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潘双来电路基础第二版课后习题答案详解

潘双来电路基础第二版课后习题答案详解

第一章 答

案 1-3 求电路中未知的u 、i 、R 或p 的值。 解:(a) i = -0.5A ;

(b) u = -6V ; (c) u = -15e V t -; (d) i = 1.75cos2t A ; (e) R =3Ω; (f ) p = 1.8cos 22t W .

1-13 图示电路中的电源对外部是提供功率还是吸收功率?其功率为多少?

解:(a) 供12W ; (b) 吸40W ;

(c) 吸2W ;

(d) 2V 供26W ;5A 吸10W (总共向外供16W )。

1-15 求图示各电路中电压源流过的电流和它发出的功率。 解:(a) i = 0.5A,

p 发 = 1W

(b) i = 2A, p 发 = 4W ;

(c) i = - 1A, p 发= - 2W ; (d) i = 1A, p

发= 2W.

1-18 (1) 求图(a)电路中受控电压源的端电压和它的功率;

(2) 求图(b)电路中受控电流源的电流和它的功率;

(3) 试问(1)、(2)中的受控源可否用电阻或独立源来替代,

若能,所替代元件的值为多少?并说明如何联接。 解:(),1241 2U V =(发出);

(),232 6I A =(吸收);

(a)

7cos2t V +

- R

-6t 15+12e V

+ -

(d) (e) ( f )

-6t p =?

-t (b) (c)

(a) (b)

(c)

(d)

(b)

(c)

(d)

(a)

(b)

(a)

(3) 图(a)中的VCVS 可用下正上负的24V 电压源替代; 图(b)中的CCCS 可用3A ↓的电流源或(5/3)Ω的电阻替代。

1-19 试用虚断路和虚短路的概念求图示

两电路中的 i 1 、i 2 及u 0 的表达式。 解:(a) i 1 = 0,

u 0 = U S ,i 2 = U S /

L (b) i 1 = i 2 = U S /R 1 ,u 0 = - R f U S /R 1 .

1-22 求图示各电路中的u ab ,设端口a 、b 均为开路。

解:(a) U ab = –2 + 4 = 2V ; (b) U ab = –1 + 8 = 7V ; (c) i = 0.25A ,U ab = 13i = 3.25V ;

(d) U ab = –3 + 5 = 2V.

1-24 求电压U mn .

解:U m = 5 +10 =15V ,

U n = 6 – 5 =1V

U mn = 15 – 1 =14V.

1-26 求图题1-26所示电路中的电压u 和电流i ,并求受控源吸收的功率。 解:(a) 4 = i – 2i + 6i /2 ⇒ i = 2 A ⇒ u = 6i = 12V ,

P CCCS 发 = 2iu = 48W ;P CCCS 吸 = -48W ;

(b) – 3u + u + 6 + (6/

2)u ⇒ u = – 6V ⇒ i = –

P VCVS 吸 = 3ui = –54W .

2-1 求各电路的等效电阻R ab

u 0

(a) + u 0 -

(b)

(a)

a b

(b)

(d)

(c) a b

(a) (a)

(c)

各电阻阻值均为R (b)

解:(a)R ab =10/4=2.5Ω; (b) R +[R//(R +0.5R )] =1.6R ;

(c) 2+[2//

(0.5+0.5)] =8/3Ω;

(g) R ab =R /8 ;

(h) (1) R ab =(1+2)//(2+1)=1.5Ω; (2)因为电桥平衡,故R ab =1.5Ω; (i) Y →∆变换得右图,

故R ab =(20//9)//[(20/10.5)+(20/19)]=1.269Ω;

2-4

如图(a),R = 500Ω,其额定电流为1.8A ,u =500V ,R 1 =100Ω,求(1)输出电压u 2 ;

(2)如图(b),用内阻来800Ω的电压表去测量输出电压,其读数为多大?

(3)若误将内阻为0.5Ω、量限为2A 的电流表当作电压表去测量输出电压,则有何后果?

解:

(1) u V 250045400=⨯=/; (2) u V

2500400800

1004008003636=⨯

+=////.

(3)

I I A

A R ≈≈≈ 150010055/.,

(h)

(1) K 打开

(2) K 闭合

(i')

远大于2A 及1.8A ,这会导致电流表及滑线电阻器的损坏。

2-8 利用电源等效变换化简各二端网络。 解:(a)

(d ) → → →

i .

∴i =-0.075A

a b b

b

b

a b

a b

a b b

a b

a b

∴i =-0.5A .

2-11 求各电路的入端电阻R i .

解: (a)

Ω63/123

)324(2i

11111===⇒⎪⎩⎪⎨⎧=+-+==i u R i i i i i i u ;

(b)

Ω

5.745.05.5i =⨯

+=

=i

i i i u R

(c)

01.021

1

11i =+-=u u u u R ;

Ω

i 1

1 1

(d)

Ω1.210

213)6(611111i ==+++==/i i i i i i u R .

2-12 求各电路的入端电阻R i (提示:设控制量等于1)。 解:

(a)

Ω45.02 A

5.04)24(1i

==⇒⎩⎨⎧=--==R i u /;

(b)

Ω5.146 A

4)21()66(V 6311)21(i ==⇒⎩⎨

⎧=++==⨯+⨯+=R i u /;

(c)

i 1 V

Ω.

k 25.13 mA 5.1)21()33(V 35.115.0i ==⇒⎩⎨

⎧=+==++=///R i u

2-16 用网孔分析法求电路中的i x 。 解:

)A 1( A 3 4

)86(26

)28(121x x 1x 1-==⇒⎩⎨

⎧-=-+-=-+i i i i i i

2-17 电路如图示,用回路分析法求电流源的端电压u 。 解:

⎪⎪⎩⎪⎪⎨⎧========⇒⎪⎪⎩⎪⎪⎨

⎧=+-=-+-=++-=--V.333.7322A 167.6637A 167.5631A 833.3623 105.15.0102205.025.33213

2312

1321////u I I I I I u I I u I I I I I

2-23 用节点分析法求图示电路中的u 和i 。 解:

(a)⎪⎩⎪

⎨⎧=====⇒⎪⎩⎪⎨

⎧=++-=-++-A 3V 7V

48)13

1(312

1031)31211(2

410212121i u u u u u u u n n n n n n (b).V 8 ,A 1 412)

21()41(3)412(==⇒-=++=

u i i i

u ///

2-24 用节点分析法求电路中的u a 、u b 、u c (图中S 代表西门子)。

(a)

(b)

解:

⎪⎩⎪

⎨⎧===⇒⎪⎩⎪⎨⎧⨯+⨯=+++--=-+++-⨯-=--+.V 2V 5.2V 452.111)521(20

2)224(41194)41(c b a c

b a

c b a c b a u u u u u u u u u u u u

2-28 试求电路中的u 1 。 解:

.V 184.1794

261 :KCL

, 2.0)3(2

11111a

a a a a -=⇒-=++=⇒-=u i i u u i i u i 由广义

2-32 图示电路为一电压-电流变换器,试证明:如果R 1R 4= R 2R 3 ,则无 论R L 取何值,i L 与u S 均成正比。

R 2

证明:

.

