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森林经理学复习资料

森林经理学复习资料

森林经理学复习资料
森林经理学复习资料

《森林经理学》复习资料

◆实现森林永续利用的条件:★内部条件:林地条件——林地数量、林地质量、林地区划;林木条件——树种、林分结构与年龄、林分蓄积与生长量★外部条件:森林经营水平、林道网的建设、经济、社会、文化条件、政治法规

◆实现森林永续利用的途径:★采取积极的营林措施,不断提高林木的生长量;★提高长期规划设计质量,发挥经营方案的作用,集约经营,努力管理和经营好现有森林。不断提高林业劳动生长率;★林业方针、政策的持续性与稳定性;★坚持以营林为基础的方针,加速用材林基地建设,大力培育后续资源;★实现以场定居,以场轮伐的原则,建立、调整、改善最适宜永续利用的理想的森林结构,才能使永续利用有了物质基础和场所;★坚持合理采伐,大力提高资源利用率,合理采伐。

◆同龄林的合理森林结构:各径级株数分布合理、各个龄级林分面积相等、各林分龄级大小应与蓄积大小成正比

◆异龄林的合理森林结构:合理的径级株数分布——全龄林、龄级与径级成正比、株数与径级分布要合理(反J型曲线);合理的蓄积分布——径级大小与蓄积成正比(正J型曲线);林分按径级大小要划分为三个级别:大、中、小,蓄积比:5:3:2

◆法正林:具备法正状态的森林;具备能实现严格永久平衡的一种状态森林,这种森林称严正的保蓄作业,即每一年有均等数量的木材收获,平衡的固定收获量。

◆法正林的具备条件:1)法正的龄级分配:各龄阶的面积a=F/V 改位面积=原级面积×地位级数字化×改位系数改位系数=1/所改后的地位级指数;2)法正的林分排列:有利于保护纯林、有利于更新、有利于采伐运输;3)法正的生长量:在经营单位内与树种龄级相适应的最大生长量。法正生长量=各龄级生长量之和法正林生长量=最老林分的蓄积量=采伐量;4)法正的蓄积量:长期以来保证不变的蓄积量。①查表Vn=n(m n+m2n+......+m u/2) ②公式计算 Vn= (V春+V秋)/2=(u×u Z)/2 ③法正林蓄积量的计算

Vn=(u×u Z)/2→Vn=(u×u Z/u)×u/2→Vn=(u/2)×m u→2Vn=u×m u=u×E n ④法正采伐率=法正生长量/蓄积量=法正采伐量/蓄积量=最老林分蓄积量/蓄积 P=u Z/Vn=u Z/(u×u Z/2)]×100=200/u 轮伐期越长,利用率越小 En=P×Vn 生长量=采伐量×采伐率

◆法正学说评价:★优点——利用生长量控制采伐量,具有实际意义;法正的龄级分配是法正生长量、蓄积量、林分排列的重要基础;采伐培训结合;法正林分排列是构成法正林重要条件,利于更新、采运、保护。★缺点——强的定性话、模式化;只从森林内部出发;基于同龄林,未考虑到现实林分资源;针对有林地,不能解决荒林地;只针对用材林,对经济林生态公益林不能使用。

◆森林调整:为了实现森林永续利用,森林经营应用森林调整理论与技术,对现实森林进行调整,采取不同的调整措施,把现实森林的结构逐步调整成为完全合理的时间和空间秩序,能够使森林逐步实现永续利用。

◆完全调整林:森林通过若干次调整以后,形成理想的森林结构,建立起既符合自然规律又符合永续利用结构空间秩序与时间秩序的标准林。完全调整林根据年龄划分为同龄林与异林龄完全调整林两种类型。

◆完全调整林应具备的条件

1)森林每年或定期收获蓄积、大小和质量大体相等。

2)各个直径级或龄级的林木保持适当的比例,能够每年或定期取得数量大致相等,达到期望大小的收获量。

3)收获量包括野生动物、游憩、美学价值和其他林产品。

◆检查法:检查法的特点是提出一个具体的森林经营方法。通过定期重复调查来检查森林结构、蓄积和生长量的变化。检查法是一种集约经营的方法,它的基本想法和方法论至今仍有指导意义。具体做法:择伐老世代林木,逐步更新,使株数与径级呈反“J”型曲线分布;择伐非主要树种与病腐木;对大径级择伐时,同时对小径级实行抚育间伐。

检查法的经营原则:①尽可能多的持续生产;②用尽可能少的资料进行生产;③尽可能生产最好的材种。

◆森林作业法的概念:在作业级(经营类型)内,根据林分的特点和既定的经营目的,而建立起来的从更新到采伐所采用的一系列技术措施的经营方式的体制,也就是说,将更新方法和森林的主伐方式,组织和规划起来,它是一套完整的经营利用作业体系。

◆森林作业法的分类

1.按林分起源而分的森林作业法:乔林作业;法矮林作业法;中林作业法

2.按采伐方式而分的森林作业法:皆伐作业法;渐伐作业法;择伐作业法

3.按木材产品类型而分的森林作业法:大型产品作业法;小型产品作业法

◆皆伐作业法:特点:伐区式的作业,一次伐光伐区上的所有林木,采伐后才更新,所以又称后更作业,一般采用人工更新,人工促进天然更新和天然更新的方法恢复森林,形成同龄林,主要适于阳性树种或中性偏阳的树种。

◆皆伐作业法优点:能充分利用伐区上所有的成熟的立木资源;采伐过程中易于机械化操作,集材可以不考虑幼树;更新系统完整,整地、造林很完整;作业方式简单,对林学技术要求不高;易于检查、监督,是否执行森林采伐更新技术管理条例,采伐面积是否超过国家规定,检查就可能检查出来。皆伐作业法缺点:受自然条件限制,坡度大,冲刷严重的地方,不能采伐;容易引起水土流失;容易失去生态平衡。

渐伐作业法:特点:伐区式作业方式,指在一定的时间内,把伐区上的林分分几次逐步伐光,采伐前,就要更新,所以又称前更作业。

◆采伐分为:①预备伐:先采一些林木,目的在于改善林木的发育状况,促进林木的大量结实和加速死地被物的分解,为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创造有利条件;②下种伐:在林木种子年进行,目的在于促进种子发芽和幼树初期生长;③后伐:又称终伐或清理伐,幼苗幼树生长旺盛,不需要庇荫,需要更多的光照,可以把老一代林木全部伐去。

优点:保证更新,幼苗幼树得到保护;保护林地免受冲刷;适宜于水源涵养、水土保持的林分。缺点:不适宜森工部门采伐作业,采伐技术复杂,只适宜高度集约经营水平林区,机械化集材难以实现,尽管这样,德国、瑞世等国长期使用这种方法。

◆择伐作业法:粗放择伐作业法;集约择伐作业法

◆森林作业法确定的原则:①根据森林经营的目的,确定作业法;②考虑树种的生物学特性,确定作业法;③依据立地条件,确定作业法。

◆林业可持续发展: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能力构成危害的森林经营。森林持续发展的目标是通过为社会提供食物、纤维和木材以及各种环境效益,以便缓解许多全球性的问题。森林持续发展的关键因素,即:一是生产能力;二是可再生能力;三是物种和生态多样性。

◆林业持续发展的原则及措施:保护效益原则及实施;顺应自然原则及实施;公益性原则及实施;节约利用原则及实施

◆森林成熟:将森林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最符合经营目标时的状态,称为森林成熟。森林达到成熟时的年龄称为森林成熟龄。

◆森林成熟概念的涵义:

⒈森林成熟指个别林木或经营上同一类型林分,不是指整个森林或森林综合体。

⒉反映和体现森林经营的目的和任务,森林成熟不仅是生物现象和林学技术问题,而且是一种经济现象。

⒊森林成熟反映出林业生产各方面的综合概念,成为林业生产工作中重要的林学指标与经济指标。

◆数量成熟:林分或树木的材积平均生长量达到最大值时,称为林分或树木的数量成熟,达到此状态的年龄称为数量成熟龄。数量成熟,也称为材积收获最多成熟,绝对成熟等。主要用于用材林、薪炭林中。数量成熟的确定方法:1.生长过程表法:找出合适的生长过程表,查出材积平均生长量最大时的时间即可;2.标准地法:选择标准地→设立标准地→伐倒林分区分求积,计算材积总量和材积平均生长量→列表,查找数量成熟龄

◆工艺成熟:将林分生长发育过程中(通过皆伐)目的材种的材积平均生长量达到最大时的状态称为工艺成熟,此刻的年龄称为工艺成熟龄。工艺成熟的确定方法:1.生长过程表结合材种出材量表法;2.马尔丁法;3.标准地法。

◆竹林成熟的确定方法:1.标志法;2.声响和外部特征

◆经济林成熟:目的产品平均年产量达到最高时的森林状态,称为经济林成熟。“平均年产量”是指从经营该经济林林分开始倒第n年间的前n年平均的年产量。

◆防护成熟:当林木或林分的防护效能出现最大值后,开始明显下降时称为防护成熟,此时的年龄称为防护成熟龄。防护成熟主要用于防护林中。

◆自然成熟:林分或单株林木在正常生长发育情况下,都要经历从小到大、衰老,然后逐渐枯萎死亡的过程。当林分或树木生长到开始枯萎阶段时的状态称为自然成熟,也称为生理成熟。

◆经济成熟:在森林生长发育过程中,货币收入达到最多时的状态称为经济成熟,此时的年龄称为经济成熟龄。可用于薪炭林、用材林、经济林中。

◆轮伐期:为了实现永续利用,伐尽整个经营单位全部成熟林分之后,到再次采伐成熟林分所用的期间。实际上,轮伐期就是林分培育、采伐、更新全过程所用的时间,即成熟龄加上更新期。

◆择伐周期:在异龄林经营中,采伐部分达到成熟的林木,使其余保留林木继续生长,到林分恢复至伐前的状态时,所用的时间称为择伐周期,也叫回归年。简单的定义为:2次相邻择伐的间隔期。择伐周期的确定方法:1.径级择伐的择伐周期;2.用生长率和采伐强度确定择伐周期的方法;3.转移矩阵法。

◆合理确定采伐量应考虑的原则

⒈有利于改善同龄林经营单位内各林分的龄级结构或异龄林的林分树木径级结构;

⒉在成熟林占优势的原始林区,确定的采伐量既要及时利用现有成过熟林资源,又要求在较长时间内保持相对稳定的采伐量,避免较大的变动;

⒊采伐的对象一定要是成熟林,达到主伐年龄的林分或达到工艺成熟的林分才能采伐;

