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文档之家› 网络药理学综述

网络药理学综述

网络药理学综述
网络药理学综述

网络药理学在现代中药研究中的应用

胡佳伟20141525 14硕士7班

【摘要】:本文简要介绍了网络药理学科学概念及发展,结合网络药理学特点,综合中药及其复方具有多成分、多靶点、协同作用的特点,阐述两者现代研究中结合与应用。网络药理学具有整体性、系统性的特点, 这与中医药整体观与辩证论治的原则不谋而合。本文对现阶段中医药现代化的机遇与挑战、网络药理学形成的概况及其在中医药研究中的初步应用做了简要综述, 主要介绍了网络药理

学的原理及其在中药现代化中的作用及应用。

关键字:网络药理学、现代中药研究、应用现状

中医药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 是数千年实践经验的集结, 经过历代医家不断的发展创新, 取优弃粕, 逐渐形成了系统的中医药理论及独特的学术体系, 在人类防病治病、维护健康中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而“整体观”、“辨证论治”和“个体诊治”即是其精髓所在。随着单靶点高选择性的化学药物在临床应用上的毒副作用大、对复杂疾病的治疗效果差等缺点, 公众“回归自然”的呼声越来越高, 国际社会逐渐形成一股中医药热。中药具有针对证候进行治疗的特点。但是,网络药理学是西方学者提出来的,它是以现代医药学数据库为基础,通过网络方法进行构建的[1]。所以进行中医药与现代医学进行嫁接是中药网络

药理学的一个桥梁,病症结合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中药具有多成分综合作用的特点。网络药理学(network pharmacology) 概念应运而生。

1、网络药理学的概念及其特点

网络药理学是在系统生物学与计算机技术高速发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基于“疾病基因靶点药物”相互作用网络的基础上, 通过网络分析, 系统综合地观察药物对疾病网络的干预与影响, 揭示多分子药物协同作用于人体的奥秘[2]。这与中医学从整体的角度去诊治疾病的理论, 中药及其复方的多成分、多途径、多靶点协同作用的原理殊途同归, 无疑为跨越中西医间的鸿沟架起了桥梁, 为中医药的现代化和国际化指明了方向。

随着现代生

命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对疾病的生物学本质认识不断深化,西方医药界逐渐认识到多基因、多环境因素及其相互作用引起的复杂性疾病。2007 年,Andrew L Hopkins 提出了网

络药理学,将成为新药研发领域里新的发展方向[3]。网络药理学是在系统生物学和多向药理学快速发展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它是在生物网络中各生物实体( 疾病、表型、基因、靶标、药物等) 相互作用的基础上,通过系统分析方法,观察药物对生物网络的作用和影响,使药物的研发更能针对疾病的实际情况,提高研发成功率。

2、网络药理学与中药多化学成分-靶标相互作用网络

系统生物学研究表明人体内各条信号传导通路组成错综复杂的信号网路, 阻断其中一条途径势必会引起其他通路反馈性激活或抑制, 因此单一靶标的阻断是不够的. 最新的实验室和临床研究表明“多组分、多靶标”的药物疗效均超过单一靶标药物疗效的总和[4]. 而中医药发挥临床疗效的基础恰恰是“多组分、多靶标”, 十几万个方剂和散落民间的验方是朴素的药物来源[5]. Jeong 等[6]利用复杂网络理论研究代谢网络的拓扑特性, 为在系统水平上研究生物网络提供了新的研究策略. 我们将分子对接结果中存在相互作用的小分子化学成分和靶标为网络的节点(node), 以两者之间的相互作用为网络的连接(edge), 导入cytoscape软件进行小分子化学成分-靶标相互作用网络构建[7]。

3、网络药理学与药物代谢动力学

中药在中国以及亚洲地区被广泛应用,也引起世界广泛关注。但是,中药研究仍然面临许多困境和问题。20 世纪 90 年代,我国学者王喜军教授认为入血的成分才真正是中药的有效分,提出“中药血清药物化学”的研究方法[8],关注中药在体内的移行成分,并迅速得到了广大学者的广泛认可。对于中药方剂,通过高通量的定性、定量分析获得外源性药物本身及其所有代谢产物随时间和空间( 各个组织) 的动态变化情况,药物及其代谢产物各种代谢途径、方式的信息和药代动力学的各种参数等,研究方剂的体内 ADME 过程,获得方剂的代谢指纹,明确入血成分( 包括原型成分及其代谢产物) 以及到达靶器官、靶组织或靶蛋白的成分,即达靶成分。但是,如果这些成分没有合适的药代动力学特征,例如生

物利用度很低,没有达到最低有效浓度,或者消除太快,很快被排泄,对于这些成分很难被认为是有效成分。所以必须进行药代动力学的特征分析,获得具有适宜的药代动力学特征的入血成分和达靶成分( 包括原型成分及其代谢产物) 即药代标示物 ( PK-marker,PK-M)[9]。然后,对药代标示物进行计算机靶标的虚拟筛选,与方剂治疗病症/疾病的网络靶标进行分子对接,评价药代标示物对靶标蛋白的作用位点及其作用力,从而预测方剂对疾病靶标网络的干预与影响等功能,有效阐释方剂的药效物质基础及其作用机制[10]。

4、网络药理学与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的研究

中药药效物质是指中药及复方中发挥药理作用的化学成分体系, 是中药质量控制的基础, 也是中药现代化的核心。在网络药理学中, 基于药物与药物之间在结构、功效等方面的相似性, 可以构建药物药物网络, 对药物进行功效预测及对功效进行化学成分的预测。网络药理学的这种方法也能应用到中药有效成分的功效预测及药效物质化学组分分析。基于中药药效物质的网络属性, 李梢等[11]利用网络靶标的方法, 从方剂中预测有效成分或组合。王耘等[12]整合已有的中药药效物质, 并利用细胞信号通路数据库、代谢网络数据库和基因调控网络数据库等构建了中药功效分子网络, 该复杂网络从分子层次上揭示中药药效物质基础, 网络节点表示中药化学成分和机体内源性成分, 网络的边表示基于生物化学反应的各成分间相互作用关系。这些研究从网络的角度预测、理解和阐明中药的药效物质, 对于中药药效物质基础的深入研究给予了很好的借鉴和启示[13]。

5、网络药理学与中药药理学作用机制的研究

中医药现代化的研究离不开对中药作用机制和作用规律的揭示。中药复方的疗效是由其组成的各种药效物质之间及其与机体大分子之间相互作用的结果。中药及其复方的多成分决定了其作用的多靶点和多环节,不同组分对不同环节起作用, 最终表现出有利于机体的变化。网络药理学是研究多靶点干预疾病网络,达到理想药物疗效的理论[14]。运用分子对接和复杂网络分析技术研究治疗慢性肾病中药所含化学成分和靶标之间的相互作用。结果显示治疗慢性肾病中药所含化学成分-靶标相互作用网络与西药的化学成分-靶标相互作用网络存在较大的差异, 这说明中药的作用机制和西药的作用机制不完全相同[15]。同时, 利用分子对接方法, 他们研究了这 1 729 个化合物与 26 个心血管疾病相关的公认靶标的相