, ,)

1(01)111(1)11(3

S

41S 2L 32413

L

41L 2S

2L o 4L L L

431S o 2L L 2

1证毕时R u R R u R i R R R R R R R R R R u R i u R i R R R R R u u R i R R R -=-==∴+-=

⇒⎪⎪⎩⎪⎪⎨

⎧=-++=-+

3-1 用叠加定理求各电路的电压u 2 。

解:(a) 2V 电压源单独作用时,

;V 1'232' , A 5.042'121-=⨯-===i u i /

3A 电流源单独作用时,

;

V 891 ;V 933" , 0"221=+-=⇒=⨯==u u i

3-3 电路如图示,当开关S 在位置“1”时,毫安表的读数为

40mA ;当开关S 在位置“2”时,毫安表的读数为–60mA 。问:开关S 在位置“3”时,毫安表的读数为多少? 解:可设I 3 = K 1U S + K 2U S 右

.

mA 19062540

254060

4400321211=⨯+=⇒⎩⎨⎧==⇒⎩⎨⎧-=-=+⇒I K U K K U K U K S S S

3-5 电路如图示,当2A 电流源未接入时,3A 电流源向网络

提供的功率为54W ,u 2 =12V ;当3A 电流源未接入时,2A 电流源向网络提供的功率为28W ,u 3 =8V ;求两电流源同时接入时,各电流源的功率。

解:可设:u 2 = K 1 i S1 + K 2 i S2 , u 3 = K 3 i S1

4 S2 ⎪⎪⎩⎪⎪⎨⎧=⨯==⨯+⨯==⨯==⨯+⨯=⇒⎪⎪⎩⎪⎪⎨⎧

====⇒⎪⎪⎩⎪⎪⎨⎧+=+=+=+=⇒.

W 78326,V 263624;W 52226,V 263427 64

4702802223012303543243213124右供左供P u P u K K K K K K K K 8//

3-7 试用戴维南定理求图示各电路的电流i

.

i

(a)

+(c)

(d)

解:;

A 32

624 , 6)3//6(4

;V 24243

6344 )a (i boc a =+=∴=+==⨯++⨯=i R u Ω

;

mA 5.120

2060 k 2030//60

;V 6030

6024060100120 )c (i oc =+=∴===+⨯-+=i R u R Ω

; A 32212 12)11(

; V 202 )d (i oc 2=+=∴=+==+=i R u )(//)(另一平衡电桥平衡电桥ΩΩ

3-9 用诺顿定理求图示各电路的电流i .

解:(a) 开路时

;V 5324 , A 13

2511OC 1-=+⨯-==+=i i u i 短路时

(a)

350u 2

(c)

;

A 5.2 ]2)43[( , A 23]2)43(1[251SC 111-=-==⇒+-+=i i i i i //

∴R i =(-5)/(-2.5)=2Ω; i = -2.5×2/(3+2) = -1A ; (c)

短路时

;

A 4286.171050A 351350101SC 1-=-=-=⇒

==///i i i

开路时

;

V 4.1025030001.0101.010350OC 1OC 1=⇒⨯⨯+=-=u i u i

∴R i =102.4/(-1.4286)= -71.69Ω; i = 102.4/(6000-71.69) = 0.0173A .

3-14 在图(a )电路中,测得U 2 = 12.5V ,若将A 、B 两点短

路,如图(b)所示,短路线电流为I =10mA ,试求网络N 的戴维南等效电路。

解:设网络N 的戴维南等效电路如图(c)所示。按题意有:

(a)

(b)

OC (c)

⎩⎨

⎧==⇒+=+++=.

k 5;V 105.22010

, 1515.215.2205.12i OC i

OC

i

i

OC ΩR U R U R R U 又 3-16 电路如图示,问R x

大功率为何值?

解:.W 25.24

9143

,13

3 , A 3 3 ,V,313 , A

11

43 )a (2x

i x SC x OC x max

==⨯=====⎩⎨

⎧===⨯=⇒≡⇒=+P P R R i i R i u

R i i i R 时短路时开路时Ω

3-19 对图示电阻网络中,电压源电压u S 及电阻R 2 、

R 3之值可调,改变u S 、R 2 、R 3之值,进行两次测

量的数据如下:

(1) 当u S = 3V ,R 2 = 20Ω,R 3 = 5Ω时,i 1=1.2A ,u 2= 2V ,i 3= 0.2A ; (2) 当u

^S = 5V ,R ^2 = 10Ω,R

^3 = 10Ω时,i ^1= 2A ,2

u ^3= 2V 。求此时的i ^2 。

解:由特勒根定理(仿照互易定理的证明)知:

.A 2.0ˆ2.02)202(ˆ102.15 )102(2.05ˆ223ˆˆˆˆˆˆ22233221S 33221S =⇒⨯+⨯+⨯-=⨯⨯++⨯-∴++-=++-i

i

i

i u i u i u i u i u i

u //

3-20 线性无源电阻网络N R 如图(a ),若U S =100V 时,U 2

=20V ,求当电路改为图(b )时,I = ?

解法一:图(a)可等效成图(a'),故由互易定理得: 10I = 0.5U 2 → I = 0.05×20 =1A . 解法二:将10Ω、5Ω、N R → N R ' → 100I + 20×(-5) = 0×I 1+ U

^2×0 → I = 1A .

3-22 试用互易定理的第三种形式及对称性求各电路中的i 。

(b)

Ω (a)

Ω

(a')

i

^

解:(a) 求图(a)的i 可对应为求图(a ^)的u ^ ,而后者因电桥平衡,50Ω可开路,且

60//90=36Ω,

; A 4V 44090

609036128ˆ=⇒=⨯+⨯+=i u

4-3 计算图示周期电压及电流的有效值。

解:

.

mA 75.76010)3

10(51 )2(; 33)(1 )1(][5 323 02m 3

3

2m 0

2

m

==+==⨯==⎰⎰⎰dt dt t I U T T

U dt t T

U T U T

4-4 已知电流相量A 86 ,A 86 ,A 86 ,A 864

321j I j I j I j I -=--=+-=+= 。试写出其极坐标形式和对应的瞬时值表达式。设角频率为ω 。

解:

; A )13.53cos(210 , A 13.53 1011︒+=︒=t i I ω

.

