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七年级上册数学思想方法

七年级上册数学思想方法

七年级上册数学思想方法
七年级上册数学思想方法

七年级上册数学思想方法

一、归纳思想

归纳就是从特殊、个别的事例推出一般规律的过程,归纳的过程就是创新的

过程,这对解决复杂问题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种思想方法常用于探索规律

问题.

例1 观察下列式子,探索其规律并填空.

()2111=-?;()31312-=-?;()413513-+=-?;()5

135714-+-=-?;…… 请你计算:()

()11357...121n n +-+-++-?-=_________. 二、用字母表示数的思想

例2 计算:11

11111111...1...1......2320082200722008232007????????++++++-+++++ ??? ???????????

. 析解:本题无法直接进行计算,观察发现四个括号内的分数和具有一定的联

系,若把括号内的分数和用字母表示,则把数的运算变成了式的运算. 可设111...22007a +++=,111 (232007)

b +++=

三、数形结合思想

例3 如图3,M ,N ,P ,R 分别是数轴上四个整数所对应的点,其中有一点

是原点,并且MN=NP=PR=1.数a 对应的点在M 与N 之间,数b 对应的点在P

与R 之间,若3a b +=,则原点可能是( ).

A .M 或R

B .N 或P

C .M 或N

D .P 或R

四、转化思想

例4 对于任意两个有理数对),(b a 和),(d c ,规定:当,a c b d ==时,有

(,)(,)a b c d =;运算“?”为:),(),(),(bd ac d c b a =?;运算“⊕”为:

),(),(),(d b c a d c b a ++=⊕.设p 、q 都是有理数,若)4,2(),()2,1(-=?q p ,则

_______),()2,1(=⊕q p .

练习题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有 ( )

①1是绝对值最小的数 ②3a -2的相反数是-3a+2 ③25R π的系数是5

④一个有理数不是整数就是分数 ⑤343x 是7次单项式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2、当2=x 时, 整式13++qx px 的值等于2002,那么当2-=x 时,整式

13++qx px 的值为( )

A 、2001

B 、-2001

C 、2000

D 、-2000

3、已知有理数x 的近似值是5.4,则x 的取值范围是( )

A. 5.35

B.5.35

C.5.35≤x<5.45

D.5.35≤x ≤5.45

4、x 2 +ax-2y+7- (bx 2 -2x+9y-1)的值与x 的取值无关,则a+b 的值为( )

A.-1;

B.1;

C.-2

D.2

5、若0

A.m

B.m 2

C.1m

D.1m

①若a +b=0,则|a|=|b| ②若|a|=a,则a >0

③若|a|=|b|,则a=b ④若a 为有理数,则a =a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7、有理数a, b 满足a>0 , b<0 , |a|<|b|, 则a, b, -a, -b 的大小顺序是( )

A. -a< b< a< -b

B. b< -a

C. -a<-b

D. b<-a<-b

8、在数轴上A 点和B 点所表示的数分别为2-和1,若使A 点表示的数是B 点表

示的数的3倍,则应将A 点( )

A.向左移动5个单位长度 B .向右移动5个单位长度

C .向右移动4个单位长度

D .向左移动1个单位长度或向右移动5个单位长度

9、已知m n n m -=-,且4m =,3n =,求 的值

10、已知:有理数m 所表示的点到点3距离4个单位,a,b 互为相反数,且都不

为零,c,d 互为倒数。求:m cd b

a b a --++)3(22的值

2()m n +=

11(1)小明在求一个多项式减去x 2—3x+5时,误认为加上x 2

—3x+5,得到的答案是5x 2—2x+4,则正确的答案是?

(2)如果x +y=5,则3-x -y=?如果x -y=4

3

,则8y -8x=?

8.如图,点O 为直线AB 上一点,∠COE =90°,OF 平分∠AOE.写出∠BOE 与∠COF 之间的数量关系,并说明理由.

9.如图,∠AOB=80°,∠COD=40°,OM平分∠BOD,ON 平分∠AOC.求∠MON的度数.

10.已知∠AOB及射线OC,OM,ON分别平分∠AOC,∠BOC.

(1)若OC在∠AOB外部,试探究∠MON与∠AOB的关系

(2)若OC在∠AOB内部,则∠MON与∠AOB有何关系?

七年级数学上册整体求值思想专项练习

七年级数学上册整体求值思想专项练习 一、整式回顾 1、利用同类项求未知数的值 【例1】 ⑴若27m x y +-与33n x y -是同类项,则 m =_______, n =________. ⑵若3232583n m x y x y x y -=-,则22m n -=________. 2、整式加减的化简求值 【例2】 ⑴化简:() 222 323x x x x ??---=?? ()()3105223xy y x xy y x ++-+-=???? . ⑵化简求值:()2 2118444144x x x x ??-+--+- ???,其中 12 x =- . ⑶已 知 : () 2 210x y ++-=,求 ( )2 22 22 52342x y x y x y x y x y ??-+--? ? 的值. 3、化简并说明结果与字母取值无关 【例3】 ⑴当k =时 ,代数式 6436431 54105 x kx y x x y --++中不含43x y 项. ⑵ 有这样一道题“当22a b ==-,时,求多项式 ()()22233322a ab b a ab b -----+的值”,马小虎做题 时把2a =错抄成2a =-时,王小明没抄错题,但他们做 出的结果却都一样,你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说明理由. 变式 已 知多项式A 和B ,()()251323A m x n xy x y =+++-+, 26521B x xy x =+--,当A 与B 的差不含二次项时,求 () ()31m n m m n n +??-?-+--?? 的值. 变式:、已知有理数a 和b 满足多项式 ()2 5212b A a x x x bx b +=-+-++是关于x 的二次三项 式.当7x <-时,化简:x a x b -+- 二、整体思想 1、整体思想之整式加减运算 【例4】 ⑴ 计算 5(a b b a a b -+--- . ⑵ 化 简: 22 ( 2 )(2)(1) x x x x x +---+-+- . ⑶ 化简: ( ) ( )( )4 3 2330321 x y y x x y - +- ---+ 2、整体思想之代入求值 【例5】 ⑴已知代数式a b -等于3,则代数式 ()()2 5a b a b ---的值为 . ⑵已知代数式2326y y -+的值为8,那么代数式2641y y -+的值为 . ⑶若232x x --的值为3,则2239x x -+的值为 ⑷已知代数式2346x x -+的值为9,则代数式 24 63 x x -+的值为 . ⑸已知32c a b =-,求代数式225 23 c a b a b c --- -的值. 3、整体思想之构造整体 【例6】 ⑴如果225a ab +=,222ab b +=-,则224a b -= . ⑵己知:2a b -=,3b c -=-,5c d -=,求 ()()()a c b d c b -?-?-的值. 4、整体思想之赋值 【例7】 ⑴已知代数式25342 () x ax bx cx x dx +++,当1x =时, 值为1,求该代数式当1x =-时的值. ⑵已知代数式4323ax bx cx dx ++++,当2 x =时它的值为20;当2x =-时它的值为16, 求2x =时,代数式423ax cx ++的值.

