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电子政务公开

电子政务公开

电子政务公开
电子政务公开

电子政务的作用和意义

一、电子政务有助于推动党的执政能力建设

电子政务对于提高党和政府工作效率,提高政府工作透明度和民主化,改善公共服务,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一是有助于提高党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能力;二是有助于提高党建设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能力;三是有助于提高党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能力;四是有助于不断提高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能力;五是有助于提高党应对国际局势和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

二、电子政务有助于提高政府创新能力

随着电子政务建设的不断深化,电子政务对政府创新的作用和重要性正在进一步增强。一是有助于转换政府的运行机制。电子政务改变过去单一的信息传递渠道为全方位、多层次、多形式、多途径跨越时空的传输渠道,使中央政府的政令能够畅通无阻地抵达权力底层;二是有助于转变政府职能——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政府通过电子政务宣传政策,扩大服务职能,提高办事效率,更好地服务于社会;三是有助于提高政府的管理绩效。电子政务为政府管理提供了方便、快捷的信息处理工具,有效地驾驭信息,提高政府的管理效率;四是有助于节约行政成本;五是有助于促进民主政治的发展。电子政务为公民行使民主权力和参政议政开辟了一条有效的途径。政府也可通过电子政务直接采纳群众的合理化建议,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

三、电子政务有助于提升区域性竞争力

一个地区电子政务能力的强弱,在很大程度上直接决定了这个地区的区域性竞争力和未来发展潜力。信息社会发展到现阶段,随着电子政务建设的逐步深化和成熟,电子政务对于提升国家竞争力的重要影响也愈加明显。通过电子政务将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提高行政效率,增强政府监管和服务能力,促进政务公开以及政府决策的科学化、民主化,实现廉洁、高效政府的目标,引领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地发展,提升地区整体实力和区域性竞争力。

四、电子政务有助于带动全社会信息化发展

信息化是我国加快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选择。我国各级政府的工作范围涉及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领域,与企业、居民和社会各界的联系十分密切,电子政务对我国信息化全局具有显著的主导和带动作用。信息资源开发利用是推进信息化的核心。政府是全社会信息资源的最大拥有者。推进电子政务,把政府掌握的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好,将为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推行电子政务能够有效地带动国内信息产业发展,增强我国信息化发展的物质技术基础。

电子政务的作用和意义

(一)提高公共行政绩效

传统的政府结构特点是部门林立、条块分割、等级森严,行政信息流通渠道不畅,信息处理手段落后,行政效率低下。电子政务的实施,改变了行政信息的传递方式和处理手段,克服了各种物流阻碍和组织障碍,部门协作得到加强,政府运作程序和办事流程得到简化,提高了政府管理能力。政府部门的政务活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信息处理活动,政府信息化水平和信息处理能力的高低既是衡量政府综合实力的指标,也是影响工作效率的重要因素。

传统政务信息处理方式依赖于纸质文件作为信息的载体,存在着传递速度慢、储存(归档立卷)困难、信息查询不便、传播范围有限、透明度低、成本高(印刷、打印、耗材和人工成本)等缺点。

而计算机和互联网的广泛应用,为政府管理提供了方便、快捷的信息处理工具,降低了信息传输的时间成本和人力成本,节约了原来靠人脑和纸质文件传递信息所消耗的大量时间和精力,将公务人员从常规的事务性工作中解脱出来,政府通过计算机存储介质或网络处理信息,远比以往通过纸质介质处理的信息容量大、速度快、形式灵活。不仅可以打破时间、空间的限制,实现透明、高效、无纸化办公,而且面对纷繁复杂的信息,能够做出快速灵活的反应,从而使政府更加精干高效。网上虚拟政府的建立,则大大简化了行政运作的环节和程序。

电子政务改变了政府内部信息传递方式,政府得以在更广泛的范围内收集社会各阶层的意见,获得信息反馈。网上办公、远程会议、虚拟组织的产生,打破了政府工作的时空界限,加强了政府部门之间及政府与公众之间的信息双向互动,公众通过信息网络可以方便地与政府部门直接沟通,反映情况、办理业务、提出各种合理化建议。网络的快速传递,使一些以前无法想象、无法实现的公共服务功能成为现实,政府与公众的双向互动迫使政府回应速度大大加快。这些都为公共行政整体绩效的提高创造了条件。

(二)降低公共行政成本

行政成本可以定义为政府组织在为社会提供公共服务、生产公共产品的活动过程中投入的人力、财力和物力资源。政府在传统管理模式下,社会化任务越重,管理范围越大,相应的管理成本越高,出现政务边际成本递增现象。因为按照西蒙的有限理性说,在工业社会,个人能直接管理的人数,在7到13人之间。超过了就需要分层。管理层这个中间环节,不仅降低效率,也要消耗成本。与传统政务相比,电子政务遵循的是政务边际成本递减的法则,虽然电子政务前期投入较高,但随着社会化任务越重,管理范围越大,相对的管理成本越低。

这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信息技术降低了一般公务处理的成本。信息的网络化传输,公文的电子化处理,以及办公自动化系统、管理信息系统、决策支持系统等的广泛应用,不仅提高了信息传递的速度和效率,也使得行政运作成本大大降低;二是行政管理的组织结构和工作流程优化重组,减少了中间管理层次,政府组织规模减小,降低了机构和人员的费用开支;三是电子采购与招标、电子化的经费审批与管理,堵塞了传统管理的漏洞,也会促使行政运作成本的减少。

一个典型的例子就是美国在克林顿政府时期对福利发放制度的改革。美国政府为救助特困人群,长期以来一直采取发放食品券的方法,这种方法不仅成本较高而且还存在很多弊端。从1997年开始,美国政府改变了食品券的发放方式。采用了一套电子福利系统(Electronic BenefitsTransfer,简称EBT),它建立在信息和网络技术的基础上。政府不再发放纸印的食品券,取而代之的是一张类似信用卡的EBT卡。与传统的发放方式比较,政府扶助一个对象所花费的成本由3—4美元降到只需1美元。单就食品券一项,EBT卡每年可以为联邦政府节约经费2000万美元。而如果将EBT卡的用途扩展到其他福利项目上,它将节约政府开支2亿500043万美元。这可以说是利用电子手段给降低政府管理成本的范本。

据统计,由于实现政府信息化,1992年到1996年,美国政府的员工减少了24万人,关闭了近2000个办公室,减少开支1180亿元。另外,从成本效益核算看,电子政务具有较高的投入产出比。电子政务需要巨额的资金保障,但同时在一些特殊领域其收益也十分明显。

例如电子政务在实现的市场监管这方面,中国最成功的,最有效益的,一个是金关、一个是金税。1998年,国家外汇流失仅北京就达到几十个亿。当年中国进口顺差大概为430亿元,外汇储备才增加40多个亿。“电子口岸”开通后,1999年中国进口顺差300多亿,95%都入了帐。对比非常明显。还有一个例子就是金税工程,这是财政部部长亲自抓的项目,自从1997以来,中国每年的净增税收,头年是800亿,后来是1000亿,两三年以后达到了1500亿。其中三分之一以上是靠信息系统收进来的。

(三)促进政府职能转变

中国新时期政府职能转变主要是十六个字: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

政府职能转变本身就是全球化和信息化的客观要求,在信息社会,决定国家和地区国际竞争力的主要因素,不再是城市的基础设施、政府的优惠政策等,而是集中到政府的管理职能和管理效率上来。电子政务的实施则为政府职能转变提供了天然的平台,它与政府职能转变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促进。

首先,电子政务的开展将重新确定政府、企业、社会组织三者的边界,促进政府从包揽一切的做法向管理与服务并重的方向转变。其次,电子政务的开展提高了政府处理信息的能力,高效的信息采集系统、完备的数据库、模型分析和数据挖掘等手段的应用,为政府实现经济调节提供了信息保障和决策支持;第三,依托互联网建立市场监管体系,提高了政府的监管理能力,也更加规范透明、公平公正;第四,政府门户网站以及各种基础信息库的建立,为政府提供了利用网络与信息技术完善自身服务职能的契机。传统管理中由于强调分工造成的部门分割和官僚主义将得以根治,信息的分配和流动渐趋合理,并使信息资源得到深刻合理有效的利用,从而优化社会资源配置,提高国民经济运行的质量和效益。政府可以通过网络为社会提供了平等公平的信息资源和快捷、周到的服务,如政府信息的查询、企业登记、养老金发放等,都可通过电子文件来完成,公民不需直接面对那些摆官架子的官员们,而只需用鼠标点击政府网站来完成,享受政府更具体、更个性化的服务。政府机构将逐渐成为办事高效、运转协调、行为规范的行政主体。

(四)提高公共决策质量

电子政务的建立和发展,为政府决策科学化提供了有力的工具。在传统行政体制下,由于只有处于组强高层的人才能掌握足够的信息,公众既无了解信息的便利,也无参与决策的权力,决策权一定程度上成为了特权。而且按照西蒙的有限理性学说,信息的有限性直接影响到决策的质量,传统行政体制下由于靠经验决策和决策信息不全导致的决策失误非常普遍,整体的决策质量不高。随着信息技术的运用,决策信息不全、决策参与范围小和决策周期长等弊端将得到有效的改善。信息的网络化传递、决策支持系统、专家辅助系统以及专业化的数据信息库的建立,支持和强化了决策过程,使决策所需要的信息来源更广,信息质量更高,从而大大改善了行政决策者的有限理性,提高了公共决策的科学化水平;政府通过电子民意调查,电子公民投票,电子选举,电子投诉系统等多种方式,促进公众参政的兴趣,增加了决策的透明度和民主化程度;电子政务下新的流程设计将支持并强化决策过程,使决策程序化、规范化,缩短决策时间,提高决策的时效性,公众也可以通过网络及时了解政府相关决策的情况,参与、监督决策过程。行政决策可分为程序化决策和非程序化决策两类。

以计算机为基础的信息技术对完成程序化决策的作用效果最为明显。例如,人口普查数字的统计分析,美国10年一次的人口普查,在过去要在结束4年以后数据才处理完毕,而采用电子化手段,这种工作最多需要几个月就可以完成。

(五)增加公共管理透明度

政府不仅掌握着大量的公共信息,而且还是法律、法规、规章和制度的制定者。相对公众而言,它处于信息强势地位。传统公共管理的一大弊端就是“暗箱操作”。所谓“暗箱操作”,是指在传统行政体制下,政府制定公共政策,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过程不是公开的,只有政府甚至个别的行政长官有权参与,制度运作受到少数人的操纵,行政相对人只是被动地服从政府的决定,其合法权益无法得到保障。用美国司法部长克拉克的话说“没有任何东西比秘密更能损害民主,公众不能了解情况,所谓自治,即公民最大限度地参与国家事务只是一句空话。”在农业社会和工业社会,由于信息传递手段的局限性,公众与政府处于信息不对称地位,政府信息常常为少数人或某些利益集团所掌握,制度的制定完全是暗箱操作,公众对涉及自身利益的信息知之甚少,因而无力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社会公平和参政议政无法得到保证。由于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不畅,获得信息的成本昂贵,使得人们对“暗

箱操作”的现象无能为力。随着信息社会的到来,信息技术的广泛应用使得信息交流与传递的成本大大降低,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增加了,政府想要保持对信息的垄断变得越来越困难,正如美国未来学家尼古拉·尼葛洛庞帝在其著名的《数字化生存》一书中所言:“一个个信息包各自独立,其中包含了大量的信息,每个信息包都可以经由不同的传输路径,从甲地传送到乙地。……正是这种分散式体系结构令互联网络能像今天这样三头六臂。无论是通过法律还是炸弹,政客都没有办法控制这个网络。信息还是传送出去了,不是经由这条路,就是走另外一条路出去。”

政府失去了拒绝公开行政的合法理由,公共管理的公开化、透明化成为一种必然的趋势。事实上,电子政务的实施打破了政府对信息的垄断,从根本上破坏了暗箱行政的技术基础,为公众平等参与公共事务创造了条件。电子政务最基本的功能就是为社会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政府信息上网,为政务公开提供方便、有效、快捷的载体。

政府通过在网上发布公告,公布政府的政策、法规,特别是重大问题做出决定前在网上公布,让公众广泛参与讨论,公民获取、处理信息的能力加强,公民参与与表达利益的费用降低,公民参与的可能性无限扩大。将政府行政置于每一个社会成员和组织的共同监督之下,可以大大限制暗箱操作的空间,减少权力滥用的可能性。政府运作成为阳光作业,从而在最大程度上保证了政府管理的公开性、公平性,维护了公众的利益。

政务公开一纸空言电子政务实施难

【编者按】

从“政府上网”到我们耳熟能详的“电子政务”,4年的建设似乎成绩斐然。然而,通过记者对数十家政府及其智能机构网站的调查,却让我们发现更深层次的问题...

