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语文:聚焦“语言文字运用”

语文:聚焦“语言文字运用”

语文:聚焦“语言文字运用”
语文:聚焦“语言文字运用”

语文:聚焦“语言文字运用”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热点问题访谈●访谈嘉宾巢宗祺本刊(《人民教育》)记者施久铭

语文课程是什么

记者:长期以来,无论是教学大纲还是课程标准都没有直截了当回答“语文课程是什么”的问题。此次语文课标修订中,有一个突出变化就是进一步明确了语文课程的性质。那么,怎样理解“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

巢宗祺:关于这个问题,在语文教育界始终存在不同的认识,争论不断。这方面的不同认识,的确影响到语文课程的实施。语文课程具有多重功能,涉及丰富的内容和多方面的目标,而在实际教学中往往有可能只抓住一部分,疏忽了其他方面,脱离了核心的目标。例如,有些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往往会脱离课文中相关的语言文字运用情况,讨论、评析作品和作者的思想感情问题;有的教师上课注重对文本意蕴的讲“深”、讲“透”,力图通过“讲”把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给提高了,重视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知道”和“懂得”,忽视了驾驭语言文字能力的培养;有的教师虽然也比较重视语言文字因素,但是他们偏重于语言、文字等学科知识点的落实,对语言文字材料的积累感悟用力不够。

这次修订,关于“课程性质”的表述,作了一些修改,进一步明确语文课程的核心任务,强调课程的目标和内容须聚焦于“语言文字运用”,突出“实践性”、“综合性”特点。

语文课程的内容十分丰富,语文教学可以因教师风格的差异而异彩纷呈,但是教学目标和内容都必须围绕一个核心,教学的种种举措和行为也都应该指向这个核心。

记者: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如何把握这一课程性质?

巢宗祺:根据这一精神,语文教学必须紧扣语文课程的核心任务——学习语言文字运用。阅读教学确实需要讨论文本的思想情感内容,不过这种讨论应该和文本中的语言文字联系在一起,可以从具体语言文字运用现象人手,通过对课文

语言的品味、咀嚼,来探索文本的意蕴;也可以从整体阅读的感悟出发,到语言文字中找出依据。使学生“理解”、“听懂”、“记住”,只能是语文教学目的的一部分,中小学生学习语文,还应该多下工夫积累词语,学会运用词语进行表达。所以,语文课一味追求把课文“讲深讲透”。并不合适,而忽视语言文字运用的教学更是有问题。语文课程是一门学生学习如何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实践性课程。学习语文的第一步工夫,应该下在对具体语言材料的积累、品味、感悟上,在对语言材料整体把握的基础上,再根据学生的需要和可能(学生具备对语言文字运用现象抽象提升的条件,不过多增加学习成本),帮助学生体会、认识语文运用的规律。课程的目标不是落在关于语言、文字的知识系统和学科规律的理论体系上,语文课程是要让学生通过语文的实践学会“运用”或者说“驾驭”语言文字这种工具。语言文字的运用,包括生活、工作和学习中的听说读写活动,也包括文学活动。例如,听取某个方面的消息报道或演讲,阅读某个产品的使用说明或某个课题的研究报告,向别人表达生活上的要求,讲述学习或工作中的建议,陈述自己的意图,等等。学生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要学会如何通过语言文字从别人的材料中准确、熟练地获取信息,如何运用语言文字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想法进行交流沟通。学生要不光能在语文课里表现出良好的听说读写能力,而且还要能在生活中,在其他课程的学习中以及将来在各种不同工作领域里运用好语言文字。除了实用的语文,文学的阅读、创作和评论,也是语言文字运用的一个重要方面。学生也应该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过程中不断提高文学修养。

综上所述,语言文字运用涉及的范围和话题应该是十分广泛的,语文课程包含语言、文字、文章、文学、文化等多种因素,语官材料涉及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领域多方面内容,涉及的材料和话题非常广泛,甚至有点驳杂。之所以纳入如此广泛的内容,为的是让学生接触并逐步掌握多种领域里的常用词语,学习在多方面不同的知识背景下运用语言文字,使他们将来能在广泛的生活、学习和工作领域中运用好语言文字。这种情况充分显示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具有多方面内容和多种目标的综合性课程。

再从另一个视角来看,上世纪50年代,语文课程被分成“汉语”和“文学”两门课,理由是:语言属于科学,文学属于艺术,两者规律不同。我们后来又把具有不同规律的“汉语”和“文学”两门课合在“语文”一门课程里,这又从另一种角度体现了语文课程的综合性。这样一门多方面目标和内容综合的课程,在

教学中,对它的定位容易产生偏差:使它成为以“实用”为基本目标的“语文”,还是以“审美”为基本目标的“语文”?还是“实用”、“审美”等目标协调配置的“语文”?对于这样一门具有综合性的课程,我们有必要进一步明确它的核心任务,摆正多种关系,在各种目标之间取得协调。

不可将识字、写字当作阅读、写作的附庸

记者:我们注意到,汉字教育也是本次修订的重点,《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标准(2011年版)》)在识字写字教学中采取了新的措施,增强了改革的力度。为什么要重点考虑这个内容?此次修订具体有哪些主要变化?

巢宗祺:加强汉字教育,这是语文课程标准这一次修订的一个重要着力点。

关于识字写字教学,亟需解决的突出问题主要有:错别字和书写质量的问题——其实,错别字情况严重,书写质量偏低,这种情况不但存在于中小学生之中,而且也普遍存在于成人之中。如果不采取措施,情况恐怕会越来越糟。关于识字写字教学还有一个急需解决的问题是,有的地区反映小学低年级学生写字学习负担过重。

针对这方面的问题,语文课程标准的修订做了如下几方面的工作。

首先,提出汉字教育的新理念,要求不能以纯粹的工具观来看待汉字学习和教学,不能简单地把识字、写字的学习当作阅读、写作的附庸。其次,强调要帮助学生从第一学段到第四学段始终保持正确的写字的姿势和良好的习惯。第三,适当降低第一、二学段识字写字量的要求。如第一学段,:识字量由“1600-1800”改为“1600左右”,写字量由“800—1000”改为“800左右”。第二学段的写字量由“2000左右”改为“1600左右”。

第四,针对识字写字学习负担过重的问题,在教学建议中进一步强调“多认少写”的教学原则,希望下工夫扭转多年来形成的每学一字必须达到“四会”要求的教学观念和做法。

第五,在“附录”中新增了两个字表:《识字、写字教学基本字表》和《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常用字表》,为写字教学、教材编写和教学评估等提供依据。记者:在教学中教师应注意哪些问题?