互作用及它们在靶空间的分布, 阐明了芪参益气滴丸治疗血管疾病的可能作用机制及活性分子[16]。

6、网络药理学与中药复方新药的开发

网络药理学从整体的、系统的角度去探索药物疾病的关联性,发现生物网络上的药物靶标, 明确药物治疗疾病的机制, 其宗旨实质上是一种新药研发的策略。采用网络药理学发现新药的方法主要有两种形式, 一是“老药新用”方式, 二是通过挖掘网络中的关键节点和功能模块研发单分子多靶点药物[17], 或多分子多靶点的复方制剂[18]。中药蕴含着巨大的新药创制潜力, 传统方剂是发现多靶点药物的不竭源泉[19]。目前,基于中药的药物研发多将重点集中于中药的活性成分。然而, 中药的功效往往不是单一成分作用的结果,而是由多种成分协同作用实现。按照中药作用的基本特点, 建立中药药效成分网络、药效成分靶点网络、药效成分证候网络等, 探讨多成分、多靶点、多环节的调整整合与优化, 将为基于中药的药物研发提供

新的思路。如有实验室论证了网络靶标定性与定量分析方法用于大规模筛选协同式中药成分组合的有效性[20], 为基于网络靶标开展组方用药的理性设计提供了一定的基础。

7、展望

网络药理学为中医药研究指明了方向,中药网络药理学研究需要借鉴网络药理学的技术和手段,又需要注重中药本身的特点,证候网络靶标与中药化学成分的体内过程将成为关键点中药药物代谢组学与网络药理学结合进行中药研究,有利于明确被吸收入血和到达靶标成分( 包括原型成分和代谢产物) ,有利于辨识中药的有效成分和阐释中药的作用机制,阐释中药的“组效关系”及其方剂配伍规律,有助于中药新药设计[21]及其研究开发,有利于为组分中药[22]的研究发展提供理论依据,为中药现代化研究发展指明了方向,有利于采用网络药理学进行中药候选药物研发成药性的早期预测,进行早期成药性评价,提高药物研发的成功率,减少研发的风险和成本。

参考文献

[1] 周家驹, 谢桂荣, 严新建. 中药原植物化学成分手册. 北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 2004. 3—977

[2] Pan JH. New paradigm for drug discovery based on network pharmacology [J]. Chin J New Drugs Clin Rem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 2009, 28: 721 726.

[3] Hopkins A L. Network pharmacology [J]. Nat Biotechnol,2007,25( 10) : 1110.

[4]吴磊宏,高秀梅,王林丽,等.附子多成分作用靶点预测及网络药理学研究.中国中药杂志,2011,36(21)∶2907~2910.

[5]朱伟, 阮新民, 陈可冀. 正确认识循证医学在中医药学中应用的现状. 中医杂志, 2006, 47: 333—335

[6]Jeong H, Tombor B, Albert R, Oltvai ZN, Barabasi AL. The large-scale organization of metabolic networks. Nature, 2000, 407: 651—654

[7] 李翔 , 吴磊宏 , 范骁辉 , 等 . 复方丹参方主要活性成分网络药理学研究.中国中药杂志,2011,36(210)∶2911~2914.

[8] Ma T,Tan C,Zhang H,et al. Bridging the gap between tradi- tional Chinese medicine and systems biology: the connection of cold syndrome and NEI network [J]. Mol BioSyst,2010,6( 4) :613.

[9] 王喜军 . 中药及中药复方的血清药物化学研究[J].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02,4( 2) : 1.

[10]许海玉,唐仕欢,陈建新,等 . 基于代谢组学的中药“组效关系”研究思路与策略[J].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11,13( 1) : 30.

[11] Li S, Zhang B, Zhang NB. Network target for screening synergistic drug combinations with application to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J]. BMC Syst Biol, 2011, 5: S10.

[12] Wang Y, Zhang YL, Shi XY, et al. Construction and application of TCM function networks [J]. World Sci Technol Mod Tradit Chin Med Mater Med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08, 10: 105 108.

[13] Xiong JH, Liu J, Rayner S, et al. Pre-clinical drug prioritization via prognosis-guided genetic interaction networks [J]. PLoS One, 2010, 5: e13937. [14] Xiong JH, Rayner S, Luo KY, et al. Genome wide prediction of protein function via a generic knowledge discovery approach based on evidence integration [J]. BMC Bioinformatics, 2006, 7: 268.

[15] Zhu W, Qiu XH, Xu XJ, et al. Computational network pharmacological research of Chinese medicinal plants for chronic disease [J]. Sci Sin B (中国科学: 化学), 2010, 40:1085 1090.

[16] Gu JY, Yuan G, Zhu YH, et al. Computational pharmacological studies on cardiovascular disease by Qishen Yiqi Diwan [J]. Sci Sin B (中国科学: 化学), 2009, 39: 1415 1423.

[17] Liu ZH, Chen SL. ER regulates an evolutionarily conserved apoptosis pathway [J]. Biochem Biophys Res Commun, 2010,400: 34 38.

[18] Wang Y, Gao XM, Zhang BL, et al. Building methodology for discovering and developing Chinese medicine based on network biology [J]. China J Chin Mater Med (中国中药杂志), 2011, 36: 228 231.

[19]Huang Q, Qiao XB, Xu XJ. Potential synergism and inhibitors to multiple target enzymes of Xuefu Zhuyu decoction in cardiac disease therapeutics: A computational approach. Bioorg Med Chem Lett, 2007, 17: 1779—1783

[20] Li S. Network target: a starting point for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network pharmacology [J]. China J Chin Mater Med (中国中药杂志), 2011, 36: 2017 2020. [21]杨洪军,雷燕,唐仕欢,等 . 发现-辨识-优化———中药新药设计的核心与关键[J].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2011,13 ( 1) : 154.

[22] Keshava Prasad T S,Goel R,Kandasamy K,et al. Human pro- tein reference database—2009 update[J]. Nucleic Acids Res,2009,37( 1) : D767.

网络药理学综述

网络药理学在现代中药研究中的应用 胡佳伟20141525 14硕士7班 【摘要】:本文简要介绍了网络药理学科学概念及发展,结合网络药理学特点,综合中药及其复方具有多成分、多靶点、协同作用的特点,阐述两者现代研究中结合与应用。网络药理学具有整体性、系统性的特点, 这与中医药整体观与辩证论治的原则不谋而合。本文对现阶段中医药现代化的机遇与挑战、网络药理学形成的概况及其在中医药研究中的初步应用做了简要综述, 主要介绍了网络药理 学的原理及其在中药现代化中的作用及应用。 关键字:网络药理学、现代中药研究、应用现状 中医药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 是数千年实践经验的集结, 经过历代医家不断的发展创新, 取优弃粕, 逐渐形成了系统的中医药理论及独特的学术体系, 在人类防病治病、维护健康中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而“整体观”、“辨证论治”和“个体诊治”即是其精髓所在。随着单靶点高选择性的化学药物在临床应用上的毒副作用大、对复杂疾病的治疗效果差等缺点, 公众“回归自然”的呼声越来越高, 国际社会逐渐形成一股中医药热。中药具有针对证候进行治疗的特点。但是,网络药理学是西方学者提出来的,它是以现代医药学数据库为基础,通过网络方法进行构建的[1]。所以进行中医药与现代医学进行嫁接是中药网络 药理学的一个桥梁,病症结合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中药具有多成分综合作用的特点。网络药理学(network pharmacology) 概念应运而生。 1、网络药理学的概念及其特点 网络药理学是在系统生物学与计算机技术高速发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基于“疾病基因靶点药物”相互作用网络的基础上, 通过网络分析, 系统综合地观察药物对疾病网络的干预与影响, 揭示多分子药物协同作用于人体的奥秘[2]。这与中医学从整体的角度去诊治疾病的理论, 中药及其复方的多成分、多途径、多靶点协同作用的原理殊途同归, 无疑为跨越中西医间的鸿沟架起了桥梁, 为中医药的现代化和国际化指明了方向。

