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川崎病名词解释儿科

川崎病名词解释儿科

川崎病名词解释儿科

小儿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又称川崎病,是川崎富作医师首选报道,并以他的名字命名的疾病。本病是一种以全身血管炎为主要病变的急性发热出疹性小儿疾病。

高发年龄为5岁以下婴幼儿,男多于女,成人及3个月以下小儿少见。临床多表现可有发热、皮疹、颈部非脓性淋巴结肿大、眼结合膜充血、口腔黏膜弥漫充血、杨梅舌、掌跖红斑、手足硬性水肿等。由于本病可发生严重心血管并发症而引起人们重视,未经治疗的患儿发生率达20%~25%。

《儿科护理学(二)》名词解释

儿科护理学:是一门研究小儿生长发育规律,儿童保健,疾病预防和护理,以促进儿童身心健康的护理科学。 生长:指小儿各器官、系统的长大和形态变化,可测出其量的变化。 发育::指细胞、组织、器官的分化完善和功能上的成熟,为质的改变。 体重:为各器官、组织及体液的总重量。是小儿裸体的重量。 身长:从头顶到足底的全身长度。 上部量:从头顶到耻骨联合上缘。 下部量:从耻骨联合上缘到足底。 头围:经眉弓上方、枕后结节绕头一周的长度,与脑的发育密切相关。 胸围:沿乳头下缘水平绕胸一周的长度。 腹围:平脐水平绕腹一周的长度。 前囟:顶骨和额骨边缘形成的菱形间隙。 后囟:顶骨和枕骨边缘形成的三角形间隙。 感知:是通过各种感觉器官从环境中选择性的获取信息的能力。 注意:人对某以部分或某一方面的选择性警觉,或对某一刺激的选择性反应为注意力。 记忆:是将所获得的信息储存和“读出“的神经活动过程,包括识记、保持和回忆。 思维:是人应用理解、记忆和综合分析能力来认识事物的本质和掌握其发展规律的一种精神活动,是心理活动的高级形式。 低体重:小儿体重低于同年龄、同性别正常儿童体重平均数减2个标准差。 消瘦:小儿体重低于同性别、同身高正常儿童体重平均数减2个标准差。 矮身材:小儿身高(长)低于同年龄正常儿童身高平均数减2个标准差。 体重过重:小儿体重超过同年龄、同性别正常儿童体重平均数加2个标准差。 屏气发作:为呼吸运动暂停的一种异常行为,常在情绪急剧变化时出现。 遗尿症:正常小儿自2~3岁起已能控制膀胱排尿,如5岁后仍发生不随意排尿即为~ 学习困难:亦称学习障碍,指在获得和运用听、说、读、写、计算、推理等特殊技能上有明显困难,并表现出相应的多种障碍综合征。 儿童保健:是通过研究儿童生长发育规律及影响因素,依据促进健康、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对儿童群体或个体采取干预措施,提高儿童生命质量,保证和促进儿童身心健康的综合性防治医学。 计划免疫:是根据传染病的疫情监测,人群免疫状况及小儿免疫特点的分析,按照免疫学原理制定免疫程序,有计划的使用生物制品进行人群预防接种,以提高人群的免疫水平,达到控制乃至最终消灭相应传染病的目的。 主动免疫:指给易感者接种特异性抗原,刺激机体产生特异性免疫抗体,从而产生主动免疫力。 被动免疫:是指在接触传染病后,给予未接受主动免疫的易感者相应的抗体,使其立即获得免疫力。 不显性失水:由皮肤和肺蒸发的水分,是调节人体体温一项重要措施。 等渗性脱水:水和电解质成比例丢失,血清钠为130~150mmol/l,血浆渗透压在正常范围。 低渗性脱水:电解质的丢失多于水的丢失,血清钠为<130mmol/l,血浆渗透压低于正常范围。 高渗性脱水:水的丢失多于电解质的丢失,血清钠为>150mmol/l,血浆渗透压高于正常范围。 家庭结构评估:指家庭的组成以及影响儿童及其家庭成员身心健康的有关家庭的社会、文化、宗教、和经济特点。 ORS::是治疗急性腹泻合并脱水的一种溶液,由氯化钠3.5g,碳酸氢钠2.5g,枸橼酸钾1.5g,葡萄糖20g,加水至1000ml配制而成。 混合喂养:因母乳不足或其他原因不能全部易母乳喂养,而部分用牛、羊乳或其他乳品喂养。 人工喂养:完全用牛、羊乳或其他代乳品喂养婴儿。 初乳:产后最初4天内分泌的乳汁。

医学三基考试(儿科)名词解释及答案

医学三基考试(儿科)名词解释及答案医学三基考试(儿科)名词解释及答案 1.Caroli病 2.West综合征 3.新生儿 4.低出生体重儿 5.糖原累积病 6.环形红斑 7.肾母细胞增生复合体 8.1型糖尿病 9.微生态疗法 10.遗尿症 11.心电监护 12.累积体液损失量 13.鹅口疮 14.激素敏感 15.平均动脉压(MAP) 16.上臂围 17.蛋白质-热能营养不良 18.莫氏?型房室传导阻滞 19.百日咳综合征 20.代偿性抗炎反应综合征(CARS) 21.多器官功能衰竭(MOF) 22.高热惊厥持续状态 23.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 24.紫癜性肾炎 25.甲状腺功能减低症 26.Wilson病 27.肾炎型肾病综合征 28.青枝骨折 29.室性心动过速

30.低苯丙氨酸饮食 31.生理性黄疸 32.人工喂养 33.潜血膳食 34.糖源性腹泻 35.阿-奇畸形 36.过期儿 37.中度脱水 38.屏气发作 39.小儿肥胖症 40.多脏器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 41.1:2含钠液 42.高渗性脱水 43.低体重 44.平均气道压(MAP) 45.IgA缺乏症 46.早期新生儿 1 47.大于胎龄儿 48.生理性贫血 49.2:1含钠液 50.舞蹈症 51.潜伏结核感染 52.菌血症 53.中心静脉压(CVP) 54.肺动脉压(PAP)与肺动脉楔压(PAWP)

55.Stimson线 56.癫痫及癫痫持续状态 57.新生儿窒息 58.胎粪吸入综合征 59.黏多糖病 60.生理性腹泻 61.间歇正压通气(IPPV) 62.先天性心脏病 63.正常足月儿 64.帕氏(Pastia)线 65.新生儿肺透明膜病 66.毒血症 67.功能残气量 68.高身材 69.脑性瘫痪 70.头颅血肿 71.少尿 72.肾外症状性肾炎 73.Sturge-Webert综合征 74.原发综合征 75.肺活量 76.被动免疫 77.经皮氧分压监测(TcPO2) 78.儿童擦腿综合征 79.压力支持通气(PSV) 80.Still病 81.贫血 82.Koplik斑 83.P-C线 84.房室传导阻滞 85.巨大儿