⒋有利于改善林况和环境条件,要充分利用更新择伐、卫生采伐的木材产量,同时要积极扩大间伐利用。

一、面积控制法

(一)区划轮伐法

LA(轮伐)=Σf/ULv(轮伐)=LA(轮伐)×V m3/hm2

式中: LA(轮伐)---年伐面积;Σf---经营单位的总面积;Lv(轮伐)---年伐蓄积;U---轮伐期;V---成过熟林平均每公顷的蓄积量

(二)按成熟度计算的年伐量

LA(成熟度)=(f成+f过)/aLv(成熟度)=(v成+v过)/a

式中:f成、f过分别为成、过熟林面积;v成、v过分别为成、过熟林蓄积;a为龄级期限。

(三)按林龄公式计算

⒈按第一林龄式计算

LA(林龄Ⅰ)=(f近+f成+f过)/2a Lv(林龄Ⅰ)=LA×Vm3/hm2

⒉按第二林龄式计算

LA(林龄Ⅱ)=(f中1+f近+f成+f过)/3a Lv(林龄Ⅱ)=LA×Vm3/hm2

公式将龄级期限延长到靠近近熟林的一个中龄林。

四)EБCA模型

f01= 1/n×[f11+1/2(f11+f21)+1/3(f11+f21+f31)+....+1/n (f11+f21+f31+.... +fn1)]

式中:f01--最近10年的总采伐面积;n--以10年为单位的轮伐期,如u=90年,则n=9;f11--最老龄级的面积;f21--次于f11的龄级面积;...fn1--最小龄级的面积。

(五)按林况计算

LA(林况)=ΣA/aLv(林况)=ΣV/a

式中:ΣA--采伐小班的总面积;ΣV--采伐小班的总蓄积;a---采伐期限采伐期限定为多少年,要看经营水平高低。

二、材积控制法

(一)法正蓄积法

mantel公式

Vn=u Z×u/2 2Vn/u=u Z En=2Vn/u

用现实采伐量代替法正采伐量,又用现实蓄积量代替法正蓄积量,则有:

Ew=2Vw/u Sw=Ew/Vm3/ha

优点:公式简单,计算的因子少,可以作为粗略计算年伐量之用。适用于龄级结构分配均匀的林分。

缺点:不适合龄级分配不均的林分,对中幼林占优势的林分,很可能采伐到未熟林。成过熟林占优势的天然林中,计算出的年伐量肯定偏大。

⒉改正式

此为Landoridt提出,所以又称Landoridt公式。

当成、过熟林占优势时,为了避免按蓄积公式计算结果偏大的缺陷,兰多利特提出一个改正式。

Ew=2Vw/u=Vw/

由于改正系数比计算的年伐量减少17%,所以常采用作为改正系数。

Ew=Vw/

3利用率法(Utilization percentage method)

德国学者Hundeshagen 1821年提出,以生长量为基础确定收获量,并以导向法正蓄积为目标,其公式如下:

Ew=Vw×P=Vw×En/Vn

若 Vw=Vn,则Ew= En,属标准林分;Vw>Vn,则Ew> En,采伐量大于生长量; Vw

优点:⑴适用于龄级均匀的经营单位;⑵收获预定方法简单。

缺点:龄级结构不均匀,产生偏差;无明显的调整期。

(二)按平均生长量法计算年伐量

用各龄级平均生长量之和代替各林分的连年生长量之和。

E w=Z1+Z2+Z3+....+Z n=m1/a1+m2/a2+m3/a3+....+m n/a n Sw=E w/Vm3/hm2

式中: mi---各龄级的蓄积量 i=1,2,3.....n;zi---为各龄级平均生长量;ai---各龄级的平均年龄,取中值。

优点:适用于龄级结构均匀的林分;用生长量控制采伐量,可作为全国、大区控制年伐量理论依据。

缺点:不适用于龄级结构不均匀的林分;如果中幼林多,生长量大,计算出的年伐量就偏大,必然采到未熟林;当成过熟林多,如按平均生长量来确定采伐量,就会引起成过熟林资源积压、枯损、病腐率增加。没有包括自然稀疏的枯损量、间伐量的平均生长量,计算出的年伐量偏小。

2.检查法 Z=M2—M1+C

式中:Z:林分蓄积定期生长量;M2:期末调查林分蓄积;M1:期初调查林分蓄积;C:期间林分采伐量。

检查法是高度集约经营方式,森林资源连续清查和其他项目的定期调查都是在此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3.施耐德生长率法

实质:用生长量来控制每年的择伐量。

年伐量计算公式如下:Ew=Z=Vw×P 式中:P——材积生长率。

此法只能用于粗放择伐林推算年择伐量的一种简便方法。

⒈较差法

(1)海耶尔(Carl Heyer)公式 Ew= Zw+(Vw-Vn)/a

将数值为Vw-Vn这部分蓄积于调整期a年间均分采伐,以便导向法正状态。

式中:Zw---现实平均生长量 Vn---法正蓄积量 a---调整期

优点:公式简单、合理,它反映了经营单位内采伐量和蓄积量以及生长量之间相互关系;不仅适用于皆伐作业的同龄林,而且适用于择伐作业的异龄林计算年伐量。

缺点:公式仍没包括枯损量、间伐量,计算出的年伐量偏小;调整期需要多少年,是估计数字;生长量是用的现实平均生长量,既然用法正蓄积比较,那就不标准了。

(2)盖尔哈特(Gehrhardt)公式 Ew=(Zw+Zn)/2+(Vw-Vn)/a

式中:Zw--从收获表上查得,现实林连年生长量;Zn--法正生长量,从收获表上查得;a--调整期,从10~1/2u范围内确定;Vw --现实林蓄积量,老龄林实测,其他龄级用收获表上测定。

优点:弥补了海耶尔式的缺点(3)。缺点:较多的数据在收获表上查定;仍然有海耶尔式其它两条缺点。

2.数式平分法(和田公式)

日本学者和田国次郎首先提出 Ew=Vw/u+Zw/2

这里设平均生长量为连年生长量,也即是法正生长量的一半;法正蓄积Vn除以u,又正好是法正蓄积量的一半。

优点:⑴可以利用现有资料计算,方法简单;⑵适用于成过熟林占优势的天然原始林; ?

⑶公式合理,生长量只用一半参加计算,在轮伐期内尽量延长利用蓄积的采伐年限。 ?

缺点:没有反映现实林龄级结构与林况。

3.汉次利克 Ew=Vm/u+εZ

式中:Vm——成熟林以上各林分总蓄积εZ——成熟林以下林分平均生长量(法正生长量的一半),用收获表推算现有不同年龄的林分到轮伐期时年平均生长量

优点:简单,计算因子少,竟可能延长成熟林的采伐阈,适于成过熟林占优势

缺点:在收获表上得,收获表与现实林有差异,显示采伐量是建立在长达几十年的生长量预估基础上,而所计算的生长量未必兑现,没有考虑现有成过熟林在采伐前蓄积量变化。

4.加拿大式 Ew=Vm/u+(Zm-I)/2+εZ(未)

Zm——成过熟林的生长量 I——成过熟林的枯损量εZ(未)——未成熟林的生长量

优点:较全面合理,不仅考虑成过熟林的蓄积量、生长量、枯损量

缺点:要求技术水平高而且未成熟林各龄级的连年生长量每年都要测定

异龄林年伐量计算方法

一、按择伐周期和择伐量计算

Lv=F×V/A La=Lv/V=F/A F—择伐面积 V—平均每公顷择伐蓄积 A—择伐周期

优点:计算简单,外业易获取

缺点:未考虑择伐周期末林业的枯损量,小径木材径阶采伐量

二、按小班择伐率计算

Lv=(Vi×Pi)/P LA=Lv/V=F/P Pi---i小班择伐率

三、检查法

实质:用平均生长量代替连年生长量

Z=(M现-M前+C间)/a

M现---现调查的全林蓄积 M前---前次调查的全林蓄积 a---调查间隔年限 C---上次到这年年伐量

◆森林区划:按照一定的原则, 就整个林区的土地进行调查、经营、管理并进行地域上的划分。森林区划是森林经理的外业组成部分,也是实施森林经营的重要手段。森林区划是森林资源清查及科学经营管理森林的基础,也是林业生产的一项基本建设。

◆森林区划的意义:★便于进行森林资源清查,便于森林资源的计算统计,分析森林资源的数量和质量;★有利于森林经营单位的划分和组织;★便于根据林区内部特点因地制宜地确定经营方针和设计经菅措施,组织林业生产;★便于进行各种技术经济核算。

◆森林区划是多级的:国有部分的区划系统,分别下述情况进行林地区划:天然林区,实行四级区划,即把大的天然林区划分成林业局→林场→营林区(分场、工区)→林班。人工林区已建林场,一般实行三级区划,即国有林场→营林区(工区、作业区)→林班。集体(个体)部分的区划系统,一般实行三级区划,即:县→乡→村。

◆林业局的区划:总的区划原则是,应根据省或大片林区的林业规划,或某流域的具体情况,合理布局,区划出林业局的大小。林业局经营面积(指林业用地面积)以15-20万公顷为宜。

◆林场的区划:林场区划的原则有以下三条:1.关于林业生产;2.关于林场界限;3.林场的经营面积

◆营林区区划的原则是:(一)在生产和生活方面,根据有效的经营活动半径范围, 特别是护林防火工作而设置的管理单位,考虑作业区的境界范围;(二)确定经营区的大小应考虑以下几个因素:⑴资源分布状况⑵树种特性⑶居民分布状况⑷地形地势⑸火灾危险等级⑹经营水平⑺交通条件;(三)营林区的界线;(四)营林区的经营面积。

◆林班:林班就是为了森林清查, 计算森林资源和管理森林,在林场范围内,把林业用地区划成若干具有固定界线,且面积基本平衡的永久性的土地区划基本单位,就叫做林班。林班与林班之间的界线叫林班线。

涵义:(1)林班有固定的界线;⑵林班是永久性的经营单位;⑶面积比较平衡,便于统计计算森林资源,便于组织更大的营林单位;⑷林班是技术计算和技术组织的单位;⑸林班不是行政单位,它是森林经营管理的土地区划单位。

◆林班区划的方法:

⒈人工区划法:优点::技术设计简单,排列整齐,图像明显,面积均匀,易识别方向,只适宜于平原、浅丘和立地条件变化不大的地区。

缺点:在一个林班内,无论地形、地势,还是树种等调查因子都很复杂,林班线不可作交通线,经营管理十分不便,对于山区和丘陵地区不适用。

⒉自然区划法:优点:充分照顾地形地势的特点,地形地势和其它条件简单。林班线可作交通线,可作集运材道,管理方便,尤其适用于山区。缺点:排列不整齐,林班面积大小不一致,形状不规整,图象不明显,林班线不能用来识别方向。

⒊综合区划法

◆林班区划的原则:1. 便于作业,便于生产;2. 利用自然境界线作林班线;3. 根据地形地势、经营目的以及森林的特点来考虑林班的形状;4. 确定林班面积的大小考虑以下因素:森林经理等级;林区面积的大小;火灾危险等级。

