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青岛版数学五年级上册因数与倍数 说课稿

青岛版数学五年级上册因数与倍数 说课稿

因数与倍数说课稿

1.说教材——目标与内容的确定、选取和分析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倍数和因数》是小学青岛版教材五年级上册第6单元的内容,也是小学阶段“数与代数”部分最重要的知识之一。《因数和倍数》的学习,是在初步认识整数的基础上,探究其性质,其中涉及到的内容属于初等数论的基本内容,相当抽象。在这一内容的编排上与以往的教材有所不同,没有数学化的语言给“整除”下定义,而是在本课时通过乘法算式借助整除的模型na=b直接给出因数与倍数的概念。在地位上,这节课是因数、倍数的概念引入,为本单元后面的内容、以及第四单元的最大公因数、最小公倍数提供了必需且重要铺垫。(2)教学目标

根据以上分析,结合新课标对本节课的要求,教学目标具体有以下三方面: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倍数和因数的意义,掌握找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方法,发现一个数的倍数、因数中最大的数、最小的数及其个数方面的特征。

过程与方法:在探索找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方法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合理推理意识、主动探究的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初步意识到可以从一个新的角度来研究非零自然数的特征及其相互关系,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抽象概括能力,体会教学内容的奇妙、有趣,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倍数和因数的含义与方法。

难点:掌握找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方法,在已知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前提下确认两个数的值。

2、说学情

这是一节概念课,对于学生而言可能比较抽象和枯燥。学生由于年龄的关系和个人思维发展的不同,在抽象能力和语言表达和思考的全面性方面需要老师的进一步引导。但由于本课是由乘法引入,且减少了以前老教材关于“整除”等繁杂概念,大大简化了叙述和记忆的过程,预期学生是可以理解并掌握的。

3、说教学过程

(1)合作交流、揭示主题

先在黑板上画出一个长方形,长是75厘米,宽是60厘米,将它裁成一块块

正方形,进行不同的裁法展示,为了避免简单的操作,引导学生通过算式来

想他是怎么裁的。组织交流,引出算式与概念鉴定。

(2)教学概念、正反促成

在研究因数和倍数的时候,我们所说的数指的是整数,及时出示整个前提:

是在不含0的自然数,让学生自己举例,示范说、相互说,最后以教师举学

生不容易想到了例子:4×4=16,18÷6=3,促成学生不仅从乘法的角度去思

考,而且也可以从除法的角度进行,也为后面找多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的方法

做好伏笔。

(3)设疑,置疑,激发学生的反思力度

在教学找一个数的倍数时,“才说到12、18是3的倍数(板书:3的倍数),

3的倍数是不是只有12、18这两个数呢?”组织交流:3的倍数有哪些呢?

同学互评,交流形成自己的学习成果,提高形成了知识的整体性教学,加大

了探索的力度,提高了思维的难度。

(4)判断中进行教学内容的递深,形成反思——学习——强化的整个学

习过程。

“教学找一个数的因数”以谈话导入,形成知识相互的联系与区别,

“谈话:必须说清谁是谁的倍数,谁是谁的因数。所以6可能是某些数的倍数,也可能是某些数的因数。”跟学生点明:求几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的方法

有列举法和短除法。然后举出简单的例子进行分析讲解。

(5)讨论互评,自主学习

放手让学生学习找多个数的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揭示两个数的积与它

们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积的关系。从无序到有序,从自寻到互学,请

学生回答和进行评价。通过例题讲解和练习巩固,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

程度。

1×36=36 36÷1=36

2×18=36 36÷2=18

3×12=36 36÷3=12

4×9=363 6÷4=9

6×6=36 36÷6=6

(6)指导,总结

如:提问:5为什么不是36的因数?(因为36÷5不能整除,有余数)

小结:不能被这个数整除的数就不是这个数的因数。

小结:我们即可以从乘法算式,也可以从除法算式找到一个数的因数。

提问:那对于一个数的因数从36的因数、15的因数这两个例子又有什么发现?

总结:对于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它们是不同的,但通过乘法算式、除法算

式又是相互依存的、相互联系的。而两个数的最小公倍数与其最大公因数的

积等于两数的乘积。

4、板书设计

最后是板书设计,合理的板书安排会让学生学习起来更有条理性,同时也方便学生做好数学笔记。

因数与倍数青岛版教案

因数与倍数青岛版教案 【篇一:青岛版数学《因数与倍数》教学设计】 《因数与倍数》教学设计 蒋集镇中心小学柳晔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初步理解因数和倍数的含义,初 步理解因数和倍数相互依存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依据因数和倍数的含义以及已有乘除法知识, 通过尝试、交流等活动,探索并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情感与态度:使学生在认识因数和倍数以及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 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提高数学思考的水平。 教学重点: 理解因数和倍数的含义。 教学难点: 探索并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认识因数、倍数 观察情景图,提出问题。 1、操作:可以怎样排队?每排摆几个,摆了几排,摆完后在练习本 上写出乘法算式。 汇报:你是怎么摆?算式是什么? 2、学习“因数、倍数”的概念 师:刚才通过摆不同的队形,我们得到了3道不同的乘法算式,别 小看这3个算式,其实在这里面有许多数学奥秘。今天我们就来研 究数学的新奥秘。 学生说一说。 指名,师:12既是12的因数,又是12的倍数。 师:看来,根据乘法算式和除法算式,都能判断出谁是谁的因数, 谁是谁的倍数。 师:你也像老师这样说一道乘法算式或除法算式,让你的同位说一 说它们之间的因数和倍数的关系。同位互相说。 小结:是呀,我们不能直接说谁是因数,谁是倍数,而要清楚的表 达出来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看来,因数和倍数是相互依 存的(板书:和)。为了方便,在研究因数和倍数时,一般不讨论0。