临床药学发展文献综述

临床药学发展文献综述 临床药学(Clinicalpharmacy)是一门以患者为对象,研究药物及其 剂型与机体的相互作用和作用规律的综合性学科。其目的是用客观、 科学的指标来研究具体患者的合理用药,其核心问题是要最大限度地 发挥药物的疗效,确保患者的用药安全与合理1。我国的临床药学工作起步早发展晚,虽然近10余年越来越受到重视,2005年卫生部启动“临床药师培训试点基地建设”,并于2007年下发《关于开展临床药 师制试点工作的通知》,遴选批准44家医院为试点单位2,得到了较 快发展,但和一些发达国家相比还存有差距。本文通过文献回顾分析,比较同期国内、外临床药学工作的开展情况以及临床药师工作的开展 情况,以期找出差距,为我国临床药学发展提供参考。 1资料与方法 1.1资料来源 中文文献以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为检索工具,分别以“临床 药学”、“临床药师”、“药学服务”为关键词进行检索,检索年限 为2008-2009年。英文文献以美国国立医学图书馆PubMed检索系统(U.S.NationalLibraryofMedicine,http:http: //https://www.doczj.com/doc/0217207137.html,/pubmed/)为检索工具,检索年限同中文文献,分别以clinicalpharmacy、clinicalpharmacist、phar-maceuticalcare为关键词进行检索。 1.2文献筛选与提取 由2名研究人员独立筛选文献,使用自拟文献提取表提取文献并交叉 核对,不同意见与第三方讨论解决。共获取中文文献504篇,英文文 献885篇,排除动物实验、药物分析、药理学、综述、临床试验等及 重复文献,最终纳入中文文献483篇,英文文献576篇。对纳入的文 献进行分类统计。采用Excel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运用Excel进行 百分比的运算。

临床药理学名词解释

2.市场药物再评价(revaluation of marketing drugs)根据医学的最新水平,从临床药理、药物流行病学、药物经济学及药物政策等方面,对已批准上市的药品在社会人群中的不良反应、疗效、用药方案、稳定性及费用是否符合安全、有效、经济的合理用药原则做出科学评价和估计。药物再评价的结果是遴选国家基本药物、非处方药物等的重要依据。 3.新药;指未曾在我国境内上市销售的药品。 4.安慰剂:是把没有药理活性的物质如乳糖、淀粉等,用来作为临床对照试验中的阴性对照。 5.药品注册: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根据药品注册申请人的申请,依照法定程序,对拟上市销售药品的安全性、有效性、质量可控性等进行审查,并决定是否同意其申请的审批过程。 6.药物临床试验质量管理规范(Good Clinical Practice, GCP)是临床试验全过程的标准规定。包括方案设计、组织实施、稽查、记录、总结和报告。 7.严重不良事件(Serious Adverse Event),临床试验过程中发生需住院治疗、延长住院时间、伤残、影响工作能力、危及生命或死亡、导致先天畸形等事件 8.重要不良事件:指的是除严重不良事件外,发生的任何导致采用针对性医疗措施(如停药、降低剂量和对症治疗)的不良事件和血液学或其他实验室检查明显异常。 9.治疗药物监测(therapeutic drug mornitoring,TDM)通过灵敏可靠的方法,检测病人血液或其它体液中的药物浓度,获取有关药动学参数,应用药代动力学理论,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案的制定和调整,以及药物中毒的诊断和治疗,以保证药物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10.给药个体化:临床给药方案,在根据病情和适应证选定最佳药物之后,通常指确定药物的剂型、给药途径、剂量、给药间隔及给药时间、疗程等。 11.药物相互作用(drug interaction):是指病人同时或在一定时间内先后应用两种或两种以上药物(包括不同途径)所产生的复合效应。 12.协同作用(synergism):联合应用药后原有作用或毒性增加。包括相加、增强、增敏作用。 13.拮抗作用(antagonism):联合用药后原有作用或毒性减弱。 14.配伍禁忌(incompatibility):是指两种以上药物混合使用或药物制成制剂时,发生体外的相互作用,出现使药物中和、水解、破坏失效等理化反应,这时可能发生浑浊、沉淀、产生气体及变色等外观异常的现象 15.理化禁忌:指不同药物放在同一介质中,发生了不利的理化反应,此情况不反对分开使用药物。

中药复方解析暨网络药理学实用技能

中药复方解析暨网络药理学实用技能 研究技术会议 各企事业单位: 网络药理学是基于系统生物学的理论,用生物信息学和网络分析方法对生物系统进行分析,从系统水平研究药物作用机制、进行多靶点药物分子设计的新兴交叉学科。传统的中药复方机制研究需要解决中医方剂成分不清、靶点不清、机制不清的问题,将网络药理学方法应用到中药研究中,使得原先难以定性的机制得以预测和验证,在发表论文方面已获得较高认可。目前网络药理学方法得到了中药方面科研工作者的广泛认可,该方法亦是协助大家在无工作基础、尤其是缺乏实验条件时进行中药机制研究的重要途径之一。 本次会议主要针对没有生物信息学分析基础和网络药理学基础的初学者,化繁为简,在掌握基本原理的基础上,可快速实现网络药理学全套分析流程,从而更好的实现网络药理学关键技术在中医药现代化研究中的应用推广。 一、时间地点: 年月日月日(第一天报到,授课两天)河南*郑州 二、学习目标: 通过天的系统培训,学习中药网络药理学的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系统解读篇网络药理学文献,分析各种研究套路; 、各种疾病、药物、蛋白质、小分子数据库的使用方法,中药的有效成分及靶点的查询、靶点预测,小分子的筛选,疾病基因及西药靶标的查询,转录组数据的查询和分析; 、信号通路分析,网络构建和分析方法,重要靶点的分析方法。 、网络药理学的基金申请和课题设计。 三、参会对象: 国内各级医院临床医生、药师、科研单位研究人员、高校老师、硕博士研究生、对网络药理学和生物信息学感兴趣的广大师生(尤其适合初学者和无基础的学员,无需任何基础,也无需学习任何语言,轻松解析中药复方) 四、授课方式: 、课堂讲授与上机操作相结合; 、专题研讨与案例讲解分析结合; 、课后加微信群答疑。 五、主讲专家: 慕臻生物科技教育平台特约主讲专家,国内知名双一流重点高校博士生导师、从事网络药理学研究十余年,主持多项国家自然基金项目,发表数十篇论文,其中含多篇分以上文章,为多家期刊编委及审稿人。有着极为丰富的教学经验和各类软件操作经验,已在全国开展过多期中药培训班,受到广大学员的一致强烈好评。 六、报名方式: 请各单位老师接此通知后,尽快确定参会人员。认真填写报名回执,并发至:。收到您的报名回执后,会务组将尽快与您联系,并通知参会报到等相关后续事宜。 洛阳慕臻生物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二零一九年七月十九日 八、参会费用:元人(含会议费、会务费、会议注册费、证书费、教参资料费、午餐费、茶歇费等;住宿可统一安排,费用自理) 优惠方式: 1 / 3

