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学年青岛版六三制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因数与倍数复习教学设计评奖教案

学年青岛版六三制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因数与倍数复习教学设计评奖教案

学年青岛版六三制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因数与倍数复习教学设计评奖教案教学目标:通过复习因数与倍数的知识,使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和应用因数与倍数的概念,能够灵活运用相关的算法解决数学问题。

教学内容:

一、因数与倍数的概念

A. 因数:一个数能够整除另一个数,就称这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因数。

B. 倍数:一个数能够被另一个数整除,就称这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倍数。

二、因数与倍数的性质

A. 一个数的因数都是这个数的约数,这个数本身也是它的因数。

B. 一个数的倍数都能被这个数整除,这个数本身也是它的倍数。

三、因数与倍数的计算

A. 因数的计算:找出一个数的所有因数。

B. 倍数的计算:自然数的倍数可以用这个数乘任意自然数得到。

四、因数与倍数的应用

A. 最大公因数:两个或多个数的公因数中最大的那个数,称为这

些数的最大公因数。

B. 最小公倍数:两个或多个数的公倍数中最小的那个数,称为这

些数的最小公倍数。

教学步骤:

一、导入与复习

1. 通过问题引导,复习因数与倍数的概念:能够解释因数与倍数。

2. 出示一些数,让学生找出它们的因数与倍数。

二、概念讲解与讨论

1. 讲解因数与倍数的定义和性质。

2. 通过示例,让学生理解因数与倍数的计算方法。

三、因数与倍数的计算

1. 给出一组数,让学生运用所学方法计算它们的因数与倍数。

2. 鼓励学生结合实际情境,灵活运用因数与倍数的计算方法。

四、因数与倍数的应用

1. 以最大公因数为例,讲解最大公因数与因数的关系。

2. 以最小公倍数为例,讲解最小公倍数与倍数的关系。

五、练习与巩固

1. 出示一组题目,让学生根据题目要求计算因数与倍数。

2. 针对对问题解答不完整或错误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和巩固。

六、总结与展望

1. 对因数与倍数的概念、计算和应用进行总结和回顾。

2. 展望下节课的内容,引发学生思考和预习。

教学评价与改进:

本节课通过复习因数与倍数的知识点,引导学生理解和应用相关概念,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计算能力。通过精心设计的教学步骤和练习题目,检测了学生的掌握程度,并及时进行了个别辅导。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启发式教学,注重学生主体性的培养。通过评价结果,可以发现学生对于因数与倍数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并能够熟练运用相关的算法解决问题。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更加注重因数与倍数的应用,引导学生解决更具挑战性的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青岛版数学五年级上册因数与倍数 说课稿

因数与倍数说课稿 1.说教材——目标与内容的确定、选取和分析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倍数和因数》是小学青岛版教材五年级上册第6单元的内容,也是小学阶段“数与代数”部分最重要的知识之一。《因数和倍数》的学习,是在初步认识整数的基础上,探究其性质,其中涉及到的内容属于初等数论的基本内容,相当抽象。在这一内容的编排上与以往的教材有所不同,没有数学化的语言给“整除”下定义,而是在本课时通过乘法算式借助整除的模型na=b直接给出因数与倍数的概念。在地位上,这节课是因数、倍数的概念引入,为本单元后面的内容、以及第四单元的最大公因数、最小公倍数提供了必需且重要铺垫。(2)教学目标 根据以上分析,结合新课标对本节课的要求,教学目标具体有以下三方面:知识与技能:让学生理解倍数和因数的意义,掌握找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方法,发现一个数的倍数、因数中最大的数、最小的数及其个数方面的特征。 过程与方法:在探索找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方法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合理推理意识、主动探究的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初步意识到可以从一个新的角度来研究非零自然数的特征及其相互关系,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抽象概括能力,体会教学内容的奇妙、有趣,产生对数学的好奇心。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倍数和因数的含义与方法。 难点:掌握找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方法,在已知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的前提下确认两个数的值。 2、说学情 这是一节概念课,对于学生而言可能比较抽象和枯燥。学生由于年龄的关系和个人思维发展的不同,在抽象能力和语言表达和思考的全面性方面需要老师的进一步引导。但由于本课是由乘法引入,且减少了以前老教材关于“整除”等繁杂概念,大大简化了叙述和记忆的过程,预期学生是可以理解并掌握的。 3、说教学过程 (1)合作交流、揭示主题 先在黑板上画出一个长方形,长是75厘米,宽是60厘米,将它裁成一块块 正方形,进行不同的裁法展示,为了避免简单的操作,引导学生通过算式来 想他是怎么裁的。组织交流,引出算式与概念鉴定。 (2)教学概念、正反促成 在研究因数和倍数的时候,我们所说的数指的是整数,及时出示整个前提: 是在不含0的自然数,让学生自己举例,示范说、相互说,最后以教师举学 生不容易想到了例子:4×4=16,18÷6=3,促成学生不仅从乘法的角度去思 考,而且也可以从除法的角度进行,也为后面找多个数的最大公因数的方法 做好伏笔。

学年青岛版六三制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因数与倍数复习教学设计评奖教案

学年青岛版六三制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因数与倍数复习教学设计评奖教案教学目标:通过复习因数与倍数的知识,使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和应用因数与倍数的概念,能够灵活运用相关的算法解决数学问题。 教学内容: 一、因数与倍数的概念 A. 因数:一个数能够整除另一个数,就称这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因数。 B. 倍数:一个数能够被另一个数整除,就称这个数是另一个数的倍数。 二、因数与倍数的性质 A. 一个数的因数都是这个数的约数,这个数本身也是它的因数。 B. 一个数的倍数都能被这个数整除,这个数本身也是它的倍数。 三、因数与倍数的计算 A. 因数的计算:找出一个数的所有因数。 B. 倍数的计算:自然数的倍数可以用这个数乘任意自然数得到。 四、因数与倍数的应用