◆林种区:在土地地域上相互连接,其内部经营强度一致,有相同的经营目的,并采取同一经营制度和利用制度的所有林分或地段的经营实体。因此,过去又把林种区叫做经营区。

◆林种区的划分方法(原则) :1.不允许一个林班被两个不同的经营区划开,即一个经营区,包括整个林班。 2.划分经营区时,一般先通过照片或平面图划分,第一次经理会议应有一个初步方案,然后在外业现地确定界线,第二次经理会就正式确定下来。3.经营区划分的细致程度,决定于林区的经济条件、自然条件和经营强度,4.经营区的命名主要体现在经营方向与主要的经营目的上,是以具体的林种冠之。

◆经营类型:在同一林种区内, 一些在地域上一般不相连接,但林况、立地条件和经营目的基本相同,并需采取统一的经营方针及林学技术计算与经营措施的许多小班组合的总体,叫做经营类型,也就是过去所说的作业级。

◆组织经营类型的依据:1.林分树种差异;2.林分起源的差异;3.立地质量等级的差异;4.立地类型或林型的不同;5.经营目的的不同。

◆组织经营类型的详细程度与命名:组织经营类型的详细程度取决于森林经营水平高低,设计措施实施的可能性,林分的差异性,林区面积大小,经营目的、经济条件好坏等因素。命名一般以主要树种命名,也可结合林分特点和培育目标来命名(立地条件、优势树种、培育目标)。

◆小班经营法是组织森林经营单位的一种特殊形式,它只适于十分集约经营的组织经营单位要求,按小班固定经营小班或小班经营组为单位,设计与实施经营措施的组织经营方法,就是小班经营法的中心内容。

◆小班经营法特点:⑴区划成固定的经营小班;⑵作业法、经营措施的设计和执行单位是经营小班;⑶定期进行生长量的调查,按连年生长量确定采伐量;⑷不仅适用于同龄林经营,更适用于集约经营的异龄林,在采用集约择伐作业的条件下,最能发挥土地生产力。

◆区划经营小班的条件:⑴经营目的、经营利用方式相同,作业条件基本一致;⑵土壤和肥力等级基本一致;⑶同一类立地类型或林型、坡向、坡度、坡位基本相似;⑷小班最小面积在公顷以上。国外一般3-10公顷。

◆森林经营方案主要是指林业局、林场和股份制公司等经营管理森林资源的企事业单位的规范设计而言,它是在一定的林业生产条件和对森林资源等进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根据有关的林业方针政策,为一个林业局或林场拟定经营方针、经营目标和具体经营措施,森林经营方案每10年编制一次,而后每10年进行一次森林经理复查,根据需要亦可提前进行森林经理复查,修订森林经营方案。

◆森林经营方案的作用:

1. 编制森林经营方案使依法治林的重要方面。

2.由于森林经营方案是分别林种及经营类型进行设计的,生产单位可根据森林的实际情况,因地制宜地进行经营和管理,这为合理组织经营提供了方便。

3. 森林经营方案是检查和评定生产成果的标准。

4. 森林经营方案是林业生产单位编制各种林业计划和作业设计的主要依据。

5. 通过森林经营方案的合理年伐量的计算,核定采伐限额,使森林经营逐步纳入永续利用的轨道。

◆规划设计深度:林业局(场)森林经营方案或总体设计编制到什么的细致程度亦即设计深度,要根据设计对象的实际情况和满足生产建设的需要而确定。

◆三阶段设计:1.第一阶段:初步设计(简化初步设计)——对主要设计项目进行初测,提出远景规划,设备和投资只是概算性,其深度应满足设计方案的比选;主要设备材料的定贷;土地利用;基建投资的控制;施工图及施工组织的编制;施工准备和生产准备等。2.第二阶段:技术设计——对项目进行定测,要在经上级批准的初步设计的基础上,根据定测的结果而编制。技术设计的深度应满足确定设计方案中重大技术问题和有关试验;设备制定等方面的要求。技术设计和初步设计都属总体性、规划性的设计。3第三阶段:施工图设计——施工图设计一般为单项设计,它是以批准的技术设计为基础,进行更详细的设计(或称作业设计),其深度应满足设备材料的安装和非标准材料的制作,施工预算的编制,施工要求

◆三阶段设计的适用条件:三阶段设计,在设计对象技术复杂而缺乏设计经验、技术力量跟不上,或设计对象资料缺少下才适用。由于设计过程长(要经过2~3年以上时间)、费用大,一般只在个别复杂的工程项目,经主管部门同意方可采用。

◆两阶段设计:1.第一阶段:初步设计——对设计项目在勘测上要用仪器实测,在概算上要分别各单项计算;设计深度应能满足控制投资,安排年度设计及基建拨款的要求。2.第二阶段:施工图设计(或施工设计)——在林业上把施工设计称为作业设计。要在初步设计批准后,再进行施工设计。设计深度应满足施工的要求,提出施工的技术方法,所需的材料、机械设备、工具的种类、工具的种类、型号数量、劳动力和经费预算、施工图纸等。

◆两阶段设计的适用条件:两阶段设计,适用于比较复杂的设计对象,有较高的技术条件,并需要一定的时间才能完成全部设计任务。

◆一阶段设计:将初步设计与施工图设计合并一起进行,设计所需时间短,但需较高的技术条件,一般用于设计对象情况简单的小型企业和林场。

◆规划设计广度:即森林经营方案所涉及的内容,其具体内容应视设计对象是采伐利用为主,还是营林为主;是新扩建还是改建或修订等,不同类型、不同特点而定。其内容包括:★经营方针★经营规模★生产布局★生产顺序★经营措施。

◆国营林业局(场)森林经营方案编制要点:

1.经营决策:经营方针、原则和目标;生产规模和产品方案;经营区境界及区划

2.森林经营利用设计

3.森林经营设计:更新和造林设计;苗圃、母树林、种子园、采穗园设计;森林培育设计

4.多种经营、林产品加工与综合利用设计

5. 局场址及辅助工程规划设计

6.经营管理设计

7.生产建设经费概算:森林经营经费概算;基本建设投资概算;流动资金概算;营林事业费的概算;机械设备需要量及油脂燃料消耗量汇总

8. 财务分析与综合评价。

◆集体林区的特点:★所有制层次多、山林权属复杂,经营方式多★自然条件和社会条件优越、发展林业潜力大★林况与林分结构具有多样性、面积小、镶嵌性大★经营方式特殊

◆集体林区森林经营方案的编制单位:★集体林一般以县为编制单位。★森林资源比较集中,林业占一定比重的乡或规模较大的乡村林场,条件允许的,应在编制县方案的基础上单独编制。★以县为编制单位的,各项营林与采伐等指标,应根据实际情况逐级分解到乡、村和乡村林场,经营措施落实到小班。

◆集体林编制内容:确定森林经营方针和经营目标;确定林种、组织森林经营类型;森林采伐规划设计;造林和更新规划设计;森林抚育和低产林改造规划设计;森林保护设计;木材加工及林业多资源综合利用规划;基本建设项目规划;经费估算和效益分析。

◆数据是对某种情况的记录,包括数值数据(例如各种统计资料数据)以及非数值数据两种,后者如各种图像、表格、文字和特殊符号等;

◆信息是经过加工处理后对管理决策和实现管理目标或任务具有参考价值的数据,它是一种资源。

◆作为资源的信息具有如下特点:

①信息是和决策密切相关的,正确的决策有赖于足够的可靠的信息,信息又是通过决策来体现其自身的价值的;

②信息可影响甚至决定组织的生存,能够给组织带来收益;

③获取和利用信息时往往要花费一定的费用成本,正因为如此,信息利用者就必然会考虑到他们的花费对改进管理带来的功效是否合算,来决定要否获取和利用该信息;

④信息往往具有很强的时效性,延迟的信息可使其功效减少或全部消失,甚至可能起到截然相反的作用。

◆森林资源管理信息概念:森林资源管理信息是与森林资源管理活动有关的经过加工的能反映资源现状、动态及管理指令、效果、效益等管理活动的一切数据,它们是管理的基础,并意味着知识、情报、科学技术及其新的发展方向,它们是林业企业计划、核算、调度、统计、定额和经济活动分析等工作的依据,是构成森林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的最主要因素和管理对象。

◆森林资源管理信息的特征:来源广、类型多、数量大、变化快。

◆森林资源管理信息的作用:森林资源管理信息是现代林业企业的重要资源;管理信息是对生产过程进行有效控制的工具;管理信息是保证企业各部门有秩序活动的纽带。

◆国有林区林业行政管理系统:国家林业局——省林业总局——林业管理局——林业局——林场

◆集体林区林业行政管理系统:国家林业局——省(自治区、直辖市)林业厅(局)——县林业局——乡林业工作站

◆森林资源管理信息采集和更新的主要方法:

1.森林资源调查:森林资源连续清查(一类调查);规划设计调查(二类调查);作业设计调查(三类调查)

2.森林资源监测:国家森林资源监测体系;地方森林资源监测;森林资源信息通讯与管理系统;森林资源监测的主要内容和提交的成果;

◆森林资源管理信息系统:简称FRMIS是管理信息系统在森林资源经营管理中的应用,也是林业管理信息系统和环境与资源信息系统按职能分解的一个子系统,本身又可划分为若干子系统。

◆小班:为了清查、统计森林资源,便于开展森林经营活动,将林班划分为若干个生物学特性和经营特征一致,与其他相邻地段在经营措施上有差异的地域小区。

小班调查是森林经理调查的重要内容。

◆确定小班界线的方法(小班面积调查):①应用航空像片判读勾绘小班界线②应用地形图调绘小班界线③应用卫星图片资料判读调绘小班界线

◆一类森林资源清查:又称为连续森林资源清查、全国森林资源调查,也就是国家森林资源清查,简称一类调查,或大区性的森林资源清查,由国家林业局安排实施,一般5年一次。

1.调查任务与目的:在短期内查清全国(或省、区)森林资源的数量、质量和消长变化规律。为制定全国林业方针政策,编制全国或各大区各种林业计划和预测资源发展趋势提供依据。

2.资源落实单位:以省为总体进行,省区太大,资源太复杂时,可划亚总体调查,资源落实到总体,汇总到全国。

3.主要调查项目:各类森林面积、蓄积、生长量、消耗量、采伐和更新情况等。

4.调查方法:一般采用双重分层抽样进行,各地类面积用各地类样地占总体样地成数估计,各类森林蓄积量按分层抽样方法调查并统计;采用地形图或航片布点组织调查。近年来已经开始采用卫星图片进行调查。

5.一些国家的全国森林资源清查简介(瑞典全国调查与规划设计调查、挪威、美国等)

◆二类调查(森林经理调查,规划设计调查)

