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语言文字运用”专题集锦

“语言文字运用”专题集锦

“语言文字运用”专题集锦
“语言文字运用”专题集锦

“语言文字运用”学习专辑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明确提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从而,结束了十年课改语文教学的“工具性”“人文性”之争,进一步揭示了“语言文字运用”是语文学科之特质、语文能力之核心以及语文素养之根本。那么,如何在语文的教学实践中落实语言文字运用呢?近期,将自己阅读过的10篇文章编辑在一起发给大家,希望大家认真阅读,仔细体会,加强实践,形成自己认识,作用于我们的教学……

第一篇

把握课标理念精髓,学习语言文字运用

──认识、把握语言文字运用的思考

青海省西宁市玉井巷小学朱志燕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但在课改实践的岁月里,不少小学语文教学却浮在“人文”教学的层面,语文课一直存在“纠缠”于内容,“缠绵”于理解,“沉迷”于意义等教学弊端,故错别字满篇,作文苍白无力、言之无物等现象屡见不鲜。指导学生形成正确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能力的小学语文教学的目的没有很好地凸显。“为师不识语文味,教尽经典也枉然”。那么,如何在“工具性和人文性”之间建立一个支点,让两者和谐统一,让语文教学散发浓浓的语文味,让我们的孩子“言意兼备”呢?我认为“通过语言文字去体会人文内涵”才是一条正确的途径。

一、转变汉字教学理念,夯实语文基础

错别字泛滥,书写质量偏低,一直是语文教学中的突出问题。语文教师在识字、写字教学中切实需要转变汉字教育理念,应该认识到学习汉字,不仅在于使学生掌握阅读的工具和书写的技能,而且也有利于增强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和对中华民族文化的理解,提高审美感受力,还有利于增强规范意识,养成良好的习惯和性格。汉字教育的新理念也很好地体现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精神。

遵循学生认知规律,提高写字意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特别强调:第一、二、三学段,要在每天的语文课中安排10分钟,在教师指导下

随堂练习,做到天天练。要在日常书写中增强练字意识,讲究练字效果。所以语文教师必须将一度盛行的每学一字要坚持“四会”要求的做法彻底摒弃。要在学生写字姿势、写字习惯和规范意识上下功夫,遵循“多认少写”的教学原则,在写字教学上投入更多的力量。

用好《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常用字表》,提高认知水平。《识字、写字教学基本》中的300个基本字要让学生多花些时间认识体会,力争练好这些字,这有助于其他汉字的学习。语文教师要在义务教育各个阶段的教学中尽可能先安排学习《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常用字表》中罗列的2500个汉字,为学习语言文字夯实基础。同时,教师要充分利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常用字表》进一步加强对识字、写字教学的评价。

二、高度重视积累,提高阅读品位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让学生变聪明的方法,不是补课,不是增加作业量,而是阅读,阅读,再阅读。”

作为语文教师要做到课堂教学、儿童阅读两手抓,两手都要硬。积极开展课外阅读活动,提高学生阅读量,将课外阅读挤进课堂,要做学生语文学习的启蒙者、儿童阅读的点灯人。因此,语文教学中要注重和学生一道携手多读书、多积累,要重视语言文字运用的实践,让学生在实践中领悟文化内涵和语言文字的应用规律。语文教学既要立足于课堂,也要超越课堂。语文教学一定要下大功夫认真抓好“读书”这一根本环节,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教师要关注学生多层次的阅读,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优秀的阅读材料。进一步加强对课外阅读的指导,要求学生读思结合,读写结合,积极开展亲子阅读,以进一步完善体验,积极创造展示与交流的机会、平台,营造人人爱读书的良好氛围,从而加强“注重读书、积累和感悟,注重整体把握和熏陶感染。”的语文课程建设。

激情诵读,促进积累。有感情地朗读是理解语言文字的有效方法,叶圣陶曾誉之为“美读”。对于语文教材中文质兼美的课文教师应该引导学生认真读、反复读,以此来感受语言,积累文字。如《桂林山水》一文作者以诗之笔触给我们展示了桂林山水的秀丽画卷,让学生陶醉在“江山如此多娇”的诗意中。教学中教师可让学生听乐朗诵,并配之图片、录像,让学生心通其意,产生身临其境之感,水到渠成地将自己与优美的语言文字联系起来,在感情朗读中顺理成章地积累语言。

朗读中理解词语,促进语言积累。在声情并茂的朗读中学生可以理解词语的内涵,进而领悟作者写作的情感及目的。如《中华少年》一文,要让学生理解整首诗的主题、内涵,就要让学生反复朗读,对“巍峨挺拔”“强悍”“璀璨”等词的理解在读中明晰,让中华少年的激情与理想在读中提升,从而达到以读悟情,以读解词,以词概文的目的。

课外阅读,促进积累。吕叔湘说过,“语文学得好的人,无一不得益于课外阅读。”博闻强识,能给大脑皮层多侧面的语言刺激,而在阅读过程中,能再次强化大脑皮层已有的语言信息,使大脑中业已形成的联系系统更为完整、严密,进而形成系统化。引导学生广泛阅读,扩大阅读量,其实也是在积累语言文字,充实语言仓库。因此,我们除了上好阅读课外,还注意指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让学生从大量的课外阅读中汲取养料。我们可根据学生实际和教学的需要,向学生推荐适合他们的书目。比如,从学生年龄出发,向低年级学生推荐童话、寓言、卡通等生动有趣的读物,;向中年级学生推荐情节动人、曲折的故事,如历史故事、民间故事、科幻小说;向高年级学生推荐文质兼美,富有情趣的名篇佳作;也可以从教学需要出发,引导学生阅读与课文相关的文章。如在教学《将相和》时,教师根据学生爱听故事的特点,绘声绘色地讲几段“将相和”之前的或之后的故事片断,当学生听得津津有味时,教师嘎然而止,然后告诉学生,要知道故事发展如何,课外书里都有,只要自己去看书,就会知道更有趣味的故事。接着趁热打铁,向他们推荐《史记》等。又如学了《蝙蝠和雷达》,推荐学生读一读儿童科普读物……这样不仅能激发课外阅读的兴趣,也有利于语言文字的积累。

勤思勤记,促进积累。教师要尽量鼓励学生坚持写日记。写日记,既能积累语言文字写作素材,又能锻炼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本领,可以是自己一天中的所见,所闻,所感,也可以是看过的有意义的画片、糖果纸、门票、小照片等剪贴而成的剪贴式日记,在日记本上,根据自己贴、画的内容用上自己的语言文字写几句话或一段话。通过以上这样语言文字的积累训练,学生的思路会逐步清晰,阅读能力会随之提高。多知才能多智,厚积才能薄发。在积累了大量语言文字后及时练说、练写再加以创造性想象,将来就能挥洒自如地应对考试、写作和辩论。在语文教学中,如果我们始终坚持以语言积累为轴心,让学生在理解、感悟的基础上,多读、巧记、乐说、善写,让记忆与感悟融合,积累与运用并重,储存与整合统一,趣味性与生活性兼顾,多管齐下,持之以恒,对于学生正确地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培养语感、逐步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具有重要的作用。

总之,语文课就应该扎扎实实,做好语言文字的训练工作,做好语文能力的提高工作。语文教学只有从语言文字出发走向人文,使学生回归语言,才能培养出“使用语言”“善用语言讲话”的人。

第二篇

学习语言文字运用要致力于“揣摩”和“实践”

厦门市教育科学研究院肖俊宇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指出:“语言文字的运用,包括生活、工作和学习中的听说读写活动以及文学活动,存在于人类生活的各个领域。”“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那么,在阅读教学中如何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呢?我认为,“揣摩表达”与“实践运用”是阅读教学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根本形式。

一、着力揣摩表达,学习语言文字运用

揣摩表达,应着力揣摩作者用词的精妙、构段的方法,揣摩作者文体的特点,写作的特色等。

(一)在揣摩用词精妙中学习语言文字运用

学生对字词有了深入的真正理解,就能感悟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妙,就能恰当得体运用于表达。引导学生深入理解字义是中年级阅读教学的重要任务。引导学生理解字义的问题设计,应设在学生真正不懂处,通过问题的探究、分析、解决,切实提高学生的文字运用能力。

三年级上册《秋天的雨》一课:秋天的雨有一盒五彩缤纷的颜料。你看,它把黄色给了银杏树,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扇哪扇哪,扇走了夏天的炎热。它把红色给了枫树,红红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飘哇飘哇,邮了秋天的凉爽。金黄色是给田野的,看田野像金色的海洋……“五彩缤纷”一词怎么教?普遍的教法是,给找近义词,学生大多能说出:五颜六色、五光十色、五彩斑斓、万紫千红、色彩纷呈、姹紫嫣红等,教师问,课文中用哪个词好呢?学生理所当然说“五彩缤纷”好,至于好在哪,为什么好,就连不少老师也是不清不楚。实际上,这个词中学生真正不解的是“缤纷”二字,应在缤纷二字上设计问题:能用缤纷说几个词语吗?查一查缤纷是什么意思?引导学生联想落叶缤纷、落英缤纷情景,体会它的“动感”,再知“缤纷,本指旗帜上的飘带”,“飘带”被风一吹便充满动感。接着引导学生体会,“扇哪扇哪、飘哇飘哇”的动感,感悟海洋此起彼

伏的动感,“你挤我碰”的动感,“频频点头”的动感,从而真正体会“五彩缤纷”具有动感,体会它与下文具体描述的绝佳契合。品味字词意思,体会作者用词之匠心,实际上就在品味赏析中学习语言文字运用。

(二)在揣摩连句构段中学习语言文字运用

学习语言文字运用要着力于让学生感受连句构段的特点方法,理解语言的结构、感悟语言运用奥秘。像四下《鱼游到了纸上》一课,写青年画画时有这么一段话:

他有时工笔细描,把金鱼的每个部位一丝不苟地画下来,像姑娘绣花那样细致;有时又挥笔速写,很快地画出金鱼的动态,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

关注语段结构可这样设问:

1.这段话中间为什么用分号?引导学生感悟:这段话以分号为界,前部分着重写的是“工笔细描”,后部分着重写的是“挥笔速写”。

2.两种笔法主要的不同是什么?意在引导学生感悟前者强调的是一个“细”字,后者强调的是一个“速”字。

3.哪些词语体现了“细”和“速”?意在引导体会“一丝不苟”是态度上的细;“像姑娘绣花那样”是笔法上的细。“很快”与“动态”从逻辑联系上看出了“速”;“仿佛”与“游动”是从效果上看出了“速”。

以上几个问题,没有过多的内容分析,没有过多的谈感受感悟,而是扎扎实实地在体味语段结构中学习语言运用。

(三)在揣摩文体特点中学习语言文字运用

诗歌有诗歌的特点,说明文有说明文的特质,神话有神话的特征,议论文有议论文的内核。不同体裁的文章特点不同,学习方法理应有异,学习语言文字的问题设计应把握文体的特质。童话文体,语言形象、情节生动、想象奇妙、给人启迪的特点就是其区别于其他文体的特质,尤其是想象奇妙。中年级的童话教学,要让学生充分体会离奇的想象,练写童话时,要引导学生充分表达驰骋的想象。如《巨人的花园》一课,可设计问题:巨人几次训斥,发生了什么奇妙的情景?从而引导学生感悟发现:第一次,巨人很生气,喊道,滚出去!此时,出现的奇景是:村子里鲜花美丽,小鸟欢叫,花园里却狂风大作,雪花飞舞,巨人瑟瑟发抖。第二次巨人又发脾气:滚出去!此时,在孩子纷纷逃窜的同时,花园里顷刻鲜花凋谢,树叶飘落,冰雪覆盖。第三次巨人大声叱责:滚出去!此时,小男孩凝视着巨人一伸手,桃树马上绽出绿芽,开出许多美丽的花朵。这些问题的设计,

紧扣童话特点,学生学与未学这篇童话,前后的状况是大不一样的。学完这篇童话,若让学生写童话,学生一定要有一种清晰认识:写童话一定要写进自己奇妙的想象!

