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电路分析习题解答(第四章)

电路分析习题解答(第四章)

习题四

4-1 用叠加定理求题4-1图示电流源两端的电压u 。

解:电压源单独作用时如图(b)所示,则

V u a 555

16

=⨯+= V u b 22246=⨯+=

而 V u u u a b 352'-=-=-=

当电流源单独工作时,如图(c)所示,则4Ω与2Ω并联,1Ω与5Ω并联

然后两并联电路再串联,所以

V u 26126865''=⨯⎪⎭

⎝⎛+=

所以由叠加定理

V u u u 23263'''=+-=+=

4-2 用叠加定理求题4-2图示电路中的X I 。

题4-1图 6V 4Ω Ω (b)

b (c) 4Ω Ω

5Ω 3Ω (a)

4I x

6V 4Ω Ω (a)

解:电压源单独作用时的电路如图(b) 所示,则

()24435''=++x x I I 解得 A I x 2'

=

电流源单独作用时的电路如图(c)所示,图中虚线为网孔电流,则 ()

0''4''63''5=+++x x x I I I 解得 A I x 5.1''-= 所以 A I I I x x x 5.05.12'''=-=+=

4-3 用叠加定理求题4-3图示电路中的独立电压源和独立电流源发出的功率。

5Ω 3Ω '

(b) 4I 'x 4I ''x

5Ω 3Ω I ''x

(c) 题4-2图 题4-3图 2A 4Ω (a) 2V

2A 4Ω 2i'(b) + - i''1

4Ω (c) u''1 2V

解:电流源单独作用时的电路如图(b) 所示,则

A i 2'1= 0'=i

则 V i i u 824''1'

1=-=

电压源单独作用时的电路如图(b) 所示,则

A i 5.04

2

''1-=-= A i i 5.0''1''=-=

则 V i u 122'''

'1=-=

所以由叠加定理 A i i i 5.15.02''1'11=-=+=

V u u u 918''1'11=+=+=

可得电压源和电流源的功率分别为

W i P V 3212-=-= W u P A 18212==

4-4 题4-4图示电路中,R N 为电阻网络,由两个电流源供电。当断开3 A 电流源时,2A 电流源对网络输出的功率为28 W ,端电压3u 为8 V ;当断开2A 电流源时,3 A 电流源输出的功率为54 W ,端电压2u 为12 V ,试求两电流源同时作用时的端电压2u 和3u ,并计算此时两电流源输出的功率。

题4-4图

(a)

2A

(b)

(c)

解:2A 电流源单独作用时的电路如图(b) 所示,则

V u 8'

3= V u 142

28'2

== 3A 电流源单独作用时的电路如图(c) 所示,则

V u 12'

'2= V u 183

54''3

== 所以由叠加定理 V u u u 261214'

'2'22=+=+= V u u u 26188''3'33=+=+=

则两电流源输出的功率分别为 W u P A 52222==

W u P A 78333==

4-5 题4-5图示电路中,网络N 中没有独立电源,当V u S 8=、A 12=S i 时,测得A i 8=;当V u S 8-=、A 4=S i 时,测得0=i 。问V u S 9=、A 10=S i 时,电流i 的值是多少?

解:由线性电路的齐次性可设

s s i k u k i 21+=

由已知条件可得 ⎩

⎨⎧+-=+=212

14801288k k k k 解得

⎩⎨

⎧==25.05

.01

2k k 则当 V u S 9=、A 10=S i 时有:

A k k i 25.75.01025.0910921=⨯+⨯=+=

(a)

4-6 求题4-6图示电路的戴维南和诺顿等效电路。

6A (a)

3A (b) 4I 6A (e)

i sc 2I a

(h) 2U 1(d) (g) 3A (f) 4I 2V

2I a 3Ω3A (c)

解:(a)

(1) 求戴维南等效电路

开路电压 u oc = u ab = 3×3+2-2=9V 等效电阻 R o = 1+3 =4Ω

(2)求诺顿等效电路

求短路电流的电路如图(e)所示,对节点a 列节点KCL 方程可得

312321131++=⎪⎭

⎝⎛+a u

解得 V u a 4

17=

所以短路电流 A 4

912417i sc =⎪⎭⎫ ⎝⎛-= 等效电阻的求法同上 R o = 1+3 =4Ω

(b )

(1) 求戴维南等效电路

题4-6图(b)可以等效为图(f), 因为开路电压 u oc = u ab 显然 I = 0

所以电路又可等效为图(g), 而图(g)即为诺顿等效电路

i sc =2A R o =2.4Ω

则 u oc = 2×2.4=4.8V

(2)求诺顿等效电路

由上面已求出 i sc =2A R o =2.4Ω

(c )

(1) 求戴维南等效电路

求开路电压u oc : u oc = u ab

题4-6图 u 1

2u 1

i

( j ) 2V

2I a

3Ω3A

(i) i sc

显然 I a +2 I a =3A 即 I a =1A

则 u ab =2×4 I a -2=6V

u oc =6V

求等效电阻R o :

用外加电压源法如图(h)所示,则

2 I a =-I a 即 I a =0A 所以 R o =4V

(2)求诺顿等效电路

求短路电流i sc :如图(i)所示

显然仍有 I a =1A 且 A I 5.04

2

==

所以 A I I i a sc 5.15.022=-=-= 等效电阻的解法同上, R o =4V (d)

(1)求戴维南等效电路:

求开路电压u oc : u oc = u ab 对节点c 列节点KCL 方程可得

3122211211-++=⎪⎭

⎝⎛+oc c u u u ①

对节点d 列节点KCL 方程可得

3111+=⎪⎭

⎝⎛c oc

u u ② 又 oc c u u u -=1 ③ 由①、②、③ 式可得

u oc = -7V

求等效电阻R o :

用外加电压源法如图( j ),虚线为网孔电流的方向,则

()u i u i =++⨯1221

而 i u -=1 代入上式

i i i u -=-=2

所以 Ω-==10i

u

R

(2) 求诺顿等效电路 求短路电流i sc :

