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学资料

总论一、中药:在中医药理论指导下认识和使用的药物。二、本草:本:根本。草:除根本以外的其它植物。中药为植物、动物、矿物等,以植物药居多,使用最普遍,故将中药习称为本草。(中药与本草是不同的两个概念,不能混为一谈。中药是针对具体药物而言,本草则泛指我国传统药学和药学著作。)三、中药学:研究中药基本理论和中药的品种、来源、产地、采集、贮存、炮制、性能、功效及临床

2020-05-28
中药学复习资料(仅供参考)

中药学第一章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1.、我国现存最早的药学专著是哪一部?《神农本草经》2、我国第一部官修本草的名称是什么?《新修本草》第二章中药的产地和采集储存何为道地药材?人们将具有地区特色、历史悠久、质量优良、产量宏丰、炮制考究、疗效显著的药材称为“道地药材”,是优质纯正药材的专用名词。第三章中药的炮制1、中药炮制的目的有哪些?一、降低或消除药物的毒副

2024-02-23
中药学

中药学中药:就是指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用于预防、治疗、诊断疾病并具有康复和保健作用的物质。中药学:就是指专门研究中要基本理论和中药来源、产地、采集、炮制、性能、功效及临床作用规律等知识的一门学科。道地药材:又称地道药材,是优质纯真药材的专用名称,是指历史悠久、产地适宜、品种优良、产量宏丰、炮制考究、疗效突出、带有地域特点的药材。如甘肃的当归,宁夏的枸杞,青海的

2024-02-07
中药学最全面完整版笔记讲义

中药功效比较表(一)解表药(1)发散风寒药麻黄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桂枝 +温通经脉,助阳化气紫苏解表散寒解鱼蟹之毒+行气宽中生姜 +温中止呕,温肺止咳荆芥祛风解表+透疹消疮,炒炭止血防风 +胜湿止痛,止痉,止泻羌活解表散寒,祛风胜湿,止痛+藁本 +白芷 +宣通鼻窍+燥湿止带,消痈排脓细辛 + +温肺化饮,通窍醒神苍耳子发散风寒,宣通鼻窍,止痛+散风祛

2024-02-07
中药学复习资料

中药学复习资料①《神农本草经》为我国已知最早的药物学著作。年代:约在西汉时期作者:不明特点:它总结了汉代以前的药物知识,载药365种,分上、中、下三品。②《新修本草》(又称《塘本草》)年代:唐代作者:李�蕖⑺站吹热思�体编撰特点:由官府颁行的,可以说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国家药典,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国家药典。③《证类本草》年代:北宋后期作者:唐慎微特点:内容丰富

2024-02-23
电子书 中医部分 中药学

第三篇中药学中药的性能●归经:归经是指药物对于机体某部分的选择性作用,即某药物对某些脏腑经络有特殊的亲和作用,因而对这些部位的病变起着主要或特殊的治疗作用(执业2001);如紫苏能解表散寒、行气宽中、解鱼蟹毒,归肺脾经(助理2001/2003),蝉蜕能治疗风热感冒、急慢惊风,归肺肝经(助理2000)。●升降浮沉:药性升浮一般主上行向外,多为具有升阳、开窍、祛

2024-02-07
《中药学》复习资料

《中药学》资料整理中药:就是指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用于预防、治疗、诊断疾病并具有康复与保健作用的物质。包括:植物药、动物药、矿物药、化学生物制剂。1、《神农本草经》全书载药365种,分为上、中、下三品。《神农本草经》序论中简要赅备地论述了中药的五个基本理论:如四气五味、有毒无毒(三点药性理论)、配伍法度、辨证用药原则、服药方法。四大经典之一。2、《本草经集注》

2024-02-07
《中药学》完整版笔记讲义

中药功效比较表(一)解表药(1)发散风寒药麻黄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桂枝 +温通经脉,助阳化气紫苏解表散寒解鱼蟹之毒+行气宽中生姜 +温中止呕,温肺止咳荆芥祛风解表+透疹消疮,炒炭止血防风 +胜湿止痛,止痉,止泻羌活解表散寒,祛风胜湿,止痛+藁本 +白芷 +宣通鼻窍+燥湿止带,消痈排脓细辛 + +温肺化饮,通窍醒神苍耳子发散风寒,宣通鼻窍,止痛+散风祛

2024-02-07
中医药的资料

中医药的资料中医药是中国传统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包括中药学、针灸学、推拿学、经络学、气功学等多个学科。以下是一些中医药的资料:1. 《黄帝内经》:被称为中医药的经典之一,是最早系统记录中医药理论的著作之一。该书由《素问篇》和《灵枢篇》组成,涵盖了中医药的理论基础、诊断方法、病因病机、治疗原则等内容。2. 《本草纲目》:由明代李时珍编写,是中医药领域最重要的药

2024-02-23
《中药学》复习资料全

《中药学》资料整理中药:就是指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用于预防、治疗、诊断疾病并具有康复与保健作用的物质。包括:植物药、动物药、矿物药、化学生物制剂。1、《神农本草经》全书载药365种.分为上、中、下三品。《神农本草经》序论中简要赅备地论述了中药的五个基本理论:如四气五味、有毒无毒(三点药性理论)、配伍法度、辨证用药原则、服药方法。四大经典之一。2、《本草经集注》

2024-02-23
中药学(全)