儿科学名词解释

儿科学名词解释 儿科护理学:是研究儿童生长发育规律及其影响因素、儿童保健、疾病防治与护理,以促进儿童身心健康的一门专科护理学。 胎儿期:从受精卵形成至胎儿娩出为胎儿期,共40周。 新生儿期:自胎儿娩出脐带结扎至生后28天称新生儿期。 围生期:胎龄满28周至出生后7足天,称围生期。 婴儿期:出生后到1周岁为婴儿期。 幼儿期:自满1周岁到3周岁为幼儿期。 学龄前期:自满3周岁到6-7岁(入小学前)为学龄前期。 学龄期:自6-7岁(入小学始)到进入青春期前。 青春期:以性发育为标志进入青春期,一般女孩从11-12岁开始到17-18岁,男孩从13-14岁开始到18-20岁,为中学学龄期。正常足月儿:指胎龄满37周-42周出生,出生体重在2500-4000g,无任何畸形和疾病的活产婴儿。 早产儿:指胎龄<37周的新生儿。 过期产儿:指胎龄>=42周的新生儿。 生长发育:是指小儿身体各器官、系统的长大及细胞、组织、器官分化的完善和功能成熟,是质和量的变化。 生理性体重下降:部分新生儿在生后数天内,由于摄入不足、胎粪及水分的排出,体重可暂时性下降原有体重的3%~9%,多在生后3~4天达最低点,以后逐渐回升,7~10日恢复到出生时水平。

头围:经眉弓上缘经枕骨结节绕头一周的长度,是反映脑发育和颅骨生长的一个重要指标。 前囟:为顶骨和额骨边缘形成的菱形间隙,其对边中点连线长度在出生时为1.5-2.0cm,1-1.5岁闭合。 儿童计划免疫:是根据免疫学原理、儿童免疫特点和传染病疫情的检测情况制定的免疫程序,是有计划、有目的地将生物制品接种到婴幼儿体中,以确保儿童获得可靠的抵抗疾病的能力,从而达到预防、控制乃至消灭相应传染病的目的。 人工喂养:以配方奶粉或其他代乳品完全替代母乳的方法,称为人工喂养。 分离性焦虑:指由现实的或预期的与家庭、日常接触的人、事物分离时引起的情绪低落,甚至功能损伤。 适中体温:是指能维持正常体核及皮肤温度的最适宜的环境温度,在此温度下身体耗氧量最少,蒸发散热量最少,新陈代谢最低。呼吸暂停:呼吸停止达15-20秒,或虽不到15秒,但伴有心率减慢(<100次\分)并出现发绀及四肢肌张力下降称呼吸暂停。 发展性照顾:是一种适合每个小儿个体需求的护理模式。这种护理模式满足新生儿的个体化需求,可以促进早产儿体重增长、减少哭闹和呼吸暂停的次数。 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是治疗新生儿危重疾病的集中病室,是为了对高危新生儿进行病情的连续监护和及时有效的抢救治疗及护理而建立的,其目的是减少新生儿病死率,促进新生儿的生长发育。

儿科学习题集

第一章绪论 一、名词解释 1.青春期(adolescence) 2.围生期(perinatal period) 3.幼儿期(toddler's age) 4.婴儿期(infancy) 5.新生儿期(neonatal period) 二、填空题 1.小儿生长发育最快的时期是、。 2.婴幼儿期和水平低,容易发生呼吸道和消化道感染。 3.肝脏右下缘位置在三岁前可在右肋缘下,6~7岁正常情况下。 4.自至前为学龄期。 5.儿科学研究各种疾病的预防,包括、、和等。 三、问答题 1.试述婴儿期生长发育特点。 2.试述新生儿期的特点。 第二章生长发育 一、名词解释 1.生长(grew) 2.发育(development) 3.前囟(anterior fontanel) 4.体重(weight) 5.头围(head circumference) 二、填空题 1.小儿脊柱有3个生理弯曲,能抬头时出现颈椎前凸为颈曲,会坐时出现胸椎后凸为胸曲,能行走时出现腰椎前凸为腰曲。 2.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为、、、、。 3.通过前囟的检查,其改变可以反映疾病的情况,前囟迟闭、过大常见于或,前囟早闭常见于,前囟饱满常见于,前囟凹陷常见于。 三、问答题 1.简述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 2.影响生长发育的因素有哪些? 3.描述前囟的形状,正常大小及测量方法。 第三章儿童保健原则 一、名词解释 1.计划免疫(planned immunization) 2.主动免疫(active immunity) 3.免疫程序(immuneprogramme) 4.预防接种(prophylecetic vaccination) 5.被动免疫(passiveimmunity) 二、填空题 1.计划免疫是根据儿童的和传染病制定的免疫程序,有计划的使用 ______进行预防接种,以提高人群的免疫水平、达到控制和消灭传染病的目的。

儿科护理学名词解释

围生期:胎龄28周至出生后不满1周的胎儿与新生儿 生理性体重下降:生后一周内如摄入不足,加之水分丢失,胎粪排出,可出现暂时性体重下降 新生儿期:自胎儿娩出脐带结扎至28天时期 高危儿:指以发生或可能发生危重度病而需要监护的新生儿 中性温度:指机体代谢氧和能量消耗最低并能保持体温正常的最适环境温度 新生儿红斑:生后1~2天。在头部,躯干及四肢出现大小不同的多形性斑丘疹.1~2天自然消失。皮脂腺堆积在鼻尖,鼻翼,额面部形成小米粒,大小黄白色皮疹,新生儿粟粒疹。 新生儿黄疸:新生儿血中胆红素超过5~7mg/dl(**超过2mg/dl)可出现肉眼可见黄疸,部分尚未结合胆红素可引起胆红素脑病(核黄疸) 免疫缺陷病:指因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发生缺陷引起机体抗感染,免疫功能低下的一组免疫综合征 原发综合症:由肺原发病灶,局部淋巴结病变和两者相连的淋巴管炎组成 小儿腹泻:一组由多病原,多因素引起的以大便次数增加和大便性状改变为特点的消化道综合症 生理性腹泻:多见于6个月以内婴儿,外观虚胖,常有湿疹,生后不久既出现腹泻,出大便次数增多外,无其他症状,食欲好,不影响生长发育,添加辅食,大便软为正常 三凹症:吸气时胸阔组织凹陷,上呼吸道梗阻至严重肺实变时,胸骨上下,锁骨上窝及肋间隙软组织凹陷 艾森曼格综合症:当右室收缩压超过左室收缩压时,左向右分离逆转为双向分流或右向左分流,出现紫绀 差异性紫绀:当肺动脉压力超过主动脉压力时,左向右分流明显减少或停止,产生肺动脉血逆向分流主动脉,患儿出现差异性紫绀。下半身青紫,左上肢轻度青紫,右上肢正常(动脉导管未闭) 法洛四联症:右室流出道梗阻,主动脉骑跨,室间隔缺损,右心室肥厚 骨髓外造血:婴儿期。当发生感染性贫血或溶血性贫血时需要增加造血时,肝,脾,淋巴结可随时适应需要,恢复到胎儿时造血状态,出现肝脾淋巴结肿大,同时外周血中,可出现有核红细胞,幼稚中性粒细胞。 儿科护理学——是一门研究小儿生长发育规律、儿童保健、疾病预防和护理以促进儿童身心健康的护理科学。 新生儿硬肿症——指新生儿时期由多种原因引起皮肤和皮下组织水肿、变硬同时伴有低体温及多器官功能受损,也称为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简称新生儿冷伤。缺铁性贫血——由于体内铁缺乏致使血红蛋白合成减少而引起的一种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过敏性紫癜——是以毛细血管炎为主要病变的变态反应性疾病,主要症状为皮肤紫癜,常伴有关节肿痛、腹痛、便血、肾脏损害等。 急性颅内压增高——简称颅内高压,是多种原因引起的脑实质及其液体量增加所致的一种严重临床综合征,如不及时处理可能导致严重的神经系统后遗症,甚至发生脑疝而危及生命。