将a 、b 端点短路,则i ab 即为i sc , 对c 点列节点方程,有

322211211-+=⎪⎭

⎝⎛+u u c

又 c u u =1 则

222

3

-=c c u u 即 V u c 4= 所以 A u i c

sc 731

=+=

等效电阻的求法同上,Ω-=10R

4-7 题4-7图示电路工作在直流稳态状态下求ab 端的戴维南等效电路。

U c

3A

(a)

U c

3A

(b) U c

3V 1Ω+ -

(c)

U c

(d)

解:稳态时的等效电路如图(b) 所示, 求开路电压u oc : u oc = u ab

将电路化为图(c) 所示的等效电路,则

u c = -3V

因此 u oc =-2u c =6V

求等效电阻R o :

用外加电压源法如图(d),则

c u i u +=3

而 i u c 3=

所以 i u 6=

即 Ω==6i u

R o

4-8 用戴维南定理求题4-8图示电路中2 A 电流源上的电压U 。

题4-7图

(a)

U

+ - (b)

oc (c)

U 2

解:先求开路电压u oc :如图(b)所示,I 1为网孔电流,则 5I =-I 故 I =0 ()121515151=++I 解得 15

4

151515121=++=

I

所以 V I u oc 841215121=-=-=

再求等效电阻R o :

用外加电压源法如图(c)所示,而图(c)可以等效为图(d),则

()22555I I U ++= 且I I I 52+=

所以 26

1

I I =

故 22223

205610I I I U =+⨯

= 所以 Ω==

3

20220I U R 利用戴维南等效电路可将图(a)化为图(e),则

V U 3

16

32028=-⨯-=

题4-8图

(d)

2

3

20ΩU

8V (e)

4-9 题4-9图示电路中负载R 的阻值可调,当R 取何值可获得最大功率

max P ?

解:求电路的戴维南等效电路

先求开路电压u oc :图(a)可以等效为如图(b)所示,则

U 1=-6V

由KVL 定理

u oc =-2U 1 所以 u oc =12V

再求短路电流i sc :图(a)可以等效为如图(c)所示,则

-2 U 1=0 即 U 1 =0

而由KVL 定理

U 1=-6+3i sc 所以 i sc =2A 故 Ω==

60sc

oc

i u R 题4-9图

6A (b)

oc

6V 36V

i sc

36 12V (d)

求最大功率:当R =6Ω 时可获最大功率,则

W P 6666122

max

=⨯⎪⎭

⎫ ⎝⎛+=

4-10 题4-10图示电路中,若流过电阻X R 的电流I 为-1.5 A ,用戴维南定理确定电阻X R

解:先求R x 左侧的戴维南等效电路 在图(b)中,显然开路电压 u oc =6V

题4-10图

(a)

1Ω1Ω

+ - oc

(b) 1Ω1Ω

(c)

-6+ - R x

I (d)

求等效电阻R o :如图(c)所示,

U =-8I +2I =-6I

所以 Ω-==60I

U

R

求R x :如图(d)所示

由已知条件 I = -1.5 A 所以 5.166

-=+-=x

R I 解得

R x =2Ω

4-11 题4-11图示电路中,外接电阻可调,由此测得端口电压u 和电流i 的关系曲线如图(b)所示,求网络N 的戴维南和诺顿等效电路。

解:由曲线易得: i u 2

3

3-=

将网络N 设为戴维南电路如图(c)所示,则

i

R u u oc 0-=

所以 u oc =3V R o =1.5Ω

将网络N 设为戴维南电路如图(c)所示,则

()0R i i u sc -= 即 00iR R i u sc -=

所以 i sc = 2A R o =1.5Ω

题4-11图 (a) (b)

R i (c) u oc

(d)

i i sc

4-12 题4-12图示电路中,当开关K 打开时,开关两端的电压u 为8V ;当开关K 闭合时,流过开关的电流i 为6A ,求网络N 的戴维南等效电路。

解:当K 打开时: 84224

=+⨯+-=

R u u oc ①式 当K 闭合时: 62

4

0=+=

R u i oc ②式 由②式 u oc = 4 R 0 代入①式,得

224

40

0=+-=

R R u 即 4 R 0-4=4+2 R 0

所以 R 0=4Ω u oc =16V

4-13 题4-13图示电路中,R N 为纯电阻网络,电路如图(a)连接时,支路电流如图所标,当电路如图(b)方式连接时,求电流I 。

(a) 题4-12图 2Ω

4V u oc + - R o (b)

题4-13图

(a) (b)

12V

12Ω

解:将图(a)看作电路在t 时刻的情况,而图(b)看作电路在t'时刻的情况,则 由特勒根定理有:

∑+⨯+-⨯=∑++k I k U I k I k U I I '212)3(12''012

又因为

∑∑=k k k

k I U I U

''

所以 243612+-=I I 解得 I = 0.5A

4-14 题4-14图示电路中,R N 为仅由电阻元件构成,外接电阻2R 、3R 可调,当Ω= 102R 、Ω= 53R 、A 5.01=S I 时,V 21=U 、V 12=U 、A 5.03=I ; 当Ω= 52R 、Ω= 103R 、A 11=S I 时,V 31=U 、V 13=U ,用特勒根定理求此时2I 的数值。

解:由已知条件,有

V 2'1=U 、A 5.0'1=s I 、V 5.255.0'3=⨯=U 、A 5.0'3

=I 、V U 1'2=、A 1.010

1

'

2==

I 、 V 31=U 、A 11=S I 、V 13=U 、A I 1.010

1

3==

、225I U = 则由特勒根定理,

∑∑+⨯+⨯+⨯=+⨯⨯⨯'

2'21.055.015.0311.05.212k

k k k I U I I U I ++ 题4-14图

U

2

U

(a)

因为

∑∑='

'k k k

k I U I U

所以 225.05.05.125.02I I ++=++ 解得 I 2=-0.5A

4-15 题4-15图示电路中,R N 为线性无源电阻网络,两次接线分别如图(a)、图(b)所示,求图(b)电路中的电压U 。

解:设 V 2'1=U 、A 1'1-=I 、0'