几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

几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 韩晓荣 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学科的精髓,是数学素养的重要内容之一,学生只有领会了数学思想方法,才能有效地应用知识,形成能力,从而为解决数学问题、进行数学思维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数学课程标准》在对初中阶段的教学建议中要求“对于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应体现螺旋上升的、不断深化的过程,不宜集中体现”。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能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发现、总结、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一、化归思想, 所谓“化归”是指把待解决或未解决的问题,通过转化,归结到已经解决或比较容易解决的问题中去,最终使问题得到解决的一种思想方法。我们也常把它称之为“转化思想”。例如:解分式方程转化为解整式方程,解“二元”方程转化为解“一元”方程,解多边形问题转化为解三角形问题等等。 二、数形结合的思想方法 数形结合思想是指将数与图形结合起来解决问题的一种思维方式。著名的数学家华罗庚曾经说过:“数缺形时少直观,形少数时难入微。”这就是在强调把数和形结合起来考虑的重要性。在教材《有理数》里面用数轴上的点来表示有理数,就是最简单的数形结合思想的体现。 三、分类讨论的思想方法 在渗透分类讨论思想的过程中,我认为首要的是分类。比如在《有理数》研究相反数、绝对值、有理数的乘法运算的符号法则等都是按有理数分成正数、负数、零三类分别研究的:在《平面图形的认识》一章中,用分类讨论思想进行了角的分类、点和直线的位置关系的分类、两条直线位置关系的分类。这种思想方法主要可以避免漏解、错解。 四、方程思想 方程思想指借助解方程来求出未知量的一种解题策略。我们知道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一个有效的数学模型。所以方程思想实际上就是由实际问题抽象为方程过程的数学建模思想。例如利用一元一次方程,一元二次方程能解决好多实际问题。 五、从特殊到一般的思想方法

初中数学思想方法主要有哪些

一、用字母表示数的思想,这是基本的数学思想之一 在代数第一册第一章“代数初步知识”中,主要体现了这种思想。例如: 设甲数为a,乙数为b,用代数式表示:(1)甲乙两数的和的2倍:2(a+b) (2)甲数的1/3与乙数的1/2差:1/3a-1/2b 二、数形结合的思想 “数形结合”是数学中最重要的,也是最基本的思想方法之一,是解决许多数学问题的有效思想。实中数学教材中下列内容体现了这种思想。 1、数轴上的点与实数的一一对应的关系。 2、平面上的点与有序实数对的一一对应的关系。 3、函数式与图像之间的关系。 4、线段(角)的和、差、倍、分等问题,充分利用数来反映形。 5、解三角形,求角度和边长,引入了三角函数,这是用代数方法解决何问题。 6、“圆”这一章中,贺的定义,点与圆、直线与圆、圆与圆的位置关系等都是化为数量关系来处理的。 7、统计初步中统计的第二种方法是绘制统计图表,用这些图表的反映数据的分情况,发展趋势等。实际上就是通过“形”来反映数据扮布情况,发展趋势等。实际上就是通过“形”来反映数的特征,这是数形结合思想在实际中的直接应用。 三、转化思想 在整个初中数学中,转化(化归)思想一直贯穿其中。转化思想是把一个未知(待解决)的问题化为已解决的或易于解决的问题来解决,它是数学基本思想方法之一。下列内容体现了这种思想: 1、分式方程的求解是分式方程转化为前面学过的一元二次方程求解,这里把待解决的新问题化为已解决的问题来求解,体现了转化思想。 2、解直角三角形;把非直角三形问题化为直角三角形问题;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 3、“圆”这一章中,证明圆周角定理进所做的分析:证明弦切角定理的思路:求两圆的切线长的问题。这些转化都是通过辅助线来完成的。 4、把三角形或多边形中的某种线段或面积问题化为相似比问题来解决。 四、分类思想 集合的分类,有理数的分类、整式的分类、实数的分类、角的分类,三角形的分类、四边形的分类、点与圆的位置关系、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圆与圆的位置关生活经验等都是通过分类讨论的。 五、特殊与一般化思想

初中数学中的主要数学思想方法

初中数学中的主要数学思想方法 初中数学中蕴含的数学思想很多,其中最主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包括转化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分类讨论思想、函数与方程思想等. (1) 转化思想.转化思想就是人们将需要解决的问题,通过演绎、归纳等转化手段,归结为另一种相对容 易解决或已经有解决方法的问题,从而使原来的问题得到解决.转化思想体现在数学解题过程中就是将未知的、 陌生的、复杂的问题通过演绎和归纳转化为已知的、熟悉的、简单的问题. 初中数学中诸如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化未知为已知等均是转化思想的具体体现.具体而言,代数式中加法与减法的转化,乘法与除法的转化,用换元法解方程,在几何中添加辅助线,将四边形的问题转化为三角形 的问题,将一些角转化为圆周角并利用圆的知识解决问题等等都体现了转化思想.在初中数学中,转化思想运用 的最为广泛.