二、探索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 1、师:看黑板上的3个算式,你能找到12的所有的因数吗?(学生齐说。) 问:如果没有算式,你能找出24所有的因数吗?先想想怎样找?然后写在练习本上。 学生写一写,师巡视。 汇报展示:(2人) 问:你是怎么找的?(学生说方法) 评价:他找的怎么样?(学生评一评) 师讲解:想知道老师是怎么找的吗?(师边讲解边一对一对的板书24的因数)24的因数有:1,2,3,4,6,8,12,24 小结:其实老师就是按从小到大的顺序一对一对找的,这样就能做到既不重复又不遗漏了。看来,有序的思考问题对我们的帮助确实很大。 2、练习 师:用这种方法写出18的因数。 汇报:你找的18的因数都有哪些?(指名说,师板书) 3、发现规律 问:仔细观察这几个数的因数,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小结:一个数的因数最小的是1,最大的是它本身。 三、探索找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 1、方法 学生找4的倍数,写在练习本上。 汇报:指名说,师写在黑板上。(4的倍数有:4,8,12,16,20??) 问:你能说的完吗?写不完怎么办?(用省略号) 你是怎么找的? 评一评:他的方法怎么样? 问:还有别的方法吗? 问:怎么找一个数的倍数? 指名说。 师:按从小到大的顺序,用4依次去乘1、2、3、4??,乘得的积就是4的倍数。 2、练习 找出5的倍数,写在练习本上。

青岛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因数与倍数》优课比赛教学设计

青岛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因数与倍数》 【教学内容】《青岛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因数与倍数信息窗一。【教材简析】本单元知识是整数认识的一次拓展,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自然数、学习了四则运算以及步认识了因数和倍数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本信息窗是通过12个同学做球操表演,引入对因数与倍数的学习,这是学习本单元2.3.5倍数,质数、合数的基础。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结合具体实例,理解因数与倍数的含义,能找出100以内一个自然数的所有因数,会找一个数的倍数。 2.能力目标:在探索新知识的过程中,渗透观察、类比和归纳等探索规律的基本方法。 3.情感目标:通过探索活动,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条理性,发展初步的归纳能力,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体验学习数学的快乐。 4.德育目标:通过体验找因数和倍数的方法,培养学生做事严谨、条理有序、一丝不苟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理解因数与倍数的含义,掌握找因数、倍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因数与倍数的含义。 【教学准备】课件 一、创设情境,激趣引思。 1.师:同学们,你有好朋友吗? 预设: ①xx是我的好朋友,我们有共同的爱好。 ②xx是我的好朋友,他学习很好。 2.谈话:生活中可以用什么词形容两个人关系好?(亲密无间)其实,在数学中也有一对好朋友:因数和倍数(板书) 3.请看,这是球操社团,12名同学们要进行球操表演。可以怎样排队? 先自己想一想,谁可以用一道乘法算式来表示? 预设: ①3×4=12

②2×6=12 ③12×1=12 【情感目标:以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导入课题,激发了学习兴趣。】 【设计意图:从生活实际的现象引入新课,根据学生已有的数学经验和生活经验明确研究主题。激发学生研究兴趣的同时,为学生的学习指明方向。】[评析]:课始激趣进入主题,揭示本节课新知识研究的方向,使学生产生探究新知的心理需求 二.引出因数倍数的概念。 1.教师谈话:同学们刚才我们也得到了3个不同的乘法算式,那么这些乘法算式里藏着什么新的知识呢?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 谈话:请看我们以2×6=12为例,注意听。从左往右看,我们可以说:2是12的因数,6也是12的因数。2和6都是12的因数。(板书:因数) 从右往左看,我们可以说:12是2的倍数;12也是6的倍数。(板书:倍数)听清楚了吗?谁来说一说? 评价:你说的真完整。 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因数倍数的问题。(揭示课题:因数、倍数) 2.谁能说一说3×4=12。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吗? 出现错误: 预设:说3是因数。谁给他补充? 3.师:在说因数、倍数的时候我们应该什么? 评价:在说因数和倍数的时候一定要说清楚谁是谁的倍数,谁是谁的因数,不能单独说。 4. 1×12=12。 师追问:12和它本身的关系,很特别,谁听出来了? 师明确:为了研究方便,我们所说的因数和倍数都是指自然数,(0除外)。 5.师:通过刚才的练习,你有没有发现12的因数一共有哪些? 预设: 12的因数1、2、3、4、6、12

五年级数学《因数和倍数》说课稿

五年级数学《因数和倍数》说课稿 五年级数学《因数和倍数》说课稿 一、说教材 《倍数和因数》是小学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五年级下册第2单元的内容,也是小学阶段“数与代数”部分最重要的知识之一。《因数和倍数》的学习,是在初步认识自然数的基础上,探究其性质,其中涉及到的内容属于初等数论的基本内容,相当抽象。在这一内容的编排上与以往的教材有所不同,没有数学化的语言给“整除”下定义,而是在本课时通过乘法算式借助整除的模型na=b直接给出因数与倍数的概念。在地位上,这节课是因数、倍数的概念引入,为本单元后面的内容、以及第四单元的最大公因数、最小公倍数提供了必需且重要铺垫。(注: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略) 二、说学情分析 本节课内容是五年级下册的内容,但采取借班上课的形式,选取了四年级的学生。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已经分段认识了亿以内的整数,基本完成了整数四则运算的学习(本学期刚学完)。但学生由于年龄的关系和个人思维发展的不同,在抽象能力和语言表达和思考的全面性方面需要老师的进一步引导。但由于本课是由乘法引入,且减少了以前老教材关于“整除”等繁杂概念,大大简化了叙述和记忆的过程,预期学生是可以理解并掌握的。 三、说设计理念 本节课的在设计理念上,本人总结四点特点,而这四个特点也 刚好在我教学的四个环节中生成: 第一,从生活切入,实现数形结合,完成概念的有意义建构。 数论的内容,如果从数字本身出发进行研究,对小学生来说就抽象了些。本节课,教师以解决问题“12个小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有哪几种拼法?”为引子,让学生在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数学概念,避开了抽象,有利于帮助学生完成有意义的建构。同时,在解决问题时,学生思考“哪几种拼法”时,教师给出了不同的建议,