A. 最大公因数:两个或多个数的公因数中最大的那个数,称为这 些数的最大公因数。 B. 最小公倍数:两个或多个数的公倍数中最小的那个数,称为这 些数的最小公倍数。 教学步骤: 一、导入与复习 1. 通过问题引导,复习因数与倍数的概念:能够解释因数与倍数。 2. 出示一些数,让学生找出它们的因数与倍数。 二、概念讲解与讨论 1. 讲解因数与倍数的定义和性质。 2. 通过示例,让学生理解因数与倍数的计算方法。 三、因数与倍数的计算 1. 给出一组数,让学生运用所学方法计算它们的因数与倍数。 2. 鼓励学生结合实际情境,灵活运用因数与倍数的计算方法。 四、因数与倍数的应用 1. 以最大公因数为例,讲解最大公因数与因数的关系。 2. 以最小公倍数为例,讲解最小公倍数与倍数的关系。 五、练习与巩固

1. 出示一组题目,让学生根据题目要求计算因数与倍数。 2. 针对对问题解答不完整或错误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和巩固。 六、总结与展望 1. 对因数与倍数的概念、计算和应用进行总结和回顾。 2. 展望下节课的内容,引发学生思考和预习。 教学评价与改进: 本节课通过复习因数与倍数的知识点,引导学生理解和应用相关概念,培养了学生的逻辑思维和计算能力。通过精心设计的教学步骤和练习题目,检测了学生的掌握程度,并及时进行了个别辅导。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启发式教学,注重学生主体性的培养。通过评价结果,可以发现学生对于因数与倍数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并能够熟练运用相关的算法解决问题。在今后的教学中,可以更加注重因数与倍数的应用,引导学生解决更具挑战性的问题,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因数与倍数青岛版

第六单元备课 本单元安排的教学内容是: 在学生学习了因数、倍数的基础上,进一步来探索2、3、5的倍数的特征。通过呈现“百数表”和“列举法”让学生从表中(或列举的数据)找出2和5的倍数,并用不同的符号分别圈出,再观察其特征。在理解2的倍数的特征后,揭示偶数和奇数的含义。对于2、5的倍数的具体特征,则引导学生在观察、交流的基础上自己归纳。 本单元的主要教学内容是:在前面学习了2、3、5倍数的特征,奇数与偶数,质数与合数的基础上进行学习分解质因数与分解质因数的意义、探究分解质因数的方法。 知识与能力: 结合具体实例,了解2、3、5的倍数的特征,能找出100以内的2、3、5的倍数;理解奇数、质数、合数的含义,会分解质因数。 过程与方法:在探索新知识的过程中,渗透观察、类比、猜测和归纳等探索规律的基本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探索活动,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条理性,发展初步的归纳、推理能力,激发探索规律的兴趣。 了解2、3、5的倍数的特征,能找出100以内的2、3、5的倍数;理解奇数、质数、合数的含义,会分解质因数 1. 加强探究意识的培养和探究方法的指导。 2. 鼓励学生探究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3. 充分发挥习题的作用,巩固深化所学知识。 4. 充分发挥教师作用。 课时安排: 信息窗一:舞蹈表演 2课时 信息窗二:团体操表演 2课时 我学会了吗 1课时 信息窗 1——因数与倍数 (第1课时) 【教学内容】2、5倍数的特征 【学习目标】 知识与能力:理解并掌握2和5的倍数的特征,会运用这些特征判断一个数是不是2和5的倍数;知道偶数和奇数的意义,会判断一个自然数是偶数还是奇数。 过程与方法:让学生经历2、5的倍数特征的探索过程。 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比较、概括能力和推理能力,增强学生的探索意识,进一步感受数学的魅力。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因数和倍数|青岛版

《因数和倍数》教学设计及反思 教学内容:青岛版教材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88—91页。 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认识因数和倍数的含义,探索求一个数的因数或倍数的方法,发现一个数的因数、倍数中最大的数、最小的数及其个数方面的特征。 2、使学生在认识因数和倍数以及探索一个数的因数或倍数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提高数学思考的水平,对数学产生好奇心,培养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意义,探索求一个数因数或倍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探索求一个数因数或倍数的方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学生练习题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师:同学们看这是什么? 生:小正方形。 师:想不想知道王老师给大家带来了多少个这样的小正方形? 生:想。 师:多少个? 生:12个。 师:想一想你能不能把这12个完全一样的小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呢? 生:能。 【设计意图】:以学生熟悉情景引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 二、教学因数和倍数的意义 师:增加一点难度,用一道算式说明你的想法,让其他同学猜一猜你是怎么摆的,好吗? 生:好! 学生汇报: 生1:1×12=12 师:他是怎么摆的? 生:一行摆1个,摆了12行;也可以一行摆12个,摆1行。

