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比的意义》教学片断与评析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比的意义》教学片断与评析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比的意义?教学片断与评析

片断:拓展延伸比的认识,深化理解比的意义

师:下面,我想了解一下同学们学习的情况。

出示:依据比的意义,根据提供的条件,你想到了什么?

1. 六(1)班男生17人,女生23人。

2. 一辆车2小时行驶100千米。

生(假设有所思):没有。

师:从刚刚的讨论交流中,大家明白点什么?

小结:

1. 同类量之间的比可表示一个数量是另一个数量的几分之几或几倍。

2. 不同类量之间的比要关注其是否具有实际意义。

[点评与反思]

这一片断的教学过程突破了传统教学程序中就事论事的层面,由同类量之间的比延伸到不同类量之间的比,为学生建构新知模型进行了有益的尝试。

[总评与反思]

本案例截取的三个教学片断环环相扣,层层递进,比较好地遵循了新理念下问题情景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这一根本结构模型的框架,即:(1) 关注了内容呈现上的情景化;(2) 重视了知识形成与开展的过程;(3) 强化了学习过程中的体验与感受。但审视其片断的全过程,还有不可无视的问题存在,如:学生学习方式的选择等。当我们不约而同地关注学生学习过

程的时候,更应思考选择什么样的方式来引导学生主体参与探究的过程,以及是否提供了足够的时空和时机让学生体验和感受全过程。

另外,是否可尝试让学生自主看书来了解和掌握比的数学表示形式和比的各局部名称呢,值得探讨。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比的意义-苏教版

六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比的意义-苏教版 一、教学目标 1.学生了解比的概念,认识比的大小关系,掌握比的读法和写法。 2.能够灵活运用比的概念和大小关系,解决实际问题。 3.学生培养对数量的敏感和对数学问题的思考能力。 二、教学内容 1.比的概念。 2.比的大小关系和读法。 3.比的应用:比较大小、比例换算、实际问题。 三、教学步骤 步骤一:导入新课 (1)引入比的概念,通过例子和实物引导学生感受比的大小关系。 (2)通过比较两个物品的大小,引入比的概念,并教给学生读法和写法。 步骤二:讲解比的大小关系 (1)教学比的读法和写法,比如“1:2”要读为“1比2”,并写出标志“:”。(2)通过比较实物大小,引导学生学习比的大小关系。 步骤三:巩固比的概念和大小关系 (1)提供更加复杂的比较物品,引导学生练习比的大小关系。 (2)引导学生将比较的物品换成数字进行练习。 步骤四:讲解比的应用 (1)进一步拓展比的应用,引导学生掌握比的实际应用。 (2)通过实际问题,让学生进一步掌握比的应用方法和技巧。

步骤五:作业布置 (1)布置课后练习,帮助学生掌握比的概念、大小关系和应用。 (2)留作业后,检查学生的任务完成情况,并进行及时反馈。 四、教学方法 1.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2.让学生堆叠实物,通过实物感受比的大小关系。 3.引导学生自主学习,通过实际问题来解决问题。 4.提供大量练习题目,让学生深入掌握比的概念和应用。 五、教学评估 1.课前测验:通过课前测验评估学生的初步理解水平。 2.课堂表现:通过课堂互动和作业完成情况来评估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 3.课后测试:通过课后测试来检验学生对比的概念和应用的掌握。 六、教学资源 教师:黑板、白板、笔、实物(纸片、水果、球等) 学生:教科书、练习册、笔、纸、实物 七、教学反思 本次教学通过实物、数字等多角度的引导,让学生对比的概念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通过实际问题的应用,让学生看到了比的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和实用性。在教学方法上,本次教学运用了互动式教学、自主探究式和小组合作学习等教学方法,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效果。根据学生的表现和教学反馈,本次教学效果较好,同时,也需要进一步优化教学方法和提高教学效果。

苏教版比的意义教学设计教案

《比的意义》教学设计 教学内容:苏教版九年义务教育六年制小学数学第十一册第52~53页比的意义。教学目标:1、理解并掌握比的意义,会正确读写比。 2、记住比各部分的名称,并会正确求比值。 3、理解并灵活掌握比与分数、除法之间的联系,明确比的后项不能 是零的道理,同时懂得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 4、通过主动发现的小组合作学习,激发合作意识,培养比较、分析、 抽象、概括和自主学习的能力。 5、养成认真观察、积极思考的良好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理解和运用比的意义及比与除法、分数的联系。 教学难点:理解比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同学们,你们知道在今年的十月份我们国家举办了哪两件大事吗 (指名口答,表扬学生关心国家事业) 在今年的10月12日我国的神州六号宇宙飞船发射成功,十运会也在 奥体中心顺利的展开。我们还知道在2003年10月15日,我国还成 功的发射了神州五号宇宙飞船。 你们知道神州五号与神州六号有哪些区别吗 二、发散练习,定向复习 1、出示神六和神五的比较表 我想比较神州五号与神州六号在飞行时间上有什么关系呢你能 提出什么问题呢怎样列式呢 (指名口答,师板书:21÷119 119÷21) 这两个算式分别表示了什么意思 求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或几分之几用除法做 2、出示神州六号飞行速度的内容 神州六号大约5400秒绕行地球一周,地球一周的长度大约是 42660公里。 你能求出神州六号的飞行速度吗 (指名扣答,师板书:42660÷5400)