儿科护理学名词解释

儿科护理学(本)名词解释 儿科护理学:是一门研究小儿生长发育规律、儿童保健、疾病预防和护理以促进儿童身心健康的护理科学. 新生儿硬肿症:指新生儿时期由多种原因引起皮肤和皮下组织水肿、变硬同时伴有低体温及多器官功能受损,也称为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简称新生儿冷伤. 缺铁性贫血:由于体内铁缺乏致使血红蛋白合成减少而引起的一种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过敏性紫癜:是以毛细血管炎为主要病变的变态反应性疾病,主要症状为皮肤紫癜,常伴有关节肿痛、腹痛、便血、肾脏损害等. 急性颅内压增高:简称颅内高压,是多种原因引起的脑实质及其液体量增加所致的一种严重临床综合征,如不及时处理可能导致严重的神经系统后遗症,甚至发生脑疝而危及生命. 儿童保健:即属于预防医学范畴又与儿童临床密切结合,通过研究儿童生长发育规律及其影响因素,依据促进健康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原则,为儿童群体或个体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提高儿童生命质量,保证和促尽儿童身心健康成长,降低小儿发病率和死亡率. 新生儿破伤风:由破伤风杆菌经脐部感染引起的急性感染性疾病,临床特征为牙关紧闭、苦笑面容、全身多肌肉强直性痉挛.常在出生后7日发病,故称“脐风”,“七日风”之称. 化脓性脑膜炎:小儿时期较严重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性疾病,由化脓性细菌引起,以婴幼儿发病居多,以发热、呕吐、头痛、及精神改变等症状,脑膜刺激症状和脑脊液改变为特征. 川崎病:又称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是一种以变态反应性全身小血管炎为主要病理改变的结缔组织病,亦称血管炎综合征. 急性呼吸衰竭:亦称呼衰,是一种严重的临床综合症系指累及呼吸中枢及多呼吸器官的各种疾病,导致肺通气和肺换气功能障碍,出现低氧血症或伴高碳酸血症,并由此引起一系列生理功能障碍和代谢紊乱. 混合喂养:因母乳不足或其他原因不能全部以母乳喂养,而部分用牛羊乳或其他代乳品喂养称分补授法和代授法. 营养不良:因缺乏热能和(或)蛋白质所引起的一种营养缺乏症,其主要表现为体重下降,皮下脂肪减少,渐进性消瘦或水肿,常伴有各器官不同程度的功能紊乱. 脑性瘫痪:是一组在小儿时期即发育的非进行性综合症,表现为中枢性运动障碍和姿势异常,并可同时伴有癫痫、智力低下、语言和视觉障碍等. 遗传:是指子代与亲代之间在形态结构、生理、生化免疫功能等方面的相似而言. 心跳呼吸骤停:儿科病危急症表现为呼吸心跳停止、意识丧失或抽搐,脉搏消失,血压测不出、心电图示心动极缓:停搏型或心室纤颤,后者较少. 儿童营养状况评价:指对小儿每日平均所摄取的营养素与其生理需要之间是否相称的判断.通过健康史询问、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及生理功能测定等对小儿营养状况进行评价,可及时了解和发现儿童群体或个体存在的营养问题,便于采取有效干预措施,避免或减少营养性疾病的发生. 小儿腹泻:也称腹泻病,是由多种病原、多因素引起的以腹泻和电解质紊乱为主的一组临床综合症,根据病因分为感染性和非感染性两类,以前者多见. 先天性甲状腺功能减退症:是由于甲状腺激素合成或分泌功能不足所引起,以往称为呆小症或克汀病,是小儿最常见的内分泌疾病. 染色体病:指由于染色体数目异常或(和)结构畸变而引起的疾病. 被动免疫:指在接触传染病后,给予未接受主动免疫的易感者相应的抗体,使其立即获得免疫力. 中性温度:指能维持正常体温和皮肤温度的最适宜的环境温度.在此温度下,耗氧量最少,新陈代谢率低,蒸发散热亦少. 肠套叠:指某部分肠管及其肠系膜套入邻近肠腔内造成的一种绞炸性肠梗阻,为婴幼儿时期常见的急腹症. 生长激素缺乏症:又称垂体性侏儒症.是由于垂体前叶分泌的生长激素不足所引起的生长发育障碍,致使小儿身高低于同年龄、同性别正常健康儿童两个标准差或在同年龄、同性别健康儿童生长曲线第三百分位数一下. 多基因遗传病:由多对微效基因的积累效应及环境因素的共同作用所致. 疫苗:用病毒或立克次体接种于动物,鸡胚或组织中培养,经处理后形成包括灭活疫苗(乙型脑炎疫苗、狂犬病疫苗)与减毒活疫苗(如脊髓灰质炎疫苗、麻疹疫苗). 缺氧缺铁性脑病:新生儿窒息严重时呼吸功能障碍,导致血氧浓度降低,二氧化碳滞留并引起脑血流减少或血流暂停而导致胎儿和新生儿脑损伤,称为缺血缺氧性脑病.

