森林经理学第八章
- 格式:ppt
- 大小:233.00 KB
- 文档页数:52
《林业技术专业》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森林经理学[课程编号]:[学分]:6[学时分配]:课程总学时:122学时。
其中:理论课:66学时;实验实训:56学时。
[使用专业]:林业技术、森林资源管理一、课程教学目标本课程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具备林业专业人才所必需的森林资源经营管理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形成解决森林资源管理基本问题的能力,并注意渗透学林、爱林、为林业生产建设服务,勇做绿色尖兵的思想教育,逐步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加强学生的职业道德观念。
(一)知识教学目标1、了解森林资源可持续经营管理理论;2、熟悉森林成熟期与轮伐期的基本概念;3、掌握天然林保护工程,森林生态工程和森林资源分类经营等方面与森林资源经营管理有关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
(二)能力培养目标1、能正确进行林班区划、小班区划和小班调查;2、能正确进行林业生产条件的调查研究和从事各种专业调查;3、能准确进行森林资源统计和图面材料的绘制;4、能合理地确定森林采伐量;5、基本掌握森林经营方案的编制方法;6、能及时合理地进行森林资源信息的反馈、修订与管理;7、能利用计算机处理森林资源调查数据,图表和森林资源信息的管理;8、熟练掌握森林采伐消耗管理业务;9、能熟悉森林资源监测管理的流程;10、熟悉森林资源评估的方法和手段。
(三)思想道德教育目标1.培养学生热爱林业事业、热爱自然勇于奉献的精神。
2.使学生树立保护森林资源与环境,维持国土生态安全的意识。
3.培养学生科学的世界观、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作风。
4.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林业职业道德和社会责任感。
5.使学生养成严格执行生产技术规范的科学态度。
6.提高学生的林业法律观念和安全生产意识。
二、教学内容和要求第一章绪论[教学目的要求]:掌握森林经理的概念、森林经理的目的、任务;熟悉森林经理工作流程、森林经理的指导原则;了解森林经理工作的必要性。
[主要知识点]:森林经理的概念、森林经理工作的必要性、森林经理的目的、森林经理的任务、森林经理的内容、林经理学与其他学科之间的关系、森林经理的指导原则、我国森林经理工作简介。
《森林经理学》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中文):森林经理学课程名称(英文):Forest Management 课程编码:18023016开课学期:第6学期学时数、学分数:56学时,3学分适用专业:林学先修课程:树木学、森林生态学、测量学、测树学后续课程:遥感导论等一、教学目的与任务森林经理学是高等林业院校林学专业的一门主要专业课,具有悠久的历史。
在我国由传统林业向以森林可持续经营为指导思想的现代林业的转变过程中,其地位和作用更显得重要。
本课程的特点是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
森林经理学是研究森林区划、森林调查、森林评价、森林生长、森林收获调整、经营决策和控制调整等理论和技术的一门课程,在林业中发挥协调生态、技术和经济,制定经营目标、组织经营活动的作用。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完整的森林经理学理论、方法体系,能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综合灵活运用森林经理学知识编制、实施和调整森林经营方案,科学合理地经营管理森林资源,充分发挥森林的生态、经济和社会三大效益。
二、教学内容与基本要求第一章绪论2学时基本要求:理解森林经理学的概念、目的、任务、性质和知识体系。
第一节森林资源经营管理概述森林经理学的概念、目的、任务、性质。
第二节森林资源经营管理的原则森林经理学的原理、知识结构和框架体系、发展历史沿革。
第三节森林资源经营管理学科性质对森林经理学的学科性质、相关名词作进一步阐述。
重点:森林经理学的内容、目的和任务。
难点:森林经理学的原则。
第二章森林资源 4学时基本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森林资源的概念、作用与功能,对世界、中国和浙江省的森林资源的种类、数量、分布以及各自特点有一个了解。
第一节森林资源概述森林资源的概念、作用与功能。
第二节森林的数量、种类、分布世界和我国森林的数量、种类、分布。