1.调查任务与目的:二类调查由省林业主管部门负责计划安排,按林业生产经营单位或管理单位组织调查,每10年一次,特殊情况下可提前进行。为林业生产单位掌握森林资源现状与动态,分析检查经营活动效果,编制或修订森林经营方案,以及开展各种区划、规划提供依据。二类调查一般以一个县或一个林场为单位开展。

2.资源落实单位:这里的资源主要指面积、蓄积及其他森林分子等。资源数量和质量均落实到小班,按总体控制小班蓄积量的方法,汇总到生产经营单位

3.主要调查项目:①进行林地区划,确定各地类的范围,并确定林种。②查清并确定各地类面积与权属。③查清各类森林蓄积、生长量与枯损量。④查清人工林面积、蓄积等。⑤查清经济林面积。⑥宜林地面积⑦其它森林资源,如野生动物、珍稀植物。⑧社会经济条件、自然条件、林业生产状况调查等。

4. 主要内容调查方法:①面积调查:地形图、航空照片、卫星图片现地勾绘。②蓄积调查:以数理统计为基础的各种抽

样调查。③其他

◆三类调查又称为“施工设计调查”:

1.任务与目的:是林业基层生产单位为满足伐区设计、造林作业设计、林分抚育设计、间伐设计、林分改造设计、森林保护设计等需要而进行的调查。根据生产需要组织安排调查,一般由生产单位自己组织,或聘请专业调查设计单位进行。调查内容随不同的生产项目而异。调查时间不固定。

2. 资源落实单位:资源落实到施工对象,如果是伐区设计,则要落实到具体的地块。

3.调查方法主要为:蓄积量--抽样调查或全面实测;面积--采用小比例尺勾绘或实测。对施工要求高的,要全面实测,精度高于二类调查。有的施工调查采取典型抽样,设标准地调查。

◆第一次森林调查工件作会议(第一次经理会):在外业工作开始之前召开。由森林经营单位说明进行二类调查的目的和要求,调查设计单位提出二类调查技术方案。内容包括:①森林经营单位的境界和权属;②二类调查等级及区划原则;

③专业调查项目;④技术方法、精度要求;⑤是否划固定小班(如苗圃、种子园等);⑥成果资料及其主要原则问题等,提请会议审议。审议后的技术方案由森林经营单位的林业主管部门逐步上报省森林管理部门审批、批准的技术方案是二类调查工作的依据文件。

◆第二次森林调查工件作会议(第二次经理会):在外业调查工作结束后召开。由调查队报告完成外业情况,并根据有关技术规定、批准的技术方案和第一次调查会议形成的依据文件,对外业材料进行验收,提出资源统计的具体方案,经会议审定后执行。

◆各种质量检查:二类调查工作过程中,调查单位和森林经营单位应共同组成专职质量调查组进行质量检查,凡检查量中80%次能达到要求精度标准的,即作为合格。

◆调查设计资格:二类调查必须是具有一定设计资格的调查设计单位才能进行。

最新森林经理学复习资料

《森林经理学》复习资料 ◆实现森林永续利用的条件:★内部条件:林地条件——林地数量、林地质量、林地区划;林木条件——树种、林分结构与年龄、林分蓄积与生长量★外部条件:森林经营水平、林道网的建设、经济、社会、文化条件、政治法规 ◆实现森林永续利用的途径:★采取积极的营林措施,不断提高林木的生长量;★提高长期规划设计质量,发挥经营方案的作用,集约经营,努力管理和经营好现有森林。不断提高林业劳动生长率;★林业方针、政策的持续性与稳定性;★坚持以营林为基础的方针,加速用材林基地建设,大力培育后续资源;★实现以场定居,以场轮伐的原则,建立、调整、改善最适宜永续利用的理想的森林结构,才能使永续利用有了物质基础和场所;★坚持合理采伐,大力提高资源利用率,合理采伐。 ◆同龄林的合理森林结构:各径级株数分布合理、各个龄级林分面积相等、各林分龄级大小应与蓄积大小成正比 ◆异龄林的合理森林结构:合理的径级株数分布——全龄林、龄级与径级成正比、株数与径级分布要合理(反J型曲线);合理的蓄积分布——径级大小与蓄积成正比(正J型曲线);林分按径级大小要划分为三个级别:大、中、小,蓄积比:5:3:2 ◆法正林:具备法正状态的森林;具备能实现严格永久平衡的一种状态森林,这种森林称严正的保蓄作业,即每一年有均等数量的木材收获,平衡的固定收获量。 ◆法正林的具备条件:1)法正的龄级分配:各龄阶的面积a=F/V 改位面积=原级面积×地位级数字化×改位系数改位系数=1/所改后的地位级指数;2)法正的林分排列:有利于保护纯林、有利于更新、有利于采伐运输;3)法正的生长量:在经营单位内与树种龄级相适应的最大生长量。法正生长量=各龄级生长量之和法正林生长量=最老林分的蓄积量=采伐量;4)法正的蓄积量:长期以来保证不变的蓄积量。①查表Vn=n(m n+m2n+......+m u/2) ②公式计算Vn= (V春+V秋)/2=(u×u Z)/2 ③法正林蓄积量的计算 Vn=(u×u Z)/2→Vn=(u×u Z/u)×u/2→Vn=(u/2)×m u→2Vn=u×m u=u×E n ④法正采伐率=法正生长量/蓄积量=法正采伐量/蓄积量=最老林分蓄积量/蓄积P=u Z/Vn=u Z/(u×u Z/2)]×100=200/u 轮伐期越长,利用率越小En=P×Vn 生长量=采伐量×采伐率 ◆法正学说评价:★优点——利用生长量控制采伐量,具有实际意义;法正的龄级分配是法正生长量、蓄积量、林分排列的重要基础;采伐培训结合;法正林分排列是构成法正林重要条件,利于更新、采运、保护。★缺点——强的定性话、模式化;只从森林内部出发;基于同龄林,未考虑到现实林分资源;针对有林地,不能解决荒林地;只针对用材林,对经济林生态公益林不能使用。 ◆森林调整:为了实现森林永续利用,森林经营应用森林调整理论与技术,对现实森林进行调整,采取不同的调整措施,把现实森林的结构逐步调整成为完全合理的时间和空间秩序,能够使森林逐步实现永续利用。 ◆完全调整林:森林通过若干次调整以后,形成理想的森林结构,建立起既符合自然规律又符合永续利用结构空间秩序与时间秩序的标准林。完全调整林根据年龄划分为同龄林与异林龄完全调整林两种类型。 ◆完全调整林应具备的条件 1)森林每年或定期收获蓄积、大小和质量大体相等。 2)各个直径级或龄级的林木保持适当的比例,能够每年或定期取得数量大致相等,达到期望大小的收获量。 3)收获量包括野生动物、游憩、美学价值和其他林产品。 ◆检查法:检查法的特点是提出一个具体的森林经营方法。通过定期重复调查来检查森林结构、蓄积和生长量的变化。检查法是一种集约经营的方法,它的基本想法和方法论至今仍有指导意义。具体做法:择伐老世代林木,逐步更新,使株数与径级呈反“J”型曲线分布;择伐非主要树种与病腐木;对大径级择伐时,同时对小径级实行抚育间伐。 检查法的经营原则:①尽可能多的持续生产;②用尽可能少的资料进行生产;③尽可能生产最好的材种。 ◆森林作业法的概念:在作业级(经营类型)内,根据林分的特点和既定的经营目的,而建立起来的从更新到采伐所采用的一系列技术措施的经营方式的体制,也就是说,将更新方法和森林的主伐方式,组织和规划起来,它是一套完整的经营利用作业体系。 ◆森林作业法的分类 1.按林分起源而分的森林作业法:乔林作业;法矮林作业法;中林作业法 2.按采伐方式而分的森林作业法:皆伐作业法;渐伐作业法;择伐作业法 3.按木材产品类型而分的森林作业法:大型产品作业法;小型产品作业法 ◆皆伐作业法:特点:伐区式的作业,一次伐光伐区上的所有林木,采伐后才更新,所以又称后更作业,一般采用人工更新,人工促进天然更新和天然更新的方法恢复森林,形成同龄林,主要适于阳性树种或中性偏阳的树种。 ◆皆伐作业法优点:能充分利用伐区上所有的成熟的立木资源;采伐过程中易于机械化操作,集材可以不考虑幼树;更新系统完整,整地、造林很完整;作业方式简单,对林学技术要求不高;易于检查、监督,是否执行森林采伐更新技术管理条例,采伐面积是否超过国家规

系统解剖学重点知识梳理

《系统解剖学》重点知识梳理 骨学 1.骨的分类、构造如何?骨髓、骨膜各有何作用? 答:●骨按形态可分为四类。①长骨:长管状,如肱骨。分一体两端,体又称骨干,腔称髓腔,有黄骨髓,两端称骺。②短骨:形似立方体,如腕骨。③扁骨:板状,如顶骨。④不规则骨:形状不规则,如椎骨。 ●骨的构造主要包括:①骨质,是骨的主要成分,分为骨密质和骨松质。②骨膜,贴于骨表面, 对骨具有营养、生长和修复的功能。③骨髓,位于骨髓腔和骨松质,分为红骨髓和黄骨髓。 ●骨髓分为红骨髓和黄骨髓,红骨髓有造血功能,黄骨髓由红骨髓转化而来。 ●骨膜对骨具有营养、生长和修复的功能。 2.椎骨的一般形态如何?各部椎骨有何特征? 答:●椎骨由椎体和椎弓组成。椎体与椎弓围成椎孔;椎弓分椎弓根和椎弓板,椎弓板上发出七个突起:棘突一个,横突一对,上关节突一对,下关节突一对。 ●颈椎共7块,椎体较小,椎孔较大,横突上有孔,称横突孔。棘突大部分较短,末端分叉。第 一颈椎又名寰椎,无椎体;第二颈椎又名枢椎,有齿突;第七颈椎又名隆椎,棘突特长,末端不分叉。 ●胸椎共12块,椎体侧面上、下缘有上、下肋凹,横突末端有横突肋凹,棘突较长,斜向后下 方,呈叠瓦状排列。 ●腰椎共5块,椎体粗壮,椎孔呈卵圆形,棘突宽而短,呈板状,水平伸向后方。 ●骶骨由5块骶椎融合而成,呈倒三角形。上缘中份向前的隆凸称岬,前面有四对骶前孔,后面 有四对骶后孔,骶骨部有骶管,下端的裂孔称骶管裂孔,裂孔两侧的突起称骶角。 ●尾骨由3~4块尾椎长合而成,上接骶骨,下端游离。 3.椎骨上可见哪些孔?岬、骶角的位置及意义如何? 答:●椎骨上可见椎孔(椎体与椎弓围成),椎间孔(相邻椎骨的椎上、椎下切迹围成),骶前孔(骶骨前面),骶后孔(骶骨后面),骶管裂孔(骶骨下端),横突孔(颈椎横突上)。 ●岬位于骶骨上缘中份,向前隆凸,临床上常作为测量骨盆大小的标志。 ●骶角位于骶管裂孔的两侧,向下突出,临床上常作为骶管麻醉的标志。 4.胸骨分几部?肋的概念?肋骨的形态如何? 答:●胸骨分胸骨柄、胸骨体和剑突三部分。●肋由肋骨和肋软骨组成,共12对。第1~7对肋与胸骨直接相连称真肋,第8~12对肋不直接与胸骨相连称假肋。 ●肋骨属扁骨,分体和前、后两端。后端膨大,称为肋头,肋头外侧稍细,称肋颈,肋颈外侧的 粗糙突起,称肋结节。肋体长而扁,面下缘处有肋沟。第一肋骨扁、宽、短。 5.颅前、中、后窝各有哪些主要的孔、管、裂、门? 答:●颅前窝有筛孔;颅中窝有视神经管、颈动脉管口、眶上裂、圆孔、卵圆孔、棘孔、破裂孔;颅后窝有枕骨大孔、颈静脉孔、舌下神经管口、耳门。 6.鼻旁窦包括哪些?各开口于何处? 答:●鼻旁窦包括额窦,开口于中鼻道;上颌窦,开口于中鼻道;蝶窦,开口于蝶筛隐窝;筛窦,前中群开口于中鼻道,后群开口于上鼻道。