课件出示摆法。 师:把第一种摆法竖起来就和第二种摆法一样了,我们把这两种摆法算作一种摆法。(用课件舍去一种) 生2:2×6=12 师:猜一猜他是在怎么摆的? 生:一行摆2个,摆了6行;也可以一行摆6个,摆2行。 师:这两种情况,我们也算一种。 生3: 3×4=12 师:他又是怎么摆的? 生:一行摆3个,摆了4行;也可以一行摆4个,摆3行。 师:还有其他摆法吗? 生:没有了。 师:对,如果把12个同样大小的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就只有这三种摆法,大家千万不要小看了这三种摆法,更不要小看了这三种摆法下面的三道乘法算式,今天我们的新课就藏在这三道乘法算式里面。因数和倍数(板书课题) 2.教学“因数和倍数”的意义。 师:我们以3×4=12为例,在数学上可以说3是12的因数,4也是12的因数,12是3的倍数,12也是4 的倍数。这里还有两道算式,同桌两个同学先互相说一说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 学生汇报:任选一道回答。 生1:12是12的因数,1是12的因数,12是2的倍数,12是1的倍数。 师:说的多好啊!虽然有点像绕口令,但数学上确实是这样的。我们再一起说一遍。 师:还有一道算式,谁来说一说? 生:2是12的因数,6是12的因数,12是2的倍数,12也是6的倍数。 师明确:为了研究方便,我们所说的因数和倍数都是指自然数,(0除外)。 师:通过刚才的练习,你有没有发现12的因数一共有哪些? (生边说老师边有序的用课件出示12的所有的因数。)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因数和倍数 青岛版(2021秋)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因数和倍数青岛版(2021秋)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因数和倍数-青岛版(2021秋) 《因数和倍数》教学设计及反思 教学内容:青岛版教材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88―91页。 教学目标:1、使学生初步认识因数和倍数的含义,探索求一个数的因数或倍数的方法,发现一个数的因数、倍数中最大的数、最小的数及其个数方面的特征。2、使学生在 认识因数和倍数以及探索一个数的因数或倍数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 联系,提高数学思考的水平,对数学产生好奇心,培养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认知因数和倍数的意义,积极探索谋一个数因数或倍数的方法。教学难点:积极探索谋一个数因数或倍数的方法。教具准备工作:多媒体课件、学生练习题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师:同学们看这是什么?生:小正方形。 师:想要不敢晓得王老师给大家增添了多少个这样的小正方形?生:想要。师:多少个?生:12个。 师:想一想你能不能把这12个完全一样的小正方形拼成一个长方形呢?生:能。 【设计意图】:以学生熟识情景导入,唤起学生的好奇心。二、教学因数和倍数的意 义 师:增加一点难度,用一道算式说明你的想法,让其他同学猜一猜你是怎么摆的,好吗? 生:不好!学生汇报: 生1:1×12=12师:他是怎么摆的? 生:一行挂1个,挂了12行;也可以一行挂12个,挂1行。 课件出示摆法。 师:把第一种斜对角举起去就和第二种斜对角一样了,我们把这两种斜对角算是一种 斜对角。(用课件舍弃一种) 生2:2×6=12 师:猜一猜他就是在怎么挂的? 生:一行摆2个,摆了6行;也可以一行摆6个,摆2行。师:这两种情况,我们也 算一种。生3:3×4=12师:他又是怎么摆的?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6.1 因数和倍数 ︳青岛版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设计-6.1 因数和倍数︳青岛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掌握倍数和因数的概念及相关定义; 2.能够识别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 3.能够正确运用倍数和因数解决实际问题。 (二)能力目标 1.提高学生综合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提高学生的口算和思维能力; 3.培养学生的自学习想能力。 (三)情感目标 1.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和学科好奇心; 2.增强学生自信心和解决问题的勇气。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教学重点 1.应用倍数和因数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学生运用倍数和因数的思想找规律,以便解决相应的问题; (二)教学难点 1.学生如何将倍数和因数的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2.提高学生的口算和思维能力。 三、教学过程设计 (一)引入 教师拿出一个棋盘,问学生最后一个落子的位置是什么,然后得出一个数,让学生找出这个数的所有因数和倍数。然后问学生,有什么规律。 (二)知识讲解 教师讲解倍数和因数的定义和相关概念,通过实际案例来让学生了解。

(三)例题演练 例1:如果3和5是一个数的两个因数,那么这个数最小可能是多少? 例2:某个数字的倍数有6,该数字最多有几个因数? 例3:现在有12颗糖果,请你画出所有的小组可能分配糖果的情况。 (四)拓展延伸 通过进一步的实际案例,拓展学生的思维,提高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小结 回顾本节课的知识点和解题方法,让学生找出掌握的不足之处,教师对学生提出的几个问题进行逐一梳理和解答。 四、课后作业 1.完成课堂练习册上的相关习题; 2.自己编写五道例题,包括求因数与倍数、求最大公约数与最小公倍数; 3.查阅相关史实,了解因数与倍数的历史渊源和合 数与质数的差异。 五、教学评估 (一)教学方法评估 本节课采用了前瞻性、启发性、实践性、综合性的教学方法,既重视学生的心理感受,也注重学生个体差异的体现。在讲解例题中,能够正确引导学生思考,提高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二)教学内容评估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有针对性、全面性和难易适度,能够顺利达到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充分调动学生学习兴趣和学科好奇心。 (三)教学效果评估 通过概念引导、例题演练、拓展延伸和小结四个环节的教学,学生的知识综合应用能力得到了很好的提高,同时也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使命感,教学效果良好。

因数与倍数青岛版教案

因数与倍数青岛版教案 【篇一:青岛版数学《因数与倍数》教学设计】 《因数与倍数》教学设计 蒋集镇中心小学柳晔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结合具体情境初步理解因数和倍数的含义,初 步理解因数和倍数相互依存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使学生依据因数和倍数的含义以及已有乘除法知识, 通过尝试、交流等活动,探索并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情感与态度:使学生在认识因数和倍数以及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 的过程中进一步感受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提高数学思考的水平。 教学重点: 理解因数和倍数的含义。 教学难点: 探索并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认识因数、倍数 观察情景图,提出问题。 1、操作:可以怎样排队?每排摆几个,摆了几排,摆完后在练习本 上写出乘法算式。 汇报:你是怎么摆?算式是什么? 2、学习“因数、倍数”的概念 师:刚才通过摆不同的队形,我们得到了3道不同的乘法算式,别 小看这3个算式,其实在这里面有许多数学奥秘。今天我们就来研 究数学的新奥秘。 学生说一说。 指名,师:12既是12的因数,又是12的倍数。 师:看来,根据乘法算式和除法算式,都能判断出谁是谁的因数, 谁是谁的倍数。 师:你也像老师这样说一道乘法算式或除法算式,让你的同位说一 说它们之间的因数和倍数的关系。同位互相说。 小结:是呀,我们不能直接说谁是因数,谁是倍数,而要清楚的表 达出来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看来,因数和倍数是相互依 存的(板书:和)。为了方便,在研究因数和倍数时,一般不讨论0。