(2) 数形结合思想.数学是研究现实世界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科学,因而,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数学研究 是围绕着数与形展开的.初中数学中的“数”就是代数式、方程、函数、不等式等符号表达式,初中数学中的“形”就是图形、图象、曲线等形象表达式.数形结合思想的实质是将抽象的数学语言(“数” ) 与直观的图象(“形“ ) 结合起来,数形结合思想的关键就是抓住“数”与“形”之间本质上的联系,以“形”直观地表达“数”, 以“数”精确地研究“形”,实现代数与几何之间的相互转化.数形结合思想包括“以形助数”和“以数辅形” 两个方面,它可以使代数问题几何化,几何问题代数化.“数无形时不直观,形无数时难入微.”数形结合是研究数学、解决数学问题的重要思想,在初中数学中有着广泛应用. 譬如,在初中数学中,通过数轴将数与点对应,通过直角坐标系将函数与图象对应均体现了数形结合思想的 应用.再比如,用数形结合的思想学习相反数、绝对值等概念,学习有理数大小比较的法则,研究函数的性质等,从形象思维过渡到抽象思维,从而显著降低了学习难度. (3) 分类讨论思想.分类讨论思想就是根据数学对象本质属性的共同点和差异点,将数学对象区分为不同的 种类.分类是以比较为基础的,它有助于揭示数学对象之间的内在联系与规律,有助于学生总结归纳数学知识、

数学思想与方法作业

数学思想与方法作业一 一、简答题 1、分别简单叙说算术与代数的解题方法基本思想,并且比较它们的区别。 答:算术解题方法的基本思想:首先要围绕所求的数量,收集和整理各种已知的数据,并依据问题的条件列出关于这些具体数据的算式,然后通过四则运算求得算式的结果。 代数解题方法的基本思想是:首先依据问题的条件组成内含已知数和未知数的代数式,并按等量关系列出方程,然后通过对方程进行恒等变换求出未知数的值。 它们的区别在于算术解题参与的量必须是已知的量,而代数解题允许未知的量参与运算;算术方法的关键之处是列算式,而代数方法的关键之处是列方程。 2、比较决定性现象和随机现象的特点,简单叙述确定数学的局限。 二、论述题 1.论述社会科学数学化的主要原因。 2、论述数学的三次危机对数学发展的作用。 答:第一次数学危机促使人们去认识和理解无理数,导致了公理几何与逻辑的产生。 第二次数学危机促使人们去深入探讨实数理论,导致了分析基础理论的完善和集合论的产生。 第三次数学危机促使人们研究和分析数学悖论,导致了数理逻辑和一批现代数学的产生。 由此可见,数学危机的解决,往往给数学带来新的内容,新的进展,甚至引起革命性的变革,这也反映出矛盾斗争是事物发展的历史动力这一基本原理。整个数学的发展史就是矛盾斗争的 历史,斗争的结果就是数学领域的发展。 三、分析题 1.分析《几何原本》思想方法的特点,为什么? 2、分析《九章算术》思想方法的特点,为什么? 答:(1)开放的归纳体系 从《九章算术》的内容可以看出,它是以应用问题解法集成的体例编纂而成的书,因此它是一个与社会实践紧密联系的开放体系。 在《九章算术》中通常是先举出一些问题,从中归纳出某一类问题的一般解法;再把各类算法综合起来,得到解决该领域中各种问题的方法;最后,把解决各领域中问题的数学方法全部综 合起来,就得到整个《九章算术》。 另外该书还按解决问题的不同数学方法进行归纳,从这些方法中提炼出数学模型,最后再以数学模型立章写入《九章算术》。因此,《九章算术》是一个开放的归纳体系。 (2)算法化的内容 《九章算术》在每一章内先列举若干个实际问题,并对每个问题都给出答案,然后再给出“术”,作为一类问题的共同解法。因此,内容的算法化是《九章算术》思想方法上的特点之一。 (3)模型化的方法 《九章算术》各章都是先从相应的社会实践中选择具有典型意义的现实原型,并把它们表述成问题,然后通过“术”使其转化为数学模型。当然有的章采取的是由数学模型到原型的过程,即先给出数学模型,然后再举出可以应用的原型。