巢宗祺:在识字、写字教学中,语文教师需要切实转变汉字教育理念,应该认识到学习汉字,不仅在于使学生掌握阅读的工具和书写的技能,而且也有利于增强学生对祖国语言文字的热爱和对中华民族文化的理解,提高审美感受力,还有利于增强规范意识,养成良好的习惯和性格。汉字教育的新理念也很好地体现了工具性与人文性统一的精神。

在第一、第二学段,对学生的识字量和写字量,不要急于赶进度,先要在学生写字姿势、写字习惯和规范意识上下工夫,而且必须抓紧抓实,持之以恒。汉字教学也应遵循学生的认知规律,识字、写字教学中一度盛行的每学一字都必须坚持“四会”要求的做法必须彻底摒弃。《标准(2011年版)》要求小学阶段必须在写字教学投入更多的力量,在“教学建议”中特别强调,“第一、二、三学段,要在每天的语文课中安排10分钟,在教师指导下随堂练习,做到天天练。要在日常书写中增强练字意识,讲究练字效果。”确保语文课上留有一定的时间让学生练字,教师要关注学生的练习过程和写字质量,及时帮助学生坚持正确的姿势,养成良好习惯,提高书写技能。

要用好“字表”。让学生在初级阶段熟练掌握《识字、写字教学基本字表》的300个“基本字”,这些高频字里面包含汉字的各种笔画类型和基本间架结构类型,学生多花一些工夫认识、体会,并且在练好这些字以后,学习其他的字可以少花时间和力气,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还要利用《字表》加强识字、写字教学的评价。《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常用字表》中的表一列出2500个常用字,就是要求在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学中尽可能先安排学习这些字。这一字表给识字、写字教学的评估提供参考。

要高度重视积累

记者: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的基础上,《标准(2011年版)》进一步强调了“读书”在语文学习和思想文化修养中的关键作用,要求高度重视阅读的“兴趣、习惯、品位、方法和能力”,对于推荐阅读书目和诵读篇目也作了一定的调整和补充。为什么要有所强调?

巢宗祺:的确如此。《标准(2011年版)》“课程基本理念”、“课程设计思路”、“教学建议”中指出:语文课程的建设应继承我国语文教育的优良传统,

注重读书、积累和感悟,注重整体把握和熏陶感染。

语文课程应注重引导学生多读书、多积累,重视语言文字运用的实践,在实践中领悟文化内涵和语文应用规律。

要重视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高阅读品位。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关注学生通过多种媒介的阅读,鼓励学生自主选择优秀的阅读材料。加强对课外阅读的指导,开展各种课外阅读活动,创造展示与交流的机会,营造人人爱读书的良好氛围。

语文教学中一定要下大工夫认真抓好“读书”这一根本环节,应该让学生养成朗读课文的习惯,一些重点课文要熟读甚至背诵;还要引导学生养成课外阅读的习惯,使他们不畏惧阅读长篇著作,而且逐步对经典名著产生兴趣。

《课程标准(2011年版)》提倡要高度重视积累。阅读、诵读可以帮助学生增强积累,但是还要指导学生用好积累的工具,掌握积累的方法,激励和督促学生养成这方面的习惯,并且引导学生在语文运用中充分调动自己的积累。在积累的过程中,还要加强梳理,每隔一个阶段进行一次“盘点”,边学习,边温习,并且将所学内容条理化,归类存档,领悟知识、经验和各种新信息之间的联系,逐步把握语文学习和语文运用的规律。

记者:我们也注意到,《标准(2011年版)》中对语文教学提出了一些新的要求,比如对“非连续性文本”阅读能力的要求,能否具体予以解释、说明?巢宗祺:社会和教育的发展对语文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标准(2011年版)》中关于“非连续性文本”的新要求是对这种需要的回应:

阅读简单的非连续性文本,能从图文等组合材料中找出有价值的信息。(第三学段课程目标与内容)

阅读由多种材料组合、较为复杂的非连续性文本,能领会文本的意思,得出有意义的结论。(第四学段课程目标与内容)

所谓“非连续性文本”,是相对于以句子和段落组成的“连续性文本”而盲的阅读材料,多以统计图表、图画等形式呈现。它的特点是直观、简明,概括性强,易于比较,在现代社会被广泛运用,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和工作须臾不离,其实用性特征和实用功能十分明显。学会从非连续文本中获取我们所需要的信息,得出有意义的结论,是现代公民应具有的阅读能力。

现代学生不仅应该学会通过传统的媒体阅读和表达,还应该能够运用新媒

体、新技术来获取信息和交流沟通。

教学中的偏差不可小觑

记者:语文课程改革实验中出现的一些偏差引起了大家的关注,此次课程标准修订对这些偏差有何回应?

巢宗祺:《标准(2011年版)》中对语文课程改革实验中出现的一些偏差特别强调要加以改正,例如:

教师应加强对学生阅读的指导、引领和点拨,但不应以教师的分析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不应以模式化的解读来代替学生的体验和思考;要善于通过合作学习解决阅读中的问题,但也要防止用集体讨论代替个人阅读。

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但也要防止逐字逐句的过深分析和远离文本的过度发挥。

再如,课程目标中关于“有感情地朗读”的要求,如何做到“有感情”?“教学建议”和“评价建议”中指出:

要让学生在朗读中通过品味语言,体会作者及其作品中的情感态度。学习用恰当的语气语调明读.表现自己对作者及其作品的情感态度的理解。朗读要提倡自然,要摒弃矫情做作的腔调。评价“有感情地朗读”,要以对内容的理解与把握为基础.要防止矫情做作。

记者:非常感谢您接受我们的采访。

语言文字的运用

什么是“语言文字的运用”?或者换个提问的方式,语言文字的运用包括哪些?它包括学习中的听说读写活动,也包括工作、生活中的听说读写活动;它包括实用的、工具的语言文字的运用,也包括审美的、文学的语言文字的运用。它的实质,就是利用“语言文字”这个载体,来获取信息,实现交流,表现我们的存在。 那么,语文课程的核心任务为什么一定是“语言文字的运用”呢?我们的面前出现过两条路,一条是以知识、技能为线索的,把语文教学分解成多少个知识点,字词句篇、语修逻文,慢慢地异化成了应试的工具,事实已经证明,这条路是走不通的;第二条路,是人文精神的崛起,一些老师对“工具性”深恶痛绝,语文教学成了文学教学,但这样容易掏空语文教学,慢慢地进入了空气稀薄的高空,似乎也是走不通的。老的问题没有解决好,新的问题又来了。课程标准试图在开辟第三条中间路线,它指向语言的功能,强调了语言的实践,工具目标得以落实,人文目标落地生根。抓住核心任务不偏离,争取综合效益不偏废,这就是课标追求的“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的核心任务聚焦在“语言文字运用”上,这对我们的教学提出了怎样的要求?一句话,把握语言文字运用的规律! ——语言文字运用的主语是“我”。我读,我说,我写,语言文字的运用应该是非常生动,非常美妙的!激活学生的动力、欲求,让学生与语言接触、嬉戏、激荡,永远是第一位的。拿识字来说,不单是帮助学生建立“符号字典”,更是要建立“心理词典”,这样在语言文字运用的时候,才会汩汩汤汤。外在于学生的心灵,无异于对语文的亵渎和谋杀。 ——语言文字运用的场域是“语境”。读一篇文章,真正进入文本的语境,文本的每个细胞都活了,作者自己跑出来找你对话;写一篇文章,真正进入到一个意义场,一个审美场,就会产生一种欲罢不能的感觉,语言自己就会说话。进入语境场,意义场,审美场,有人形象地说是“偷维纳斯的腰带”,非常美的事情。有一节作文课,记一张珍贵的照片,一个学生在课前说得很好,上课了,在老师“四素”的指导下,反而不会说了,由此可见适应语境的规律多么重要。适应语境的规律,我们可以称之为“适应律”。 ——语言文字运用的机制是“转换”。从意到言,从言到意,从能指到所指,语言文字的运用发生在“转换”上。把握转换的交切点,寻求转换的适合方式,展开转换的过程,创造转换的环境,这是语文教学的秘密,这就是我所说的“转换律”。语言转换的规则很多的,这要在具体的教学中去开发。我教学《三打白骨精》,提出了一个问题:白骨精一出现,在唐僧师徒四人的心目中,各是怎样的形象呢?学生发现了,在猪八戒的眼里是美的,唐僧的眼里是善的,孙悟空从优美的外表中看除了妖,看出了假,看出了恶,沙和尚没有写,他对男妖怪没有感觉,对女妖怪也没有感觉。这样就进入了冲突的语境,文本的语义转换成了心理的语义,进而发现“三与古典小说的故事性”,建构了言语图式。由此可见,“矛盾”是个好办法,它是言语转换的动力。

