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聚焦语言文字运用加强语言文字训练

聚焦语言文字运用加强语言文字训练

聚焦语言文字运用加强语言文字训练
聚焦语言文字运用加强语言文字训练

聚焦语言文字运用加强语言文字训练

哈尔滨市香安小学校宋月娥“语文是什么”?关于这个问题,始终存在不同的认识。一千个人也许会有一千种答案,有的说语文是“听说读写”,有的说语文是“语言文字”,有的说语文是“语言艺术”,还有的说语文是“语言文学”。这方面的不同认识,必然会影响到语文教学实践,影响到语文课程的实施。

一、聚焦语言文字运用

(一)明晰性质,明确任务

2011版新课标修订中,有一个突出变化就是进一步明确了语文课程的性质:“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这句话总揽全局,是对近些年来的语文学科性质喋喋不休的争论的一次阶段性的拍板。语文课程要学习的是“语言文字运用”。不是吗?我们每天学语文,到底是为了什么?归根结底是为了“运用”,这才回到了语文的本源。比如我们每学一篇课文,或教学生学生字,或教学生学词语,或教学生学阅读,或教学生学习作,我们教来教去,最终目的还不是让学生把这些生字、词语、阅读的方法、写作的方法运用到自己的生活中去吗?最终目的不就是要让学生通过语文的实践学会“运用”或者说“驾驭”语言文字这种工具吗?

(二)紧扣目标,走准航道

明确了语文课程是什么,语文课程教什么,语文教学的目标就明确了。可是我们当真在向着我们既定的方向努力吗?似乎并不是。

语文课究竟是教课文还是教语文,我们语文教师的认识在理论上是一致的,应该是“用课文来教语文”。然而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往往还是围绕“教课文”设计教学过程——教学目标主要是理解课文思想内容。有的着重讨论、感悟作品和作者的思想感情;有的注重以故事发展、主要矛盾为线索,重视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知道”和“懂得”;有的虽然也比较重视语言文字因素,但是偏重于知识点的落实。一篇课文上完,学生的主要收获是加深了些对课文故事情节或人物思想感情的理解,而“语文”能力方面似乎没有明显的长进。这无疑是“教课文”。相反,如果学生通过课文学习,能够明确地说出这堂课“学会”了什么语文知识或语文学习方法,在听说读写能力方面接受了哪些训练,有哪些新的收获,这才是“教语文”。

二、加强语言文字训练

毋庸置疑,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主要途径就是加强语言文字训练。我们只有牢牢把握语言这个核心,专注于让学生感受语言的魅力,感悟语言的精妙,科学而又恰当地进行语言训练,才能真正提升语文教学质量。

(一)明确语言文字训练的义

什么是训练?“训练”之“训”是教师的训导和启发诱导,训练之“练”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反复操作。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训练训练,分开来说,训是老师的事,练是学生的事。就老师方面说,采用种种有效的方法,循序渐进地教导学生练,固然极为重要,而督促学生认真练,经常练,尤其是奏功收效的关键。”

何谓“加强”?有两个要素,一是要有一定的训练时间和容量,二是要有力度。如果光追求时间和容量,结果是泛而不深,浮光掠影,甚至徒有形式。训练要到位,要扎实,就要

把目标视为“靶子”,各种语文训练犹如一只只箭,用力想靶心射去,显示“平明寻白羽,没在石棱中”的力度,达到有效训练。

(二)遵循语言文字训练的法

语言文字训练既是一种科学性活动,又是一种艺术性活动,因此,训练有法,但无定法,贵在得法。

1.和谐统一

语言文字训练的设计要与课文的教学目标达到和谐统一,要与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有机地结合在一起。内容的知晓、感情的体悟要在语言文字训练过程中渗透,要避免脱离课文思想内容孤立地进行语言文字训练。好的语言文字训练,应该使学生通过练习,不但在丰富词汇、丰富句式上有所长进,而且也有利于提高学生对课文思想内容的认识和理解。

著名特级教师贾志敏在教学《中彩那天》第一二自然段时就为我们做出了很好的示范。课文中“拮据”“梦寐以求”两个词语都是比较书面,学生比较陌生的词语。贾老师并没有针对课文内容提诸如“这两段主要讲了什么意思”的问题,其次也没有针对“拮据”和“梦寐以求”这样的重点词提“某某词语是什么意思”的问题,而是做了这样的设计:

师:(出示词语“拮据”“梦寐以求”和一张汽车图片)你能按顺序用这些词语说说这两段话的意思吗?

生: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我家很拮据,父亲梦寐以求的是能有一辆自己的汽车。

师:(把汽车图片放到“拮据”与“梦寐以求”两个词中间)谁能再说说这两段的意思?

生:虽然我们家生活很拮据,但拥有一辆汽车是父亲梦寐以求的。

师:(再交换“拮据”和“梦寐以求”的位置)现在谁会说?

生: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父亲梦寐以求的是能有一辆自己的汽车,但是我们家十分拮据。师:(又在“拮据”后加一个“?”),现在谁还会说?

生:父亲梦寐以求得到一辆自己的汽车,但是我们家十分拮据,这怎么可能呢?

贾老师对有关理解内容的问题一个不提,然而,从学生的表达中我们不难看出,一是理解课文内容水到渠成;二是积累、内化“拮据”“梦寐以求”等词语,可以熟练运用而且还概括了两段话的主要内容。这个教例赋予了语言学习活力,又有应用的难度挑战,学生学习兴趣高涨。由此,我们可以得到启示:合理的语言文字训练和课文思想内容的理解是相统一的,在理解课文中有机地进行语言文字的训练,在训练的过程中进一步促进课文思想内容的理解。

2.循序渐进

语言文字训练,应该多次反复,不是简单重复,应该螺旋式上升。必须遵循学生思维发展由表及里,由浅入深的内在发展规律,按照一定的训练序列,采用科学的训练方法,使学生思维训练拾阶而上,爆发出创造的火花。

《月球之谜》是一篇非常有趣的介绍月球知识的文章。这类科普文章的学习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是关键,本课中一个个月球之谜也真的很让人不可思议。但是除了培养学生热爱科学的兴趣,了解一个个月球之谜,在我们的语文课堂上更应该做点什么呢?

崔峦老师在全国第六届青年教师阅读教学观摩活动上总结发言时曾说:“工具性萎缩,忽视语言学习,特别是忽视体会词句的表达效果,忽视揣摩作者是怎样用语言表达思想内容的,忽视从读学写、了解文章写法,是造成阅读教学实效性不高的重要原因。”这话一语中的。

所以,笔者在本节课的教学中努力加强语言文字训练。从开始导入时的诗句记忆到课中的再次朗诵这是对引导学生积累关于月亮的诗句的两次渗透。贯穿三个月球之谜的教学我引

领学生留心“一下子”“都”“明显”特别”“估计”等词语,通过咬文嚼字发现科普类说明文用词准确的特点,特别是文中“难道”一词的教学更是重锤敲打。

课文中“难道”一词两次出现,看似普通,实则非常重要,正是有了“难道”这个词才让反问的语气更加强烈,才让一个个月球之谜更加不可思议。所以,我把“难道”一词的教学作为本课的一个重点,有计划、有步骤地指导学生学习、积累、运用。

①聚焦“难道”,发现作用。

在学习月球的第一个谜时,宋月娥引导学生发现“难道”一词的作用。

师:我们来分别读一读,老师读去掉“难道”之后的句子,你们读原句,比较比较,看看去掉这个词行不行。

师:这些细菌有杀菌的本领吗?

生:难道这些细菌有杀菌的本领吗?

生:去掉“难道”这个词不行,加上“难道”更能表示怀疑,觉得好像不太可能。

生:加上“难道”这个词反问的语气更加强烈。

生:“难道”这个词让人感觉很不可思议。

在学生逐渐揭示出“难道”的含义和作用后,再引导学生通过朗读传达自己由“难道”一词体会到的不可思议。

②两种读法,体会不同。

师:老师也想读一读,你听听老师读的有什么特点。(读完“难道”一词拖音后停顿一下再接着读下文)

生:老师在“难道”后面停顿了再读的。

师:你听得真仔细。你觉得这种读法怎么样?

生:挺好的。

师:停顿一下再读,给人更多思考质疑的空间,当然不停顿也可以,更能表达急切知道答案的心情。不一样的感觉是不是,你觉得怎么读出来更让人感觉费解,你就怎么读。

③再次聚焦,误读强化

师继续讲述:从月球采回的一块岩石,估计它的年龄已有46亿年,而在地球上只能找到40亿年前的石块。月球比地球的年龄还大?

