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中庸全文

书名:《大学》经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

2020-01-02
《中庸》原文及译文

《中庸》原文及译文

2019-12-23
《大学》原文和译文

《大学》原文及译文大学简介《大学》原本是《礼记》中的一篇。宋代人把它从《礼记》中抽出来,与《论语》、《孟子》、《中庸》相配合,到朱熹撰《四书章句集注》时,便成了“四书”之一。按朱熹和宋代另一位著名学者程颐的看法,《大学》是孔子及其门徒留下来的遗书,是儒学的人门读物。所以,朱熹把它列为“四书”之首。朱熹又认为收在礼记中的《大学》本子有错乱,便把它重新编排了一番

2020-02-14
中庸(四书五经全文翻译)

中庸(四书五经全文翻译)

2024-02-07
6-《礼记》(大学、中庸)

6-《礼记》(大学、中庸)

2024-02-07
四书之中庸原文及注释

《中庸》原文及译文中和是天下的基础(第一章)【原文】天命之谓(1),之谓道(2),修道之谓教。道也者,不可顷刻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惧怕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3)。故君子慎其独也。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4);发而皆中节(5),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6)中和,天职位地方焉,万物育焉。(第1章)【

2024-02-07
中庸全文及翻译22706

中庸全文及翻译简介《大学》与《中庸》虽只是《礼记》中的两篇,却是儒家的重要经典,南宋朱熹将它们与《论语》、《孟子》合成《四书》之后,其地位更加突出,既是儒家诸经的普及读物,也是诸经的代表作。《大学》相传是孔子弟子曾参所作,《中庸》相传为子思所作,其实它们都是秦汉之际的作品,是儒家大量吸收易学思想的产物。一、关于《大学》《大学》即大人之学,讲的是修身、齐家、治

2020-05-22
《大学》原文和译文

《大学》原文及译文大学简介《大学》原本是《礼记》中的一篇。宋代人把它从《礼记》中抽出来,与《论语》、《孟子》、《中庸》相配合,到朱熹撰《四书章句集注》时,便成了“四书”之一。按朱熹和宋代另一位著名学者程颐的看法,《大学》是孔子及其门徒留下来的遗书,是儒学的人门读物。所以,朱熹把它列为“四书”之首。朱熹又认为收在礼记中的《大学》本子有错乱,便把它重新编排了一番

2019-12-24
大学-中庸试题答案

汾阳中学2016年高一年级入学考试国学试题(本试题共120分,考试时间90分钟)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30分)1.下列各句中划线的实词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大学之道,在明明德道:规律B.见君子而后厌然厌然:讨厌的样子C.其机如此机:机遇D.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处事精详2.下列选项中没有通假现象的一项()A.节彼南山,维石岩岩B.弟者,所以事长也C.其所

2024-02-07
大学中庸全文及解释

中庸全文及解释【原文】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译文】人的自然禀赋叫做“性”,顺着本性行事叫做“道”,按照“道” 的原则修养叫做“教”。“道”是不可以片刻离开的,如果可以离开,那就不是“道” 了。所以,品德高尚的人在没有人看见的地方也是谨

2024-02-07
(2020年编辑)大学中庸全文

书名:《大学》经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物格而后知至,知至而后意诚,意诚而后心正,心正而

2024-02-07
《中庸译注》

《中庸》译注【原文】天命之谓性(1),率性之谓道(2),修道之谓教。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3)。故君子慎其独也。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4);发而皆中节(5),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6)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注释】(1)天命:天赋。朱熹解释说:“天

2024-02-07
《孝经》原文、《大学》原文、《中庸》原文(全)

《孝经》、《大学》、《中庸》《孝经》《孝经·开宗明义章第一》仲尼居,曾子侍。子曰:“先王有至德要道,以顺天下,民用和睦,上下无怨。汝知之乎?”曾子避席曰:“参不敏,何足以知之?”子曰:“夫孝,德之本也,教之所由生也。复坐,吾语汝。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不敢毁伤,孝之始也。立身行道,扬名于后世,以显父母,孝之终也。夫孝,始于事亲,中于事君,终于立身。《大雅》云:

2024-02-07
《中庸》全文+翻译+注释

儒家文化的《中庸》。第一层意义:中不偏,庸不易。是指人生不偏离,不变换自己的目标和主张。这就是一个持之以恒的成功之道。孔子有曰:“中庸之为德也,其至矣乎!民鲜久矣。”第二层意义:指中正、平和。人需要保持中正平和,如果失去中正、平和一定是喜、怒、哀、乐太过,治怒唯有乐,治过喜莫过礼,守礼的方法在于敬。所以月牙山人说:只要保持一颗敬重或者敬畏的心,中正、平和就得

2024-02-07
大学中庸全文及解释

中庸全文及解释【原文】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译文】人的自然禀赋叫做“性”,顺着本性行事叫做“道”,按照“道” 的原则修养叫做“教”。“道”是不可以片刻离开的,如果可以离开,那就不是“道” 了。所以,品德高尚的人在没有人看见的地方也是谨

2024-02-07
大学中庸全文及解释

中庸全文及解释【原文】天命之谓性,率性之谓道,修道之谓教。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故君子慎其独也。【译文】人的自然禀赋叫做“性”,顺着本性行事叫做“道”,按照“道” 的原则修养叫做“教”。“道”是不可以片刻离开的,如果可以离开,那就不是“道” 了。所以,品德高尚的人在没有人看见的地方也是谨

2024-02-07
《大学》原文注解

从孔子的时代到今天,两千多年来,关于儒学的文献真是汗牛充栋,关于儒学的见解更是说不尽,道不完。即便是同一个人,在不同的年龄阶段,不同的人生体验后,关于儒学的认识也会大不相同。久而久之,它成为了人们约束思想和行为的准则,对于中国人人格心理的铸造产生了不可估量的深刻的影响。儒家传统文化延续至今至少已有两千五百年历史,其间虽也屡遭批判,但儒学的主导地位并未从根本上

2024-02-07
《中庸》《大学》原文及译注

1 【《中庸》原文及译注】中和是天下的根本【原文】天命之谓性(1),性之谓道(2),修道之谓教。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3)。故君子慎其独也。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4);发而皆中节(5),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6)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注释】(1)

2024-02-07
《中庸》全文及注释

《中庸》全文及注释一中和是天下的根本(第一章)【原文】天命之谓性(1),性之谓道(2),修道之谓教。道也者,不可须臾离也,可离非道也。是故君子戒慎乎其所不睹,恐惧乎其所不闻。莫见乎隐,莫显乎微(3)。故君子慎其独也。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4);发而皆中节(5),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致(6)中和,天地位焉,万物育焉。(第1章)

2024-02-07
《中庸》原文及译文

《中庸》原文及译文

2024-0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