高考语文语言文字运用题目答题技巧大全

高考语文语言文字运用题目答题技巧大全 高考语文,一个高深莫测的科目,一个让同学们神魂颠倒的科目,一个让大家束手无策、摸不着门路的科目。要想考好语文,必须掌握一定的答题技巧,下面是wtt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高考语文语言文字运用题目答题技巧,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学习! 语言文字运用答题技巧 1. 【字音辨析题】 常见字注音正确的可能性小;生僻字一般不会标错音。审清题干,用排除法是较好的选择。 2. 【字形辨析题】 常出现“形近而音不同“的别字;生僻字一般不会错。平时要注意多积累。 3. 【词语运用题】 凭语感去选择自己认为对的最佳答案,一般有两种类型: (1)对词义的理解,先拿你最会的词语去排除,对词语的运用,一定要在上下文中找到相应的信息,重点是使用场合上的搭配。 (2)注意采用排除的方法,将最容易辨析的词语先排除,逐渐减少选项。 4. 【熟语(成语)辨析题】 第一,逐字解释熟语(成语),运用熟语(成语)结构特点把握熟语(成语)大意,但要注意不能望文生义; 第二,体会熟语(成语)的褒贬义等感情色彩;

第三,要注意熟语使用范围、搭配的对象; 第四,尽可能找出句中相关联的信息。 第五,四个选项权衡比较,选出认为最符合要求的。 要正确理解熟语(成语)的整体意义,要注意语境的组合与搭配情况,越是想让你在字面上理解的熟语越要注意。往往特别陌生的熟语是对的。 5. 【病句辨析题】 病句类型: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歧义)、不合逻辑等。 判断病句用排除法居多,试着回忆那些常见病句的标志。 做题的思路通常是:检查句子的主干,看是否缺成分——推敲词语运用,看是否搭配得当——心里默读,看是否有不同的句式混用——综合思考,看是否符合逻辑思维——凭借语感。 特别注意以下几种情况: (1)以介词“关于”“对于”“对”等开头的句子,要注意看是否存在主语残缺的情况。 (2)类似于“A”是“B”的句子,注意“A”“B”的协调,有可能是句式杂糅。 (3)动词后有很长的修饰词语,注意看是否存在宾语残缺的情况。 (4)用&;和&;&;或&;以及顿号连接的并列成分,注意看是否存在歧义,或者看其内在逻辑顺序是否失当,又或者看看是否存在意义上的从属关系。 (5)前半句使用了“能否”“可否”等双面词语,注意看后半句是否与前半句协调。 (6)反问句及疑问句注意看是否存在表意相反的情况。 6. 【标点符号题】 注意试卷中常考标点(顿号、引号、破折号、括号、分号、问号)

高中语文语言文字运用、语言表达和运用 6辨析并修改病句

辨析并修改病句 1.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信息产业部查处了该市电信局要挟用户的不正当行为,并责令其立即退还用户话费中不合理的收费项目。 B.曾为中国足球扬眉吐气的铿锵玫瑰队目前已沦落为世界二流乃至三流的球队,这让非常酷爱足球的人大失所望。 C.鲁迅的小说写的是平凡人的平凡生活,没有生动的故事和引人入胜的情节,却充满了无穷的艺术魅力。 D.文化行政部门应当对学校周边二百米范围内的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予以取缔,对违法接纳未成年人进入的互联网上网服务营业场所和娱乐场所依法进行处理。 答案 D [A.动宾搭配不当,删去“项目”。B.介词误用,改第一个“为”字为“让”;重复赘余,去掉“非常酷爱”中的“非常”。C.重复赘余,删去“生动的故事和”6个字即可。]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在第十个记者节即将来临之际,《丹阳日报》社本着开门办报、服务读者、打造品牌、提升影响,举办记者节暨首届读者节系列庆祝活动。 B.在教育问题上,网民的留言多集中在农村教育上,包括办学经费严重不足、教师待遇太低、人才流失严重、地方政府不执行中央编制政策等。 C.沈纯德认为,不仅在比赛中服用兴奋剂破坏了竞赛的公开、公平和公正,对运动员自身的身体健康也将带来极大的伤害,同时更严重破坏了田径运动在公众心目中的良好形象。 D.“飞人”刘翔以13秒19的战绩,延续着复出后的奇迹,一举夺得十六届亚运会110米栏冠军,同时成为亚运会历史上首个三夺110米栏冠军的第一人。 答案 B [A.“本着”缺宾语,可在“提升影响”后加“宗旨”。C.“不仅”移到“破坏”的前面。D.“首个”与“第一人”重复。]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经专家鉴定,这只明景泰年间制作的景泰蓝陶罐价值至少在一百万元以上。 B.我局通过对违纪案件的剖析,使广大党员干部从中受到感悟,推动了思想教育体系和预防腐败体系的

