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转化学困生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转化学困生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转化学困生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转化学困生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转化学困生

新课改下初中语文教学基本理念之一是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 使学生得到全面、和谐发展。这就要求语文教学必须面向每一个学生,为全体学生身心素质全面和谐的发展提供充分、均等的机会和条件,不让一个学生掉队。但在中小学的教育中,有一个不容忽视的客观事实,即每个学校,每个班级都会不同程度地存在学习困难的学生。尤其是小学生进入初中后,学习成绩出现较大变化,学习困难学生增多。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是家庭、学校、教师都普遍关注的问题, 也是学校教育的一个难点。为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面向全体学生, 就必须帮助、转化学困生。

学困生,即学习困难学生,有人称之为学习差生、学习后进生。本文所讲的“初中语文学困生”指的是智力正常,语文学习成绩低下,未能达到课程标准规定的教学目标和要求的初中学生。

一、新课改下初中语文学困生的成因。

1、学困生自身的主观原因。

(1、学习的基础差。学习的基础知识是否扎实,基本技能是否熟练,将直接影响到对以后知识的接受,知识欠帐不能及时弥补,造成前后知识间的断层,往往是学困生形成的起点。

(2、学习目的不明确,缺乏上进心。在学习上动力不足,常常抱着无所谓的态度、“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得过且过。初中升入高中人数有限,大多数学困生升学无望,认为读书无用,无心学习;有的认为学习是一种负担, 所以在学习上缺乏上进心与主动性。

(3、意志不够坚定。学习是毅力和耐心的较量,是马拉松赛跑,而这些学困生常有搞好学习的冲动和遵守纪律的愿望,但又意志不坚定,往往半途而废,不能持之以恒。学习积极性忽高忽低,遵守纪律也时好时坏。注意力不集中,所学知识记不住,遗忘快,接受能力差,容易孤立地看问题,不善于将问题转化为熟悉的问题加以解决。想把学习搞好,但一遇困难就退缩。

(4、学习方法欠妥,效率低,依赖心理强。学困生因没有做好课前预习, 仍满足于“喂一口吃一口”的方法,只重视掌握知识结论,生搬硬套,不多问几个为什么,造成学习时抓不住重点。这样长期养成上课依赖老师、作业依赖同学的不良习惯,缺乏创新意识和应变能力。学困生在课堂上往往不能集中精力,跟不上老师授课进度。课前不预习,上课抓不住重点,不能将所学知识系统地去理解,课后不及时复习,作业往往没弄懂就做,对做错的题目也不能及时纠正,学习过程中不懂不问,复习课程无计划、无目的,不能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分类、总结等等,这些不正确的学习方法,阻碍了学困生的认知水平的提高,使得他们即使很努力地学习,但是成绩总是得不到提高。

(5、学习心理素质差。学困生自卑心理严重,缺乏自信心。由于学困生经常受到老师的批评、家长的责备和学生的鄙视,长期处于班级的“底层”。在他们的内心深处,认为自己不行,没有出路。形成对老师缺乏信任,对老师敬而远之、敬而怕之的心理,很少主动提问题和回答问题。从而在学习上形成无聊、沉闷、低落的情绪,缺乏自信心。

可见学困生的学习困难与非智力因素有极大关系。学优生在学习兴趣、学习方法、学习动机、意志力以及情绪稳定因素上与学困生有明显差别且各项得分显著高于学困生。由此可见,对学习缺乏兴趣,没有正确的学习态度,学习方法不当,学习动机不强,意志力不坚定,情绪不稳定,是导致学困生学习不良的重要原因。

2、学困生形成的客观原因。

(1、学校环境因素。首先是“应试教育”的影响。由于复杂的社会原因, 升学选拔机制不变,“应试教育”的阴影始终笼罩着学校。学校仍然存在着片面追求升学率、以分数高低作为评价学生好坏的现象,这种“应试教育”挫伤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造成学生学习被动,情绪低落、信心丧失,使学困生数量增加。其次是教师教学模式单一,方法简单,教师与学生不能平等交流,使他们对学习感到无任何乐趣,他们成为学困生就不可避免了。教师偏爱优生, 忽视学困生,使学困生数量不断增加。此外同学的歧视,不能使学困生在集体中找到自身的位置,获取真诚的帮助,让他们游离在班集体之外,使他们无法与同伴进行正常的人际交往活动,学困生只好与同类交往,近墨者黑,增加了各种不健康的心理。学困生面对的不仅仅是教师的冷漠, 还有来自同学的歧视。

(2、家庭因素。家庭是学生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影响学困生的家庭因素有多方面。一是家庭主要成员的受教育水平、职业和经济收入都会影响孩子的学习态度、兴趣和动机。家长的知识结构、对有关儿童发展和教育知识的了解程度,都会影响家长的教育水平和质量。二是残缺家庭结构的间接影响。如单亲家庭,不和睦家庭等。三是父母的期望值过高造成学生过重的心理压力,给孩子带来更大的学习困扰,孩子会产生一些逆反心理, 故意与家长对着干,甚至产生一些不良行为,如偷窃、打人、甚至犯罪。四是家庭教育不当。如父母的专制;父母的忽视;父母的溺爱……这些都会对孩子的学习产生消极的影响。

(3、社会因素。来自社会的影响主要表现在轻知识,轻教育等不良风气和社会观念上。新的“读书无用论”、“文盲发财”等大环境反映到学校里, 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学生。初中生正处于长身体,长知识的关键时期,他们的社会经验不足,辨别是非的能力差,控制能力差,面对一些人辍学挣钱、黄色

书刊、网站、赌博,尤其是拜金主义,享乐主义思潮膨胀的现实,使一部分学生的内心世界蒙上了阴影,对心理素质较差的青少年来说很难应付,常常出现心理障碍,影响到学习。

(4、学科因素。语文学科具有积淀性与实践性强并且应用广泛等特点。语文以丰富的人文内涵对学生的精神领域产生深广的影响,而人文内涵往往是积累了大量的多元的语文素材后, 通过记忆和理解的各种不同程度、不同关系、不同比例的交融结合而获得的。这种积淀性使得语文学习活动对学生的感性思维要求更高,但是由于社会因素的影响,一些学生无法形成文化和心理结构上的积淀。语文的实践性强,知识的建立不一定要形成固有的体系。这种客观上的体系缺位使得教师个人教学风格有时会很大程度上影响知识的结构,教师的更换常常造成新旧知识的断链,如果没有及时查漏补缺、温故知新,就容易形成学习困难。语文的广泛应用性, 又

要求学生有大量的社会接触面来应用知识。语言表达的形式多样,也可能使得社会交往面较窄的学生产生学习困难。

二、新课改理念下初中语文学困生的转化策略。

1、激发兴趣,做好指导

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漠的态度,而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学习就会成为学生沉重的负担。”特别是学困生,对学习毫无兴趣,有一种消极情态,抵触、厌倦, 这种消极情态阻碍了学生学习。因此,要想转化学困生,培养其学习语文的兴趣是很重要的。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找准联系,以旧引新激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调动起“学困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改变

其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的状况,提高听课效率,教师应善于结合课堂教学,讲一些名作家的逸闻趣事, 在有些新课的引入中, 应尽量有亲身感受的实践作引导, 使学生明确身边处处有语文,生活中的社会离不开语文,引起学生对语文学习的重视和兴趣,增强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由原来的“要我学”变为“我要学”,使语文学习对他们来说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愉快的体验,他们越学越想学,越爱学。因此,教师在钻研教材时,要善于找准知识间的衔接点, 运用迁移规律,以旧知引出新知,这样,容易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求知的兴趣。