第三节中国森林资源的结构和特点我国林地资源、各种森林结构,我国森林资源的特点。
第四节浙江省森林资源概况浙江省森林资源的数量、种类、分布。
森林经理学复习材料第一章绪论森林经理:以林业局场为对象,组织经营单位、编制经营方案,执行检查修定方案直至实现森林永续利用的系列工作的总称。
对森林资源进行区划、调查、分析、评价、决策、信息管理等系列工作的总称。
对象:森林资源宗旨:实现森林可持续经营森林经理的目的:对现实森林进行合理经营、科学管理,使之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实现持续利用。
可持续发展: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可持续林业:在对人类有意义的时空尺度上,不产生空间和时间上都不经济性的林业,或者在特定区域内不危害和削弱当代人和后代人满足对森林生态系统及其产品和服务需求的林业。
森林永续利用:在一定经营范围内能不间断地生产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所需要的木材和林副产品,持续地发挥森林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在提高森林生产力的基础上,扩大森林的利用量。
森林可持续经营指标体系:a生物多样性保护b森林生态系统生产能力的维护c森林生态系统健康与活动维护d水土资源的保持e森林对全球碳循环贡献的保持f满足社会需求的多种经济效益g 相关的法规、政策、体制森林永续利用的条件永续利用的内部条件:主要指森林资源条件,它包括林地条件和林木条件。
(1)林地条件:林地数量、林地质量(2)林木条件:树种结构、年龄结构、蓄积结构、生长量条件永续利用的外部条件:(1)经济条件(2)政策法规(3)社会、文化(4)经营管理水平森林永续利用与森林可持续经营的关系单纯讲可持续发展一词,它的空间尺度是全球、大洲(或相当的区域)、国家和国家内的某种区域。
在国家内的区域尺度上,其空间不能太小,其内部经济、自然、社会等方面必须有相对的整体性、系统性和独立性。
从内容上看,区域可持续发展它所包括的范围必须是经济、社会、自然、环境、文化等各个方面,缺一不可。
1. 思想类型无论FSY还是FSM,虽然提出的历史年代不同,但它们都是人类如何经营管理森林的一种思想或理论。
《森林经理学》教学大纲一、课程性质和基本内容森林经理学主要研究森林经营管理的理论和技术。
传统森林经理学主要内容包括森林经理的发展历程及展望、森林经理的指导思想和原则,森林的理想结构及其调整方法、森林成熟与轮伐期、森林采伐、森林区划及森林经理调查、森林经营方案和森林资源管理等。
随着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实施,现代森林经理学在传统森林经理学基础上增加了森林评价、森林经营管理决策、森林资源信息管理等。
二、教学目标及任务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获得森林经理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为今后从事本专业或相关专业打下必要的基础。
三、基本教学要求本课程是综合性和实践性较强的学科,学生在修本课程之前要求掌握相关的预备知识,同时实验和实习是使学生理解森林经理的基本理论和基础知识、掌握森林经理基本技能的重要教学环节,必须给予高度重视。
四、教材及主要参考书目1、《森林经理学》,于政中主编,中国林业出版社2、《数量森林经理学》,于政中主编,中国林业出版社五、教学进度安排方案1、教学进度安排汇总表2、各章节教学目的要求及内容要点第一章森林经理的指导原则要求深刻理解与熟练掌握的重点内容有:1、森林经理指导原则:即永续利用原则;扩大再生产原则;最有效地利用森林资源原则;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结合原则2、森林永续利用的概念及包括的主要内容要求一般理解与熟练掌握的重点内容有:1、实现森林永续利用的必要性和条件2、森林资源扩大再生产:讲授扩大再生产的概念和种类;主要指标;实现扩大再生产的途径。
第二章森林调整的理想结构要求深刻理解与熟练掌握的重点内容有:1、森林调整的概念2、法正林:法正林的概念;法正林的内容要求一般理解与熟练掌握的重点内容有:1、完全调整林:完全调整林的概念、特点及与法正林的区别。
2、异龄林的理想模型:异龄林的特点及理想异龄林结构要求;异龄林的作用。
第三章森林成熟与轮伐期,择伐周期要求深刻理解与熟练掌握的重点内容有:1、森林成熟的概念及意义。
一、填空1. 我国国有林森林区划系统国有林场区划系统:林场(总场)—分场(营林区、作业区、林区)—林班—小班2.森林资源信息管理:是指与森林资源管理活动有关的经过加工的能反映资源现状、动态及管理指令、效果、效益等管理活动的一切数据。
3.森林资源监测的主要内容:森林资源监测是对一定空间、一定时间内的森林资源状态进行的连续性跟踪调查。
