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歌剧艺术在现代社会发展中的命运

歌剧艺术在现代社会发展中的命运

歌剧艺术在现代社会发展中的命运
歌剧艺术在现代社会发展中的命运

浅谈中国歌剧在现代社会发展中的命运

摘要:西方的歌剧艺术.“五四”时期开始传入中国,始终伴随着中国民族发展的过程,经

历了发展和繁荣,中国歌剧在今天却走向了低谷,本文结合历史探讨歌剧现状和走出低谷的出路

关键词:中国歌剧艺术现代社会

1 概述

歌剧最早诞生于欧洲,随着五四运动的浪潮传入中国后,从此便在这片土地上茁壮成长起来。从黎锦辉的12部儿童歌舞剧到以《白毛女》为代表的一大批新歌剧的相继诞生,无一不记载了它辉煌的历史[1]。然而,目前我国歌剧却陷入了低谷。面对这种状况,我们应该深思:中国的歌剧之路为什么会越走越窄?为什么对它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却收效甚微?笔者认为主要是歌剧未能符合大众审美的原因。如何做到与大众审美相一致,本文做了简单的探讨。文章第2部分介绍了中国歌剧的历史,第3部分介绍了现代中国歌剧的现状;第4部分详细说明了走出困境的路;第5部分总结全文。

2 历史沿革

五四运动歌剧艺术传入中国后,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和喜爱,至今已经有90多年的历史。在这90多年的历史中,经历了探索期和发展期而走向成熟[2]。

一、创生期:20世纪20—40年代是中国歌剧的创生和摸索期。40年代初,在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的讲话》鼓舞下,广大文艺工作者掀起了热火朝天的“秧歌运动”,秧歌剧从此脱颖而出,代表作品《兄妹开荒》、《夫妻识字》。

二、探索期:建国初期的20世纪50、60年代,中国歌剧的创作思路分为五种方式。(1)继承戏曲传统。代表性剧目有:《小二黑结婚》、《红霞》等,还有陈紫等创作的《窦娥冤》等歌剧影响也较大。(2)以民间歌舞剧、小调剧或历史剧、儿童歌舞剧作为参照系,创作新型歌舞剧,其代表作为《刘三姐》。(3)以话剧加唱作为自己的结构模式,其代表作为“文革”后出现的《星光啊星光》。(4)以传统的借鉴西洋大歌剧为参照系,代表作有《王贵与李香香》、《草原之歌》、《望夫云》、《阿依古丽》。(5)以《白毛女》创作经验为参照系,在观念和手法上坚持以内容需要为一切艺术构思的出发点,既不受制于、也不拒绝任何一种手法,只要内容需要,可以兼取西洋歌剧手法、板腔手法或话剧加唱手法。这种创作模式有两部歌剧杰作——《洪湖赤卫队》和《江姐》,足可证明其卓有建树。

二、发展时期:新时期的中国歌剧创作,由于歌剧生存环境的变化和艺术观念、歌剧趣味的发展,歌剧创作出现了明显的俗化和雅化两种趋势[3]:(1)雅化趋势。就是沿着严肃大歌剧的方向继续深入开掘,把歌剧综合美感在更高的审美层次上达到整合均衡作为主要的艺术探索目标。这种探索的早期成果是《护花神》、

《伤逝》和《原野》、《归去来》等。(2)俗化趋势。就是把美国百老汇音乐剧作为参照系,探索在中国发展具有民族特色的音乐剧的途径。这方面最早的成果是20世纪80年代初的《我们现代的年轻人》、《风流年华》和《友谊与爱情的传说》,此后这类探索贯穿于整个80、90年代,公演过的新剧目不下百部,虽鲜有成功者,然而音乐剧在中国有了一个良好的开端,这就是始于创作尝试和探索,同时也注意引进。总的看来,是牢牢植根于本民族及我国当代生活的基础之上,在创作上没有受到外国音乐剧形式的羁绊,较少框框,并以发展本民族的音乐剧为主流。

3 新世纪的歌剧

新世纪的到来,中国歌剧发展又迎来了新的机遇和挑战。可喜的是近几年歌剧事业有了新的起色。新世纪之初,中国歌剧舞台上便出现了几部代表性新歌剧作品,例如《悲怆的黎明》、《司马迁》、《赌命》。这些作品在国内外均产生了较大的影响。特别是纪念世界反法西斯胜利的2005年相继上演了《八女投江》、《野火春风斗古城》等优秀剧目,此外还有历史题材的《秦始皇与万里长城》等。中国歌剧舞台出现了新的曙光。

然而,在这个浮躁的年代,在这个大众的口味越来越倾向于不需要过脑子的纯娱乐的今天,歌剧却不可避免地走向了低谷。摇滚乐队U2在纽约麦迪逊广场花园的现场演出,观众数倍于大都会歌剧院的“歌剧之夜”,大众醉心于林俊杰、周杰伦等歌手,却对帕瓦罗蒂却一无所知。即使貌似“喜欢”歌剧的人们,似乎也有动机不纯之嫌。歌者自娱,众人捧场,有人为了炫耀,有人为了社交,甚至只是为了显得有品位。

同时也不能将低谷全部归咎于大众的审美,从歌剧艺术本身而言,某些创作无视大众审美,特立独行,也是其中的原因之一。

中国歌剧陷入低谷除了上述主要原因之外也有一些客观的原因:中国歌剧艺术起步比较晚,从整体上包括创作、演唱等都很难与国际上的一流歌剧院接轨[4]。

4 如何走出困境

走出困境,最最关键的就是让歌剧符合大众审美,如何让歌剧符合大众审美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符合大众审美

歌剧艺术不仅代表了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音乐文化水平, 而且也是音乐的重要体裁之一。我国宋元以来形成的各种戏曲, 往往歌舞宾白并重。从文献记载看, 已有许多与现代的歌剧艺术相似。现代还有许多外国人将京剧看作是“北京opera”。歌剧艺术之所以陷入低谷的原因, 与创作思想不明确有直接关系。有许多文艺工作者及评论家一谈起歌剧,往往就是这样讲: 观众音乐水平太低, 曲高和寡。虽然从某种程度上说, 这也是一种客观存在的现象, 但从根本上说, 关键的问题, 却在于确实有相当一些创作人员无视大众的审美情趣, 在歌剧中一味强调音乐技法的运用, 为声音而炫耀, 有时甚至是无目的的, 根本不从歌剧这种综

合艺术的自身特点出发, 忘记了艺术虽然高于生活但毕竟源于生活的规律。歌剧中离奇的故事情节、令人难以接受的音乐语言, 甚至同行们听起来也是这般地费解, 而自己却自得其乐, 认为这就是个性。早在40 年代, 毛泽东同志《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就已经指出:“我们的文学艺术都是为人民大众的, 首先是为工农兵的。”正是在这种思想指导下, 在延安诞生了《白毛女》这部在中国歌剧史上里程碑式的作品, 它在各个层次的听众中引起了不同的反响,许多观众完全投入到剧情之中, 愤怒地冲向台上塑造的恶霸黄世仁??显然, 观众接受了这部歌剧, 尽管当时观众的文化层次参差不齐。许多人从这部歌剧的成功中明白了如何戏剧性地、深刻地表现歌剧的内容, 准确细腻地表现、刻划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及内心变化, 如何将外来的艺术与中国的音乐文化相结合, 如何走大众化的道路, 使这一艺术为更多的人所接受、理解。那既不同于戏曲, 又吸取了多种戏曲特点的表现手法, 那浓郁的地方色彩,为以后歌剧艺术的创作及许多歌剧的成功演出奠定了基础。如《小二黑结婚》、《江姐》、《洪湖赤卫队》、《刘胡兰》、《柯山红日》等等。道理很简单, 音乐是人创造的艺术文化, 如果忽视了广大听众, 或一味追求所谓的个性, 是没有什么生命力的; 要充分认识到音乐是情感艺术, 每一个正常的人都具有丰富的情感, 歌剧的主创作人员, 必须以优秀的民族音乐语言与时代意识相结合, 并以此抒发出剧中人物内心的情感。只有这样, 才能以情动人, 才能真正引起观众内心的共鸣, 从而使歌剧艺术被人民大众所接受。以上数部歌剧的成功就是证明。所以把目前歌剧处于不景气的低谷的状况仅仅归结于观众艺术文化鉴赏力低, 是没有说服力的。