1999年,中国政府艰难地迈开了“政府上网工程”的第一步。4年后,“政府上网”发展为人们心中的“电子政务”。经过几年的努力,“政府上网工程”建成政府各类公开门户网站达2500多个。表面看,这似乎是成绩斐然。然而,2002年9月,一份《中国城市政府网站评估报告》,却尖锐地指出政府网站建设更新迟缓,几近“死站”!一年后的今天,当“政府上网”的概念已经被“电子政务”替代而深入人心之时,本刊记者对数十家政府以及其职能机构网站做的最新调查分析后发现:表面上,基本层面的更新问题似乎已经解决,然而,更深层次的问题却开始出现。

更新就是“首页秀”

记者抽查的政府网站中,90%以上首页皆已显示当天新闻信息(只有极少数二级城市网站更新缓慢,如柳州市政府网目前主页信息还是2003年3月份的信息),内容更新似乎已不再是问题。

然而,再向里走,深入政府网站内部时,记者发现大多数据和信息皆陈旧不堪,甚至几年未有过更新。

在“武汉热线”的“政府上网”频道,记者发现其中一些窗口(如洪山区政府)所显示的新闻是一个月之前的信息,而更多职能机构的页面皆为打不开的空白页面,甚至包括市信息化领导小组办公室。

负责“武汉热线”建设的是湖北省电信公司武汉市分公司数据通信局,其技术人员告诉记者,这些链接以前都是存在的,但可能是因为部分网站后来停掉了,有的链接就失效了。对这些“失踪”的网站,技术人员言之凿凿:“以前放上去的时候这些网站都是存在的。”而当记者问最早存在是什么时候,技术人员回答:“最早是1999年。”

于是,记者紧接着致电武汉市信息化办公室,其工作人员对记者称:“我们现在是一块招牌,两个机构。”原来,该市信息化办公室以前是抽调各单位人员临时成立的一个机构,

后来这些人员又都返回原单位,于是,“信息办”就挂在了信息产业局下,而当时建设的网站则由于无人维护,最后无奈取消。当记者问及市信息办的网站是否还会重建时,得到的回答是“应该会吧”;而记者问到什么时候网站能恢复建设时,得到的回答却是“这个我就不清楚了”。

要了解一个城市的相应政府机构直至一个单位的动向,访问相应的网页,不仅是快捷可靠的途径,而且是一种经济的途径。而一旦其网站都已不复存在,那留给人们的恐怕不仅仅是可怕的空白,而是一种失望。

“武汉热线”并不是个例。

打开浙江省人民政府网站,似乎万象已更新,其政务公开也面面俱到。再打开其下的科教文卫网,其资料也似乎一应俱全,然而,让记者惊异的是,这些数据资料向人们展现的却赫然是2001年的统计数据,无论是工业农业,还是科教文卫。

当记者致电采访承办其网站建设的浙江省行政首脑机关信息中心时,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职员对记者称:“我们今年上半年刚刚更新过一次。”另一位姓卞的职员则对记者称,“这种数据都是由我们统计部门来进行操作的。目前资料都有了,只是因为我们目前准备作一个整体更新,所以可能要等过一段时间就会更新。”当记者问具体什么时候时,其回答是“今年。”然而,当记者随后采访其统计部门时,其统计部职员的回答却让记者匪夷所思:“这些资料我们还没收集到,要等收集到之后才能进行全面更新。”

从其各部门人员之间矛盾和模糊的话语中,透露出的实则是目前政府职能机构网站建设上的深层管理弊端。在他们那里,内容只是表面文章,深层的内容服务并没有引起重视。于是,首页的更新变成了政府网站花瓶式的摆设。

对此,时代财富科技公司总裁张静君对记者讲了她的看法:“电子政务的根本意义不在于表现形式上,更重要的在于为公众提供实用的信息和服务,这些思想是需要从每一条信息、每一个网页、每一项功能中体现出来的。如果忽视这些基本原则,网站表面建得如何也不过是个网站,跟政府门户有着本质差别,跟电子政务更是离题万里了。脚踏实地,做一个就成功地用一个,这才既能保证将有限的投资用到刀刃上,又能让大家切身感受到电子政务的进步,感受到发展中的希望。”

政务公开一纸空言

有人说,现代文明建立在3大基础资源之上,它们是信息、水和空气。

现代经济学有一个著名的理论就是信息公开和政府管制是相互替代的关系。信息公开执行得好,政府管制就不需要投入太多的人力和物力。因此,无论从什么方面来讲,“信息公开”都应该作为政府实施信息化建设工程的一个首要任务。

所以,目前已经起草完毕的《政府信息公开条例》郑重规定:政府信息公开以公开为原则,不公开为例外。

但问题就在于大多数的政府网站却是以“不公开为原则,公开为例外”。

在大连市政府网,其“政务公开”栏目里除了少数几个职能机构可以正常显示外,其他如信息产业局、财政局皆没有任何链接内容。其负责电子政务建设的张主任告诉记者,因为目前这些单位还没有向政府提供资料,所以政府网也无法将其政务信息公开。

当记者问及什么时候可以完全开通时,张回答:“可能在今年9月吧。”当记者问是否能确定时,张又补充道,“但必须要各单位向我们提供信息之后我们才能开通。”

事实上,实现政务公开和公共信息透明,是现代社会治理的基本准则。衡量一个地区的投资环境,判断一个部门的工作效率,政务公开和公共信息透明是一个很重要的指标。

而在我国目前,即使如深圳、上海等政府网站建设已经比较规范的城市,也同样存在信息公开不够的问题。比如深圳政府网,在其政府公布的机构设置中,法制局、档案局、国有资产管理办公室等职能机构的信息仍然是一片空白。负责网站建设的深圳市信息化办公室网

络中心一名姓张的技术人员告诉记者,“我们是有苦衷的,我们只是一个承办网站建设的事业单位,有些单位我们根本号召不起来,比如法制局,今年我们就去找过他们两次,一次是找办公室,一次是行政执法处,但他们皆以种种理由推脱,最终到现在也没有向我们提供资料。”职能部门不提供资料,仅负责技术的网络中心当然没有办法把政务公开做起来。

之后,记者随即访问深圳市法制局,其法规处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此事只由办公室负责,我们不受理。”于是,记者只好又致电其办公室曾主任,问“法制局何时能将政务公开的资料传去”。曾先对记者声称“政务职能大家都知道,有必要上网吗?”,之后又向记者补充声明,不知政府网上有政务公开栏目,并需要法制局提供资料之事。

于是,一个怪圈出现了,信息发布者称职能部门不给信息,职能部门却称没有人索要信息。推诿中,不知谁对谁错,反正,那个页面就一直空在那里。不过这好像也无所谓,除了记者,没有哪一级的领导会关注这件事。

对此,互联网实验室首席分析家方兴东谈到:“中国电子政务的建设必须有一张直观、明晰的战略地图,一根轴是时间,要清晰地标明不同时间所要实现的目标,还有一根轴是应用层次,从最基础的政府门户到最高级的政府管理与服务,都要理性、科学地标出不同层次的不同发展历程。否则,将没有哪一级的领导会真正关注电子政务的发展。这是中国推进电子政务的基本条件,没有这张图,这场运动很可能因为盲目和混乱而遭遇巨大挫折,其损失和后果可能将难以估量。”

网上办公形同虚设

政府上网,政务是根本,应用是方向,实效是关键。其主要功能应该体现在网上办公。

目前政府网站的网上办公却很难让人满意。山西省政府公众信息网的“网上办公”功能,不要说实现网上办公,即使是办公指南一栏中,竟然也有医疗保健、房产地产等近1/3的栏目无法打开。其网站维护人员告诉记者,这些项目目前还没有开设,主要原因有两个方面,一个是技术上的难度,因为网上办公涉及到后台维护,而现在后台维护还不具备此功能。另一方面,则是和各单位各厅局之间的沟通,因为要开设网上办公,必须和厅局之间沟通,而这种沟通“有一定难度”。当记者再细问,他说:“具体原因我也不太清楚。”

于是,记者又询问其信息中心主任刘云涛,刘的回答是“这些栏目目前还没有开设,是因为和各局之间的沟通上有难度。”而当记者追问有什么难度、难度有多大时,刘也只是一再表示“有一定难度!”。

这种难度无疑让人难以理解,不用说网上办公,仅仅是一个简单的办公指南,就已经似乎难堪重负。如果说建设的政府网站连如此基本的功能都不能实现,那政府网站存在的意义究竟在哪里呢?

在太原市政府网站中,除了一个简单的办事指南外,网上办公栏目里全是空的。其信息中心姚主任认为,要真正把网上办公做起来,现在条件还不成熟,因为事项太多,要做也只能一个机构来做,因为这中间涉及到很多与各单位沟通协调的问题,工程大,包括其他省市的政府网站,目前也只能做到如此。姚向记者强调:“这是一项强大的工程,需要时间慢慢来操作。”

让人实在难以相信的是,被我国政府视信息化中要先行一步的电子政务,竟然连最基本的信息公布都难以保证。据时代财富科技公司发布的《中国电子政务研究报告》表明,中国目前的电子政务实现度仅为22.6%。本刊一系列的调查情况也说明,我国的电子政务无论信息的实用性、完整性,还是实质性的电子政务功能都还离公众的期望有很大差距。如果与一些发达国家相比,我们的差距则更大。以伦敦政府网站为例,其公开的信息非常之多,包括政府年报、财政预算、计划、政府的出版物、政府新闻等等。当然,与市民相关的教育、交通、住房、环境、文化、健康及犯罪等热点也都有详细信息。而在纽约网站上,我们也可以看到详尽的办事指南,使公众与企业能高效地获得政府服务,其指南涉及儿童免疫、法律、

住房、交通、水电等几乎所有公共服务,十分专业,水准很高。

国家信息化测评中心常务副主任姜奇平认为:“效益是电子政务建设的关键。而要让电子政务效益最大化,就一定要消除一个误区:电子政务聚焦在改进手段本身上,而没有聚焦在目的与手段的校准上。可想而知,如果手段本身背离了目的,一切努力只能使手段更偏离目的。”

一万亿给我带来了什么?

2002年12月25日,由当时的朱镕基总理任组长,胡锦涛副主席、李岚清副总理任副组长的国务院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召开会议,确定了政府先行、加快电子政务的建设、推动政府通过网络为人民服务的信息化发展规划。

显然,中央政府已经看到了电子政务在整个信息化工作中的重要性。然而,从我们的调查来看,电子政务无疑是整个信息化战略中最艰难的一步。

这主要表现在,政府上网容易,电子政务困难。把政府推上网,是资金的问题;但电子政务的目标却是利用网络在政府与民众之间建立互动的信息沟通方式,是一种全新的信息主体间的交流关系,对政府方来讲,就是要通过信息传播方式的改变来转变服务观念、提升工作效率。

为此,政府显然有点不惜血本了。2002年2月CCID的报告称此项投资将在300亿左右,到了5月后,有人预计,这个数字开始向1000亿靠拢,而在“2002中国电子政务技术与应用大会”之后,又有数字称,未来5年中国在电子政务建设领域的投入将超过1万亿元!1万亿元,相当于2002年中国国民生产总值的十分之一!