儿科名词解释汇总

1、生理性腹泻:多见于小于6个月的婴儿,外观虚胖,常有湿疹。生后不久即腹泻,但除大便次数增多外,无其他症状,食欲好,不影响生长发育。添加辅食后,大便即逐渐转为正常。 2、性早熟:女孩在8岁、男孩在9岁以前出现性发育征象。性征与真实性别一直者为同性性早熟,不一致者为异性性早熟;按下丘脑-垂体-性腺轴功能是否提前发动分为中枢性(真性)性早熟和外周性(假性)性早熟。 3、帕氏(Pastia)线:猩红热皮疹的特征性表现,在腋窝、肘窝、腹股沟等皮肤皱褶部位出现密集皮疹,伴有皮下出血点可形成紫红色线条。 4、假月经:部分女婴在生后5-7天,可见阴道流出少量血液,持续1-3天自止,此系母体雌激素在孕期进入胎儿体内,生后突然中断所致。 5、舞蹈症:为风湿热病人的主要临床表现之一。表现为全身或部分肌肉呈不自主的运动,以四肢动作最多,入睡消失。 6、主动免疫:给易感者接种特异性抗原,使机体主动产生免疫抗体以预防疾病发生的方法。 7、被动免疫:对未接受主动免疫的易感儿在接触传染病后给予胎盘球蛋白、丙种球蛋白等注射,使小儿短期内具有被动免疫,避免发生疾病。

8、累计体液损失量:发病后水和电解质等体液的总损失量,即患病前与来诊时体重的差值,可通过前囟、眼窝、皮肤弹性、循环情况和尿量等临床指标进行评估。 9、围生期:指出生前、后的一个特定时期,我国将围生期定为自妊娠28周至出生后7天。 10、“马牙”或“板牙”:在新生儿牙龈边缘可见散在黄白米色米粒大小颗粒或斑块,俗称“马牙”,系上皮细胞堆积或黏液腺分泌物积留所致。属正常,可自行消失,不宜挑刮。 11、菌血症:指细菌短暂侵入血液,无中毒表现。 12、鹅口疮:白色念珠菌感染所致的口炎。特征是在口腔黏膜上出现白色乳凝块状物。 13、生理性贫血:出生后,由于血氧含量增高,红细胞生成素减少,胎儿红细胞破坏增多,加之婴儿生长发育较快,循环总量增加,红细胞数、血红蛋白逐渐降低。至2~3月降到110g/L以下,呈自限过程。 14、环形红斑:为风湿热病人的主要临床表现之一,皮肤出现环形或半环形边界明显的粉红色斑块,边缘轻度隆起。 15、充血性心力衰竭:心脏收缩或舒张功能下降,导致心排血量绝对或相对不足而以致组织血流减少、肺循环和(或)体循环淤血的一种病理状态。

儿科考试名词解释

儿科名词解释 迁延性腹泻:病程在2周至2个月的腹泻。 Roger病即小型室缺:缺损直径<5mm或缺损面积<0.5cm²/m²体表面积。缺损小,心室水平左向右分流少,血流动力学变化不大,可无症状。 复杂性热性惊厥:一次发作持续10分钟以上,24小时内反复发作多次,局灶性或全面性发作,惊厥持续状态较常见的热性惊厥。 适中温度:又名中性温度,是指在这一环境温度下机体耗氧、代谢率最低,蒸发散热量亦少,而又能保持正常体温的最适环境温度。 惊厥持续状态:凡一次惊厥发作持续30分钟,或反复发作间歇期意识不能完全恢复超过30分钟者称惊厥持续状态,常导致惊厥性脑损伤。 生理性贫血:出生时婴儿随自主呼吸的建立,血氧含量增加,红细胞生成素减少,骨髓造血功能暂时性降低,网织红细胞减少;胎儿红细胞寿命较短,且破坏较多(生理性溶血);由于婴儿生长发育迅速,循环血量迅速增加等原因,红细胞数和血红蛋白量逐渐降低,至2-3个月时(早产儿较早)红细胞降至3×10¹²/L,血红蛋白降至100g/L,出现轻度贫血,称为“生理性贫血”。 麻疹黏膜斑(K oplik癍):是麻疹早期的特异性体征,常在出疹前1-2天出现。开始时见于下磨牙相对颊黏膜上,为直径0.5-1.0mm的灰白色斑点,周围有红晕,迅速增多,可累及整个颊黏膜及唇部黏膜,部分可融合。于出诊后1-2天消失。 新生儿病理性黄疸:①生后24h内出现黄疸;②血清总胆红素值已经达到相应日龄及相应危险因素下的光照干预标准,或每日上升超过85umol/L(5mg/dl)或每小时>8.5umol/L(0.5mg/dl);③黄疸持续长,足月儿>2周,早产儿>4周;④黄疸褪而复现;⑤血清结合胆红素>34umol/L(2mg/dl)。凡符合以上特点之一者可诊断为病理性黄疸。 PPD试验:即结核菌素试验,受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后4~8周后结核菌素试验即呈阳性反应。结核属迟发型变态反应。硬结平均直径不足5mm为阴性(﹣),5~9mm为阳性(﹢),10~19mm为中度阳性(﹢﹢),﹥20mm为强阳性(﹢﹢﹢),局部除硬结外,还有水肿、破溃、淋巴管炎及双圈反应等为极强阳性(﹢﹢﹢﹢)。 艾森门格综合症:房、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等先天性心脏病,由于进行性肺动脉高压发展至器质性肺动脉阻塞性病变,当右室收缩压超过左室收缩压时,左向右分离逆转为双向分流或右向左分流,出现发绀,称~。 骨髓外造血:婴儿期,当发生感染性贫血或溶血性贫血等造血需要增加时,肝、脾、淋巴结可随时适应需要,恢复到胎儿时的造血状态,出现肝、脾、淋巴结肿大。同时外周血中可出现有核红细胞、幼稚中性粒细胞。 生理性体重下降:生后体内水分丢失较多,体重下降,约1周末降至最低点(小儿出生体重的10﹪,早产儿为15﹪~20﹪),10天左右恢复到出生时的体重,称~ 低渗性脱水:水和钠同时缺失,但缺水少于缺钠,血清钠低于130mmmol∕L,细胞外液呈低渗状态。 胆红素的“肠肝循环”:肠道胆红素通过细菌作用被还原为粪胆素原后随粪便排出,部分排入肠道的结合胆红素可被肠道的β—葡萄糖醛酸酐酶水解,或在碱性环境中直接与葡萄糖醛酸分离成为非结合胆红素,后者可通过肠壁经门静脉重吸收到肝脏再行处理,即~ 围生期:胎龄28周至出生后不满1周的胎儿与新生儿。 骨龄:通过X线检查不同年龄小儿长骨骨骺端骨化中心的出现时间、数目、形态变化,并将其标准化。 差异性发绀:动脉导管未闭型先心病,当肺动脉压力超过主动脉压力时,左向右分流明显减少或停止,产生肺动脉血逆向分流入降主动脉,患儿出现差异性发绀,下半身青紫,左上肢有轻度青紫,右上肢正常。川崎病:又称皮肤黏膜淋巴结综合征,是一种以变态反应性全身小血管炎为主要病理改变的结缔组织病,亦称血管炎综合征。