《因数和倍数》说课稿

《因数和倍数》说课稿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因数和倍数》说课稿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因数和倍数》说课稿一、说教材 在学习本单元之前,学生已经分阶段认识了百以内、千以内、万以内、亿以内以及一些整亿的数。较为系统地掌握了十进制计数法,同时也基本完成了整数四则运算的学习。但这只是对数字的浅在认识,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公倍数和公因数,以及分数的约分、通分和四则运算奠定基础。 教学目标定为以下几点: (一)知识、技能目标: 1、使学生结合整数乘、除法运算初步认识倍数和因数的含义,探索并掌握找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方法,发现一个数的倍数、因数中最大的数、最小的数及其个数方面的特征。能在1到100的自然数中找出10以内某个数的所有倍数,能找出100以内某个数的所有因数。 2、使学生在认识倍数和因数以及探索一个数的倍数或者因数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提高数学思考的水平。 (二)情感、价值目标: 让学生初步意识到可以从一个新的角度来研究非零自然数 的特征及其相互关系,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抽象概括能

力,体会教学内容的奇妙、有趣,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本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倍数和因数的含义与方法。 教学难点是掌握找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方法。 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本班多数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缺少主动性,目的性。一部分学生怕困难,缺乏独立思考的习惯,同时,考虑问题也不够全面。在本堂课的教学中,主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课堂活动的参与性,体验成功的乐趣,通过学生的亲自探索和体验来达到学习知识,掌握所学知识的目的。同时,感受数学中的奥妙,增加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教法与学法指导 当今社会、人类的发展离不开素质教育,而实施素质教育必须以学生为本,课堂教学要围绕培养学生的探索精神、创新精神出发,为全面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打下一定的基础。本节课根据学生的认知能力与心理特征来进行教学策略和方法的设计。 1、遵循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组织),学生操作、探究为主线的理念,首先从学生的操作入手,由浅入深,利用学生对乘法运算以及长方形的长、宽和面积关系的已有认识,在操作中引出倍数和因数的概念。 2、小组合作讨论法。以学生讨论、交流、相互评价,促成学生对找一个数的倍数、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进行优化处

《倍数和因数》优秀说课稿

《倍数和因数》优秀说课稿 《倍数和因数》优秀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前后关系:在学习本单元之前,学生已经认识了百以内、千以内、万以内、亿以内以及一些整亿的数。但这只是对数字的浅在认识,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公倍数和公因数,以及分数的约分、通分和四则运算奠定基础。 (2)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 1.让学生理解倍数和因数的意义,掌握找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方法,发现一个数的倍数、因数中最大的数、最小的数及其个数方面的特征。 情感、价值目标: 2.让学生初步意识到可以从一个新的角度来研究非零自然数的特征及其相互关系,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抽象概括能力,体会教学内容的奇妙、有趣,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 (3)教学重点: 理解倍数和因数的含义与方法 (4)教学难点: 掌握找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方法。 二、谈设计理念 首先从学生的操作入手,由浅入深,利用学生对乘法运算以及长方形的长、宽和面积关系的已有认识,在操作中引出倍数和因数的概念。 其次以学生讨论、交流、相互评价,促成学生对找一个数的倍数、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进行优化处理,提升、巩固学生方法表达的完整性、有效性,避免学生只掌握了方法的理解,而不能全面的正确的表达。 三、谈教学过程:

(1)合作交流、揭示主题 用12个大小完全相同的小正方形,进行不同的摆法展示,为了避免简单的操作,引导学生通过算式来想他是怎么摆的。组织交流,引出算式与概念鉴定。 (2)教学概念、正反促成 利用横里读、竖里读,形成了比较系统的知识概念,并及时出示整个前提:是在不含0的自然数,让学生自己举例,示范说、相互说,最后以教师举学生不容易想到了例子:4×4=16,18÷6=3,促成学生不仅从乘法的角度去思考,而且也可以从除法的角度进行,也为后面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做好伏笔。 (3)设疑,置疑,激发学生的反思力度 在教学找一个数的倍数时,“才说到12、18是3的倍数(板书:3的倍数),3的倍数是不是只有12、18这两个数呢?”组织交流:3的倍数有哪些呢?同学互评,交流形成自己的学习成果,提高形成了知识的整体性教学,加大了探索的力度,提高了思维的难度,“分钟内你们写完了吗?如果再给半分钟呢?为什么?” (4)判断中进行教学内容的递深,形成了反思——学习——强化的整个学习过程。在学生做出“6是倍数”的正确判断之后,并不简单换章,而是以此为契机 “教学找一个数的因数”以谈话导入,形成知识相互的联系与区别, “谈话:必须说清谁是谁的倍数,谁是谁的因数。所以6可能是某些数的倍数,也可能是某些数的因数,那我们就来找一个数的因数。你能找出36所有的因数吗?” (5)讨论互评,自主学习 放手让学生学习找一个数的因数,从无序到有序,从自寻到互学,请学生板书, 学生评价,“提问:你是用什么方法找到一个数的因数,可以介绍给大家吗?还有其他方法吗?” 1×36=36 36÷1=36

五年级《倍数和因数》说课稿

五年级《倍数和因数》说课稿 五年级《倍数和因数》说课稿 作为一名优秀的教育工作者,时常会需要准备好说课稿,说课稿有利于教学水平的提高,有助于教研活动的开展。那么优秀的说课稿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五年级《倍数和因数》说课稿,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一、学情分析 学生在平时学习中缺少主动性,一部分学生怕困难,缺乏独立思考的习惯,同时考虑问题也不够全面。在本单元的教学中,需要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学生课堂学习的参与性,体验成功的乐趣,通过学生的亲自探索和合作交流,来达到学习知识,掌握所学知识的目的。同时感受数学中的奥妙。 二、教材分析 《倍数和因数》是冀教版第五单元的内容,也是小学阶段“数与代数”部分的最重要知识之一,在四年级教材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内容。本单元是在学生认识了亿以内的数,已经掌握整数加减乘除四则计算的基础上学习的。这一单元更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公倍数和公因数,以及分数的约分、通分和四则运算奠定基础,可以说这一单元对以后的数学学习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这一单元主要包括了五个课时。第一课时,自然数。第二课时倍数,第三课时2。5的倍数的特征,第四课时3的倍数的特征,第五课时认识因数、质数、合数,第六课时,分解质因数。第七课时,综合练习 在对整数和自然数的认识中,概念较多,而且容易混淆,难以理解和掌握,本套教材在整数概念的认识和相关计算的编排上,采取与相关知识整合、分散编排的方式,降低学习的难度,增强知识的应用性。 三、单元教学目标