然而,我们的调查发现,源源不断投入的巨资,不仅没有转变服务观念提升工作效率,甚至连简单的信息发布都无法做到透明、及时。如果政府上网没有给老百姓带来任何的方便,那么,巨资投入的回报就是零!

“浪费大于效益。”国家行政学院教授杜钢建对目前中国电子政务建设状况如此评价,“成本和效益不成比例,且重复性建设太多,在很多地方,电子政务工程只是被当成了政绩工程和形象工程。”

一个最形象的例子是,本来一直用奔腾机干得好好的票据打印系统,一律“及时”地升级成了近万元的奔腾4,尽管来办事的老百姓挤满了笑脸,公务人员却爱搭不理地翻着纸牌!

极端一点说,亿万纳税人辛辛苦苦的血汗钱,将会这样被上网工程糟蹋了!

谁在阻止电子政务?

是什么造成了这种浪费?要回答这个问题好像并不难,调查的结果显示,类似信息中心、信息化办公室之类的机构无法与各职能机构进行有效的沟通。职能部门对电子政务的认识不够,信息化协调机构权力太少!为此,许多人建议给它们赋予更多的权力。

然而,这种认识却是只看到了表面,没有涉及本质。

我们看个例子:联想不惜血本地花1.5亿上了ERP,花1个亿上SCM,结果实现了全程精细化管理的策略,大大提高了管理效率,产品库存周转期、应收/应付账周转期等经营数据明显缩短,仅2000年,就节约了3.6亿的成本。

同样是信息化,为什么企业却陆续取得成功,而电子政务却成了“浪费大于效益”的代名词?而企业上网与政府上网并没有什么本质上的不同。

仔细分析一下就会发现,同样是管理与技术的结合,电子政务和企业信息化的利益主体是截然不同的。可以说,正是不同的利益驱动造就了两者的差异。对于联想来讲,它必须要信息化,必须考虑节约成本以应对戴尔们的进攻,否则,它就无法生存。生存的压力下,当管理与技术之间难以接轨时,管理不得不进行自身的改革以适应信息化的需求。管理改革是信息化的前提,这已经被企业界广泛认可了。

而政府的情况就比较复杂了。虽然中央政府决心很大,但积年形成的体制问题与管理弊

端却很难一下子改变过来。电子政务的核心是管理的信息化,信息化是流程化、标准化,从根本上看是变管理为服务、提高工作效率、杜绝暗箱操作与权力寻租的有效途径。也即,要想搞好电子政务,必然要求对现有管理模式进行巨大的变革。然而,管理的改革必然要危及政府中既得利益层的利益。从利益主体看,各级政府与企业迥然不同,企业是一个经济利益体,而政府,则是种种不同利益体(经济、政治等)的集合。中央政府的政令,经过各级政府有意无意的过滤与筛选,有时执行起来会变得面目全非。这两年的费改税以及更早一些的机构精简,都说明了改革的艰难。

因而,既得利益层,不仅不会有联想信息化那样的决心,相反还会消极地去抵触。电子政务中暴露出的种种问题,比如说认识问题、协调问题、沟通问题等等,无一不与利益千丝万缕地绞织在一起。

比如电子政务中最基本的信息透明,其实做起来就非常不容易。长期以来,地方政府机构的部分人员,往往利用信息的不透明,据公共信息为己有,人为地设置信息孤岛,以求利用信息垄断谋取私利。

江西省上饶县农民甘让春将各级政府减轻农民负担的文件和规定汇编成册,供乡亲们查阅。当地政府有关部门知道后予以收缴,怕的就是农民一旦知道了相关的规定,就不再任由他们随意收缴各种本不应收取的税费。

“这种情况如果得不到根本改变,就必然出现封闭网络、阻碍互联互通的偏差。这种偏差如果得不到纠正,那种只对行政上级负责而不对群众负责的习以为常的做法就会依然存在,进而使电子政务建设很容易变成又一轮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著名经济学家吴敬琏教授指出。

电子政务攻坚战

政府网站的问题,只是电子政务的表面现象,背后暴露出来的是管理体制的改革。然而,管理体制的改革并不是一蹴而就的,甚至,它还会经历相当长的时间,面临着许多不可知的风险。但这不是说电子政务没有希望了。相反,电子政务是大势所趋,尽管它走得还十分艰难。而且,电子政务,哪怕是迈出极小的一步,也会对管理体制的改革起到推动作用。

当政府提出政府先行的信息化目标时,电子政务已经取代了政府上网成为人们的共识。一些发达地区的政府机构,也开始了艰难的电子政务尝试,比如说北京市政府曾就许多关系到千家万户的问题在网上征求意见——前不久,它还就包括18条公交线路提速的公交规划在网上征求民众意见。

从认识上来看,目前社会上也普遍扭转了政府上网是技术问题的观念。尽管许多地方政府上网仍然由类似“信息化办公室”之类的机构负责,但一种新观念正在悄然而生。比如说电子政务的主体不是技术人员,而是职能部门,只有负责人和职能部门的认识提高了,电子政务才有可能真正发展起来。目前在企业,许多“信息中心”的职能已经由主管技术向主管信息规划过渡,信息化的主导权正由技术部门向业务部门移交。

与此同时,政府机构与管理体制的改革近年来也在艰难地迈步前行,目前国务院的机构调整和深圳的政府职能变革尝试,都在昭示着,政府正像古希腊神话中的西西弗斯,艰难地推着那块大石爬坡。

另外,换个角度看,尽管目前政府网站的情况不容乐观,但总体而言,从无到有,由弱至强,毕竟是在进步中。至少,资金与技术层面的问题已经解决。现在,在一些比较发达的地区,比如北京,电子政务已经开始啃管理改革这块硬骨头了。这块骨头虽然难啃,可是一旦啃破,在榜样的带动下,电子政务将迎来一个无比灿烂的明天!(IT时代周刊)

杨冰之:当前电子政务主要问题与思考(1)

一、对当前电子政务的形势判断

从1999年政府上网工程开始,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已历经八年,在这八年的发展过程中,我国电子政务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单点到联网,已经取得了明显的进步并在日臻完善。尤其是办公自动化、业务系统和政府网站取得了显著性发展,有关电子政务的知识、方法和宣传也都深入人心。作为新生事物,电子政务正在被越来越多的公务员所掌握,被越来越多的网民所应用,并给企业带来越来越多的便捷服务。它也正在被越来越的人们所关注、应用、期盼和研究。

电子政务在当前已经扮演越来越积极的角色。无论从政府文件、社会舆论、政府管理创新和社会服务中,电子政务都成为了“明星”话题。它正与公务员息息相关,与公众的生活密不可分,与企业服务和监管紧密相连。电子政务作为一种创新的基因,正在植入到政府工作的方方面面,并成为政府工作发展的重要动力,推动政府改革和管理创新,也为建立服务型政府提供创新的动力来源。

目前电子政务正在步入深水区,与以往电子政务的发展阶段存在着重大的区别。现在的电子政务发展都越来越牵涉机制和体制,而不单纯依赖于技术。也就是说,现在电子政务发展的推动力已经主要不是靠技术,而是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一方面,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需要电子政务来做支撑,另一方面,电子政务的发展也需要改革来推动。当前电子政务的潜力和动力还有非常大的空间可以发挥,电子政务在行政领域的作用和重要性还需要进一步增强。

二、发展过程中的七大问题与思考

电子政务发展取得很多进展的同时,也暴露了不少问题,这些问题制约了电子政务巨大潜力的释放,降低了电子政务的作用,应该引起电子政务利益相关者的高度重视。

一是电子政务的定位问题。如何看待当前电子政务的作用和价值,电子政务在我国整个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究竟扮演什么角色?首先应该看到,从技术能力来看,电子政务对方便公务员处理和管理文件、提高工作效率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从服务对象来看,它对改善公众和企业的服务创造前所未有的机会,特别是通过网站方便公众和企业实现便捷的业务申请和结果获得,促进了服务型政府的建设;从民主政治建设来看,电子政务推动了政民互动和公众意见表达,为民主的实现创建了新形式和新途径;而且我们更应该看到,电子政务对提升国家的治国理政能力、促进政府转型提供了非常有效的手段,电子政务在实现科学决策和民主决策上还有非常多的潜力值得挖掘。有观点普遍认为,目前中国决策失误甚至比腐败造成的损害还要大。而电子政务,特别是决策支持系统的帮助,为提

高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化创造了非常好的机会。因此,电子政务建设,不仅是提高行政效率,改善服务,更需要提升决策能力,它对决策的前、中、后的保障也提供了非常好的基础。

二是电子政务的管理机制、组织化和投资机制问题。电子政务的推进需要人、财、物,更需要有一个架构良好、权责分明、上下互动的组织机制来做保障。总

的看来,目前各级政府和各个部门基本上建立了电子政务推进机制和机构,并初步建立了一系列的管理机制,但是就目前的组织名称来看,比较混乱,各个机构的定位、职能、规模等方面差异还非常大。许多地方和部门的电子政务组织在人、财、物等供给方面还比较缺乏。与组织化密切相关的问题,就是电子政务的投资机制,普遍存在多头投资、重复投资和投资不足并存的现象。来自电子政务的投资有政府专项资金、科技资金和其他来源的资金,既有一级财政的统一拨付的资金,也有各个部门的自筹资金,在投资方面,经常存在“建设资金偏多,维护资金少,甚至没有”、“硬件资金多、软件资金少、服务资金少甚至无”等现象;要切实理顺投资机制,保障运维机制和电子政务项目的可持续发展。同时在投资分配上,要高度重视对服务的投入,如今电子政务项目好坏,很大程度已经不取决于软硬件投入的多寡,而在于如何购买关键的服务来改进自己的规划、管理和运行的服务不足了。

三是电子政务的绩效评估问题。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曾经说过:无法度量就等于无法管理。强调了评价对管理的意义。电子政务同样也离不开绩效评价。目前中国各级政府和各个部门都对电子政务建设进行或多或少的投资。据有关研究机构的统计,每年的投资额高达数百亿。但是这些项目的建设成果如何,存在哪些问题,以及如何改进等等并没有清晰的答案,重要原因之一就是还未建立科学、规范和实用的电子政务绩效评估体系。一个科学的体系不仅能够指出整个电子政务工作流程的工作重心和关键环节,使资金使用倾向性更加明显,重点更加突出,而且更能为后续的改进和完善工作提供指导和依据。有了完善的评估体系,才能真正确保服务理念的落地实施。因此说,加强对电子政务的绩效评估已经刻不容缓,需要我们从理论、模型、工具等方面进行研究。加强对电子政务的绩效评估,不只是来发现电子政务项目的运行好坏,笔者认为关键是从好坏的评价结果中提出针对性的改进意见,以进一步提高电子政务的绩效,换句话说,绩效评估不仅是结果的显示,也是电子政务战略实施的巡航系统、系统控制的仪表器、电子政务运维的指示器。

四是电子政务能力建设。应该清楚看到:电子政务建设,不仅是系统的建设,而且是与系统应用相关的各种要素的有效配合。能力建设,特别是公务员应用电子政务的意识、技能和态度等的培养,关系着政务服务的质量和效率、影响到电子政务的命运、更关乎着电子政务的成败。运用一个浅显的比喻,各种电子政务系统好比是“车”,而应用电子政务的公务员好比是“司机”,理想的模式是一个好司机驾驭一辆好车及时、准确、快捷地提供各种配送服务,而司机的能力好坏在很大程度决定了这个运输系统的绩效。光有好车,司机不好,是无法完成好工作的,而且要保障运输安全和高效,主要是取决于司机的意识和水平。但目前总的来看,公务员的电子政务能力,特别是各级领导主动应用电子政务的意识与技能还有待提高,因为各级各个部门领导人应用电子政务的能力,在很大程度上