二、探索找一个数的因数的方法 1、师:看黑板上的3个算式,你能找到12的所有的因数吗?(学生齐说。) 问:如果没有算式,你能找出24所有的因数吗?先想想怎样找?然后写在练习本上。 学生写一写,师巡视。 汇报展示:(2人) 问:你是怎么找的?(学生说方法) 评价:他找的怎么样?(学生评一评) 师讲解:想知道老师是怎么找的吗?(师边讲解边一对一对的板书24的因数)24的因数有:1,2,3,4,6,8,12,24 小结:其实老师就是按从小到大的顺序一对一对找的,这样就能做到既不重复又不遗漏了。看来,有序的思考问题对我们的帮助确实很大。 2、练习 师:用这种方法写出18的因数。 汇报:你找的18的因数都有哪些?(指名说,师板书) 3、发现规律 问:仔细观察这几个数的因数,你能发现什么规律? 小结:一个数的因数最小的是1,最大的是它本身。 三、探索找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 1、方法 学生找4的倍数,写在练习本上。 汇报:指名说,师写在黑板上。(4的倍数有:4,8,12,16,20??) 问:你能说的完吗?写不完怎么办?(用省略号) 你是怎么找的? 评一评:他的方法怎么样? 问:还有别的方法吗? 问:怎么找一个数的倍数? 指名说。 师:按从小到大的顺序,用4依次去乘1、2、3、4??,乘得的积就是4的倍数。 2、练习 找出5的倍数,写在练习本上。

最新青岛版数学六三制小学五年级上册《因数和倍数》教学设计

因数和倍数 教学内容:青岛版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信息窗1第1课时(第1个红点),自主练习,第90页习题。 教学目标 1.结合具体情境初步认识倍数和因数的意义,在探索活动中,进一步培养观察、比较、分析和归纳等能力。 2.通过探究掌握求一个数的倍数和因数的方法,体会出一个数的倍数及因数的特征。学会从不同角度验证猜想,进一步发展数感。 3.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的内在联系,感受数学思考的完整性和,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理解因数和倍数的含义,探索并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探索并掌握求一个数因数的方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认识倍数和因数的意义。 教师出示情境图:这12个同学做球操表演,如何排队呢? 学生思考后回答: 方法一:每排6人,排2排; 方法二:每排4人,排3排; 方法三:每排12人,排1排。 二、自主学习,小组探究。 1.在操作中得出乘法算式。 教师提出要求:同学们用手里12个圆片,代替12个同学,摆一摆,你是如何给这12名同学排队的?每排摆几个?摆了几排?用乘法算式把自己的摆法表示出来,并在小组里交流。 学生操作,教师指导学困生。

汇报展示: 教师提出要求:每排摆几个?摆了几排?用乘法算式把自己的摆法表示出来课件展示: 学生汇报: 方法一:每排6个,摆2排,算式:6×2=12; 方法二:每排4人,排3排,算式:4×3=12; 方法三:每排12人,排1排,算式:12×1=12; 还有其他的排法吗?能用哪个乘法算式表示呢? 预设: 方法四:每排2个,排6排,算式:6×2=12; 方法五:每排3人,排4排,算式:4×3=12; 方法六:每排1人,排12排,算式:12×1=12; 2.有序拼摆,不遗漏,不重复。 教师导语:还有其他的摆法吗?怎样拼摆才能做到不重复,不遗漏呢? 学生:可以按照从小到大的顺序,进行拼摆。 如:每排1人,排12排,每排2个,排6排,每排3人,排4排,每排4人,排3排,每排6个,摆2排,每排12人,排1排。 教师小结:在实际操作中,只能按照一定的顺序拼摆,才能保证把所有的方法找到,还能做到不重复。 3.倍数和因数的意义,揭示课题。 过渡语:刚才通过拼图形得到3道乘法算式,观察下表,算式的结果和每排摆的个数、摆几排有什么关系? 每排摆几个12 6 4 …… 摆了几排 1 2 3 …… 算式12×1=12 6×2=12 4×3=12 …… 学生思考后回答: 算式的结果12总是每排摆几个和摆了几排的倍数。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六 团体操表演——《因数和倍数》青岛版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六团体操表演—— 《因数和倍数》青岛版 六团体操表演——《因数和倍数》 教学目标: 使学生初步认识因数和倍数的含义,探索求一个数的因数或倍数的方法,发现一个数的因数、倍数中最大的数、最小的数及其个数方面的特征。 使学生在认识因数和倍数以及探索一个数的因数或倍数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提高数学思考的水平,对数学产生好奇心,培养学习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意义,探索求一个数因数或倍数的方法。教学难点:探索求一个数因数或倍数的方法。 三.教学过程: 师:同学们,我知道咱们班的同学非常的聪明,非常的好学,老师问你们一个问题,我们班的班长是谁?生:...... 师:那你的同位是谁?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同位,是吗?那我找一个同学说一说。生:我的同位是××× 师:我要说×××是同位,行吗?生:不行。因为同位之间的关系是相互的,不能单说谁是同位,一定要说谁是谁的同位,谁是谁的同位。师:其实在生活中,人与人之间都存在着这种相互依存的关系。在我

们数学王国里有些数字也存在着这种相互依存的关系,大家想不想探究探究,今天我们来探究一下。 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阳光小学准备举行一场球操表演比赛,五一班决定派12个同学参加比赛。想一想,这12个同学可以怎样排队? 师:先自己想一想。老师发现有些同学有想法了。好,我们看大屏幕,请用12个圆圈代表12名队员,试着在练习本上画一画,排一排。1.一共能排出几种完全不同的长方形队形?2.并用乘法算式表示出来。 3.限时2分钟。师:大家听清楚要求了吗?(学生动手画,教师巡视指导。找几个同学在黑板上用磁铁摆一摆) 动手操作,感悟新知。 认识因数。全班汇报交流 师:同学们,我们一起看黑板,这几位同学摆的方法和你们画的一样吗?让学生说一说是怎样摆的。生:每排4摆个,摆了3排。乘法算式是3×4=12。师:还有别的摆法吗? 师:每排摆6个,摆了2排。乘法算式是2×6=12.师:还有别的摆法吗?生:每排摆12个,摆了一排。乘法算式是1×12=12。(如果学生出现3个一排,摆了4排,与4个一排,摆3排两种方法。教师可以把其中的一种在黑板上旋转,形状就与另一种一样,所以,就把这两种当做一种。) 师:我们一共找到了几种不同的方法呢?生:三种。师:我们以2×6=12为例,大家想一想在这道乘法算式中2、6、12的名称是什么。生:2