2=U 、A 1'2

=I V 31=U 、A 31-=I 、U U =2、02=I

由特勒根定理可得到

1)1(300)3(2⨯+-⨯⨯+⨯U =-

解得 U =-3V

4-16 题

4-16图示电路中,R N 有电阻构成,图(a)电路中A 21=I ,求图(b)电路中的电流2I 。

题4-15图 2V (a) -

3A

U

(b)

5Ω 8V

Ω

(a)

I 2 (b)

解:将图(b)化为图(c)的等效电路

将网络N R 及 5Ω、2Ω的电阻看作一个新的双端口网络,则 由互易定理形式一有

2

120

8I I =

即 A 58

22082012=⨯==

I I

4-17 试确定题4-17图示电路中电压表的读数。

解:设图(a) 所示电路的外电源按如图(b)方式连接, 则在图(b)所示电路中有

⎪⎪⎩

⎪⎨⎧

+==++=232132*********

304020I I I I I I I

题4-16图

I 2 (c)

题4-17图

(a)

60A

(b)

I

化简方程组得 ⎪⎪⎩⎪

⎪⎨⎧

==+=23212132603I I I I I I

解方程组可得 ⎪⎩⎪

⎨⎧===A I A I A I 1015453

21

所以 A I I I 55104531=+=+= 由互易定理3可知电压表的读数为55V

【精品】电路原理(邱关源)习题答案第四章 电路定理练习

第四章电路定理 电路定理是电路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我们求解电路问题提供了另一种分析方法,这些方法具有比较灵活,变换形式多样,目的性强的特点。因此相对来说比第三章中的方程式法较难掌握一些,但应用正确,将使一些看似复杂的问题的求解过程变得非常简单。应用定理分析电路问题必须做到理解其内容,注意使用的范围、条件,熟练掌握使用的方法和步骤。需要指出,在很多问题中定理和方程法往往又是结合使用的. 4—1应用叠加定理求图示电路中电压ab u 。 解:首先画出两个电源单独作用式的 分电路入题解4-1图(a )和(b )所示。 对(a )图应用结点电压法可得 1sin 5)121311(1t u n =+++解得15sin 3sin 53n t u t V ==

(1)111113sin sin 2133n ab n u u u t t V =⨯==⨯=+对(b)图,应用电阻的分流公式有 1132111135t t e i e A --+=⨯=++所以(2)110.25 t t ab u i e e V --=⨯== 故由叠加定理得(1) (2) sin 0.2t ab ab ab u u u t e V -=+=+

4-2应用叠加定理求图示电路中电压u . 解:画出电源分别作用的分电路如题解(a) 和(b )所示。 对(a )图应用结点电压法有 105028136)101401281(1++=+++n u 解得(1)113.650.10.0250.1n u u +==++ 18.624882.6670.2253 V === 对(b)图,应用电阻串并联化简方法,可求得 10402(8)32161040331040183(8)21040si u V ⨯⨯++=⨯=⨯=⨯+++

电工技术第四章正弦交流电路习题解答

t ωA i /A 22203 2πt A i /A 203 2π6 π A 102 i 1 i 第四章 正弦交流电路 [练习与思考] 4—1-1 在某电路中,()A t i 60 314sin 2220-= ⑴指出它的幅值、有效值、周期、频率、角频率及初相位,并画出波形图。 ⑵如果i 的参考方向选的相反,写出它的三角函数式,画出波形图,并问⑴中各项有无改变? 解:⑴ 幅值 A I m 2220 有效值 A I 220= 频率 3145022f Hz ωππ=== 周期 10.02T s f == 角频率 314/rad s ω= 题解图 4。01 初相位 s rad /3 π ψ- = 波形图如题解图4.01所示 (2) 如果i 的参考方向选的相反, 则 A t i ⎪⎭⎫ ⎝⎛+=32 314sin 2220π,初相位改变了,s rad /32πψ=其他项不变。波形 图如题解图 4.02所示。 题解图4。02 4 — 1-2 已知 A )120314sin(101 -=t i , A )30314sin(202 +=t i ⑴它们的相位差等于多少? ⑵画出1i 和2i 的波形。并在相位上比较1i 和2i 谁超前,谁 滞 后。 解:⑴ 二者频率相同,它们的相位差︒-=︒-︒-=-=1503012021i i ψψϕ

+1 +1 (2)在相位上2i 超前,1i 滞后。波形图如题解图4.03所示。 题解图4。03 4—2—1 写出下列正弦电压的相量 V )45(sin 2201 -=t u ω,)V 45314(sin 1002 +=t u 解:V U ︒-∠=• 4521101 V U ︒∠=• 452502 4-2-2 已知正弦电流 )A 60(sin 81 +=t i ω和 )A 30(sin 62 -=t i ω,试用复数计算电流21i i i +=,并画出相量图. 解:由题目得到 A j j j j I I I m m m ︒∠=+=-++=︒-︒+︒+︒=︒ -∠+︒∠=+=• ••1.231093.32.9)32.5()93.64()30sin 630cos 6()60sin 860cos 8(30660821 所以正弦电流为 )A 1.23(sin 101 +=t i ω 题解图4.04 相量图如题解图4.04所示。 4-2-3 指出下列各式的错误。 A I 3010∠=, )V 45sin 100 +=t ( U ω A e I j 3010=, A )20314sin 10 +=t (I 解:A I 3010∠= 应改为 A I ︒∠=• 3010 )V 45sin 100 +=t ( U ω 应该为 )V 45sin 100 +=t ( u ω A e I j 30 10= 应该为 A e I j ︒ • =3010 A )20314sin 10 +=t (I 应该为 A )20314sin 10 +=t (i 4—3—1 已知H 1=L 的电感接在400Hz/100V 的正弦电源上,u 的初相位为200 ,求电流并画出电流、电压的相量图。 解:已知 V U ︒∠=• 20100 A j jX U I L ︒-∠=⨯⨯︒ ∠== • • 7004.01 400220100π