(2、体验成功,引发兴趣。

学习成功带来的愉快感,可以增强学生的信心,使他们产生新的需要和更浓的学习兴趣。教师对那些学困生要低目标、小起点,让他们也能体会到成功的欢乐。有兴趣的学习事半功倍,在感兴趣的基础上,教师与他们一起共同制订一些切实可行的小目标,用这些目标来激励他们学习,在实现这些学习目标时,让他们自己去体验成功的喜悦。

语文教学莫过于听、说、读、写。而写是最复杂、最高级的综合 , 写的本身就淬炼了听、说、读。当然对于学困生而言 , 我们要把要求放到最低 , 比如 :开始

可以写一句话 , 表达自己的心情或天气状况 ; 接下来对身边的人、事做简单的描述和记录 , 甚至对电视剧的评论 ; 最后逐步地提高要求等等。这两种养成是最简单 , 也是最重要的 , 日积月累 , 持之以恒 , 学生定会受益匪浅。

这样,就会使学困生感受到成就感,就会逐渐对语文产生兴趣。教师再不失时机地帮助、鼓励,便能引发学生的兴趣向更深更广处发展。

(3、开展活动,巩固兴趣。

学生受其年龄特征的影响,对语文产生的兴趣往往不稳定,因此,教师要组织开展各项活动来巩固兴趣, 如:“古诗词朗诵比赛”、“小小诊所”、“小作家评比”等。特别注意为学困生设计特长比赛,分成小组,根据他们本身的能力特点开展活动,发挥他们的优势,促使兴趣的巩固。

学困生转化效果的好坏,除了看他们的自信心、兴趣是否提高,还取决于学习成绩是否提高。因此,作为教师,如何指导学困生进行学习,提高其学业成绩

呢?让学困生充分参与到课堂教学之中:如:为了能让我们班的学困生李某能充分参与到课堂教学之中,我是这样设计的:第一步:事先做准备。为了提高李某的自信心,我就在课前告诉他老师要问的题目,让他事先做好准备。上课时,我就特意让他回答这些题目,并借机表扬他。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我发现李某上课举手的次数越来越多。第二步:我不再事先给他题目,而是在上课时让他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有机会,我还会安排他上黑板做一些基本题,如:默写生字等。第三步:让李某学会评价别人。当别的学生回答了问题,我总把“小老师”的头衔给他,让他来评价。使他在评价别人的同时,自身也不断得到提高。第四步:独立回答一些难度较高的题目。随着课题研究的进一步深入,我还试着让李某回答一些思维强度比较大的题目了。起初,李某不太有信心,我就用鼓励的目光看着他,似乎是说“你一定行!”在我的鼓励和提示下,李某终于把这个问题完整地回答了出来,而且很有条理。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李某终于敢举手回答难题了。有时,他也会出错,但我从不批评他,而是用“再想想,你准能行!”这些话来激励他。在我的一步步引导下,现在的李某已经完全投入到课堂教学之中。由于听课效率的提高,知识掌握得较好,他做作业的速度也逐渐加快,正确率也提高了。有效地安排课后辅导:课后辅导可以由教师根据学困生当天课堂教学中出现的薄弱环节,及时补缺补漏,做到“当日知识当日清”。也可安排好差结对,让他们在互帮互助中共同提高。比如:王某与赵某都是学困生,但王某的语言表达能力强而赵某的写作能力稍胜一筹,为此,我让王某与赵某结成“对子”,互相学习。几周后,王某的写作能力提高了,赵某的语言表达能力进步了,可谓是两全其美。 2、家校联合,共同转化。 6

当前,社会的组成细胞——家庭,出现了一系列的新形式和新变化,而学困生因为自身的不足在家庭往往得不到公正的待遇,不是歧视打骂便是溺爱纵容或是无人监管,导致学困生与父母的关系不正常,学困生的问题也得不到根本解决。当前我国的家庭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是一个薄弱环节,家庭教育理论发展很慢,作为学校应该主动联系家庭,充分发挥家庭教育中的积极因素,尽量排除和克服来自家庭的一些消极影响,使学校教育和家庭教育形成合力,在教育学困生的方向上保持一致,共同转化学困生。首先教师与家长之间要保持经常性的联系,对学生提出统一要求。其次,学校应积极开办家长学校,提高家长自身的素质,促进家庭教育的科学化。如果没有条件开办家长学校,教师也应当在与家长交往中,适当传播一些教育科学知识,使家长更新家教观念,掌握正确的教子方法,使家长在正确的教育思想和科学的教育方法指导下,有效地配合教师对学困生进行教育,使学困生转化工作有成效。总之,学困生的转化并非朝夕之功。学困生的转化是语文教学中一个重要的环节,也是素质教育的核心要求。只要我们每个语文老师做个有心人,真正关注学困生,采取积极的态度,实实在在去做一点事,就一定能够为学困生打造一片学习的蓝天,任他们自由而快乐的翱翔! 7

初中语文学困生转化策略

初中语文学困生转化策 一、指导思想 有教育家说过:“教育不应该创造失败者,哪怕学生只有百分之一的成人希望,我们也要付出百分之百的育人爱心,当教师的只有教好每个学生的义务,而没有让一个学生掉队的权利。”这是素质教育的核心要求。为了积极推进万州区素质教育的发展,落实我区语文学科学困生转化专题研究会的相关要求,我校语文组结合农村学校的实际情况,科学地实施语文学科学困生转化策略。我校学困生情况复杂,他们有因父母外出务工而放任自流;有的因家庭缺少健康情感而失落学习信心的;也有因“应试教育”的负面影响而产生厌学情绪、不完成作业的等等。转化这些学困生对于万州区素质教育的发展和推动德、智、体全面型人才的发展具有现实的意义。 二、学情分析 我班共有学生54人。个别学生基础较差,优生少、学困生多。最明显的学困生有苏李广,肖扬,胡宇等。 三、方法措施 如何做好学困生的帮助和转化工作呢?本期来,我们进行了初步的探索: 一、语文教师切实树立“因材施教”的教学观念 实施理由:在这个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初级阶段,初中出现了不少的“学困生”。而急功近利的浮躁心态使许多教师常常采用的是“眼睛向上”的教育教学模式,所以,教育只能是对优等生的“公平”了,学困生则成了这种教育的附属品和牺牲品。任其发展下去,中国教育将面临最严峻的挑战,教育不公将进一步拉大,因此,学困生问题已经成为影响我国推进素质教育的巨大障碍。在初中阶段,由于学生思维发展不够成熟、认知相对落后,语文“学困生”的人数明显增多。要使这些学困生不成为教育的“失败者”,就要求语文教师在教学中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以达到转化学困生、提高语文教学质量的目的。 具体措施: 1.语文教师摸清本教学班的“学困生”情况,确定“学困生”人数和名单。

浅谈如何转化学困生

浅谈如何转化学困生 学困生指的是那些学习成绩差,纪律又不好的学生,他们自由散漫、懒惰贪玩、孤芳自赏、狂傲不羁.其主要表现为:对学习不感兴趣,上课不注意听讲,受了批评还当堂顶撞老师。在教学生涯中,作为教师的我们不可避免会遇到学困生。在这些学困生中,他们大部分不是智力有问题,只是由于各种原因学习上落后于其他同学。针对这些学生我们怎样将其转化呢?结合多年的教育教学工作实践,现就如何做好学困生转化谈一点体会。 一、兴趣迁移法 在教学中,对学困生要抓住他们的闪光点,扬其所长,避其所短。如有些学生虽学生成绩不好,可是在体育方面有特长,动手能力强。那我们就应当在这些方面进行表扬,并将其特长方面的兴趣引到学习上来,逐步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课堂内外关照法 (1)课堂上要给那些学困生创造表现的机会,让他们表现自己,教师这时对他们微小的进步要给予肯定的表扬、多鼓励,让他们体会成功的喜悦。 (2)课外及时辅导,教师要根据其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本着循序渐进、学有所得的原则去辅导,使其跟上教师授课的进度。 (3)教师要采取多表扬少批评的方法,在对待他们学习、生活中所出现的问题,同时耐心帮助、指导他们。