森林资源监测体系是组织、建立、实施森林资源监测的一整套方法。
我国的森林资源监测体系是由国家森林资源监测、地方森林资源监测和资源信息通讯及管理系统组成。
4.森林经理工作的主要成果:森林经营方案5.森林经营档案:(1)调查卡片、统计报表及图面资料;(2)经营活动记载;(3)地形图、遥感资料;(4)材积表等林业数表;(5)样地资料;(6)社会经济;(7)设计文件;(8)法规(共10条,答8条可给满分。
)6.样地:在林分内,按照随机抽样原则设计的实测调查地块。
7. 森林资源管理决策:是人们为了实现既定目标,按一定的方法和准则,对多个方案进行理性选择的过程。
8. 标准地是在林分内按照什么要求确定的什么地块:在林分内,按照平均状态的要求所确定的能充分代表林分总体特征平均水平的地块。
也称典型样地。
9.森林评价:是以森林的直接效益和间接效益作为资产进行货币价值计算的一项活动。
10.森林成熟:森林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最符合经营目的的状态。
11. 组织森林经营类型的主要依据:12.森林区划的目的:便于调查、统计和分析森林资源数量和质量,便于组织经营单位,便于长期的森林资源经营利用活动,便于经济核算工作13. 间伐:主伐前进行的抚育性质的采伐利用,包括抚育采伐和卫生伐。
14. 更新:15. 林相图:是以基本图为底图编绘而成的、反应林业经营单位内小班的林种、树种、年龄等分布情况的服务于经营活动的图面材料。
二、是非判断题(1-13柯坪姐姐,14-27 唯丹姐姐 1-15 )1.经济林是指以生产果品、食用油料、饮料、工业原料、和药材等为主要目的的林木。
《森林经理学》教学实习指导书安徽农业大学林学与园林学院二0一一年八月目录实习要求与安排1第一章森林区划21.1经营区划系统和要求21.1.1经营单位区划系统21.2经营区划要求21.2小班区划21.2.1小班区划条件21.2.2小班区划方法和要求31.3森林分类区划4第二章小班外业调查42.1小班调查与记载42.1.1小班调查方法42.1.2小班调查因子记载62.1.3小班调查要求102.2四旁树木调查112.2.1调查方法112.2.2调查样本组织112.2.3四旁树木调查112.2.4内业计算与统计112.2.5四旁树木折算和占地面积12 2.3调查总体蓄积量控制12第三章统计与成图133.1面积计算133.1.1面积计算程序133.1.2县、乡(镇、林场)总面积确定13 3.1.3行政村(林班)面积计算143.1.4小班面积计算143.2小班蓄积量计算143.2.1纯林143.2.2混交林143.3统计表编制143.3.1内业统计143.3.2成果表格143.4林相图编制153.4.1基本图编制153.4.2林相图绘制153.5县级森林资源分布图编绘173.5.1缩小、拼接173.5.2编绘173.5.3复印173.5.4清绘173.6林种布局图绘制173.6.1林种范围勾绘173.6.2着色173.7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报告编写提纲18 附件技术标准19参考文献33实习要求与安排一、实习目的以金寨县马鬃岭林场为实习基地,通过实际的森林区划和森林资源调查(小班调查),使学生掌握森林区划、森林资源调查(小班调查)、数据统计与制定图、数据分析与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报告编制等方法。
二、实习内容(一)森林区划森林区划的目的、意义;我国森林区划系统、营林区、林班、小班的划分方法;小班地形图勾绘。
(二)森林资源调查(小班调查)森林资源调查的目的、意义;我国森林资源调查体系;小班调查内容、调查方法。
(三)数据统计与制图方法。
第一章绪论12第二章森林资源.5.界定标准7.8.9.10.11.由龄级确定龄组12.八种林业用地类型18.21%森林覆盖率20.36% 面积1.95亿公顷蓄积量137.21亿m3第三章森林区划13.14.林业区划15.16.17.(一)林班概念(二)林班区划方法(三)(四)林班区划面积(五)林班编号与命名18.小班的区划(一)概念(二)区划原则小班区划原则与内容(三)小班区划方法19.自然保护区20.自然保护区功能及区域划分21.22.林种区概念23.经营类型的概念组织经营类型的依据(1)树种不同(2)立地质量不同(3)森林起源不同(4)经营目的不同第四章森林调查24.森林调查25.森林检测26.一类森林资源清查二类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三类施工设计调查27.一类清查重点因子,共75个即可及-1:已经具备采、集、运条件;将可及-2:近期可具备采集运条件;不可及-3 因地形或经济原因短期内不具备采集运条件28.29.森林经理调查30.二类调查成果(一)表薄材料封面、封里、封底2.森林资源统计表31.小班调查方法样地实测法,目测法,航片估测法,卫片估测法第五章森林资源资产评估1.资产一般认为资产是指特定权利主体拥有或控制的,能够给特定权利主体带来未来经济利益的经济资源。