第4章 习题解答 哈工大习题册

第四章 正弦交流电路习题解答 4.1 已知图示电路中100cos( 10)V u t ω=+?,12cos( 100)A i t ω=+?, 24cos( 190)A i t ω=-+?,35sin( 10)A i t ω=+?。试写出电压和各电流的有效值、初相位,并求电压越前于电流的相位差。 3 图 题4.1 解:将2i 和3i 改写为余弦函数的标准形式,即 234cos(190)A 4cos(190180)A 4cos(10)A 5sin(10)A 5cos(1090)A 5cos(80)A i t t t i t t t ω ωωωωω=- +?=+? -?=+?= +?=+?-?=-? 电压、电流的有效值为 12370.7V, 1.414A 2.828A, 3.54A U I I I = ======= 初相位 12310,100,10,80 u i i i ψψψψ====- 相位差 111010090u i ?ψψ=-=-= - 11u i u i 与正交,滞后于; 2 210100u i ?ψψ=-=?-?= u 与2i 同相; 3 310(80)90u i ?ψψ=-=?--?= u 与3i 正交,u 超前于3i 4.2 写出下列电压、电流相量所代表的正弦电压和电流(设角频率为ω): (a)o m 1010V U =∠- (b)(6j8)V U =-- (c)m (0.2j20.8)V I =- (d) I =-30A 解: ()() ()(). 2a 10cos(10)V -8 b arctg 10233.1V,233.1)V -6 -20.8 c 0.2arctg 20.889.4A,20.8cos(89.4)A 0.2 d 30180A,180)A m u t U u t I i t I i t ωωωω=-?==∠?=+?==∠-?=-?=∠?=+?

第4章_组合逻辑电路习题解答

习题 写出图所示电路的逻辑表达式,并说明电路实现哪种逻辑门的功能。 习题图 解:B A B A B A B A B A F ⊕=+=+= 该电路实现异或门的功能 分析图所示电路,写出输出函数F 。 习题图 解:[]B A B B B A F ⊕=⊕⊕⊕=)( 已知图示电路及输入A 、B 的波形,试画出相应的输出波形F ,不计门的延迟. ? 解:B A B A B A AB B AB A AB B AB A F ⊕=?=???=???= 由与非门构成的某表决电路如图所示。其中A 、B 、C 、D 表示4个人,L=1时表示决议通过。 (1) 试分析电路,说明决议通过的情况有几种。 (2) 【 (3) 分析A 、B 、C 、D 四个人中,谁的权利最大。 习题图 解:(1)ABD BC CD ABD BC CD L ++=??= C & & & & D $ L B A " =1=1 =1 F F A B [ F B A

(2) (3)根据真值表可知,四个人当中C 的权利最大。 分析图所示逻辑电路,已知S 1﹑S 0为功能控制输入,A ﹑B 为输入信号,L 为输出,求电路所具有的功能。 & 习题图 解:(1)011011)(S S B S A S S B S A L ⊕⊕+⊕=⊕⊕?⊕= (2) (3)当S 1S 0=00和S 1S 0=11时,该电路实现两输入或门,当S 1S 0=01时,该电路实现两输入或非门,当S 1S 0=10时,该电路实现两输入与非门。 (2) 1

¥ 电路逻辑功能为:“判输入ABC 是否相同”电路。 已知某组合电路的输入A 、B 、C 和输出F 的波形如下图所示,试写出F 的最简与 或表达式。 习题图 : 解:(1)根据波形图得到真值表: ,(2)由真值表得到逻辑表达式为 C AB BC A C B A F ++= 、设∑= )14,12,10,9,8,4,2(),,,(m D C B A F ,要求用最简单的方法,实现的电路最简单。 1)用与非门实现。 2)用或非门实现。 3) 用与或非门实现。 解:1) $ C B A

第四章 习题答案

习题 4.1选择填空 1、选用差分放大电路的原因是 A 。 A 、克服温漂 B 、 提高输入电阻 C 、稳定放入倍数 2、用恒流源取代长尾式差分放大电路中的发射极电阻Re ,将使电路的 B 。 A 、差模放大倍数数值增大 B 、抑制共模信号能力增强 C 、差模输入电阻增大 3、差动放大器中的差模输入是指两输入端各加大小___相等_____、相位___相反____的信号。 4、设差放电路的两个输入端对地的电压分别为v i1和v i2,差模输入电压为v id ,共模输入电 压为v ic ,则当v i1=50mV ,v i2=50mV 时,v id =_0mV __,v ic =_50mV __;当v i1=50mV ,v i2=-50mV 时,v id =_100mA __,v ic =_0mA__;当v i1=50mV ,v i2=0V 时,v id =_50mV __,v ic =_25mA __。 5、电流源常用于放大电路,作为_A ___(A.有源负载,B.电源,C.信号源),使得放大倍数 __A __(A.提高,B.稳定)。 6、电压放大电路主要研究的指标是 a 、 b 、 c ;功率放大电路 主要研究的指标是 d 、 e 、 f 、 g 、 (a 电压放大倍数 b 输入电阻 c 输出电阻 d 输出功率 e 电源提供的功率 f 效率 g 管耗) 7、功率放大电路中,___甲类____功率放大电路导通角最大;_____乙类___功率放大电路效率较高。(甲类、乙类、甲乙类) 8、甲类功放效率低是因为 B 。 A 、只有一个功放管 B 、 静态电流过大 C 、管压降过大 4.1对称差动放大电路如题图 4.1所示。已知晶体管1T 和2T 的50=β,并设U BE (on )=0.7V,r bb ’=0,r ce =∞。 (1)求V 1和V 2的静态集电极电流I CQ 、U CQ 和晶体管的输入电阻r b’e 。 (2)求双端输出时的差模电压增益A ud ,差模输入电阻R id 和差模输出电阻R od 。 (3)若R L 接V 2集电极的一端改接地时,求差模电压增益A ud (单),共模电压增益A uc (单)和共模抑制比K CMR ,任一输入端输入的共模输入电阻R ic ,任一输出端呈现的共模输出电阻R oc 。 图4.1