A )13.53cos(210 , A 13.53 10; A )87.126cos(210 , A 87.261 10; A )87.126cos(210 , A 87.261

10443322︒-=︒-=︒-=︒-=︒+==t i I t i I t i I ωωω

4-5 已知图(a)、(b)中电压表V 1的读数为30V ,V 2的读数为60V ;

图C 中电压表

V 1、V 2和V 3的读数分别为15V 、80V 和100V 。 (1)

求三个电路端电压的有效值U 各为多少(各表读数表示有效值)?

(2) 若外施电压为直流电压(相当于ω= 0),且等于12V ,再求各表读数读数。

解: (1)

;

V 306030 )b ( ;V 08.676030 )a (22=-==+=U U

V;

12 ,0 )c ( ; 0 V, 12 )b ( ; 0 V, 12 )a ( )2(V.

25)10080(15 )c ( 321212122========-+=U U U U U U U U

4-7 图示电路中,已知激励电压u 1为正弦电压,频率

为1000Hz ,电容C = 0.1μF 。要求输出电压u 2的相位滞后u 1 60°,问电阻R 的值应为多少? 解:

(a)

(b)

(c)

R |X C |

60°

.

2.1733 ,, 1001000

105ΩΩ==-=-=C C X R X 故相似与电压由于阻抗∆∆

4-8 图示电路中已知)9.362cos(210S ︒-=t i A ,

t u 2cos 250=V ,试确定R 和L 之值。 解:

.

H 5.12

3

, 4

, 34

9.36 100 50===∴+=︒

-︒=L R j Z ΩΩ

4-10 电路如图所示,已知电流表A 1的读数为

3A ,

A 2为4A 。求A 表的读数。若此时电压表读数为100V ,求电路的复阻抗及复导纳。 解:

A 5 , A 13.53 543

V, 0 100A A =︒=+=︒=I j I U

则设.

13.53 05.0 , 13.53 20 13.53 5(100︒=︒-=︒=Y Z Ω/

4-11 图示电路,已知Y 1 = (0.16 + j 0.12)S ,Z 2 = 15Ω,

Z 3 = 3 + j 4Ω,电磁式电流表读数为2A ,求电压U =? 解:

.

V 45.43 34.523087.36 2.058.6 349.030,

S 16.01867.0254253151123123︒-=⨯︒︒-=⨯+=∴-=-+=Y Y Y U j j

Y

4-12 图示电路,已知X C = -10Ω,R = 5Ω,

X L = 5Ω,电表指示数为有效值。试

求A 0及V 0读数。 解:设U ·

1 V ,则:

.

V 4.141100)10(0 10 A,10 A 45 2105

510001Ao =⇒-=-⨯︒=∴==⇒︒-

=+=U j j U

I I j I C C RL 由右下图

4-13 图示电路,试确定方框内最简单的等效串联组合的元件值。 解:

A ·

U ·

C

·

i (b )

(c)

;

F 125.04

21 , 3434365

30 )c (;H 33.29 , 366.58350260 10150 1090 100 )b (=⨯==⇒-++=====⇒++-=︒=︒

-︒

-=

C R j

j Z L R j j Z ΩΩ

4-21 图示电路中,并联负载Z 1 、 Z 2 的电流分别为I 1 = 10A ,I 2 = 20A ,其功率

因数分别为λ1 = cos φ1 = 0.8(φ1< 0),λ

2 = cos φ2 = 0.5(φ2 > 0),端电压U = 100V ,ω=1000rad/s 。 (1) 求电流表、功率表的读数和电路的功率因数λ;

(2) 若电源的额定电流为30A ,那么还能并联多大的电阻?并联该电阻后功率

表的读数和电路的功率因数变为多少? (3) 如果使原电路的功率因数提高到0.9解:,V 0 100 )1(︒=U 设

.

F 04.26)" tg tg (" )3(;926.0)3100(2778' ,W 277810078.91800' ,22.1078.9100 ,A 78.93032.11)18( )2(;

W 180010018 ,846.017.32cos ,A 17.32 26.2132.1118 32.171068 A 60 20 , A 87.36 10 222221μΩ=-==⨯==⨯+====⇒=++=⨯==︒=︒-=-=-++=∴︒-=︒=ϕϕU

P C P R I I P j j j I I I R R ωλλ//则

4-23 图示网络中,已知u 1 =10cos(1000t +30o )V ,u 2 =5cos(1000t -60o

)V ,电容器

的阻抗Z C = -j 10Ω。试求网络N 的入端阻抗和所吸收的平均功率及功率因

数。

解: ︒--︒=-=60 5 30 10m 2m 1m N U U U

R

潘双来电路基础第二版课后习题答案详解

第一章 答 案 1-3 求电路中未知的u 、i 、R 或p 的值。 解:(a) i = -0.5A ; (b) u = -6V ; (c) u = -15e V t -; (d) i = 1.75cos2t A ; (e) R =3Ω; (f ) p = 1.8cos 22t W . 1-13 图示电路中的电源对外部是提供功率还是吸收功率?其功率为多少? 解:(a) 供12W ; (b) 吸40W ; (c) 吸2W ; (d) 2V 供26W ;5A 吸10W (总共向外供16W )。 1-15 求图示各电路中电压源流过的电流和它发出的功率。 解:(a) i = 0.5A, p 发 = 1W (b) i = 2A, p 发 = 4W ; (c) i = - 1A, p 发= - 2W ; (d) i = 1A, p 发= 2W. 1-18 (1) 求图(a)电路中受控电压源的端电压和它的功率; (2) 求图(b)电路中受控电流源的电流和它的功率; (3) 试问(1)、(2)中的受控源可否用电阻或独立源来替代, 若能,所替代元件的值为多少?并说明如何联接。 解:(),1241 2U V =(发出); (),232 6I A =(吸收); (a) 5Ω 7cos2t V + - R -6t 15+12e V + - (d) (e) ( f ) -6t p =? -t (b) (c) (a) (b) (c) (d) (b) (c) (d) (a) (b) (a)