初中数学思想方法大全

一、宏观型思想方法 数学思想是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本质体现,是形成数学能力、数学意识的桥梁,是灵活应用数学知识、技能的灵魂。 (一)、转化(化归)思想 解决数学问题就是一个不断转化的过程,把问题进行变换,使之化繁为简、化难为易、化生疏为熟悉,变未知为已知,从而使问题得以解决。 不是对原来的问题直接解答,而是想方设法对它进行变形,直到把它转化成某个(某几个)已经解决了的问题为止。通过转化可使原条件中隐含的因素显露出来,从而缩短已知条件和结论之间的距离,找出它们之间内在的联系,以便应用有关方法将问题解决。 “转化”的思想是一种最基本的数学思想。数学解题过程的实质就是转化过程,具体的说,就是把“新知识”转化为“旧知识”,把“未知”转化为“已知”,把“抽象”转化为“具体”,把“复杂问题”转化为“简单问题”,把“高次”转化为“低次”,在不断的相互转化中使问题得到解决。 可运用联想类比实现转化、利用“换元”、“添线”、消元法,配方法,进行构造变形实现转化、数形结合,实现转化。一般转化为特殊,有些代数问题,通过构造图形,化抽象为具体,借助直观启发思维,转化为易解的几何问题。有些不易解决的几何题通过辅助线转化为代数三角的知识来证明,有些结构比较复杂的问题,可以简化题中某一条件,甚至暂时撇开不顾,先考虑一个简化的问题,这种简化题对于证明原题常常能起到引路的作用。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结合解题进行化归思想方法的训练的做法:a、化繁为简;b、化高维为低维;c、化抽象为具体;d、化非规范性问题为规范性问题;e、化数为形;f、化实际问题为数学问题; g、化综合为单一;h、化一般为特殊。 有加减法的转化,乘除法的转化,乘方与开方的转化,添辅助线,设辅助元等等都是实现转化的具体手段。因此,首先要认识到常用的很多数学方法实质就是转化的方法 应用:A将未知向已知转化;B将陌生向熟知转化;C方程之间的转化;D平面图形间的转化;E空间图形与平面图形的转化;F统计图之间的相互转化。 例子:减法转化成加法(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除法转化成乘法(除以一个不等于零的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多项式的先化简再代入求值;单项式乘单项式可化归为有理数乘法和同底数幂的乘法运算;单项式乘多项式和多项式乘多项式都可以化归为单项式乘单项式的运算;将求负数的立方根转化为求正数的立方根的相反数;实数近似运算中据问题需要取近似值,从而转化为有理数计算;将异分母分式的加减转化为同分母分式的加减;将分式的除法转化成分式的乘法;将分式方程转化为整式方程求解;将分子的次数不低于分母次数的分式用带余除法转化为整式部分和分式部分的和;将方程的复杂形式化为最简形式;通过立方程把实际问题转化为数学问题;通过解方程把未知转化为已知;把一元二次方程转化为一元一次方程求解;把二元二次方程组转化为二元一次方程组,再转化为一元一次方程从而求解;通过转化为解方程实现实数范围内二次三项式的分解、方程中字母系数的确定;角度关系的证明和计算;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把几何问题向平行线等简单的熟悉的基本图形转化;特殊化(特殊值法、特殊位置、设项、几何中添辅助线等);图形的变换(轴对称、平移、旋转、相似变换);解斜三角形(多边形)时将其转化为解直角三角形; (二)、数形结合思想 数学的研究对象是现实世界中的数量关系(“数”)和空间形式(“形”),而“数”和“形”是相互联系、相互渗透的,一定条件下也是可以互相转化的,因此,在解决问题时,常需把同一问题的数量关系与空间形式结合起来考查,利用数的抽象严谨和形的直观表意,把抽象思维和形象思维结合起来,把数量关系问题通过图形性质进行研究,或者把图形性质问题通过数量关

七年级数学配方法试题

七年级数学配方法试题Last revision on 21 December 2020

配方法(AB 卷) A 卷 一、填空题: 1.填上适当的数,使下面各等式成立: (1)x 2+3x+_______=(x+________)2; (2)_______-3x+14 =(3x_______)2; (3)4x 2+_____+9=(2x________)2; (4)x 2-px+_______=(x-_______)2; (5)x 2+b a x+_______=(x+_______)2. 2.用配方法使下面等式成立: (1)x 2-2x-3=(x-______)2-_______; (2)x 2++=(x+_______)2+________; (3)3x 2+2x-2=3(x+______)2+________; (4)23x 2+13x-2=23 (x+________)2+_______. 二、选择题 3.方程x 2-6x-5=0左边配成一个完全平方式后,所得的方程是( ) A.(x-6)2=41 B.(x-3)2=4; C.(x-3)2=14 D.(x-6)2=36 4.方程3x 2x-6=0左边配成一个完全平方式后,所得的方程是( ) A. 217618x ?+=- ??; B. 2 37618x ??+= ? ??? ; C. 235618x ?+= ??; D. 23766x ?+= ?? B 卷 二、解答题: 5.用配方法解下列方程: (1)x 2+4x-3=0; (2)x 2+3x-2=0;

(3)x 2-23x+118 =0; (4)x 2+-4=0. 6.用配方法求证: (1)8x 2-12x+5的值恒大于零; (2)2y-2y 2-1的值恒小于零. 7.在高尔夫球比赛中,某运动员打出的球在空中飞行高度h(m) 与打出后飞行的时间t(s)之间的关系是h=7t-t 2. (1)经过多少秒钟,球飞出的高度为10m; (2)经过多少秒钟,球又落到地面. 8.在△ABC 中,三边a 、b 、c 满足2+b 2+c 2=32 ,试判断△ABC 的形状. A 卷答案 1.(1) 93,42 (2)9x 2, 12- (3)12x,+3 (4) 2,42p p (5) 22,42b b a a 2.(1)1,4 (2), (3) 17,33- (4) 149,424 - B 卷答案: 5.(1) 1222x x =-=- (2) 32 x -= (3) 26x ±= (4) x = 6.(1)原式=2318042x ??-+> ?? ? (2)原式= 2112022y ??---< ?? ? 7.(1)2秒或5秒 (2)7秒 8.∵∴(a+b+c)2=92 即a 2+b 2+c 2+2(ab+bc+ac)=92 ,

小学数学中常见的数学思想方法有哪些.

小学数学中常见的数学思想方法有哪些? 1、对应思想方法 对应是人们对两个集合因素之间的联系的一种思想方法,小学数学一般是一一对应的直观图表,并以此孕伏函数思想。如直线上的点(数轴)与表示具体的数是一一对应。 2、假设思想方法 假设是先对题目中的已知条件或问题作出某种假设,然后按照题中的已知条件进行推算,根据数量出现的矛盾,加以适当调整,最后找到正确答案的一种思想方法。假设思想是一种有意义的想象思维,掌握之后可以使要解决的问题更形象、具体,从而丰富解题思路。 3、比较思想方法 比较思想是数学中常见的思想方法之一,也是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手段。在教学分数应用题中,教师善于引导学生比较题中已知和未知数量变化前后的情况,可以帮助学生较快地找到解题途径。 4、符号化思想方法 用符号化的语言(包括字母、数字、图形和各种特定的符号)来描述数学内容,这就是符号思想。如数学中各种数量关系,量的变化