青岛版六三制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第六单元 因数与倍数 教案 1 因数和倍数

1 因数和倍数 ⏹教学内容 教材第88-91页,因数与倍数。 ⏹教学提示 在这节课先揭示整数的概念,再利用整数认识因数和倍数,而是让学生根据实际情境列出乘法算式,利用乘法来认识倍数与因数。在找一个数的倍数时,也是让学生运用除法的知识,探索找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 教材提出“可以怎样排队”的问题。利用整数乘法认识倍数与因数,以整数乘法算式为例说明倍数与因数的含义,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究不同的解题方法,指导学生利用原有的乘除法知识,探究找一个倍数的方法,总结出一个数的倍数最小的是本身,没有最大的倍数,并提醒学生,在探究因数和倍数的时候,一般不讨论0。引导学生体会一般可以用乘法算式来找一个数的倍数,要注意引导学生的有序思考,并逐步让学生领会到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无限的。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结合具体情境,利用乘法认识倍数和因数。 过程与方法 探索找一个数的倍数的方法,能在1-100的自然数中,找出10以内某个自然数的所有倍数。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综合应用的意识和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难点 了解倍数和因数的意义。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 练习本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创设情境

1、谈话引人 师:同学们喜欢开运动会吗?运动会上的团体操表演非常好看,那么接下来我们一起来看看运动会上团体操排练时,队型排列出现了一些问题,想让同学们帮忙解决这个问题。 2、出示情境图 (1)学生活动:仔细观察情境图,获取图中信息。 全班进行交流 (2)学生活动:分一分。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先单独活动,教师帮助有困难的学生。全班进行交流 (3)学生汇报,提出问题。 教师引导学生对队形如何排列进行提问。 设计意图:通过讨论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引入本课的例题,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探究新知: 1.解决:可以怎样排队 2.学生列算式说明倍数和因数的含义 2 x 6 = 12 3 x 4 = 12 1 x 12 = 12 (1)说明含义,2和6是12的因数;12是2和6的倍数。 需进一步使学生明确,2是12的因数,6也是12的因数;12是2和6的倍数。关于倍数和因数这种相互依存的关系,学生第一次接触,教师要让学生多说一说,并通过一定的例证进一步说明。 (2)看其余两个乘法算式,说出其中的因数和倍数关系。 (3)练习:说一说。第90页第一题先自己试说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同桌之间交流后,再进行全班交流。 3.解决:你能找出24的因数吗? (1)小组合作探究 (2)小组汇报。 先说一说24的因数,再说出找出24的因数的方法。 (24)x (1)=24 24和1是24的因数 (3)x (8)=24 3和8也是24的因数 …… 24÷(1)=(24)24和1是24的因数 …… (3)总结24的因数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因数与倍数 青岛版

《因数和倍数》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理解因数和倍数的意义以及两者之间相互依存的关系,掌握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发现一个数的倍数、因数中最大的数、最小的数。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整数的乘除运算认识因数和倍数的意义,自主探索和总结出求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探索的过程中体会数学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思维的有序性和条理性,增加学生学习数学的信心。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理解因数和倍数的含义。 教学难点:自主探索有序地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的方法。 三、教学过程 一、课前谈话,引出话题 同学们,爱看电视吗?看过这个节目吗?我特别喜欢里面的这两个人。谁能说一说林志颖和kimi是什么关系?父子关系,能具体说说谁是谁的爸爸,谁是谁的儿子?在数学中,像这样相互依存的关系,可以找到很多。咱们这节课里就有。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1、活动一、研究因数与倍数的意义 (1)学校要进行一次团体操表演赛,五(1)班选了12个同学做球操表演。可以怎样排队?同桌之间交流交流。引出1*12=12,2*6=12,3*4=12 (2)自主学习,初步感知因数与倍数 (3)让学生回答三个算式中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强调因数与倍数是相互依存的。 2、活动二、研究找因数的方法和一个数的因数的特点。 (1)找36的因数,交流总结找因数的方法,怎样找才能既不重复又不遗漏(从一起,按顺序,一对对找) (2)找出18、21的因数,根据12、36、18、21的因数,探索一个数的因数的特点(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

青岛版六三制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第六单元 因数与倍数 教案 2、5的倍数的特征