(3) 图(a)中的VCVS 可用下正上负的24V 电压源替代; 图(b)中的CCCS 可用3A ↓的电流源或(5/3)Ω的电阻替代。 1-19 试用虚断路和虚短路的概念求图示 两电路中的 i 1 、i 2 及u 0 的表达式。 解:(a) i 1 = 0, u 0 = U S ,i 2 = U S / L (b) i 1 = i 2 = U S /R 1 ,u 0 = - R f U S /R 1 . 1-22 求图示各电路中的u ab ,设端口a 、b 均为开路。 解:(a) U ab = –2 + 4 = 2V ; (b) U ab = –1 + 8 = 7V ; (c) i = 0.25A ,U ab = 13i = 3.25V ; (d) U ab = –3 + 5 = 2V. 1-24 求电压U mn . 解:U m = 5 +10 =15V , U n = 6 – 5 =1V , U mn = 15 – 1 =14V. 1-26 求图题1-26所示电路中的电压u 和电流i ,并求受控源吸收的功率。 解:(a) 4 = i – 2i + 6i /2 ⇒ i = 2 A ⇒ u = 6i = 12V , P CCCS 发 = 2iu = 48W ;P CCCS 吸 = -48W ; (b) – 3u + u + 6 + (6/ 2)u ⇒ u = – 6V ⇒ i = – P VCVS 吸 = 3ui = –54W . 2-1 求各电路的等效电阻R ab u 0 (a) + u 0 - (b) (a) a b (b) (d) (c) a b (a) (a) (c) 各电阻阻值均为R (b)

819电路

《电路理论基础》(第二版)潘双来邢丽冬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8;《电路学习指导与习题精解》(第二版)邢丽冬潘双来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12; (一)电路的基本概念和基本定律 理想元件和电路模型电路基本变量及其参考方向功率计算电阻、电容、电感、d电流源、电流源、受控源的伏安关系和基本性质理想运算放大器的两个基本性质基尔霍夫定律电位概念与计算 (二)电阻电路分析 电阻的串联、并联、混联及对称星形与三角形变换、分压、分流公式等效概念、含受控源无源一端口简单有源二端网络的等效变换电阻电路的一般分析方法―支路法、网孔法和回路法、节点法具有理想运算放大器电阻电路的分析 (三)电路基本定理 叠加定理替代定理戴维南定理和诺顿定理最大功率传输定理特勒根定理互易定理(四)正弦稳态分析 正弦量三要素正弦量的相量表示电路定律和电路元件的相量形式复阻抗和复导纳电压三角形和电流三角形阻抗三角形和导纳三角形无源和有源二端网络的等效电路正弦稳态电路功率计算借助相量图分析计算串联、并联谐振和一般电路的谐振对称三相电路的分析计算不对称三相电路的概念三相电路功率的计算与测量。 (五)耦合电感与理想变压器 互感现象耦合电感伏安关系互感系数M和耦合系数k 耦合电感的联接及其等效电路反映阻抗含耦合电感电路的分析计算空心变压器理想变压器的伏安关系阻抗变换性质(六)非线性电路 非线性元件静态电阻动态电阻动态电容动态电感非线性电阻的联接及其等效电路非线性电阻电路的常用分析方法―解析法和图解法分段线性化的概念小信号分析法 (七)非正弦周期电流电路 非正弦周期函数的有效值、平均值和平均功率滤波器概念非正弦周期电流电路的稳态分析对称三相制中的高次谐波 (八)线性动态电路的时域分析 动态电路及其方程初始条件和初始状态换路定律时间常数初始值和稳态值的计算一阶电路微分方程的列写及求解方法零输入响应零状态响应和全响应的概念与计算三要素法响应的波形单位阶跃函数和单位冲激函数一阶电路阶跃响应与冲激响应二阶电路微分方程的列写及求解自由响应与强制响应的概念RLC串联电路零输入响应特征与电路元件参数的关系利用卷积计算任意激励下的零状态响应状态方程的列写 (九)二端口网络 二端口网络的Z、Y、T、H四种参数方程和参数的计算二端口网络Y形和 形等效电路与联接方式对称二端口网络的特性阻抗网络函数及其频率特性回转器的伏安关系与阻抗回转性质对含二端口网络的电路进行分析计算 (十)线性电路的复频域分析 拉普拉斯变换的定义基本性质用部分分式展开法和留数法求拉普拉斯反变换基尔霍夫定律及常用元件伏安关系的复频域形式线性电路的复频域分析法网络函数的定义性质及其计算网络函数与冲激响应网络函数的极点零点与频率特性幅频特性 (十一)磁路和有铁心线圈的交流电路 铁磁材料的磁特性磁路的基本定律恒定磁通磁路的所谓正面问题的计算磁特性对电压、电流及磁通波形的影响铁心损耗有铁心线圈交流电路的分析计算

2019年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参考书目

2019年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参考书目 2019年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参考书目 2019年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参考书目 考试科目参考书目 811普通物理1. 《普通物理学》(第六版),程守洙、江之永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2. 《物理学》(第五版),东南大学等七所工科院校编,马文蔚等改编,高等教育出版社。 815理论力学《理论力学》,范钦珊、陈建平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年 816材料力学《材料力学(上、下册)》(第五版),刘鸿文.高等教育出版社 510力学基础综合1、《飞行器结构力学》史治宇等编,国防工业出版社,2013年 2、《机械振动基础》胡海岩主编,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4年 511机械基础综合1. 《机械原理》郑文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年 2. 《机械振动基础》胡海岩主编,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4年 512振动基础综合 1.《机械工程材料应用基础》张代东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年 2.《机械振动基础》胡海岩主编,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4年 513测试技术基础综合1. 单片机原理及应用分层教程,陈仁文编著,南京大学出版社,2015.12 2. 传感器与检测技术(第2版)),陈杰、黄鸿,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11 813无机化学2004 《无机化学》[第五版],大连理工大学无机化

学教研室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823电工电子学秦曾煌《电工学》第七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 刘海春《电子技术》第二版,科学出版社,2017年561材料工程基础 1. 机械工程材料应用基础张代东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年 2.《材料成形工艺基础》翟封祥等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2008年 817工程热力学《工程热力学》沈维道,高等教育出版社,2007年;《工程热力学》曾丹苓,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 518 流体力学基础综合1、《空气动力学》陆志良等编著,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2009年及以后修订版596电动力学《电动力学》,郭硕鸿,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等离子体物理学》,李定,陈银华,马锦绣等,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831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混凝土结构(上册)混凝土结构设计原理(第六版). 东南大学、天津大学、同济大学合编.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20 6.2 517 飞行器设计基础综合1、《飞行器结构力学》,史治宇、丁锡洪编,国防工业出版社,2013年. 2、《航空航天概论》昂海松主编,科学出版社,2008年。 860 道路工程材料1、《土木工程材料》陈志源、李启令主编,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 第3版,2013年3月; 2、《道路工程材料》,李立寒、张南鹭等编著,人民交通出版社, 第5版,2013年6月 516 道路工程综合1、《道路勘测设计》(第四版)许金良等著,人民交通出版社,2016 2、《路基路面工程》(第五版)黄晓明编著,人民交通出版社,2017 521 工程力学综合1.《弹性力学简明教程》(第三版),徐芝纶