“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教学三部曲

口傅登顺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标》)在“课程性质”中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这个修改进一步明确了语文课程的核心任务,强调了课程目标和内容需聚焦于“语言文字运用”,突出“实践性”“综合性”的特点,有效搁置了多年来的“工具性”与“人文性”之争,进一步明确了“学习语言文字运用”是语文教学的主攻方向。“语言文字运用”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语言文字运用,是指在学习、生活和工作等一切情境中,人们自觉、不自觉地运用语言文字经验去解决问题或完成任务的过程,即指语言文字运用性实践。狭义的语言文字运用,是语文学习过程的一个阶段,与语文的感知、理解、记忆相对应,把感知、理解、记忆的语文经验在问题或任务情境中加以应用,即指自觉的课内语文学习性实践。“学习语言文字运用”包括阅读和表达两个方面,是一个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过程,语文教学必须遵循这一规律。 一、“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认知领悟阶段 语文学习,是以语言文字为情境载体、内容载体、过程载体、目的、对象、内容、方法的学习活动,即运用语言文字学习语文文字运用的活动,语文学习是语言文字运用的一种形式,即语言文字学习性运用。运用语言文字学习的主要形式是阅读。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核心。阅读教学除了达成自身的教学目标外,还伴随着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巩固,渗透着在读写结合中促进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功能,阅读教学包蕴着学生听说读写等所有的语文素养因素。“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是从阅读起步,并随着阅读量的扩大和阅读要求的提高,语言文字运用能力也在不断提升。 (一)读通读顺文本,关注文本的语言形式 “学习语言文字运用”要从认知语言文字起步,即渗透在文本中的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形式,以及语言形式所表达的内容、情感、价值观等。所以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让学生读通读顺文本,在整体把握文本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发现蕴涵在文本中的语文新知识、语言新形式等语文要素。在引导学生充分发挥个体主观能动性的基础上,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重点对文本新知识、新句式作关注、理解、积累。这个过程,其实也是一个进一步确定和调整教学目标,攻克重点、难点的有效过程。学习、积累中应该鼓励学生把目光和精力聚焦到“语言文字的运用”上,即这样表达好在哪里等。长此以往,就会形成一种关注语言文字运用的阅读习惯和思维惯性,从而提高阅读教学效率。 (二)精读细读文本,强化语言文字的体验 读通读顺课文,重点是在初步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解决“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定向问题。在这个阶段,无论是定向、理解,还是积累,都处在认知的初级阶段,需要进一步的精读细读来弥补和深化。精读细读过程,其实就是一个在教师引导下鼓励学生个性化深度阅读的过程,因为只有实现了个性化阅读,才有学生对语言文字运用的个性化体验,才会使文本语言内化为学生个体语言。因此,精读细读过程要充分发挥学生已有的阅读水平,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和多元解读。正如《课标》指出的:“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教师应加强对学生阅读的指导、引领和点拨,但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不应以模式化的解读来代替学生的体验和思考;要善于通过合作学习解决阅读中的问题,但也要防止用集体讨论来代替个人阅读。”没有深入的精读细读,学生的体验就不能到位,阅读就不能实现个性化,语文新知识、语言新形式等就难以细化、具体化和内化,也就抓不住语言文字运用的本质。 (三)研读交流文本,激发语言文字表达欲 阅读积累到一定的程度,文本细读到一定的深度,就会由衷萌发表达的欲望,发表自己

2019届高三语文语言文字运用预测题:(二) 含答案解析

2019届高三语文语言文字运用预测题二 1、阅读下面的新闻材料,回答下题。 为纪念契诃夫( )155周年,1月29日晚,由著名翻译家、戏剧评论家童道明创作,王晓鹰担任艺术指导,杨申导演的话剧《爱恋?契诃夫》,在北京首演。 该剧讲述了《海鸥》在1869年圣彼得堡首演失败后,( )的安东?契诃夫与丽卡?米齐诺娃在创作事业与婚姻感情之间的故事3剧中,契诃夫寻求着丽卡带来的心灵( ),以支撢自己继续创作。丽卡支持着契诃夫,却为其拒绝自己的婚姻请求而痛苦。。全剧通过讲述一个失落的知名作家、一个渴望幸福的女人,以及发生在他们之间的各种( )的矛盾与冲突,让观众见识到一个卸下神性光环的契诃夫,作为一个普通人对理想与现实的取舍,让观众感受到一个更加多面、更加人性化的契诃夫。 1.给以上新闻材料拟一则标题。 2.下列依次填入语段括号内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A.诞辰愁眉苦脸慰藉千头万绪 B.寿辰郁郁寡欢欣慰千丝万缕 C.诞辰郁郁寡欢慰藉千丝万缕 D.寿辰愁眉苦脸欣慰千头万绪 3.下列各句中可以填人语段画线处的一项是( ) A.剧中的契诃夫,虽然利用生活中获得的新鲜爱情感作为作品的灵魂,但是又渴望自由而排斥婚姻。 B.剧中的契诃夫,一边利用生活中获得的新鲜爱情感作为作品的灵魂,一边却又渴望自由而排斥婚姻。 C.剧中的契诃夫,不仅利用生活中获得的新鲜爱情感作为作品的灵魂,而且渴望自由而排斥婚姻。 D.剧中的契诃夫,要么利用生活中获得的新鲜爱情感作为作品的灵魂,要么渴望自由而排斥婚姻。 2、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 A.中央电视台联合九大重点博物馆(院)推出的新节目《国家宝藏》,展现“大国重器”的前世今生,解读中华文化的基因密码。 B.不论是酒神文化和涂鸦文化,都表现的是用诗的眼光看待都市、用人文关怀抚摸世界、不断追求个体自由的精神。 C.由于人工智能学习能力越来越强,搜集和贮存的数据越来越多,将会在预测分析以及新产品的研发、推广等方面产生巨大效应。

高中语文 语言文字运用+文言文阅读 练习

3.24 语言文字运用+文言文阅读 (限时:30分钟满分:39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 当下的相声渐渐回归市场运行的轨道,从表面上看似乎是恢复了传统,但是我们的时代已发生了,坚持传统并不意味着抱残守缺式的故伎重演,我们被唤醒的文化记忆绝不意味着曾被否定的糟粕,绝不允许任何形式的死灰复燃和。遗憾的是,一些小剧场舞台在对年轻相声演员的引导中,低俗代替了通俗,欲望代替了希望,感官刺激代替了娱乐享受。一些相声从业者对传统相声认识模糊,对笑的审美认识模糊,缺乏前辈大师的文化自觉。他们一味“向卖座看齐”“向流量看齐”,以鼓吹“去价值观”“去思想化”来,无底线媚俗,(),使之最终滑向泥潭。我们痛心地看到,当今相声舞台上,有人借着以弘扬传统文化的名义,捡起传统中的糟粕,传播低级趣味等不健康的内容。一时间沉渣泛起。粗俗、肮脏的字眼雾霾般弥漫,不仅是语言污染,更是对观众的心灵污染,与新时代文化格格不入。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沧桑巨变东山再起移花接木哗众取宠 B.沧桑巨变卷土重来暗度陈仓哗众取宠 C.沧海桑田东山再起暗度陈仓夸夸其谈 D.沧海桑田卷土重来移花接木夸夸其谈 2.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有人借着弘扬传统文化的名义,捡起传统中的糟粕,传播低级趣味等不健康的内容。 B.有人打着弘扬传统文化的名义,捡起传统中的糟粕,传播低级趣味等不健康的内容。 C.有人以弘扬传统文化的名义,传播低级趣味等不健康的内容,捡起传统中的糟粕。 D.有人借着弘扬传统文化的名义,传播低级趣味等不健康的内容,捡起传统中的糟粕。 3.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原本已剔除的糟粕在相声这块文化瑰宝中被生生揉进 B.原本已剔除的糟粕被生生揉进相声这块文化瑰宝中 C.在相声这块文化瑰宝中生生揉进原本已剔除的糟粕 D.相声这块文化瑰宝中被生生揉进原本已剔除的糟粕 4.某学院的一则招聘启事中有五处词语使用不当,请找出并作修改。(5分) 为加大外国留学生来我院学习汉语的需求,拟招聘10名兼职对外汉语教师。待遇报酬从优。具体要求如下:语言、文学、政治等文科专业毕业;硕士及以上学历;年龄不超过40周岁以上;工作态度认真,教学效果高质量;有对外汉语教学经验。有意向的老师请从我校校园网下载应聘教师信息表。填好后发至邮箱huanying@https://www.doczj.com/doc/e81498200.html,。截止日期:5月20日。欢迎各位老师到我校高就。 答: 5.下面是某机构人才招聘面试流程图,请用简洁的文字将流程图的内容表述出来,不超过80