简述我国临床药学的发展

2007年第16卷第12期 简述我国临床药学的发展 药业纵横 胡建英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协和医院药剂科。福建福州350001) 摘要:简述国际临床药学发展状况,详述我国临床药学的发展历史、取得的成果、存在的问题.指出我国临床药学的发展挑战与机遇并存。发展前景看好。 关键词:临床药学;发展历史:挑战;机遇 中图分类号:R95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4931(2007)12—0015—02 临床药学是运用现代药学知识.结合临床.研究各种药物在患’者体内作用及代谢等方面的规律.并使药物发挥最大的疗效.以保障患者用药的合理、安全、有效的一门综合性学科…。研究内容涉及到临床药动学、临床药效学、药物相互作用、药物不良反应监测、治疗药物监测和给药方案设计等。l临床药学是现代药学与临床相结合的产物,以患者为对象。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研究合理、有效、安全使用药物,实现用药的个体化.以提高用药水平。临床药学也是一项应用性研究工作.药师在临床治疗上运用药学知识.提出用药方案,监控用药过程.追踪用药结果,作出用药评价.计算用药成本,全面服务于患者。 1国外临床药学的发展 20世纪50~60年代.美国首先建立了临床药学这一新兴学科。把过去传统的药学教育重点从药转向人。医院药学工作者除了完成药品的供应分发等工作外.还要到临床去参与医师用药.协助临床选药,以提高疗效、降低毒副反应发生率。与此同时.临床药学教育也得到飞速发展。由于美国药学界的成功实践.许多国家纷纷仿效,以患者为中心开展药学服务.提高医院整体药学水平成为医院药学发展的必然趋势[2]。 如今在欧美等发达国家.医院临床药学已发展至药学服务这一更高阶段.药师参与临床实践,协助医师、制订药物治疗方案、接受用药咨询、给予患者用药指导和服务等已成为日常工作。在药师的配合下,临床合理应用药物、重视药物的相互作用、尽量减少药物的毒副作用以及正确掌握药物剂量等问题也得以较好地解决.从而保证了用药的安全性、有效性和经济性。药学服务(pharmaceuticalcare)由美国药学家于1988年提出.并于1993年在国际药学会议得到了正式肯定。临床药师直接面向患者提供药学技术服务是时代的呼唤、患者的需要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临床药学强调的是“临床”,以合理用药为核心。药学服务突出的是“患者利益第一”。药师走入临床并成为临床医疗团队中的一员.面对患者直接提供药学技术服务。药学服务要求药师与医师、护士和其他医技人员密切配合,共同以患者为中心,是与用药相关的医疗服务全过程。未来临床药学的研究重点将包括借助药物基因组学研究个体化用药、研究生物药物及基因药物的体内分析方法、体内代谢动力学研究、PK—PD结合模型研究、药物相互作用的代谢机理研究、手性药物的体内分析方法及药代动力学研究以及新药安全性的评价等。 2我国临床药学的发展 2.1简要发展历程 我国临床药学工作开始于20世纪70年代经历了几个发展阶段.其中70年代主要侧重于处方分析,80年代开始涉及合理用药.但也只是检测药物的血药浓度.90年代后才逐渐出现药师参与临床实践。卫生部出台的《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暂行规定》明确提出:“医疗机构的药学部门要建立以患者为中心的药学管理工作模式.开展以合理用药为核心的临床药学工作.参与临床疾病诊断、治疗,提供药学技术服务,提高医疗质量”。近10年来,临床药学的发展在我国Et益受到重视。积极发展临床药学事业、推行临床药师制、开展以患者为中心的药学服务和药师参与用药决策,已成为药学界的共识。但是,由于多种原因,国内临床药学进展缓慢,地区和地区之间、医院和医院之间的发展也不平衡。 2.2已取得的进展 近20年里.我国临床药学发展获得了长足的进步.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3]. 1)医疗机构开展临床药学工作已获得国家卫生行政部门政策和管理上的支持。1991年。国家卫生部在医院分级管理文件中首次规定了三级医院必须开展临床药学工作.并作为医院考核指标之一。2002年1月,国家卫生部和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布了《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暂行规定》,明确“临床药学工作应面向患者,在临床诊疗活动中实行医药结合。临床药学专业技术人员应参与临床药物治疗方案设计。建立重点患者药历.实施治疗药物监测.逐步建立临床药师制……”.从而在政策法规上明确了临床药学和临床药师工作的职责、内容和目标。同年.上海市卫生局在10家大型综合性医院推行了临床药师制试点工作.制定了临床药学工作的考核标准.对全国医院开展临床药学工作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2)初步建立了适合临床药学工作的药学人才教育及培养模式。从20世纪80年代初期开始。我国已陆续开展了多种形式的临床药师教育。在学历教育方面。原华西医科大学药学院和大连医学院分别试办了5年制本科临床药学专业。尽管有些工作未能延续.但为后来临床药学专业课程设置和临床药师的培养提供了探索性的经验。1999年,国家卫生部颁布了《医院药师规范化培训大纲》(试行)。规定在两阶段共5年的最后1年培训中.须进行临床知识培训,参加临床科室实习,包括查房、会诊和药物治疗。2006年5月 ’''',',●,l’’'''',,,l,l’’’'l''',',,l,,l’','''',ll'l'’'’l',''l,ll,'''''',ll,,’'',,l','’',',,l,,'’,,l,, 专家建议取消保健晶I虽然国家有规定.但实际上保健品和药品二者是无法完全区别开的。有专家认为,既然国家无法完全区别保健品和药品.保健品就不应该再存在.即除非国家重新定义保健品和药品.否则就应该取消保健品。专家认为,消费者病了就吃药.没病也不用靠保健品来养生,保健品本身并不是养生、保健的首选。传统医学历来主张“药补不如食补”,合理、平衡的日常饮食足以供给人体所必需的各种营养,是人生长发育、延年益寿之本。按营养、科学、全面、平衡的原则选择各式各样的食物.精心调配一日三餐.才是人们养生保健的最佳途径。 (原载《首都医药》,本刊略有删改) ?15?  万方数据

临床药理学复习总结

第一章绪论 临床药理学(clinical pharmacology)研究药物在人体内的作用规律及药物与机体相互作用的学科。以药理学与临床医学为基础,阐述药动学、药效学、药物不良反应及药物相互作用的规律。 临床药理学研究有助于发现新药的作用特点和开发更有价值的新品种。临床药理学信息有助于药物的个体化治疗。临床药理学有助于改变不合理用药。开展中药的临床药理学研究,促进中药剂型的改良、中药有效成分的分离提取和临床疗效的提高。 临床药理学的研究内容: 一、临床药动学研究:研究药物在正常人与患者体内吸收、分布、代谢和排泄的规律。新药 的生物利用度或生物等效性研究。(生物等效性:两种不同制剂具有相同的生物利用度。)二、临床药效学研究:研究药物对人体(包括老、幼、正常人与病人)生理与生化功能的影响 和临床效应,以及药物的作用机制。目的: 1.确定治疗剂量,以得到最大的疗效和最少的副作用。2.观察剂量、疗程和不同给药途径与疗效之间的关系。 三、药物安全性研究:内容:新药的临床试验、毒理学研究、药物相互作用研究。 新药Ⅰ~Ⅳ期临床试验均以安全性研究为重要内容。 毒理学研究:在研究药物疗效时同时观察药物可能发生的不良反应,并分析其发生原因,提出可能的防治措施。 药物相互作用研究:观察两种以上的药物合并或先后序贯使用时,对药物作用的影响(增强或减弱),特别注意要防止产生有害的不良反应。目的:充分认识药物的不良反应,寻找避免或减少不良反应的途径和方法,保障药物治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临床药理学的学科任务: 一、新药的临床研究与评价:评价新药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新药指未曾在我国境内 上市销售的药品。已生产的药品改变剂型、改变给药途径、增加新的适应证或制成新的复方制剂,亦按新药管理。 二、市场药物再评价:根据医学的最新水平,从临床药理、药物流行病学、药物经 济学及药物政策等方面,对已批准上市的药品在社会人群中的不良反应、疗效、用药方案、稳定性及费用是否符合安全、有效、经济的合理用药原则做出科学评价和估计。药物再评价的结果是遴选国家基本药物、非处方药物等的重要依据。 三、药物不良反应监测: 四、教学与培训: 五、技术咨询服务: 新药临床试验: Ⅰ期临床试验:是初步的临床药理学及人体安全性评价试验。目的是在健康志愿者中研究人体对药物的耐程度并通过药物动力学研究,了解药物在人体内的吸收、分布、消除的规律,为Ⅱ期临床试验提供安全有效的合理试验方案。耐受性试验:确定最小初试剂量、最大试验剂量。药动学研究:单次给药、多次给药、进食对口服药物吸收的影响、人体内外血浆蛋白结合率的研究。