二、自己的特色

歌剧要符合大众审美,并不是说要歌剧摒弃自身的特点而去迎合大众审美,相反,歌剧应该在自己的特色的基础上与大众审美接轨。

歌剧这种艺术形式在全世界得到广泛的普及,为全世界人民所喜爱,歌剧具有很大的普遍性。然而,它也有特殊性:由于各国的民族心理、民族传统文化等的不同,歌剧传入不同的国家,得到不同的发展,赋予它不同的色彩,融进了各自不同的民族文化艺术,从而使它有其新特点,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风格,既被本国的观众所接受,又能被全世界所承认[5]。

翻开我国歌剧史,一些原创歌剧在当时深受大众喜爱。以标志着主流风格的民族歌剧《白毛女》来说,它通过音乐来刻画人物形象,成功地吸收了民族音调,并根据人物的性格和剧情发展需要的基础上创新,使它具有鲜明的民族特点和强烈的戏剧性。如:剧中主人公喜儿是一个饱经旧社会压迫的形象,歌剧的音乐是在河北民歌《小白菜》的曲调基础上改编而成的;而对杨白劳的描写则用了山西秧歌《捡麦根》的音乐,表现他命运坎坷的一面。除此之外,《草原之歌》、《洪湖赤卫队》、《阿依古丽》等都吸收了民族的精华。可见,我国歌剧在当时取得成功的原因即:对传统民间艺术的改造和创新,迎合了人民群众的审美需求。

“中国歌剧”,有两个限定条件:一是“中国”,一是“歌剧”;“歌剧”是其普遍性,“中国”是其特殊性。我们只有把二者结合起来,才能使中国歌剧立于世界舞台。中国歌剧民族化意义是深远的。作为公共艺术的一个分支,歌剧同样也具有民族性。这是中国歌剧区别于其他国家歌剧的重要标志。中国几千年的文明史给我们留下了极其丰富而珍贵的艺术宝藏。中国传统音乐艺术是中国歌剧创作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源泉。歌剧作为公共艺术的一员,也具有民族化的精神,创作者只有心系祖国多姿多彩的民族文化、只有不断挖掘各民族千百年来蕴含的深厚的文化宝藏、只有结合中国的人文精神和中国人的审美习惯、只有根植于中

国自己的土壤,才能够创作出不朽的音乐。这充分说明了民族化于歌剧创作的重要意义。

三、提高歌剧队伍水平

从歌剧的剧本、音乐、表演三个方面全方位提升歌剧队伍的水平。剧本方面,歌剧剧本是实现歌剧艺术整体价值的基础。剧本的成功与否直接决定歌剧的精彩与否。歌剧音乐方面,"音乐比起剧本来,它在节奏、力度方面更自由、更精巧,在结构方面更严密,在形式上也更富有创造力,使它能够恰如其分的紧贴着剧本的形式运用于剧本之上"。因此,音乐家可以和剧作家以同样的审美原则为基础,达到不同艺术在内容、审美和心理三方面的和谐统一。歌剧表演方面由于歌剧艺术是表演的艺术,所以歌剧演员的主观创造力是一部歌剧艺术作品获得生命与价值的关键环节。

5 结语

目前,歌剧在我国的发展处于停滞状态,只有具有深厚的民族性,和广泛的群众性,才是中国歌剧的真正出路,为中国歌剧确立地位。因为艺术的最高要义在于表现文化。中国歌剧的发展道路不可能是平坦的。中国歌剧,用钱理群先生的一句话,应"植根大地,仰望星空"[6]。与时俱进,以自己的实力昭示中国歌剧美好的前景。

参考文献

[1] 徐瑞岳,黄健.试论中国现代歌剧艺术的形成与发展.徐州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0年第26期

[2]马莎.建国60年来中国歌剧的发展研究.南都学坛.2009年9月

[3]王芳.试论《白毛女》对中国歌剧发展的重要作用

[4]徐平.中国歌剧事业如何走出低谷的几点思考.山东大学学报

[5]欧璐莎.中国歌剧音乐创作未来发展浅谈.戏剧文学.2008年第3期:102~104

[6]陈冲.中国歌剧的自我追寻.青年科学.2009年8月:371

歌剧艺术发展及作品欣赏试题

歌剧艺术发展及作品欣赏试题

1.歌剧:是结合了戏剧与音乐,并加入舞台艺术元素,集三者于一身的艺术形式。在舞台表演,并有舞台布景、戏剧化妆、服饰、表演的,以角色演唱为主导,以独立的、特定的音乐结构作为推动手段的戏剧音乐作品。 2.正歌剧:经过近一个世纪的发展,意大利歌剧在1680年间渐渐定型为正歌剧。即古典式的意大利歌剧,是一种严肃的歌剧,题材崇高,大抵取材于希腊及罗马故事,内容悲壮,多为悲剧。正歌剧在十七世纪至十八世纪初,是欧洲最流行的一种歌剧形式。亨德尔可以说是主要的代表人物。到了莫扎特时代已走向没落。 3.喜歌剧:与正歌剧相比,喜歌剧的题材就平民化多了,剧中采用轻松、滑稽的主题,多是一般平民的日常生活情节。喜歌剧泛指19世纪包括对白的法国歌剧,此类歌剧中的演唱,咏叹调往往不是表达感情的主要手段,而是采用浪漫曲、分节歌、舞蹈歌曲乃至讽刺歌曲及对白等表现事态风俗题材。 4.轻歌剧:比喜歌剧更加大众化,虽与喜歌剧相似,但比喜歌剧短而通俗,结构简单,没有尖锐的戏剧冲突;旋律流畅动听,配器色调鲜明,且以说白为多,更具娱乐性。 5.宣叙调:歌剧是没有对白的,对话是以半念半唱的形式来表现,宣叙调也称朗诵调,是歌剧演唱音调的一种形态、类型。宣叙调在歌剧中强调朗读式、说话似的自然音调变化,在对白、对话的演唱中用以表现人物关系和剧情进展,不带明显的主题素材,没有固定的结构形式,篇幅短小。常用于咏叹调前面的简短叙述并作为两端咏叹调之间的转换过渡性段落。 6.咏叹调:是歌剧中的一种歌唱形式,是歌剧音乐中的精华。是一种既讲究旋律线条的优美动听,又注重发挥声乐表演技巧的抒情调。每当情节发展到一个高潮﹑主人公内心汹涌澎湃不吐不快时,作曲家便为主角们安排一首动人的咏叹调。由某一角色集中抒发内心情感,发出声声感叹,倾诉人物的喜怒哀乐,此时剧情暂且停止推进。 7.重唱:重唱是当故事里有两个或三个以上角色进行对话时便以重唱的方式来呈现,在此需顾及角色性格的不同,旋律得依角色个性来编写,每一个角色在一个声部很难有完整的音乐样貌。重唱这一形势同时精简了篇幅,压缩了人物各自的宣叙调和咏叹调,为戏剧的进行提供了速度。重唱既有丰满的音响和缜密的织体作为重要的表现手段,重唱所处的部位都在一场之末作为总结,作为高潮的铺垫。 8. 序曲:用以向观众宣告演出即将开始通常序曲的风格能够影响整部歌剧的气氛,能够画龙点睛般提示全局的精华。 9.合唱:歌剧中的合唱多起陪衬或营造气势的作用,大多是配合大场面而出现的旁布偶雄壮的乐章。