2、5的倍数的特征 ⏹教学内容 教材第92-95页,2和5的倍数的特征。 ⏹教学提示 这节课是在学生在学习了因数、倍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也是我们后面学习最大公因数、最小公倍数的基础,也是后面学习通分和约分的必要前提。教材的安排是先认识2 的倍数的特征,再认识5的倍数的特征,最后认识奇数和偶数,这样安排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对于2、5的倍数的具体的特征,则引导学生在观察、交流的基础上自己归纳。2、5的倍数的特征仅仅体现在个位上的数,比较明显,容易理解。本节课是在学生学习了倍数和因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并为后面学习3的倍数的特征奠定基础。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让学生经历2、5的倍数特征的探索过程,理解并掌握2和5的倍数的特征,会运用这些特征判断一个数是不是2和5的倍数;知道偶数和奇数的意义,会判断一个自然数是偶数还是奇数。 过程与方法 能根据解决问题的需要,收集有用的信息,进行归纳、类比与猜测,发展初步的合情推理能力。在观察、猜测和讨论的过程中,提高探究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在学习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比较、概括能力和推理能力,增强学生的探索意识,进一步感受数学的魅力。 ⏹重点、难点 重点 理解并掌握2和5的倍数的特征,会运用这些特征判断一个数是不是2和5的倍数;知道偶数和奇数的意义,会判断一个自然数是偶数还是奇数。 难点 会运用这些特征判断一个数是不是2和5的倍数;会判断一个自然数是偶数还是奇数。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 练习本、1-100的数字表格。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 师:我们学校最近在举行阳光体育运动活动,同学们踊跃参加,咱们一起去看一看都有哪些比赛项目吧。(出示情境图)观察情境图,你发现了哪些数学信息?你能提出哪些数学问题? 学生提出的问题预设: (1)跳圆圈舞的共有多少人? (2)跳圆圈舞的可以派多少人? ……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让学生提出问题,提高学生的问题意识。 (二)探究新知: 1. 学习2的倍数的特征 (1)跳交谊舞可以派多少人? 学生可能列举很多不同的数(如6、8、20、14、98) 师:你能用学过的知识用一句话概括可以派多少人参加呢? 学生可能说是2的倍数,也可能说是双数等。 (2)2的倍数特征 师:学生在生活中已经具备了“双”即为“2个”的经验,可能从列举的数中概括出:都是双数等结论。 生活中哪里用到双数? 学生可能说出:街道的门牌号一边是双数一边是单数,阶梯教室的座位号一排是双数一排是单数等。 这些双数都是2的倍数,它们有什么特征呢?对待数学问题不能只凭猜测,要进行验证。对这个问题的研究老师为你提供一张百数表,你可以从表中把2的倍数圈出来,也可以把2的倍数写出来,然后观察这些数有什么特征。 (3)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法小组合作研究 学生的结论可能有:个位上是双数,与十位没有关系,个位是0、2、4、6、8 小结:所有2的倍数的个位上都是什么数?(0、2、4、6、8)。因此,判断一个数是不是2的倍数,只要看这个数什么部分的数就可以了?(个位上的数字)(4)学生小组交流。 (5)验证结论:刚才我们研究的这些数比较小,你能举一个多位数来验证一下吗?学生自己举例验证。

数学知识点秋青岛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九单元《“因数和倍数”回顾整理》教学设计-总结

《“因数和倍数”回顾整理》教学设计 威海文登市大众完小董礼芳 威海文登市第二实验小学王举敏 教学内容:“因数和倍数”回顾整理。 教学目标: 1.理解因数和倍数及相关概念,能根据概念间的联系系统整理。 2.体会知识间的联系,发展数学学习兴趣。 3.经历整理与复习的过程,学习整理知识的方法,提高归纳、整理知识的能力。 教学过程: 1.创境导人,初步再现复习内容。 师:老师想说两个数,今天咱们班来了36个同学,4个同学为一组。(板书:36 4)你能用咱们学过的知识说一说这是两个什么样的数吗? 生:它们都是整数。 师:你是从数的形式上进行描述的。 生:它们都是偶数。 师:哦,你能解释一下什么样的数是偶数吗? 生:能被2整除的数。 师:你能从整除的角度来描述,很好。(随学生的回答板贴:整除偶数) 师:还有想说的吗? 生:它们之间有倍数关系。 师:能具体说一说这个倍数关系吗?(板贴:倍数因数) 师:还有吗? 师:刚刚同学们提到了这样一些概念,这些概念都与“整除”有关。那同学们还记得吗?什么是整除? 生:整数a除以整数b,所得的商是整数而没有余数,我们就说a能被b整除,b能整除a。 师:以前的知识咱们现在还能记得这么清楚,了不起!看来在研究整除的关系时,都研究的是什么样的数? 生:非0自然数。 师:总结得非常清楚。 师:关于整除,除了倍数、因数、偶数,咱们还学过哪些相关的知识? 生1:合数、质数。 师:什么叫合数?什么叫质数?可以举例子来说明。

…… 生2:分解质因数。 生3:5的倍数、3的倍数的特征。 …… 师:(随学生的回答,教师追问并将相关概念贴至黑板)这么多知识点之间有联系吗?现在看不出这些知识之间的联系,怎么办? 生:整理。 师:对,可以对这些概念进行整理。今天这节课咱们就对因数、倍数及相关的概念进行复习整理。(板书课题:“因数和倍数”整理复习) 【评析:回顾知识是总复习的切入口,教学中教师首先出示“36”和“4”两个数,让学生分析两个数的特征,从而唤起对因数和倍数等一系列概念的回忆。在学生回顾知识的同时,教师相机追问,使学生对各个概念的回忆更加清晰。伴随着学生的交流,教师把各个知识点的名称随机粘贴在黑板上,面对这些又多又杂的复习内容,学生产生了按顺序整理知识的内需,复习课有了良好的开端。】 2.整理知识,沟通联系。 师:要想清楚地表示出这些概念之间的联系,你用什么方式进行整理?谁愿意来说说你的想法? 生:可以整理成知识串。 师:还有想说的吗? 生:想整理成表格。 师:还有吗? 生:想整理成树形图。 师:这样吧,咱们以小组为单位,对这些知识进行整理,整理之前,有几点要求,请看屏幕。 (课件出示合作要求:①井井有条,小组确定一种方式,将这些知识点进行整理,并表示出它们之间的联系。可以先借助卡片摆一摆,再记录在学习单上。②质疑问难,针对这些知识点,提出一个问题,全班研究。) 师:哪个小组愿意来交流一下,你们是怎么整理的? (小组1展示知识串。) 师:你们小组提出什么问题? 小组1:因数与倍数之间的关系都是在什么基础是产生的? 生:在整除的基础上。 小组2:(展示知识网络图)怎样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

青岛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因数与倍数》优课比赛教学设计

青岛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因数与倍数》 【教学内容】《青岛版·数学(五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因数与倍数信息窗一。【教材简析】本单元知识是整数认识的一次拓展,是在学生初步认识了自然数、学习了四则运算以及步认识了因数和倍数的基础上进行学习的,本信息窗是通过12个同学做球操表演,引入对因数与倍数的学习,这是学习本单元2.3.5倍数,质数、合数的基础。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结合具体实例,理解因数与倍数的含义,能找出100以内一个自然数的所有因数,会找一个数的倍数。 2.能力目标:在探索新知识的过程中,渗透观察、类比和归纳等探索规律的基本方法。 3.情感目标:通过探索活动,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条理性,发展初步的归纳能力,激发学生探索的兴趣,体验学习数学的快乐。 4.德育目标:通过体验找因数和倍数的方法,培养学生做事严谨、条理有序、一丝不苟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理解因数与倍数的含义,掌握找因数、倍数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因数与倍数的含义。 【教学准备】课件 一、创设情境,激趣引思。 1.师:同学们,你有好朋友吗? 预设: ①xx是我的好朋友,我们有共同的爱好。 ②xx是我的好朋友,他学习很好。 2.谈话:生活中可以用什么词形容两个人关系好?(亲密无间)其实,在数学中也有一对好朋友:因数和倍数(板书) 3.请看,这是球操社团,12名同学们要进行球操表演。可以怎样排队? 先自己想一想,谁可以用一道乘法算式来表示? 预设: ①3×4=12