2.森林资源资产森林资源资产可以定义为:由特定权利主体拥有或控制并能带来经济利益的,用于生产、提供商品和生态服务功能的森林资源,它包括森林、林木、林地、森林景观、林内野生动物、植物、微生物等资源资产。
应当明确的是森林资源资产是以森林资源为物质内涵的资产,它并不是指所有的森林资源,而仅是森林资源中具有资产性质的一部分经济资源。
● 森林资源资产主要可分为林木资源资产、林地资源资产、景观资源资产、野生植物资源资产、野生动物资源资产、微生物资源资产;● 在林木资源资产中根据其经营目的与收获形式的不同还可分为用材林林木资源资产、薪炭林林木资源资产、经济林林木资源资产和竹林资源资产。
第一章森林经理理论森林经理的对象:森林资源1.森林资源的特点1、经营的永续性2、再生的长期性3、分布的辽阔性4、功能的多样性5、管理的艰巨性1.森林资源:是以多年生木本植物为主体并包括以森林环境为生存条件的林内动物、植物、微生物等在内的生物群落,它具有一定的生物结构和地段类型并形成特有的生态环境。
2.森林经理(Forest management)也可称为森林经营管理,它是对森林资源进行区划、调查、分析、评价、决策、管理等系列工作的总称。
3.森林经理的内容1、调查森林资源状况(林业区划和森林区划)2、森林资源的分析和评价(主要包括森林经营管理模式,各种森林资源的价值计算、评估,森林经投资效益的判别,森林资源结构的调整等)3、森林经营决策、制定生产经营计划(生产经营计划有长期、中期和短期(或年度)计划之分)4、森林资源管理(主要包括区划调查成果,森林经营措施实施资料,森林资源档案,林政法和社会经济资料等)4.森林经理的目的:对现实森林进行合理经营、科学管理,使之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经济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实现森林永续利用。
5.森林经理的任务森林区划、森林调查及评价;森林经营方案的编制和修订;监测与调控。
第二章森林经营指导原则森林经营指导原则:可持续性原则1.木材永续利用的必要性—森林的培育和利用之间必须保持均衡•存量和流量的平衡(蓄积量、生长量和利用量)—对森林多种价值的需求不可中断•森林的防护作用不可中断•对木材和其它非木质林产品的需求不可中断—只有实现永续利用的企业单位,才能获得良好的经济效果财务处理上•业务的执行上产品的销售上2.森林生态系统经营有别于木材永续经营—从社会方面定义目标•强调可持续性及未来世代,更关注森林状况的维持而非森林的产出—整体、综合的科学—多空间规模和时间尺度—仿效自然干扰模式—公众参与合作决策—开展适应性经营3.森林经营原则应包括—永续性:木材均衡收获的永续,木材生产的永续、货币均衡收获的永续、保持生产资本的续—收益性:获得最大利益或利润,具体以收益率或利润率表示—经济性:费用最低;效果最大—生产性:土地生产性(木材生产量)最高—公益性:卫生健康—森林美化:—环境保护:发挥森林的生态效益4.生态系统经营的内涵(1)以生态学原理为指导(2)重视社会科学在森林经营中的作用(3)开展适应性经营(4)实现可持续性5.永续性:就是使每年的木材收获量,在数量和质量方面能持续地保持均衡。
第一章:绪论1、森林资源经营管理:对森林资源进行区划、调查、分析、评价、决策、信息管理等一系列工作的总称。
对象——森林资源;宗旨——实现森林可持续经营。
2、森林资源经营管理的基本原则:①系统整体原则;②生态可持续性原则;③公益性和公众参与性原则;④可持续利用原则;⑤经济合理性原则;⑥谨慎性原则。
3、蒙特利尔进程:1993年参加该进程的有加拿大、美国、墨西哥、智利、中国、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西兰和俄罗斯等,占全世界森林面积的60%,提出了七个标准,六十七个指标,主要是国家级水平的评价体系。
4、永续利用的条件:⑴内部条件:主要指森林资源条件(林地条件和林木条件)①林地条件:林地数量和林地质量、空间秩序。
A、林地面积的大小:它是能否实现永续利用和如何实现永续利用的直接条件,一般情况下,林地面积大小根据以下几方面来定:a经营水平:高(集约经营)—S可小些,低(粗放经营)—S要大些;b作业方式: 皆伐作业—S要大些,择伐作业—S可小些;c生产条件:自然条件、经济条件、社会条件、技术条件。
B、林地质量的高低:林地质量的高低即林地生产力的高低森林资源的数量和质量永续利用林地质量的高低受经纬度、海拨高、坡向、坡位、土壤条件等差异的影响②林木条件:A、林木种类(树种):适地适树。
一般是以乡土树种为主B、年龄结构:在经营单位内必须具备从1年生到主伐年龄各年龄的林分(龄组),并且其面积基本相等。
C、蓄积结构:在经营单位内,各龄组的蓄积也必须保持一定的关系,即、成、近、中、幼蓄积保持一定的比例。
D、林木生长量:林木的生长量不是凭空产生的,它必须以蓄积为基础,林木的利用量、生长量、蓄积量这三者之间必须保持一个合理的关系。