艺考音乐常识

高考音乐常识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原名《义勇军进行曲》,由田汉作词,聂耳作曲。 2.《国际歌》的词作者是欧仁·鲍狄埃(法),曲作者是比尔·狄盖特(法)。 3.《我的祖国》是影片《上甘岭》的插曲,由乔羽作词,刘炽作曲。 4.《翻身的日子》是一首民乐合奏曲,由朱践耳作曲。 5.《要做共产主义接班人》是一首优秀的儿童歌曲,由喻成功、余远荣作词作曲。 6.音乐语言的基本要素有节奏、节拍、旋律、音色、力度、速度、和声、复调等,其中以节奏、旋律、和声三要素最为重要。 7.《澧水船夫号子》是湖南民歌,《放马山歌》是云南民歌,《脚夫调》是陕西民歌,《茉莉花》是江苏民歌,《沂蒙山小调》是山东民歌,《交城山》是山西民歌,《军民大生产》是陇东民歌,《小河淌水》是云南民歌,《太阳出来喜洋洋》是四川民歌。 8.中国民歌的主要形式有劳动号子、山歌、小调三大类。 9.《红星歌》是电影《闪闪的红星》的主题歌,是一首童声合唱曲,由邬大为、魏宝贵作词,傅庚辰作曲。 10.《早晨》是一首笛子独奏曲,由赵松庭作曲。《瑶族舞曲》是一首根据瑶族民歌改编而成的民族器乐曲,由铁山、茅源作曲。 11.《春江花月夜》是一首典雅优美的抒情性古曲,全曲共分为十段:江楼钟鼓、月上东山、风回曲水、花影层叠、水云深际、渔歌唱晚、回澜拍岸、桡鸣远濑、欵乃归舟和尾声。 12.欣赏音乐是一种审美活动,它是以音响的听觉感知、情感体验、想象联想、理解认识相结合的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欣赏音乐一般可分为知觉的欣赏、情感的欣赏和理智的欣赏三个层次。 13.刘天华是江苏江阴人,我国优秀的民族作曲家、演奏家和音乐教育家,主要代表作有《病中吟》《月夜》《空山鸟语》《光明行》等二胡独奏曲。 14.常见的民族乐器有笛子、二胡、板胡、筝、唢呐、扬琴、柳琴、三弦、琵琶等。其中竹笛一般分为曲笛和梆笛两大类。 15.民族乐队常见的编制形式有民族管弦乐队、丝竹乐队、吹打乐队、芦笙乐队等,其中以民族管弦乐队最常见。民族管弦乐队又分为管乐器组、弓弦乐器组、拨弦乐器组和打击乐器组四个部分。 16.聂耳,云南玉溪人,原名聂守信,是我国著名的人民音乐家。主要代表作有歌曲《卖报歌》《大路歌》《毕业哥》《义勇军进行曲》及民乐合奏曲《金蛇狂舞》。 17.《铁蹄下的歌女》是聂耳为影片《风云儿女》所写的插曲。 18.贺绿汀,湖南邵东人,我国著名的作曲家、音乐教育家,主要代表作有歌曲《游击队歌》《嘉陵江上》、管弦乐曲《晚会》《森吉德马》、钢琴曲《牧童短笛》。 19.声乐的演唱形式有独唱、齐唱、重唱、对唱、合歌、轮唱等。声乐曲的体裁形式有颂歌、抒情歌曲、叙事歌曲、讽刺歌曲、诙谐歌曲、摇篮曲等。

歌剧艺术教案

高中音乐鉴赏《歌剧艺术》教案 授课人:杜媛周次:第十五周 教学背景及构想: 中学生的音乐审美价值取向是喜欢流行音乐的,平时接触歌剧也不多。对于欣赏歌剧,学生的心里难免存在一种畏难情绪,学生普遍认为歌剧太古典也太深奥,是一门可望不可及的艺术。这种局面的出现给“音乐鉴赏”中歌剧这一块的教学带来很大的难度,在授课过程中,我会利用计算机多媒体手段尽量的结合作品。导入从学生熟悉的音乐入手,让学生能从熟悉的音乐中感到亲近与轻松。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要让学生能积极主动的学习,发挥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将学生分成A、B、C、D四组。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让学生不知不觉地爱上歌剧艺术。 教材分析: 《歌剧艺术》是人教版高中新教材音乐鉴赏模块第17单元第32节。在此之前,学生已欣赏了欧洲民间音乐中美声唱法帕瓦罗蒂演唱的歌剧《今夜无人入睡》,这为过渡到本节的学习起着铺垫作用。这节课在中外音乐知识体系中,占据不可或缺的地位。由于歌剧起源于外国,而且外国出现了很多著名的歌剧,给学生观看与学习的价值非常的高。但教材中的歌剧艺术的作品只有中国的,我觉得知识有点不全面,所以我添加了很多外国的歌剧欣赏和介绍,由浅入深地进入到歌剧的艺术领域。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基础知识:了解歌剧的起源、定义; 了解歌剧的演唱形式及分类;知道著名的歌剧作家及作品;基本技能:通过歌剧艺术的学习,能认识中外歌剧艺术,能学会唱《清粼粼的水来蓝莹莹的天》片段。 2. 过程与方法目标:聆听《饮酒歌》及《清粼粼的水来蓝莹莹的天》,初步认识歌剧;通过小组讨论、分析、探究等方法了解歌剧的相关知识。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歌剧的欣赏和学习,培养对歌剧艺术的兴趣和爱好,激发其参与艺术实践的积极性,树立多元文化意识,提高审美情趣。 教学重点:

(欧洲歌剧艺术的发展)

从《费加罗的婚礼》看欧洲歌剧艺术的发展 【教学目标】 1、通过对欧洲歌剧音乐作品的欣赏,让学生感受、体验欧洲歌剧音乐。 2、通过有关歌剧的音像资料,了解欧洲歌剧的主要特点和有歌剧的知识。 3、初步探索欧洲歌剧对当代音乐的影响。 【教材分析】 歌剧艺术起源于欧洲,第一部留存下来的歌剧创作于文艺复兴后期,可以说歌剧艺术见证了欧洲发展的历程。本课通过欣赏《费加罗的婚礼》选段让学生感受和体验欧洲歌剧风格特征,结合知识性文字和课件文字,了解有关歌剧知识。 【教学重点、难点】 1、在教学过程中,要特别注重引导学生感受和体验音乐,让学生了解欧洲歌剧音乐的艺术魅力和价值。 2、让学生积极参与,体验、在活动中把握主体音乐的风格特点。【教学准备】 1、教师准备有关的欧洲歌剧的资料(文字、图片、音像)并制成相关的课件。 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以方便进行讨论交流。 【教学教具】 多媒体影音资料、歌曲伴奏等。

【学生分析】 学生对歌剧音乐接触比较少,没有太多的感性认识。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体验音乐,运用活动使之情境感受。由于高一学生的特殊学情,同时也要注重知识点的把握和落实。 【教学过程】 一、导入课题 1、情景创设:播放乔治·弗里德里希·亨德尔歌剧《雷纳尔多》咏叹调“讓我痛哭吧”视频。 2、师生交流感受。 知识点:巴洛克、正歌剧、阉人歌手现象。 2、对比播放莫扎特歌剧《费加罗的婚礼》咏叹调“你再不要去做情郎”。 3、师生探讨听赏感受。 二、音乐与戏剧的关系 1、播放视频《费加罗的婚礼》阿尔玛维瓦、巴西里奥和苏珊娜的三重唱。 2、生谈感受。 3、师归纳。 知识点:古典主义、莫扎特、重唱对比中刻画人物性格。 三、分解音乐的结构 1、对比欣赏歌剧中的宣叙调。 2、生谈感受。