及量与量之间进行推导和演算,都是用小小的字母表示数,以符号的浓缩形式表达大量的信息。如定律、公式、等。 5、类比思想方法 类比思想是指依据两类数学对象的相似性,有可能将已知的一类数学对象的性质迁移到另一类数学对象上去的思想。如加法交换律和乘法交换律、长方形的面积公式、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和三角形面积公式。类比思想不仅使数学知识容易理解,而且使公式的记忆变得顺水推舟的自然和简洁。 6、转化思想方法 转化思想是由一种形式变换成另一种形式的思想方法,而其本身的大小是不变的。如几何的等积变换、解方程的同解变换、公式的变形等,在计算中也常用到甲÷乙=甲×1/乙。 7、分类思想方法 分类思想方法不是数学独有的方法,数学的分类思想方法体现对数学对象的分类及其分类的标准。如自然数的分类,若按能否被2整除分奇数和偶数;按约数的个数分质数和合数。又如三角形可以按边分,也可以按角分。不同的分类标准就会有不同的分类结果,从而产生新的概念。对数学对象的正确、合理分类取决于分类标准的正确、合理性,数学知识的分类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梳理和建构。

初中数学思想方法汇总

初中数学思想方法的概念、种类 及渗透策略分析 分类讨论思想 一、分类讨论思想的意义 当我们在解决数学问题时,有时由于被研究对象的属性不同,影响了研究问题的结果,因而需对不同属性的对象进行分类研究;或者由于在研究问题过程中出现了不同情况,因而需对不同情况进行分类研究.通过分类讨论,常能化繁为简,更清楚地暴露事物的本质,并增加条件,“分类讨论”,简言就是先分类,后讨论。阅读大纲和教材会发现,初中数学对分类讨论本着先易后难、循渐进的原则,把“分类讨论思想”分两个层次,即“分类思想”和“讨论思想”。分类思想在初中数学占有相当要的地位,通过教学应使学生确立类思想,学会分类方法,而“讨论思则要求通过有关知识的传授起到潜默化的作用。 分类讨论是一种逻辑方法,也是一种数学思想。有关分类讨论思想的数学问题具有明显的逻辑性、综合性、探索性,能训练人的思维条理性和概括性,所以在试题中占有重要的位置。 二、分类讨论的一般步骤是:明确讨论对象,确定对象的全体→确定分类标准,正确进行分类→逐步进行讨论,获取阶段性结果→归纳小结,综合得出结论。 三、分类讨论思想的分类原则 : 分类讨论必须遵循原则进行,在初中阶段,我们经常用到的有以下4大原则: (1)同一性原则 (2)互斥性原则 (3)相称性原则 (4)多层次性原则 四、七年级数学中体现分类讨论思想的知识点 上册:1、含字母式子的绝对值的化简2、过平面的点画直线的条数3、线段、角的计算4、立体图形异面点之间的最短距离5、数轴上两点间的距离6、分段计费问题。下册:1、两边分别平行的两角的关系2、正数的平方根3、实数的分类4、坐标平面点的坐标5、P 112第10题6、解字母系数的不等式7、借助不等式(组)的正整数解讨论方案设计问题。 五、典型例题 例1.(2011中考 )解关于x 的不等式组: a(2-x )>3-x )9x a +( >9a+8 例2已知直线AB 上一点C ,且有CA=3AB ,则线段CA 与线段CB 之比为__ 或____ 。 练习:已知A 、B 、C 三点在同一条直线上,且线段AB=7cm ,点M 为线段AB 的中点,线段BC=3cm ,点N 为线段BC 的中点,求线段MN 的长.

数学思想及解题策略分类讨论思想方法

分类讨论思想方法 在解答某些数学问题时,有时会遇到多种情况,需要对各种情况加以分类,并逐类求解,然后综合得解,这就是分类讨论法。分类讨论是一种逻辑方法,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同时也是一种重要的解题策略,它体现了化整为零、积零为整的思想与归类整理的方法。有关分类讨论思想的数学问题具有明显的逻辑性、综合性、探索性,能训练人的思维条理性和概括性,所以在高考试题中占有重要的位置。 引起分类讨论的原因主要是以下几个方面: ①问题所涉及到的数学概念是分类进行定义的。如|a|的定义分a>0、a=0、a<0三种情况。这种分类讨论题型可以称为概念型。 ②问题中涉及到的数学定理、公式和运算性质、法则有范围或者条件限制,或者是分类给出的。如等比数列的前n项和的公式,分q=1和q≠1两种情况。这种分类讨论题型可以称为性质型。 ③解含有参数的题目时,必须根据参数的不同取值范围进行讨论。如解不等式ax>2时分a>0、a=0和a<0三种情况讨论。这称为含参型。 另外,某些不确定的数量、不确定的图形的形状或位置、不确定的结论等,都主要通过分类讨论,保证其完整性,使之具有确定性。 进行分类讨论时,我们要遵循的原则是:分类的对象是确定的,标准是统一的,不遗漏、不重复,科学地划分,分清主次,不越级讨论。其中最重要的一条是“不漏不重”。 解答分类讨论问题时,我们的基本方法和步骤是:首先要确定讨论对象以及所讨论对象的全体的范围;其次确定分类标准,正确进行合理分类,即标准统一、不漏不重、分类互斥(没有重复);再对所分类逐步进行讨论,分级进行,获取阶段性结果;最后进行归纳小结,综合得出结论。 Ⅰ、再现性题组: 1.集合A={x||x|≤4,x∈R},B={x||x-3|≤a,x∈R},若A?B,那么a的范围是_____。 A. 0≤a≤1 B. a≤1 C. a<1 D. 00且a≠1,p=log a (a3+a+1),q=log a (a2+a+1),则p、q的大小关系是 _____。 A. p=q B. pq D.当a>1时,p>q;当0

关于初中数学思想方法的思考

关于初中数学思想方法的思考 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应根据教学计划有步骤地进行。一般在知识的概念形成阶段导入概念型数学思想,如方程思想、相似思想、已知与未知互相转化的思想、特殊与一般互相转化的思想等等。在知识的结论、公式、法则等规律的推导阶段,要强调和注重思维方法,如解方程的如何消元降次、函数的数与形的转化、判定两个三角形相似有哪些常用思路等。在知识的总结阶段或新旧知识结合部分,要选配结构型的数学思想,如函数与方程思想体现了函数、方程、不等式间的