三、压力转换法 学困生在口语交流、作业等方面,教师应尽量减轻他们的压力,采取多种多样的形式进行分层次的对待,同时开展双边活动,让他们对学习产生兴趣,意识上有一种向上的动力。如开展《我能做的事》、《一定要争气》等主题班会,激发他们内在的动力,陶冶他们的情操,使他们意识到别人能做的事我也能做,从而产生学习的动力。 四、集体激励与表彰激励法 教师要强化班集体的凝聚力,树立正气,不歧视学困生。并引导学生主动帮助他们,让他们感到班级的温馨,主动将自己溶入班级的大家庭,集体的荣誉与我有关。对学困生的进步我们要象表扬其他同学一样进行表表彰,以此来树立他们的进取心和学习的积极性,争取更大的进步。 五、师爱感化法 教师要用爱心支唤醒学生沉睡的心灵,我们要多与学生谈心,关心他们的生活及成长,使学生与教师这间建立纯真的感情消除陌生感。让学生认为你是一位可亲可敬的老师,这样学生才会“亲其师,而信其道”,对你提出的各项要求都会热情地完成,从而提高他们学习的热情。 总而言之,作为一名教师,要教育好学生,就要付出艰辛的劳动,就要坚持不懈,始终如一,不断地探索适合学生的新方法。教师要把更多的爱心献给他们把更多的锻炼机会留给他们,把期待的目光

三年级学困生转化计划

三年级学困生转化计划 篇一:三年级学困生转化计划 “学困生”的心理特征常表现为:既傲慢骄横,又胆怯自卑;既想奋起前进,又信心不足。在实际工作中,要转变他们的思想,使他们成优秀的学生,并非是一朝一夕或只言片语所能凑效的。所以学困生的转变需要老师“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持之以恒”的耐心地说服教育。可见,学困生转化任务是十分艰巨的。 一.用“爱心”滋润学困生,用真情叩开他们的心扉 失去尊重的人最需要尊重,失去信任的人最需要信任。学困生最大的心理障碍是长期缺少爱。因此处于特殊境遇的学困生特别需要同学的友爱,老师的关爱。 当然,爱学困生,绝对不是迁就他们的缺点和错误的无原则的爱。要爱得深、爱得真、爱得严。只有这样热爱他们,关怀他们,他们才有可能敞开心灵的大门,任你用精神的甘露去洗涤和浇灌。 二.“细心”捕捉闪光点,用其长避其短

在实际工作中,善于细心观察学困生的“闪光点”,并充分使他们的“闪光点”发光、增光。做法是:对他们立足于争,着手于拉;极积创造条件,给他们一表现自我的机会。以便克服消极因素对他们的影响,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使他们感到老师信任自己,并引以自豪,从而可能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起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实际上,对学困生来说,用其长的过程,也就是避其短的过程。同时也是他们心理上的一种解放。这种解放是有利于促进学困生的转化的。 三.“耐心”教育“学困生”,迎接“反复”的挑战。 学困生的转化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学困生在进步的过程中,出现的反差,是合乎规律的正常现象。学困生的进步过程是曲折上升的,在这一充满了反复的过程中。我们不能看到某某老毛病又犯了,又丢三落四的了,认为其无可救药,而丧失了信心。而应反复地、耐心地激励帮助他们战胜自我。实际上,学困生想一下改掉自己的缺点是不可能的,其必须有一个战胜自我的过程。 路漫漫兮,其修远兮,我将上下而求索。

浅谈如何转化学困生(2)

浅谈如何转化学困生 学困生,俗名“差生”。执教一个班级,老师总会碰到一部分“学困生”。他们要么学习差,要么行为差,要么态度差,如此总总,总是让教师头痛不已。但是学困生是人,不是产品,不能当成次品或废品再回炉。教师转化一个学困生,实际上是一个功德无量的善举,是给同样头疼的父母雪中送炭。那么,如何在课程改革的今天,尽善尽美地转化差生呢? 学困生在学习和生活等各方面表现较差,常常在班级中遭人白眼。他们在同伴们中,找不到自尊,找不到自信,在老师面前,更是觉得自愧。每天在课堂上,看着别人高举的双手,他们也渴望能像优生一样,胸有成竹地回答问题,得到老师同学们或多或少的赞美的眼光。不过,他们不行,常常的出错让他们表现的机会越来越少。他们也是孩子,也渴望掌声和鲜花。于是,他们更多地做出各种举动,捣蛋,说怪话,扮鬼脸,欺负女孩子……以各种破坏性的举动赢得大家的注意,其实,他们也不喜欢自己如此。所以,每次遇到问题,教师的关爱和鼓励,信任和支持是他们进步的最佳武器。那么,怎样才算尊重差生呢?1,寻找闪光点。找出差生的特长,比如绘画很好,就多让他出出板报;热爱劳动的,就把集体劳动的指挥权交给他;喜爱运动的,就让他当当体育委员……2,不要每次都公布差生的成绩。既然跟“差”沾边,他们的成绩一般都很烂。所以,适当给给他们面子,保留一点他们的自尊,不在同学面前取笑他们可怜的成绩,他们有时反而会反思反思自己的不足。3,师生注意说话的分寸。教师要注意克制,哪怕后进生做出再惹人厌惹人烦的举动,教师也一定要用较有修养的语言,鼓励学生有错就改,而不是威吓体罚,以势压人,那样只会加深学生的叛逆,甚至破罐子破摔。 学困生之所以成绩差,有很多原因,大致能够这么归类。1,智商确实低下的,属于真差生。2,智商正常,学习态度学习习惯学习方法低下的,属于假后进生。对于前者,只要引导其尽量学,不能强制其结果,但是要保证他不学坏,能听话就好。对于后者,功夫可要多花好几倍。教师首先要端正其态度,激发起他们学习的兴趣。可采取家访,家校联系,课余补课等方法,辅导其进步。如果是厌学的学生,要多做做家长工作,请家长多配合,并与老师一起查出厌学的原因。也能够让学生给老师写写心里话,这能够通过写日记或者班队会的时候说出来,老师也可视情况做做调整。还能够创设良好的学习环境,尽量让课堂富有吸引力,可借助多媒体或者师生互动,贴贴纸,小红旗等方式来吸引学生的眼球。 三.要创造机会,植入自信 自信是成功的一半。一个自卑或者自负的学生,要想在学业上有所造树,相对较难。因为求学路漫漫,难免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不能处理好自己的学习态度,给自己一个恰当的评价,就会多走一些弯路。在课堂上,差生不能回答较难的问题,能够把朗读的机会留给他们,适当正音,也是不错的选择。如在作文课上,留一个讨论的时间给学生,教师能够巡视指导,在小组指导完某个差生后,等会儿汇报时让他们来说一说,谈一谈,教师与学生心知肚明,不过落个皆大欢喜,学生会认为老师很重视自己,会对这个老师的课多一分兴趣,何乐而不为呢? 四.要补缺补漏,不离不弃 个别辅导差生,不要急于一时。也不要轻言某个学生“朽木难雕”“无药可救”。“没有教不会的学生,只有不会教的老师”。说的有点过度,却也有几分真实。后进生的转化是一项长期工程,一点一滴地积累,一点一滴地进步,都非易事。但是只要持之以恒,水滴也会石穿。曾教过这么一个学生,平时贪玩,捣蛋,爱撒谎,好捉弄女生,毛病很多,教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转化学困生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转化学困生 新课改下初中语文教学基本理念之一是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 使学生得到全面、和谐发展。这就要求语文教学必须面向每一个学生,为全体学生身心素质全面和谐的发展提供充分、均等的机会和条件,不让一个学生掉队。但在中小学的教育中,有一个不容忽视的客观事实,即每个学校,每个班级都会不同程度地存在学习困难的学生。尤其是小学生进入初中后,学习成绩出现较大变化,学习困难学生增多。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是家庭、学校、教师都普遍关注的问题, 也是学校教育的一个难点。为了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 面向全体学生, 就必须帮助、转化学困生。 学困生,即学习困难学生,有人称之为学习差生、学习后进生。本文所讲的“初中语文学困生”指的是智力正常,语文学习成绩低下,未能达到课程标准规定的教学目标和要求的初中学生。 一、新课改下初中语文学困生的成因。 1、学困生自身的主观原因。 (1、学习的基础差。学习的基础知识是否扎实,基本技能是否熟练,将直接影响到对以后知识的接受,知识欠帐不能及时弥补,造成前后知识间的断层,往往是学困生形成的起点。 (2、学习目的不明确,缺乏上进心。在学习上动力不足,常常抱着无所谓的态度、“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得过且过。初中升入高中人数有限,大多数学困生升学无望,认为读书无用,无心学习;有的认为学习是一种负担, 所以在学习上缺乏上进心与主动性。 (3、意志不够坚定。学习是毅力和耐心的较量,是马拉松赛跑,而这些学困生常有搞好学习的冲动和遵守纪律的愿望,但又意志不坚定,往往半途而废,不能持之以恒。学习积极性忽高忽低,遵守纪律也时好时坏。注意力不集中,所学知识记不住,遗忘快,接受能力差,容易孤立地看问题,不善于将问题转化为熟悉的问题加以解决。想把学习搞好,但一遇困难就退缩。 (4、学习方法欠妥,效率低,依赖心理强。学困生因没有做好课前预习, 仍满足于“喂一口吃一口”的方法,只重视掌握知识结论,生搬硬套,不多问几个为什么,造成学习时抓不住重点。这样长期养成上课依赖老师、作业依赖同学的不良习惯,缺乏创新意识和应变能力。学困生在课堂上往往不能集中精力,跟不上老师授课进度。课前不预习,上课抓不住重点,不能将所学知识系统地去理解,课后不及时复习,作业往往没弄懂就做,对做错的题目也不能及时纠正,学习过程中不懂不问,复习课程无计划、无目的,不能对所学知识进行归纳分类、总结等等,这些不正确的学习方法,阻碍了学困生的认知水平的提高,使得他们即使很努力地学习,但是成绩总是得不到提高。 (5、学习心理素质差。学困生自卑心理严重,缺乏自信心。由于学困生经常受到老师的批评、家长的责备和学生的鄙视,长期处于班级的“底层”。在他们的内心深处,认为自己不行,没有出路。形成对老师缺乏信任,对老师敬而远之、敬而怕之的心理,很少主动提问题和回答问题。从而在学习上形成无聊、沉闷、低落的情绪,缺乏自信心。