儿科名词解释

儿科名词解释 The Standardization Office was revised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13, 2020

胎儿期:从精子和卵子结合,新生命开始到小儿出生称为胎儿期。 围生期:胎龄满28周(体重大于或等于1000克)至出生后7足天。 青春期:从第二性征出现到生殖功能基本发育成熟,身高停止增长的时期。 高危儿(high risk neonate)指已发生或有可能发生危重情况而需要密切观察的新生儿。 正常足月儿是指胎龄满37~41周出生,体重在2500~4000g,无任何畸形和疾病的活产婴儿。 小于胎龄儿:是指出生体重在同胎龄体重第10百分位以下者,凡已足月而体重在2500g以下者为足月小样儿。 生理性体重下降:新生儿初生数日内,因丢失水分较多及胎粪排出,出现体重下降,但一般不超过10%,出生10天左右恢复到出生体重。 混合喂养:因母乳不足或其他原因不能全部以母乳喂养,而部分用牛羊乳或其他代乳品喂养称分补授法和代授法。 头围:指经眉弓上方,枕后结节饶头一周的长度,与脑和颅骨的发育密切相关。 上臂围:指沿肩峰与尺骨鹰嘴连线中点的水平绕上比一周的长度。 初乳:按WHO规定,产后最初4d内分泌的乳汁为初乳,质稠色黄,相对密度较高,含脂肪少,含蛋白质多,主要为免疫球蛋白. 蛋白质-能量营养良(protein-energy malnutrition,PEM)是指因缺乏能量和蛋白质引起的一种营养缺乏症。主要表现为体重减轻,皮下脂肪减少和皮下水肿,常伴有各个器官不同程度的功能紊乱。

营养性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症:指当维生素D缺乏、血钙下降而甲状旁腺代偿分泌亦不足时,则低血钙不能恢复,总血钙<时即可导致神经肌肉兴奋性增高,出现手足搐搦、喉痉挛,甚至全身性惊厥。 高危儿:已经发生或可能发生危重疾病的新生儿 Apgar评分:是一种简易的临床评价高出生婴儿窒息程度方法,内容包括心率、呼吸频率,对刺激反应、肌张力和皮肤颜色,每项0-2分,总共10分 先锋头:又称产瘤,是由于分娩使头皮循环受压血管通透性改变及淋巴回流受阻引起的皮下水肿,所以发生在头先露部位,出生时即可发现,肿块边界不清、不受骨缝限制、柔软、压之凹陷、无波动感,出生后2-3天即消失。 原始反射:是指足月儿出生时已具备的反射,如觅食反射,吮吸反射,握持反射,拥抱反射 呼吸暂停:呼吸停止20秒钟以上,伴心率减慢<100次/分,并出现青紫 中性温度:指机体代谢氧和能量消耗最低并能保持体温正常的最适环境温度 新生儿红斑:生后1~2天。在头部,躯干及四肢出现大小不同的多形性斑丘疹.1~2天自然消失。皮脂腺堆积在鼻尖,鼻翼,额面部形成小米粒,大小黄白色皮疹,新生儿粟粒疹。 遗尿症:正常小儿2-3岁起已能控制排尿,如5岁以后仍发生不随意排尿,即为遗尿症。大多发生在夜间熟睡时,称为夜间遗尿症 新生儿窒息:是胎儿因缺氧发生宫内窘迫或娩出过程中引发的呼吸、循环障碍,以致在出后1分钟内无自主呼吸或未能建立规律性呼吸,而导致低氧血症和混合性酸中毒。

儿科名词解释

围生期:胎龄满28周至出生后7足日。这一时期小儿死亡率最高。 婴儿期:从出生后脐带结扎开始,到满1周岁。生长发育最迅速。其中出生后脐带结扎至满28日称新生儿期。 幼儿期:1周岁后至满3周岁。 学龄前期:3周岁后至6-7岁入学前为学龄前期,也陈幼童期。 学龄期:自6-7岁入学至青春期(一般为女12岁,男13岁). 青春期:从儿童向成人过度时期,其生理特点是生殖系统发育趋于成熟,体格生长出现第二次高峰。一般女孩子自11-12岁到17-18岁,男孩子自13-14到18-20岁。 生长:小儿身高各器官、系统的长大和形态变化,可以用测量的方法表示其量的变化量变。发育:组织、细胞、器官的分化完善与功能上的成熟,是质的变化。 前囟:额骨和顶骨之间的菱形间隙,前囟的大小以囟门对边中点间的连线距离表示。应在小儿出生后的12-18个月闭合。 后囟:顶骨与枕骨之间的三角形间隙,后囟在部分小儿出生时就已闭合,未闭合者正常情况应在出生后2-4个月内闭合。 脏腑娇嫩,形气未充:脏腑,指五脏六腑;娇嫩,指娇弱柔嫩,不耐攻伐;形,指形态结构、四肢百骸、精血津液等;气,指各种生理功能;充,指充实旺盛。是对小儿处于生长发育时期,其机体脏腑的形态尚未成熟、各种生理功能尚未健全的概括。 稚阴稚阳:这里的“阴”指机体的精、血、津液及脏腑、筋骨、脑髓、血脉、肌肤等有形之质;“阳”指脏腑的各种生理功能;“稚”指幼嫩尚未成熟。说明3小时时期的机体,无论在形体方面还是生理功能方面,都处于相对不足的状态,都需要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步趋向完善和成熟。 生机蓬勃:发育迅速、小而机体无论是形态结构,还是生理功能,都在不断地迅速的发育成长。 纯阳:纯指小儿先天禀赋的元阴元阳未曾耗散,阳指小儿的生命活力,有如旭日之初生,草木之方萌,蒸蒸日上,欣欣向荣。 肺常不足:肺为矫脏,外合皮毛,小儿肺常不足,藩篱不固,故易感受外泄,肺主宣发,主一身之表,小儿肺气宣发功能尚不健全,腠理开阖,固表抗邪的功能减弱;肺主呼吸,主一身之气,小儿肺气肃降功能尚不完善,治节一身之气得功能未健,隐私,小儿时期易患感冒、咳嗽、肺炎喘咳、哮喘等肺系疾病。 脾常不足:脾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需为小儿提供充足的营养,小儿脾胃的功能状态和小儿快速生长发育的需求常常不相适应,脾胃功能相对不足,因而易因喂养不当,饮食失节,出现受纳、腐熟、精微化生传输等方面的一场,引起呕吐、泄泻、腹痛、积滞、厌食等脾系疾病。 胃常虚:是针对小儿“气血未充,肾气未固”而言,肾藏精、主骨,为先天之本,肾的这种功能对身形尚未长大、多种生理功能尚未成熟的小儿更为重要,它直接关系到小儿骨、脑、发、牙齿的功能和形态,关系到生长发育和性功能成熟,因而临床多见骨精失充、骨骼改变的骨系疾病,如五迟、五软、解颅、遗尿、水肿等。 易虚易实:小而一旦患病,则邪气易实,正气易虚,实证可迅速转化为虚证,虚证也可转化为实证,或虚实并见之症。 易寒易热:是指在疾病的过程中,由于小儿稚阴未长,故易见阴伤阳亢,表现为热证;由于小儿稚阳未充,故易见阳气虚衰,表现为寒症。 马牙:新生儿上腭中线,齿龈部位散在黄白色,碎米大小隆起颗粒,称为马牙,不可挑刮,会于数周或数月自动消失,为新生儿特殊生理现象。 螳螂子:新生儿两颊部各有一个脂肪垫隆起,称为螳螂子,有助吮吸,不能挑割。