相互转化,分数讨论思想体现了局部与整体的相互转化。在所有数学建构及问题的处理方面,注意体现其根本思想,如运用同解原理解一元一次方程,应注意为简便而采取的移项法则。 3、重视课堂教学实践,在知识的引进、消化和应用过程中促使学生领悟和提炼数学思想方法。 数学知识发生的过程也是其思想方法产生的过程。在此过程中,要向学生提供丰富的、典型的以及正确的直观背景材料,创设使认知主体与客体之间激发作用的环境和条件,通过对知识发生过程

的展示,使学生的思维和经验全部投人到接受问题、分析问题和感悟思想方法的挑战之中,从而主动构建科学的认知结构,将数学思想方法与数学知识融汇成一体,最终形成独立探索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概念既是思维的基础,又是思维的结果。恰当地展示其形成的过程,拉长被压缩了的“知识链”,是对数学抽象与数学模型方法进行点悟的极好素材和契机。在概念的引进过程中,应注意:①解释概念产生的背景,让学生了解定义的合理性和必要性;②揭示概念的形成

过程,让学生综合概念定义的本质属性;③巩固和加深概念理解,让学生在变式和比较中活化思维。 在规律(定理、公式、法则等)的揭示过程中,教师应注重数学思想方法,培养学生的探索性思维能力,并引导学生通过感性的直观背景材料或已有的知识发现规律,不过早地给结论,讲清抽象、概括或证明的过程,充分地向学生展现自己是如何思考的,使学生领悟蕴含其中的思想方法。 数学问题的化解是数学教学的核心,其最终目的要学会运用数学知识和思想方法分析和解决实

七年级数学配方法试题

A卷 一、填空题: 1.填上适当的数,使下面各等式成立: (1)x2+3x+_______=(x+________)2; (2)_______-3x+1 4 =(3x_______)2; (3)4x2+_____+9=(2x________)2; (4)x2-px+_______=(x-_______)2; (5)x2+b a x+_______=(x+_______)2. 2.用配方法使下面等式成立: (1)x2-2x-3=(x-______)2-_______; (2)x2++=(x+_______)2+________; (3)3x2+2x-2=3(x+______)2+________; (4)2 3 x2+ 1 3 x-2= 2 3 (x+________)2+_______. 二、选择题 3.方程x2-6x-5=0左边配成一个完全平方式后,所得的方程是( ) A.(x-6)2=41 B.(x-3)2=4; C.(x-3)2=14 D.(x-6)2=36

4.方程3x 2x-6=0左边配成一个完全平方式后,所得的方程是( ) A. 21718x ?=- ??; B. 2 3718x ?+= ? ?; C. 23518x ?= ??; D. 2376x ?= ?? B 卷 二、解答题: 5.用配方法解下列方程: (1)x 2+4x-3=0; (2)x 2+3x-2=0; (3)x 2-23x+118 =0; (4)x 2+-4=0. 6.用配方法求证: (1)8x 2-12x+5的值恒大于零; (2)2y-2y 2-1的值恒小于零. 7.在高尔夫球比赛中,某运动员打出的球在空中飞行高度h(m) 与打出后飞行的时间t(s) 之间的关系是h=7t-t 2. (1)经过多少秒钟,球飞出的高度为10m; (2)经过多少秒钟,球又落到地面. 8.在△ABC 中,三边a 、b 、c 满足2+b 2+c 2=32 ,试判断△ABC 的形状. A 卷答案

北师大版七年级下册数学思想与方法

七年级下册 第一章整式的运算 §1.1 整式 数学思想方法: 1、归纳与分类的思想 具体体现:(1)单项式的定义 (2)多项式的定义 §1.2 整式的加减 数学思想方法:由特殊到一般 具体体现:整式的加减由简单到复杂。 §1.3 同底数幂的乘法 数学思想方法:归纳总结、整体代换思想 具体体现: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的推导,在基本公式中字母a、b 不仅表示具体的数,还可以表示单项式、多项式、整式,甚至代数式§1.4 幂的乘方与积的乘方 数学思想方法:由特殊到一般,归纳总结、整体代换思想 具体体现:题型由易到难,法则的推导,在基本公式中字母a、b不仅表示具体的数,还可以表示单项式、多项式、整式,甚至代数式§1.5 同底数幂的除法 数学思想方法:观察归纳类比 具体体现:几种幂的运算对比,法则的推导 §1.6 整式的乘法

数学思想方法:观察归纳总结、化归思想 具体体现:法则的推导及应用,多项式的乘法转化为单项式的乘法 §1.7 平方差公式 数学思想方法:归纳总结,数形结合整体代换思想 具体体现:平方差公式的推导在基本公式中字母a、b不仅表示具体的数,还可以表示单项式、多项式、整式,甚至代数式§1.8 完全平方公式 数学思想方法:归纳总结,数形结合整体代换思想 具体体现:完全平方公式的推导在基本公式中字母a、b不仅表示具体的数,还可以表示单项式、多项式、整式,甚至代数式 §1.9同底数幂的除法 数学思想方法:归纳总结整体代换思想 具体体现:同底数幂的乘法法则的推导,在基本公式中字母a、b 不仅表示具体的数,还可以表示单项式、多项式、整式, 甚至代数式 第二章平行线与相交线 §2.1 余角与补角 数学思想方法:转化思想 具体体现:余角与补角的定义 §2.2 探索直线平行的条件 数学思想方法:数形结合 具体体现:余角与补角的定义的归纳及应用