这样紧扣文体特点,学生每学完一种文体就会对相应文体的语言文字有不同的认识与收获,文体语言文字特点的印迹就会深深刻在学生脑海之中。

(四)在揣摩表达特色中学习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教学要走出内容分析的逼仄,要克服重意、轻言、轻用之弊习。阅读教学要从只重内容分析理解转向着力揣摩文章表达,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正确轨道上来。

像四下《触摸春天》一课,真正写实的文字甚少,而作者的感受、想象占了课文的绝大部分篇幅。揣摩表达时必须清醒认识这一特点,可问:作者抓住哪几个镜头?哪些是写实的描写?哪些是作者的感受与想象?引导学生感悟:写实镜头只有“流畅穿梭、伸向月季、拢住蝴蝶,松手张望”,每个镜头只有一两句话。而感受想象却十分丰富,当安静拢住蝴蝶后,作者惊叹──这真是一个奇迹!感叹安静具有神奇的灵性,这是安静全新的经历,安静到了一个她从来没有体验过的地方,作者仿佛看到了安静多姿多彩的内心世界;当安静放飞蝴蝶时,作者又浮想联翩──安静心上一定划过美丽弧线,划过优美曲线,述说飞翔的概念、谁都有生活权利等。让学生深刻感悟,原来写作──需要丰富的想象与灵动的联想!

二、着力实践表达,学习语言文字运用

揣摩表达,是为了学习语言文字运用;实践表达,便是直接的语言文字运用。在阅读教学中实践表达方式、方法多种多样,现摭谈如下:

(一)在组织概括中实践语言文字运用

学习语言的组织概括是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重要内容。组织概括水平高低影响着一个人语文水平的高下。真正会阅读的人,能把厚书读薄,把长文读短,把段落读成句子,把句子读成一词一字。

四年级下册《乡下人家》第二自然段:有些人家,还在门前的场地上种上几株花,芍药、凤仙,鸡冠花,大丽菊,它们依着时令,顺序开放,朴素中带着几分华丽,显出一派独特的农家风光。还有些人家,在屋后种几十枝竹,绿的叶,青的竿,投下一片绿绿的浓阴。几场春雨过后,到那里走走,常常会看见许多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着力实践概括能力可这样引导:这段写了什么景物,请分别画出景物的一个字;引导画出“花、竹、笋”三个字;接着相机设

计步步推进的问题:如果各用两个字概括呢?引导得出:“鲜花、绿竹、春笋”“花开、竹绿、笋冒”等;如果分别用三个字概括呢?引导得出:“花绽放、竹青绿、笋探头”等;如果各用四个字来概括?引导得出:“鲜花轮绽、绿竹摇曳、春笋拔节”等;如果分别用五个字、六个字概括呢?引导得出:“朴素华丽花、青竿绿叶竹、鲜嫩成群笋”等,得出“鲜花四季欢笑、绿竹摇曳婆娑、春笋雨后探头”等。再推及其他段落,让学生自主探究依次概括,答案便异彩纷呈。概括,使运用语言能力受到良好的训练。

(二)在问题探究中实践语言文字运用

各年段的阅读教学问题设计要切合年段特点,既不拔高,又要避免不及。像四下《中彩那天》一课,不少课堂设计的问题是:中彩了父亲怎么做?父亲到底该不该还车?分正反两方进行一次辩论。试想,第一个问题还用思考吗?一眼便知是把车给了库伯。第二个问题是否有辩论的意义,文本取向摆明是应该归还的,反方不管如何善辩,最终都逃脱不了必输的命运。我认为这是一种已有定论的空辩、伪辩、作秀之辩。

那么应在哪里设问?我认为这两个问题的核心是学习语言文字运用问题:中彩时父亲有什么异样表现?引导学生感悟父亲一是神情严肃,二是没有喜悦。父亲为何如此呢?设计的第二个问题是:父亲遇到了什么道德难题,难在哪里?这一问题可谓牵一发而动全身,很有咀嚼味道,它能把所有焦点聚集,把所有的问题激活。为解决这一问题,学生得读书、思考、咀嚼全文,而后得出父亲选择之难在于:一家生活拮据,有车是他的梦寐以求,那是一辆崭新的奔驰,难在彩票是独自捎带,仅有可擦去的铅笔记号,而且库伯有钱……

类似的课文不少,引导学生在语言文字中徜徉、品味、欣赏,其他的问题便迎刃而解。

(三)在图文互化中实践语言文字运用

要真正读懂文本,离不开对文本语言文字的深刻理解。根据学生形象思维占一定主导地位的特点,理解语言应巧抓牛鼻子,着力寻找点睛字句,注意动手操作实践。

四下《两个铁球同时着地》第三自然段:亚里斯多德曾经说过:“两个铁球,一个10磅重,一个1磅重,同时从高处落下来,10磅重的一定先着地,速度是1磅重的10倍。”这句话使伽利略产生了疑问。他想:如果这句话是正确的,那么,把这两个铁球拴在一起,落得慢的就会拖住落得快的,落下的速度应当比

10磅重的铁球慢;但是,如果把拴在一起的两个铁球看作一个整体,就有11磅重,落下的速度应当比10磅重的铁球快。这样,从一个事实中却可以得出两个相反的结论,这怎么解释呢?

这里,可这样设问:“一个事实”指什么?“两个相反的结论”指什么?你能以10磅重的铁球速度为参照,画个示意图吗?结果学生一边阅读,一边思考,很快就理解了文本语言文字,并以10磅重铁球为基准,把11磅重铁球一个比10磅球快,一个比10磅球慢,相互矛盾的情况,通过示意图形象地画了出来。通过画图,引导学生据图表述,又反过来实践着语言文字的运用。

10磅 11磅 11磅

(四)在复述表达中实践语言文字运用

学习复述是语文阅读的教学要求之一,是学习语言、运用语言、发展语言的一个广阔的训练场。复述要针对文本,把握时机,为语言文字的发展添砖加瓦。四下《蝙蝠和雷达》一课,是一篇科学性的说明文。有效设计三个问题,就能很好地把握突出文本的科学性和语文性,并能有效提高复述能力。

1.蝙蝠是靠什么探路的?

根据表格,引导学生读书思考,填写表格,然后引导学生根据填写的表格复述。

2.蝙蝠的嘴和耳是怎么配合探路的?引导学生梳理出下面词语,并画示意图。画好图后用语言复述其配合过程。

蝙蝠嘴巴超声波障碍物耳朵反射

3.科学家是怎么模仿的?让学生梳理出下列词语,与问题2的词语合起来画组合示意图,并进行描述。

飞机雷达无线电波障碍物荧光屏

由于问题精到,学生动脑、动手、动口,复述的角度、顺序、语言选择和强调、组织异彩纷呈。

(五)在文旨议谈中学习语言文字运用

阅读教学中的揭示文章意旨,如果设计问题不当,就会偏向说教,就会变成思想品德课,可能失去语言文字学习的韵味。揭示意旨要根据不同的文体,因文而设。像四下寓言《纪昌学射》,可引导:练眼力,举了哪两个事例?练到什么程度?学生梳理:“注视梭子──不眨眼睛”“盯着虱子──把小看大”后,进一步设问得出:

练好眼力→百发百中

练基本功→?

接着,让学生根据这两组关系,发表一番议谈,续写课文结尾。结果学生的感想十分丰富,语言表达多姿多彩。有的用“只有……才”的句式从正面阐述,有的用“如果……就”的句式从反面谈论,有的先正说后反说,有的先反说再正说,有的先说原因再说结果,有的先说结果再探原因……不仅加深了对文本的理解,更重要的是在多元的表达中运用了语言,训练了表达,提升了认识。

总之,阅读教学中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主要是揣摩表达与实践表达两大方面。教学中,我们以生为本,巧妙运用阅读材料,紧紧围绕着语言文字运用这一核心,创造性地开拓、践行。

第三篇

如何提高小学生语言文字运用的能力

新疆喀什市第二十八中马萍莉

摘要:通过语言文字的积累,以学生的听、读能力为基础,文本阅读教学等方式来提高小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的能力。

关键词:培养兴趣;语言积累;语言运用

一、对语言文字的积累激发学生学习语言文字的兴趣

兴趣是一种无形的动力,当儿童对积累语言文字产生兴趣时,才会全身心地投入,而且记忆深刻。为了激发儿童对积累语言文字的兴趣,我积极鼓励孩子们

做好充分的预习,在学习生字之前,先通过翻阅工具书,或请教别人,积累生词;到正式学习的时候,开展比一比,谁积累得多,予以奖励。只有弄懂了意思的词汇,孩子们才能记住。其次,我也经常找些有意思的图片,让孩子们自由竞说,凡是用的好词或好句,写到自己积累本上,孩子们兴致很高昂。这样既激发了兴趣,又丰富了词汇。如果我们只是一味地索取,孩子们的积累终将枯竭,兴趣也将慢慢消退。所以教师要引领孩子开阔视野,拓展识文学字、丰富内心情感体验的空间,这样儿童的词汇量才会大大丰富。

二、教会学生积累语言

我们在教给学生识字方法的同时,要注意引导学生逐渐学会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或适合自己的方法识字,逐步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并把识字的权利交给学生,让学生感受到识字带来的乐趣。根据新课标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语文教学中,我采用了以下方法来进行,比如归类识字法,编故事识字法,猜字谜识字法,近、反义词识字法,编顺口溜、口诀、儿歌识字法;多媒体演示识字法可以在课堂上让学生自学生字,让学生观察生字,看字形、记字音;在猜字谜识字法中,我把生字编成谜语,让学生在猜字谜中学习生字,既识记了字音、字形,又理解了字义,同时锻炼了思维能力、语言的组织能力和表达能力,一举多得。如“六十天──朋”“一口咬断牛尾巴──告”。这样孩子们不但对识字感兴趣了,还学会了怎样积累。因我校的学生大多是外来工子弟,家长都很忙,没时间带孩子外出,或及时给予生活感受的指引,学生的生活除了学校就是家,孩子对大自然、社会接触得太少,活动也太少。有的是少数民族,没有语言环境,所以他们的生活单调、感受不多、情感不丰富,再加上有的学生年龄小,书读得少,因此他们的“心理词典”所储存的“词条”就少得很,这就影响到他们理解能力的发展和良好情感的形成。基于各方面的条件限制和安全考虑,让学生外出多见识大自然和社会生活是不可能的,但可以通过读书弥补这方面的不足,以此来丰富学生的情感和阅历,提高对语言的驾驭能力。但还是要指导学生用好积累的工具,掌握积累的方法,在积累的过程中,指导学法要加强梳理,每隔一个阶段进行一次“盘点”,边学习、边温习,并且将所学内容条理化,归类存档。还要通过展示平台来激发积累的兴趣,如定时举办成语大赛、故事大赛等来促进积累的积极性,并初步通过展示来进行语言的运用。

