定和“体面”(起码是“过得去”)的生活保障,因此成为社会稳定的安全网。现代各国的养老金制度各具特点,但从资金的筹集和支付看,基本上可概括为以下两种模式:

1.现收现付制。欧洲的福利型养老制度,美国日本

的传统型养老制度,原苏联东欧的工会自治型养老制度,以及中国在计划经济时期统包统筹的养老制度和80年代初经过改革“企业保险”而形成的“社会统筹”(实为“地方统筹”)的养老制度,都是现收现付制。所谓现收现付,通俗一点讲,也可以说就是以收定支、以入定出,其缺陷当然很明显……更进一步看,现收现付制这种模式在实质上是寻求“代际”之间的横向平衡,是前一代人与后一代人之间收益分享的博弈,而后一代人往往因为“时差”原因而在博弈中少有发言权,如果不断有“后一代”因此而遭受损失,就会威胁到人们的持续生存和发展。

中国老百姓常说的“吃祖宗饭,造儿孙孽”,最生动形象地道出了现收现付制的弊端。

2.预筹积累制。为了减轻后一代人的压力和负担,前一代人从一工作开始就承担起自己为自己积累养老金的责任,并通过基金的形式加以管理运行。基金预筹积累制的实质,是“我这一(本)代人”一生的纵向平衡,因为“我”必须在自己有收入的阶段预先为自己无收入的阶段“存钱”。目前,新加坡、智利的养老保障制度是采用这种模式的代表,两国在预筹积累基金方面没有什么不同,但在基金的管理运作上却大相径庭:在新加坡是由中央政府的公积金局统一管理,而智利却基本上是由私人基金公司管理。

“老吾老及人之老,幼吾幼及人之幼”的中国古训,算得上是对“基金预筹积累制”最近情理的注解。

进入90年代以来,改“现收现付制”为“基金预筹积累制”的呼声日益高涨,并成为当今世界各国改革养老金制度的主要趋势。尽管这一改革难度很大,但各国养老金支付的捉襟见肘甚至不断出现支付危机的现实,却迫使人们不得不去进行一次痛苦的“脱毛”。

从我们中国来说,改革前的社保是一种不完全的现收现付制。其主要弊端:一是按人口群分设,不具“普享性”(对农民的歧视是其典型表现);二是统筹统包造成“企业(机关)办社会”,并形成若干独立的利益集团;三是国家财政和企业财务不堪重负,新老企业苦乐不均,造成代际负担转移,影响了社会稳定和持续发展;四是条块分割、管理混乱、政出多门、互不协调,同等条件不能享受同等待遇,人为地引发了一些社会矛盾。因此,中国的社保特别是养老保险制度也必须改革。

80年代初,一个改“企业保险”为“社会保险”的改革开始了,到80年代末,全国大多数地方都实现了名为

19

 第5期 蔡晓萍 从现收现付制到预筹积累制

“社会统筹”实为“地方保险”的退休制;1995年3月,国务院颁发《关于深化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通知》,确定了我国社会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目标。由此,中国的社会保障制度改革就开始走上了她的不归路——市场化道路。作为一个劳动者,现在我们必须关心的一个问题就是:我该缴多少钱?我退休后又能领到多少钱?

三、羊毛出在羊身上

以社会化商品生产为基础的市场经济,取代了以自给自足小生产为基础的自然经济,这对劳动者的个人生活特别是老年生活保障提出了两个巨大挑战:一是个人必须彻底告别过去的人身依附而投入到市场中去,这本身又成为个人安身立命的前提——一句话,个人生活的水平和质量大大提高了,但谋生的风险也大大增加了;二是由于各类农、工、商企业和公司的大量出现,绝大多数个人的经济活动和收入几乎都离不开这些企业和公司,家庭对劳动者个人的保障功能大大削弱了——家庭已经越来越无力承担养老和劳动者随时可能遇到的各种风险。

在这种情况下,如何把劳动者个人的生命周期和社会的经济周期结合起来,就成了一个现实问题。人们发现,利用劳动者生命周期的有收入阶段弥补其无收入阶段,是一个好办法。正是按照这一思路,人们逐步建立和发展了以养老保险为主体的社会保障制度。

从纯粹理论的角度讲,利用劳动者生命周期的有收入阶段弥补其无收入阶段,劳动者个人也完全可以这样做。但实践证明,个人的理性并不等于集体或社会的理性。遑论个人以为的理性即使对其个人也往往并非理性。于是国家就介入了。为能够在社会范围内从全体劳动者角度对劳动者个人实施保障,在劳动者有收入的阶段,国家强制性地从其中扣除一个部分作为保险金,以用于劳动者无收入的阶段。所谓社会保障体系,就是在这个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如此看来,劳动者个人所获得的保障,并不是上帝恩赐的,也并不真正是所谓社会或国家给予的,而是劳动者通过某种社会机制和制度安排,自己为自己积累、储备的。真正的是“羊毛出在羊身上”。这个道理告诉我们,天下从来就没有可以白吃的午餐。明乎此理,我们就该清楚:

1)要想享受到社会保障的好处,在自己有收入的阶段就必须付费;2)要想增进、提高社会保障的效率和效益,我们就必须勤奋工作,努力创造财富;3)付费,既是一种责任又是一种权利。社会保障的时代,典型的是一个“我为人人,人人为我”的时代,因此,关于社保,每个付了费的劳动者,不仅在付费时有发言权,而且在不需付费时也有发言权。因为在商品社会、市场经济中,社保资金同样有一个效益、效用问题,并且无论对个人还是对社会,都是如此。

换句话来说,社会保障也是一种商品。你想获得这种商品的效用,就必须支付一定的价格——并且是预先支付;反过来,既然是付费购买一种商品,哪怕是未来预期的商品,你仍然有选择权——比如养老基金如何管理、运作,如何增值、分配使用,等等。之所以你必须保留这项权利,目的就是要防范“取之于民而不用于民”。

当然,我们说社会保障的资金来源是羊毛出在羊身上,但这并不意味着社保资金的筹集形式和渠道是单一的。从百余年的社保历史看,社保资金的筹集渠道主要有三种方式:1)国家、企业、个人共同筹集。英国、德国等不少国家采取这种方式。90年代后的中国社保改革也可以说是这种方式。2)国家和企业共同筹集。瑞典等国家采取这种方式。改革开放前的中国社保也基本上与此类似。3)企业和个人共同筹集。

四、渐进开征社会保障税

在改革以前,城市(这里暂且把农村存而不论)的职工基本上都在国营企业或准国营企业工作,退休后一般可以在原企业领到相当于工资六七成的退休金,这种变种的“随收随支”制度,加重了企业负担减少了企业利润,特别是离退休人员比重高的企业,压力就更大了,在有的企业中,支付的退休金甚至高达工资总额的40%。这种局面事实上也是必须进行企业改革的一个经济原因。

进入80年代,我国城市的退休保障制度有了两项改革:

一是在地方范围内试验多个企业联合发派退休金,以共同分担风险和压力,到80年代末不少城市都这样做了。但“抽肥补瘦”又导致了新的矛盾产生:退休负担重的企业双手欢迎,而退休负担轻的企业却极不情愿。比如在上海,一些棉纺企业支付的退休金高达工资总额的百分之六七十,而金山石化却不过百分之二点几,所以利益分歧很大。

29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第21卷 

二是随着劳动力市场的萌芽,出现职工流动,传统的“随收随支”无法适应这种变化,代之而起的是为合约职工设立的各种形式的“退休基金”:企业按雇员薪金的15%左右缴纳,雇员缴纳其薪金的3%,政府也有一些补贴。在理论上,这些基金的性质应该说是民营公积金,虽然目前在实践上,这些基金几乎都由地方机构管理,仍盖有计划经济的“印章”,不过从长远看,特别是随着劳动力市场的发展和完善,这种基金无疑大有前途,可能把“随收随支”制度淘汰掉。

然而,尽管有了这样两项比较重要的改革,但现行的退休保障制度仍然很不适应中国经济、人口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首先,是人口老化和退休保障对资金需求的压力越来越大,即使仅以1000万退休老年人口每人每年4000元退休金计算,一年也要开支400亿元!更何况退休人员还在不断增加?如果再考虑到价格变化和退休人员退休后平均再生活10年、15年或20年……那该是多大的一笔款项?

其次,是由于平均寿命的提高和生育率的降低,我国劳动人口除以退休人口的比数即负担比率持续下降。就在1990年,我国16岁~64岁的有工作人口还差不多十倍于65岁的老年人,在城市中这个比率还要高一些。但这种格局却无法持续。由于就业压力大,女55岁男60岁已成为退休年龄“硬杠子”(实际上,因为种种原因,很多企业早就把这个标准下调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经济结构的变化,退休人员会越来越多。根据测算,从现在起再过五六年,我国的负担比率就将下降至3.5以下,即平均每3.5个劳动人口就需要供养一个退休老年人,而在城市则更会降至2.6以下。可见我国的退休保障问题确实已相当严重了。几千亿几万亿的退休金从何而来?