生:落下了“难道”。

师:前面的学习我们发现“难道”的作用可大了,那你快教我读读这句话。

指名读,师学习。

④引导质疑,运用“难道”

师:是的,月球上还有许多难解之谜,我也搜集了几个,同学们来看。

指名读补充资料一:纯铁粒子不会生锈:宇航员们从月球上带回来的岩石样品中,都含有纯铁的粒子,这些纯铁粒子带回地球后,好多年都未生过锈。

指名读。

师:多奇怪啊,你一定想问——

生接读:月球纯铁粒子中有防止生锈的成分吗?

师:加个什么词能使语气更强烈?

生:难道月球纯铁粒子中有防止生锈的成分吗?

师:纯铁不生锈在科学界可是从来没遇到过的。

指名读补充资料二:受撞击会发出巨响:太阳神号在探月时,月球登陆艇和火箭返航时,都会撞到月球表面。但每次都会使月球像大铜锣或大钟一样响起来,阿波罗12号探月时,月球的回声还持续了4 个小时。

师:太不可思议了,你一定想问——

生:难道月球是空心的吗?

生:难道月球是铜做的吗?

生:难道月球也有磁场吗?

师:到目前为止没有一个科学家能够解释这种现象。

至此,学生已经可以顺畅而灵活地运用“难道”这个词了。从了解作用、积累强化到尝试运用,这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正式这样有层次、有步骤地训练才让“难道”一词在学生的脑海中扎根了。

3.贯穿始终

语文教学的主要任务就是让学生学习课文中的语言,所以语言文字的训练应该贯穿于每篇课文教学的全过程,渗透到课文教学的每一个环节,而不能只是在课文教学结束才想到要做一些语言文字训练的表面功夫。

《卖木雕的少年》是人教版教材三年级下册的一篇课文。这篇课文中的词语生动鲜活,特点突出,有很多值得学生学习和积累的四字词语,而且很多词语在文中不仅仅是修饰更有串联文章主线的作用。所以,可以把学习、积累四字词语并学会恰当地运用作为本课的教学重点之一。通过文本细读,可以将课文中的词语分成了四类,在初读课文后的识字学词阶段就可以分组出示:

第一组第二组第三组第四组

琳琅满目仔细观赏十五六岁一模一样

各式各样爱不释手五官端正拳头大小

构思新奇忧郁猜测不要钱

栩栩如生遗憾遗憾朋友

词语是有生命的。通过看图片,想词语,看词语,想情景,使学生在文字和画面之间建立起联系,让抽象的语言文字和生动的画面联系起来,继而理解了词语,积累了词语。接着还可以引导学生回顾每一组词语出现在课文中哪个情节中,然后再借助选木雕、选木雕、卖木雕、送木雕这四个情节理清作者的写作顺序,从而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在接下来的阅读教学环节,这些词语的教学仍在继续,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构思新奇、栩栩如生,通过句式训练积累琳琅满目、各式各样等词语。

即使是在教学接近尾声,在学习卖木雕的少年得知中国阿姨因为行李超重不得不放弃非常中意的木雕后,也可以通过以下小练笔引导学生回顾课文内容,在体会文中人物内心情感的同时将之前学习、积累的词语尝试运用。

此时此刻,少年的内心无法平静。

他忘不了:

中国阿姨在的木雕摊前仔细挑选时的喜悦;

忘不了:

中国阿姨挑到一个_____________的卷鼻大耳象时捧在怀____________的样子;

更忘不了:

中国阿姨带着______________离去的身影。

这样从始至终,都在进行着语言文字训练,使语言文字训练贯穿全课教学始终。

(三)找准语言文字训练的点

教材中的每一篇课文,都是由优美的文字构成的,每篇课文都独具特色又丰富多彩的语言现象,诸如关键的字词标点、精巧的句式表达、典型的段式结构、特别的谋篇布局等,我们都必须敏锐地加以捕捉,并以此为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这些语言点的挖掘是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的增长点,找到好的语言文字激发点、关键点,让学生在感受汉语表达的技巧的艺术感染力的同时,获取语言规律,丰富言语养料。

1.用教材还原语言环境,识字学词

(1)规范字音

学习语文,说母语,读准字音是基础中的基础,可是由于汉字的复杂性,生活中读错字音闹出笑话层出不穷,课堂上学生读课文时也总是错误百出,更关键的是很多学生学来学去,走马观花,一路疾行,很多字音猜读、凭习惯读稀里糊涂就过去了。教学中要格外注重夯实基础,一些易错字的读音,多音字在不同语言环境中的不同读音一定要利用课文的学习及时纠正,使正确、规范发音。

以多音字为例,学生对一个多音字在具体情况下到底该读什么,把握不十分准确。例如《一面五星红旗》一课中,“背包”一词中“背”究竟读什么音就是很多人都比较模糊不清、拿捏不定的。

在学生初读课文后,在屏幕上出示这个词语,让学生尝试读,有的学生认为应该读一声,有的学生应该读四声,争执不下。教师对学生说:“这个词的确有两种读音。当它读背(bèi)包时表示后背上的包,是一种包;当它读背(bēi)包时,意思是背起包,表示动作。要确定它读什么音,还得看它在句子中是什么意思。”

接着通过屏幕出示课文中的句子:收拾好背包,我把它系在筏子上,手举一面鲜艳的五星红旗,便出发了。有了语言环境,课文中“背包”一词的意思就很明显了。再次让学生尝试读句子,学生根据刚才老师给出的不同读音的适用范围确定读音。这回学生基本都能够确认在这个句子中应该读背(bèi)包,作者收拾好的是背在后背上的一种包。

达成共识后让学生再读句子,强化正确读音,并总结确定多音字读音的方法:多音字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读音就不同,我们要根据词语的意思来确定读音。

(2)理解词语

语文的工具性决定了我们的教学就要扎扎实实,一字一词就如同一专一瓦打好坚实的基础。在执教《女娲补天》一课初读课文之后笔者出示了三组词语,其中“冶炼”这个生词是教学重难点所在。“冶”这个字很容易和“治”混淆,我首先让学生区分这两个字,注意到“冶”是两点水旁,两点水旁的字“冰、冷、凝、凉”等等意思都很相近,都与液体有关。那为什么“冶”是两点水旁呢?备课总我通过查找资料了解到“冶”的本意就是化解,冰化解成水,后来引申为熔炼金属,把金属熔炼成液体。要是不查找资料还真不能把“冶炼”和他的本意联系上呢。讲解之后学生似乎明白了一些,但是“冶炼”这个词还是离学生的生活很远,于是,我让学生到课文中找到“冶炼”所在的句子,读一读,想一想,女娲具体做了什么事就是在冶炼,学生联系上下文明白了,女娲把五彩石冶炼成很稠的液体就是在“冶炼”。之所以在“冶炼”这个词上浓墨重彩是因为这个词语是本课的生字新词,而且学生理解起来也的确很困难。我们的语文教学正是应该在学生疑难处教,通过本课的学习,“冶炼”这个词一定会

在学生该运用的语言环境中灵活运用了。

在比如《掌声》一课中,在引导学生研读描写变化后小英的语句时,“甚至”一词就是个难点。我把课文中的原句变换顺序,让学生读中品味这样改变可不可以,为什么,进而让学生体会到走进舞蹈房对小英来说更难一些,所以放到“甚至”后面比较合适,“甚至”的作用是就是加重语气,进行强调,最后再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品味、验证,“甚至”一词的作用就不言而喻了。

2.向教材学习表达方式,丰富语言

小学生驾驭语言的能力,是稚拙的,同时又是可塑的。新教材在编排上增加阅读量,增加了经典诗文、优美词句的积累。许多课文都通过运用修辞手法,让文章更优美生动。我们要结合具体的语境,让学生体会修辞的表达效果,继而寻求写作中可供借鉴的突出点,引导学生学会运用修辞手法,让自己的语言更生动。