你是根据什么来列式的呢 3、下面我们来看看十运会的情况(出示赛况奖牌榜) 东队的几倍吗怎样列式 (指名扣答,师板书:÷) 4、谈话:大概了解了神州六号和十运会的情况之后,我们能深 刻感受到祖国科技的进步和江苏体育事业不断的发展。而这 些都是我们从以上比较两个数之间的关系上得出的。 三、比的意义 1、其实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对两个量进行比较。 看这些算式,我们都是在把谁和谁进行比较呢 (指名分别口答) 2、同学们刚才说的非常好,有一个字频繁的出现了,是哪个字 板书:比 比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比较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的一种新的方法。例如:根据第一道算式,我们可以说神州五号和神州六号飞行时间的比是21比119,板书:21比119 你能照样子说其他的几个量之间的关系吗 (指名扣答,师依次板书) 到底什么叫做比呢请观察这些算式有什么共同点,在什么情况下我们可以用比来说呢(同桌相互讨论,再指名扣答) 板书:两个数想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比的意义(板书课题) 3、你能根据这个十运会的奖牌榜说说哪两个量的比是几比几吗 (同桌相互说一说,再开火车说) 四、比的读法、写法及名称 1、我们知道数学知识中有很多符号和字母表示的写法,比也不 例外,21比119就可以写作21:119,板书21:119 你知道“:”叫什么名称吗这个式子怎么读吗 打开书53页,自学第一小段和下面的算式,看看你还能知道什么(学生自学2分钟,指名扣答,师相应板书: 21 : 119 = 21÷119=3/17 前比后比 项号项值 生齐读一遍) 2、你能用符号法来写出这三个比吗 (生写在随堂本上,指名板书,集体订正) 你对他比的写法还有什么建议吗

(教案)第三单元 比的意义-六年级数学上册 (苏教版)

(教案)第三单元比的意义-六年级数学上册(苏教版) 一、教学目标 1.掌握“比”的概念及比的意义。 2.了解比的表示法。 3.熟练掌握“比”的单位,包括比例的单位、比的基数和比的项。 4.掌握“倍”的概念及表示法,能够进行比的加、减、乘、除运算。 5.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答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 1.掌握“比”的概念及比的意义。 2.了解比的表示法。 3.熟练掌握“比”的单位。 三、教学难点 1.正确理解比的表示法。 2.熟练掌握比的单位。 四、教学内容 1.比的概念及比的意义 (1)“比”的概念 定义:在同一属性的两个数之间的关系,描述两者数量或大小的比较。这种关系称为比。

如有两类水果,苹果10个,橘子5个,苹果与橘子之间就有数量差别。讨论这种差别的大小,用10与5之间的关系来表示,就是10比5大一倍;5比10小二分之一。 (2)“比”的意义 比的使用可以用来描述两个数之间的大小关系。 如:用水果的例子,我们可以比较两种水果的数量,知道哪种水果的数量更多,哪种水果的数量更少。 2.比的表示法 (1)用冒号(:)表示比。 用冒号符号(:)表示比,如10:5,苹果橘子数量之间差距的比是10:5,就是10比5大一倍。 (2)用“:”表示比。 使用“:”表示两个数之间的比,例如,将苹果的数量10和橘子的数量5比较,可用10:5来表示。它的意思是表示苹果数量比橘子数量多。 3.比的单位 比的单位有:比例的单位、比的基数和比的项。 (1)比例的单位 比例是用百分数或小数表示的。例如:“三分之一”可以表示为0.3333或者33.33%。 (2)比的基数 比的基数用来表示比较的数量或大小的量。例如,前面提到的苹果10个和橘子5个中的数量就是比的基数。 (3)比的项

(完整版)六年级上数学评课稿认识比_苏教版

《认识比》评课稿 《认识比》这节课的教学内容包括:比的意义、比的各部分名称、比与分数及除法的关系。 汪小波老师所上的这节课较好地体现了朱玉茹校长所主持的“自学交流应用”的教学模式,在教师的引导组织下,学生学得主动、学得高效、学得扎实,不但掌握了知识,而且促进了学生的思维发展、培养了学生的学习能力。 一、找准知识的生长点,直接揭示课题。 比的意义教材是从日常生活中的相除关系的例子中引出的,通过对具体例子的讨论,明确了比的概念是建立在除法的意义基础之上的,揭示了比与除法之间的本质联系,是一种以“倍比”为基础的比较关系。汪老师尊重了教材的这一设计,出示了2杯果汁和3杯牛奶,提问:“你会怎样表达果汁的杯数和牛奶的杯数这两个量之间的关系?”唤起学生已有的知识储备:用除法、分数表示两者之间的倍数关系,从而引出一种新的表示方法:比,揭示课题水到渠成。 二、交给自学方法,培养自学能力。 朱玉茹校长所主持的“自学交流应用”的教学模式中,“自学”是最大的亮点。汪老师为保证学生的自学行之有效,出示了如下的自学提纲:1、果汁和牛奶杯数之间的关系如何用比来表示?2、比怎么读?怎么写?3、比有哪些组成部分?通过呈现自学提纲给学生引路,让学生具有一定的自学方法,从而启发学生思考、提高学习效率、培养自学能力。 三、应用形式多样,发展学生思维。 “自学交流应用”的教学模式中,“应用”是教师针对教学内容组织科学结构的练习和应用,让数学知识和思想巩固和发展。汪老师精心设计了如下几个层次的应用练习:1、辨一辨。球赛中双方比分为3:0,小红认为比的后项可以是0,你有什么看法?引导学生运用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解决问题。2、慎密思考。针对学生在应用过程中常把比的前项和后项写反的问题,王老师设计了如下的问题情境:甲车4小时行驶200千米,乙车3小时行驶180千米,要求学生解决甲乙两车的路程比、时间比、速度比等一系列的问题,有效扎实地巩固了比的意义。 3、火眼金睛。把学生易错的类型用判断题的形式让学生练习,增强了学生的辨析能力。 4、学以致用。数学来自于生活,又必须回归于生活,数学只有在生活