潘双来电路基础第二版课后习题答案详解

第一章 答 案 1-3 求电路中未知的 u 、i 、R 或p 的值。 解:(a) i = ; (b) u = -6V ; (c) u = -15V t e ; (d) i = A ; (e) R =3Ω; (f ) p = 2cos 2t . 1-13 图示电路中的电源对外部是提供功率还是吸收功率其功率为多少 解:(a) 供12W ; (b) 吸40W ; (c) 吸2W ; (d) 2V 供26W ;5A 吸10W (总共向外供16W )。 1-15 求图示各电路中电压源流过的电流和它发出的功率。 解:(a) i = , p 发 = 1W ; (b) i = 2A, p 发 = 4W (c) i = - 1A, p 发= - 2W ; (d) i = 1A, p 发= 2W. 1-18 (1) 求图(a)电路中受控电压源的端电压和它的功率; (2) 求图(b)电路中受控电流源的电流和它的功率; (a) 5Ω 4Ω 7cos2t V + - 5+4 R e A 15+12e V + - (d) (e) -6 p = i 2A 3Ω - + 5 3Ω e -t A + (b) (a) (b) (c) (d) (b) (c) (d) (a) (b) (a)

(3) 试问(1)、(2)中的受控源可否用电阻或独立源来替 代,若能,所替代元件的值为多少并说明如何联接。 解: W 72 ,V 242 )1(1==p U (发出); W 15 ,A 36 )2(2==p I (吸收); (3) 图(a)中的VCVS 可用下正上负的24V 电压源替代; 图(b)中的CCCS 可用3A ↓的电流源或(5/3)Ω的电阻替代。 1-19 试用虚断路和虚短路的概念求图示 两电路中的 i 1 、i 2 及u 0 的表达式。 解:(a) i 1 = 0, u 0 = U S ,i 2 = U S /R L ; (b) i 1 = i 2 = U S /R 1 ,u 0 = - R f U S /R 1 . 1-22 求图示各电路中的u a b ,设端口a 、b 均为开路。 解:(a) U a b = –2 + 4 = 2V ; (b) U a b = –1 + 8 = 7V ; (c) i = ,U a b = 13i = ; (d) U a b = –3 + 5 = 2V. 1-24 求电压U m n . 解:U m = 5 +10 =15V , U n = 6 – 5 =1V , U m n = 15 – 1 =14V. 1-26 求图题1-26所示电路中的电压u 和电流i ,并求受控源吸收的功率。 解:(a) 4 = i – 2i + 6i /2 i = 2 A u = 6i = 12V , R L i 2 i 1 + u 0 + U S ∞ (a) i 2 i 1 + u + U S ∞ (b) R 1 R f 2Ω 4Ω 2Ω + 6V - +4V - (a) 1Ω 5Ω 2Ω + 6V - a b (b) + 8V 1A + 3V - (d) 5Ω 5Ω (c) i 10Ω - 3i + a b + 5V 10Ω +20V 5k Ω 10k Ω 2k Ω 3k Ω n m + 5V –5V +5V 6 4A + u i 2i 2 (a)

南航,南理工,河海大学,东南大学考研参考书

南京理工大学电力电子与电力传动2010年招生目录 专业代码:080804 研究方向01、电力传动及自动控制系统 02、电力电子装置与系统的故障诊断与容错控制 03、功率变换技术与应用 04、电力电子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 初试科目[101] 思想政治理论[201] 英语一[301] 数学一[837] 电路 复试科目电力电子技术 参考书目①初试参考书目: 837 电路 《电路》(第四版)高等教育出版社邱关源编著 ②复试,同等学力加试科目参考书目: 电力电子技术 《电力电子技术》(第四版)机械工业出版社王兆安编著数字电路 《数字电路》兵器工业出版社蒋立平编著 普通物理 《普通物理学》(第五版)高等教育出版社程守洙编著《物理学》(第四版)高等教育出版社马文蔚编著 同等学力 ①普通物理 ②数字电路 备注一级学科学位授予权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2010年招生目录 专业代码:080802 研究方向01航空电力系统 02电力电子技术在电力系统中的应用03新能源发电与微电网技术 初试科目101思想政治理论201英语一 301数学一 819电路 复试科目532电力电子技术 533电机学(复试时在2门中任选一门作为该单元考试科目) 参考书目①初试参考书目: 电路: 《电路理论基础》(第二版)潘双来邢丽冬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8; 《电路学习指导与习题精解》(第二版)邢丽冬潘双来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12 ②复试,同等学力加试科目参考书目: 电力电子技术: 《电力电子技术(修订版)》丁道宏主编,航空工业出版社,1999年或《电力电子技术》第四版,西安大学,王兆安黄俊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 电机学: 《航空电机学》刘迪吉主编,航空工业出版社1992.07;或者: 《电机学》(第二版)辜承林陈乔夫熊永前编,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2005年

信号与系统分析金波张正炳课后答案高等教育出版社

信号与系统分析金波XXX课后答案高等教 育出版社 XXX和XXX的著作《信号与系统分析》主要内容是信号与系统的基本概念,信号与系统的时域分析,连续时间信号与系统的频域分析,连续时间系统的复频域分析,离散信号与系统的变换域分析。下面是由分享的信号与系统分析金波XXX 课后答案高等教育出版社,希望对你有用。 点击进入。信号与系统分析金波XXX课后答案下载地址书名:信号与系统分析 作者:XXX 出版社:XXX 出版时间:xx-2-1 ISBN:xxxxxxxx03445 开本:16开 定价:33.00元 第1章信号与系统的基本概念1 1.1信号的描述与分类1 1.1.1信号的定义与描述1 1.1.2信号的分类2 1.2系统的描述与分类6

1.2.1系统的概念6 1.2.2系统的数学模型6 1.2.3系统的分类7 1.3信号与系统分析概述12 1.3.1信号与系统分析的基本内容与方法12 1.3.2信号与系统理论的应用13 练习题14 第2章信号与体系的时域分析17 2.1典型连续时间信号17 2.1.1复指数信号17 2.1.2单位阶跃信号18 2.1.3单位冲激信号19 2.1.4冲激偶信号23 2.1.5斜坡信号24 2.2典型离散时间信号24 2.2.1复指数序列25 2.2.2单位脉冲序列27 2.2.3单位阶跃序列28 2.3连续时间信号的基本运算29 2.3.1替换自变量的运算29