②2×6=12 ③12×1=12 【情感目标:以学生熟悉的生活实际导入课题,激发了学习兴趣。】 【设计意图:从生活实际的现象引入新课,根据学生已有的数学经验和生活经验明确研究主题。激发学生研究兴趣的同时,为学生的学习指明方向。】[评析]:课始激趣进入主题,揭示本节课新知识研究的方向,使学生产生探究新知的心理需求 二.引出因数倍数的概念。 1.教师谈话:同学们刚才我们也得到了3个不同的乘法算式,那么这些乘法算式里藏着什么新的知识呢?我们一起来研究一下。 谈话:请看我们以2×6=12为例,注意听。从左往右看,我们可以说:2是12的因数,6也是12的因数。2和6都是12的因数。(板书:因数) 从右往左看,我们可以说:12是2的倍数;12也是6的倍数。(板书:倍数)听清楚了吗?谁来说一说? 评价:你说的真完整。 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因数倍数的问题。(揭示课题:因数、倍数) 2.谁能说一说3×4=12。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吗? 出现错误: 预设:说3是因数。谁给他补充? 3.师:在说因数、倍数的时候我们应该什么? 评价:在说因数和倍数的时候一定要说清楚谁是谁的倍数,谁是谁的因数,不能单独说。 4. 1×12=12。 师追问:12和它本身的关系,很特别,谁听出来了? 师明确:为了研究方便,我们所说的因数和倍数都是指自然数,(0除外)。 5.师:通过刚才的练习,你有没有发现12的因数一共有哪些? 预设: 12的因数1、2、3、4、6、12

五年级上数学青岛课标教《信息窗一(因数和倍数)》李大永PPT课件新优质课比赛公开课获奖19

“因数与倍数的意义”教学设计 珠海市金海岸海华小学 李大永 【教学内容】青岛版五年级上册88页部分内容和90页自主练习的第1题。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从乘法和除法的角度理解因数与倍数的意义。在整数乘法中,相乘的两个数是积的因数,而积是这两个数的倍数;或者,在整数除法中,如果商是整数而没有余数,那么,除数和商都是被除数的因数,被除数是除数和商的倍数。 过程与方法:经历因数与倍数的意义的形成与初步应用过程过程,体验数学知识的抽象与概括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经历数学知识形成过程的同时,感受数学知识之间的密切联系,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用两种方法理解因数与倍数的意义,能判乘法或除法算式中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 【教学难点】用两种方法理解因数与倍数的意义,能判乘法或除法算式中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 【教学准备】PPT课件、微课视频“确定研究的范围”和“因数与倍数的来历”、课堂学习资料、板书贴。 【教学过程】

一、从学习过的数中引入,并确定在非零整数中研究数与数之间的关系 引入谈话:(投影“数”)我们的数学学习常常要用到什么?学生回答数后,教师指出,是的,我们这节课就从“数”讲起。请看微课视频。 结合播放微课,教师解说:我们学过哪些数呢?按学习的先后,最初学习的是整数,也叫做自然数,配合投影:(整数(自然数):0、1、2、3、4、5、6、7、8、9、10、11、12……);然后学习了分数,配合投影:(分数:1/2、1/10、8/57、1/100……)分数是由于 平均分东西而不够整数1而产生的;后来又学习了小数,投影:(小数:0.1、1.25、0.01、32.89……)小数是将十分之几、百分之几、千分之几等等这些十进分数写在整数个位后面而产生的。 今天,我们不研究数的计算,我们来研究数和数之间的关系,并投影 “数和数之间的关系”。为了方便研究,我们要在这三种数之中选择一种简单而有规律的数来研究,投影“一种简单而有规律的数”,你们说应该是哪种数呢?(学生应该能发现是整数的)是的,你们应该发现是整数或自然数的。我们再来看看整数是怎样的简单而有规律的,(配合投影“每相邻的两个自然数都相差1”)教师指出:每相邻的两个整数

五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因数与倍数》教案青岛版

五年级数学上册第六单元《因数与倍数》教学建议青岛版 《因数与倍数》教学建议 信息窗1——球操表演 该信息窗呈现的是学生进行球操表演的情境,画面上提供的信息有:12个同学做球操表演。可以引导学生提出“可以怎样排队”等问题,引入对因数与倍数的学习。 通过该信息窗的学习,学生能理解因数与倍数的意义,找出100以内一个自然数的所有因数,列举出一个数的倍数。 教学时,教师可以让学生充分观察情境图,独立思考“可以怎样排队”,并让学生列举出排队的方法,发现排队数、每排人数与总人数的关系,展开对新知识的学习。 “合作探索”中有1个红点和两个小电脑标示问题。红点问题是认识因数与倍数。两个小电脑标示问题是列举一个数的因数和倍数。 红点问题是:“可以怎样排队?”教材呈现了3种排法:每排6人,排2排;每排4人,排3排;每排12人,只排1排。引导学生认识因数与倍数,体会因数与倍数的相互依存关系。

