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本来源-所有者权益
- 格式:ppt
- 大小:132.00 KB
- 文档页数:54
所有者权益的构成与分析研究本文对我国资本公积项目进行了分析和改造,并认为投入资本在会计上是一项很重要的信息,应设置有关账户和报表项目核算和提供该项信息。
为了全面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我国应引入全面收益。
本文还提出了全面收益的确认标准、改进了利润的确认标准,回答了资本公积补亏的问题。
所有者权益构成研究前言:现行企业会计准则规定,所有者权益是指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它的来源包括所有者投入的资本!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留存收益而资产负债表中列示的所有者权益仍然包括实收资本!资本公积。
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这四个项目。
那么,这两种关于所有者权益的提法之间会不会产生矛盾。
一、利得和损失的概念及其分类现行企业会计准则规定:利得是指由企业非日常活动所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入;损失是指由企业非日常活动所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出,利得和损失的共同特点是:在非日常活动中形成,能够引起所有者权益的增减变动,并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或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
现行企业会计准则规定:收入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形成的。
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费用是指企业在日常活动中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出$收入和费用的共同特点是:在日常活动中形成,能够引起所有者权益的增减变动,并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或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
由此可见,企业的经济利益的总流入和总流出可用下式表示:经济利益总流入!收入”利得”所有者投入的资本经济利益总流出!费用”损失”向所有者分配的利润上式中,收入和费用虽然直接计入当期损益,但最终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发生变动;所有者投入资本和向所有者分配利润会直接导致所有者权益发生变动。
利得和损失分为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所有者权益的组成部分)和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利润的组成部分)两部分。
2015年全国会计专业技术初级资格考试内部资料初级会计实务第三章 所有者权益知识点:实收资本概述● 详细描述:实收资本的构成比例或股东的股份比例,是确定所有者在企业所有者权益中份额的基础,也是企业进行利润或股利分配的主要依据。
我国《公司法》规定,股东可以用货币出资,也可以用实物、知识产权、土地使用权等可以用货币估价并可以依法转让的非货币财产作价出资;全体股东的货币出资金额不得低于有限责任公司注册资本的30%。
例题:1.某有限责任公司由A、B两个股东各出资50万元而设立,设立时实收资本为100万元,经过三年运营,该公司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合计为50万元,这时C投资者有意参加,经各方协商以80万元出资占该公司实收资本总额的1/3,该公司在接受C投资者投资时,应借记“银行存款”科目80万元,贷记()。
A.“实收资本”科目50万元,“资本公积”30万元B.“实收资本”科目75万元,“资本公积”5万元C.“实收资本”科目80万元,“资本公积”5万元D.“实收资本”科目50万元,“资本公积”25万元正确答案:A解析:假设C投资者计入实收资本的金额为则C投资后公司的实收资本增加到100%,由题可知投资者投资后享有的实收资本的份额为1/3,所以有:x/(x+100)=1/3。
即x=50,投资者投入的80万中应当计入实收资本的是50万元,多余的30万应当作为资本溢价计入“资本公积”科目。
2.下列事项,会引起“实收资本”账户发生增减变动的是()。
A.接受投资者投人固定资产B.接受外币资本投资C.用盈余公积弥补亏损D.经批准将资本公积转增资本正确答案:A,B,D解析:一般企业增加资本主要有三个途径:接受投资者追加投资,资本公积转增资本和盈余公积转增资本。
用盈余公积补亏借记“盈余公积”,贷记“利润分配”,不会引起“实收资本”账户的变动。
3.收入能够导致企业所有者权益增加,因此,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一定都是收入。