2.3.2信号的导数与积分31 2.3.3信号的相加与相乘32 2.4离散时间信号的基本运算33 2.4.1替换自变量的运算33 2.4.2相加与相乘34 2.4.3差分与累加35 2.5信号的时域分解36 2.5.1交、直流分解36 2.5.2奇、偶分解36 2.5.3实部、虚部分解37 2.5.4脉冲分解37 2.6连续系统的冲激响应39 2.6.1冲激响应的定义39 2.6.2冲激响应的物理解释39 2.6.3冲激响应的求取40 2.7离散体系的单位脉冲响应44 2.8连续系统的零状态响应46 2.8.1卷积分析法的引出47 2.8.2确定卷积积分限的公式47 2.8.3卷积的图解48

电路基础第二版课后习题答案分析潘双来

电路基础第二版课后习题答案分析潘双来第二章习题解答(电阻电路分析) P2-1 答案 1-3 求电路中未知的u、i、R或p的值。解:(a) i = -0.5A; + 5V i 10Ω 10Ω 2A 3Ω 3Ω 5 e -t A - u - u + + (b) (c) - (a) (b) u = -6V; (c) u = -15e?tV; (d) i = 1.75cos2t A;- (e) R =3Ω; (f ) p = 1.8cos22t W. 1-13 图示电路中的电源对外部是提供功率还是吸收功率?其功率为多少? + 3V - 4A + 1A + -2V - (c) 8A - 2V + (d) 5A i 4Ω R -6t A 5+4 e - 3cos2tV 5Ω 7cos2t V + + 15+12e - 6 t V - + p=? (d) (e) ( f ) 10V 4A (b) (a) 解:(a) 供12W; (c) 吸2W; (b) 吸40W; (d) 2V供26W;5A吸10W(总共向外供16W)。

1-15 求图示各电路中电压源流过的电流和它发出的功率。解:(a) i = 0.5A, p发 = 1W; (b) i = 2A, p发 = 4W; + i 2V 4Ω - (a) + i 2V 1Ω - (b) i + i 4Ω 2V 1A - (d) (c) i = - 1A, p 发= - 2W; (d) i = 1A, p 发= 2W. (c) 1-18 (1) 求图(a)电路中受控电压源的端电压和它的功率; (2) 求图(b)电路中受控电流源的电流和它的功率; (3) 试问(1)、(2)中的受控源可否用电阻或独立源来替代, 若能,所替代元件的值为多少?并说明如何联接。解: 4Ω + U1 - - 2U1 3A + (a) + I2 5V10Ω 6I2 - (b) (1) 2U1?24V, p?72W(发出); 第二章习题解答(电阻电路分析) P2-2 (2) 6I2?3A, p?15W(吸收); (3) 图(a)中的VCVS可用下正上负的24V电压源替代;图(b)中的CCCS可用3A↓的电流源或(5/3)Ω的电阻替代。 1-19 试用虚断路和虚短路的概念求图示 两电路中的 i1 、i2 及u0 的表达式。解:(a) i1 = 0, i1 + US - ∞ i2 + RL u0 -

潘双来电路第一章答案(简)

1-1 根据图示参考方向,判断各元件是吸收还是发出功率,其功率值各为多少? 解:(a)、(b)吸收10W ; (c)、(d)发出10W . 1-2 各元件的条件如图所示: (1) 若元件A 吸收的功率为10W ,求I a ; (2) 若元件B 产生的功率为(–10)W ,求U b ; (3) 若元件C 吸收的功率为(–10)W ,求I c ; (4) 求元件D 吸收的功率。 解:(1) A 1a -=I ; (2) V 10b -=U ; (3) A 1c -=I ; (4) d P 吸mW 4-=. 1-3 求电路中未知的u 、i 、R 或p 的值。 解:(a) i = -0.5A ; (b) u = -6V ; (c) u = -15V t e -; (d) i = 1.75cos2t A ; (e) R =3Ω; (f ) p = 1.8 2cos 2t W . 1-8 某电容的电压、电流波形如图,(1) 求C 值;(2) 求它在0到1 ms 期间得到的电荷;(3) 求 t =2ms 时电容吸收的功率;(4) 求w (2ms) . 解:(1) 2 F C =μ ; (2) Q (0~1ms)C 414μ =⨯= ; (3) 0mA 0V 2)ms 2(=⨯=p ; (4) J 42)ms 2()ms 2(2 μ==c Cu w . 1-13 图示电路中的电源对外部是提供功率还是吸收功率?其功率为多少? 解:(a) 供12W ; (b) 吸40W ; (c) 吸2W ; (d) 2V 供26W ;5A 吸10W (总共向外供16W )。 10V 2V U b 10V (a) 5Ω 4Ω 7cos2t V + - R e -6t 15+12e V + - (d) (e) ( f ) -6t p =? i 2A 3Ω 3Ω u 3Ω e -t A - (b) (c) (a) (b) (c) (d)