歌剧艺术在现代社会发展中的命运

浅谈中国歌剧在现代社会发展中的命运 摘要:西方的歌剧艺术.“五四”时期开始传入中国,始终伴随着中国民族发展的过程,经 历了发展和繁荣,中国歌剧在今天却走向了低谷,本文结合历史探讨歌剧现状和走出低谷的出路 关键词:中国歌剧艺术现代社会 1 概述 歌剧最早诞生于欧洲,随着五四运动的浪潮传入中国后,从此便在这片土地上茁壮成长起来。从黎锦辉的12部儿童歌舞剧到以《白毛女》为代表的一大批新歌剧的相继诞生,无一不记载了它辉煌的历史[1]。然而,目前我国歌剧却陷入了低谷。面对这种状况,我们应该深思:中国的歌剧之路为什么会越走越窄?为什么对它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却收效甚微?笔者认为主要是歌剧未能符合大众审美的原因。如何做到与大众审美相一致,本文做了简单的探讨。文章第2部分介绍了中国歌剧的历史,第3部分介绍了现代中国歌剧的现状;第4部分详细说明了走出困境的路;第5部分总结全文。 2 历史沿革 五四运动歌剧艺术传入中国后,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和喜爱,至今已经有90多年的历史。在这90多年的历史中,经历了探索期和发展期而走向成熟[2]。 一、创生期:20世纪20—40年代是中国歌剧的创生和摸索期。40年代初,在毛泽东《在延安文艺座谈会的讲话》鼓舞下,广大文艺工作者掀起了热火朝天的“秧歌运动”,秧歌剧从此脱颖而出,代表作品《兄妹开荒》、《夫妻识字》。 二、探索期:建国初期的20世纪50、60年代,中国歌剧的创作思路分为五种方式。(1)继承戏曲传统。代表性剧目有:《小二黑结婚》、《红霞》等,还有陈紫等创作的《窦娥冤》等歌剧影响也较大。(2)以民间歌舞剧、小调剧或历史剧、儿童歌舞剧作为参照系,创作新型歌舞剧,其代表作为《刘三姐》。(3)以话剧加唱作为自己的结构模式,其代表作为“文革”后出现的《星光啊星光》。(4)以传统的借鉴西洋大歌剧为参照系,代表作有《王贵与李香香》、《草原之歌》、《望夫云》、《阿依古丽》。(5)以《白毛女》创作经验为参照系,在观念和手法上坚持以内容需要为一切艺术构思的出发点,既不受制于、也不拒绝任何一种手法,只要内容需要,可以兼取西洋歌剧手法、板腔手法或话剧加唱手法。这种创作模式有两部歌剧杰作——《洪湖赤卫队》和《江姐》,足可证明其卓有建树。 二、发展时期:新时期的中国歌剧创作,由于歌剧生存环境的变化和艺术观念、歌剧趣味的发展,歌剧创作出现了明显的俗化和雅化两种趋势[3]:(1)雅化趋势。就是沿着严肃大歌剧的方向继续深入开掘,把歌剧综合美感在更高的审美层次上达到整合均衡作为主要的艺术探索目标。这种探索的早期成果是《护花神》、

艺术常识填空题答案

艺术常识填空题(1——60) 1.圆舞曲《蓝色多瑙河》是奥地利作曲家小约翰施特劳斯的代表作。 2.贝多芬的第五交响曲是(命运)第九交响曲是(合唱) 3.中国古代名画(《步辇图》)描绘的是贞观15年唐太宗接见吐蕃松赞干布的使者和亲的场面。 4.达芬奇最著名的画《神秘的微笑》,又名(《蒙娜丽莎》)。他的《丽达与天鹅》,取材于希腊神话。 5.(拉斐尔)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天才的画家,擅长画圣母。代表作《雅典学院》,表现假想的 古代贤哲汇聚一堂的情景,代表文艺复兴时期的人文主义思潮的特点。 6.米开朗基罗的代表作是(《大卫》),至今屹立在罗马广场,作品取自圣经故事。他还创造了西斯廷 教堂天顶画《创世纪》。 7.中国戏曲的四大声腔指明代南曲系统(余姚)腔、(海盐)腔、昆山腔、弋阳腔的合称。 8.京剧表演的四种基本形式(唱)、(念)、(做)、(打)。 9.“信天游”是汉族的一种山歌,流行于_陕北__地区。 10.“_锅庄_”是藏族的民间歌舞形式,主要流行于四川、西藏、云南的藏族地区。 11.雕塑作品〈〈青铜时代〉〉、〈〈思想者〉〉的作者是法国著名雕塑家(罗丹) 12.著名的《四小天鹅舞》出现在《天鹅湖》的第( 2 )幕中。 13.中国传统画的三大画科分别是()、()和()。人物、山水、花鸟 14.1950年,上海音乐学院的两个深长何占豪和陈刚共同创作了小提琴协奏曲(梁祝) 15.我国现代画家中,“南北二石”指的是(傅抱石)和(齐白石)。 16.“米勒三部曲”指的是(播种者)、(拾穗者)和《晚钟》。 17.在美术方面,“文艺复兴三杰”是()、()和拉斐尔。其中(拉斐尔)被誉为西方的“画圣”。 18.舞剧《睡美人》、《胡桃夹子》作曲者是柴可夫斯基。 19.20世纪世界三大男高音是意大利的(帕瓦罗蒂)、西班牙的(多明戈)和(卡雷拉斯)。 20.相声艺术讲究的是“说、学、(逗)、(唱)” 21.京剧的旦行中穿短裳的是:(花旦) 22.京剧还有其他一些称谓是()或()。平剧或皮黄剧 23.“游园惊梦”是昆曲(牡丹亭)中的一场戏。 24.我国的“杂技之乡”是(吴桥),被誉为“高空王子”的新疆杂技演员是(阿迪力) 25.元曲是杂剧和_散曲_的总称,两者都采用北曲为演唱形式。 26.表现西班牙内战的著名壁画〈〈格尔尼卡〉〉的作者是谁?(毕加索) 27.话剧〈〈屈原〉〉、〈〈棠棣之花〉〉、〈〈蔡文姬〉〉的作者是(郭沫若) 28.著名旅游景点张家界在我国(湖南省)省。 29.北京的简称“京”,江苏的简称(),山东的简称(),安徽的简称(),湖南的简称(), 广东的简称(),河南的简称(),海南的简称()。 30.肖邦是哪个国家钢琴演奏家?(波兰) 31.中国现代话剧的奠基人是(曹禺)和(田汉)。 32.(布莱希特)是20世纪前期德国著名的戏剧家,他创建了20世纪德国戏剧的一个重要学派,这一 学派推崇“间离法”这一演剧方法,又称“陌生化方法”。

歌剧的发展史

吴勇辉 09401240124 电气本0901 歌剧的发展史 歌剧是音乐、戏剧、诗歌、舞台美术、舞蹈等交融于一体的综合艺术形式,是高度集中的舞台表演艺术,也是声乐艺术中难度最大,最具艺术魅力的重要艺术形式。 歌剧产生于16世纪末意大利的佛罗伦萨,它是著名的欧洲文艺复兴运动的产物。1597年,诗人努尼里奇,作曲家佩里卡奇尼等根据神话故事写出了世界上第一部歌剧《达芙内》可惜早已失传,1600年作曲家丁·佩里所写的《犹里狄茜》是西方公认的第一部西洋歌剧,开创了歌剧的新纪元。到17世纪上半叶(1637年)世界上第一座歌剧院在意大利威尼斯建立,名叫“圣卡西阿诺歌剧院”,标志着歌剧已开始走向平民百姓,加之这时的歌剧在创作上的发展与创新、使歌剧从简单的叙述形式改变为戏剧性形式,从而使歌剧向前跨进了一大步。到17世纪末,音乐发展达到了一个辉煌的时代,产生了几位划时代的大音乐家,其中包括意大利的斯卡拉蒂,法国的拉穆和德国的巴赫与亨德尔。当时在罗马影响最大的斯卡拉蒂,他一生写了115部歌剧,确定了歌剧咏叹调的ABA基本形式,并在A段反复时加上装饰音及华彩段,极大地发展了人声的歌唱艺术,丰富了歌唱的表现力,推动了歌唱技术的提高,但与此同时也带来了只顾炫耀技巧的不良风气,当时歌剧舞台上活跃着阉人歌唱家,人们挑选出一些音色优美的男孩,给他们施行阉割手术,使他们在保存高音音域的同时,保存了男子的力度;另一种不良现象是,剧院为了吸引观众,引进某些与剧情关系不大的奇特情景,豪华的布置或盛大的场面,这样做削弱了歌剧的戏剧性和思想内涵的表达,使歌剧的整体性与艺术性有所下降。 格鲁克是歌剧史上的改革者,他提倡音乐服从戏剧的效果,主张歌剧的戏剧性和音乐性的完美统一,反对故弄玄虚的浮夸做法,主张除掉那些同戏剧和台词无关的装饰音乐。同时,格鲁克还提倡用本国语言创作,以发展各国歌剧,他的改革使歌剧通向了意大利浪漫主义的道路。 罗西尼是意大利浪漫主义歌剧的先锋,他创作了《塞维利亚的理发师》、《威廉退尔》等杰作,标志着意大利歌剧步入成熟期,与他同样有名望的作曲家有多尼采蒂、贝里尼等,他们作品的特点是演唱者不仅需要有高超的声乐技巧,而且音乐旋律也优美迷人,把歌剧艺术推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峰,迄今为止,演唱难度最大的歌剧基本上都出自这三位作曲家之手,人们还常把这一时期的歌剧称为歌剧的美声时期。 在这三位作曲家之后,意大利歌剧的主要代表人物要数威尔弟,他一生共创作了26部歌剧,几乎全部都是艺术精品,如《弄臣》、《茶花女》、《游吟诗人》、《阿依达》、《奥塞罗》等,至今仍为世界各大顶尖级歌剧院的保留剧目。