《比的意义》说课稿

《比的意义》说课稿 兰州铁路第三小学 杨万银 20GG.11 一、说教材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比的意义》是苏教版小学数学第十一册第68 —70页的内容。“比的意义”是在学生学过分数乘除法的意义和计算方法以及分数与除法的关系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本节课主要教学比的意义和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是小学六年 级上册教材中比和比的应用的起始课,是“比和比例”这一部分知识的核心。通过本节课的教学,不仅可以使学生丰富对现实生活中数量关系的认识,进一步完 善认知结构,体会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而且也为学生进一步学习比的性质、比的应用和比例的相关知识打下坚实基础。 (二)学生情况: 高年级的学生已经具有了初步的自学能力和观察、抽象、概括、分析综合、合情推理能力,积累了一定的数学活动经验,初步养成了认真倾听、独立思考、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比”是人们在生活中表示两个数量之间关系常用的一种方法。足球比赛中的比分是学生常见的“比”的形式,但是它并不是我们数学中所讲的“比”,一些速溶食品饮料的食用方法中用到的比也是学生常见的 “比”,这正是我们今天所要学的“比” o以上就是学生当前具备的一些学习能力和生活经验。 (三)教学目标: 依据教材内容,新课标的理念和学生实际,制定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 1、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比的过程,理解比的意义。 2、掌握比的读、写方法,知道比的各部分的名称,会求比值。 3、使学生探索比与分数、除法关系的过程,初步理解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 数学思考: 使学生在观察、思考、交流等活动中,培养抽象、概括、分析、综合和合情推理的能力。 问题解决: 能利用比的知识解释一些简单的生活问题,感受比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知识和方法应用的价值。 情感态度: 1、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初步渗透事物是普遍联系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2、培养学生对美的感受能力,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 3、养成独立思考、认真倾听别人发言的习惯,积累数学活动经验。 教学重点: 理解比的意义,掌握求比值的方法。理解比与除法、分数的关系。 教学难点:理解比与除法、分数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二、说教法、学法 根据对教材的理解、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实际情况,结合新课标的教育理念,本节课采用以下教法和学法:1、创设情境法。激发学生学习比的兴趣,产生了解比、认识比的心理需求,为本节课的学习创设一个良好的研究氛围。2、继续 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使学生运用接受学习和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多 种学习方式理解比的意义。3、紧密联系生活实际让学生感受比的应用价值,体验数

2022年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下册《比例的意义》优质教案

教学课题比例的意义课型新授 本课题教时数:1 本教时为第1教时备课日期3 月11日 教学内容:教材35页例3和练一练,练习六第3-6题,“动手做”. 教学目标: 1.知识技能目标:使学生联系图形的放大和缩小认识和理解比例的意义,认识并掌握组成比例的条件,并能正确判断两个比或对应数量能否成比例。 2.过程性目标:使学生在数学的学习过程中,了解比例里两个比的相等关系,感受简单的演绎推理过程,培养学生比较、抽象和概括,以及判断、推理等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目标:使学生初步体会不同数学领域内容的内在联系,感受知识的发展,培养对数学的积极情感。 教学重点:理解比例的意义。 教学难点:应用比例的意义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教学方法与手段: 探究尝试计算发现意义 教具学具: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 一、复习导入 1.激活旧知 (1)出示: 化简下面的比。 36:8 3.2:1.2 1/4:1/12 求下面比的比值 9:3 3.6:9 1/5:2/5 (2)提问:图形放大和缩小后与原来图形比,为什么形状不会发生变化? 2.引入新课 二、认识新知 1.认识比例的意义。 出示例3照片。 谈话:同学们,老师拍了一张风景照,现在我把这张照片放大,这是放大前后的两张照片。 提问:你从两张照片里知道了什么?学生完成后交流,结 合说说化简比和求 比值的方法。 请学生写出每张照 片长和宽的比,再比 本课时利用学 生原有的比的 知识,引导学生 借助直观写出 相应的比,通过 交流:你写出的是怎样的比?这两个比有 什么关系?怎样知道这两个比是相等 的? 提问:上面等式里的两个比还可以写成什 么形式?能说说是表示什么相等的式子 吗? 指出:像黑板上这样,表示两个比相等的 式子叫做比例。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比 例的意义。 2.丰富对比例的认识。 引导:请大家分别写出放大后与放大前长 的比和宽的比,看看这两个比能不能组成 比例,如果能就写出比例。 3.深化比例的认识 (1)提问:想一想,刚才我们是怎样判 断两个比是否能组成比例的? 小结:比例是表示两个比相等的式子。如 果两个比化简后相同或比值相等,那么这 两个比就能组成比例。 (2)引导:你能自己写出一个比例吗? 交流:你写得什么比例?是怎么写的? 4.比与比例的比较。 提问:什么是比?想一想,比例与比有什 么关系?有什么不同? 说明:比表示两个数相除,比例是表示两 个比相等的式子,是由两个比组成的。 三、巩固提高 1.做练一练第1题 出示题目 提问:为什么第1组合第4组中的两个比 能组成比例?第2组合第3组为什么不能 组成比例? 说明:看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可以看他 较这两个比,看看能 不能发现他们有什 么关系? 学生交流自己写的 比和组成的比例,并 说明理由。 学生练习,指名板 演。 交流可以组成的比 例。 观察、比较,发 现两个比相等 的关系,建构形 成比例的意义。 然后让学生分 别写出放大前 后每张照片对 应边长的比,看 能否组成比例, 并且自己写出 组成的比例,并 说明理由,可以 进一步深化比 例的认识。

《比的意义》说课稿

《比的意义》说课稿 《比的意义》说课稿(通用3篇) 《比的意义》说课稿1 一、教材分析: 教材在安排比的意义的学习时,分为三个阶段:比的意义、比的各部分名称、比与分数及除法的关系。比的意义教材是从日常生活中的相除关系的例子中引出的,通过对具体例子的讨论,明确了比的概念是建立在除法的意义基础之上的,揭示了比与除法之间的本质联系,是一种以“倍比”为基础的比较关系。 教材在介绍比的各部分名称时提出了比值的意义,它既是一个知识点,又有助于进一步理解比的意义。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是本节课的又一教学要点,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对后继学习特别是综合应用各种知识解决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是理解比的后项不能为0的认知基础。比的意义是由除法发展而来的,与除法,分数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正因为如此,本节课的教学目标确定如下: 1、基础性目标 (1)理解比的意义,学会比的读写法,掌握比的各部分名称和求比值的方法。 (2)弄清比同除法、分数之间的关系。 2、发展性目标 (1)联系比的意义教学,贴近生活实际,增强学生对数学与实际生活联系的感受,培养学生对美的感受能力,学到有价值的数学。 (2)通过教学,培养学生分析能力和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掌握基本知识和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 教学重点:比的意义的理解,比同分数、除法的关系。 教学难点:在现实生活中发现比、感受比。 二、说教法、学法: 本节课用创设情境法,激发学生对比的知识的研究兴趣。从日常生活中,培养学生能够发现数学问题。运用知识之间的联系,在除法的基础上教学比的意