如学习《花钟》这篇课文,文中第一自然段写“牵牛花吹起了小喇叭,蔷薇绽开笑脸,睡莲醒来,万寿菊欣然开放……”等等让学生感受同样是“花开了”作者却用了不同的表达,还让我们从中读出各种花的不同姿态、不同性情,可见作者用词的准确、精妙,告诉学生这正是我们写作中所缺乏的。同时强调学生平时要善于观察身边的事物,抓住它们的特点运用恰当的语言表达出来。为了便于学生领悟和内化该段的表达方式,教师可以提供其他花朵开放时的图片以及它们各自不同的开放时间,如“蒲公英花早上六点左右;芍药花早上七点左右;荷花八点左右;半枝莲十点左右;茉莉花傍晚五点左右”。学生有了具体的语言材料,迁移运用课文的表达方式和文中的词汇就不再是难事了。学生在模仿课文表情达意的同时也在实践中体会作者遣词造句的精妙之处,掌握相应的表达方式。

3.向教材学习遣词造句,锤炼语言

教材是学生学习的第一手资料,作为语文教师,我们都努力去挖掘教材中的可利用因素,努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语文课堂因为有了品词析句,文章才能真正被理解、感悟和鉴赏;语文课有了字斟句酌,课堂才不会显得浮华、浅薄;语文课有了咬文嚼字,才能更好的使学习语言向运用语言过渡。“品词析句”是小学语文阅读教学中,学生理解文本思想的高处,文笔的妙处的有效途径。是让教师有方向,有方法实现具有丰富意义,智慧灵动与生命活力的课堂教学过程。

教师就是应该在文本细读的过程中揣摩文章用词的奥妙,再以此为例,巧妙地指导学生研读感悟学习遣词造句之法。例如现代诗——《太阳是大家的》时,诗中第二小节“她把金光往鲜花上洒,她把小树往高处拔;她陪着小朋友在海边戏水,看他们扬起欢乐的浪花……”,诗句中的三个动词“洒、拔、陪”用得很准确,可以让学生试着用其它的动词来替换它们,学生通过替换、品读便能发现所换之词无法表现太阳的温暖、慈爱及其伟大的力量。接下来,再让学生想象诗尾省略号省去的内容,用诗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想象,学生就自觉地推敲动词,润色加工,用恰当的语言表达丰富的情感。

比较才有鉴别,有比较才有思考,学生以具体的语言现象为思考点,通过对比,做出自己的判断,不但能够体会用词造句的准确,而且对语言文字的使用规律有所了解,在学生自己使用语言的时候就能够引起注意。

4.向教材借用空白点,发展语言

美学理论认为,文本结构中存在着大量的空白,省略和模糊之处,甚至每一个句子中都有未写出的地方,一篇文本就像一张布满空间的渔网。读者把文本作为自己的对象,在对象

化的过程中,把自己的经验和想象的东西注入到文本的描写之中去,使原本只是符合抽象物的文本变得具体了。文字描写中空白、省略、模糊和模棱两可之处,在读者的想象和联想活动过程中,被填补、补充、清晰化和明确化了。因此教师可以利用课文中的“空白点”,开展创造性阅读活动,进行语言文字训练。

(1)想像补白。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想象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概括世界的一切……而且是知识的源泉。”很多文章在关键处都给读者留下了想像的空间。《鸽血染红的求救信》一文中写道:“奥斯卡整整飞了两天两夜,终于看见了一个桅杆林立的军港,它带着极度的饥饿和疲乏,一头栽了下去。”“两天两夜”在这两天两夜中,奥斯卡可能会遇到什么困难和危险呢?课文中没有介绍,可以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像力把自己想像到的写下来。

(2)续写延伸。

很多文章在结尾处都留下了无尽的悬念,让人意犹未尽。续写,指从原文出发,遵循着原文的思路,对于原文作延伸。续写前,做到熟读原文,故事情节烂熟于心,人物性格准确把握,全文旨意透彻理解。如:《生死攸关的烛光》一文,当杰奎琳踏上最后一级阶梯时,蜡烛熄灭了。故事还会怎样发展呢?可以引导学生展开想象,续编故事。

(3)感悟抒怀。

“情动而辞发”,当学生融入文章当中必定对文章所描绘的情境所陶醉,被作者的感情所感染。那么就让流淌在学生血脉里的情感尽情地抒发出来吧!在教学《蚂蚁壮歌》一课将近尾声时,学生们都被蚂蚁那万众一心、无所畏惧的精神所震撼,教师可以顺势而导:听着这个蚁国发生的真实故事,像听着一曲最悲壮的生命之歌。小小的蚂蚁,体重不足毫克。然而在遭到重大伤亡的火灾面前,竟然能如此沉着、坚定、团结一致,不惜个体牺牲,以求得种族的生存,怎能不发人深思,油然生出羡慕的情感来?我想,此时此刻,同学们一定有很多话要说,那么就请你选择一个诉说的对象,或是被烧焦的蚁国英雄,或是被保护生存下来的蚂蚁,或是不慎引起火灾的游客,把自己要说的话写下来吧。放上一段悠扬舒缓的音乐让学生尽情地抒发自己感受和想法吧!

苏教版小语教材主编张庆等人多年前对小学语文有这样一句论述:“语文姓语,小语姓小。”这句话道出了他们对小学语文教学的定位。“语文姓语”,明确了语文的工具性,认定了教会学生掌握语文工具是语文课的根本任务;“小语姓小”,明确了小语教学的基础性,认准了小学只是语文教学的启蒙阶段。我们上的不是鉴赏课,也没有必要去挖掘文本蕴含的微言大义,而是要从实践意义上去培养他们最起码的运用语言的语文基本功。

作为战斗于语文教学第一线的老师,必须明确语文课程的性质和特点,牢牢把握教学目标定位的合理度,课堂问题设计的适宜度和课堂语言的和谐度。“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河。”要使学生具有语文素养,语文教学必须聚焦语言文字运用,必须加强语言文字训练,,要时时积累,堂堂训练,唯如此,才能回归语文课堂的本真。

人教版-语文-高二必修五专题训练3语言文字运用

(三)——语言文字运用 作业时限:45分钟作业满分:60分 第一组:(20分)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城市的发展是无可厚非 ....的,地球在转动,社会要进步,我们决不是要回到旧时代,然而我们的失误是不分青红皂白全部拆除。 B.新版《水浒传》播出以来,好评和质疑不绝于耳。张涵予对此表示:引发热议是好事,说明大家关心、大家看了,宋江是经典, 向来饱受争议,演宋江,毁誉参半 ....才是正常。 C.近年来,随着流域经济的快速发展,松花江污染问题也日渐 严重,因此恢复松花江的生态功能间不容发 ....。 D.纵观本次比赛,中国队在进攻线上保持了强大的战斗力,主攻王一梅和副攻双塔薛明、马蕴雯都表现不俗,由她们三人组成 的得分铁三角呼之欲出 ....。 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词语的能力。A项无可厚非,指说话做事虽有缺点,但还有可取之处,应予谅解。此处应用无可非议。B项毁誉参半,说坏话的和说好话的各占一半。表示对人的评价没有一致的意见。C项间不容发,指事物之间的距离极小或比喻与灾祸相距极近,情势极其危急。不符合语境。此处指形势紧迫,可用刻不容缓。D项呼之欲出,指人像等画得逼真,似乎叫他一声他就会从画里走出来,泛指文学作品中人物的描写十分生动。对象不符。 答案:B 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如果将平均主义推广到分配领域,否认人的差异而要求平均分享一切,只会扼杀人的积极性,不利于社会公平的真正实现,最终阻碍社会的发展。 B.韩国大邱世界田径锦标赛意外迭出。博尔特因抢跑比赛资格被取消,而罗伯斯则在比赛中因干扰刘翔被剥夺到手的金牌。 C.今年大西洋飓风季的首个飓风艾琳(Irene)在美国东部时间27日早7时在北卡罗来纳州登陆,已导致10人死亡,至少超过二百万人撤离家园。 D.据称,各大商业银行限制信用卡在支付宝网上交易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防止套现可能产生的呆坏账风险,为此商业银行出台了一系列新措施。 解析:本题考查辨析病句的能力。B项语序不当,后两个分句应为博尔特因抢跑被取消比赛资格,而罗伯斯则因在比赛中干扰刘翔而被剥夺到手的金牌。C项语意重复,至少超过应删去一个。D项句式杂糅,的主要目的为了保留其一即可。 答案:A 3.填入下面横线处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中国文化中极其夺目的一个部分或称之为贬官文化。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地因人传,人因地传,两相帮衬,俱著声名。 ①贬官失了宠,摔了跤,孤零零的,悲剧意识也就爬上了心头;贬到了外头,这里走走,那里看看,只好与山水亲热 ②过了一个时候,或过了一个朝代,事过境迁,连朝廷也觉得此人不错,就恢复其名誉