欧洲歌剧

欧洲歌剧 1.歌剧在意大利的起源 歌剧起源于巴洛克时期(1066-1750),最初是由意大利佛洛伦萨的一群人文主义者为了复兴希腊时期的戏剧传统而创造的音乐形式,其渊源除了古希腊戏剧还有世纪神秘剧、假面剧,最直接的起源是文艺复兴后期兴起的牧歌(madrigal)。1599年佩里创作的《达夫尼》(已亡佚)是目前所知的第一部歌剧,1600年他创作了《尤丽狄斯》是现存最早的歌剧。这两部歌剧已经有了咏叹调与宣叙调分工,但仍带有文艺复兴后期牧歌剧的人文主义气息,总体看来并不成熟。1607年蒙特维尔第创作的《奥菲欧》是第一部成意义上的近代歌剧,作者运用了相当近代化的管弦乐队为戏剧配乐,用不谐和音烘托气氛和展现矛盾。在他的歌剧里,独唱(宣叙调、咏叹调)、重唱、管弦队和舞蹈综合在一起为剧情服务。蒙特威尔第认为歌剧的音乐要表达人类深刻情感,并且要与歌词意义相吻合。鉴于他对歌剧这种体裁起的奠基性作用,蒙特威尔第被誉为“近代歌剧之父”。 此后兴起的是威尼斯歌剧学派。1637年威尼斯开放了第一家公共歌剧院—圣卡西亚诺剧院,使得这门艺术走出了少数贵族的沙龙,迎接一个更广泛的市民阶层的青睐。此后半个多世纪里,威尼斯前后开放了十几家歌剧院,一大批有才华的作曲家、剧作家为之谱曲、写脚本,比较有名的有切斯蒂、卡瓦利等人。这个时期的威尼斯歌剧场面有时奢华到了夸张的地步,开始运用灯光、道具、布景等手段衬托剧情。 与此同时,17世纪中期,以A·斯卡拉蒂为代表的那不勒斯学派也发展起来,并统治了意大利乐坛和欧洲舞台近一百年。这个乐派特别注重在歌剧中发挥人声美的作用,使声乐独唱水平空前提高,更加强了歌剧的主调风格(即与复调多旋律特点性对的单旋律风格)。当时的咏叹调已固定采用A—B—A的反复三段体形式,在第三段重复第一段音乐材料时,歌唱者可以随意添加装饰和花腔,以显示自己的歌喉和技巧。斯卡拉蒂的歌剧旋律优美亲切,选择不同的咏叹调表现不同的情绪。在重视人声的同时,他重视器乐的独立表现,采用高度程式化的作曲手法,剧情相似的剧目可以使用相同的配乐;首创了歌剧启幕前的器乐合奏—序曲(又称辛孚尼亚Sinfornia),由快—慢—快三部分组成。他树立的这种歌剧典范形式,被称为意大利正歌剧(opera seria)。正歌剧注重人声的特色导致了阉人歌手(即在童年被阉割的男歌手,嗓音高亢,华丽而具有弹性)在欧洲的广泛运用,但后来也出现了单纯追求“美声”的形式而忽略内容的倾向,最终走向了衰败(后来因为剧情雷同、单调,听众只听炫耀技巧的咏叹调,宣叙调一概不听)。 至于罗马歌剧,由于处于罗马教廷的心脏地带,教会的保守势力对其百般迫害,最致命的是1697年教皇英诺森十二世下令封闭并拆毁了罗马最大的一家歌剧院托尔·德·诺那(Tor di Nona)并宣布此后在教皇地内禁演歌剧,从此罗马歌剧一蹶不振。 2.法国早期歌剧的发展 法国歌剧的开山鼻祖无疑是让·巴蒂斯特·吕利(1632-1687)。此人原籍意大利后被贵族带到巴黎。他从宫廷乐手起家,几年之内就掌握了宫廷的歌剧上演的审批权,成了法国音乐界的国王。他很好的把意大利歌剧移植成为适应法国国情艺术形式,把当时法国宫廷崇尚的舞蹈(芭蕾)艺术融入歌剧,同时把法语诗优雅独特的韵味充分的用歌词表达出来,布景服装

世界著名歌剧赏析

世界著名歌剧赏析 歌剧是以歌唱为主综合诗歌、音乐、舞蹈等艺术的戏剧。而是音乐剧则是以音乐、歌曲、舞蹈和对白结合的一种戏剧表演,剧中以幽默、讽刺、感伤、爱情、愤怒等作为动人的组成部分。 这次选修课确实让我了解不少关于歌剧和音乐剧的知识,课程中我们看了很多不同的歌剧和音乐剧,各有特色、风格独特。但是,当中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韦伯的经典音乐剧《猫》,它是根据T.S.艾略特的诗《擅长假扮的老猫经》改编而成的。自从《猫》在1981年伦敦首场演出之后,已经成为讫今以来最著名的音乐剧。 故事是讲述每年一次的杰里科族的猫的家族庆贺会上,每一只猫都用歌曲和舞蹈来讲述自己的故事,希望能够被选中成为获得重生。而格里泽贝拉曾经是杰里可猫族中最美丽的母猫,因为她年轻时背叛了杰里克猫,离开猫族到外面的世界里闯荡,尝尽了冷酷和辛酸。格里泽贝拉最后独自一个人的回来,变得又老又丑又脏,可是所有的猫儿不原谅她,并把她赶走。而她先后唱了两次《回忆》,就在第二次的时候,猫族里最年幼的小猫用清亮的歌声回应。后来,猫儿都原谅了格里泽贝拉,使她重新回到杰里克温暖快乐的家族。而最后格里泽贝拉也登上云外之路,获得重生。 《猫》中的舞蹈和音乐都相当突出,深深的吸引读者。而且每只猫也有不同的特征和性格,使这部音乐剧变得更加独特。在舞蹈方面,剧中有轻松的踢踏舞、有美丽的芭蕾舞,也有爵士舞和现代舞等等,令人心驰神往。该剧不仅仅舞蹈优美动人,而且音乐也是绕梁三日。当中最为人熟悉的就是《回忆》,它是最动人的一首曲子,非常好听,就好像让人想起过去的种种回忆、喜悦与幸福。 另外,《猫》的设计概念是“从猫儿眼里看到的世界”,舞台的设计无论从外观、烟雾、灯光方面相当精彩。而《猫》的服装非常逼真,活灵活现地装扮出了一只只性格各异的猫儿,可以有一种以假乱真的感觉。 希望将来他们还有机会巡回演出,让我能够大开眼界,亲身经历一下,一睹他们精彩的演出。