初中语文教师推荐阅读书目

初中语文教师推荐阅读书目 我们老师很可能一生平凡,但若能努力追求,就能成为一个优秀教师或教学专家甚至是出色的教育家。想提升自己教学水平的老师们,想实现自己理想抱负的老师们,来看书吧,她能指引你走出困惑、走出肤浅,走向成功! 一、必读书目(学生必读书,教师当然也必读) 根据《2011版课标》关于课外读物建议 七年级—— 1.《伊索寓言》 2. 冰心《繁星·春水》 3. 马克·吐温《汤姆·索亚历险记》 4. 张天翼《宝葫芦的秘密》 5. 叶圣陶《稻草人》 6.《安徒生童话》 7. 罗广斌、杨益言《红岩》 8. 高尔基《童年》 9.鲁迅《朝花夕拾》 10. 吴承恩《西游记》 八年级—— 11.《格林童话》 12.《革命烈士诗抄》 13.《艾青诗选》 15. 笛福《鲁滨孙漂流记》 16. 奥斯特洛夫斯基《钢铁是怎样炼成的》 17.曹雪芹《红楼梦》 18.斯威夫特《格列佛游记》 19. 老舍《骆驼祥子》 20. 海伦·凯勒《假如给我三天光明》 九年级—— 21. 施耐庵《水浒》 22.夏绿蒂?勃朗特《简?爱》

23. 海明威《老人与海》 24.罗贯中《三国演义》 二、教育理论、方法类 1.朱永新著,《新教育之梦》,人民教育出版社2002年版。 2.(加)马克思·范梅南《教学机智·教育智慧的意蕴》,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年版。 3.王尚文主编《语文教学对话论》浙江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4.王荣生:《新课标与语文教学内容》广西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语文科课程论基础》上海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5.倪文锦:《语文教育展望》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6.肖复兴:《我教儿子学语文》广东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7.窦桂梅:《梳理课堂——窦桂梅“课堂捉虫”手记》广西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8.孙绍振:《直谏中学语文教学》南方日报出版社2003年 9.王栋生:《不跪着教书》华东师大出版社2004年版 10.《听余映潮老师讲课》余映潮著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及听名师讲课系列书,名师课堂实录,推荐王君、郑桂华、袁卫星等。 11.闫学《教育阅读的爱与怕》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2.吴非《致青年教师》教育科学出版社 13.冯卫东《今天怎样做教科研——写给中小学教师》教育科学出版社14.李希贵《学生第一》和《学生第二》 15.谢云《幸福教师的五项修炼:禅里的教育》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6.艾德勒·范多伦《如何阅读一本书》 17.王荣生《听王荣生教授评课》 18.张文质《唇舌的授权:张文质教育随笔》,福建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19 李镇西著《爱心与教育——素质教育探索手记》,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 20. 叶圣陶著《语文随笔——跟大师学语文》,中华书局,2007年版。 21.《语文“活动式”教学》(肖家芸著安徽教育出版社) 22.《语文活动式教学课例研究》(语文出版社)

三年级学困生转化总结

三年级学困生转化总结 三年级学困生转化总结 三年级学困生转化总结篇一 任何一个学校,任何一个班级,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一定数量的学困生,但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而不是面向少数学生。“学困生”学习成绩差的原因在于他们普遍存在着一种失败者心态,自信不足。导致学习动力丧失的原因在于学习进程中反复经历失败,产生了消极心理状态。所以要根据不同学生的实际,促进他们全体发展。本学期结合学生实际情况,针对学困生的特点我做了以下几项工作: 1、和谐的师生关系,是转化“学困生”的切入点。 教师对学生的期望在很大程度上能促进学生自己提高。良好师生关系的核心是教师对学生发自心底的爱,教师要以热烈的爱关心“学困生”的生活和学习,让学困生感到老师没有歧视他们,进而帮助学困生分析他们的心理品质,向他们说明差距主要不在智力,而关键是他们缺乏对自己的信心与对未来的希望,从而增强“学困生”的信心。 2、正确对待由不同情况造成的学生个别差异。 承认学生的个别差异。由于每个儿童的先天素质和后天影响在事实上存在着一定的差别,这种差别的结果必然要反映为他们在学习兴趣和动机、学习气质和能力、学习方法和习惯等方面的个别差异,所以,在教学中对上课不认真听课,思想老开小差,考试成绩不合格的学生做到了严格要求不放松;对基础较差的做到有的放失的耐心补偿。