总之,建立、发展和完善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解决资金来源是首当其冲的大问题,开征社会保障税确实具有迫切性。然而,根据我们的国情和经济发展水平,开征社会保障税的必要条件还未形成,因而宜缓行。

一方面,我们还没有社会保障立法,社会保障税的课征制度如何规定就很值得研究;另一方面,社会保障税类似于个人所得税,而我国的个人所得税多年来一直就处于难征难管的状态,在这种情况下匆忙开征社会保障税,难免流于形式,失去开征的意义。

我国经济正处于结构调整、体制转换时期,适合于市场经济的税收征管改革也远未完成,尚不具备国际上通行的雇主和雇员缴纳社会保障税的税基模式。因此,虽然开征社会保障税只是早迟的事情,但当前却必须渐进推行。

五、我该缴多少钱?

——以四川省成都市为例

享受社保要缴费,但该由谁缴、缴给谁、缴多少,缴上去的钱怎么用,却是一个值得思索的问题。

1995年国务院颁发6号文件,下达了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两套参考方案,目标是初步形成我国养老保险体系中国家的基本养老保障层;方案一侧重个人账户,方案二侧重社会统筹,由各地选择试点。但不管是方案一还是方案二,都以征税或缴费方式由政府(或公共机构)强制执行,统筹经办。四川省成都市基本上实行的是第二套方案。

按照1995年12月21日成都市人民政府令第47号,成都市从1996年1月1日开始施行“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社会统筹与个人账户相结合”的办法,规定城镇各类企业的职工必须实行基本养老保险,费用由企业和职工共同缴纳,职工按缴费工资的3%缴纳基本养老保险费,并从次年起每两年提高1%直至8%为止;企业按缴费工资总额的22%缴纳,但个人缴费比例达到5%后,在个人缴费比例提高的同时按相同比例降低企业缴费;社会保险机构由此为职工建立终身不变的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

按照1997年12月31日成都市人民政府令第67号,对缴费标准进行了调整:一是企业缴费由22%降为20%,并同时缴纳0.6%的职工生育保险费,二是职工缴费由3%升为4%,新办法从1998年1月1日起施行,并废止第47号政府令。

1998年6月1日,四川省劳动厅、财政厅、国税局、地税局、人民银行联合行文,决定从1998年7月1日起,职工基本养老保险费和失业保险费由税务部门代征。成都市从9月起执行。至此,四川省、成都市的职工基本养老保障层开始有了雏形。

按照有关政策和行政法规的规定,企业向哪一个税务机关缴纳“企业所得税”,它就向该税务机关缴纳“企业职工养老保险费”和“失业保险费”,而没有纳税关系的企业和个人则向社会保险局和就业局缴纳。

这样,养老保险的费用由谁缴、缴给谁、缴多少,就

39

 第5期 蔡晓萍 从现收现付制到预筹积累制

算基本明确了。现在值得注意的问题有两个,一是如何才能有效做到按时足额缴纳,二是缴上去的钱怎样使用才更有效。

从企业方面看,由于不少企业的经营状况欠佳甚至亏损,因而很难及时足额缴纳,拖欠现象屡见不鲜,也有干脆就不缴纳的。这个问题的解决,实际上包含了两个基本方面,即一方面是如何去促进企业改善经营提高经济效益,另一方面是有关机关如何去加强、改善税收的监督和征管。这显然不是在短时期内就能够做得好的。

至于缴上去的钱怎么用或怎么用更有效,这个问题就更复杂了。

按照目前的有关规定,企业和职工缴纳的基本养老保险费,形成一个统一的职工社会养老保险基金,并由相关社会保险机构为职工建立一个终身不变的基本养老保险个人账户。在这个个人账户中,按职工缴费工资的11%计入基本养老保险费,职工个人缴费全部计入,不足11%的部分从企业缴费中划入。在这里,至少有两点需要我们慎重考虑以善断其后:

1)基本养老保险费比照银行同期储蓄利率一年计息一次,这在金融日益商业化、市场化的发展趋势下,其收益就多少显得有些不足为道;2)市场经济本质上是消费者可以自由选择的经济,在养老保险问题上,劳动者同样具有选择权,特别是随着社会中介机构的发展,养老基金的运作、支付和使用也有一个效益问题,退休人员能不能过上象样的或体面的生活,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于职工能否对养老基金有所选择和这个养老基金的运作状况。

试想一下,如果我们的社会保障体系已经能够覆盖全社会,那么还可以仅仅由各地各级的劳动保障部门或社保局来全盘操持吗?

六、为社会保障新体系而奋斗

中国正在走向市场经济,一个符合市场经济的社会保障体系也在形成之中。

目前,全国已有81.7万户企业9000万职工和2500万离退休人员,纳入了地方“社会统筹”的基本养老保险,占城镇企业职工的76.9%和离退休人员的94. 7%;此外,原铁道部、邮电部、水利部、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交通部、煤炭部、民航总局、中国人民银行、石油天然气总公司、有色金属工业总公司等11个部门的直属企业的1440万职工,纳入基本养老保险退休费用的“行业统筹”。显然,地方的“社会统筹”和部门的“行业统筹”,增加了向“全国统筹”过渡的困难。

1997年7月,国务院行文,要求社会保障“统一”,形成了目前的所谓“混合方案”,在大的方面统一了认识。从实际操作看,目前“统筹”的水平基本上还是在地区(市)以下,个别地方还出现了假统筹,即占企业工资总额20%的保险费不是全部上缴,而是在扣除了本单位退休费后的余额才上缴,不少亏损企业也付不出退休保险费。于是,就出现了这样一种奇怪现象:尽管全国已有养老积累600亿元(分散在各级地方政府,中央政府不可能统一开支),但却同时有约100万在亏损企业退休的工人拿不到退休金。由此可见,要建立全国统一的、规范的社会保障体系,还需要克服不少困难:

1.制度安排问题

依据“普享性、法制化、强制性”原则,社会保障体系应该按照覆盖社会全体成员来设置,而我国目前却是从公务员、企业、部队和农村四大块来分别协调的。这要不要统一?能不能统一?何时统一?怎么统一?其中最关键的是:城市与农村能不能统一?

2.资金缺口问题

从现收现付的社会统筹向个人账户基金积累的改革,存在着一个隐性债务或“过渡成本”的问题。这是一个双重负担:既要为在职职工个人账户积累基金缴纳保险费,又要支付已经退休和即将退休人员的养老金。按全国1.5亿城镇职工计算,每个人都要补历史的“欠账”,据国家劳动部测算,此项“欠账”有人民币2~3万亿元。钱从哪儿来?学智利发行“政府认可债券”行吗?还有没有其他办法?

3.待遇的水平和条件问题

目前,我国实际的社会基本养老保险费替代率为85%(即职工退休后,生活费用来源主要依靠单一的社会养老保险的程度,按其占货币工资的比例衡量),且有居高不下之势。再加上17%的基本医疗保险和5%~10%的住房公积金,高缴纳率使企业负担沉重,形成高缴纳率与低收缴率之间的不良循环。此外,分部门规划与操作还导致费率和管理成本失控。因此,亟需总体规划科学合理的目标费率。从原则上讲,基本养老保险享有的待遇应相同,但各类人员因其劳动贡献的待遇差距又该如何体现?另外,退休年龄男女是否应该有别?提前或推迟退休又如何办?

49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第21卷 

4.管理运作问题

这里的关键问题是管理机构的立法与执法及监督如何分立。已有的实践表明,这个问题不解决,不要说社保的收费难以完全到位,就是收上来了也无法有效运转。比如说,1998年3月新建的劳动与社会保障部,对不同人群和不同保险(医疗保险就涉及医院改革)种类是统一管理还是分散管理?挪用、贪污社保基金的若干个案不啻吹响了警号。同时,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社保基金的营运肯定要市场化,如何保障其安全、高效?特别是在我国资本市场不发达不规范的情况下,如何防范潜在的金融风险和危机,可能是最紧迫的问题。

1998年10月14日,劳动与社会保障部部长表示,必须在1998年内实现省级养老保险统筹的目标,并逐步把所有非国有企业特别是外资企业、私营企业、个体工商户都纳入覆盖范围。这样,包括农民在内的社保全面铺开后,社保基金将急剧增长,如何管理和运作好这笔庞大的基金,就显得更为重要。

中国已步入老年社会,借鉴各国的经验教训,立足中国国情,建立一个公平合理高效的社会保障体系,应是每一个中国人的共同心愿。

七、中国养老金制度改革亟待

解决的几个具体问题

1.明确区分养老保险制度中的强制性与自愿性部分

建立一个全国统一的养老保险制度,是我们在进入新世纪时期的目标,即实现6号文件所规定的“各类企业和职工都必须公平对待,统一制度,统一标准,统一管理,统一资金调剂使用”。但6号文件在实际上又同时提供了两种模式,从而造成了一系列新问题。虽然两种模式都包括了个人账户和社会统筹,可是两者在组织和结合上是不一样的:以原国家体改委的思路为基础的方案强调个人账户,而以劳动部的思路为基础的方案则强调社会统筹;6号文件让各地自行选择或可以把两个方案以任何形式相结合。由于各地都想保持对养老保险制度和养老金的控制,自然就会把“自己这一块”设计得跟其它地方不一样。从全国来看,各地“创新”的养老保险计划不下百个。这显然不利于建立覆盖全国的统一的养老保险制度。