化学药品临床试验资料综述撰写格式与内容

化学药品申报资料撰写格式与内容 技术指导原则 ——临床试验资料综述撰写格式和内容 (第二稿草稿) 二OO 五年三月 1 目录 一、概述 (3) 二、临床试验资料综述撰写的格式与内容 (4) (一)临床文献与试验总结 (4) 1、临床文献总结 (4) 2、临床试验总结 (5) 2.1 生物药剂学研究总结 (5) 2.2 临床药理学研究总结 (5) 2.3 临床有效性总结 (6) 2.3.1 受试人群 (7) 2.3.2 有效性研究结果及比较 (7) 2.3.3 不同受试人群间结果比较 (7) 2.3.4 与推荐剂量相关的临床信息 (8) 2.3.5 长期疗效与耐受性问题 (8) 2.4 临床安全性总结 (8)

2.4.1 用药/暴露情况 (8) 2.4.2 不良事件 (9) 2.4.3 实验室检查指标评价 (11) 2 2.4.4 与安全性相关的症状体征和其他发现 (11) 2.4.5 特殊人群的安全性 (12) 2.4.6 上市后数据 (12) 2.5 生物等效性研究总结 (13) (二)临床试验总体评价 (13) 1、立题分析 (13) 2、生物药剂学总体评价 (14) 3、临床药理学总体评价 (14) 4、有效性总体评价 (14) 5、安全性总体评价 (15) 6、获益与风险评估 (16) 三、名词解释 (17) 四、参考文献 (18) 五、起草说明 (19) 六、著者 (21) 3 一、概述 按照《药品注册管理办法》(试行)附件二的要求,化学药品申报注册时

应提供的第28 项申报资料为“国内外相关的临床试验资料综述”。该综述由注 册申请人撰写。 为指导和规范注册申请人撰写该综述,现参考国际协调会议(ICH)申报 资料中通用技术文件(CTD)临床部分的相关技术要求,在充分考虑国内药品 注册现状的基础上,制定“临床试验资料综述撰写的格式与内容”指导原则(以 下简称本指导原则),其内容和形式与“化学药品申报资料的撰写格式和要求” 系列指导原则中“对主要研究结果的总结及评价撰写格式和要求”指导原则和 “临床试验报告的撰写的格式与内容”指导原则相衔接。 临床试验资料综述,是药品注册所必需的临床信息总结与评价,包括临床 试验与文献总结和临床试验总体评价两部分。 临床试验与文献总结,是指与研究药物有关的临床试验与文献信息的详尽 的事实性总结。根据国内注册实际,将临床试验与文献总结分为两部分:(1) 研究药物的临床文献总结;(2)临床试验总结。

《临床药理学》名词解释和问答(考试后总结版)

1. 临床药理学:是药理学的分支,时研究药物在人体内作用规律和人体与药物间相互作用过程的一门学科 2.消除半衰期:药物的消除半衰期是指药物在体内消除一半所需要的时间,或血药浓度下降一半所需要的时间。 3.时间药理学:时间药理学是研究药物与生物周期相互关系的一门学科。其主要研究内容包括机体的昼夜节律对药物作用或体内过程的影响,药物对机体昼夜节律的影响。 5.国家基本药物:指一个国家根据各自国情,按照符合实际的科学标准从临床各类药品中遴选出的疗效可靠、不良反应较轻、质量稳定、价格合理、使用方便的药品。 6.临床试验:评价新药的疗效和毒性为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新药生产提供科学依据,我国新药的临床试验分为Ⅰ、Ⅱ、Ⅲ、Ⅳ期,各类新药视类别不同进行Ⅰ、Ⅱ、Ⅲ、Ⅳ期临床试验。 7.不良事件:在使用药物治疗期间发生的不良医疗事件,它不一定和治疗有因果关系 8.药物耐受性:指人体在重复用药条件下形成的一种对药物的反应性逐渐减弱的状态。在此状态下,该药原用剂量的效应明显减弱,必须增加剂量方可获原用剂量的相同效应。 9.不良反应:是药物在正常用法和用量时由药物引起的不良和不期望产生的反应包括副作用毒性反应、依赖性、特异质反应、过敏反应、致畸、致癌和致突变反应。 10.生物利用度:用药代动力学原理来评价和研究药物进入血循环的速度和程度,是评价药物有效性的指标。通常用药时曲线下浓度、达峰时间、峰值血药浓度来表示。 11.处方药:POM指必需凭执业医师处方才可在正规药店或药房调配、购买和使用的药品 12.药物滥用:指人们背离医疗、预防和保健目的,间断或不见断地自行过量用药行为。这种用药具有无节制反复用药地特征,往往导致对用药个人精神和身体地危害。 13. 非处方药OTC:指经过国家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不需要凭执业医师处方,消费者可自行判断购买和使用的药品 14. TDM:在药代动力学原理的指导下,应用灵敏快速的分析技术,测定血液中或其他体液中药物浓度,研究药物浓度与疗效及毒性间的关系,进而设计或调整给药方案。 15.药品:是指用来预防、治疗和诊断疾病,并有目的改善机体病理生理状态,有明确适用征、用法和用量的物质 16.药物依赖性:指具有精神活性药物滥用条件下,机体与滥用药物相互作用所形成的一种特殊精神状态,有些滥用药物还会使机体形成一种特殊身体状态。分为身体依赖性、精神依赖性和交叉依赖性。 17.新药:是指未在中国境内上市销售的药品 18.信号:是指一种药品和某一不良事件之间可能存在的因果关联性的报告信息,这种关联性应是此前未知的或尚未证实的 19.血管合体膜:所谓胎盘屏障是有合体细胞、合体细胞基底膜、绒毛间质、毛细血管基底膜和毛细血管内皮细胞组成的血管合体膜(VSM) 20.药物警戒:是与发现、评价、理解和预防不良反应或其他任何可能与药物相关问题的科学研究与活动。 21.生物等效:两种药物的吸收程度和吸收速度相同,那么这两种药物生物等效,它们的疗效也相似。 22.联合用药:是指同时或相隔一定时间内使用两种或多种药物 23.精神活性物质:系可显著影响动物或人精神活动的物质,包括麻醉药品、精神药品和烟草、酒精及挥发性溶剂等不同类型的物质 24.对照试验:是比较两组病人的治疗结果,一组用新药,另一组用安慰剂 25.A型不良反应:由于药物的药理作用增强而引起的不良反应,其轻重程度与用药剂量相关,一般容易预测,发生率高死亡率低。包括副作用、毒性反应、后遗效应、首剂效应、继发反应、停药综合症等 26.B型不良反应:指与药物常规药理作用无关的异常反应,通常难以预测,与用药剂量无关,发生率较低但死亡率高。包括过敏反应和特异质反应。B型不良反应分为遗产药理学不良反应和药物变态反应 27.C型不良反应:与药品本身药理作用无关的异常反应,一般在长期用药后发生,其潜伏期长,药品与不良反应之间无明确的时间关系,机制不清楚。 28.安慰剂:是指本身没有药理活性而作为临床试验中阴性对照的物质 29.安慰剂效应:尽管安慰剂其本身无药理作用,但是在一定条件下,安慰剂可产生治疗作用,如镇痛、镇静等 30.给药个体化:通过测量体液中的药物浓度,计算各种药动学参数,然后设计出针对患者个人的给药方案 31.有效血药浓度范围:又称治疗窗,是指最低有效浓度与最小中毒浓度之间的范围,应以此作为个体化给药的目标值和调整血药浓度、设计给药方案的基本依据,以期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和避免毒副反应 32.药源性疾病:又称药物诱发性疾病,是医源性的主要组成部分。是指人们在应用药物预防、治疗和诊断疾病时,因药物的原因而导致机体组织器官发生功能或器质性损害,引起生理功能、生化代谢紊乱和组织结构变化等不良反应,由此产生各种体征和临床症状的疾病 33.药物不良反应报告和监测:是药品不良反应的发现、报告、评价和控制过程。 34.盲法试验:让医生和病人知道每一个具体的受试者的是试验药还是对照药 35.双盲试验:凡是医生与病人同时接受的盲法是随机对照临床试验 36.单盲试验:医生知道试验组与对照组,病人是随机选择对照的