当前电子政务主要问题与思考

一、对当前电子政务的形势判断

从1999年政府上网工程开始,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已历经八年,在这八年的发展过程中,我国电子政务从无到有,从少到多,从单点到联网,已经取得了明显的进步并在日臻完善。尤其是办公自动化、业务系统和政府网站取得了显著性发展,有关电子政务的知识、方法和宣传也都深入人心。作为新生事物,电子政务正在被越来越多的公务员所掌握,被越来越多的网民所应用,并给企业带来越来越多的便捷服务。它也正在被越来越的人们所关注、应用、期盼和研究。

电子政务在当前已经扮演越来越积极的角色。无论从政府文件、社会舆论、政府管理创新和社会服务中,电子政务都成为了“明星”话题。它正与公务员息息相关,与公众的生活密不可分,与企业服务和监管紧密相连。电子政务作为一种创新的基因,正在植入到政府工作的方方面面,并成为政府工作发展的重要动力,推动政府改革和管理创新,也为建立服务型政府提供创新的动力来源。

目前电子政务正在步入深水区,与以往电子政务的发展阶段存在着重大的区别。现在的电子政务发展都越来越牵涉机制和体制,而不单纯依赖于技术。也就是说,现在电子政务发展的推动力已经主要不是靠技术,而是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一方面,行政管理体制的改革需要电子政务来做支撑,另一方面,电子政务的发展也需要改革来推动。当前电子政务的潜力和动力还有非常大的空间可以发挥,电子政务在行政领域的作用和重要性还需要进一步增强。

二、发展过程中的七大问题与思考

电子政务发展取得很多进展的同时,也暴露了不少问题,这些问题制约了电子政务巨大潜力的释放,降低了电子政务的作用,应该引起电子政务利益相关者的高度重视。

一是电子政务的定位问题。如何看待当前电子政务的作用和价值,电子政务在我国整个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究竟扮演什么角色?首先应该看到,从技术能力来看,电子政务对方便公务员处理和管理文件、提高工作效率提供了极大的便利;从服务对象来看,它对改善公众和企业的服务创造前所未有的机会,特别是通过网站方便公众和企业实现便捷的业务申请和结果获得,促进了服务型政府的建设;从民主政治建设来看,电子政务推动了政民互动和公众意见表达,为民主的实现创建了新形式和新途径;而且我们更应该看到,电子政务对提升国家的治国理政能力、促进政府转型提供了非常有效的手段,电子政务在实现科学决策和民主决策上还有非常多的潜力值得挖掘。有观点普遍认为,目前中国决策失误甚至比腐败造成的损害还要大。而电子政务,特别是决策支持系统的帮助,为提高决策的科学性和民主化创造了非常好的机会。因此,电子政务建设,不仅是提高行政效率,改善服务,更需要提升决策能力,它对决策的前、中、后的保障也提供了非常好的基础。

二是电子政务的管理机制、组织化和投资机制问题。电子政务的推进需要人、财、物,更需要有一个架构良好、权责分明、上下互动的组织机制来做保障。总的看来,目前各级政府和各个部门基本上建立了电子政务推进机制和机构,并初步建立了一系列的管理机制,但是就目前的组织名称来看,比较混乱,各个机构的定位、职能、规模等方面差异还非常大。许多地方和部门的电子政务组织在人、财、物等供给方面还比较缺乏。与组织化密切相关的问题,就是电子政务的投资机制,普遍存在多头投资、重复投资和投资不足并存的现象。来自电子政务的投资有政府专项资金、科技资金和其他来源的资金,既有一级财政的统一拨付的资金,也有各个部门的自筹资金,在投资方面,经常存在“建设资金偏多,维护资金少,甚至没有”、“硬件资金多、软件资金少、服务资金少甚至无”等现象;要切实理顺投资机制,保障运维机制和电子政务项目的可持续发展。同时在投资分配上,要高度重视对服务的投入,

如今电子政务项目好坏,很大程度已经不取决于软硬件投入的多寡,而在于如何购买关键的服务来改进自己的规划、管理和运行的服务不足了。

三是电子政务的绩效评估问题。管理大师彼得?德鲁克曾经说过:无法度量就等于无法管理。强调了评价对管理的意义。电子政务同样也离不开绩效评价。目前中国各级政府和各个部门都对电子政务建设进行或多或少的投资。据有关研究机构的统计,每年的投资额高达数百亿。但是这些项目的建设成果如何,存在哪些问题,以及如何改进等等并没有清晰的答案,重要原因之一就是还未建立科学、规范和实用的电子政务绩效评估体系。一个科学的体系不仅能够指出整个电子政务工作流程的工作重心和关键环节,使资金使用倾向性更加明显,重点更加突出,而且更能为后续的改进和完善工作提供指导和依据。有了完善的评估体系,才能真正确保服务理念的落地实施。因此说,加强对电子政务的绩效评估已经刻不容缓,需要我们从理论、模型、工具等方面进行研究。加强对电子政务的绩效评估,不只是来发现电子政务项目的运行好坏,笔者认为关键是从好坏的评价结果中提出针对性的改进意见,以进一步提高电子政务的绩效,换句话说,绩效评估不仅是结果的显示,也是电子政务战略实施的巡航系统、系统控制的仪表器、电子政务运维的指示器。

四是电子政务能力建设。应该清楚看到:电子政务建设,不仅是系统的建设,而且是与系统应用相关的各种要素的有效配合。能力建设,特别是公务员应用电子政务的意识、技能和态度等的培养,关系着政务服务的质量和效率、影响到电子政务的命运、更关乎着电子政务的成败。运用一个浅显的比喻,各种电子政务系统好比是“车”,而应用电子政务的公务员好比是“司机”,理想的模式是一个好司机驾驭一辆好车及时、准确、快捷地提供各种配送服务,而司机的能力好坏在很大程度决定了这个运输系统的绩效。光有好车,司机不好,是无法完成好工作的,而且要保障运输安全和高效,主要是取决于司机的意识和水平。但目前总的来看,公务员的电子政务能力,特别是各级领导主动应用电子政务的意识与技能还有待提高,因为各级各个部门领导人应用电子政务的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整个公务员队伍的电子政务能力和态度。有报道说,我国中央领导经常通过网络来了解公众的意见,这是非常可喜的现象,但是也必须看待,仍有不少地方和部门的主要负责人还很少使用网络进行业务处理,广大的政务工作者则有待通过培训来提高其应用和服务的水平。

五是用户培养问题。过去我们对用户的关注比较少,因为主要在“打基础、上项目”阶段,这一阶段我们把主要的精力用于对基础设施的建设和对电子政务系统的引进上。随着电子政务建设的步步深入,我国电子政务已经度过了建设期,正在向应用期过渡,换句话说,我们应该向应用要效益。电子政务的用户不仅包括广大的公众、企业组织,也包含政府公务员,这些群体是电子政务的大“市场”。从供需角度来看,公众(和企业)就是政府大“市场”的客户,客户就是上帝,公众就是中心。

电子政务工作要把“市场”做大做强,首先要重视对用户使用电子政务意识的培养,即要做好电子政务使用的宣传普及工作——在公务系统内部,鼓励公务人员网上办公,充分利用电子政务的便利条件,开展线上工作,使得电子政务能够在政府内部充分的、活跃的利用起来,使得电子政务有一个源头活水;在外部,对广大企业和民众也要做好宣传工作,让公民认识到电子政务已经在切切实实发挥传统政务甚至比传统政务更好的效用,鼓励公众和企业通过电子政务便捷条件与政府沟通。其次,要重视公民使用电子政务的素质差异消除的问题,随着电子政务的深入发展,有能力的组织和个人将更快更多的从电子政务工作中受益,然而我们应该清醒的认识到我们还存在因为思想文化差异和社会经济落差造成的弱势群体,想办法对这一群体进行有重点的、针对性的、连续的、高质量的培训将是解决这一问题的一个有力途径,这也是缩小数字鸿沟的政府职责。

六是均衡发展问题。政府是一个整体,在电子政务建设的初期,电子政务建设在各个部门和地区并未起头并进,而是有先有后,有弱有强,整体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形成了政府内

部显著的数字鸿沟。如何在新形势下使得电子政务能够取得深入的全面和可持续发展,均衡是一个无法回避的难题。笔者认为,电子政务是否均衡发展,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我国未来电子政务的整体效益,也影响电子政务中的公正与公平。鉴于此,我们需要从以下几点着手来推动电子政务的均衡:

首先是进行网络基础和业务系统的整合。直到现在仍然有很多地方和部门是各自为政,虽然强调统筹建设,但重复建设问题还普遍存在。这已经对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造成了一些负面影响,因此,必须按照以政府核心业务为主线,通过减少甚至杜绝部门化情况,切实发挥电子政务的整体效应。

其次是对网络服务、培训和咨询服务的整合。前边一点是整个电子政务发展的基础性工作,而电子政务的效益高低,与后期的网络服务有很大关系。而目前,有效整合当地资源、统一提供服务,将是电子政务均衡发展的一个有力抓手。

最后是提供整合的、规范的管理和协调服务,使得各部门、地区的电子政务依据一套有效的管理措施和服务机制,有章可循。正如开放标准一样,开放标准大家就能分工整合,大家在这个标准之下就会各自清楚各自的角色和功能。这是电子政务取得均衡发展的机制基础。要特别重视基层电子政务之间的发展不平衡,切实采取财政转移支付等方式,加快发展目前基础较大的基层政府电子政务发展。

七是外包、IT产业与信息化带动问题。根据统计,2006年中国市场的运维外包规模达到59.24亿元,同比增长22.3%。在中国,电子政务的深入发展,催生了中国IT运维外包服务市场的崛起和发展。电子政务采用外包的方式,寻求策略性外包,寻求成本与人才的优势,使政府本身可以专注于核心工作,提高工作的附加值和成长弹性。电子政务外包中往往采取公开招标的方式,有利于公平和效率的实现。

但总体看来,目前中国电子政务IT运维外包业务市场尚未成熟。根据北京市信息化办公室对电子政务项目外包的研究,目前电子政务外包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政府部门对电子政务项目外包的认识与管理不到位。电子政务是信息技术和现代管理的有机结合,是推动和实现政府管理创新与政府职能转变的重要途径,而不是电子和政务的简单叠加,因此给政府管理方式带来了较大改变。面对这些改变,政府部门尚未做好充分准备。二是电子政务项目外包市场成熟度不高。电子政务项目规模较大、涉及面广、重要程度高,因此,外包既需要服务商具备强大的技术资金实力、丰富的从业经验和良好的企业信誉,又需要明确、可行、有效的运作机制。但我国IT企业的发展不过十几年,外包服务更是近五、六年才兴起,关键要素还不成熟。三是电子政务项目外包运作不规范。现行外包合同比较简单,缺乏严谨、规范的合同要素规定与合同文本,有时甚至依靠个人间协议或口头约定,导致实际工作中难以通过合同的法律效力对外包过程实施有效地保护、监督和制约。

此外就是中国的电子政务不能建立在纯粹的国外产品基础上的。如果这样一个大规模的市场不能培养出中国自身的产业和企业的话,那将是一件非常遗憾的事情。通过电子政务的项目实施,带动中国IT产业的发展,保障中国信息安全,决定了我国电子政务项目要高度注重产业化带动。

中国的信息化发展问题包括了从具体的国产软件采购到信息化规划战略都与电子政务息息相关。可以说,电子政务对中国信息化的扶持和带动决定了中国信息化发展的走向和命运。以最具体的国产软件采购为例,长期以来,在电子政务建设的实践和软件产业的扶持中,常常会出现一些令人困惑的现象,从政策和法律上明确要求采购本国软件,但后来在执行中却变了样。究竟如何将电子政务、政府采购和扶持本国软件产业三者很好的结合起来,这不仅决定我国电子政务的发展,也关系到对国产软件业的扶持问题。问题处理的好与坏,关键在政府。在如今电子政务正在大面积推开建设、软件产业扶持政策也只有3-4年时间里,电子政务中政府采购工作需要在目前和以后发挥其对国产软件业的有限却关键的带头、示范和

引导作用。

国家信息化的实现是一个崭新的系统工程,需要一整套的政策和制度予以保证,需要从政府管理、政策法规、财税环境等方面予以配合,需要从多个角度予以整体推进。这一持续渐进、整体变迁的过程需要电子政务的领头、示范和引导作用。拉动中国信息化建设需要电子政务先行。