三、以学生的听、说能力为基础,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听、说、读、写能力是四个相辅相成的能力,听懂、说好是理解的基础,更是低段学生读写的基础。只有理解了文本,才能在此基础上进行说和写的操作。因为正确的朗读有助于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提高。如在课堂的最开始阶段,我设置了这样的环节:挑你最喜欢的句子,美美地读给同桌听,并且说说看你感受到了什么?在教学“别有风趣”一句时设置的环节:再仔细读读,说说你感受到了什么?能不能把这么美的景色带给大家?带着不断变化的画面,带着勃勃生机再来读读这个句子。你能不能夸夸乡下人家的瓜架?可爱多了,语气多自豪啊,谁也想来试试。在教学“门前”“屋后”方位词时,能够指导学生“真是言之有序,谁给我们读读这个句子。”在教学花儿依着时令顺序开放时,指导学生“能不能依着时令读读。”在这一环节中,尤其出彩的是能够指导学生把逗号读好了,就能读出“依着时令、顺序开放。”给予学生朗读指导,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在教学“雨后春笋”画面的时候,能够指导学生抓出“探出头来”读读这个句子。朗读能力的指导,能够为学生的理解和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培养打好支架,让听说读写能力相辅相成地增进。

四、在阅读中对学生进行语言文字训练

文本的核心就是语言,语文学习的核心就是语言学习,因此在阅读教学中,依托文本加强语言文字的运用能力训练,学生的成长很大程度上受到环境的影响,优化阅读环境,让生活弥漫书香气息是我们做教师的追求。我在教学中努力为孩子创造一个优良的阅读环境,带领学生敲响读书之门,“书读百遍,其义自见”要想理解文章内容,掌握其写作宗旨,必须多读,通过读来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情感。而语言的积累主要靠平时的多读、熟读背诵,别无它法。从阅读吸收是表达的基础这个角度来看,无论是口语能力,还是作文水平的提高,都离不开基础语言的积累。语文课教学不但要教给学生知识,而且还要教给学生学法。使他们明确知识的积累不是靠老师硬“灌输”来的,而是靠自己理解和吸收得来的,这就需要多读,变他人的知识为自己的财富。比如自从我校开展了“书香校园”的活动,每个班都有了“爱心书屋”,孩子们看到深圳各界人士捐助的书都爱不释手,孩子们每天读书时间不少于30分钟,校园里的书香气息比较浓厚。我们低段的孩子主要以读绘本为主,先自己读,然后利用早午读时间在同学们面前讲。这样既锻炼了孩子对文本的认识,又让孩子在说的过程中学会了运用语言。为了让孩子们爱上阅读,我们班级制定了“摘取阅读之星”,评“读书好少年”等活动。

这样不但让学生爱上阅读,还可以从读书中学会语言的运用,更增添了读书的兴趣。

书是无声的,但是书是有生命的,只有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才能让阅读成为心灵的对话,通过文字让眼前变成一片辽阔而绚丽的世界,让他从文字中寻找快乐。

总而言之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并非仅仅局限于课堂,还应该贯彻在日常的生活中。但是课堂是培养学生语言运用能力的主渠道。它关系到学生的读写能力以及各方面的发展。在语文课堂教学中要将其作为重点常抓不懈。

第四篇

关于加强语言文字训练的认识与实践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香安小学校宋月娥

本真语文教学,核心是让学生在学习语文中习得语文能力,提升人文素养。《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内容和目标都聚焦于“语言文字运用”,突出“实践性”“综合性”特点。如温儒雅教授所谈到的,语文课程的内容十分丰富,语文教学可以因教师风格的差异而异彩纷呈,但是教学目标和内容都必须围绕一个核心,教学的种种举措和行为也都应该指向这个核心──语言文字运用。毋庸置疑,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根本措施和有效途径乃是语言文字训练。

提起语言文字训练,有人自然想到了机械训练、过度训练、重复训练,而我们要探究的乃是实现有效训练甚至高效训练的方法与策略。语言文字训练的问题,看起来简单明了,但实质上却是一个非常复杂的理论问题和至今没有得到很好解决的实践难题。因为语言文字训练是在具体的课文教学中进行的,这就涉及到如何认识教材内容的价值取向、如何把握编者的意图以及如何根据学生学习语文的认识规律合理安排训练的过程等许多问题。

真正的训练是为了使学生形成某种能力和熟练技巧而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

的实践活动,是师生互动的过程。“训练”之“训”是教师的训导和启发诱导,训练之“练”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反复操作。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训练训练,分开来说,训是老师的事,练是学生的事。就老师方面说,采用种种有效的方法,循序渐进地教导学生练,固然极为重要,而督促学生认真练,经常练,尤其是奏功收效的关键。”

叶圣陶先生说:“语文教材无非是个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叶老的话告诉我们,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应当利用语文教材这个例子搞好训练。语文教材既是语文知识的载体,又是语言文字训练的凭借,教材中精当的用词、多变的句式、生动的描述、严密的说理、巧妙的构思……这些语文因素都是足以构成训练的素材。语文教师应当有一双独具的慧眼,善于从教材文本中发现语文因素,并具有凭借语文因素进行训练的意识。

对我们课堂的实践者老师来说,训练意识比语文功底更重要,因为缺乏训练意识,对可以进行语言文字训练的语文因素或者视而不见,或者即使看到了也派不上用场。众所周知,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由优美的文字构成的,正是通过这一个个语言文字符号,学生才从中学得了知识,获取了信息,增长了能力。而从语文教学角度讲,学生学习一篇课文,其主要任务就是读课文中的语言,说课文中的语言,记课文中的语言,用课文中的语言,通过理解、记忆和运用,把课文中的语言内化为自己的语言,最终发展自己的语言能力。许多优秀的教学案例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能够抓住教材中典型的语言材料,引导学生思考、辨析,以领悟其中的规律性知识,并联系生活实际练习运用。从细微处彰显一个语文教师的知识功底和训练意识,用善于发现的眼光在教材里能处处看到“语文”,在备课和上课中时时不忘训练。

二、加强语言文字训练,目标定位要准确

备课时选好训练点的关键是认真阅读课文,即“细读文本”。语文教师应当以普通读者、教师、学生三种身份细读教材文本。学生学习一篇课文大致要经过感知、理解、赏析、迁移这几步,教师备课也要亲历这样的过程。训练点是在教师熟悉教材、字斟句酌的过程中逐步确定下来的。

要提高语言训练的效果,必须建立一个科学的教学目标体系,这个教学目标体系是由“新课标对该年段提出的总的教学目标→单元教学目标→一篇课文的教学目标→一个课时的教学目标”这几部分构成的。这就要求我们进行语言训练时,必须有明确、适度的训练目标,并使教师“教”的目标内化为学生“学”的目标。

训练目标的确定要到位却万万不能越位。所谓“越位”,就是指语言训练超出课标和教材的要求,脱离学生的实际,盲目地拔高训练要求,这样不仅使训练如过眼云烟,流于形式,而且还会加重学生的负担,挫败学生的学习兴趣。

当初步阅读教材的时候,似乎觉得没有什么值得注意的,随着对教材的逐步熟悉和深入了解,又会觉得值得注意的东西很多,接下来的工作就是筛选。有时一个大的训练点一旦选定也就理清了教学思路,完成了一节课的教学设计。

如《卖木雕的少年》一课,有很多值得学生学习和积累的四字词语,而且很多词语在文中不仅仅是修饰更有串联文章主线的作用。所以,我们可以把学习、积累四字词语并学会恰当地运用作为本课的教学重点之一。通过文本细读,我们可以将课文中的词语分成了四类,在初读课文后的识字学词阶段就可以分组出示:第一组第二组第三组第四

琳琅满目仔细观赏十五六岁一模一样

各式各样爱不释手五官端正拳头大小

构思新奇忧郁猜测不要钱

栩栩如生遗憾遗憾朋友

词语是有生命的。通过看图片,想词语,看词语,想情景,使学生在文字和画面之间建立起联系,让抽象的语言文字和生动的画面联系起来,继而理解了词语,积累了词语。

接着还可以引导学生回顾每一组词语出现在课文哪个情节中,然后再借助看木雕、选木雕、卖木雕、送木雕这四个情节理清作者的写作顺序,从而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在学习卖木雕的少年得知中国阿姨因为行李超重不得不放弃非常中意的木

雕后,可以通过以下小练笔引导学生回顾课文内容,在体会文中人物内心情感的同时将之前学习、积累的词语尝试运用。

此时此刻,少年的内心无法平静。

他忘不了:

中国阿姨在______的木雕摊前仔细挑选时的喜悦;

忘不了:

中国阿姨挑到一个______的卷鼻大耳象时捧在怀里______的样子;

更忘不了:

中国阿姨带着______离去的身影。

语言文字训练不能蜻蜓点水,走过场,而应该通过喜闻乐见的形式、灵活多变的策略重锤敲打,切实达到运用的目的。

四、加强语言文字训练,训练层次要明晰

《月球之谜》是一篇非常有趣的介绍月球知识的文章。这类科普文章的学习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是关键,本课中一个个月球之谜也真的很让人感到不可思议。但是除了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了解一个个月球之谜,在我们的语文课堂上更应该做点什么呢?

崔峦老师在全国第六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活动上总结发言时曾说:“工具性萎缩,忽视语言学习,特别是忽视体会词句的表达效果,忽视揣摩作者是怎样用语言表达思想内容的,忽视从读学写、了解文章写法,是造成阅读教学实效性不高的重要原因。”此结论可谓一语中的。

课文中“难道”一词两次出现,看似普通,实则非常重要,正是有了“难道”这个词才让一个个月球之谜更加不可思议,才让反问的语气更加强烈。所以,我把“难道”一词的教学作为本课的一个重点,有计划、有步骤地指导学生学习、积累、运用。

(一)聚焦“难道”,发现作用

在学习月球的第一个谜时,我引导学生发现“难道”一词的作用。

师:我们来分别读一读,老师读去掉“难道”之后的句子,你们读原句,比较比较,看看去掉这个词行不行。

师:这些细菌有杀菌的本领吗?

生:难道这些细菌有杀菌的本领吗?