1、了解自然数、奇数、偶数、质数、合数,并能进行判断。 2、了解倍数的含义,在1~100的自然树中,能找出10以内自然数的所有倍数,知道2。3。5的倍数的特征,会判断一个数是不是2。3。5的倍数。 3、了解乘数也叫因数,在1~100的自然树中,能找出一个自然数的所有因数,会分解质因数。 4、在观察、探索、猜想、验证的过程中,能进行有条理的思考,能比较清楚的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与结果。 5、愿意了解社会生活中与数学有关的信息,主动参与数学学习活动中;初步养成乐于思考、勇于探索数学问题的良好品质。 四、重点:1、找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 2、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 3、寻找、3、5的倍数的特征。 4、区分倍数和因数 5、区分质数和合数 6、分解质因数。 五、说教法。说学法 1、在第一课时自然数这一课时,有两个知识点,认识自然数,认识奇数和偶数。根据本节教学内容的特点,立足于小学四年级学生的思维,决定采用合作探究式的教学方法,通过启发引导法,观察发现法以及直接讲授法来指导学生学习新知,培养学生学习的数学的兴趣。 2、在第二课时《倍数》这一课时,有两个知识点,认识倍数是基础,找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是重点,也是难点。我会创设情景,通过开放性问题的设置来启发学生思考,在思考中体会数学概念形成过程中所蕴涵的数学方法,使之获得内心感受。 3、在第三、四课时《2、3、5的倍数的特征》这两个课时,这两个课时都是找规律。我会通过启发诱导、让学生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来学习新知。

青岛版数学五年级上册因数与倍数 说课稿

因数与倍数说课稿 1.说教材——目标与内容的确定、选取和分析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倍数和因数》是小学青岛版教材五年级上册第6单元的内容,也是小学阶段“数与代数”部分最重要的知识之一。《因数和倍数》的学习,是在初步认识整数的基础上,探究其性质,其中涉及到的内容属于初等数论的基本内容,相当抽象。在这一内容的编排上与以往的教材有所不同,没有数学化的语言给“整除”下定义,而是在本课时通过乘法算式借助整除的模型na=b直接给出因数与倍数的概念。在地位上,这节课是因数、倍数的概念引入,为本单元后面的内容、以及第四单元的最大公因数、最小公倍数提供了必需且重要铺垫。(2)教学目标 根据以上分析,结合新课标对本节课的要求,教学目标具体有以下三方面: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倍数和因数的意义,掌握找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方法,发现一个数的倍数、因数中最大的数、最小的数及其个数方面的特征。 过程与方法:在探索找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方法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合理推理意识、主动探究的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初步意识到可以从一个新的角度来研究非零自然数的特征及其相互关系,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抽象概括能力,体会教学内容的奇妙、有趣,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倍数和因数的含义与方法。 难点:掌握找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方法,在已知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前提下确认两个数的值。 2、说学情 这是一节概念课,对于学生而言可能比较抽象和枯燥。学生由于年龄的关系和个人思维发展的不同,在抽象能力和语言表达和思考的全面性方面需要老师的进一步引导。但由于本课是由乘法引入,且减少了以前老教材关于“整除”等繁杂概念,大大简化了叙述和记忆的过程,预期学生是可以理解并掌握的。 3、说教学过程 (1)合作交流、揭示主题 先在黑板上画出一个长方形,长是75厘米,宽是60厘米,将它裁成一块块 正方形,进行不同的裁法展示,为了避免简单的操作,引导学生通过算式来 想他是怎么裁的。组织交流,引出算式与概念鉴定。 (2)教学概念、正反促成 在研究因数和倍数的时候,我们所说的数指的是整数,及时出示整个前提: 是在不含0的自然数,让学生自己举例,示范说、相互说,最后以教师举学 生不容易想到了例子:4×4=16,18÷6=3,促成学生不仅从乘法的角度去思 考,而且也可以从除法的角度进行,也为后面找多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的方法 做好伏笔。

小学数学_因数与倍数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学数学_因数与倍数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小学五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团体操表演》 第1课时<因数与倍数> ——教学设计 一、谈话导入: 人与人之间有着各种相互依存、相互联系的关系,比如说我和你们之间的师生关系。我是你们的老师,你们是我的学生。那你们与亲人之间的关系又有哪些呢?请选择一位你心中所想的亲人,想一下他的的名字,试着用一句话说一说你与他的关系。(同学说) 在数学王国的自然数家族里,成员们和睦相处,他们之间也有着这种相互依存的关系。今天这节课就让我们先来认识这俩兄弟。(板书:因数和倍数) 二、目标展示: (屏幕展示) 1.结合具体情境初步理解因数和倍数的含义,初步理解因 数和倍数相互依存的关系。 2.依据因数和倍数的含义以及已有的乘除法知识,通过尝 试、交流等活动,探索并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3. 在认识因数和倍数以及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过程 中进一步感受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提高数学思考的水平。(指生读) (教师简述)目标你明确了么?相信,有了学习目标的精准导航,你一定能快速完成本节课的学习任务! 三、学习新课: (一)情景再现 (1)运动会上要新增添一项团体操表演,大家都在紧锣 密鼓地筹划此事!最终教练决定选用12名同学来参加表 演。请大家积极建言献策,说一说该如何设计队形呢?