当前我国电子政务存在的问题

一、缺乏整体统筹的可操作的发展规划

电子政务良性发展,必须要搞好战略规划,明确电子政务的使命是什么、发展战略是什么、关键要素是什么等等。这是国外发展电子政务的普遍经验。但是,我国目前对这样一系列战略级要素还有待充分的研究与认识,在整体上缺乏可操作性的规划。虽然17号文件对电子政务建设具有重要的战略指导意义,是一部具有里程碑性质的纲领性文件,但是由于缺乏指导具体设计与实施工作的总体规划,各地各部门只能根据各自的理解进行探索和设计,从而难免出现认识上的偏差,更难以形成有效的外部约束。

由于缺乏跨部门的统筹规划,目前电子政务建设中出现了一些特别值得关注的问题。最突出的表现是,重大项目均以单个部门牵头建设,而且协调机制不畅,认为造成当前我国电子政务严重的“烟囱”现象,使得跨部门应用的推进困难重重,导致我国信息化难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二、电子政务建设重点内容与“五个统筹”的要求相差较大

“十二金”工程是我国电子政务建设的重点内容。但是“十二金”工程无论在布局上,还是在发展水平上,都与“五个统筹”的要求有较大差距。

通过信息化促进解决“三农”问题的力度不够。“十五”期间我国电子政务主要以互联网络开展,但我国农、林、牧、渔行业的网络用户数仅占总数的2.3%,决定了我国农业部门的系统应用水平普遍较低,而且信息化明显偏重于农业信息化的发布,在农业气象、农业土地资源管理、农业防灾救助等方面的应用还处于起步阶段。

电子政务建设注重服务于经济领域监管,涉及社会公共事业的内容较少。首先,“十二金”工程的布局不够合理。“十二金”工程中大多数项目都是服务于政府行使经济领域监管职能的,例如,金宏、金税、金关、金质、金融监管、金财、金审等工程,而面向社会公众提供的公共服务内容涉及较少,不利于国民经济和社会信息化的同步发展。其次,服务于社会及弱势群体的项目应用效果不佳。例如,“金保”工程中仅劳动就业管理系统发展较好,其他几个重要系统的应用相对落后。

电子政务的应用效果距离“统筹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要求有较大差距。虽然我国已充分认识到保护自然环境的迫切性,但电子政务在此方面的应用效果总体不够理想。“金水”工程中除防汛抗旱指挥系统和水利信息采集系统发展较好外,其他系统应用效果普遍不理想。在城市建设规划领域中,城市管理、城市给排水管理、垃圾污水处理,及城市环境优化管理等方面,信息技术应用效果不佳。

三、政府各部门间信息资源缺乏有效共建共享机制

政府信息资源是政府投资建设的信息资源或者是由政府直接管理的信息资源,它是国家的重要资源,是政府行政管理的基础,是科学决策的依据,是联系公众的纽带。但是,当前我国政府部门在信息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上仍然是一个相对薄弱的环节,特别是缺乏政府部门间信息资源的有效共享。

在跨部门基础信息资源共建上,虽然我国已经开始启动四大基础数据库的建设工作,但是推进效果不够理想。我国基础信息资源开发与利用的缺乏已经成为信息化发展的主要瓶颈。例如,缺乏法人单位信息和人口信息的支撑,社会信用体系很难建立,制约了电子政务、

电子商务、电子社区等主要应用的深入发展。

在跨部门信息共享上,仅在工商与税务企业基础信息交换、进出口领域企业基础信息交换等方面进行试点尝试。尚有很多跨部门的关键业务没有理顺信息流程,信息共享程度低,并且对信息资源的核心价值和重要地位尚未认识清楚,“重开发,轻利用”的现象比较严重。

归结原因,主要是尚未建立有效的信息采集、分类、加工、存储、交换、发布等的管理制度。而且,部门间信息共享缺少顶层的政府信息资源目录体系及交换体系作为参照。技术标准不统一也是限制信息资源共享的一个不利因素。

四、电子政务管理机制存在障碍,造成跨部门政务协同困难

我国政治体制改革还处于转型期,政府职能转变还任重道远。目前我国政府行政管理体制是从计划经济体制下继承而来的,虽然经过了20多年的行政体制改革,政府职能正由管理型向服务型转变,取得了可喜的成绩,但是,一些深层次的问题仍然没有得到根本解决。如结构设置不合理,政府各部门职能交叉、重叠,行政流程不合理,行政效率有待提高,透明度较低等。这些都是电子政务发展的重要障碍。

特别是现有的部门之间利益分配机制,不能适应信息时代的要求,造成跨部门的业务协同困难,“信息孤岛”大量存在,信息资源在部门间不能得到有效的共享,信息流不顺畅,不能发挥出应用的效果。这些我国电子政务当前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关键性的瓶颈制约因素。

政务公开制度汇编

首问负责制度 第一条为改进工作作风,提高办事效率,明确职责,依据省局关于推进系统政务公开的有关要求和《长白山管委会关于进一步推进政务公开制度的实施意见》等规定,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首问负责制适用于全局的全体工作人员。 第三条首问责任人是指在本局范围内第一个被上门办事的人员或其他有关人员(以下简称办事人)询问到的工作人员。 第四条首问责任人的责任: (一)办事人到本局办理事宜,在首问责任人职责范围内能够解决的,首问责任人应当及时办理,一次性告知有关事项,必要时提供有关资料、表格等,热情耐心地解答对方的询问。 (二)办事人办理的事项,不属于首问责任人职责范围的,首问责任人应当热情相待,向其解释清楚,并主动帮助其联系有关责任人员或者由本部门领导指定人员负责办理,相关责任人员或者被指定人员即按照前项规定办理。 (三)对不属于本部门的工作范围的事项,首问责任人应告知办事人找何部门、何人联系,必要时应主动带办事人到相关部门办理有关事项。

(四)首问责任人在接待办事人时,应文明礼貌、热情大方,使用文明用语,禁用文明忌语。要为办事人着想,不得冷漠待人,不得推诿扯皮,要充分体现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工作人员良好的品质素养和乐于助人的精神风貌。 第五条首问负责制要求全体工作人员必须熟悉食品 药品监督管理工作流程,明确自己的岗位职责,了解本局各机构的岗位职责;强化职业道德意识,树立为办事人服务的思想;加强业务学习,提高执法水平和业务技能,不断提高办事效率。 第六条违反首问负责制,有下列情节之一者,经查实,给予批评教育、通报批评、扣发奖金等处理。 (一)首问责任人未及时将办事人拟办的事项移交给 有关责任人的; (二)有关责任人到岗后未及时与办事人联系,研究解决对方问题的; (三)冷漠对待办事人,应当告知而没有明确告知事项的; (四)对办事人要求办理事项推诿扯皮,不负责任的。 第七条本局在适宜的地方设臵举报箱并公布举报投 诉电话,自觉接受群众和社会的监督。

电子政务中心工作总结

电子政务中心工作总结 篇一:XX电子政务工作总结 篇一:XX年电子政务工作总结 XX年电子政务工作总结 一、电子政务建设目标任务完成情况 XX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局电子政务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领导重视,认识统一。我局领导高度重视信息化建设工作,多次在重要会议上强调电子政务外网和政府门户网站建设的重要意义。全局上下统一思想,统一认识,并把这工作当作一件大事摆上单位重要议事日程,采取得力措施以落实各方面工作。 (二)加强领导,进一步落实电子政务工作领导责任制。按照电子政务工作目标任务的要求,我局成立了电子政务领导机构,成立了以局主要领导任组长,局属各单位和机关各科室负责人任成员的政府信息公开工作领导小组,并确定由局办公室负责信息公开的具体事宜,并落实了交通运输局信息中心专人进行资料收集、整理和网上填报工作。配备了3名专职的电子政务工作人员。制定了《电子政务工作人员准则》、进一步完善了岗位管理工作,建立了电子政务

管理制度,层层落实了岗位责任制。 (三)充分认识电子政务建设工作的重要性,进一步加强电子政务建设工作的监督管理。今年以来,我局在电子政务方面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在配合全市交通搞好电子政务的推广普及工作的同时,把维护好单位自身的电子政务建设管理和日常运行工作作为重要工作来抓。选派工作人员参加政务电子办统一组织的培训和学习,并随时抽查其工作的进展情况,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立足现状,夯实基础。为了进一步加快我局电子政务建设,在硬件上进行了完善和充实,配备了电子政务系统专用电脑,并在电子政务办的大力支持下,建成了3g远程无线监控系统和视频会议系统。进一步完善了单位内、外网建设。积极组织全局人员参加内网公文传输系统运行及接入电子政务外网,完成行政审批项目梳理并开展网上审批业务知识培训,大力倡导无纸化办公,实现了各类报表文件,凡是有相关软件的,都全部用软件制作,无软件的也都全部纳入电脑制作和管理。 加强计算机和网络维护工作,确保网络和信息安全,我们在信息化与电子政务建设中更加注重网络安全工作,对内外网的硬件防火墙、网络牌杀毒软件、网络架构进行了全面升级改造,形成了较为完善的网络和信息安全防护体系。

政务公开工作总结2020

( 工作总结)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号:YB-BH-056381 政务公开工作总结2020 Summary of government affairs publicity 2020

政务公开工作总结2020 政务公开工作总结2016(一) 20xx年以来,按照县委、县政府的统一部署,xx县民族局把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加强组织领导,健全工作机制,认真贯彻各项要求,及时、规范公开本部门政务信息,扎实推进政务公开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各项任务均按时按质按量完成。现将20xx年度政务公开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情况报告如下: 一、20xx年度政务公开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基本情况 我局高度重视,把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作为一项重要工作内容来抓,我局政务公开政府信息公开工作领导小组充分发挥作用,分工进一步明确。领导小组负责指导、监督检查制度落实情况等工作,督促按照八项制度做好主动公开、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的范围和程序,并做好材料送交、公开信息保密审查,信息更新发布等工作2016政务公开工作汇报2016政务公开工作汇报。 二、组织培训,规范信息公开 组织全体干部职工认真学习《条例》,提高对政府信息公开重要性的认识,

加强对《条例》实施的领导。并将《条例》内容要求融入到业务工作中。组织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人员参加业务培训,熟练掌握和规范政府信息公开的编制和发布,提高执行《条例》的能力,提升政府信息公开的水平和质量。 三、完善网站,拓展公开形式 本单位利用政府信息公开网站进行政府信息公开,同时在机关办公场所设置公开栏,公开单位职能、组织机构、办事指南等情况。为拓展信息公开渠道,我们充分利用全县开展民族团结创建活动为契机,加强民族工作的信息公开及宣传,为全县的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四、依申请公开政府信息办理情况 20xx年度,本年度未受理到依申请公开件,未收到公众申请要求公开的其它方面政府信息,也没有发生因政府信息公开申请行政复议、行政诉讼件2016政务公开工作汇报工作报告。 五、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下步计划 (一)存在主要的问题 20xx年,我局在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在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存在一些问题和不足,主要是:政府信息公开无专职工作人员,兼职人员业务水务有待提高;网上公开还存在一些薄弱环节等。 政务公开工作总结2016(二) 2016年,市电子政务办紧紧围绕中央、省、市重大决策部署和公众关切,认真落实中央、省政府政务公开工作要点的要求,细化政务公开工作任务,加大公开力度,做好政策解读和社会关切回应,不断增强公开实效,切实保障人民群