义,目的使学生对比有整体的认识,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参与到学习活动中。练习形式多样,使学生从多种方式理解比的意义。 三、说教学过程: 一、联系实际,激趣引入 从生活中常见的例子导入新课,能发现比在生活中的应用,从中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提出问题的意识。 二、体验合作,自主探究。 (一)教学比的意义 第一步给出班级学生男女人数,请学生说出男生是女生的几分之几,女生是男生的几倍。长方形的小旗长和宽两个条件,请学生解答长是宽的几倍和宽是长的几分之几这两个问题并列式,根据学生列的除法算式,明确是长和宽两个量在比,启发学生思维,除了用以前学的除法知识对两个量进行比较外,还可以用一种新的方法进行比较。然后展开“比的意义”教学活动,说成长与宽的比是多少比多少。第二步看算式,运用新知识说说。(说明:从学生身边的数量中提取数学问题,从而引出新知识,运用旧知识进行迁移。)第三步出示例题,杨利伟在神州五号上举2面旗帜,都是一样长15分米,宽10分米,让学生用两种求速度的不同方法,使学生初步知道两个不同类的数量之间的关系也可以用比来表示。在上面两个例子的基础上,让学生概括出比的意义。 (二)教学比的读写法、各部分名称、求比值的方法及比与除法、分数的联系。 比的读写法、各部分的名称,让学生看书自学,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然后组织同学们汇报学习成果,引导学生介绍求比值的方法。知道后,并引导学生运用方法,计算出比值,从而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在汇报过程中,寻找比值的规律,即可以是分数、整数,也可以是小数。 比与除法、分数都有着比较紧密的联系,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比与除法、分数的联系和区别是这节课的难点,我在教学时引导学生回忆、思考、讨论等活动,在进一步理解比的意义的基础上,找出了比与除法、分数的联系和区别。看电脑屏幕,用“相当于”一词来说明比、除法、分数的联系,促使了原有知识的重新建构,加强了知识之间的联系。 《比的意义》说课稿2 尊敬的各位评委、各位老师: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比的意义》评课稿

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比的意义》评课稿 一、引言 《比的意义》是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的一篇重要教材内容,本文旨在对该课程进行评课,从教材编写、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课堂实施效果等方面进行评估和分析。 二、教材编写分析 《比的意义》是一篇位于苏教版六年级数学上册的教材内容,旨在教授学生有关比的概念和意义。教材编写方面,该教材充分考虑到六年级学生的认知水平和思维特点,内容布置合理,符合教学大纲的要求,能够有效地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比的概念,在培养学生比较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方面具有积极作用。教材内容的编排清晰,结构合理,对数学概念的引入、拓展和巩固都有很好的安排。 三、教学目标分析 《比的意义》的教学目标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掌握比的概念:通过教学,学生将了解比的定义, 知道比的意义是通过比较出物体或数量之间的大小关系。 2.培养比较能力:通过教学,学生将能够灵活运用比 的概念,进行大小比较,培养学生的比较能力和理解能力。 3.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通过教学,学生将学会分析 问题,运用比的概念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 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以上教学目标的分析,可以看出《比的意义》在培养 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和数学运算能力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四、教学内容分析 《比的意义》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比的概念:通过教学,学生将了解比的定义和比的 表示方法,了解比的含义是用一个数除以另一个数而得到的。 2.比的比较:通过教学,学生将了解比的比较,运用 比较运算符号,能够进行大小比较。 3.比的运算:通过教学,学生将学会比的运算,包括 相等比、较大比和较小比的运算方法,能够进行比的运算和问题的解答。 通过以上教学内容的分析,可以看出《比的意义》的教学内容扎实,能够帮助学生对比的概念和运算有更清晰的认识。 五、教学方法分析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比的意义》,我们可以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1.演示法:通过教师的演示,引导学生观察、思考和 体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实例法:通过提供具体、生活化的实例,引导学生 理解比的概念和比较运算的方法。 3.讨论法:通过鼓励学生参与讨论和交流,培养学生 的思辨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4.游戏化学习:通过设计数学游戏和活动,使学生在 参与游戏的过程中加深对比的理解和应用。 综上所述,采用多种教学方法结合,可以有效地提高学生对《比的意义》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数学下册《比例的意义》课堂实录

《比例的意义》课堂实录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40页的例3,完成随后的练一练和练习九的第3—7题。教学目标: 1、理解比例的意义。 2、能根据比例的意义,正确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3、在自主探究、观察比较中,培养学生分析、概括能力和勇于探索的精神。教学重点:理解比例的意义,能正确判断两个比能否组成比例。 教学难点:在学生观察、操作、推理和交流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探究能力和精神。 教学准备:两张照片 知识点:1、比例的意义;2、应用比例的意义进行判断 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师:还记得我们学习的比和有关内容吗? 生:记得。 师:先来看看9:3,看到这个比例,你想到了关于比的哪些知识? 生:我想到了比的意义。 师:那你来告诉大家比的意义是什么? 生:比的意义是两个数相除又叫两个数的比。 师:还想到了什么? 生:我想到了比的基本性质。