小学语文教学中加强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妙招

小学语文教学中加强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妙招 发表时间:2020-04-01T08:54:06.956Z 来源:《当代教育家》2020年3期作者:熊晓娟[导读] 语文是一门关于语言的学科,学好语文的关键在于理解文字的含义,吸收文字的精髓,进而驾驭文字,将文字化为己用。 湖北省阳新县富川小学 435200摘要:语文是一门关于语言的学科,学好语文的关键在于理解文字的含义,吸收文字的精髓,进而驾驭文字,将文字化为己用。小学是学生学习的起步阶段,在这个阶段,教师需要采用循序渐进的教学方法,慢慢地将学生引到语文的文字殿堂,这也是所谓“随风潜入夜, 润物细无声”的教学艺术。教好语文的秘诀不在于让学生囫囵吞枣课本知识,而是教会学生仔细咀嚼、品味文字之美。 关键词:小学语文;语言文字运用;方法 概括来说,语文的学习包括听说读写四大方面,本文着重论述的是“写”这一方面。写作能力也就是文字运用能力,也就是遣词造句的能力,这对学生来说十分重要。学习语文,免不了写作这一大关。学生视作文为大敌,写作时常有文不对题、逻辑混乱的问题,这反映了学生对文字的生疏,因而难以驾驭文字,难以用文字表达内心思想。这些是语文教学过程中十分常见的问题,针对这些问题,教师需要有敏锐的眼光,指出问题所在,进而对症下药。 一、在阅读中理解文字 总的来说,语文是与文字交流的学科。在学习过程中,学生将直接与文字接触,在文字中体会与感受,因此,阅读是必不可少的,阅读是学生与文字沟通交流的唯一桥梁。提高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离不开文本阅读。驾驭文字的前提是理解文字,这一点毋庸置疑。那么,怎么理解文字呢?毫无疑问,参与阅读,投入文本之中,亲身感受文字的韵味,这是最为有效的方法。因此,教师需要向学生强调阅读的重要性,正如孔子所说:不学诗,无以言。孔子为何提倡学诗呢?为何不学诗就不知道如何言语呢?学诗是为了吸收文字中的思想,学习文字的运用,进而将诗中所学的理论知识实践在日常的沟通交流中,这对今人仍然有重要的启示意义。试想,阅读不就是为了学习文字,学习文字中的思想,体会文字中的感情,进而将之化为己用,为自身添砖加瓦,塑造更加完整的知识体系吗? 运用文字的前提是理解文字,而阅读是理解文字的必经之路,因此,教师需要加强对学生的引导,向学生强调阅读的重要性,将学生引到阅读的道路上来。比如,在《山行》这首古诗的教学中,教师可以抛掉传统教学中字字句句释义的教学方法,不做预先的干涉,而是让学生亲自阅读作品,亲自感受文字的韵味,体会字里行间传达的思想感情。学生在阅读时,教师无需过多干涉,无需给学生指点,而是由学生自行体会,发散思维,这样独立的阅读是学生以自身经验参与的阅读,才能真正体会到文字之美,生发出属于自己的审美感受。 二、在写作中运用文字 文字的运用,体现在写作中。学生当前的写作,可谓问题倍出,语言空洞、感情浅薄、语句不通、思想混乱等等,这是什么原因呢?学生每天都在学习语文,为何却不能写出一篇流畅的作文呢?归根结底,是学生缺乏对文字的驾驭能力,缺乏对文字的理解与表达能力。当然,这些能力都是可以通过不断练习来获得的。那么,学生应该以何种方法来获得下笔如有神的能力呢?学以致用是一个有效的方法,具体来说,就是将阅读所获得的灵感与日常经验结合起来,将这些所思所感付诸笔端,写成文章。这样的写作对小学生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但也正如孔子所说: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将所思所感写下来,便是将脑中抽象思想化为具象文字,这是一个思考的过程,也是运用语言文字的过程,在这样的练习中,学生的思考能力与写作能力将会同步上升。教师可以给学生制定详细的写作计划,让他们每周写一篇文章读后感或生活随感,在这样的写作中提高文字运用能力。比如,在《和时间赛跑》这篇课文的教学中,教师可以以此文章为切入点,向学生强调写作所需要的敏锐感,作者对生活有着强烈的感知力,因此才能感受时间的存在,才想超越时间,才写出这样优美深刻的文章。对于学生来说,则需要勤动笔,勤思考,勤打磨自己的文字,这样才能写出流畅俊逸的文章。 三、在积累中感受文字 提高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与长期的阅读积累分不开。只有脚踏实地地积累,将前人所写的好词好句消化于胸中,这样才能在运用的时候信手拈来。因此,学生需要在平时的阅读中积累优美的字词句段,在理解的基础上加以背诵,这样,才能在写作时自然而然地运用。积累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一时一地也许看不到成效,但是量变的积累会带来质变的飞跃。教师需要为学生寻找经典的阅读篇目,让学生在阅读中摘抄优美的字句段落,课外时间加以背诵。比如,在《北京的春节》这篇课文的教学中,教师可以带领学生对课文内容进行疏解,接下来,让学生自行阅读,在阅读中寻找优美的字词句段,摘抄到笔记本中;同时,可以让学生利用这些字词句进行模仿创作,在写作练习中加强对文字的理解。通过对好词好句的积累,学生的词汇量将会逐渐增加,词汇量的增加,对学生的写作是大有裨益的,这意味着,学生在运用文字时,有了许多的选择,因此胸有成竹,信手拈来。 语文的教学具有极其明显的灵活性与伸缩性,因此,教师在教学时需要根据实际情况来对症下药。加强学生运用文字的能力,一方面需要教师积极引导,用适当的方法带领学生走进语文,走进文字的殿堂;另一方面,学生需要提高学习的自主性,积极投入学习中,为自身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教师需要为学生创造和谐的课堂氛围,让学生拥有愉快的学习环境,在这样的教学中,教师与学生才能共同取得进步。