名词解释74850

骨髓外造血:常于婴幼儿期造血需求增加时出现,表现为肝、脾、淋巴结肿大,外周血可出现有核红细胞及幼稚粒细胞,当病因去除后,贫血恢复,上述改变全部恢复正常。 生理性体重下降:常见于新生儿生后一周内,因摄入不足,水分丢失,胎粪排出等,可出现体重暂时性下降(不超过正常体重的10%),至生后7~10天内恢复至出生时的体重。 生理性贫血:常出现于生后2~3个月时,由于1.生后血氧含量增加,红细胞生成素减少,2.胎儿红细胞寿命短,易被破坏,3.生后发育迅速,血循环量迅速增加的原因导致红细胞计数和血红蛋白水平都较低,为生理现象,可自然度过。 生理性腹泻:多见于6个月以内的婴儿,外观虚胖,常有湿疹,生后不久即出现腹泻,除大便次数增多外,无其他症状,食欲好,生长发育良好,添加辅食后大便逐步正常。 生理性黄疸:1.一般情况好,2.多于生后2~3天出现,3.消退时间:足月儿最迟不超过2周,早产儿可延迟到4周,4.每日血清胆红素升高<85umol/L,5.血清胆红素水平:足月儿<221umol/L(12.9mg/dl),早产儿<257umol/L(15mg/dl)。病理性黄疸:1.出现早(生后24h 内),消退时间晚:足月儿≥2周,早产儿≥4周,2.病程重(血清胆红素水平:足月儿>221umol/L,早产儿>257umol/L),3.进展快(每日上升>85umol/L),4.直接胆红素>34umol/L,5.黄疸退而复现,具备以上一项者即为病理性黄疸。 bone age骨龄:指用X线检查测定不同年龄儿童长骨干骺端骨化中心出现的时间、数目、形态的变化,并将其标准化。 高渗性脱水:血钠浓度>150mmol/L时的脱水,失水大于失电解质,表现为细胞内脱水严重,临床特征:1.脱水症状相对较轻,2.高热、口渴明显、皮肤干燥,3.神经系统症状明显,4.见于高热、不显性失水多、医源性。 Eisenmenger syndrome左向右分流型的先天性心脏病:正常症状下不出现青紫,当分流量增大导致肺动脉高压,使右心的压力超过左心,左向右分流逆转为双向分流或右向左分流,出现紫绀,即为艾森曼格综合征。严重循环充血:是急性肾小球肾炎的一种严重表现,由于水、钠潴留,血浆容量增加,循环负荷过重所致,出现气急、心率增快、肺部湿罗音,严重者出现呼吸困难、端坐呼吸、吐粉红色泡沫痰、心脏扩大、奔马律、肝大、水肿加剧。Basic planned immunization基础计划免疫:指小儿1岁以内应该完成的免疫接种,包括:卡介苗、脊髓灰质炎疫苗、百日破疫苗、麻疹疫苗、乙肝疫苗。 差异性青紫:小儿动脉导管未闭时,分流量大时导致肺动脉高压,当肺动脉压力超过主动脉压力时,肺动脉血流逆向分流入主动脉,由于动脉导管位于降主动脉住,故出现下半身青紫较上半身明显,即为差异性青紫。 硬脑膜下积液:是小儿化脓性脑膜炎最常见的并发症,<1岁多见,肺炎链球菌和流感嗜血杆菌多见,其特征有:1.有效治疗3天体温不退或退而复升,2.病程中进行性颅压增高或意识障碍,惊厥等。头颅透光检查或CT辅助检查,硬膜下穿刺可确诊。 肾炎性肾病:是肾病综合症的一种型别,除了具备肾病综合症的“三高一低”(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高脂血症、高度浮肿)外,还具有高血压、血尿、氮质血症、补体降低的任何一种改变。此型多发生在学龄期,病理改变多为非微小病变型,多对激素治疗不敏感,预后较差。 单纯性肾病:是肾病综合症的一种型别,只具备典型的肾病综合症的“三高一低”(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高脂血症、高度浮肿),不具有高血压、血尿、氮质血症、补体降低的任何一种改变,此型多发生在学龄前期,病理改变多为微小病变型,多对激素治疗敏感,预后较好。 primary complex:即原发综合症,是小儿原发型肺结核的一种类型,包括:肺原发病灶、局部淋巴结病变和两者相连的淋巴管炎,胸部X片呈“哑铃状”或“双极影”,现在较少见。肾病综合症:是由于肾小球滤过对膜对血浆蛋白通透性增高,导致大量蛋白从尿中丢失而出现