分子肿瘤药理学综述

近年来 FDA 批准抗肿瘤药物靶点概况及新靶点相关研究 【摘要】 肿瘤已经严重威胁人类健康, 随着肿瘤生物学和细胞生物学的发展, 越来越多的抗 肿瘤新靶点和新机制被发现,为肿瘤治疗提供新途径。本综述总结近年FDA 批准的抗肿瘤药 物的靶点概况及近年抗肿瘤新靶点的研究进展。 【关键词】抗肿瘤药物 FDA 新靶点 肿瘤已成为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 目前国内外临床上广泛使用的抗肿瘤药物有 100 多种, 抗肿瘤药物关注的靶标大多集中于把肿瘤细胞杀死, 但部分未杀死的细胞和几乎 难以杀死的肿瘤 "干细胞 "( 或者称为肿瘤起始细胞 )仍旧存活, 如何将这部分癌细胞杀死是治 疗癌症的一大难关。 随着对肿瘤细胞内的信号转导、 细胞周期调控、 细胞凋亡过程的深入研 究,抗肿瘤药物的发展由传统的细胞毒药物转向以分子为靶向的药物, 因为这类药选择性高、 毒性低。文章主要介绍近年来抗肿瘤药物相关靶点及抗肿瘤药物新靶点的研究进展。 1近年FDA 比准的抗肿瘤药物概况 近几年, 抗肿瘤分子靶向治疗成为了研究热点, 它是以过度表达的肿瘤细胞分子为靶点, 从 而抑制肿瘤细胞的过度增殖、 浸润和远处转移, 对正常细胞损伤小而具有良好的特异性。 分 析近年 FDA 批准上市的新药 : 获批的抗肿瘤药物数量在上市新药中仍占主要地位, 获批的抗 肿瘤药物确以靶向药物为主,并且从单靶点药物向多靶点药物转移 【1】。 1.1 单靶点小分子抗肿瘤药物 1.1.1 PI3K/AKT/mT0 R 信号通路抑制剂 PI3K/AKT /mTO R 是与细胞凋亡和细胞增殖关系密切的信号传导通路之一, 性肿瘤中处于高度激活状态, 在肿瘤的发生发展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 从而阻断某些驱动 B 细胞存活的信号通路发挥抗肿瘤作用。 1.1.2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 【5】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可作为三磷酸腺苷 ( ATP) 与酪氨酸激酶结合的竞争性抑制剂,也可作为 酪氨酸的类似物, 阻断酪氨酸激酶的活性, 抑制肿瘤细胞增殖, 已成为靶向抗肿瘤药物开发 最多的领域。阿西替尼是FDA 于2012年批准用于临床治疗的1种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 制剂,能有效抑制VEGFR1、VEGFR2、 VEGFR3, 临床上主要用于其他治疗 无效的晚期RCC 患者。 1.1.3 MAPK 信号通路抑制剂 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 ( MAPKs) 是胞内一类丝氨酸 /苏氨酸蛋白激酶, 能将细胞外信号转导至 细胞及核内,参与细胞运动、凋亡、分化及生长增殖等多种生理过程。部分突变的丝氨酸 / 苏氨酸蛋白激酶(B R AF)是该通路重要的转导因子, 位于MAPK/R K 通路入口。研究显示, 黑色素瘤患者存在 B R AF 蛋白突变, B R AF 蛋白的活性激增, 引起肿瘤细胞恶性增殖。 MAPK 信号通路已成为一个有希望的抗黑色素瘤治疗靶点。 dabrafenib 为B R AF 抑制剂,适用于携 带B R AF V600E 突变的、手术不可切除性黑色素瘤或转移性黑色素瘤成人患者,不适用于有 野生型 B R AF 的黑色素瘤患者治疗。 FDA 还批准曲美替尼 ( trametinib) 作为首个上市的分 裂原活化MEK 抑制剂。trametinib 作为一种口服片剂,其适应症与dabrafenib 相同,但是 不适用于既往接受过 B R AF 抑制剂治疗的患者。 1.1.4 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 ( PARP) 抑制剂 聚腺苷二磷酸核糖聚合酶 ( PARP) 抑制剂可通过阻断肿瘤细胞中一种与细胞修复相关的酶, 杀死肿瘤细胞来达到治疗特定基因突变型癌症患者的效果。 由阿斯利康公司研发的奥拉帕尼 (olaparib) 是一种口服小分子,首个上市的 PAR 抑制剂,具有治疗DN 够复缺陷的肿瘤的 潜力。 olaparib 国际多中心 II 期临床试验结果表明, 其作为一种单药疗法, 可用于携带 BRCA 突变的铂敏感复发性卵巢癌患者的维持性治疗。 2014 年12 月胶囊剂型的药物已被 FDA 批准 用于治疗有缺陷的BRCA 基因晚期卵巢癌患者,片剂正在全球进行 III 期临床试验。 该通路在多种恶 2014 年1 月13 日美 国吉利德科学公司申请 idlalisib 用于治疗耐受无痛性非霍奇金淋巴瘤 ( iNHL) ,该药是首 个上市的磷脂酰肌醇 -3 激酶( PI3K) delta 口服抑制剂。 idlalisib 通过抑制 PI3K delta