聚焦语言文字运用加强语言文字训练

聚焦语言文字运用加强语言文字训练 哈尔滨市香安小学校宋月娥“语文是什么”?关于这个问题,始终存在不同的认识。一千个人也许会有一千种答案,有的说语文是“听说读写”,有的说语文是“语言文字”,有的说语文是“语言艺术”,还有的说语文是“语言文学”。这方面的不同认识,必然会影响到语文教学实践,影响到语文课程的实施。 一、聚焦语言文字运用 (一)明晰性质,明确任务 2011版新课标修订中,有一个突出变化就是进一步明确了语文课程的性质:“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这句话总揽全局,是对近些年来的语文学科性质喋喋不休的争论的一次阶段性的拍板。语文课程要学习的是“语言文字运用”。不是吗?我们每天学语文,到底是为了什么?归根结底是为了“运用”,这才回到了语文的本源。比如我们每学一篇课文,或教学生学生字,或教学生学词语,或教学生学阅读,或教学生学习作,我们教来教去,最终目的还不是让学生把这些生字、词语、阅读的方法、写作的方法运用到自己的生活中去吗?最终目的不就是要让学生通过语文的实践学会“运用”或者说“驾驭”语言文字这种工具吗? (二)紧扣目标,走准航道 明确了语文课程是什么,语文课程教什么,语文教学的目标就明确了。可是我们当真在向着我们既定的方向努力吗?似乎并不是。 语文课究竟是教课文还是教语文,我们语文教师的认识在理论上是一致的,应该是“用课文来教语文”。然而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往往还是围绕“教课文”设计教学过程——教学目标主要是理解课文思想内容。有的着重讨论、感悟作品和作者的思想感情;有的注重以故事发展、主要矛盾为线索,重视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知道”和“懂得”;有的虽然也比较重视语言文字因素,但是偏重于知识点的落实。一篇课文上完,学生的主要收获是加深了些对课文故事情节或人物思想感情的理解,而“语文”能力方面似乎没有明显的长进。这无疑是“教课文”。相反,如果学生通过课文学习,能够明确地说出这堂课“学会”了什么语文知识或语文学习方法,在听说读写能力方面接受了哪些训练,有哪些新的收获,这才是“教语文”。 二、加强语言文字训练 毋庸置疑,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主要途径就是加强语言文字训练。我们只有牢牢把握语言这个核心,专注于让学生感受语言的魅力,感悟语言的精妙,科学而又恰当地进行语言训练,才能真正提升语文教学质量。 (一)明确语言文字训练的义 什么是训练?“训练”之“训”是教师的训导和启发诱导,训练之“练”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反复操作。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训练训练,分开来说,训是老师的事,练是学生的事。就老师方面说,采用种种有效的方法,循序渐进地教导学生练,固然极为重要,而督促学生认真练,经常练,尤其是奏功收效的关键。” 何谓“加强”?有两个要素,一是要有一定的训练时间和容量,二是要有力度。如果光追求时间和容量,结果是泛而不深,浮光掠影,甚至徒有形式。训练要到位,要扎实,就要

(完整版)2019高考语文新型语言文字运用题汇编(精心整理)

(精心整理) 2019高考语文新型语言文字运用题汇编 【上篇】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三段文字,完成17-19题。 ①这是古城里的一条小街,过去这里显然驻扎过守城的军队,有一排排的营房为证。现在这里正在建筑仿古的街市和民居,已颇成气候了,秦砖汉瓦,_________,虽没有皇家气象,却也称得上是_________。在最前面靠近巷口的地方,还立有一个牌坊,上书一副对联,“市井里巷尽染六朝烟水气,布衣将相共写千古大文章”。此联内容很好,有__________之妙。但对得不甚工整,以我之见,不如将“大文章”改成“风情画”,尚可__________。 ②我上初中的时候,在杭州西湖看到过那副著名的对联,“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当时我心中引发了强烈的震动。那时正看着《说岳全传》,热血沸腾着,一看这对联真是绝了,其(),真可以说是独步天下。 ③我还曾在广西看到过一副咏竹楹联,一目之后就永远忘不了,我以为那是最好的咏竹楹联。内容是:“一寸在土已有节,万尺凌云仍虚心”。年代久远,这副咏竹联却早已成了我的座右铭, 我在什么地方看到的已想不起来了 17.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回味之无穷,概括之全面,含义之深刻,对仗之工整 B.概括之全面,含义之深刻,对仗之工整,回味之无穷 C.回味之无穷,对仗之工整,含义之深刻,概括之全面 D.概括之全面,含义之深刻,回味之无穷,对仗之工整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金碧辉煌富丽堂皇妙笔生花差强人意 B.雕梁画栋美轮美奂巧夺天工差强人意 C.金碧辉煌美轮美奂妙笔生花心满意足 D.雕梁画栋富丽堂皇巧夺天工心满意足 19. 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由于年代久远,这副咏竹联却早已成了我的座右铭,我在什么地方看到的已想不起来了。 B.年代久远,这副咏竹联却早已成了我的座右铭,但我在什么地方看到的已想不起来了。 C.由于年代久远,我在什么地方看到的已想不起来了,但这副咏竹联却早已成了我的座右铭。 D.由于年代久远,我在什么地方看到的已想不起来了,这副咏竹联却早已成了我的座右铭。20.下面是X市X中学学生张晓写给《语文匠》编辑部的投稿信,其中有五处表达存在不得体的情况,请你找出来并进行修改。(5分) 《语文匠》编辑部: 我是X市X中学学生张晓,是一位酷爱写作的妹仔。久闻你刊大名,决定向你刊投稿。现奉上作品《蒙茶飘香》一篇,敬请拜读。还望务必拔冗回示为谢! 此致 敬礼! 张晓2018年7月6日 答: 21.阅读下面文段,围绕“国家精神”,根据划线句子仿写三句话,组成排比句式。(6分)国家精神是什么?简单两个字,就是一个国家的“国魂”。

高中语文语言文字运用试题附答案

六、( 10 分) 19、将下面的句子排列成一段语意连贯、逻辑严密的话。(只需填番号)(5分) ①诸葛亮也曾经被人讥讽为“村夫” ②这些描写都使历史上的风云人物更接近普通人 ③不过,《三国演义》毕竟不同于正史,作者的思想感情与下层民众是息息相通的 ④刘备曾经“贩履织席为业” ⑤我们在《三国演义》中,除了帝王将相,确实看不到普通人的生活 ⑥关羽“温酒斩华雄”时,只不过是个受人轻视的“弓手” 20.、阅读下面的文字,然后回答问题。(5分) 今年初,武汉六位初中生将他们在地理教材中发现的问题整理出来,给人教社的编辑写信,希望能有所回应和更正。他们认为教材有八处错误,如“本图中冰岛的面积不符合实际, 受全球变暖的影响,冰岛的部分国土已消融”“死海的海拔,本图中所标注的-400 米,而实际上却是 -415 米”等。此外,他们还对教材的内容提出了一些建议:“第一章第二节中,应 表明地心说是可以成立的,但其模型过于复杂,不便表达规律和探索计算,, ” 请以教材编辑的名义给六位学生写一封回信。(只需写出回信的主要内容,不要求格式。)60字左右。 六、( 10 分) 19、下面这段材料介绍了“完整的森林生态系统”哪些方面的特点?请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每点不超过 10 个字)(4 分) 中国森林面积大约175 万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18.21% 。然而,完整的森林生态系统 总面积却只有85317 平方公里,仅占国土面积的0.89%。这些森林都不是人工林,近30 至50年内树木自然生长,未受到砍伐、烧荒等林业活动的影响,也没有受到道路、水渠、管 线、居民点等基础设施建设的干扰。在中国,完整森林大多分布在边疆地带,如四川西部的 山地、云南怒江傈僳族自治州中缅边境地带、西藏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处、内蒙古最北端的大 兴安岭以及新疆的阿尔泰山等人迹罕至的地区。这些地区都有大于500 平方公里的林地,其线性尺度不低于10 公里,也就是说在森林板块中,要能够容纳得下直径不小于10 公里的内接圆。这些森林在空气调节、水土保持、有机物循环等方面,有着一般森林难以起到的独特 作用。 20、悼词是一种特殊的文体,要对去世人物盖棺定论,对其生平事迹做准确精要的概括,对 其影响给出评价,重要的是要有真情实感。请仿照前不久美国总统奥巴马给曼德拉的悼词,