中医儿科考试重点整理

中医儿科 一、名词解释: 1、生长:小儿整体和各器官的增长,表示机体在量方面的增加。 2、发育:细胞、组织器官功能的成熟和机体能力的演进,表示功能方面的变化。 3、纯阳:小儿在生长发育的过程中,表现得生机旺盛,好比旭日之初升,草木之方萌,蒸蒸日上,欣欣向荣。 4、补授法:母乳不足,婴儿体重增长不满意时,除母乳喂养外,可用配方奶或牛羊乳加以补充的方法。 5、代授法:一日内有一至数次完全用乳品或代乳品代替母乳的方法。 6、人工喂养:完全以乳制品、牛羊乳品或代乳品为食物喂养出生后6个月内婴儿的喂养方式。 7、硬肿症:新生儿时期特有,由多种原因引起的局部甚至全身皮肤和皮下脂肪硬化及水肿,常伴有低体温及多器官功能低下的综合症。 8、胎黄:以婴儿出生后皮肤面目出现黄疸为主要特征,产生原因与胎禀有关而得名。 9、感冒:是外感风邪引起的肺系疾病,以发热、恶寒、鼻塞、流涕、喷嚏、咳嗽、头痛、全身酸痛为主要临床表现。 10、肺炎咳嗽:以气喘、咳嗽、咳痰痰鸣、发热为主症的肺系疾病。 11、鹅口疮:是以口腔、舌上满布白屑为主要临床特征的一种口腔疾病。 12、泄泻:以大便次数增多,粪质稀薄或如水样为特征的一种小儿常见病。 13、厌食:以较长时期厌恶进食、食量减少为特征的一种小儿常见病证。 14、积滞:小儿内伤乳食,停聚中焦,积而不化,气滞不行所形成的一种胃肠疾病,以不思乳食,食而不化,脘腹胀满疼痛,嗳腐酸馊,大便不调为临床特征。 15、疳证:由喂养不当或多种疾病影响,导致脾胃受损,气液耗伤,不能濡养脏腑、经脉筋骨、肌肤而形成的一种慢性消耗性疾病,临床以形体消瘦,面色无华,毛发干枯,精神萎靡或烦躁,饮食异常,大便不调为特征。 16、营养性缺铁性贫血: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由体内贮存铁缺乏,使血红蛋白合成减少所致,临床以皮肤粘膜苍白或苍黄、倦怠乏力、食欲不振、烦躁不安等为特征。 17、病毒性心肌炎:由病毒感染引起的以局限性或弥漫性心肌炎性病变为主的病证。 18、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又称轻微脑功能障碍综合征,是一种较常见的儿童时期行为障碍性疾病。 19、惊风:多种原因引起,临床以抽搐、神昏为特点的常见病证;急惊风:来势急骤,以高热抽搐神昏为主证,病势急暴,形证有余,症状表现为急速强劲有力,证属实证热证;慢惊风:多因脾胃虚弱或脾肾阳虚,而致脾虚肝亢或虚极生风,或因急惊风后祛邪未尽,损耗肝肾阴津,虚风内动,来势缓慢以抽搐无力力,时作时止,反复难愈,常伴昏迷、瘫痪为特征。 20、急性肾小球肾炎:急性肾炎,临床以急性起病,浮肿、少尿、血尿、蛋白尿及高血压为主要特征。 21、肾病综合征:是一组由多种病因引起的肾小球基底膜通透性增加,导致血浆内大量尿蛋白从尿中丢失的临床综合征,临床以大量蛋白尿、低白蛋白血症、高脂血症及不同程度水肿为主要特征。 22、五迟:立迟、行迟、齿迟、发迟、语迟;五软:头项软、口软、手软、足软、肌肉软。 23、遗尿:指3周岁以上的小儿睡中小便频繁自遗,醒后方觉的一种病证。 24、麻疹:感受麻疹时邪引起的急性出疹性传染病,临床以发热、咳嗽、鼻塞流涕、泪水汪汪,口腔两颊近臼齿处可见麻疹粘膜斑,周身皮肤按序泛发麻粒样大小的红色斑丘疹,疹退时皮肤有糠麸样脱屑和色素沉着斑为特征。

儿科名词解释

儿科名词解释 生长发育:指小儿机体各组织、器官形态的增长和功能成熟的过程。生长是指儿童身体各器官、系统的长大,可有相应的测量值来表示其的量的变化;发育是指细胞、组织、器官的分化与功能成熟。平均需要量EAR〔estimated average requirement〕是某一特定性别、年龄及生理状况群体中对某营养素需要量的平均值,摄入量到达EAR的水平时可以满足群体中半数个体对该营养素的需要,而不能满足另外半数个体的可能性。推荐摄入量RNI〔remended nutrient intake〕可以满足某一特定群体中绝大多数〔97-98%〕人体的需要;适宜摄入量AI〔adequate intake〕是通过观察或实验室获得的安康人群某种营养素的摄入量,在不能确定RNI 时使用;可耐受最高摄入量UL〔tolerable upper intake level〕是平均每日可以摄入该营养素的最高量。食物的热力作用〔TEF〕食物中的宏量营养素除了为人体提供能量外,本身在消化吸收过程中出现能量消耗额外增加的现象,即食物代过程中所产生的能量。溢乳:15%的婴儿常出现溢乳,可因过度喂养、不成熟的胃肠运动类型、不稳定的进食时间而发生。同时,婴儿胃水平位置,韧带松弛,易折叠;贲门括约肌松弛,幽门括约肌发育好的消化道解剖生理特点使6个月的小婴儿常常出现胃食道反流〔gastroesophageal reflex,GER〕。围生期〔perinatal period〕:是指产前、产时和产后的一个特定时期,自妊娠28周至生后7天。小于胎龄儿SGA:指出生体重在同胎龄平均体重第10百分位数以下,或低于平均体重两个标准差的新生儿;适于胎龄儿AGA:指出生体重在同胎龄平均体重第10~90百分位数者;大于胎龄儿LGA:指出生体重在同胎龄平均体重第90百分位数以上,或高于平均体重2个标准差的新生儿。湿肺〔wet lung〕:亦称新生儿暂时性呼吸增快〔transient tachypnea of newborn,TTN〕多见于剖宫产足月儿,为自限性疾病。系肺淋巴或/和静脉吸收肺液功能暂时低下,使其积留于淋巴管、静脉、间质、叶间胸膜和肺泡等处,影响气体交换。生后数小时出现呼吸增快〔>60次/分〕,但吃奶佳、哭声响亮及反响好,重者也可有发绀和呻吟等。持续胎儿循环〔persistent fetal circulation,PFC〕指严重肺炎、酸中毒、低氧血症时,肺血管压力升高,当压力等于或超过体循环时,可致卵圆孔、动脉导管重新开放,出现右向左分流,又持续肺动脉高压。临床上出现严重紫绀,低氧血症,且吸入高浓度氧紫绀不能减轻。原始反射:觅食反射〔rooting reflex〕、吸吮反射〔sucking reflex〕、握持反射(grasp reflex)、拥抱反射(Moro reflex)。早产儿以上反射可引不出,以上反射生后数月自然消失。几个月后不消失,提示神经系统发育不全。中性温度〔neutral temperature〕是指机体代、氧及能量消耗最低并能维持体温正常的最适环境温度。马牙:在新生儿口腔上腭中线和齿龈部位,可见黄白色米粒大小的小颗粒或斑块,系上皮细胞堆积或黏液腺分泌物积留所致。属正常,可自行消失,不宜挑刮。假月经:局部女婴在生后5~7天可见阴道流出少量血性分泌物,或大量非脓性分泌物,持续1~3天自止,此系母亲雌激素在孕期进入胎儿体,生后突然中断所致。新生儿溶血病〔hemolytic disease of newborn,HDN〕是指母婴血型不合,母血中对胎儿红细胞的免疫抗体IgG通过胎盘进入胎儿循环,发生同种免疫反响而引起的溶血。胎儿水肿:出生时全身水肿,皮肤苍白,常有胸、腹腔积液,肝脾肿大及贫血心衰,如不抢救大多死亡。严重者为死胎。多见于Rh血型不合溶血。核黄疸四联症:手足徐动、听觉障碍、眼球运动障碍、牙釉质发育不良。新生儿黄疸:新生儿由于体胆红素的累积而引起皮肤或其它器官黄染的现象。一般特指未结合胆红素升高引起的黄疸,多由新生儿溶血病所至。肠肝循环〔enterohepatic circulation〕成人肠道的结合胆红素,被细菌复原成尿胆原及其氧化产物,大局部随粪便排除,小局部被结肠吸收后,由肾脏排泄和经门静脉至肝脏重新转变为结合胆红素,再经胆道排泄,即胆红素的“肠肝循环〞。Gilbert综合征,即先天性非溶血性未结合胆红素增高症,属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是由于肝细胞摄取胆红素功能障碍,黄疸较轻,伴有UDPGT 活性降低时黄疸较重,酶诱导剂治疗有效,预后良好。胆红素脑病:即核黄疸,由高未结合胆红素血症引起,临床表现为一系列的S病症。临床上分四期:警告期、痉挛期、恢复期及后遗症期,后遗症主要表现为核黄疸四联症。新生儿颅出血(intracranial hemorrhage of the newborn) 是由于产伤、缺氧引起的脑损伤,是新生儿期最严重的脑损伤,早产儿多见,病死率高,预后不良,存活者常留有神经系统后遗症。硬膜下出血(subdural hemorrhage,SDH) 多为产伤引起大脑V破裂大出血,急性几小时病情恶化,呼吸停顿、死亡;亚急性24h后出现病症,以惊厥为主,偏瘫、眼斜;慢性可数月后慢性硬脑膜下积液,后遗症出现。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primary subarachoid hemorrhage,SAH) 蛛网膜下腔桥V,生后48h发生惊厥,大局部预后好,少数病例因粘连而脑积水,少量蛛网膜下腔出血可无病症,大量出血可致死亡。缺氧缺血性脑病