语言文字的运用

什么是“语言文字的运用”?或者换个提问的方式,语言文字的运用包括哪些?它包括学习中的听说读写活动,也包括工作、生活中的听说读写活动;它包括实用的、工具的语言文字的运用,也包括审美的、文学的语言文字的运用。它的实质,就是利用“语言文字”这个载体,来获取信息,实现交流,表现我们的存在。 那么,语文课程的核心任务为什么一定是“语言文字的运用”呢?我们的面前出现过两条路,一条是以知识、技能为线索的,把语文教学分解成多少个知识点,字词句篇、语修逻文,慢慢地异化成了应试的工具,事实已经证明,这条路是走不通的;第二条路,是人文精神的崛起,一些老师对“工具性”深恶痛绝,语文教学成了文学教学,但这样容易掏空语文教学,慢慢地进入了空气稀薄的高空,似乎也是走不通的。老的问题没有解决好,新的问题又来了。课程标准试图在开辟第三条中间路线,它指向语言的功能,强调了语言的实践,工具目标得以落实,人文目标落地生根。抓住核心任务不偏离,争取综合效益不偏废,这就是课标追求的“语文素养”。 语文课程的核心任务聚焦在“语言文字运用”上,这对我们的教学提出了怎样的要求?一句话,把握语言文字运用的规律! ——语言文字运用的主语是“我”。我读,我说,我写,语言文字的运用应该是非常生动,非常美妙的!激活学生的动力、欲求,让学生与语言接触、嬉戏、激荡,永远是第一位的。拿识字来说,不单是帮助学生建立“符号字典”,更是要建立“心理词典”,这样在语言文字运用的时候,才会汩汩汤汤。外在于学生的心灵,无异于对语文的亵渎和谋杀。 ——语言文字运用的场域是“语境”。读一篇文章,真正进入文本的语境,文本的每个细胞都活了,作者自己跑出来找你对话;写一篇文章,真正进入到一个意义场,一个审美场,就会产生一种欲罢不能的感觉,语言自己就会说话。进入语境场,意义场,审美场,有人形象地说是“偷维纳斯的腰带”,非常美的事情。有一节作文课,记一张珍贵的照片,一个学生在课前说得很好,上课了,在老师“四素”的指导下,反而不会说了,由此可见适应语境的规律多么重要。适应语境的规律,我们可以称之为“适应律”。 ——语言文字运用的机制是“转换”。从意到言,从言到意,从能指到所指,语言文字的运用发生在“转换”上。把握转换的交切点,寻求转换的适合方式,展开转换的过程,创造转换的环境,这是语文教学的秘密,这就是我所说的“转换律”。语言转换的规则很多的,这要在具体的教学中去开发。我教学《三打白骨精》,提出了一个问题:白骨精一出现,在唐僧师徒四人的心目中,各是怎样的形象呢?学生发现了,在猪八戒的眼里是美的,唐僧的眼里是善的,孙悟空从优美的外表中看除了妖,看出了假,看出了恶,沙和尚没有写,他对男妖怪没有感觉,对女妖怪也没有感觉。这样就进入了冲突的语境,文本的语义转换成了心理的语义,进而发现“三与古典小说的故事性”,建构了言语图式。由此可见,“矛盾”是个好办法,它是言语转换的动力。

语言文字运用检测练习题集

语言文字运用检测练习题 一、客观题 1、下列各句中,加横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廖凡自上海戏剧学院毕业后参演了多部影视剧,2014年凭借《白日焰火》中不瘟不火的表演获得了柏林国际电影节最佳男主角奖。 B.在李代沫因吸毒被羁押后,央视取消了他代言的广告播放,也有朋友声明与他脱离关系。一时间,兔死狐悲,他陷入困境。 C.到博物馆这站时,我想总算可以松快点了,没想到上来的人更多,反倒挤得我前仰后合。 D.在地板行业20年来的发展过程中,一部分经销商和地板企业得以共同发展,但也有很多经销商和地板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劳燕分飞。 2、下列各句中,加横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北京大学保安队的小伙子们受名校学习氛围的熏陶,在工作之余埋头苦学,一曝十寒,先后有300多人圆了大学梦,有的甚至考上了研究生。 B.一些音乐类选秀节目的评委水平委实有限,不能从专业角度点评选手的优缺点,话语虽多却云山雾罩,不知所云。 C.新赛季,巴两籍教练库卡的上任和外援阿洛伊西奥的加盟,对鲁能泰山队来说简直是为虎傅翼,让本来就志在夺冠的队员更加充满信心。 D.原告律师严正提出,被告人虽是首次犯罪,但给受害者家庭造成严重伤害,社会影响极其恶劣,其罪行擢发难数,理应重判。 3、下列各句中,加横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现代社会.有些人心浮气躁,追名逐利,总是做出一些突破道德底线的事,为自己的出名摇旗呐喊,吸引众人的眼球。 B.医患关系紧张非一日之寒,要大力发扬待人和气、言语文明、耐心细致等与人为善的美德,这样才能减少医患矛盾。 C.季羡林先生虽已仙逝,但他那平易近人的文字却留下了不朽的印记,他对人世间五味的品评留给人们永久的回昧。 D.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深入基层真抓实干才是硬道理,少些来回比划的雕虫小技,少做些表面文章。 4、下列各项中,加横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来自星星的你》播出以来,大家对它兴致很高,叫好声一片,它成了2014年灸手

高考模拟语言文字运用练习一则及答案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北平的冬天,冷虽则比南方要冷得多,但是北方生活的伟大幽闲,也只有在冬季,。先说房屋的防寒装置吧,北方的住屋,并不同南方的摩登都市一样,用的是钢骨水泥,冷热气管;一般的北方人家,总只是矮矮的一所四合房,四面是很厚的泥墙;上面花厅内都有一张暖坑,一所回廊;廊子上是一带明窗,窗眼里糊着薄纸,薄纸内又装上风门,另外就没有什么了。在这样简陋的房屋之内,你只教把炉子一生,电灯一点,棉门帘一挂上,在屋里住着,却一辈子总是暖炖炖象是春三四月里的样子。尤其使你感觉到屋内的温软堪恋的,是屋外窗外面呜呜在叫啸的西北风。天色老是灰沉沉的,路上面也老是灰的围障,而从风尘灰土中下车,一踏进屋里,就觉得一团春气,包围在你的左右四周,使你马上就忘记了屋外的一切寒冬的苦楚。若是喜欢吃吃酒,烧烧羊肉锅的人,那冬天的北方生活,就更加不能够割舍;酒已经是御寒的妙药了,再加上以大蒜与羊肉酱油合煮的香味,简直可以使一室之内,涨满了白蒙蒙的水蒸温气。玻璃窗内,前半夜,会流下一条条的清汗,。 18. 下列各句中与文中画线句所用修辞手法相同的一句是() A. 她没有陪嫁的资产,也没有什么法子让一个有钱的体面人认识她,了解她,爱她,娶她。 B. 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 C. 3月14日下午两点三刻,当代最伟大的思想家停止思想了。 D. 晴空之下,牛儿嚼的不止是草,而是冬天里半发的绿意,以及草场上无边无际的阳光。 19.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可改成:“屋外窗外面的西北风,尤其使你感觉到屋内的温软堪恋。”从语义上看二者基本相同,但原文表达效果更好,为什么? 20. 请在文中画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 21. 阅读下面文字,简要概括“强基计划”的四个主要特点,不超过50个字。 2020年1月15日,教育部发布了《教育部关于在部分高校开展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意见》指出,自2020年起,在部分高校开展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也称“强基计划”),不再组织开展高校自主招生工作。强基计划主要选拔有志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的学生,重点在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及历史、哲学、古文字学等基础学科的相关专业安排招生。强基计划将考生高考成绩(不低于85%)、高校综合考核结果和综合素质评价等折算成综合成绩,按从高到低的顺序录取,逐步建立起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选拔的有效机制。录取后将实行小班化、导师制,并探索“本—硕—博”衔接的培养模式,畅通学生成长发展通道,实现招生培养良性互动。 22. 下面的图表是某会所负责人做过的一次问卷调查的统计表,看过之后他做了两件事:一是在会所内设置了休闲区,免费提供咖啡和茶;二是规定会所会员每带来一个新会员,赠送老会员两张新项目体验卡。请根据统计表的信息,简要说明理由。 某社区体育消费动机统计表(单位:人) 18. D

