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力环流与大气的水平运动教学设计

《热力环流与大气的水平运动》教学设计45中李俊霞一、三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理解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和大气运动的根本原因。(2)理解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地面摩擦力对大气水平运动的影响。2、过程与方法:(1)通过实验观察理解地理原理。(2)尝试从学习和生活中发现地理问题,并提出探究的方案以及解决问题的对策。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悟地理知

2021-04-11
2020高中地理2.1.2大气的水平运动学案人教版必修1

第2课时大气的水平运动(填一填)1.水平气压梯度力空气的垂直运动使同一水平面上的气压产生差异,单位距离间的气压差叫做气压梯度,由此产生的促使大气由高气压区流向低气压区的力,称为水平气压梯度力。2.风形成的过程气压梯度⇨水平气压梯度力⇨大气由高气压区向低气压区作水平运动⇨风3.风形成的原因(1)直接原因:水平气压梯度力。(2)根本原因:地面受热不均。4.高空中

2020-12-27
高中地理必修1精品学案3:2.1.2大气的水平运动

大气的水平运动『学习目标』1.能在等压线图中说明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与风向的关系。2.能说出近地面风和高空风的受力情况。3.能在气压分布图中判断和绘制近地面、高空风向。能根据等压线的疏密程度判断两地的风力大小。『阅读材料』材料一:风速就是风的前进速度。相邻两地间的气压差愈大,空气流动越快,风速越大,风的力量自然也就大。所以通常都是以风力来表示风

2021-01-05
2017学选考复习《热力环流和大气水平运动》学案【无答案】.docx

第三节大气环境(热力环流和水平运动)教学要求基本耍求1.理解大气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2.理解风的形成过程。2.关于热力坏流侧视图,说法正确的是() A.温度:乙>甲 B.气压:丁>丙2进入甲C.引起该环流形成的原因是地面冷热不均0.热力环流是大气运动最复杂的形式3.下图能正确反映北半球近地面和高空等压线与风向关系的图是()下图是某建筑设计院为我国北方地区设计

2024-02-07
大气的水平运动 教学设计

第三节大气环境第3节大气的水平运动【学习目标】1、理解风的成因,能够判断高空与近地面大气的风向与风力【教学重点】1、判读高空与近地面大气的风向与风力【教学难点】1、判读高空与近地面大气的风向与风力【课时】1课时【教学准备】学案、教学设计、课件、学情分析【教学环节】【新课引入】大气既然要运动,从物理学的角度来理解,肯定会有力的作用。那么到底就是什么力促使大气运

2024-02-07
学案3.大气的水平运动——风教学提纲

必修1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考点三大气的水平运动 ----- 风即促使大气由高气压区流向低气压区的力。 该力垂直于等压线并由高压2. 高空中的风和近地面的风比较温馨提示(1)近地面摩擦力越大,风向与等压线之间的夹角愈大;反之,则夹角愈小。(2)风向与半球位置及气压分布有密切关系。无论高空还是近地面,风的来向为高压一侧 的方向;风向向右偏的处于北半球,向左偏的处于

2024-02-07
大气的水平运动教学设计

大气的水平运动教学设计集团标准化小组:[VVOPPT-JOPP28-JPPTL98-LOPPNN]第三节大气环境第3节大气的水平运动【学习目标】1、理解风的成因,能够判断高空与近地面大气的风向与风力【教学重点】1、判读高空与近地面大气的风向与风力【教学难点】1、判读高空与近地面大气的风向与风力【课时】1课时【教学准备】学案、教学设计、课件、学情分析【教学环节

2024-02-07
高中地理 第二章 地球上的大气 2.1.2 大气的水平运动学案1 新人教版必修1

第一节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课时2学习目标:能根据等压线图准确判断风向。课前预习:什么是风?并仿照教材图2.5的模式,画出近地面风的受力图,用较粗的箭头表示出准确的风向。知识探究:三、大气的水平运动(1)北半球近地面风向图①图中①②③④分别表示、、、。②图中①是风形成的,与等压线的位置关系是,其大小取决于等压线的程度;②的大小受的影响比较大,它与风向的位置关系

2024-02-07
高中地理(新教材)《大气的水平运动——风》导学案

第三课时大气的水平运动——风大气的水平运动——风1.形成风的直接原因:□01水平气压梯度力。2.三种作用力及特征3.风向1.判断正误。(1)形成风的根本原因是水平气压梯度力。(×)(2)海拔越高,摩擦力越小。(√)(3)摩擦力只影响风速,不影响风向。(×)2.关于地转偏向力的叙述,正确的是()A.与风向垂直B.北半球左偏C.南半球右偏D.与风向相反答案 A解