《电路原理导论》第四章习题解答

习题四 习题四 4-1用叠加定理求图示电路中的电流I 。 答:A 2=I 解:(1)电流源单独作用时如图4-1′ A 121 31621224//42=??=?++='s I I (2)电压源单独作用时如图4-1″ A 12 1 44//412=? += ''I (3)当两电源同时作用时 A 2=''+'=I I I 4-2用叠加定理求图示电路中的I 1、U 4 。 答:V 3;A 5.141-==U I 解:(1)当电压源单独作用时如图4-2′ ( )A 16 6 //24311==++= 'R R R R U I s A 5.02 1 14 =?='I ;V 14 ='U (2)当电流源单独作用时如图4-2″ A 5.0//2 12 432141=+ ?++? =''R R R R R R R R I I s ()[]()[]V 432//24//4////43214 -=?+=+=''s I R R R R U 图4-1 习题4-1题图 图4-2 习题4-2题图 2Ω 图4-1′ 2Ω 图4-1″ 图4-2′ 图4-2″

习题四 (3)当两电源同时作用时 A 5.15.0111 1=+=''+'=I I I V 34144 4-=-=''+'=U U U 4-3利用叠加定理求图4-3电路中的电压U 。 答:V 6=U 解:(1)当电压源单独作用时如图4-3′ V 11 51 6=+? ='U (2)当电流源单独作用时如图4-3″ A 51 55 6=+? ='' I ,V 551=?=''U (3)当两电源同时作用时 V 651=+=''+'=U U U 4-4利用叠加定理求图示电路的电压U ab 。 答:V 9= ab U 解:(1)当电流源单独作用时如图4-4′ V 5.4624 18 66186A 3-=?-=Ω?+?-='ab U (2)当电压源单独作用时如图4-4″ A 875.12.193618 1218121236==+?+ =''us I

电路分析习题解答(第四章)

习题四 4-1 用叠加定理求题4-1图示电流源两端的电压u 。 解:电压源单独作用时如图(b)所示,则 V u a 555 16 =⨯+= V u b 22246=⨯+= 而 V u u u a b 352'-=-=-= 当电流源单独工作时,如图(c)所示,则4Ω与2Ω并联,1Ω与5Ω并联 然后两并联电路再串联,所以 V u 26126865''=⨯⎪⎭ ⎫ ⎝⎛+= 所以由叠加定理 V u u u 23263'''=+-=+= 4-2 用叠加定理求题4-2图示电路中的X I 。 题4-1图 6V 4Ω Ω (b) b (c) 4Ω Ω 5Ω 3Ω (a) 4I x 6V 4Ω Ω (a)

解:电压源单独作用时的电路如图(b) 所示,则 ()24435''=++x x I I 解得 A I x 2' = 电流源单独作用时的电路如图(c)所示,图中虚线为网孔电流,则 () 0''4''63''5=+++x x x I I I 解得 A I x 5.1''-= 所以 A I I I x x x 5.05.12'''=-=+= 4-3 用叠加定理求题4-3图示电路中的独立电压源和独立电流源发出的功率。 5Ω 3Ω ' (b) 4I 'x 4I ''x 5Ω 3Ω I ''x (c) 题4-2图 题4-3图 2A 4Ω (a) 2V 2A 4Ω 2i'(b) + - i''1 4Ω (c) u''1 2V

解:电流源单独作用时的电路如图(b) 所示,则 A i 2'1= 0'=i 则 V i i u 824''1' 1=-= 电压源单独作用时的电路如图(b) 所示,则 A i 5.04 2 ''1-=-= A i i 5.0''1''=-= 则 V i u 122''' '1=-= 所以由叠加定理 A i i i 5.15.02''1'11=-=+= V u u u 918''1'11=+=+= 可得电压源和电流源的功率分别为 W i P V 3212-=-= W u P A 18212== 4-4 题4-4图示电路中,R N 为电阻网络,由两个电流源供电。当断开3 A 电流源时,2A 电流源对网络输出的功率为28 W ,端电压3u 为8 V ;当断开2A 电流源时,3 A 电流源输出的功率为54 W ,端电压2u 为12 V ,试求两电流源同时作用时的端电压2u 和3u ,并计算此时两电流源输出的功率。 题4-4图 (a) 2A (b) (c)

电路 第四版 答案(第四章)

第四章 电路定理 电路定理是电路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我们求解电路问题提供了另一种分析方法,这些方法具有比较灵活,变换形式多样,目的性强的特点。因此相对来说比第三章中的方程式法较难掌握一些,但应用正确,将使一些看似复杂的问题的求解过程变得非常简单。应用定理分析电路问题必须做到理解其内容,注意使用的范围、条件,熟练掌握使用的方法和步骤。需要指出,在很多问题中定理和方程法往往又是结合使用的。 4-1 应用叠加定理求图示电路中电压ab u 。 解:首先画出两个电源单独作用式的分电路入题解4-1图(a )和(b )所示。 对(a )图应用结点电压法可得 1sin 5)121311(1t u n = +++ 解得 15sin 3sin 53n t u t V == (1) 111113sin sin 2133 n ab n u u u t t V =?==?=+ 对(b )图,应用电阻的分流公式有 11 3211113 5t t e i e A --+= ?=++ 所以 (2) 110.25 t t ab u i e e V --=?== 故由叠加定理得 (1)(2)s i n 0.2t a b a b a b u u u t e V -=+= +

4-2 应用叠加定理求图示电路中电压u 。 解:画出电源分别作用的分电路如题解(a )和(b )所示。 对(a )图应用结点电压法有 10 5028136)101401281( 1++=+++n u 解得 (1)113.65 0.10.0250.1n u u +==++ 18.6248 82.6670.2253 V === 对(b )图,应用电阻串并联化简方法,可求得 10402(8) 32161040331040183(8)2 1040 si u V ??++=? =?=?+++ (2)1618 2323 si u u V -= =-?=- 所以,由叠加定理得原电路的u 为