语言文字运用综合训练

语言文字运用综合训练(三)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9分,每小题3分) 宋代郭熙在《林泉高致·山水训》中有言“山水,大物也”,一个“大”字,便道出山水画所蕴含的精神要义,即中国人的世界观和创作者的精神追求,以大道为终极取向,同时体现时代气象。正如北宋国富力强,收复燕云十六州几乎一直是国家方略,所以北宋山水画也多宏幅巨制,如《溪山行旅图》等,表现了北方雄浑壮阔的自然山水,全景式构图__________;而南宋__________,山水画也从“大山大水”变成了气象萧疏的“边角山水”。所以,应该将中国画传承问题提升到光大中华文化、文化自信的高度,用笔墨“为祖国山河立传”。 “为祖国山河立传”光有扎实的技法还不够,更重要的是创作者要有家国情怀,作品要呈现中国画独特的审美意蕴,其中包括特定形式所呈现的时代审美意蕴以及画家的精神追求。中国画有自身的发展逻辑,()。就像中国画最高的成就是“写意”,其中既包含“写”的审美性,也包含“意”在形式上所体现出的特定审美意蕴,二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因此,中国画的创新既要守住精神,也要守住其笔墨法度与核心内涵,不能仅从形式上追求创新。现在一些画家为了求变,偷换概念,__________,虽然使用的是宣纸、毛笔、水墨等中国画工具,但实际上画出来的是水彩、素描的样子。这种创新,其实是在玩形式游戏,充其量是一种艺术实验,不能展现中国画真正的魅力,更不可能成为中国画的主流。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气势磅礴苟且偷安相反相成故弄玄虚 B.惊心动魄偏安一隅相辅相成故作高深 C.气势磅礴偏安一隅相辅相成故弄玄虚 D.惊心动魄苟且偷安相反相成故作高深 C[第一处,气势磅礴:形容气势雄伟盛大。惊心动魄:形容使人感受很深,震动很大。这里形容的是“全景式构图”,所以应该选用“气势磅礴”。第二处,苟且偷安:只图眼前的安逸,得过且过,不考虑将来。偏安一隅:在残存的一片土地上苟且偷安。指封建王朝不能统治全国,偏安于仅存的部分领土。这里说的是“南宋”,结合历史,应该选用“偏安一隅”。第三处,相反相成:指

“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教学三部曲

口傅登顺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标》)在“课程性质”中指出:“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这个修改进一步明确了语文课程的核心任务,强调了课程目标和内容需聚焦于“语言文字运用”,突出“实践性”“综合性”的特点,有效搁置了多年来的“工具性”与“人文性”之争,进一步明确了“学习语言文字运用”是语文教学的主攻方向。“语言文字运用”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语言文字运用,是指在学习、生活和工作等一切情境中,人们自觉、不自觉地运用语言文字经验去解决问题或完成任务的过程,即指语言文字运用性实践。狭义的语言文字运用,是语文学习过程的一个阶段,与语文的感知、理解、记忆相对应,把感知、理解、记忆的语文经验在问题或任务情境中加以应用,即指自觉的课内语文学习性实践。“学习语言文字运用”包括阅读和表达两个方面,是一个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过程,语文教学必须遵循这一规律。 一、“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认知领悟阶段 语文学习,是以语言文字为情境载体、内容载体、过程载体、目的、对象、内容、方法的学习活动,即运用语言文字学习语文文字运用的活动,语文学习是语言文字运用的一种形式,即语言文字学习性运用。运用语言文字学习的主要形式是阅读。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核心。阅读教学除了达成自身的教学目标外,还伴随着语文基础知识的学习和巩固,渗透着在读写结合中促进学生写作水平的提高功能,阅读教学包蕴着学生听说读写等所有的语文素养因素。“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是从阅读起步,并随着阅读量的扩大和阅读要求的提高,语言文字运用能力也在不断提升。 (一)读通读顺文本,关注文本的语言形式 “学习语言文字运用”要从认知语言文字起步,即渗透在文本中的语言知识和语言表达形式,以及语言形式所表达的内容、情感、价值观等。所以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是让学生读通读顺文本,在整体把握文本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发现蕴涵在文本中的语文新知识、语言新形式等语文要素。在引导学生充分发挥个体主观能动性的基础上,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的主体作用,重点对文本新知识、新句式作关注、理解、积累。这个过程,其实也是一个进一步确定和调整教学目标,攻克重点、难点的有效过程。学习、积累中应该鼓励学生把目光和精力聚焦到“语言文字的运用”上,即这样表达好在哪里等。长此以往,就会形成一种关注语言文字运用的阅读习惯和思维惯性,从而提高阅读教学效率。 (二)精读细读文本,强化语言文字的体验 读通读顺课文,重点是在初步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解决“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定向问题。在这个阶段,无论是定向、理解,还是积累,都处在认知的初级阶段,需要进一步的精读细读来弥补和深化。精读细读过程,其实就是一个在教师引导下鼓励学生个性化深度阅读的过程,因为只有实现了个性化阅读,才有学生对语言文字运用的个性化体验,才会使文本语言内化为学生个体语言。因此,精读细读过程要充分发挥学生已有的阅读水平,充分尊重学生的独特体验和多元解读。正如《课标》指出的:“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教师应加强对学生阅读的指导、引领和点拨,但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不应以模式化的解读来代替学生的体验和思考;要善于通过合作学习解决阅读中的问题,但也要防止用集体讨论来代替个人阅读。”没有深入的精读细读,学生的体验就不能到位,阅读就不能实现个性化,语文新知识、语言新形式等就难以细化、具体化和内化,也就抓不住语言文字运用的本质。 (三)研读交流文本,激发语言文字表达欲 阅读积累到一定的程度,文本细读到一定的深度,就会由衷萌发表达的欲望,发表自己

语言文字运用专题训练

语言文字运用专题训练 (一) 语言文字运用(20分)(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本题共3小题,9分) 故宫存在已有600年了。初见故宫,不禁被其庞大的身姿所震慑,才真正明白萧何说的“非壮丽无以重威”的意思。历朝历代都有皇宫,得以完整保存的 ______ 。故宫保留至今,其意义已不再是单纯的建筑,而是一部浓缩版历史,书写着过去,迎接着未来。 故宫的“走红”,恰好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观察的视角。对于博物馆来说,收藏文物、研究文物,让昨天的历史能够经过今天完整地留给明天,是重要的;而让更多民众能够亲近历史,近距离感受文化的魅力,同样是重要的。有这样一个细节值得玩味:以前故宫的厕所是收费的,每年能收入几百万元;游客要参观珍宝馆,也要花两块钱买一双环保鞋。对个人来说这样的收费可能并不高,但却让故宫显得没那么可亲可爱。如今,厕所收费早已销声匿迹,文化产品创收 _______ ,这样的转变,不仅仅是经营模式的巨大进步,更是发展思路的 _____ 。从板起面孔到身子,从自带敬畏感到“萌萌哒”“接地气”,更有亲和力、人情味的“人设”,不断拉近故宫与人们的距离。 今天的博物馆,不仅要提供更多的展馆、展品,还要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让文化真正走进人们的心里。无论是通过充满趣味的文化创意实现知识的普及,还是通过传递400年老树的种子回望文人精神,都让传统文化在今天焕发了新的生命活力。 故宫的老院长郑欣森曾说:“( )。”只有发展才有持久的影响力,只有传播才有广泛的影响力;只有有影响力,文化才不会被“打入冷宫”,而是一直热腾腾的。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屈指可数如火如荼殚精竭虑挺直 B.凤毛麟角如火如荼改弦易辙俯下 C.屈指可数风生水起改弦易辙俯下 D.凤毛麟角风生水起殚精竭虑挺直 19.与划线句中的“走红”引号用法一致的是(3分)() A.才真正明白萧何说的“非壮丽无以重威”的意思 B.“九一八”以后,日本帝国主义侵占我三省 C.包身工没有“做”或“不做”的自由 D.白日的亮光把犯罪者的“成绩”完全暴露出来了 20.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 A. 故宫是有文化的,因为文化是活的生命 B. 故宫是有生命的,因为文化是活的生命 C. 故宫是有文化的,因为生命是活的文化 D. 故宫是有生命的,因为生命是活的文化 21.下面文段是一则活动方案的部分内容,其中有五处问题,请标出有问题句子的序号并做修改。(5分) ①11月9日是全国“119”消防日。②为积极推进消防工作社会化,③形成各级各部门工作合力,④持续增强全市消防安全宣传教育力度,有效加大全民消防安全意识,⑤不断提升全市抗御火灾风险能力,⑥有效遏制和预防重特大火灾事故的发生,⑦弄成良好的消防环境,⑧根据“XX省消防总队关于做好消防宣传活动准备工作的通知”的安排部署,⑨特制定“119”