生:去掉“难道”这个词不行,加上“难道”更能表示怀疑,觉得好像不太可能。

生:加上“难道”这个词反问的语气更加强烈。

生:“难道”这个词让人感觉很不可思议。

在学生逐渐揭示出“难道”的含义和作用后,再引导学生通过朗读传达自己由“难道”一词体会到的不可思议。

(二)两种读法,体会不同

师:老师也想读一读,你听听老师读有什么特点。(读完“难道”一词拖音后停顿一下再接着读下文。)

生:老师在“难道”后面停顿了再读的。

师:你听得真仔细。你觉得这种读法怎么样?

生:挺好的。

师:停顿一下再读,给人更多思考质疑的空间,当然不停顿也可以,更能表达急切知道答案的心情。你觉得怎么读出来更让人费解,你就怎么读。

(三)再次聚焦,误读强化

在讲述第三个月球之谜时通过教师误读故意遗漏“难道”,然后教师故意示弱让学生教老师怎么读,从而再次强化“难道”。

(四)引导质疑,运用“难道”

了解了课文中三个月球之谜后,教师出示搜集到的其他月球之谜。

指名读补充资料一:纯铁粒子不生锈……

师:多奇怪啊,你一定想问——

(屏幕出示)生接读:月球纯铁粒子中有防止生锈的成分吗?

师:加个什么词更能加强反问的语气?

生(一起脱口而出):难道。

指名读补充资料二:受撞击会发出巨响……

师:多奇怪啊,你一定想问——

屏幕出示:难道?

生:难道月球是空心的吗?

生:难道月球是铜做的吗?

生:难道月球也有磁场吗?

至此,学生已经可以顺畅又灵活地运用“难道”这个词了。

从了解作用、积累强化到尝试运用,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正是这样有层次、有步骤地训练才让“难道”一词在学生的脑海中扎根了。

五、加强语言文字训练,知识传授要巧妙

知识是能力的基础。叶圣陶先生说:“所谓训练,当然不只是教学生拿起书来读,提起笔来写,就算了事,必须讲求方法。怎样阅读才可以明白通晓,摄其精英,怎样写作才可以清楚畅达,表其情意,都得让学生们心知其故。”(《叶圣陶语文教育论集》)也就是说,语言文字训练必须伴随着语言文字知识的训导。朗读训练离不开语音学和音韵学知识的指导,识字写字训练离不开文字学和汉字文化学知识的指导,词语训练离不开语汇学知识的指导,习作训练离不开写作常识、技巧的指导,道理是十分清楚的。

教师运用语言文字知识指导语言文字训练,并非直接讲述语言知识,而是自觉地运用语言知识理解和处理教材,发现教材中那些足以启发学生发现语言规律的实例,在凭借这些实例开展训练中融入语言文字知识,引导学生在领悟语言规律的基础上形成语言能力。语文教师对于语言文字知识,不一定要经常挂在嘴上,但必须经常装在心里。

六、加强语言文字训练,时机把握要灵动

语言文字训练不单单是教师有计划地预设中的训练,其实,课堂上学生提出了有价值的问题、出现了精彩的发言或发言中暴露出语言缺陷,这些都是训练的良好时机,也是宝贵的课程资源。

如我在执教《月球之谜》一课中,引导学生比较原文中的“采回”和我误读的“带回”有什么区别。我的训练意图是希望学生通过比较发现“采回”有开采、选择的含义。可是学生并不能够直接说出这样规范的解释。但是我们可以在学生发现区别并尝试用自己的语言解释的基础上进行归纳提炼。

比如有学生回答说:“采回”不像“带回”那样只是随便拿一个。教师就可以借机顺势而导:哦!那“采回”还是经过挑选的。还有的学生说:“采回”不是直接拿出来的,是需要工具一点一点把它整出来的。学生的语言很白话,但是不难看出他明白“采回”的含义,只是不能表述得很准确而已,这已经是难能可贵的了。这时,教师仍然可以通过评价对学生的发言进行指导和升华:你说的很对,“采回”是需要工具的,是需要个过程的,而你说的那个过程其实就是“开采”的过程。

这样在学生已有理解和表达的基础上经过教师的导评使学生理解逐渐明晰,语言逐渐规范,就是课堂上可遇而不可求的语言文字训练时机。

语文课重视训练是语文课程的任务决定的。张志公先生说:“语言是个工具。掌握工具要靠练。练才能熟,熟能生巧。”(1962年《说“练”》)。“语文课程标准”也指出:“语文是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应着重培养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而培养这种能力的主要途径也应是语文实践”。如何才能让语言文字训练更加扎实、高效,我们将一直探索、追寻……

第五篇

语言为根,焕发语文教学的新动力

──如何把握运用语言文字的年段特点

青海省西宁市虎台小学周静

“语文”这一概念,是叶圣陶、夏丏尊在20世纪30年代后期提出的,是“国语”和“国文”的合成,它是一门关于语言和文字应用的综合学科。生活的方方面面,工作的时时处处,都离不开语言的表达和文字使用。阅读时能否做到在理解上畅通无阻,说或写作时能否做到准确生动、逻辑严谨、章法顺畅,都取决于语文知识的熟练掌握和运用程度。同时,语文素养还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它的奠基作用和多功能决定了它的重要地位。

语文是一门关于语言和文字应用的综合学科。无论从事的是什么行业,学习的是什么专业,读写能力都是不可或缺的。读,是为了了解和掌握各种新鲜的知识和必要的信息;写,是为了准确传达自己的所思所想。阅读时能否做到在理解上畅通无阻,说话和写作是否能做到准确生动、逻辑严谨、章法畅通,都取决于语文基础知识能否熟练掌握和运用。此外,人们还希望说话时能出口成章,写作时能文采出众,这就要博古论今,各种典故熟稔于胸,做到信手拈来。

另一方面,语文素养还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它的奠基作用和多功能决定了它的重要地位。但是,对广大学生来说,语文是一门最容易学的课程,又是一门最难学的课程。说它易学,是因为汉语是我们的母语,我们很小时候就开始学说话、学写字,已经学了很多年;说它难学,是因为如果真要将自己的语文成绩在短时间内提高,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很多学生都认为基础知识浩繁复杂,不知道该从何下手。这就要求我们语文老师要有纵观全局的意识,吃透《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对每一学段的不同要求,即使是一个字的不同,都有其深刻的内涵,并且有“瞻前顾后”的思想蕴含其中。

一、不同年段识字的侧重不同,彰显语言的魅力

识字教学作为培养人、教育人的工具,从“三、百、千”开始就是文、史、哲三合一的教育。现代识字教学在继续重视民族文化教育的同时,更要重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自主学习和勇于创新的精神,形成完善高尚健康的人格,从而有效地提升学生的人文素养。根据不同的年段,对学生识字的要求和侧重点也应该有所不同。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总目标规定:认识3500个常用汉字。能正确工整地书写汉字,并有一定的速度。根据总目标,每一个阶段目标对学生的要求都有所不同。低年级段:重点是培养学生学习汉字的兴趣,激发他

们主动识字的愿望,重点在一个“趣”字。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低年级孩子的特点是:好奇心强,思维敏捷,孩子对这个五彩斑斓的世界充满着无数的问号。注意力容易分散也是他们的特点,一堂课,能全身心投入学习的时间大约为15~20分钟。那么我们语文老师就应该充分的利用孩子这一特点,在课堂中多采用一些形式多样的方式来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如可以运用猜字谜、词语接龙、生字开花等,在课中,要分散识字与集中识字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中年级段:重点在学生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习惯,重点在一个“惯”字。著名教育家曼恩说:“习惯仿佛一根缆绳,我们每天给它缠上一股新索,要不了多久,它就会变得牢不可破。”如何培养学生良好的识字习惯至关重要。心理学家艾伟:“汉字分形、声、义三部分。所谓识字者未见形而知声、义,闻声而知义、形也。……故以形为刺激须引起声、义之反映,以声为刺激,须能引起形、义之反映。”识字要求学生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字义,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中运用主动、活泼的形式,启发学生仔细观察字形,认真听读,用心想记,并要求动手默写,让多种感官积极活动,提倡“五到”(口、眼、耳、心、手到)做到动手写一个字,心里就能想这个字,读什么音,可组什么词,防止字的音、形、义脱钩。高年级段:重点是要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重点在一个“能”字。达尔文说:“我所学到的任何有价值的知识都是由自学中得来的。”这就告诉我们需要不断地培养孩子,使其具备识字的能力、自学的能力。

除此之外,识字在第一学期不宜太多。第二学期或第三学期在增长期内,加大识字量。中、高段随识字增多,易出现同化现象,此段要加强识认错别字。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也非常重要,崔峦先生说:“写字是小学一项十分重要的教学任务。学生的字写不好,就没有完成语文教学任务。”中年级阶段是学生在小学阶段的转折期,学生的生理、心理都发生了转变,写字也从铅笔转到了钢笔。我们老师常常抱怨孩子到了中年级就不会写字了,这是因为我们需要培养孩子良好的书写习惯,从一入学就要开始,养成提笔就想其“形”,动笔就观其“位”。低年级我们要重视学生在田字格的书写,到了中年级在方格中能写得好,高年级要培养学生在横条纸上还能写一手好的正楷字,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地努力。

二、不同年段写的提升,注重语言的运用

习作对于我们现在的老师和学生来说,已经成为了一种负担。习作教学的现状:学生怕写作文,教师怕教作文,作文教学的目标难以达成。虽然课程改革已

经进行多年,但是“习作之难,难于上青天”的现状依然没有太大的改观,习作教学仍然是我们小学语文教师的心头之痛。细细寻思,学生不爱作文,与我们教师有莫大的关系。

我们很多老师总是用同一把尺子来衡量学生,造成的结果就是,学生想说的话不敢说,作文全是空话、套话,很难从学生的习作中感受到真情实感。有一次我听到两位学生的对话,一生说:“老师布置了写读后感,不会写。”另一生说:“这还不简单,把书上的简介抄上,再加上几句感叹不就行啦,五分钟搞定。”听完后我愕然了。还有一句话很具讽刺意味:“有困难找小百。”这里的困难大都指写作方面,现在我们学生还有多少作文是原创的呢!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指出“学生是语文学习的主人。语文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自主学习的情境……”习作要“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表现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不同年段我们对学生的习作要求应该有所不同。低年级,我们老师就应该要保护好孩子那颗敏感、脆弱的心。可以是学生感兴趣的一个词、一句话、几句话。让学生写自己喜欢的、感兴趣的内容。到中、高年级,我们老师不要纠结在谋篇布局上,重点是要让学生有话可说,愿意表达,表达出自己的真情实感比什么都重要。如五年级下册习作一的内容,是在“手拉手”口语交际的基础上,通过具体事例,做到说写结合,读写结合,激发学生通过书信的方式学会与他人沟通。为学生创造一个沟通的真实的平台,所以在习作前我联系了我们这里别的区的同年级的老师,建立班与班的联系、沟通。使本次习作不再是“纸上谈兵、空中楼阁”为学生创造沟通、交流的舞台,激发他们写信的兴趣。而且还建立了良好的交流平台,成为了学习中的好伙伴!