请同学们用自己喜欢的图形代替12名同学在白纸上列 一下队形!并用算式表示出来。一会儿请同学们上台展 示并讲解。 (2)汇报交流:小组展示。 (二)因数、倍数概念的学习 (1)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因数和倍数着两兄弟就藏在这三道乘法算式中,乘法前面和后面的数都叫什么?(因数),那我 可不可以说3是因数,4是因数?为什么?(同学说)那 其他算式中的因数你会说了么?(指生说) (2)在师生关系中,我是你们的老师,你们是我的学生,老师与学生是相互依存的;在姐妹关系中,刘好是刘艺琛的姐 姐,刘艺琛是刘好的妹妹,姐姐与妹妹也是相互依存的关 系;在3×4=12这道算式中,3是12的因数,12又会是3 的什么呢?因数与谁相互依存?(同学说) (3)因数与倍数之间的关系你会说了么?小试一把。(学生说)注意:在研究因数和倍数时,我们所指的是自然数(但不 包括0) (4)从刚才的三道列队算式中,你能知道12的所有因数了么? (学生说) (三)探究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 (1)刚才我们找到了12的所有因数,咱们再来试着找一找24的因数。自己在练习本上列一列,找一找!(温馨提示:想 一下,怎样找既有序又全面?)(学生展示) (2)刚才这位同学是用乘法算式找出的24的因数,还有别的办法吗?(学生展示) (3)请同学们回忆一下刚才他们的做法,他们是怎样做到既有序又全面的找到了24的因数的?(板书:从1开始,一对 一对的找,找到重复为止) (4)练一练:我们用对口令的形式以同桌为单位把24的因数说一说。

“因数和倍数”说课稿——获奖说课稿

“因数和倍数”说课稿 一、说教材 在学习本单元之前,学生已经分阶段认识了百以内、千以内、万以内、亿以内以及一些整亿的数。较为系统地掌握了十进制计数法,同时也基本完成了整数四则运算的学习。但这只是对数字的浅在认识,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公倍数和公因数,以及分数的约分、通分和四则运算奠定基础。 教学目标定为以下几点: (一)知识、技能目标: 1.使学生结合整数乘、除法运算初步认识倍数和因数的含义,探索并掌握找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方法,发现一个数的倍数、因数中最大的数、最小的数及其个数方面的特征。能在1到100的自然数中找出10以内某个数的所有倍数,能找出100以内某个数的所有因数。 2.使学生在认识倍数和因数以及探索一个数的倍数或者因数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提高数学思考的水平。 (二)情感、价值目标: 让学生初步意识到可以从一个新的角度来研究非零自然数的特征及其相互关系,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抽象概括能力,体会教学内容的奇妙、有趣,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理解倍数和因数的含义与方法。 教学难点是掌握找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方法。 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 本班多数学生在平时的学习中缺少主动性,目的性。一部分学生怕困难,缺乏独立思考的习惯,同时,考虑问题也不够全面。在本堂课的教学中,主要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课堂活动的参与性,体验成功的乐趣,通过学生的亲自探索和体验来达到学习知识,掌握所学知识的目的。同时,感受数学中的奥妙,增加学习数学的兴趣。 三、教法与学法指导 当今社会、人类的发展离不开素质教育,而实施素质教育必须“以学生为本”,课堂教学要围绕

《因数与倍数》说课稿

《因数与倍数》说课稿 下面是关于五年级下册的说课稿《因数与倍数》仅供参考 《因数与倍数》说课稿 一、说教材 《倍数和因数》是小学人教版课程标准实验教材五年级下册第2单元的内容也是小学阶段“数与代数”部分最重要的知识之一《因数和倍数》的学习是在初步认识自然数的基础上探究其性质其中涉及到的内容属于初等数论的基本内容相当抽象在这一内容的编排上与以往的教材有所不同没有数学化的语言给“整除”下定义而是在本课时通过乘法算式借助整除的模型na=b直接给出因数与倍数的概念在地位上这节课是因数、倍数的概念引入为本单元后面的内容、以及第四单元的最大公因数、最小公倍数提供了必需且重要铺垫(注: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略) 二、说学情分析 本节课内容是五年级下册的内容但采取借班上课的形式选取了四年级的学生在此之前学生已经已经分段认识了亿以内的整数基本完成了整数四则运算的学习(本学期刚学完)但学生由于年龄的关系和个人思维发展的不同在抽象能力和语言表达和思考的全面性方面需要老师的进一步引导但由于本课是由乘法引入且减少了以前老教材关于“整除”等繁杂概念大大简化了叙述和记忆的过程预期学生是可以理解并掌握的 三、说设计理念

本节课的在设计理念上本人总结四点特点而这四个特点也 刚好在我教学的四个环节中生成: 第一从生活切入实现数形结合完成概念的有意义建构 数论的内容如果从数字本身出发进行研究对小学生来说就抽象了些本节课教师以解决问题“12个小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有几种拼法?”为引子让学生在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中学习数学概念避开了抽象有利于帮助学生完成有意义的建构同时在解决问题时学生思考“几种拼法”时教师给出了不同的建议可以想象也可以在本子上画一画这样既符合不同的学生思维发展有不同老师有针对的引导其次使数与形有机地结合这样学生对概念的理解不仅是数字上的认识而且能与操作活动与图形描述联系起来学生经历了“先形后数”的过程也就是知识抽象的过程 第二抓住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促使学生学会有序思考从而形成基本的技能与方法 能列举一个数的因数是本节课技能目标中很重要的一部分教学活动中教师牢牢的抓住了学生思维的“最近发展区”让学生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独立的列举一个数的因数在集体交流的过程中教师适时的追问“用什么方法找的?”让学生充分暴露个性化的思考方法教师点拨出学生思维中各自的优势:一对一对的找;从“1”开始有序的找再通过有效分析取得学生整体的认同这样的设计让学生在独立思考——集体交流——互相讨论过程中学习有序思考从而形成基本技能与方法做到即关注了过程又关注了结果

小学数学倍数和因数五上册说课稿

小学数学倍数和因数五上册说课稿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前后关系:在学习本单元之前,学生已经认识了百以内、千以内、万以内、亿以内以及一些整亿的数。但这只是对数字的浅在认识,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公倍数和公因数,以及分数的约分、通分和四则运算奠定基础。 (2)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 1.让学生理解倍数和因数的意义,掌握找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方法,发现一个数的倍数、因数中最大的数、最小的数及其个数方面的特征。 情感、价值目标: 2.让学生初步意识到可以从一个新的角度来研究非零自然数的特征及其相互关系,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抽象概括能力,体会教学内容的奇妙、有趣,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 (3)教学重点: 理解倍数和因数的含义与方法 (4)教学难点: 掌握找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方法。 二、谈设计理念 首先从学生的*作入手,由浅入深,利用学生对乘法运算以及长方形的长、宽和面积关系的已有认识,在*作中引出倍数和因数的概念。 其次以学生讨论、交流、相互评价,促成学生对找一个数的倍数、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进行优化处理,提升、巩固学生方法表达的完整*、有效*,避免学生只掌握了方法的理解,而不能全面的正确的表达。 三、谈教学过程: (1)合作交流、揭示主题 用12个大小完全相同的小正方形,进行不同的摆法展示,为了避免简单的*作,引导学生通过算式来想他是怎么摆的。组织交流,引出