高考语言文字运用综合练1 含答案

1语言文字运用综合练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用一把毫毛,变出千百个________的猴子——《西游记》里的神话正在成为现实。克隆猴“中中”和她的妹妹“华华”在中国诞生!随着它们的“故事”登上《细胞》封面,意味着中国科学家成功突破了现有技术无法克隆灵长类动物的世界难题。 ( ),20多年间,各国科学家________,克隆了牛、鼠、猫、狗等动物,但一直没有克服与人类最相近的非人灵长类动物克隆的难题。科学家曾普遍认为现有技术无法克隆灵长类动物。中科院神经科学研究所孙强团队________,经过5年努力,成功突破了世界生物学前沿的这个难题。利用该技术,科研团队未来可在一年时间内,培育出大批基因编辑和遗传背景相同的模型猴。“这是世界生命科学领域近年来的重大突破。”中科院神经所所长蒲慕明院士说,克隆猴的成功,将为阿尔茨海默症、自闭症等脑疾病以及免疫缺陷、肿瘤、代谢性疾病的机理研究、干预、诊治带来________的光明前景。 1.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它们的“故事”登上《细胞》封面后,意味着中国科学家成功突破了现有技术无法克隆灵长类动物的世界难题。 B.随着它们的“故事”登上《细胞》封面,意味着中国科学家成功解决了现有技术无法克隆灵长类动物的世界难题。 C.它们的“故事”登上《细胞》封面,这意味着中国科学家成功突破了现有技术无法克隆灵长类动物的世界难题。 D.随着它们的“故事”登上《细胞》封面,表明了中国科学家成功突破了现有技术无法克隆灵长类动物的世界难题。 解析:选C。画线语句存在没有主语和结构混乱的问题。A项虽然删除了“随着”,但加上了“后”。B项和D项没有改掉原句的问题。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 ) A.1996年,自第一只克隆羊“多利”诞生以来

语言文字运用练习

高三年语文语言文字运用练习 班级:座号:姓名: 一、成语选择题 1.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 ①机器能够为人类造福,但如果将来机器发展得足够智能,那么人工智能就是“人类最大的潜在威胁”,玩弄人工智能等同于“召唤恶魔”,_________。 ②企事业单位需要制定必要的规章制度,但不可过于繁琐,弄得_________,困住自己的手脚。 ③精于谋划小圈子的人,拉帮结派,编织自己的关系网,以使自己左右逢源,如鱼得水。结果却是_________,到头来圈住的定会是自己。 A.玩火自焚作茧自缚自食其果 B.玩火自焚自食其果作茧自缚 C.自食其果玩火自焚作茧自缚 D.作茧自缚玩火自焚自食其果 答:A.解析:玩火自焚:比喻干冒险或害人的勾当,最后受害的还是自己。作茧自缚:比喻做了某件事,结果使自己受困。也比喻自己给自己找麻烦。自食其果:指自己做了坏事,自己受到损害或惩罚。 2.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近年来,我国高铁发展迅猛,运营里程已超过万公里,在铁路改革转型期,沿用过去铁路票价制订的方法明显有些。 ②面包车司机懊悔地说:“如果当时我及时把受伤的人送到医院抢救,就不会落到今天这个地步。”他肇事后抛弃伤者,,使交通肇事变成了故意杀人。 ③尽管打着“金融互助”旗号的网络投资平台被包括央行、银监会在内的四部委定义为非法机构,相关部门也做出风险提示,但仍有投资人。 A.因循坐误一念之误执迷不悟 B.一念之误因循坐误执迷不悟 C.执迷不悟一念之误因循坐误 D.因循坐误执迷不悟一念之误

答:A(因循坐误:指情况有了变化,还照老一套办,因而耽误了事情。一念之误:一个念头的差错。执迷不悟:坚持错误而不觉悟) 3.依次填人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①公开选拔是新时期干部选拔制度改革的重大成果,它可以促使德才兼备的优秀干部,具有传统选拔方式无可比拟的优势。 ②从年龄层次看,这次荻奖作者中,有年过花甲的老作家,有年富力强的中年作家,也有近年来____的青年作家. ③与上一代相比,“80后”的育儿理念更为多元,他们认为道德立身胜于____,对孩子未来的期许不再宏大,对成功的定义也更加宽泛。 A.出人头地脱颖而出崭露头角 B.崭露头角出人头地脱颖而出 C.脱颖而出崭露头角出人头地 D.脱颖而出出人头地崭露头角 答:C 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 A. CBA联赛落下帷幕,胜利者欢欣鼓舞,失败者偃旗息鼓,然而有一些事件却不能因为赛季结束而被人们忘记,如球场暴力。 B.尽管科学家试图证明外星人的存在,但现有资料表明,银河系中存在浩如烟海的其他行星,但人类是唯一的生命形式。 C.历史事实已经证明,欧阳修的“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实属不刊之论,难道你就不能从历史事实中吸取教训? D.安全问题无小事,对一些看似细小的安全隐患要重视;否则,滴水穿石,细小问题也会酿成大灾祸,从而造成巨大损失。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A.“偃旗息鼓”指秘密行军,不暴露目标;现多指停止战斗,也比喻停止批评和攻击。用在句中不合语境。B.“浩如烟海”形容文献、资料等非常丰富。用在句中对象错。C.“不刊之论”比喻不能改动或不可磨灭的言论,用来形容文章或言辞的精准得当,无懈可击。使用恰当。D.“滴水穿石”指只要有恒心,不断努力,事情一定能成功。用在句中感情色彩错。5.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成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语言运用练习题

语言运用+名句默写+古代诗文阅读 [共50分] 1.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6分) “中国创造”已经渐渐代替“中国制造”而被世界广泛认知,它更需要高层次的脑力创造活动,因此体力劳动也就失去了存在的必要了。“中国创造”这个概念的提出,意味着我们有了更清晰的发展方向,于是也就具备了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因而有可能打造出真正属于中国的品牌,这样我国必然会成为世界创造强国。 ①不是更需要高层次的脑力创造活动就意味着不需要体力劳动。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给下面短文拟写一个标题。(12字以内)(5分) 事实上,“一带一路”推动的不仅仅是经济上的合作,更是文明互通的基础建设,是连接世界上不同文明的“带”与“路”。它以文明对话为引领,强调不同文明的相互尊重、平等对话与交流融合,其路径很清晰:基础设施建设先行,贸易发展紧随,伴着人民交往、文化交流,逐渐实现沿线国家民众相互理解、相互包容、和平共处、共同发展,最终达到民心相通,文化相融。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某校家委会邀请家庭教育专家刘教授来作报告,下面是家委会负责人主持词的部分内容,其中有五处不得体之处,请分别找出并加以修改。(5分) 首先衷心感谢刘教授接受我们的邀请并从百忙之中拨冗抽身惠顾我会作家庭教育辅导报告。 刘教授出身书香门第,家学渊源深厚,早年即立志治学,由此打下了深厚的学术功底。刘教授在家庭教育研究方面造诣颇深,现忝列我省家庭教育学会副会长一职。近几年,发表有关家庭教育的论文、散文大约100多篇;出版家庭教育专著多部,新著《家庭教育新探》也即将付梓印刷。 下面让我们以热烈的掌声欢迎刘教授给大家作报告。 答: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聚焦语言文字运用加强语言文字训练