森林经理学题库.docx

蝿名词解释 荿森林经理:是对森林资源进行区划、调查、生长与效益评价、结构调整、决策和信息管 理等一系列工作的总称。 螅森林资源:能够提供森林产品和服务的集合称为森林资源。包括:物质资源和非物质资 源 螁森林区划:是针对林业生产地域辽阔,林区面积较大的特点,根据自然地理条件、森林 资源和社会经济条件的不同对整个林区进行地域上的划分,将林区在地域上区划为若干个不同的单位,以便合理经营。 衿小班:林班的面积仍很大,其土地状况和林分特征仍有较大的差别。为了便于调查规划 和因地制宜地开展各种经营活动,必须根据经营要求和林学特征,在林班内划出不同的地段( 林地或非林地等) ,这样的地段( 林地 ) 称为小班。 蝿森林经理调查:是以国有林业局(场)、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等森林经营单位或县级 行政区域为调查单位。以满足森林经营方案、总体设计、林业区划与规划设计需要而进行的森林资源调查。也称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简称二类调查。每10 年开展一次调查。 芃轮伐期:为了实现永续利用伐尽整个经营单位内全部成熟林分之后,可以再次采伐成 熟林分的间隔时间 螄工艺成熟:林分生长发育过程中( 通过皆伐 )目的材种材积平均生长量达到最大时的状态。

罿森林收获调整:通过采伐(收获)与更新,将现实不合理的森林结构调整到合理的森林 结构 袆森林经营方案: 是森林经营主体( 林业局、林场和股份制公司等) 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 发展要求及国家林业方针政策编制的森林资源培育、保护和利用的中长期规划,以及对生产顺序和经营利用措施的规划设计。简言之,森林经营方案是森林经营单位以森林可持续利用 为目标,科学地组织森林经营的规划设计。 羅小班经营法:就是以小班为总体,设计独立的经营目标和经营措施体系的方法。小班 经营法是在林种区内,直接以小班为单位,或合并类似小班为总体单位来组织经营,经营目的和措施也是一致的。 薃森林调查:也称森林资源调查,是对用于林业的土地进行其自然属性和非自然属性的调查, 主要有森林资源状况、森林经营历史、经营条件及未来发展等方面的调查。 聿森林成熟:森林在生长发育过程中达到最符合经营目的和任务的状态。这个时期的年 龄称森林成熟龄 芇择伐周期:在异龄林经营中,采伐部分达到成熟的林木,使其余保留林木继续生长,到 林分恢复至伐前的状态时,所用的时间,又称回归年。即两次相邻择伐的间隔期 蚇森林:森林是以乔木树种为主体的具有一定面积和密度的木本植物群落受到环境的制 约又影响(改造)环境,形成独特的(有区别的)生态系统的整体。或:森林是由树木为主 体所组成的地表生物群落。

2016《森林资源经营管理》复习题

《森林资源经营管理》复习题 一、解释下列名词术语 1.小班 2.森林永续利用 3.森林成熟 4.信息 5.法正林 6.森林 7.林种区 8.森林调整 9.林班 10.森林档案 11.森林区划 12.全龄林 13.轮伐期 14.择伐期 15.采伐限额 16.标准年伐量 17.法证蓄积量

18.数量成熟 19.森林资源管理信息 20.郁闭度 二、单项选择题。下列各小题有四个可供选择的答案,请选择正确的答案号码,直 接填写到每题的括号内。 1.实现森林永续利用的内部条件包括林地条件和林木条件,其中林木条件含有林木树种结构、()、径级结构、蓄积结构和生长量条件。 ⑴交通条件⑵社会条件⑶年龄结构⑷林木蓄积量和生长量 2.()在1826年提出了法正林理论。 ⑴⑵⑶Endres ⑷ 3.处于法正状态的某云杉林经营类型,最老龄级的蓄积量为12万m 3,轮伐期为100年,则其法正生长量为()。 ⑴1200万m 3⑵24万m 3⑶12万m 3⑷120万m 3 4.森林的主伐方式分为()。 ⑴皆伐、间伐、择伐和渐伐⑵乔林、矮林、中林和预备伐 ⑶皆伐、择伐、下种伐和间伐⑷皆伐、择伐和渐伐 5.从1994年开始,我国进行了7次全国森林资源清查,到2008年全部完成调查任务。我国目前的森林覆盖率是()。 ⑴%⑵%⑶%⑷% 6.国有林场森林区划的系统是()。 ⑴林场—营林区—林班⑵林场—营林区—小班 ⑶林场—经营区—林班—小班⑷林场—营林区—小班 7.法正蓄积量的计算表达式是()。 ⑴2u Z V u n ?=⑵Z u V u n ?=⑶2 2Z u Z V u u n - ?=⑷22Z u Z V u u n +?= 8.在设计对象技术复杂而又缺乏设计经验、技术力量跟不上或设计对象资料缺少时 使用()。 (1)一阶段设计(2)两阶段设计(3)三阶段设计(4)作业设计 9.某经营单位马尾松大径材经营类型,主伐年龄为55年,要求当年采伐当年更新,则其轮伐期为()。 ⑴54年⑵55年⑶56年⑷59年 10.按照森林在国民经济中的作用,通常把森林划分为()五大林种。 ⑴用材林、公益林、兼用林、特种用途林和水源涵养林

森林经理学题库

名词解释 森林经理:是对森林资源进行区划、调查、生长与效益评价、结构调整、决策和信息管理等一系列工作的总称。 森林资源:能够提供森林产品和服务的集合称为森林资源。包括:物质资源和非物质资源 森林区划:是针对林业生产地域辽阔,林区面积较大的特点,根据自然地理条件、森林资源和社会经济条件的不同对整个林区进行地域上的划分,将林区在地域上区划为若干个不同的单位,以便合理经营。 小班:林班的面积仍很大,其土地状况和林分特征仍有较大的差别。为了便于调查规划和因地制宜地开展各种经营活动,必须根据经营要求和林学特征,在林班内划出不同的地段(林地或非林地等) ,这样的地段(林地)称为小班。 森林经理调查:是以国有林业局(场)、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等森林经营单位或县级行政区域为调查单位。以满足森林经营方案、总体设计、林业区划与规划设计需要而进行的森林资源调查。也称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简称二类调查。每10年开展一次调查。 轮伐期:为了实现永续利用伐尽整个经营单位内全部成熟林分之后,可以再次采伐成熟林分的间隔时间 工艺成熟:林分生长发育过程中( 通过皆伐) 目的材种材积平均生长量达到最大时的状态。 森林收获调整:通过采伐(收获)与更新,将现实不合理的森林结构调整到合理的森林结构 森林经营方案:是森林经营主体(林业局、林场和股份制公司等)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要求及国家林业方针政策编制的森林资源培育、保护和利用的中长期规划,以及对生产顺序和经营利用措施的规划设计。简言之,森林经营方案是森林经营单位以森林可持续利用为目标,科学地组织森林经营的规划设计。 小班经营法:就是以小班为总体,设计独立的经营目标和经营措施体系的方法。小班经营法是在林种区内,直接以小班为单位,或合并类似小班为总体单位来组织经营,经营目的和措施也是一致的。 森林调查:也称森林资源调查,是对用于林业的土地进行其自然属性和非自然属性的调查,主要有森林资源状况、森林经营历史、经营条件及未来发展等方面的调查。

系统解剖学考试重点

系统解剖学考试重点 一,名词解释: 椎间盘:连接上、下椎体之间的软骨垫(第1、2颈椎间除外)称椎间盘。它由周围部的纤维软骨环和中后部的髓核以及上下两表面的软骨板构成。 心传导系:位于心壁内由特殊分化的心肌纤维所构成,能节律性地产生并传导冲动的一个系统。 联合关节两个或两个以上构造独立,而又必须同时进行运动的关节。 翼点:在颅的侧面,额、顶、颞、蝶骨会合处最为薄弱,常构成H形的缝,称翼点。其内面有脑膜中动脉前支通过。 骨单位:骨单位(osteon)为在内、外环骨板之间的大量长柱状结构,又称哈弗斯系统(Haversian system),是长骨中起支持作用的主要结构。位于内、外环骨板之间,数量多,长筒状,其方向与骨干长轴一致。由同心圆排列的哈弗斯骨板围绕中央管构成突触:突触(synapse)两个神经元之间或神经元与效应器细胞之间相互接触、并借以传递信息的部位 咽峡:由腭垂、腭帆游离缘、两侧的腭舌弓及舌根共同围成的咽峡,它是口腔通向咽的分界,也是口腔和咽之间的狭窄部。 真肋:第1-7对肋借助软骨与胸骨构成关节称为真肋 假肋:第8-10对肋接前端肋软骨与上位肋软骨相连,形成左右肋弓,称为假肋。 浮肋 :又称浮动弓肋11~12肋的前端游离于腹壁肌层中,不与胸骨相连,故称浮肋 肝门:肝脏面有H形三条沟,其中横沟位于脏面正中,有肝左、右管,肝固有动脉左、右支,肝门静脉左、右支,肝的神经和淋巴管等由此出入,故称为肝门。 肺门:肺的内侧面中央有一椭圆形的凹陷称为肺门,是主支气管、肺动脉、肺静脉以及支气管动、静脉、淋巴管和神经进出的地方。 肾门:肾内侧缘中部凹陷,是肾血管、淋巴管、神经和肾盂出入部位,称为肾门。 肾窦:肾门向肾内续一个较大的腔隙,称为肾窦,窦内含有肾动脉的主要分支、肾静脉的主要属支、肾小盏、肾大盏。 淋巴:血液经动脉运行到毛细血管动脉端时,其中一部分液体经毛细血管壁滤出,进入组织间隙形成组织液。组织液与组织进行物质交换后,大部分在毛细血管静脉端和和毛细血管后静脉处被吸入静脉,小部分则进入毛细淋巴管成为淋巴。 血液循环:血液由心室射出,依此流经动脉、毛细血管和静脉,最后又返流回心房,血液这种周而复始往返不止地流动现象称为血液循环。 中央凹:视网膜上黄斑中央凹陷称中央凹,此区无血管,是感光最敏锐处,由密集的视锥细胞构成。中央凹可用眼底镜窥见。 胸骨角:胸骨角是胸骨柄与胸骨体的结合处,所形成的微向前方突出的角。胸骨角的侧方平对第二肋,是计数肋骨的体表标志。 体循环 :体循环的途径是:动脉血从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分支→全身各部毛细血管→静脉血经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和冠状窦→右心房 肺循环:肺循环的途径:静脉血从右心房→肺动脉干及其分支→肺泡毛细血管→动脉血经肺静脉→左心房 黄体:排卵后,卵泡液流出,卵泡腔内压下降,卵泡壁塌陷,形成许多皱襞。残留在卵泡壁的细胞和内膜细胞开始向内侵入,胞体增大,逐渐演化成黄体细胞,并有丰富的血管和结缔组织同时侵入,周围仍有结缔组织的外膜包裹,这样就共同形成黄体。