叶圣陶先生说过:“阅读是吸收,写作是倾吐。”崔峦先生也曾讲过:“在我们的语文教学中,一方面要加强阅读教学,另一方面要加强读写联系,做到读写渗透,读写结合。”“读写结合”是通过读写训练,达到以读促写、以写促读,提高学生的语言感悟能力和表达能力。“读写结合”不是新鲜话题,但是个常青的话题。《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也明确指出:“在作文教学中,要引导学生把从阅读中学到的基本功,运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去。”可见,“读写结合”是语文能力训练的必修之路。现在的语文教学回归了它的朴实、自然,实实在在地成为了语文教学。任何在平时的阅读教学中,要重视学生语言文字的

【高二语文】专项提升《语言文字运用》练习题(附答案)

的人,或许很易于写成一部历史;但在论人 人、惑人的艺术家、惑人的独裁者,与惑人的心理学家。当一个心理分析家告诉我们,便秘症引起暴躁的性情时,凡有识力者对之,只可 17-19

B.耸人听闻触目惊心刻不容缓不以为意 C.耸人听闻惊心动魄间不容发不以为然 D.骇人听闻惊心动魄间不容发不以为意 5.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为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一项研究报告显示,目前我国近视患者超过6亿人,青少年近视率居世界第一。 B.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一项研究报告显示,目前我国近视患者至少6亿多人,青少年近视率居世界第一。 C.世界卫生组织的一项研究报告显示,目前我国近视患者超过6亿人,青少年近视率居世界第一。 D.世界卫生组织的一项研究报告显示,目前我国近视患者至少6亿多人,青少年近视率居世界第一。6.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如果心灵的窗户被“关”上了,或者蒙了尘,这些近视的学生,不仅无法更好地拥有出彩人生,也看不清美丽未来 B.如果心灵的窗户被“关”上了,甚至蒙了尘,这些近视的学生,不仅无法更好地拥有出彩人生,也看不清美丽未来 C.如果心灵的窗户被“关”上了,甚至蒙了尘,这些近视的学生,不仅看不清美丽未来,也无法更好地拥有出彩人生 D.如果心灵的窗户被“关”上了,或者蒙了尘,这些近视的学生,不仅看不清美丽未来,也无法更好地拥有出彩人生 (三)(2019春?博山区校级期中)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针对部分大学生学习质量差、含金量低的现象,教育部颁发了《关于狠抓新时代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落实的通知》,《通知》强调:为绝大学生荒废学业现象不再发生,将加大课程难度,取消“清考”制度、严格把控毕业出口。《通知》将从2018级开始执行。 教育部的突然宣布,让一些大学,抱怨颇多。但是严控大学毕业出口是非常必要的。如今的国内教育,的确存在着“玩命的中学、快乐的大学”的怪现象,而且这样的现象并非。大学生在校期间什么都没有学到,()所以,为了让学生将来能适应社会生活,加强这方面的治理便显得。 新规出台,网友议论纷纷。有人说,整治大学生太及时、太必要了,大学是国家教育体系中重要的一环。大学教育的质量,关乎国家命运前途。也有人说,不仅大学生需要整治,配套的其他环节,比如教师,比如与国际接轨的各项改革,也应该,逐步落实到位,才能步入正轨,真正使大学教育健康成长,真正落实精英教育的目标,办成更多的国际一流的精英学校。 7.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为社绝大学生荒废学业现象的发生,本科院校将加大课程难度,取消“清考”制度,严格把控毕业出口。 B.为杜绝大学生荒废学业现象的发生,本科院校将加大课程难度,断绝“清考”制度,严格把控毕业出口。 C.为杜绝大学生荒废学业现象的发生,将加大课程难度,取消“清考”制度,严格把控毕业出口。 D.鉴于杜绝大学生荒废学业现象,大学将加大课程难度,取消“清考”制度,严格把控毕业出口 8.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走进社会,必定会处处碰壁,每天头破血流。 B.一旦走出校园,社会和人生可不会再迁就你。 C.自己是不是太懒了?但那时候再后悔是没有意义的。 D.就是因为大学没有对学生提出严格的要求。 9.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防不胜防独一无二迫在眉睫齐头并进

人教版-语文-高二必修五专题训练3语言文字运用

(三)——语言文字运用 作业时限:45分钟作业满分:60分 第一组:(20分)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城市的发展是无可厚非 ....的,地球在转动,社会要进步,我们决不是要回到旧时代,然而我们的失误是不分青红皂白全部拆除。 B.新版《水浒传》播出以来,好评和质疑不绝于耳。张涵予对此表示:引发热议是好事,说明大家关心、大家看了,宋江是经典, 向来饱受争议,演宋江,毁誉参半 ....才是正常。 C.近年来,随着流域经济的快速发展,松花江污染问题也日渐 严重,因此恢复松花江的生态功能间不容发 ....。 D.纵观本次比赛,中国队在进攻线上保持了强大的战斗力,主攻王一梅和副攻双塔薛明、马蕴雯都表现不俗,由她们三人组成 的得分铁三角呼之欲出 ....。 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A项无可厚非,指说话做事虽有缺点,但还有可取之处,应予谅解。此处应用无可非议。B项毁誉参半,说坏话的和说好话的各占一半。表示对人的评价没有一致的意见。C项间不容发,指事物之间的距离极小或比喻与灾祸相距极近,情势极其危急。不符合语境。此处指形势紧迫,可用刻不容缓。D项呼之欲出,指人像等画得逼真,似乎叫他一声他就会从画里走出来,泛指文学作品中人物的描写十分生动。对象不符。 答案:B 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如果将平均主义推广到分配领域,否认人的差异而要求平均分享一切,只会扼杀人的积极性,不利于社会公平的真正实现,最终阻碍社会的发展。 B.韩国大邱世界田径锦标赛意外迭出。博尔特因抢跑比赛资格被取消,而罗伯斯则在比赛中因干扰刘翔被剥夺到手的金牌。 C.今年大西洋飓风季的首个飓风艾琳(Irene)在美国东部时间27日早7时在北卡罗来纳州登陆,已导致10人死亡,至少超过二百万人撤离家园。 D.据称,各大商业银行限制信用卡在支付宝网上交易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防止套现可能产生的呆坏账风险,为此商业银行出台了一系列新措施。 解析:本题考查辨析病句的能力。B项语序不当,后两个分句应为博尔特因抢跑被取消比赛资格,而罗伯斯则因在比赛中干扰刘翔而被剥夺到手的金牌。C项语意重复,至少超过应删去一个。D项句式杂糅,的主要目的为了保留其一即可。 答案:A 3.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中国文化中极其夺目的一个部分或称之为贬官文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地因人传,人因地传,两相帮衬,俱著声名。 ①贬官失了宠,摔了跤,孤零零的,悲剧意识也就爬上了心头;贬到了外头,这里走走,那里看看,只好与山水亲热 ②过了一个时候,或过了一个朝代,事过境迁,连朝廷也觉得此人不错,就恢复其名誉

语言文字的运用

什么是“语言文字的运用”?或者换个提问的方式,语言文字的运用包括哪些?它包括学习中的听说读写活动,也包括工作、生活中的听说读写活动;它包括实用的、工具的语言文字的运用,也包括审美的、文学的语言文字的运用。它的实质,就是利用“语言文字”这个载体,来获取信息,实现交流,表现我们的存在。 那么,语文课程的核心任务为什么一定是“语言文字的运用”呢?我们的面前出现过两条路,一条是以知识、技能为线索的,把语文教学分解成多少个知识点,字词句篇、语修逻文,慢慢地异化成了应试的工具,事实已经证明,这条路是走不通的;第二条路,是人文精神的崛起,一些老师对“工具性”深恶痛绝,语文教学成了文学教学,但这样容易掏空语文教学,慢慢地进入了空气稀薄的高空,似乎也是走不通的。老的问题没有解决好,新的问题又来了。课程标准试图在开辟第三条中间路线,它指向语言的功能,强调了语言的实践,工具目标得以落实,人文目标落地生根。抓住核心任务不偏离,争取综合效益不偏废,这就是课标追求的“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的核心任务聚焦在“语言文字运用”上,这对我们的教学提出了怎样的要求?一句话,把握语言文字运用的规律! ——语言文字运用的主语是“我”。我读,我说,我写,语言文字的运用应该是非常生动,非常美妙的!激活学生的动力、欲求,让学生与语言接触、嬉戏、激荡,永远是第一位的。拿识字来说,不单是帮助学生建立“符号字典”,更是要建立“心理词典”,这样在语言文字运用的时候,才会汩汩汤汤。外在于学生的心灵,无异于对语文的亵渎和谋杀。 ——语言文字运用的场域是“语境”。读一篇文章,真正进入文本的语境,文本的每个细胞都活了,作者自己跑出来找你对话;写一篇文章,真正进入到一个意义场,一个审美场,就会产生一种欲罢不能的感觉,语言自己就会说话。进入语境场,意义场,审美场,有人形象地说是“偷维纳斯的腰带”,非常美的事情。有一节作文课,记一张珍贵的照片,一个学生在课前说得很好,上课了,在老师“四素”的指导下,反而不会说了,由此可见适应语境的规律多么重要。适应语境的规律,我们可以称之为“适应律”。 ——语言文字运用的机制是“转换”。从意到言,从言到意,从能指到所指,语言文字的运用发生在“转换”上。把握转换的交切点,寻求转换的适合方式,展开转换的过程,创造转换的环境,这是语文教学的秘密,这就是我所说的“转换律”。语言转换的规则很多的,这要在具体的教学中去开发。我教学《三打白骨精》,提出了一个问题:白骨精一出现,在唐僧师徒四人的心目中,各是怎样的形象呢?学生发现了,在猪八戒的眼里是美的,唐僧的眼里是善的,孙悟空从优美的外表中看除了妖,看出了假,看出了恶,沙和尚没有写,他对男妖怪没有感觉,对女妖怪也没有感觉。这样就进入了冲突的语境,文本的语义转换成了心理的语义,进而发现“三与古典小说的故事性”,建构了言语图式。由此可见,“矛盾”是个好办法,它是言语转换的动力。