3、正确处理统一要求与因材施教的关系。 简单问题,多给基础差的学生。给他们布置一些和优生不一样的简单的作业;课下多辅导,以优帮差。主要提高这部分学生对美术的兴趣。 4、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结合课堂教学,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认真的学习态度,独立思考、不畏困难的精神,养成自己独立思考、听讲认真、答问井井有条,以及课前自觉预习、课中主动参与、课后及时复习的良好学习习惯。 5、教给学生学习方法,让他们学会学习。 引导学生掌握一些基本的学习方法,让他们从小学会学习,这既是未来社会对基础教育的客观要求,也是素质教育必须完成的一项基本任务。所以在教学中我高度重视学习方法的教学,让学生切实掌握一些基本的学习方法,如实际*作、直观感知、抽象概括、演绎推理、迁移类推、系统整理知识等方法。 6、多一点帮助与引导。 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检视和反思自我,明确自己想要学习什么和获得什么,确立能够达成的目标;帮助学生寻找、搜集和利用学习资源;帮助学生设计恰当的学习活动和行之有效的学习方式;帮助和维持学习过程中积极的心理氛围等也是我们的重要职责。 三年级学困生转化总结篇二 一学期即将结束,学困生的转化工作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提高他们的学习成绩。虽然目前成绩还不理想,但给我很大的鼓舞。为了

初中语文学困生辅导记录表.

学困生辅导记录 辅导时间2013.9.23 辅导地点办公室 参加辅导陈晓 学生姓名 内容:现代文阅读指导 过程: 辅导过程一、教师出示提纲。学生掌握。 二、师生交流。 三、巩固提问。 个别辅导,及时表扬,树立他的信心。 辅导形式 积极多了也开朗了,特别是学习成绩进步了,家长也反 映在家听话多了。在学校课堂上纪律也能自己约束自己,辅导效果 跟老师也亲近了,听课认真了,敢举手发言了。效果较好。

辅导时间2012.2.27辅导地点办公室 参加辅导迟晓辉、任晓藤 学生姓名 内容:《假使我们不去打仗》 过程: 一、教师出示提纲。学生掌握。 1、假使我们不去打仗“敌人用刺刀杀死我们”,为什么用刺刀杀而不用枪杀? 用刺刀杀更能说明敌人的残忍。 2、为什么敌人“杀死了我们”还要用手指着“我们”的“骨头”而不是指着辅导过程 肉体? 因为“骨头”指骨气,这不仅是对人格的侮辱,也是对人精神的侮辱。 3、这首诗非常短,没有一句正面劝说“我们”去打仗,但很能起鼓动作用, 这是为什么? 二、师生交流。 三、巩固提问。 个别辅导,及时表扬,树立他们的信心。 辅导形式 在辅导的过程中经常给她们做思想工作,除了给她们讲清学习的必要性外,然后还要针对学生的辅导情况给予不同的评价。做辅导效果的好的时候,及时给予鼓励,让学生对自己充满自信心,让她清楚的知道自己要是学的话,也能学会。坚信,只要努力了,就一定会 有收获!效果较好。

辅导过程 (1)具有老当益壮的英雄气概和爱国抗日的热情; 2)具有爱憎分明的 辅导时间 2012. 3. 1 辅导地点 办公室 参加辅导 刘晓霖、刘军洋 学生姓名 内容:《芦花荡》 过程: 一、教师出示提纲。学生掌握。 1、 文中刻画老头子都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请举例说明。 2、从这些描写中可知老头子有什么样的性格特征。 ( 强烈感情;(3)过于自信与自尊;(4)智勇双全。 3、老头子性格核心是什么? 过于自信和自尊 含义:1 非常自信自尊 2 过分自信自尊 作用:全文的情节,老头子的功和过皆由此引发。 二、师生交流。 三、巩固提问。 个别辅导,及时表扬,树立他们的信心。 辅导形式 积极多了也开朗了,特别是学习成绩进步了,家长也反 辅导效果 映在家听话多了。在学校课堂上纪律也能自己约束自己, 跟老师也亲近了,听课认真了,敢举手发言了。效果较好。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转化学困生