聚焦语言文字运用加强语言文字训练 哈尔滨市香安小学校宋月娥“语文是什么”?关于这个问题,始终存在不同的认识。一千个人也许会有一千种答案,有的说语文是“听说读写”,有的说语文是“语言文字”,有的说语文是“语言艺术”,还有的说语文是“语言文学”。这方面的不同认识,必然会影响到语文教学实践,影响到语文课程的实施。 一、聚焦语言文字运用 (一)明晰性质,明确任务 2011版新课标修订中,有一个突出变化就是进一步明确了语文课程的性质:“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这句话总揽全局,是对近些年来的语文学科性质喋喋不休的争论的一次阶段性的拍板。语文课程要学习的是“语言文字运用”。不是吗?我们每天学语文,到底是为了什么?归根结底是为了“运用”,这才回到了语文的本源。比如我们每学一篇课文,或教学生学生字,或教学生学词语,或教学生学阅读,或教学生学习作,我们教来教去,最终目的还不是让学生把这些生字、词语、阅读的方法、写作的方法运用到自己的生活中去吗?最终目的不就是要让学生通过语文的实践学会“运用”或者说“驾驭”语言文字这种工具吗? (二)紧扣目标,走准航道 明确了语文课程是什么,语文课程教什么,语文教学的目标就明确了。可是我们当真在向着我们既定的方向努力吗?似乎并不是。 语文课究竟是教课文还是教语文,我们语文教师的认识在理论上是一致的,应该是“用课文来教语文”。然而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往往还是围绕“教课文”设计教学过程——教学目标主要是理解课文思想内容。有的着重讨论、感悟作品和作者的思想感情;有的注重以故事发展、主要矛盾为线索,重视学生对文本内容的“知道”和“懂得”;有的虽然也比较重视语言文字因素,但是偏重于知识点的落实。一篇课文上完,学生的主要收获是加深了些对课文故事情节或人物思想感情的理解,而“语文”能力方面似乎没有明显的长进。这无疑是“教课文”。相反,如果学生通过课文学习,能够明确地说出这堂课“学会”了什么语文知识或语文学习方法,在听说读写能力方面接受了哪些训练,有哪些新的收获,这才是“教语文”。 二、加强语言文字训练 毋庸置疑,培养学生理解和运用语言文字的主要途径就是加强语言文字训练。我们只有牢牢把握语言这个核心,专注于让学生感受语言的魅力,感悟语言的精妙,科学而又恰当地进行语言训练,才能真正提升语文教学质量。 (一)明确语言文字训练的义 什么是训练?“训练”之“训”是教师的训导和启发诱导,训练之“练”是学生在教师指导下的反复操作。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训练训练,分开来说,训是老师的事,练是学生的事。就老师方面说,采用种种有效的方法,循序渐进地教导学生练,固然极为重要,而督促学生认真练,经常练,尤其是奏功收效的关键。” 何谓“加强”?有两个要素,一是要有一定的训练时间和容量,二是要有力度。如果光追求时间和容量,结果是泛而不深,浮光掠影,甚至徒有形式。训练要到位,要扎实,就要

语言运用及表达专项练习题汇总

语言运用及表达专项练习题汇总 1、在下面的横线上紧接上文,再写一个句子。 仿句: 4、请在下面的横线上填入一个句子。要求: (1)另举一个例子; (2)句式与划线的句子相同。 我们伟大的祖国有悠久的历史,在这幅员辽阔的土地上,有许许多多的名胜古迹,它们凝聚这华夏民族在世界之林中出类拔萃的智慧。古城西安,兵马俑之气势,大雁塔之风雅,碑林之隽秀,法门寺之深邃; 5、在下面横线上填上适当的语句,组成前后呼应的排比句。 人人都渴望创造辉煌,羡慕那些领奖台上的人物。然而,我们往往只看见英雄面前闪光的勋章,却很少想过他们浴血奋战、九死一生的经历;我们往往只盯着劳模胸前鲜艳的红花,却很少想过他们默默奉献、舍己为人的情景;,。勋章是热血铸就的,鲜花是汗水浇开的,。 6、在下面的空处续写一个句子,使之与划线句式基本相同,内容符合语境。 当辉煌果真离你而去,你不必伤心,更不要绝望。你要明白,这世界上没有终生辉煌的人,再高明的政治家,也不可能一辈子坐在高位上;即使一辈子坐在高位上,也不可能年年都有惊人的业绩。 总是留念,想念离去的辉煌,总是为失去辉煌而痛苦、不满、耿耿于怀不是一种好心态。

7、根据提供的情景,补写一段恰当的话。 你病了好长时间,还在坚持工作,这种工作第一的精神固然可敬。我觉得 8、用“我”作开头,重组下面的句子,不得改变原意。 那幅肖像画据说是出自名家之手,我左看右看,横看竖看,它的“名气”我始终品味不出来。 我 9、用“自然之美”作主语,重组下面的句子,不得改变原意。 自然界的天空、海洋、山脉、森林、日出、月亮、春风、秋雨、野草、鲜花、猛虎、雄鹰,都有动人的形态,鲜艳的色彩,神秘的灵性,给我们一种快感,一种启迪,也就是一种自然之美。 自然之美 10、根据下面这两段文字的内容,写依据总结性的话,概括说明这两段文字说明的问题。 计算机的个人化是人类观念的一大突破,IBM是世界著名的企业之一,但是在一段时间里,它的利润却大大降低,原因就是它没有及时认识到计算机个人化的发展趋势,误认为发展大型机仍然是主流。而比尔·盖茨这位微软公司年轻的总裁,正是在这种发展趋势刚露出苗头时就抓住了机遇。徒在1975年创建了微软公司,提出让每个家庭都有一台计算机的口号。现在,这个口号正在逐步成为现实。 计算机的络化也是一个大趋势。计算机可以联成络,而且利用这种络可以搞信息化。正是由于络化,连比尔盖茨这样的人物也感到了威

目标与内容聚焦语言文字运用

目标与内容聚焦语言文字运用 ──访义务教育语文课标修订组召集人温儒敏 为了更好地理解修订后的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日前,记者就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及修订的有关情况采访了此次课程标准修订的召集人──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北京大学语文教育研究所所长温儒敏。 课改激活了对于教育某些根本问题的认识 记者:此次修订是对语文课标实验稿的完善,课标修订通过哪些途径了解实验稿课标的实验情况?通过了解,您对实验稿课标10年的实验情况怎样评价?实验中发现的问题在哪些方面? 温儒敏:语文新课标这次修订之前,在试行课改的29个省市区对7000多名教师和教研员作了问卷调查,其中,西部和乡镇的教师占了相当比例。此外,还收集整理近几年报刊传媒上关于课改的各种讨论,包括专家研究的一些观点。我和修订组成员还深入到中小学直接听课和听意见。 从调查看,一线教师对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的意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课程目标应更切合一线教学的实际;二是如何面对某些社会性难题,诸如小升初、中考以及高考的“指挥棒”对教学的制约问题;三是希望更有可操作性。此外,关于“课程的性质和地位”以及语文课程核心概念的问题,语文知识教学和能力训练的问题,等等,引起过较多争论,也都是大家所关心的。 调查表明,一线中小学语文教师对“课程性质”和这次改革基本理念的认同程度还是很高的,90%以上的教师都认为改革有必要,基本理念值得肯定。至于新课程“能在多大程度上得到贯彻和落实”,也有80%左右的教师抱有信心,认为“经过努力能较好地实现”。 新课标出台后,绝大多数人都不否认改革的必要,但要真正推进新课程,又非常艰难。家长担心自己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这种担忧几乎成为集体无意识了。一方面是对时下应试教育强烈不满,另一方面又都不敢轻易放弃应试教育。道理上赞同新课程,实际上却又紧张、担心,结果就形成巨大的社会障碍力。 当然也还有另一种趋向,就是把新课标片面理解为颠覆性的,不顾实际条件,一味追求课改的形式。强调语文课的人文性,就不敢再提工具性,两者被生硬地割裂开来,语文课上成了思想教育课,掏空了语文;强调学生为主体,就死板规定教师不能多讲,课堂教学追求无边的讨论。 关于新课标和课改已经有太多的争论,有些批评意见非常尖锐。但我认为还是要从发展的全局来看,充分肯定10年课改的成就。这次改革在课程与教学观念上已经产生大的冲击和突破,像“以人为本”、重视学生整体素质发展、注重学生身心健全发展、以学生为主体、启发式学习、引导学生学会学习、注重基本能力培养,等等。这些观念过去也有提过,但这次新课标实施,从理论到实践集中强化提倡,得到了普遍的社会认同。可以说这次课改激活