系统解剖学考试重点完整版

名词解释 1、胸骨角:胸骨柄和胸骨体连接处,形成向前凸的角,其两侧接第二肋软骨, 是计数肋序数的体表标记。 2、翼点:颞窝内额、顶、颞、蝶四骨相交点,此处骨质最薄,内面有脑膜中动 脉前支通过,此处外伤骨折,易损伤该血管造成颅内出血。 3、椎间盘:位于椎体之间,由外部纤维环和内部的髓核构成,连接相邻椎体,并起缓冲减震作用。 4、足弓:由跗骨和跖骨借起连结而形成凸向上的弓,分为前后方向的内、外纵弓,左右方向的横弓。 足弓的存在,使足三点着地,增加足的弹性和稳定性。 5、盆骨:由骶骨、尾骨和两侧的髋骨及其连结构成。 6、麦氏点:阑尾根部的体表投影点,通常在右髂前上棘与脐连线中外的1/3 交点处,该点称麦氏点。 问答题 1、分别写出臂部前、后肌群和大腿前、后肌群及其主要功能。 答:臂部前肌群有:肱二头肌、肱肌、喙肱肌,主要功能是屈肘关节; 后群肌有:肱三头肌,功能:伸肘。 大腿前肌群有:缝匠肌,股四头肌,主要功能:缝匠肌屈髋关节,屈膝关节;股四头肌能伸膝关节。 大腿后肌群有:股二头肌、半腱肌、半膜肌,主要功能:伸髋关节;半腱肌、半膜肌能屈膝关节。 2、写出隔的位置、作用及主要裂孔名称。 答:膈肌为向上呈穹窿的扁薄阔肌,位于胸腹腔之间,成为胸腔的底和腹腔的顶。肌束起自胸廓下口的周缘和腰椎的前面。分部:胸骨部;肋部;腰部。位于第12胸椎前方有主动脉裂孔,有主动脉和胸导管通过;平第10胸椎前方有食管裂孔,有食管和迷走神经通过;平第8胸椎高度有腔静脉孔,有下腔静脉通过。膈肌收缩时胸腔容积扩大,助吸气,松弛时胸腔容积减小,助呼气。 3、试述肩关节的组成及结构特点。 答:肩关节是上肢最大的关节,由肱骨头和肩胛骨关节盂构成。关节盂浅而小, 周缘有纤维软骨构成盂唇,加深关节窝,肱骨头面积大;关节囊薄而松弛,其上部前、后、外侧有肌、肌腱和韧带加强;关节囊下部薄弱易形成肱骨头从下部脱位。肩关节可作屈、伸、内收、外展、旋内、旋外和环转运动,是人体活动范围最大,最灵活的关节。 4、颈、胸、腰椎的主要区别。 答:颈椎均具有横突孔。胸椎在椎体两侧的上、下和横突末端有小的关节面,即 肋凹。腰椎无上述特点。 第二部分内脏学 名词解释 1、咽峡:腭垂、腭帆游离缘、两侧腭舌弓和舌根共同围成的咽峡,是口腔和咽的分界。 2、齿状线:各肛柱下端与肛瓣附着缘共同围成齿状的环形线称齿状线。 3、肝蒂:肝门内有左右肝管、肝固有动脉左右支、肝门静脉左右支、淋巴管和 神经出入,这些出入肝门的结构,被结缔组织包绕,构成肝蒂。 4、肝门:肝的脏面中部有略呈“H”形的三条沟,其中横行的沟位于脏面中央,有左、右肝管,肝固有动脉 左、右支,肝门静脉左、右支和肝的神经,淋巴管等由此出入,故称肝门。 5、肺根:肺门有支气管、肺动脉、肺静脉、支气管动脉、支气管静脉、淋巴管和神经等出入,这些结构被

森林经理学复习题

1 轮伐期:为了实现永续利用伐尽整个经营单位内全部成熟林分之后可以再次采伐成熟林分所需要的时间 2 小班经营法:直接以一个小班或地域上相连接的几个小班为独立经营单位,设计和执行经营措施的方法 3 主伐年龄:也称伐期龄。实行皆伐作业的森林经营单位内,各小班可以进行正常主伐的年龄。一般以龄级表示 4 森林资源调查:查清、查准森林资源的数量和质量,以及消长的比例关系,掌握森林资源的动态规律 5 森林经营方案:对一定地域内的森林资源按时间顺序和空间秩序安排林业生产措施的技术性文件。又称施业案 6 森林收获调整:从经营的森林中,预测今后一定期间内可能收获的数量,把这个内容按经营目的进行调整(井上由扶) 7 森林作业法:根据既定的森林培育原则而对构成森林的林作进行抚育、采伐和更替而导致具有显著不同外观的林作的操作过程(美国) 8 森林成熟:森林在生长发育过程中达到最符合经营目的和任务的状态。这个时期的年龄称森林成熟龄 9 回归年:即择伐周期,表示采伐符合一定尺寸的林木,通过其它保留的林木继续生长,再恢复到能够采伐利用大小为止的经营周期 四、简答 1 什么是森林经营类型?简述组织经营类型的依据。 在林种区内,根据小班特点,进行归类组织,采取相同的经营利用措施,所组织起来的单位,称为森林经营类型或叫作业级。 组织经营类型的主要依据: ①树种的不同。林分或有林地小班之间,最显著的差异是树种不同 ②立地质量的不同。优势树种或主要树种相同,而立地质量差别显著、且各占一定的面积比例时,小班(林分)的自然生产力有较大的差别,可以组织不同的经营类型 ③森林起源的不同。优势树种相同而林分起源不同,则林木的寿命、生产率、材种、出材量以及防护效能均不同,可分别组织经营类型 ④经营目的不同。根据经营目的不同组织不同的经营类型 2 简述异龄林的理想结构。 异龄林的特点是在同一林分内具有老幼各种年龄林木的多层结构。异龄林的理想结构模式为法正异龄林,即择伐标准林 ①株数按年龄法正分配:在同一类型的异龄林中,各不同年龄的林木株数分配曲线呈反J型 ②株数按直径法正分配(最重要):呈反J型分布 ③蓄积按直径法正分配:呈J型分布 ④理想的异龄林还要求林分内有均匀分布的树群 树群是由不同年龄和大小直径的林木所组成。法正异龄林是由无数相对稳定而平衡的树群构成的森林植物群落,从而可以完善地保持着森林环境 3 森林经营计划体系的组成部分及其关系。 1)长期计划。计划期10年以上 涉及计划单位长期的木材供应、林地规模的扩张、生境恢复等 具有长的时间框架,不涉及森林经营活动的详细处理 2)中期计划。未来10年的计划 我国称森林经营方案。主要考虑道路、采伐及基础设施建设等 森林收获的空间安排,生态和游憩项目、道路建设等是森林经营方案的共同要素 遵从计划的等级性并执行长期计划的分期活动。主要考虑如何平衡长期的政策(如可持续收获或生态目标)与短期的考虑(与经济有关),选择在空间和时间上能最好地满足长期和短期目标的森林活动组合 3)短期计划。即作业计划,未来1年到几年 主要考虑为采伐林分的标记及采伐监控等具体活动的安排