浅谈初中语文教学中如何转化学困生 发表时间:2012-10-26T15:50:08.310Z 来源:《教育创新学刊》2012年10期作者:王红梅 [导读]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 “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在教学中具体体现在:关注每一位学生,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情绪、学习情感。 王红梅河北魏县南双庙乡中心校 新课程的核心理念——— “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在教学中具体体现在:关注每一位学生,关注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情绪、学习情感。在实际的语文教学中由于我们总会遇到基础相对薄弱、语文素质较差的学生,这些学生认为语文内容太多,枯燥乏味,因而缺乏对语文学习的积极性,并逐步发展成为语文学习困难的学生,我们将其称为“学困生”。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说:“要让每个学生都抬起头来走路。”这就是说,学校教育一定要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人格。对于学困生来说,这一点就尤为重要。如何转化“学困生”是新课程面临的重要课题,下面谈一谈我的看法: 一.帮他们树立信心.。 学困生往往自我评价较低,自卑感严重,总以为自己低人一等,他们常常遭受到好学生的歧视、家长的打骂,自尊心受到极大伤害,从而产生“破罐子破摔”的想法,以致越学越差。要想转化学困生,首先要树立他们自强的信心。作为教师,无论是课内还是课外,对学困生用心要精、要细,不可打击、挫伤,要像慈母一样,把全身心用在他们身上,使他们感受到教师的爱,从而间接喜欢你任教的学科,正所谓“亲其师而信其道”。在学习上,教师要耐心帮助他们,要善于抓住他们身上一个个小小的闪光点进行鼓励、表扬,切忌训斥、恐吓、体罚。还可安排他们做教师的小助手,帮助教师收、发作业本,也可安排他们跟好学生交朋友,使他们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在生活上,教师要关心、体贴他们,成为他们的知心朋友。 二.激发他们的兴趣、做好指导。 苏霍姆林斯基说:“如果教师不想方设法使学生产生情绪高昂和智力振奋的内心状态,就急于传授知识,那么这种知识只能使人产生冷模的态度,而不动情感的脑力劳动就会带来疲倦,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学习就会成为学生沉重的负担。”特别是学困生,对学习毫无兴趣,有一种消极情态,低触、厌倦,这种消极情态阻碍了学生对语文的学习。因此,要想转化学困生,培养其学习语文的兴趣是很重要的。我们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找准联系,以旧引新激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为了调动起“学困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改变他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的状况,提高听课效率,教师应善于结合课堂教学,讲一些名作家的逸闻趣事,在有些知识点的新课的引入中,应尽量有亲身感受的实践作引导,使学生明确身边处处有语文,生活中的社会离不开语文,引起学生对语文学习的重视和兴趣,增强学习的自觉性和积极性。由原来的“要我学”变为“我要学”,使语文学习对他们来说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愉快的体验,他们越学越想学,越爱学。因此,教师在钻研教材时,要善于找准知识间的衔接点,运用迁移规律,以旧知引出新知,这样,容易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他们求知的兴趣。 2.明确责任,督促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并不是所有的学习内容都能引起学生的直接兴趣,这就需要培养学生的间接兴趣,培养他们学习的责任感。即结合教材内容,让学生知道语文知识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认识学习语文的重要性,从而产生兴趣。 3.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引发兴趣。 学习成功带来的愉快感,可以增强学生的信心,使他们产生新的需要和更浓的学习兴趣。教师对那些学困生要低目标、小起点,让他们也能体会到成功的欢乐。有兴趣的学习事半功倍,用目标来激励他们的学习,在实现这些学习目标时,让他们自己去体验成功的喜悦。在感兴趣的基础上,教师与他们一起共同制订一些切实可行的小目标,用这些目标来激励他们的学习,在实现这些学习目标时,让他们自己去体验成功的喜悦。 4.开展多种课堂和课外活动,巩固对语文的兴趣。 学生受其年龄特征的影响,对语文产生的兴趣往往不稳定,因此,教师要组织开展各项活动来巩固兴趣,如:“古诗词朗诵比赛”、“小小诊所”、“小作家评比”等。特别注意为学困生设计特长比赛,分成小组,根据他们本身的能力特点开展活动,发挥他们的优势,促使兴趣的巩固。 因此,作为教师,如何指导学困生进行学习,提高其学业成绩呢?我是这样做的: (1)让学困生充分参与到课堂教学之中。 如:为了能让我们班的学困生张某能充分参与到课堂教学之中,我是这样设计的:第一步:事先作准备。为了提高张某的自信心,我就在课前告诉他老师要问的题目,让他事先做好准备。上课时,我就特意让他回答这些题目,并伺机表扬他。经过一段时间的锻炼,我发现他上课举手的次数越来越多。到实验第二步时,我不再事先给他题目,而是在上课时让他回答一些简单的问题,有机会,我还会安排他上黑板做一些基本题,如:默写生字等。第三步:让张某学会评价别人。当别的学生回答了问题或板演了题目,我总把“小老师”的头衔给他,让他来评价。使他在评价别人的同时,自身也不断得到提高。第四步:独立回答一些难度较高的题目。随着课题研究的进一步深入,我还试着让他回答一些思维强度比较大的题目了。起初,他不太有信心,我就用鼓励的目光看着他,似乎是说“你一定行!”在我的鼓励和提示下,他终于把这个问题完整地回答了出来,而且很有条理。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他终于敢举手回答难题了。在我的一步步引导下,现在的他已经完全投入到课堂教学之中。由于听课效率的提高,知识掌握得较好,他做作业的速度也逐渐加快,正确率也提高了。 (2)有效地安排课后辅导。 课后辅导可以由教师根据学困生当天课堂教学中出现的薄弱环节,及时补缺补漏,做到“当日知识当日清”。也可安排好差结对,让他们在互帮互助中共同提高。 三.持之以恒,做好学生的转化工作。 造成“学困生”学困的原因有多种,如先天性弱智或存在生理缺陷、家庭环境的影响、社会环境的影响、教学方法不妥等,加上受年龄、知识、性格的影响,他们的思想与行动往往具有很大的反复性。今天认识的东西,明天又会忘记,刚刚得到表扬,转身又做错事,教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灵活运用“先学后教”教学模式 人教新课标版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 灵活运用“先学后教”教学模式 人教新课标版 《灵活运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打造高效课堂》今天,我与大家交流、研讨的题目是:《灵活运用“先学后教,当堂训练”的教学模式,打造高效课堂》。下面,我从两个方面来谈:一是从理论上简要谈谈我对“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的认识,二是具体谈谈这种课堂教学模式的基本特点和操作要领。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是在“先教后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先进的、科学有效的课堂教学模式,也是一种课堂结构和教学方法,它是符合新课程改革理念的。搞新课程改革,就是要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变老师讲学生听为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怎样指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呢?“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就作了很好的回答。“先学”和“当堂训练”都是自主学习,“后教”是合作学习,全过程都是探究性学习。不仅如此,这种模式还处理好了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三者之间的关系。课堂上,先让学生独立看书、自主学习,然后,教师检测自学效果,从中发现学生在自学当中没有学懂的疑难问题,这些问题学生个人解决有了困难,教师再适时组织学生讨论、合作学习,这时的合作学习就有了必要性,也有了合作的内容(自学当中出现的问题)、合作的目的(解决这些疑难问题)、合作的方式(更正、讨论、教师讲评)和合作的对象(同学、老师),最后当堂训练还是自主学习。 搞新课程改革,用的教材有国家课程,也有地方课程。学校必须从实际出发,经过适当增、减把它变成校本课程。怎样才能变成校本课程呢?运用这种模式时,让学生先学,教师通过检测弄清课本上哪些是学生已经会了的,哪些是不会的,会了的,就删去不教;不会的,就留下来教。这样,国家课程(课本)就变成了校本课程(即疑难的问题)。因此,这种教学模式就是在课堂上把国家课程变成校本课程的教学过程。 这种模式也符合“循序渐进”、“因材施教”、分类教学的原则。“先学”时,优秀生和后进生同样看书、练习,结果优秀生看懂了、做对了,后进生没有看懂、做错了;“后教”时,“兵教兵”,即做对了的优秀生帮助做错了的后进生更正,并且讲清“为什么”,这样后进生的问题在同学、老师的帮助下就当堂基本得到解决,补了差。同时,优秀生在帮助后进生解决疑难问题的过程中,对当堂所学的知识又加深了理解,提高了能力,达到了“培优”。 这种模式还符合“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认识规律,符合自主创新、素质教育的要求。“先学”时,学生运用旧知识看书,获得新知识是“创新”;看书后完成检测练习,是开始运用新知识,也是“创新”;自己纠错、讨论、弄懂为什么,最后当堂训练,灵活运用知识,解决各种问题都是创新。全过程学生自主、探究性学习就是自主创新,就是在培养自主创新的意识和能力。 同其他模式相比,这种模式也是很便于教师操作、很实用、很有效的教学模式。课堂上,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紧张高效地学习,暴露问题后,老师再引导学生更正、讨论、讲评,加以解决,当堂背记,

小学三年级学困生转化计划

五年级上学期帮教计划 一、基本情况: 小学教学必须坚持面向全体学生,促进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作为指导思想,当前应重视学困生学习问题。从语文教学现状看,普遍存在忽视学困生学习的现象。 二、转化进展与措施 学困生转化工作的具体做法 (1)制定学困生转化实施方案,明确转化的目的和措施。 在充分分析学生来源构成状况和广泛争取教师意见的基础上,进一步明确了学困生转化的目的。 (2)分析学困生成因,制定转化计划。 (3)合作学习,多方帮教,多措并举、多管齐下。多年的教学经验已经证明,当求知双方展开互动,进行问题讨论时,都获益匪浅。因此合作学习是学困生转化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策略。各班根据班内学生情况进行分组,分散学困生,充分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作用。并确定“兵教兵”结对帮扶人员名单。每一名学困生搭配一到两名成绩优秀的学生,对每一课中所要掌握的知识点、练习、作业都有优秀生帮助一一落实。这样,既减轻了教师课外辅导的压力,又加强了学生之间的交流。使得语文学困生能学会,优秀生在帮教中得到进一步提升,对知识的掌握得更牢固。兵教兵、一帮一、小组内合作帮教、家庭辅导等都是一些行之有效的帮教方法。 (4)加强家校合作,随时掌握学困生转化情况。与学生家长采用多种方式进行沟通:电话联系、家长联系卡、家校通短信联系、家校互访等。经常的联系使家校双方对学困生的情况能够及时了解,并且针对学生的情况随时调整转化措施,采取更有效的策略。 (5)建立学困生成长记录袋,记录学困生转化过程,积累学困生转化经验。成长记录袋每一名学困生一份。主要内容包括:学期初师生共同制定的本学期学生成长计划;学困原因及基本情况分析;主要转化措施;班内“兵教兵”帮教合作学习分组名单;师生助学情况记录;学生本学期各方面优秀作业或活动作品及教师鼓励性评价;每次单元测试试卷、自我检测练习、家长意见和教师鼓励性评语、指导性评语等。 (6)、从我班学生实际情况出发,用宽容的态度看待学生问题,允许学生偶尔犯小错误,争取不让学生犯同样的错误;树正面典型,善于挖掘、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对学生的点滴进步给予充分肯定和鼓励,逐步让学生重新点燃希望、树立信心。严格要求后进生,哪怕是很微小的错误,老师也及时指出并耐心地教育,切忌听之任之。 帮教对象为:黄千乐邓雪莲周志莫彭雪贺建军莫华富 五年级班主任:韦东平 2015年9月1日