小学语文老师随笔 学习语言文字运用,强化多读多写积累

小学语文老师随笔学习语言文字运用, 强化多读多写积累 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义务教育阶段的语文课程,应使学生初步学会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进行交流沟通,吸收古今中外优秀文化,提高思想文化修养,促进自身精神成长。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语言文字运用(前言、性质出现六次) 道明语文课程“学什么”“怎么学”两大问题。“学什么”?——“语言文字运用”!“怎么学”呢?——让学生在言语实践中学习语言,在文字运用中学习文字。 (二)关于阶段目标 就第一学段的识字写字而言,修订版课标已将原来的“认识常用汉字1600——1800个,其中800——1000个会写”,改为“认识常用汉字1600个,其中800个左右会写”。

将第二学段的“2000个左右会写”减少为“1600个左右会写”。减少了写字字数,显然,体现了多识少写的思想,非常符合低中年级孩子生理发育的特点;同时也便于提高写字质量和让学生多读书。 第三学段的硬笔字还增加了“力求美观”的要求,体现了写字还要讲究实效性。同时,将识字写字表述为“也是贯串整个义务教育阶段的重要教学内容”, “小学各学段要在每天的语文课中安排10分钟,在教师的指导下随堂练习,做到天天练。要在日常书写中增强练字意识,讲究练字效果”。本标准还附有“识字写字教学基本字表”,要求先写“字表中的300个字”。可见,修订版课标将识字写字提到了怎样重要的地位。 删去了“有条件的地方,可学习使用键盘输入汉字”,在中高年级都增加了“写字姿势正确、有良好的书写习惯”的要求,说明训练学生正确的写字姿势和养成良好的写字习

惯,并不能一蹴而就,是需要长期坚持的,必须贯穿于整个小学阶段,甚至包括其他学科。 增加了“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再一次强调了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和自主学习的要求。 在第三学段的阅读要求中,增加了“阅读简单的非连续性文本,能从图文组合材料中找出有价值的信息”的内容,这是适应现代信息处理能力的新要求,培养学生不仅要具有处理连续性文本材料的能力,而且应该具有处理非连续性文本的能力。 将第一学段的写话要求“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改为“写想象中的事物”,孩子更感兴趣,更有利于发展学生的想象力。 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

目标与内容聚焦语言文字运用

目标与内容聚焦语言文字运用 ──访义务教育语文课标修订组召集人温儒敏 为了更好地理解修订后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日前,记者就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及修订的有关情况采访了此次课程标准修订的召集人──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北京大学语文教育研究所所长温儒敏。 课改激活了对于教育某些根本问题的认识 记者:此次修订是对语文课标实验稿的完善,课标修订通过哪些途径了解实验稿课标的实验情况?通过了解,您对实验稿课标10年的实验情况怎样评价?实验中发现的问题在哪些方面? 温儒敏:语文新课标这次修订之前,在试行课改的29个省市区对7000多名教师和教研员作了问卷调查,其中,西部和乡镇的教师占了相当比例。此外,还收集整理近几年报刊传媒上关于课改的各种讨论,包括专家研究的一些观点。我和修订组成员还深入到中小学直接听课和听意见。 从调查看,一线教师对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的意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课程目标应更切合一线教学的实际;二是如何面对某些社会性难题,诸如小升初、中考以及高考的“指挥棒”对教学的制约问题;三是希望更有可操作性。此外,关于“课程的性质和地位”以及语文课程核心概念的问题,语文知识教学和能力训练的问题,等等,引起过较多争论,也都是大家所关心的。 调查表明,一线中小学语文教师对“课程性质”和这次改革基本理念的认同程度还是很高的,90%以上的教师都认为改革有必要,基本理念值得肯定。至于新课程“能在多大程度上得到贯彻和落实”,也有80%左右的教师抱有信心,认为“经过努力能较好地实现”。 新课标出台后,绝大多数人都不否认改革的必要,但要真正推进新课程,又非常艰难。家长担心自己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种担忧几乎成为集体无意识了。一方面是对时下应试教育强烈不满,另一方面又都不敢轻易放弃应试教育。道理上赞同新课程,实际上却又紧张、担心,结果就形成巨大的社会障碍力。 当然也还有另一种趋向,就是把新课标片面理解为颠覆性的,不顾实际条件,一味追求课改的形式。强调语文课的人文性,就不敢再提工具性,两者被生硬地割裂开来,语文课上成了思想教育课,掏空了语文;强调学生为主体,就死板规定教师不能多讲,课堂教学追求无边的讨论。 关于新课标和课改已经有太多的争论,有些批评意见非常尖锐。但我认为还是要从发展的全局来看,充分肯定10年课改的成就。这次改革在课程与教学观念上已经产生大的冲击和突破,像“以人为本”、重视学生整体素质发展、注重学生身心健全发展、以学生为主体、启发式学习、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注重基本能力培养,等等。这些观念过去也有提过,但这次新课标实施,从理论到实践集中强化提倡,得到了普遍的社会认同。可以说这次课改激活

2020高中语文语言文字运用专题训练(精校版附答案)语段综合附答案

2020高中语文语言文字运用专题训练(精校 版附答案) 语段综合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教养和财富一样,是需要证据的。 热爱大自然。把它列为有教养的证据之首,是因为一个不懂得敬畏大自然,不知道人类渺小的人,必是井底之蛙,与教养谬之千里。这也许怪不得他,()没有相应的自然科学知识,人除了显得蒙昧和狭隘以外,注定也是盲目傲慢的。懂得与自然协调地相处,懂得爱护无言的植物的人,,他多半也可能会爱惜更多的动物,爱护自己的同类。 一个有教养的人,对人类种种优秀的品质,比如忠诚、勇敢、信任、舍己救人、临危不惧、坚贞不屈等等,有敬仰之心。不一定每一个人都能够,但他们懂得爱戴和歌颂。人不是不可以怯懦和懒惰,但他不能把这些陋习伪装成高风亮节,不能由于自己做不到高尚,就诋毁做到了的人是伪善。你可以跪在泥里,但你不可以把污泥抹上整个世界的胸膛,并因此地说到处都是污垢。 教养是一些习惯的总和,在某种程度上,教养不是繁衍在我们的骨髓里,是活在我们的皮肤上。教养必须要有酵母,在潜移默化和条件反射的共同烘烤下,假以足够的时日,才能自然而然地散发出香气。教养是衡量一个民族整体素质的一张X光片。脸面上可以依靠化妆,但只有内在的健硕,才经得起冲刷和考验,才是力量的象征。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教养不但活在我们的皮肤上,而且繁衍在我们的骨髓里。 B.不是教养繁衍在我们的骨髓里,是活在我们的皮肤上。 C.不是教养活在我们的皮肤上,而是繁衍在我们的骨髓里。 D.教养不是活在我们的皮肤上,而是繁衍在我们的骨髓里。 (2)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A.因为如果不经教育,一个人很难自发地懂得宇宙之大和人类的渺小。 B.如果不经教育,一个人很难自发地懂得宇宙之大和人类的渺小。 C.因为不经教育,一个人很难自发地懂得人类的渺小和宇宙之大。 D.如果因为不经教育,一个人很难自发地懂得宇宙之大和人类的渺小。 (3)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2017高考语文试卷真题汇编之语言文字运用(含详解)