森林经理学资料

1、森林成熟:将森林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最符合经营目标时的状态,称为森林成熟。 2、合理年伐量:经过计算和分析论证后所确定的合理森林年采伐量,称合理年伐量。 3、小班经营法:按小班设计和执行经营措施的方法。小班经营法(检查法)是在林种区内直接以小班为单位,或合并类似小班为单位来组织经营,假如是几个小班来组织森林经营活动,其在地域上必须是相连的,经营目的和措施也是一致的。 4、森林经理调查:以经营管理森林资源的企业、事业或行政区划单位(如县)为对象,为制定森林经营 计划、规划设计、林业区划和检查评价森林经营效果、动态而进行的森林资源调查称为森林经理调查。 5、森林分类经营:是指根据森林所处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条件,以及森林的结构特点(结构决定功能), 分成几种不同类型,按照各自的经营目的,采用相应的经营模式,便于目标管理。 6、森林评价:以森林的直接效益和间接效益作为资产进行货币价值计算的科学。 7、法正林:能持久地每年提供一定数量木材的森林。 8、轮伐期:轮流伐尽经营类型内各林分后再次回到最初伐区采伐成熟林的生产周期. 9、森林防护成熟:当林木或林分的防护效能出现最大值后,开始明显下降时称为森林防护成熟. 10、采伐限额:林业企业在经理期内所计算和确定的容许采伐的森林面积(公顷或亩)和蓄积量(立方米)。 11、森林经营方案:主要是指林业局、林场和股份制公司等经营管理森林资源的企事业单位对一定地域内的森林资源按时间顺序和空间秩序安排林业生产措施的技术性文件、规范设计。 12.森林资源管理:是对森林资源进行区划、调查、分析、评价、决策、信息管理等一系列工作的总称。 13、森林生态系统经营:作为一种新的资源管理模式,是指:在不同等级生态水平上巧妙、综合地应用生态知识,以生产期望的 资源价值、产品、服务和状态,并维持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和生命力,把国家森林和牧地建设为多样的、健康的、 有生产力和可持续的生态系统,以协调人民的需要和环境价值。 14、森林评价:就是以森林的直接效益和间接效益作为资产进行货币价值计算的科学。 15、森林档案:森林档案主要是以生产技术档案为主的生产技术档案与科学研究档案的结合总体。由于 林业上的技术档案主要是反映林业生产经营活动等情况, 因此它又可以称为“森林经营档案”。 16、成熟林:森林成熟时(主伐年龄)所在的龄级加上更高的一个龄级为成熟林龄组。 17、森林经理:是对森林资源进行区划、调查、分析、评价、决策、信息管理等一系列工作的总称。 18、经营类型:就是在同一林种区内,由一些在地域上不一定相连,但经营目的相同,需要采取相同的经营 措施和相同的林学技术计算方法的许多小班组合起来的一种经营单位。 19、小班:是根据经营的要求和林学特点,就是内部特征一致,经营目的一致,经营措施一致,而且与相邻 地段有明显的区别,这样划分出来的地段称为小班。 20、工艺成熟龄:林分生长发育过程中(通过皆伐)目的材种的材积平均生长量达到最大时的状态称为工 艺成熟,此刻的年龄称为工艺成熟龄。 21、森林资源:狭义的是指林地和林木。广义的森林资源指林地、林木、环境因素、动植物、微生物等。(P23) 22、森林资源管理信息:是指森林资源企业进行管理所需要的信息,主要包括区划调查成果,森林经营措施实施资料,森林资源档案,林政法规和社会经济条件资料等。 23、择伐周期:在异龄林经营中,采伐部分达到成熟的林木,使其余保留林木继续生长,到林分恢复至伐前的状态时,所用的时间称为择伐周期,也叫回归年。也就是2次相邻择伐的间隔期。 24、自然区划法:是以林场内的自然界线及永久性标志,如河流、沟谷、分水岭及道路等作为标班线划分林班的方法。自然区划的林班多为两面山坡夹一沟,面积过大时,可以一个坡面作为一个林班。 25、林地期望价:是指经营林地能永久取得土地纯收益,并用林业利率将收益贴现为前价的合计,以此作为评定的地价。(林地期望价是指该林地的作业永续的进行,并能取得期望的纯收益的前价合计。林地期望价公式是以同一作业永远继续作为前提,而且在一个轮伐期中的收益(主伐收益、间伐收益等)及费用造林费、管理费等所产生的时期各不相同。因此需要把它们的价值换算成伐期时价值,然后算出林地纯收益,以此定期纯收益作为资本所求得的定期系列连续现值就是林地期望价。) 26、合理年伐量:在计算采伐量的基础上,统筹考虑资源特点、林业生产条件和经营经济情况,通过分析论证之后确定的采伐量。 27、小班经营法:是在林种区内直接以小班为单位,或合并类似小班为单位来组织经营,假如是几个小班 来组织森林经营活动,其在地域上必须是相连的,经营目的和措施也是一致的。 28、采伐限额:是指制定采伐限额的部门或单位,依照法定的程序和方法,在一定的区域范围内,根据该区域的森林现状确定,并经国家批准的以各种采伐方式对森林资源采伐消耗的立木蓄积最大限量(5年制定一次)。 二,试述土地纯收益最高成熟龄和森林纯收益最高成熟龄的计算方式和特点,你是如何评价纯收益争论的。(20分) 答:土地纯收益最高成熟龄计算方式的出发点是将土地当作资本,当土地资本获得的纯收益达到最高时作为成熟的依据。该方法由于假设条件的影响,计算的成熟龄较短,基本都小于数量成熟,近年来这种方法的应用日趋减少。林地期望价是指经营林地能永久取得土地纯收益,并用林业利率将收益贴现为前价的合计,以此作为评定的低价。当土地资本按期望价计算时,称为土地期望价,纯收益最高时达到森林成熟。此方法以永续皆伐作业为前提,并假定每个轮伐期的林地收益都一样,各个轮伐期的费用也相同。森林纯收益最高成熟龄是只计算收入不计算成本和利息不计入成本,该方法目前在世界各国的森林经营中已很少采用。主要原因是不含费用、利息的资金运营分析不能真实的反映生产经营效果的优劣。因为在商品经济中,费用(成本)从经营活动发生起,直到投资期末都要支付利息;所有收入从它们被收到起也都将获取利息。 三,试述法正林与广义法正林的异同点。(10分) 答:法正林是森林经营的一种卓越的思想,即生长量大于等于采伐量,青山常在,永续利用。作为法正林必须满足四个条件:①法正林级分配(normal age class)②法正林分排列(normal stand arrangement)f⑧法正蓄积量(normal growing stock);④法正生长量(normal growth)。如果把理论模型正林按抽象考虑虽然是好的,但在全世界实林分都不是法正林。而将现实林分导向法正林时,会出现不到一定林龄的森林被砍伐,而生长极慢的林又不得不保留的情况。因此会造成经济损失而难于实行且这种做法也与原始的法正思想相矛盾。正因如此,法正林思想一经提出就一直有争论。持批判态者认为不能应用不可能实现的法正林思想

系统解剖学重点知识梳理

系统解剖学重点知识梳理-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5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系统解剖学》重点知识梳理 骨学 1.骨的分类、构造如何骨髓、骨膜各有何作用 2. 答:●骨按形态可分为四类。①长骨:长管状,如肱骨。分一体两端,体又称骨干,内腔称髓腔,内有黄骨髓,两端称骺。②短骨:形似立方体,如腕骨。③扁骨:板状,如顶骨。④不规则骨:形状不规则,如椎骨。 ●骨的构造主要包括:①骨质,是骨的主要成分,分为骨密质和骨松质。②骨膜, 贴于骨表面,对骨具有营养、生长和修复的功能。③骨髓,位于骨髓腔和骨松质内,分为红骨髓和黄骨髓。 ●骨髓分为红骨髓和黄骨髓,红骨髓有造血功能,黄骨髓由红骨髓转化而来。 ●骨膜对骨具有营养、生长和修复的功能。 3.椎骨的一般形态如何各部椎骨有何特征 4. 答:●椎骨由椎体和椎弓组成。椎体与椎弓围成椎孔;椎弓分椎弓根和椎弓板,椎弓板上发出七个突起:棘突一个,横突一对,上关节突一对,下关节突一对。 ●颈椎共7块,椎体较小,椎孔较大,横突上有孔,称横突孔。棘突大部分较短, 末端分叉。第一颈椎又名寰椎,无椎体;第二颈椎又名枢椎,有齿突;第七颈椎又名隆椎,棘突特长,末端不分叉。 ●胸椎共12块,椎体侧面上、下缘有上、下肋凹,横突末端有横突肋凹,棘突较 长,斜向后下方,呈叠瓦状排列。 ●腰椎共5块,椎体粗壮,椎孔呈卵圆形,棘突宽而短,呈板状,水平伸向后方。 ●骶骨由5块骶椎融合而成,呈倒三角形。上缘中份向前的隆凸称岬,前面有四对 骶前孔,后面有四对骶后孔,骶骨内部有骶管,下端的裂孔称骶管裂孔,裂孔两侧的突起称骶角。 ●尾骨由3~4块尾椎长合而成,上接骶骨,下端游离。 5.椎骨上可见哪些孔岬、骶角的位置及意义如何 6. 答:●椎骨上可见椎孔(椎体与椎弓围成),椎间孔(相邻椎骨的椎上、椎下切迹围成),骶前孔(骶骨前面),骶后孔(骶骨后面),骶管裂孔(骶骨下端),横突孔(颈椎横突上)。 ●岬位于骶骨上缘中份,向前隆凸,临床上常作为测量骨盆大小的标志。 ●骶角位于骶管裂孔的两侧,向下突出,临床上常作为骶管麻醉的标志。 7.胸骨分几部肋的概念肋骨的形态如何 答:●胸骨分胸骨柄、胸骨体和剑突三部分。●肋由肋骨和肋软骨组成,共12对。第1~7对肋与胸骨直接相连称真肋,第8~12对肋不直接与胸骨相连称假肋。 ●肋骨属扁骨,分体和前、后两端。后端膨大,称为肋头,肋头外侧稍细,称肋 颈,肋颈外侧的粗糙突起,称肋结节。肋体长而扁,内面下缘处有肋沟。第一肋骨扁、宽、短。

人体解剖学期末考试

人体解剖学期末考试重点 绪论: 1、系统解剖学:系统解剖学是按人体器官功能系统阐述人体正常器官形态结构的科学。 2、标准姿势也称解剖学姿势为:人体直立,两眼向前平视,上肢自然下垂躯干两侧,两足并拢,掌心和足尖向前。 3、轴: ①垂直轴:为上下方向垂直于地面,与人体长轴平行的轴。 ②矢状轴:为前后方向与垂直轴垂直,平行于地面的轴。 ③冠状轴:又称额状面,为左右方向,与上述两轴相垂直的轴。 面:①矢状面(纵切面):按前后方向将人体或器官纵切为左右两部分,其断面即为矢状面。将人体分为左右对称两半的矢状面,叫正中矢状面。 ②冠状面(额状面):为按左右方向将人体纵切为前后两部分的断面。 ③水平面(横断面):与人体的垂直轴垂直面的平面,将人体横切为上下两部分。第一章:骨学 1、运动系统由骨、骨连结和骨骼肌组成。 2、骨的分类:成人有206块骨,按部位分为颅骨、躯干骨、四肢骨。颅骨、躯干骨统称中轴骨。按形态特征分为:长骨(如肱骨和股骨)、短骨(如腕骨跗骨)、扁骨(如颅、胸、盆部)、不规则骨(如椎骨)。 3、骺线:随着骨软骨的骨化,骨干与骺融为一体,其间遗留一骺线。 4、骨主要由骨质、骨膜和骨髓构成,此外还有血管、神经等。骨质分为骨松质和骨密质。内、外板之间为骨松质,称板障,有板障静脉经过。骨髓分为红骨髓和黄骨髓。 5、骨的化学成分和物理性质:有机质:胶原纤维束和粘多糖蛋白等。无机质:碱性磷酸钙等。 6、中轴骨包括躯干骨和颅。 7、躯干骨包括:椎骨24、骶骨1、尾骨1、胸骨1、肋12对,共51块。其中椎骨包括:颈椎7、胸椎12、腰椎5、骶椎1(5)、尾椎1(3-4)。 8、椎骨的一般形态:椎体、椎弓 9、第一颈椎又叫寰椎,与第二颈椎的齿突相关节,寰椎无椎体、棘突和关节突。第二颈椎又叫枢椎。第七颈椎又叫隆椎。 10、腰椎:椎体粗壮,横断面呈肾形。 11、柄与体连接处微向前突,称胸骨角。 12、肋包括肋骨和肋软骨,共12对,第1~7对肋前端直接与胸骨连接,称真肋,、第8~12对肋不直接与胸骨相连称假肋;其中第8~10对肋前端与上位肋借肋软骨构成软骨间关节,形成肋弓,第11~12对肋前端游离,称浮肋。 13、颅分为脑颅骨和面颅骨,其中脑颅骨8块分为:顶骨2、颞骨2、额骨1、筛骨1 、枕骨1、蝶骨1。