网络药理学综述

网络药理学在现代中药研究中的应用 胡佳伟 20141525 14硕士7班 【摘要】:本文简要介绍了网络药理学科学概念及发展,结合网络药理学特点,综合中药及其复方具有多成分、多靶点、协同作用的特点,阐述两者现代研究中结合与应用。网络药理学具有整体性、系统性的特点, 这与中医药整体观与辩证论治的原则不谋而合。本文对现阶段中医药现代化的机遇与挑战、网络药理学形成的概况及其在中医药研究中的初步应用做了简要综述, 主要介绍了网络药理学的原理及其在中药现代化中的作用及应用。 关键字:网络药理学、现代中药研究、应用现状 中医药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瑰宝, 是数千年实践经验的集结, 经过历代医家不断的发展创新, 取优弃粕, 逐渐形成了系统的中医药理论及独特的学术体系, 在人类防病治病、维护健康中作出了巨大的贡献, 而“整体观”、“辨证论治”和“个体诊治”即是其精髓所在。随着单靶点高选择性的化学药物在临床应用上的毒副作用大、对复杂疾病的治疗效果差等缺点, 公众“回归自然”的呼声越来越高, 国际社会逐渐形成一股中医药热。中药具有针对证候进行治疗的特点。但是,网络药理学是西方学者提出来的,它是以现代医药学数据库为基础,通过网络方法进行构建的[1]。所以进行中医药与现代医学进行嫁接是中药网络 药理学的一个桥梁,病症结合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中药具有多成分综合作用的特点。网络药理学 (network pharmacology) 概念应运而生。 1、网络药理学的概念及其特点 网络药理学是在系统生物学与计算机技术高速发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基于“疾病基因靶点药物”相互作用网络的基础上, 通过网络分析, 系统综

临床药学考研就业前景综述

专业介绍 临床药学是指研究医院的药品供应、药学技术、药事管理和临床用药的一门科学;是与医院临床工作接触药学的工作,安是以药剂学为中心展开的药事管理和药学技术工作,以临床医师和病人为服务对象,以供应药物和指导、参与临床安全、合理、有效的药物治疗为职责;以治疗效果为质量标准,在医院特定环境下的药学科学工作。它包括药事管理,药品的调剂、调配、制剂、临床药学、药物研究、药品检验与质控、药物信息、药学的科研与教学、药学人才的培养和药学人员的职业道德建设等。 因为社会大环境尤其是医疗体制,导致没有形成完善的产业链,整个行业发展缓慢,也导致药企收入普遍不高。不要只看部分国际药学大厂部分高端职位,国内药企研发类职位普遍不高。收入高的基本上是做医药代表的,但是做医药代表对个人综合能力要求特别高,很少人能够胜任。本科生就业竞争力很差,读研的必要性非常大,但是就是到了研究生层次收入也属于中等水平甚至偏低。科研教学领域,相关职位趋于饱和,和“生化环材”冷门低收入专业没有本质区别,都属于偏“坑”的那一类,这条路也比较难走。因此一定要主动去寻找机会、寻找属于自己的研究方向,才不至于在迷茫的走势中迷失。 二、就业 就业前景 临床药学是研究药物防病治病的有效性、安全性与合理性的一门学科,其主要研究内容包括,药物治疗疾病的临床规律、临床合理用药、临床药物评价、药学监护、药物配伍与禁忌等。

目前在全国就业形势不容乐观的情况下,药科类毕业生的就业前景仍然普遍看好。总体来看,药科类毕业生供小于求,各医药公司、制药厂是吸收这类毕业生的大户,制药业对人才的需求是稳中有升。据中国药科大学、沈阳药科大学、四川大学华西药学院、北京大学医学部药学院就业工作负责人介绍,近几年,这几所学校的毕业生就业率接近100%,总体供需比达到1∶3~1∶4.而药物制剂、天然药物化学等专业的研究生供需比甚至达到1∶10。由此可见现在学医药方面的前景很好,目前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在不断的提高,会对医疗,保健方面的需求会大大增加。所以只要你的技术够好滴话,前景是大大滴有! 就业去向 本专业学生毕业后可在临床药学和与制剂技术相关联的领域从事研究、开发、工艺设计、生产技术改进和质量控制等方面工作。 从事行业 毕业后主要在制药、医疗、新能源等行业工作,大致如下: 1 制药/生物工程 2 医疗/护理/卫生新能源 3 医疗设备/器械 4 新能源 5 金融/投资/证券。 从事岗位 毕业后主要从事医药销售代表、产品经理、学术专员等工作,大致如下: 1 医药销售代表 2 产品经理 3 学术专员 4 药学服务专员。 工作城市 毕业后,北京、上海、广州等城市就业机会比较多,大致如下: 1 北京 2 上海 3 广州 4 杭州 5 南京 6 武汉 7 深圳 8 成都。

临床药理学

1、临床药理学:主要是以人体为对象,研究药物与人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关系和规律的一门新兴学科。 2、临床药理学的主要内容: ①临床药效学:研究药物对机体的影响或机体的变化。 ②临床药动学:主要研究药物的体内过程及体内药物浓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③毒理学研究或药物不良反应(ADR) ⑤临床药物试验(clinical trails) ⑥药物相互作用(drug interaction)研究:指病人同时或在一定时间内先后使用两种或两种以上药物时,所出现的复合效应 3、临床药理的四个职能 ①新药评价和上市药物的再评价:首要任务 ②对ADR进行监督与调研 ③临床药理学教学培训 ④开展临床药理服务工作 4、新药临床药理学评价又称为临床药理试验 临床试验的三项基本原则:重复、随机、对照 临床试验的主要任务 ①对新药的有效性与安全性做出科学评价,通过血药浓度监测调整给药方案,安全有效的使用药物 ②监察上市后药物不良反应,保障人民用药安全 ③通过医疗与会诊,合理使用药物,改善病人的治疗 二章临床药动学 临床药代动力学:是应用动力学原理与数学模型,定量地描述药物的吸收(absorption)、分布(distribution)、代谢(metabolism)和排泄(elimination)过程随时间变化动态规律的一门学科,即研究体内药物的存在位置、数量与时间之间的关系。 首关消除:口服药物在胃肠粘膜吸收后,首先经门静脉进入肝脏,当通过肠粘膜及肝脏时部分药物发生转化,使进入体循环的有效药量减少,这种现象称首关消除。 肠肝循环:指经胆汁或部分经胆汁排入肠道的药物,在肠道中又重新被吸收,经门静脉又返回肝脏的现象。 1、半衰期:其中消除半衰期(t1/2)最重要,指血浆中药物浓度下降一半所需的时间。按一级速率消除的药物t1/2为一恒定值 2、时量曲线C-T:药物浓度-时间曲线图,用药后,由于药物的体内过程,可使药物在血浆的浓度(量)随着时间(时)的推移而发生变化,以时间为横坐标,药物浓度(或对数浓度)为纵坐标绘制的图形。 3、曲线下面积AUC:药物从零时间至所有原形药物全部消除这一段时间的药-时曲线下的总面积,反映药物进入血循环的总量(代表一次用药后的吸收总量,反应药物的吸收程度)。 4、总清除率CL:单位时间内有多少毫升血中的药物被清除,是正确估算药物从体内消除速度的唯一参数ml/min。CL=kV 假设生物利用度完全:给药速率=CL×Css 5、表观分布容积Vd:假设体内药物均匀分布时,由血药浓度推算得到的药物分布体液容积,单位为L或L/kg。Vd=A(体内总药量)/C(血药浓度)