初中语文学困生转化的一点思考

初中语文学困生的转化的一点思考 语文是一门充满思想、充满人文精神、充满智慧的学科。在新课改的背景中,学生的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阅读与创新能力,已成为教师关注的热点。由于学生所学科目的不断增加,语文学科作为重要的一门学科在一部分学生及其家长眼中有所忽视,从而部分学生的语文成绩呈逐年下滑的趋势。最终,这部分学生变成了语文科目的学困生。面对学困生、如何有效地转化学困生, 是摆在教师面前一个刻不容缓、必须解决的问题。新课程标准确立的“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 的理念, 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要求我们要面向全体学生, 特别是不能放弃任何一个“ 学困生” 。所以,在语文教学中, 在面向全体学生的同时,我们更应当关注每个学生个体,尤其要加大对学困生的转化力度。 语文学困生的主要表现: 由于语言学习的特点之一实践性的优点,语文学困生相对于其他学科来说,相对少些。就目前我所遇到的语文学困生语文学习现状来看,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课前。课前不预习是语文学困生的普遍表现,甚至有的学生根本不知道老师今天要上什么课或者把老师之前对他们的课前安排忘得一干二净。 2、课中。学困生上课时注意力涣散,部分学生只是表 面上在听,事实上根本不知道老师在教授什么内容,同时也不会及时做笔记或在课本里作注释。只要仔细观察他们上课时的神态,就可以发现他们注意力集中的程度。大多数的语文学困生上课时学习态度不认真, 身姿不直, 低头私语等等。最终,他们成为了课堂的附属品。他们出工不出力,人在而“ 神” 不在,浪费时间和精力。反观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他们上课认真听讲,笔记做得仔细;学过的课文,批注详细, 注释清楚;个别认真的学生,把自己的预习批注与老师授课时的批注进行对比,从而和老师的笔记找出差距,补上自己课堂没有听到或没有理解的内容。 3、课后。这部分学生课后作业潦草,能拖则拖,能糊则糊,有的甚至经常不做。根本不把课后作业当回事,从而打破了老师精心安排的学习巩固体系。课堂和课后是学习的两个最基本的环节。听课是接受、探究知识的过程,而做作业则是巩固知识的过程,如果不及时认真地完成课后相应的复习、练习、背诵等, 那么所学知识的巩固率就会大打折扣。 4、课外。课外用于语文的学习时间甚少,课外阅读量少之又少,也是导致学习成绩不理想的一个重要原因。因为语文素质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除了课堂教学外,主要的还是依靠学生的课外阅读。语文基础知识的巩固,可以通过强化或专项训练来提高;语文阅读能力的提升,可以通过反复阅读、对比阅读、信息筛选等手段来实现;语文写作能 力的提高, 除了指导学生构思、立意外, 可以通过大量阅读, 丰富学生的写作素材,充实文章的血肉。 针对此问题,我想从以下几方面努力。 一、正确地认识学困生 思想是行为的指南针。教师对学困生的教育观念,直接影响着其教育行为。要想转化好学困生,前提条件就是教师要对学困生有正确的认识。学困生并非一无是处, 一塌糊涂, 他们也有闪光点;学困生一时后进,并不代表一世的后进。所以,他们

浅谈如何转化学困生

浅谈如何转化学困生 发表时间:2010-06-09T14:20:43.280Z 来源:《教育大视野》2009年第12期供稿作者:陈悦[导读] 往往班风正、学风浓、纪律好的班级,科任教师上课就得心应手,轻松愉快。 陈悦(德阳市衡山路学校四川德阳 618000)往往班风正、学风浓、纪律好的班级,科任教师上课就得心应手,轻松愉快。但对于地理学科而言,一个教师至少上6个及其以上班的课,上完一个纪律好的班,再去上一个差一点的班,往往心情烦躁。很郁闷:觉得咋同是同龄人,为什么一个班的同学那么优秀,而另一个班的学生那么浮躁。这就是我们常遇见的“十个指头不一样齐”,每个班都存在或多或少的学困生,如果学困生对班级的消极影响很大,就使得该班的学习氛围很差。因此,学困生的转化工作是我们教育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任课教师工作能力的一个检验,也是教师职业责任感的高度体现。1.寻找原因 对于学困生,我首先做到认真观察,找出他们差的原因,做到心中有数,而后对症下药。现在,越来越多的外来民工子女跟随着他们的父母来到我们的城市,来到我们的学校。随着我校成为外来民工子女定点接收学校,外来民工子女成为生源的一个主要群体,在这些孩子中,不乏成绩优异,表现出色的学生,但是有相当一部分在学习上还是有一定困难的,那么,到底是什么让他们成了学困生,难到是他们的错吗?1.1与学生早期教育有关。大部分的外来民工子女是“留守”儿童,从出生开始就一直在老家同爷爷奶奶生活,直到上中学才被接来同父母同住。他们的基础也许就是个三年级的学生,在加上行为习惯差,纠正起来有难度。这类学生,十有八九都会成为学困生,对老师来说,也是相当累的。1.2与家长教育观念、重视程度有关。不少家长因为成天忙于生计,根本无暇顾及子女的生活和学习.孩子学习成绩好不好并不重要,孩子来学校老师看好别出什么事就好。更别说关心孩子今天学了什么,有没有不懂的地方,家庭作业有没有完成好。 这样长久以来,学生就觉得学不学习无所谓,更有甚者还找点事情让父母关注他,于是扰乱课堂秩序。 2.因材施教,用心教育2.1调整心态,用心交流。作为一个科任教师,一定要调整好心态。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学困生一定要静下心来,认真分析,用心交流沟通,无论遇到什么问题都不能简单粗暴地处理,这样会恶性循环的。只有静下来,去换位思考,去体验他们的感受,才能更好地进行教育。2.2用真挚的爱打动学困生的心。爱,促人感化,催人振作,给人以温暖,给人以希望。“没有爱就没有教育”。学困生在成长过程中,受排斥,被讽刺,遭冷眼的体验较多,他们内心更需要温暖,需要爱。只有从心底里关心爱护他们,让他们感悟到我们的爱心和期待,才可能让他们点燃心中希望之火,自觉地将爱转化为积极向上的内在动力。通常利用教学中的情感教育,通过适时激励,适时表扬,让他们发挥潜力。2.3耐心地进行有效教育。教师绝不能歧视、厌烦学困生或对之放任自流,而要善于发现他们的长处,点燃他们迟闪的火花,即时给予表扬鼓励;对过错反复的现象,要有耐心,持之以恒,善于在反复中教育,帮助他们总结经验教训,增强与诱因作斗争的抵抗力。我经常利用上课时间给他们时间谈理想,并激励他们一定要为之而努力。时常找他们谈谈为自己的近期目标又花了多少功夫。我还让他们参与一些大赛,让他们发挥自身的优势,比如画画,比如摄影,让他们敢于竞争,培养他们的竞争意识,让他们体验到成功的喜悦。2.4精心上课,激发其学习的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不感兴趣,当然也就学不进去。因此,转化学困生的关键在于能否成功地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在教学实践中,我尽量采取了一些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比如在课堂上采取了背诵古诗、歇后语、小故事和各种游戏活动等形式。有时还在课堂上做起了实验,用橡皮泥制作高山,并按照一定的高度,进行等高线的学习。学困生普遍感到兴趣浓厚,学得轻松愉快,容易接受。2.5适时进行反思。学生可以从以下两方面进行不定时的反思,一是建立“反思本”,让学生每人准备一本,随时把学习中的得失及其原因、改进的方法记下来,每过一段时间对“反思本”再进行反思。二是成立“回顾日”每周五利用10-15分钟时间集体回顾本周学习情况,通过老师评价、自我评价和学生之间的评价带动学生进行集体反思和个体反思。实践证明,经过一段时间的反思训练,学生学习面貌不仅有了改观,他们的内在品质也提升了。总之,在教育工作中,教育学困生,转化学困生,是一个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道路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教师要灵活地采用各种方法,抓住他们的心理个性特征,对他们循循善诱,动之以情,晓之以理,以真挚的爱心感化他们,催其上进,努力把他们塑造为身心健康的好学生。切忌不要操之过急,有时要冷处理,给他们一定的时间去思考;切忌不要简单粗暴,这样往往会让你的教育很被动,要主动教育他们,让他们信任你,并不断改进。 收稿日期:2009-12-04