电路理论基础潘双来第二版习题答案

电路理论基础习题答案 第一章 1-1. (a)、(b)吸收10W ;(c)、(d)发出10W. 1-2. –1A; –10V; –1A; – 4mW. 1-3. –0.5A; –6V; –15e –t V; 1.75cos2t A; 3Ω; 1.8cos 2 2t W. 1-8. 2μF; 4μC; 0; 4μJ. 1-9. 9.6V,0.192W, 1.152mJ; 16V , 0, 3.2mJ. 1-13. 供12W; 吸40W; 吸2W; (2V)供26W, (5A)吸10W. 1-15. 0.5A,1W; 2A,4W; –1A, –2W; 1A,2W. 1-17. (a)2V;R 耗4/3W;U S : –2/3W, I S : 2W; (b) –3V; R 耗3W; U S : –2W, I S :5W; (c)2V ,–3V; R 耗4W;3W;U S :2W, I S :5W; 1-19. 0,U S /R L ,U S ;U S /R 1 ,U S /R 1 , –U S R f /R 1 . 1-22. 2V; 7V; 3.25V; 2V. 1-23. 10Ω. 1-26. 12V , 2A, –48W; –6V, 3A, –54W . ※ 第二章 2-1. 2.5Ω; 1.6R ; 8/3Ω; 0.5R ; 4Ω; 1.448Ω; . 2-4. 400V;363.6V;I A =. 5A, 电流表及滑线电阻损坏. 2-8. 38k Ω;1/3 k Ω 2-9. 10/3A,1.2Ω;–5V,3Ω; 8V ,4Ω; 0.5A,30/11Ω. 2-11. –75mA; –0.5A. 2-12. 6Ω; 7.5Ω; 0; 2.1Ω. 2-14. -24V; 1.6V ^2-15. 2.5W 2-15.2A;-20W 2-14. (a) –1 A ↓; (b) –2 A ↓, 吸20W. 2-17. 3A. 2-18. 7.33V . 2-22. 50W; 1050W 2-24. 7V , 3A. 2-25. 4 V 、2.5 V 、2V 2-26. 2Ω 2-29. –18V . 2-32. 2.5A 2-38. 5.5 ※ 第三章 3-1. 44V; 8V. 3-3. 190mA. 3-5. 左供52W, 右供78W. 3-7. 3A; 1.5mA; 2/3A. 3-9. –1A; –17.3mA. 3-14. 10V , 5k Ω. 3-16. 22.5 V 3-18. 3Ω,44W.1Ω,2.25W. ※ 第四章 4-3. 3m U , 7.75mA . 4-4. 10/53.13o A, 10/126.87o A, 10/–126.87o A, 10/–53.13o A ;各瞬时表达式略。 4-5. 67.08V , 30V, 25V; 12V , 0, 12V, 0; 0, 0, 12V. 4-7. 2756.6Ω. 4-9. 11 V. 4-11. 5A; 20/–53.13o Ω, 0.05/53.13o S. 4-13. 5Ω, 0.0577F; 3Ω, 29.33H; 3Ω,0.125F; 0Ω,0.02F 4-16. 10A, 141.4 V. 4-24. 10/0o A, 10/0o V , 200W,1; 20A, 0;2A. 4-26. 495W, 0.375. 4-28. 20 + j 10ς, 2.5W, 0.894. 4-30. 30+j 10=31.62/18.43o V , 300W, –300Var. 4-31. -0.5 j . 4-33. 240 W ;-320 Var. 4-35. )61(12 ωωj --. 4-40. 1.86 + j 0.56Ω, 8.10W. 4-41.0.8 + j 0.4Ω, 0.225W. 4-46. 0.02H, 50. 4-48. 25μF , 180V . 4-50. 4.12A. 4-52. 30.09A, 17.37A. 4-53. 2350W ;1421 W 4-54. 4.84Ω 4-55. 9095W, 2641W. 4-60. 6.06A. 4-61. 871.2W, 1161.6Var; 290.4W, –668.5Var. ※ 第五章 5-1. ;V sin 5.0 ,V sin 2 ;V cos 25.0 ,V cos t t t t - .V 25.05.0 ,V 225.022t t t t e e e e ------ 5-2. 根据t i t i u t i t i u d d 2d d d d d d 4211 211,+=+=绘出. 5-5. 3,10.5V t t e e --

电路理论基础第二版答案

电路理论基础第二版答案 【篇一:潘双来版电路理论基础答案】>第一章 1-1. (a)、(b)吸收10w;(c)、(d)发出10w. 1-2. –1a; –10v; –1a; – 4mw. 1.8cos22t w. 1-4. u =104 i ; u = -104 i ; u =2000i ; u = -104 i ; 1-5. 1-6. 0.1a. 1-7. 1-8. 2?f; 4?c; 0; 4?j. 1-9. 9.6v,0.192w, 1.152mj; 16v, 0, 3.2mj. 1-10. 1– e-106 ta , t 0 取s . 1-11. 3h, 6(1– t )2 j; 3mh, 6(1–1000 t ) 2 mj; 1-12. 0.4f, 0 . 1-13. 供12w; 吸40w; 吸2w; (2v)供26w, (5a)吸10w. 1-14. –40v, –1ma; –50v, –1 ma; 50v, 1ma. 1-15. 0.5a,1w; 2a,4w; –1a, –2w; 1a,2w. 1-16. 10v,50w;50v,250w;–3v,–15w;2v,10w. 1-17. (a)2v;r耗4/3w;us : –2/3w, is : 2w; (b) –3v; r耗3w; us : –2w, is :5w; (c)2v,–3v; r耗4w;3w;us :2w, is :5w; 1-18. 24v, 发72w; 3a, 吸15w; 1-19. 0,us/rl ,us ;us/r1 ,us/r1 , –us rf /r1 . 1-20. 6a, 4a, 2a, 1a, 4a; 8v, –10v, 18v. 1-21. k打开:(a)0, 0, 0; (b)10v, 0, 10v; (c)10v,10v,0; k闭合: (a)10v,4v,6v; (b)4v,4v,0; (c)4v,0,4v; 1-22. 2v; 7v; 3.25v; 2v. 1-24. 14v. 1-25. –2.333v, 1.333a; 0.4v, 0.8a. 1-26. 80v.※

《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专业教学大纲(11级)

SHANGHAI NORMAL UNIVERSITY TIANHUA COLLEGE 电子信息工程、通信工程专业教 学大纲 二〇一二年 目录 《C程序设计语言》教学大纲1 《电路分析基础》教学大纲5 《模拟电子技术》教学大纲12 《数字电子技术》教学大纲18 《信号与系统》教学大纲22 《信号与系统》实验教学大纲29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教学大纲31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实验教学大纲38 《通信原理》教学大纲42 《通信原理》实验教学大纲47 《电磁场理论》教学大纲50 《电磁场理论》实验教学大纲55 《通信电子线路》教学大纲57 《通信电子线路》实验教学大纲62 《现代交换原理》教学大纲65 《现代交换原理》实验教学大纲69 《感测技术基础》教学大纲72 《感测技术基础》实验教学大纲78 《软件工程》教学大纲82 《可编程控制器原理与应用》教学大纲85

《可编程控制器原理与应用》实验教学大纲90《多媒体通信》教学大纲92 《多媒体信息处理技术》教学大纲97 《多媒体信息处理技术》实验教学大纲101 《数字信号处理》教学大纲103 《数字信号处理》实验教学大纲109 《计算机通信网》教学大纲113 《计算机通信网》实验教学大纲118 《嵌入式系统原理与应用》教学大纲121 《嵌入式系统原理与应用》实验教学大纲126《信息论基础》教学大纲130 《专业英语》教学大纲134 《光纤通信》教学大纲139 《光纤通信》实验教学大纲143 《单片机设计与开发》教学大纲145 《单片机设计与开发》实验教学大纲151 《移动通信》教学大纲153 《移动通信》实验教学大纲158 《信息安全技术》教学大纲160 《DSP原理与开发》教学大纲167 《DSP原理与开发》实验教学大纲172 《信息安全技术》教学大纲178 《电子CAD》教学大纲185 《电子组装与调试》教学大纲191 《EDA综合设计与应用》教学大纲197 《轨道交通信号处理》教学大纲201 《FPGA综合设计与开发》教学大纲205 《数据库原理》教学大纲210 《MA TLAB 基础和应用》教学大纲216 《工程案例教学》课程教学大纲222 《通信终端检测与维护》教学大纲223 《自动控制原理》教学大纲228 《图像处理》教学大纲233 《交通信息技术》教学大纲239 《电子产品辅助设计与仿真》教学大纲243 《电子测量与智能仪器》教学大纲246 《现代信息技术》教学大纲252 《电子工艺实习》教学大纲257 《数字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教学大纲262 《嵌入式系统原理与应用综合设计》教学大纲266《现代通信技术课程设计》教学大纲271 《无线传输技术课程设计》教学大纲275 《专业实习》教学大纲279 《毕业设计(论文)》教学大纲281