浅谈政务公开的意义

浅谈政务公开的意义 浅谈政务公开的意义 政务公开,顾名思义,即为政府性行为、公务的公开。目前,我国正在向建设法治政府大步迈进,在这一过程中,坚持依法行政,加大行政机关行政审批、行政许可、行政处罚等信息公开力度,确保行政权力的公开透明至关重要。 政务公开是新形势下坚持和发展人民民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的基础性工作。人民群众对政府政务有知情权,对于国家的重要决策、政府的重要事务以及社会上当前发生的与普遍公民权利和利益密切 相关的重大事件,有了解和知悉的权利,――这是公民的基本权利,当然也就是政府的义务。同时也只有在知情的基础上,民众才能更好更积极地参政议政乃至支持政府行为,才能根据政府行为或者规章制度乃至法律及时调整个人行为,保护自身利益,才能真正实现人民当家做主。 政务公开可以有效的制约权力滥用和腐败,推进惩治和预防腐败体系建设。“阳光”是最好的消毒和杀虫剂,政府信息公开将使整个行政系统透明公开,政府政策的决策和执行将完全暴露在众目睽睽之下,让民众知道哪些行为政府必须为、哪些行为不能为,并且把权力运行放在民众的眼皮下,无疑切断了权钱交易的链条,铲除腐败滋生蔓延的“阴暗”土壤,消除腐败赖以生存的“黑暗”环境,为治理权力滥用和腐败提供预防机制。 政务公开是消除谣言最有效的途径,谣言止于公开而并非智者。在公众事件或灾害发生的紧急关头,权威发布跟不上,谣言就会满天飞甚至大爆炸。虽说谣言早晚会被证实不可信,造谣传谣、挑拨是非的行为早晚会被法治社会“收拾”了,但是谣言对政府形象的中伤,对人心和社会的动荡,甚至对灾害的救援与灾害地的生产生活重建的阻碍已经形成,短期内较难消除,这是一种“群体极化现象”。政府诸如此类的传言乃至谣言时,应该第一时间把来龙去脉公之于众,而不是藏着掖着,第一时间占领舆论的主导地位,是透明的政府从保护每一个民众的角度应该做的,是缓解民众信息焦虑的最好途径,也是有效消除传言的最好方式。

党务政务公开工作制度(精)

党务政务公开工作制度 一、为充分发挥全体党员民主教育、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加强机关党的建设,完善监督制约机制,提高党务政务公开工作水平,实现党务政务公开工作管理制度化,质量标准化,程序规范化,结合我办的工作实际,制定本制度。 二、工作原则和要求:服务发展原则、依法依纪原则、真实公正原则、注重实效原则、积极稳妥原则。 三、党务政务公开内容: (一)领导班子建设 1、领导班子的工作职责; 2、领导工作分工情况; 3、领导班子议事规则。 (二)新农合管理中心工作制度 1、年度工作目标和阶段工作重点; 2、工作目标责任书; 3、重大决策、决定、决议; 4、按规定对各个定点医疗机构进行监督管理。 5、各科室年度目标管理考核办法和考核结果。 (三)思想建设 1、党组中心组学习制度、计划及落实情况; 2、党支部学习制度、计划及落实情况; 3、年度党建工作意见; 4、强化机关作风建设的意见措施; 5、年度文明创建情况。 (四)组织建设 1、民主生活会和整改情况; 2、干部的选拔任用和考核奖励情况; 3、党组织选举情况; 4、后备干部推荐和新党员发展情况; 5、民主评议党员的情况; 6、党费收缴、使用、管理情况; 7、干部职工培训学习情况。 (五)作风建设 1、贯彻《廉洁准则》、“两个务必”和执行“四大纪律、八项要求”及地委廉洁自律有关规定的情况;

2、领导干部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和述职述廉情况; (六)制度建设 1、机关日常管理制度; 2、党风廉政建设和党建工作制度; (七)行政执法 1、内部机构设置及主要职责; 3、社会服务承诺; 4、重要业务目标完成进度情况; 5、财务年度收支预算执行情况; 四、党的秘密事项,或者有关事项尚处在党的秘密阶段,不列入党务公开内容。 五、公开形式根据规定和具体内容,适宜委内公开的内容采取会议、文件、通知通报、局域网、党建活动栏和文件查阅等形式,适宜全社会公开的内容采取党务政务公开栏、新闻媒体、回复函询、互联网等形式。 六、党务政务公开,可以区分不同情况,采用年度公开、半年公开、季度公开、月度公开的方式。必要时,可以随时公开。 七、党务政务公开时间一般不少于一周,公示时间一般不少于三天。 八、党务政务公开的事项和内容由职能处室或所涉个人提供,党务政务公开领导小组予以审核并按规定确定公开的时限、范围、形式,全局性重要公开事项和内容由党务政务公开领导小组审批;对于党内重大决策、重要干部任免和涉及党员、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问题等党内事务,要采取仅限于党内公开或先党内、后党外的程序进行公开。 九、党务政务公开的内容或方式,不得侵犯法律规定的公民个人名誉权、人格权和隐私权。 十、党组应当主动征求、认真听取、积极采纳党员和 党外群众及有关方面对党务政务工作提出的意见。 十一、党员及党外群众对党务政务工作如有建议、批评和意见,可以向负责人或办公室反映。如正确意见未被采纳,可以向上级机关或有关部门如实反映。

电子政务年终工作总结

电子政务年终工作总结 电子政务年终工作总结一、加强业务学习,努力提高政治理论素养。 一年来,本人坚持严格要求自己,积极参加办公室政治理论学习,认真学习有关理论知识和上级文件及领导讲话精神。学习自治区、地区电子政务平台应用等相关业务内容,通过持续深入的学习,能够更好地胜任本职工作。自身政治理论水平和业务能力不断提高,政治立场更加坚定,政治敏锐感和政治鉴别力不断增强。总的来讲,一年来本人自身素养、工作能力、工作作风等有了较大的提高,为做好当前和今后各项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恪尽职守认真作好本职工作。 一是认真做好网站工作。 沙湾县政府是联系各单位、各部门以及乡镇(场)的信息桥梁。做好机房建设工作,本人积极参与网站机房建设及相应的软、硬件调试工作。其次,做好对我县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等各方面公开信息的网上发布工作,及时对网站信息资源库进行了更新、维护,并对各部门提供的政务公开的信息进行加载。截止目前,网站共对外发布我县政治、经济、社会、文

化等多方面的公共信息 6874 余条,公开政府及政府办公室下发的文件 22 份,有效地向外界展示了我县的经济社会发展动态。 二是认真做好电子政务平台的应用、维护工作。 作为一名专业技术人员,为保障平台的正常使用提供技术支持,帮助各单位解决网上办公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一年来,排除电子政务平台、打印机软、硬件故障下百余次,县直单位进行上门服务十余次,及时有效地解决了各单位在平台使用中遇到的问题和困难。 三是做好电子政务平台应用的培训工作。 在今年 10 月份举办电子政务平台操作人员培训班中,我担任了平台应运讲解工作,积极撰写教案,进行集中授课,讲解电子政务平台收发文系统的应用与维护。另外,对各接入单位彩色双面激光打印机进行维护,出现故障,在第一时间将故障排除,为电子政务平台应用提供技术保障。对各接入单位的平台使用情况进行每天一统计,对每份文件收取情况作跟踪记录,对没有按时收文的单位专门电话询问具体情况,帮助解决困难和问题。 近年来,我县立足于提高政府办公效率,扩大对外形象推介和宣传力度,积极推进电子政务和政府专网建设,收到了良

政务公开工作总结及下一步工作打算

2018年政务公开工作总结及2018年下一步 工作打算 2018年以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全面推进政务公开工作的意见》、《安徽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印发201X年全省政务公开政务服务工作要点的通知》等文件精神,在市政务公开办的正确指导下,我县不断加强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领导,强化公开平台建设,创新公开方式,拓宽公开范围,全力推进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扎实有序开展。现将半年来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情况总结如下: 为全面做好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按照以公开为常态、不公开为例外的原则,围绕打造服务型政府,不断加强政府信息公开力度,加深政府信息公开程度。在主动公开方面。目前被纳入政府信息公开平台重点考核的单位共46个,其中县直部门35个,乡镇11个。截止到6月底,全县通过政府信息公开网主动发布政府信息条,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全面性、时效性得到了有效提升。在依申请公开方面,完善了依申请公开查询功能,进一步方便了群众对依申请公开信息的查询。1-10月份,共收到依申请公开信息35件,其中网络申请33件,信函申请2件,全部按时予以答复,有效提高了政府工作的透明度,保证了广大群众的知情权。 一、强化机制建设,做好督促整改。 针对201X年度市政府目标绩效考核中政务公开工作存在的问题,深入研究、夯

实基础、查找短板,全面开展整改,加大工作推进力度。一是逐步完善了政府信息主动公开、依申请公开、保密审查等制度。鉴于人事变动,调整了县政务公开工作领导小组,全面统筹全县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二是对全县各单位政府信息公开内容进行巡查,进一步梳理问题。4月25日-26日组织开展了全县政务公开互查工作,针对互查出来的问题列举清单反馈,限期要求进行整改,同时对整改工作及时开展回头看活动,确保整改举措落实到位,提高信息发布规范性。上半年还先后组织了5次网上巡查,及时纠正政府信息公开落实不到位的现象,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通报,明确整改时限,以检查促问题整改,加大常态化推进力度。 二、完善公开形式,加强政策解读。 一是定期召开信息公开重点领域新闻发布会。根据年初制定并印发新闻发布会计划,要求与经济建设和民生关系密切以及社会关注事项较多的重点领域部门积极参与,先后于5月4日、6月21日邀请县广播电视台、今日绩溪、绩溪网、绩溪视窗等多家当地媒体,组织开展了绩溪县文旅产业发展用地实施新闻发布会、公共资源交易电子化工作开展情况新闻发布会,起到了发布政策宣传绩溪关注绩溪的良好效果。二是利用广播电视、政府信息公开网、政务微博、政务微信、等媒体发布县政府重要决策、民生信息,充分体现权威性、及时性、互动性,真正做到服务大局,服务群众,扩大受众面,提升影响力。 三、强化学习培训,提升公开水平。

政务公开的目的意义

一、政务公开的目的和意义 (一)政务公开的目的在于接受监督 在现代法治国家,公开的原则几乎被适用于所有领域。无论是审务公开,还是检务公开,或者是警务公开,乃至村务公开、校务公开、厂务公开,等等,都有一个共同的目的,就是为了接受监督。政务公开当然也不例外,它是现代国家实行民主监督的一个重要的前提条件。实行政务公开,有利于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吸收人民群众参与讨论和决定有关事项,强化民主监督。可以说,没有公开,就无从谈起监督;没有监督,权力就要被滥用,就要腐败。这是万古不易的经验。在我国,长期缺乏公开而有效的监督,被认为是吏治腐败、司法腐败等各种权力腐败不断蔓延滋长的深刻原因。 (二)政务公开是方式、手段、途径,而决不是目的 作为方式、手段、途径的政务公开,一旦作为原则甚至制度确立下来,就能够发挥其确保监督、促进民主、限制权力滥用,保障权利实现的巨大作用。是否能够贯彻和实施公开的原则,并进一步确立公开机制,直接关系到一个国家各项工作是否能够顺利推行,各个领域的公正、公平和平等是否能够实现。鉴于目前各国反腐败斗争的艰巨性、复杂性和长期性,将公开的原则置于勤政廉政、反腐倡廉的机制建设中来理解的话,则更能够凸现出该原则的重大意义。 (三)政务公开是民主建设的需要 政务公开应该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以维护人民群众利益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简化行政手续,规范行政行为,方便群众办事,增强政务活动的透明度和行政权力运作的公开性,保证人民群众通过多种渠道和途径,参与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事务。 (四)政务公开是现代行政法基本理念的必然要求 现代行政法是规制行政主体行为、保障相对人合法权益的规范和原则的总称。它是具体化了的宪法,承担着确保权力真正属于人民,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使命。21世纪的行政法的基本理念应当是服务行政。从根本上说,政务公开的终极目的就是为人民服务,而为人民服务恰恰就是现代行政法的出发点和价值归宿。要确立服务行政的理念,就要提高行政的透明度,建立政务公开制度,使得行政主体的行为处于社会公众的有效监督之下,促使其依法行政,提高行政效率,减少腐败。 (五)政务公开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促进依法行政 实行政务公开,有利于改善行政管理,提高行政效率,使行政机关的办事方式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客观要求。 实行政务公开,有利于促进依法行政,促使各级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依法履行职责,正确行使职权,按照法定程序办事,防止滥用权力,消除执法违法、徇私枉法等腐败现象。在国家行政机关及有关组织实行政务公开,是深入贯彻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全面推进依法行政、从严治政,从源头上预防和治理腐败,建设廉洁、勤政、务实、高效政府的重要举措。 (六)政务公开是世界性的潮流,是世贸规则的要求 当今世界,经济贸易的发展、企业商机的发现、消费者权益的实现、政府公共服务质量的提高等都离不开及时获取准确信息。包括政务公开在内的信息公开和信息自由成为世贸规则的基本要求和各国政府规制改革的主导方向。信息公开是当代各国政府在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和教育等全面发展方面保障公民权的一项基本义务。公民对政府和公共部门拥有的公共信息享有知情权。为适应世贸规则关于信息公开和信息自由的要求,我国政府行政规制需要在程序和实体两方面进行大幅度改革。规制改革将成为我国政府行政改革面临的艰巨任务。