在初中语文课堂阅读教学中开展先学后教

在初中语文课堂阅读教学中开展先学后教 发表时间:2012-05-28T16:45:39.547Z 来源:《现代教育科研论坛》2012年第4期供稿作者:范志红[导读] 作为新时期的初中语文教师,首先应用发展的目光来看现在的时代,创造性地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范志红(大名县万堤镇中学河北大名 056900) 1.先学后教,转变教师教学观念 1.1作为新时期的初中语文教师,首先应用发展的目光来看现在的时代,创造性地转变自己的教学观念。语文教育本来就缘自于生活,是生活的反映。我们应该清楚地认识到,随着历史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以前如死水一潭、活力不再的“灌注式”语文教学弊端----肢解文章的分析、纯知识的训练、纯技巧技能的强化,学习为了考试的“应试教育”境地,对新时期教育是极不利的。应把握新的课改在九年义务教育 阶段的起始年级“闪亮登场”的机会,来更新我们的思想,转变我们的教学观念,武装我们今后的课堂教学,丰富我们今后的教学内容和形式。 1.2在日常的语文教学活动中,变“教师讲学生听”的灌输式为“先学后教”式教学方法。学生先学,然后教师对学生先学的内容进行调查研究。通过信息反馈,及时掌握学生对知识的认知水平,了解他们的思想活动、学习方法的掌握等实际情况,这样教师才会明白当前教学的起点在哪里,有了这个起点,教师便于遵照“由浅入深”、“由近及远”的规律来组织教学活动。一堂好课,犹如画家画花,独画一枝,留点天地,让欣赏者去遥想;象诗人作诗,言有尽而意无穷。能够较合理地运用现代网络教育技术,注意创设教学情景,运用启发式、讨论式等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与探究精神。提高教学效率。这里,教师只是启发、引导,该导时导,当讲处讲。真正做到“不愤不启,不悱不发”。 1.3在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和传授中,加强课前预习的指导,教会学生如何查阅相关资料;做好课后拓展延伸,增加学习容量,拓宽学生的知识面,注重学生主体作用的体现。从而使教师在语文课堂教学中做到不盲目追求所谓的“新”的课堂教学形式,而进行问题多而杂、启而不发的“满堂问”,进行浅层次而不着边际的盲目的讨论。不忽视实在的教学内容,做好语文知识的传授,加强语文基本功的训练,重视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师生与文本的对话,而不是生搬硬套、忽视学情、机械操作的教学模式,盲目进行过于宽松、不作评判的模棱两可的评价。在实际教学活动过程中,给学生一个发展空间,让他们自己往前走;给学生一点自由时间,让他们自己去安排;给学生提供一个条件,让他们自己去锻炼;给学生提一个问题,让他们自己去找答案;给学生设一个困难,让他们自己去解决;给学生创造一个机遇,让他们自己去抓住;给学生一个疑惑,让他们自己去讨论;给学生一个对手,让他们自己去竞争;给学生一个权利,让他们自己去选择;给学生一个理想,让他们自己去创造。教师在教学工作中坚持“以学生个性发展为本”的思想,建立“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哲学观,让学生始终处于主体地位。这样既可锻炼学生直觉思维能力和创造思维能力,也塑造了学生的自信和尊严。 1.4随着学习化社会的到来。语文教师不再是知识的占有者和传授者,而是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和帮助者,是智力的开发者,是信息的提供者,是意义的建构者,传统观念必须随时代的发展而不断更新。从此可以看出,教师教学观念的转变,教育思想的更新,是进行语文课堂教学上分组合作阅读和思维激发教学的尝试的关键。只有教师的观念转变了,才能使语文课堂活跃起来,学生的学习活动轻松、愉悦起来,从而提高语文课堂阅读教学的效率。 2.合理分组,合作阅读,培养学生集体解决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合作是人类相互帮助完成任务的基本形式之一,是人类社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动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的建立及知识经济的即将到来,需要人的主动性、创造性,不但要有竞争的意识,更要有合作的精神,需要有合作生存、合作发展的意识。语文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进行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从而最大程度地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为了充分发挥学生个体及学习小组的优势,根据不同的教学目的,需要把学生分成小组以完成教学任务。在分组时尽量使成员在性格、才能倾向、个性特征、学习成绩等诸方面保持合理的差异,取长补短。一般每小组由4人组成,每人在组内有不同的角色,例如组长,记录员,发言者等。不定期的互换角色,保证每个学生的积极参与性。同时也可以多种小组形式出现。如把学生进行配对,一个程度高一点,一个程度低一点;或者一个擅长口头表达,一个擅长书面表达等的同学组成“同伴”。通过小组的互相帮助,使成员不再有置身事外的感受,积极参与讨论,可以在每组中确定一个发言人,总结本组各成员的回答。这样分组更能帮助学生互相取长补短,学会独立欣赏文学作品。同时还可以培养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倾听和口头总结别人观点的能力以及即兴演讲能力;培养个人和小组学习的能力。从而通过分组合作,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能力和集体解决问题的能力。 3.开展思维激发教学,激励学生发挥自主性、独立性,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初中语文课堂上的思维激发教学是指,学生在教师的适当点拨和提示下,对课文(作品)进行研究性的阅读,通过独立发现问题,收集与处理有效信息,掌握语文知识与技能;应用文本中学会的有关知识去了解生活,深入研究生活中相关的事物,从而学会解决实际问题;学生能够体验、理解和应用一般科学研究方法,提高探究问题的能力,逐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达到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这种学习活动改变了原有的教育、教学条件下偏重记忆和理解,使学生成为知识灌输对象的状况,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使学生主动地参与到动手实践、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学习活动中来,从而让学生的思维得到激发,探究合作能力得以培养,进而养成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在初中语文课堂阅读教学中开展先学后教,进行合作阅读、思维激发训练与培养,可以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和独立性,唤醒学生沉睡的潜能,激发学生封存的天资,放飞学生囚禁的情愫,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学生热爱语文,会学语文,坚持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收稿日期:2012-04-01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