如何走出这种困境?办法是明确区分养老保险制度中的强制性与自愿性部分,明确区分这一制度的总体结构与补充部分及参照系数。在强制性部分,其基本结构必须是全国统一的;地区、行业、部门和劳动者个人的差异或特殊性,则可在补充部分及参照系数中给予解决。

2.降低养老金缴费率

减轻养老金负担是人们的共识,但如何来减轻?尚需人们在下述三个方面达成一致:

1)提高法定退休年限。现行法定退休年限(男60岁,女55岁),是在多年前我国人口平均期望寿命较低时制定的,已经不符合我国今天的人口平均期望寿命所达到的实际水平,应该予以提高。一方面,平均寿命的提高延长了劳动者的劳动生命周期;另一方面,人口增长率的降低特别是今后社会对劳动者素质要求的提高,新生劳动力的就业初始年限也会随之推迟。因此,提高法定退休年限(比如提高到男65岁,女60岁)不仅必要而且可行。这既有利于养老保险制度在财务上的可行性,又有利于社会不致因过早退休而失去一批有技术、有经验、有智慧的劳动者。作为过渡措施,可考虑在原基础上再制定一个新标准,两者兼而行之,由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协议选择。总之,中国早一天实现较高的法定退休年限,就能早一天把养老金负担降低一些下来。

2)降低养老保险费替代率。比照国际水平和我国改革开放前的水平,70年代末以来至今所形成的85%左右的替代率无论如何都是太高了(如果再加上退休后仍在享受的某些福利,则可能有90%左右)。从当今的国际水平看,这一替代率大多在40%~60%,而在改革开放前,我国也只在50%~70%。根据建立覆盖全国的统一的社会保障体系的需要和我国企业实际的经营管理水平及经济承受能力,应该考虑把这一替代率降至60%左右的净工资(工资减去职工缴费)水平。这样做,也有利于促进养老保险制度中“自愿性”部分的发展。

3)实现养老金与价格指数挂钩。目前,我国各地在调整养老金的购买力或“含金量”时,大多与名义工资联系,调整系数低的在30%左右,高的在70%上下。应该说这是一个不很稳妥也不太稳定的办法,因为一个简单的经验事实告诉我们,通货膨胀率的变化在某些时候肯定会造成养老金(货币)实际购买力的下降,而在另一些时候则会造成实际购买力的上升。鉴于通货膨胀率的变化与市场价格的变化通常是相辅相成的,因此,一个更为合理、公平的养老金购买力调节机制,显然就是用消费者价格指数把养老金指数化。

3.采用基金积累制个人账户

59

 第5期 蔡晓萍 从现收现付制到预筹积累制

目前,现收现付制下的名义个人账户,在形式上是将个人缴费与养老金联系在一起了。但这种个人账户并未将储蓄转化为投资,没有实际的利息回报,没有实际地积累资金。所以,当“银色浪潮”袭来时,为了兑现已承诺的养老金,就只好提高甚至大幅度提高缴费率;这又可能导致较高或较大面积的避缴率。

为避免较大的社会负担和较大的代际转移,并能有效地刺激劳动者的自助精神和对企业缴费特别是对养老基金回报率的关心;更为重要的是,再有二三十年的时间,中国经济不仅将不可避免地会进入一个相对低速增长的时期,而且还必须要妥善应对“银色浪潮”的新一轮冲击,切实的尽快实行实际的基金积累制个人账户当是必然选择。当前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要制订出一个办法,在实行个人账户的同时又能支付眼下的养老金。

4.提高养老基金的投资回报率

假如市场实际利率为零,实际工资增长率为x%,这时的替代率就会与缴费率趋于一致,即静态的替代率也只有x%。换句话说,除非养老基金的投资回报率至少不低于工资增长率,否则即使实行个人账户,也不一定能保证提供令退休人口群满意抑或可以接受的回报率。这也意味着,我们的决策者在测算替代率时,不可再一厢情愿地假定养老基金的投资回报率一定会等于工资增长率(实际上经常是低于或远低于工资增长率)。

从理论上说,有一个合理的利率结构,是养老基金投资回报率得以提高的必不可少的基本条件。限于当前我国企业和财政的成本承受能力,利率合理化的进程并非指日可待。长远看,按市场化的要求理顺利率结构,改革养老基金管理的权力结构和组织结构及其运作机制,分散养老基金投资风险,把基金用到效益尽可能高且稳定的项目,无疑是提高养老基金投资回报率的根本出路。当前看,一个短期的解决办法是,由各级地方政府提供担保——根据社会资本的平均利率和本地实际,设计一个较高的、不得低于某一最低标准的养老基金投资回报率,是有道理的也是可能的——凡控制着“自己这一块”养老保险制度和养老金的各级政府,有这个责任和义务。这样做,也有利于促进下一步走向全国统一的养老保险制度。

(责任编辑 王 珏)

我院获建行10亿元贷款

日前,中国建设银行四川省分行副行长吴民豪与我院院长陈玉屏在锦江宾馆签署了银校

合作协议。根据这一协议,建行四川省分行将向我院提供10亿元人民币的信贷支持和其它金

融服务,包括对校园基本建设各项扩建项目及各种设备添置提供抵押贷款,为教职工经济实

用住房提供组合个人贷款等,并为学院提供工程审计、财务监理、结算等金融服务。

四川省副省长徐世群在签字仪式上讲话指出:我国是一个由56个民族组成的大家庭,大

多数少数民族集中在西部。在西部大开发中,当务之急是建设一支由各民族精华组成的人才

队伍。这次建行向西南民族学院投入10亿元巨资,将有力推动少数民族人才的培养,对西部

大开发将产生长远的影响。

69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第21卷 

and i m p roving its con tinuou s social econom y developm en t.

Severa l P roble m s abou t Ch ina’s En tering in to W orld-w ide Econo m ic In teg ra tion…………………

……………………………………………………………………………

CH EN Y ong2z heng(79) Abstract:M odern in ternati onal econom ic relati on trends tow ard a w o rld2w ide econom ic in tegrati on that con sists m ain ly of trade in ternati onalzati on and p roducti on in ternati onalizati on.T he p ap er m akes a study,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w o rld2w ide econom ic in tegrati on,of the strategic value of ou r coun try’s j o in ing W TO and the strategy fo r ou r coun try to try to be a cen tre of w o rld indu stry and the m ain fo rce in p roducti on in ternati onalzati on.

…………………

O n the R ef orm a tion of Ch inese Endo wm en t Insu rance Syste m CA I X iao2p ing(90) Abstract:Ch ina has stepp ed in to an aged society.social in su rance is becom ing m o re and m o re i m po rtan t.To bu ild and p erfect the endowm en t in su rance,w h ich is su itab le fo r the need of the socialist m arketing econom y,has faced a series of new p rob lem s,bo th in the theo ry and p ractice. How to realize and deal w ith these p rob lem s w ill decide w hether an i m p artial,reasonab le and effective social in su rance system can be set up and covered the w ho le coun try.

………

O n the Constitu tiona l Gua ran teed of Ch inese citizens’P ersona l R igh t M A H ong2bin(100) Abstract:T he citizen’s p ersonal righ t in Ch inese and fo reign con stitu ti on has been com p ared in th is article,it analyses the con ten t of the righ t w h ich is affirm ed by the Ch inese con stitu ti on in effect,and offered the suggesti on s to p erfect it.

…………………………………………………………

A S tudy on the P a ttern A rticles DU J un(105) Abstract:T he L aw of the Jungle has been becom ing a pop u lar p henom enon becau se of the op en m arket and the flaw s of legal system,esp ecially in som e p attern articles w h ich are w ith in the law. T h is p ap er has studied a few theo retical item s of the p attern articles based on the L aw of P ro tecting Con sum er and the new Con tract L aw.

………………………………

The Code of A dvertising and the D ua lity of Consum e L I S i2qu(119) Abstract:O n the foundati on of“the D uality of Con sum e”,the au tho r con structs the concep ti on of advertising Sem i o logy.Ho lding oppo site op in i on s to the pop u lar concep t of con sum e,the au tho r argues that all con sum e is no t on ly con sum ing ju st m aterial w ealth,bu t also con sum ing som e codes and m ean ings.A cco rding th is concep t of con sum e,the au tho r expounds the functi on of creating m ean ing w h ich is like social ideo logy and the functi on of creating value w h ich is m ake the cu ltrual additi onal value to goods.A t the end,the au tho r exp lain s the i m po rtan t difference betw een the codes of advertising and the w o rds of p rom o ting sales.

O n A dvan tages and Shortco m ings of In ternet as the M ed ia of A dvertising…………………………

……………………………………………………………………………

YA N G X iao2m ing(123) Abstract:In ternet is rap idly exp anding in the w o rld.A s a new m edia of comm un icati on and advertising In ternet is being p ayed a good deal of atten ti on by all the w o rld.In the first p art of the thesis,the au tho r p rovides a b rief in troducti on to In ternet as the m u lti2m edia.In the second p art of the thesis,the au tho r expounds revo lu ti onary sign ificance of In ternet as the m edia of advertising from th ree sides.In the last p art of the thesis,the au tho r discu sses som e sho rtcom ings of In ternet as the m edia of advertising at p resen t.

