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下病的辨证治疗

带下病的辨证治疗通过多年对带下病进行临床观察和系统总结,认为带下的病机是湿浊内停,带脉失约,任脉不固。带下病因多种,但均缘于水谷精微不能输布化生气血,反而潴留为湿,流注下焦停滞胞宫,损伤冲、任、督、带脉所致,其湿浊来源多因脾阳不振,湿浊不化;肾阳不足,水失气化;肝气犯脾,脾虚湿盛,或久而化热;外湿湿毒内侵。所以治法多端,当以祛湿为先,湿为阴邪,重浊黏腻,只有

2024-02-07
中医妇科学课件--带下病

中医妇科学课件--带下病

2024-02-07
最新中医妇科学-带下病PPT

4.肾虚血瘀证:宜食补肾化瘀的食品,如黑豆、玫瑰花等。食疗方:黑豆粥。 5.气虚血瘀证:宜食益气健脾化瘀的食品,如桃仁、山药等。食疗方:山药桃仁粥。中医妇科学-带下病(三)情志调理

2024-02-07
常见病的辨证论治

一、感冒风寒感冒:恶寒发热,无汗头痛,舌苔薄白,脉浮紧,辛温解表。葱豉汤、荆防败毒散。风热感冒:发热恶寒,头胀痛,咽喉肿痛,舌边尖红,苔薄白或微黄,脉浮数。辛凉解表。银翘散。时疫感冒:突然恶寒,甚则寒战,高热不退,周身酸痛,伴明显的全身症状,呈流行性。清热解毒解表。清瘟解毒丸。体虚感冒:发热恶寒,无汗,身倦乏力,舌淡苔白,脉浮无力。益气解表。参苏饮。二、咳嗽

2024-02-07
带下病中医诊疗方案

带下病(盆腔炎)中医诊疗方案(2012版)带下病是指带下量明显增多或减少,色、质、气味发生异常,或伴有全身或局部症状。本病主要由于湿邪影响任、带,以致带脉失约,任脉不固所形成。主要表现为带下的量、色、质、气味的改变,并根据此而辨别寒热虚实。一、诊断(一)中医诊断:带下病1、脾虚证候:带下色白或淡黄,质粘稠,无臭味,绵绵不断,纳少便溏,两足跗肿,舌淡苔白或腻,

2024-02-07
最新中医妇科学-带下病教学讲义PPT

最新中医妇科学-带下病教学讲义PPT

2024-02-07
妇科疾病中医辨证治疗

妇科疾病中医辨证治疗

2024-02-07
带下病中医辨证论治(四)

带下病中医辨证论治(四)白淫【概述】夜间梦交而流出白色或黄色黏液或白天耳闻目睹淫秽之事而不自止地流出黏液,与男子梦遗或滑精相似,均称妇女白淫。相当于妇女性功能异常。【病因病理】1.相火亢盛多因情欲不遂,思念太过,相火亢盛而致。2.心肾两虚房劳太过,心肾虚弱,精关失固,津液下流而注。【诊断要点】1.根据定义进行诊断,常有梦交或淫念之病史。2.与白崩、炎性带下相

2024-02-07
带下病常见辨证分型及治疗方法

带下病常见辨证分型及治疗方法

2024-02-07
带下病古训

带下病古训病名溯源“带下”一词有广义、狭义之分。《金匮要略心典》云:“带下者,带脉之下,古人列经脉为病,凡三十六种,皆谓之带下病,非今人所谓赤白带下也。”《产宝》及《千金要方》指出带下三十六疾有:十二瘕、九痛、七害、五伤、三痼。可以看出广义带下包涵范围广泛。而狭义带下是指妇女阴道内流出的一种粘稠滑腻液体,如带绵绵而下。本文主要论述狭义带下,其有生理、病理之别

2024-02-07
妇科常见病种中医辨证论治

妇科常见病种中医辨证论治一、月经病:1、月经先期:以月经周期比正常提前为主要表现的月经病。月经周期提前七天以上,甚至十余天一行者证型:脾气虚证:月经色淡、舌淡红、苔薄白、脉细弱《补中益气汤》黄芪、甘草、人参、当归、陈皮、升麻、柴胡、白术;肾气虚证:月经色淡、腰膝酸软,舌淡,苔白,脉沉细《归肾丸》熟地、山药、山茱萸、茯苓、当归、枸杞子、杜仲、菟丝子血热证:月经

2024-02-07
带下病的症状与治疗

带下病的症状与治疗【导读】因为带下病很多见,所以很多女性都忽略了这个病的治疗。白带异常困扰着广大现代女性,也是吞噬女性健康的罪魁祸首之一,但是到现在,依然有很多女性认为带下病并不是什么大病,可以不用去理会。事实真的是这样吗?当然不是!带下病会影响女性健康,甚至引起不孕!带下病怎么治疗女性健康是否出现了问题,光看白带就可以知道了。正常的白带没有味道也没有颜色,

2024-02-07
辨证治疗带下病

辨证治疗带下病*导读:带下病是指带下的量明显增多,色、质、气味发生异常,或伴全身、局部症状的一种病症。临床上以白带、黄带、赤白带为常见。笔者运用中……带下病是指带下的量明显增多,色、质、气味发生异常,或伴全身、局部症状的一种病症。临床上以白带、黄带、赤白带为常见。笔者运用中医药辨证治疗该病疗效满意。根据带下病的临床表现,分型为虚寒(脾肾阳虚)型、湿热(毒)型

2024-02-07
带下病病例分析.

病例分析带下病郭某,女主诉:白带量多3年。现病史:白带量多,色白,有异味,月经量多,挟血块,乳房胀痛。舌淡苔黄厚腻,脉细。中医诊断:带下病(带下过多)辩证:脾肾阳虚治法:温补脾肾固涩止带方药:补中益气汤加减。黄芪30 g 党参15g 当归15 g 陈皮10g 白术15g 柴胡10g 升麻10g 甘草10g金钱草30g 苍术15g 巴戟天12g 枳壳14g 元

2024-0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