教学目的和要求1.掌握中药学、中药、道地药材的概念。2.了解中药的起源和中药学的发展。3.掌握六本主要本草著作:《神农本草经》、《神农本草经集注》、《新修本草》、《证类本草》、《本草纲目》、《本草纲目拾遗》。4.了解中药的产地与药效的关系,以及在保证药效的前提下如何发展道地药材生产以适应临床用药的需要。5.了解植物采集季节与药效的关系,以及不同药用部位的一般

2024-02-23
中药学基础知识专业资料大全

中药基础知识——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配伍【【【第一节四气】】】1、含义四气又称四性,即寒热温凉四种药性,它反映药物在影响人体阴阳盛衰,寒热变化方面的作用倾向,用以说明药物作用性质。寒凉和温热是对立的两种药性;寒和凉之间、热和温之间,是程度上的不同,也就是说药性相同,但在程度上有差别,温次于热、凉次于寒。此外,在寒热温凉之外,还有“平性”,“平性”的含义

2024-02-07
中药学资料

中药学资料中药:按中医理论应用的药物。中药学:是专门研究中医基本理论和各种中药的来源、采制、性能功效及应用方法等知识的一门学科。本草:本:根本,草:除根本以外的其它植物。重要包括植物、动物矿物,但以植物药为最多,使用也更普遍,所以相沿把中药叫“本草”。配伍:有目的地按病情需要和药性特点,有选择地将两位以上的药物配合同用。相畏:一种药物的毒性反应或副作用能被另

2024-02-07
中医药学基本知识

中医药学基本知识中医学属于在阴阳五行理论指导下、从动态整体角度研究人体生理病理药理及其与自然环境关系、寻求防治疾病最有效方法的学问。中医药学基本知识包括以下内容:1.整体观念。它既强调人体内部环境的统一性,又重视与外界环境的统一性。2.辩证论治。是根据疾病发展过程中的不同病机,采取相应的治疗方法。3.恒动观念。是指一切事物都处在不断运动、变化之中,疾病也不例

2024-02-23
中药学整理资料电子版

中风口,惊风癫痫破伤风,痰厥眩晕,瘰疬痰核蛇咬惊痫抽搐,风中经络,口,风热头痛,风疹瘙痒,痰核瘰疬药物比较1、麻黄、桂枝、香薷共性:散太阳经之风,发汗解表,利水消肿,风寒表证。麻黄用于冬季外感,表实无汗,宣肺平喘。香薷用于夏季外感,表实无汗,祛暑化湿。桂枝用于有汗无汗均可,温通经脉。2、桑叶,菊花两者都能清泄肺肝,故外感风热,目赤肿痛常相须为用,肺燥咳嗽用桑

2024-02-23
中药学笔记(精华)--精简版

解表药:发散表邪,治疗表证1、辛温解表药:辛温,发散肌表风寒邪气。发散风寒桂麻黄,香薷白芷苏荆防;苍耳辛荑藁本羌,细辛胡荽柽葱姜。麻黄: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桂枝:发汗解肌、温通经脉,助阳化气。香薷:发汗解表,和中化湿,利水消肿。紫苏:解表散寒,行气宽中,解鱼蟹毒,安胎。生姜:解表散寒,温中止呕,温肺止咳、解鱼蟹毒。荆芥:祛风解表,透疹、消疮,止血。

2024-02-07
中药学专业知识一专项试题及答案资料

【经典资料,WORD文档,可编辑修改】【经典考试资料,答案附后,看后必过,WORD文档,可修改】中药学专业知识一专项试题及答案第1题(单项选择题)(每题1.00分)题目分类:中药学部分> 第二章解表药> 桑叶、菊花合用,常用于()A.风热初起B.暑温初起C.风湿初起D.风寒初起E.暑湿初起正确答案:A,第2题(单项选择题)(每题1.00分)题目分类:中药学部

2024-02-07
中药学基础知识专业资料大全

黄芪皆有甘味,前者甘凉,有养阴生津作用;后者甘温,有温养中焦,补中益气作用。③气同味异者,作用有共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例如,黄连、生地黄均性寒,皆能清热,用治热证。但黄连苦寒,清热燥湿,主治湿热证。生地黄甘寒,能清热养阴,用治虚热证。气和味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每一种药物既有一定的气,又具有一定的味。某些药物还具有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味。气和味构成药物的性味,而

2024-02-07
《中药学》复习资料

《中药学》资料整理中药:就是指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用于预防、治疗、诊断疾病并具有康复与保健作用的物质。包括:植物药、动物药、矿物药、化学生物制剂。1、《神农本草经》全书载药365种,创“三品分类法”,是我国现存最早的本草专著。2、《本草经集注》载药730种,按药物自然属性分类的方法,该书还首创“诸病通用药”。——南北朝·陶弘景3、《新修本草》(唐本草),收药8

2024-02-07
中药学专业知识一(第一章)

第一章中药与方剂第一节历代本草代表作简介(一)《神农本草经》简称《本经》,为汉代本草代表作。该书虽假托传说中的神农而作。其序例部分简要地总结了药物的四气五味、有毒无毒、配伍法度、服药方法、剂型选择等基本原则,初步奠定了中药学的理论基础。各论载药365种,以上、中、下三品分类,所记功用大多朴实有验。该书系统总结了汉代以前我国药学发展的成就,是现存最早的药学专著

2024-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