第四章习题及解答

第四章习题及解答 4.1 数字电路设计的基本步骤有哪些?每一步完成的目标任务是什么?见书P48。 4.2 组合逻辑电路的设计为什么可以从卡诺图直接进入? 因为逻辑函数可以有多种有表达形式,卡诺图就是其中的一种,因此,直接从卡诺图直接进入设计就是最直接、最有效的一种方式,它简化了设计,更便于化简。 4.3 某车间有A 、B 、C 、D 四台电动机,今要求:(1)A 必须开机;(2)其他三台 电动机中至少有两台开机,如不满足上述要求,则指示灯熄灭。设指示灯亮为“1”,熄灭为“0”,电机开机为“1”,停机为“0”,试用与非门组成指示灯控制电路。 根据题意,用卡诺图表示电机运行的状态,求出输出表达式: F= ABC+ABD+ACD 用与非门实现逻辑: 4.4 试设计一个供4组使用的智力抢答器电路。 设4组变量分别为:A 、B 、C 、D 。输出用4个发光二极管,表示抢答结果,灯亮答 表达式: F ABCD ABCD ABCD =+++ 4.5 电话室需对4种电话编码控制,按紧急次序排列优先权由高到底依次为火警电话、急救电话、工作电话、生活电话,其编码为11,10,01,00,试设计该编码电路。 设火警电话、急救电话、工作电话、生活电话为变量A 、B 、C 、D ,编码输出量为X 、Y 。 AB CD 010011100 00000000001111000 01 11 10 F ABC ABD ACD ABC ABD ACD =++=A B C D 题4.3图

列出编码真值表: 4.6 试用3线-8线译码器和门电路实现以下函数: 4.7 试用四选一多路选择器实现函数Y ABC AC BC =++。 1. 求出最小项、及最小项反函数非表达式: 2. 对比四选一多路选择器表达式: 0123Y ABD ABD ABD ABD =+++ 我们发现用原函数无法用一个四选一选择器实现,但反函数只有三个最小项,因为实际的数据选择器,它们都有两个互补的变量输出,因此从反变量输出端(~W)就可以达到要求了。取02310D D C D C D ====,,,得到了: Y ABC ABC ABC =++ 4.8 试用74HC283四位二进制加法器及逻辑门电路,实现将8421码转换成8421BCD 码。 当输入8421码在A ~F 时,用加法器加6(0110),同时在输出加一个数码显示, 用加法器的进位端控制其显示,就可以实现一位16进制数转换为十进制数。 (0,2,3,4,7) (1,5,6) m m Y AB C AC BC AB C AB C ABC AB C ABC ABC ABC ABC =++=∑=++++=++=∑ 138译码器是最小项的非输出,可以实现三变量以下的任意函数。输出可表示为“与非与非”表达式。 A B C Y

《数字电路-分析与设计》第四章习题及解答2(部分)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4-15试分析图题4-15所示各电路的逻辑功能。列出真值表,写出函数表达式。 解: (a )加中间变量如右图所示: . ) ()(;;; 32413121B A B A B A B A B A G G G B A B AB B G G B A AB A G A G B A G ⊕=+=+++=?=+=+=?=+=+=?=?= ∴;B A )B A B A (A G A F =+?=?=41 A B A G F =⊕= =42⊙B ; ;)(43B A B A B A B B G F =+=?= F 1、F 2和F 3的真值表如右所示: 由F 1、F 2和F 3的逻辑表达式知,这是一位比较器。 (b )加中间变量如右图所示: ; ;; 13121B A B AB B G G B A AB A G A G B A G +=+=?=+=+=?=?= ∴ . ;12321AB G F B A B A B A G G F ==⊕=+=+= F 1和F 2的真值表如右所示: 由F 1和F 2的逻辑表达式知,这是一位半加器。F 1是和, F 2是进位。 1 2 (b ) 2 3 (a ) 1 1 2 (b ) 2 3 (a ) 1

4-16图题4-16是一个多功能逻辑运算电路,图中S3、S2、S1、S0为控制输入端。 试列表说明该电路在S3、S2、S1、S0的各种取值组合下F与A、B的逻辑关系。 解: 由图写出F关于变量S3、S2、S1、S0、A、B的函数表达式: A BS S B S B A ABS F+ + ⊕ + = 1 2 3 可以看出,以7与8号之间为分界线,上、下位置对称的函数F互为补函数。 4-19试分析图题4-19所示电路的逻辑功能。列出真值表,写出函数表达式。 图题4-16 F 10 图题4-19 F1 F2 (a) F (b)

《电路原理导论》第四章习题解答

习题四 4-1用叠加定理求图示电路中的电流I 。 答:A 2=I 解:(1)电流源单独作用时如图4-1 ′ A 121 31621224//42=??=?++='s I I (2)电压源单独作用时如图4-1″ A 12 1 4 4//412=?+= ''I (3)当两电源同时作用时 A 2=''+'=I I I 4-2用叠加定理求图示电路中的I 1、U 4 。 答:V 3;A 5.141-==U I 解:(1)当电压源单独作用时如图4-2′ ()A 16 6 //243 11==++= 'R R R R U I s A 5.02 1 14 =?='I ;V 14 ='U (2)当电流源单独作用时如图4-2″ A 5.0//2 12 432141=+?++? =''R R R R R R R R I I s ()[]()[]V 432//24//4////43214 -=?+=+=''s I R R R R U 图4-1 习题4-1题图 图4-2 习题4-2题图 2Ω 图 2Ω 图 图4-2′ 图4-2″

(3)当两电源同时作用时 A 5.15.0111 1=+=''+'=I I I V 34144 4-=-=''+'=U U U 4-3利用叠加定理求图4-3电路中的电压U 。 答:V 6=U 解:(1)当电压源单独作用时如图4-3′ V 11 51 6=+? ='U (2)当电流源单独作用时如图4-3″ A 51 55 6=+? =''I , V 551=?=''U (3)当两电源同时作用时 V 651=+=''+'=U U U 4-4利用叠加定理求图示电路的电压U ab 。 答:V 9=ab U 解:(1)当电流源单独作用时如图4-4′ V 5.4624 18 6 6186A 3-=?-=Ω?+?-='ab U (2)当电压源单独作用时如图4-4″ A 875.12.193618 1218121236==+?+ =''us I