( )A.正确B.错误正确答案:B解析: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不一定是收入,如接受投资者投资使所有者权益增加。
会计要素的名词解释是什么会计要素的名词解释是什么会计要素是用于反映会计主体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基本单位。
怎么解释会计要素这个名词?下面是店铺为你整理的会计要素的名词解释,希望对你有帮助。
会计要素的名词解释会计要素分为反映企业财务状况的会计要素和反映企业经营成果的会计要素中国《企业会计准则》将会计要素界定为六个,即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收入、费用和利润。
会计要素的内容《企业会计准则》将会计要素分为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股东权益)、收入、费用(成本)和利润六个会计要素。
其中,资产、负债和所有者权益三项会计要素侧重反映企业的财务状况,构成资产负债表要素;收入、费用和利润三项会计要素侧重于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构成利润表要素,会计要素是会计对象的具体化,是会计基本理论研究的基石,更是会计准则建设的核心。
资产内容:资产是指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由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的资源。
资产可以分为流动资产和非流动资产。
其中,流动资产是指可以在1年或者超过1年的一个营业周期内变现或者耗用的资产,主要包括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应收及预付款项、存货等;非流动资产是指在1年或者超过1年的一个营业周期以上才能变现或者耗用的资产,主要包括长期股权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等。
特征:1、资产应为企业拥有或者控制的资源。
2、资产预期会给企业带来经济利益。
3、资产是由企业过去的交易或者事项形成的。
另外,会计中入账的资产必须是可以可靠计量的。
资产通常分为流动资产和长期资产两大类,前者如货币资产、存货、应收账款等,后者如长期投资、房屋设备等。
根据经济周转特性的不同,资产可以分为流动资产、长期投资、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递延资产等。
另外,根据特殊的目标,资产又划分为非金融资产和金融资产,货币性资产和非货币性资产等类别。
货币资金是指以货币形态存在的资产,包括库存现金、银行存款和其他货币资金。
其他货币资金包括外埠存款、银行汇票存款、银行本票存款、信用卡存款、信用保证金存款等。
资本公积的来源及用途2009-8-19 16:15 【大中小】【打印】【我要纠错】(1)资本公积的来源。
资本公积是企业来源于盈利以外的那部分积累,是企业的“准资本”,它的惟一用途是依法转增资本,不得作为投资利润或股利进行分配。
企业按法定程序将资本公积转增资本,属于所有者权益内部结构的变化,并不改变所有者权益的总额,一般也不会改变每一位投资者在所有者权益总额中所占的份额。
资本公积是所有者权益的组成部分,它的增加会直接导致企业净资产的增加,因此,资本公积信息对于投资者、债权人等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决策十分重要。
资本公积的来源按其用途主要包括两类:一类是可以直接用于转增资本的资本公积,包括资本(或股本)溢价、接受现金捐赠、拨款转入、外币资本折算差额和其他资本公积等。
其中,资本(或股本)溢价,是指企业投资者投入的资金超过其在注册资本中所占份额的部分,在股份有限公司中称之为股本溢价;接受现金捐赠,是指企业因接受现金捐赠而增加的资本公积;拨款转入,是指企业收到国家拨入的专门用于技术改造、技术研究等的拨款,项目完成后,按规定转入资本公积的部分,企业应按转入金额入账;外币资本折算差额,是指企业因接受外币投资所采用的汇率不同而产生的资本折算差额;其他资本公积,是指除上述各项资本公积以外所形成的资本公积,以及从资本公积各准备项目转入的金额,其中包括债权人豁免的债务。
另一类是不可以直接用于转增资本的资本公积,包括接受捐赠非现金资产准备和股权投资准备等。
其中,接受捐赠非现金资产准备,是指企业因接受非现金资产捐赠而增加的资本公积;股权投资准备,是指企业对被投资单位的长期股权投资采用权益法核算时,被投资单位因接受捐赠等原因增加资本公积,投资企业按其持股比例或投资比例相应增加的资本公积。
(2)资本公积的用途。
资本公积从本质上讲属于投入资本的范畴,由于我国采用注册资本制度等原因导致了资本公积的产生。
我国《公司法》等法律规定,资本公积的用途主要是转增资本,即增加实收资本 (或股本)。
所有者权益总额的计算公式
1.所有者权益总额=实收资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未分配利润
2.所有者权益总额=资产总额-负债总额
举例说明
实现利润总额3000000元,但是最后转到所有者权益的数额=3000000-900000-100000=200000,即2008年实现的利润总额最终转到所有者权益里面的只有提取的200000元盈余公积。