A Co mp a ra tive R esea rch of the Guerrille W a r of R esistance A ga inst J ap an bet ween the CPC and the

………………………………………………………

KT M H UA N G S h i2y u L UO F eng2w en(139) Abstract:T he au ther m akes a com p arison of the chance,the po siti on,the w ars base,the strengthed base areas and the sysfem of the arm ed fo rce betw een the Comm un ist Party and the Kuom in tang du ring the Guerrille W ar of R esistance A gain st Jap an.H e also p robes in to the reason s w hy the tw o p arties’resu lts w ere differen t in the w ar,and draw s a conclu si on that kuom in tang’s guerrille w ar gradually cam e to failu re in1943,w h ile the Comm un ist Party’s in sisted on the w ar un til the victo ry cam e.

 ZH A N G J un

从现收现付制到预筹积累制

总21卷 第5期 西南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V o l .21N o .52000年5月 Jou rnal of Sou thw est U n iversity fo r N ati onalities .Ph ilo 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M ay ,2000 从现收现付制到预筹积累制 ——中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研究 蔡晓萍 (西南民族学院管理系,四川成都610041) 收稿时间:1999-06-30 作者简介:蔡晓萍,女,西南民族学院管理系副教授。 内容提要:我国已步入老年社会,社会保障的重要性日益突出。由于我国的社会经济正处在转型时期,建立和完善符合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养老保险制度,无论在理论认识上还是在运作实践上都面临一系列新问题,诸如:制度框架、基本结构、资金的筹集管理运用及回报率,等等。对这些问题的认识和举措如何,将决定我们能否在新世纪建成一个公正、合理、高效的、覆盖全国的社会保障体系。 关键词:社会保障;养老保险;现收现付;预筹积累;养老基金 中图分类号:F 84016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3926(2000)05—0090—06 有这么一条国际标准:在一个国家或地区,如果其人口中60岁以上的人口群达到了10%,那么这个国家或地区就算进入了老年社会。大都会上海60岁以上老人1998年已经达到234万,早已进入老年社会;农业大省四川1998年进入老年社会,有60岁以上老人900万;人口大国中国也进入了老年社会——12.5亿多人口中,60岁以上的人口群已经超过了10%,达到1.3亿。“银色浪潮”已经到来。我们该怎样去关心自己的养老保险问题? 一、“社会保障”释义 人们习惯把社会保障简称为“社保”。其实,在实践 概念上,社会保障是对应于家庭保障的,因而它的范围非常广泛;从完整的体系内容上讲,社会保障包括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和社会优抚四个方面。而人们通常讲的“社保”,主要是社会保险,这又包含三个方面:即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保险的对象是作为公民的个人,虽然国家在多数情况下是制定保险规则的主体,但这并不等同于保险的组织形式和运作机制。 保险的本质,其实是一种跨时间、跨个体的收入分 配,对劳动者个人来说,目的就在于防范和化解危机、分 摊风险、救困济难。说起来,这也是人类进步的成果。 人,都是要老的,老了,丧失了劳动能力没有了收入,吃什么?农业社会就靠“养儿防老”,自然会重男轻女;“人吃五谷生百病”,平头百姓一旦身患重疾沉疴,无钱无力治疗就只有死路一条,所以农业社会的人均寿命不长,70岁就算“古来稀”了;小农经济当然没有“失业”一说,但大量的劳动力因经常缺乏与土地结合的条件而闲置,成为社会动荡的根源,历史上屡屡爆发的农民起义未必不是“失业”的一种极端表现。总之,人活着,总难免种种后顾之忧;若大众的后顾之忧过多过重不能得到消解,就成了发展的巨大障碍;经济不能健康成长,社会无法稳定进步,人民难以安居乐业。所以封建社会、封建制度最终进了博物馆(当然,至今还在干扰、破坏着我们改革发展大业的各种封建残余还是有的,但可以肯定成不了气候)。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化,中国社会的发展也进入了一个新的历史阶段。市场经济的成长,使得计划经济的福利制度难以为继;中国人口平均寿命达到和超过70岁,转型与发展的矛盾交织在一起,就使养老问题、医疗问

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词解释

1当代文学:指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来至今尚在延续的半个多世纪的文学,属于我国的断代文学史之一。中国当代文学既是中国古代文学和现代文学的发展延续,同时,它又是一个只有起点而没有终点的开放性的体系,是一个在新的时代条件下不断变革发展的全新的文学历程。 2十七年的文学:(1949-1966)实用主义和狂热政治激情的结合,英雄主义情绪高度发扬,二元对立的思维模式的普遍存在,以及民族主义热情占支配的情绪。 3文革“十年”文学:(1966-1976):万马齐喑,百花凋零。沦为政治斗争工具的主流文学;传递弥足珍贵文学声音的非主流文学(地下文学)。 4新时期文学:(1976- ) 1976年10月粉碎四人帮。1977年8月十一大宣布“文革”以粉碎四人帮结束,并把文革之后的中国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成为“新时期”。文学界虽将文革之后的文学成为“新时期文学”。事实上,直到1978年5月1日《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发表,才是新时期的真正到来。当代文学中最富有探索性的阶段。“五四”文学精神回归。文学充满了生机勃勃的创新精神,但文学的浮躁也不可忽视。 5复调:巴赫金在分析陀思妥耶夫斯基的小说时,提出“复调小说”的理论。他认为,陀氏创作的是一种“多声部性”的小说,是“有着众多的各自独立而不融合的声音和意识,由具有充分价值的不同声音组成的真正的复调”。“恰恰是在不同声音、不同意识相互交往的联接点上,思想才得以产生并开始生活”,所以“思想就其本质上来讲是对话的”。 6显性文学:即公开发表,进入了“印刷传媒”,处在流通地位,可以“正当”地、“合法”地拥有读者的作品。 7潜在写作:潜在写作:指17年和文革期间,许多被剥夺了正常写作权利的作家们的创作,包括他们当时不能发表的作品和本无发表预期的日记、书信等。如丰子恺的《缘缘堂续笔》,食指的诗,沈从文的家书等。“潜在写作”的相对概念是公开发表的文学作品,两者一起构成了时代文学的整体。 8反讽:是个中外现代小说中常见的—种叙述方式和美学效果。反讽简单讲就是说反话或反语,目的是造成幽默、讽刺或嘲弄效果。 9元小说:小说家在小说中提示和交代他是怎样在叙事、怎样在虚构,这被称为叙事的自我指涉,有自指性。在此,作者强制将读者带离想象,强制读者意识到叙事的虚构性和想像性。许多现代小说中都有这种叙事的自我指涉,或者也被称为元叙述,如博尔赫斯、卡尔维诺等人的小说。大量存在这种自我指涉的小说,理论家们就称它为元小说,或超小说、自反式小说等等 五六十年代 1第一次文代会: 1949年7月2日至19日,在北京召开了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第一次代表大会,出席代表824人,开幕式上,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先后讲话;最后,大会通过了《宣言》,确定了文艺为人民服务并首先是为工农兵服务的总方向,成立了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选举郭沫若为主席,茅盾、周扬为副主席,会后又成立了全国文联下属的各个协会;这个大会揭开了中国文学艺术发展史新的一页,是中国当代文学的伟大开端。 2、百花文学: 1956年和1957年上半年,文学思想和创作出现了一些重要的变革。这在当时的“社会主义阵营”中,是带有普遍性的现象。在中国,毛泽东在1956年5月提出的“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口号,给潜在于各个领域的强大的变革要求以推动和支持。 3、纪要:1966年2月,江青得到林彪的支持,并以林彪的名义在上海召开了“部队文艺工作座谈会”。会后形成了由江青、张春桥、陈伯达定稿,并由毛泽东审阅修改的《林彪同志委托江青同志召开的部队文艺工作座谈会纪要》。《纪要》共分十条内容,包括文艺黑线专政论、破除对中外古典文学的迷信、文艺上反对外国修正主义并点名批判了一批文艺作品。纪要以中央文件的形式下发全党,给以后的文艺界造成极大的祸害。1979年5月,中共中央批转中国人民解放军总政治部《关于建议撤销1966年2月部队文艺工作