大学电路分析第四章课后习题答案

4-2.5μF 电容的端电压如图示。 (1)绘出电流波形图。 (2)确定2μs t =和10μs t =时电容的储能。 解:(1)由电压波形图写出电容端电压的表达式: 10 0μs 1μs 10 1μs 3μs ()1040 3μs 4μs 0 4μs t t t u t t t t ≤≤??≤≤?=?-+≤≤??≤? 式中时间t 的单位为微秒;电压的单位为毫伏。电容伏安关系的微 分形式: 50 0μs 1μs 0 1μs 3μs ()()50 3μs 4μs 0 4μs t t du t i t C t dt t <

第四章习题答案

第四章习题答案 习题四答案 4.1画出图P4.1由或非门组成的基本RS触发器输出端Q、Q的电压波形,输入端S、R的 电压波形如图中所示。 图P4.1 解答:已知或非门构成的RS触发器的特征方程如下: ?Qn?1?S?RQn ??RS?0 根据输入端S、R的波形图,得出输出端Q、Q的电压波形见图A4.1。 4.2 在图P4.2电路中,若CP、S、R电压波形如图中所示,试画出Q、Q端与之对应的电 压波形。假定触发器的初始状态为Q?0。 1 图P4.2 解答:见图A4.2 图A4.2 4.3一种特殊的RS触发器如图P4.3所示。1)试列出状态转换真值表;2)写出次态方程; 3)R与S是否需要约束条件? 图P4.3 解答:1) ① CP=0时,SS=1,RR=1,期间Qn?1?Qn,状态保持。?② CP=1时,?RR?R? ??SS?S?RR?S?R?S?R 2 即在CP=1的情况下:若R=0,S=0。则RR=1,SS=1,有Qn?1?Qn,状态保持。若R=0,S=1。则RR=1,SS=0,有Qn?1?1。若R=1,

S=0。则RR=0,SS=1,有Qn?1?0。若R=1,S=1。则RR=0,SS=1,有Qn?1?0。电路的状态转换真值表如下表所示: 2)求次态方程:由上述状态转换真值表,不难得出次态方程:Qn?1?CP?Qn?CP?R?(Qn?S) 3)R与S无需约束条件。 4.4 已知主从结构JK触发器J、K和CP的电压波形如图P4.4所示,试画出Q、Q端对应 的电压波形。设触发器的初始状态为Q?0。 图P4.4 解答:见图A4.4 图A4.4 4.5如图P4.5示是主从JK触发器CP和J、K的电压彼形,试画出主触发器QM端和从触发 3 器Q端的工作波形。设Q初始态为0。 图P4.5 解答:见图A4.5 图A4.5 4.6如图P4.6示电路,设该TTL触发器的初态为0,试画出在CP 作用下的Q端波形图。 图P4.6 解答:根据图示可知该触发器的J?1,K?Qn。由时钟下降沿触发。因此Qn?1?JQn?KQn?1?Qn?Qn?Qn?Qn?Qn?1 在CP作用下的Q端波形图如图A4.6所示: 图A4.6 4.7 已知主从JK触发器CP、J、K和RD,SD的波形如图P4.7所示,画出输出端Q的波 4 形,设触发器初始状态为1。 图P4.7

模拟电路第四章课后习题答案

第四章 习题与思考题 ◆◆ 习题 4-1 在图P4-1所示互补对称电路中,已知V CC 为6V ,R L 为8Ω,假设三极管的饱和管压降U CES =1V , ① 试估算电路的最大输出功率P om ; ② 估算电路中直流电源消耗的功率P V 和效率η。 解:① W W R U V P L cem CC om 563.182)16(2)(2 2≈⨯-=-= 如忽略U CES ,则 W W R V P L CC om 25.28 2622 2=⨯=≈ ② W W R V P L CC V 865.28 6222 2≈⨯⨯=≈ππ %55.54865 .2563.1≈==V om P P η 如忽略U CES ,则%53.78865.225.2≈== V om P P η 此题的意图是理解OCL 互补对称放大电路的P om 和P V 的估算方法。 ◆◆ 习题 4-2 在图P4-1所示的电路中: ① 三极管的最大功耗等于多少? ② 流过三极管的最大集电极电流等于多少? ③ 三极管集电极和发射极之间承受的最大电压等于多少? ④ 为了在负载上得到最大输出功率P om ,输入端应加上的正弦电压有效值大约等于多少? 解:① W W P P om CM 45.025.22.02.0=⨯=> ② A A R V I L CC CM 75.08 6==> ③ V V V U CC CEO BR 12622)(=⨯=> ④ 因为互补对称电路中无论哪个三极管导电,电路均工作在射极跟随器状态,1≈u A ,而略小于1,故V V V U U CC cem i 24.426 22≈=≈≈。 本题的意图是了解OCL 互补对称电路中功率三极管极限参数的估算方法。

电子电路基础习题册参考答案-第四章

第四章集成运算放大器的应用 §4-1 集成运放的主要参数和工作点 1、理想集成运放的开环差模电压放大倍数为Aud=∞,共模抑制比为 K CMR= ∞,开环差模输入电阻为ri= ∞,差模输出电阻为r0=0 ,频带宽度为Fbw=∞。 2、集成运放根据用途不同,可分为通用型、高输入阻抗型、高精度型和低功耗型等。 3、集成运放的应用主要分为线性区和非线性区在分析电路工作原理时,都可以当作理想运放对待。 4、集成运放在线性应用时工作在负反馈状态,这时输出电压与差模输入电压满足关系;在非线性应用时工作在开环或正反馈状态,这时输出电压只有两种情况; +U0m 或-U0m 。 5、理想集成运放工作在线性区的两个特点:(1)up=uN ,净输入电压为零这一特性成为虚短, (2)ip=iN,净输入电流为零这一特性称为虚断。 6、在图4-1-1理想运放中,设Ui=25v,R=1.5KΩ,U0=-0.67V,则流过二极管的电流为10 mA ,二极管正向压降为0.67 v。