小学数学思想方法有哪些整理完整版

小学数学思想方法有哪 些整理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小学数学思想方法有哪些 《课标》(修订稿)把“双基”改变“四基”,即改为关于数学的:基础知识、基本技能、基本思想、基本活动经验。 “基本思想”主要是指演绎和归纳,这应当是整个数学教学的主线,是最上位的思想。演绎和归纳不是矛盾的,其教学也不是矛盾的,通过归纳来预测结果,然后通过演绎来验证结果。在具体的问题中,会涉及到数学抽象、数学模型、等量替换、数形结合等数学思想,但最上位的思想还是演绎和归纳。之所以用“基本思想”而不用基本思想方法,就是要与换元法、递归法、配方法等具体的数学方法区别。每一个具体的方法可能是重要的,但它们是个案,不具有一般性。作为一种思想来掌握是不必要的,经过一段时间,学生很可能就忘却了。这里所说的思想,是大的思想,是希望学生领会之后能够终生受益的那种思想方法。 史宁中教授认为:演绎推理的主要功能在于验证结论,而不在于发现结论。我们缺少的是根据情况“预测结果”的能力;根据结果“探究成因”的能力。而这正是归纳推理的能力。 就方法而言,归纳推理十分庞杂,枚举法、归纳法、类比法、统计推断、因果分析,以及观察实验、比较分类、综合分析等均可被包容。与演绎推理相反,归纳推理是一种“从特殊到一般的推理”。 借助归纳推理可以培养学生“预测结果”和“探究成因”的能力,是演绎推理不可比拟的。从方法论的角度考虑,“双基教育”缺少归纳能力的培养,对学生未来走向社会不利,对培养创新性人才不利。 一、什么是小学数学思想方法 所谓的数学思想,是指人们对数学理论与内容的本质认识,是从某些具体数学认识过程中提炼出的一些观点,它揭示了数学发展中普遍的规律,它直接支配着数学的实践活动,这是对数学规律的理性认识。 所谓的数学方法,就是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即解决数学具体问题时所采用的方式、途径和手段,也可以说是解决数学问题的策略。

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浅谈初中数学教学中数学思想方法的渗透 内容提要 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学科的精髓,是数学素养的重要内容之一,学生只有领会了数学思想方法,才能有效地应用知识,形成能力,从而为解决数学问题、进行数学思维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关键词:数学思想新课程标准渗透 正文 《数学课程标准》在对第三学段(七—九年级)的教学建议中要求“对于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应体现螺旋上升的、不断深化的过程,不宜集中体现”。这就要求我们教师能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不断地发现、总结、渗透数学思想方法。 一、渗透化归思想,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所谓“化归”是指把待解决或未解决的问题,通过转化,归结到已经解决或比较容易解决的问题中去,最终使问题得到解决的一种思想方法。这体现了研究科学的一种基本思路,即把“不熟悉”迁移到“熟悉”的路子上去。我们也常把它称之为“转化思想”。可以说化归思想在本教材的数学教学中是贯穿始终的。 例如:在教材《有理数的减法》、《有理数的除法》这两节内容中,实际上教材是通过“议一议”形式使学生在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让学生经历把有理数的减法、除法转化为加法、乘法的过程,体验、学会并熟悉“转化一求解”的思想方法。我们可以注意到教材在出示了一组例题后,特别用卡通人语言的形式表明“减法可以转化为加法”、“除法可以转化为乘法”、“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这个数的倒数”。这在主观上帮助了学生在探索时进行转化的过程,而在学生体会到成功后客观上就渗透了学生化归的思想。值得注意的是这个地方虽然很简单,但我们教师不能因为简单而忽视它,实践告诉我们往往是越简单浅显的例子越能引来人们的认同,所以我们不能错过这一绝佳的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的机会。再如教材《走进图形世界》,它实际上是“空间与图形”的最基本部分。教材在编排设计上是围绕认识基本几何体、发展学生空间观念展开的,在过程上是让学生经历图形的变化、展开与折叠等数学活动过程的,在活动中引导学生认识常见的几何体以及点、线、面和一些简单的平面图形;通过对某些几何体的主视图、俯

第1章整式的乘除计算 题型解读17 用配方法解题题型-北师大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有答案

《整式的乘除》计算题型解读17 用配方法解题题型 【知识梳理】 1.题型特点:出现类似完全平方式展开式的代数式; 2.解题方法: 配方法指的是将一个代数式的某一部分,通过恒等变形(如拆分、分组或等式性质的方法)转化为一个完全平方式或几个完全平方式的和的方法。初一代数中涉及到“配方法”,多拆分常数项,或运用等式性质进行恒等变形,让拆分出来的项与多项式中的某两项组成完全平方式,且多半会结合平方的非负性进行解题。. 【典型例题】 例1. 在多项式x 2+9中添加一个单项式,使其成为一个完全平方式,则添加的单项式可以是______ 解析:①x 2若为平方项,则加上的项是:±2x ×3=±6x ; ②若x 2为乘积二倍项,则加上的项是:(x 26 )2=x4/36, ③若加上后是单项式的平方,则加上的项是:-x 2或-9. 例2.计算:1.23452+0.76552+2.469×0.7655 解析:原式=1.23452+2×1.2345×0.7655+0.76552 =(1.2345+0.7655)2 =4 例3.若a ,b 为有理数,且2a 2?2ab +b 2+4a +4=0,则a 2b +ab 2 =__________ 解析:原方程可变形为: (a ?b)2+(a +2)2=0,

∴a=b=?2, ∴原式=-6 例4.已知x2+y2+2x?8y+17=0,求x2017+xy的值。 解析:原方程可变形为: (x+1)2+(y?4)2=0 , ∴ x=?1,y=4,, ∴原式=1-4=-3 例5.已知a2+b2?2a+4b+5=0,则a+b=____________ 解析:原方程可变形为:(a?1)2+(b+2)2=0 , ∴ a=1,b=?2, ∴原式=-1 例6.不论x取何数,代数式x2?6x+10的值均为() A.正数 B.零 C.负数 D.非负数 解析:原式=x2-6x+9+1=(x-3)2+1≥1,故选A 例7.不论x、y为什么实数,代数式x2+y2+2x?4y+7的值( A ) A.总不小于2 B.总不小于7 C.可为任何实数 D.可能为负数 解析:原式=(x2+2x+1)+(y2-4y+4)+2=(x+1)2+(y-2)2+2≥2,故选A