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词解释

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词解释 1《新青年》:中国现代文学史、文化思想上最重要的刊物。1915年创刊于上海,原名《青年杂志》,陈独秀主编。“五四”前后以《新青年》为主要阵地,同时进行了新文化运动和文学改革运动。创刊号发表的《敬告青年》提出了民主、科学的反封建思想的革命主张,1917年初发表了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正式掀起文学革命。1918年5月,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发表于其上。该刊还广泛译介外国文学。1920年9月,它成为上海共产主义小组机关刊物,1926年终刊。 2文学改良刍议:1917年发表于《新青年》,是倡导文学革命的第一篇理论文章,对文学革命在理论上作出了重要贡献。提出文学改良应从“八事”入手:须言之有物、不摹仿古人、须讲求文法、不作无病呻吟、务去滥调套语、不用典、不讲对仗、不避俗字俗语。文章宣扬的是一种反拟古主义的现实主义文学思想,从不同角度针贬了旧文坛的复古主义和形式主义流弊,粗浅的触及了文学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文学的时代性与社会性以及语言变革等问题,初步阐明了新文学的要求和推行白话文的立场。 3文学革命论:1917年2月发表于《新青年》,表明了更坚定的文学革命的立场,明确提出”三大主义”作为新文学的征战目标。推倒雕琢的、阿谀的贵族文学,建设平易的、抒情的平民文学;推倒陈腐的、铺张的古典文学,建设新鲜的、立诚的写实文学;推倒迂晦的、艰涩的山林文学,建设明了的、通俗的社会文学。从内容到形式对封建旧文学持批判否定态度,主张以革新文学作为革新政治、改造社会之途。 4“人的文学”:1918年12月,《新青年》刊登了周作人的《人的文学》,对当时的文学革命影响很大。周作人从个性解放的要求出发,充分肯定人道主义,强调一种”利己而利他,利他即是利己”的”理想生活”,提出以”人道主义为本,对于人生诸问题,加以记录研究的文字,便谓之人的文学”,认为新文学即人的文学,应充分表现”灵肉一致”的人性。这深深影响了五四时期表现个性解放主题的创作,”人的文学”成为五四时期文学的一个中心概念。在《平民文学》中,周作人进一步阐述”人的文学”的主张,强调文学须应用于人生上,提出”普遍”与”真挚”的原则,并申明”以真为主,以美即在其中”的文学观念,这对五四时期尤其是为人生派的创作影响很大。 5双簧信:1918年钱玄同和刘半农的双簧戏,正式拉开了新文学与封建复古主义思潮斗争的序幕。复古主义者反对新文化运动和文学革命,却暂时没有人公开出来讲话。于是钱玄同把社会上的各种反对意见归纳起来,化名”王敬轩”写给《新青年》编者写信,再由刘半农写复信予以批驳,两信同时发表,名为《文学革命之反响》,借以扩大文学革命的影响,引起了广泛的社会注意。 6林蔡之争:最早代表复古主义文学思潮出来反对文学革命的是林纾(琴南)。这位古文家极力反对以白话文代替文言,写了《论古文白话之消长》《致蔡鹤卿太史书》,对白话文运动大张挞伐,又在《新申报》上发表《荆生》《妖梦》等文言小说,影射攻击文学革命领袖。北大校长蔡元培在致林纾公开信中则重申了”思想自由、兼容并包”的原则,李大钊、鲁迅也发文谴责”国粹家”历史倒退行为。林纾所代表的守旧派对新文学的反攻,并没有什么理论力度,只停留在人身攻击和政治要挟的层面,反而激起了新文学阵线义无反顾的抗争。

现当代名词解释

名解 1,朦胧诗 朦胧诗是一个独特的诗学概念,它指的是以舒婷,顾城,江河,杨朔,芒克,食指,多多,梁小斌等为代表的一批“文革”中成长的青年诗人具有探索性的新诗潮。它孕育于“文革”时期的“地下文学”,当时食指,芒克,多多等在“文革”中就已经开始新的探索,他们的诗以手抄形式流传。朦胧诗的思想核心是对人的自我价值的确认,对人道主义和人性复归的呼唤,对人的心灵奥秘的探险。朦胧诗的审美艺术特征是:①打破现实主义审美模式,由写实转向写意,由具体转向抽象,由物象转向意象,由明晰转向模糊,不再侧重一个场景,一个过程的具体描摹和对一种政治情绪的表现或“升华”,而是重于表现多变,曲折和复杂的主体世界②主体的多义性和情感的多向性代替了过去的平面的状态,在结构上实现了真正的“自由”,即外在的形式完全决定于内在情绪的节奏,特征与状态③采用近似于早期象征主义的艺术手法,运用象征,通感,抽象词与具象词的巧妙搭配和超现实想象等多种艺术手法,使意象叠合,寓于暗示性。北岛《回答》,《宣告》,《迷途》《一切》,舒婷《致橡树》《双栀船》《会唱歌的鸢尾花》,顾城《一代人》《远和近》《我是个任性的孩子》,江河《纪念碑》,梁小斌《中国,我的钥匙丢了》,杨朔《大雁塔》 2,政治抒情诗(特点,局限性,作家,代表作) 特点:①“诗人”会以“阶级”的代言者的身份出现,来表达对当代重要政治事件,社会思潮的评说和情感反应,这种评述和反应一般说来不可能出现多种视角和声音,因为其精神上的“资深”,来自当时对现实历史所作的统一叙述②在诗体形态上,表现为强烈的情感宣泄和政论式的观念叙说的结合,即“实际上是抽象的思想,抽象的概念,但用了形象化的语言来表达”③政治抒情诗一般都是长诗,通常采用大量的排比句式是所要表现的观念和情绪进行渲染,铺陈,讲求节奏鲜明,声韵铿锵。 郭小川《望星空》,诗集《投入火热的斗争》,叙事诗集《将军三部曲》,《致大海》《白雪的赞歌》《深深地山谷》,贺敬之《东风万里》《十年颂歌》,诗集《放歌集》 局限性: 3.第一次文代会(时间,地点,意义,内容) 1949,4,2在北平,由郭沫若提议召开, 意义:①第一次文代会实现了党对文学的全面领导,确立了新生政权与文学艺术家之间领导和被领导的关系②确立了以毛泽东“讲话”为新中国文艺的总方针③确立了今后文学的总方向,为工农兵服务④成立了一个组织:文联(中华全国文学艺术联合会),会后成立下属协会(作家协会,戏剧家协会) 内容:周扬总结解放区文艺运动,作题为《新的人民的文艺》的报告,矛盾总结国统区文艺运动,作题为《在反动派压迫下斗争和发展的革命文艺》的报告。会议成立了以郭沫若为主席,矛盾,周扬为副主席的全国文艺界组织——中华全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文联)。 4.新写实小说的特点 原生态:注重现实生活原生形态的还原 ●理性批判精神的缺席:表现现实生活的荒诞、丑恶、灰暗或无奈,创作主体往往对现实 采取一种无奈的认同态度,缺少强烈的理性批判精神。 ●“零度”叙述:大多采用客观化的叙述态度,是一种缺乏价值判断的冷漠叙述。

关于以事业部为核心的集团公司组织形态

以事业部为核心的集团公司组织形态 事业部制组织体制由美国通用汽车公司首创,显示出强大的生命力,并在50年代后得到迅速推广。根据有关统计资料,世界最大的500家公司中,绝大多数采用了事业部制。 一、事业部制的特征 事业部制是指以某个产品、地区或顾客为依据,将相关的研究开发、采购、生产、销售等部门结合成一个相对独立单位的组织结构形式。各事业部有各自独立的产品或市场,在经营管理上有很强的自主性,实行独立核算。从理论上说,只有相当于一个完整的企业组织,这个部门才算是一个事业部。事业部制又称M型组织结构,即多单位企业。 事业部制与直线职能制是现代企业最主要的两种组织结构形式,但是两者又有明显的不同,具体表现为以下四方面: 1、事业部制与直线职能制的设计出发点不同。 2、事业部制是一种分权式结构。 3、事业部制结构是适应现代企业多样化经营的发展而产生的。 4、事业部制在更广的范围内取代了市场机制。 各个事业部内部往往采用的是直线职能结构,采用事业部制的公司可以看做是由多个采用直线职能结构的单位集合而成的。 二、事业部制的类型 事业部制主要有三种基本类型,即产品事业部、地区事业部、顾客事业部。路桥集团公司将采用的是产品事业部的形式,其组织组织结构示意图如下:

三、事业部制的优缺点 (一)事业部制组织结构的优点 1、通过实行分权管理,改善了决策。 2、使利润和产量具体化,有利于调动各部门的积极性。 3、加强了职能部门的合作。 4、由于权力下放,使高层领导能从日常经营事务中解脱出来,集中精力研究企业战略,有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 (二)事业部制组织结构的缺点 1、由于各事业部利益的独立性,容易滋长本位主义。 2、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费用开支。 3、对公司总部的管理工作要求较高,否则容易发生失控。 四、事业部制组织结构的运用