通常采伐量最好小于生长量,而蓄积量应是采伐量的数十倍。
⑵外部条件:①社会经济条件:A、资金和劳力充足有利于永续利用;B、林道密度大,交通发达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也利于森防工作;C、对森林多种效益的需求增加,保护森林的意识加强有利于永续利用。
《森林经理学》课程大纲一、课程概述课程名称(中文):森林经理学(英文):Forest Management课程编号:14351049课程学分:3.0课程总学时:48.0课程性质:(专业课)二、课程内容简介(300字以内)森林经理学是林学专业主干课之一,主要内容包括森林经理学的概念、内容、任务和目的;国内外森林资源发展概况和特点;森林区划概念、目的、意义、区划系统、区划方法与技术;森林资源调查概念、目的、意义、调查体系与方法技术;森林成熟与经营周期的概念、确定方法等理论与技术;森林收获调整的理论与技术;森林资源评价理论与技术;国内外森林经营模式理论与技术;森林经营方案与经营决策规划等。
三、教学目标与要求通过本门课程学习,使学生了解和掌握森林区划、调查、森林成熟、森林经营周期、森林收获调整、森林资源评价、森林经营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技术,为从事森林资源调查、评价、森林经营规划等工作奠定扎实的理论基础。
四、教学内容与学时安排绪论(3.0学时)1. 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森林经理学发展历史及其必要性、森林经理学的概念、内容、任务和目的等内容。
2. 教学重点与难点:森林经理学概念、内容、任务和目的;森林永续利用、可持续发展及森林可持续经营的概念与内涵等。
第一章森林资源(4.0学时)1. 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森林资源的概念及国内外森林资源发展动态及我国森林资源特点。
2. 教学重点与难点:森林资源概念、我国和我省森林资源(分布、结构)特点。
第一节森林与森林资源概念(1.0学时)一、森林二、森林资源第二节世界森林资源(3.0学时)一、世界森林资源概况二、中国森林资源概况第二章森林区划(6.0学时)1. 教学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区划、林业区划、森林区划的概念、作用(意义)及其区划方法,具有独立开展森林区划的实际能力。
2. 教学重点与难点:区划、林业区划、森林区划的概念与资源;森林区划系统及其划分方法。
第一章绪论1、森林经理:它是对森林资源进行区划、调查、生长与效益评价、结构调整、决策和信息管理等一系列工作的总称。
2、森林经理的对象宗旨对象:森林资源;宗旨:实现森林的可持续经营。
3、森林经理学的主要任务和内容1)森林资源区划和调查2)森林生长与效益评价3)森林调查4)森林经营决策和计划5)森林信息资源管理4、什么叫可持续发展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5、森林可持续性指标1)生物多样性的保护2)森林生态系统生产能力的维护3)森林生态系统健康与活动维护4)水土资源的保持5)森林对全球碳循环贡献的保持6)满足社会需求的多种经济效益7)相关的法规、政策、体制。
6、什么叫森林永续利用在一定经营范围内能不间断地生产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所需的木材和林副产品,持续地发挥森林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在提高森林生产力的基础上,扩大森林的利用量。
7、永续利用的条件1)内部条件:①林地数量a、林地数量b、林地质量②林木条件a、年龄结构b、树种结构c、密度结构d、径级结构e、蓄积结构f、生长量结构2)外部条件:①经济条件a、与森林集约经营密切相关b、与管理手段密切相关c、与生活水平成正相关②政策法规a、可以规范人的行为,对森林要科学合理的经营和利用b、明确森林资源在人们社会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保持人与环境的和谐状态。
c、明确森林资源的所有权、经营管理权等,有利于明确森林经营者的责、权、利,提高经营管理水平。
3)社会和文化4)经营管理水平:在上述条件较好的情况下,经营管理水平是实现森林永续利用的关键因素。
8、森林永续利用与森林可持续经营的关系1)思想类型2)森林经营管理的目标3)内容和判别标准第二章森林资源1、森林:是以乔木树种为主的具有一定面积和密度的木本植物群落,受环境制约又影响(改造)环境,形成独特的(有区别的)生态系统整体。
2、森林资源:包括森林、林木、林地以及依托森林林木、林地生存的野生动物、植物和微生物及发挥其作用的自然环境的总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