师:你能说说比的基本性质吗? 生:比的前项和比的后项乘或除以相同的数(0除外),比值不变,这叫做比的基本性质。 师:还有没有? 生:比值。 师:那你告诉我怎样求的? 生:比的前项除以比的后项,求出的商就是它们的比值。 学生口答9:3 ,60:20,1.5:3 ,43:2 1 师:今天我们继续研究和比有关的内容,比例的意义(板书:比例的意义) 二、教学比例的意义。 1、认识比例 师:这是曾慧心同学把两张照片放大前和放大后的图片,观察这两张图片的数据,请同学来说一说这两张图片里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 生1:第一张放大前的长是6.4厘米,宽是4厘米。 生2:放大后图片的长是9.6厘米,放大后图片的宽是6厘米。 (教师出示题目) 师:请一个同学来读题。 生:写出每张照片长和宽的比,这两个比有什么关系。 (学生独立完成,教师巡视) 师:谁来把自己的答案读一读。 生:第一张图片的比是6.4:4,第二张图片的比是9.6:6。 师:这两个比有什么样的关系呢? (学生讨论)

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比的意义》教学设计(通用10篇)

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比的意义》教学设计(通用10篇) 小学六年级数学上册《比的意义》教学设计篇1 教材简析: 这部分内容主要教学比的意义、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例1、例2教学认识比的意义。认识比时,主要利用学生对两个数量之间关系的已有认识,先引导学生分别认识同类量的比(例1)和不同类量的比(例2),并逐步抽象出比的意义。进而引导学生根据比的意义以及分数与除法的关系,主动探索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自我完善认知结构。在例1、例2随后的试一试、练一练中,教材都尽可能为学生提供自主探索和尝试的机会,尝试通过学生的独立思考进一步感受比的意义,并主动探索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 练习十三中的5个练习题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对比的意义、比值以及相关知识间的联系进行了合理操练,且形式多样,目的明确。 可见,教材的有序排列和呈现,不仅有助于学生在新旧知识之间建立恰当的联系,也有助于学生积极参与探究活动,在活动中全面准确地理解比较的意义,在比较、除法、分数之间构建完整的认知结构。 教学目标: 1.使学生理解具体情境中比较级的含义,掌握比较级的读写方法,知道比较级各部分的名称,求比值。

2、使学生经历探索比与分数、除法关系的过程,初步理解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会把比改写成分数的形式。 3.使学生在活动中培养分析、综合、抽象、概括的能力,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和数学学习的乐趣。 重点: 理解比的意义 难点: 理解比与分数、除法的关系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挂图、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谈话:今天这节课,老师要和同学们一起学习比的知识。(板书:比)关于比,你想了解一些什么?(学生可能回答:什么是比?学了比有什么用?数学上的比与生活中的比一样吗?) 2、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引发:对,生活中也有比,比如一场足球赛的比分是2∶0,它与数学上的比一样吗?老师希望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自己来找到这些问题的答案好吗? 设计意图: 开门见山,揭示题目简明扼要,通过对学习内容的相关讨论,导入学生对理解比和认知比的心理需求,为本课程的学习对象营造良好的研究氛围。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案 比的意义

苏教版数学六年级上册教案比的意义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结合实例,理解比的意义,知道比的前项和后项,会正确地读、写两个数的比,会求比值。了解比和分数、除法之间的联系,会把比改写成分数的形式。 2.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了解比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培养对数学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 理解比的意义,比和分数、除法之间的联系。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引入比 电脑出示三幅长方形的画(标出每一幅的长和宽)。 谈话:这里有三幅不同形状的画,你们觉得哪幅画的形状看起来最舒服、最美观?(学生都认为第二幅比较美观)三幅画画的都是美丽的海滨,为什么同学们都认为第二幅比较美观呢?(第一幅和第三幅画要么太长,要么太窄,长和宽的比例不合适)这三幅画长和宽的长度不同,所以给人的感觉就不一样,你知道可以怎样来表示每幅画长和宽的关系吗?(第一幅画长是宽的2倍,宽是长的1/2) 提问:还可以怎样表示它们的关系? 过渡:是的,我们还可以用比来表示每一幅画长和宽的关系。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认识比。 二、自主活动,认识比 1.用比表示两个同类量的相除关系。 (1)讲解:像第一幅画长是宽的2倍,也可以表示为:长和宽的比是2比1,记作2 ∶ 1,“∶”是比号。宽是长的1/2也可以表示为:宽和长的比是1 ∶ 2。你能说一说怎样用比表示第二幅画、第三幅画长和宽的关系吗? 学生分别用比表示另外两幅画的长和宽的关系。 (2)出示一瓶xx牌洗洁液,用实物投影放大洗洁液的使用说明。 谈话:在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用比表示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如:这瓶洗

洁液,上面的使用说明就是用比来表示的。 指说明中1∶4的图,提问:这里浅色部分和深色部分分别表示什么?你知道1 ∶ 4是表示什么意思吗?(表示洗洁液和水的比是1 ∶ 4,就是1份洗洁液要加4份水的意思,洗洁液的体积是水的1/4) 再问:那么水和洗洁液的比是几比几?表示什么意思? 师生共同讨论1 ∶ 8和1 ∶ 1的含义。 2.用比表示两个不同类量的相除关系。 谈话:通过刚才的学习,同学们对比有了初步的认识。下面我们再看一幅图(出示图:一堆梨,下面标有2千克,共3元;一堆苹果,下面标有3千克,共6元)。 提问:根据图中的信息,你知道梨的单价是多少元吗?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单价=总价÷数量。 讲解:像这样总价和数量之间的关系也可以用比来表示,梨的总价和数量的比是3 ∶ 2,表示总价除以数量。 提问:你能用比来表示苹果的总价和数量之间的关系吗? 这里的6 ∶ 3表示什么意思?(表示总价除以数量) 3.理解比的意义。 谈话:根据上面的例子,你能说一说什么叫两个数的比吗? 小结:两个数相除又叫做两个数的比。 4.自学课本。 提问:关于比,你还想了解哪些知识?下面请同学们带着这些问题自学课本第53页,再和小组里的同学互相说一说,你知道了什么? 反馈:通过自学,你又了解了哪些知识? 师生共同讨论下面的问题: (1)比由哪几部分组成,分别叫什么?比的后项能为0吗?为什么? (2)什么叫比值?怎样求比的比值? (3)比和除法、分数有什么联系? (4)比还可以写成怎样的形式? 小结:(略)