政务信息公开工作总结

2018年度政务信息公开工作总结 一年来,我镇在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列》办法以及潼关县201X年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会议精神的基础上,严格按照政务公开工作要求,结合我镇实际,镇党委、政府把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作为加强党风廉政建设,转变工作作风的一项重要内容,认真部署,强化措施,狠抓落实,较好地完成了201X年政府信息公开各项工作。现将有关情况总结如下: 一、总体情况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我镇对政务村务公开工作十分重视,在镇村干部大会上多次进行层级思想动员,使干部职工充分认识到:推行政务村务公开制度是是扩大基层民主、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和改进政府机关作风建设的重要措施;通过政务公开,增强镇政府和站所、村(居)工作的透明度,提高行政效率,强化对镇政府机关、站所及其工作人员行使权力的监督,提高依法行政水平,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建设廉洁、勤政、务实、高效的政府;通过政务公开,可以消除群众误解,赢得群众支持,减少因政务村务管理不规范而引发的上访,维护农村社会大局稳定。 (二)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镇政府和各站所、各村(居)委会把政务村务公开工作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分别成立了一把手挂帅的政务(村务)公开工作领导小组和监督小组,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并落实人员专门抓,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的组织领导机制,加强了对政务村务公开工作的领导,做到领导工作到位、责任落实到人。 (三)结合实际,全面推进。 镇政府和各站所、村(居)委会在全面推行政务村务公开制度的同时,注意把政务公开做到三个结合:一是把推行政务公开与改进机关工作作风相结合,把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作风贯彻到政务公开工作和各项政务工作中去,不断,行政效能,推动全体镇村(居)干部自觉参与积极推动政务公开工作;二是把推行政务公开工作与提高机关服务质量和工作效率相结合,针对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问题,及时公开有关的政策法规、办事程序、办事条件、收费标准、办事时限、办事结果、服务承诺等事项,并通过投诉处理机制,及时研究处理群众反映的问题,使广大群众对政府部门的服务水平满意度不断提高;三是把推行政务公开与依法治理相结合,通过实行对外、对内及时有效的政务村务公开,增加政务村务管理的透明度,广泛接受社会各界的监督,强化干部依法行政和廉洁勤政的意识,强化了机关民主管理机制和领导干部自律机制,促进了机关内部管理的制度化、科学化、规范化。 (四)完善制度,规范公开。为保证政务公开工作的经常化、制度化、规范化,

社区政务公开制度

福临社区政务公开制度 福临社区为加强制度建设、规范政务公开工作,促进政务公开工作的规范化,增强社区工作者的服务意识、责任意识,从加强制度建设入手进一步规范政务公开工作。 一、建立政务公开责任制度,增强政务公开工作的责任感。一是建立政务公开工作责任制度。社区书记为社区政务公开工作第一责任人,负责指导社区的政务公开工作的开展。分管人员为具体责任人,负责政务公开工作的终端落实。重点难点问题主要领导亲自抓落实。政务公开纳入和谐社区建设的考核内容。二是建立政务公开工作形势分析制度。社区领导班子定期召开分析政务公开工作形势,研究解决疑难问题。社区每半年召开一次居民代表会议,听取他们对政务公开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二、建立政务公开宣传制度,提高居民对政策规定的知晓率。一是明确政务公开工作内容。社区工作者结合自身分管的工作向群众宣传政务公开的政策规定和条令规章,公开办事程序。二是明确政务公开宣传途径。一方面针对不同时期的工作重点,通过组织大型宣传活动有针对性的组织宣传。另一方面把相关政策规定制作成宣传板长年置于社区科普画廊、法制宣传教育专栏长期开展宣传。同时在开展日常工作中加强宣传,社区在办事大厅设立政策规定公示板,储备各种宣传单。社区要在与居民的接触中面对面的宣传。

三、建立政务公开培训制度,加深对政策规定的理解。一是组织对社区工作者集中培训和相关部门进行业务辅导或组织社区工作人员通过集中学习与自学相结合的办法,提高业务水平。二是组织对居民楼组长、骨干的培训。通过会议、支部活动向党员等骨干进行各项政策规定的宣传,通过他们的宣传帮助群众了解各项法律规章。 四、建立群众来信来访制度,提高人民群众的满意率。一是妥善解决信件、电话来访。针对居民反映的问题及时调查处理。二是热情接待居民直接上访。对反映问题的居民要做好接待工作。根据需要协调相关部门加以解决。三是限期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对职权范围内的问题立即解决。需要协调本辖区范围内的问题在1-3天内解决。需要协调区内部门的问题一周内解决。对一时解决不了的,说明情况。 五、建立政务公开督查制度,确保工作落到实处。一是强化政务公开督查。对群众反映强烈或影响较大的来信来访和上访事件召开专题会议,研究解决的工作思路和具体办法,切实保证群众利益。二是政务公开纪检督查。对涉及的违纪问题或侵占群众利益的问题纪检部门介入调查处理。

20XX年全年上半年政务公开工作总结

20XX年全年上半年政务公开工作总结 《20XX年全年上半年政务公开工作总结》觉得应该跟大家分享,20XX年全年上半年政务公开工作总结 20XX年上半年政务公开工作总结 为深入推进规范化服务型政府建设,进一步加强政务公开工作,现将20XX年工作总结如下: 一、充分认识政务公开的重要意义,进一步完善工作机制,增强工作自觉性我乡领导高度重视,坚持一把手亲自抓,分管领导具体抓,始终把政务公开工作纳入我乡的工作重点,常抓不懈、稳步推进。乡长蔡广琴负总责,各部门负责人为成员,并指定专人负责该项工作,为政务公开工作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此外对部门负责人和负责政务公开的工作人员职责进行了认真梳理。一是完善了绩效考核。将我乡政务公开工作纳入年终目标考核工作的内容,各部门人员切实履行好各自职责,推进政府依法行政,促进党风廉政建设等方面作用逐步显现,使全乡干部职工逐步形成了热情服务、高效服务、主动服务的新局面。 二、规范程序,不断深化政务公开 (一)推进行政权力公开透明运行情况 1、深入推行行政权力网上公开运行。最全面的全面清理了20XX年至今涉及我乡行政权力的规范性文件。及时公布了投诉、咨询电话,在县政府门户网站和乡政府网站同源公开。

2、扎实开展网络化公开服务。在省政府信息发布平台上专门设立了政务信息公开栏目。截至今年12月在政务信息公开网上公开了603项信息,访问次数达到25979。此外,还设立了政务信息公开工作意见箱,畅通渠道,积极听取群众的意见和要求,不断完善我乡的政务 信息公开工作。 (二)贯彻落实《政务信息公开条例》内容,确保政务公开有效开展 1、全面落实了公开内容。一是公开了乡政府规范性文件;二是公开了我乡工作目标及其完成情况;三是公开了我乡自身建设情况,主要涉及我乡内部管理及党风廉政建设情况。并根据工作动态,及时公开、随时更新相关内容,今年我乡主动公开的信息达93条。 2、进一步完善了公开形式。我乡多次召开党组会研究政务公开工作,按照县政府信息公开要求,结合本部门实际,通过信息公开栏等公布有关政务信息,常年公开、定期公开与随时公开相结合,事前公开与事后公开相结合,精品随时更新已公开内容。 3、严格规范了公开行为。我乡建立了网上政务信息公开管理系统,并根据工作实际,梳理出信息公开指南、信息公开目录公开和信息补充公开,及时填报相关内容。政务公开系统运行良好,软硬件设施配套齐全,且管护良好。相关公开内容由涉及部

当前我国政务公开内容上存在哪些问题及对策

政务公开是现代国家实行民主监督的一个重要的前提条件。实行政务公开,有利于维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吸收人民群众参与讨论和决定有关事项,强化民主监督。可以说,没有公开,就无从谈起监督;没有监督,权力就要被滥用,就要腐败。这是万古不易的经验。政务公开能确保监督、促进民主、限制权力滥用,保障权利实现的巨大作用。是否能够贯彻和实施公开的原则,并进一步确立公开机制,直接关系到一个国家各项工作是否能够顺利推行,各个领域的公正、公平和平等是否能够实现。政务公开的终极目的就是为人民服务。要确立服务行政的理念,就要提高行政的透明度,建立政务公开制度,使得行政主体的行为处于社会公众的有效监督之下,促使其依法行政,提高行政效率,减少腐败。自开展政务公开工作以来,政务公开取得了一定成效:一是增加了工作透明度,干群之间增加了理解,减少了误会,化解了矛盾,促使“热点不热、难点不难”。二是改进了作风,提高了公仆意识,增强了依法办事的自觉性。三是促进了党风廉政建设。实行政务公开,一方面强化了群众监督和制度约束,另一方面增强了干部的廉洁自律意识,铺张浪费和吃喝招待明显减少,乱收费现象受到很大遏制。四是有效地推动了各项工作的开展。由于政务公开维护了群众的民主权利和合法权益,调动了群众的积极性,基层干部办事按照章法进行,从而使各项工作呈现出健康有序地正常发展。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1、政务公开具有浓厚的政策性,缺乏相应的制度保障政务公开作为加强廉政建设的新举措,一经提出,马上就在全国各地得到广泛地推行,具有浓厚的政策性。但由于缺乏相应的制度保障,导致实用主义和形式主义盛行,在政务公开的范围、内容和形式等诸方面表现出随意性和零散性,难以成为稳定的机关工作方式延续下去,结果很容易成为走过场的运动。由于一些领导干部对政务公开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认识不足,不是把它看成基层民主的一项重要内容,是公仆应向主人承担的一项责任与义务,特别是有些人总怕家丑外扬,因而很不主动,很不认真,推一推动一动,应付了事,在时间上往往一再延误,在内容上往往含含糊糊。2、政务公开的主体和范围有待拓宽(1)政务公开的主体应该拓宽。当前各级政府部门实行政务公开的过程中,对基层机关的注意力比较多,政务公开的主体主要集中在乡镇级和县市级的政府机关。目前政务公开出现上述状况的现实原因在于:当前人民群众对政府工作的不满主要集中在基层机关,推行政务公开可以起到一种发泄和疏导的作用。另一方面,政务公开的主体并不限于各级政府机关,还包括法律、法规或规章明确授权或委托的其他组织甚至个人,但就目前全国各地实行政务公开的主体来看,基本局限在各级政府机关,甚至没有涉及到其他行政主体,更不必说扩展至非行政主体的受委托组织和个人了。这也是当前政务公开活动的一个误区:——只有政府机关才有资格实行政务公开。(2)政务公开的范围同样有待拓宽。当前,政务公开的范围主要局限于群众意见比较大的领域,其他同样涉及重大公共利益但不易为群众所觉察的事务也应是政务公开的范围。如前所述,有关行政事务的事项,只要不涉及国家机密、商业秘密和个人隐私,都是政务公开的范围。而我们现在离这个目标还差得很远。从我国目前开展的政务公开活动的范围来看,领域比较集中,主要体现在选拔干部、政府上网、政府采购、警务公开、行政处罚等方面。尤其是选拔干部、政府上网和政府采购拍卖几乎占了各媒体报道政务公开事例的80%左右,而其中的选拔干部则是当前政务公开活动的焦点,人们常常能在媒体报道中看到中央某国家机关、某省或某市公开选拔厅局级干部或处级干部等方面的报道,据不完全统计,这方面的报道几乎占整个政务公开方面报道的一半。政务公开之所以集中在这几个领域,原因有以下几点:首先,这些领域涉及到人、财、物的权力比较集中的部门,容易滋生腐败,如选拔干部、政府采购等;其次,这些领域关系社会公共事业和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如社会治安、行政处罚等。同时,这些领域也是人民群众反应比较大、意见比较集中的地方。3、全国缺乏统一规划,各地各部门参差不齐当前我国实行政务公开的空间分布状况可以说是参差不齐。不仅地区之间参差不齐,而且部门之间也参差不齐。就部门而言,大力推行政务公开的部门大多集中在群众意见比较多的行业,如公安机关、工商机关、人事部门、财务部门等,