算式与概念鉴定。 (2)教学概念、正反促成 利用横里读、竖里读,形成了比较系统的知识概念,并及时出示整个前提:是在不含0的自然数,让学生自己举例,示范说、相互说,最后以教师举学生不容易想到了例子:4×4=16,18÷6=3,促成学生不仅从乘法的角度去思考,而且也可以从除法的角度进行,也为后面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做好伏笔。 (3)设疑,置疑,激发学生的反思力度 在教学找一个数的倍数时,“才说到12、18是3的倍数(板书:3的倍数),3的倍数是不是只有12、18这两个数呢?”组织交流:3的倍数有哪些呢?同学互评,交流形成自己的学习成果,提高形成了知识的整体*教学,加大了探索的力度,提高了思维的难度,“分钟内你们写完了吗?如果再给半分钟呢?为什么?” (4)判断中进行教学内容的递深,形成了反思——学习——强化的整个学习过程。在学生做出“6是倍数”的正确判断之后,并不简单换章,而是以此为契机 “教学找一个数的因数”以谈话导入,形成知识相互的联系与区别, “谈话:必须说清谁是谁的倍数,谁是谁的因数。所以6可能是某些数的倍数,也可能是某些数的因数,那我们就来找一个数的因数。你能找出36所有的因数吗?” (5)讨论互评,自主学习 放手让学生学习找一个数的因数,从无序到有序,从自寻到互学,请学生板书, 学生评价,“提问:你是用什么方法找到一个数的因数,可以介绍给大家吗?还有其他方法吗?” 1×36=3636÷1=36 2×18=3636÷2=18 3×12=3636÷3=12 4×9=3636÷4=9

青岛版六三制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第六单元 因数与倍数 教案 1 因数和倍数

1 因数和倍数 ⏹教学内容 教材第88-91页,因数与倍数。 ⏹教学提示 在这节课先揭示整数的概念,再利用整数认识因数和倍数,而是让学生根据实际情境列出乘法算式,利用乘法来认识倍数与因数。在找一个数的倍数时,也是让学生运用除法的知识,探索找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 教材提出“可以怎样排队”的问题。利用整数乘法认识倍数与因数,以整数乘法算式为例说明倍数与因数的含义,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不同的解题方法,指导学生利用原有的乘除法知识,探究找一个倍数的方法,总结出一个数的倍数最小的是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并提醒学生,在探究因数和倍数的时候,一般不讨论0。引导学生体会一般可以用乘法算式来找一个数的倍数,要注意引导学生的有序思考,并逐步让学生领会到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结合具体情境,利用乘法认识倍数和因数。 过程与方法 探索找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能在1-100的自然数中,找出10以内某个自然数的所有倍数。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综合应用的意识和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难点 了解倍数和因数的意义。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 练习本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创设情境

1、谈话引人 师:同学们喜欢开运动会吗?运动会上的团体操表演非常好看,那么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运动会上团体操排练时,队型排列出现了一些问题,想让同学们帮忙解决这个问题。 2、出示情境图 (1)学生活动:仔细观察情境图,获取图中信息。 全班进行交流 (2)学生活动:分一分。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先单独活动,教师帮助有困难的学生。全班进行交流 (3)学生汇报,提出问题。 教师引导学生对队形如何排列进行提问。 设计意图:通过讨论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引入本课的例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探究新知: 1.解决:可以怎样排队 2.学生列算式说明倍数和因数的含义 2 x 6 = 12 3 x 4 = 12 1 x 12 = 12 (1)说明含义,2和6是12的因数;12是2和6的倍数。 需进一步使学生明确,2是12的因数,6也是12的因数;12是2和6的倍数。关于倍数和因数这种相互依存的关系,学生第一次接触,教师要让学生多说一说,并通过一定的例证进一步说明。 (2)看其余两个乘法算式,说出其中的因数和倍数关系。 (3)练习:说一说。第90页第一题先自己试说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同桌之间交流后,再进行全班交流。 3.解决:你能找出24的因数吗? (1)小组合作探究 (2)小组汇报。 先说一说24的因数,再说出找出24的因数的方法。 (24)x (1)=24 24和1是24的因数 (3)x (8)=24 3和8也是24的因数 …… 24÷(1)=(24)24和1是24的因数 …… (3)总结24的因数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最新青岛版数学六三制小学五年级上册《因数和倍数》教学设计

因数和倍数 教学内容:青岛版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信息窗1第1课时(第1个红点),自主练习,第90页习题。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初步认识倍数和因数的意义,在探索活动中,进一步培养观察、比较、分析和归纳等能力。 2.通过探究掌握求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方法,体会出一个数的倍数及因数的特征。学会从不同角度验证猜想,进一步发展数感。 3.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感受数学思考的完整性和,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因数和倍数的含义,探索并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探索并掌握求一个数因数的方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认识倍数和因数的意义。 教师出示情境图:这12个同学做球操表演,如何排队呢? 学生思考后回答: 方法一:每排6人,排2排; 方法二:每排4人,排3排; 方法三:每排12人,排1排。 二、自主学习,小组探究。 1.在操作中得出乘法算式。 教师提出要求:同学们用手里12个圆片,代替12个同学,摆一摆,你是如何给这12名同学排队的?每排摆几个?摆了几排?用乘法算式把自己的摆法表示出来,并在小组里交流。 学生操作,教师指导学困生。