潘双来电路基础第二版课后习题答案详解

第一章 答案 1-3求电 路中未知的u 、i 、R 或p 的值。 解:(a) i = -0.5A ; (b) u = -6V ; (c) u = -15V t e -; (d) i = 1.75cos2t A ; (e) R =3Ω; (f ) p = 1.8 2cos 2t W . 1-13图示电路中的电源对外部是提供功率还是吸收功率?其功率为多少? 解:(a) 供12W ; (b) 吸40W ; (c) 吸2W ; (d) 2V 供26W ;5A 吸10W (总共向外供16W )。 1-15求图示各电路中电压源流过的电流和它发出的功率。 解:(a) i = 0.5A, p 发= 1W ; (b) i = 2A, p 发= 4W ; (c) i = - 1A, p 发= - 2W ; (d) i = 1A, p 发= 2W. 1-18 (1) 求图(a)电路中受控电压源的端电压和它的功率; (2) 求图(b)电路中受控电流源的电流和它的功率; (3) 试问(1)、(2)中的受控源可否用电阻或独立源来替代, 若能,所替代元件的值为多少?并说明如何联接。 解: W 72 ,V 242 )1(1==p U (发出); (a) 5Ω 4Ω 7cos2t V + - R -6t 15+12e V + - (d) (e) ( f ) -6 t p =? i 2A 3Ω u 5 3Ω e -t A u - (b) (c) (a) (b) (c) (d) (b) (c) (d) (a) (b) (a)

W 15 ,A 36 )2(2==p I (吸收); (3) 图(a)中的VCVS 可用下正上负的24V 电压源替代; 图(b)中的CCCS 可用3A ↓的电流源或(5/3)Ω的电阻替代。 1-19试用虚断路和虚短路的概念求图示 两电路中的i 1 、i 2 及u 0 的表达式。 解:(a) i 1 = 0,u 0 = U S ,i 2 = U S /R L (b) i 1 = i 2 = U S /R 1,u 0 = - R f U S /R 1. 1-22求图示各电路中的u ab ,设端口a 、b 均为开路。 解:(a) U ab = –2 + 4 = 2V ; (b) U ab = –1 + 8 = 7V ; (c) i = 0.25A ,U ab = 13i = 3.25V ; (d) U ab = – 3 + 5 = 2V. 1-24求电压U mn . 解:U m = 5 +10 =15V ,U n = 6 – 5 =1V , U mn = 15 – 1 =14V. 1-26求图题1-26 所示电路中的电压u 和电流i ,并求受控源吸收的功率。 解:(a) 4 = i – 2i + 6i /2⇒ i = 2 A ⇒ u = 6i = 12V , P CCCS 发 = 2iu = 48W ;P CCCS 吸 = -48W ; (b) – 3u + u + 6 + (6/2)u ⇒ u = – 6V ⇒ i = – P VCVS 吸 = 3ui =–54W . 2-1求各电路的等效电阻R ab u 0 (a) + u 0 - (b) (a) a b (b) (d) (c) a b (c)

电路基础第二版课后习题答案分析潘双来

答案 1-3 求电路中未知的u 、i 、R 或p 的值。 解:(a) i = -0.5A ; (b) u = -6V ; (c) u = -15V t e -; (d) i = 1.75cos2t A ; (e) R =3Ω; (f ) p = 1.8 2cos 2t W . 1-13 图示电路中的电源对外部是提供功率还是吸收功率?其功率为多少? 解:(a) 供12W ; (b) 吸40W ; (c) 吸2W ; (d) 2V 供26W ;5A 吸10W (总共向外供16W )。 1-15 求图示各电路中电压源流过的电流和它发出的功率。 解:(a) i = 0.5A, p 发 = 1W (b) i = 2A, p 发 = 4W ; (c) i = - 1A, p 发= - 2W ; (d) i = 1A, p 发= 2W. 1-18 (1) 求图(a)电路中受控电压源的端电压和它的功率; (2) 求图(b)电路中受控电流源的电流和它的功率; (3) 试问(1)、(2)中的受控源可否用电阻或独立源来替代, 若能,所替代元件的值为多少?并说明如何联接。 解: W 72 ,V 242 )1(1==p U (发出); (a) 5Ω 4Ω 7cos2t V + - R -6t 15+12e V + - (d) (e) ( f ) -6t p =? i 2A 3Ω u 5 3Ω e -t A u - (b) (c) (a) (b) (c) (d) (b) (c) (d) (a) (b) (a)

W 15 ,A 36 )2(2==p I (吸收); (3) 图(a)中的VCVS 可用下正上负的24V 电压源替代; 图(b)中的CCCS 可用3A ↓的电流源或(5/3)Ω的电阻替代。 1-19 试用虚断路和虚短路的概念求图示 两电路中的 i 1 、i 2 及u 0 的表达式。 解:(a) i 1 = 0, u 0 = U S ,i 2 = U S / L (b) i 1 = i 2 = U S /R 1 ,u 0 = - R f U S /R 1 . 1-22 求图示各电路中的u ab ,设端口a 、b 均为开路。 解:(a) U ab = –2 + 4 = 2V ; (b) U ab = –1 + 8 = 7V ; (c) i = 0.25A ,U ab = 13i = 3.25V ; (d) U ab = –3 + 5 = 2V. 1-24 求电压U mn . 解:U m = 5 +10 =15V , U n = 6 – 5 =1V , U mn = 15 – 1 =14V. 1-26 求图题1-26所示电路中的电压u 和电流i ,并求受控源吸收的功率。 解:(a) 4 = i – 2i + 6i /2 ⇒ i = 2 A ⇒ u = 6i = 12V , P CCCS 发 = 2iu = 48W ;P CCCS 吸 = -48W ; (b) – 3u + u + 6 + (6/ 2)u ⇒ u = – 6V ⇒ i = – P VCVS 吸 = 3ui = –54W . 2-1 求各电路的等效电阻R ab u 0 (a) + u 0 - (b) (a) a b (b) (d) (c) a b (c)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