乡镇政务公开工作制度

乡镇政务公开工作制度 篇一:xx县政务公开工作制度 Xx县政务公开工作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进一步加强和推进我县的民主政治和法制建设,建立健全依法行使权力的制约机制,拓宽广大干部职工和人民群众依法参与管理国家事务和社会公共事务的渠道促进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政务公开工作是各级政府机关和各部门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全面推行政务公开,是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一项重要措施,是加强各级领导班子建设、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的需要,是保障人民当家作主,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的需要。各级政府、各部门必须高度重视此项工作,不断强化责任,完善制度,改进方法,推动政务公开工作的全面开展。 第三条推行政务公开,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和促进经济发展、社会稳定为目的,以群众和社会普遍关心的问题为重点,通过政务公开,自觉接受群众和社会监督,推动民主决策和依法行政水平的不断提高。 第二章政务公开的基本原则 第四条实行政务公开,应坚持公开的广泛性、实用性、彻底性原则。凡是企业、群众办事经常会碰到的制度,应全部向社会公开;

凡是与群众直接相关的制度都必须公开。并做到公开的制度具体实用、简便易行,具可操作性。 第五条实行政务公开,应坚持依法办事、实事求是的 原则。公开的内容要以党的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为依据,做到真实、准确。 第六条实行政务公开,应坚持公开与保密、对内与对外、重点与一般相结合的原则。除涉及国家机密事项外,一律都应向群众和社会公开;对涉及改革发展的政策和决策,群众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应作为公开的重点;涉及单位内部的一般事务,可不对外公开宣传。 第七条不同部门、不同行业的公开内容,应结合实际确定各自的公开重点和制定具体的公开方案和办法。 第三章政务公开的主要内容和范围 第八条政务公开的范围是各级政府机关、事业单位以及从事公共事务管理和服务的单位。 第九条政务公开的主要内容: (一)对内公开内容 1、内部管理制度; 2、财务收支情况(含债权债务); 3、岗位职责; 4、单位领导活动情况。 (二)对外公开内容

事业单位政务公开工作总结

事业单位政务公开工作总结 实施办事公开,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实际行动,是自觉接受群众监督,树立公共企事业单位新形象的一项重要内容。今年以来,在市政务公开部门的指导下,在新区党工委、管委会的高度重视下,辖区公共企事业单位办事公开不断加强,取得明显成效。根据市总厂联办〔XX〕4号文件精神,现将1—8月新区公共企事业单位办事公开工作总结如下: 一、工作成效 目前,新区政务公开工作已全面展开。一是信息公开渠道不断扩大。以市政府网站、新区管委会网站、政务服务中心、文件、会议、公示栏等多种方式,全面公开办事信息;二是信息公开更加广泛。公开内容涉及概况信息、计划总结、法规公文、工作动态、人事信息、财政信息、行政执法、公共服务和其他信息等,不断完善网站内容,规范办事指南、流程、依据和时限,增强透明度,改进服务质量;三是认真做好依申请公开工作,规范申请公开流程,做到办理及时、准确,无投诉发生;四是抓好政务中心公共服务项目和街道政务公开工作,规范了办事公开依法行政行为,加强了党风廉正建设,提高了办事公开工作管理效率,树立了新区政务公开良好形象。 二、工作措施

组织健全,加强领导。新区高度重视政务公开工作,成立了政务公开工作领导小组,由管委会主任吴勇任组长,党工委副书记、纪工委书记孔庆洲任副组长,管委会各部门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由新区党政办履行相关的职能职责,负责新区政务公开的日常工作,为工作的全面开展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健全制度,规范公开。为把办事公开工作落到实处,新区健全了各种政务公开制度,完善了政务公开程序,规范了政务公开的操作要求,形成了对内和对外公开相结合,部分公开与全面公开相衔接,过程公开与结果公开相协调,办事公开与解释说明相统一的工作格局;进一步健全和完善办事公开的各项内容,保证公开内容的全面、真实,力戒形式主义,在规范上狠下功夫,把办事公开工作纳入经常化、制度化的轨道,不断提高办事公开质量。 细化公开内容,加强监督。一是抓政府信息主动公开,进一步细化公开内容。根据市政务公开办相关文件要求,对门户网站政务信息进行了认真梳理,查漏补缺,使公开的内容具体化、全面化、规范化。二是公开内容接受监督。办事公开使政府决策事项和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向群众一一公开,实现了“阳光作业”,提高了政府机关工作的透明度,加强了对权力运行过程的监督制约,从而加强了党

党务政务公开制度

党务政务公开制度实现党务政务公开工作管理制度化,质量标准化,程序规范化,结合我局的工作实际,现就党务政务公开工作,制定如下制度。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精神和《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紧紧围绕安监工作“依法行政、公正执法、严格执法、廉洁执法”的职能要求开展党务政务公开工作,积极推动和发展党内民主,加强对党员领导干部权力运作的监督和制约,为安监事业的改革和发展提供坚强的政治保证。 二、工作原则和要求 工作原则:服务发展原则、依法依纪原则、真实公正原则、注重实效原则、积极稳妥原则。 工作要求:有组织、有方案、有园地、有台帐。 三、公开的内容 按照依法公开、真实可信的要求,凡属《中国共产党党内监督条例(试行)》和其他党内法规要求公开的内容,凡是群众关心的重大事项和热点问题,只要不违反有关保密规定,都应当公开。 (一)领导班子建设 1、局领导班子的工作职责; 2、局领导工作分工情况; 3、局领导班子议事规则。 (二)全局中心工作

1、全局年度工作目标和阶段工作重点; 2、全局工作目标责任书; 3、全局的重大决策、决定、决议; 4、促进安监事业发展的规划、意见和规定; 5、局各处室年度目标管理考核办法和考核结果。 (三)思想建设 1、党组中心组学习制度、计划及落实情况; 2、局机关党支部学习制度、计划及落实情况; 3、年度党建工作意见; 4、强化作风建设的意见措施; 5、年度文明创建情况。 (四)组织建设 1、民主生活会和整改情况; 2、干部的选拔任用和考核奖励情况; 3、党组织选举情况; 4、后备干部推荐和新党员发展情况; 5、民主评议党员的情况; 6、党费收缴、使用、管理情况; 7、干部职工培训学习情况。 (五)作风建设 1、贯彻“两个务必”和执行“四大纪律、八项要求”及总局“九不准"的情况; 2、领导干部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和述职述廉情况;

电子政务及政府网站工作总结

电子政务及政府网站工作总结 一、电子政务及政府网站工作开展情况 (一)健全机制,完善制度。根据局机关人事变动,及时调整了市卫生局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组织领导,成立了以局长XX同志任组长,相关科室负责人为组员的市局政府信息公开协调领导小组。同时,进一步修订完善了各项工作制度,并统一纳入机关工作制度手册中,方便了科室学习和落实。 (二)组织培训,加强学习。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政策性、技术性强,从内容到形式上要求标准都很高。为将此项工作做准、做实、做细、做好,我们组织局机关全体工作人员及市直医疗卫生单位主要负责人全面、系统地学习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特别注重学习了政府信息公开的政策要求、内容标准、技术操作等内容,使大家对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有了深入的了解。为准确把握信息公开工作的各项要求,在市政府各项相关制度下发后,我们又及时组织领导小组成员及工作人员进行了学习讨论,提高了大家开展政府信息公开工作的能力。 (三)加强审核,及时公开。按照市政府统一要求,将信息公开把关工作与文件生成和审签过程同步进行,并分季度编制了《政府信息公开目录》,及时上传市政府门户网站、按时报送市档案馆、市图书馆,以备群众查询。同时,在市行政审批大厅卫生局窗口建立了政府信息公开查询台,方便了群众查询。在公开内容上,我们严格按照

市政府的要求,在公开基本内容的基础上,重点公开与群众切身利益密切相关的事项,以及群众最关心、社会最敏感、反映最强烈的热点问题。全年,共主动更新、公开信息近百条。年内,未收到依申请公开的信函和电话。 (四)监督检查,确保安全。一是对联网计算机进行了定时清理检查,配置了防毒和杀毒软件,关闭了不必要的应用、服务、端口和链接,限制易被攻击、利用的网站栏目和功能。二是严格按照《信息公开保密审查制度》规范信息的采集,审核和发布流程,严格政府信息公开发布工作。三是年内未受到任何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举报、投诉及行政复议、行政诉讼等。 二、存在的主要问题 我局的政府信息公开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在政府信息公开的内容和形式、工作制度、工作效率和服务意识等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和不足,与人民群众的要求还不相适应。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认识程度不高。公开内容时效慢,对往年的政策文件还需要逐个清理录入。二是信息更新还不够及时,公开质量有待提高。部分工作人员政府信息公开的意识有待进一步提高,主动公开政府信息的责任意识还比较薄弱。三是政务公开工作力量薄弱,队伍建设还需加强,专职工作人员少,工作量大,任务重,需要加大人员配置。 三、XX年的工作目标和方向

2021年关于政务公开工作总结6篇

关于政务公开工作总结6篇 20xx年,协会政务公开工作按照《XX县政务公开、为民(政务)服务工作领导组关于分解20xx年度全县政务公开工作目标任务 ___》(霍公开组〔20xx〕2号)文件要求,在县政务公开工作领导小组的精心指导下,扎实完成了本年度政务公开工作,促进了协会政务公开工作向制度化、规范化发展。同时,在工作中也发现了一些不足。现将我协会20xx年政务公开工作总结如下: 为切实抓好政府 ___工作,确保 ___工作的顺利实施,协会高 度重视,成立了以会长任组长,副会长任副组长,相关股室负责人为成员的政务公开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政务公开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并指定专人负责具体日常工作。 (一)建立健全政务公开制度。建立了16项政务公开工作制度,确保了信息的时效性和准确性。 (二)完善政府 ___内容。完善了主动公开的政府信息目录,坚 持把职工、群众最关注的领导活动工作动态、政府重点工作、重大事项决策、财政专项资金发放、脱贫攻坚、财政预决算、“三公”经费等热点、难点问题作为公开的重点。 ___坚持先审批后公开,对不涉及 ___秘密的工作,按照公开的程序和要求做到应公开尽公开。

(三)拓开公开渠道。通过公开栏、会议、信息、微信、网站等多种渠道,进行面向社会的全方位公开。 (四)进一步规范公开程序。由协会政务公开领导小组办公室通过召开会议、督办的形式协调各股室,及时准确提供公开资料,报领导组审定后予以公布。对政务公开工作进行事前布置、事中督促、事后检查,一抓到底。 (一)工作人员的业务水平有待提升,对政务信息分类把握不准确,存在对政务公开工作的开展缺乏持续性和公开不及时情况。 (二)有的公开内容不规范,公开信息内容不具体,重点不突出。 (一)深化组织领导,健全协会政务公开制度,规范公开内容,提高公开质量。 (二)强化监督管理,学习改进协会监督管理制度,完善存在的不足,确保政务信息及时公开上报。 (三)牢记执政为民,进一步做好为民服务工作,为职工、群众办好事,办实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