红景天的现代药理学研究进展综述

红景天的现代药理学研究进展综述 摘要:红景天是藏医药的重要特色药材,主要生长于高海拔地区。本文主要介绍红景天的功效和研究进展,旨在为红景天的进一步研究和开发起到促进作用,同时也加深大众对红景天及其应用的了解。 关键词:红景天药理作用研究进展 1红景天的基本性质及情况 红景天,多年生草本,高10-20厘米。根粗壮,圆锥形,肉质,褐黄色,根颈部具多数须根。根茎短,粗状,圆柱形,被多数覆瓦状排列的鳞片状的叶。从茎顶端之叶腋抽出数条花茎,花茎上下部均有肉质叶,叶片椭圆形,边缘具锯齿,先端尖锐,基部楔形,几无柄。聚伞花序顶生,花红色。7-9月采收。 药典记载红景天为景天科植物大花红景天的干燥根及根茎,其性甘、苦、平,益气活血、通脉平喘,用于气虚血瘀、胸痹心痛、中风偏瘫和倦怠气喘[1]。目前常用的景天科红景天属植物有:山红景天(R.Hodiola Sachalinensis.A.Bor)或大花红景天(R.Hodiola Crenulata HOhba)。全世界共有90多种红景天属植物,我国有73种,主产区西藏有32种。主要有效成分有红景天甙、酪醇,此外含有淀粉、蛋白质和具有生物活性的多种微量元素。 红景天的现代研究始于20世纪50年代,人们发现红景天具有与人参、刺五加类似的“适应原样”作用,而且不会出现人参的过度兴奋作用和刺五加的致便秘作用。前苏联研究发现,它具有“反压力”作用及刺激神经系统、降低忧郁症状、消除疲劳及预防高原反应等,对于改善病患因工作能力下降、睡眠障碍、食欲不振、躁动不安、高血压、头痛及疲惫等原因导致体力或精神不佳的状况有很好的效果。现已知本属植物含红景天甘的有有14种。目前作药用或保健品应用的种类有:大花红景天Rhodiola crenulata,红景天R. Rosea L,库页红景天R. sachalinensis A.Bor.,狭叶红景天R. kirilowii(Regel)Maxim.,深红红景天R. coccinea(Royle)A.Bor。大花红景天主要成份为:红景天甘(Salidroside)及其甘元酪醇(Tryosol)、6-氧-没食子醯基红景天苷、 1,2,3,4,6-五氧-没食子醯基-β-D-呲喃葡萄糖、草质素-7-氧-α-L-呲喃李糖甘、草质素-7-氧-(3-氧-β-D-呲喃葡萄糖基)-α-L-呲喃李糖甘;另外还含有黄酮苷、没食子酸、山奈酚、槲皮素、酪萨维(Rosavin)、酪生(Rosarin)、酪萨利(Rosin)等结构等。红景天根中含有黄酮甘Rhodionin、Rhodiosin、Rhodiolin,约有30种挥发油,其中Sosaol含量最高,占约26%,还有

神经妥乐平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现状综述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doczj.com/doc/0217207137.html, 神经妥乐平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现状综述作者:李晓婷 来源:《健康必读(上旬刊)》2018年第08期 神经妥乐平是将牛痘疫苗接种至家兔皮肤中,从其炎性、免疫组织中所提取并经过提纯、去蛋白、去微生物后精制而成的小分子生物活性混合物,药液中未添加防腐剂、无微生物。本药由40多种有机酸、核酸、氨基酸所构成,分为4个不同的组团,且每个组团的药理作用存在差异[1]。本文现就神经妥乐平的药理作用及应用现状作如下具体综述,旨在为临床相关研究提供依据。 1 神经妥乐平的药理作用 1.1 镇痛作用 神经妥乐平主要通过两个途径发挥镇痛作用,其一为通过阻碍激肽释放酶而达到抑制缓解肽合成的效果,而缓解肽是介导疼痛、变态反应的主要介质;其二为可对下行行性疼痛抑制系统产生激活作用,而下行性疼痛抑制系统是疼痛调节的重要机构。与其他非甾体抗炎药、麻醉性镇痛药相比,神经妥乐具有不同的镇痛机制,其可避免相关不良反应发生。 1.2 调节免疫系统作用 神经妥乐平可促进外周血白细胞数量的增加,提高巨噬细胞及T细胞功能,可在一定程度上调节对T细胞依赖性抗原抗体免疫反应。同时神经妥乐平可通过增加T淋巴细胞功能及数量,而达到减轻及抑制高迟发型超敏反应的效果;此外,其还可促进T细胞产生IL-2的功能,刺激其分泌,进而恢复T细胞依赖性免疫反应,调节免疫系统。 1.3 修复、营养神经作用 神经妥乐平可促进神经突触传导的恢复,激活Na-K-ATP酶的活性,进而加快神经轴突的形成及许旺细胞的增殖,调节病损神经的传导速度,对缺氧状态下神经元功能发挥保护作用。此外,神经妥乐平可促进纤维母细胞瘤BDNF的表达,且对细胞形态及存活率无明显影响,常用于器质性疾病、大脑功能的治疗中[2]。 1.4 脑保护作用 神经妥乐平属于激肽释放抑制药物之一,可对腹内侧核及脑室旁的神经内分泌功能、自主神经功能产生影响,进而预防因脑缺血而引起的白细胞及血小板增多,降低脑能量耗竭、大脑水肿发生的风险。神经妥乐平可对脑炎性MBP诱发的免疫反应产生抑制,进而预防脑脊髓炎发生。

临床药理学的现在与未来

临床药理学的现在与未来 姓名:候涛涛 学号:2012514205 班级:12级临床七班 任课教师:张梅

临床药理学的现在与未来 摘要:临床药理学是一种现代基于临床治疗,以学科技术了解人体药代学与药动学规律和机制,以进行新药检测、治疗药物检测及个体化给药等的学科。现代药理学以保证用药安全、用药个体化以及治疗效果为主要目的,而未来的药理学会逐渐融入预防、保健以及改善广大健康与非健康人群的生活质量为日常工作,以临床治疗为基础的广泛性交叉性学科 关键词:临床治疗、药学监护、改善生命质量、交叉性 临床药理学是一门随着医药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药物品种和数量迅猛增长。以患者为对象,利用现代理论、现代技术研究药物的体内代谢过程与人体间相互作用的规律和机制,探讨临床用药的安全性、有效性,制定个体化剂量方案,减少药物不良反应和药源性疾病的发生,已成为一门医学与药学、药理学与治疗学紧密结合的现代新兴科学。药理学以促进医药结合、基础与临床结合,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提高治疗水平,推动医学与药理学发展为目的,主要任务是对新药的有效性与安全性做出科学评价,通过血药浓度监测调整给药方案,安全有效的使用药物;监察上市后药物不良反应,保障患者用药安全以及通过医疗与会诊,合理使用药物,改善对病人的治疗效果。 随着现代医疗水平的进步,临床药理的地位及其所发挥的作用也越来越重要,尤其在新药的临床疗效评价和临床合理用药方面显得更为突出。在当前由于药物的繁杂,用药的不合理,药物不良反应给人体健康带来危害的现象依然存在。依据临床药理学的优势,将临床药理推向前台,担负着临床合理用药的指导任务。 临床药学随着现代医学理论的进步从传统的调配药品及药品供应发展到临床药学服务,病逐渐向着药学监护的方向进步。临床药学逐渐表现出转一而独特的职能,但仍然以药物为中心,以病人为服务群体服务范围窄。以一般的临床服务为主即:药物信息服务、质量保证与改进、药代学与药动学支持、治疗药物检测以及用药个体化服务。而新时期的药理学发展方向不应该仅仅局限于单一的群体或内容,药学监护应运而生。 药学监护指提供负责药物治疗以改善病人生活质量以及既定结果。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新药的检测以及临床治疗药物检测

相关主题
文本预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