7、在图4-1-2所示电路中,集成运放是理想的,稳压管的稳压值为7.5V,Rf=2R1则U0= -15 V。 二、判断题 1、反相输入比例运算放大器是电压串联负反馈。(×) 2、同相输入比例运算放大器是电压并联正反馈。(×) 3、同相输入比例运算放大器的闭环电压放大倍数一定大于或等于1。(√) 4、电压比较器“虚断”的概念不再成立,“虚短”的概念依然成立。(√) 5、理想集成运放线性应用时,其输入端存在着“虚断”和“虚短”的特点。(√) 6、反相输入比例运算器中,当Rf=R1,它就成了跟随器。(×) 7、同相输入比例运算器中,当Rf=∞,R1=0,它就成了跟随器。(×) 三、选择题 1、反比例运算电路的反馈类型是(B )。 A.电压串联负反馈 B.电压并联负反馈 C.电流串联负反馈 2、通向比例运算电路的反馈类型是(A )。 A.电压串联负反馈 B.电压并联负反馈 C.电压串联正反馈 3、在图4-1-3所示电路中,设集成运放是理想的,则电路存在如下关系(B )。 A.uN=0 B.un=ui C.up=ui-i1R2

电路分析第四章习题参考答案

4-2 试用外施电源法求图题4-2 所示含源单口网络VCR ,并绘出伏安特性曲线。 解:图中u 可认为是外加电压源的电压。 根据图中u 所示的参考方向。可列出 (3)(6)(5)20(9)50u i i A V A i V =Ω+Ω++=+ 4-5试设法利用置换定理求解图题4-5所示电路中的电压0u 。何处划分为好?置换时用电压源还是电流源为好? 解:试从下图虚线处将电路划分成两部分,对网路N 1有(节点法) 11 11967(1 1)u u u u i ⎧⎛⎫ +-=⎪ ⎪+⎝⎭ ⎨⎪-++=-⎩ 整理得: 1511714u i =- 对网络2N 有 25 1133 u i i i =⨯+⨯= 解得3i A =,用3A 电流源置换N 1较为方便,置换后利用分流关系,可得: ()121031V 1V u +=⨯⨯=

4-9 求图题4-7所示电路的输入电阻R i ,已知0.99α= 解: 施加电源t u 于输入端可列出网孔方程: 123 3 5 121(25100)100 (1)100(100100101010)100.990(2)t i i u i i i +-=-++⨯+⨯-⨯= 将(2)代入(1)得1 35t i u R i = =Ω 4-14求图题4-10所示各电路的等效电路。 解 解: 图(a):因电压的计算与路径无关,所以

[5(1)]4(13)4ad ac cd ad ab bd u u u V V u u u V V =+=---=-=+=--=- 图(b): 流出a 点的电流(521)8a i A =++=,流入b 点多的电流(541)8b i A =+-=。所以ab 之间的等效电路为8A 的电流源,电流从b 端流出。 图(c):导线短接。 4-23 电路如图题4-15 所示,已知非线性元件A 的VCR 为2u i =。试求u ,i ,i 1. 解: 断开A ,求得等效内阻:1o R =Ω 开路电压a u 所满足的方程: ()(11)12 111/21 c a c a u u u u +-⨯=⎧⎪⎨ -⨯++=⎪⎩ 求得2a u V =,最后将A 接到等效电源上,如上图所示。 写出KVL :220i i +-=12A i A ⇒=-或 当1i A =时,1u V =,2112 0.5,[2(0.5)1] 1.52i A A i A -= =-=---= 当2i A =-时,4u V =,2142 1,[212]32 i A A i A -===-+= 4-25 试求图题4-17所示电路中流过两电压源的电流。

《电路分析基础》第4章习题解析(第二版)

习 题 4 4.1 电路如题4.1图所示,试用叠加定理求U 。 题4.1图 (a) 3A (b) 解:(a) 9V 电压源单独作用时的电路分解图为: 由电阻的串联分压公式可得:V 4.594 66 1=⋅+=U Ω Ω V 8.4)6//4(22=⨯=U 根据叠加定理,V 21021.U U U =+= (b)8V 电压源单独作用时的电路分解图为: 1 1 V 5.286 6//56 //51=⨯+= ∴U

3A 电流源单独作用时的电路分解图为: 3A 2 3A 2 由分流公式可得:A 5.133 144 =⋅++= I V 5.432==∴I U 根据叠加定理,V 721=+=U U U 4.2 电路如题4.2图所示,试用叠加定理求U x 。 - 5U x 题4.2图 I S + - U 3 2 - 2X 1 解:(1)4V 电压源单独作用时的电路分解图如右图所示: 由KVL 得:045311=--+ X X U U I 由欧姆定律得:I U X 2-1= 解得 V 6.11=X U (2)2A 电流源单独作用时的电路分解图如下图所示: - 2X 2 由KCL 得:2 22 1X U I + = 由KVL 得:053221=-+X X U U I 解得V 4.2-2=X U 根据叠加定理,.8V 0-21=+=X X X U U U

4.3 电路如题4.3图所示,N 0是一无源线性网络。当U S =1V ,I S =1A 时,U 3=5V ;当U S =10V ,I S =5A 时,U 3=35V 。试求当U S =5V ,I S =10A 时,U 3=? 2A + - 5U x 题4.2图 3 题4.3图 3Ω1Ω 解:由线性网路的叠加性可得:S S I K U K U 213+= 将已知条件代入可得:⎩ ⎨⎧⋅+⋅=⋅+⋅=510351 152121K K K K 解得21=K , 32=K 当U S =5V ,I S =10A 时,V 40103523=⋅+⋅=U 4.4 电路如题4.4图所示,已知U s1=10V ,U s2=15V 。当开关S 在位置1时,毫安表读数为40mA ;当开关S 在位置2时毫安表读数为-60mA 。求当开关S 在位置3时,毫安表读数为多少? I R 5 题4.4图 解:开关在位置1时,电流表的读数就是电流源I s 单独作用时产生的电流分量为40mA ; 开关在位置2时,电流表的读数即为电流源I s 和电压源U s1共同作用产生的电流,为-60mA ,说明电压源U s1单独作用产生的电流分量为-100mA ; 开关在位置3时,电流表的读数为电流源I s 和电压源U s2共同作用产生的电流; 因为U s2=(-1.5)U s1,根据齐次性,电压源U s2单独作用产生的电流分量为 -100×(-1.5)=150mA 根据叠加定理,开关在位置3时,电流表的读数为40+150=190mA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