教学时,要先引导学生明确每排人数、排数与1 2的关系,并让学生用列举的方法找出答案。在列举时,要引导学生有序地、有条理地进行思考,使结果不重复、不遗漏,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理解因数与倍数的概念。 第一个小电脑标示的问题是:“你能找出24的因数吗?”教材呈现了两种思路:一是根据除法算式找24的因数,二是根据乘法算式找24的因数。发现一个数的因数的个数是有限的,最小的因数是1,最大的因数是它本身。 在教学这部分内容时,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尝试,在找因数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因数与倍数的关系,并引导学生有序列举,做到不重复、不遗漏。 第二个小电脑标示的问题是:“4的倍数有哪些?你能找一找吗?”教材也呈现了两种

青岛版六年制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因数和倍数复习》教学设计

因数和倍数复习 教学内容:青岛版六年制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第126~128页 教学目标: 1 .通过整理复习, 进一步掌握因数和倍数的有关概念,明确概念之间的区别与联系。 2 .经历知识回顾整理的全过程,学习整理知识的方法,提高归纳、整理知识的能力和综合解决问题的能力。 3 . 能够灵活应用因数和倍数的有关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和日常生活密切相关。 4. 在学习活动中,感受数学知识的奥妙,体验发现知识的乐趣,激发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重点:明确概念之间的区别和联系,应用有关知识解决问题。 难点:在整理中构建“因数和倍数”的知识网络。 教具、学具:多媒体课件、资料卡片。 教学过程 一、问题回顾,再现新知 (一)创设情境,回顾概念。 1.谈话:同学们,我为我们班级在新浪网建立了博客,欢迎大家进入班级博客发表日志和言论。当然首先要知道我们的用户名和密码,用户名就是我的名字用拼音拼出来,密码还要你来猜一猜,请听准我给出的信息:第一位数字是,最小的奇数与最小合数的和;第二位数字是,最小的质数的2倍;第三位数字是,既是奇数又是合数;第四位数字既是偶数又是质数;第五位数字是,最小合数的一半;第六位数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2.同位商量,全班汇报,并说明自己的理由。教师适时给予点拨,并把学生提到的相关概念卡片贴在黑板上。 学生能得出博客的密码是549221。 3. 教师小结:同学们都很聪明!太了不起了,从一个博客密码里面就能把

我们本册书中因数和倍数的知识给整理出来。不过,这些知识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它们之间还有很多联系。这节课我们一起进一步整理复习这些内容,理清它们之间的联系。(板书课题) (二)梳理概念,形成网络。 1.谈话:同学们,怎样整理才能简洁、有序地体现出这些知识间的联系呢? 引导学生说出分类整理的方法。 2.分组整理,建立知识联系 请大家在小组内讨论一下这些概念间的联系,然后进行分类整理,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出来,好吗?并出示温馨提示。 学生独立整理,教师巡视,参与其中,个别指导。 3.全班交流,构建知识网络 谈话:哪个小组愿意把你们整理的成果展示给大家? 学生用实物投影展示汇报,其他学生补充,教师引导形成知识网。 师:这组同学找到了这么多的联系,我们看看还有没有没找到的呀?哪个小组还有不同的整理方法?(其他小组交流) 师:同学们真了不起,设计出这么清楚便捷的网络图,你们能不能帮老师把黑板上的这些概念也连成一个网络图啊?找学生边摆边说。

青岛版六三制小学五年级上册数学第六单元 因数与倍数 教案 质数和合数

质数和合数 ⏹教学内容 教材97-99页,信息窗3质数和合数。 ⏹教学提示 学生在学习因数、倍数的基础上,学习质数和合数的概念,为后面学习求最大公因数、最小公倍数以及约分、通分打下基础,在本节课,要求学生能用自己的方法找出去100以内的质数,并熟练的判断20以内的数哪个是质数,哪个合数,本部分的知识是对整数的认识一次拓展,教材选用了体操表演这一现实性的生活素材借助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引入对知识的学习,使抽象的知识形象化,降低了认知难度。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经历观察、归纳、推理,获得什么是质数和合数的数学猜想,理解质数和合数的概念,并能判断一个数是质数还是合数,体验从特殊到一般的认识发展过程。 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理解质因数的含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独立思考、合作交流的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难点 使学生理解质因数的含义,通过动手操作,培养学生的综合分析能力。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 多媒体课件 学生准备: 小棋子 ⏹教学过程 (一)新课导入: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为弘扬奋勇拼搏的体育精神和健身意识.学校举行团体操表演,我们一起去看一看各个班整齐的方阵。(出示情境图)你能发现什么? 学生会发现了排成各个方阵的人数分别是24、25、32、35、40。 仔细观察这些数字,它们有什么特点呢?

小组讨论然后全班交流。 教师适时引导学生发现这些数与它们的因数的关系,帮助学生发现这些数都有两个以上的因数。从而使学生产生疑问:有两个以上因数的都能摆成方队吗?其他数行不行? 设计意图:数学源于生活,课的开始利用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本节课的兴趣。 (二)探究新知: 1.针对疑问鼓励学生大胆猜测, 师:根据我们大家的猜测,谈一谈自己的想法。 学生自由讨论。 2.利用准备好的小方块摆一摆,看一看哪些数字能摆成方阵,哪些不能?验证自己的想法。 教师在学生操作过程中,进行巡视,适当指导。 3.交流自己的发现。 通过动手摆方阵,学生可能发现 (1)1、2、3、5、7、11、13、17等数字不能摆成方阵, (2)4、6、8、9、10、12、14、15等数字能摆成方阵。 小组为单位观察、讨论:这两类数字有什么特点? 4.全班交流。引导学生发现: 数字可以分成三类,有的数字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有的数字含有两个以上的因数;而1只有一个因数。 5.揭示质数和合数的本质属性。 (1)我们把具有像2、3、5、7、11……特征的数叫做质数。想一想什么叫做质数?引导学生概括:只有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的数,叫做质数。 我们把具有像4、6、8、9、10、12、14……这样的特征的数叫做合数。想一想什么叫做合数?引导学生概括:除了1和它本身两个因数外,还有其他的因数,这样的数就叫做合数。 (2)质数和合数的区别是什么? (3)1是质数?还是合数?为什么? 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由讨论。全班交流、辩论,相互补充得出结论:1既不是质数也不是合数。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