所有2008年年末所有者权益总额=1500000+200000=1700000元。
什么是所有者权益
所有者权益是指企业资产扣除负债后由所有者享有的剩余权益。
包括实收资本(或股本)、资本公积、盈余公积和未分配利润。
在股份制企业又称为股东权益。
所有者权益是企业投资人对企业净资产的所有权。
它受总资产和总负债变动的影响而发生增减变动。
所有者权益包含所有者以其出资额的比例分享企业利润。
所有者权益的来源
所有者权益的来源主要包括所有者投入的资本、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利得和损失、留存收益等。
1.利得是指由企业非日常活动所形成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增加的、与所有者投入资本无关的经济利益的流入。
2.损失是指由企业非日常活动所发生的、会导致所有者权益减少的、与向所有者分配利润无关的经济利益
的流出。
由于所有者权益体现的是所有者在企业中的剩余权益,因此,所有者权益的确认主要依赖于其他会计要素,尤其是资产和负债的确认,所有者权益金额的确定也主要取决于资产和负债的计量。
资本公积的来源及⽤途有哪些(1)资本公积的来源资本公积是企业来源于盈利以外的那部分积累,是企业的“准资本”,它的惟⼀⽤途是依法转增资本,不得作为投资利润或股利进⾏分配。
企业按法定程序将资本公积转增资本,属于所有者权益内部结构的变化,并不改变所有者权益的总额,⼀般也不会改变每⼀位投资者在所有者权益总额中所占的份额。
资本公积是所有者权益的组成部分,它的增加会直接导致企业净资产的增加,因此,资本公积信息对于投资者、债权⼈等会计信息使⽤者的决策⼗分重要。
资本公积的来源按其⽤途主要包括两类:⼀类是可以直接⽤于转增资本的资本公积,包括资本(或股本)溢价、接受现⾦捐赠、拨款转⼊、外币资本折算差额和其他资本公积等。
其中,资本(或股本)溢价,是指企业投资者投⼊的资⾦超过其在注册资本中所占份额的部分,在股份有限公司中称之为股本溢价;接受现⾦捐赠,是指企业因接受现⾦捐赠⽽增加的资本公积;拨款转⼊,是指企业收到国家拨⼊的专门⽤于技术改造、技术研究等的拨款,项⽬完成后,按规定转⼊资本公积的部分,企业应按转⼊⾦额⼊账;外币资本折算差额,是指企业因接受外币投资所采⽤的汇率不同⽽产⽣的资本折算差额;其他资本公积,是指除上述各项资本公积以外所形成的资本公积,以及从资本公积各准备项⽬转⼊的⾦额,其中包括债权⼈豁免的债务。
另⼀类是不可以直接⽤于转增资本的资本公积,包括接受捐赠⾮现⾦资产准备和股权投资准备等。
其中,接受捐赠⾮现⾦资产准备,是指企业因接受⾮现⾦资产捐赠⽽增加的资本公积;股权投资准备,是指企业对被投资单位的长期股权投资采⽤权益法核算时,被投资单位因接受捐赠等原因增加资本公积,投资企业按其持股⽐例或投资⽐例相应增加的资本公积。
(2)资本公积的⽤途。
资本公积从本质上讲属于投⼊资本的范畴,由于我国采⽤注册资本制度等原因导致了资本公积的产⽣。
我国《公司法》等法律规定,资本公积的⽤途主要是转增资本,即增加实收资本(或股本)。
虽然资本公积转增资本并不能导致所有者权益总额的增加,但资本公积转增资本,⼀⽅⾯可以改变企业投⼊资本结构,体现企业稳健、持续发展的潜⼒;另⼀⽅⾯,对股份有限公司⽽⾔,它会增加投资者持有的股份,从⽽增加公司股票的流通量,进⽽激活股价,提⾼股票的交易量和资本的流动性。
会计学中的权益和所有者权益在会计学中,权益和所有者权益是两个相关但又稍有不同的概念。
在本文中,我们将深入探讨这两个概念,并解释它们在会计报告和财务分析中的关键作用。
一、权益在会计学中,权益是指企业资源的所有者对企业拥有的某种经济利益的索取权。
它是企业在特定时间段内的净资产。
权益可以包括股东权益、债权、预收款项等。
它是企业的资本来源,代表了企业对外界的责任和义务。
权益可以通过企业资产负债表来进行衡量和呈现。
资产负债表将企业的资产、负债、权益三者进行平衡,展示了企业在特定时间点上的财务状况和资本结构。
权益反映了企业的净值,它是企业向股东和债权人负责的证明。
在资产负债表中,权益通常以股东权益的形式出现,包括普通股、优先股、股本公积等。
除股东权益外,还可包括其他权益,如利润留存、无形资产等。
在日常会计操作中,权益会因企业的盈利、融资、分红等活动发生变动。
二、所有者权益所有者权益是指企业所有者对企业资产和盈利的权益。
所有者权益是企业盈利的结果,代表了企业创造价值的能力。
它可以通过企业利润表来衡量和呈现。
利润表记录了企业在一定时间内的收入、费用和利润情况,其中净利润部分即为所有者权益。
所有者权益直接影响着企业的投资者和股东利益。
企业通过创造利润,提高所有者权益,进而提高股东的权益回报。
所有者权益也是评估企业经营绩效的重要指标之一,投资者可以通过查看企业的利润表来了解企业的盈利能力和成长潜力。
除了企业盈利,所有者权益还受到其他因素的影响,如资本收回、股东权益转让等。
所有者权益的变动可以反映企业的盈利能力、经营风险以及不同利益相关方之间的利益分配关系。
总结:在会计学中,权益和所有者权益是衡量企业财务状况和盈利能力的重要概念。
权益代表了企业的净资产,是企业对外界的责任和义务。
所有者权益则关注企业所有者的权益和利益回报,是企业盈利的结果。
了解和分析权益和所有者权益的变动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评估企业的财务状况和经营绩效,为投资和决策提供参考依据。