社保 现收现付制和基金积累制的比较分析

现收现付制和基金积累制的比较分析 按照社会保险金的筹资方式不同,社会保障体系有现收现付制和基金积累制两大类。鉴于现收现付制存在诸多不足,将现收现付制和基金积累制相结合,即实施部分积累制,同时鼓励自愿性的企业年金计划和商业养老保险,建立多层次的养老保险体系,应是我国养老保险制度改革的方向。 特点和不足概括地讲,现收现付制度是在职的一代赡养已退休的上一代、在职的交费直接用于支付当期退休者的退休金。这种制度有利于低收入者,同时由于基金实行现收现付,不会出现基金积累受经济波动的影响而使退休金遭遇损失,但是由于人口老龄化问题,它给政府带来的财政压力将越来越大。 主要特点一是代际转移,在职职工为上一代人支付养老金,自己的养老金则由下一代人支付。二是以支定收,需要多少养老金就征收多少。三是收入均等化,一般根据统一的退休条件决定退休待遇,人人平等,并且能够实现代际之间和同一代人之间收入的再分配。四是管理简单,不存在基金的营运和保值增值问题。 (二)现收现付制的不足1. 现收现付制下的风险。一是现收现付制要求人口结构稳定,而人们的退休年龄提前、出生率不断下降、人口老龄化等不确定性,均会给现收现付制带来风险。二是现收现付制要求经济和政治稳定。因退休金具有待遇支出刚性,在经济景气时可以提高退休待遇,在经济不景气时却不能降低退休待遇,这将导致财政支出不断上升,阻碍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发展,会出现缴费比例过高、资金筹集困难等问题 2. 现收现付制下出现意外收益的效应较小。在引入现收现付制时,最早退休的工人不用付出任何代价就可以得到好处;在扩张现收现付制时,即将退休的工人付出少而收益多。 3. 现收现付制会对税收造成扭曲。因为现收现付制下增加的收益的现值,要小于所付额外税的现值,所以提高了边际税率。工资税可能会减少劳动供给,这意味着效率损失。二、完全型基金积累制的特点和不足基金积累制是国家强制实施的个人养老储蓄制度,通过建立个人账户,企业和个人缴费全部进入个人账户,退休待遇水平完全取决于账户基金的积累额,账户基金可以进行投资。这种模式可以较好地解决人口老龄化问题,并为经济建设提供大量资金。同时,从现收现付制到基金积累制,养老基金将产生巨额积累,面临着保值增值压力。特点完全积累制是为克服现收现付制的弊病而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筹资模式,其特点:一是以收定支,在职时完全积累,退休后按月支付,支付水平取决于过去的积累数额;二是激励缴费,由于支付水平与本人在职时的工资和缴费直接相关,个人有缴费积极性;三是强制储蓄,使个人一生的收入和消费均等化,能够实现自我保障,不会引起代际冲突;四是坚持效率优先原则,有利于资本市场的发育和经济发展。 (二)完全型基金积累制的不足一是要求币值稳定、物价稳定、经济稳定,否则基金保值增值的风险较大;二是要求市场发育良好、基金管理水平较高,否则基金收益很不确定;三是不能实现转移支付和收入再分配。三、部分型基金积累制的优势和挑战 (一)部分型基金积累制的优势 部分积累制是以上两种模式的结合。在部分积累制情况下,退休人员的养老金一部分来自于现收现付式的筹资方式,另一部分来自于完全积累式的筹资方式。与其他两种方 式相比,部分积累制的特点有四:一是既能够保留现收现付制养老金的代际转移、收入再分配功能,又能够实现完全积累制刺激缴费、提高工作效率的目的。二是既能够减轻现收现付制福利支出的刚性,又能够克服完全积累制个人年金收入的过度不均,并保证退休人员的基本生活。三是既能够利用完全积累制积累资本、应付老龄化危机的制度优势,又能够化解完全积累制造成的企业缴费负担过重与基金保值增值的压力。四是投资基金制的风险则来自市场的收益率不确定,投资基金制需要的税较少,因而效率损失较少。

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词解释

独幕话剧《终身大事》 作者胡适。1919年3月发表于《新青年》6卷3号是中国最早运用现代话剧形式表现五四时代精神的剧作。剧本描写一个中产家庭的独生女田亚梅为争取婚姻自主而离家出走的故事。剧情简单,受易卜生的影响,但反封建的主题鲜明,它的出现对以后的社会问题剧的创作和演出有推动意义。 爱美剧 “五四”文学革命开展了对中国旧剧的讨论,批判堕落的文明戏,翻译介绍欧美话剧。在此基础上,一些以陈大悲为代表的戏剧家提出了“爱美”的口号(英文Amate ur 的音译,意为非职业戏剧,不以营利为目的。)由此肇始了20年代初期遍及南北各地的“爱美剧”运动,打破了因为文明戏衰落儿形成的新剧舞台的沉寂,成为五四以后创造现代话剧的重要实践。 中国左翼作家联盟 于1930年成立于上海霞飞路。代表作家有鲁迅、冯雪峰、柔石等。代表刊物有《创造月刊》《拓荒者》《萌芽》等。左联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理论纲领》为纲,以鲁迅《对左翼作家联盟的意见》为总结,提倡和实践无产阶级革命文学,对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产生的影响是深远而持久的 汉园三诗人 30年代中国现代派诗歌创作中三位风格独异的诗人:何其芳、李广田、卞之琳,1936年出版了合集《汉园集》(商务印书馆),内收何其芳《燕泥集》、李广田《行云集》、卞之琳《数行集》,因此而得名。他们注重以诗歌传达独特的气质:何其芳主要表现青年人朦胧的理想和淡淡的忧伤;李广田的诗歌,风格质朴,蕴藉深沉;卞之琳善于在不露声色中深含着情感与哲理,对现代诗歌的客观化、非个人化等艺术手法进行了有益的探索,文字奇巧。 新感觉派 新感觉派是30年代海派文学中重要的一支,是活跃于20年代末至30年代前半期的一个现代主义小说流派。新感觉派的主要阵地是《无轨列车》、《新文艺》和《现代》等刊物,主要作家是施蛰存、刘呐鸥、穆时英,此外还有黑婴、徐霞村、叶灵凤等。是中国最完整的一支现代派小说。

现当代文学名词解释

现代部分 晚清文学革新运动:(1)在维新运动直接促助下,出现了突破传统的观念和形式,以适应社会改良与变革要求的尝试,其中包括提出“我手写我口,古岂能拘牵”的新诗派,让诗歌“适用于今,通行于俗”的“诗界革命”,将小说的政治宣传与思想教化功能极大提高,企求达到“改良群治”和“新民”目标的“小说界革命”。以及要求打破桐城派古文藩篱,推广平易畅达的“新文体”的“文界革命”。(2)在晚清,袭廷梁呼吁提倡过白话文,为后来的文学革命大力倡导白话文造成一种蓄势。(3)清末民初,域外小说翻译大盛,打破思想封闭状态,开始参与世界文学“对话”,晚清域外小说输入造成的开放态势被文学革命承续并扩展。 《新青年》:1915年9月,《青年杂志》在上海创刊,第二期改名《新青年》。新文化运动以此为肇始,1917陈独秀被任命为北京大学文科学长,《新青年》随之迁京,1919年借五四运动大势将新文化和新文学运动推向高潮。《新青年》集中代表了新文化运动的思想特色,主编陈独秀在发刊词《敬告青年》中提出“人权,平等,自由”的思想,确认“人权平等之说兴”与“科学之兴”“若舟车之有两轮”。是推进现代社会进化的基本条件。《新青年》倡导民主与科学精神,提出“要从西方请进德先生和赛先生来”“救治中国政治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在《新青年》集结的急进知识分子主要从两方面推进思想启蒙运动:其一是重新评判孔子,抨击文化专制主义,倡导思想自由,其二是广泛引进和吸收运用西方文化。 1917年1月,发表胡适《文学改良刍议》;2月,陈独秀《文学革命论》,正式掀起文学革命。5月,刘半农《我之文学改良观》 1918年1月,《新青年》第4卷第1号出版。从这一号开始,改用白话与新式标点符号。同时,编辑部扩大,改由陈独秀,李大钊,胡适,刘半农,沈尹默,钱玄同轮流编辑,鲁迅撰稿。形成新文化、新文学的统一战线的团体,对推动新文化运动和文学革命起了重大作用。 1920年9月迁回上海,成为上海共产小组的刊物。 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成为党的机关刊物。 1922年统一战线分解后,《新青年》主要宣传马克思主义。 1926年终刊。 新文化运动:1915年9月,由陈独秀主编的《青年杂志》在上海创刊,标志着新文化运动的开始。主要发起人是陈独秀、胡适,他们在周作人、鲁迅、钱玄同、刘半农、李大钊、蔡元培等人的支持和策应下,高举民主和科学两面大旗,以个性主义和人道主义为主要思想武器,向中国封建文化发起了前所未有的总攻。反对旧道德、提倡新道德;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是新文化运动的两大内容。新文化运动的本质是企求中国现代化的思想启蒙运动。 文学革命:发生于1917年的文学革命,标志着古典文学的结束,现代文学的起始,自此中国文学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 文学革命发生的条件:1、1911年辛亥革命宣告封建帝制结束,为中国社会转型创造了基本条件;2、一战后帝国主义放松了对中国的侵略,中国民族工业得以发展,新兴社会力量增长,为新文化运动提供了一定的物质与阶级基础;3、更加直接的原因是:随着清末废科举、兴学堂,新式文化教育得以发展,造就了一大批有现代科学文化知识、有自主开放意识的新型的知识者群体,他们成为新文化与新文学运动的生力军;4、现代印刷技术与现代出版业的引进与发展,晚清报纸副刊与专门文学杂志的出现,形成了现代文学市场,出现职业作家。 文学革命取得的重大实绩:1、白话文的全面推广;2、外国文学思潮的广泛涌入和新文学社团的蜂起,呈现出我国历史上空前未有的思想大解放的局面;3、文学理论的建设取得了初步成果;4、创作取得引人注目的成绩。 文学革命的重要意义:1、文学革命是我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一次伟大而彻底的文学革新运动,不同于近代产生过的文学变革或文学改良,它带来了文学观念、内容、形式各方面全方位的大革新、大解放;2、在文学观念上,将“文以载道”、游戏消遣等各种文学思想作为封建制度及其思想体系的产物加以否定,表现人生、反映时代积极的文学思想,成为一般新文学作者的共同倾向;3、在文学内容上,体现着民主主义、人道主义