语言得体经典专项训练

语文语言运用得体 【考点阐释】考纲要求:语言表达得体。 语言表达的“得体”指能够恰当使用语言,体现语境和语体的要求。“语境”有“内部语境”和“外部语境”。“内部语境”主要指文章的上下文,如文体、句式、语言间的搭配和使用习惯等;“外部语境”指言语交际时的各种情境条件,如说话的目的,说话的场合,需要表达的方式,发话者的身份、职业、处境,受话者的年龄、性别、经历、思想性格、爱好、文化水平、心理需求、职业处境等。 考题形式:通常以选择题、改错题和主观表述题的形式来考查。试题设计选用来自生活的语言材料,侧重从语言的动态运用角度来检测考生的表达能力。 1、下列各组对话中,语言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 A.喇叭里传出了电工收电费的通知:各位村民注意了,明天交电费,晚六点以前要是交不清,就别怪我不客气了。 B.“这算得了什么,以后要是再有困难,可以继续到府上来找我。”孙大款慷慨地说。 C王老师捧着一幅字画凑到马医生跟前:“区区草字,不成敬意,请您笑纳。”“如此盛情,却之不恭,那就恭敬不如从命了。”马医生脸上堆满了笑容。 D.小赵指着菜农钱大爷的蔬菜摊问:“大爷,您那黄瓜多少人民币1千克?” 2、下列交际用语,正确、得体的一项是( ) A.(某老教授在询问对方家人情况时说)令尊身体可好吗?令弟大学毕业分在哪里?令郎小学毕业了吧? B.(听说朋友要来访)老王高兴得合不拢嘴:“太好了,明天我一定在府上恭候各位光临。” C.(某市长在看望人大代表时说)诸位代表,你们辛苦了,我代表全市人民感谢你们! D.(某杂志社在征文通知中写道)凡参加此次征文活动者,我社新出版的诗集《沃土》就任你挑上一本了。 3、下列句中加点的惯用词语,使用错误的是() A.给朋友写信,末尾用了“夏安”。 B.学生给一位刚刚病愈后的老师写的信,最后的致敬语是:敬祝痊安。 C.有位海外游子给其祖父写的信,落款是:××顿首。 D.有位长辈给侄儿写信说:“此事望你钧裁。” 4、下列句子划线部分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A“抱歉打扰您了!我想跟您垂询一下如何解压,尽快消除心理阴影的问题。”——记者小王采访心理学家张教授。 B银行营业厅服务员对张小明说:“你想干什么?”——张小明来到银行营业厅,正选择要到哪个窗口办业务。 C“不要两句话说不到一块,就动刀动枪的。”——中国政府发言人在新闻发布会上针对解决地区间矛盾问题时表达自己的意见。 D.“好吧,既然诸位如此客气,那么这件事就由老朽做主了!”——某大学工会讨论高龄退休干部活动方案时,75岁高龄的前院长刘伟说。 5、下列句子加线词表达得体的一项是( ) A.小王在课后捧读小说。 B.李白的诗歌因袭了前人浪漫主义风格。 C.“小姐,请给我拿一包食盐。”我着急地说。 D.值此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举行的世界文化政策大会召开之际,我谨代表中国政府向大会致以热烈的祝贺。

最新高考模拟语文试卷语言文字运用习题及答案5篇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7~19题。 “有”与“无”是老子提出的非常重要的辩证哲学观点。其在《道德经》中提出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认为无是有之本源而有是万物之源“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盈,音声相和,前后相随,恒也”,老子认为“有”与“无”是对立统一的关系,它们相对而生,是永恒的真理。不仅“有”与“无”的辩证哲学观念对后世中国哲学思想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也对传统造物思想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道德经》所载“三十辐共一般,当其无,有车之用。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凿户牖以为室,当其无,有室之用,故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这段话深刻揭示了人们创造、制作器物时,( )其崇“有”而贵“无”,两者对立统一于器物之中。 17.画波浪线的语句,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其在《道德经》中提出:“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认为“无”是“有”之本源,而“有”是万物之源。 B.其在《道德经》中提出“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认为“无”是“有"之本源,而“有”是万物之源; C.其在《道德经》中提出“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认为“无”是"有”之本源,而“有”是万物之源; D.其在《道德经》中提出:“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认为“无”是“有”之本源,而“有”是万物之源。 18.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有”只是器物的外在物质形体,但真正能被人所用,能实现器物价值的地方却是其中的“无”。 B.真正能被人所用,能实现器物价值的地方是其中的“无”,“有”只是器物的外在物质形体。 C.器物的外在物质形体只是“有",但真正能被人所用,能实现器物价值的地方却是其中的“无”。 D.真正能被人所用,能实现器物价值的地方是其中的“无",器物的外在物质形体只是“有” 19.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对后世中国哲学思想的发展,“有" 与“无”的辩证哲学观念不仅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也对传统造物思想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B.对后世中国哲学思想的发展,不仅“有”与“无”的辩证哲学观念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也对传统造物思想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C."有”与“无”的辩证哲学观念不仅对后世中国哲学思想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也对传统造物思想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D.“有”与“无”的辩证哲学观念对后世中国哲学思想的发展,不仅具有非常重要的指导作用,也对传造物思想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房每处不超过16个字。6分 研究人员通过小作,对信息进行编码,同步活、鼠模型研究发现,要形成强大持久的记忆,需要神经元“团队”协同工动的神经元数量越多,① , 这就如同一个人有一个漫长而复杂的故事,为了保存这个故事,他可以告诉多个朋友,然后大家偶尔会聚在一起重新讲述故事,互相帮助填补一些忘却的细节;同时,他们还可以不断扩大听故事的朋友圈,来帮助保存故事并加强记忆。② ,互相帮助,编码持续存在的记忆。研究人员指出,关于记忆存储的传统理论假设认为,要使记忆更稳定,需要加强个体神经元的连接:而新研究表明,

语言文字运用综合训练

语言文字运用综合训练(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9分,每小题3分) 宋代郭熙在《林泉高致·山水训》中有言“山水,大物也”,一个“大”字,便道出山水画所蕴含的精神要义,即中国人的世界观和创作者的精神追求,以大道为终极取向,同时体现时代气象。正如北宋国富力强,收复燕云十六州几乎一直是国家方略,所以北宋山水画也多宏幅巨制,如《溪山行旅图》等,表现了北方雄浑壮阔的自然山水,全景式构图__________;而南宋__________,山水画也从“大山大水”变成了气象萧疏的“边角山水”。所以,应该将中国画传承问题提升到光大中华文化、文化自信的高度,用笔墨“为祖国山河立传”。 “为祖国山河立传”光有扎实的技法还不够,更重要的是创作者要有家国情怀,作品要呈现中国画独特的审美意蕴,其中包括特定形式所呈现的时代审美意蕴以及画家的精神追求。中国画有自身的发展逻辑,()。就像中国画最高的成就是“写意”,其中既包含“写”的审美性,也包含“意”在形式上所体现出的特定审美意蕴,二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因此,中国画的创新既要守住精神,也要守住其笔墨法度与核心内涵,不能仅从形式上追求创新。现在一些画家为了求变,偷换概念,__________,虽然使用的是宣纸、毛笔、水墨等中国画工具,但实际上画出来的是水彩、素描的样子。这种创新,其实是在玩形式游戏,充其量是一种艺术实验,不能展现中国画真正的魅力,更不可能成为中国画的主流。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气势磅礴苟且偷安相反相成故弄玄虚 B.惊心动魄偏安一隅相辅相成故作高深 C.气势磅礴偏安一隅相辅相成故弄玄虚 D.惊心动魄苟且偷安相反相成故作高深 C[第一处,气势磅礴:形容气势雄伟盛大。惊心动魄:形容使人感受很深,震动很大。这里形容的是“全景式构图”,所以应该选用“气势磅礴”。第二处,苟且偷安:只图眼前的安逸,得过且过,不考虑将来。偏安一隅:在残存的一片土地上苟且偷安。指封建王朝不能统治全国,偏安于仅存的部分领土。这里说的是“南宋”,结合历史,应该选用“偏安一隅”。第三处,相反相成:指

“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教学三部曲

口傅登顺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标》)在“课程性质”中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这个修改进一步明确了语文课程的核心任务,强调了课程目标和内容需聚焦于“语言文字运用”,突出“实践性”“综合性”的特点,有效搁置了多年来的“工具性”与“人文性”之争,进一步明确了“学习语言文字运用”是语文教学的主攻方向。“语言文字运用”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语言文字运用,是指在学习、生活和工作等一切情境中,人们自觉、不自觉地运用语言文字经验去解决问题或完成任务的过程,即指语言文字运用性实践。狭义的语言文字运用,是语文学习过程的一个阶段,与语文的感知、理解、记忆相对应,把感知、理解、记忆的语文经验在问题或任务情境中加以应用,即指自觉的课内语文学习性实践。“学习语言文字运用”包括阅读和表达两个方面,是一个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过程,语文教学必须遵循这一规律。 一、“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认知领悟阶段 语文学习,是以语言文字为情境载体、内容载体、过程载体、目的、对象、内容、方法的学习活动,即运用语言文字学习语文文字运用的活动,语文学习是语言文字运用的一种形式,即语言文字学习性运用。运用语言文字学习的主要形式是阅读。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核心。阅读教学除了达成自身的教学目标外,还伴随着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巩固,渗透着在读写结合中促进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功能,阅读教学包蕴着学生听说读写等所有的语文素养因素。“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是从阅读起步,并随着阅读量的扩大和阅读要求的提高,语言文字运用能力也在不断提升。 (一)读通读顺文本,关注文本的语言形式 “学习语言文字运用”要从认知语言文字起步,即渗透在文本中的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形式,以及语言形式所表达的内容、情感、价值观等。所以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让学生读通读顺文本,在整体把握文本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发现蕴涵在文本中的语文新知识、语言新形式等语文要素。在引导学生充分发挥个体主观能动性的基础上,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重点对文本新知识、新句式作关注、理解、积累。这个过程,其实也是一个进一步确定和调整教学目标,攻克重点、难点的有效过程。学习、积累中应该鼓励学生把目光和精力聚焦到“语言文字的运用”上,即这样表达好在哪里等。长此以往,就会形成一种关注语言文字运用的阅读习惯和思维惯性,从而提高阅读教学效率。 (二)精读细读文本,强化语言文字的体验 读通读顺课文,重点是在初步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解决“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定向问题。在这个阶段,无论是定向、理解,还是积累,都处在认知的初级阶段,需要进一步的精读细读来弥补和深化。精读细读过程,其实就是一个在教师引导下鼓励学生个性化深度阅读的过程,因为只有实现了个性化阅读,才有学生对语言文字运用的个性化体验,才会使文本语言内化为学生个体语言。因此,精读细读过程要充分发挥学生已有的阅读水平,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和多元解读。正如《课标》指出的:“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教师应加强对学生阅读的指导、引领和点拨,但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不应以模式化的解读来代替学生的体验和思考;要善于通过合作学习解决阅读中的问题,但也要防止用集体讨论来代替个人阅读。”没有深入的精读细读,学生的体验就不能到位,阅读就不能实现个性化,语文新知识、语言新形式等就难以细化、具体化和内化,也就抓不住语言文字运用的本质。 (三)研读交流文本,激发语言文字表达欲 阅读积累到一定的程度,文本细读到一定的深度,就会由衷萌发表达的欲望,发表自己

语言文字运用练习

高三年语文语言文字运用练习 班级:座号:姓名: 一、成语选择题 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机器能够为人类造福,但如果将来机器发展得足够智能,那么人工智能就是“人类最大的潜在威胁”,玩弄人工智能等同于“召唤恶魔”,_________。 ②企事业单位需要制定必要的规章制度,但不可过于繁琐,弄得_________,困住自己的手脚。 ③精于谋划小圈子的人,拉帮结派,编织自己的关系网,以使自己左右逢源,如鱼得水。结果却是_________,到头来圈住的定会是自己。 A.玩火自焚作茧自缚自食其果 B.玩火自焚自食其果作茧自缚 C.自食其果玩火自焚作茧自缚 D.作茧自缚玩火自焚自食其果 答:A.解析:玩火自焚:比喻干冒险或害人的勾当,最后受害的还是自己。作茧自缚:比喻做了某件事,结果使自己受困。也比喻自己给自己找麻烦。自食其果:指自己做了坏事,自己受到损害或惩罚。 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近年来,我国高铁发展迅猛,运营里程已超过万公里,在铁路改革转型期,沿用过去铁路票价制订的方法明显有些。 ②面包车司机懊悔地说:“如果当时我及时把受伤的人送到医院抢救,就不会落到今天这个地步。”他肇事后抛弃伤者,,使交通肇事变成了故意杀人。 ③尽管打着“金融互助”旗号的网络投资平台被包括央行、银监会在内的四部委定义为非法机构,相关部门也做出风险提示,但仍有投资人。 A.因循坐误一念之误执迷不悟 B.一念之误因循坐误执迷不悟 C.执迷不悟一念之误因循坐误 D.因循坐误执迷不悟一念之误