《比的意义》的评课稿

《比的意义》的评课稿 《比的意义》的评课稿 所谓评课,顾名思义,即评价课堂教学。是在听课活动结束之后的教学延伸。对其执教教师的课堂教学的得失,成败进行评议的一种活动,是加强教学常规管理,开展教育科研活动,深化课堂教学改革,促进学生发展,推进教师专业水平提高的重要手段。以下是店铺为大家收集的《比的意义》的评课稿,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本课教学设计环环相扣,层层递进,比较好地遵循了新课程理念下问题情景建立模型解释应用与拓展这一基本结构模型的框架,整个教学过程中充分体现了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参与学习过程,达到体验学习过程的新境界。主要有以下三大亮点: 1、关注了内容呈现上的情景化 在数学教学中,选择恰当的素材,创设能吸引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启发学生灵活思考的情境是非常重要的。 本课中,教师创造性处理教材,对教材知识进行教学重组与整合,为学生提供了有一定思考性,挑战性的学习素材,充分有效地将教材知识激活,促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老师巧妙穿插了贴近生活实际的奥运会的有关信息,使数学课堂鲜活了起来,这样一个教学情境,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使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的价值,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学习是有用的。从奥运五环旗导入,引出相同类量的比,然后播放刘翔夺金的录象引出所需学习材料过渡到不同类量的比。整个比的意义的探索,经过老师的精心设计与安排,让学生在情境中学数学,学生一直保持着充沛的精力。同时,在学习中进一步让学生体会到数学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真谛。 2、重视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数学学习过程应该是充满着探索与挑战性的活动。新课程告诉我们,教师要改变以例题,示范,讲解为主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投入到探索与交流的学习活动中去。

六年级数学《比意义》评课稿6篇

六年级数学《比意义》评课稿6篇六年级数学《比意义》评课稿1 这节课,课堂设计合理,层次分明,有以下几个优点: 1、导入新课从学生熟悉的事去比。比高低,比体重,比多少等等。创设这样的情景让生发现比在生活中的应用,从而培养学生在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提出问题的意识,应用学生生活中的事情引入新知,有效激起学生的学习欲望。 2、课堂教学设计合理、层次分明。李老师引导学生探究比的'意义,比的读写法以及比的另一种表示形式,再到比的各部分名称,通过讨论主学生发现比与除法、分数之间的关系及比的后项为什么不能为“0”,每个环节的连接都是合理紧凑。 3、课堂的练习紧扣目标落实比的知识。课堂充满着愉快的学习气氛,李老师的课堂语言精炼简洁,课堂教学效果好。 建议:让学生多讨论解决一些习题的解题方法。 六年级数学《比意义》评课稿2 一、引入新课干净利落。 上课伊始,教师提问什么叫“比”,并举例,然后出示几组比,提生算出比值,观察这两个比,你有什么发现?生:比值一样,可以用等号连接。在数学教学中,知识的引入时机不同,得到的教学效果也不同。引入得过早可能使教学显得过于急促、突兀,过晚又可能使教学显得过于拖拉、罗

嗦。这节课教师通过几个简短地师生对话,应用新旧知识间的迁移引入新知,干脆利落。 二、教学设计层次分明。 从比例的意义,探究比例的基本性质,再到比例的各部分名称,各环节的连接都是在师生默契的对话中顺利进行。我们知道,在数学教学中,每个教学内容一般都以活动的形式表现出来。由于每次活动的.目的与要求、内容与形式不尽相同,就可能造成活动板块之间的割裂。教师一般通过设计过度语言或采用前呼后应等手法来弥补这种“裂痕”,使各个环节融会贯通、浑然一体。但在具体操作上难免有生硬预设嫌疑,汪老师注重联系点的有效生成,所以自然、流利。 三、指导练习的方法有趣易记。 这节课的巩固练习有这样的一道题,根据一个乘法算式写出比例式,怎样写不重复不遗漏,每位老师都会和学生探讨一定的方法,老师在这节课上揭示的方法比较实用。 六年级数学《比意义》评课稿3 今天上午听了是老师的《比例的意义》一课,感觉这是一堂轻松自然、扎实有效的一堂课。整节课,教师导得自然,学生学得主动。可见教师驾驭课堂的能力之娴熟。主要有以下几点印象深刻的地方: 1、各环节的命名每次听课都会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能充分吸引学生的眼球,调动学生的思维。如:“展示小组风采”、“辩是非,展口才”“回头一看,我想说”等等。

《比的意义》教学设计及反思

《比的意义》教学设计及反思《比的意义》教学设计及反思「篇一」 今天带领学生学习了《比的意义》一节课,这节课要使学生理解比的意义,会读、写比;认识比的各部分名称;掌握求比值的方法,能准确地求出比值。经历从具体情境中抽象出比意义、比与除法分数关系的探索过程,能利用比的知识解释一些简单的生活问题,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实践操作、合作交流的学习能力,引导学生感受“比”产生的背景。这是一节概念课,知识点多,又抽象。在教学设计中我精心设计了引导语,预设应该很容易让学生理解比的意义,但是在实际的学习过程中,出现了一些之中意料之外的小状况。 在不同类量和同类量的比学习过程中,出示例题:同学们在升旗仪式行进中,3分钟走了330米,同学们的速度是多少?让学生列算式表示行走速度,列式计算之后,老师问速度还可以说成是哪个量和哪个量比?之后,在进一步理解比的意义同类量与不同类量的比时,教师就忘了对两种量进行对比引导。学生虽然知道了路程比时间,但是却没有引出进行两个不同类量的比较,缺失了让学生理解了这两种“比”的实际意义,这样成为了这节课的缺憾。 如果设计的时候进行对比题目形式呈现就能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了。如,五(2)班3分钟走了330米,五(3)班5分钟走了450米,你能说出哪些比?在第一个例题的基础上,学生会说:3:5,5:3,3:5,5:3,450:330,330:3,450:5,3:330,450:5等。老师可以及时引导学生思考各个比表示谁和谁的比,有什么发现?学生会发现3:5是五(2)班和五(3)班时间的比,330:450是五(2)班和五(3)班路程的比,330:3是五(2)班路程和它时间的比。再引导学生思考这些比中有什么不同点?学生会发现3:5是时间与时间的比,330:450是