事业部制的优缺点

事业部制 1、优点:责权利划分比较明确,能较好地调动经营管理人员地积极性; 1)事业部制以利润责任为核心,能够保证公司获得稳定地利润; 2)通过事业部门独立研发经营活动,能为公司不断培养出高级管理人才。 2、每个事业部都有自己的产品和目标市场,可以专注于某个产品的市场开拓,可以自主规划产品的未来发展,提高产品的成熟度,提高产品的市场占有率。所以,这种组织结构既有高度的稳定性,又有良好的适应性。 3、有利于大领导李总摆脱日常行政事务,专注于公司的未来发展及管理,以利于公司尽快上市。同时有能使各事业部发挥经营管理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提高企业的整体效益。 4、事业部经理虽然只负责领导一个比所属企业小得多的单位,但是,由于事业部自成系统、独立经营,相当于一个完整的企业,所以,他能经受企业高层管理者面临的各种考验。显然,这有利于培养全面管理人才,为企业的未来发展储备干部。 5、事业部作为利润中心,既便于建立衡量事业部及其经理工作效率的标准,进行严格的考核,也使得企业高层领导他、易于评价每种产品对公司总利润的贡献大小,用以指导企业发展的战略决策。 6、按目标客户及产品划分事业部,便于使个人的技术和专业知识在研发和销售领域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因而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和企业经济效益。 7、事业部自主经营,责任明确,决策短平快,所有人员都需要接触一线,市场反应速度快,便于快速提高产品的竞争力。

事业部制 2、主要缺点: 1)需要较多素质较高地专业人员来管理事业部,人员难以招聘; 2)管理机构多,管理人员比重大,对事业部经理要求高; 3)分权可能架空公司领导,削弱对事业部地控制; 4)事业部间或与公司原销售部门,可能发生抢单内耗,协调也较困难。 5)以利润为考核,在成立初期,因考虑成本问题,不敢投入,决策会比较着重短期效应,而不重视长期效益。 6)人员少,人员调配不方便。 7)各个事业部都需要设置一套齐备的职能机构,因而用人较多,费用较高。在经济低速成长时期,这个缺点就显得比较突出。 8)事业部技术实力无保障,产品研发人员要兼顾实施客服等,产品研发体系与竞争对手相比会跟不上。以一个小团队,与专业的公司,那压力会有多大。 9)在公司组织架构方面,事业部独立核算,独立经营,造成其他非事业部部门的资源不能利用,使公司原资源利用率低 10)事业部老总原来是在某一领域做的突出的,现在要兼顾经营、市场销售、研发实施服务等,造成精力分散,一旦事情处理不好,造成什么事都做不好。 11)事业部销售模式不确定,对销售人员的激励机制不易处理,不利于销售人员的稳定,销售人员付出了很多不一定得到回报。

现收现付制和完全积累制两种养老金筹资模式的区别是什么

现收现付制和完全积累制两种养老金筹资模式的区别是什么? 养老保险的财务机制解决的是养老保险的资金如何实现收支平衡,一般有两种基本形式:现收现付制和基金积累制。 1、现收现付制 现收现付制是一种以短期横向收支平衡原则为指导的财务收支模式。其办法为:先对当年或近期内各项社会保险所支付的费用进行测算,再要求当年或近期内所有参保单位按照统一的比例提缴社会保险基金,在收支过程中实现基本平衡,不为以后提供储备基金。 现收现付制多用于国家强制实施的基本养老保险,其基本特征是简便易行,单位和个人缴纳保费的比例容易测算,不必统筹大量基金,且不存在基金的保值与增值压力。其缺点也很明显,就是缺乏长远规划,没有必要的储备,时间与空间上的调剂能力较差。随着劳动力供给和人口结构的变化,特别是人口老年化问题,对现收现付制筹资模式构成严重威胁。 2、基金积累制 基金积累制是一种以远期纵向收支平衡为指导原则的财务收支模式。其办法为:首先对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人口状况、失业率、退休比率、指数化工资率、预期平均寿命、利息率等相关指标进行预测,综合测算出参加社会保险的成员在整个投保或退休期间享受各种社会保障待遇所需要的资金总额,采取先提后用的办法,按一定比例分摊到参加社会保障的单位和个人,然后由投保者(单位和个人)从开始劳动起每月按一定比例提取,为未来一段相当长的时期内社会保障资金的需要储存基金。 基金积累制多用于商业化运作的补充养老保险和商业养老金,其特点是:一是投保者自己集资使用,可以增强其社会保障意识;二是在一个较长的时期内,应付人口结构的急剧变化等其它突发性社会风险;三是能为国家建设积累大量的基金。

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词解释全(现当代)

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词解释 现代文学 新青年: 中国现代文学史、文化思想上最重要的刊物。1915年创刊于上海,原名《青年杂志》,陈独秀主编。"五四"前后以《新青年》为主要阵地,同时进行了新文化运动和文学改革运动。创刊号发表的《敬告青年》提出了民主、科学的反封建思想的革命主张,1917年初发表了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正式掀起文学革命。1918年5月,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发表于其上。该刊还广泛译介外国文学。1920年9月,它成为上海共产主义小组机关刊物,1926年终刊。 文学改良刍议: 1917年发表于《新青年》,是倡导文学革命的第一篇理论文章,对文学革命在理论上作出了重要贡献。提出文学改良应从"八事"入手:须言之有物、不摹仿古人、须讲求文法、不作无病呻吟、务去滥调套语、不用典、不讲对仗、不避俗字俗语。文章宣扬的是一种反拟古主义的现实主义文学思想,从不同角度针贬了旧文坛的复古主义和形式主义流弊,粗浅的触及了文学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文学的时代性与社会性以及语言变革等问题,初步阐明了新文学的要求和推行白话文的立场。 "人的文学": 1918年12月,《新青年》刊登了周作人的《人的文学》,对当时的文学革命影响很大。周作人从个性解放的要求出发,充分肯定人道主义,强调一种"利己而利他,利他即是利己"的"理想生活",提出以"人道主义为本,对于人生诸问题,加以记录研究的文字,便谓之人的文学",认为新文学即人的文学,应充分表现"灵肉一致"的人性。这深深影响了五四时期表现个性解放主题的创作,"人的文学"成为五四时期文学的一个中心概念。在《平民文学》中,周作人进一步阐述"人的文学"的主张,强调文学须应用于人生上,提出"普遍"与"真挚"的原则,并申明"以真为主,以美即在其中"的文学观念,这对五四时期尤其是为人生派的创作影响很大。 双簧信:

现当代名词解释

中国现当代文学名词解释 有考南师大文学院的请联系qq:309875834 (现代部分) 1917年1月,胡适发表《文学改良刍议》,并提出“八事主张”:“一曰,须言之有物;二曰,不摹仿古人;三曰,须讲求文法;四曰,不作无病之呻吟;五曰,务去滥调套话;六曰,不用典;七曰,不讲对仗;八曰,不避俗字俗语。以进化论的眼光断定白话文为中国文化之正宗,并旗帜鲜明的反对拟古主义和摹仿主义。 1917年2月,陈独秀发表文章《文学革命论》,明确提出“三大主义”:“曰推到雕琢的阿谀的贵族文学,建设平易的抒情的国民文学;曰推到陈腐的铺张的古典文学,建设新鲜的立诚的写实文学;曰推到愚昧的艰涩的山林文学,建设明了通俗的社会文学。”这从内容和形式两个方面提出文学改革的主张,态度比胡适更为坚决。 1918年周作人发表《人的文学》一文,提出新文学应是“人的文学”,反对封建的“非人的文学”。他所谓的“人的文学”,是以合乎人性的人的灵肉一致的生活为文学。周作人的“人的文学”的主张,对新文学第一个十年的理论建设和文学创作产生了重大影响,成为这一时期文学创作的重要特色。 指的是清末民初专写才子佳人题材的文学派别。又名礼拜六派(因鸳鸯蝴蝶派刊物中以《礼拜六》影响最大而得名),始于20世纪初,1912—1917年为其繁盛期,直至1949年才基本消失。主要作家有包天笑、徐枕亚、周瘦鹃、李涵秋、李定夷等。主要刊物有《礼拜六》、《小说时报》、《小说新报》、《小说大观》等。文学主张是把小说作为“游戏”和“消遣”的工具。这一类文学以言情小说为骨干,总体特征是情调和风格偏于世俗、媚俗。代表作品有:徐枕亚《玉梨魂》、李涵秋《广陵潮》、包天笑《上海春秋》等。 其主流为言情小说,有坏的支流如黑幕小说等。鸳鸯蝴蝶派小说内容多为才子佳人恋爱婚姻,接触到婚姻制度不合理,但又常囿于礼教。其中好的有一定社会、艺术价值,但也有许多作品以营利为目的而粗制滥造。这一流派在小说形式、技巧方面有承前启后作用。文学研究会对其游戏、消遣的文学观进行过批判。 1921年1月,于北京成立。代表人物:周作人、郑振铎、茅盾(沈雁冰)、王统照、许地山、叶绍钧(叶圣陶)、朱自清、冰心、庐隐、俞平伯、老舍、丰子恺等。《小说月报》为代用会刊,还编印了《文学旬刊》及《诗》、《戏剧》月刊等刊物。 宗旨是:“研究介绍世界文学,整理中国旧文学,创造新文学”。 信仰:“相信文学是一种工作,而且又是于人生很切要的一种工作。”注重文学的社会功利性。以倡导“为人生”的现实主义文学为其主要倾向;文学研究会倡导和创作的反映各种社会问题的“问题小说”、“问题剧”和反映现实人生的“乡土文学”盛极一时;文学研究会注重翻译,以俄、法及北欧的现实主义名著居多。