舞台艺术基础知识2019考试大全集合整理

演出经纪人考试通关资料整理(舞台艺术基础知识) 第一章音乐 第一节音乐的社会功能 认识、教育、审美、实用功能(选择题六选四) 第二节音乐的载体 第一部分. 传统音乐。 传统音乐四类型:宫廷音乐、文人音乐、宗教音乐、民间音乐。(题库) 民间音乐五类:歌曲、歌舞、说唱、戏曲、器乐。 民间歌曲题材 1.汉族民歌三类:号子、山歌、小调。(多选) 山歌类型:信天游、山区、花儿、客家山歌、西南山歌 2.少数民族民歌例题:我国少数民族的主要民歌类型及特点: 1)蒙古族的长调2)藏族的箭歌3)朝鲜族的抒情谣4)苗族的飞歌 民间器乐(常考,记住曲目和描述) 1.江南丝竹。江苏浙江安徽。八大名曲:《行街》、《四合如意》、《三六》等 2.广东音乐。流行于珠江三角洲。《步步高》,《平湖秋月》,《雨打芭蕉》、《赛龙夺锦》 3.山东鼓吹。唢呐、管子、笛子。红白喜事。 4.十番锣鼓。无锡,苏州、宜兴。荤锣鼓、素锣鼓。 文人音乐:文人音乐包括古琴和词调音乐。 古琴代表:流水,阳关三叠,梅花三弄,广陵散,潇湘水云。 第二部分西方音乐 一、歌剧 歌剧的特点: 1.综合性艺术体裁 2.结构很丰富。包含器乐声乐。声乐中包括独唱重唱合唱。 3.独唱构成包括:宣叙和咏叹调。 4.产生于16世纪末意大利佛罗伦萨。 二、音乐剧(必考,超级超级超级重点!!!主要指后面的曲目!) 1.是集音乐舞蹈戏剧一体的现代舞台剧。 2.把传统歌剧、轻歌剧现代流行音乐整合在一起。 3.往往具有强烈的都市的时代气息。 4.鲜明通俗性。(常见题型:以下对歌剧描述错误的是?题库中的错误项是:现代都市时代气息) 三、清唱剧 没有舞台布景,没有服装和表演动作。 四、交响曲 管弦乐队的建制,近代管弦乐队队组成。(常考,题库单选) 1.弦乐组 2.木管组 3.铜管组 4.打击乐器组 五、室内乐 定义:每个乐器担任独立声部。室内乐常规形式。 固定组合:(常考,只能全部记住!) 1.弦乐四重奏。两把小提琴,一中,一大。 2.弦乐三重奏。两小一大,或者大中小各一。 3.弦乐五重奏。两把小提琴,两把中,一把大。而偶尔也有用两把大。 4.钢琴三重奏。小提琴、大提琴和钢琴。 5.钢琴四重奏。在钢琴三重奏基础上加一个中提琴。 6.钢琴五重奏。弦乐四重奏加一个钢琴。

西方经典音乐剧赏析

西方经典音乐剧赏析文件管理序列号:[K8UY-K9IO69-O6M243-OL889-F88688]

西方经典音乐剧赏析 在这学期的西方经典音乐剧课程里,我们学习观看了很多部世界世界名剧。有《歌剧魅影》、《悲惨世界》等。在老师对这些戏剧的讲解后,使我对西方戏剧产生了兴趣,我们在不知觉间已经与音乐剧亲密接触了整整一个学期。从一开始的仅仅听过《猫》和《歌剧魅影》的懵懂无知,到现在对于音乐剧有了些更深入的了解,越是了解越发喜爱,西方音乐剧带领我们进入了一个全新的世界,一个以前从未深入涉猎,基本不曾了解的美妙世界。 《悲惨世界》的音乐整体气势恢宏,大气磅礴,富有史诗般的色彩。人物性格鲜明,剧中不同人物的演唱曲调总有不同的音乐主题性,来突显出人物的不同性格与各自的命运。唱段刚开始,是芳汀的主题。芳婷的“我曾有梦”,她的梦是美好的,然而现实却是残酷无情的。而当芳婷即将死去,向冉阿让托孤时两人的对唱也让人不禁心痛。她不愿死去,更不愿让珂塞特孤苦伶仃。当她唱到“告诉珂塞特我爱她,我会在醒来后看见她”时带着哭腔,仅这一句,就将一个人、一个女人、一位母亲临终前的不舍和恳求之情表现得淋漓尽致,令人不心碎都难!芳汀主题概括而言,就是被爱遗弃、渴望爱、为爱牺牲、将爱交讬。 在《悲惨世界》中,每一个人物都有一种性格,这种性格可以用音乐表现出来。冉阿让经过苦难磨练而对上帝的深沉敬仰,芳婷的纯洁与软弱,沙威的威严与冷酷。这些性格分别用不同的主题旋律表现出来以后,显得格外鲜明。

以前有朋友曾经讨论过音乐与语言的问题,实际上,我认为,音乐不是不可言说,像音乐剧《悲惨世界》这样,把音乐语言化,不仅使语言的魅力大增,也使音乐变得更加容易理解。毕竟,音乐并非为了音乐本身,而是为其表达的内容。单单旋律是没有意义的,但是如果这个旋律打动了某一根心弦,那便是它的意义所在。在音乐的国度里,没有国家的界限,没有民族的差异,更没有语言的障碍,这是一种心灵的融合,是人类共同追求的体现吧。一部好的作品,必定有其出色的艺术功底以及深刻的思想内涵的,而《悲惨世界》则同时兼备了这两点。不可否认,《悲惨世界》是一部名副其实的世界名剧。 我最喜欢的就是安德鲁·劳埃德·韦伯的《歌剧魅影》,不仅给我以视觉的冲击,而且结构和音乐也给我记到的震撼和感动! 《歌剧魅影》的结尾处给我留有一个疑问,刚开始看到魅影从镜子中走后,我觉得魅影应该是死了,因为他不曾接触过这个世界,他除了歌剧院哪里都没去过,无法生活,可最后回到现实,墓碑前的花,那是克莉斯汀和魅影“信物”除了魅影不会是别人,真的挺让人迷惑的;再就是克莉斯汀到底爱没爱过魅影,劳尔把音乐盒放到克莉斯汀墓碑前,说明这对她很重要,但同时那又是魅影心爱的东西,给人一个可以想象的空间,让大家有不同的感受。天生的丑陋和残酷的现实使得魅影变得冷漠无情,用暴力来反抗这个世界,但其实他也渴望被大家接受、认可,在最后克莉斯汀对魅影说“你不是孤单一人”就是很好的说明了魅影内心的恐惧,其实也就是说当时人们以貌取人,歧视他人的一种社会风气,不论他是否才华出众,但同时也告诉我们不管遇到什么挫折,都不

高中音乐教案歌剧艺术

高中音乐教案歌剧艺术 歌剧艺术 尹安丽050506001 一:教学目标: 1通过聆听歌据选段《清粼粼的水来蓝滢滢的天》和《这一仗打的真漂亮》感受和体验音乐情绪了解歌剧在音乐中的作用,了解我国新型歌剧的基本特点。 2通过舞剧、歌剧、音乐剧、话剧和高甲剧的对比欣赏让学生了解歌剧是一门综合艺术形式激发他们认识歌剧价值。 二:教学内容 1《清粼粼的水来蓝滢滢的天》选自歌剧《小二黑结婚》 2《这一仗打的真漂亮》选自歌剧《洪湖赤卫队》三:教学重点和难点 让学生初步了解歌剧的艺术魅力和艺术价值 2能够让学生积极参与体验歌剧音乐,开始喜欢它去了解它接受它。 四:教学参考书 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音乐鉴赏》 五:教具 多媒体、幻灯片、U盘 六:教学过程

〈一〉设问导入 师问:在同学门印象中歌剧是什么?有没有会唱几句的?或能说出几部歌剧的名字?播放音乐剧《猫》舞剧《天鹅湖》歌剧《清粼粼的水来蓝滢滢的天》话剧《雷雨》地方戏剧《高甲戏》选段录象,让学生判断哪段是歌剧。代入新课——歌剧艺术 〈二〉认识与感悟 1播放歌剧《清粼粼的水来蓝滢滢的天》视频 2你们能够看出和感受到这段录象里包含了哪些艺术种类吗? 学生回答: 师归纳:歌剧构成的要素囊括了当今世界上现存的绝大多数艺术品种,是以歌唱为主,综合音乐、戏剧、诗歌、舞蹈和舞台美术等艺术要素的一种形式。 师问:那么歌剧起源产生的根源是什么呢? 师言:歌剧起源于悲剧最早可追溯到古希腊时期的悲剧,这种艺术形成是歌剧艺术产生根源。 第一个歌剧院的建立是在1637年于威尼斯——圣卡西亚诺剧院。 3在听一便感受小芹当时的情感起伏。 师问:说了这么多现在知道歌剧最主要的表现艺术是什么了吗?