汇报展示: 教师提出要求:每排摆几个?摆了几排?用乘法算式把自己的摆法表示出来课件展示: 学生汇报: 方法一:每排6个,摆2排,算式:6×2=12; 方法二:每排4人,排3排,算式:4×3=12; 方法三:每排12人,排1排,算式:12×1=12; 还有其他的排法吗?能用哪个乘法算式表示呢? 预设: 方法四:每排2个,排6排,算式:6×2=12; 方法五:每排3人,排4排,算式:4×3=12; 方法六:每排1人,排12排,算式:12×1=12; 2.有序拼摆,不遗漏,不重复。 教师导语:还有其他的摆法吗?怎样拼摆才能做到不重复,不遗漏呢? 学生:可以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进行拼摆。 如:每排1人,排12排,每排2个,排6排,每排3人,排4排,每排4人,排3排,每排6个,摆2排,每排12人,排1排。 教师小结:在实际操作中,只能按照一定的顺序拼摆,才能保证把所有的方法找到,还能做到不重复。 3.倍数和因数的意义,揭示课题。 过渡语:刚才通过拼图形得到3道乘法算式,观察下表,算式的结果和每排摆的个数、摆几排有什么关系? 每排摆几个12 6 4 …… 摆了几排 1 2 3 …… 算式12×1=12 6×2=12 4×3=12 …… 学生思考后回答: 算式的结果12总是每排摆几个和摆了几排的倍数。

青岛版六三制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第六单元 因数与倍数 教案 2、5的倍数的特征

2、5的倍数的特征 ⏹教学内容 教材第92-95页,2和5的倍数的特征。 ⏹教学提示 这节课是在学生在学习了因数、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也是我们后面学习最大公因数、最小公倍数的基础,也是后面学习通分和约分的必要前提。教材的安排是先认识2 的倍数的特征,再认识5的倍数的特征,最后认识奇数和偶数,这样安排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对于2、5的倍数的具体的特征,则引导学生在观察、交流的基础上自己归纳。2、5的倍数的特征仅仅体现在个位上的数,比较明显,容易理解。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倍数和因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并为后面学习3的倍数的特征奠定基础。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让学生经历2、5的倍数特征的探索过程,理解并掌握2和5的倍数的特征,会运用这些特征判断一个数是不是2和5的倍数;知道偶数和奇数的意义,会判断一个自然数是偶数还是奇数。 过程与方法 能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收集有用的信息,进行归纳、类比与猜测,发展初步的合情推理能力。在观察、猜测和讨论的过程中,提高探究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比较、概括能力和推理能力,增强学生的探索意识,进一步感受数学的魅力。 ⏹重点、难点 重点 理解并掌握2和5的倍数的特征,会运用这些特征判断一个数是不是2和5的倍数;知道偶数和奇数的意义,会判断一个自然数是偶数还是奇数。 难点 会运用这些特征判断一个数是不是2和5的倍数;会判断一个自然数是偶数还是奇数。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 练习本、1-100的数字表格。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师:我们学校最近在举行阳光体育运动活动,同学们踊跃参加,咱们一起去看一看都有哪些比赛项目吧。(出示情境图)观察情境图,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学生提出的问题预设: (1)跳圆圈舞的共有多少人? (2)跳圆圈舞的可以派多少人? ……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让学生提出问题,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 (二)探究新知: 1. 学习2的倍数的特征 (1)跳交谊舞可以派多少人? 学生可能列举很多不同的数(如6、8、20、14、98) 师:你能用学过的知识用一句话概括可以派多少人参加呢? 学生可能说是2的倍数,也可能说是双数等。 (2)2的倍数特征 师:学生在生活中已经具备了“双”即为“2个”的经验,可能从列举的数中概括出:都是双数等结论。 生活中哪里用到双数? 学生可能说出:街道的门牌号一边是双数一边是单数,阶梯教室的座位号一排是双数一排是单数等。 这些双数都是2的倍数,它们有什么特征呢?对待数学问题不能只凭猜测,要进行验证。对这个问题的研究老师为你提供一张百数表,你可以从表中把2的倍数圈出来,也可以把2的倍数写出来,然后观察这些数有什么特征。 (3)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小组合作研究 学生的结论可能有:个位上是双数,与十位没有关系,个位是0、2、4、6、8 小结:所有2的倍数的个位上都是什么数?(0、2、4、6、8)。因此,判断一个数是不是2的倍数,只要看这个数什么部分的数就可以了?(个位上的数字)(4)学生小组交流。 (5)验证结论:刚才我们研究的这些数比较小,你能举一个多位数来验证一下吗?学生自己举例验证。

《因数和倍数》的说课稿

《因数和倍数》的说课稿 《因数和倍数》的说课稿1 一、教材分析。 倍数和因数一课是苏教版数学第八册中的内容。这一内容是在学生已经分阶段认识了百以内、千以内、万以内、亿以内以及一些整亿的数,较为系统地掌握了十进制记数法,同时也基本完成了整数四则运算基础上进行的教学,主要是要使学生初步认识倍数和因数的意义,学会在1-100的自然数中找10以内某个数的所有倍数和100以内某个数的所有因数的方法。这是学生进一步学习公倍数和公因数,以及分数的约分、通分和四则运算的基础,对以后的学习起着重要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及重点和难点。 1、知识与技能目标:使学生结合整数乘、除法运算初步认识倍数和因数的含义,探索求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方法,并能找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 2、过程与方法目标:引导学生自主探究找一个数倍数和因数的方法,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提高数学思考的水平。 3、情感与态度目标:在学习活动中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4、重点:理解因数和倍数的含义,知道它们呢的关系是相互依存的。 5、难点:探索并掌握求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方法。 三、教学设计 (一)认识倍数和因数 认识倍数和因数时,利用学生对乘法运算以及长方形的长、宽和