答:A(因循坐误:指情况有了变化,还照老一套办,因而耽误了事情。一念之误:一个念头的差错。执迷不悟:坚持错误而不觉悟) 3.依次填人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公开选拔是新时期干部选拔制度改革的重大成果,它可以促使德才兼备的优秀干部,具有传统选拔方式无可比拟的优势。 ②从年龄层次看,这次荻奖作者中,有年过花甲的老作家,有年富力强的中年作家,也有近年来____的青年作家. ③与上一代相比,“80后”的育儿理念更为多元,他们认为道德立身胜于____,对孩子未来的期许不再宏大,对成功的定义也更加宽泛。 A.出人头地脱颖而出崭露头角 B.崭露头角出人头地脱颖而出 C.脱颖而出崭露头角出人头地 D.脱颖而出出人头地崭露头角 答:C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CBA联赛落下帷幕,胜利者欢欣鼓舞,失败者偃旗息鼓,然而有一些事件却不能因为赛季结束而被人们忘记,如球场暴力。 B.尽管科学家试图证明外星人的存在,但现有资料表明,银河系中存在浩如烟海的其他行星,但人类是唯一的生命形式。 C.历史事实已经证明,欧阳修的“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实属不刊之论,难道你就不能从历史事实中吸取教训? D.安全问题无小事,对一些看似细小的安全隐患要重视;否则,滴水穿石,细小问题也会酿成大灾祸,从而造成巨大损失。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A.“偃旗息鼓”指秘密行军,不暴露目标;现多指停止战斗,也比喻停止批评和攻击。用在句中不合语境。B.“浩如烟海”形容文献、资料等非常丰富。用在句中对象错。C.“不刊之论”比喻不能改动或不可磨灭的言论,用来形容文章或言辞的精准得当,无懈可击。使用恰当。D.“滴水穿石”指只要有恒心,不断努力,事情一定能成功。用在句中感情色彩错。5.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聚焦语言文字运用加强语言文字训练

聚焦语言文字运用加强语言文字训练 哈尔滨市香安小学校宋月娥“语文是什么”?关于这个问题,始终存在不同的认识。一千个人也许会有一千种答案,有的说语文是“听说读写”,有的说语文是“语言文字”,有的说语文是“语言艺术”,还有的说语文是“语言文学”。这方面的不同认识,必然会影响到语文教学实践,影响到语文课程的实施。 一、聚焦语言文字运用 (一)明晰性质,明确任务 2011版新课标修订中,有一个突出变化就是进一步明确了语文课程的性质:“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这句话总揽全局,是对近些年来的语文学科性质喋喋不休的争论的一次阶段性的拍板。语文课程要学习的是“语言文字运用”。不是吗?我们每天学语文,到底是为了什么?归根结底是为了“运用”,这才回到了语文的本源。比如我们每学一篇课文,或教学生学生字,或教学生学词语,或教学生学阅读,或教学生学习作,我们教来教去,最终目的还不是让学生把这些生字、词语、阅读的方法、写作的方法运用到自己的生活中去吗?最终目的不就是要让学生通过语文的实践学会“运用”或者说“驾驭”语言文字这种工具吗? (二)紧扣目标,走准航道 明确了语文课程是什么,语文课程教什么,语文教学的目标就明确了。可是我们当真在向着我们既定的方向努力吗?似乎并不是。 语文课究竟是教课文还是教语文,我们语文教师的认识在理论上是一致的,应该是“用课文来教语文”。然而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往往还是围绕“教课文”设计教学过程——教学目标主要是理解课文思想内容。有的着重讨论、感悟作品和作者的思想感情;有的注重以故事发展、主要矛盾为线索,重视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知道”和“懂得”;有的虽然也比较重视语言文字因素,但是偏重于知识点的落实。一篇课文上完,学生的主要收获是加深了些对课文故事情节或人物思想感情的理解,而“语文”能力方面似乎没有明显的长进。这无疑是“教课文”。相反,如果学生通过课文学习,能够明确地说出这堂课“学会”了什么语文知识或语文学习方法,在听说读写能力方面接受了哪些训练,有哪些新的收获,这才是“教语文”。 二、加强语言文字训练 毋庸置疑,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主要途径就是加强语言文字训练。我们只有牢牢把握语言这个核心,专注于让学生感受语言的魅力,感悟语言的精妙,科学而又恰当地进行语言训练,才能真正提升语文教学质量。 (一)明确语言文字训练的义 什么是训练?“训练”之“训”是教师的训导和启发诱导,训练之“练”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反复操作。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训练训练,分开来说,训是老师的事,练是学生的事。就老师方面说,采用种种有效的方法,循序渐进地教导学生练,固然极为重要,而督促学生认真练,经常练,尤其是奏功收效的关键。” 何谓“加强”?有两个要素,一是要有一定的训练时间和容量,二是要有力度。如果光追求时间和容量,结果是泛而不深,浮光掠影,甚至徒有形式。训练要到位,要扎实,就要

语言表达得体专项练习

高一级语文 1、根据各种应用文体的语言要求,下列句子表述不得体的一项是() A.因为乱砍滥伐,一座座挺拔的山变秃了,一条条清澈的河水变黑了……对此,林业、公安等部门要加强护林巡逻,对毁坏或纵容他人毁坏林木、盗伐滥伐林木以及殴打护林职员的违法行为,要依法从快、从严、从重查处。(公告) B.弹去五月的风尘,迎来六月的时光。六一儿童节是属于小朋友自己的盛会,为了使小朋友度过一个愉快、难忘而有意义的六一儿童节,我们家委会正积极筹备并创设出节日的环境与氛围,希望能得到各位家长的支持。(倡议书) C.为加强校园广播站建设,丰富课余文化生活,现面向全校同学招聘广播站主持人3名,要求热心广播工作,工作认真、主动;普通话标准,口齿伶俐,表达流畅;具有一定的语言和文字表达能力;有一定的团队意识和较好的沟通能力。(招聘启事) D.本品含乙醇(酒精)40%~50%,服药后不得驾驶机、车、船、从事高空作业、机械作业及操作精密仪器。严格按用法用量服用,本品不宜长期服用。服药3天症状无缓解,应去医院就诊。对本品及酒精过敏者禁用,过敏体质者慎用。(产品说明书) 2.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5分) A.省博物馆的赵馆长向王教授发来邀请:“鉴于您在甲骨文和青铜器等方面所取得的卓越成就,特此请您忝列我馆特聘研究员。” B.面对网友对某主播因紧张而导致口误的调侃,该主播在受访时回应: 主播出错纯属正常,大家不要苛责。 C.黄教授患上重感冒,不能与会,于是给主办方发短信说明情况:偶染小恙,不能如约赴会,还望海涵。 D.一对闺蜜逛商场,同时喜欢上店家仅剩一套的新款衣服,其中一位说:你穿上更漂亮,我还是割爱吧。 3.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5分) A.欣闻你和小李喜结良缘,恭祝二位椿萱并茂,兰桂齐芳! B.我并无昆玉,一想到年事已高的父母,就觉得应该努力工作了。 C.他出了一本书,在扉页上写上“请您雅正”,便迫不及待地给老师送去了。 D.既然你这么客气,又这么真诚,那这个礼物我就笑纳了! 4. 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5分) A.同事的女儿考上了师范大学,他题字“杏坛之秀”相送。 B.张先生说:“今日有缘相聚,您是马齿徒增,我是碌碌半生,怎不让人感慨!” C.面对身旁接受采访的抗战老兵,记者小明问道:“请问您今年多大了?” D.李磊送给朋友一本自己写的诗集,他的朋友说:“我一定拜读并雅正。” 5.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5分)

语言文字运用专题训练

语言文字运用专题训练 (一) 语言文字运用(20分)(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本题共3小题,9分) 故宫存在已有600年了。初见故宫,不禁被其庞大的身姿所震慑,才真正明白萧何说的“非壮丽无以重威”的意思。历朝历代都有皇宫,得以完整保存的 ______ 。故宫保留至今,其意义已不再是单纯的建筑,而是一部浓缩版历史,书写着过去,迎接着未来。 故宫的“走红”,恰好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观察的视角。对于博物馆来说,收藏文物、研究文物,让昨天的历史能够经过今天完整地留给明天,是重要的;而让更多民众能够亲近历史,近距离感受文化的魅力,同样是重要的。有这样一个细节值得玩味:以前故宫的厕所是收费的,每年能收入几百万元;游客要参观珍宝馆,也要花两块钱买一双环保鞋。对个人来说这样的收费可能并不高,但却让故宫显得没那么可亲可爱。如今,厕所收费早已销声匿迹,文化产品创收 _______ ,这样的转变,不仅仅是经营模式的巨大进步,更是发展思路的 _____ 。从板起面孔到身子,从自带敬畏感到“萌萌哒”“接地气”,更有亲和力、人情味的“人设”,不断拉近故宫与人们的距离。 今天的博物馆,不仅要提供更多的展馆、展品,还要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让文化真正走进人们的心里。无论是通过充满趣味的文化创意实现知识的普及,还是通过传递400年老树的种子回望文人精神,都让传统文化在今天焕发了新的生命活力。 故宫的老院长郑欣森曾说:“( )。”只有发展才有持久的影响力,只有传播才有广泛的影响力;只有有影响力,文化才不会被“打入冷宫”,而是一直热腾腾的。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屈指可数如火如荼殚精竭虑挺直 B.凤毛麟角如火如荼改弦易辙俯下 C.屈指可数风生水起改弦易辙俯下 D.凤毛麟角风生水起殚精竭虑挺直 19.与划线句中的“走红”引号用法一致的是(3分)() A.才真正明白萧何说的“非壮丽无以重威”的意思 B.“九一八”以后,日本帝国主义侵占我三省 C.包身工没有“做”或“不做”的自由 D.白日的亮光把犯罪者的“成绩”完全暴露出来了 20.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 故宫是有文化的,因为文化是活的生命 B. 故宫是有生命的,因为文化是活的生命 C. 故宫是有文化的,因为生命是活的文化 D. 故宫是有生命的,因为生命是活的文化 21.下面文段是一则活动方案的部分内容,其中有五处问题,请标出有问题句子的序号并做修改。(5分) ①11月9日是全国“119”消防日。②为积极推进消防工作社会化,③形成各级各部门工作合力,④持续增强全市消防安全宣传教育力度,有效加大全民消防安全意识,⑤不断提升全市抗御火灾风险能力,⑥有效遏制和预防重特大火灾事故的发生,⑦弄成良好的消防环境,⑧根据“XX省消防总队关于做好消防宣传活动准备工作的通知”的安排部署,⑨特制定“119”