从五部经典歌剧看西方歌剧的发展

从五部经典歌剧看西方歌剧的发展 摘要:本文主要通过对奥菲欧、费加罗的婚礼、茶花女、图兰朵、克林霍佛之死(恐怖分子)这五部代表了西方歌剧发展的不同阶段的经典作品的分析,简要地谈一谈笔者对西方歌剧发展的认识。 在选修西方古典音乐这门课之前,笔者对于西方古典音乐的了解还仅限于平时耳熟能详的音乐家和经典曲目,对歌剧这一门精彩艺术的认识还是一片空白。在课堂上听了奥菲欧、费加罗的婚礼等经典曲目后,笔者对歌剧这门艺术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在课余时间欣赏完了这五部歌剧,也了解了歌剧发展的相关历史。总体来说,17世纪,西方歌剧在意大利诞生;18世纪,西方歌剧在法、德、英等国得到发展;19世纪,西方歌剧艺术硕果累累,成就斐然;20世纪,西方歌剧艺术开始调整方向,而这五部歌剧恰好都是它们所在时代的代表。下面笔者将具体分析。 一、《奥菲欧》与西方歌剧的萌芽 16世纪末,西方歌剧在欧洲诞生。西方的第一部歌剧,是1597年在意大利佛罗伦萨巴尔迪伯爵的宫廷内出演的《达芙妮》,此作品爱人文主义的影响,企图恢复古希腊戏剧精神,但是由于此剧原稿失传等原因,后来人们把1600年为庆祝亨利四世婚礼而写的《尤丽狄茜》作为欧洲最早的歌剧。歌剧的诞生年亦被认定是1600年。 17世纪最有影响力的歌剧作曲家是意大利尤其的蒙特威尔第,他一生创作颇丰,为巴洛克风格的奠定作出巨大的贡献,但是,他最重要的作品还是歌剧《奥菲欧》。在这部作品中,不仅完整的体现了巴洛克的创新、融合及理性情感的精神和美学观,而且显示出巴洛克时代杰出的作曲技术和纯熟的对位法。该剧以古希腊悲剧神话故事为题材,运用大量的牧歌、单声歌曲、咏叙调(介于宣叙调与咏叹调之间)和各种器乐形式,增强旋律的美感与和声的效果,并采用当时不多见的管弦乐编制以及独创性的配器法效果,奠定了歌剧中的器乐地位。 蒙特威尔第的《奥菲欧》是歌剧走向成熟的的标志。他用当代的音乐语言展现出一幅具有古韵的戏剧长卷,奥菲欧的音乐之力在诗画般的情境中显现出神奇的美丽。人们在此不仅感受到音乐的艺术魅力还能领悟到渗透在音乐之中的戏剧情节。可以看出蒙特威尔第的歌剧创作在强调情感的表现和戏剧性对比的同时,更注重细节的装饰性,这些都完美地体现了巴洛克时期的艺术审美特征。 二、《费加罗的婚礼》与18世纪古典主义歌剧 进入18世纪后,传统意大利歌剧(正歌剧)由于程序化创作等原因,使歌剧出现了危机,在这时,取材于日常生活,剧情诙谐、音乐质朴的喜歌剧体裁开始兴起,歌剧开始改革。其中有影响力的事件是德国作曲家格鲁克的歌剧改革,他针对那不勒斯歌剧的平庸、浮浅,力主歌剧必须有深刻的内容,音乐与戏剧必须统一,表现就纯朴、自然。他的歌剧改革对后世歌剧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18世纪下半叶,出现了一位杰出的歌剧作曲家——莫扎特,他创作的《费加罗的婚礼》、《魔笛》等作品,代表了他在这一领域的最高成就。他的歌剧总结了歌剧二百年的发展,综合了各种歌剧的优势,使歌剧创作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特别是对喜歌剧的贡献,在他之前意大利喜歌剧只是一种滑稽、逗笑和杂耍式的剧种,它最早诞生在意大利正歌剧中。他的喜歌剧不在是单纯的逗趣,音乐不只是追求热闹和轻快。在《费加罗的婚礼》这部歌剧中他废弃了原来意大利喜歌剧体裁中偏重于表面夸张的手法而赋予了更

高中音乐《歌剧艺术》教学设计

高中音乐《歌剧艺术》教学设计 高中音乐《歌剧艺术》教学设计 高中音乐《歌剧艺术》教学设计 教学构想: 对于欣赏歌剧,学生的心里难免存在一种畏难情绪:歌剧是一门可望不可及的艺术,太古典也太深奥,并且学生平时接触歌剧也不多。因此用歌剧、舞剧、话剧、音乐剧作为选择来导入,意在打破这种心理定势,让学生在较为轻松、愉快的氛围中,通过易于把握的对比欣赏由浅入深地进入到歌剧的艺术领域。在大量浏览、设问、演唱和重点欣赏相结合的基础上设计了学生根据自己的喜好特点,共同演绎歌曲《洪湖水浪打浪》的环节,既活跃了课堂气氛,展示了学生的才能,又是对歌剧艺术作了进一步的了解和升华,极大地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及对歌剧艺术的热爱,同时也提高了学生表现和倾听的能力。 教学目标: 1、通过几部经典歌剧和舞剧的对比欣赏,让学生了解歌剧是一门融诸多因素于一体的却又相互有别的综合艺术形式,激发他们认识传统歌剧的兴趣和欣赏经典歌剧的能力,启发学生从审美角度认识歌剧的时代价值。 2、通过聆听歌剧选段《清粼粼的水来蓝滢滢的天》和《这一仗打得真漂亮》,感受体验其音乐情绪,知道歌剧音乐在歌剧中的作用:了解我国新歌剧的基本特征。 教学内容: l、《清粼粼的水来蓝滢滢的天》选自歌剧《小二黑结婚》 2、《这一仗打得真漂亮》选自歌剧《洪湖赤卫队》 教学重点: 1、让学生了解歌剧的艺术魅力和艺术价值。

2、重点介绍歌剧《洪湖赤卫队》选曲,熟悉部分唱段。 教学难点: 让学生积极理解、参与、体验、表现歌剧音乐 教学教具: 多媒体、钢琴、音乐影视资料、歌曲乐谱及画纸等。 教学过程: 一、设问导入。 师:在你们的印象里,歌剧是什么样的?你能说出几部歌剧的名字吗?(学生讨论)那么歌剧到底是什么呢?下面就请同学们来看几段录像,看看你们能否分辨出哪首是歌剧? (分别播放舞剧《天鹅湖》、歌剧唱段《清粼粼的水来蓝滢滢的天》第一段、音乐剧《猫》和话剧《雷雨》录像片段。) 师:哪一首是歌剧? 生:《清粼粼的水来蓝莹莹的天》。 师:你们作出如此判断的理由是什么? 生:歌剧是以唱为主。 师:你们说的很对,那么这节课就请同学们和我一起来了解我国的歌剧艺术,感受我国歌剧的艺术魅力。 [设计意图:学生对于欣赏歌剧,学生的心理难免存在一种畏难情绪,通过歌剧、舞剧、话剧和音乐剧片段对比欣赏,意在打破这种心理定势,让学生在较为轻松、愉快的氛围中,通过易于把握的对比欣赏由浅入深地进入到歌剧的艺术领域,为下面歌剧欣赏作了铺垫。] 二、感知与认识 l、播放《清粼粼的水来蓝滢滢的天》第二段录像片段。

歌剧起源与发展

歌剧起源与发展 摘要:1762 年,巴黎建立了喜歌剧院,这种充满活力的艺术形式很快在欧洲各地风行,莫扎特的《费加罗的婚礼》等也具有明显的喜歌剧色彩,而脚本作者正是一位法国人。19 世纪,意大利歌剧在贝利尼、唐尼采蒂、罗西尼三位歌剧大师手中再次焕发出征服全欧的魅力,特别是罗西尼的创作,集中体现了意大利人圆滑、幽默的天性,至今仍在世界各地上演。 关键词:意大利;巴洛克时期;威尼斯;歌剧院 一、歌剧在意大利的起源 歌剧起源于巴洛克时期(1066-1750),最初是由意大利佛洛伦萨的一群人文主义者为了复兴希腊时期的戏剧传统而创造的音乐形式,其渊源除了古希腊戏剧还有世纪神秘剧、假面剧,最直接的起源是文艺复兴后期兴起的牧歌(madrigal)。1599 年佩里创作的《达夫尼》(已亡佚)是目前所知的第一部歌剧,1600 年他创作了《尤丽狄斯》是现存最早的歌剧。这两部歌剧已经有了咏叹调与宣叙调分工,但总体看来并不成熟。1607 年蒙特维尔第创作的《奥菲欧》是第一部成意义上的近代歌剧,作者运用了相当近代化的管弦乐队为戏剧配乐,用不谐和音烘托气氛和展现矛盾。在他的歌剧里,独唱(宣叙调、咏叹调)、重唱、管弦队和舞蹈综合在一起为剧情服务。蒙特威尔第认为歌剧的音乐要表达人类深刻情感,并且要与歌词意义相吻合。鉴于他对歌剧这种体裁起的奠基性作用,蒙特威尔第被誉为“近