初中数学解题思想方法全部内容

初中数学解题思想方法全部内容 1、配方法 所谓配方,就是把一个解析式利用恒等变形的方法,把其中的某些项配成一个或几个多项式正整数次幂的和形式。通过配方解决数学问题的方法叫配方法。其中,用的最多的是配成完全平方式。配方法是数学中一种重要的恒等变形的方法,它的应用十分非常广泛,在因式分解、化简根式、解方程、证明等式和不等式、求函数的极值和解析式等方面都经常用到它。 2、因式分解法 因式分解,就是把一个多项式化成几个整式乘积的形式。因式分解是恒等变形的基础,它作为数学的一个有力工具、一种数学方法在代数、几何、三角等的解题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因式分解的方法有许多,除中学课本上介绍的提取公因式法、公式法、分组分解法、十字相乘法等外,还有如利用拆项添项、求根分解、换元、待定系数等等。 3、换元法 换元法是数学中一个非常重要而且应用十分广泛的解题方法。我们通常把未知数或变数称为元,所谓换元法,就是在一个比较复杂的数学式子中,用新的变元去代替原式的一个部分或改造原来的式子,使它简化,使问题易于解决。 4、判别式法与韦达定理 一元二次方程ax2+bx+c=0(a、b、c属于R,a≠0)根的判别,△=b2-4ac,不仅用来判定根的性质,而且作为一种解题方法,在代数式变形,解方程(组),解不等式,研究函数乃至几何、三角运算中都有非常广泛的应用。 韦达定理除了已知一元二次方程的一个根,求另一根;已知两个数的和与积,求这两个数等简单应用外,还可以求根的对称函数,计论二次方程根的符号,解对称方程组,以及解一些有关二次曲线的问题等,都有非常广泛的应用。 5、待定系数法 在解数学问题时,若先判断所求的结果具有某种确定的形式,其中含有某些待定的系数,而后根据题设条件列出关于待定系数的等式,最后解出这些待定系数的值或找到这些待定系数间的某种关系,从而解答数学问题,这种解题方法称为待定系数法。它是中学数学中常用的方法之一。 6、构造法

分类讨论的数学思想方法

一模试卷课后作业 一、“分类讨论”概述 二、巩固练习: 1、(2013?河西区一模)如图,Rt △ABC 中,∠C=90°,AC=3,BC=4,P 是斜边AB 上一动点(不与点A 、B 重合),PQ ⊥AB 交△ABC 的直角边于点Q ,设AP 为x ,△APQ 的面积为y ,则下列图象中,能表示y 关于x 的函数关系的图象大致是( ) 2、△ABC 中,AB=AC ,AB 的中垂线与AC 所在的直线相交所得的锐角为40度,则底角B 的度数为 __________ 三、方法探究: 1、 在下图三角形的边上找出一点,使得该点与三角形的两顶点构成等腰三角形. 2、在平面直角坐标系中,已知点P (-2,-1). (1)点T (t ,0)是x 轴上的一个动点。当t 取何值时,△TOP 是等腰三角形? (2) 过P 作y 轴的垂线PA,垂足为A.点T 为坐标系中的一点。以点A.O.P.T 为顶点的四边形为平行四边形,请写出点T 的坐 (3) 过P 作y 轴的垂线PA,垂足为A.点T 为坐标轴上的一点。以P.O.T 为顶点的三角形与△AOP 相似,请写出点T 的坐标? _____________________,25-,63-.3则这个函数的解析式为是相应的函数的取值范围的自变量的取值范围是一次函数-≤≤≤≤+=y x b kx y ( ) 的坐标为(两点,且点、轴交于两点,与、直线交于与,抛物线轴交于点,与轴交于点与已知,直线、综合练习:0,12 1y 12132 B C B x B A c bx x y D x A x y ++=+=C A B C A B C A B B A C D

初中数学常用思想方法专题讲解

初中数学常用思想方法专题讲解 引入语 数学思想方法是数学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本质体现,是形成数学能力、数学意识的桥梁,是灵活应用数学知识和技能的灵魂.正确运用数学思想方法是在中考数学中取得好成绩的关键. 解中考题时常用的数学思想方法有:整体思想、分类讨论思想、方程思想、转化的思想、数形结合思想、归纳与猜想的思想等. 中考解读 数学思想是解决数学问题的灵魂,它在学习和运用数学知识的过程中起着关键性的指导作用.数学思想方法是中考考查的重点内容之一,还因为它是解决数学问题的根本策略,也是学生数学素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学思想总是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体现出来,在中考中不会出现单纯的数学思想题目,这就增加了数学思想的掌握和训练的难度,但它也是有规律的,只要勤于思考和总结,经过适当的训练,相信你一定能够掌握初中数学常用的思想方法.回顾近年全国各地的中考题,不难发现数学思想方法的考查频率越来越高,涉及的知识点也越来越多.预计2009年中考,对数学思想方法的考查可能呈现以下趋势:需要利用数学思想求解的题目稳中有增,涉及的知识点更加分散.其中,函数与方程思想的考查,很可能集中体现在应用题中;数形结合思想的考查以选择和填空为主;分类讨论思想的考查主要在求解函数、不等式、空间与图形、概率等问题中出现;……,总之,数学思想的掌握和训练应引起同学们的重视. 复习策略 由于数学思想总是渗透在问题中,所以复习中要抓关键类型,突出重点知识和方法,比如方程思想与函数思想的联合复习等;要注意挖掘课本例、习题的潜在功能,以题思法,推敲其中的思想方法,多角度多侧面探讨条件的加强与弱化、结论的开放与变换、蕴含的思想方法、及与其他试题的联系和区别等,提高复习的效率. 题型归类 一、整体的思想 整体思想是将问题看成一个完整的整体,把注意力和着眼点放在问题的整体结构和结构改造上,从整体上把握问题的内容和解题的方向与策略.运用整体思想解题,往往能为许多中考题找到简便的解法. 例1 (苏州市)若220 x x --= 2 ) A . 3 B . 3 C D 或 3 分析:已知条件是一个一元二次方程,通过求出方程的解再代入计算,当然可以得到结果,但是显然很繁.注意到,条件可以转化为22 x x -=,而且要求值的代数式中的未知部分都是2x x -,所以可以整体代入. 解:由条件得:22 x x -= 21 3 .故应选A.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