现当代文学名词解释(整理后)

《现代文学名?词解释》 第一编第一个十年?(1917~1927年?) 第1章文学思潮与?运动(一) 1.“新民体” 答:“新民体”是梁启超在?报章杂志上?创立的新的?散文体裁,因发表于早?期《新民丛报》而得名。新民体是中?国传统文体?的一次解放?,打破了古文?、时文、散文、骈文、的界限和宗?派家法的束?缚,是文言文变?革为白话文?的一种过渡?性的文体。新民体的特?点是半文半?白,半雅半俗,洋洋洒洒,感情饱满,具有强烈的?感染力和鼓?动性。1905年?同盟会成立?后,新文体的影?响逐渐消退?,而其精华则?为白话文运?动所继承。 2.《新青年》 答:中国现代文?学史、文化思想上?最重要的刊?物。1915年?创刊于上海?,原名《青年杂志》,陈独秀主编?。 “五四”前后以《新青年》为主要阵地?,同时进行了?新文化运动?和文学改革?运动。创刊号发表?的《敬告青年》提出了民主?、科学的反封?建思想的革?命主张,1917年?初发表了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正式掀起文?学革命。1918年?5月,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发表于其上?。该刊还广泛?译介外国文?学。1920年?9月,它成为上海?共产主义小?组机关刊物?,1926年?终刊。 3.新潮 答:新潮有两层?含义,一是指新潮?社,二是指新潮?社创办的刊?物《新潮》。 (1)新潮社 新潮社是中?国文学史上?的重要社团?之一。在新文化运?动的影响下?,1918年?末,北京大学学?生成立了新?潮社,以其创办的?刊物《新潮》为阵地,提倡民主与?科学,旨在为中国?新文明的建?设打下基础?。新潮社代表?人物有傅斯?年、罗家伦、杨振声和俞?平伯等人。新潮社一开?始就旗帜鲜?明地站在新?文化运动的?立场上,与陈独秀等?师长们的《新青年》同声相应,同气相求,互成掎角之?势,与旧势力、旧传统、旧思想展开?了激烈的斗?争。 (2)《新潮》 《新潮》是北京大学?新潮社主办?的综合性月?刊。1919年?1月创刊于?北京,先后由傅斯?年、罗家伦主编?。1922年?3月出至第?三卷第二号?停刊,共十二期。撰稿

现收现付制养老保险对储蓄的影响_基于中国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

现收现付制养老保险 对储蓄的影响 ———基于中国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 石 阳 王满仓 (西北大学经济管理学院) 【摘要】本文计算了我国养老保险现收现付制部分财富价值,并运用中国30个 省份2002~2007年的相关面板数据考察了我国现收现付制养老保险对于储蓄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现收现付制养老保险对我国居民消费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即存 在对储蓄的“挤出”;养老保险财富对消费的影响小于收入对消费的影响;我国养 老保险对储蓄的“挤出”效应并不小,同时在不断扩大。因此,针对我国储蓄率过 高的问题,可以通过扩大养老保险覆盖面等方法增加养老保险财富,促进经济的健 康发展。 关键词 现收现付 养老保险 财富价值 储蓄 中图分类号 F840167 文献标识码 A The E ffect of PAY G Pension Insurance on S avings Abstract:This paper calculates t he wealt h value of PA YG pension insurance of China,and analyzes t he effect s of PA YG pension insurance on savings using panel data of30Chinese regions from2002to20071The result s show t hat PA YG pension have significant po sitive effect on Chinese consuming,and t hat t he effect of PA YG Pension wealt h value on consuming is smaller t han t hat of income,and t hat t he crowding2out effect of Chinese pension on saving is not small and is increasing1 Therefore,so me measures,such as enlarging t he pension insurance participation rate,which will increase t he social pension wealt h value,could make economy more healt hily according to t he p roblem of too high saving rate in China1 K ey w ords:Pay2as2you2go(PA YG);Pensio n Insurance;Wealt h Value; Saving 引 言 养老保险制度在设立之初主要是从社会保障层面进行考虑的,是为了保障员工退休后的

现当代文学名词解释

现代文学名词解释: 1.《文学革命论》(2007年、2011年、2012年): 1917年2月《新青年》发表了陈独秀的《文学革命论》。陈独秀在文中鲜明地举起了文学革命的大旗,提出了三大主义:推到雕琢的阿谀的贵族文学,建设平易的抒情的平民文学;推到陈腐的铺张的古典文学,建立新鲜的立诚写实文学;推倒迂晦的艰涩的山林文学,建设明了的通俗的社会文学,这篇文章的发表,对于文学革命的发难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2.双簧戏: 1918年钱玄同和刘半农的双簧戏正式拉开了新文学与封建复古主义思潮斗争的序幕,复古主义者反对新文化运动和文学革命,却暂时没有人公开出来讲话,于是钱玄同把社会上的各种反对意见归纳起来,化名王敬轩写给新青年编者一封信,在由刘半农写复信予以逐条批驳,两信同时发表,名为《文学革命之反响》借以扩大文学革命的影响,引起广泛的社会注意。 3.湖畔诗社: 1922年4月在杭州成立的新诗团体,主要代表诗人是汪静之、应修人、冯雪峰等,出版过诗歌合集《湖畔》《春的歌集》和汪静之的《蕙的风》等,他们写抒情诗,尤其以清新质朴、大胆率真的情诗在白话新诗的发展史上占有独特的位置,被朱自清成为当时“专心致志作情诗”的诗人。 4.美文:

又称为小品文,由周作人最早从西方引进美文这一概念,于1921年发表文章《美文》提倡“记述的”“艺术的”叙事抒情散文,王统照、傅斯年胡适等曾撰文应和,冰心朱自清郁达夫俞平伯徐志摩周作人自己等一大批作家富有成效的拓荒彻底打破了美文不能用白话的迷信,美文作为一种独立的文体,遂得以在文学史上确立,人们往往以闲话絮语谈天来形容其文体特点,充满个性的随意议论,夹叙夹议是其最重要的语体特点。 5.春柳社: 1906年,留日学生成立于东京的一个综合性文艺团体,因从事演剧活动在中国早期话剧创始时期产生过重大影响,创始人为曾孝谷李叔同主要成员有欧阳予倩,陆镜若等,1907年搬演西方话剧《茶花女》又正式公演《黑奴吁天录》,春柳社是我国最早的话剧团体,最早掀起了引进话剧的热潮,中国现代话剧艺术的自觉探讨正式由春柳社开始的。 6.文明戏: 文明戏是春柳社等话剧社团借鉴西方戏剧,,以言语动作为主要表现手段而创造的新的戏剧形式,最初人们称之为新剧,辛亥革命爆发后到五四文学革命前夕,新剧因形式新颖和内容贴切现实受到观众的热烈欢迎而盛行一时,为表达对新剧的喜爱人们称之为文明戏,但后来文明戏因迁就小市民的封建落后意识和恶俗趣味以及艺术上的粗制滥造而失去了观众,它的衰败让后人引以为戒,同时让也为以后中国现代新剧的发展奠定了重要的基础。

事业部制的优缺点

事业部制 令狐采学 1、优点:责权利划分比较明确,能较好地调动经营管理人员地积极性; 1)事业部制以利润责任为核心,能够保证公司获得稳定地利润; 2)通过事业部门独立研发经营活动,能为公司不断培养出高级管理人才。 2、每个事业部都有自己的产品和目标市场,可以专注于某个产品的市场开拓,可以自主规划产品的未来发展,提高产品的成熟度,提高产品的市场占有率。所以,这种组织结构既有高度的稳定性,又有良好的适应性。 3、有利于大领导李总摆脱日常行政事务,专注于公司的未来发展及管理,以利于公司尽快上市。同时有能使各事业部发挥经营管理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从而提高企业的整体效益。 4、事业部经理虽然只负责领导一个比所属企业小得多的单位,但是,由于事业部自成系统、独立经营,相当于一个完整的企业,所以,他能经受企业高层管理者面临的各种考验。显然,这有利于培养全面管理人才,为企业的未来发展储备干部。 5、事业部作为利润中心,既便于建立衡量事业部及其经理工作效率的标准,进行严格的考核,也使得企业高层领导他、易于评

价每种产品对公司总利润的贡献大小,用以指导企业发展的战略决策。 6、按目标客户及产品划分事业部,便于使个人的技术和专业知识在研发和销售领域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因而有利于提高工作效率和企业经济效益。 7、事业部自主经营,责任明确,决策短平快,所有人员都需要接触一线,市场反应速度快,便于快速提高产品的竞争力。 事业部制 2、主要缺点: 1)需要较多素质较高地专业人员来管理事业部,人员难以招聘; 2)管理机构多,管理人员比重大,对事业部经理要求高; 3)分权可能架空公司领导,削弱对事业部地控制; 4)事业部间或与公司原销售部门,可能发生抢单内耗,协调也较困难。 5)以利润为考核,在成立初期,因考虑成本问题,不敢投入,决策会比较着重短期效应,而不重视长期效益。 6)人员少,人员调配不方便。 7)各个事业部都需要设置一套齐备的职能机构,因而用人较多,费用较高。在经济低速成长时期,这个缺点就显得比较突出。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