语言文字运用练习及答案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窗外的一片绿,使我想起了年少时在台湾念书的岁月。那时我住在台北和平东路一个大杂院里,院子里盖了几栋简陋的平房,住了好几家人。武侠小说家古龙小时候也住在那里,他不爱念书,只想写小说,大家叫他“熊家的儿子”。院子中间是公用的空地,养鸡的养鸡,放狗的放狗,剩下窄窄的角落,长了一些不起眼的花花草草,也不知道是谁种下的。水沟边种了几株美人蕉,有红有黄,叶子呈卵状椭圆形。尽管品种普通,在晨曦夕照中,也曾摇曳生姿,增添了不少生活的情趣。 在放学回家的路上,街道旁,水洼里,常常看见一堆堆大片大片的绿叶,形状跟荷叶相像,可是从来也没见过开放的荷花。问大人,才知道 篇作文《雨后》,竟然获得班主任——陈文彬老师大大赞赏,自此激发了对文字的喜爱,也因而在日后走上了文学与翻译的道路。 (摘编自金圣华《绿叶》,《光明日报》2020年04月10日15版) 18. 下列各句中的破折号,和文中破折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A. 不早不迟,偏偏要在这时候——这就可见是一个谬种! B. 我看你的性情好像没有大改——鲁贵像是个很不老实的人。 C. 但我以为这恰是到了好处——酣眠固不可少,小睡也别有风味的。

D. 有一天——到底是怎么回事没人知道——总之是有个诚实的人到了该地定居。 19. 画横线的句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请简要赏析。 20. 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也可以改写成:“长了一些也不知道是谁种下的不起眼的花花草草。”为什么原文的表达效果更好?请简要分析。21. 下面文段有四处语病,请指出其序号并做修改,使语言表达准确流畅。 ①近年来,由于我国数字技术发展迅猛,②向生产生活领域和公共治理领域广泛渗透,③数字经济蓬勃发展。④2019年,我国数字经济的增加值达到35.8万亿元左右,⑤占GDP比重超过1/3,⑥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进一步凸显。⑦在常态化疫情防控背景下,⑧数字技术将形成更强大的创新活力,构建新的产业生态,⑨数字经济将带领新一轮经济周期,⑩成为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22. 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60个字。 适逢紫禁城建成六百年,2020年9月10日,北京,“丹宸永固——紫禁城建成六百年”展在故宫博物院午门开幕。时光穿梭,岁月缥缈,故人不在,只剩下宫墙巍峨,故事无数。故宫博物院此次大展以三大主题、18个历史节点线索,介绍紫禁城的规划、布局、建筑、宫廷生活,以及建筑营缮与保护概况,方便观众理解贯穿于紫禁城“时”“空”的历史文化,感受宫殿建筑技术与艺术完美结合的最高境界,感悟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无穷魅力。

2017高考语文试卷真题汇编之语言文字运用(含详解)

2017高考语文试卷真题汇编之语言文字运用 一、【新课标Ⅰ】 17.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的使用,全都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①比赛过后,教练希望大家重整旗鼓,继续以高昂的士气、振奋的精神、最佳的竞技状态,在下一届赛事中再创佳绩。 ②今年,公司加大公益广告创新力度,制作出一批画面清晰、意味深长的精品,有效发挥了公益广告引领社会风尚的积极作用。 ③世界各国正大力研制实用的智能机器人,技术不断升级,创新产品层出不穷,未来有望在多领域、多行业发挥更大的作用。 ④赵老师学的是冷门专业,当年毕业时,不少同学离开了该领域,而他守正不阿,坚持致力于该专业的教研工作,最后硕果累累。 ⑤国家“一带一路”战略的实施,给古丝绸之路的沿线城市带来了活力,很多城市对未来踌躇满志,跃跃欲试。 ⑥目前,快递业已经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行业,快递服务虽不能说万无一失,但的确为百姓生活提供了极大的便利。 A.①③⑥B.①④⑤C.②③⑤D.②④⑥ 18.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根据本报和部分出版机构联合开展的调查显示,儿童的阅读启蒙集中在1-2岁之间,并且阅读时长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的。 B.为了培养学生关心他人的美德,我们学校决定组织开展义工服务活动,三个月内要求每名学生完成20个小时的义工服务。 C.在互联网时代,各领域发展都需要速度更快、成本更低的信息网络,网络提速降费能够推动“互联网+”快速发展和企业广泛收益。 D.面对经济全球化带来的机遇和挑战,正确的选择是,充分利用一切机遇,合作应对一切挑战,引导好经济全球化走向。 19.下列各句中,表达得体的一句是(3分) A.真是事出意外!舍弟太过顽皮,碰碎了您家这么贵重的花瓶,敬请原谅,我们一定照价赔偿。 B.他的书法龙飞凤舞,引来一片赞叹,但落款却出了差错,一时又无法弥补,只好连声道歉:“献丑,献丑!” C.他是我最信任的朋友,头脑灵活,处事周到,每次我遇到难题写信垂询,都能得到很有启发的回复。 D.我妻子和郭教授的内人是多年的闺蜜,她俩经常一起逛街、一起旅游,话多得似乎永远都说不完。 【考点定位】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能力层级为表达运用E。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药品可以帮我们预防、治疗疾病,但若使用不当,①,以口服药为例,药物进入胃肠道后逐渐被吸进血液,随着时间推移,②,当药物浓度高于某一数值时就开始发挥疗效,然而,③,超过一定限度就可能产生毒性,危害身体健康。 21.下面文段有三处推断存在问题,请参照①的方式。说明另外两处问题。(5分) 高考之后,我们将面临大学专业的选择问题,如果有机会,我们要选择工科方面的专业,因为只有学了工科才能激发强烈的好奇心,培养探索未知事物的兴趣,而有了浓厚的兴趣,必

高考语言文字运用训练试题及答案(1)

高三语文常规训练(六十七)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小题。 在经历过许多变迁、磨难和不幸之后,格调对国人来说还是个问题吗?这个问题曾受到前所未有的关注,甚至学术界也卷入其中,焦点在于:这是国人的真问题,还是伪问题?多年过去了,我们仍然没有获得确切答案。一方面,粗俗仍然在以各种各样的形式蔓延,所有八十年代的社会等级符号在今天依然泛滥,爬到财富顶端的人正花样百出地炫富,而且形式更为。另一方面,由于财富分配不公,社会生活的重心正在向追求转化。中国的改变太快,()。然而,不管生活正在变得多么艰难,只要有机会改善,人们还是希望自己的言行更得体,生活更有趣,精神更高贵。根深蒂固的这种倾向,哪管生活压力多么强大也无法销毁。所以道理并没有改变:一个注重生活品质和自身形象的人,不管钱多钱少,还是渴望自己。格调影响了社会,影响了人们的思考,正好对应中国社会隐秘多变的价值取向。 17.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争论极致公平正直与众不同 B.辩论极致公平正直和而不同 C.争论极端公平正义与众不同 D.辩论极端公平正义和而不同 18.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A.以致于少有东西能长时间存留,包括社会习俗和生活习惯 B.以至于少有东西能长时间存留,包括社会习俗和生活格调 C.以至于少有东西能长时间存留,包括社会习俗和生活习惯 D.以致于少有东西能长时间存留,包括社会习俗和生活格调 19.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倾向这般根深蒂固,任由多么强大的生活压力也是无法摧毁。 B.这种根深蒂固的倾向,任由多么强大的生活压力也无法摧毁。 C.倾向这般根深蒂固,无论多么强大的生活压力也都无法拔除。 D.这种根深蒂固的倾向,无论多么强大的生活压力都无法拔除。 20.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 美国有一种蝉,每17年才叫一次,像①。这种蝉为什么选择在地下生活那么多年?原来,周期蝉最早出现在大约180万年前,那个时候北美正处于冰河期,气候极不稳定,经常会遇到冷夏。②,假如它们出土后正好遇到低温就死定了。科学家经过计算发现,假如在1500年的时间里每50年出现一次冷夏,那么7年蝉的成活率是7%,11年蝉的成活率是51%,17年蝉则是96%。显然③。 赵立 2020年7月12日 21.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70个字。(5分) 改革开放40多年来,我国机械工业产业规模不断壮大,工业增加值从1978年的97.2亿元增至2017 年的6万亿元左右,增长约600倍;2017年利润总额为1.71万亿元,是1978年69.2亿元的247.1倍。机械工业产业体系不断完善,完成了从制造一般产品到制造高精尖产品,从制造单机到制造大型先进成套设备的转变。生产技术水平不断提升。机械主导产品技术来源中,国内占比从20世纪80年代的24.5%,上升至目前的70%。机械标准数量从1978年的3400项发展到当前的1.72万项,重点领域与国际标准一致性程度达80%以上。机械产品自给率超过85%,基本改变了20世纪先进装备主要依靠进口的被动局面。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