代歌剧之父”。此后兴起的是威尼斯歌剧学派。 1637 年威尼斯开放了第一家公共歌剧院—圣卡西亚诺剧院,使得这门艺术走出了少数贵族的沙龙,迎接一个更广泛的市民阶层的青睐。此后半个多世纪里,威尼斯前后开放了十几家歌剧院,一大批有才华的作曲家、剧作家为之谱曲、写脚本,比较有名的有切斯蒂、卡瓦利等人。这个时期的威尼斯歌剧场面有时奢华到了夸张的地步,开始运用灯光、道具、布景等手段衬托剧情。与此同时,17 世纪中期,以A·斯卡拉蒂为代表的那不勒斯学派也发展起来,并统治了意大利乐坛和欧洲舞台近一百年。这个乐派特别注重在歌剧中发挥人声美的作用,使声乐独唱水平空前提高,更加强了歌剧的主调风格(即与复调多旋律特点性对的单旋律风格)。当时的咏叹调已固定采用A—B—A 的反复三段体形式,在第三段重复第一段音乐材料时,歌唱者可以随意添加装饰和花腔,以显示自己的歌喉和技巧。斯卡拉蒂的歌剧旋律优美亲切,选择不同的咏叹调表现不同的情绪。在重视人声的同时,他重视器乐的独立表现,采用高度程式化的作曲手法,剧情相似的剧目可以使用相同的配乐;首创了歌剧启幕前的器乐合奏—序曲(又称辛孚尼亚Sinfornia),由快—慢—快三部分组成。他树立的这种歌剧典范形式,被称为意大利正歌剧(opera seria)。正歌剧注重人声的特色导致了阉人歌手(即在童年被阉割的男歌手,嗓音高亢,华丽而具有弹性)在欧洲的广泛运用,但后来也出现了单纯追求“美声”的形式而忽略内容的倾向,最终走向了衰败(后来因为剧情雷同、单调,听众只听炫耀技巧的咏叹调,宣叙调一概不听)。

音乐剧常识

音乐剧(英语:Musical theater,简称 Musicals),早期译称为歌舞剧,是一种舞台艺术形式,结合了歌唱、对白、表演、舞蹈。通过歌曲、台词、音乐、肢体动作等的紧密结合,把故事情节以及其中所蕴含的情感表现出来。虽然音乐剧和歌剧、舞剧、话剧等舞台表演形式有相似之处,但它的独特之处在于:它对歌曲、对白、肢体动作、表演等等因素给予同样的重视。音乐剧在全世界各地都有上演,但演出最频密的地方是美国纽约市的百老汇和英国的伦敦西区。 一些著名的音乐剧包括:《西区故事》、《悲惨世界》、《猫》、《歌剧魅影》、《奥克拉荷马》、《音乐之声》等等。 四大音乐剧: 《猫》、《西贡小姐》、《剧院魅影》、《悲惨世界》并称世界四大音乐剧。《猫》,是英国作曲家安德鲁·洛伊德·韦伯(Andrew Lloyd Webber)根据T·S·艾略特(T. S. Eliot)的诗集《老负鼠讲讲世上的猫》谱曲的音乐歌舞剧。《西贡小姐》是由Claude-Michel Schonberg与Alain Boublil共同创作的一部音乐剧。《剧院魅影》,Phantom of the Opera,是根据法国作家卡斯顿·勒胡(Gaston Leroux)的小说《Le Fantom De L'opera》改编的。《悲惨世界》改自法国作家雨果的著名小说。这四部音乐剧至今都享有盛誉。 20世纪70~80年代,“音乐剧”的创作热潮转向伦敦,英国创造了与美国风格大不相同的“音乐剧”,出现了一批英国“音乐剧”经典剧目,引起全世界的瞩目。尤其是作曲家韦伯的《耶稣基督万世巨星》(1971年)、《艾维塔》(1976年)、《猫》(1981年)《歌剧魅影》(The Phantom of the opera,1986年)和《日落大道》(Sunset Boulevard,1993年),以及法国作曲家勋伯格根据雨果名著《悲惨世界》创作而在伦敦大放异彩的音乐剧《悲惨世界》(1980年),都成了世界各竞相上演的保留剧目,它们在音乐和戏剧上都有了突破和飞跃。 安德鲁·劳埃德·韦伯是改写音乐剧历史的最伟大的音乐家之一。 此外在百老汇经年不衰的音乐剧有:《歌剧魅影》、《悲惨世界》、《西贡小姐》(Miss Saigon)、《猫》等。

浅析意大利歌剧的发展史

目录 绪论 (1) 一、意大利歌剧的诞生及早期发展 (2) (一)意大利歌剧的诞生 (2) (二)意大利歌剧的早期发展 (2) 1. 蒙特威尔第与威尼斯乐派 (2) 2. 卡瓦利和切斯蒂 (3) 二、意大利歌剧的成熟 (3) (一)斯卡拉蒂与拿波里乐派 (3) (二)喜歌剧的诞生 (3) 三、意大利歌剧走下坡路以及20世纪人们重新对他感兴趣 (4) (一)阉人歌手的兴起与意大利歌剧的衰落 (4) (二)意大利歌剧的复兴 (5) 1. 罗西尼与意大利歌剧复兴的启航 (5) 2. 威尔第与意大利歌剧革新 (5) 3. 普契尼与真实主义歌剧 (6) 结论 (7) 参考文献 (7)

浅析意大利歌剧的发展史 摘要:歌剧是一种集诗歌、音乐、舞蹈等艺术形式为一体的综合艺术形式,诞生于16世纪的意大利,是文艺复兴过程中人文思想发展的结果。1597年,里努契尼和佩利合作写出了世界上第一部歌剧——《达芙妮》,随后以蒙特威尔第为代表的威尼斯乐派将歌剧艺术带给了欧洲,经斯卡拉蒂的发展,意大利歌剧艺术走向成熟;18世纪末期,因守旧和“形式至上”等原因,意大利歌剧开始衰落,但经意大利歌剧三杰——罗西尼、威尔第以及普契尼为代表的剧作家们的努力创作和革新,意大利歌剧在20世纪重新走向辉煌。本文考察了意大利歌剧的发展兴衰以及对文艺发展的做出的贡献,试图使人们更好的了解歌剧、欣赏歌剧。 关键词:意大利;歌剧;发展 Abstract: Opera is a kind of comprehensive art form contained poetry, music and dance, which is born in Italy in the 16th century, and the result of development of humanistic thought during renaissance. In 1597, Rinuccini and Pelly created “Daphne”—the first opera in the world, and then Venetian School, represented by Monteverdi, took opera to Europe. After Scarlatti’s development, Italian opera drove to maturity; In the end of 18th century, due to the reason of conservatism, formalism and so on, Italian opera sank into a decline. But for the efforts of new dramatist, represented by Rossini, Verdi and Puccini, Italian opera go back to glory. This article investigated the evolution and the contribution of Italian opera to the development of literature and art, and tried to help audiences understanding and enjoying opera. Keywords: Italian; opera; development 绪论 歌剧起源于巴洛克时期(1066- 1750),最初是由意大利佛洛伦萨的一群人文主义者为了复兴希腊时期的戏剧传统而创造的音乐形式,歌剧是综合诗歌、音乐和戏剧特点的艺术形式。对歌剧最简单的定义就是“带音乐的戏剧”。在乐队伴奏、场景、和服装共同构成的舞台效果中,通过演唱表现情节,传达感情。歌剧是一种集诗歌、音乐、舞蹈等艺术形式为一体的综合艺术形式[1]。歌剧的诞生是人文主义思想发展的结果,是文艺复兴时代音乐艺术在各个领域发展的产物。为了真实地表达人的感情,人们有意识地追求一种最富戏剧力量的形式,于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