2017高考语文试卷真题汇编之语言文字运用 一、【新课标Ⅰ】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比赛过后,教练希望大家重整旗鼓,继续以高昂的士气、振奋的精神、最佳的竞技状态,在下一届赛事中再创佳绩。 ②今年,公司加大公益广告创新力度,制作出一批画面清晰、意味深长的精品,有效发挥了公益广告引领社会风尚的积极作用。 ③世界各国正大力研制实用的智能机器人,技术不断升级,创新产品层出不穷,未来有望在多领域、多行业发挥更大的作用。 ④赵老师学的是冷门专业,当年毕业时,不少同学离开了该领域,而他守正不阿,坚持致力于该专业的教研工作,最后硕果累累。 ⑤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给古丝绸之路的沿线城市带来了活力,很多城市对未来踌躇满志,跃跃欲试。 ⑥目前,快递业已经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行业,快递服务虽不能说万无一失,但的确为百姓生活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A.①③⑥B.①④⑤C.②③⑤D.②④⑥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根据本报和部分出版机构联合开展的调查显示,儿童的阅读启蒙集中在1-2岁之间,并且阅读时长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的。 B.为了培养学生关心他人的美德,我们学校决定组织开展义工服务活动,三个月内要求每名学生完成20个小时的义工服务。 C.在互联网时代,各领域发展都需要速度更快、成本更低的信息网络,网络提速降费能够推动“互联网+”快速发展和企业广泛收益。 D.面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正确的选择是,充分利用一切机遇,合作应对一切挑战,引导好经济全球化走向。 19.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3分) A.真是事出意外!舍弟太过顽皮,碰碎了您家这么贵重的花瓶,敬请原谅,我们一定照价赔偿。 B.他的书法龙飞凤舞,引来一片赞叹,但落款却出了差错,一时又无法弥补,只好连声道歉:“献丑,献丑!” C.他是我最信任的朋友,头脑灵活,处事周到,每次我遇到难题写信垂询,都能得到很有启发的回复。 D.我妻子和郭教授的内人是多年的闺蜜,她俩经常一起逛街、一起旅游,话多得似乎永远都说不完。 【考点定位】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药品可以帮我们预防、治疗疾病,但若使用不当,①,以口服药为例,药物进入胃肠道后逐渐被吸进血液,随着时间推移,②,当药物浓度高于某一数值时就开始发挥疗效,然而,③,超过一定限度就可能产生毒性,危害身体健康。 21.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5分) 高考之后,我们将面临大学专业的选择问题,如果有机会,我们要选择工科方面的专业,因为只有学了工科才能激发强烈的好奇心,培养探索未知事物的兴趣,而有了浓厚的兴趣,必

高三语文语言文字运用词语+综合

每日检测35 语言文字运用专项训练 (时间:40分钟 满分:59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20分) (江西名校二次联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21分) 道德勇气是人类过道德生活的一个必要条件。道德勇气要求人类具有维护和 ________道德的坚强意志力。一个人缺乏必要的道德勇气,( ),并且具 有向善求善的道德情感,他也不可能勇敢地趋善避恶。缺乏道德勇气的人会在他 们面对善恶选择问题的时候保持沉默。一旦这种行为变成一种习惯行为,他们就 是患上了道德________。道德勇气是衡量人类具有“意德”的一个重要指标,是 人类修炼道德修养的一个重要表现。“意德”是人类基于他们的坚强道德意志力而 形成的一种德性。拥有意德的人善恶分明,疾恶如仇,勇于捍卫善的尊严,敢于 贬抑恶的存在价值,他们身上有一股浩然正气。纵然是在善恶进行激烈________ 或尖锐斗争的语境下,他们依然能够挺身而出,大义凛然地挺善抑恶。如果全社 会的人普遍缺乏道德勇气,挺善抑恶就难以________,善恶不分则必然成为一种 常态,社会道德风尚也不可能令人满意。道德勇气不足是一些人在面对善恶选择 问题上不愿意或不敢发表意见的根源,也是他们患道德失语症的根源。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执行 夜盲症 博弈 蔚然成风 B.践行 失语症 博弈 蔚然成风 C.执行 失语症 搏斗 风靡一时 D.践行 夜盲症 搏斗 风靡一时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虽然他知道辨别善恶的重要性 B.虽然他知道鉴别善恶的重要性 C.纵然他知道辨别善恶的重要性 D.纵然他知道鉴别善恶的重要性 3.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道德勇气是衡量人类是否具有“意德”的一个重要指标,是人类修炼道徳修养 的一个重要表现。

高中语文语言文字运用 试题附答案

六、(10分) 19、将下面的句子排列成一段语意连贯、逻辑严密的话。(只需填番号)(5分) ①诸葛亮也曾经被人讥讽为“村夫” ②这些描写都使历史上的风云人物更接近普通人 ③不过,《三国演义》毕竟不同于正史,作者的思想感情与下层民众是息息相通的 ④刘备曾经“贩履织席为业” ⑤我们在《三国演义》中,除了帝王将相,确实看不到普通人的生活 ⑥关羽“温酒斩华雄”时,只不过是个受人轻视的“弓手” 20.、阅读下面的文字,然后回答问题。(5分) 今年初,武汉六位初中生将他们在地理教材中发现的问题整理出来,给人教社的编辑写信,希望能有所回应和更正。他们认为教材有八处错误,如“本图中冰岛的面积不符合实际,受全球变暖的影响,冰岛的部分国土已消融”“死海的海拔,本图中所标注的-400米,而实际上却是-415米”等。此外,他们还对教材的内容提出了一些建议:“第一章第二节中,应表明地心说是可以成立的,但其模型过于复杂,不便表达规律和探索计算……” 请以教材编辑的名义给六位学生写一封回信。(只需写出回信的主要内容,不要求格式。)60 六、(10分) 19、下面这段材料介绍了“完整的森林生态系统”哪些方面的特点?请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概括。(每点不超过10个字)(4分) 中国森林面积大约175万平方公里,森林覆盖率18.21%。然而,完整的森林生态系统总面积却只有85317平方公里,仅占国土面积的0.89%。这些森林都不是人工林,近30至50年内树木自然生长,未受到砍伐、烧荒等林业活动的影响,也没有受到道路、水渠、管线、居民点等基础设施建设的干扰。在中国,完整森林大多分布在边疆地带,如四川西部的山地、云南怒江傈僳族自治州中缅边境地带、西藏雅鲁藏布江大拐弯处、内蒙古最北端的大兴安岭以及新疆的阿尔泰山等人迹罕至的地区。这些地区都有大于500平方公里的林地,其线性尺度不低于10公里,也就是说在森林板块中,要能够容纳得下直径不小于10公里的内接圆。这些森林在空气调节、水土保持、有机物循环等方面,有着一般森林难以起到的独特作用。 20、悼词是一种特殊的文体,要对去世人物盖棺定论,对其生平事迹做准确精要的概括,对其影响给出评价,重要的是要有真情实感。请仿照前不久美国总统奥巴马给曼德拉的悼词,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