《比的意义》案例分析

《比的意义》案例分析 片断一:创设问题情景,感知比较的方法 师:同学们,你知道3.15是一个什么日子吗?最近,市消费者协会会同质量监督局在3.15i活动中对我市XX家用电器商场A、B两大系列微波炉的质量状况进行了抽样调查,调查结果是这样的:(见表一) 表一 师:如果我想买一台微波炉,你们帮我出出主意,应该买哪种系列呢?为什么? 生1:应该买B系列微波炉,这是因为524,A系列不合格数B系列不合格数。 师:有些道理,如果抽查的情况是这样的,(出示表二)还买B系列吗?为什么? 表二 生2:现在应该买A系列微波炉,这是因为A系列的不合格率为5 150。B系列的不合格率为 师:你很有见解,我很赞同。 [反思] 利用分块式呈现信息材料,一是渗透要学会用“全面“的观点看待生活中出现的问题;二是创设不同背景下的数学问题情景;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在比较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时,逐步体验感悟:单纯从绝对量的多少(比差)来比较是不够的,还要用相对量(比商)来比较。可以说这一环节设计的匠心之处就在于它扣住了教学新知识“比”的意义的实质内涵,把握住了知识的连接点和生长点。 片断二:探究比的意义,揭示学习的主题 师:刚才同学运用所学知识从A、B系列微波炉中各自不合格台数占抽查台数的分率,比较出二者之间的关系和区别,请问还可以怎样比? 生3:还可以通过先求出两大系列不合格数与抽查台数各自间的倍数关系来比: 生4:还可以用 师:请同学们注意观察前面所分析的比较方法,有什么特点? 生1:都是用除法来比较的。 生2:都是运用除法的意义来分析的。

师:其实运用除法去比较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还有一种新的表示形式:比。 板书: A系列不合格台数和抽查台数的比是5比150 B系列不保格台数和抽查台数的比是2比50 A系列不合格台数和B系列不合格台数的比是5比2 师:那么究竟什么叫做比?大家可以先讨论一下。 生1:如果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倍,这两个数就可写成比。 生2:如果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几分之几,这两个数和也可以写成比。 师:你们已经看出了“比”表示的范围,但还未概括出比的意义,再整体观察这一列算式的特点,看谁能有所发现。 生3、4:两个数相除又叫两个数的比。 师:你们的发现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主题:比的意义(板书) [点评与反思] 现代课堂教学理念充分体现的关键是课堂教学过程中主体观念的重新确立。如何引导学生主体参与学习的全过程,它体现在两个方面:一要有量和形式的突破,二要跟进质和内容的要求。 这一片断的设计就比较好的实现了学生主体参与的过程:由比较数量的多少到比较数量间的分率(比较数量间的倍数关系),即有量的积淀,也有形式上的突破,即有比的外延的“范围”,又有比的内涵的体验和感受。不介探究出了比的意义,又经历了知识展开和形成的过程,尤为重要的是在揭示学习主题的过程中学会了方法,发展和提升了思维的层次,不失为本片断设计的一大亮点。 片断三:拓展延伸比的认识,深化理解比的意义 师:下面,我想了解一下同学们学习的情况。 出示:依据比的意义,根据提供的条件,你想到了什么? 1、六(1)班男生17人,女生23人。 2、一辆车2小时行驶100千米。 3、生产一批零件,甲需要4天,乙需要6天。 学生练习后教师点评:第1题无论是考男虑男生人数、女生人数都是全班人数,这些都是同类量之间的比,第2题是不同类量之间的比,也可以形成新的量,如由100千米与2小时的比可以得到每小时的路程,即速度;由2小时与100千米的比可以得到第1千米所需的时间,这些量都有实际意义。刚才有一位同学

《比的意义》教学设计范文(精选3篇)

《比的意义》教学设计范文(精选3篇) 《比的意义》教学设计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认识比的意义和各部分的名称,学会比的读写方法,理解和认识比与除法、分数之间的联系。 2、培养学生比较、分析和概括等思维能力。 教学准备 幻灯片 教学过程设计 教学内容 师生活动 备注 一、引入新课 二、教学新课 三、巩固联系 四、作业 1、口答(幻灯出示两道除法到分数,两道分数到除法的换算题。) 引入新课

2、出示两道文字题 (!)3千米是5千米的几分之几? (2)8吨是4吨的几倍? 学生回答后,教师说明:在数学上我们把这两种类型同意为一个数与另一个数的比。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比的意义。 1、学生用十分钟自习书本52到53页 2、问:通过自习你知道了哪些知识?还有哪些疑问? 3、小组内互相说,解决问题。 4、教师请个别同学说,然后师生一起探讨、研究。 5、幻灯出示例1、例2,让学生解答,以便知识得到进一步巩固。 6、说明相关注意点。如:单位、比值、名称、写法、读法…… 1、书本53页练一练 2、练习十二1、2 练习十二3、4、5 《比的意义》教学设计2 教学目标: 1、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比的意义,学会比的读法、写法,掌握比的各部分名称及求比值的方法。