2024-02-07
高中地理必修1精品学案:2.1.2大气的水平运动

课时2 大气的水平运动[学习目标] 1.运用图示解释风的形成。2.理解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及摩擦力对风向和风速的影响。3.能够利用气压分布图及有关条件判断近地面及高空的风向及风速。1.风形成的过程2.风形成的原因(1)直接原因:水平气压梯度力,其特征是垂直于等压线,并由高气压区指向低气压区。(2)根本原因:地面受热不均。3.高空中的风和近地面的风比较判

2024-02-07
大气的水平运动(带答案)

第1节 冷热不均引起大气运动(四) ---大气的水平运动学案编号: 编制: 审核: 时间:【学习目标】1.运用图示理解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的特点及对风向和风力的影响。2.运用图示解释风的形成。3.运用等压线分布图判断某地的风向。【重、难点】影响风向的几种作用力【自主学习】三、大气的水平运动l 、气压梯度:2、水平气压梯度力:3、大气水平运动的直

2024-02-07
大气的水平运动》教案

大气的水平运动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大气水平运动的各个作用力2、理解水平气压梯度力,地砖偏向力、以及摩擦力对风向和风速的影响3、能运用等压线分布图判断某地近地面或高空的风向、风力大小等 教学重难点:1、水平气压梯度力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2、摩擦力与物体的运动方向相反,可以画出风向3、有风向和偏转关系可判断属于那个半球 教学过程导入:回顾上节课所

2024-02-07
2.1.2热力环流和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学案(含答案)

2.1.2热力环流和大气的水平运动——风学案(含答案)第第22课时课时热力环流和大气的水平运动热力环流和大气的水平运动风风学习目标1.理解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并能利用所学知识解释有关的自然现象,如城市风。2.理解大气水平运动的成因,掌握高空风和近地面风的形成及特点。3.掌握等压线图和等压面图的判读方法及应用。一.热力环流1.概念由地面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

2024-02-07
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教学设计

课时3大气的水平运动——风课标要求教学建议1.运用图示解释风的形成。2.理解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及摩擦力对风向和风速的影响。3.能够利用气压分布图及有关条件判断近地面及高空的风向及风速。复习导入(略)自主学习1.风的形成过程地表受热不均⇒气压梯度⇒水平气压梯度力⇒大气从高气压区向低气压区作水平运动⇒风2.风的形成原因⎩⎪⎨⎪⎧直接原因:水平气压梯度力根

2024-02-07
《大气的水平运动》教学设计

抚顺十中地理组:强力《大气的水平运动》教学设计导入况。通过复习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地面受热不均,导致空气在垂直风向上上升或下沉,这种空气上的垂直运动会造成同一水平面的气压差异,从而造成了大气的水平运动,我们这节课就一起来详细分析下大气在水平方向上的运动。影响风形成的“三力”分【自主阅读归纳】请同学花5分钟的时间带着以下问题来阅读一下这一小节的内容。多媒体出示

2024-02-07
学案3.大气的水平运动——风

必修1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考点三大气的水平运动 ----- 风即促使大气由高气压区流向低气压区的力。 该力垂直于等压线并由高压2.高空中的风和近地面的风比较温馨提示(1)近地面摩擦力越大,风向与等压线之间的夹角愈大;反之,则夹角愈小。(2)风向与半球位置及气压分布有密切关系。无论高空还是近地面,风的来向为高压一侧 的方向;风向向右偏的处于北半球,向左偏的处于南

2024-02-07
大气的水平运动导学案

大气的水平运动——风【学习目标】1、理解大气的水平运动的动力和根本原因。2、掌握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在风的形成过程中的作用。3、能够利用大气的水平运动原理,解答生产、生活中的问题,达到知识拓展的目的。【课前预习区】1.风形成过程:太阳辐射地面不均→大气运动→同一水平面上产生差→力促使空气从流向→风2. 风形成原因:直接原因;根本原因【课堂互动区

2024-02-07
大气的水平运动导学案

大气的水平运动一一风学习目标】1、理解大气的水平运动的动力和根本原因。2、掌握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在风的形成过程中的作用。3、能够利用大气的水平运动原理,解答生产、生活中的问题,达到知识拓展的目的课前预习区】1.风形成过程:太阳辐射地面________ 不均T大气___________ 运动T同一水平面上产生________ 差T ______

2020-07-04
《大气的水平运动》教案

《大气的水平运动》教案

2024-02-07
热力环流与大气水平运动教学设计

“热力环流与大气水平运动”的教学设计【课标要求】运用示意图,说明热力环流和大气水平运动的原理,并解释相关现象。【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绘图说明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运用该原理解释城市热岛效应、海陆热力环流等现象。2.说出促使大气水平运动的直接原因和根本原因。3.知道近地面和高空大气作水平运动时所受的作用力及其相互关系,并能在等压线图上绘制近地面与高空的风向

2024-02-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