儿科学试题及答案(护理三基)

儿科护理 一、名词解释 1、生长、发育:生长是指儿童身体各器官、系统的长大,可有相应测量值表示其量的变化。发育是指细胞、组织、器官的分化与功能成熟。生长是发育的物质基础,生长的量的变化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身体器官、系统的成熟情况. 2、生理性腹泻:多见于6个月以内婴儿,外观虚胖,常有湿疹,生后不久即出现腹泻,除大便次数增多外,无其他症状,食欲好,不影响生长发育,添加辅食后,大便逐渐转为正常。 3、咽结合膜热:由腺病毒3型或7型引起,以发热、咽炎、结膜炎为特征。 4、肾病综合征:由多种原因引起的肾小球基底膜通透性增高,大量血浆蛋白从尿中丢失,导致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的一种临床症候群,期临床特征为大量蛋白尿、低蛋白血症、高脂血症以及不同程度的浮肿. 5、21-三体综合征::又称为先天愚型,是人类最早发现且最常见的常染色体病。以智能落后、特殊面容、生长发育迟缓。并可伴有多种畸形为主要特征. 6、先天性巨结肠:又称先天性无神经节细胞症或赫什朋病,系由于直肠或结肠远端的肠管持续痉挛,粪便淤滞在近端结肠,使该段肠管肥厚、扩张。 7、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由于幽门括约肌肥厚、增生使幽门管腔狭窄引起的上消化道不完全梗阻性疾病。 8、肠套叠:系指部分肠管及其肠系膜套入邻近肠腔所致的一种绞窄性肠梗阻,是婴幼儿时期最常见的急腹症之一. 9、三凹征;上呼吸道梗阻或严重肺实变时,胸骨上、下,锁骨上窝及肋间隙软组织凹陷。 10、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又称肺透明膜病,由于缺乏肺表面活性物质,呼气末肺泡萎陷,致使生后不久出现进行性加重的呼吸窘迫和呼吸衰竭. 11、生理性体重下降:新生儿初生后数日内,因进奶少、丢失水分较多,排出胎便而出现体重下降,约一周末降至最低点(小于出生体重的10%),生后10天左右恢复到出生体重. 12、脑性瘫痪:是指发于早期阶段各种原因所致的非进行性脑损伤,主要表现为中枢性运动障碍和姿势异常。 13、肥胖-换气不良综合征:严重肥胖患者由于脂肪过度堆积限制了胸廓和膈肌的运动,使肺通气量不足、呼吸浅快,故肺泡换气量减少,造成低血氧症、气急、紫绀、红细胞增多、心脏扩大或出现充血性心力衰竭甚至死亡。 14、中性温度:指机体代谢、氧及能量消耗最低并能维持体温正常的最适环境温度。体重、出生日龄不同,中性温度也不同。 二、填空题 1、五岁以下小儿臂围超过 13。5 cm为营养好, 12。5 ~13。5 cm为营养中等,〈12.5 cm 为营养不良。 2、儿童保健定期健康检查的频度为:6个月以内婴儿每 1 月检查一次,7-12个月婴儿 2~3 月检查一次。 3、ORS是WHO推荐用以治疗急性腹泻合并脱水的一种溶液,一般适用于轻度或中度脱水无严重 呕吐者,在用于补充继续损失量和生理需要量时需适当稀释。 4、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症主要表现为惊觉、喉痉挛和手足抽搐,并有程度不等的活动期佝偻病表现。 5、营养不良时皮下脂肪首先减少的部位是腹部,最后减少的部位是面颊。 6、小儿单纯性肥胖症的主要治疗措施是饮食治疗和运动治疗。药物或外科手术治疗均不宜用于小儿。 7、婴儿肠道菌群受食物成分影响,单纯母乳喂养者以双歧杆菌占绝对优势,人工喂养者和混合喂养儿体内大肠杆菌、嗜酸杆菌、双歧杆菌、肠球菌,所占比例几乎相等。 8、急性腹泻病的病程在 2周以内,而迁延性腹泻病的病程在 2周~2月 ;慢性腹泻病的病程在 2个月以上. 9、轮状病毒肠炎,好发于 6 ~ 24 个月的婴幼儿。 10、引起疱疹性咽峡炎的病原体为柯萨奇A组病毒。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