2、经历探索比与分数、除法之间关系的过程,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把握比的意义的本质。 3、在自主学习中,积累数学活动经验,培养学生分析、概括的能力,感受数学学习的乐趣。 教学重点: 理解比的意义以及比与分数、除法之间的关系。 教学难点: 理解比与分数、除法之间的关系,明确比与比值的区别。 教学准备: 课件,学具。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揭示课题 1、课件出示:10月15日,我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舟”五号顺利升空。在太空中,执行此次任务的航天员杨利伟在飞船里向人们展示了联合国旗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 教师提问:这就是杨利伟展示的两面旗,它们的长都是15cm,宽都是10cm。比较它们长和宽的关系,你能提出怎样的数学问题? 预设情况: (1)长比宽多多少厘米?15—10; (2)宽比长少多少厘米?15—10; (3)长是宽的多少倍?15÷10;

《比的意义》教学设计一等奖3篇

1、《比的意义》教学设计一等奖 教学过程: 活动一 1、情境引入:出示一面国旗联合国旗的图案,我国第一艘载人飞船神州五号顺利升空。这是扬利伟在飞船上向人们展示的一面中华人民共和国和联合国国旗的图案,这个图案长是15厘米,宽是10厘米,根据这两个条件可以提出什么问题?(可提的问题很多,教师有选择地板书。①长是宽的几倍?②宽是长的几分之几?) 2、揭示课题:长是宽的几倍或者宽是长的几分之几是我们用以前学过的除法对这面旗的长和宽进行比较的,今天我们再学习一种对两个数量进行比较的新的方法。这就是比(板书课题) 活动二: 1、教学比的意义。 有时我们也把这两个数量之间的关系说成:长和宽的比是15比10,宽与长的比是10比15。 2、进一步理解比的意义。 神舟五号进入运行轨道后,在距地350千米的高空做圆周运动,平均90分钟绕地球一周,大约运行42252千米。 (1)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2)你能用比表示路程和时间的关系吗?

3、小组讨论,你是怎么理解比的意义? 得出:两个数相除又叫两个数的比。 4、比的写法和各部分名称及求比值的方法 (1)介绍比号、比表示的方法、比的各部分名称, ①中间的:叫做比号,读的时候直接读比。 ②比的各部分名称是什么呢?请大家看书p44的内容。 ③介绍比各部分的名称,求比值方法,并板书。 5、比、除法、分数之间的关系 (1)比、除法、分数有什么联系和区别? 联系:a:b=ab= 区别:比表示两个数关系的式子,分数是一个数,除法是一种运算。 (2)那比的后项能不能为零呢?既然比的后项不能是0,而足球赛中常出现的2:0的意义是什么?它是一个比吗? 足球赛中记录的2:0的意义只表示某一队与另一队比赛各得的进球分数,不需表示两队所得分数的倍比关系,这与今天学习数学中的比的'意义不同,它虽然借用了比的写法,但它不是一个比。 (3)比的另一种表示方法,就是写成分数形式。 (4)质疑:对本节课的内容你又不清楚的地方吗?

比的意义评课稿20篇

比的意义评课稿20篇 作为一位兢兢业业的人民教师,常常要写一份优秀的评课稿,评课有利于信息的及时反馈、评价与调控,调动教师教育教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评课稿要怎么写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比的意义评课稿,欢迎阅读与收藏。 比的意义评课稿1 曾读过这样的一段话:“一个以人为本的教学预设,定会为师生的智慧潜能在教学过程中创造性地发挥提供条件,定会为每一个学生提供主动参与、积极活动的机会。”本节课中,宋老师富有生成空间的预设以及在生成中智慧地引导学生对知识的有效建构令人暗暗折服。 课堂伊始,宋老师鼓励学生利用手中的学具通过折一折画一画来表示1/4这句话就像一颗小石子扔进了平静的水面,激起了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为各个层次的学生留足了思考的时间和空间,这个有弹性的预设,让学生生成了很多精彩,通过动手操作,学生分别找出了圆,正方形,线段一盒巧克力,12个园片和8根小棒的1/4,通过学生有序的反馈、思维的碰撞,教师引领学生对单位“1”的认识走向清晰,也正是这样的过程,自然而又巧妙地诠释了本节课的第一个重难点。 解读新课程标准,我们清楚地认识到:一切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这是教学的最高宗旨和核心理念,而“发展”又是一个动态生成的过程,研究分数的意义时,宋老师充分利用学生的已有知识,放手让学生用自己准备的材料五角星创造出学生自己喜欢的分数,根据学生创造的'千变万化的分

数,教师的有效引导,师生共同合作。精彩地生成了什么是分数的意义,巧妙地突破了第二个重难点。 由于宋老师在教学中预设得巧妙,学生才有了自由发挥却不失灵性的空间,课堂上才会飞扬着学生学习的智慧和教师教学的智慧,从而让人享受着数学知识从生活化生成到数学化的过程。 课堂结束很久了,但我依然沉浸在宋老师的课堂中,品位与思考之余,我想,应该说宋老师的课堂为我们找到了课堂预设的导航,在以后的课堂中,我也会在预设中多下功夫,将直线性设计柔化为板块式的弹性设计,少去多余、繁杂的教学环节,争取让学生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和体验,生成更多扎实、有效的数学化课堂! 比的意义评课稿2 一、新理念──重新定位教学的起点。 教学《分数的意义》时教师们通常都是从测量和计算引入,不能用整数表示结果的能够用分数表示。这样的教学是直接揭示了分数的产生,与小数的意义类似,并无多大新意,也不利于激发思维的矛盾冲突。而本次说课有两位教师的设计与众不一样,他们将学生置于新旧知识的联结点上,在唤醒已知的同时产生探究新知的愿望。 皮芳喜教师:出示1个苹果,用几表示?再出示8个苹果,用几表示?还能用1表示吗?当学生自信满满地说不能时,教师利用课件显示托盘,8个苹果就成为了一个整体。此刻能用1表示了吗?1在生活中还能表示什么?学生顿悟,举出很多例子。这样既初步理解了单位1的含义,又沟通了分数与整数的联系,孕伏了分数产生的必然性。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