目标与内容聚焦语言文字运用

目标与内容聚焦语言文字运用 ──访义务教育语文课标修订组召集人温儒敏 为了更好地理解修订后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日前,记者就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及修订的有关情况采访了此次课程标准修订的召集人──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北京大学语文教育研究所所长温儒敏。 课改激活了对于教育某些根本问题的认识 记者:此次修订是对语文课标实验稿的完善,课标修订通过哪些途径了解实验稿课标的实验情况?通过了解,您对实验稿课标10年的实验情况怎样评价?实验中发现的问题在哪些方面? 温儒敏:语文新课标这次修订之前,在试行课改的29个省市区对7000多名教师和教研员作了问卷调查,其中,西部和乡镇的教师占了相当比例。此外,还收集整理近几年报刊传媒上关于课改的各种讨论,包括专家研究的一些观点。我和修订组成员还深入到中小学直接听课和听意见。 从调查看,一线教师对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的意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课程目标应更切合一线教学的实际;二是如何面对某些社会性难题,诸如小升初、中考以及高考的“指挥棒”对教学的制约问题;三是希望更有可操作性。此外,关于“课程的性质和地位”以及语文课程核心概念的问题,语文知识教学和能力训练的问题,等等,引起过较多争论,也都是大家所关心的。 调查表明,一线中小学语文教师对“课程性质”和这次改革基本理念的认同程度还是很高的,90%以上的教师都认为改革有必要,基本理念值得肯定。至于新课程“能在多大程度上得到贯彻和落实”,也有80%左右的教师抱有信心,认为“经过努力能较好地实现”。 新课标出台后,绝大多数人都不否认改革的必要,但要真正推进新课程,又非常艰难。家长担心自己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种担忧几乎成为集体无意识了。一方面是对时下应试教育强烈不满,另一方面又都不敢轻易放弃应试教育。道理上赞同新课程,实际上却又紧张、担心,结果就形成巨大的社会障碍力。 当然也还有另一种趋向,就是把新课标片面理解为颠覆性的,不顾实际条件,一味追求课改的形式。强调语文课的人文性,就不敢再提工具性,两者被生硬地割裂开来,语文课上成了思想教育课,掏空了语文;强调学生为主体,就死板规定教师不能多讲,课堂教学追求无边的讨论。 关于新课标和课改已经有太多的争论,有些批评意见非常尖锐。但我认为还是要从发展的全局来看,充分肯定10年课改的成就。这次改革在课程与教学观念上已经产生大的冲击和突破,像“以人为本”、重视学生整体素质发展、注重学生身心健全发展、以学生为主体、启发式学习、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注重基本能力培养,等等。这些观念过去也有提过,但这次新课标实施,从理论到实践集中强化提倡,得到了普遍的社会认同。可以说这次课改激活

2018届高考语文语言得体运用真题专项训练(含答案和解析)

2018届高考语文语言运用得体训练 1.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3分)【新课标Ⅰ】 A.真是事出意外!舍弟太过顽皮,碰碎了您家这么贵重的花瓶,敬请原谅,我们一定照价赔偿。 B.他的书法龙飞凤舞,引来一片赞叹,但落款却出了差错,一时又无法弥补,只好连声道歉:“献丑,献丑!” C.他是我最信任的朋友,头脑灵活,处事周到,每次我遇到难题写信垂询,都能得到很有启发的回复。 D.我妻子和郭教授的内人是多年的闺蜜,她俩经常一起逛街、一起旅游,话多得似乎永远都说不完。 2.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3分)【新课标Ⅱ】 A.我刚在姑姑家坐下来,她就有事失陪了,我只好无聊地翻翻闲书,看看电视。 B.这么珍贵的书您都毫不犹豫地借给我,太感谢了,我会尽快璧还,请您放心。 C.这种壁纸是最近才研制出来的,环保又美观,贴在您家里会让寒舍增色不少。 D.我们夫妇好不容易才得了这个千金,的确放任了些,以后一定对她严格要求。 3.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3分)【新课标Ⅲ】 A.他是个可怜的孤儿,小时候承蒙我父母照顾,所以现在经常来看望我们。 B.杨老师年过七旬仍然笔耕不辍,作为他的高足,我们感到既自豪又惭愧。 C.这篇文章是我刚完成的,无论观点还是文字都不够成熟,请您不吝赐教。 D.由于路上堵车非常严重,我赶到约定地点的时候,对方早已恭候多时。 4.下列交际用语使用不得体的一项是() A.还书用语:大作拜读完毕,兹原物璧还。 B.请柬用语:6月16日是小女满月之喜,本人略备菲酌,敬请各位光临…… C.情景对话:“令郎贵庚?”“犬子今年14岁。” D.回函用语:如不出意外,本人届时定当拨冗出席。 5.一位老年妇女与世长辞,殡仪馆收到多副挽联,其中有三副分别是逝者儿子、女婿、侄子送的,均未署名,根据其内容张贴正确的一项() ①我欲招魂,四五日苦雨凄风,问归何处?情怜犹子,数十年嘉言懿范,痛想生平 ②梦断北堂春雨萱花千古恨,机悬东壁秋风桐叶一天愁 ③获选昔乘龙犹记东床惭坦腹,游仙今驾鹤那堪北堂仰遗容 A.①挽伯母②挽岳母③挽母 B.①挽岳母②挽母③挽伯母 C.①挽母②挽伯母③挽岳母 D.①挽伯母②挽母③挽岳母 6.选出下面几个话语情境中表述准确的一项是() A.萧峰对段正淳说:“大理段王爷,令千金在此,你好好的管教吧!”说着携起阿紫的手,走到段正淳身前,轻轻将她推过去。(小说《天龙八部》第四十一回) B.“以自身的品性、资质和特定条件下的作为论,汉献帝在历代帝王中可算中上水平,如果按照大众对贤君的惯常定义,汉献帝也完全可以忝列其中。”(某电视节目评价汉献帝)

2017高考语文试卷真题汇编之语言文字运用(含详解)

2017高考语文试卷真题汇编之语言文字运用 一、【新课标Ⅰ】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比赛过后,教练希望大家重整旗鼓,继续以高昂的士气、振奋的精神、最佳的竞技状态,在下一届赛事中再创佳绩。 ②今年,公司加大公益广告创新力度,制作出一批画面清晰、意味深长的精品,有效发挥了公益广告引领社会风尚的积极作用。 ③世界各国正大力研制实用的智能机器人,技术不断升级,创新产品层出不穷,未来有望在多领域、多行业发挥更大的作用。 ④赵老师学的是冷门专业,当年毕业时,不少同学离开了该领域,而他守正不阿,坚持致力于该专业的教研工作,最后硕果累累。 ⑤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给古丝绸之路的沿线城市带来了活力,很多城市对未来踌躇满志,跃跃欲试。 ⑥目前,快递业已经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行业,快递服务虽不能说万无一失,但的确为百姓生活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A.①③⑥B.①④⑤C.②③⑤D.②④⑥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根据本报和部分出版机构联合开展的调查显示,儿童的阅读启蒙集中在1-2岁之间,并且阅读时长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的。 B.为了培养学生关心他人的美德,我们学校决定组织开展义工服务活动,三个月内要求每名学生完成20个小时的义工服务。 C.在互联网时代,各领域发展都需要速度更快、成本更低的信息网络,网络提速降费能够推动“互联网+”快速发展和企业广泛收益。 D.面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正确的选择是,充分利用一切机遇,合作应对一切挑战,引导好经济全球化走向。 19.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3分) A.真是事出意外!舍弟太过顽皮,碰碎了您家这么贵重的花瓶,敬请原谅,我们一定照价赔偿。 B.他的书法龙飞凤舞,引来一片赞叹,但落款却出了差错,一时又无法弥补,只好连声道歉:“献丑,献丑!” C.他是我最信任的朋友,头脑灵活,处事周到,每次我遇到难题写信垂询,都能得到很有启发的回复。 D.我妻子和郭教授的内人是多年的闺蜜,她俩经常一起逛街、一起旅游,话多得似乎永远都说不完。 【考点定位】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药品可以帮我们预防、治疗疾病,但若使用不当,①,以口服药为例,药物进入胃肠道后逐渐被吸进血液,随着时间推移,②,当药物浓度高于某一数值时就开始发挥疗效,然而,③,超过一定限度就可能产生毒性,危害身体健康。 21.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5分) 高考之后,我们将面临大学专业的选择问题,如果有机会,我们要选择工科方面的专业,因为只有学了工科才能激发强烈的好奇心,培养探索未知事物的兴趣,而有了浓厚的兴趣,必

(精编)2020中考语文语言运用得体专题练习(含解析)

语言运用得体 一、单选题 1.下列四句中,表述最为得体的一项是() A. 护士对刚出院的病人说:“欢迎您再来!” B. 您的 报告对我们有些帮助。 C. 李刚对王明说:“你几点来,我们磋商一下好吗?” D. 警察 对行人说:“为了您和他人的幸福,请注意交通安全。” 2.下列句子用语得体的一项是 ( ) A. 班长带同学们参观了新建的汽车站后,对站长说:“真不好意思,我们的光临给您带 来了不少的麻烦!” B. 我相信你读了我的文章后,一定会受益匪浅。 C. 晚上十二点,宿舍里还有几个开灯看书的同学,黄兰不满地说:“大学生们,谁看坏 了眼睛,请到我处拿眼药水。” D. 老师叫同学们互改作文,张扬对李明抄袭的作文写下一句评语:似曾相识燕归来。 3.填入下面横线上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他放学回家经过校门时,看到了地上有纸团,他很自然地弯腰拾起放进垃圾筒 里,,班会上,他受到了班主任的表扬。 A. 班主任发现了他 B. 班主任发现了自 己 C. 自己被班主任发现了 D. 这被班主任发 现了 4.下面情境中,回答最得体的一项是() 你正在忙自己的事,同学来找你出去,你应该说:“” A. 你等一会儿,没看我正忙着呢 吗? B. 请等一会儿,我把事情做完就 来。 C. 你怎么偏在这时候来找我 呢? D. 你来得可真 是时候,我去不了。 5.【情境】端午节那天,全家去酒店聚餐。结束后,只喝了一点儿酒的爸爸坚持要自己开车。 下面情境中,女儿的劝阻最得体的一项是() A. 爸爸,酒后驾车是违法的,你必须做一个守法公民! B. 爸爸,这个时候警察还在岗,万一被抓呢?别开了! C. 爸爸,酒后驾车会造成车毁人亡的悲剧,你不要命了吗? D. 爸爸,既然喝酒了,为了大家的安全,就别开车了。 6.结合语境,依次填入下面横线上的内容恰当的一项是() 古松的形象随着观者的性格和情趣而变化。假如木匠、植物学家和画家同时来看古松,木匠 心里盘算它是适合造房子还是做家具,__________;植物学家把它归到某类某科里,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