森林经理学复习新整理

1.森林资源经营管理:对森林资源进行区划、调查、分析、评价、决策、信息管理等 一系列工作的总称。(宗旨:实现森林可持续经营) 2.可持续发展林业: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 的林业。 3.森林可持续经营:主要指森林生态系统生产力、活力、生物多样性及再生能力的整 体完善,以保证有丰富的森林资源与健康的环境,满足当代和后代需要的森林经营。 4.森林永续利用:在一定经营范围内能不间断地生产经济建设和人民生活所需要的林 木和林副产品,持续地发挥森林的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并在提高森林生产力的基础上,扩大森林利用量 5.森林资源:(狭)主要是树木资源,尤其是乔木资源。(广)指林地、林木、周围 空间上生长的动植物、微生物以及一切环境要素的总称。 6.森林:由密集生长在一起的乔木和其他木本植物为优势的植物群落(植物学);以 木本植物为主体的生物生态系统(生态学); 7.乔木林:由乔木为主要组成的片林或林带。 8.区划:对地域的差异性及相同性进行的综合分类 9.森林区划:是针对森林调查、行政管理、资源管理以及组织林业生产措施的需要而 进行的空间秩序的安排 10.林业区划:根据自然条件、社会经济条件、森林资源和林业生产的特点,对林业进 行地理分区,确定总体和分区的林业发展方向、战略目标和重点、林业方针和关键性措。 11.小班:根据经营要求和林学特征,就是内部特征一致、经营目的一致、经营措施一 致,而且与相邻地段有明显的区别,这样划分出来的地块。 12.林分:内部结构特征相同,且与四周连接部分有明显区别的小块森林。 13.森林覆盖率:有林地面积与国家特别规定的灌木林面积之和占总面积的百分比 14.林木绿化率:有林地面积、国家特别规定灌木林面积与四旁树面积之和占总面积的 百分比 15.林种区:在地域上一般相连接,经营方向相同,林种相同所划分出来的区域。 16.经营类型:一些在地域上不一定相连,但经营目的及经营措施相一致,具有相同的 林学计算方法的许多小班组合起来的一种经营单位。(主伐型、抚育型、改造型、封育型) 17.林业:以经营森林生态系统为主的具有产业属性的社会公益事业 18.森林分类经营:根据森林的类型和功能特征、森林所处地理区域特征、林地质量和 地理条件的差异、经营目的等因素综合考虑对森林的分类,在分类的基础上按照各类森林的特点、经营目的要求组织科学的经营管理。 19.林业分类经营:指在森林分类的基础上,对两类林建立其经营体系、经营管理体系, 制定与类型相应的经营机制、投资渠道、经营政策、管理措施等 20.完全调整林:指每年或定期能收获蓄积、大小和质量大致相等的森林 21.法正林:具备能实现严格永续利用条件的,能持久地每年提供一定数量木材的森林 22.森林成熟:在森林生长发育过程中达到最符合经营目标时的状态。 23.经济成熟:森林在生长发育过程中,货币收入达到最多时的状态。此时的年龄称为 经济成熟龄(计算方法:净现值;内部收益率;增值指数;土地纯收益最高成熟龄; 指率式)

系统解剖学名词解释

系统解剖学名词解释(重点解释) 1.胸骨角:胸骨柄与体连接处微向前突称胸骨角,其两侧平对第2肋,向后平对第4胸椎体下缘,是计数肋的重要标志。 2.Pterion(翼点):在颅的侧面,额、顶、颞、蝶四骨会合处,最为薄弱,常 形成“H”形的缝,称翼点。其内面有脑膜中动脉前支通过。 3.蝶筛隐窝:蝶筛隐窝为上鼻甲后上方与蝶骨之间的间隙,是蝶窦开口的部位。 4. 黄韧带:位于椎管内,连结相邻两椎弓板间的韧带,由黄色的弹性纤维构成。协助围成椎管,并有限制脊柱过度前屈的作用。 5.界线(骨盆上口):由骶骨岬向两侧经弓状线、耻骨梳、耻骨结节至耻骨联合上缘构成的环形界线,分为上方的大骨盆和下方的小骨盆。 6.骨盆下口:由尾骨尖、骶结节韧带、坐骨结节、坐骨支、耻骨支和耻骨联合下 缘围成,呈菱形。 7.足弓:跗骨和跖骨借其连结形成凸向上的弓,称为足弓,分内侧弓、外侧弓和横弓。 8.斜角肌间隙:由前斜角肌、中斜角肌与第一肋之间共同构成的裂隙,其中有臂 丛神经和锁骨下动脉通过。 9.腹股沟韧带:腹外斜肌的下缘卷曲增厚连于髂前上棘和耻骨结节之间所形成的一个具有弹性和韧性的腱性结构;其在局部可形成腔隙韧带、耻骨梳韧带以及腹股沟管浅环。 10.Hesselbach Triangle (海氏三角):位于腹前壁下部,由腹直肌外侧缘、 腹股沟韧带和腹壁下动脉共同围成的三角区域;是腹壁下部的薄弱区,腹腔内容物由此区膨出形成腹股沟直疝。 11. 咽峡:由腭帆后缘、左右腭舌弓及舌根共同围成的狭窄处称咽峡,为口腔通 咽的孔裂是口腔和咽的分界处。

12. 肝门 :在肝的脏面有近似“H”形的沟,其中的横沟称肝门,是肝固有动脉左、右支,肝门静脉左、右支、肝左、右管、神经和淋巴管出入肝的部位肝蒂:出入肝门的结构,即肝固有动脉左、右支、肝门静脉左、右支、肝左、右管、神经和淋巴管等被结缔组织包绕,称肝蒂。又称肝十二指肠韧带。 13. Calot三角:由胆囊管、肝总管和肝的脏面围成的三角形区域称胆囊三角。因为胆囊动脉一般在此三角内经过,所以此三角是胆囊手术中寻找胆囊动脉的标志。 14. 纵隔:纵隔是左、右纵隔胸膜之间的全部器官、结构与结缔组织的总称。 15. 肾门:肾内侧缘中部的凹陷称肾门,为肾的血管、神经、淋巴管及肾盂出入之门户。 16. 肾蒂:出人肾门的肾动脉、肾静脉、肾盂、神经和淋巴管等合称为肾蒂。肾蒂内结构的排列关系由前向后为:肾静脉、肾动脉、肾盂;由上向下为:肾动脉、肾静脉、肾盂。 17. 肾区:肾区即脊肋角,在竖脊肌的外侧缘与第12肋之间的夹角区域叫肾区,其深面为肾门和肾的内侧缘,患某些肾病时,此区可有叩击痛。 18. Trigone of bladder(膀胱三角):在膀胱底内面,由两侧输尿管口与尿道内口之间所围成的三角形区域,称为膀胱三角。此区由于缺少粘膜下层,无论膀胱在充盈或空虚时都保持平滑状态。是膀胱结核、肿瘤的易发区。 19. 输尿管间襞:在膀胱内面,两输尿管口之间的横行皱襞叫输尿管间襞,是膀胱镜检时,寻找输尿管口的标志 20. 子宫峡:子宫颈阴道上部的上端与子宫体相接处较狭细,称子宫峡。非妊娠期此部不明显,在妊娠末期可延长至7~11cm,峡壁渐变薄,剖宫产术常在此进行。 21. 阴道穹:阴道的上端包绕子宫颈阴道部,二者间形成的环形凹陷称阴道穹,可分前部、后部和2个侧部。其中,以阴道穹后部最深并与直肠子宫陷凹紧密相邻。临床上可经此穿刺或引流陷凹内的积液。

森林经理学必备知识点

需要掌握的概念: 1.森林资源经营管理:森林资源经营管理也可称为森林经营管理,它是对森林资源进行区划、调查、分析、评价、决策、信息管理等一系列工作的总称。 通过实施方案,并定期检查、修订,作为国家林业计划、发展、规划的依据,作为建局建场,发展林业,长期开展经营的法令性文件,同时对森林实行定期复查管理的一系列工作,则称森林资源经营管理 2.林业区划;是在调查和分析了一个森林经营单位森林资源的分布规律之后,根据确定的林业发展方向,把林区划分成若干个具有不同经营目的的经营区域 3.利率: :一定时期内利息量与本金的比率,通常用百分比表示 4.复利式、上期末的本利和作为下一期的本金,在计算时每一期本金的数额是不同的。复利的本息计算公式是:F=P(1+i)^n 5.林班、在林场的范围内,为便于森林资源统计和经营管理,将林地划分为许多个面积大小比较一致的基本地域单位 6.小班、根据经营要求和林学特征,在林班内划出不同的林分地段 小班是为了清查森林资源,统计计算森林资源,便于开展森林经理活动,在林班内划分为若干个生物学特性和经营特征一致,而且与其它相邻的地段在经营措施上有差异的地域小区地段叫小班。 根据经营的要求和林学特征,就是内部特征一致、经营目的一致、经营措施一致、而且与相邻地段有明显的区别,这样划分出来的地段 8.指标:是对标准某个方面的度量,是可测定或描述的定量或定性的变量,并可定期观测其变化趋势。 9.自然保护区:是指在不同的自然地带和大的自然地理区域内,划出一定的范围,将自然资源和自然历史遗产保护起来的场所。 10.森林区划、:针对林业生产的特点,根据自然地理条件、森林资源和社会经济条件的不同,对整个林区进行地域上的划分,将林区区划为若干个不同单位的工作 11.一类调查: :也就是国家森林资源清查或大区性的森林资源清查。在林业部组织下实施,复查间隔期为5年。 12.工艺成熟:将林分生长发育过程中(通过皆伐)目的材种的材积平均生长量达到最大时的状态称为工艺成熟,此刻的年龄称为工艺成熟龄。 13.可持续发展: :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 14.标准:是用于评价可持续森林经营的条件或过程的类目。它是由一系列定期监测以评价变化的相关指标所表示的特征。 15.森林永续利用: 在社会主义林业条件下,基于扩大再生产的原则,林木培育(森林更新与抚育)和森林利用(木材、竹材、林产品和其他多种有益效益)在数量与质量、时间与空间上的永续。 16.森林成熟:森林在生长发育过程中最符合经营目的的状态。 17.择伐周期:是指在异龄林经营中,采伐部分达到成熟的林木,使其余保留林木继续生长,到林分恢复到伐前的状态时,所间隔的时间。 18.轮伐期:为了实现永续利用,伐尽整个经营单位全部成熟林分之后,到可再次采伐成熟林分时所用的时间。 19.净现值、是指一个项目预期实现的现金流入的现值与实施该项计划的现金支出的差额。 20.贴现:是指远期汇票经承兑后,汇票持有人在汇票尚未到期前在贴现市场上转让,受让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