面积关系的已有认识,引导学生在操作中得到乘积相同的不同乘法算式,并进一步引出倍数和因数的概念。倍数和因数是指两个数之间的关系,不能单独说某数倍数或因数,这一点学生往往搞不清,为了使学生明白倍数和因数是一种相互依存的关系,我举了生活中的兄弟关系,母女关系的例子帮助学生理解,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同时也让学生明白,用数学知识解决生活问题是学习数学的真正目的。 (二)探索求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 从例1中得出:12是3的倍数,又把学生举的一个3的倍数的例子有目的地写在黑板上结合起来看,引导学生说出3的倍数还有哪些。学生在举例子时说出来的数是无序的,这时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怎样才能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有条理地找出3的倍数,促使学生去关注思想方法,并在学生讨论交流中感受有序的思想方法。 在学生掌握方法的基础上,采用比赛的形式要求学生有序地写出2、5的倍数,然后在整体观察2、3、5倍数的基础上通过学生讨论,一个数倍数的特点。培养了学生观察、比较、归纳概念的能力。 (三)探索求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 从例中看出4、3、6、2、12、1都是12的因数,那我们可以怎样找一个数的因数呢?先让学生独自找36的因数,再指名几个学生说说是怎么找的,通过几位学生找的方法的比较得出较合理的方法。接着又找了15、16的因数,归纳出一个数因数的特点。 (四)全课小结 (五)巩固练习 为了提高学生学习兴趣,巩固所学知识,我又补充了两个练习: 1、判断题目的是强化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

2021年因数和倍数说课稿(精选3篇)

2021年因数和倍数说课稿(精选3篇)因数和倍数说课稿1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和前后关系:在学习本单元之前,学生已经认识了百以内、千以内、万以内、亿以内以及一些整亿的数。但这只是对数字的浅在认识,为学生进一步学习公倍数和公因数,以及分数的约分、通分和四则运算奠定基础。 (2)教学目标: 知识、技能目标: 1、让学生理解倍数和因数的意义,掌握找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方法,发现一个数的倍数、因数中最大的数、最小的数及其个数方面的特征。 情感、价值目标: 2、让学生初步意识到可以从一个新的角度来研究非零自然数的特征及其相互关系,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抽象概括能力,体会教学内容的奇妙、有趣,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 (3)教学重点:

理解倍数和因数的含义与方法 (4)教学难点: 掌握找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方法。 二、谈设计理念 首先从学生的操作入手,由浅入深,利用学生对乘法运算以及长方形的长、宽和面积关系的已有认识,在操作中引出倍数和因数的概念。 其次以学生讨论、交流、相互评价,促成学生对找一个数的倍数、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进行优化处理,提升、巩固学生方法表达的完整性、有效性,避免学生只掌握了方法的理解,而不能全面的正确的表达。 三、谈教学过程 (1)合作交流、揭示主题 用12个大小完全相同的小正方形,进行不同的摆法展示,为了避免简单的操作,引导学生通过算式来想他是怎么摆的。组织交流,引出算式与概念鉴定。 (2)教学概念、正反促成

利用横里读、竖里读,形成了比较系统的知识概念,并及时出示整个前提:是在不含0的自然数,让学生自己举例,示范说、相互说,最后以教师举学生不容易想到了例子:4×4=16,18÷6=3,促成学生不仅从乘法的角度去思考,而且也可以从除法的角度进行,也为后面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做好伏笔。 (3)设疑,置疑,激发学生的反思力度 在教学找一个数的倍数时,“才说到12、18是3的倍数(板书:3的倍数),3的倍数是不是只有12、18这两个数呢?”组织交流:3的倍数有哪些呢?同学互评,交流形成自己的学习成果,提高形成了知识的`整体性教学,加大了探索的力度,提高了思维的难度,“分钟内你们写完了吗?如果再给半分钟呢?为什么?” (4)判断中进行教学内容的递深,形成了反思——学习——强化的整个学习过程。在学生做出“6是倍数”的正确判断之后,并不简单换章,而是以此为契机 “教学找一个数的因数”以谈话导入,形成知识相互的联系与区别, “谈话:必须说清谁是谁的倍数,谁是谁的因数。所以6可能是某些数的倍数,也可能是某些数的因数,那我们就来找一个数的因数。你能找出36所有的因数吗?”

《因数和倍数》的说课稿(5篇)

《因数和倍数》的说课稿(5篇) 《因数和倍数》的说课稿1 一、教材分析。 倍数和因数一课是苏教版数学第八册中的内容。这一内容是在同学已经分阶段熟悉了百以内、千以内、万以内、亿以内以及一些整亿的数,较为系统地把握了十进制记数法,同时也基本完成了整数四则运算基础上进行的教学,主要是要使同学初步熟悉倍数和因数的意义,学会在1-100的自然数中找10以内某个数的全部倍数和100以内某个数的全部因数的方法。这是同学进一步学习公倍数和公因数,以及分数的约分、通分和四则运算的基础,对以后的学习起着重要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及重点和难点。 1、学问与技能目标:使同学结合整数乘、除法运算初步熟悉倍数和因数的含义,探究求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方法,并能找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 2、过程与方法目标:引导同学自主探究找一个数倍数和因数的方法,体会数学学问之间的内在联系,提高数学思索的水平。 3、情感与看法目标:在学习活动中激发同学学习数学的爱好和自信念。 4、重点:理解因数和倍数的含义,知道它们呢的关系是互相依存的。 5、难点:探究并把握求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方法。

三、教学设计 〔一〕熟悉倍数和因数 熟悉倍数和因数时,利用同学对乘法运算以及长方形的长、宽和面积关系的已有熟悉,引导同学在操作中得到乘积相同的不同乘法算式,并进一步引出倍数和因数的概念。倍数和因数是指两个数之间的关系,不能单独说某数倍数或因数,这一点同学往往搞不清,为了使同学明白倍数和因数是一种互相依存的关系,我举了生活中的兄弟关系,母女关系的例子关心同学理解,让同学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同时也让同学明白,用数学学问解决生活问题是学习数学的真正目的。 〔二〕探究求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 从例1中得出:12是3的倍数,又把同学举的一个3的倍数的例子有目的地写在黑板上结合起来看,引导同学说出3的倍数还有哪些。同学在举例子时说出来的数是无序的,这时老师引导同学思索怎样才能按从小到大的挨次有条理地找出3的倍数,促使同学去关注思想方法,并在同学商量沟通中感受有序的思想方法。 在同学把握方法的基础上,采纳竞赛的形式要求同学有序地写出2、5的倍数,然后在整体观看2、3、5倍数的基础上通过同学商量,一个数倍数的特点。培育了同学观看、比较、归纳概念的力量。 〔三〕探究求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 从例中看出4、3、6、2、12、1都是12的因数,那我们可以怎样找一个数的因数呢?先让同学单独找36的因数,再指名几个同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